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7 15:24:5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智慧旅游研究综述,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国内 智慧景区 文献综述 研究方向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部分传统景区开始优化产业结构,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发展智慧景区的热潮。在学术上,有关智慧景区的文献也明显增多。国内学者开始探讨有关智慧景区的发展问题并尝试提出指导性意见。与此同时,经济水平的提高使人们更追求个性化的旅游体验,这也给国内景区带来新的挑战。在多方作用下,我国智慧景区的发展逐步成型。本文在整合相关文献后,尝试提出未来智慧景区的研究方向,希望对我国未来智慧景区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
一、智慧景区的起源与概念
(一)智慧景区的起源
智慧景区是在“智慧地球”及其在中国实践的“智慧城市”、“智慧旅游”背景下产生的。[1]在2008年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先生在纽约市外交关系会上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并指出智慧地球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式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们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2]在2009年11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决定将旅游业培育成国际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为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3]在建设“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的背景下,作为旅游业核心要素之一的旅游景区为了顺应时展、打破数字景区建设的瓶颈,“智慧景区”孕育而生。
(二)智慧景区的概念
智慧景区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方面来看:
广义的“智慧景区”是指科学管理理论同现代信息技术高度集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低碳智能运营景区。这样的景区能够更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4]
狭义的“智慧景区”是“数字景区”的完善和升级,指能够实现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运营,能对环境、社会、经济三大方面进行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的景区。
广义的“智慧景区”强调管理因素,狭义的“智慧景区”更强调技术因素。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智慧景区,其最终目的都是让游客有更好的旅游体验。也就是说,广义与狭义都只是智慧景区定义的一种延伸。我国智慧景区的发展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但是智慧景^真正的准确概念仍没有达到共识。
近年来,国内学者不断对智慧景区的概念进行完善,尝试解释出智慧景区所蕴含的各个方面。(见表1)。
通过表1可以明显看出,国内学者在一些方面是有共识的。比如,学者们在给智慧景区下定义时均提到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创新的服务理念和与时俱进的管理体系等因素。不难看出这些因素对智慧景区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表明,智慧景区的学术研究已经进入了萌芽期,但还有待完善。
二、国内智慧景区的研究现状
通过CNKI检索可知,国内智慧景区的发展态势良好,智慧景区的相关文献数量正日益攀升,但我国智慧景区的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智慧化设施不完善、信息化管理不先进,还没有真正达到理想化状态。本文从智慧景区的智慧化设施、信息化管理以及游客满意度三个研究方向出发,探讨我国智慧景区的研究现状。
(一)有关智慧设备方面的研究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使景区的设施走向智能化。景区为了顺应这样的时代潮流,开始斥资建设各类智慧设施设备。但由于这属于景区自发性的发展,故部分智慧景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些许问题。在这样的状况下,国内学者开始将研究方向放到智慧景区的设施设备上。学者通过研究发展态势良好的智慧景区,改善国内智慧景区建设上的不足,从而提高国内智慧景区的整体运作效率。
通过CNKI的搜索也确实可以看出有关智慧设施设备的文献颇多。如,高伟在《九寨沟智慧景区管理体系建设》一文中就提出“通过把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信息传感设备植入门票、公路、建筑、电网等景区的各种物体中,可以实现对景区更透彻的感知。”[11]又如,柳红波也指出:“目前我国智慧景区大多已经实现智慧景区“一卡通”功能,即游客在对门票充值后,可以将其用于景区内的餐饮、住宿、购物等一切消费活动。”[12]方成伟也在《祖园敞园改造及管理问题初探》中提出:“将景点手机语音讲解导游系统、景区及周边GPS自助导览系统、智慧停车场管理系统等智慧旅游项目投入到智慧景区的建设中,力争让游客得到出行便捷,玩中尽兴,玩后满意的惬意游玩体验。”[13]智慧旅游专家李云鹏曾也曾在其著作中举出南京移动公司在玄武湖、红山两家4A级景区搭建智慧景区综合地理信息平台的事例,南京移动公司将游客导航系统、客源分析系统、智能监控系统等“智慧化功能”融入平台,为游客提供了更强的旅游体验感、更便捷的旅游信息化服务[14]
综上所述,可见国内学者对智慧景区设施设备方面的研究十分广泛。学者们通过实地考察、实地调研等研究方式,以具有代表性的智慧景区为研究对象,从多方面研究智慧设施设备,以便为国内智慧景区设施设备的建设提供意见。随着国内学者对智慧设施设备的研究深入,智慧景区在建设它的问题上,成功达到了事半功倍,国内智慧景区的设施设备建设趋于完善。
(二)有关信息化管理的研究
方德满在我国智慧景区发展研究中指出,我国传统化的景区管理体制、理念难以适应智慧景区所要求的高效管理目标,会影响智慧景区的建设进程。[15]智慧景区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产物,各传统景区开始逐渐打破传统体制的僵化局面,毕竟传统景区的管理以及信息技术都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现在对于智慧景区的要求和期望。
宋磊、林洪波和王绪华在《泰山景区公共信息视觉导向系统设计应用研究 》中曾指出泰山自建成应用景区信息集成平台后,成功地应用于泰山景区的虚拟旅游服务、客流监控与管理、病虫害监测等多个方面,这对于提高泰山景区各类信息的利用效率和推动泰山景区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6]在此之后,莫洪源、蔡建民和刘广在《以共享平台为支撑的智慧景区建设》中以智慧颐和园一期为例,提出了园林、古建、文物等业务子系统的使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这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大量详实的数据依据,为智慧景区各部门业务管理的精细化与保护智能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7]杨俊博在《“互联网+智慧景区”龙门模式与河南智慧旅游发展》一文中曾提到,河南洛阳在龙门石窟进行“互联网+智慧景区”的龙门模式。其注重大数据、为游客提供了高品质的服务,实现了与游客的互动、与腾讯总部进行跨界合作,提升了游客旅游体验的品质以及游客满意度的同时,促进了河南智慧景区的建设及智慧旅游的发展。[18]
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不仅可以打破传统的景区管理机制,同时对于智慧景区的发展起到了突破性的作用。沈梅在《智慧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指出,信息技术一直以来对旅游行业的支持力度是有目共睹的,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重要性将越来越被业界的专业人士所认可。[19]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使我国智慧景区在信息化管理方面飞速发展。
(三)基于游客视角的研究
相关研究表明,“100位满意的顾客会带来25位新顾客,赢取一位新顾客的成本是保持一位老顾客成本的5倍。[20]因此,我国学者开始基于游客反馈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近年来,智慧景区也越来越重视游客满意度,许多智慧景区为调查自身的游客满意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通过选取游客提出的合理建议,对景区进行完善、优化,从而提高智慧景区的竞争力。
汪侠、甄峰、吴小根认为游客是景区智慧工程最重要的体验者,是智慧景区服务的核心对象。在通过对基于游客满意度视角的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进行评价体系及实证分析后,提出了旅游景区智慧化程度的需求、感知和满意度,这将为景区智慧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引导方向。[21]黎宏宝和吴晶祥通过在苏州乐园进行有关游客满意度的实地调研,得出苏州乐园需在产品体系创新、盈利模式变革以及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改进。[22]张春草和陈楠基于IPA分析法和游客感知视角对清明上河园智慧景区进行构建研究得出,该智慧景区应在基础信息和智能信息系统建设、景区宣传手段、资源配资的优化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建设和优化升级。[23]
随着智慧景区发展的不断深入,学者们逐渐意识到游客在智慧景区建设中的重要性。因此,学者们开始转换视角,从游客的角度来思考智慧景区的建设,通过对游客的调查来弥补智慧景区在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不足。
三、国内智慧景区未来研究方向
到目前为止,国内学者对智慧景区的研究热度不减,相关学术文献成果也越来越丰富。但本文在整合近十年的文献成果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国内学者在把控研究方向的问题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本文在总结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以游客感知作为研究支撑,尝试利用新的视角,来提出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同时也探讨了智慧景区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容。希望这些能对我国智慧景区的未来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智慧景区已有方向的研究
1.统一智慧景区概念。所谓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我国学者对于智慧景区的定义都有着自己的见解,以至于我国对于智慧景区的概念并没有科学、统一的标准。通过对我国学者的智慧景区概念的总结可以发现一个共性问题,各学者将大量有利于智慧景区发展的因素进行排列并加入定义中,从而形成自己的概念。也就是说,学者对于智慧景区所下的概念还只是处于浅层次的分析。这会限制人们对智慧景区的认识并限制智慧景区其它未探究方面的研究,不利于我国智慧景区的发展。所以,在未来智慧景区的研究过程中,学者们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一步完善智慧景区的概念。
2.深入研究游客满意度。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对智慧景区基于游客视角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是对于游客满意度的研究仍处于浅层次的程度,因此,未来智慧景区在基于游客满意度视角所进行的研究应更深入。本文这里所指的深入并不是从智慧景区已有的智慧设施、智慧科学技术等这一方面出发,而更多的是希望学者们转换角色,真正的从一名游客的视角出发。智慧景区的实质是服务于游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从而使游客对该景区的满意度大大提升。所以学者在智慧景区游客满意度的实证研究中要挖掘游客在智慧景区游览体验中的真正需求,从而对智慧景区的建设提出理论性的支持。
3.加强智慧景区宣传的相关研究。目前通过CNKI、百度百科的搜索,可以发现在智慧景区建设的研究中大部分都有提到要加强智慧景区宣传。智慧景区的发展首先需要提高其知名度,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宣传的不到位,游客的知晓度就会低,不仅会使智慧景区经济受创,还会影响智慧景区各方面建设的进一步优化升级。目前我国智慧景区宣传的大方向明确,即通过线上线下两方面进行宣传,但是宣传效果却并不理想。所以智慧景区对于公关宣传的改革和创新是尤为重要的。因此,我国学者应在如何加强智慧景区的宣传、拓宽智慧景区宣传路径等方面进行相关的研究。
4.注重智慧景区的人才培养。“互联网+旅游”的理念逐步渗透到了旅游业的各个环节。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运用互联网开展线上旅游业务时,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对于新媒体营销、个性化定制、智慧景区建设与管理、跨界复合型等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24]由于智慧景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χ腔劬扒的信息发展的推广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因此研究如何培养智慧景区人才对于智慧景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景区信息化程度越高就意味着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越高。除少数景区外,我国绝大多数景区均依靠外援进行方案制定、系统实施和维护,没有自己培养的固定专业技术团队。[25]我国大多数的景区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在接受以及掌握新科技的能力方面较弱,在景区管理方面钻研学习的人才稀少,造成景区管理方面人员的缺失。
我国智慧景区人员素质偏低、相关专业人才缺失的问题已经有部分学者提出,但是对此的解决方案却一直没有提出。因此,对于我国如何提升智慧景区人员的素质、如何培养智慧景区相关人才等方面需进一步的研究。
5.资金支持方面的研究。景区项目的投资具有投资周期的长期性、投资实施的连续性和波动性以及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等特征, 它比一般的工程项目投资复杂许多,[26]因此智慧景区在投资招标的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诚如我们所知,我国旅游业具有季节性这一属性,导致智慧景区的收入不平均,同时受经济、政治、天气等许多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智慧景区的收入也具有不定性和脆弱性;另外景区对自身建设和维护所需投入的成本较大,各类投资者与智慧景区都难以长期承受,导致智慧景区设施设备上的引进跟不上其转型的步伐。
因此,我国学者应在如何弥补智慧景区资金不足现象这一方面进行研究,确保智慧景区建设的资金供应,从而使智慧景区的硬件设施更加完善。
(二)智慧景区未来研究新方向
1.智慧景区研究方法不足。通过对文献的搜集整理,可以看出各学者对智慧景区的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具有局限性,基本都是实证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由于旅游是一个跨学科的科目,所以学者在对智慧景区进行研究时,还可以运用跨学科研究法等其他研究方法。除此之外,学者们可以运用历史研究法、思辨法、功能分析法、模拟法、探索性研究法等其他研究方法对智慧景区的发展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此弥补智慧景区在研究方法方面的不足。
2.对各类智慧景区有针对性的研究。大多数智慧景区的相关建设仍然只停留在表面工作,并没有真正找到自身的发展方向,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目前我国智慧景区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虽有很大的进展,但是各类景区在智慧景区建设中所运用的信息技术和管理体制都比较相同。因此,在未来智慧景区的研究中,应根据自身景区的特性,从智慧景区这一大方向中,找准自身景区所在的特定领域,并在其中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延伸,形成自己的智慧景区建设体系。
3.拓宽智慧景区的研究领域。智慧景区的发展促进着其他领域的发展,例如智慧景区对于我国就业趋势的影响、智慧景区与生物学、智慧景区相关法律建设以及智慧景区的全球化等方面进行研究。我国智慧景区虽然迅猛发展,但是我国学者仍聚集在某些特定方面的l展。这十分不利于我国智慧景区的均衡发展。因此本文希望各学者发散思维,在智慧景区现有的领域中另辟蹊径、开拓创新,为我国智慧景区的全面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总结
旅游作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大力建设智慧景区对于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尽管我国在智慧景区的建设中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不能否认的是,我国对智慧景区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不够系统,其很多方面的研究仍然缺失理论及实践双方面的支撑。我国对于智慧景区的理解仍然具有局限性,没有把握其真正的精髓和各方向的全面发展。在智慧景区的研究中,还是需要学者们转变思想、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智慧景区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梁倩,张红梅.智慧景区发展状况研究综述[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2]崔茜,王喜富.基于物联网环境下的“智慧地球”在中国的建设[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2(6):51―53.
[3]李洪鹏,高蕴华,赵旭伟.数字景区转型智慧景区的探索[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1(7).
[4]北京农业(中旬刊),2014(6):44.
[5]章小平,邓贵平.“智慧景区”建设浅探(上)[N].中国旅游报,2010―01―18.
[6]党安荣,张丹明,陈杨.智慧景区的内涵与总体框架研究[J].中国园林,2011(9).
[7]郭伟,贾云龙,邓丽芸.我国智慧景区的发展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25).
[8]邓贤峰,李霞.“智慧景区”评价标准体系研究[J].电子政务,2012(9).
[9]葛军莲,顾小钧,龙毅.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智慧景区建设探析[J].生产力研究,2012(5).
[10]季国斌,陈丽,暴莹.大连市智慧景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6(5).
[11]高伟.九寨沟智慧景区管理体系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15(20):177―178.
[12]柳红波.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景区建设中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6(1).
[13]方成伟.彭祖园敞园改造及管理问题初探[J].中国城市经济,2011(09).
[14]李云鹏等.智慧旅游:从旅游信息化到旅游智慧化[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
[15]方德满.我国智慧景区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4).
[16]宋磊,林洪波,王绪华.基于3D-GIS的智慧泰山景区信息集成平台[J].中国园林,2011(09):30―32.
[17]莫洪源,蔡建民,刘广.以共享平台为支撑的智慧景区建设[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S1).
[18]杨俊博.“互联网+智慧景区”龙门模式与河南智慧旅游发展[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7).
[19]沈梅.智慧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5(21).
[20]HAWKINS D I,BEST R J,CONEY K A. Customer behaviou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M]. New York: McGraw Hill,1995.
[21]汪侠,甄峰,吴小根.基于游客视角的智慧景区评价体系及实证分析――以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5(04).
[22]黎宏宝,吴晶祥.智慧景区视角下主题公园游客满意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以苏州乐园为例[J].江苏商论,2016(09).
[23]张春草,陈楠.游客感知视角下的清明上河园智慧景区构建研究――基于IPA分析法[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4).
[24]胡晓聪.“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商业经济,2015(70).
[25]郭伟,贾云龙,邓丽芸.我国智慧景区的发展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25).
[26]方世敏,赵爽.旅游景区项目投资决策方法优化研究.旅游科学,2008(5).
>> “全球化视野下的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国际研讨会在深圳召开 加快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打造低碳的城市生活 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成北京转方式新抓手 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强助力 试论北海市地方文献的利用对其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的促进作用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全力推进国际旅游城市建设 智慧旅游城市建设与发展研究 打造世界旅游精品,建设国际旅游城市 向着“国际旅游城市”,出发 深圳 走向国际旅游城市 实干兴旅 昆明全面建设 国际旅游城市 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是承德发展的美好夙愿 国际旅游城市公共交通双语服务环境的调查研究 打造景点微视频平台 促进数字旅游城市建设 一流旅游城市建设的国际案例 中外国际旅游城市网络旅游信息国际友好度比较研究 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关键要素分析 贵阳市国家森林旅游城市建设对策研究 烟台市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研究 秦皇岛市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2-7-1).
[2] R.K.Maikhuri; S.Nautiyal; K.S.Rao. Conversation policy-people conflicts: a case study from Nanda Devi Biosphere Reserve(a world heritage site), India[J]. 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2001(2):326-364.
[3] C.Scott Shafer; J.Inglis. Influence of Social Biophysical, Barrier reefand managerial conditions on tourism experiences within the Great Area[J]. Environment management, 2001,26(1):73-87.
[4]王淑华,张春.国内旅游循环经济研究综述[J].江苏商论, 2012, (3):73-87.
[5]李庆雷,李秋艳,明庆忠.中国旅游循环经济研究动态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1):36- 42.
[6]黄振达.关于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成为循环经济特区的几点思考[J].生产力研究,2011(4):76-79.
关键词:智慧旅游;感知体系;管理平台;构建方法
一直以来,我国在旅游管理、景区消费、服务等方面不断的完善,并且效果显著;现阶段,电商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在现代旅游管理中。但一些产业在我国旅游发展中存在一定问题,国外风险投资通过资金、技术等优势,进入我国旅游产业,使得我国传统旅游受到了威胁,在这样种形式下,我国旅游行业需要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
一、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建立
“智慧地球”理念的提出,主要通过现代化技术实现政府、个人和企业的沟通,进而提升效率、质量、反应等。智慧方案具有透明性、感知性、互通性特点,更为智能化。
“智慧旅游”的提出建立在“智慧地球”的基础上,通过智慧旅游管理平台,以及旅游资源,借助计算机、网络等推动智慧旅游走向智能化、规范化管理模式,进而更好的对分散旅游资源做出正确的抉择;以旅游为主,继而推动吃穿住行等行业快速发展;通过网络技术,在旅游资源中融入传感技术,进而感知资源状态、属性、ID等,建立智慧旅游感知体系的边缘化产业;通过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将其与网络融入,进而实现信息的传输,构建智慧旅游的感知体系传输;与GIS、信息资源、商业智能技术等进行融合,感知不同的数据信息,对其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等,这也是智慧旅游感知体系的核心。
智慧旅游感知体系是一种多样化的服务形式。例如:休闲娱乐、电子门票、咨询推送等,进而实现多样化智慧旅游服务模式;对旅游企业进行流量监控、汽车调度、智能收费等多样化的管理服务体系;以及为旅游管理进行交通、环境、资源等多样化的管理服务模式。
二、感知体系构建目标和发展趋势
(一)实现智慧营销
智慧营销包含:第一,多媒体景区体验技术。通过3D、视频、图像等技术对景区的标志建筑、娱乐场所等进行全面展示,为游客带来视觉上的体验;第二,多媒体体验分享。客户在网络媒体中将自己的旅游心得体会发表在媒体平台中,例如:微博、微信,分享景区游玩攻略。第三,智慧旅游规划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根据服务资源,按照游客的要求提供旅游路线,将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生成订单,然后推送到企业中;第四,旅游资源预定技术。客户能够提前订购景区门票,该项技术主要通过网络、物联网等技术,RFID、二维码扫描等进行网络支付订购,使之更加方便快捷。
(二)智慧导游
智慧导游包含:第一,数字地图。客户能够在移动终端上浏览景区,数字化网络地图,地图中包含:交通出行、查找等信息,同时包含多种接口;第二,信息监控系统。实行全过程信息监控,例如:气候、车量、人流量、餐厅等信息监控;第三,旅游信息包含众多景区、地点等信息。
(三)智慧购物
第一,商业旅游商品宣传系统。按照用户的个人意向进行研究分析,对用户群体进行划分,进而选择适合的商品推送;通过信息、PUSH网络等方法发送给客户,该系统主要根据具体数据信息进行营销管理;第二,旅游服务感知推送技术。该项技术主要通过网络系统将休闲、世帧⑿菹⒌确⑺椭劣没В在用户感知范围内进行信息推送。
三、智慧旅游管理平台构建
实现目标的首要前提是:构建智慧旅游管理平台,在管理平台中接入应用终端、传感节点,通过多样化的服务技术,同时提供智慧营销、导游、结算等多种平台。另一方面,也为有关旅游企业提供开放式服务。管理平台包含:感知层、云平台构建、应用服务,在旅游景区中安装不同的传感技术,通过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并且与其网络融合,进而为旅游景区提供多样化应用服务。
感知体系通过不同的传感技术,根据不同旅游景区应用服务,铺设不同传感器,进而实现多方位的感知体系。将网络技术作为基础,通过Zigbee、RFID、蓝牙等技术达到多样化感知。
智慧旅游管理平台基础支持,即:云平台模型,底端接入传感信息,上端支持不同应用服务,进行网络访问。云平台模式分为:物理资源、虚拟化资源、应用服务。物理层由服务器、储存器、网络设备、数据信息等组成,为智慧旅游管理平台服务。虚化资源主要将同等类型的资源构成。资源的虚拟化能够将物理资源进行融合,为用户提供方便;而应用服务主要是通过增值应用、基础应用、开放应用等构成。
四、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经济的进步,带动了旅游行业的发展,我国旅游正在向着精细化、制度模式发展,与国际旅游产业相融合,进而扩大发展,走向更高的领域。笔者分别从: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建立、感知体系构建目标和发展趋势、智慧旅游管理平台构建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智慧旅游感知体系与管理平台构建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刘焱.基于“智慧旅游”的重庆旅游目的地信息感知体系构建障碍研究[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1).
关键词:智慧旅游;应用技术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126-02
我国正在开展高校向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型试点工作,钦州学院作为国家首批转型试点高校,承担着转型示范的重大任务。旅游管理专业作为钦州学院的特色学科专业,每年向国内输送的毕业生人数众多,毕业生就业涉及各个行业。随着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智慧旅游的不断成熟,为把钦州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技术人才,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就如何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成为钦州学院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过去的几年里,智慧旅游的长足发展促进了整个旅游业的发展,令人瞩目。对于新一代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如何更好地认识智慧旅游,将是很有必要的学习课程。
一、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也称信息通信技术,ICT),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也有专家认为,智慧旅游又称为智能旅游,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旅游的某些功能可以依靠智慧城市已有的成果来实现。
智慧旅游中的“智慧”并非对高科技和数字化的简单堆砌,而是通过信息技术对人们价值观、世界观的体现和运用到旅游产业的各个环节,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为推进旅游业向新高度的发展提供最佳契机。
智慧旅游是旅游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产物,其贯穿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是对六大要素网络化、智能化、现代化的概括。因此,作为新一代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很有必要认识智慧旅游,在对智慧旅游的概念把握上,一定要有清晰的认识,从而丰富自身智慧旅游理论知识和加深对智慧旅游的理解。
二、钦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智慧旅游的认识
在项目调研中,项目组在钦州学院开展了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智慧旅游意识培养的问卷调查。一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9份,回收率达99%,其中92份为有效问卷,7份无效问卷,回收问卷有效率达92.9%,团队以钦州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对象,采取随机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在调查结果中,项目组发现,很多学生除了对智慧旅游概念、特性、基本特点、特征等理论知识不够了解之外,对智慧旅游在实践中的应用也知之甚少,问题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1.学生对智慧旅游的概念不熟悉,理论素质不高。很多同学把智慧旅游当成了简单智能旅游,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同学普遍以消费者的身份分享自己对智慧旅游的看法,其大多数认为智慧旅游能够给旅游消费者带来更便捷的信息和服务,然而针对这一现象,很多人缺乏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应该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充分认识智慧旅游,深入了解智慧旅游。
2.对智慧旅游要求的专业技能十分缺乏。作为一名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智慧旅游也将成为行业管理的重要手段,然而在这一领域,如何使用智慧旅游去实现行业的管理,在被调查的学生脑子里还是空白。智慧旅游改变了传统旅游发展模式,通过与互联网、云计算技术、物联网等融合,在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等方面带来深刻变革,对从业者的专业技能有了新的要求,然而当代大学生缺乏这样的专业技能,导致了行业职业要求与学生专业素质不对称的局面。
3.参与性不强,智慧旅游意识淡薄。作为一名旅游专业的学生,该如何对待自身的未来发展,很多同学表示,智慧旅游时代的潮流还发展的不全面,影响不大,随即产生的忽视心理,导致很多同学对待智慧旅游的发展上,没有积极融入社会。在调查学生对智慧旅游了解情况的回答中,绝大部分人认为自己只了解一些,有19.2%的人觉得,自己并不了解智慧旅游。因此,学生针对智慧旅游的兴起还不够关注,意识淡薄。在针对专业学生是否关注智慧旅游发展的调查中,问卷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同学都是偶尔关注,占到了受调查人数的69.7%,然而仅有7.1%的人实时关注智慧旅游的发展动态,却有16.2%的人没有关注智慧旅游的发展。从这里可以看出,该校在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智慧旅游关注意识不强,他们的关注还是偶尔性的。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智慧旅游意识,要努力让学生关注智慧旅游。
4.学生对旅游电子商务等与智慧旅游相关的领域认知不够。在项目后期,在钦州学院全校范围内开展关于大学生对旅游电子商务认知情况及消费行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同学对旅游电子商务并不了解,对与旅游电子商务相关的专有名词更是知之甚少。详见表1。
总之,钦州学院学生对智慧旅游认知还不够,关注意识还不足,同时缺乏相应的专业素质,有必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智慧旅游意识。
三、智慧旅游意识培养对策
智慧旅游是旅游行业的新兴旅游产业,智慧旅游、移动互联网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对从业人员有了新的要求。对于钦州学院,智慧旅游人才的培养才刚刚起步,甚至有些院校还没有意识到智慧旅游将给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带来的巨大影响。未来智慧旅游将从导航、导游、导览和导购四个方面给游客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智慧旅游像是一个自助导游员,甚至有比导游员更多的信息来源,如图片、文字、视频和3D虚拟现实,带上耳机就能让手机、平板电脑替代导游的讲解。因此在智慧旅游的背景下,应用技术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将迎来巨大的挑战。
1.转变授课方式。钦州学院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是一种专才式的教育,它注重旅游管理人才技能的专才化培养,注重对旅游行业概念、发展历程、发展模式等内容的讲解,针对智慧旅游发展趋势的分析还不足。因此,在授课方式上,应该有所改变,采用案例教学、主题授课等方式。把相关智慧旅游发展案例带入课堂,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对智慧旅游有所重视;以智慧旅游为主题展开专题授课,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智慧旅游。
2.开展智慧旅游专题讲座。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智慧旅游意识,学校可以聘请智慧旅游行业专家,开展全校性的智慧旅游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新的行业发展观,从而达到增强对智慧旅游关注意识的作用。
3.转变专业见习方向。在旅游管理专业见习周活动中,应该倾向于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国家智慧旅游中心等地,学生可以前往国内智慧旅游发展取得突出成果的区域去开展见习活动,通过实地考察、调研,让学生充分了解智慧旅游的运营模式,从而加深对智慧旅游的了解。
4.实习方向向“智慧型”单位转移。在与学院合作的企事业单位中,酒店占据大多数。学校应该拓宽实习方向的同时,把实习重心转向“智慧型”单位。比如与智慧旅游企业、智慧景区、智慧酒店等合作,同企事业一起,共同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智慧旅游意识。
参考文献:
[1]黄思思.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综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02:97-101.
[2]王赛兰.何谓“智慧旅游”[N].中国旅游报,2014-03-24006.
Wisdom Tourism Awareness Training of Tourism Management Students in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y
―Taking Qin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YANG Zong-hang1,2,WANG Dao-bo1*,PAN Liu-rong2,ZHANG Guang-ping1
(Qinzhou University 1.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Colleg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Qinzhou,Guangxi 535099,China)
【摘要】随着自助旅游的兴起,结伴自助旅游亦日趋流行,旅游者在长期结伴自助旅游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角色,针对自助旅游者的信息搜寻行为相关的研究已大量展开。与此同时,智慧旅游相关的实践和理论逐渐发展成为前沿问题,相关研究重点倾向于宏观层面的智慧旅游架构和智慧旅游概念解析,未将自助旅游者信息需求与智慧旅游信息提供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探讨。基于此,笔者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使用案例研究方法,使用公开的局内人身份对研究对象进行长期观察和调研,发现在长期结伴自助旅游者中存在组织者与参与者两种角色,通过对两种角色分别进行访谈和调研,总结出二者在信息搜寻渠道与信息搜寻内容两方面存在的较大差异。为促进智慧旅游发展更好的为游客服务,笔者从智慧旅游视角提出针对自助旅游者的信息服务体系构建对策。
【关键词】结伴自助旅游;智慧旅游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智慧旅游”概念最早由江苏省镇江市于2010年提出,并已在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得到应用。之后有厦门、南京、苏州、北京等18个城市入选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智慧旅游在我国旅游业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尤其是经历2014智慧旅游年之后,智慧旅游的概念深入人心,各地纷纷展开智慧旅游建设实践,为广大游客带来诸多实惠。另一方面,根据驴妈妈的2015春节旅游报告,2015年春节游客出行方式同往年相比,自由行人数占比越来越大,参团旅游呈缩水趋势,中国游客正趋于成熟,越来越多的传统跟团游客加入自助旅游者行列成为新时代的主流旅游群体,这一群体旅游体验卷入度高,信息搜寻努力程度高,在出游前和出游过程中伴有大量信息搜寻行为,给旅游信息服务提出新的要求。那么,自助旅游者这一旅游群体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吗?这一旅游群体会使用哪些信息搜寻渠道?主要关注哪类旅游信息?智慧旅游又该如何为自助旅游者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
二、文献综述
(一)智慧旅游研究
从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以来,“智慧城市”、“智慧国”相关概念逐渐被延伸出来,受其启发,“智慧旅游”应运而生。“智慧旅游”相关研究逐渐成为旅游学科研究的新热点。目前国外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较少,而主要集中于信息技术在旅游业的应用和实践[1]。我国前期研究主要集中于智慧旅游体系的构建及智慧旅游的实践价值方面[2][3];吴学安(2011)[4]、刘军林、范云峰(2011)[5]、黄超、李云鹏(2011)[6]分别指出智慧旅游能够满足旅游咨询、智慧的旅游预订和购买、智慧的旅游接待和智慧的旅游售后服务等综合旅游信息的需求,促使游客主动感知旅游相关信息,并及时安排和调整旅游计划。后期研究逐渐转移到对智慧旅游概念的理解和理论体系构建方面,如:张凌云、黎崾、刘敏(2012)[7]指出智慧旅游应用对象为旅游公共管理与服务部门、旅游者、旅游企业以及目的地居民;乔海燕(2012)[8]从智慧旅游角度探讨了公共信息服务系统的构建;李云鹏等(2014)[9]指出智慧旅游是能够让旅游者随时、随地、随需获取到的无处不在的旅游信息服务是为旅游者个体提供的旅游信息服务;罗剑宏,杨茹(2014)[10]认为智慧旅游管理、服务、营销对旅游消费行为存在显著影响。
(二)信息搜寻研究
目前国内外对游客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信息搜寻影响因素、搜寻渠道、搜寻内容、搜寻过程等方面。在旅游信息搜寻影响因素方面,现有文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特征、旅游者特征两大方面[11-16],也关注了在团队中不同角色对旅游信息搜寻产生的影响[17-18]。在信息搜寻渠道与关注信息重点方面,S?rensen(2003)[19]指出网络可以帮助背包旅游者获得旅游信息;岑成德,梁婷(2007)[20]研究得出在国内高校学生获得旅游信息的途径中,互联网的使用位于第一,游客最重视价格信息、景点介绍、住宿情况、特色饮食和旅游线路。张学梅(2009)[21]总结了自驾车旅游最关注的信息为气象、交通、维修、食宿等。蒋晟(2008)[22]认为旅游网络论坛为背包客提供了驴友结伴、互动体验、电子商务三大咨询服务;文谨,宫辉力(2009)[23]认为自助旅游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等因素影响了他们对旅游目的地有关信息的需求。
综上所述,尽管理论界对智慧旅游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学术界对智慧旅游相关概念的认知角度不尽相同,但智慧旅游对游客信息搜寻以及旅游信息提供方面较大影响的观点却十分一致;而在旅游信息搜寻相关研究中发现,游客的信息搜寻渠道日趋网络化,游客会利用网络进行目的地相关信息的了解,并进行酒店、交通、餐饮安排。在自助旅游日趋成熟的趋势下,智慧旅游为自助旅游者提供更全面、更及时的个本应为智慧旅游发展的题中之义,而现有研究尚未对二者的对接进行深入探讨。本文将从自助旅游者的信息搜寻特征入手,探讨智慧旅游信息服务提供策略。
三、研究方法
(一)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是对一个个人、一件事件、一个社会集团,或一个社区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的研究。它的特点是焦点特别集中,对现象的了解特别深入、详细[24]。尽管自助旅游形式越来越流行,智慧旅游也被上升到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战略中来,如何应用智慧旅游为越来越多的自助旅游者提供更便捷的信息搜寻,现有研究并未做进入探讨,因此本研究选择个案研究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本研究选择爱威海社区威海户外版块作为研究案例,因为该案例集中了大量的自助旅游者,群体行为突出体现了自助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并且作为区域性旅游社区,可进入性、研究可行性、调研访谈便利性较好,能够深入群体中去展开访谈与观察,而通过笔者观察分析,在长期的互联网社区自助旅游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组织者与参与者两种角色,本文对二者的区别分别进行分析,并基于此探讨智慧旅游信息提供的启示。
(二)研究信度
本文主要采用相关检验法(又称“三角检验法”)、反馈法、参与者检验法三种方法对研究效度进行检验。(1)相关检验法。笔者通过结伴自助旅游者的召集帖、回顾贴、社区评论、访谈记录、参与观察多方面的对照来提高研究的效度。(2)反馈法。笔者将总结出的观点与有经验的结伴自助旅游者、相关领域的研究者进行交流,听取他们对研究观点的看法,以发现问题不断修正。(3)参与者检验法。笔者与个别自助旅游的参与者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并询问笔者的表述是否反映了他们的真实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对结论进行修改。
(三)资料收集
本研究主要使用了文献法、访谈法、参与式观察三种资料收集方法。(1)文献法,对现有的相关文献和互联网社区的网络志进行整理。(2)访谈法,笔者主要采用无结构访谈,并随研究深入对个别访谈对象进行多次访谈。(3)参与式观察,采用公开的“局内人”立场,参与结伴自助旅游活动,公开自己的研究目的,以“圈内人”的身份深入了解和挖掘这一群体的思维习惯和行为特征。为了便于研究,笔者对所收集资料进行编码:FT―访谈材料;01―被访谈者序号;a\b\c―访谈次数,两者之间的大写字母表示被访谈者代号。如“FT01-YG-c”表示该资料来自第一位访谈者YG的第三次访谈记录。
四、自助旅游者信息搜寻行为特征
(一)信息搜寻渠道
1.网络。组织者在确定目的地之后,首先会通过网络来搜寻关于目的地的基础性资料,甚至通过网络地图来判断目的地的环境,对目的地的地理位置、大体空间走向进行详细了解;通过网友在社区的攻略来判断哪一条路线更安全,哪一条路线风景更优美;二者结合形成路线安排具体计划。而参与者使用的网络渠道主要为社区的帖子(本地社区与全国性的大型户外资料社区)。
2.人际关系。经验丰富的组织者会参考周边资深驴友的意见来进行目的地选择,确定目的地之后又会参考当地向导或者经验丰富的驴友意见来衡量活动的可行性,以此为依据对旅游计划进行更周密的安排或者取消活动。而参与者参与活动前期的信息主要来自于组织者,对组织者的信息存在严重依赖,随着参与结伴自助旅游活动的次数增加,参与者的经验也不断丰富,独立性与判断能力不断提高,也开始尝试从网络渠道获取信息,对组织者的依赖程度逐渐下降。如下文是代表性人物访谈记录。
森林人:网络的信息来源更重要,信息量更大,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目的地有所认识,网络上不同的人写的攻略所反映的侧重点不同。预订饭店是通过联系当地向导或者通过网上驴友推荐,一般不会利用携程网一类的旅游搜寻引擎,也不会通过饭店的官方网站预订。(FT05-SLR-b)
小攀:组织活动信息搜寻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网络……(FT04-XP-b)
寓公:从网上先查一下地理环境怎么样,它在哪儿,然后对应着再找当地附近我熟悉的那些人来了解,听取他们的意见作为参考,接下来我就会用心的从网上搜集相关的资料……。(FT01-YG-c)
红粉丫头:起初参加活动的时候是依赖组织者,基本是完全依赖。(FT08-HFYT-b)
睿童:活动信息一般组织者都会公布出来,周边的活动对他们老驴来说都是小菜,看他们公布的信息一般就够了,其他的可以从网上稍微看一看。(FT07-RT-a)
悠果:从网上搜集信息时主要是看社区或别而论坛上的帖子,也是为了学习别人的经验,所以自己搜集学习很重要。(FT06-YG-a)
NG:一般都是看召集帖,再根据召集帖从网上搜些信息,有时间就多了解一些,因为出去了,主要靠自己。(FT10-NG-b)
约翰兰博:上网看帖子是必须的,很多信息都是从网上得到的,但有时候也从电视媒体上获得一些。(FT14-YHLB-a)
(二)信息搜寻内容
组织者在出行前需要大量信息搜寻工作,对各方面信息进行了解,以做出周密而有弹性的安排,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并根据可能发生的意外状况做出紧急预案。根据笔者调研,发现组织者在出行前的信息搜寻中,路线及时间计划是需要进行搜寻的重点内容,同时对目的地环境、气候、可进入性等信息进行了解,保证活动的高体验性、安全性和可行性;需要对队员的经验、体力进行了解,以免意外情况发生。而参与者在信息搜寻内容方面与组织者有较大差异,出于安全考虑,他们对装备购买方面的信息比较关注,同时关心自己是否对目的地风景感兴趣,路线长短及难度是否适合自己的体力,活动组织者是否可靠等方面信息。这些因素往往能够决定参与者是否出行。
寓公:你发帖了就说明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需要确认的信息都已经得到确认,认为活动非常可行,才会发帖召集活动。(FT01-YG-d)
森林人:对路线、时间计划、天气、目的地可进入性、是否重装、队友体力相关的信息详细掌握并做出有弹性的安排。(FT05-SLR-c)
江南:主要会看看时间安排、路线、天气、然后上论坛发公告。(FT03-JN-b)
寓公:对队友的要求,根据不同的路线,环境情况对结伴的队员的要求是不同的……因为环境太恶劣在召集队友的时候刻意招了一个懂医护的……这部分人在去玩儿的时候去农家乐比较多一些,这些信息一般是通过当地驴友了解到,有他们或者某宾馆的老板推荐。(FT01-YG-d)
默菲:要针对出行地点、地势的具体情况准备装备,装备的购买首选是在组织者处。(FT12-MF-a)
约翰兰博:会上网去查一查目的地的情况,找一下合适的路线,不过这些准备工作做多了也没什么用,因为路线随时都可能根据当时的情况变化。(FT14-YHLB-b)
悟情:会去百度一下,关注目的地的风土人情,景点什么的。(FT13-WQ-b)
睿童:一般都是会选择一些自己比较熟悉的老驴组织的户外活动,目的地相关、路线、装备等内容发起人会告知的。(FT07-RT-a)
悠果:不了解的领队组织的活动肯定不会参加,领队的责任心很重要。(FT06-YG-b)
红粉丫头:对目的地危险状况,路程时间,活动时间长短等方面信息比较关注,怕活动的难度自己会承受不了。(FT08-HFYT-b)
(三)自助旅游者信息搜寻行为特征总结
综上所述,自助旅游者的不同角色在信息搜寻过程中表现出了较大差异,且与之前的研究结论有所不同,集中在信息搜寻渠道的选择和信息搜寻内容的侧重两方面。
(1)信息搜寻渠道方面,组织者对互联网信息应用更多,而经验欠缺的参与者对组织者的信息依赖程度较高,经验丰富的参与者对互联网信息应用亦逐渐增多。值得注意的是,在食宿信息的搜寻渠道选择方面,组织者并未使用常用的旅游搜索引擎,而是选择了更了解旅游目的地情况的驴友,与研究者的主流认知有较大差异,这与结伴自助旅游者的旅游动机紧密相关――低成本高体验,他们在旅行过程中对食宿的消费要求并不高,而当前旅游搜索平台门槛较高,低端餐饮酒店难以入驻。
(2)信息搜寻内容方面,之前的研究并未对自助旅游者的角色进行区分,而是对自助旅游者这一群体的信息搜寻行为进行笼统概括,经笔者访谈得知,在长期的结伴自助旅游中,存在组织者和参与者两种角色,二者在信息搜寻内容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组织者对信息内容考虑的更加全面,除去对旅游信息本身的信息关注之外,组织者还关注参与者身体条件、知识结构等内容,而参与者除了更多关注旅行前的装备购买、旅游资源吸引力等方面之外,同样也对组织者的可靠性关注度也很高。
由结论可得出,在结伴自助旅游中,组织者才是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搜寻的主力,参与者的信息搜寻对网络信息的依赖程度远低于被组织者;通过研究,笔者还发现在长期的互联网结伴自助旅游过程中形成的组织和被组织关系,不仅仅是因为双方对相同目的地有共同的兴趣,同时也是二者进行相互考察而达成“契约”关系的结果,现有研究并未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五、自助旅游者信息搜寻行为特征对智慧旅游信息服务的启示
根据现有研究的主要观点,智慧旅游的根本属性是信息服务,而自助旅游者是智慧旅游的四大服务对象之一,有必要对自助旅游者这一市场群体进行进一步细分――组织者和参与者,并针对其信息搜寻行为提供更加适应自助旅游者需求的信息服务,同时为二者契约关系建立互信机制。
(一)智慧旅游信息服务应发挥互联网信息搜寻渠道作用
根据朱珠,张欣(2011)的研究,智慧旅游管理平台架构应从全面感知层,云平台构建层,应用服务层三个层面展开,其中,在应用服务层面应包含酒店服务、商旅服务、景区服务、位置服务、交通服务等方面。由于自助旅游者中的组织者才是网络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智慧旅游的信息提供应重视组织者的网络信息依赖,注重搭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使组织者在出游前和出游中都能够随时随地接收到景区信息,及时调整旅游计划,以便于更好的组织自助旅游活动。尤其是针对食宿安排较多使用人际关系渠道的现状,除应搭建本地组织者和外来组织者的互动交流平台之外,还应建立本地食宿信息数据库,将各层次的食宿信息于网络平台供自助旅游者参考。针对自助旅游者中的参与者,除提供旅游目的地基本信息之外,更应注重建立目的地旅游论坛,为参与者互动交流提供平台。
(二)智慧旅游信息提供应重视组织者与参与者需求差异
从上述研究结论中可以看出,组织者和参与者共同关注的信息有:旅游目的地资源、旅游线路等与目的地吸引力相关的问题。另一方面,因为在结伴自助旅游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二者所关注信息亦有所区别。组织者更关注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参与者的体力和知识结构等问题,而参与者出于对组织者的信任,所关注信息更少,并且集中在装备购买和组织者的可靠性相关信息上。因此,在景区进行智慧旅游体系构建时,应注重提供景区可进入性、景区周边食宿、景区游览对游客体力的要求、旅游所需装备、景区资源情况等信息,为组织者组织自助旅游做信息参考。
(三)基于智慧旅游建立组织者与参与者的信息互动机制
从研究结果可知,决定参与者是否参与自助旅游活动的因素除了景区吸引力、线路难度之外,组织者是否可靠也是参与者考虑的重要问题。而对于很多经验匮乏的参与者来说,对组织者的情况并不了解;而组织者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即在组织活动时要考虑线路难度是否适合参与者参与,要对参与者的体力和队员知识结构进行全局考虑,面对越来越多的参与者,组织者无法对参与者的能力做出准确判断。因此需要互联网社区建立注册机制,并在注册时选择自身角色,组织者提供组织活动历史记录、经验值、知识结构、年龄、旅游目的地倾向等信息;参与者也应提供参与活动历史记录、经验值、知识结构、年龄、体力、旅游目的地倾向等信息,使二者达成智能匹配。在结伴自助旅游活动结束后建立评价机制,将评价结果信息公布,供组织者和参与者参考。
六、结论与研究展望
伴随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慧旅游必将成为未来旅游发展的方向,并对中国旅游业发展产生极为显著的影响。在智慧旅游建设过程中,应注重互联网渠道信息服务体系设计,重视组织者和参与者的不同信息需求,对自助旅游者进行更深层次的细分,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在此基础上,未来研究应对智慧旅游如何为自助旅游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如何建立组织者与参与者的互信机制进行探讨,以及智慧旅游信息服务对景区生命周期的影响等方面。
参考文献:
[1]王宏星.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4.
[2]邵振峰,章小平,马军等.基于物联网的九寨沟智慧景区管理.地理信息世界,2010(5):12-16.
[3]朱珠,张欣.浅谈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和管理平台的构建.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97-100.
[4]吴学安.“智慧旅游”让旅游进入“触摸时代”[N].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06 -09(08).
[5]刘军林,范云峰. 智慧旅游的构成、价值与发展趋势[J]. 重庆社会科学,2011,(10): 121-124.
[6]黄超,李云鹏.“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C].2011 旅游学刊年会会议论文集,2011.55-68.
[7]张凌云,黎崾,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旅游学刊,2012(5):66-73.
[8]乔海燕. 关于构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的思考――基于智慧旅游视角.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4):27-29.
[9]李云鹏,胡中州,黄超,段莉琼. 旅游信息服务视阈下的智慧旅游概念探讨.旅游学刊,2014(5):104-115.
[10]罗剑,杨茹.智慧旅游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2014(5):75-80.
[11]Antoine Zalatan. Wives' involvement in tourism decision processe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8, 25(4): 890-903.
[12]John L. Crompton, Paul K. Ankomah. Choice set propositions in destination decision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3,20:461-476.
[13]白晓娟. 旅游信息搜索行为的模型建构及其检验研究.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12(2):61-65.
[14]Deborah Kerstetter and Mi-Hea Cho. Prior Knowledge, Credibility And Information Search[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4, 31(4): 961-985.
[15]陈德科. 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信息搜寻行为研究[J]. 社会科学家. 2005,5:428-433.
[16]杨静. 旅游者信息搜寻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 2008.
[17]Andrew Lepp & Heather Gibson. Sensation seeking and tourism: Tourist role, perception of risk and destination choice[J]. Tourism Management. 2008,29:740-750.
[18]Phillip Kotler, John Bowen, James C. Makens. Marketing for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 London: Prentic e-Hall. 1999.
[19]Anders S?rensen. Backpacker ethnography[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3, 30(4):847C867.
[20]岑成德,梁婷. 我国年轻旅游者的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研究――以广州高校学生为例[J]. 旅游科学. 2007,2(1):56―62.
[21]张学梅. 自驾车旅游对旅游信息服务的要求及措施[J]. 商场现代化. 2009,2:240.
[22]蒋晟. 中国背包旅游网络论坛资讯服务研究[D]. 2008.
【关键词】旅游高职院校 智慧型教师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105-02
新时期教育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各个学校都在探索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途径。近年来,智慧型教师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培养智慧型教师是教师发展的新方向。本文拟对旅游高职院校智慧型教师培养问题进行探讨。
一、智慧型教师的内涵
智慧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的能力。当“智慧”出现在教育活动中,就形成了教育智慧。对于教育智慧,目前教育学界还没有统一的概念,但有一个共性认识:教育智慧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是教师教育理念、知识学养、情感与价值观、教学风格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具有更广泛、丰富的涵义。教育智慧是教师在实践中经过多方面的途径形成的,包含知性智慧、理性智慧、情感智慧和实践智慧等内容,而这些智慧都会影响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智慧型教师是拥有教育智慧的教师。智慧型教师是相对于维持型、指挥型、再现型、单一型等传统的教师角色提出来的,提倡智慧型教师,一定程度上会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更为协调、完整和全面。智慧型教师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教学感悟和教学反思中逐渐形成的结果。它体现了教师良好的理论素养,也反映了教师优秀的教学能力。
二、旅游高职院校培养智慧型教师的必要性
(一)旅游业健康蓬勃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给旅游教育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引发了大量旅游人才需求,而人才培养目标还需要一线教师来完成。目前,旅游企业认为旅游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缺乏基础知识,特别是对地理知识、文史知识知之甚少,很多人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经常性的常识错误;二是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表现在语言、外语能力不强;三是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理论与实际工作脱离;四是专业技能不过关,综合素质差,适应岗位速度慢,等等。旅游人才达不到旅游企业的要求,而旅游企业又为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苦恼。培养适应社会、适应行业的一专多能、全方位发展、知识面广的复合型人才是学校的责任,而这个任务落在了一线教师的身上,更落在了集理论和实践于一身并且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的智慧型教师的身上。
(二)旅游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高校的发展已由原来的规模教学转向内涵发展的道路。教育教学改革是促进学校发展、激发内部活力、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手段,旅游高职院校要积极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以服务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观念、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育人模式的改革,努力创建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适时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以优质专业为重点、多专业协调发展的态势。这需要集中建设好一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具有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而智慧型教师的产生是师资队伍水平提升的最好体现。
(三)旅游高职教师成长规律的需求
教师成长是教师从不成熟向成熟阶段的发展过程。教师的成长,是指刚走上讲台的教师从实际教学中得到经验,再经过研习进修,到成为优秀教师的变化历程。其实质是专业成熟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时间进程。美国学者卡茨提出教师成长规律的四个阶段理论学说,即教师发展成长要经历求生存时期、巩固时期、更新时期和成熟时期四个时期。一名教师从初上讲台的新手教师到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是教师成长逐渐趋于完善的一个过程,也是教师不断追求的理想境界。而旅游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成长为一名教育学者还要成为旅游行业专家,使教师的学术性与实践性在更高的层面上走向整合,从而也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旅游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教师提出了专业发展的更高要求。关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多年来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的职业发展阶段进行了探讨,也从社会发展及教师专业发展等角度对教师提出了种种要求,我们应该意识到让“智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新时期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使命。“智慧”的培养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它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型教师”转变到“智慧型教师”,打破以往教学的经验和认识,确立一种新型的师生教学观,形成新的学生、课堂和知识的再认识,使教师专业发展从自在走向自为、从自为走向自觉,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师向智慧型教师发展。以智慧型教师作为对教师的整体境界、专业发展的总要求,将从客观上对教师的理论学养和综合实践素质提出更加全面的要求。
三、旅游高职院校智慧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一)教师自身层面的培养途径
1.凸显个性魅力,充分开发与利用自身资源。教师的专业成长包括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性成长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专业发展是教师的核心,个性成长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也同样重要。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发展是教师成长的基础,大凡优秀教师都具有自己鲜明的教学个性。教师的个性成长主要表现在教师的个别差异上,教师的个别差异体现在知识、能力和个性心理倾向等方面。如有的教师知识相当丰富,但实际操作能力不强;有的教师操作能力强,而知识积累不到位;有的教师不谙世事,缺乏信心,关闭自我;有的教师少年老成,圆滑世故,等等。这些差异,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教师在各自成长的道路上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充分开发与利用自身资源,凸显个性,从而促进专业成长。
2.展现课堂艺术魅力,形成独特而鲜明的教学风格。旅游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课堂教学作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启发思维、促进发展最便捷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一直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而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者和承担者,是高等院校教学发展和创新的中坚力量,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的获得,对教师的职能稳定和发展产生强大的作用。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比较稳定而又有独特个性的教学行为方式,即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它是教师教学艺术和教学个性的体现,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如有的教师上课严谨规范,有的风趣机智,有的善于引导学生,有的善于点评,等等。一名教师要成长为智慧型教师,必须形成自己独特、鲜明的教学风格。而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也是教师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肯定自我的综合体现。
3.精通专业技能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理想融合。从教学知识技能向教学实践智慧的飞跃是培养智慧型教师的关键。旅游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教师必须是理论知识丰富且实践操作技能熟练,只有具备这两方面才能成为优秀教师。知识是智慧的来源,一位充满智慧的教师在理论上能教给学生需要的知识,在实践上亦能教给学生实践知识。教师的实践智慧来自教师的教学经验,是从教师的亲身体验中提升、内化而成的,不是靠理论知识直接获得的。智慧型教师的培养,更强调教育实践中的能力发展。智慧的产生需要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相辅相成,理想融合,两者都是教师专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4.培养科学研究自觉,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教学与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缺一不可的两方面内容。教学要依靠研究才有进步,研究能促进教学的提高。懂得创造,具备创新能力是智慧型教师应具有的特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是培养教师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形成对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总结、反思、改进三位一体的教学习惯,教师便能够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在提升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最便利的条件是他们身居教学第一线,他们把课堂日常教学实践作为教育科研的立足点,发现课堂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反思、合作和研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学校层面的培养途径
1.构建优良的校园文化,为智慧型教师培养提供人文环境。促进校园人的发展包括教师的发展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智慧型教师的产生需要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校园环境。教师在学校里自主自由地表达自己、自觉自愿地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需要学校给予教师充分的学术自由和民主氛围。学校只有为教师创造条件、提供空间,营造符合教师特点的激励环境,让教师具备积极振奋、健康向上的特征,才能促使教师更好更快地向智慧型教师发展。
2.构建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度,为智慧型教师培养提供制度环境。规章制度是构成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渗透着精神文化方面的内容,具有引导功能,不仅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实践证明,学校要顺利开展有序的教育教学活动,实现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就要做到有章可循,把工作逐步制度化,形成一个和谐有序的学校制度文化环境。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度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成长。
3.构建科学有效的培训体制,为智慧型教师培养提供平台。学校要立足教师需求,促进教师培训内涵式发展。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其工作对情境有很强的依赖性,所以培训内容设计应从培训范式转变到发展范式,不仅要有统一的通识教育,还要立足于教育职场,形成统一与自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内容体系。教师培训教材应注重对技能的强化,应从重视学科的理论知识转向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特别要构建有效的培训体制,为智慧型教师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环境:一是健全培训的各项政策制度法规并进行全程监督;二是依据教师专业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合理规划各类培训层次并建立各层次培训的长效机制;三是不断创新培训模式,采取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校本研修与校企联合培训相结合的模式,不断培养教师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四是结合旅游行业需求,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旅游企业机构和师范院校作用,为教师培训和学习提供优质的资源。
综上所述,基于旅游业、高职院校和教师的发展需求,旅游高职院校有必要培养一批智慧型教师。具体来说,可从教师自身层面以及学校层面入手培养智慧型教师,以促进旅游业、高职院校和教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2005(2)
[2]陈克刚.“智慧型教师”培养方式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5)
[3]王.智慧型教师的诞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粟艾华.关于教师成长的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2)
[5]耿国彦.教师培训的问题与科学性寻求[J].继续教育研究,2010(1)
[6]覃隶莲.智慧文化视野下智慧型中职教师的培养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12(12)
[关键词]旅游APP;智慧旅游;效果分析
[DOI]10.13939/ki.zgsc.2015.43.181
目前旅游业处于大力转型升级的时期:一是随着游客对旅游个性化定制的需求增加,旅游业服务水平需要不断提高。二是科技的进步使更多的新技术运用于旅游业,旅游业同相关产业尤其是互联网的结合,不断促进旅游业发展。2013年,国家旅游局将“美丽中国之旅――2014智慧旅游年”定为2014年中国旅游主题,倡导发展智慧旅游,引导智慧旅游城市、景区等旅游目的地建设。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人们越来越频繁地使用移动应用客户端(APP),旅游APP应运而生,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满足人们上网需求的特性与旅游的特性相契合使旅游APP能够满足用户随时随地查询信息、购买旅游产品、分享等需求。旅游APP使旅游信息更对称,提高了游客的旅游效率和自主性,增强了旅游深度,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它的运营效果究竟如何,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雅安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业潜力不容小觑。作为一座旅游城市,旅游APP在雅安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针对手机旅游类APP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应用本身的分析上,而很少有具体到某一个城市,具体研究其旅游APP的运营效果。本文选择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旅游APP为研究对象,对新的经营模式的完善成熟,厘清雅安市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建设智慧旅游城市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相关研究综述
1.1 概念界定
APP是指由于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而产生的移动智能设备应用程序,也被称为客户端。APP让用户体会到更加方便快捷的网络服务;对电商增加流量,提高用户的忠诚度、活跃度有极大作用。
1.2 旅游APP的分类
关于旅游APP的分类,目前并无统一的界定,但大部分研究以旅游APP的功能将其进行分类。高云娇、王晨(2014)将旅游APP分为“预定型”、“工具型”、“分享型”。李国征(2013)将旅游APP分为“OTA类”、“记录经历类”和“攻略类”。本文按照旅游APP的功能,将旅游APP分为:“信息类”、“预订类”和“分享类”。
1.3 旅游APP和智慧旅游的实证研究
庄成(2013)提出,旅游APP能够节省营销成本,加强用户体验,与用户实现交互,为旅游企业带来低成本的增长。《2012―2013中国旅游信息化发展报告》指出,移动终端的发展为旅游电子商务注入了新的动力,旅游APP加强了旅游体验深度。殷璇从营销业绩,营销组织,营销策略,营销宣传4个方面构建了智慧旅游营销效果评价指标。刘倩倩通过广告传播效果评估、营销内容评估和传播载体评估对旅游景区新媒体营销价值进行了评估。
关于智慧旅游,鲍豫鸿(2011)将其定义为: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终端上网设备,感知旅游信息,使游客达到对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张凌云等(2012)提出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服务,实现旅游和社会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的管理变革。李庆雷等(2012)指出智慧旅游不仅满足了游客对方便、快捷、安全和体验的需求,还有利于减少对旅游资源与环境的负面影响。
2 雅安市旅游产业APP运营现状
2.1 发展概况
雅安市是四川著名的旅游城市。2011年起,陆续有旅游APP开始与雅安市旅游景区、酒店、餐厅等旅游商家合作,开始实行利用旅游APP通过移动互联网经营旅游产业。从2012年起,随着智能手机用户的迅速增加和旅游APP自身的不断优化完善,旅游APP市场迅速扩大,在雅安,旅游APP商家迅速增加到1300多家;到雅安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倾向选择使用旅游APP。
2.2 旅游产业APP运作模式
综合性的旅游APP集旅游信息查询、旅游产品在线预订与评价分享于一体。其运作模式可用图1说明。旅游APP开发商通过与航空公司、汽运公司、饭店、酒店等签订协议,利用自己的交易平台,让旅游产品提供者加盟,提供可交易的产品和服务,由旅游APP开发商收取佣金。同时,市场竞争使得提供旅游产品的商家在一定条件下给出折扣和优惠,优惠折扣信息经过汇总和分类排序,可供游客在旅游APP的搜索引擎里进行高效率检索。
图1 运作模式
3 雅安市旅游产业APP运营效果分析
3.1 游客价值分析
3.1.1 基于旅游APP功能的用户体验
本文将旅游APP提供的主要功能分为信息查询功能,预订团购功能,分享功能。
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查询功能具有全面、即时、信息媒介多样化的特征。游客在专业的旅游APP上获取所需的旅游各个要素的全面信息,帮助旅游决策;即时性指游客可以随时使用旅游APP获取旅游信息,调节旅行行为;旅游APP提供的信息具有多种形式,不仅有文字、图片,甚至有音频、视频信息,信息媒介多样化让游客能够更直观深刻地获取旅游信息。
旅游APP的即时预订团购功能让游客随时随地预订购买甚至变更取消交易,这使其具备比其他预订功能更多的优势。旅游APP的预订团购功能基于丰富的产品(酒店客房、美食等)信息,如文字简介、图片、评价等,游客能够对旅游产品有一定的感知再做出预订决策。并且,商家云集,产品丰富,选择众多。信息对称使游客节省了到旅游目的地再去寻找住宿、购买门票以及饮食的体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分享功能让游客能够随时随地上传自己的经历,参考他人的经历;分享功能为用户提供了互动讨论的机会,这是APP普遍的社交化趋势。
3.1.2 旅游APP问卷调查描述性统计分析
(1)问卷设计与发放。为调查雅安市旅游APP运营给游客带来的价值,研究设计了游客问卷,问卷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了解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和旅游习惯等游客基本信息,第二部分调查旅游APP的使用情况,是问卷的核心部分。在雅安市区、碧峰峡风景区、上里古镇共发出160份问卷,实际收回152份,回收率为95%,剔除6份无效问卷,最终得到146份有效问卷。
(2)游客价值分析。在被调查的146人中,使用人数达9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2%,其中有8%的使用者认为完全达到甚至超过预期,70%的人认为大部分达到预期,剩下的22%认为仅少部分达到预期或完全没有达到预期。
表1 主要使用的旅游APP功能
功能查询信息预订团购分享功能
百分比66%29%5%
据表1,有接近2/3的用户主要使用的是旅游APP的信息查询功能,有29%的用户主要使用旅游APP的预订团购功能,仅有5%的用户使用旅游APP的分享功能。
如图2所示,旅游APP主要满足了到雅安的游客对路线策划、酒店与票务预订、获取旅游攻略及交通工具班次查询的需求。
调查显示,旅游APP用户对于旅游信息不准确、更新不及时最为不满;广告植入过多,团购的优惠力度不大,个人信息安全存在隐患等也是用户普遍反映的旅游APP存在的问题(见图3)。
3.2 营销效果分析
3.2.1 旅游APP正逐步得到认同与推广
在用户数量排名前五的5个APP上,通过输入关键词“雅安”,查找门票、酒店、攻略的相应数量,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据调查,目前雅安市主要旅游景点和大量商家都加入了旅游APP,许多商家甚至不止加入了一个APP平台。游客通过旅游APP平台能够享受到众多旅游商家的服务,预订各景点的门票,查询到丰富的雅安旅游信息。访谈得知,通过旅游APP预订的游客占到雅安景区游客的10%左右,这个比率在不断上升。旅游APP上各酒店、餐厅的预订团购交易量也非常客观。
3.2.2 通过旅游APP开展新媒体营销带来的红利
互联网的发展和各种移动终端的普及凸显了新媒体营销的重要性,平台的多样化扩宽了商家的宣传渠道。作为潜力巨大的新媒体平台,旅游APP上各种专题和促销活动提高了雅安的知名度。同时,在平台上的用户评价,为优质商家提供了免费的宣传,这就是将口碑宣传与新媒体营销相结合,实现传统营销方式的转变。
2014年8月,知名旅游电商同程网与雅安碧峰峡景区合作推出“一元游碧峰峡”活动――从27日开始到29日结束,只要通过下载该电商的手机APP,在线下订单就能获得一元游景区的权限。促销活动在微博上、微信等新媒体上广泛传播,吸引了大量关注,扩大了景区的知名度,为碧峰峡赢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活动期间,购票人数激增,为碧峰峡聚集了大量的人气,大力带动了周边住宿、餐饮业的发展,甚至对雅安周边旅游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3.3 产业影响
3.3.1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雅安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旅游APP的发展,为旅游业的转型发展带来契机:目前雅安已经有超过900家酒店,300家餐厅加入旅游APP,旅游APP的运营在雅安已形成产业规模,利用旅游APP的经营模式,在雅安市的旅游商家中已被普及、认可。这表明,雅安市旅游业利用新技术深化产业发展,不断提高着管理服务水平,正朝着现代服务业发展转型。
3.3.2 雅安市“智慧旅游”建设
雅安市政府顺应旅游产业APP运营的趋势,积极响应国家旅游局国内市场的宣传主题和口号“美丽中国之旅――2014智慧旅游”,作出了如下规划:
(1)在全市景区投放50台全省联网的智能查询机(雅安智慧旅游自助服务系统),能够为游客提供雅安市(甚至四川省)有效的景点、交通等旅游信息,服务游客。
(2)建立全市旅游联动指挥,有效统计景区游客数量,宾馆入住人数,以便统计景区承载量和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3)开发雅安市的旅游APP,服务游客与旅游营销并行,以此提升雅安城市形象,发挥雅安市定制旅游APP对雅安旅游的宣传推广作用;同时为到雅安旅游的游客提供更准确、实时更新的旅游信息和交通、景点、住宿、美食的一体化服务,有效发展深度旅游。
据表3,除2013年受雅安地震影响外,雅安市旅游收入从2010年起每年均有较大增幅,这几年也是雅安市旅游APP运营模式迅速发展的时期,雅安市旅游产业的大步迈进与APP运营模式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旅游APP的发展促进了智慧营销,智慧管理,推动了智慧旅游的进程。
4 存在的问题
4.1 用户体验不足
由于旅游APP的主流为OTA(在线旅行社)模式,侧重展示商家信息,游客难以对旅游各要素进行全面的感知;各旅游APP提供的信息片面分散,需进行整合;商家信息由商家提供原始素材,旅游APP将其用固定模板,十分被动,用户难以感受到商家特色。
4.2 运营过程中缺乏自主性和灵活性
旅游APP开发者与商家的信息交互程度太低,固定死板的交易模式限制了商家的操作权;APP上所展示的商家信息较为呆板,达不到商家的期望;在消费过程中遇突况商家也无权自行灵活处理。
4.3 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统筹规划
目前在雅安经营情况最好的几家旅游APP有携程旅行、去哪儿网、同程旅行等,但其经营业务同质化程度高,只能通过压低价格和频繁促销的方式竞争,忽视产品质量的提高,甚至出现虚假信息误导用户,导致行业出现恶性竞争,市场秩序混乱。通过对雅安市旅游局的访谈,小组发现雅安市政府将注意力放在智慧旅游的基础设施创建上,而忽略了对以旅游APP为代表的智慧旅游市场的监管和统筹规划。
5 对策建议
(1)加强对旅游信息资源的整合。旅游APP应为游客提供全面丰富的旅游信息,保证信息的质量,排除不实和虚假信息;加强与商家的信息交互,及时更新商家信息。
(2)增加商家操作自。APP开发商应适度放宽商家在平台上操作的权限,商家信息展示方面,如让商家自主管理信息通过平台审核即可,以便在平台上更好地展示自己,让游客的感知更生动立体;交易操作中也需增加商家的操作权限以便处理意外情况。
(3)APP平台经营由同质化向特色化转变。单纯的价格战并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只有不断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才可以从根本上形成竞争力,旅游APP要开发自己的特色业务,以优质的服务取胜。
(4) 政府加强对旅游APP的市场监管,对旅游APP的持续发展做出长期规划。
参考文献:
[1]刘贵容,刘军,张俊杰.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卫凌云.APP对传播机制的挑战和发展趋势探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3]高云娇,王晨.APP应用对旅游行业的影响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2).
[4]杜金玲.基于用户体验的旅游APP功能分析及发展趋势[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4,15(4).
[5]庄成.无线网络时代下旅游APP的分析与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10(10).
[6]鲍豫鸿,王吉.浅谈信息化建设在“智慧旅游”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1).
关键词:认知行为;城市旅游;信息服务设计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8003102
0 引言
2008年IBM在中国提出“智慧地球赢在中国”,并了《智慧的城市在中国》报告,认为建立智慧的城市将是城市信息化的终极目标和战略方向。国家旅游局将2014年确定为“智慧旅游年”。智慧旅游是一种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并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的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城市公共信息系统是一个多维立体的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依赖的信息结合承德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设计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旅游发展不仅依赖于物质性资源还得益于信息与知识资源所产生的智慧效应。如何体现“智慧”二字,需要从旅行者的角度入手,根据旅行者的需求、习惯、行为等提供旅游服务。城市旅游信息设计的目的可体现在两个方面,为旅行者提供深度详细的信息并带来优质的旅游体验,整合城市文化资源,完成信息转化并传播城市品牌与形象。
1 游客行为认知分析
随着休闲生活水平的提高,旅行的方式和内容在不断的被创新。旅行目的的变化导致信息技术更加快速深入的渗透到大众出游活动中。杭州、上海、厦门等地都是城市出游的热门目的地。与其他旅行不同,城市旅行更是对信息要求迫切。旅行者从计划出行的那刻起就与信息发生关系,根据旅行者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出行地点和出行方式。旅行行为根据时间可以划分为出游前、出游中和出游后。出游前根据旅行者的需求和愿景需要选择目的地,规划形成。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休闲生活的提高对深度游的需求增强,以往跟团游由旅行团负责所有的形成安排的情况在慢慢改变,人们更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出游,尤其是城市旅游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休闲娱乐。因此很多人会在出行前自行在网上预定酒店、机票以及一些旅行产品。对信息的需求就会较之以往增加,并且信息的精准度、深入程度也会增加。出游中涉及到的行为主要包括交通、住宿、餐饮、景区观光、购物、休闲服务等。这些行为会根据旅行者旅游深度的不同划分多种类型。以交通为例,除了城市的公共交通以外还要针对自驾、租车、拼车等行为安排对应的信息服务,多数选择在出行前就需要进行预定或规划,这其中需要的信息量很大,像很多城市的租车服务或公共交通服务在旅行结束后还需要办理相关手续退订,信息服务的周全到位能够保证各种出行方式顺利进行。目前游客接受相关信息的渠道主要来源于旅游网站的相关城市攻略或提供特定服务的厂商进行的广告宣传。这些信息传播的渠道相对单一,不能够让游客有效及时的获取相关信息,只有关注某些服务或者旅游网站才能够接收到相关信息。出游后涉及的游客行为包括对旅游的整体评价以及分享。近年来针对旅游后的评价行为兴起“攻略”“游记”等关键词成为旅行者出游前重要的搜索信息。因此出游后的评价与分享行为是信息组成与完善的重要环节。在以往的城市旅游服务中信息服务相对比较粗放,接收信息的形式单一,人们的游览路线以及享受的服务较为简单。但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以及休闲生活水平的提高,旅行成为一种深层次的休闲体验,很多的新产品与服务随着人们的需求应运而生。
2 信息服务设计的构建
2.1 信息服务过程
服务设计必须考虑服务系统,服务过程,服务接触点及商业模式。信息服务主要针对游客在旅行中各个环节的行为与需求出发,找到符合并满足旅行者的相关信息,并以不同的形式服务于消费者。保障城市旅游中信息服务的顺畅除了要从游客行为需求出发外还应该了解信息的各种属性和传播机制,完成信息收集、处理、发送和反馈的过程旅游需求的层次不同,涉及的信息也不同。将信息进行收集和划分发现旅游过程中涉及到的信息大致分为:基础信息、服务信息、景区信息、文化信息、反馈信息等。还有线上信息与线下信息,比如通过手机、互联网等形式收集到的信息和在景区或城市中看到的信息,它们的方式和效果是不同的,带给旅行者的感受也不相同。除此之外将旅行中的各个任务涉及到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它们在旅行的整体信息中显然级别要高于其他的信息,例如与住宿相关的信息,是旅行中的必须信息,直接关系到整个的居住问题。
简单的信息传达只能确保游客完成旅行规划,如何能够让游客在城市旅游的过程中达到更好的体验并且对城市产生深刻完整的了解?首先对旅行需求进行分层次(浅度游玩和深度游玩)哪些是完成旅行必须的任务,需要何种信息,划分信息的收集和优先级。其次信息转换,旅游中我们能够收集到的旅游信息多以文字的形式出现,而信息的转换是将信息变化成便于游客理解和喜欢的方式,更生动形象的展现在游客面前。
2.2 通过技术与创新搭建信息平台
智慧旅游城市融合了信息化、城镇化、现代化等内容。围绕“2014中国智慧旅游年”主题,我国将加快推动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网上支付等智慧旅游服务。运用市场化机制,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在线旅游服务平台和景区门票预订系统。对于城市旅游来说政府、企业、景区、个人都是传播过程中的环节。以往的旅游信息主要通过政府官方渠道进行,商家或企业多进行旅游商品服务信息的传播,而景区的信息相对孤立和单一。游客只能随着旅行地点转换来接收信息,效率较低接收信息相对滞后。如果能够将分类的信息进行平台分配,根据旅行者的出游行为提前相关信息,就可以使游客在出游过程中提前享受到相关信息,提高出行效率,提升出游体验。在旅行过程中找准信息对接的点。比如旅游网站、游客中心、服务终端、官方微信微博等。当游客到达酒店计划第二天的行程时,固定的游客中心显然不是最好的选择,而旅游网站或者手机终端服务平台会是更好的选择。IBM公司认为智慧城市核心是以一种更为智慧的方法,通过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社区或公司和人们相互交互的方式,以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注。IBM的“智慧的城市”目标是“灵活、便捷、安全、更有吸引力、广泛参与合作、生活质量更高”。信息的多平台合作可以使更多的游客快速得到有用的资讯,提高旅行效率,获得更好的体验。
2.3 通过设计完善信息传播与到达
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信息的传播形式也在变化。最初的旅行仅限于生活的周围地区,如果想要远足对目的地的印象大多停留在别人的口中。抽象的语言是最初信息的存在形式。同时会从报纸杂志上看到关于某地的风景图片,但这些信息体验都不够真实。信息设计更关注受众的体验和即时感受,与受众共同完成信息传递的全过程。随着城市形象塑造的热潮兴起,很多城市开始利用电视媒体播放形象宣传片,旅游目的地也出版手册、明信片或者旅游套票等宣传品,现在互联网和手机的兴起使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信息转变的形式是显而易见的,从抽象到具象转变,侧重点也开始转向情感、认知、体验的深度。如何使信息更好的完成情感化的表达并传递给旅行者,激发旅行欲望?通过设计可以完成信息形式的感性表达和主旨传达。通过对信息分析加工将视觉、听觉等其他感受纳入,让人们对信息的理解更具象生动,提高认知的效率。例如,南京市推出的“南京赏花地图”,根据月份和花期信息将赏花时间、赏花地点以及花卉种类通过地图的形式体现出来,放置在旅游景区或酒店,让游客能够到达城市后在信息点获取相关资讯,通过地图查阅到当时可以观赏的花卉种类和地点,安排自己的出行。在设计中建立了良好的人、产品(服务)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3 城市形象与信息服务的互利
城市形象与标志性的旅游对于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关注度,根据城市资源去定位自身信息属性,形成信息特色。例如厦门作为“东方夏威夷”,是休闲自助游的热点城市。在宣传信息中传达“悠游”的概念,像“张三疯奶茶”、“赵小姐的店”等岛上的店铺都与创意休闲相关,使游客能够感受到休闲气息。通过信息传播让旅行者获得不同的体验,如补偿体验(关系、环境)、遁世体验、认知体验并将抽象的形象转化为具象的形象。信息的再设计,能够改变营销模式,加强旅游的深度体验。比如公共交通、住宿、购物等一体化信息处理与设计,增强游客理解。城市旅游在以后的休闲旅游中应该是一种常态,而信息服务深化旅游促进城市形象传播带动旅行者深度挖掘城市的各种价值。一个曾经去过杭州的人可能不会选择再去,但是对于城市的资源的挖掘是不会穷尽的,苏轼曾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句描写西湖,在城市形象传播中“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的描述更加通俗易懂且吸引游客。你看过四时不同景致的西湖么?信息服务设计的深化在于将城市资源与游客需求纳入其中,加强对旅游的理解,使旅行和休闲生活更加透彻。
4 结语
在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每座城市都在为自己的发展寻找出路,智慧城市旅游开发是发展的新方向,如何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独树一帜,获得游客的青睐?优良有效的信息服务是途径之一。以游客认知行为为基础梳理的信息服务系统应该能够整合城市文化与旅游服务资源,根据各个城市的不同特点带给游客不同的深度体验,从而使游客对城市文化与形象有深入的了解,达到传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弘.公共旅游信息服务体系构建路径和模式――基于智慧城市视角[J].区域经济,2014.
[2]黄思思.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综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
[3]欧阳丽莎.信息时代的信息设计[M].武汉:武汉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