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精神病人的安全护理8篇

时间:2023-06-27 15:25:2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精神病人的安全护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精神病人的安全护理

篇1

【关键词】神经外科;气管套管;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00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510-01

在神经外科临床实践中,气管切开术是有效应对疾病以救治病人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应用相对较为广泛[1]。当病人病情较重时,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难以有效清除,因此必须对气管进行切开,以保障患者的呼吸顺畅。然而,如果需要长期留管,极有可能引发病人发生肺部的感染、黏膜的损伤,更严重者可能大量出血。一般来说,气管套管留置时间增长,可以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并增大拔管失败的几率[2]。本次实验旨在对拔管护理的效果进行探究,具体实验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选取20l1年7月――2012年7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5名患者作为实验人群;包括69例男性患者,66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处于19-7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9.5岁;患者的疾病状况为:脑外伤(33例)、颅内有肿瘤发生(67例)、脑血管病(35例);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1.2拔管及护理方法

1.2.1拔管前护理

1.2.1.1润湿气道及清痰在拔管前,给予患者咳嗽清痰的指导;对于部分重症昏迷的患者,可以人工对患者的咽喉部位进行刺激;进行吸痰操作时,需要小心操作,放置损伤患者的气道及血管,并应注意避免感染的发生。

1.2.1.2对气管套管进行固定在固定套管时,注意保证套管绳的松紧适宜;在更换气管垫时,取、置动作需小心,防止因套管和气道发生接触摩擦,导致切口部位的组织因缺血发生损伤,或气管黏膜发生水肿、肉芽组织发生增生等。

1.2.1.3加强口腔的护理对于病情极其严重的患者,口腔内会有大量的病原菌进行滋生。对于切开气管需要通过鼻胃管进食的患者来说,口腔内的病原菌极有可能进入到呼吸道之中。因此,对于这些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对口腔进行清洁护理十分重要。

1.2.2拔管后护理

1.2.2.1密切注意患者的呼吸状况及血氧饱和度对于气管黏膜发生水肿或者会厌皲裂的患者来说,在气管套管拔除之后,极有可能发生上呼吸道梗阻;并且,长期带管的患者可能已经产生了呼吸依赖,当拔管后,患者的气管极有可能发生痉挛;所以,相关医护人员需密切注意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一旦发现出现异常应立刻和医生取得联系。

1.2.2.2在切口处进行正确的处理在对气管套管进行拔除后,当患者进行咳嗽排痰时,病原菌有可能接触切口部位进而发生感染。因此选择水胶体泡沫塑料对伤口进行覆盖,并对痰液进行及时清除是一种较优的办法。

1.3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X2检验,P

2结果

2.1拔管结果135例患者中,有116例患者拔管成功,有3例患者带管出院,有14例患者于拔管后的30min-30d内进行二次置管,有2例患者死亡,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上,气管套管的使用较为广泛。对于气管套管的拔除受到套管留置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气管套管拔除不成功,则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预后及患者的健康[3]。因此,选择合适的拔管时机、并采取合理的护理方法,对于保证拔管的成功率来说十分重要[4]。

本次实验旨在对神经外科病人气管套管安全拔管的护理方法进行探究,并给出体会。通过对20l1年7月――2012年7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5名进行气管套管安全拔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拔管的结果可以发现:135例患者中,有116例患者拔管成功,有3例患者带管出院,有14例患者于拔管后的30min-30d内进行二次置管,有2例患者死亡;14例需二次置管的患者有11例于二次置管后的17d-84d内成功拔管;有3例最终带管出院。对需进行拔管的神经外科气管套管病人来说,合理的护理方法可以增加拔管的成功率;护理方法合理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廖晓琴,何滔,周亚娟.神经外科病人气管套管安全拔管的护理[J].当代医学,2012,18(22):122.

[2]于慧.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套管安全拔管的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51.

篇2

关键词:三无精神病人;护理风险;护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347-01

三无精神病患者是指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无赡养抚养人且患有精神病的人员。绝大部分患者长期流浪街头,接触较被动、交谈欠合作、思维内容贫乏或散漫、病史不详、沟通困难等;另外患者被动入院后,甚至在幻觉、妄想支配下,表现出冲动、伤人、出走、自伤、自杀、毁物等破坏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其为高风险专科之一,极易引起医疗护理纠纷。分析三无精神病人的特点及其存在护理风险的原因,为护理安全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据和保障。

1 分析三无精神病人护理风险存在的原因

1.1 三无精神病人自身存在的护理风险的原因:患者由于长期流浪街头,生活环境差且多数严重营养不良,许多病人还伴有多种躯体疾病且病情复杂;此外,由于精神疾病本身的特点,患者常伴有冲动、伤人、毁物、自伤、自杀等行为,护士难以了解他们入院前的疾病状况、生活背景等情况,因此增加了护理的难度与风险。

1.2 护理人员缺乏对三无精神病人护理风险的评估意识:三无精神病人的特点是各人发病的情况不同,既往病史不详,这对诊断、治疗和护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风险。例如,因个别护士缺乏对三无精神病人的风险评估,存在麻痹大意思想,在护理上马虎行事,对新收病人严重的躯体内外伤疾病未引起高度重视,也有的护士自认为病人的物品不值钱,没有按规章制度保管,都可能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解。

1.3 三无精神病人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地域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语言交流较为困难,有的存在先天性或后天性语言障碍,甚至不会写字。给医疗护理、病情资料的收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也给联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许多三无精神病人无法出院,也给当地政府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1.4 护士缺乏高度的责任感:有的护士认为三无精神病人没有家属陪伴,自己的责任会减轻,因此,对病人的巡视不到位,没按要求去做好病人的病情观察;也有的护士在工作中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工作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未及时发现病人藏药、假服药等现象,使病情得不到控制,从而导致病人发生意外,受到伤害等等。

2 三无精神病患者的安全管理

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三无精神病人的收治、护理操作、处置、抢救等各环节的全过程,甚至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护理工作都会产生风险。而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将会给病人带来痛苦,也会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及各种负面影响。因此护理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制约医院综合效益的重要部分,尤其是三无精神病人这种特殊的群体,由于病史不清,对院外的情况不明,某些病人可能行为往往具有危险性,如冲动、伤人、自伤、毁物等异常行为。护理安全也就成为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1 病人入院时留取相关的资料,护理人员应对病人进行卫生处置,并在处置前后拍照存档。对一些特殊躯体情况如明显外伤、躯体畸形的患者都应在第一时间拍照存档,并在照片上标明住院号、在病历上贴上照片,以便于辨认。

2.2 做好病人随身物品的清点、登记工作,同时进行安全检查工作。查清其身上的随身物品,如身份证、首饰、钱等贵重物品,并在护送民警或其他人员在场的情况下,做好详细的登记并进行双签名(护士、民警签名)。不要随意丢弃病人的随身物品,即使是一些不值钱的东西,如指甲刀、笔记本等,都要做好详细登记,并由交接人员双方注明交接日期、时间并签名,以免日后引起纠纷。

2.3 详细填写核实护送入院相关人员资料,如由民警护送入院时,应认真填写”110”派出所的单位名称、民警姓名及其警号、警车牌号、联系电话等,做好备案,以便查询。

2.4 患者病情好转后应及时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家庭住址、家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等,以便尽快与其家人联系,协商出院事宜。在病人出院时,护士应把病人的随身物品交给护送人员,并做好相关的移交登记手续,认真填写病人出院时的去向登记,以及做好各项相关护理记录。

2.5 及时完善相关护理文件书写,减少安全隐患 由于三无精神病人无供史者、无(或暂时无)监护人,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一切情况只有靠医护人员的文书记录来反映。因此要重视医疗护理各阶段的医疗文书规范,如实地记录。即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避免不规范的书写,如漏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与医生记录不一致等现象,使护理文件标准化和规范化。

2.6 全面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特别重要,三无精神病人往往病史、主诉不明,并常伴有各种各样的躯体疾病,还有怀孕的女病人等。因此,要求每一位三无女精神病人人院时都要进行HCG检测 必要时做子宫B超检查。另外,由于三无精神病人入院前情况复杂,不排除患有传染病甚至性病等的可能,因此,护士应做好自我防护并对病人作相应检查。

2.7 加强病房管理,消除安全隐患。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密切配合,共同保持病房的安静、整洁、舒适与安全。病人在服药、就餐、洗澡,做检查时需要护理人员同心协力把这些工作做好,确保病人及工作人员安全。定期安全检查,发现门窗、水电等设施损坏及时维修。严格交接物品,发现丢失及时寻找。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设立专门的躁动房间,并实行分级护理。病人外出活动,工娱疗后,注意检查有无危险物品带回病房。病人服药要严格查对,防止积存后顿服。急救药品器械完好备用。

篇3

[关键词] 精神病人; 攻击行为; 临床特征;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007-01

Clinical features and nursing of Psychopath's attack behavior

Zhang Genfang, Huang ping

(Henan Kaifeng fifth people's hospital, Henan Kaifeng, 475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Psychopath's attack behavior and nursing of it. Method 86 hospitalized patients of our hospital during 2010.01.01-2010.09.30 were taken in random to be retrospective analyzed,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attack behavior were summarized and effective measures are proposed for nursing and prevention of attack behavior. Result 86 patients who are mentally ill, 42 patients of them have attack behavior (48.83%), in these 42 patients, 28 of them are p aranoid schizophrenia patients (66.67%), 10 of them are affective psychosis patients (23.81%), 4 are mentally disorder in epilepsy (9.52%).Conclusion Attack behavior of paranoid schizophrenia patients are most common, the analysis in Psychopath attack and development of nursing measures can decrease the patient hurt themselves and other ones, is helpful for their recover.

[Keywords]Psychopath; Attack behavior; Clinical features; Nursing

冲动攻击行为是精神病患者一种常见的病理,精神病人由于受到诱发因素或者精神症状的影响,突然发生伤害他人或物体的攻击,严重威胁着住院病人以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1],其危害程度严重,难以预料,给医护人员及患者在心理上造成不安全因素。现就我院86例住院精神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临床特征,提出有效地护理及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自2010年1月1日~2010年9月30日住院治疗的精神病人86例,其中男32例,女54例,年龄19-46岁,平均年龄32.5±1.3岁,偏执型精神分裂症34例,神经症20例,情感性精神病10例,癫痫性精神障碍12例,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2例,人格障碍4例,精神发育迟滞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相关诊断标准。

1.2 攻击行为倾向的患者临床特征 患者攻击行为最易出现的精神症状是幻觉妄想,其发生与精神症状高度相关,占所有精神主导症状的39.5%,部分患者常常周密计划,有明确目标,并且不轻易暴露自己的妄想内容,具有高度危险性,其次易激惹、思维障碍、敌对猜疑、情绪不稳定是攻击行为产生的另一高危因素,被强制入院、拒绝治疗及检查等而攻击行为发生时,约97%的患者缺乏自知力,入院时表现烦躁、兴奋、拒绝住院、易激怒、不合作、敌意、治疗依从性差、不承认自己有病及情绪不稳的病人易发生攻击行为。

1.3 攻击行为的临床特征 精神病人的攻击行为受病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攻击行为发生前常表现一些征兆,如常常表现情绪不稳,坐立不安,为怀疑一切,不信任他人,目光中露出敌意,挑剔,骂人,无理要求多,活动量较平时增加,拒绝住院和治疗,存在精神症状如妄想、幻觉、意识障碍等。由于精神科病房对危险物品管理较严格,病人很难得到施暴工具,所以病人攻击行为的方式主要有拳打脚踢,撕咬、卡勒颈部、啐口水 、企图及言语性攻击,病人攻击行为的对象多为与其有密切接触史的病友、家属或陪护、病房工勤人员以及医护人员等,尤其以医护人员受攻击的频率最高,居攻击者首位。

1.4 护理干预措施

1.4.1 评估病人的病情 全面地了解掌握入院病人的病情,包括病人的诊断、病情、治疗、护理及心理状况,并全面准确评估病史及症状变化情况,认真做好入院评估,全面掌握其治疗及存在的护理问题,根据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切实落实护理措施是防范攻击行为的基础,发现病人的攻击倾向,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及时有效进行医疗处理。

1.4.2 建立有利于疾病康复的休养环境 创建一个安静、舒适、美观、安全、整洁的休养环境,将患者安置于安静、宽敞的隔离室内,遵医嘱及时给予保护性约束,避免竞争性的工娱活动,患者的活动不脱离工作人员的视线范围,对具有攻击行为史或现有暴力行为征兆的病人给予加强攻击行为的防范措施。 1.4.3 完善的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入院初期,向患者做好入院宣教,介绍病房的环境,安全制度以及有关检查内容及检查的注意事项;病情稳定期,向病人讲解有关患病的原因、疾病症状、有关治疗以及预后及预防知识,使其正确认识疾病,主动配合治疗安心住院,提高治疗效果。

1.4.4 加强病房的安全管理,防范于未然由于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突发性、危害性和不可预测性, 良好的组织管理工作不但是一项积极的预防措施,同时也是预防攻击行为的重要手段。值班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认真落实岗位职责,建立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技术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和完善安全管理,杜绝危险物品进入病房,是防范病人攻击行为的保证。

2 结果

精神病人86例,存在攻击行为42例,发生率为48.83%,其中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发生28例,占66.67%,其次情感性精神病10例,占23.81%,癫痫性精神障碍4例,占9.52%,经药物和心理治疗及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患者均达临床康复出院。

3 讨论

精神病人由于遭受精神症状或者诱发因素的影响,常发生突然攻击伤害他人或物体的行为,能够造成患者、周围环境以及他人各种损失,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对具有攻击行为的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干预,对防范此类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2-4]。本组资料显示,患者的攻击行为常存在一定的诱发因素,如病人对医院环境陌生,作息制度不适应,过分拥挤,进出不自由,饮食不习惯,有被监禁的感觉,产生紧张恐惧被害情绪都会增加患者攻击行为。本组资料显示精神病人86例,存在攻击行为42例,发生率为48.83%,其中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居首位,为28例,占66.67%。据资料显示[5,6]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对象医护人员占41.66%-68.3%、家属、病人及其他人员占8.34%-31.7%,可见医护人员成为精神病人的主要攻击对象,与本组资料基本一致。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强制治疗手段例如保护性约束,也与病人的攻击行为有密切相关[7,8]。因此分析精神病患者的攻击行为临床特征,采取正确的护理干预及防范措施,采用恰当的沟通方式,减少病人攻击行为的诱发因素,精神科医务人员应当予以高度重视,以减少对自身、他人造成的伤害,减少医疗纠纷,维护良好的住院环境。

参考文献

[1] 于庆波.精神医学与相关问题[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86:155-158.

[2] 沈云梅,黄国秀,等.精神病人产生攻击行为的特点及其对策[J].四川精神卫生,2002,15(3):180.

[3] 钱志萍.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7,5(6):51-52.

[4] 黄月新,许贞琼.精神病人对护士进行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调查与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3,16(4):247.

[5] Davis.住院精神病人的暴力行为[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2,19(1):35.

[6] 危雪芳,谢小青.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1):2675-2676.

篇4

【关键词】精神科;避免;护患纠纷

现代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在不断提高,即使是精神病人也处处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精神病人思维混乱、行为异常,即使不是在发病期,也可能因为某些刺激而发病,致使在精神科护理中,常有护患纠纷发生,给护理工作带来许多麻烦。其实好多护患纠纷是可以避免的,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1对护理人员的具体要求

1.1工作中仪表端庄,微笑服务,规范护士的语言和行为当有些护士工作劳累时,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当病人有疑问时,不能给予热情的解答,使病人和家属产生负面情绪,好事者就会投诉。任何生命个体在人格尊严上没有差别[1]。维护病人的一切利益,尊重病人的人格,防止一切不利因素给病人造成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

1.2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掌握各种急诊急救知识不断学习精神科专业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与病人接触、沟通的能力。如果护患沟通不当,容易产生护理纠纷[2]。还要学习医学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及院感消毒隔离知识,在工作中履行自己的责任,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

1.3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在病人入院时,应向病人及家属交代清楚,病人在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尤其是病人身上危险、贵重物品的收集管理。精神病人大多反复入院,其家属对告知内容不以为意,作为护士一定要向患者家属交代清楚,签写《告知同意书》,以免发生意外有据可查。

1.4规范护理记录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重要性的认识,学习有关护理记录的书写规范。护理工作中加强对病人的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客观、真实、及时、准确、认真、详细地记录护理记录。

1.5培养慎独精神慎独是指一种道德境界,也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它会使人们在无任何人监督的情况下,都能按道德的规范和范畴的要求行事[3]。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尤其需要具有慎独精神。任何情况下都要忠于职守,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2病区管理适应精神病人的需要

2.1保证病区的环境安全,病房内无可以触及的电源、电线,桌椅要固定,栅栏门窗要结实牢固。各种设施要定期检查,及时维修,避免患者拆卸,防止走失、自伤、伤人、毁物的危险。病区安装监控系统,便于及时了解和发现患者的异常行为。

2.2精神病人大多有吸烟的习惯,要管理好患者的烟及打火机,有固定的吸烟室,定时吸烟。以防止病人用打火机或者烟火点燃易燃物品,造成烧烫伤而引起护患纠纷。

2.3精神病人的用水安全十分必要。尤其是秋冬季节,天气转凉,病人用热水洗漱,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要定点、定时,保持温度适宜,维持病人打水的秩序,以防止烫伤。

2.4精神病人长期住院,家属探视在所难免。建立家属探视室,制定《探视制度》向家属宣教,以免危险物品、贵重物品进入,以及过量食品引起患者暴饮暴食,使病人胃肠功能紊乱,或引起呕吐、腹泻,产生不必要的护患纠纷。

3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

长期以来,人们对精神疾病认识存在误区,有二种极端表现:一方面,将精神病人视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因偏见而采取歧视态度;另一方面,当住院精神病人发生意外后,则出于同情病人,将一切责任都归于医院[4]。因此,我们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进行宣传,如制作有关精神疾病的健康教育手册进行发放;定期给精神病人和家属做健康教育讲座,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利用有关新闻媒体进行科学的宣传和正面报导。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维权意识的增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的护患纠纷越来越引起病人和社会的重视。在精神科护理这一特殊领域中,由于精神病人的特殊性,护患纠纷在不断增多,我们精神科护士就要重视产生护患纠纷的内外部因素,通过不断地总结和探索,巧妙地化解护患之间所发生的纠纷,给病人创造一个利于患者康复的,温馨、舒适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席淑华.协调急诊护患关系的重要性[J].护士进修杂志,1997,12(5):176.

[2]李旭.国内外护理新进展.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148.

篇5

关键词:精神病人 攻击行为 原因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4-0055-02

精神病人攻击行为是指精神病人在精神症状或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突然发生的针对自身、他人及其公物的行为。它直接威胁着病房工作人员及其他病人的人身安全[1]。因此,通过对精神病人攻击行为发生的原因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保护患者及他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现将1986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符合CCMD―3诊断标准,且发生攻击行为的130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86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病人数为1398例,其中发生攻击行为有130例。年龄在17―65岁,平均35.61±11.87岁;疾病诊断:87例为精神分裂症,29例为躁狂症或双相情感障碍,15例为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等其他疾病;文化程度:文盲:10例,小学42例,初中:57例,高中及以上21例;婚姻情况:未婚:39例,已婚:83例,离婚:6例,丧偶:2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临床资料进行收集,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归纳和分析。

2 结果

2.1 攻击行为与性别关系,见表1

表1显示,攻击行为的发生男性大于女性,X2=0.414,P>0.05

2.2 攻击行为与年龄关系,见表2

表2显示,攻击行为以青壮年为多。

2.3 攻击行为与住院时间的关系,见表3

表3显示,83.85%的攻击行为发生在入院一周内。

2.4 攻击行为发生的时间,见表4

表4显示,攻击行为以白天为多见,其次为下半夜。

2.5 攻击方式:

毁物者63例;打人41例;骂人19例;与病人间争吵打架7例。

3 结论

住院精神病人常常出现攻击行为 [2―4],其突发性强,不易防范。霍金国[5]认为,这与精神病人存在的幻觉、妄想、敌意猜疑、被控制感、易激惹有关。本组资料显示,攻击行为多发生在住院一周内,病人自知力缺乏,认为自己没有病,对住院有抵触情绪,拒绝接受治疗护理,当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检查、喂药、喂饭时发生攻击行为;资料还显示,有攻击行为的精神病人中,以青壮年、精神分裂症者居多,文化程度较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3.85%)

4 护理

4.1 护理观察与防范

4.1.1确定攻击行为高危人群 首先通过了解病史,主动接触与客观观察的方式,掌握患者的精神症状;对文化程度低,初次发病,入院时间短,非自愿住院,情绪不稳,易激惹,既往有攻击史的病人作为高危人群。

4.1.2 密切观察病人言行 护理人员应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加强责任心,细心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及时干预,以减轻受伤害的程度,并注意患者间敌视性或威胁性言行的相互诱导而促发的攻击行为。

4.1.3 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强化安全意识 加强病房安全管理是防范攻击行为的保证,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攻击行为的危害性、可导致人员伤害物品的隐患性,严格规章制度和规范护理工作行为。

4.2 护理对策

4.2.1 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防范措施 保持病区安静,活动空间宽敞、清洁、舒适,减少刺激因素;注意患者言语、举止、表情,重点观察,重点交班。当发现患者情绪突变,表情凶暴而紧张时,与其接触时保持一定距离,并及时报告医生,以便调整药物,控制病情。

4.2.2 严格管理,规范护理行为 认真做好患者入院时的安全检查,严防危险物品带入病室,护理人员要加强工作责任心,密切巡视病区。

4.2.3 转变护理观念,改善服务态度 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接触病人的技巧,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从各个方面关心病人,尊重病人,增加彼此间的信任和了解。引导病人多参加集体活动和工娱治疗。教会病人用适当的方式发泄愤怒。

5 结论

全面掌握患者病史、攻击行为特点,及时化解情绪冲突,减少患者冲动和加强病房安全管理,能最大限度的防止或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降低由攻击行为造成的后果及其严重性。

参考文献

[1] 刘文琴,杜华荣,潘志芳.护理干预对提高精神分裂症病人自知力作用的研究[J].护理研究, 2002.16(7):395―396.

[2] 梁绮美,赵德信.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分析[J].中原精神医学杂志,1996,2(2―3):100.

[3] 陈美娟,宋立升,罗广武.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攻击行为[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5,21(1):39.

篇6

摘要:目的了解精神病人春节期间入院情况以及存在的医疗护理安全问题。方法对2007--2011年春节期间入本院的精神病人的性别、年龄、人口性质、入院方式、疾病诊断、是首次或再次入院、入院时是否有攻击行为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2例入院精神病人中,入院男性病人占多数(59%);以20-59岁年龄居多(82%);以精神分裂症为最多(81%);首次入院的病人占58%,再次入院病人占42%;急诊、出诊入院者占61%;入院时有攻击甚至暴力行为的男性病人占80%。结论春节期间入院的精神病患者绝大多数为精神分裂症,属于重症精神病患者,有明显的攻击甚至暴力行为,存在医疗安全问题;春节期间由于值班人员相对减少,工作任务繁重等因素,加上入院病人有明显的攻击甚至暴力行为,护理管理者重点加强节前的安全大检查,加强病房安全管理,合理排班,必要时参与值班。值班护理人员集中精力,熟悉重点病人,严密观察病情,做好重点时间工作,加强自我安全防护和病人的安全措施等对策。

关键词:精神病;春节期间;攻击行为;护理安全;对策

在节假日期间,由于护士相对减少,工作任务重,加之部分精神病患者心理问题多,给护理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和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也容易发生医疗纠纷[1]。本文调查分析102例春节期间入院的精神病人,发现急诊、出诊入院的病人占多数,精神分裂症居多,属于重症精神病患者,有明显的攻击甚至暴力行为,存在医疗安全问题。

针对这些特点和春节期间工作时间的特殊性,作出相应的护理安全对策。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2007-2011年春节期间(7天长假期)本院精神科入院住院治疗的病人共102例。其中男性60例(59%),女性42例(41%)。年龄15-67岁,平均为35岁。农业户口80例(78%),城镇户口22例(22%)。

1.2方法采用自制调查统计表对全部在春节期间来本院3个精神科入院治疗的病人的个人资料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内容包括年龄、性别、人口性质、入院方式、疾病诊断、是首次或再次入院、入院时是否有攻击行为等进行统计分析。疾病诊断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标准诊断。

2结果

2.1在102例的入院病人中,以精神分裂症83例(81%)为最多,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为14例(14%),躁狂症3例(3%),其它引起的精神障碍2例(2%),说明绝大多入院病人为精神分裂症,属于重症精神病人。

2.2从入院病人的年龄段来看,19岁以下的12例(12%),20-59岁84例(82%)居多,60岁以上者6例(6%)。男性占59%。说明精神分裂症以青壮年中发病为多。从人口性质来看,以农业户口占78%居多。

2.3从病人入院方式看,急诊和需要出诊入院的62例(61%),正常入院的40例(39%)。首次入院者59例(58%),再次入院者43例(42%)。

2.4 60例男性病人中,入院前发生伤人48例,自伤者3例,毁物3例,言语性攻击行为4例,出走2例。42例女性病人中,发生伤人行为者13例,自杀未遂或自伤者18例,言语性攻击行为者7例,毁物、出走分别为2例。女性病人中发生自杀未遂或自伤行为占43%,相对比例较高,应特别加强防自杀行为。男性病人出现攻击行为甚至暴力行为,伤人(80%)占多数。

3讨论及护理安全对策 3.1讨论3.1.1从本文的调查统计分析结果看,春节期间入院的病人以精神分裂症(81%)为主,青壮年中发病居多。男性病人的主要症状中出现攻击行为甚至暴力行为居多,其中伤人、自伤占85%。这与范某报道的精神病人由于受其精神症状的影响或其它诱发因素的影响,常常发生攻击行为,目前较为一致的结论是精神分裂症病人攻击行为发生率最高,达49.38%-80%相一致。病人攻击行为的对象多为与其有密切接触史的医护人员、病友、家属或陪护、病房工勤人员等,尤其以医护人员受攻击的频率最高,居攻击者首位,资料显示:医护人员占攻击对象的41.66%-68.3%、上夜班(21.4%~49.32%)[2]。

3.1.2精神病人在春节期间以急诊和出诊(61%)的入院形式为主要方式,首次入院的病人(58%)占多数。说明由于环境和节日气氛因素,病人情绪波动过大,家属疏忽监管,容易诱发疾病,春节期间属于精神病人的高发期和诱发期。

3.2护理安全对策针对上述特点,本文从护理管理者、值班护理人员等二个方面谈护理安全对策,消除医疗安全患隐,尽量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3.2.1作为护理管理者如科护士长、护士长,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医疗安全应急预案顺畅的基础上,一是节前要做好安全大检查,加强病房安全管理。如检查急救药品物品是否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危险物品是否有带入病房内;病房的门窗、桌椅板凳、水电是否安全使用等,消除病房安全隐患。二是以人为本,合理安排班次,鼓励弹性排班,做到新老搭配,能力强弱的搭配[3]。针对春节期间急诊、出诊入院的病人较多,病人攻击时间以上夜班居多的特点,有必要增排一个卡班(12:00-15:00,18:00-22:00),以应对病人出现攻击行为、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参与排班,在处理突发事件中走到指挥、协调、指导的作用[4]。三是节前开展多样化的安全教育和应急技能训练,特别是低资护理人员,增强护士节假日护理安全意识,提高应急能力,保证节日期间护理安全[4]。

3.2.2值班护理人员一是在当班人员相对减少,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下,要集中精力,提高警惕,加强责任心,积极配合。二是要全面掌握病房的情况,熟悉有严重自杀、伤人、毁物和逃跑等病情的重点患者,严密观察病情,重点交班,做好四防护理工作;对有攻击行为史或现有暴力行为征兆的病人安置于安静、宽敞的隔离室内,遵医嘱及时给予保护性约束,病人的活动在工作人员的视线范围内[2]。三是加强重点时间的工作。所谓重点时间,就是患者容易出事的时间。如开饭时、发药时、洗澡时,对重点时间应安排好充足的工作人员[5],医护工作要配合协作好,同时善于争取恢复期病人的帮助;四是节日期间住院的精神病人的心理情绪复杂多变,容易激惹,护理人员要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掌握与病人接触的技巧和良好沟通方式,注意说话态度语气;进行护理操作时要多留意周边环境是否安全,加强自我防护意识,确保病人安全和个人安全。

参考文献:

[1]张玲.精神病患者节假日期间的护理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

[2]范喜英.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及护理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0(17).

[3]周月琴.节假日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1(11):139-140.

[4]范继美,田素英.精神分裂症病人暴力行为特点分析及护理措施[J].全科护理,2008,06(28).

篇7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住院精神病人跌倒的原因调查分析,探索有效防范住院病人意外跌倒的对策。结论:应加强精神病住院病人跌倒高危因素的评估,加大护理安全管理力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住院病人跌倒的发生率;创造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是减少跌倒和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控制危险因素是预防病人跌倒的根本措施。

【关键词】精神病人;跌倒;对策

精神病人由于其疾病本身的原因而表现出不同于其他疾病的特殊症状,在住院期间因受疾病控制及其他因素影响而易跌倒,导致机体损伤,功能状态衰退,自信心下降,病人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易引起医疗纠纷,不但影响医院的信誉度,也为病人及家属造成负担。因此,预防精神病人跌倒已逐渐成为评价精神科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1 结果与分析

1.1 跌倒地点:病人在床周围跌倒者;如厕跌倒者;走廊跌倒者洗浴室跌倒者

1.2 跌倒发生的时间:夜班跌倒者;白班跌倒者。

1.3 病人跌倒情形:有变化跌倒如厕及洗漱跌倒者行走时跌倒者服用氯氮平、氟哌啶醇、氯硝西泮等药物跌倒,精神活动紊乱发生跌倒者。

1.4 跌倒跌伤情况:无不良后果;皮外伤缝合;皮下血肿;发生骨折。

2 讨论

目前,因住院病人意外跌倒发生跌伤而引起医患纠纷呈上升趋势。而导致精神病人跌倒的最主要的因素有环境、疾病、药物、心理、护理、下床方式等[1]。 跌倒病人中以老年住院者居多,既往研究表明:住院精神病病人跌倒的危险人群为60岁以上老人、反复住院、病程较长、住院时间较长、有较多躯体合并症者以及首次住院、入院20 d以内的病人。因此,精神病病人跌倒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老年病人。

病人跌倒在床周围、走廊、卫生间居多,药物的副反应造成头晕、反应迟钝、步态不稳,极易造成病人跌倒,坠床的发生。有研究表明,当夜间、清晨病人频繁如厕时更易发生跌倒。主要是护理人员配备不够,无人陪护。

夜班是跌倒发生的高峰时段,跌倒发生在夜班多,此时工作人员相对较少,护理工作较集中,同时精神科病人晚间用药相对较多,而夜间又是病人起床如厕最频繁的时候,清晨病人从睡眠状态到起床活动、如厕等变化极易造成病人跌倒,加之抗精神病药物多数具有镇静作用,傍晚及夜间由于灯光亮度不足、缺乏夜灯等易引起跌倒。

精神症状的因素也是导致跌倒的原因之一精神病人是以精神活动紊乱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兴奋、冲动、易激惹。常因动作过大、过激、过快、过多、对周围环境失去正确判断,造成跌伤、碰伤。3 对策

3.1 掌握病情:对有跌倒史及被评估为高危跌倒的病人,做到心中有数,在其病室、床头做标记,提醒工作人员引起警惕。熟悉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将意识欠清、年老体弱、有躯体并发症、药物副反应、有行为紊乱者视为跌倒的高危人群,将其作为重点护理防范对象。病人一切活动在视线下进行,协助生活料理。

3.2 加强安全护理:对卧床病人加强巡视,及时发现睡姿不稳、有安全隐患的状态,以免翻身坠床;对嗜睡、半闭目而行的病人说“小心慢走”,给予搀扶;对起床急骤者说“慢一点,别心急”;对保护约束病人及时检查保护带,随时调整位置,调整松紧度,确保病人处在“保护状态”;对步态不稳、年老体弱者,给予搀扶行走。

3.3 环境设施利于病人活动方便:每日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光线充足,地面干燥。拖地应尽量放在病人休息或集中管理时进行;厕所安置坐式马桶和抓杆,在洗漱室醒目之处贴上防滑警示语;沿走廊、厕所设置扶栏,保证夜间照明;老年人及小儿应选择低矮的病床,穿防滑平底鞋,上卫生间及沐浴时应有人陪伴,必要时协助如厕。

3.4 治疗过程对病人的指导:在治疗过程中应关心病人的主诉,有头晕、反应迟钝、步态不稳、无力、嗜睡等症状,指导病人卧床休息,起床时动作要缓慢,如厕时应有人陪伴,防止发生意外跌倒。在入院时及住院期间,特别是在使用药物之前告知家属和病人服药物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告知家属造成病人意外跌倒的常见原因、发生时间及预防措施。

3.5 应加强健康教育:跌倒最常发生于病人上下床、起立或坐下时。因此,应向病人及家属详细介绍病房和病区的环境,将使用频率高的生活用品放置在易取的地方,避免因卧床时伸手取物发生坠床。服药后及时上床休息,便器放于床旁,以免药物引起头晕、步态不稳而跌倒损伤[2]。

3.6 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和管理:对于年龄大的病人,护士应做好病人的入院宣教,了解病人的病情及心理变化,向老年病人讲明住院期间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应经常巡视病房,了解病人的要求及生活习惯,减轻病人住院期间的心理负担,使其安心治疗,较好地解决住院期间病人出现的负性情绪及心理反应。在平时与病人交流时,关心其有无生活协助方面的需要,尤其在人员少的时段要主动询问病人所需,并及时解决,避免因病人怕麻烦他人而导致跌倒事件的发生[3]。

3.7 加强病房管理:夜班是病人跌倒发生的高峰期,因此,护理管理者应做好人力的合理安排,加强岗位责任制度的检查和落实。对重点病人加强巡视及安全防护。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特别应加强药理知识的学习,熟悉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护理人员要了解病人用药情况并加强临床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4]。

通过对精神病人跌倒原因的调查分析,笔者认为首先应充分认识到病人跌倒的危害性,重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和潜在的法律问题,要减少精神病人跌倒的发生,预防精神病人跌倒。预防措施不是仅注重某一种方法,而是采取多种方法,调整护理工作行为,尽可能减少精神病人跌倒的发生,以避免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安凤荣.精神病病人住院期间跌倒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8,22(4A):973

[2] 周咏,蒋林珍.老年病人跌倒的高危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7,8(12):93

篇8

【摘要】分析精神病专科医院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精神病专科医院 消防安全管理 对策火灾预防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1.05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卫生服务需求的加大,医院收治病人数量不断攀升,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加之精神病专科医院消防设施的特殊性,以及精神病人的特殊性,都使精神病专科医院的消防安全管理面临诸多问题[1]。

我院是宜昌地区唯一一家政府举办的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主要承担宜昌地区精神疾病防治、康复和教学工作。笔者担任医院保卫科科长,负责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现结合多年来消防安全管理经验,分析精神病专科医院消防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并对消除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几点建议。

1存在的问题

1.1精神病人误按、损坏消防设施

精神疾病中的强迫状态是一种明知不对,但又难以控制的观念或动作,这类精神病人往往不听从医务人员劝阻,而反复按下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导致火警误报,干扰火灾报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增加了消防安全人员的工作量。有的病人因表现出的幻觉状态而“看到”周围已经冒烟、起火或闻到烧焦的味道,认为已经发生火灾,便取出灭火器或打开消防栓进行灭火。有的病人临床表现出兴奋状态,而出现破坏消防设施,利用灭火器、消防水枪等消防设施攻击他人的行为[2]。

1.2精神病人逃生自救能力差

木僵状态病人终日卧床,不语不动,面无表情,生活不能自理;严重意识障碍病人常伴有躯体疾患,如高烧、谵妄、昏迷,生活不能自理。上述两类病人因所患精神疾病导致完全丧失逃生自救能力,若无专人协助,无法疏散转移。抑郁状态病人临床表现为悲观失望,没有勇气生活下去,自杀企图也经常出现,一旦发生火灾,病人有可能拒绝逃生。兴奋状态病人情绪激动,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火情的出现可能成为病人暴怒、产生攻击性行为的诱因,从而干扰他人逃生,破坏正常的灭火和疏散行动。

1.3消防设施的设置与精神病人安全性的矛盾

首先,为避免精神病人利用门诊、住院部放置的消防水带、水枪、灭火器等消防设施自杀或攻击他人,精神病专科医院的消火栓箱大多上锁、加固,灭火器放置在不显著的位置,这与消防设施管理的要求相矛盾。其次,根据《医院消防安全管理规范》(湖北省地方标准DB42/T414-2007)规定,疏散门应保证火灾时不需要使用钥匙等任何工具即能从内部易于打开,但为防止精神病人外逃,精神病专科医院封闭病房的疏散门必须上锁,这也存在矛盾。因此,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

1.4工作人员消防意识薄弱

精神病人在住院期间往往故意按下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导致火灾报警系统频繁误报。随着此类情况的增多,医务人员、消防控制室工作人员逐渐产生麻痹思想,认为楼层火灾显示盘和火灾报警控制器发出的火警警报声都是病人误按造成的,因此往往只是对报警系统进行消音,没有对报警信号及时确认。这就如同“狼来了”的故事一样,医院绝大多数火警都是由于此类原因造成的误报,但如果工作人员始终不去仔细查看火情,一旦真的发生火灾,就失去最宝贵的灭火时机,容易酿成大的火灾事故。

1.5因精神病人的危险行为引起的火灾隐患

癔症病人的情感色彩鲜明,以自我为中心,经常不听医务人员劝阻,可因擅自在病房内抽烟而点燃床单、被褥引发火情。癔症病人常可利用其控制行为,影响工作人员或病友,利用藏匿的打火机或其他火源引起火灾的发生,以达到其破坏目的。

2对策

2.1加强对精神病人的护理,减少损坏消防设施的事件发生

精神疾病的临床特点表现为:病人整个心理过程发生紊乱。因此,应针对病人的精神状态,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对于反复按下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或撕毁消防标识的强迫症状病人,护理人员要通过与病人的交往,理解病人的内心体验以及情感问题对强迫动作的影响,说明强迫动作是可以克服的,并与病人共同商定安排行为矫正的方案,提出初步要求,逐项完成。对于因幻觉状态而取出灭火器或打开消防栓进行灭火的病人,要组织病人参加病房的集体活动,以转移其注意力,防止病人在独处时易出现幻觉状态,当幻觉出现时,要恰当地引导病人,核实真情,缓和病人情绪。对于兴奋状态病人破坏消防设施,利用灭火器、消防水枪等消防设施攻击他人的情况,要将重症病人安置在环境安静,或单间病室,以免病人相互干扰,加重其兴奋性;注意防止噪音,使病人有安全感,缓和激动情绪;控制病人的活动范围,密切观察可能发生冲动行为的先兆;如病人发生攻击性行为,护理人员切不可硬性阻拦病人的冲动行为,要转移病人注意力,必要时,应协同在班人员进行护理。抑郁状态病人观念消极,可出现利用消防设施自杀的情况,此类病人应安置在重症监护病室,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病人的言语、动作、行为,以及非语言的情感反应,保证病人的安全,严防自杀。

2.2组织力量协助特殊精神病人应急疏散

对于完全丧失逃生自救能力、拒绝逃生或干扰应急疏散的精神病人,医院在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时,应该予以充分考虑,组织特殊力量对此类病人进行疏散。对于完全丧失逃生自救能力的病人,疏散引导组应安排骨干力量,四人一组,用担架或轮椅分批次将病人护送至安全区域;对于拒绝逃生或干扰应急疏散的病人,医务人员应告知其危险性,若病人仍不听劝阻,保卫人员应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对其采取强制措施,用约束带将病人进行控制,用担架将其抬离到安全区域。

2.3减少消防设施的设置与精神病人安全性的矛盾

首先,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室内消火栓箱不能用玻璃等易碎材料制作箱门,应采用薄木板,并且在箱外加上挂锁。此举既能防止精神病人砸碎玻璃箱门,利用碎玻璃、水带、水枪自杀或攻击他人,也可在火灾发生后砸开薄木板做的消火栓箱门,争取灭火时间。其次,灭火器应由每个楼层的消防责任人进行统一管理,门诊大厅的灭火器可分别放置在导医台、收费室、药房内;病房的灭火器可放置在护士站、医生办公室内;药库、中心供氧室、配电房等防火重点部位应配备灭火器;其他区域的灭火器应放置在走道。最后,为防止精神病人外逃,封闭病房的疏散门只能上锁,但钥匙应指定由病区内消防巡视员管理;病房要定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确保火灾发生时能迅速开启疏散门。

2.4开展消防宣教,增强医、患人员消防安全意识

我国于2009年6月1日实施的《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中要求,各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明确机构和人员,保障教育培训工作经费,按照规定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3]。针对工作人员因频繁误报火警而产生消防安全麻痹思想,医院要按照精神病区特点和预案进行演练和疏散,既要有理论教学,又要动手操作,促使工作人员了解火灾报警系统的重要性,让科室人员对火灾预防与扑救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和体验,不断提升员工的自防自救能力[4]。此外,医务人员要对精神病人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将按下手动火灾报警按钮造成的严重后果告知病人,针对强迫状态的病人可采取行为矫正疗法予以治疗。

2.5加强病房内危险物品的管理,防止火灾发生

新病人入院和请假出院病人返院时携带的个人用品,护理人员都要仔细查看,有无携带和暗藏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严防带进病房。病人外出活动或探视返回病房时,护理人员要注意,严格把关。探视病人应在指定地点进行,并向家属宣传探视注意事项,严防将打火机等火源交与病人。护理人员应做好防火巡查工作,填写巡查记录,及时发现火情。病人吸烟应在指定地点进行,护理人员应严防病人在病室内或床上吸烟,防止失火或烧伤病人。

总之,精神病专科医院收治的精神病人属于特殊的弱势群体,火灾危险性相对较大,面临的问题也有其特殊性、复杂性。因此,精神病专科医院的消防安全工作要从制度上、硬件上、管理上、教育培训上下功夫,消防管理部门要与临床科室就防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多沟通、多交流,努力减少各种不安全因素,确保医院的消防安全。

参考文献

[1]冯小山.大型综合性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J].现代医院,2011,11(5):1-4.

[2]沈渔邨.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030.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