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换位思考的概念8篇

时间:2023-06-26 10:16:3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换位思考的概念,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换位思考的概念

篇1

关键词: 新课改 换位思考 生物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成长和生命化课程大力推进,摆在我们面前的还是那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提高课堂效率。如何将适合时展的新理念和教学的终极目标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呢?

过去的教学方式过多地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教学内容“繁、难、偏、旧”,学生习惯了老师满堂灌,疲于应付成堆的知识点和习题。新课改理念所提倡的探究性教学,给了学生明白书本中知识点来龙去脉的机会,更加注重知识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换位思考。

所谓换位思考,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扮演着“教”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领路人,另一方面以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现状和生活实际为前提,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将要学习的内容,扮演着“学”的角色,和学生一起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求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要将此两种角色集于一身,还要能灵活转换,进出自如。换位思考的目的是求得与学生的思维“同频”,从而在行为上发生“共振”。换位思考的能力可以说是教师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我认为做好以下几点是教师在生物教学中灵活进行换位思考的必要措施。

一、想学生之所想

课堂上,学生如果能提出他们自己的见解、想法,那自然很好,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他们的见解及想法往往藏于心中不愿表达出来,或来不及梳理清楚。此时教师就要能根据他们的表情、动作或只言片语洞察其心理,及时地探测和巧妙地点出他们的想法,更好地实现与他们想法上的沟通。例如:在讲酶的特性――专一性时,学生们联想到化学里的催化剂,两者究竟有何区别?我就顺着学生们的思路例举了化学催化剂MnO2的作用,并和他们一起思考:MnO2作为化学催化剂,可催化截然不同的反应;而作为生物催化剂的酶,只能催化蛋白质这一类物质的分解,不能催化其它物质的分解。结论很快得出,学生对酶的特性――专一性的认识也就很深刻了。

二、解学生之所惑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显然,“解惑”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学生的“惑’,若不及时消除,必将影响他们对概念及规律的理解,造成他们心理上的不和谐,成为学习的障碍。学生的惑往往是朦胧的、难以言表的,这就更显出教师“解学生之所惑”的重要性。有时,学生的“惑”极富想象力,也可促进教师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例如:在讲述基因突变时,课文中的一段内容:“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体细胞中,也可以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突变,可通过受精作用直接传给后代,发生在体细胞中的突变,一般不可能传给后代。”学生对此不甚理解。这时我启发并和学生一起从已了解的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和具体的概念等方面综合考虑,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在体细胞中的突变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DNA复制时发生的,由于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是体细胞,因此一般不能传给后代。但生殖细胞的突变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的,因为分裂后形成的是生殖细胞,就会通过受精作用传给后代。

三、思学生之所难

在处理学生所“难”时,教师总喜欢唱“独角戏”,即使语言慷慨激昂,解难的方法十分巧妙,课堂也只会成为教师表演的舞台,而学生则成了旁观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只有扮演学生的角色,成为学生的化身,才能体察他们的困难所在,然后和学生一起化难为易。例如:关于细胞的有丝分裂,涉及的名词较多,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学起来很困难。如果设计成问题形式,就不会那么难了。如:通过有丝分裂1个细胞变成2个细胞,染色体数为何不变?染色体复制后,两套染色体怎样才能分别移动到细胞两极呢?等等。在教学中要和学生一起探索总结出化难为易的方法,并适时进行归纳总结,克服学生对问题的畏惧心理,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四、料学生之所错

一般来讲,课堂上教师应该是“真理”的化身,其一言一行均应是正确无误的。但有时可故意错学生之错,给学生一个意想不到的“纠正”老师错误的机会。例如:在选择制备细胞膜的实验材料时,教材提供的实验材料是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为什么不用植物或动物其它组织的细胞呢?为了使学生弄清原因,我故意弄错,认为植物或动物其它组织的细胞也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群情激昂”地帮我纠错,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把握更加清晰而深刻。

五、想学生之所忘

有人说生物学知识一学就懂,一丢就忘,生物学科的确有许多内容要强化记忆。一些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往往会有这样的疑问:明明课堂上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识点或例题,在考试中,怎么还有许多同学出错呢?此时教师应该马上意识到学生对这些内容容易遗忘,遇到这种现象,我们必须以学生身份出现,和他们一起回忆、识记、联想、推导、验证,一起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从而战胜遗忘,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六、为学生之所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不仅仅是教师的舞台,也应是学生的舞台,要让学生自觉地加入到这种表演中来,教师就必须在课前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对学生来说,只有引起学习兴趣,才能学好一门科目。生物作为一门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实验是其基础,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实验,在实验中亲眼观察到千奇百怪的现象,好奇心得到满足,求知欲望更强烈。知识的成功获得,问题的顺利解决,在心理上都会给学生以成就感、满足感和愉悦感。

教师还应到教室的空间位置去换位,也就是说,教师要坐到教室的不同位置,以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自己在课堂上音量、音调、讲课节奏、板书方位、字体、图示布局是否恰当、准确,使之更加适于学生的需求,努力从各个方面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进行换位思考,才能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鸣,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朱小燕.教学中教师换位思考的几点尝试.中学生物教学,2010:3.

[2]吕朝阳.教师基本功之一――“心理换位”中学物理.2000:55-57.

篇2

曾经听过一个故事:某一天,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去商店,走在前面的年轻女士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老人进去后才松手。老者向她道谢,女士说:"我爸爸和您的年纪差不多,我只是希望他这种时候,也有人为他开门。" 这样相似的场景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能看到,女士用朴实的话说出了一个我们常常提起的概念——换位思考。中国有一句古训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同样也体现着一个人与人交往中朴素的道理——换位思考。

所谓换位思考,我的理解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相互理解,相互宽容。 由此我想到我们的国土服务工作。我们工作在最基层,每天直接面对的是用地单位和群众,如何将换位思考融贯在我们国土服务工作中,用"如果我是用地户"的方法去思考,去理解用地户的需求,去更好的为用地户服务,去赢得群众的支持和理解。

比如我们的农民宅基地审批和土地登记发证工作,高峰期的时候我们一天要接待几个甚至十几个办事群众,都需要一一热情接待和讲解,那就要求我们不能因单调重复的工作成为热情减少的理由。如果我们能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设身处地地为前来办事的群众想一想,我们可以设想这些风尘仆仆、汗流浃背的群众是专门请假赶了很远的路来办事,是暂时放下家中的农活和无人照管的孩子,也可能是正等着土地证书去金融部门融资,还可能是希望尽快办好手续要踏上外出打工的群众,总之,每一个人都是满怀着期待、焦急的心情来办事情,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工作人员象对待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一样来对待他们,真正体谅他们的焦急,感受到他们的期待,在严格按照办事程序的前提下,为他们提供优质、高效、便民服务;即使由于某种原因暂时不能办理,也要耐心细心地作出解释并坚持一次性告知的原则,让群众少跑路,让他们满意而归。

换位思考说起来很简单,在工作生活中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多数人大多时候都会从自己的观点、利益出发,觉得别人应当如何如何。如果没有相似的经历,很少能主动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了解别人的想法和需求。这就更需要我们这些居庙堂之上的人不能只停留在思想认识提高上,而应付诸在平时一言一行去忧百姓之苦。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更应该学会宽容些、谦虚些、坦诚些、大度些、真诚些、平等些、和蔼些、容忍些,时刻有一颗助人为乐的心。"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使自己的心灵受到一次净化,充满成就感和幸福感。在工作中,如果能够常用换位方式思考问题,常常设身处地地为办事群众想一想,那么,我们在接待群众时就会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热情,就会把群众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就能够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来对待。总之,不管是工作和做人要善良些,每个人都喜欢跟善良的人交往,换个位置,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如果你是个善良之人,那么,与人交往还能难吗?人与人之间的误会、隔阂,怨恨等都会时有发生,只要心地善良些,互谅互让,误会、怨恨也能变成令人感动和怀念的往事。

篇3

邹韬, 资深工业设计师,在工业设计领域有多年工作经验,是首批通过国家资格认证的工业设计师。曾先后供职于长虹集团、东亚电子和香港Altplus 设计机构。目前为深圳市知行创新工业设计公司创始人,设计总监。曾连续3 年获得国际消费电子最高荣誉——CES 国际消费电子创新设计与工程奖,并获包括红点奖等诸多国内外奖项。商业设计成功设计案例多项。

近期在和朋友讨论的时候,说到“人性化”设计、以用户为中心(UCD)的设计等话题。就这个话题,其实可以浓缩为3 个字——“同理心”。

同理心(Empathy),又叫做换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既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基于这个概念,会在设计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传统的设计流程中,在设计研究阶段,我们通常会做3 个方面的调研——市场研究、用户研究与技术研究。其中,市场研究主要是对目标产品目前面对的市场来进行的,主要对行业的趋势、主流产品分布、目标产品在市场上的占位以及期望的位置,主要分析工具用市场细分mapping 的方法;用户研究则是对用户的基本生活形态、需求,或者在使用时遇到的困难进行研究;技术研究则是针对目前的技术框架进行了解。

基于这些研究的结论,我们会结合企业本身战略来制定相应的设计策略。我们所说的“同理心”,最直接的理解就是用户研究的部分。或许读者会感到疑惑,在上面说的用户研究中,不是已经对用户进行系统研究了吗?再对用户已经有了解的基础上,提出“同理心”概念的目的是什么?

先说用户研究的定义和方法。用户研究的首要目的是对目标用户群明确、细化产品概念,并通过对用户的任务操作特性、知觉特征和认知心理特征的研究,使用户的实际需求成为产品设计的导向,使产品更符合用户的习惯、经验和期待。而用户研究的方法则是经过用户访谈、情景实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步骤,建立用户模型,从而指导设计。我们传统的做法都是如此。

但是在进行这个步骤的过程中,加上“同理心”的操作方式与一般正常操作的方式,即使是同样的步骤,结果也是有巨大的差异的。那是因为,通过表面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我们很难挖掘到用户核心需求和真正的“痛点”。

传统的做法,在用户调查时,通常得出的结论是性别、年龄、收入和居住等基本信息;并依靠:为什么购买此类产品,一般平时如何使用该产品,在什么时候使用,在使用中有什么困难等数据进行“用户画像”(图),甚至会针对用户的期望做出产品的调整和改进。很多大公司还有专门的用户研究团队,但是这些精美的报告通常是好看并不适用,因为推出市场后,就会发现效果不好——

目标用户不买账。因此就只能不断改功能,改变目标用户,结果还是碰壁,最终甚至退出市场。

究其原因,用户在考虑产品功能时,往往不会想到实现的难度,甚至不会考虑这个功能真地推出来之后,是不是真地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果直接问用户的意见,他们可能会说很多,但是照办之后,却发现用户并不会用到。

这种时候“同理心”就非常重要了,只有设计师去体验和感受用户,通过目标用户的生活方式,或者把自己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去理解用户的感同身受,才能挖掘到用户的真实需求。

例如,要做儿童平板电脑,一方面可以回忆自己孩子时期的感受和体验,另一方面就是跟孩子一起生活一段时间,了解他们现在的困惑和烦恼。这样与调查孩子每天怎么生活、上学,怎么做作业、玩耍……得到的东西是完全不同的。

另一个例子:很多概念设计师设计的针对盲人的作品,看似非常人性化,实际上并不好用,我建议用两个方法可以验证其设计是否符合盲人用户的实际需求:与盲人交朋友和真正体会盲人的感觉。可以用眼罩蒙住眼睛过上一天,或者跟盲人一起生活,去感受他们内心真正的需求。这些是医学数据和用户画像无法帮助到的。这才是设计师的真正的“人文关怀”。

篇4

培训后的体会,首先的感触就是“差距”二字,尤其是感到与优秀同行之间的距离和不足。当下社会快速发展,生产技术革新日新月异,面对社会的竞争,固步自封,井底之蛙,终会淘汰;惟有跳出画面,看行业,看同行,看到自己的不足,看自己的短板,才会更加客观理性全面的认识到自己,促进自己的发展,赢得生存。

此次培训,我深深的感触到未来我们需要走的路还很长,将面对的问题也将会很多,尤其是我们的生产思维、工艺、技术等都还需要努力的去提高;比如,在培训过程中,授课老师所讲解的异常问题快速反应机制、管理者标准作业、生产控制的可视化、四项规定动作、智能制造、连期量标准等等概念理念,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努力消化,努力运用实践的方向。

面对未来,我们不仅仅是要学习先进的技术工艺,更重要的还要打破现有的传统思维和思想模式,在培训过程中,老师转述集团公司领导的话让我记忆深刻,“航空人辛辛苦苦几代人,把发动机干成了瓶颈,而现今,我们辛辛苦苦一个月无非是把原材料干成了在制品!”这句话不仅充分说明了计划的重要性和推行排产的必要性,其实也在提醒着我们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改变思想观念已迫在眉睫。

目前,我们602中心的布局实际上还是功能行的布局,还是以机群式的组织方式,把以前的一个车间改成了生产线,没有融入单元的概念,依旧是按老式的思想观念在组织生产,生产模式基本还是以大量的在制品来保证相对稳定的生产节奏。同时,现场问题的处理依旧延续老模式处理,这种布局和现状其实就是新瓶装老酒,不仅效率慢,而且效益也差;因此,个人认为其解决思路,首先就是要转变观念,打破传统思维,在操作上对现有的批产零件进行产品族的分类,而非现在粗方式的就按长经比去分线。按照产品族建立虚拟的生产单元进行效果验证,这还将会有很长的路需要我们去探索。

在此次培训过程中,我还学会了一个新的概念,那就是换位思考,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从别人的角度去出发,我们的工作会更加顺畅,阻碍也会更少,工作的和谐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会更高。

篇5

关键词:换位思考 应用

营销观念是当今先进的商业理念,它强调企业经营管理要以目标顾客的需要为中心。在最新的营销理论里,顾客意识被进一步深化,企业的市场营销组合由4PS变成了4CS,即由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地点(Place)、促销(Promotion)转变为需求(Command)、花销(Cost)、方便(Convenience)、沟通(Communicate)。

从营销理念的转变不难看出,更加彻底地站在消费者(被服务者)的角度看问题,是市场营销发展的方向。换句话说,市场营销观念的本质即在商业活动中设身处地。而设身处地是世界上不少民族常识性的为人之道,其应用范围远远不限于商业领域。在非商业领域设身处地,常常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环境保护观念的推广过程中,近十几年提炼出的绿色健康概念功不可没。有一个问题曾经长期困扰环保界,即如何让环境保护观念在普通人头脑中扎根。笼统地提倡环境保护,无论多么痛心疾首、慷慨激昂、迫不及待,那总归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事,一人之力太过微薄,“我”是否随时注意好象无关大局。号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有一定针对性,但是“我”现在为环境保护做的努力其结果无法立刻显现,“我”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出于便利、经济等心理的驱使,采取一些与环境保护要求不符的行为,其后果当时感觉不到,似乎也无关紧要。

而绿色健康概念,则使环境保护的对象、时间地点、主体、受益逻辑发生了如下变化,见表1所示。

再做具体的分析:绿色与自然、天然、无污染联系,让人向往;健康是人们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代,绿色+健康打动人是必然的。随着绿色概念逐渐深入人心,环境保护开始具有了前所未有的自发动力机制。其原因在于,以前企业在环保方面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经济上不合算,对环保消极甚至抵触,环保不得不靠外部强制的力量来推动。而随着绿色健康概念的树立,使得企业的环保投入可能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消费者关心自己的健康,绿色自然的消费正好有益健康,在消费购买活动中人们倾向于有绿色认证标志的产品,身处激烈竞争中的企业会主动自觉地适应消费者的好恶,环保因此拥有了经济动力。

红色旅游的兴起,既是新形势条件下寓教于乐的体现,也是设身处地的营销观念的成功。直接强调革命历史教育,严肃隆重的气氛固然让人心生景仰,但是也因此少了亲近切身之感。红色旅游则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日渐兴起的旅游相结合,景区的工作不再是居高临下的灌输介绍,而是服务。至于教育的目的,则更多地让游人在身心放松的情境下,自己主动去体会。另一方面,很多革命老区建国后得到党和政府长期大力扶持,却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如何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的问题,而红色旅游的提出和实施,把以前纯粹政治性的、教育性的、不计成本的投入变成了旅游这一绿色无烟产业的一部分,美好的环境、完善的设施、周到的服务吸引来更多的游客,更多游客的消费带动当地经济,当地经济很可能因此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篇6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中的第一课“倒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在计算、比较、观察中,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

(2)能清楚地知道倒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判断推理的能力。

2.能力目标

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得出倒数的概念,并能求一个数的倒数。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愿意合作交流,喜欢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发现倒数的特征,理解倒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熟练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

一、字谜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吞”“昱”“杏”“旮”这几个汉字)

师:这几个汉字都是上下结构,如果把这几个汉字上下调换位置,同学们能认识它吗?

(课件出示调换位置后的汉字——“吴”“音”“呆”“旯”,让学生读出这几个汉字,并观察这些汉字的特征)

师:在数学中有没有这样特征的数?如果有,请举出例子。

生5:在这几组数中,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相互调换了位置。(教师验证)

生6:两个分数的乘积为1。(教师验证并板书两个分数相乘的结果,如下)

师:具有这样特征的数,同学们能不能给它起个名字?

生7:分子、分母相互颠倒的一组分数。

生8:倒数。

(师揭示课题并板书:倒数)

【设计意图:从中国汉字的结构特点引入,既沟通了学科间的联系,又形象地说明了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结构特点,并以此激发了学生对倒数学习的兴趣。然后以学生列举出的有趣的数为题材,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出这组数的特征并揭示课题,为总结倒数的概念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归类总结

师:根据上面各组数的特征,说一说什么是倒数。

生9:分子、分母相互颠倒的两个分数。

师:如果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相互颠倒,它们的乘积是多少呢?

生10: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生11:对。

【设计意图:通过对具体的例子进行辨析,进一步强调倒数是对于两个数来说的,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通过对三组数的辨析,加深了学生对倒数意义的理解,为下面求一个数的倒数做铺垫。】

师:试一试找出下面四组数的倒数。(学生先分组相互讨论,然后汇报结果)

(学生交流汇报后,教师总结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师:如果是真分数或假分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可以了。如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设计意图:通过求四组数的倒数,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怎样求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整数、小数的倒数,并通过分析得出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好。下面想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请用最快的速度完成练习1(试一试)、练习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判)、练习3(猜一猜我是谁),比一比谁做得对。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反馈,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适时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倒数的意义,明确倒数的特点以及会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四、拓展提高,发散思维

出示:在〇里面填上“>”、“

师:〇里面都填“=”,是巧合还是有什么规律?请同学们课后认真思考,下节课我们再一起研究。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倒数的应用,并拓展学生的思维,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归纳总结,梳理知识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做进一步的梳理,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

教学反思:

“倒数”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倒数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篇7

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换位思考,集“教”和“学”两种角色于一身,灵活驾驭课堂,进退自如,使师生思维同步,使教与学融为一体呢?下面笔者以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杠杆”一节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想学生所想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对所教学生有充足的认识,了解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深刻地了解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和基本过程,清晰地把握班级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思维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点和兴奋点,从而能够较准确地洞察和把握学生学习活动和思维活动的走向,课前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对课堂教学做充分的预设。在教授过程中要随时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实现与他们心理上的沟通,引导学生的思路,灵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把握住互动中学生“随机”冒出的精彩火花,当学生表情出现“细微”的变化时,教师要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激发起学生“兴奋”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能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学生会选用哪些工具来拔图钉?采用什么方法?除了课本上提供的器材外,学生是否还会选用其他的工具?

二、解学生之惑

课堂上,教师在讲述时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看到某些学生表情凝重,脸色不悦,满脸疑云,显然是学生思维出现了“疙瘩”。这是由于双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在同一层次上,或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缺乏。有些教师感觉到比较简单的、很容易归纳出的物理规律或概念,如果从学生的角度看可能存在很大难度,若不及时排除,必然造成心理上的不和谐,成为学生继续思维和学习的障碍。这就需要教师采用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帮助他们实现由难到易的转化。

例如,对于杠杆的概念,虽然前期学生亲自体验了活动,教师也进行了演示并列举了大量的生活实例,但学生就是难以总结出杠杆的概念。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边进行慢镜头演示边让学生观察,这些工具是怎样转的?同时,设计一个对比实验,用一根软橡胶管去撬图钉,让学生观察能否将图钉撬起?从而让学生理解杠杆必须是硬棒,而且转动时是绕着某一固定点的。帮助了学生理解,并加深了印象。

三、料学生之错

正确可能只是一种模仿,而“错误”往往带有创新。错误是大多数学生接受新知识时一个不可避免的环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反映他们有“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情况。所以在教学中要选择适当时机,从学生的思维入手,故意让学生出错,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可以说课堂只有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才是最灵活的。

例如,如图所示,F1、F2分别垂直于AB与BC,且F1×AB=F2×BC,则杠杆将()

A.可能是静止不动

B.可能匀速转动

C.一定平衡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很多学生由于对杠杆平衡条件还没有充分理解,大多数学生没有考虑到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如果要使杠杆平衡,这两个力必须使杠杆的转动方向相反,认为只要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那么杠杆就一定平衡,所以会选择C。在分析错误的原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逐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如何避免此类错误的发生。在学生自己查找问题根源的同时,总结和归纳经验,进而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这比我们直接告诉学生结论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想学生之乐

爱因斯坦说过:“教师要适应求知的要求,培养他们的思考力,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兴致勃勃地去探索自然的奥秘”。课堂不仅仅是教师的舞台,更应该是学生的舞台。新课程下要改变“严师出高徒”的课堂模式,引导学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课堂表演中。教师必须想到学生的爱好、兴趣和渴望成功的心理,想学生之所乐。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凡可做的实验尽量做,可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学生在实验中亲眼观察到奇妙的物理现象,好奇心得到满足,求知欲望更强烈,会透过现象去认识物理现象的本质,去探索物理变化的规律。

例如,课本WWW3小制作:蜡烛跷跷板。学生会很好奇,蜡烛跷跷板会怎样运动呢?先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让他们猜想一下。由于器材简单易取,让学生试一试,他们会发现蜡烛真的会像跷跷板一样一上一下,紧接着引导他们观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赞学生之优

人人都需要赏识、尊重、赞扬,这种心理一旦获得满足,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把学生的正确回答当成是理所当然的,应经常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及时发现和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并适度地加以赞扬和肯定,同时课堂教学中应该允许有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情感,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例如在学完杠杆平衡条件后,让学生画出最小力,此时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总结方法,怎样做才是最简单,作图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及时鼓励并表扬学生的细微发现和好方法。

六、授学生以“渔”

初中物理知识点多而且散,即使是我们教师也偶尔会出现要用到某一知识点时,却突然遗忘的时候,更不用说是学生,功课多、时间紧。遇到这种现象,我们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怎样才能减少遗忘。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方法的传授,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每一章每一节都要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例如,就这一节而言,会出现的类型题型,如平衡条件问题、作力臂问题、最小力问题、变力问题,各用到哪些知识去分析等。

篇8

笔者近日就曾去医院看望了一位朋友,耻骨、骨盆骨折。据他说,他就在路口停靠路边的一辆矫车的后面等待过路口,一位新手驾车开始没注意他,发现后刹车踩在油门上,把他拱在了前面小车的屁股上,司机松油门,再踩刹车,又踩在油门上,又拱了一下。一次事故,两次犯同一错误,这让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急刹车,为什么会踩在油门上?

心理学认为,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习惯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行为形成的,习惯具有很强的惯性,象转动的车轮一样。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启用自己的习惯,不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如此。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肇事司机的错误原因。首先,他遇事大脑第一反应是刹车,他不愿意出事故,这说明大脑有刹车概念和意识,这是正确的。第二是动作,迅速踩下踏板。这就是一个习惯性动作,在紧急状态下,人的大脑处于空白状态,事情来不及思考,就靠平时积累的习惯思维来处理问题,这就是潜意识或叫做条件反射。他忽略了正在行驶中的车,右脚下是油门踏板而不是刹车踏板,毫不犹豫地踩了下去,错了,再踩刹车,还是把油门当作刹车坚决地踩下去。这样,问题就清楚了,司机右脚下有左(刹车)、右(油门)两个踏板,而在司机的潜意识里,没有位置调换的概念,也就是说司机的潜意思里,脚下的踏板就是刹车。“脚下的踏板就是刹车踏板”这个习惯思维是错把油门当刹车的罪魁祸手。

一个刚取得驾照的驾驶员,上路时间不长,“脚下的踏板就是刹车踏板”习惯是怎样养成的?我们就不得不从驾校的教学程序中来寻找答案了。

现在驾校是如何教学员的,我没调查,我只知道,我学驾驶时,驾校从安全的角度着想,把油门线拆了,学习过程中一律用怠速行驶,不用油门,右脚始终放在刹车上面,出现情况就踩刹车,“脚下的踏板是刹车”的概念,一入驾校就形成了,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这一概念逐渐被强化而形成了习惯,既便有路考,由于学车的人多,学员上车训练的时间太少,油门和刹车的互换强化训练不到位,“脚下的踏板就是刹车踏板”的思维定势在较短的时间内难以得到彻底的纠正。再则,路上练车速度慢,刹车可以从容思考,这个错误不明显,一遇到紧急情况,问题就暴露了。多数学员都是个人自觉加强训练来克服这一思维定势的,但仍有相当一些人以考证为目的,自我强化训练不足,为自己留下了交通隐患。

问题的症结找到了,也就有了打开症结的办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解决。

一、主考机关要提高对路考的标准要求,特别是对刹车停车,要有更为严格的要求。出现把油门当刹车者,一票否决。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