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0:16:2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产业发展理念,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产业升级;四维理念;探索
当前工业发展已经到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业创新的发展时期。在新的形势下,要形成区域发展的竞争优势,仅靠以产品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以经营为中心的管理创新还不够,必须通过产业整合实现产业创新。发挥产业聚合效应,以低成本的配套、高端的技术群、强辐射的影响力,创造群体发展的优势。这也是发展工业经济从着眼产品、企业,转向着眼产品和服务并重、企业与产业并重的重要转变。实践证明,可以用四维理念提升产业的规模、结构和经营素质,打造有持久竞争力产业高地。
1、从产业技术水平来讲,推进纵向提升
所有产业都存在自身如何发展提升问题。金融危机过后,我们通过制定产业调整振兴方案,基本上理出了路子。
1.1 鼓励发展新兴产业。所谓新兴产业,主要是针对传统产业而言的,如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海洋开发和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是未来的产业发展重点,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要瞄准今后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期的国内外市场需求,把握新兴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基本规律,制订科学的发展规划,搞好可行性研究,统筹产业布局,加强对地方和企业的引导,紧密结合现实的产业基础和已具备的技术条件,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防止不顾条件的一哄而上。应立足本地优势和条件,认真筛选有市场、有基础、有优势,彰显本地优势和特色的产业加以重点培育,争取在少数领域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优势,增强国内外竞争力。要立足于现有的企业基础,立足于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大技术研发力度,通过开展技术攻关,掌握核心技术,占领产业的制高点。
1.2 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可以有效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避免产业同构,有利于提高区域整体的竞争力。要立足我省产业发展现状,加快提升汽车、船舶、成套装备、家电、食品、造纸、服装纺织、石化、盐化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高科技含量、高现代化水准、高市场欢迎度的特色产业链和特色工业品,鼓励企业从最终产品抓起,发展人民群众生活用品,发展重大成套设备,加快产业链的拉长延伸,围绕做强产业关联配套体系,做强产业链终端,加快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装备、生产方式、管理方法。
1.3 加快提升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不是夕阳产业,也不能等同于落后产业,其发展轨迹往往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发展水平紧密相关。特别是像山东这样一个人口大省、物质消费大省,传统产业无论在就业、税收、出口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省要围绕轻工、纺织、机械、化工、冶金、建材六大传统行业和电子信息、汽车、船舶、石化、家电、食品、服装纺织七个产业链,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高新化,不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能力,提高在市场分工中的地位。
1.4 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产业自身技术的进步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加大,一些落后的工艺已成为提高工业整体水平、完成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加快淘汰这些落后生产能力才能为先进产能腾出市场空间、缓解产能过剩矛盾,才能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我省一些技术工艺落后的产业一般集中在传统产业和基础能源、原材料领域,如冶金、有色、电石、铁合金、烧碱、水泥、造纸、印染、皮革、焦化等产业。要统筹产业升级、整合重组、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系,强化上大压小、等量或超量淘汰、区域限批、土地调控、环保安全准入、节能预警、差别电价等措施,严格落实淘汰落后产能计划,重点加快钢铁、焦炭、水泥、印染等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为优势企业腾出资源和市场空间,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升级。
2、从产业布局优化来讲,推进横向转移
产业转移是一个区域在经济发展中,由市场调节推进的生产要素的空间优化过程,也是转方式、调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
2.1 鼓励承接先进产业。我省产业布局上存在着同构、同质、低水平重复的问题,急需引入国内外先进产业,打造产业品质优良、竞争力明显的特色经济区,形成引领全省经济发展的产业高地。因此,新时期在国际分工格局变化多端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复杂环境下,我省承接产业转移,需以促进产业升级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把自身产业调整的需求与国际产业调整的需要联系起来,将产业接纳从以量的扩张为主向以质的提高为主转变,承接好世界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转移。建立不同的产业承接方式与区域发展战略,引导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和总部经济,进一步提升研发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和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承接产业转移应注重区域特色,实现优良要素的强势聚集,创建产业升级的机制和内生动力。
2.2 适度控制基础原材料产能。考虑到对资源环境的依赖性,在适度生产规模下发展,引导企业从追求实物量增加转到追求价值量增长上来,即在保持一定的实物量消耗的基础上,依靠高技术、高附加值和现代服务增值,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格局。因此,对于依托于本地资源和市场,长期发展起来的具有成熟的生产技术、一定规模和市场优势、有效益、环境资源能承受的,通过技术创新改造提升,提高技术含量,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对于资源能源类产业,包括石油、煤炭、钢铁、水泥、电力、铜铝、黄金、玻璃、造纸、盐业、非金属矿等行业,在省区内适度控制生产能力和产出总量,发展深加工产业。对日常生活用品,按照市场需求去自发调节,不作为政府主导发展的产业。
2.3 提倡转出发展的产业。随着我省能源、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市场、节能减排政策约束压力加大,限制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类产业的发展,一批急需扩张的企业,需要适度向外发展,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向省外转出的产业,一是资源导向型产业,主要包括煤炭采掘业、造纸、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二是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主要包括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和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三是市场导向型产业,主要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四是产业基础导向型产业,主要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其中有的是单一导向型,有的是复合导向型。
2.4 退出资源环境无保障产业。退出市场的原因不是技术装备问题,而是产业经营成本过高,企业无利可图,如不退出将连累其他企业和当地经济发展。主要是省内资源枯竭的矿业,绝对依赖外来大量资源的加工业,能源高消耗产业,治理排放成本高的产业,重金属冶炼加工业,逐渐失去市场的传统产品。
3、从产业区域形态来讲,推进轴向聚集
产业聚集是各种优势生产要素的集合。在产业聚集中,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高,积累和共享中往往伴生新的经营形态和竞争优势。
3.1 以大带小配套的产业聚集。积极构建以大企业为龙头、产业产品为链条、中小企业紧密配套、大中小企业合作共赢的现代产业组织体系。这既是龙头企业自身提升整体竞争能力、促进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现阶段我省发展工业的要求。一方面,积极培育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产品质量,扩大产业规模,发挥其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带动作用,增强骨干企业的凝聚力和辐射力,同时引导大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剥离专业化强的零部件和生产工艺,发展专业化配套企业,提高企业间专业化协作水平。另一方面,按照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模式,围绕大企业龙头产品配套,发挥大企业技术和产业溢出效应,积极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引导他们走“嵌入式”、差异化发展路子,形成以大带小、以小促大、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3.2 簇群分布的产业聚集。产业簇群是指在特定领域内,众多有交叉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以及相关机构,同时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并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联结。产业簇群可以获得专业化市场的效率、专业化信息的途径、网络增值效益和更有效的竞争,不仅有利于产业链的重组和延伸,而且能有效带动产业的整体升级,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从而全面提高产业竞争力。产业族群是中小企业聚集发展有效模式。要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实施错位竞争发展战略,构筑起布局分工合理的特色产业簇群。加速产业分工,推进专业化协作,形成成本、价格、信息、市场优势,打造区域品牌。
3.3 园区发展的产业聚集。园区是现代制造业集中、产业聚集效应突出的重要载体,是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强力支撑。我省应发挥集中配套的优势,明确园区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选准主导产业,推动关联产业和要素集聚,打造园区品牌,着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专业化园区。以现有产业园区为重点,突出特色,提升水平,加快推动工业布局向集约高效、协调优化转变,引导重点产业园区进一步明确发展特色和发展重点,强化配套,发挥优势,形成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3.4 集群创新引领的产业聚集。集群式创新是指以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为基础,以集群为依托或载体,通过集群内企业相互竞争与合作,实现创新要素的集聚与整合,激活集群内部持续创新活力,以层出不穷的创新成果引领产业发展。集群式创新是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是产业组织形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统一体。一是建立产业园区与基地,加强区域内产业的科学布局与合理引导,提高产业集群的集聚程度,壮大集群的规模,增强集群的竞争优势;二是完善和拓展产业链,通过关联分析和有效组织管理,形成产业技术创新协同攻关的组织管理模式,提高技术创新效率;三是构建产学研合作体系,通过建立合作网络,形成互动合作的创新机制;四是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五是大力引进和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人才,从国内外引进创新型企业,使创新融入各产业集群,并建立良性的引才、育才、用才机制。
4、从产业现代化来讲,着重推进信息化
信息化是推进产业发展的触媒。产业一旦植入信息化,将催生新的发展形态,新的经营方式,新的创新契机。
4.1 技术工艺管理信息化。主要是生产活动的现代化、自动化。突出抓好信息技术与工业的融合,着力推动企业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推动信息技术在重点产品的渗透融合,推动产品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提高产品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工业产品向价值链高端跨越,全面提升工业信息化水平。重点推进轻工、纺织、石化、机械、建材、冶金、煤炭、电力、医药和现代物流等10大行业的两化融合,巩固和发展行业优势地位。在产品研发设计环节,推广应用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虚拟制造等技术,实现设计研发的数字化;在生产过程环节,推广制造执行系统(MES)和智能传感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在企业技术改造环节,推广清洁生产、新信息与先进制造集成技术,实现技术的现代化;在企业管理环节,推广基于商业智能的新型企业资源规划(ERP)和供应链管理(SCM)等系统,实现企业运营管理的系统化。
3.2 企业市场与物流信息化。主要是通过平台建设,聚合社会资源,在信息服务共享中发展。建立和完善不同行业、区域的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市场需求信息,提供政策、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信息化支持。建立并完善一批面向产业集群的技术推广、管理咨询、融资担保、人才培训、市场拓展等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加强资源共享。整合我省院所、高校、园区和企业等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建设山东省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发展面向服务、支持制造资源按需使用、制造能力动态协同的云制造服务平台,为工业领域提供新型信息化支撑服务。
3.3 产业风险防范信息化。重点是经济金融等方面的预警,防备产业损失。随着金融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金融风险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经济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在国际上,许多大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寻求经济金融风险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以对经济金融风险进行有效识别、精确度量和严格控制。国内企业也是一样,必须从全局经济战略的高度,运用信息技术评估外部环境对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建立企业决策风险评估机制,提高企业外部风险预警、预告和快速反应能力,及早发现并规避产业风险。
3.4 商业模式创新信息化。商业模式即企业市场价值的实现模式。商业模式创新是继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之后的又一创新,是新经济的显著特点。信息化管理手段和IT技术的运用,成为当前企业构建创新商业模式必不可少的工具。应通过信息化理念和技术创新,建立新的产业运作模式,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传统产业通过信息化理念和技术创新,建立新的产业运作模式,能够开发出新的市场空间,创造新的优势。戴尔公司充分利用互联网,整合计算机零部件厂商和计算机组装厂商,形成了著名的戴尔网上直销商业模式。苹果公司推出ipod、iphone等系列产品及其商业模式创新,使苹果公司走出困境,正在改写美国硅谷的市场规则。
参考文献:
[1]《山东省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鲁经信改字〔2011〕237号),2011年5月10日.
[2]陈冬梅.长三角产业转移的趋势分析及对策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7.
[3]李晓鹏.山东优势产业境外转移的对策研究.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2).
A Research on Enhancement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y Four-Dimension (4D) Conception
WANG Zhao-chun ZHAO Qing
(Shan Dong Economic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mittee, Jinan, 250011)
关键词:低碳理念 煤化工产业 发展讨论
前言:现代社会已经从快速发展经济的误区中走出来,逐渐开始转变观念,力求能够以低能耗、低污染的原材料作为工业生产的基础,全面倡导生态经济的发展。作为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中所提出来的低碳经济,已经得到了全国以及全世界的广泛认同,环境保护在人类生存发展中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像我国这样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大国来说,必须要降低煤炭在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用低碳理念来指导煤化工产业在未来的发展。
一、浅析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和能源的占有量少,但煤炭的种类非常齐全,煤炭的产量能够占到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四十左右,储量也能够达到百分之十一左右。因此,以煤炭为主要原材料的煤炭化工产业一直都是我国工业重点发展对象,得到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煤化工产业只有不断地扩大规模才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就目前来说,我国利用煤炭燃烧所发电量在全国能源消耗发电量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七左右,成为我国发电能源重所占比重最大的一种原材料。煤具有非常复杂的化学结构,特别是其中的键链只有用热裂解的方法才能够对其进行彻底的拆分。作为我国极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它的产物可以为化工原料气和工业燃气所使用,碳的轻组分甚至还可以直接被当做化工原料所使用,像针状焦和炭黑这样的重组分则可以被当做重液体燃料来使用。作为我国国民赖以生存的能源,以煤炭为主的煤化工产业无论是发展的速度还是规模都在不断地加快和扩大,甚至有不少煤化工项目的规模都达到百万吨。不仅如此,全国各地每年所上报的正在建设中的和拟建的项目也正在不断地增加,没有减少的趋势。伴随煤炭化工产业的不断发展而来的就是空气质量的大幅度下降和雾霾天气的密集出现,如何减少碳排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二、浅析如何用低碳理念指导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
我国是煤炭使用大国,在工业中对于煤炭的使用量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并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我国工业生产对于煤炭的需求不减反增,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虽然全社会都在倡导节能减排,但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工业生产结构,依然将煤炭作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原料,那么无论是对煤炭直接燃烧还是将其用作化工生产的原材料,都势必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对空气污染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煤电行业在我国工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产业界在对其进行探讨和改良之后,提出了在发电过程中提高二氧化碳捕集能力和能量的转化效率来实现减少对煤炭的利用。
1走多种产业共生的发展路线
首先,我们必须要正确面对我国石油短缺的现状,随着对原油的大量开采和利用,其质量在不断地恶化、产量也在不断地减少,但不能放弃对这部分原油的使用,可以采取加氢改质的方法对其进行利用。将其中存在的硫、氮以及氧气等杂质进行脱除,与此同时将烯烃进行全部饱和处理、芳烃进行部分饱和处理,这样就能够保证轻质油品在工业生产中的供应。我国的石油化工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采取加氢技术对原油进行提炼,虽然天然气在我国的储量也并不丰沛,但完全可以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来达到制氢技术的实现,将煤化工与石油化工通过氢气的利用和供应来达到完美的产业结合。在煤制氢的技术中主要是以煤气化制氢为主的,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气化及制氢技术,可以独立完成对其的利用和发展。通过对煤基氢气和石油的改质进行共生耦合在低碳排放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国有很多化石企业也采用了工艺简单、投资少的延迟焦化技术来进行重质油炼,在大量建成焦化装置之后,我国每天的石油焦可以达到2000万吨以上的产量。但这种方法会造成能源的大量消耗、向空气中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对环境会造成极为严重的污染。因此,我国必须要采取措施用加氢改制对延迟焦化工艺进行取代,将这种不符合低碳理念的生产工艺方法在短时间内彻底淘汰。第二种路线就是将煤化工、建材、冶金和能源产业相结合,利用非焦炭法熔池炼铁,用煤炭做还原剂将存在于矿石中的氧化铁迅速还原为生铁,使铁矿粉和煤粉在熔池里进行充分的反应,最终能够副产出大量的一氧化碳。在煤化工业和发电企业中,一氧化碳可以作为生产二甲醚、电力和氢气的重要材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替代煤炭。气化装置的成本并不高,仅仅占总成本的一半,如果采用这种路线,不仅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且也能够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仅如此,在炼铁之后所剩余的炉渣还可以被建材厂拿来利用,节能而且环保。这种工业试验装置在我国宝钢已经投入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通过对产业链的延伸来降低二氧化碳在单位GDP中的排放
在我国的煤化工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选择碳排放量较低的产品,煤碳制油的方式并不能够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并且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也不具备竞争力。另外,可以采取甲烷化技术实现节能减排。在我国,内蒙古、陕西、新疆和山西一带是煤炭储量最高的地区,我国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煤炭都分布在这些地区,而沿海一带对煤炭的需求量较高,我国的铁路系统在分担这一部分的运输任务时负担极为繁重,并且要承担高昂的费用。所以,在煤炭总量并不充足的煤炭地区并不适合发展煤炭化工,而甲烷技术则成为这些地区发展工业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有力措施。在煤气化生产天然气的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相对较低,不同于必须经过陆路运输的煤炭,这些由煤气所制得的天然气完全可以通过管道进行长距离的输送,沿海地区可以通过此种方式获得能源,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我国的交通运输压力,此举可谓是一举两得。而乙炔技术也符合低碳理念,虽然其工艺流程较长,但用煤炭来生产烯烃却具有极大的附加值空间。
三、结束语
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减少碳排放量,就必须要坚持用低碳理念来指导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运用高效能的生产技术来完成对资源的有效利用。要借鉴外国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对我国的煤化工产业进行技术升级,加强对先进工艺的开发,实现节能减排。
参考文献
[1]金涌,周禹成,胡山鹰.低碳理念指导的煤化工产业发展探讨[J].化工学报,2012,01:3-8.
[2]阮立军.2013'中国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论坛在泰安举办[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3,03:52.
[3]王燕青.陕西煤化工产业链发展模式优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一、确定思路,布局发展,聚焦发力
哈尔滨工业以能源、装备制造等重工业为主,长期受传统产业模式影响,粗放型增长,科技创新的基础相对薄弱,技术水平落后,急需用接受先进科技改造,提升竞争力。但哈尔滨市和省内其他城市一样,产业发展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哈尔滨市产业结构偏“重”,化工等高耗能产业依然是支柱产业,工业产值80%来自传统工业,煤耗、电耗、油耗和排放量居高不下。服务业方面,现代服务业占比较低,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品牌企业更是凤毛麟角。虽为农业大市,但全市年销售收入过百亿的农业龙头企业为数不多。产业结构不合理、集群优势不明显、领军企业和名牌产品少等不足,成为制约哈尔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症结所在,产业结构迫切需要优化升级。省委、省政府特别强调要在经济持续增长中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如何确保既要腾笼又要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是不二选择。
二、重在落实,振兴攻坚,创新体系
构建高端产业体系,核心是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快速提升产业竞争力。但高端产业体系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地区侧重点都会不同,必须立足所处的发展阶段和产业基础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
构建高端产业体系,主体就是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才可以实现产业体系高端化。农业方面,应以品牌农业为主攻方向,全力推进经营集约、功能多元、发展持续、经济社会人才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主要是立足哈尔滨市基础优势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集中培强做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在传统优势产业方面,大力加强创新能力、品牌、制造服务业体系建设,壮大产业集群,切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使产品由初加工、低附加值向深加工、高附加值转变,将哈尔滨传统产业打造成层次高、效益好、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在现代服务业方面,重点在完善机制,创新业态,突出抓好总部经济、创意设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健康养老、休闲旅游、信息消费、服务外包、社区服务等九大现代服务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推动服务业向高端化、规模化、园区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高端产业体系的构建,离不开项目。只有大项目、好项目才可支撑推动高端产业体系建设。一方面,“激发内力”,另一方面,“广借外力”,大力引进各领域的领军人才和研发团队,并通过人才的引进带动资金和项目的跟进,实现“引资”和“引智”双赢。
构建高端产业体系,规划是关键,是引领。哈尔滨市应尽快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围绕发展需求、科学预测分析的基础上,邀请国内外高端机构和专业人士参与,对目前的产业发展,分别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同时把目标、重点和关键措施统筹起来,把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优势产业提升统筹起来,把产品、企业和产业统筹起来,把大中小、上下游、产供销各个产业环节统筹起来,形成诊断、规划、落地相结合的规划引领体系。
三、创新理念,产业转型,支撑未来
关键词:现代物流技术;航空货运;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特别是物流设施建设明显加快,但是我国物流发展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还比较大,现代物流科技应用不普遍,仍处于起步阶段。对我国民航货邮运输业来说,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现代物流的多元化发展
1.1物流定义的完善
物流的概念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虽然理解上仍有差异,但是有一点认识是共同的。而我国在国家标准中定义物流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1.2现代物流的多元化理解
1.对现代物流的定义的理解
现代物流概念的有着更为宽泛的理解,即现代物流是涵盖企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的创造增值价值的经济活动,物流既是一项管理技术,又是现代条件下新的经济发展理论。因此可以作为分析航空货运业发展另一理论基础。
2.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
(1)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和物流的效率不断提高。
(2)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紧密结合。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如表1所示
表1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
内容 传统物流 现代物流
物流服务特点 各种物流功能相对独立
无物流中心
不能控制整个物流链
限于地区物流服务
短期合约 广泛的物流服务项目
第三方物流被广泛采用
采用物流中心
供应链的全面管理
提供国际物流服务
与全球性客户的长期合作
物流服务管理 价格竞争
提供标准服务 以降低总物流成本为目标
增值物流服务
为顾客提供量身定做特殊服务
物流信息技术 无外部整合系统
有限或无EDI联系
无卫星定位系统 实时信息系统
与顾客、海关等EDI联系
卫星跟踪系统
存货管理系统
物流管理 有限或无现代管理 全球质量管理
时间基础管理
业务过程管理
1.3我国航空货运业现状及产业分析
与传统货运市场相比,航空货运的主要特点
(1) 速度快。这是航空货物运输最大优势和特点。
(2) 机动性大。只要两点之间设有机场,就可以开辟航线,因此空运相对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
(3) 安全运输质量高。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高度一般在一万米以上,不受低空气流的影响,飞行平稳,因此,精密仪器、易碎物品往往用航空运输。
二、我国航空货运业面临的竞争
2.1国内其他运输形式的竞争
政策环境制约企业经济活动。我国航空运输企业经营不善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太多政治干扰,承担着太多非商业性的社会责任,企业盈利能力受到制约。其次,企业作为政府机构附属物的地位并没有实质的改变。这是造成中国航空货运发展困境的重要原因。再次,由于航空公司根据产权分为直属航空公司与地方航空公司,两者之间的竞争常常变为民航总局(国家经贸委)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争,因而正常的商业竞争常因政治干预和政府间的财政、政策支持而被扭曲,不能发挥优胜劣汰的作用。
2.2国外航空货运巨头的竞争
近几年来,世界上主要的航空公司都已重新制定发展战略,加强了货运在公司总体战略中的地位,并把发展的中心移向亚太地区,在我国的周边地区营造国际航空货运网络。我国航空货运的快速发展,使中国货运市场吸引了几乎全球各大货运航空公司的目光。中国市场进出口的强大支撑,使得世界上大部分业务已呈现下降趋势的航空公司有重新看到了希望。全球主要货运航空公司几乎没有一家不准备增加来华航班或争取对华航权。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正是我国航空货运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三、基于现代物流技术的我国航空货运业的发展趋势
3.1现代物流理念引领产业发展
未来几年航空物流的发展趋势:加速由单一货运向运输、仓储、装卸、加工、包装、配送、信息处理等综合一体化服务的现代物流转型;国内外航空物流企业将加强联合、兼并、重组、合作,市场集中度提高;航空物流企业将加大旨在提高服务能力的网络、物流中心、分拨中心、信息系统、机队、关键设备等方面的资源建设,促进物流产业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促进优胜劣汰。
3.2以现代物流理念应对国内外运输竞争
中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现代物流服务已经成为航空运输中最为合理的经营模式。外国航空货运公司的业务主要分为三大块:1、门到门的航空快递;2、机场到机场的航空普货运输;3、为大型跨国公司提供一站式航空物流供应链服务。从前所谓的快递公司已经完全渗透入传统的航空公司的普货运输领域,已经开始与传统的航空公司竞争了。我国航空公司如果要继续生存就要转变经营观念,努力学习外国航空公司的服务产品和先进的经营模式,特别是他们的“一站式”物流服务更是其极具竞争力的高端产品。现代物流服务是国际跨国公司最为欢迎的物流产品。我国航空货运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这一点,也逐渐开展相关的服务业务。
3.3 形成现代物流的服务理念
航空货运企业所要做的不仅仅是把货物以较快的方式运送到目的地,整个服务过程注重的是生产计划的制定、货运运输流程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会忽视客户的需求。但是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航空货运运力的不断扩充以及铁路、公路等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能力日益加强,单纯的货物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无法使企业在竞争中取胜,因此“以客户为中心”的航空货运服务链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服务链管理是通过对客户需求、客户价值的分析,实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客户需求驱动的现代管理技术。在航空货运服务链管理中,整个服务流程是由客户的需求来驱动的,在充分、合理的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让客户满意,提高客户的忠诚度,维持一个较高的客户保持率,从而达到稳固有效地占有市场。
参考文献
1 约翰J.科伊尔等.运输管理.张剑飞等译.2004年
关键词:包装产业;绿色经济理念;生态环保
中图分类号:TB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400(2020)09-0051-02
引言
自电子商务呈现出井喷式发展以来,带动了数以万计行业的连带发展,尤其是快递行业在这个过程中也呈现势不可挡的发展情况。根据商务部消息,2019年我国网上零售业带动了全国快递业务量635亿件。如此庞大的快递数量带来的快递业务中所产生的包装废弃物是触目惊心的。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我国快递业务中塑料包装、透明胶带以及填充料等回收困难的耗材占快递物料耗材的91%。生产如此数量巨大的包装耗材不仅会给环境带来巨大污染,其不可回收的属性也使得其大量流入生活垃圾,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因而国家在战略层面上制定了相关绿色发展计划,从而为包装产业指明了科学发展道路[1]。
1何为绿色经济理念
绿色经济理念是绿色发展新理念的一部分,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经济发展理念,目的是将经济发展与绿色环保结合,要求任何经济发展活动都需要以保护环境和生态健康为基本前提,同时经济发展也要从环境保护活动中寻找出路,实现“从绿掘金”。因此,绿色经济理念代入到包装产业的设计与生产活动中就分为两步,即简化包装生产步骤以及提高包装回收率,同时建立完整的包装回收机制。
2在包装产业中实施绿色经济理念
2.1标准化包装生产步骤
包装产业作为上游包装材料、设计等供应商与下游日化、家电、食品等用户群体的组合体,其研发、设计、生产、分发步骤是丰富的,并且具有较大的优化空间。根据R.A.Frosch和N.E.Gallopoulost提出的产业生态系统的概念而延伸出的包装产业生态系统,可以明显减少包装产业的资源投入以及废料的排放,从而达到绿色、环保、节能的生产目的。具体做法是将包装产业生产出的废料作为系统之内的另外一种资源,从而能够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平衡起来[2]。同时简历包装生产标准规范,更加规范的生产包装有助于简化包装生产工序,达到减少耗材的目的。
2.2提高包装回收率
提高包装回收率首先需要注重包装选材以及包装设计。目前我国开始倡导绿色包装,因而优化包装选材是提高包装回收率的重要举措,优先选择可循环利用材料、可降解材料、天然材料,避免使用高污染材料、不可降解材料、补课循环利用材料是提高包装回收率的首要选择,只有在源头上把控好包装生产中的选材,才能够提高包装回收率[3]。在包装设计方面,要适度包装,提倡包装的简约美,在提高包装利用率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包装的美观程度。
2.3建立完整的包装回收机制
随着垃圾分类政策在部分城市试点运行,我国的垃圾回收机制正在逐步建立并且完善中。然而,单独的物流包装回收系统尚未建立,并且仅仅简单地让物流包装进去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中回收并不能提高回收效率。因而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包装回收机制[4],通过有偿、公益、积分等方式回收包装,不仅能够提高包装回收效率,减轻消费者日常分类负担,还能够培养消费者的环保意识。
3绿色包装产业对消费者的影响
3.1培养消费者的环保意识
绿色包装产业的发展使得包装更加规范简约,能够帮助消费者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我国国民普遍素质程度以及环保意识距离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在简化包装、提高包装回收率方面下功夫有助于消费者直观地理解并且接受环保理念,树立环保意识。
3.2提高消费者的审美水平
以往包装产业充斥过度包装、包装繁琐的设计理念,使得消费者潜移默化地将铺张、华美的包装当作具有美感的包装。绿色包装的普及有助有消费者在更深的层面上了解并且接受包装审美的多样性,有助于消费者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3.3树立消费者的消费理念
近年来“天价月饼”“天价粽子”等产品层出不同,普通节庆礼品由于使用了繁复精美的高端礼盒价格翻了数十倍甚至上百倍。商家眼花缭乱的营销策略也在这个过程中迷惑了消费者,使得消费者产生盲从与攀比的心理。消费者盲目购买此类产品不仅仅导致了铺张浪费、环境污染,还使得社会充斥着消费主义,不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绿色包装简约不复杂的特点以及其保护环境的天然特征有利于帮助消费者树立新时代消费的新风尚。
关键词:营销思路 平安县 富硒产业 发展
硒在地壳中的存量极其稀少并且分散,它是人类身体健康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其对防癌、抗癌有着重要作用,故被誉为“抗癌之王”。
与国内其他省份的富硒地区相比,青海省平安县的富硒资源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平安县的富硒土地面积接近600亩,富硒区的硒土壤含量平均0.44mg/kg,不仅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而且达到足硒或中等富硒的水平。由于黄河上游重要支流湟水河穿越平安全县,当地土壤经过河水地下水资源的滤波作用,重金属汞、铅等含量非常少,而硒浓度适中,并且伴有锌、锶等微量元素,同时偏碱性的土壤环境又有利于作物对硒元素的吸收,因此,该地是目前发现的中国面积最大、富硒含量最佳的富硒土壤资源。
目前平安县富硒农业发展已初步具备产业基础,其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成效初显。但是,在发展高原特色富硒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平安县仍处于“小而全”的经营格局,普遍面临诸多问题。
基于此,本文对平安县富硒产业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性分析并给出相关发展建议。
一、加强富硒资源与富硒产品宣传,强化生产意识与市场基础
要发展富硒产业,首要问题是要加强市场对富硒资源和富硒产品的认知和了解,利用各种层面的宣传平台,广泛的向市场传递硒产品相关信息,尽可能的引导富硒产品的消费。
首先,应当大力宣传富硒资源知识,切实提高平安县农民对富硒资源的保护意识。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政府网站、印制科普手册等方式,大力普及、宣传硒元素有益人体健康的知识。
其次,可以围绕农博会、青洽会、西洽会等重大节会活动与宣传平台,充分利用新闻会、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介,开展平安县富硒农产品的宣传推介,使富硒产品产业走出青海、走向全国。
二、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强化富硒产品质量与安全管理
目前,青海省富硒资源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进行产业规划与产品开发的同时,市场监管问题也日益突出。富硒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产品缺乏统一的生产加工规范、标识与品牌,这都严重损害了青海富硒产品的形象和声誉。
富硒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当首先建立富硒产品的质量保证体系,推广与加强全过程质量管理,将质量管理落实到选育种、种植,环境控制、加工流程、产品包装、储运、终端销售等的每一个工序以及每一个环节。研制和推广富硒农产品生产标准,不断规范并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研究各类不同富硒农产品含硒水平,建立相关富硒食品质量评价标准,并采取系统有效的措施,保证富硒产品的硒含量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
三、加强富硒产品深度开发,增强市场竞争力
富硒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当积极引进、开发新的产品,使硒元素的开发利用与经济效益更好的农产品相结合,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产出来。这里以富硒产品中发展潜力最大的富硒大蒜为例。
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是富硒产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将富硒产品生产标准化体系贯穿于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有利于推进富硒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这在保护平安县富硒产品销售市场的同时,也有利于打造出一批品质好、规模大、效益高的品牌产品。
四、抓好富硒特色农产品商标与地理标志申报与保护利用工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色农产品要成为商品走向市场并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离不开商标、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的有效利用。有商标、品牌才能闯市场,有市场才能产生经济效益。从事富硒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通过对特色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的使用,加入龙头企业的产业化生产和现代市场营销流程,能充分分享企业进行现代化生产、经营管理的收益,增加农户收入。龙头企业通过对商标和地理标志的合理有效利用,把从事富硒农产品生产的分散农户组织起来,能提高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水平,取得较好的规模效益。制定富硒产业商标和地理标志的开发保护方案,结合政府的推动作用,组织申请富硒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注册使用,以这两项知识产权保护手段的有效开发和使用能够极大的推动富硒产品市场的开拓,推动富硒产业在市场竞争中形成有竞争优势的品牌。
四、增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对富硒产业的支撑作用
加强科技投入,以科技带动产业发展是促进富硒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此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地编制和申报项目,争取各级各类项目资金,支持富硒产品开发、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强化市场信息体系建设、监测检验体系建设、富硒产品基地建设。引导富硒企业采用先进生产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创新经营模式。支持龙头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发富硒产品。支持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形式,参与富硒产业的开发。支持并依托有关科研机构建立富硒产品研究中心,对富硒产品和一般产品的差异和功效进行研究,开展富硒产业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强富硒产品的生产技术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技术指导,引导农民在原材料生产环节,通过对农作物增施硒肥、对畜禽喂养富硒饲料等多种方式进行科学补硒,确保农副产品的含硒量等。
五、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发展平安县富硒产业需要坚实的资金基础。可以鼓励科技人员技术入股,参与富硒产品的开发和富硒创业,还要支持企业积极利用外资,充分吸纳民间资本来带动富硒产品开发。
同时还可以利用青洽会、西洽会、政府门户网站、农业信息网等平台,进行网络招商、上门招商,从而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另外,应当与目前已在江西丰城、浙江上虞、湖北恩施等地开发富硒农产品的知名企业积极联系洽谈,扩大合作领域,使更多的富硒农产品开发加工企业落户平安。
六、扶持龙头企业,培育产业关键点
以富硒蔬菜和水果为例,由于当地农民或企业生产条件差,没有能力建造高标准的保鲜、贮藏设施,所以大部分农作物只能在成熟时尽快出售,这就导致一段时期内市场供需的失衡,也从总体上影响了后续产业链的发展。目前来看,平安县的富硒资源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尤其是农户分散化的小规模经营,很难形成整体的产业竞争优势。
扶持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可以弥补农户小规模生产的投入不足和深加工技术缺乏的弱势,如果平安富硒区各类农产品都能在龙头企业带动下结合各自特色开发利用,并形成知名品牌,则会产生巨大的集聚效应。所以,平安县及以上政府应当在资金投入、技术服务、市场管理、新闻导向等方面给予富硒龙头企业较大的倾斜与扶持。
参考文献
[1]张洋,张荣,孙小凤,高旭升,吴立军.富硒大蒜的功效及开发利用研究[J]. 园艺与种苗.2011年06期
物流的理论和实践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近二十个年头。在80年代末期曾经有过一次研究、引进和实践物流的。特别是在90年以《配送研究》一书出版为标志,由前国家物资部主持的物流配送制的推广。但主要是由于体制上的许多限制,经济市场化水平和管理信息化水平还不高,使得物流产业发展缓慢。加入WTO已经指日可待,对传统仓储运输业的保护也就是1——3年,而我们至今还拿不出能够与跨国物流公司相抗衡的物流企业来,甚至要推出具有现代物流意义的本土物流企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学者认为,我国物流产业与美、欧、日的差距在不考虑基础设施的情况下至少是10年。
然而,物流产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却是客观存在的。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估算数字,1990年我国物流费用总支出约为500亿美圆,占当年GDP的14.5%。如果降到世界平均水平11.7%,则我国物流企业的运作空间为96亿美圆;如果降到亚洲平均水平11%,则我国物流企业的运作空间为120亿美圆。有学者根据1992年全国第三产业普查资料推算,我国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总水平约占GDP的20%,约580亿美圆;物流费用占商品总成本的比重从帐面反映已超过40%。还有咨询机构认为全世界的物流产业市场容量为30000亿美圆,而现有的物流服务能力仅有5000亿美圆左右,仅为市场需求的1/6。
事实上,我国产业界正在形成五条物流体系:以海洋运输为代表的运输物流体系、以商品加工和配送为代表的仓储物流体系、以服务型竞争战略为代表的制造商物流体系、以海空港集散为代表的口岸物流体系和正在浮现中的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配送物流体系。但网络化程度不高,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然而,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物流服务是企业竞争战略的重要手段。要提升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来应对市场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必须尽快发展我国的物流产业。
二、新一轮的物流热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出现了新一轮的物流热。
在学术界,8月份上海海运学院林国龙教授等翻译出版了美国物流界老前辈鲍尔索克斯教授等学者的新著《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并很快于2000年1月第二次印刷。由王之泰教授和邬跃博士发起的“中国物流网”于11月11日开通,表明我国物流学术界已经站到了“新经济”的潮头。
在中央政府方面,11月2日,国家经贸委在北京主持召开了“中国企业现代物流研讨会”。这是我国政府综合经济部门第一次召开面向工业生产企业的物流管理研讨会(此前大多是由前国家物资部和国内贸易部主持,主要面向物资流通企业)。
11月25日,国家经贸委和世界银行以及中国航务周刊共同举办了“现代物流发展国际研讨会”。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向会议发来题为“中国需要加速创造现代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的书面讲话。这是迄今为止由我国政府主持的最高级别的物流发展研讨会。实际上国家内贸局在99年初召开的“全国营销改革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提出了新兴流通产业――物流业发展的具体实施目标。
在地方政府方面,深圳市于11月上旬召开了“现代物流研讨会”, 将物流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业并列为深圳市的三大支柱产业。深圳平湖物流中心被中国物资流通协会确定为物流实验基地。上海市则于12月14日召开了“99物流与现代商业国际研讨会”,认为物流业将成为新世纪上海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要通过现代化、系统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道路,逐步实现与国际物流业的接轨。今年4月18日天津市召开了“天津口岸物流发展研讨会”,提出要努力把天津建成中国北方的国际物流中心。香港为了适应电子商贸和供应链管理方式的发展,已宣布将于5月份成立“物流发展委员会”,负责研究增强香港作为世界级物流中心地位的措施。此外,台湾将于7月1日起实施新的“国际物流中心货物通关办法”,进一步放宽了市场准入条件,扩大了物流业者的经营空间。
在企业界,海尔、长虹、新飞、格力等大型生产制造企业已经开始建立自己的物流管理体系。大通、宝供储运、诚通物产、华运通等知名物流企业已具备较强的服务能力。尤其是航运界,中外运,中外代,中远,中海等都无一例外的将发展战略定位在物流产业。由于它们本身就是承运人,而且在运作方面早就与国际规则接轨,故发展的势头很猛。近日,中远公司与安盛集团投资公司签订了合资经营协议,设立中远网络有限公司,建立全球运输和物流及通讯网络,首期投入5亿美元。除了上述这些大企业外,许多从事仓储、货运、货代、配载等的服务企业和生产制造起重搬运、仓库货架等设备的中小企业,包括个体和私营企业也积极跟进,纷纷打出“物流公司”的招牌并在互联网上设立网站。最近,香港仓储业界认识到仓储
及散货集运开办物流增值服务和供应链业务是势所必行,所以将香港集装箱货仓联会更名为香港集装箱货仓及物流服务联会,以减少客户的流失。
这一轮物流热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后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增大。我国物流服务业市场开放的压力增大。传统储运企业急于转型升级为现代物流企业以应对加入WTO后将面临的挑战。电子商务的发展对配送服务体系的配套要求也对物流热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新一轮物流发展的正在到来。但企业需要理性,需要科学的物流理念来指导实践。机遇在理性的思考中诞生,挑战要用理性去应对。物流热还是需要冷思考。
三、把科学的物流理念交给企业
物流的理念不同于物流的定义。物流的定义告诉我们物流是什么。而物流的理念告诉我们物流的哲学,物流的思维方式。无论是物流理论界还是物流产业界,不仅要知道物流的定义,更要理解给出定义的背景和思维方式,要知道定义所代表的是什么,物流的概念统领的是什么,以及企业进入物流产业和开发物流服务新品种的途径和方法。对物流理念的把握于物流产业的发展更为重要。具体来说,就是要理解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运营方式的变化和这种变化对企业竞争战略态势的影响。
物流是个大概念。许多学者都认为或承认对物流存在不一致的看法。企业界则常常感到物流的概念过于宽泛而不易操作。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对“物流学”的术语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使得有时缺乏研讨的共同平台;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国学的“物流”或“综合物流”与西学的“后勤”或“商业后勤”(区别于军事后勤)在语义上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前者使人很自然的把物流看成是对一种状态的描述而少有支持、服务、响应、从属以及战略的意义;再一方面则是物流服务的运作几乎涉及到所有产业并要求这些产业进行物流化调整;第四个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尤其是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经济”的浮现和发展使得几乎所有的经济和管理理念都在不断丰富之中。
当然,物流不是一个“筐”。如果一个概念以及由此所引发的产业是无所不包的话,就会因为没有特定的作业范畴而很快失去生命力。
正如世界银行运输专家兰布洛克所说:中国的物流产业“要在发展的初期就与国际接轨,不能自成一套”。
四、从企业运营的的角度来解读物流的理念按照目前被普遍认同的由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在1985年所下的定义:“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的,为提高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流动和储存的效率和效益而对其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相应的物流功能性活动则包括:需求预测,订单处理,客户服务,分销配送,物料采购,存货控制,交通运输,仓库管理,工业包装,物资搬运,工厂和仓库或配送中心的选址,零配件和技术服务支持,退货处理,废弃物和报废产品的回收处理等。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物流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存货的流动和储存的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是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是若干功能协调运作的过程,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的过程,因此,物流也是一个规划、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具体来说,物流的基本理念包含如下一些内容:
1,物流是制造商的产品工艺流程通过物料采购和实物分配这两个功能性活动分别向其供应商和客户两个方向的纵向延伸所构造的一体化供应链。因此,物流也是以制造商为中心即以产品的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为主线,以相关信息流协调供应商和客户行为的协作性竞争体系或市场竞争共同体。物流企业是服务供应商。
2,物流管理的核心是在供应链中流动的存货。所以物流管理在本质上是对存货资产的管理。这是企业理解物流体系,把握物流过程的关键所在。一般来说,企业存货的价值要占企业资产总额的25%左右,占企业流动资产的50%以上。因此,控制存货的数量,形态和分布,提高存货的流动性就成了企业可追求的“第三利润源泉”。所以也有学者从企业资产运营的角度,把物流解释为是对供应链中各种形态的存货进行有效协调,管理和控制的过程。因此,物流企业必须为制造商的存货管理提供解决方案。
3,物流系统的功能目标是满足客户需求。因此,从客户服务的角度来说,也有学者把物流定义为:要以正确的成本和正确的条件,去保证正确的客户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对正确的产品的可得性,即物流的7Rs概念。所谓产品的可得性,就是在客户想要得到产品时可能面临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问题。实际上,产品的可得性不仅是对物流系统功能评价的首要指标,也是物流系统优化的最主要目标。
4,存货资产必须在运动中创造价值而又不能不包含必要的停顿,因此物流管理的两个最主要的范畴,也是对产品的客户可得性影响最大的两个物流功能环节就是运输和储存。对一般制造业来说,运输成本要占物流总成本的45%左右,而存货维持成本则要占物流总成本的37%左右。所以,许多人也常把物流等同于一般的仓储和运输业务。
5,存货资产的移动是由许多功能性活动共同参与并逐步完成的。正是这些功能性活动构成了物流系统运行的基本模块。所以,任何能够提供这些功能服务的企业都可以作为物流业者加入到物流产业中去。物流服务具有可传递性。
6,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物流系统是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故把波特教授有关《竞争战略》“价值链”的概念引入物流的系统管理,形成了“供应链”或“增值链”的概念。所以也常把物流过程称为一体化供应链。实际上,物流系统的竞争优势主要就取决于它的一体化程度。
7,企业是赢利性组织。物流系统管理的首要技术经济问题,也是系统管理的总体目标,就是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总成本支出来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企业的利润率。
那么,物流理念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功能整合。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对前述的各种功能性活动进行统筹的安排和协调。王之泰教授在95年出版的《现代物流学》一书中明确指出:“包含在物流之中的新见解,是一点即破的,——就是将包装、运输、装卸、搬运、保管等等过去看来相互无关之举,用物流两个字统一起来”。
战术的整合变成了战略的决策。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客户正是通过功能的整合实现优势互补而结成策略联盟的。
五、物流服务功能整合的途径
具体的功能性活动都是很容易理解的,发展物流产业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去整合的问题。事实上,功能整合是发展物流产业的核心业务,是物流企业运作的灵魂。
1、 激发物流需求
生产制造企业由于拥有产品的物权,又处于供应链的中心,所以有权力也最有可能对物流全过程实行有效的安排和协调。因为物权属于制造商,所以相对而言物流服务企业处于从属的地位。物流企业是为制造商的客户服务战略提供服务的。
制造商是物流服务的需方。它所要考虑的是自营物流还是外购物流的问题,要进行“服务/成本”的效益测算。但不管是自营物流还是外购物流都要考虑功能以及相关的资源整合。从企业竞争战略的优势考虑,自营物流要对分散于不同职能部门的物流服务功能进行统一管理。外购物流则须对市场上的物流服务功能进行协调安排。所以,发展物流产业最根本的是要激发制造商的物流服务需求。换句话说,物流企业要能为制造商提供物流服务解决方案,整体的或者是局部的。要能用优质的服务为制造商的市场营销战略提供支援,并能够消化掉一部分制造商自营物流的成本,同时自己还能获得足以维持发展的利润。这是市场对物流企业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对制造商的服务要求和标准有透彻的了解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前提。
2、发展物流企业
一般来说,现有的仓储、运输、货代中介等企业在产业性质上都属于物流企业,所以不存在还要进入物流产业的问题。但从现代物流的观点来看,如果它们不能作为制造商或特定产品的物流服务供应商参加供应链的一体化运作,不能与制造商等结成策略联盟,则还不能算作现代物流企业,只能算作传统物流企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传统物流企业是否能进入制造商的一体化供应链升级为现代物流企业取决于市场的选择。从分工协作的观点来看,制造商选择其物流服务供应商时主要将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是其市场营销战略需要;其次是与市场营销战略相匹配的物流系统设计;第三是能获得高水平的物流服务;第四是能获得降低物流总成本的好处。制造商的“服务/成本”分析将是至关重要的。换句话说,物流企业拥有物流服务的资源如仓库,货场,铁路专用线或线路经营权等只是其进入一体化供应链的必要条件,而生产制造企业的市场选择则是其进入一体化供应链的充分条件。每一项具体的整合都是一系列技术经济权衡的结果。
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中的服务定位取决于资源配置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为此,物流企业必须实行服务的专业化,必须抓产品。不同的货品具有不同的物流特性。围绕产品的物流特性所进行的服务技术开发将为物流企业创新服务并形成核心服务能力提供强大的动力。只要具备核心服务能力,传统物流企业融入一体化供应链就会很容易。需要说明的是,核心服务能力也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就是“比竞争对手略胜一筹之处”,就是特色服务。毫无疑问,物流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服务品种的不断创新将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永恒的动力。物流企业发展了物流产业自然就发展了。
3、延伸物流服务
功能整合本质上就是延伸服务。物流企业延伸服务有两个方向:一是沿供应链“顺流而下”,即在制造商的产品销售渠道内作为服务供应商。二是沿供应链“逆流而上”,即在制造商的物料供应渠道内作为服务供应商。如果同时向两个方向延伸,把制造商的物料管理和实物分配都承担下来,就成了所谓第三方物流服务商。
虽然做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企业的最高境界,但要求物流企业对制造商经营活动的深度参与。如为麦当劳做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夏辉公司不仅与麦当劳是相互持股的,而且双方合作的历史可以追朔到“麦当劳在后院用手工削土豆条”的时候。即使在物流业发达的美国,1996年第三方物流在物流产业中的比重也只有6%,约300亿美圆。五年才增长了2%。
我国目前还缺乏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的经济和法律环境。如对运输市场实行的还是审批制。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制造商在外包物流服务方面的需求还比较小,信心也不足。物流服务供应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还比较低。所以我国的物流企业在现阶段不能盲目追求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只能是根据自身的特点为生产制造企业提供阶段性的和有特色的物流服务。
有两个可供选择的发展模式:一是以大货主为依托,按照委托企业的物流服务要求和标准来改造现有储运资产的结构和功能,并重整业务流程。为特定的生产制造企业或者特定的货种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二是作为更大的物流系统的子系统提供阶段性的延伸服务。比如与跨国物流公司接轨提供国内的物流服务。
物流企业延伸服务的起点就是前述各种物流服务功能。特别是运输、仓储、信息集成、存货管理、定单处理、物料采购等核心功能最可能成为服务延伸的起点。必须指出,服务延伸的过程就是在核心功能的基础上对货主的服务需求细分再细分,对服务品种创新再创新的过程,也是对制造商的经营运作参与再参与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
服务的延伸将对物流企业的信息集成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线服务”和“信息共享”随着网络的发展已经成为时尚和服务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可以说,物流功能的整合正在从业务整合转向信息整合。用网络的优势来整合现有物流服务资源,提升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已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的趋势。
4、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创建良好的制度环境
现有物流服务资源的结构性不平衡是显而易见的。有码头和仓库的结构性过剩,也有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结构性不足。但最大的不平衡是巨大的市场和稀缺的制度之间的不平衡,是市场准入的限制和市场发展的规范之间的不平衡。因此,发展物流产业除了要防止新一轮的重复建设外,最重要的是尽快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在发展物流产业的一开始就按照WTO的原则和标准与国际物流运行规则接轨是必然的选择。当务之急是放宽本国国民市场准入的条件,加快对传统物流企业改造升级的的进程,尽快制定物流产业发展的指导政策并制定具体的政策法规来扶持物流企业的发展。特别要加紧对物流网络建设的统筹规划,并进行重点投资。
一、内源式发展理念与吕梁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发展
(一)内源式发展理念
内源式发展理念,就是把区域的经济结构建立在当地人的技术、自然条件和文化传统之上,充分利用外部的经济环境,以促进区域内部经济链条上的收入增长。内源式发展理念是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尤其是强调当地人的参与和满足基本需求,在具体战略上关注基础设施、实用技术、体制建设和社区组织、人力资源的培训等。内源式发展首先关注区域当地民众的发展,以区域民众的意愿和利益为目标,建立更有活力的经济区域。内源式发展的核心理念强调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应通过在其内部寻求发展的源泉、动力和机遇。寻求区域内部资源持续利用发展源泉;寻求区域环境有效保护发展动力;寻求区域经济效益稳增发展机遇。
(二)吕梁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发展基础
1吕梁山区资源禀赋。吕梁山区分别与太原、晋中、临汾、忻州相邻,吕梁市属半干旱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差异悬殊。春季干燥,雨少风多;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气候宜人;冬季寒冷,降雪偏少。吕梁山区地形复杂,气候各异,根据农业气候资源和气候条件,吕梁山区形成了四个特殊农业产业优势区(见表1)。
2吕梁山区农业产业收入发展。抽取吕梁山区1051户,收入主要来源于经营性收入,占样本户收入构成的3162%,工资性收入占4096%,财产性收入占比为122%,转移补贴性收入占2620%,见图1所示。从吕梁山区农业产业发展结构图可知,工资性收入结构大于经营性收入结构,表明农业产业发展的可持续能力较差,短期性收入成为目前收入的主要来源(见图1)。
(三)内源式发展理念是吕梁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发展基础
吕梁山区农业产业结构建立在吕梁山区技术、自然条件和文化传统之上,充分利用外部的经济环境,以促进吕梁山区内部经济链条上的收入增长。内源式发展理念是与吕梁山区的农业产业延伸发展实际情况相结合,尤其是强调吕梁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发展的参与和满足基本需求,在农业产业发展具体战略上关注农业产业延伸发展的基础设施、实用技术、体制建设和社区组织、人力资源的培训等。内源式发展首先以吕梁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发展的意愿和利益为目标,建立更有活力的农业产业延伸发展经济区域。内源式发展的核心理念强调吕梁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发展??通过在其内部寻求发展的源泉、动力和机遇。寻求农业产业延伸发展的内部资源持续利用源泉;寻求农业产业延伸发展的环境有效保护发展动力;寻求区域农业产业延伸发展的经济效益稳增发展机遇。
二、优化吕梁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发展内容和模式
内源式发展理念是构建吕梁山区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发展的理论基础,决定着吕梁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发展路径和策略;吕梁山区农业产业延伸是以吕梁山区的晋西丘陵、兴县丘陵、吕梁山区所属的山区和盆地为单元,以其范围内的自然景观、文化历史遗迹和产业资源为基础,以特色农业产业为内容,充分考虑吕梁山区内部的自然环境条件,建设适合吕梁山区发展的内容多样、形式不同、产业融合、特色鲜明、具有一定规模的山区农业产业延伸,最终提升吕梁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带动农民增收的经济发展模式。
(一)吕梁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发展内容
1山区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延伸。(1)孝义山区采摘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延伸。依托吕梁山区盆地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资源等,重点依托曹溪河流域两山夹一沟的沟谷状地貌,构建27平方公里的孝义采摘休闲观光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其建设内容突出以丽锦山庄、曹溪河欢乐城为主,围绕“一寺一基地、两坝三山庄、一场七个园”等项目,通过对山区资源整合提升、生态绿化工程,打造孝义城市的后花园与生态客厅。孝义采摘休闲观光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带动两山夹一沟的山区农户,积极参与采摘休闲观光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发展。山区农户参与生态旅游登山观光区、奇石盆景展览馆、文化艺术碑林、王母娘娘纪念馆、群山飞瀑与山水湖光游览区、玉皇殿观赏区、玉泉山索道、动植物园等游客接待服务、维护建设等经济活动,农户收入与一个集民俗文化、休闲娱乐与生态旅游于一体的采摘休闲观光山区农业产业延伸相融合。(2)离石山区采摘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延伸。依托吕梁山区晋西丘陵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资源等,重点依托离石东北部边沿,吕梁山纵贯南北,离石区山区农业产业延伸由单一自然、观光景点向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综合体转变,其建设内容突出以信义乡村旅游为主,围绕信义蔬菜园区等项目,通过对山区资源整合,打造吕梁市民当之无愧的“后花园”。离石采摘休闲观光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带动纵贯南北的信义山区农户,积极参与采摘休闲观光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发展。山区农户参与“美丽乡村游”游客接待服务、产业建设等经济活动,农户收入与一个集蔬菜水果采摘、休闲娱乐与生态旅游于一体的采摘休闲观光山区农业产业延伸相融合。(3)柳林山区采摘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延伸。依托吕梁山区晋西丘陵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资源等,重点依托柳林一道山脊连着三个小山头,两面山坡有大小七条沟,利用四荒地,搬山填沟,打坝淤地,引水、修路、植树建设柳林县以昌盛农场为主的采摘休闲观光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其建设内容突出以昌盛生态旅游为主,围绕昌盛生态园区等项目,柳林采摘休闲观光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带动昌盛农场附近山区农户,积极参与采摘休闲观光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发展。山区农户参与构建具有林果业、养殖业、加工业、种植业、餐饮住宿业、旅游业六大绿色产业和四荒治理水土保持示范基地、农业生态建设示范基地、山区养殖业示范基地、公司加农户模式的示范基地、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基地、青少年革命传统艰苦奋斗教育基地游客接待服务、产业建设等经济活动,农户收入与一个集民俗文化、休闲娱乐与生态旅游于一体的采摘休闲观光山区农业产业延伸相融合。带动3000户农民实现人均收入2000元、年利润20余万元。
2山区种植农业产业延伸。(1)兴县山区小杂粮种植农业产业延伸。依托吕梁山区兴县丘陵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资源等,重点依托兴县大渡山天然林保护区两侧的山区地带,以蔡家会镇为主的山区发展有机小杂粮种植基地,其中建设有2000亩有机谷子山区种植产业区。其建设内容突出以绿色、有机小杂粮种植基地为主,带动以蔡家会镇为主山区农户,积极参与兴县山区种植产业区发展。山区农户参与构建具有绿色、有机小杂粮种植基地山区种植业示范基地产业建设等经济活动,农户收入与一个集绿色、有机小杂粮种植基地、乡村旅游于一体的兴县小杂粮山区种植产业区相融合。(2)方山山区中药材种植农业产业延伸。方山县依托吕梁山中段西侧山区地带,以积翠、武当、大武、马坊等乡镇为主发展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其建设内容突出以绿色方山中药材种植基地为主,带动以积翠、武当、大武、马坊等乡镇为主山区农户,积极参与方山中药材山区种植产业区发展。山区农户参与构建具有绿色中药材种植基地、山区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产业建设等经济活动,农户收入与一个集绿色中药材种植基地、乡村旅游于一体的方山中药材山区种植产业区相融合。
3山区养殖农业产业延伸。(1)文水山区养殖农业产业延伸。文水县马西村、苍儿会等村依托两沟发展育繁肉牛养殖,建设文水山区养殖农业产业延伸。其建设内容突出以绿色育繁肉牛养殖基地为主,带动马西村、苍儿会等村山区农户,积极参与文水山区养殖农业产业延伸发展。山区农户参与构建具有繁肉牛养殖、餐饮住宿业、旅游业绿色产业和山区养殖业示范基地游客接待服务、产业建设等经济活动,农户收入与一个集绿色育繁肉牛养殖基地、休闲娱乐与生态旅游于一体的文水山区养殖农业产业延伸相融合。(2)石楼山区养殖农业产业延伸。石楼依托吕梁山西麓的山区地带,发展特色养殖,建设石楼山区养殖农业产业延伸。其建设内容突出以貉、狐狸养殖基地为主,带动山区农户,积极参与石楼山区养殖农业产业延伸发展。山区农户参与构建具有以貉、狐狸养殖产业和山区养殖业示范基地产业建设等经济活动,农户收入与一个集特色养殖基地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石楼山区养殖农业产业延伸相融合。(3)临县山区养殖农业产业延伸。临县依托吕梁山西侧的山区地带,发展肉羊养殖,建设临县山区养殖农业产业延伸。其建设内容突出以肉羊养殖基地为主,带动山区农户,积极参与临县山区养殖农业产业延伸发展。山区农户参与构建具有以肉羊养殖产业和山区养殖业示范基地产业建设等经济活动,农户收入与一个集肉羊养殖基地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临县山区养殖农业产业延伸相融合。
4山区加工农业产业延伸。(1)柳林山区加工农业产业延伸。柳林依托一道山脊连着三个小山头,两面山坡有大小七条沟,利用四荒地,搬山填沟,建设柳林山区加工农业产业延伸。其建设内容突出以碗团、特色芝麻饼生产加工为主,柳林山区加工农业产业延伸带动山区农户,积极参与柳林山区加工农业产业延伸发展。山区农户参与构建具有柳林山区加工农业产业延伸建设等经济活动,农户收入与一个集碗团、特色芝麻饼生产加工、休闲娱乐与生态旅游于一体的柳林山区加工农业产业延伸相融合。(2)文水、交口山区加工农业产业延伸。依托吕梁山区所属的盆地,文水、交口利用吕梁山区沙棘资源,建设文水、交口山区加工农业产业延伸。其建设内容突出以沙棘生产加工为主,文水、交口山区加工农业产业延伸带动山区农户,积极参与文水、交口山区加工农业产业延伸发展。山区农户参与构建具有文水、交口山区加工农业产业延伸建设等经济活动,农户收入与一个集沙棘生产加工、休闲娱乐与生态旅游于一体的文水、交口山区加工农业产业延伸相融合。
(二)吕梁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发展模式
1山区采摘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延伸发展模式为“企业+金融+农户”、“政府+金融+农户”。(1)孝义突出以丽锦山庄、曹溪河欢乐城为主,围绕“一寺一基地、两坝三山庄、一场七个园”等项目,涉及带动主体为企业和政府,通过融通资金建设发展,通过“企业+金融+农户”和“政府+金融+农户”模式,企业和政府分别带动山区农户,农户收入来源为民俗文化、休闲娱乐与生态旅游方面。(2)离石山区围绕信义蔬菜园区等项目,涉及带动主体为政府,通过融通资金建设发展,通过“政府+金融+农户”模式,政府带动山区农户,农户收入来源为蔬菜水果采摘、休闲娱乐与生态旅游方面。(3)柳林山区突出以昌盛生态旅游项目,涉及带动主体为建设主体为企业和政府,通过融通资金建设发展,通过“企业+金融+农户”和“政府+金融+农户”模式,企业和政府分别带动山区农户,农户收入来源为民俗文化、休闲娱乐与生态旅游方面。
2山区种植农业产业延伸发展模式为“企业+合作社+农户”、“政府+合作社+农户”。(1)兴县突出以绿色、有机小杂粮种植基地为主,涉及带动主体为企业、合作社,通过融通资金建设发展,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企业、合作社带动山区农户,农户收入来源为绿色、有机小杂粮种植基地、乡村旅游方面。(2)方山县突出以绿色方山中药材种植基地为主,涉及带动主体为政府、合作社,通过融通资金建设发展,通过“政府+合作社+农户”模式,政府、合作社带动山区农户,农户收入来源为绿色中药材种植基地、乡村旅游方面。
3山区养殖农业产业延伸发展模式为“政府+金融+贫困户”、“企业+帮扶单位+贫困村”。(1)文水县突出以绿色育繁肉牛养殖基地为主,涉及带动主体为政府、企业,通过融通资金建设发展,通过带动“政府+金融+贫困户”模式,政府、企业带动山区农户,农户收入来源为繁肉牛养殖、餐饮住宿业、旅游业绿色产业方面。(2)石楼县突出以貉、狐狸养殖基地为主,涉及带动主体为企业、帮扶单位,通过融通资金建设发展,通过“企业+帮扶单位+贫困村”,企业、帮扶单位带动山区农户,农户收入来源为貉、狐?养殖产业方面。
4山区加工农业产业延伸发展模式为“企业+贫困户”、“企业+合作社+贫困户”。(1)柳林县突出以碗团、特色芝麻饼生产加工为主,涉及带动主体为企业,通过融通资金建设发展,通过“企业+贫困户”,企业带动山区农户,农户收入来源为碗团、特色芝麻饼生产加工方面。(2)文水、交口县口山区加工产业区突出以沙棘生产加工为主,涉及带动主体为企业、合作社,通过融通资金建设发展,通过“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企业带动山区农户,农户收入来源为沙棘生产加工、休闲娱乐与生态旅游方面。
三、建议
(一)统筹使用吕梁山区山区农业产业延伸项目资金
为切实做好吕梁山区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发展,需要积极整合部门资源,捆绑实惠吕梁山区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发展带动农户脱贫项目,统筹使用吕梁山区山区农业产业延伸项目资金,确保上级和县内吕梁山区山区农业产业延伸项目上脱贫工作倾斜。
吕梁山区山区农业产业延伸项目资金和所有上级扶持项目资金全部用于带动脱贫攻坚,针对性地用于吕梁山区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帮扶贫困群众。各县财政拿出资金用于贷款贴息,推动吕梁山区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发展带动农户脱贫发展模式的正常运行,形成带动主体和贫困户受益的联动机制。吕梁山区山区农业产业资金项目亟待加强。在争取上级吕梁山区山区农业产业延伸项目与资金时,一定程度上不占优势。同时,受全社会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县财政收入入不敷出,用于扶贫专项资金有限。
(二)加大金融部门投入吕梁山区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力度
吕梁山区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应积极参与政银企对接会、扶贫办与县信用联社签署脱贫贷款意向书。县扶贫办、农委、信用联社及相关企业就贷款使用和贴息政策进行座谈,对吕梁山区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发展带动农户脱贫攻坚贷款使用进行研究,拟定企业担保贷款、企业使用、企业根据贫困户的脱贫意愿及生产物资的形式资助贫困户产业发展的脱贫模式。
(三)鼓励企业参与吕梁山区山区农业产业延伸
鼓励企业通过实施担保贷款,积极引导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吕梁山区山区农业产业延伸贫困群众,立足当地资源和产业优势,通过创办小作坊、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发展种植养殖等自主创业方式,大力发展短平快增收产业,实现就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