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7 15:25:0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校的网络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国内高校发展来看,地方高校与重点高校、国家直属高校相比,不论是在教学质量、经费投入、研究条件、师资,还是其他教学条件方面都明显地处于劣势。因此,地方高校需要寻找教学资源不足的替代或补充资源。
从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上看,目前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地方社会发展需求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表现为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越来越低,导致了家长、学生对地方高校的办学水平也越来越不满意。要提升地方高校的办学水平,赢得家长和社会的信任,地方高校要思考和解决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
从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看,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高等教育起步晚,发展过程中又历经曲折,总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地方高校要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过程中有一席之地,必须想法摆脱其在资源配置上的劣势地位。
从系统科学角度看,高校教育系统的构成要素有教师、学生和教学条件,而教学条件主要体现在教学设备、设施和教学信息资源方面。信息时代,数字化校园建设是高校教学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是教育资源的整合。
因此,地方高校要完成其为所在区域培养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所需人才的任务,就必需重视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
一、地方高校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意义
网络教育中有哪些资源呢?根据因素分析法,笔者认为网络教育中的资源”包含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人力资源。硬件资源包括各种网络教育设施、设备,软件资源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教学资料,人力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主要指负责教育资源的规划和管理,以及协调使用的相关人员等;教学人员主要指学科教师;教辅人员包括网络管理中心人员、教育技术中心人员和图书管理人员等。所谓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就是指按照高质量、高效率培养人才的目标,在学校有关部门的统一规划下,将相对独立的网络教育系统中的学校有关人员,网络教育设备、设施,网络教育软件(包括网络教学资料)进行优化组合,并对其功能、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融合和重组,构造成一个新的网络教育系统,形成新的资源创建、应用和管理体系。
(一)整合网络教育资源,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网络教育资源整合有利于提高地方高校的教学质量。地方高校开展网络教育资源整合,不仅要整合校内的资源,还要整合国内外的优秀资源,借鉴国外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经验。地方高校在经费、师资等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要通过网络教育资源整合提升竞争力。如香港某大学,要建设世界一流的社科专业,但由于经费和师资不足,聘请世界知名专家通过网络异地教学,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办学水平。
不仅香港高校如此,许多国家正在充分利用网络教育满足人们在学习上不同需求的特点,对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进行逐步改善,积极利用互联网来开辟和扩大高等教育的渠道”。利用网络拓展高等教育渠道,关键是网络教育资源。近年来,校园信息化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其在管理信息化、教学信息化、图书资源信息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某些方面值得我们进一步吸收和借鉴。”如美国的一些高校为使教师能获得更好的网络教育资源服务:一是向学校有关部门提出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基本目标,二是提供相应的条件保证,三是学校有关部门整合相应资源进行开发,四是学校重视对项目的进展情况、总体表现、成果和不足进行评价。当然,借鉴国外的经验也应充分注意到国度、时代、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条件、科学与技术水平、价值取向和选择取向等都与我国的国情并不完全相同,照搬肯定是行不通的,我国和国外的教育资源建设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和社会背景,我们要根据中国的特点研究如何吸取国外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经验。
(二)整合网络教育资源,促进地方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
当前,地方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改革实现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资源,传统的教育资源的利用与研究已历经几百年(近现代教育),也可以说是几千年(古代教育),较难挖掘其内在的潜力,许多人转向了网络教育资源的利用上。网络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反映当今世界最新的科技等知识,教学内容也不会像过去那样拘泥于陈旧的教材当中。学生在网上既可以获得同一学科的不同教学内容,也可以在网上了解某个学科最新的发展,寻找适合自己的网络课程或学习材料。在网络教育资源的应用中,学生变成了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如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课程、教师、学习进度和学习时间,可以从网上查询自己想学的课程和资料,还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提出问题、和其他学生进行讨论,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而且,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学生通过知识的重新建构,激发起创造灵感。事实上,近年来网络教育实践已经证明网络教育资源的利用能够为教育改革注入活力。
地方高校的发展,要寻找其支撑点。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支撑点是什么呢?许多专家认为教育信息化能促进教育的现代化,能带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部分高校和试点学科的经验已证明了这一点,如我国部分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的优质资源共享和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虽然目前有些网络教育学院存在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这些是观念和管理方法层面上的问题,不是网络教育资源应用的固有缺陷,通过对网络教育的再认识及其管理过程的科学调控可以消除这些问题,同时也进一步说明了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要性。
(三)整合网络教育资源,提升地方高校的竞争力
地方高校的竞争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方高校本身的竞争力,二是地方高校培养人才的竞争力。不论是学校的竞争力,还是所培养人才的竞争力,最终都体现在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上。衡量人才质量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两条:其一,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二,学生是否得到充分的发展。
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保证其培养目标的多元化。高等教育目标多元化要求学校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个体自身的状况将其培养成为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发展方向,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各类型人才。由于传统的教学受其资源的限制,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已被实践所证明。网络教育资源具有内容的丰富性、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学科前沿知识融入的及时性等特点,能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多元化的要求。
学生是否获得充分的发展是衡量现代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传统的高校教学存在许多弊端,如课程设置过度以学科为中心、教学观念中的学生物化等,不仅使学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难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网络教育资源的教学应用具有优化教学过程的作用,具有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功能。如应用网络学习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地方高校网络教育资源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据文献,“美国通过学习网站进行学习的人数以每年300%的速度增长,超过7千万人通过网络学习方式获得知识和工作技能”。另据赵国宏(论网络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说:‘美国各个层次的大学近年来在教学中使用网上资源’的比例每年上升16%左右,具有独立主页的课程比例上升的速度更快。”这表明,网络教育资源在美国高校教学中的作用在不断增强,效用也在不断提高。
我们对国内能查阅到网络课程、教学网站或教学资源的36所地方高校校园网进行了调查,同时对这些学校现有的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数量也进行了统计。调查与统计表明,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硬件设施的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其一,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数量不足。在调查的36所地方高校中有独立网络课程或课程教学网站(含精品课程)的约占开设课程数量的3.1%,其他类型的网络教育资源(含教学视频、课件等)件数占所开设课程数量的4.8°%。
其二,网络教育信息资源质量不高。网络课程或教学网站表现为教学功能单一,大多数仅有知识呈现部分,缺少网上学习工具、交流和评估功能等;课件大多是以文字为主的PPT文件;教学视频大多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视频。主要原因是:网络教育资源中大多数是显性知识的存储,很少有隐性知识的挖掘,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隐性知识的学习,缺乏思考性的东西,缺乏应有的导学作用,是文字教材的电子化。
其三,网络教育信息资源使用率不高。从网络课程和教学网站的点击率上看,点击率不高;从具有交流功能的网络课程或教学网站的论坛上看,发言或问题探讨的人数不多。
我们又以其中一所学校为个案作进一步研究发现,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缺乏规划。资源建设无序,各自为政,教师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编制网络课程或教学网站,缺乏规划和协调。
二是难以共享。许多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课件,网络教育资源的开放意识不足,不提供共享。
三是管理不到位。学校内部缺乏统筹和协调,没有形成资源建设团队,各行其是,不能形成合力。
四是资源形式单一。大多是以文字呈现教学内容的HTML和PPT格式的资源,这些资源只是文字教材、资料的电子化,提供的往往只是单一的具体的服务,不能满足学习者的要求。
五是缺少人性化的设计。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目的是学与教的应用,重视开发技术是必要的,然而更重要的是,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媒体呈现等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设计更为重要。
三、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策略
高等学校尤其是地方高等学校要树立挖掘内部资源潜力,依靠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教育质量和经营效益的观念。以优秀资源建设为前提,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于社会和专业人才成长的需要。网络教育资源是信息时代高等学校中的重要资源,必须优化整合。
(—)科学组织与有效协调策略
网络教育资源整合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从宏观角度看,它涉及到学校内部机构的管理、教学、科研和教学服务等领域;从微观角度来说,它包括高校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教学信息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这些方面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信息化教育系统。因此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组织领导、规划和指导十分重要。
建立强有力的资源整合的组织机构体系。学校应成立资源整合领导小组,由校级领导挂帅,根据学校的总体建设方针与发展思路,领导全校的资源整合工作。
组织与指导要遵循网络教育规律。地方高校在进行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组织与指导过程中应坚持下述原则:一是协调配套原则,克服重硬轻软、重物轻人、重建设轻应用的倾向。即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协调配套,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和新型教师培养协调配套,管理信息化、管理制度创新与新型管理人才培养协调配套等。还要以科研、教学实验带动网络教育资源的应用,以应用促进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二是重点突破原则。根据本校的条件和特点,结合地方经济信息化发展需要、IT产业实力和可能争取的支持,确定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深度与广度,组织力量突破,以重点带动全局。三是合适有效原则。构建网络教育系统切勿贪大求全,选择技术不可一味追求高新。要关注地方高校的特殊性,注重适应性、有效性和综合效益。重视联合协作,共建、整合、共享,走一条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路子。四是循序渐进原则。应按照试点阶段、发展阶段、扩展阶段分期投资,分段实施。选择具体目标结合科研实验进行试点,在做好先行准备(组织体系建立、规划与政策制定、建设资金筹措、骨干队伍培训、重点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再有计划地大规模推进。五是保持张力原则。由于技术发展的不可预测性以及研究、实验和决策的局限性,必须保证系统的可扩展、可兼容、可替代性。六是标准规范原则。为保证数据共享和系统运行的安全高效,必须坚持信息标准化和管理规范化。
(二)系统配置软硬件资源策略
目前,地方高校网络资源建设,尽管起点不尽相同,但都还属于发展期。网络教育资源整合,首先要有软硬件条件。软硬件建设要有前瞻性,要建立先进的校园网络系统,这样才能为教育资源整合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地方高校校园网络不仅用于学校日常事务和教学管理,更主要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全校师生教和学的需要。高校校园网络的软硬件条件改善要突出能创造开放式的信息环境。
校园网必须具备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易管理,能解决用户私设、恶意盗用等问题,规范用户的上网行为,确保网络安全运行;校园网还必须具有高稳定性和高扩展性,具有QoS服务质量保证。根据学校规模,能保证2万个以上用户并行时网络运行的稳定和管理简便,并有较大的升级改造空间。
多媒体教室建设。多媒体课室是网络环境下教师开展教学的基本条件,缺少这一条件,网络教育资源将无法整合到教学过程当中。多媒体教室建设要能满足各种媒体信息呈现和网络教学资源应用的需要,学校还可配备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学习室建设。随着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日益丰富及各种电子期刊的日益增多,网络学习室对于大学生的学习显得越来越重要,学生的课程学习,课外学习都需要在网络化环境中进行,要满足这一需要,学校需提供足够数量的网络学习终端和学习信息资源。
建立无线校园网络。虽然学生可以在多媒体课室获取教师呈现的课程教学信息,在网络学习室内自主地进行课程或课外专业学习,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有条件的学校还要考虑学生跨时空网络学习的需要。因此,学校可考虑建立无线校园网络,这样学生可随时随地进行网络化学习。
(三)人性化与个性化结合策略
如何在网络教育资源整合中将人力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合力,开发数量足、质量高的资源开发系统?这就要求学校在网络教育资源整合中坚持以人为本、制度激励、任务驱动的原则。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策略,一方面要求整合中要根据整合人员专业特长,合理地承担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角色;另一方面要求整合资源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学生面对冷冰冰的机器,如果资源内容缺少趣味性、结构缺乏逻辑性、呈现方式缺少艺术性,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制度激励是指学校在进行网络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如资源建设立项、成果评奖、开发与应用评估等。任务驱动是指学校要根据各自的岗位,提出相应的任务,提出达到的目标与时间等,并在条件上给以满足。在制度激励和任务驱动的过程中也要体现人性化的要求。
个性化资源整合策略是要求在整合中既要有统一的规划,又要兼顾学校和专业的特点;既要坚持统一的资源标准要求,又要坚持在统一标准下的多种技术的选择。个性化资源整合策略既要求资源整合要面向专业、面向课程、面向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到有的放矢,又要求兼顾各种差异的学生都能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如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跟踪、记录,不同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指导与辅导等。
(四)团队多元组合策略
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对于高校来说是一项新的资源建设活动。建设师生满意的、丰富的教学资源,首先要组成一个多元化的资源建设团队。多元化是指从事不同工作,有着不同的教学、管理与技术背景的人员,对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有着不同见解与经历。不同岗位、教学、技术背景的人员,对于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学校行政管理人员。负责管理指令的下达、执行和反馈,进行相关人员的沟通和工作联系及校际间甚至于学校和社会的横向协作联系等,并对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总体发展方向、管理目标,作出科学的、前瞻性的规划。
教学人员。负责网络课程信息资源开发项目的提出与教学应用。不论是学校购进的网络课程资源还是自主开发的课程资源最终使用者都是教师或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其所教的学科科学地提出资源建设的目标与内容,对学生应用网络教育资源开展学习提出具体的方法建议。
教育技术中心人员。根据教学人员提出的资源整合的目标与内容,和教师一道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根据自身的力量确定是购买还是自主开发,如果是购买,要考虑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二次开发,如果是自主开发,要选择合理的开发工具,制作相应的素材和素材的整合。
网络管理中心人员。负责网络硬件系统的维护和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或选购,并根据教学的需要提供相应的服务。
四、结束语
关键词:网络教育 主要问题 改革对策
高等教育与网络的结合,是时代的必需,科技的必然。从1999年开始迄今,已有67所高等学校开展了网络教育试点工作,网络教育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开发使用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学资源,逐步形成了网络教育环境下的教学与管理方式。同时吸引了大量社会资金投入网络教育,促进了高校信息化建设。但是,高校在进行网络教育建设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暴露出很多问题,本文将论述目前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地对策。
一、高校网络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相关资料现实,目前很多高校仍然以传统教育方式为主,对网络教育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对网络教育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足,对网络教育知识与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十分不足。教师群体中绝大多数教师不清楚网络教育的本质,对网络教育技术更是陌生,因而对网络教育的优势、网络教育的理念和网络教学应采取的教学模式等缺乏准确、完善、系统的认识与理解。第二,学校为推动网络教学营造的气氛不够浓厚,尚缺乏有目的、有计划和经常化的引导。学校虽然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但网络教学仍处于比重低、比较薄弱的状况。
(二)网络教育理念滞后
多媒体网络具有三种交互性:即师生与计算机的交互,学生与老师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网络环境下教学往往较为重视第一种交互而忽视了后两种交互,现代网络交流方式并不能完全取代课堂上师生传统的语言交流。许多学校领导和老师简单地把网络教育理解为是师生与计算机的交互,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样教师要与学生交互,将知识一点一点地给学生讲授,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并要求学生们积极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以错误的观念理解网络教育,忽略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另外,计算机具有传递信息快、容量大的功能,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但是,学生看到的广泛和肤浅的感性材料不一定能够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理性知识。在这样的课上,学生除看到几个好看的画面,记住了某个事物个别的、零散的特征外,根本没有深层次思维活动的参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被忽略了,学生的思维层次也仅仅是停留在读图时代。
(三)网络教育中教师的定位不明确
网络支持下的课堂,教学资源、教学工具、研究方向、交流评价都是开放的,网络的出现真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极大丰富了课堂的形式。但由于有些教师对本身角色把握不到位,导致教学过程“放有余而收不足”的异常现象,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莫名其妙地进行学习型研究、稀里糊涂地上网查找资料、漫无边际地讨论问题,最后教师还得匆匆忙忙地补课,使得网络教育的功能不能得到较好地发挥,导致事倍功半。
二、促进高校网络教育发展的措施
(一)树立与网络教育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
网络发展以超乎常人想象的速度渗透进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教育正在快速与网络相融合。事实上,网络对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改变了教育的形态,最根本的是改变了人们的教育理念。传统教育理念强调中心化、一元化、确定性。但是网络时代的教育并非传统教育理念的继续,网络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非中心化、多元化、不确定性的思想已经在网络学习者和教育者中形成。对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网络给高等教育的基本因素带来的变化。在高等网络教育中,教学应以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从灌输式学习转到主动式学习;从为了教而教,转到教是为了学,最终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完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师之己任。
(二)教师应主动转换角色,促进网络教学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习者通过网络就可便捷快速地获得所需要的各方面的知识,个体的发展水平将越来越取决于不断利用信息、培养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网络时代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得知识,教师不再是文化知识传播的中介,而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网络教学为学生择其所好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教师从原始的“粉笔十黑板”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凭借自己的知识、智慧和能力,成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发展个性的管理者和顾问,而非个别化学科的指导者。教师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应从“教”学生,转变到“导”学生,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应该勇于创新,创造全新的现代教学模式
信息时代下,随着教学基本观念的变化,教学方式不可避免的发生变化,教由教材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的研究者。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按照国家统一编写的教材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在网络时代,教师是课件开发和教学研究的主体,应具备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能力,运用先进的媒体技术等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改革课程结构,制定最佳教学策略和信息组织形式,重组课程传递方式,使之适应时代的变化。教师需要研究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特点及规律,研究如何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提高学生高层次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如何利用最佳信息呈现方式来突破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研究和评价网络提供的信息资源,为从事和改变教学内容准备资料。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国教育部教高[2002]8号文件.
[2]刘琼.中美大学学科馆员的初步比较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4).
[3]李杨琳,纪晓平.“211”重点大学学科馆员状况分析[J].图书馆杂志,2007,(1).
网络教育正在我国迅速地发展着,许多高校已经具有自己的网上教学资源。但纵观目前高校网络教育的建设现状,普遍存在着缺乏整体规划、未能形成完整多功能的系统、各方面结合较松散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进一步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网络方面的技术知识,为给高校网络教育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提出了一套系统规划与建设的方案。
关键词 网络教育,系统规划,课件,素材
[Abstract]
From observing the current conditon of the network education construction in Campus, we can see than many of the Universities build their own system lacking of a integrated scheme. Aim at resolving problems in network education, this paper raise the thoght how to build a stronger base via a thorough plan, and how to administrate this kind of system in hardware and software.
[Key Words]
Network Education, System Planning, Courseware, Materials
1.前言
近几年,随着网络建设的发展,通过网上进行授课已经成为可能。网络教育由于其以学生为中心,不受时间、地点、次数及进度的限制,能自由利用网上资源等优点,成为教育方式的发展新趋势、教育也随之进入网络教育的新时代。迫切需要发展网络教育;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最主要阵地,发展网络教育责无旁贷。近年来,有较多的高校都将电教中心与网络中心合并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这种合并也说明了在高校中,充分发展现代的网络教育成为高校的发展与进步的新需要。如何充分利用这种合并所带来的人才资源与技术优势,为网络教育建设服务,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问题。
目前,较多高校都加入了网络教育建设的行列,从网上不少的主页都可以找到远程教育的内容。但是这些教学网页普遍存在相同的一些缺点,反映出高校网络教育建设的速度及总体水平仍停留在起步阶段,还需要加强建设的力度,才能真正形成一个能胜任网络教育工作的系统。通常,网络教育容易出现如下缺点:
(1)网上教育的科目较少、内容也较简单且易流于呆板不生动,缺乏网络课程应有吸引力的优势;
(2)网络课程内容更新的速度慢,往往几个月都维持原状;
(3)课程的交互程度低,网上通常都是些以文本方式出现的课件,偶尔有些高校制作了实时点播视
频课件,却多是收费资源;
(4)上网的课件一般内容较分散、缺乏系统性;
(5)上网课件的可重复利用性小,不利于与其他资源共享等。
分析这些现象,我们不难发现,造成这些缺点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一个有组织的、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项专题建设,在进行这项工作时也没有系统地为以后的发展做好规划。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探讨一下如何进行整体规划,才能为建立一个有序、有强大生命力的现代教育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机构的建立与分工设置
从长远看,高校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对促进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口素质的提高、实现"科教兴国"有深远的意义,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这项工作亟需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通过从各方面进行的深入分析、严谨的策划,有目的、有规划地做好这项工作。
目前在通常情况下,上网的课件一般是由专业教师自己制作,然后由网络负责机构将其上载至网站。使用这种方式,由于一般的专业教师普遍不具备很高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因此由其开发的课件通常就是一些较简单的文本课件,多有单调死板、不够生动灵活的缺陷,这样等于简单地把书本搬到网上。有的学校制作了一套网上教学交互系统,然而缺乏专业教师进行长时间的专门辅导等交互教学。也有学校受到网络线路带宽的限制,制作的实时视频点播课件无法高速传输。提高高校网络建设水平首先就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从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看,这个专门的机构必须胜任网络教育的建设,也就要求机构的人员不但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知识、各类型多媒体素材的制作知识、不同形式课件的制作知识、而且更要有足够的网络知识。以目前高校的发展形势观察,从新成立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中组织起这样一个机构最为合适,因为它集中了上述所要求的各类人才。我们可姑且称这个机构为"网络教育系统建设部"(以下简称"建设部")。
由于建设部需要组织起多方面的人员进行系统建设,就必须要对这些人员进行适当的分工,并且要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协调、策划、管理以及实施,以达到建立起一个整体系统、并正常运行的最终目标。所以建设部还要求具有一个高水平的管理核心。通过系统对系统进行功能分析,根据一个系统所应该完成的各方面工作,网络教育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功能组,他们所担任的工作分别如下:
行政管理:建设部的核心组织者,负责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管理、协调;
硬件维护组:对用于网络教育的硬件进行定时的检测与维护,包括排除线路故障、系统使用机器硬件的正常工作等;
资源库开发组:包括对各种资源的开发,如多媒体素材、课件、试题、案例等,并将这些资源按照约定的方式组织成数据库形式存放,再分别建立索引以备资源共享时检索使用,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
课件制作组:与专业教师进行协作工作,根据专业教师对所需课件的内容要求、授课的思路组织,调用素材库中符合要求的素材进行制作。
系统开发维护组:建设具有交互功能、可提供网上资源共享途径的教学系统,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及维护,同时组织专业教师安排上网教学的进程。
当然,这些只是根据一个网络教育系统所需完成的工作类别进行的最基本的组别设置,如果分得更仔细些还可以有培训组别、信息采集组别等等。也可以通过另外的分类角度将工作分成对外、对内的部分等等。
3.硬件基础及其建设
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是建立在网络建设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没有宽广畅通的信息高速公路上,无法跑起满载教育信息的快车。网络教育最典型的例子是多媒体课件的传输、视频点播的实时性,这些应用对网络速度(体现为点击反应速度)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良好的网络硬件基础的建设至关重要。
网络发展前期,快速以太网无法提供足够的带宽,而ATM网络技术则由其实现了音频、视频、数据的统一传输,成为了以多媒体应用为主要业务的网络建设的唯一选择。然而选择使用ATM技术的网络存在一些无法克服的缺点,使得它无法为大多数的高校所接受。首先一点就是硬件建设的投资问题,支持ATM网络技术的设备比较昂贵,要负担起这种费用不是普通高校能普遍承受。另外,事实说明,近年来Internet和TCP/IP协议的迅速普及,网络被越来越多的用于传输IP业务。而这正是ATM的弱项,据资料显示,ATM传输IP信包会增加30%的额外开销,这主要是因为需要把一个IP信包拆成多个信元分别传输。最重要一点,使用ATM网络对于原有以快速以太网为网络主干的高校无法利用原有资源。值得庆幸的是,最近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的出现打破了ATM网络在多媒体应用上的垄断,使得大多高校完全可以通过无缝升级快速以太网到千兆以太网节省大量的时间与金钱的投资。以千兆以太网为主干的校园网完全能够提供给多媒体传输系统足够的带宽。以下是从快速以太网升级到千兆以太网的一些方式,适用于原有以快速以太网为网络模型的高校。
(1)升级从交换器到交换器的连接,获得信道。升级方法是将快速以太网交换器之间、或中继器之间的100MbpS的链路升到1000MbpS。从交换器到交换器的链路可以使100/1000交换器支持更多数量的交换式或共享式的快速以太网网段。
(2)升级从交换器到服务器的连接,可获得从应用到文件服务器的高速访问能力。最简单的升级方法是将快速以太网交换器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可获得从具备千兆以太网网卡的高性能的超级服务器集群到网络的高速互联能力。
(3)升级交换式快速以太主干网可以通过用千兆位以太网交换器或中继器汇接快速以太网交换器来实现。连接多个10/100交换器的快速以太网主干交换器可以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支持多台100/1000交换器,以及其它的设备如路由器,带有千兆以太网接口和上联功能的集线器,在需要时也可以是千兆以太网中继器和数据缓冲分配器。一旦主干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高性能的服务器可以通过千兆以太网接口卡直接连接到主干上,为使用高带宽的用户提供更高的访问吞吐能力。同时网络可以支持更多数量的网段,为每个网段提供更高带宽,使各网段支持更多的节点接入能力。
(4)升级高性能的台式机,用千兆位以太网接口卡连接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或中继器可以实现。在采用千兆以太网的最后阶段,当快速以太网或FDDI连接的台式机带宽也不够时,千兆以太网网卡NIC就派上用场,用千兆以太网的连接能力升级高性能的台式机。高性能台式计算机就连接到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或数据缓冲分配器上。
对于正准备开始校园网建设,正在规划中的学校,建议使用千兆以太网为主要模型,以便为日后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软件系统的构筑
图1
网络教育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服务应用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资源库:包括多媒体素材库(格式、组成)、课件库、案例库以及试题库;
支持平台:提供教师上载、下载素材,上载课件的界面,同时提供学生下载界面;
应用系统:提供学生与教师用于教学用的交互式界面,包括保证安全的身份验证、课件的点播、各种实时的交互方式等。
上图是一个网络教育软件系统的简单结构图,系统图中包括两大模块:数据库模块与实时交互系统模块。数据库是一套资源库,内中包含有多媒体素材库、课件库、试题库以及案例库,这些数据以约定的方式组织起来,供教学交互系统使用。每个库都应该定义好数据以多种格式保存、建立高效的索引,为在网上进行方便的资源共享打好基础。实时教学交互系统则要求有较强大的功能,除了能够提供实时的课件点播外,还必须实现多种的交互方式如电子邮件、BBS讨论区、电子白板、CHAT等功能。
这样一个多功能的系统,完全建立好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可以从简单的功能开始实现,但是一定要先做好扩展规划,以满足日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教育质量 网络教育 管理模式
现如今,国家对教育的发展倡导深化体系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在网络教育试点高校在发展中对人才的质量培养始终是关注的重点,但是怎样提升网络管理其教育质量是一项长远,系统的工作,需要不同层面上人们的共同努力。高校就怎样提升其教育质量上应该从资源的建设、教学质量和内部管理三个层面上实行研究,依据协同、系统和教育的技术等理论来建设高校其网络教育的管理模式。
一、高校其网络教育管理的问题
(一)教育者其信息的素养低
高校网络教育的建设,使得教育人员其知识的来源多样、资源丰富,所以对于教育者来说要有对课程教育的新理念和新素养,将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有授课者转变为辅导者。由于高校其教育管理运用了网络教育,这导致教育人员发生了角色上的变化,特别是在开放式的网络教育模式中,老师们已经成为引导者,而不是传统教育模式中的知识传播者,所以教育者们对于怎样使用网络知识掌握是很重要的,但是高校的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充电”,使得其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还是一岑不变,教课的内容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这是由于教育者其信息素养低造成的。
(二)教学管理者其信息水平低
教学的管理者包括高校的管理人员、教育人员及行政人员。由于网络的信息时代更新变化快,所以需要其管理团队有足够的信息素养,现如今我国的高校还没有完全的适应网络教育的管理模式,主要是由于教学管理团队对网络信息的认识不够和其实际操作信息的技术水平不行,操作不熟练,不能合理有效的运用及分析网络信息。
二、教育管理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一)管理效率的理论
管理效率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有韦伯和泰罗。泰罗认为在进行管理工作时,将要先实行对制度的建设,确定其标准,再培养岗位人员,管理和工作人员要共同的承担责任。同时弗兰克林・博比特认为这一理论在实行教育工作中占据重要的作用,他认为倘若将教育的成果当做产品,将产品制定标准,管理着可以通过控制消耗,来促进教学成果的最优化。这种理论强调的是集中控制权利,对于以后教育管理其思想的进步影响不大,虽然在对教育管理中使用的效果不显著,但是其在一定程度上为后人起到了借鉴的作用。
(二)人本化的理论
这个理论是基于反驳管理效率的理论之上阐述的,此理论认为,“情感力量”产生了效率,同时也指出了“复杂人”和“社会人”假设人性的这一说法,把周围的环境和社会因素归类于管理者将要思量的范畴。这一理论的不足在于没有考虑到人的理性,没有发挥教育管理人员的主体地位。
(三)科学的管理理论
此理论是将教育管理视为拥有独立力量,有属于自身的理论体系,不需要对其他学科进行借鉴。认为其是具备实证性的学科,其教育管理具有科学性,侧重于理论其系统水平和操作能力,能通过科技这一手段来衡量其发展的情况。
(四)后现代的教育管理的思想
学者们将文化和信息的多元化与教育的思想实行了不同方式的整合,使得教育思想也逐渐倾向于多元化,由于以往的教育管理理论忽略了主体和知识的多变性,进而提出了这一思想。我国网络教育和传统的教育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种方式,有些学者将传统教育的思想全部剔除,将工业化和独立自主学习理论作为网络教育的管理模式其理论基础。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网络教育是虚拟的,更要将管理理论融入网络教育中。还有一些学者还没有找到合适的理论基础,他们的探讨很具有时代性,但是缺乏理论依据。
三、网络教育其管理模式的建设
(一)构建保障服务质量和网络教育的体系
将岗位实行管理标准化的分工,在此基础上构建质量的保障体系。想要在实行管理时其质量能够得到保证、效率能够提升,其标准化是最有效的手段。在高校实行网络教育的管理模式中将标准化的管理引入其中,能够有利于构建保障服务质量和网络教育的体系。我国高校的网络教育其管理模式主要包括支持服务、技术支持、教学管理和资源建设四种模式,在此四种模式的基础上依据网络教育其特点和规律实行分工,设立职能部门,制定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对其实行标准化的教育管理,这样才会实现以教育者为中心,团队协作的管理模式。
(二)开发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和管理模式
伴着网络科技水平的持续提升,其在教育的管理中也被越来越多应用。现如今,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者的主要资源,同时也影响着网络教育工作的开展程度,高校为了能够提升其网络资源的质量,采取了多种手段,来开发能够适应网络教育的资源,网络课程其教学的设计是为了保障教学的质量,结合教学和学习的理论,系统的开展教育活动,制定详细的要求。网络课程现存在着素材少、重复率高和继承性差的诸多问题,其难以满足现在网络教育的多元化,所以,要建立符合网络教育其发展规律和学生学习的特点的资料库,以学习的课程为主,将有关联的知识内容合理的整理到网络的资料库中,进而促进实现学习目标的多元化。
网络教育是未来高校教育模式的发展方向,但是现如今,网络教育的管理模式还不够完善,在创新教育管理的时候一定要确保在教育质量有所提高的基础之上进行的。高校的质量教育管理其过程是相对动态的,其理念和制度会依据社会网络科技的的进步而变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保证其教育理论与教育模式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唐大光.高校教育质量管理模式的创新[J].教育评论,2014.
网络教育正在我国迅速地发展着,许多高校已经具有自己的网上教学资源。但纵观目前高校网络教育的建设现状,普遍存在着缺乏整体规划、未能形成完整多功能的系统、各方面结合较松散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进一步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网络方面的技术知识,为给高校网络教育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提出了一套系统规划与建设的方案。
关键词 网络教育,系统规划,课件,素材
[Abstract]
From observing the current conditon of the network education construction in Campus, we can see than many of the Universities build their own system lacking of a integrated scheme. Aim at resolving problems in network education, this paper raise the thoght how to build a stronger base via a thorough plan, and how to administrate this kind of system in hardware and software.
[Key Words]
Network Education, System Planning, Courseware, Materials
1.前言
近几年,随着网络建设的发展,通过网上进行授课已经成为可能。网络教育由于其以学生为中心,不受时间、地点、次数及进度的限制,能自由利用网上资源等优点,成为教育方式的发展新趋势、教育也随之进入网络教育的新时代。迫切需要发展网络教育;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最主要阵地,发展网络教育责无旁贷。近年来,有较多的高校都将电教中心与网络中心合并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这种合并也说明了在高校中,充分发展现代的网络教育成为高校的发展与进步的新需要。如何充分利用这种合并所带来的人才资源与技术优势,为网络教育建设服务,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问题。
目前,较多高校都加入了网络教育建设的行列,从网上不少的主页都可以找到远程教育的内容。但是这些教学网页普遍存在相同的一些缺点,反映出高校网络教育建设的速度及总体水平仍停留在起步阶段,还需要加强建设的力度,才能真正形成一个能胜任网络教育工作的系统。通常,网络教育容易出现如下缺点:
(1)网上教育的科目较少、内容也较简单且易流于呆板不生动,缺乏网络课程应有吸引力的优势;
(2)网络课程内容更新的速度慢,往往几个月都维持原状;
(3)课程的交互程度低,网上通常都是些以文本方式出现的课件,偶尔有些高校制作了实时点播视
频课件,却多是收费资源;
(4)上网的课件一般内容较分散、缺乏系统性;
(5)上网课件的可重复利用性小,不利于与其他资源共享等。
分析这些现象,我们不难发现,造成这些缺点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一个有组织的、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项专题建设,在进行这项工作时也没有系统地为以后的发展做好规划。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探讨一下如何进行整体规划,才能为建立一个有序、有强大生命力的现代教育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机构的建立与分工设置
从长远看,高校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对促进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口素质的提高、实现"科教兴国"有深远的意义,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这项工作亟需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通过从各方面进行的深入分析、严谨的策划,有目的、有规划地做好这项工作。
目前在通常情况下,上网的课件一般是由专业教师自己制作,然后由网络负责机构将其上载至网站。使用这种方式,由于一般的专业教师普遍不具备很高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因此由其开发的课件通常就是一些较简单的文本课件,多有单调死板、不够生动灵活的缺陷,这样等于简单地把书本搬到网上。有的学校制作了一套网上教学交互系统,然而缺乏专业教师进行长时间的专门辅导等交互教学。也有学校受到网络线路带宽的限制,制作的实时视频点播课件无法高速传输。提高高校网络建设水平首先就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从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看,这个专门的机构必须胜任网络教育的建设,也就要求机构的人员不但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知识、各类型多媒体素材的制作知识、不同形式课件的制作知识、而且更要有足够的网络知识。以目前高校的发展形势观察,从新成立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中组织起这样一个机构最为合适,因为它集中了上述所要求的各类人才。我们可姑且称这个机构为"网络教育系统建设部"(以下简称"建设部")。
由于建设部需要组织起多方面的人员进行系统建设,就必须要对这些人员进行适当的分工,并且要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协调、策划、管理以及实施,以达到建立起一个整体系统、并正常运行的最终目标。所以建设部还要求具有一个高水平的管理核心。通过系统对系统进行功能分析,根据一个系统所应该完成的各方面工作,网络教育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功能组,他们所担任的工作分别如下:
行政管理:建设部的核心组织者,负责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管理、协调;
硬件维护组:对用于网络教育的硬件进行定时的检测与维护,包括排除线路故障、系统使用机器硬件的正常工作等;
资源库开发组:包括对各种资源的开发,如多媒体素材、课件、试题、案例等,并将这些资源按照约定的方式组织成数据库形式存放,再分别建立索引以备资源共享时检索使用,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
课件制作组:与专业教师进行协作工作,根据专业教师对所需课件的内容要求、授课的思路组织,调用素材库中符合要求的素材进行制作。
系统开发维护组:建设具有交互功能、可提供网上资源共享途径的教学系统,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及维护,同时组织专业教师安排上网教学的进程。
当然,这些只是根据一个网络教育系统所需完成的工作类别进行的最基本的组别设置,如果分得更仔细些还可以有培训组别、信息采集组别等等。也可以通过另外的分类角度将工作分成对外、对内的部分等等。
3.硬件基础及其建设
关键词 体育 网络教育 资源建设 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时,也在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当下,多媒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多媒体互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在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于高校体育,就需要广泛应用体育教育网络信息技术,从而进一步促进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然而,就目前的网络教育资源现状来看,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发展还比较滞后。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对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
1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分布及发展变化
“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快速发展,但在各个地区呈现不均衡的状态,其建设水平也差异明显。本文通过对2011年度和2015年度我国各地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情况的一项调查,来研究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分布和发展情况。采用网络调查法来获取相应的调查数据,登录各个院校的体育教学网络教育平台,了解并统计其相应的体育教育资源建设水平,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资源特色以及设计水平等。再将两个年度的调查结果进行分组统计并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1)从时间上来看,2011年至2015年,我国各个地区高校数量不断增加,已建成资源高校数量随之增加,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水平也不断提高。从地区上来看,高水平资源建设院校主要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从院校类型上来看,高水平资源建设院校的比例存在不均衡态势,其中综合型院校高水平资源建设高于一般类院校,师范类体育专业学院高水平资源建设高于普通高校。由此可见,各个类型的高校对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重视度、人力财力的投入力度是不同的。
(2)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在高校体育教育网络资源拥有量和建设水平上也存在巨大差异。其中,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高水平的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所占比例差异最为明显,一般水平所占比例和中等水平所占比例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以看出,中西部地区的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受到经济水平和人才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建设水平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而2011年和2015年相比,我国各个地区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拥有量均在增长,且中、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超过东部地区,说明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开始重视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并不断提高自身建设水平。
2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对策
高校体育实现网络教育有很多优势,如体育教学模块,利用高校体育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更好地对高校体育教学过程进行展示和辅助。该模块中包含课程简介、电子教材、教学教案、网络课件、网上教学等内容,教师将授课的信息资源上传至该平台,学生就可以随时对体育课程进行了解,从而进行自主化的体育学习。所以,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尤为重要,其主要发展对策为:
(1)不断推进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应用。对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在教育过程中加入多媒体网络技术,对教学方法、教师培养等进行创新,并结合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不断补充新的内容,从而使教育资源更加丰富,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需求。(2)要形成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专业性特点。当前,我国各高校体育专业的网络资源还不是十分丰富,尤其缺乏原创性资源。为此,不能仅仅依靠体育教师的力量来进行资料的开拓,而是应该将体育理论专家、网络技术者和体育教师的力量结合起来,相互协作。(3)充分发挥发达地区的经济优势和资源优势,引导并带动周边和其他地区高校的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从而形成稳定的网络应用平台,为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4)近年来,我国对中西部地区的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给予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但是,这种高校体育网络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仍未改变。因此,今后,国家应该一如既往地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教育的扶持力度,促进该地区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水平的提高。
3结语
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地区不均衡,而真正拥有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高校更少。在我国,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建设地域差异明显,中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学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数量少于东部地区,其中,受经济因素的影响比较大。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其教育资源也相对比较匾乏,体育教师队伍也远远不及东部地区。但是,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推广有利于改善这一问题,利用其平台资源共享的功能可以有效弥补教学资源分布不均的缺陷。就我国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其资源数量每年都在增长,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其地区差异仍然较大,资源不均比较明显。因此,今后国家有关部门、高校与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不断改善高校体育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云计算 高校教育资源 云教育平台
1 概述
当前人们对高等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学资源的需求和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的矛盾凸显,从而高等院校发展的方向也转向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深化教学改革为主要目标,把“课程、教材与共享资源建设”和 “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作为高校“质量工程”的核心任务。
云计算作为IT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应用云计算在高校教育教学中也正在成为研究的热点,云计算的应用必将对高等教育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为解决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服务之间的矛盾带来了希望。把云计算技术应用到高等院校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中去,不但可以有效降低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成本,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真正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2 云计算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以及平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的延续与革新,从商业角度来说云计算是一种成功商业化的计算机概念。云计算已经被视为信息技术的第三次革命,云计算是一种IT资源相互交换和使用的模式,通过网络按需求扩展的方式获取用户所需的软件、硬件以及应用与开发平台等多种资源。
云计算将计算任务分布在资源池中进行计算,资源池由大量的计算机构成,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能够满足各种应用系统对于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的需求。它是一种全新的计算模型。从云计算所提供的服务类型上看,云计算可以提供三类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和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其中,SaaS可以让用户通过Internet获得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设施服务,以Web界面为用户提供软件服务,所有的软件并不需要在本地安装;PaaS将软件研发的平台作为一种服务,以SaaS的模式提交给用户,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系统平台环境;IaaS则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为用户提供CPU、存储设备等计算机硬件设施。各类服务之间松散耦合。云计算主要有以下特点:
超大规模的“云”的组成规模庞大,部分企业的云计算服务器超过100万台。云可以提供的计算能力超级强大。
“云”采用了多种措施以保障并提高其服务的可靠性高。云的可靠性甚至高于本地计算机,并可提供强大冗余功能。
虚拟化服务。云计算对于用户接入的时间、地点以及方式均无特别限制,用户可自由获取服务,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
另外云计算还具有可扩展性、高通用性和廉价等特点。云计算不仅仅是一种产品或一种应用技术,它是一种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动态分配、提供或取消服务供应的存储与计算平台,是应用服务领域的一种全新的类型。
3 基于云计算的高校网络教育平台的优势
当前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平台建设主要存在发展不均衡、重复建设等问题,云计算为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发展提供了一次机遇,云计算将对构建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平台产生重要影响。
一是可以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扩大教育资源共享范围,避免教育资源重复建设,更好的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云计算支持各种不同平台各种样式的终端设备。云用户可以能随时访问、自由选择、按需付费。另外,国内外高校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可以通过云计算无限整合,形成一个超学科、超专业、超课程的教育资源库。云可以高效地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甚至重复建设等浪费的问题。
二是提高资源管理和应用水平。云计算系统通过先进计算机网络技术,利用虚拟化技术、分布式技术和并行技术对数据资源进行高效计算、存储、分析、检索和管理,其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能够保证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和资源服务良好运转;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手段实现云计算系统的运营、管理和维护,为各个高校用户提供优质、高效、低成本服务,进一步提高网络教育资源应用水平。
三是安全性得到提升。各种教育信息资源集中存储在云服务器,有专业团队进行管理,采用专业安全防控措施冗余存储、容灾机制等服务器技术,可以避免因木马、病毒或者是设备损坏等造成的数据丢失、破坏等情形,保证数据安全的保证。
四是对资源效果进行有效评价。教育资源云计算平台在各高校范围内共享程度更高,也能够在更广泛范围内接受云用户的评价,从而不断完善数字化教育资源,多个高校可以针对某一教育资源协同建设。云计算的技术的出现,会使许多领域的瓶颈都得以突破,越来越多的具体云计算应用将为高校教育资源平台的建设提供技术的支持和经验的积累。
4 资源云建设
资源共享是云计算的核心,云计算可以提供各种资源的建设,可以建设多种基于云的平台,最基础最核心的是以下资源云的建设。
4.1 学习资源云 由于各高校的学习资源相对比较独立,学习资源得不到有效的配置和利用,导致学习成本加大。学习资源云的构建不仅可以实现各高校的学习资源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还能降低学习成本,提高教育质量。课程是学习资源云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实操性较强的课程,学生不仅可以在虚拟化的环境中习得操作技能和经验,还可以实现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学习兴趣。虚拟化的课堂教学还可让学生通过不断的探索,迅速掌握操作技能。在进行学习资源虚拟化后,可以向远程教育机构、用户提供各种服务。
4.2 教师资源云 高校教师之间的交流较弱,教师资源分配不平衡。教育部要求各个高校要建立专兼职结合教师队伍的建设机制,以保证企业一线兼职教师来源的数量与质量,并加强对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高校可构建教师资源云,从而加强了高校和企业一线兼职教师等之间的流动性,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共享,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建设,推动高校教育师资队伍的多元化,加强教育界与企业界之间的沟通、联系与合作。
4.3 数字图书馆云 高校图书馆建设是衡量高校的一个重要指标,各个高校的图书馆存在大量重复建设的现象,使用云服务器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了云端存储,方便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管理。数字图书馆云使得高校图书馆不再需要购买大量服务器,不用搭建各种数字资源库的镜像,也不必再购买安装各种平台软件,减少了运营维护费用。云计算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全新的变革,图书馆不再是传统硬件管理模式,而是虚拟性云管理模式。
4.4 协同办公云 办公所需应用程序和文档都存放在云端,用户只需通过B/S方式访问云端服务器即可实现用户在任何区域资源的互操作,编辑完成后的文档存放在云服务器中,并非存放在本地。这样不但提高了应用程序和文档安全性,而且便于进行统一管理,同时也消除了文件拷贝造成的泄密,另外还减少了文件的重复存储,统一存储在云服务器中,节约了本地磁盘空间,也节约了本地存储管理成本。
5 结语
随着云计算技术与应用模式的日趋成熟,云服务已经成为未来互联网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云计算作为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类型,正逐步走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我国的教育领域正以此为契机深入改革与创新,积极探索并推广其在教育行业的广泛应用,云计算在网络教育中的运用不仅是全新教育模式的展现,基于“云计算”的教学资源平台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云计算”应用模式对于教育资源的巨大整合作用,加强“云计算”教学资源平台的功能开发,促进我国各类教育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云计算所提供的广阔平台,不仅可以解决我国教育体系中存在的种种不利因素,还将解决如何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与共享程度、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与相关教育支持服务等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松波.基于云计算的教学资源平台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 2012(8).
[2]薛慧丽.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育资源平台设计研究[J].科技信息,2010(7).
关键词:语义环境;网络教育;组织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7-0053-03 我国的网络教育在促进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内高校投入资金、技术和人员,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教育信息技术平台、网络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师生提供课件、在线答疑、布置和提交作业等网络教育资源服务。然而,从对本科类和高职类国家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使用调查情况看,许多精品课程资源制作质量较低,使用烦琐,互动效果不佳,以致网络教育资源实际利用率较低,有的甚至处于闲置状态。
为此,借鉴语义Web理论和技术,对分布、异构的网络教育资源进行语义标注和资源本体的构建,在网络教育资源之间建立语义关联,实现资源交互和推送服务,有效解决网络教育资源瓶颈问题。
一、语义Web的内涵及特点
语义Web是对现有互联网的扩展和延伸,将网络资源以层次化结构加以定义和描述,解决分布、异构网络资源之间互操作问题。语义Web包括基础设施层、元数据层、本体层、层。基础设施层包括组成语义Web的资源的存储、访问方式和语法表达。基础设施层的Unicode使用国际通用的字符集处理网络资源的统一编码。URI(统一资源标识符)用于标识网络资源名称及其属性。元数据层提供网络资源类型、属性及其关系的规范性描述。元数据层的XML+NS(命名空间)+XML Schema以结构化语法描述网络资源数据内容和结构信息。RDF和RDF Schema提供描述网络资源及资源之间相互关系的语义模型。本体层在元数据层基础上定义网络资源概念及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本体层的Ontology(本体)描述网络资源及资源之间的语义关系,在人机之间形成同一概念语义上的一致。层表达语义Web的安全和信任机制。层的Logic提供基于本体层的公理和推理规则,进行基于语义的搜索和服务。Proof为执行Logic的推理规则提供认证机制。Trust采用加密和安全机制,确保网络资源的可信任度和资源交互的安全性。
XML(可扩展标记语言)、RDF(资源描述框架)、Ontology作为资源表示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1],它们定义了计算机可理解的类及属性等,并用唯一的资源标识符进行资源标注,为在更高层次进行异构系统交互、资源互联和共享、提升网络资源发现、传递质量提供了新的途径[2]。基于XML和RDF/RDF Schema,语义Web提供本体和逻辑推理规则,实现网络资源的语义标注和推理,将网络资源有效地分类、继承、协作和组织,能够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应用集成。
二、网络教育资源的语义描述
网络教育资源具有分散、松散耦合、表现形式多样、动态性强的特点。实现网络教育资源的交互和共享,必须建立网络教育资源统一标准(规范),对网络教育资源进行语义描述。目前,网络教育资源语义描述通常采用资源元数据和资源本体。
(一)元数据
元数据提供网络教育资源数据的规范化描述。元数据定义网络教育资源的所有数据元素。元素是资源的内容、格式及属性的描述符,如都柏林核心元数据集描述网络教育资源的标题、创建者、关键词等属性。
XML和RDF是网络教育资源元数据描述采用的方式[3]。可扩展标记语言XML定义网络教育资源的结构。XML支持NameSpace(命名空间),网络教育资源可以定义为特定的URI,较好地支持分布资源描述和多重语义集成。
资源描述框架RDF提供描述网络教育资源的概念和概念间关系的模型。RDF三元组(主体、属性和客体)对应于资源名称、资源属性和属性值。在RDF基础上制订的RDF Schema规范化表示资源的抽象层次和概念结构,支持构建资源本体。
(二)本体
本体是对应用领域中的共享概念模型的明确的形式化规范性说明[4]。本体通过定义共享的、通用的应用领域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描述应用领域概念的语义,为实现人和计算机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交流提供通用的规范,解决可扩展标记语言XML和资源描述框架RDF对网络教育资源概念描述上产生的歧义。
本体是解决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系统互联的关键。通过本体提供语义Web标注网络教育资源的元数据,使网络教育资源表达一定的语义信息,支持搜索引擎、智能等应用程序;应用程序通过对本体的解析、本体自身的推理能力理解网络教育资源语义信息,提供基于语义信息理解的智能服务。本体描述语言OWL通过定义良好的语法和语义,支持有效推理表达能力,较好实现网络教育资源的语义表达和语义推理[5]。
三、网络教育资源的元数据标准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际标准化组织相继的教育资源元数据标准主要有DC(Dublin Core,都柏林核心)元数据标准、LOM(Learning Object Metadata,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Learning Resource Metadata(学习资源元数据)标准,为网络教育资源的交互提供了技术支持。
我国借鉴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教育资源元数据标准,结合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建立了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CELTS)。《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41)以LOM规范为核心,定义了教育资源元数据的具体结构,包括必须数据元素(LOM核心集),通用可选数据元素,与某类资源属性相关的分类扩展数据元素[6]。对我国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管理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高校网络教育资源的组织框架
按照教育资源元数据标准,结合语义Web层次架构,通过对网络教育资源元数据进行语义描述和网络教育资源本体构建,建立网络教育资源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联关系,形成网络教育资源知识库,利用SiLRi推理引擎等工具提供的智能服务,如智能检索、分类查询、智能等,最终实现对分布、异构的网络教育资源的交互、共享和重用。基于语义Web的网络教育资源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
(一)网络教育资源的语义标注
教育资源库中存储的网络教育资源包括课件类资源(如PPT、Flash文件)、文档类资源(如Word、Excel、PDF 文件)、媒体类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网络教育资源组织架构首先对资源进行必要的格式化预处理(关键词提取),按照《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41),将网络教育资源的标题(Title)、作者(author)、关键词(Keywords)、资源类型(Type)、资源描述(Description)、资源大小(Size)、日期(Date)等作为必须数据元素,定义网络教育资源元数据实例结构,形成资源元数据库。
其次,利用本体在网络教育资源元数据之间形成的自动映射机制,建立网络教育资源对象、属性及资源对象之间的复杂语义关联关系,构建网络教育资源知识结构的本体概念模型。通过对网络教育资源进行基于语义的抽象、描述和标注,将不同类型、领域知识的网络教育资源组织成知识网络。
最后,将经过预处理的网络教育资源获得的语义信息存入资源知识库,利用搜索引擎开展语义内容重构,形成学科领域知识网络,实现知识资源语义层面组织。
(二)网络教育资源的本体管理
网络教育资源本体管理包括网络教育资源本体的构建、一致性检验、本体解析、本体存储等。
网络教育资源库的资源进行语义标注后,自动生成相应的标注xml文档,存储在资源本体库。从资源本体库可以获取资源语义信息和概念之间的关系。经过语义标注的资源语义信息作为资源本体中各类资源的实例,这样就在资源元数据和资源本体中的实例间建立起映射关系。
对几种代表性的本体构建方法,如TOVE(Toronto Virtual Enterprise)企业建模法、骨架法(Skeletal法)、METHONTOLOGY法、KACTUS工程法、SENSUS法、IDEF-5法、知识工程法(七步法)按软件开发周期各流程进行分析比较发现,知识工程法(七步法)成熟度较高[7]。所以网络教育资源本体的构建采用知识工程法(七步法),将资源元数据和本体构建过程建立对应的映射关系[8]。
知识工程法(七步法)构建本体的步骤为:(1)以CELTS-41《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为网络教育资源元数据方案确定本体领域和范围;(2)考虑复用已有的资源本体库,与现有资源本体库建立映射关系;(3)从资源元数据中提取资源数据元素和分类信息,列出资源本体中的重要概念;(4)根据资源元数据的分类,定义相应的类和类的层次体系,如文本类、媒体类等;(5)定义类的属性(对象属性、数据属性和注释属性);(6)对资源数据元素属性进行约束,如类型、值域范围等;(7)构建资源本体中类的实例和属性关系。
按照知识工程法(七步法),采用本体编辑系统Protégé4.3进行本体概念类、关系、属性和实例构建教育资源本体,使用支持本体描述语言OWL的本体编辑系统Protégé4.3集成的HermiT推理机对资源本体进行一致性检验,没有出现本体语义冲突等情况,经过推理得到资源本体概念类的实例。
本体信息通过本体解析以OWL(Web本体语言)文件存储在网络教育资源本体库,本体解析工具Jean提供了操作RDF/RDFS和OWL的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以及基于规则的推理引擎编程环境[9]。本体解析通过读取网络教育资源本体,使计算机理解资源本体结构,资源本体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资源本体概念的属性和属性的取值范围。
本体的存储方式有基于OWL文件的存储、基于XML数据库的存储和基于RDF数据库的存储三种。本体编辑系统Protégé4.3生成OWL文件存储本体信息,并支持RDF数据库存储。本体解析工具Jean提供数据库存储本体的接口,导入OWL本体,存储到数据库中,并通过数据库访问本体数据。
(三)网络教育资源的推送服务
网络教育资源推送服务是将存储在资源知识库中的知识及知识间的关系以语义图的方式呈现给资源使用者,包括语义分析、语义匹配、推理引擎、服务接口等模块。
资源使用者输入资源查询信息后,资源服务接口提供目录检索和智能推送两种方式。目录检索是资源使用者通过资源目录(或知识地图)的方式来获得相应的资源;智能推送是结合资源使用者使用行为日志(语义词搜索、页面浏览等),依据网络教育资源本体,使用协同过滤推荐算法[10],为资源使用者主动推送相关网络教育资源的方式。
语义分析将资源使用者输入或从资源目录提取的关键词按照资源本体术语表进行标准化处理后,采用前驱、后继、相关、平行等方式进行语义扩展,实现知识资源的推送,提供资源使用者更丰富、高度相关的资源内容。
语义匹配采用基于本体的匹配器进行匹配操作[11]。网络教育资源本体将资源内容列表和使用需求分开描述,为资源内容列表和使用需求定义一定的匹配规则,确保匹配结果的完整和准确。资源提供者根据查询请求,将网络教育资源提交给匹配器,匹配器接收资源使用者提交的请求后,利用匹配规则识别与使用需求相符的资源描述,查找相关的资源,并进行排序,返回资源使用者。
推理引擎采用SiLRi[12],SiLRi是基于Java语言开发的采用RDF元数据推理的轻线程推理数据库,允许在资源检索式中合并事实查询和资源本体概念,是较为理想的推理机制。
五、总结
通过引入语义Web理论和技术,依据《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41),利用元数据和本体进行网络教育资源语义标注。采用知识工程法(七步法)构建网络教育资源本体,将分布存储、松散耦合、形式多样的网络教育资源相互关联,结合资源本体解析、资源语义分析、资源语义匹配和推理,实现符合使用需求的资源推送。对于解决网络教育资源多种异构、多重语义等引发的资源匮乏和有效利用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Tim Finin,Anupam Joshi,Li Ding.Position paper
for the Workshop on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26-27 October 2006, Philadelphia PA.
[2]Gruber C T R.A translation approach to portable
ontologies,Knowledge Acquisition,1993,(2).
[3]曹乐静.基于本体的e-Learning个性化学习和资源共
享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05.
[4]Studer R,Benjamins V R,Fensel D.Knowledge engi-
neering,principles and methods[J].Data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1998,(1-2).
[5]甘健侯,姜跃,夏幼明.本体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科
学出版社,2011:27.
[6]史元春.GB/T21365-2008,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学
习对象元数据[S].北京: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
员会,2002.
[7]陆建江,张亚非,苗壮等.语义网原理与技术[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106-115.
[8]郭广军,王剑波,游新娥等.基于本体和语义网的网络教
育资源检索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4).
[9]Jena-A Semantic Web Framework for Java [EB/OL].
http:///.
[10]马宏伟,张光卫,.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综述[J].小
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9,(7).
[11]Tangmunarunkit H,Decker S,Kesselman C.Ontology
-based resource matching in the grid-the grid
meets the semantic web/Fensel D, Sycara K,Myl-
opoulos J.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
ional semantic web conference in 2003.Berlin
Springer,2003:706-721.
[12]S.Secker,D.Brickley,J.Saarela,and J.Angele,A
Query and Inference Service for RDF.In Proc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