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7 15:25:0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物联网网络服务,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我国食品冷链物流运输业的现状
我国食品市场当前受到地域和食品供应商较多,食品供应商的过于分散的因素限制,难以实现真正完整统一的食品监控,从而无法真正的从食品源处解决食品安全隐患,作为食品运输中主要的冷链物流运输业,对其实行网络优化统一管理,可以有效的实现食品运输中的食品安全再监控,从而有效的提高食品安全性。因而现阶段加大对食品冷链物流运输服务网的建立工作力度,刻不容缓。当前阶段我国食品市场还多以简易市场为主,缺乏大型专业性食品市场,相比较国外的冷链物流运输业我国冷链物流运输业发展还存在着诸多不足,这些不足一方面是受到我国当前食品市场等级原始造成,另一方面也是我国社会条件所致,这里的社会条件包括产业配套不全、产业集聚度不够高、技术标准不全面、基础设施薄弱等等,广大专家就我国当前的食品冷链物流问题展开了新的食品冷链优化配送模式的探究,其中就冷链食品物流运输服务网络管理模式最为成功。
二、我国食品冷链物流运输网络优化策略
食品运输网络指的是将整个食品冷链物流运输看做一个赋权的有向图,有向图是由节点和有向边构成的,在网络中的结点主要是由各种运输方式的车站、运输枢纽或者多种运输方式结合而成,网络中的边主要指的是运输线路如公路线路、铁路线路、航空线路、水运线路和管道线路等等,从而构成的一个运输系统,称之为运输网络。运输网络的正常运转多为运动和停顿,在运动和停顿的过程中都要与众多的组织和个体社会单位产生联系,因此运输网络中优化规划设计的时候,必须采取类似于数学模型的方法策略,即第一、制作相应图表,加深运输网络优化。这里的图标技术指的是视觉上直观的对运输网络技术的方法,主要的做法是通过制定相关冷链物流运输网络的电子表格、加权评分法、统计图表等,通过对行业从业人员的数据记录,洞察运输网络独特见解,其成果可以对冷链物流运输网络规划有着颇为积极的意义。第二、建立食品冷链运输的仿真模型,优化其网络运输节奏。模拟技术作为运输网络优化中的常用手段能够有效的处理随机变量,对现实问题进行客观系统的描述,运输网络模拟模型能够清晰明了的将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的周转停顿地点、成本大小、运输方式、库存与运输量的多少表现出来,从而进行数据的再处理通过计算机网络和专业人员的分析,从而起到优化运!输网络的效能。第三、通过建立优化模型来实现冷链物流运输服务网络的优化。优化模型指的是通过运筹学的方法设计出所研究问题的数学模型,充分的考虑到冷链物流的运输状况从而通过数学方法求出策略问题的最优解,最终达到优化食品冷链物流运输网络的目的。通过建立运输网络系统评价标准,对其冷链物流运输网络系统进行系统逻辑的分析、工程技术分析、结构的分析、成本效益的分析进行宏观的关键性数据收录,从而通过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及运输量的预测,来判断未来运输网络的供需状况。第四、在优化物流运输网络优化中可以引进专家系统,即只能人工服务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通过把大量的实际问题解决经验知识等专长输入到计算机程序当中,让计算机模拟人脑进行物流问题的解决处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物流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食品冷链物流运输的速度从而优化整个物流运输服务网络。举例,假设在相同航道上的几家独立的运送冷藏集装箱的船舶公司,在航线和船期表固定、正常停顿和天气环境下、可以开展只有一种箱型的集装箱运输工作。这样做可以很好的提高食品冷链物流运输效率,从而很大程度的降低食品物流运输过程中食品的腐损率。
三、我国食品冷链物流运输中的具体优化措施
根据《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政务服务事项修改完善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局对政务服务清单编制、网上办件覆盖率和和提升办理深度等工作认真开展了自查,现就此项工作落实情况总结如下:
一、修改完善清单要素完成情况。我们对照省省安监局下发的清单要素等相关材料,对已经录入的清单要素逐条逐项进行了修改完善,目前已经修改完善到位,确保了内容准确真实。
二、提升办件覆盖率完成情况。截止12月10日,我局运用政务服务系统办件2件,办件覆盖率25%,办件覆盖率相对较低,其主要原因为我单位很多审批事项均可以放在一个审批事项里,比如新证的发放和延期、注销都是同时进行的,一个新证发放的同时,当时的旧证就已经到期,就同时自动注销;像危险化学品许可证的相关审批近年来都很少,变更企业名称和企业注册地址基本上都没有。
三、办理深度完成情况。截止目前,我局政务系统8项审批事项办理深度均为二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我县地处深山区,来办理审批的大多数来自附近的老百姓,很多群众不会网络或者家里没有网络,利用互联网办事的能力相对滞后;大多数群众都习惯于带着纸质材料到窗口办理;
二是我单位的审批事项相对来说要求较为严格,因其经营的物品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像烟花爆竹类的审批都需通过专业培训之后,取得资格证书才能申请领取许可证,而且基本上都是统一集中进行培训考核后颁发资格证书,因此办事群众通过电子材料上报和跑一次办结难度较大;
三是政务服务系统需要安装政务外网,目前我局窗口还未安装到位。
关键词:物流服务网络;产品供应链;协调发展;互联网+
随着现代分工日益细化,外包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有效的发展形式,在供应链不断升级发展的基础上,物流企业如何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实现与供应链的互动协作,对于物流企业发展及满足产品供应链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1物流服务网络和产品供应链
1.1物流服务网络。物流服务网络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物流活动,其主要涉及物流的路线及节点两个方面,其主要是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下,将现代互联网技术充分应用到物流服务中,发挥信息网络技术作用,实现物流网络运营模式体系化建设,物流服务网络具有自身特点,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细分领域明显。现代物流服务是细分市场较为明显的产业发展类型,在现代经济模式和社会发展形式的推动下,现代物流服务更加趋向于专业化和细化,为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服务成为现代物流网络建设的关键,这同时是提升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二是全球化发展趋势明显。现代经济发展离不开全球化发展思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对外交流合作日益密切,物流服务网络不再局限于本国发展领域,更走向了国际市场,尤其是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下,构建全层次物流服务网络是现代物流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动力。1.2产品供应链。产品供应链是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它是产品发展的全过程,包含了一个产品形成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企业组织、生产组织、加工组织、运输组织等,代表了一个产品的整个服务体系,这也突出了产品供应链在产品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通过优化产品供应链,处理好产品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利于产品供应链提供一个有效的保障。随着“互联网+”战略在社会范围内的广泛实施,进一步加快了社会分工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制造业来说,制造业的物流服务外包比重逐年提高,在深入开展“走出去”战略的同时,物流服务网络的构建对于深化多领域合作是制造业发展的趋势。1.3“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物流需求。随着整个供应链效益最大化发展,单个企业建立完整的物流网络显然不切实际,而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对整个物流服务网络是重要的实践,在“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物流需求呈现复杂性、多样性及不确定性。例如,产品供应链需求既有原材料供应的物流需求也有生产物流需求,同时产生的产品存在分销物流需求,这一系列的需求变化,本质上需要对物流服务的升级,单单依靠第三方物流企业很难维系自身有限物流资源的供给,不能满足供应链的各方面需求,而对于现代物流服务网络建设中,要进一步加强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走向整合发展之路,并且只有这样,才能扩大物流企业的边际效益,将社会化的物流服务满足于现代供应链物流需求,实现现代物流的现代化转型。
2物流服务网络与产品供应链联动发展演化过程
物流服务供应链与产品供应链之间的联动有助于提高产品供应链效益,从而实现物流服务供应链效用最大化,下面分析下物流服务网络与供应链联动发展的全过程。一是物流服务网络与产品供应链之间的“弱联动”。随着市场经济日益激烈,社会化分工日益明显,企业管理模式逐渐从传统纵向一体化转变为横向一体化,企业开始认识到在发展物流的过程中不能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实现与对手竞争,应紧密联系自身实际,有的放矢的开展多领域合作,这对于供应链节点企业增进彼此互信,在网络连接中,企业要逐渐走向集成化供应链,摆脱传统的松散型合作模式,以更加科学合理地发展模式推动产品供应链长久发展。同时,产品供应链提供物流服务的物流组织开展功能,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努力形成一个统一的以物流服务继承商为主导的物流服务活动,各个功能性的物流服务对于产品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的一种创新和发展。针对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由于缺乏信息交换渠道,许多信息在处理上更加的谨慎,在学生之间建立彼此信任的渠道,可以说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网络在不断细化中变得更加的成熟可靠,由于在发展过程中的滞后,产品供应链在深度与物流服务网络发展过程中,要重视产品所产生的弱联动。二是物流服务网络与产品供应链之间的“点”联动。对于点联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针对集成化较高的企业,在设置物流服务时要征询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要紧随市场及产品的变化而变换个性,转变传统松散产品供应商,从而在活动中产生优势。其次,集成化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形成。由于产品供应链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不确定性,物流集成商直接与消费者取得联系,逐渐形成了对于个性化需求的一种重要指标。这个阶段主要分为三级传播体系。即产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对于产品要素的整合和发展;产品供应链对于企业发展过程中需求的掌握以及整合物流需求外包给物流服务整体承接商。三是物流服务网络与产品供应链之间的“线”联动。伴随着物流服务供应链与产品供应链融合的不断深化,服务的频次、反馈都得到了明显地提升,因此,产品供应链企业要提前介入产品供应链运作过程,深入产品供应链内部,从而将生产供应链中的每个角色和人物都串联在一起,形成一整套的产品供应链体系。四是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面”联动。为了进一步提高信息及产品的准确性,深挖潜在需求,根据产品供应链发展战略以及趋势对未来物流需求的规模及需求结构进行预判从而能够提前规划物流能力,同时做好物流资源与网络的布局,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增值业务和服务,在这个阶段的产品供应链和服务要进一步深入到产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从而打通内部结构,树立内部关系,深挖内部关系对于物流的影响。产品供应链核心是企业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协调发展,物流服务提供商对于企业的各个节点情况要有深刻地把握,实现物流供需主体的直接对接,减少信息传递过程的信息失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物流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五是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网”联动。首先,要实现“去中间化”增加物流服务的难度和技巧。未来随着“互联网+”深入推进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整个产品供应链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变,实现供应链的扁平化,去除中间环节是未来物流服务及产品供应链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产品制造商直接面对最终消费群;其次,构建基于“互联网+”物流服务交易平台,物流要跟得上现代企业发展步伐,建立基于“互联网+”是适应新时代的必然趋势,同时对于采取需求端补贴的方式吸引消费者是在发展过程中的有效手段,二者的联动要充分发挥整合、集成及交互的功能,从而形成一张巨大的“网”。六是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生态”联动。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产品供应链发展要基于企业转型发展的竞争优势积累,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物流服务提供的优质服务,也要考虑物流服务供应链围绕物流服务形成的一整套生态系统。
3物流服务网络与产品供应链协调发展建议
3.1提供供应链物流服务“性价比”。物流服务本身是为产品供应链提供物流服务,物流服务只有深入到产品供应链内部才能优化信息配置,打破传统信息壁垒,解决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既要实现弱联动、点联动等多联动体系又要不断发挥作用和功能,不断提升供应链中物流服务的“性价比”。因此,在提升供应链物流服务“性价比”驱使下,物流服务网络与产品供应链,要实现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转变,就要不断提高供应链服务的“性价比”,从而盘活和带动物流服务网络和产品供应链的有效统一。3.2产品供应链的持续优化和改进。物流服务供应链是产品供应链中提供物流服务的供应链,其本质是通过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及相关增值服务,不断优化整个产品的供应链运营,在持续优化的驱动下,物流服务供应链和产品供应链发展从初级的联动转向更高级的“生态”联动。无论是点线面网及生态联动,都无不体现了物流服务和产品本身的密切联系,作为产品附加值的重要体现,在巩固和提高产品价值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产品供应链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形成物流服务继承交易平台,为消费者和客户提供体系化服务,最终形成“互联网+”开放网络和共享生态系统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同时对于进一步提高供应链综合物流服务水平,改善产品供应链绩效,实现产品供应链的持续优化具有重要意义。3.3实现物流服务网络效益最大化。产品供应链在实施“去中间化”时,会导致物流服务的“中心化”变得更加严重,所以增加供应链物流服务的难度,保证产品供应链的物流服务质量,要加大对于物流服务的继承化建设,通过实现物流服务网络的效益最大化,保证物流服务网络和产品供应链实现良性的互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去中心化”带来的负面效果,从长远的角度分析,“去中心化”的物流具有可持续性,在实现物流服务经济效应最大的动力驱使下,要进一步打造生态系统,使产品供应链能够在持续优化的背景下,实现物流服务对于各个节点的控制和约束。同时,“去中心化”能够进一步缩减交易成本,有利于物流服务商发展。提高了物流服务提供商对于产品供应商的积极性,在降低成本的情况下,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实现了多方共赢。
4结语
物流服务网络和产品供应链在发展和演化过程中要尊重发展规律,充分认识到物流服务网络建设和产品供应链的内在关系,逐步将二者的发展推向生态系统结构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在“互联网+”战略部署的时代,在物流服务网络与产品供应链深度合作基础上,实现协同发展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张建军,赵启兰.两级物流服务商参与的供应链最优决策与利益分配研究——基于多种合作模式视角[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9(06).
[2]宋丹霞.基于服务外包的生产供应链构建与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关键词】网络服务提供者,连带责任,知道规则,责任认定
网络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巨大而深远,人们在逐渐适应网络生活的同时不知不觉卷入了网络世界,网络侵权也如毒草一般侵着网络社会,而对于网络侵权中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界定问题,尤其是其连带责任的界定问题,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司法实务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服务提供者连带责任概念的界定
(一)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概念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0条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出它将网络服务提供商分为以提供存储空间、链接为主的技术服务商和以发表作品等为主的内容服务商,并明确其主体资格“有能力采取必要措施”这一前提条件。而我们平常所说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大多是指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平台运营商,比较常见的是:优酷一类的视频分享网站以及百度、新浪微博等的网络论坛和平台。
(二)网络服务提供者连带责任的概念
网络服务提供者连带责任是指网络服务提供者在知道了网络用户利用其经营的网络实施侵权行为后未采取挽救措施,导致被侵权人损害结果的发生或者扩大,司法实践中认为其与网络用户因共同过错构成共同侵权(此处采“客观说”)形成连带关系,对被侵权人的损失与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而这种连带责任又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网络服务提供商因过失没有注意到侵权的发生造成损害扩大,仅就该部分与侵权的网民的形成连带;其二是网站等出于主观故意或者放任的心理状态对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全部损失承担连带责任。
二、网络服务提供者连带责任的现状分析
(一)网络服务提供者连带责任的立法概况
关于网络侵权责任的最主要的法律条文是《侵权责任法》第36条,其中第一款规定了网络侵权责任的主体: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商;媒介:网络;客体:他人合法的民事权益。第二款和第三款规定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与网络用户的连带责任。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主体范围界定过于笼统。上述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没有将其具体到子类里的小主体,比如百度旗下的贴吧、论坛等,也没有将其根据不同的服务类型细化,更没有涉及现今社会比较流行的微信、新浪微博等网络平台服务提供商。而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是由网络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法律规定的滞后性之间矛盾造成的。
2、连带责任界定不清。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该种连带责任的性质,同时因为责任性质的规定不明阻碍了司法实务中侵权双方各自责任、赔偿限额的确定。连带责任界定不清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我国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对于连带责任的性质认识不统一不明确。
3、司法实施困难。上述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因为时效的关系明显滞后于现实网络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很多具体的案情无法用该条款进行判定。“知道”的情形,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被侵权人权利能够得到合法的保护,但是并没有规定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在找不到侵权的网络用户时该如何处理。
4、被侵权人救济不能。虽然我国规定了网络侵权连带责任制度,能够使被侵权人遭受损害的权益得到更好的实现和救济,但是仍会出现被侵权人救济不能的情形。
“司法实施困难”以及“被侵权人救济不能”的问题本文认为是由我国目前司法解释“一边倒”造成的,即法律和司法解释过度倾向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责任的承担以及惩罚措施的规定,而没有规定特殊情形下网络用户的侵权责任以及损害赔偿问题。
三、完善我国网络服务提供者连带责任的立法建议
(一)重新规范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范围
可以借鉴德国《多媒体法》的规定将网络服务提供者具体划分为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等,具体可以在《侵权责任法》第36条的第1款中增加:“我国所称的网络服务提供者是指在互联网上为网民提供技术支持、内容服务或者经由其编辑控制信息输入输出的,有能力采取一定行为方式的网络技术、内容、平台服务商,也包括各大门户网站下属经营的子类。
(二)对第36条第二款的线索解释,重新界定“通知规则”
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必要措施的条件应该是被侵权人认为自身权益受到侵害从而向网络服务提供者发出通知,而又因为网络空间具有极强的互动交流性和传播性,为避免侵权损害结果进一步扩大及时采取删除等有效措施十分重要。网络服务商在接到通知后,应当有权做一个判断,即判断是否需要采取上述措施。
通过以上措施对网络侵权中网络服务提供者连带责任的确定,对被侵权人的合法的人身及财产权益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当被侵权人发现有人侵害其合法权益时,他可以以此为据,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必要措施,以避免侵权行为的扩大,更主要的是,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连带责任制度能够使得被侵权人被侵害的权益得到更好地实现和救济。
参考文献:
[1]江平《民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二版。
[2]郭明瑞、房绍坤 《民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三版。
[3]杨立新《网络服务提供者连带贵任再思考》载《广东法学》2011年第3期,第6~12页。
关键词:服务发现;OMNET;JINI;SLP;UPnP
中图分类号:G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1-26-03
Service Discovery Model for Multi-Networks
SHEN Yong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3, China)
Abstract: The recent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have results into a broad range of networks. These networks are to b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o share services and resources. In order to realize automatic configuration and discovery of servic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apply service discovery technologies in multi-networks scenarios. However, traditional centralized and distributed service discovery models are not suitable for these scenarios. New hybrid service discovery model which is developed from traditional models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Key words: service discovery; OMNET; JINI; SLP; UPnP
1 概述
1.1 服务发现技术
服务发现技术(Service Discovery[1])是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越来越多的电子移动设备出现在人们的生活――手机,移动个人助理(PDA),笔记本电脑,数字播放器(MP3)等等。并且这种增长趋势愈演愈烈,拥有如此多的移动计算设备,人们面临着如何自动并有效管理如此多的移动设备的难题,例如,如何使这些设备之间相互通信及共享数据,如何使用这些设备连接到外部网络以获取所需的服务,如何让我们自己所拥有的服务能够被他人知道并共享使用。服务发现技术就是用来解决这些难题的。一方面,通过服务发现,设备能够自动发现服务提供商,并配置与其的连接和通信以获得相关的服务;另一方面,设备能够把自己提供的服务广播给其他设备,能够让其他设备调用它提供的服务。在过去几年中,很多商业和研究机构都提出了各自的服务发现技术,例如SUN公司的JINI技术,微软的UPnP技术,IETF的SLP技术,这些技术在各自的应用范围内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极大地便利了移动设备的管理和服务与资源的共享。
1.1.1 SLP
服务定位协议(Service Location Protocol [2])是由IETF的SvrLoc工作组开发的,是一种独立于特定厂商的标准,SLP已经成功推出了两个版本。SLPv1已经成功地运用于商业软件中,例如惠普的JetSend技术,支持打印机,数码相机,扫描仪,PDA等设备的自动发现和配置。SLPv2进一步完善了SLPv1,应用前景更加广泛,已经被Solaris 8和惠普的Web JetAdmin所使用。
1.1.2 JINI
Jini[3]是由SUN Microsystems公司在1999年推出,它沿用了Java设计思想,用JAVA对象来抽象系统中的设备和服务,建立一个具有可扩展性的面向服务的分布式体系结构。Jini使各种设备可以非常简单地连接到任意无准备的网络上,从而简化接入的新的网络服务的过程。
1.1.3 UPnP
通用即插即用协议(UPnP[4])是由微软公司领导的工业联盟()开发的。UPnP是一种建立在TCP/IP和HTTP技术至上的分布式,开放的网络结构,可在联网的设备间传递控制和数据,目标是使具有网络功能的设备彼此之间可以自动连接及协同工作,具有设备驱动程序无关性和零配置联网的优点。UPnP不依赖于特定的操作系统,编程语言或物理媒体,适用于有线网或无线网,微软的Windows系列产品已经加入了"UPnP"功能,可以自动检测并配置新接入网络的支持UPnP的设备。Intel,ARESCOM,Buffalo Technologies, D-Link Systems, Linksys Group和NetGear等各大厂商所开发的支持UPnP的路由器,网络摄像机,网络打印机等产品也相继问世。用户将新买回的支持UPnP的打印机联入局域网后,局域网上的其他用户就可以检测到该打印机并且自动设置为可以使用。
1.2 多网络互联服务发现
随着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式各样的网络种类不断涌现――WIFI,移动自组织网络,3G和其他蜂窝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蓝牙网络等等。在这些通讯网络中,又有许多服务供应商提供不同的服务,例如蜂窝网络提供的语音服务,传感器网络提供的温度监控测量服务,移动自组织网络提供的安全警报服务。现有的服务发现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单种类型网络中的资源与服务的共享,但是还没有一种服务发现技术能够实现多网络互联的服务发现。我们可以预计,在不远的将来,这些形形的网络必将完全互联在一起,带来服务与资源的大范围共享,极大地提高各种服务和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多网络互联中的服务发现技术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2 多网络互联的服务发现模型
2.1 问题描述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诞生了各式各样的网络,例如WIFI,移动自组织网络(MANET),3G和其他蜂窝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蓝牙网络等等,这些不同的网络提供各式各样不同的服务与资源。在单个网络中,可以应用现有的商业版本的服务发现技术完成服务的自动配置与发现。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适当的服务发现框架适用于横跨网络的服务发现。图1展现的就是多网络互联共享场景,三种不同类型的通信网络通过网关连接到充当网络基础设施的WIFI网络中,其中选取网络稳定,并且传输距离长的WIFI网络作为网络基础设施层,其它的通信子网,通过协作网关连接到稳定的网络基础设施层,从而实现了各种不同类型通信网络的互联。在如此场景中,现有的服务发现技术只能配置单个网络,不能完成跨多网络的服务与设备的自动配置与共享,必须研究出新的服务发现模型,来实现多网络互联的服务发现技术。
多网络互联中的服务发现技术模型的基本需求如下:
① 相互协作性:用户能够横跨各个通信子网发现其所需的服务,各个通信子网协作完成服务与资源共享。
② 鲁棒性:由于多个网络总体节点数目巨大,必须避免单个服务器损坏引起的整个服务发现系统的瘫痪。
③ 可伸展性:随着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类型会不断增多,网络中节点数目会不断增长,服务发现系统必须具备可伸展性来应对这种变化。
2.2 现有服务发现模型
对现有若干种服务发现协议的归纳总结,将其分为“集中型”与“分布型”两种模型。在服务发现协议中存在三类主体,分别是:
用户――服务请求的发起者。
服务提供商――服务的提供者。
目录服务器――向客户提供目录服务,向服务提供商提供注册服务。
集中型服务发现模型:在网络中有一个目录服务器维护整个网络的服务信息。目录服务期定期向整个网络广播其存在,服务提供商收到广播以后,把自己所提供的服务通过单播注册到目录服务器,当用户需要服务时,向目录服务器单播服务要求信息,目录服务器查找注册的服务,并返回查找结果给用户。SUN公司的JINI就采用了集中型服务发现模型,SLP也包含了集中型版本。
分布型服务发现模型:网络中没有目录服务器,分为两种分布式模型,第一种是主动式,第二种是被动式,在主动式服务发现模型中,用户需要服务时向整个网络广播服务要求消息,服务提供商监听网络,如果能匹配服务要求,就单播服务回复消息给客户。在被动式服务发现模型中,服务提供商定期向网络广播服务信息,用户收到服务信息,如果需要该服务,则向服务提供商单播服务要求消息。最典型的分布型模型的便是SLP的分布型版本。
集中型服务发现模型,由于用户及服务提供商对目录服务器都采用单播的通讯方式,系统中的通信量相对较少,适合于节点较多的网络,并且具有良好的可伸展性,缺点是一旦目录服务器不能工作,整个系统也就瘫痪,系统缺乏鲁棒性。
分布型服务发现模型,由于不需要中央目录服务器,单个节点的损坏并不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有较好的鲁棒性,但是,由于用户与服务提供商之间采用广播的通讯方式,所以随着节点数目的增长,通讯量呈指数级别增长,不适用于节点较多的网络。
两种协议框架有各自的局限,都不能直接应用到我们所提出的跨网络服务发现之中;也有一些关于新型服务发现模型的论文,提出了Konark[5],DEAPspace[6],GLOSERV[7]等,但都不能适用于跨网络的服务发现。需要在这些模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跨网络服务发现的特定需求,研究出新的服务发现模型。
2.3 新型混合型服务发现模型
2.3.1 概述
结合传统的两种服务发现框架以及跨网络服务发现应用的特点,可以将网络划分为“网络顶层”与“通信子网”两层。初期,由于互联到网络基础设施层的通信子网数目较少,网络基础设施层的结点数目较少,网络基础设施层即可作为“网络顶层”;随着子网数量的增多,网络基础设施层的结点数目也会增长,当结点数目增长到一定数量时,分布式服务发现框架就不适用了,此时我们可以将网络基础设施层划分为若干块区域,在每个区域中设置一个网关用于和其他区域的网关通信。每个区域就类似于之前的“通信子网”,而新增加的网关组成了新的“网络顶层”。这种“通信子网”―“网络顶层”的模式是一种层次状的模型结构,具有很好的伸展性。采用新型的混合服务发现模型,在节点较少的网络顶层采用分布式服务发现模型,在网络节点较多的各种类型通信子网中采用集中式服务发现模型,并通过设计协作网关来实现两种不同服务发现模型的融合。
2.3.2 网络顶层
在网络顶层中应用分布式服务发现模型,由于不需要中央目录服务器,所以单个节点的损坏并不影响整个系统的工作,给系统提供了鲁棒性。同时由于节点数目较少,服务发现的延迟和网络通信量也相对较少。
2.3.3 通信子网
在通信子网中,节点数量往往比较巨大,采用集中式模型,引入中央目录服务器,能够使服务发现性能不会随着节点数目的增长而产生巨大的变化,为系统提供了可伸展性。
2.3.4 协作网关
各个通信子网的相互协作是通过协作网关达成的,通信子网通过协作网关连接到网络基础设施层,由于在通信子网以及网络顶层采用不同的服务发现框架,为各个通信子网提供相互协作性就是通过协作网关的设计,转换两种不同的服务发现协议框架。传统的集中式及分布式框架都已成型,所以在选定好服务发现整体框架后,重点就是在协作网关的设计上。
2.3.5 具体方案
分布式与集中式服务发现框架,在现有的服务发现协议中,已经有完备的框架体系。接下来的重点是通过协议网关来融合这两种不同的框架。由于在协议网关两侧是不同的框架体系,而两种不同框架体系的消息处理流程截然不同,简单地在协议网关上并行运行不同的服务框架并不能融合两种框架。所以必须结合两种框架的基本思想来设计协议网关,根据面对的不同用户和服务提供商,协议网关必须有不同的接口。具体来说,有四个接口,分别对应于通信子网的用户,服务提供商以及网络基础设施层的用户,服务提供商。协作网关在通信子网中扮演着目录服务器的角色,这要求它维护一个服务信息目录,并且处理来自于通信子网的用户的服务要求和 服务提供商的服务注册;同时,它在网络基础设施层又同时扮演着用户和服务提供商的角色,作为用户,它要把它所属通信子网中的不能匹配的服务要求消息转发到网络设施层,作为服务提供商,它要监听网络基础设施层的服务要求消息,并返回匹配的服务信息给相关用户。结合不同的消息类型和来源,协议网关采用不同的处理流程,把来自于协议网关两端的用户和服务提供商联系起来,以便能达到不同网络间的资源和服务共享。协作网关维护了一个本地目录用于提供所属通信子网的目录服务,还有一个外部快存用于存储在网络顶层中的历史服务发现记录以提高服务发现性能。图2就是协作网关的基本框架。
2.4 性能评测
对于这种混合型服务发现模型的性能评测,我准备从网络通信流量,服务发现延迟这两个主要方面进行评测。网络通信流量反映了系统运行的网络流畅程度,服务发现延迟就是用户从发出服务请求到收到回复之间的时间。这两个指标能很好的反映了服务发现协议的性能。我选取了两种服务发现框架进行比对性能测试,一种是完全集中型模型,是在网络基础设施层和通信子网均采用集中型架构,另一种是完全分布型模型,在协作网关两侧均采用分布型模型,通过性能评测,突出新型混合型模型的优势。
整个模型的建立及评测均基于离散事件网络模拟平台OMNET++,由于城市协作网目前还停留在研究阶段,所以只能通过网络模拟来建立服务发现的模型及评测性能。网络模拟是指采用计算机软件对网络协议、网络拓扑、网络性能进行模拟分析的一种研究手段。它使得很多研究人员能够在硬件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研究大规模网络以及在设计、学习新协议新算法时能够快速地设计、实现、分析进而改进协议或算法的设计。此外,它还可以在各种新老系统和算法之间进行比较而不必花费巨资去建立多个实际系统。因此,网络模拟是网络通信研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通过网络模拟来评价我所提出的城市协作网络中服务发现协议模型的性能,并与现有的模型进行对比,就能发现我所提出模型的优缺点。
下面是模拟的结果:
模拟平台为 OMNET++ Version 4[8]。
免安装、智能化产品是趋势,但仍然需要服务。
今天,我们看到净水领域的产品也在互联网的潮流下不断改变和升级,尤其是基于互联网应用的改变让净水设备不仅仅只是一个过滤设备,我们赋予它超越净化设备的概念。现在很多增加了智能元素的净水器已经面市,客户在使用时可以通过APP进行流量和滤芯使用情况的监控。我想,很快还会有一些更加智能和概念化的产品面市,比如:结合可穿戴设备,提示消费者何时喝水、喝什么水,甚至可以通过对消费者身体状况的监测,制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不同季节的喝水方案。
厂家都在推APP,那么用户装完这个APP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提醒、推送消息换滤芯吗?往后的环节怎么办?客户要换滤芯是不是还要回到传统的打电话和上门的环节?真正要做互联网+就是要全程去做闭环,比如手机直接续费,后台和服务都能同时知道,第二天直接就上门了。否则现在这种所谓智能就是概念,概念炒得越凶,服务后台压力越大,最后成了虎头蛇尾。所以厂家不要着急去想着卖噱头,后端服务压力过大,必将导致整个行业的崩溃。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我们营造了更美好、更健康、更便利的生活。未来,净水设备一定可以进入大健康领域,成为家庭必须使用的产品之一。但是,净水行业无论怎么样发展,总归绕不开服务。为了减少服务环节,我们看到一些厂家也推出了免安装产品,我认为未来这种产品是趋势。但产品可以不需要安装,滤芯总是要更换的,产品出现问题,维修也总是需要的。净水行业,总归有客户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总会有需要服务的地方。
通过开放的互联网平台提升服务标准和质量。
在IT行业,很多大型的IT厂商都把自己的平台进行开放,让更多的合作伙伴接入到这个平台,通过这种方式能让更多合作伙伴更容易获得成功。行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企业家会发现,没有一家独大的可能,一定是成就别人才能成就自己。放眼净水行业,大家都在忙着圈地,透支着这个行业的未来,少有人关注过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很担心因此牺牲掉客户的信任和满意度,辜负这个时代和市场给我们的机会。
“无忧服务”一直致力于打造成净水行业里专业的安装服务平台,我们希望开放给所有需要它的人。帮助销售商,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服务落地。而这个平台上,有很多可以增值的内容,比如客户机器购买之后需要换滤芯、需要维修都能轻松地找到之前购买的商家,如果之前的商家不做了,还可以找我们来服务。工程师也能在这个平台上快速获取厂家的培训资料,并获得技能提高。优质的工程师,完成的服务越多,排名越靠前,就越能方便厂家第一时间找到他们。甚至可以实现部分客户的订制服务,通过这样的平台,降低大家各自在服务上的投入,让服务更加公开和透明。
目前这个平台从技术层面上看是没有问题的,但在我们去推进这个工作的时候,我们发现净水行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很多厂商都没有认真、深入地去思考过。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厂商很少有自己做净水服务的,厂家的关注点还是在销售上,服务永远放在销售之后去考虑。所以净水行业发展这么多年,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完善和系统的行业服务标准,这就形成了今天净水行业的服务现状,在整个家电领域纠纷率最多、投诉最多,客户意见最大。
利用互联网+提升服务效率。
如何理解互联网模式的服务?它和传统服务的区别在哪里?
互联网模式的服务是将整个交易链条完全打通,超越区域和时间的限制,实现信息完全同步,让客户拥有的服务体验更高。同时形成闭环,为二次增值销售提供基础,并可循环重复增加和客户之间的黏性,体现了效率和效益,既能克服服务落地后的区域差异、又能保证现场反馈的实时和高效。服务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可以再度被分析、被运用,用来不断提高服务标准,也为产品升级提供支持。传统的服务,一般是接受单向指令,完成安装之后此单完成,效率低,客户二次激活率更低,客户资源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
今年双十一“无忧服务”闪电安装再次显示出互联网的高效率。高效率的背后,是基于公司的系统、工程师的终端和我们直营站点的仓储条件决定的。双十一前的一个月,根据往年的销售预测数据(区域分布、购买型号分布)提前预估了今年双十一需要备货的站点、数量和品牌。提前完成备件、工具、耗材、甚至是产品的调拨。客户零点拍下,天猫的订单直接导入了我公司的后台系统,各站点的工程师是按照片区划分好服务范围的,所以派工系统直接将工单信息发到工程师的手持终端上,如果是带货上门的服务,系统里会有销售人员的备注,工程师和客户确认好安装时间,直接带货上门。
和传统的服务相比,速度提前了1~2天。但亮点不仅仅是效率,最关键的是工程师完成后实时将完成的图片、设备条码上传到后台了,系统自动结算,工程师安装完成就已经能看到自己此单的提成,只不过要等回访组的同事确认了客户满意,此单提成才能生效。而在同时,系统已经将此客户信息跳转到增值服务小组的权限内,并已经设定好下一次提醒回访的时间。如回访后,客户更换耗材,再次下单,循环上面的环节。
互联网+下,提升客户满意度才是最好的服务体验。
很多委托我们安装的厂商,从来不认为在客户面前,服务商和他们其实是一个团队。有时候十万火急的客户投诉,厂商会在电话里面先和我们讨论这个费用谁出?没搞清楚前,先不着急回复客户。还有些时候,我们因为客户着急没给厂家沟通先处理了客户的问题,厂家反过来会说“谁让你们这么干的,这个费用我不认啊”EEE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服务和销售永远分不开,而在净水行业里,比起销售商,服务商的数量真的不多。
我经常听到部门同事给一些厂商打电话,要求厂家先提供一些配件,方便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客户问题,但多数厂家是不会同意的。不知道是公司费用不支持,还是和我们对接的人想省去向老板汇报的麻烦。但这些事情不得不让我质疑厂家对服务的重视程度,因为服务如果很重要,就不是这种做法和态度。如果真的很重要,一定会体现在培训、指导、现场跟进、出现问题的应急预案、定期和工程师沟通收集改进数据、充足的备件保障、给到服务商主动解决问题的权利等方面,不是服务外包就可以当甩手掌柜了。
作为净水行业的服务商,我建议厂家在确定开发一个产品前,最好能与安装工程师一起到消费者家里做下调研,根据消费需求研制产品。这样厂家也知道了真正的优质服务不是满足厂家想要强加于设备的概念,而是让服务的人和使用的人得心应手,没有负担。服务落地不是靠噱头,靠的是务实。
与其把“客户体验”挂在嘴变,不如动脑筋想一想,如何让产品界面更友好,指示更清晰;如何简化一下产品说明书,让工程师一目了然……这一点,海底捞做得最好,一定是先提高员工满意度,才会有客户满意度。在净水行业,销售人员未必都能看到客户,但工程师却是天天和客户打交道的一线人员。如果产品让净水设备安装工程师头都大了,那客户就更没有“体验”可言了。
互联网+下,合作发展的意识更重要。
互联网+服务整合落地要破哪些局,我认为不是技术层面的,是意识和态度层面的。在我们接触到的厂商中,经常会有一些厂商主动找到我们承接服务,都是因为电商销售马上要启动了,原来的服务体系都是经销商负责,满足不了电商销售的需求而找到我们。他们选择的标准一般是三点:1、站点要多。2、价格要便宜。3、相对专业。在合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厂家没有培训,更别说提供样机、备件了。对于连培训资料都没有的厂家,可以想象出他们对服务的态度。
很多生产厂家都认为净水机的安装很简单,安过几次就会了,但是他们没有想过,净水行业品牌、型号数不胜数,而电商销售最不能确定的就是,你不知道产品会销售到哪里去。也许所销售到的这个地方很偏远,工程师半年跑一趟,也就装这一两台机器,工程师总不能到了客户家中现装现研究。
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信息服务合同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
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信息服务合同
甲方:___
乙方:___
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决定签订本合同,乙方负责为甲方提供相关的国际互联网络信息服务,具体内容如下:一、互联网络信息服务内容(请在选定的内容前打上“√”,否则打“×”)
1.网页制作共___页;
语种为中文简体版中文繁体版英文版其它___;
备注:___。
2.域名申请域名共___个;
http://___
http://___
备注:___。
3.网站策划
由乙方提供标准构架图,根据甲方自身的规模、产品或服务种类、经营方式等情况制定网站的整体计划,确定网站的主体、内容和整体风格,并对每一项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初步设计网站的整体结构;乙方根据甲方自身ci标准,由美工提出网站主体设计风格,专业技术人员提出网站合理化结构模式,经甲方同意后,具体执行。
4.网站建设
1)收集资料。根据网站的结构和每一项内容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包括文字、图片、数据等等(英汉双语种版本由甲方自行准备英文资料);
2)乙方设计制作网站的网页;
3)将制作好的初稿由甲方审核,收集整理甲方反馈意见,加以修正,至甲方满意为止;
4)乙方将网站进行系统整合,编写网站的支持软件及相关文档说明,并上网调试运行;
5)乙方负责最后解决试运行阶段的潜在问题;
6)乙方为甲方设立专用电子邮箱,用于商业联系。
5.空间租用
1)乙方为甲方提供___的网络空间供甲方使用;
2)无限制的ftp访问;
3)使用不间断电源对服务器和硬件进行保护措施;
4)乙方可根据甲方要求,按乙方网页制作优惠价替甲方制作网页,甲方也可自行制作网页;
5)甲方保证在乙方提供的空间内放送的内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和法规。否则,乙方有权随时关闭空间,由止引发的不良后果由甲方独立承担;
6)甲方明白internet是全球网络,具有开放和共享资源的特性,乙方不担保甲方保密信息的绝对安全;
7)甲方必须自己备份与服务器相同内容的html及相关数据文件,以备在特殊事件发生后,能够及时恢复数据,若因甲方未备份数据引起的意外,责任由甲方承担;
8)因不可抗拒之外原因,造成甲方所租用空间停止运行,3日内未及时修复,乙方以天为基本单位,向甲方赔偿租用损失。二、网络增值服务(相关订单客户免费选用)
将企业及网站基本资料登录甲方单位所属行业全国各专业网站(保证20家以上)。(注:网站建设订单客户选用)
将企业网站基本资料登录入国内外___家搜索引擎。(注:网站建设及租用空间订单客户选用)
采用电子邮件方式法送___封邮件广告,以宣传甲方网站。(注:所有订单客户)三、价格及结算方式
本合同互联网络服务方案费用共计___整,主要包括___,增值服务项目内容均可被相关订单客户免费选用。根据服务项目规模及金额,乙方有权调整对甲方所提供的各类增值服务内容。
合同签订之日起,付款方式为:___。
甲方未能及时付款所造成的损失及相关责任由甲方承担。四、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作为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五、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服务期限为一年,期满可协商续签。本合同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两份,自甲乙双方代表签字、单位盖章并且甲方首期合同款到达乙方指定账号之日起生效。
甲方(盖章):___
乙方(盖章):___
甲方代表(签字):___
乙方代表(签字):___
___年____月____日
___年____月____日
合同编号:__________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网络技术 服务
回眸人类走过的历程,会清楚地发现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最大最彻底的莫过于信息技术革命。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先后迈进了数字化时代,由此产生的光电多媒体文化社会,致使信息量骤增与信息的获取与传播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全球网络互联,伴随它的高新技术已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方式与手段。网络化使图书馆经历着革命性的变革。
现代图书馆已经进入了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整体化建设的新阶段,现代化图书馆应具备自动化系统,各种检索系统、局域网络以及Internet等多种功能。面对社会的信息化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如何为图书馆注入新的活力,加强图书馆的服务,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互联网络技术条件下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趋势
在提倡信息素质教育的今天,图书馆作为一个阵地,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加强网上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图书馆发展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深深体会到网络环境下的参考咨询服务使图书馆走出狭小的“天地”。不再局限于本馆收藏的文献。它为参考咨询提供了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库,内容不仅包罗万象,而且信息载体多种多样。网上不少有价值的免费资源,已经成为图书馆开展咨询服务必不可少的信息源。图书馆为了提供给读者更好的服务,开展参考咨询工作应该有目的地购买那些文、理、工等各个门类的网络版数据库,同时也要重视开发那些很多有价值的免费数据资源,充分加以利用。近年来,我们利用网上资源,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各种内容形式的参考咨询服务工作。
(一)网络数据库的利用
网络数据库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信息检索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重要的信息资源,也是信息检索的重要资料来源。图书馆在开展参考咨询服务中,经常利用的网上数据库有如下几种:
A.专利、标准文献数据库;
B.期刊、论文、学术会议文献数据库;
C.统计信息数据库。
(二)利用网上搜索引擎查找专题信息
搜索引擎是提供关键词、词组或自然语言检索的工具,它是在因特网上查找信息必不可少的。往往慕名而来图书馆的读者要求查找的专题信息是多种多样的,只局限于利用馆藏文献和网上专题数据库是不能解答的,更多的是利用网上引擎输入自定义的自由词得到的检索,结果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
(三)利用网络信息的传递功能
网络信息的传递功能是互联网技术的另一特点,即信息传递的交互性和直观性。这对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参考咨询工作起到了如虎添翼的作用。咨询人员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在世界范围内直接与信息的提供者取得联系,增强了提供信息的渐进性和可靠性。
(四)利用网上的专题讨论组
开展参考咨询课题服务,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参加网上的学术讨论组,这是获取网上有关信息的最佳选择。因为它是一种更灵活,更直接的动态网站。
总之,加强网上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个图书馆经费即使再多也是有限的,借助于网络资源不仅可以节省经费,还可以增加各种服务手段,提供更加便捷、快速、准确的优质服务。
二、加强图书馆服务的措施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能够提供给读者的是一个地区的、国家的乃至国际的学习空间,跨越时空,不受限制,迅速地利用本地及全世界的信息资源。图书馆既可以管理大量的数据,实现手工难以解决的快速准确查询、远程数据处理等,又能对信息进行保护。如IBM数字图书馆就提供了电子水印、加密等现代技术手段对的文献信息及图像信息进行保护。因此,图书馆意味着网络信息更丰富、更便捷,更安全和更久远。但是,图书馆既不是传统图书馆简单的数字化替代品,也不是一个集报刊、书籍、音乐、报告、专利、图片等汇总的储藏室,它使人们从家中或办公室对图书馆的信息进行综合的访问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把用户带人了信息时代。作为公共图书馆从传统服务模式过渡到数字图书馆需要做许多的准备工作,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在建设中发挥图书馆的特色服务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在建立数字图书馆的过程中努力创造自己的特色服务,以得到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前途。加强图书馆特色服务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特色文献的集藏
公共图书馆主要服务于当地社会,自然要以地方文献搜集和利用为中心。因此,地方文献的集藏应该成为不同地区公共图书馆特色文献的收藏基础。
(二)加强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是现代图书馆情报信息系统的主要支柱之一,是推动图书馆信息化的基础工作。在数字时代图书馆书目资源和其他信息资源已经成了信息网络中的一部分,这些来自分散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联结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库,为文献资源共享提供了条件。
(三)提供多样化管理服务
随着各种新功能和新职能的介入,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也成为一个涵盖非常广泛、便捷的学习手段。它不仅包括图书馆各项业务的自动化管理,还有通过现代化手段对图书馆各工作环节的自动化管理,使之成为一门发展性强、动态性强、综合性强和交叉性强的融入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和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它改变了传统服务中的单调、封闭、低效的状况,为读者提供深层次的服务。
(四)利用信息网络提供特色服务
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超越时空的信息媒体交流与学习的手段。不仅给个人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而且给无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提供了崭新而且高效的利用机会。在图书馆的管理环节中,要重视和加强对读者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通过信息网络,图书馆还可以利用硬件进行各种网络服务活动。随着图书馆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图书馆的功能也在向外延伸,图书馆自动化的互联意味着图书馆间资源共享与资源发展的协调一致。这就促使各图书馆加强合作,互通有无,在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改进管理水平的同时,注意加强自身的文献资源建设――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在未来的信息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五)以人为本是服务的根本
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要把服务搞好,不但要加强资源建设,数据库建设,更重要的是注重以人为本。图书馆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变革及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搞好服务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