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0:16:2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大学德育小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在高中实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衔接问题更加突出。中学数学是大学数学的基础,大学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延续,只有二者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衔接,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对二者的衔接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享了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在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和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并给出了相应的主要应对措施。
一、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变化
1.课程标准理念的变化
传统数学课程过于注重只是传授的技能训练,强调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和公理化体系。新课标则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更加重视数学的应用性和学科的交融性。
2.教材内容编排上的变化
与新课改前的高中数学相比,新教材教学内容采用“螺旋式”上升结构,逐步达到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这和以往主要采用根据数学的知识内容分类有很大的不同。体现在课程设置上采用了“学分制”,分为必修系列和选修系列,每个系列均由模块或专题构成,不再分代数、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初步课程开设。
和以前的教材相比,在必修系列增加了函数的零点、二分法、幂函数、投影与三视图、算法与程序框图、茎叶图、随机数等内容。在选修系列教材增加了全程命题与存在性的命题、定积分、推理与证明(重视了类比推理的作用)、条件概率、超集合分布、统计案例、矩阵与行列式、群论、球面集合以及数学史等内容,以供不同程度学生选学。同时,教材也删除了定比分点公式、平移公式、解三角方程、反三角函数、无理不等式、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椭圆与双三角函数的准线方程(只保留了抛物线的准线方程)、欧拉定理、数列与函数的极限等内容。
3.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课堂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传统可让教学重视只是的讲授和技能的训练,忽略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忽视了数学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分形式化的倾向,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阻碍数学能力,尤其是创造性能力的发展。新教材更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设计一些有层次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讨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的衔接问题
从以上变化上可以看出,新课改后的学生自在数学学习上设计的知识面广,但在抽象思维、概念理念方面相对薄弱。而大学数学作为公共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以便为后继课程和专业课程服务。这势必导致大学数学和中学数学存在一定的脱节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思想方面
新课改后的中学数学重视学生的主题地位,通过学习让学生感知数学是自然地、有用的。而现阶段我们的大学数学教学实质上只是在传授数学知识,并不关注其应用性,或者只是笼统地说会在后续数学课程或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有用,学生学习没有目标性。这是学生一时不到数学的重要性,导致学生态度不端正,学习过程被动,是指一部分学生觉得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凑学分。
2.教学内容方面
高中数学内容的脱节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数学课程建设的难度,也造成了学生学习内容不连贯,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学方式方面
相对高中数学,大学数学教学课时少,而教学内容却很多,客观上导致了课堂上教师讲授多,学生参与少。教师对概念、定理和公式的内涵和外延讲解多,学生反馈练习少。这种大容量、高难度、教学手段单调,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旺旺导致课堂效果呆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4.学生学习方法方面
新课改试图通过调整课堂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迫于高考的压力,现阶段的高中生学习,仍然以课堂听讲、课堂练习为主,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而大学数学教学进度快,理论抽象,仅靠课堂上的学习掌握只是很不现实,更需要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
三、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策略
1.讲好第一堂课
对于刚接触大学数学的新生来说,第一堂课尤为重要。首先,通过第一堂课使学生清楚大学数学和高中数学的联系和区别,让他们明白中学学习的数学只是将会在大学里得到深度和广度的加强。其次通过介绍课程的背景、知识结构,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此外,可以结合学生专业特点,介绍数学在专业知识上的应用,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
2.注重基本概念的教学
很多高中生认为学数学实质上就是学习如何解救学题,忽视了对基本概念的解脱,这种思维习惯一直延续到了大学,导致他们在思考这些问题时思路不清晰,方法不恰当,因此教师注重基本概念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基本概念过于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教师可以通过精选例题讲解,以适量习题巩固的方式指导学生不断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醒学生重视基本概念,从根本上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教学思维习惯,这样才能真正学好数学,真正“懂”数学。
3.保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
教师可以通过查阅高中教材,高考试题,向学生咨询等方法,尽可能地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只是掌握情况。在授课过程中注意适当补授新课改后删除的而大学教学中需要用到的内容,如:范三角函数、求解三角方程、极坐标等等。
4.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关键词 大学物理;中学物理;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4-0080-03
1 引言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以及包括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原子运动等在内的物质运动最基本形式、最普遍相互作用及相互转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1]。它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基本研究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各学科领域,推动着生产技术部门的飞速发展,成为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但由于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低年级学生刚进入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无法较快适应大学物理的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要面临“课时少,任务重,教学内容难,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素质不齐”等问题[2]。学生常常是上课能听懂,但无法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并对物理知识已形成固定思维模式,无法从中学物理的学习惯性中解脱出来,逐渐会对大学物理缺乏学习兴趣,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率。
如何做好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教学的有效衔接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尽快从中学物理的学习过渡到大学物理的学习。本文从教学内容衔接、教学方法衔接、学习方法衔接等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并给出实践案例,希望能弥补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教学衔接中存在的缺失,促进大学物理教学。
2 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教学有效衔接的现状与措施
教学内容的衔接
1)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教学内容衔接的现状。大学物理学存在教学难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课程内容都各自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是课程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呈螺旋式上升趋势,在内容上存在必然的重复,若处理不当,就会认为是简单重复中学内容,比如力学部分在质点运动学、动力学、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等章节,致使大学生对大学物理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并且会让他们觉得大学物理理论性强,但缺乏实用性,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大多以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计算为主线,而对物理学基本思想、基本研究方法等方面不够突出,抑制了大学物理教育功能的实现。虽然部分高校已经采取新编教材,能基本克服教学内容、教学体系的过多重复,但知识梯度太大,加大了教学难度,从而也会促使学生丧失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3]。
2)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教学内容顺利衔接的建议。大学物理教材改革必须以教育学理论为指导,并结合教学秩序渐进或有序性原则,密切联系大学物理教学实际,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况,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研究方法、基本物理思想及物理精神[3]。大学物理教学内容应具有适当的深广度,让大学物理内容与现代科学技术及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强烈感受到大学物理内容贴近生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好奇心。关注物理学前沿及热点问题,用现代物理思想引入近代物理知识,尽量避免知识内容的重叠,拓宽知识面,适当降低知识难度,注重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及科研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3]。
教师教学方法的衔接
1)教师教学方法衔接的现状。中学物理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求学生能记住公式、定理定律并会简单的应用即可,对公式、定理的推理、论证不做要求。大学物理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延续,同样可能习惯于注入式教学,过分强调体系的完整性,强调循序渐进的教学[4]。若不注意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将会影响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对物理思想、方法的学习和理解,抑制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2)教师教学方法衔接的建议。
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重视大学物理学每部分前沿和结论的教学并加强对其研究方法的讲述。针对中学生和大学生学习特点的不同,教师讲授方法和侧重点也应不同。在教学的每部分开始应该将该部分的授课计划、授课内容和目标要求及考核办法等预先告知学生,让学生对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的学习内容差别有更好的了解,指出中学物理的局限性和特殊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更易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讲授知识的同时,与中学物理对比讲授大学物理的研究方法,丰富的物理思维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大学物理并不是中学物理的简单重复,而是更高层次地研究物理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感和求知欲。
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针对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可采取启发式教学,在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同时,采用“渗透法”,通过前后内容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达到教学目的。留给学生若干推导细节和应用方面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课外学习自行解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探索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发挥每个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长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摸索出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评价方面,并不采用中学物理以期末试卷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诸如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和小论文写作、问题探讨以及辩论和竞赛方式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投身到科学发展的前沿领域。
②重视大学物理演示实验。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让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基础上,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常识,更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极好的教育功能[4]。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开设有专门的实验课,但是可能不会很好地同步,而若缺乏演示实验,学生普遍会感受到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相比更抽象、更难懂。为了改善这样的状况,可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大学物理教学中去,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及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使大学物理问题简单化,更具生动性、直观性,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增强教学效果。
③培养学生利用高等数学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中学物理常常采用初等数学求解物理问题,而运用高等数学处理和解决物理问题是大学物理教学给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若仍运用初等数学将可能无法处理一些特殊问题。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加强培养利用高等数学理解和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多加练习、用心揣摩,尽快适应使用高等数学这个重要工具。
④摒弃“题海”与精选典型例题习题。中学物理教学会受到应试教育及升学率等因素的干扰,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学生的解题能力,往往采取“题海”战术,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习题讲解与练习。中学物理内容相对较少,课时也较多,讲课进度慢,为“题海”模式也提供了条件。但是,这样往往会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一味套用物理公式、定理定律,抹杀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大学物理教学内容多、课时少、进度快,若仍采取大量的习题训练,则不仅无法适应大学物理的学习,反而会成为绊脚石[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放慢教学节奏,让学生逐渐适应大学物理教学,并精选部分例题渗透物理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通过“少而精”的习题练习,使学生掌握课程内容,让学生有独立钻研、独立思考的时间,强调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调研报告等多种灵活形式激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其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
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
1)学生学习方法衔接的现状。在应试教育及高考指挥棒的魔力驱使下,中学物理的学习方法主要为“题海战术”型,被动接受知识,片面追求考试分数及升学率,忽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6]。不良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势必带入高校,加上大学物理“内容多,课时紧”的情况,不再实行“注入式”教学,应该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若不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及学生学习习惯的正确培养,将会直接影响大学物理的教学效果,乃至影响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做好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学习方法的顺利衔接。
2)学生学习方法衔接的建议。
①注重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7]。采取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通过物理学史及趣味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最佳的学习状态及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大胆探索。课外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
②加强从“接受式学习”到“研究式学习”的转变。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但由于中学物理教学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物理学研究方法一直无法得到重视[7]。物理学研究方法通常包括实验方法、归纳方法、假设方法、理想化方法、数学方法、类比方法等。加强对大学物理研究方法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研究物理的能力,探索大学物理中的“研究式学习”,实现中学物理到大学物理学习方法的飞跃,对更好地培养研究型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3 结束语
由于升学压力、教育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教学衔接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物理课程不能是中学物理课程的简单重复或扩充,而应在概念上深化,理论上螺旋上升,地位、作用,深度、广度,研究工具等有所区别。本文主要从大学物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的现状入手,提出了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有效衔接的对策和建议,希望对大学物理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真正提高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主观意识上接收新知识,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苗文学,李若平,杨铼,等.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课程的衔接研究[J].物理通报,2011(8):19-22.
[3]兰智高.对大学与中学物理教学内容衔接的研究[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6):102-103.
[4]兰智高.对“大、中学物理教学方法相互衔接”的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2(3):88-90.
[5]杨毅,党玉敬,顾玉宗,等.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的衔接[J].物理通报,2012(4):31-33.
【关键词】英美文学 大学英语 结合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我国高校的基础性课程,同时也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前期教育(一、二年级)的必修课。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通用性更为成熟,大学英语英语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就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来讲,其仍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技能培养过于偏重,而对语言内涵及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则比价忽视,至此,本文将大学英语与英语文学教学相结合,探讨融合框架下的具体策略。
一、基于英语课文展开英美文学学习
就各大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来讲,其所使用的教材均在精心编排及挑选的情况下所形成的精品教材,比如当前使用十分广泛且由研究出版社出版和外语教学联合出版的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课本中不仅涉及日常所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同时还具有文化、历史及社会等方面的知识,其中不少学作品内容也容括其中,在英语知识的学习过程中HIA提及一些著名的文学家。教师应对课本当中所涉及的此类内容进行敏感把握,将此内容进行适当扩展及补充,对学生就英语知识以外相应文学知识进行渗透,以此达到培养文学审美兴趣及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的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单元当中,就提及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描述其由于具有放荡不羁的个性,因此难以融入到上层社会当中,并且朋友和读者还背弃了他。此时教师可对此内容进行扩展,可就王尔德作品的特点及个人背景进行介绍,可形容其为文如其人,他所创作的剧作不仅在审美上独到,且还具有鲜明的个性,在极具魅力的熏陶下从中还透漏出他内心所存在的尖锐矛盾。在实际课堂教学当中,可对王尔德较为经典的童话作品局部片段给与选取,并就其内容等进行深入剖析,对其具有唯美气息的语言风格进行体会,感悟其所著童话内容的简单而又生动,便可对学生的吸引力给与快速抓住,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非常好的操作性。
二、点拨学生的英美文学赏析方法
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讲,其通常在英美文学课程学习方面缺乏系统性,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就英美文学史大概发展脉络及特点予以厘清,促使学生在对内容进行阅读时,能够对作品所处的时代进行准确定位,避免学生出现无目的预读作品,或毫无关联的去看待及评价作品。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定期、定时抽出时间将英美文学的大致发展情况进行讲授,比如在古英语时期、现实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以及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所具有的不同特点进行讲授,分析这些文学特点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才能造就?英国文学在各个发展时期,其代表人物都有哪些?以及这些人物在具体的写作风格是什么,所表现出的突出特征又有哪些?通过此种串讲方式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在思路更为清晰的情况下去阅读作品,并且还能将文本内容融入到各个大背景当中,并就具体细节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在阅读当中还能将之前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自行找出答案并解决。
三、提高学生课后阅读数量和质量
课堂学习仅仅是大学生学习当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和重要部分,对于英语学习来讲,其也是如此;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针对学生文学思维及意识的培养,也应该在学生课后的自学当中进行渗透。在阅读当中,首要目标就是保证量,在文学作品阅读时还应保证是完整的原著。就美国大学生而言,其在大学期间通常情况下均阅读过十几种甚至更多的经典原著,而相比于中国大学生来讲,后者仅喜欢且习惯于阅读节选,常常仅对著作当中的一个片段进行细致阅读,其中较大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甚至连一本完整的原著都没有阅读过。阅读量作为一种最为基本且有效的思维训练方式,当对阅读量要求给与放弃,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予以放弃。所以,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大量阅读,只有在量上得到一定积累,才能对各种条件下所出现的语言障碍进行克服,才能更加深层次、多角度的思考作品。此外,在进行阅读时,不必依据文学史的发展顺序进行阅读,针对时间越远的文学作品,其在阅读时可能就越艰涩,当语言方面的障碍越多,则就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而言就可能造成挫伤。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一些适于课外阅读的书目,可以根据先易后难的顺序着手,从简单阅读入门,实现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然后依据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及效果,将下阶段的阅读内容进行布置。还可让学生记录自己的阅读成果,培养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此种习惯同时还是实现学生回忆巩固有效形式,还可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锻炼,活跃学生思维。
四、结语
我国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普遍存在只注重语言技巧的学习,而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却予以忽略。在语言学习当中,文学审美能力对其意义重大,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还可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化内涵进行了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所以,将大学英语与英美文学教学相结合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在课堂中将文学知识进行讲授,在课后就外文原著进行阅读,并于读后进行汇报交流等,实现学生文学素养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科渗透;融合;创新;激发兴趣
学科之间是相通的,没有明显的界限之分。因此,在日常教学当中,我注意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打破课内与课外、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整合、融合不同学科的内容,让英语知识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达到整体性或统一性的效果,以营造浓郁的英语学习环境。并通过不同学科的渗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英语运用能力。
一、语文学科的渗透:从汉语拼音中迁移,提高英语拼读能力
语音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对于起始阶段的学生来说,语音教学的成功与否会大大影响到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学生语音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听、说、读的能力。英语是拼音文字,英语单词的发音与拼写联系密切。
因此,在教学中,可利用学生已巩固的汉语拼音知识促进学生英语拼读能力。由于某些音标与某些汉语拼音的发音极为相似,如汉语拼音i的发音和英语音标[I]的发音就有些相似,在此基础上学起来较快。同时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汉语拼音知识,结合英语单词教学,逐步向学生介绍英语字母与常用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引导学生体会英语作为一种拼音文字,其字母与字母组合的拼读是有规律可循的,力求在轻松自然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汉语拼音能力向英语单词的拼读产生迁移,以培养学生的单词拼读能力和根据国际音标拼读复杂单词和书面记忆单词的能力。
二、数学学科的渗透:在推理运算中运用,加强英语单词识记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涉及数字的话题很多。比起呆板的跟读,让学生在推理、运算的游戏活动中学习,效果要好得多。
比如在新标准第一册第五模块1~12的数字学习中,我给学生出了这么一道题:把one到twelve的数字填到四边形中,让四边形的每条边和都等于26,我还提供了学生四边形的四个角分别为one,twelve,two,twelve。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致,不仅数学考试里有聪明题可做,英语也变得如此有挑战性。于是,学生便不断地拼试,得出了答案,也牢牢地将12个单词印在脑海里了。这样的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也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英语单词的记忆及运用。
又如在新标准英语第三册第一模块的教学中,出现了数字13~100的数字。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随机选用1~100中的任意两个数字如28和2,然后不断变换两个数字间的计算符号+,-,×,÷,让学生快速地计算出答案并说出来。所有学生都跃跃欲试,很快就得出第一个答案并说出英语单词。这样既帮助了学生掌握1~100数字的英语表达,也训练了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
在教授年月日等时间的单词时,我总是提供学生这样的等式:One year = twelve months, One month = 31/30/29/28 days. One day 24 hours等。通过提供直观的生活知识,让学生习得英语知识。
三、音乐学科的渗透:尝试歌曲创编,提升英语语感
小学生十分喜欢歌曲、歌谣,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富有节奏感、韵律美和文化气息浓的英语歌曲、歌谣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了解文化差异。好的英语歌曲简单易懂、上口快、节奏感强,容易记忆和激发兴趣,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因此,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改编歌词进行歌曲创作,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满足了儿童的求知欲和成就感,提升语言学习效率。
如,外研版的新标准英语小学第五册的歌曲How many do you want?(How many apples? How many pears? How many do you want? A kilo or two, a kilo or two? Here’s a big bag for you. How much milk? How much juice? How much do you want? A bottle or two, a bottle or two? Here are two big bottles for you.)我让学生改用自己喜爱的食物,对歌词进行改编,然后进行演唱。其中一个孩子这样唱: How many cakes? How many sweets?How many do you want? A kilo or two, a kilo or two? Here’s a bag for you. How much milk? How much beer? How much do you want? A box or two, a box or two? Here are big boxes for you.
学生不但饶有兴趣地改编了歌词,而且还巧妙地将歌曲中两句难度较大的歌词进行了适当删减,唱起来更加简单好听了。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唱问唱答,将音乐进行到底。在课前问候时,我常用学过的英文歌曲直接与学生进行唱问唱答。如我常用第一册第一模块的歌曲来和学生做课前问候。Hello, hello, how are you?学生唱着回答:I’m fine, I’m fine, and hello to you. 这种融音乐于英语教学为一体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 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满足学生好玩好动的心理特点。
总之,小学英语教学不是孤立存在的,与其他学科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能更充分地真实而有意义的英语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生活中处处有英语,拉近了英语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他们体验到英语学习是快乐和享受。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学能力;语言表达;应用题解答;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304-01
从小学开始,教师就应注重从多角度去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小学数学学科是小学教学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同样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现结合我在教学二年级“猜测”这一课中的一些做法,谈一下低年级数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聊天的形式“说”。在课前谈话中,我先跟学生聊体育运动,激发他们的兴趣,然后让他们观察多媒体演示,并引导:“体育老师在干什么呀?”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做操”、“做学生健身体操”……以这种聊天的形式,说的都是生活中的事,给学生以亲切感,容易激发学生“说”的欲望。但要注意适当地给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避免答非所问。
以小组为单位,扩大“说”的范围。在这节课中,我安排了一些小组合作的内容,在每一次活动中,我都特别注意给更多的学生“说”的机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很多时候还需要教师告诉他们如何去“说”。比如,当让学生自己探索袋子里装的是什么样的球时,我在学生活动之前,就做了必要的提示:“当一个人做拼图的时候,其他的同学可以说一说,猜一猜,然后,根据你们组组出的图形的情况,你们再来讨论一下。这个袋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图形,最后,选一个说得最好的同学作为你们组的代表发言。”这样,避免了课堂上学生发言机会少的问题,扩大了学生“说”的范围。而且,每个组代表的发言既可以给全班作出好的榜样;同时,从他们自己选的代表的发言,也可以看出这个组的学生对于语言表达的评价能力。当然,为了促进更多的学生进步,每一次活动的代表可以根据需要调换。
结合生活实际“说”。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完以后,我设计了一个“结合生活实际”的环节,再次放手让学生“说”:“在你们今天的上学路上,你发现哪些事是可能发生的?哪些事是一定会发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发生的?”学生们各抒己见:“我们上学的时候妈妈送我们过马路,不可能发生车祸”、“妈妈骑车可能闯红灯”等,这样,既锻炼了表达能力,又对本节课有了一个总的回顾。
说自己的想法,适当地开放。在这节课的最后,我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说”的舞台:“你认为这节课哪儿挺有意思的?给大家说一说。”这是一个没有对与错的问题,学生可以放心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我觉得拼图游戏挺有意思的,特别好玩。”有的说:“我觉得这节课哪儿都挺有意思的,因为我学起来很容易。”……适当地开放一些,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发表自己的意见也是很必要的。
当然,教学内容不同,训练表达能力的侧重点也会不尽相同。但是,无论“说”什么,怎么“说”,作为教师,都要注意引导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简洁性、条理性、逻辑性
数学语言具有准确性、规范性和通用性的特点,是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其实质是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常在数学课堂中出现会做不会说的现象,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根据教材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有计划地逐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持之以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使他们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的培养
应用题的教学,在整个小学阶段,都是重点亦是难点。在低年级,就必须着手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在应用题教学中,我着重于题意的理解和数量关系的分析。这一环节要多花功夫,让学生多动口说题意和数量关系。同桌互相说或指名说都行,因为分析清楚数量关系后,他们就能正确解答应用题,学生的解答应用题能力就会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提高。
如,“树上还剩5个桃,已经采了23个桃,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怎样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教师可以边板书题目边用数学语言分析这道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利用形象的肢体语言为学生提供思维模式:“把已采的23个和树上还剩的5个合起来”(用两只手分别表示“已采”和“还剩”做合起来之状)。教师接着让学生学着老师的说法,自己试着说一说,然后找表述能力较强的学生说给大家听。再让学生互相说说,检查对错。个别学生说不完整,可由教师做示范,学生再学着表达。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理解了数量关系后很快就正确地解答了应用题。
又如:学生往往看到题中有“剩下”就用减,有一共……就用加法。在教学中正确使用教学手段,让学生正确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就能减少这类现象的发生。如:一辆玩具汽车46元,找回4元,付了多少元?引导学生弄清“找回的4元”是从“付出的钱中”找回的,也就是(?)-4=46。使学生理解理解数量关系,解题方法就很明了了。
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数学知识的传授,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技巧的掌握,还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数学各方面能力,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全面完成。
关健词: 体育教师 教学效能感 影响
教师是教育教学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变革的实施者。许多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影响教师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坚持性,影响教师对新的教学模式、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影响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控制是否更人道、更民主、更信任,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对教学活动的投入和关注等。所以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影响教师发展、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育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
1.教学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是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自我效能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环境中是否有能力去组织、实施和完成某种行为活动的预期或信念,这种效能预期会影响个体的思维方式和个体的情绪反应,影响行为的坚持性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受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影响,人们提出了教学效能感的概念,认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相信自己有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知觉和信念,它影响着教师对所从事职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教学工作的关注和投入程度,以及在遇到困难时克服困难的坚持程度。
2.国内专家对教学效能感的研究
李晔等人(2000年)的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和自我效能感低的教师在课堂时间的安排、课堂提问的认知水平、提问对象及对学生的反馈方式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另外,孙志麟(1996)的研究也发现,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与班级管理取向有关,高自我效能感的教师具有人文取向的控制意识和自主取向的动机信念,而低自我效能感的教师则具有监控取向的控制意识和控制取向的动机信念。
俞国良等(1995)探讨了中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结构和影响因素,认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关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该研究表明教龄因素对教师的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有不同的影响。随着教龄的增加,教师的一般教育效能感呈下降趋势,而个人教学效能感则表现出上升的倾向。
迟毓凯、周国韬(2003年)对“教师关心,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业成就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教师关心和学业成就的相关表明了教师关心与学生学业成就有一定的关联。但进一步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学业成就只与自我效能感有密切的关系,而与教师关心和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弱得多。
3.教学效能感作用模式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影响着教师的行为,而教师行为必然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同时教学效能感也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在起作用,这就要考虑到教师教学效能感作用的机制问题。根据辛涛等人(1996)的研究,教师教学效能感作用的一般机制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教师的教学效能感通过影响教师行为而对学生自我效能及学习能力与成绩起作用,而学生自我效能和学习能力与成绩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与此同时,环境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也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产生着影响。
4.影响大学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
大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在教学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人经验和环境对其形成有重要影响,具体如下:
4.1社会因素。
历史的经验早已证明,社会、国家和政府如果能够尊师重教,就会增强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否则相反。
4.2学校因素。
有关研究表明,在学校因素中学校风气、人际关系和教育工作提供的发展条件对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影响较大。如果一所学校的制度完整、合理,学校的风气健康,学风浓厚,人际关系和谐,教师的心情会比较舒畅,工作热情较高,信心较足,教学效能感就会增强。相反,学校制度不完善,风气不正,人际关系紧张、勾心斗角,就会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内耗掉许多精力,自然降低了教学效能感。
4.3教师的主观因素。
外部因素对教师教学效能的影响是通过教师的内部因素而起作用,所以内部因素才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关键,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教师行为的成败经验,它的影响最大。成功的教学经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的教学经验会降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二是替代性经验。教师通过观看、想象与自己能力和水平相近的教师的成败得失,学习他们的经验,从而形成自我判断,获得自我效能感。三是他人的评价和劝说,即教师接受别人对自己具有执行某一任务的能力的评价、鼓励或劝说。四是情绪的唤起。紧张、焦虑和烦躁的消极情绪容易降低人们对自我效能的判断;成功、愉快和幸福等积极情绪会提高人们对自我效能的评价。
5.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效能感的方法与措施
5.1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
一个教师要有高的教学效能感,首先是他必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自信,而这种自信来源于教师坚实的业务功底,很难想象一个不具备专业技能的教师会有高的自我效能感,即使有也是一种盲目的自负。一个教师只有拥有了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及相关的专业知识,他才有底气自信地游刃有余地完成相应的教育教学任务,建立教学效能感。
5.2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学会正确地归因。
成功的体验会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相反,不断的失败将打击人的自信心,降低自我效能感。然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失败是难免的,毕竟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但是,一时的失败不能说明自己就没有教育教学的能力,教师应该相信,失败是成功的垫脚石,一个善于从失败中找原因的教师,一个有坚强意志力的教师,失败对他而言是一种财富,会让他更加坚强,促进他更快地成长。在逆境中磨砺的生命,更能经受风雨的洗礼,也更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5.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与学生建立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言语行为都会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教师也会因为自己被学生广泛接纳而倍感欣慰,教学效能感提高,教学更具创造性。
6.结语
由此可见,教学效能感高的大学体育教师抱负水平比较高,愿意选择那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投入程度高且持久,乐于进行教育改革,并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坚持下去,创造条件实现目标。教学效能感低的教师则相反。
教学效能感高的体育教师在工作中信心十足,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即使遇到不良刺激或干扰时也能正确地调控自己的情绪。而教学效能感低的教师则会因学生的违纪行为产生较大的焦虑和恐惧,甚至处于一种激怒状态,并影响课堂教学,使之无法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迟毓凯,周国韬.教师关心、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业成就的关系[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4):47-51.
[2]吴国来.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延伸[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0,(3):14-17.
[3]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0-55.
[4]俞国良,罗晓路.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72-79.
继续浇灌冬小麦,地未封牢能耕掘。
大白菜要抓紧砍,菠菜小葱风障遮,
大小冬棚精细管,现蕾开花把果结。
冬季积肥要开展,地壮粮丰囤加茓。
植树造林继续搞,果树抓紧来剪截。
牛驴骡马喂养好,冬季不能把膘跌。
农家副业要大搞,就地取材用不竭,
油房粉房豆腐房,赚钱养猪庄稼邪(长),
苇蒲绵槐搞条编,技术简单容易学。
鱼塘藕塘看管好,江河打鱼分季节,
春打黄昏冬五更,浑水白天清水夜。
河北:“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这是农民朋友对小雪节气时下雪的赞扬,此时的雪水能抗旱防寒。
山东:“小雪收葱,不收就空。萝卜白菜,收藏窖中。小麦冬灌,保墒防冻。植树造林,采集树种。改造涝洼,治水治岭。水利配套,修渠打井。”
河南:“立冬小雪,抓紧冬耕。结合复播,增加收成。土地深翻,加厚土层。压砂换土,冻死害虫。”
长江中下游
小雪期间,长江中下游开始进入冬季,部分地区可见初霜。但初雪来得迟,一般在12月中下旬。这一地区在小雪节气期间开始了小麦、油菜的田间管理,并开始积肥。
江苏:“立冬下麦迟,小雪搞积肥。”
上海、浙江:“立冬小雪北风寒,棉粮油料快收完。油菜定植麦续播,贮足饲料莫迟延。”
华 南
福建、广东:小雪期间地里仍有庄稼,有谚语可查。福建当地有:“小雪点青稻”的说法,青稻指的是晚稻。广东则有:“小雪满田红”,大雪满田空”,这里所谓的红,不是指红颜色,而是指农活多,此时开始收获晚稻,播种小麦。
更多相关热门文章推荐:
1.2015小雪节气的民间谚语
2.2015关于小雪的谚语最新
3.关于春天六个节气的谚语汇总
4.各地关于小雪的谚语锦集
5.各地关于二十四节气歌谚语大全
6.小雪节气关于农事的农谚【汇总】
小暑收大麦,大暑收小麦。
小署大暑,灌死老鼠。
小暑小割,大暑大割。
芒种万物播,夏至做黄梅;小暑耘收忙,大暑是伏天;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
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溲溲。
早晚烟扑地,苍天有雨意。 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 重雾三日,必有大雨。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溲溲。 风静天热人又闷,有风有雨不用问。 瓦块云,晒死人。
芒种万物播,夏至做黄梅;小暑耘收忙,大暑是伏天;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
小暑小割,大暑大割。
大暑摘瓜。
雨水甘蔗节节长,春分橄榄两头黄,谷雨青梅梅中香, 小满枇杷已发黄,夏至杨梅红似火,大暑莲蓬水中扬, 秋分菱角舞刀枪,霜降上山采黄柿,小雪龙眼荔枝配成双。
大暑早、处暑迟,立秋晚暑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