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计算机网络能力8篇

时间:2023-06-26 10:16:1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计算机网络能力,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计算机网络能力

篇1

每个方向均有不同的专业课程支撑。特别是实践课程在高职三年的学习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使用CDIO模式对实践课程的改革可以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学生通过先构思再设计后实现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与其他的应用型专业相同,网络技术专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的就业问题。学生在学校学的知识很难应用到实际的工程中去,甚至一些学生在找到一份工作后又不得不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近两年来笔者和本教研室的老师们针对08、09、10级的学生参照CDIO模式对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等课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2用CDIO模式改造传统的网络专业教学模式

该文针对高职网络专业中的一个方向“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为例来论述CDIO模式在教学改革中的影响。CDIO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参与真实的工程实践环节的每一个步骤(包括工程构思、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等)[4]。实行“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方向课程体系的一体化教学时基于该方向的核心课程群来建造的。首先,把分散在该方向的核心课程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不是在孤立的学习某个知识点,而是通过工程实践来获得该领域的综合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2.1用CDIO模式改造网络专业传统课程

笔者以该方向中的一门核心课程《网络设备与网络管理》为例来阐述CDIO模式如何对传统课程进行改造的。课程设置的岗位能力训练均来自企业实际的工作岗位,通过这些项目的训练学生能较快的适应企业网络管理员和网络工程师的职位。在建立该课程的教学体系及教学目标时,笔者及教研室的老师去参观调研了一些中小型企业。了解该单位的用人需求,同时邀请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参与教学环节和考核环节的设置。本课程共分为8个训练工程项目其中包括38个训练情境。课程项目一从认识计算机网络的各种常用设备开始,如:双绞线、光纤、光纤收发器、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当学生对这些设备的特性和用途有了初步认识后,课程会安排一次设备到货验收的模拟场景。学生在对设备验收的过程中进一步的了解和使用常用的网络设备。

课程项目二为构建一个小型的局域网,该项目主要解决用户节点在50个以下的小型网络的组网和建网工作。学生在组建网络之前需要经过思考,设计出一个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并使用工具软件实现。接着学生从最简单的网线做起,动手做出各个类型的网线(包括光纤的制作)。让学生了解简单的HUB、二层交换机的安装配置及其标准。该项目理论课程结束后,让学生分组构思不同的拓扑结构进行小型企业网络的设计安装与调试。课程项目三为一个校园局域网的构建,该项目首先带学生参观学院的中心机房。在机房中给学生讲解学院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和所使用的核心交换机型号。学院的网络管理员和教师共同授课给学生讲解在校园网内如何配置核心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接入层交换机。同时学院的网络管理员结合平时的工作经历给学生讲解如何维护和管理校园网。在理论课程结束后,学生在实践课程中分组规划不同拓扑的校园网并实现。课程项目四教师带学生去参观一个规模在200人左右的公司,请企业专家来给学生讲解构建中型企业网络所需用到的网络设备及其配置。在参观结束后学生同样进行分组,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静态路由、RIP/OSPF等路由协议。在完成这些根据CDIO模式设计的工程训练项目后,学生不仅能够理解中小型局域网的配置与维护还可以在参观和企业教师的讲解下,了解企业对于网络人才的需求和企业岗位的职责。同时,实践项目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还培养了他们的协同工作的能力。

2.2以CDIO理念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学生

通过在校的基础知识培养、职业基础能力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后于三年级的第二学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阶段。这个培养阶段为学生真正进入企业的提供了一个过渡的平台。与本专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的企业有20多家,不仅有像H3C、华为、TP-LINK这样的大型企业,还有规模在10人左右的小型企业。以杭州H3C公司为例,该公司在本专业设有“H3C网络学院”,学生在大二的课程中即可学习该企业的认证课程,学习后经过考试还可以获得该企业的网络工程师认证。在顶岗实习中,有些学生在该企业完成顶岗实习环节,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毕业后可以留在该单位任讲师、工程师等职务。同时学生还可以自己创业发展,学校也给学生创业提供了相应的孵化器。在与这些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时,学院要求企业同样按照CDIO的模式对这些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培养。并给这些学生安排相应的校外指导教师,让学生对企业的真实项目进行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同时,可以将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也可以在校内建立该企业的实习基地。这样可以加强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的共赢。在校内,如果学生在孵化器内创业,学院同样安排专业教师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指导。

2.3以CDIO理念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网络教研室的教师基本都是接受传统的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在各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都比较强。但由于大多数教师没有企业的工作经历,做实际工程的经验非常有限。为了更好的推进CDIO在本专业的实施,学院要求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去企业参加顶岗实践半年。教师在企业中结合工程实践,把原本理论性的东西实践化,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很多工程实践的经验。网络专业为了配合CDIO理念的实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对本教研室的教师提出了一些要求:1)定期邀请在企业生产一线的工程师在学院讲课,并选聘“企业骨干教师”和“企业专业带头人”参与教学计划和课程改革。2)选派一线教师去国内职教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并每年利用暑假选派教师到国外学习先进职教经验。3)学院在职称评审、评奖评优上向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员倾斜。目前,网络教研室的专业教师都积极参加一些知名企业的培训项目(如:华为的TD-SCDMA国培项目等),并积极参加企业的顶岗实习来提升自己的工程实践经验。在近两年来,网络专业教师使用CDIO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指导的学生多次在省级、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3总结

篇2

关键词:计算思维;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能力培养

计算机网络是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众所周知的难学难教的课程。学生感觉较难理解和掌握老师的授课内容;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习的要求,如何通过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实践内容,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计算机教育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1]。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是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目前公认的三大科学思维是理论思维、实验思维和计算思维[2]。其中,理论思维以数学学科为代表,实验思维以物理学科为代表,而计算思维则以计算机学科为代表。计算思维的核心思想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的行为。近年来,计算思维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教育界普遍认可和倡导的科学理念。

本文将计算机思维这种新的科学理念引入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教学中:一方面,有助于改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更为重要的是,将有助于学生将计算机网络的实现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其他软件系统的开发设计及日常生活问题的处理中。

一、计算思维与计算机网络教学

计算思维是周以真教授在2006年提出的,她认为,计算思维是建立在计算过程的能力和限制之上,借助计算方法和模型,由人和机器共同完成复杂问题的求解和庞大系统设计[3]。计算思维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国内外教育界广泛关注。计算思维中所蕴含的许多科学思维十分值得学习和借鉴[4]。

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很多设计思想和方法都体现了计算思维所倡导的这些科学思维和理念。例如,计算机网络利用“抽象和分解”思维对网络系统进行抽象,得出计算机网络的层次结构;在传输层上利用“启发式推理”思维通过在不确定的情况下的规划、学习和调度来实现三次握手基本操作,以保证数据的端到端的可靠传输。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可以说计算机网络是最能体现计算思维的一门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思维这一有力的科学工具,将其贯穿于整个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力求提高和改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目标

计算机网络程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计算机网络包含许多计算机思维中系统级的问题求解,故计算机网络课程应以计算机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以讲授各种网络命令、技术和算法为主要内容,使学生通过上机实践和合作设计,来感知和领悟计算机求解问题和设计系统的基本方法和思S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据此,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教学目标如下:

以计算机思维能力培养为目标导向,在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基础之上,进行工程实践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熟练运用和操作计算机网络命令。

(2)熟练进行网络配置和网络架构设计。

(3)模拟并实现计算机网络算法的生成或改进。

(4)剖析某种具体网络协议的实现机理,设计相应的功能模块。

(5)协作完成一个小型网协议的设计和一个小型网络功能设计。

三、面向计算思维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案设计

根据我校学生自身特点和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上节所确立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目标,重点以计算机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导向,将每一个阶段的实验类型分为验证性实验、算法模拟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三大类。

(1)验证性实验:以实际的操作系统(Windows或Linux)作为实验环境,通过验证操作系统具体运行现象,让学生直观感知网络相关命令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

(2)算法模拟实验:以计算机网络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算法为例,选择一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让学生通过编写程序实现算法的功能。

(3)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模拟器(Packet Tracer)等进行网络模拟实验。设计性实验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基于计算思维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方案如表1所示。

将本实验教学方案应用于我院计算机专升本、专科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中,经过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得到很好的提升,课堂效率明显提高,学期末的考核也表明,学生的实际动手解决能力得到较好提高,相应理论知识点的掌握能力也随之得到改善。这说明本方案是正确可行的。

四、结语

计算机思维的出现为当今教育界提供了一个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有力工具。本文将计算思维应用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教学中,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动手能力及良好的创新和团队意识,同时有助于解决计算机网络课程难学难教、实践与理论未能有效结合等问题,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下一步的工作是继续完善和改进该实验教学方案,并尝试向我院其他专业其他课程进行推广实践。

参考文献:

[1]陈华杰,戴丽娟.以培养计算思维为核心的程序设计实验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25-127

[2]梁正平,李炎然,王志强.计算思维导向的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2(9):31-34.

篇3

国家教育部从20世纪8O年代后期开始,对大学的专业设置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由原来的800多个减少为200多个,主要目的是使得培养的学生成为厚基础、宽理论、强创新技能、高素质的新一代人才,重点强调创新与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技能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实践证明,创新与实践性教学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具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措施[1]。随着我国IT产业的迅猛发展,IT人才短缺正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据有关专家预测,在今后的十几年内,我国对IT人才的需求每年至少40万。其中网络系统工程师和网络应用工程师是IT业最急需的人才。但一方面是IT技术人才的匿乏,另一方面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由于缺乏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实际技能和创新能力而就业困难的尴尬局面。虽然造成这尴尬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计算机专业教学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支配,强调知识的基础、理论的基础学习,忽视学生计算机实际技能、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和主动参与与实践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实际技能的掌握受到较大程度地限制。我们将以我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基地为基础,采用集教学、训练和创新活动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创新与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

二、加强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基地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实践教学环境

高等学校的教学实验基地是进行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实验基地在教学中的地位与重要性日益得到重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要求我们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基地的建设规划、实践教学方法、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其行业发展规划一致,既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又必须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变化、创新人才的培养。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若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就不能说我们的人才培养是成功的。我们将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基地的建设整体规划和目标确定为:建立一流的由计算机网络工程及应用综合实验及计算机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设计综合实验两个实验系列构成的计算机专业网络实验体系,既满足计算机专业教学大纲要求,又适应当今计算机网络及应用技术及其教学发展需求的多功能的、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基地。我们在04年已完成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及应用实验室基础上,06年利用浙江省教育厅省属高校实验室建设专项资金完成了计算机网络安全及管理综合实验室和无线网络实验室建设,形成了功能完善、适应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基地,为我校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5个专业共3千余名学生开设网络工程、网络应用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系统性网络工程、网络应用和安全管理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得我校在IT人才的培养上能适时的向社会输出适用的人才,提高了本校学生的就业率和社会适应程度。

三、重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意识

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实验的设置要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角和与专业基础理论学习相联系的主动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有专业知识纵向和横向自主扩展和创新的余地。因此我们设计的实践体系是开放式的、有层次的和与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密切配合的[3]。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必修、选修和自拟项目。我们反复认真研究了教育部制定的本科计算机专业培养大纲及社会对计算机专业教学提出的最新基本要求。根据专业的特点,充分考虑目前IT企业与公司对人才的强烈需求,为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制定出由以下两个实验系列构成的计算机专业网络实验体系。计算机网络工程体系:主要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基础性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以及基础的网络技术培训。包括:局域网实验、广域网实验、无线网实验、各种网络接口的应用和网络应用实验。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管理体系: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基础性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实验教学,以及基础的网络安全管理技术培训,包括:防火墙配置实验、网络管理实验、入侵抵御系统应用实验、用户安全实验和网络流量管理和优化实验。在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操作和技能的基础上,我们增加了对基本训练要求较高、对综合素质培养有利的综合性实验。综合实验中既有物理硬件设备,又有综合测试分析;既有基本操作的反复训练,又有知识综合应用。如“网络日志审计综合性实验”中要求学生首先通过路由器、交换机、BAS等网络设备进行组网,然后根据要求采集不同类型的网络流量信息,并通过聚合、分析与统计,提供用户行为审计、流量异常监控和网络部署优化的数据。另外我们还增设了设计研究性实验,这类实验着重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为将来的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实验内容可在实验教材中选用,也可根据实验教师的科研题目,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并查阅文献,自行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经实验教师审阅批准后,独立完成实验,最后以报告或小论文的形式提交。通过这类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实验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积极性和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实际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创新能力得到全面培养。为了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对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我们还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开放实验教学。我们的开放实验教学包括开放实验室和开放实验内容两方面。开放实验室是指课余时间在教师监督和指导下,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入实验室,重复课堂上的演示实验;重做失败的实验;操作自己设计的微型实验;以及参与教师所做的课题实验等[4]。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学生在自觉学习和锻炼过程中,不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求知者、参与者、探索者。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不断地解决问题和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得到培养[5]。

四、强化管理,实行教师负责制

新的人才创新与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必须要有全新的管理模式。我们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基地和实验课程的管理采取课程负责人和实验室主任统一协调下的教师责任制。在两大实验系列的基础上,根据实验内容的布局进一步分为4类(计算机网络基础应用,网络工程,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网络安全与管理)进行管理。原则上,实验设施的管理及实验科目的开放由相应专业理论课的教师负责,其责任的内容包括:组织设备的安装调试,设备使用规范细则的制定,实验指导书的编写等。在教学实验基地建设完成后,教学实验基地的管理将逐步由实验教师接任,其责任包括: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使用规范和记录执行情况的监督,组织对必修和选修科目实验指导书的更新,组织实验室开放及辅导教师的安排,完善实验室开放的实施细则等。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基地是开放式的。结合基础实验室的开放经验和计算机专业实验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完成实验计划和熟悉了设备使用规范细则的条件下,对其全面开放。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开放,采取提前申请,统一完成必要的基础培训后再安排实验的方式。同时将针对一些专业的特点编写与之相适应的实验教材。

五、取得的初步成果

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基地通过近一年来的运行,实现了预期建设目标,成效显著,取得如下初步成果:

1.在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基地建设的促进下,为适应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的实验教学,我们调整了教材的选用范围。计算机网络主干课教材立足选用国内外的优秀教材,特别是国外能反映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现状及方向的先进教材,我们还组织教师编撰能反映学生实际技能、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网络实训教材的编写,力图使实验教材能配合实验教学培养目标,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尤其是诱发学生的原发性创新能力乃至创新冲动。

2.对本科计算机网络系列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调整,并充分考虑了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有机结合。通过对实验课及其内容进行整合更新,使实验更具综合性。使学生在独立设计出企业网络方案的同时,能对企业网络进行实际组网、实时网络流量和安全的综合分析和基本的网络应用编程。

3.所有的实验根据专业基础课的进度分段对各年级学生随时开放。学生根据已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指导书选择实验项目,提出实验路线。鼓励学生对可提供的实验设施作自拟的整合,促进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全身心的投入。在实验成绩的评定上,不简单地看实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同时注重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和创造性,注重是否能对实验现象有较敏锐的观察、分析和处理能力。

4.将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成为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网络技术实习基地,为此,我们和华为3COM网络公司合作成立中国计量学院华为3COM网络学院,并针对计算机专业、通信专业和电信专业学生举办了5期华为3COM网络学院网络工程师(HCNE)认证培训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为项目中计算机专业校企联合模式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实施的经验。

篇4

【关键词】教学 计算机网络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潜力,也就是一个国家未来能否强大的支持和保障,因此,在教学教育领域,培养计算机教学中的创新能力,也就成为了当务之急,值得我们所有工作在这一战线上的教师来进行探索,进行不懈的奋斗与研究。

一、学生的创新能力决定未来的发展空间

一个有创新的学生,注定会比只会墨守成规的学生更有可能创造出另人惊叹的成绩,只有具备了创新能力,才能有更好的作为,更高的成就,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学生,必须要紧紧地跟上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才能领先与其他人,拥有更好的发展。因此,在计算机飞速发展的今天,更需要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对创新能力进行更深一步的培养。在众多学科中,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较为复杂,基于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已经由数字化时代转型到大数据时代,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不仅需要其专业知识水平达标,更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对于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重要课题。

二、教师的教学观念需跟上时代的步伐

学生能够从小培养出创新能力,一定少不了一个能够从小就正确引导他的老师,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应进行创新,要能够接受新事物、新理论、新思想,以自己的创新理念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以此达到引导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计算机网络教学,顾名思义,是以计算机为主的教学,计算机是如今社会更新换代最快,信息量最大,最引导潮流的设备。因此,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我们教师更应有最硬件的知识储备、最温和的教学态度、最先进的教学思想,我们的教学观念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以此来培养和教育学生,达到师生互动,共同学习,共同创新的理想目标。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首先应放弃古代那一套师徒尊卑的说法,应提倡师生平等,只有在平等的条件下,学生才不会感到拘谨,拥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以全身心的热情投入到创新之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的深入理解。值得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师借鉴。

三、教师在教学实践上的创新

(一)教学内容上的创新。如今的信息社会发展飞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方面要与时俱进,对以往不符合如今社会发展、教学需求的教学内容进行革新,灌输能够促进学生创新发展的先进内容。将计算机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基础之中突出重点,要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与实践,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且感觉出自己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引导其付诸于之间之中。教学内容不应纸上谈兵,而应注重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对学生灌输新理念,新思想。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而今的社会,已不同于以往,信息性的加强,流通性的提升,都在预示着,以前那种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那样的教学,只能让学生对此产生厌恶情绪,抵触心理,不能以一个良好的心态进行学习。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是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关键。用新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学,可以深入显出,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一步步地攻克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更应注重启发式教育,引导式学习,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钻研问题,解决问题,利用手中的资料,以及在图书馆,网络上查找的相关资料进行自我解答,从而可以更加深刻的掌握知识并加以运用。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有义务,也有必要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禁止“一言堂”式教育,应与学生进行讨论,并在讨论中加以启发,对学生的思路加以改正,起到辅导学生的作用。

四、营造健康的创新氛围

创新,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营造健康的创新氛围,就显得尤为必要,营造健康的创新氛围,就需要我们营造出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到老师学生亦师亦友,让学生对授课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学习有动力。计算机作为一种新兴的领域,知识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拘泥于课本的知识,还应将知识从课内扩展到课外,将知识的覆盖率大大提高,做到与时代接轨,而不是将学生教成一个仅仅会啃书本而不会其他的于社会无用之才。

五、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并不都可以用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因材施教,对症下药,避免个别学生的不适应,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指定相应的对策,例如,对于活泼爱钻研的学生,我们可以只稍加引导,由他们个人自己来完成学习内容;对于文静不爱动的学生,我们可以多与他们交流,让他们可以在交流中学习;对于热爱学习的学生,我们应放任他们自己学习,不应妨碍他们的研究过程;对于调皮不爱学习的学生,则应严加管教,不能让他们放任自流。

六、结束语

通过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观念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教学内容,而且能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学习广域网的组成和应用,还能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热爱探索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值得我们进行不懈的,更深层次的探索,符合国家提出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对社会发展,国家进步有着良好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余勇.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A].教研教改,1672-7894(2009)29-036-01

篇5

关键词:卓越计划;4C能力;创新能力;课程改革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01-0029-04

中图分类号:G642

当代大学教育在培养工程人才时,要求学生在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方面融合发展。专业知识学习是载体,掌握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不是唯一目的,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重在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諸多因素导致课堂教学中满堂灌、填鸭式的授课现象还普遍存在,即使教师在讲台上卖力地讲,学生也不买账,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听课,致使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单调,所谓的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往往成为教师不认真备课、不愿意尝试和探索新教学方法的借口。而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教师缺乏对课程教学理念和方法的研究,没有深入思考“教与学”这一系统过程要达到的目的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研究课程要求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上达到的目标和构建人才培养实现矩阵,从而缺少深入有效的教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网络应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在传统课堂教学和实验开展中,学生却反映这门课理论知识多、内容抽象,教师也觉得课程内容和实验内容不好设计。河南工业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团队总结多年教学经验,认为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把握不到位,教学中缺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有效机制和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1 “卓越”工程师的4C能力要求

教育部推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旨在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型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卓越计划”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培养,鼓励校企深度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河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11年被列入第2批“卓越计划”改革项目。在推行“卓越计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过程中,围绕“卓越计划”对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国际化视野等的能力要求,构建人才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实现矩阵,并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尤其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促进“卓越”计算机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

我们在进行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分析时,总结了创新思维/精神(Creative thinking/spirit)、批判思维/精神(Critical thinking/spirit)、自信(Confidence)、沟通(Communication)4个基本要素。创新能力培养是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缺少“创新能力”的人也很难具备优秀的“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只是个熟练的“技工”,而无法成为独立解决工程难题的优秀工程师。

具备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创新思维和意识,善于“思辨”,而创新思维又要求一个人具有良好的“批判思维”和“批判精神”,敢于质疑“权威”,在“怀疑一切”中发现问题,在“创新”中解决问题;一个人是否具有敢于批判和创新的精神,又源于其“自信”、敢作敢为、不怕失败、不怕“丢面子”;“沟通”是现代人际交往的基本素质,而现代组织都强调团队意识,重视协作,这就要求组织成员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这些基本要素也是相互统一的,自信的人敢于批判,并在实践中尝试创新,不断地寻求突破,而这一过程又会增强一个人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现在人们更注重团队创新,尤其在工程设计和软件开发过程中对团队合作的要求比较高,良好的沟通更能促进协同创新。

因此,我们认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自信、敢于批判、勇于创新、善于沟通”是提升学生内在素养的基本要求,学生将受益终生。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这些基本素质而开展的课程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很强针对性。我们在“卓越计划”实验班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进行4C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2 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中的4C能力培养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该课程在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培养方案中具有重要地位。我们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引入4C能力培养目标,针对4C能力要求改进教学方法,重点围绕课堂教学设计开展4C能力培养实践,使课内课外统一,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互相补充。课程教学采用“全过程交互式”教学方法,按照“问题驱动、自主思考、团队探究、互动交流、总结提升”的策略组织教学,分为以下主要过程。

1)问题设置。课前教师给出思考题目,如“如何解决网络通信中传输错误问题”,对课程教学单元进行归纳设计,针对每个课程单元模块提出一个大问题,同时设置若干小问题,对应该单元重点知识。课程知识点、问题引导及实验设计如表1所示。

2)自主预习。学生自主预习,根据已掌握的专业知识自行设计可行方案以解决命题,如采用“奇偶校验法”发现错误。建议学生不要拘泥于教材,强调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研读并评判教材,敢于质疑教材中给出的解决方案。

3)分组讨论。学生课前进行分组讨论,发表各自观点,在批判中发现和纠正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开展头脑风暴并进行自由交流,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态度、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善于听取意见和敢于坚持主见。

4)观点表达。每个学习小组选派代表讲解本组研讨得出的结论,教师要鼓励学生给出与书本中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这一点不易做到,需要循序渐进。教师在实践中给每3个小组分配1个主题,每个小组15分钟,3个小组一共利用1节课的时间介绍本小组理解或提出的技术方法,由师生共同质疑分析。

5)教师点评。教师利用“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方法,让各小组针对课前布置的问题提出陈述观点并相互交流,如“我用Hash函数发现通信中传输错误”、“我用加密方法避免传输错误”、“我用CRC方法发现错误并纠错”等。教师则进行引导、答疑解惑、总结归纳,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给予剖析评价,如“哪种检错方法效率高”、“哪种方法能纠错”、“哪种方法不可行”,再对比讲解现有的计算机网络理论、技术、方法,讨论方法的正确性、可行性、优缺点,在互动中引发学生思考,使其获得认识上的提升。教师最后讲解教材中给出的方法,即目前的技术标准,帮助学生分析和体会其中奥妙,以提升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归纳总结。根据课堂研讨,学生在课后通过总结笔记和完成作业,优化各自方案,查找问题的症结,进行归纳总结后得出正确结论。

7)实验验证。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课内实验学时较少,实验主要是一些验证性实验。一般院校会开设“网络工程”或“网络应用技术”等课程,教师讲授实用网络技术或工程应用。为此,我们将以实验为主的“网络工程”课程作为网络原理课程的配套课程,将知识划分单元重点,除了验证性实验,还引入针对性较强的设计性实验,如组网规划并使用“Packet Tracer”模拟器软件配置验证,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到直观体验,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知识;鼓励学生针对实验项目提出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形成“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逐步形成敢于批判和勇于创新的思维模式,锻炼动手能力,同时增强自信心。

采用上述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交流讨论、对比修正、实践验证,获得正确优化知识的方法,在教学中提升了教学效果。从知识内容上看,计算机网络课程以网络分层体系结构为主线,学生需要重点理解各层协议的工作原理与实现,以及各层协议之间的接口。网络体系结构体现的分而治之思想贯穿课程始终,而协议的概念与实现是课程中心议题。从物理层到应用层,协议的语义、语法和同步是网络通信核心技术思想,也是课程重点。围绕核心知识点,教师针对能力培养要求设计问题,每个问题都可以用对应的技术与方法解决。学生在学习时可以自己设计协议,包括数据通信单元格式、交互模式等设计,并解决处理效率、可靠性等问题,有利于树立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针对课程重要知识点,教师通过设计相应的验证性、设计性实验,达到使同学理解知识并在实践中验证的培养目标。

我们把课程规划为6个主题,对应6大问题,每个主题又分为若干技术引导问题,对应这一主题下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课前充分预习,并进行小组讨论,课后认真总结,形成单元报告并完成作业。课程实验从物理层到应用层均有对应的配套实验内容,而且引入部分需要自行设计的实验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教学改革实施效果

通过上述从理论教学模式的组织到实验内容设计的全方位改革与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1)学生反应热烈,虽然课程学习要求提高,但体会到做学习主人翁的成就感,增强了自信,敢于批判并尝试创新,在学习中加强了团队意识。

2)学生一致反映通过实验收获很大,尤其是实验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例如,自己动手实现基于RS-232接口的通信,对异步串行传输及编码有深刻体会;通信数据捕获和协议分析实现了协议的透明呈现,非常有助于学生对协议语法和语义的理解;路由器的配置与管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网络地址应用、网段管理及路由等知识。

3)改革试点班学生的考核成绩明显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有明显提升。

4 结语

篇6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5)18-0114-01

中职院校教师在培养学生时,要不断探索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仅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

一、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基础。由于网络技术本身就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所以学生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中,对很多知识感到很难理解。要想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首先,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相关的知识进行详细的说明(讲解与分析),在实验(实训)过程中教师要耐心指导学生按照实验(实训)操作规程及步骤来完成实训项目,教师要按课程对接工作岗位、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来实施教学,对学生实训进行指导与严格训练。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能让学生掌握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网络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加强师生互动交流的有效性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就是要在实践中能够通过应用该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强沟通与交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并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对遇到的问题要不怕困难,大胆尝试。教师要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进行交流与引导,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引导学生能够根据已学的知识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基于师生互动和教师引导的基础上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与理实一体化教学融合,突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三、加强协作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后,要进行积极的讨论与交流,并将所有的意见进行汇总与筛选,最后形成最优的项目实施解决方案。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还可以在其他学生的观点中受到启发,涌现出新的观点与创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地对学生的项目实施方案给予评价与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小组学习,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学习、理实一体化教学,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专业技能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综合实训;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作过程

职业教育宗旨是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必须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适应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而这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主要通过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实训来实现。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职业院校纷纷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这是一个工程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大部分职业院校能够注重理论向实践的转变,在许多课程中开设了实验实训,但其实施基本按照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顺序开出,实际上仍然是围绕学科知识体系进行的技能训练,在形成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缺少整体性,因而不能使学生对岗位群的工作能力建立全面的认识,从而无法形成真正的职业核心能力。

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如何将分散的知识、单项的技能指向各科知识和各项技能的综合运用。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环节在于校内的综合实训。综合实训是指职业教育学生在完成主要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专项训练后,综合运用本专业(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校进行的综合性、系统性的职业认知培养训练的课程。如何提高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体现职业教育的目标,一直是笔者努力探讨的课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集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技能型紧缺人才方案中指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系统基本知识和原理,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熟悉计算机系统常用工具,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直接从事各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以及能够熟练进行网络方案实施、网站建设、网络系统集成、网络工程安装与技术支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从事网络管理、网络工程、网站建设、网络维护、网络设备售前售后服务、网络监控等工作。

综合实训的总体思路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训是在先进的实训教学设备条件下,营造出计算机网络工程和软件开发的职业活动氛围和企业管理氛围,不谋求完全替代真实工作环境,而是搭建一个平台,使学生在此平台上通过模拟实践训练,将学科知识、技术理论、操作技能有机整合,培养和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掌握工程设计方法和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规范和协作精神。实现职业教育与工作实际的“零距离”。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综合实训功能定位在网络组建与管理、网站开发与维护等主要岗位能力训练。网络组建与管理实训覆盖的相关课程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设备、网络设计、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工程及结构化布线;网站开发与维护实训覆盖的相关课程包括图形图像处理、动画制作技术、网页制作、网络数据库开发与管理、网站建设等。

综合实训课程的实施

1.基于工作项目的课程设计

在综合实训课程的内容建设上,应以职业岗位的工作项目作为核心。工作项目指从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中分析和整理出的一些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的工作任务。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围绕工作任务展开。将完成此项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技术性知识、工作过程知识(工作程序、组织方式、业界标准、专业技术文档制作、规范的软件开发等方面的知识和要求编入实训)和实践操作技能进行有机的组合,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块,而“综合实训课程”可以由一个或多个教学模块组成。

2.基于工程规范的教学内容设计

在教学实践中,综合实践能力和素质的训练相对于理论教学更难以把握,要提高实训效果,首先要研究训练内容,规范训练方法,提高实训过程的合理性和实用性。由于计算机工程项目个体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我们在进行计算机实训教学内容设计时,如果能将实训模块内容进行细分,规定每一部分的内容和方法,确定考核目标,就可以有效地增强教学质量的可控性。这里以构建中小型企业网络为例,将整个实训内容分为项目需求分析、网络规划设计、实现原理分析、实现过程分析、系统实现、调试运行等若干部分,控制好每个部分的训练效果,就保证了整个综合实训的教学效果(见表一)。

规范化的综合实训必须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变单纯的技能训练为系统的工程项目实训,通过工程设计、规划、实现到调试运行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并建立规范的系统工程知识和理念。

3.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组织

综合实训的组织形式要适应实训载体的工作要求、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的需要。行为导向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一种教学思想,其目标层次是培养人的行为能力,方法层次是人的行为活动。追求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并举兼得。在课程实施中可以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如在网站建设综合实训中开发一个在线购物系统模块,要求前台具有用户登录功能、商品展示、商品选购、下达菜单、查看订单,后台具有管理登录、商品管理、订单统计、订单处理等功能。教学组织流程为:

(1)信息收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4-5人,并设定组长。学生通过互联网、教材、参考书等手段,收集在线购物系统的有关信息,确定项目的名称、具体任务、技术难点、解决方案等项目要素,并形成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等文档。

(2)制定计划。各小组根据自己的项目及收集的相关资料,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编制项目进程表。

(3)实施计划。学生根据自己的项目进程表,进行数据库、编码、测试、修改等工作。这一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负责检查监督、个别指导、技术咨询等工作。

(4)检查完善。学生对自己的项目进行整体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功能缺陷进行修改,并最终形成测试报告文档。

(5)项目评估。制作PPT并进行讲解,回答教师和同学的提问,并根据项目完成的质量和完成项目的过程进行综合评分。

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通过“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理解、应用进而扩展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启迪思路,掌握正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与同伴的互动过程中,亲身体验实际项目的开发过程,形成团队意识、有效提高协作沟通能力;而教师对项目的评价,则使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梳理、归纳知识,构成自己经验性的知识。

4.基于技术标准的实训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是高质量综合实训的基础。实训教学评价设计时要坚持发展观念。综合实训效果的评价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1)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用以过程为主的评价,同时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不仅需要关注技术技能达成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包括团队协作能力、信息搜索与分析能力等。如在网站综合实训课程中,采用形成性评价指标完成对学生的整体考核。(见表二)

(2)对综合实训课程的评价。实训课程要有一套严格的质量评价体系,这样才能使得综合实训更具高效性。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的重点应放在教学文件的齐备、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匹配、教学组织与实施的时间规定和效果要求等几个主要方面。

综合实训的效果还可以从毕业生在用人单位工作的被认可程度以及毕业生对企业工作的适应程度这两个方面来反映。因此要特别要重视对上岗实习后学生进行认可度与适应度评测。

综合实训对推动教学改革的意义

1.有助于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综合实训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是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和有控制地完成的。指导综合实训的教师不仅需要全面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岗位的工作要求、技术规范、开发范式,还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组织协调能力。从事综合实训工作的教师在工程能力、教学理念和工程意识方面参差不齐,势必要影响到课程实训的效果。

而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来说,产业的高速发展使得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所以,教师需要不断的接受技能和岗位的培训,进行知识和能力的拓展。学校在专业建设中需要引入深层次的企业合作单位,提供条件使教师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同时也可以引进企业人员,形成项目组共同参与综合实训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篇8

关健词:职业学校;网络;动手能力

在中专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我们的教学过程一定要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缩小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差距,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注重在课堂里进行理论教学,从而造成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状况呢?最近几个学期中笔者尝试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主的教学,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强化职业技能意识

在我们学校中,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升学,另一条“腿”是就业,但一直偏重于升学。因此,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过程中,也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要教学任务,动手实践教学由于条件和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根本无法进行。在就业班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对理论知识没有耐心,有的教师上一节课就是“凑”满一个“45分钟”。从而导致学生动手能力的低下,最终导致学生虽然学习过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但不能进行组建网络或从事网络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目前,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必须就业,我校中专生每年有1000多名新生,二年后参加对口单招入本科数一般在60人左右,加上大专约150人,升学人数与就业人数相比为1:4,升学的比例较小。这就使得我们学校必须加强就业这条“腿”的建设,使实践教学更直接接近生产第一线,因而我们的教育观念要变,教学模式要变,教学方法要变,教学内容要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使教学能够面向社会,贴近市场,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应从以理论教学为主导的学科本位教学模式转变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以强化训练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

二、优化课程安排,突出网络技术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为了培养出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课程安排必须强化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笔者所任教的2002级计算机网络班第一学期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二学期又开设了小型网络构建,这两门课程,其中有相当章节有重复之处,(在计算机专业课中除此之外还有其它课程也出现这种情况,如计算机原理与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也有部分内容相重复)。对原有课程进行改造、合并、优化,根据专业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提取,消除多门课程中不必要的重复内容,完全可以降低理论教学的难度,另外还可以删改一些陈旧过时的、偏多、偏高、偏深又不实用的理论章节,减少理论教学时数,突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或重点,而教学计划是教学内容的总体安排。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要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就必须改变旧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体现“实际、实用、实践、实效”原则。为了确保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质量,我们要制定单独的以培养学生网络技术动手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实践、实训教学计划。其主要内容应包括:网络技能培养目标(即通过各个网络实践性教学环节,规定学生网络专业技能在毕业时应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分阶段的实践性教学安排,规定出各阶段在总体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及关系、培训内容、教学目标、考核标准等。这样就明确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目的要求,便于达到实践性教学效果,真正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有利于学生网络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必须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以笔者从事网络教学的经验来看,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实践教学时数与理论教学时数的比例应达到1:1左右。

三、加强师资培训,增加教师实践动手的机会

由于计算机的硬件、软件技术以及通讯技术发展迅速,大家有目共睹,教师从学校毕业之后,知识的更新必须紧跟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非计算机专业毕业,即使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也未必算得上精通,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职能部门要为培训教师提供方便,比如在市骨干教师培训中,笔者认为自己学到了不少东西,效果相当不错,以后这样的培训可以多进行一些。

质量和特色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的保证,关键是教师;教学特色的建设,关键也是教师。因此,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适应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发展要求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办好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

在学校工作中,现在仍然采用的传统的管理方法,评判教师标准是:按时上班,按时下班,备课、听课笔记认真工整,上完该上的课程,学生不出“乱子”,这些教师就是敬职的教师。将专业课教师固定在学校里,很少有机会到外面参与网络实地设计和施工,因此,教的东西在现实中往往用不到,要用到的在课堂上往往不能教。我们希望能够“走出去”,到有网络建设单位进行网络实地设计、施工,了解所教专业在工作实际中的情况,掌握操作技能,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2003年暑假期间,有单位为了组建网络,曾聘本人作为他们计算机网络顾问,从硬件到软件安装调试,全程参与,在此过程中笔者收益非浅,学到许多以往在书本中无法体验的经历。除此之外,我们也希望“请进来”,聘请具有丰富经验和相当技术设计人员为我们进行培训,学校也可选送我们去高等学校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

四、重视实践场地建设,让师生参与建设过程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要实际训练,没有实践场地,教师也只能纸上谈兵。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开办已有多年,网络技术实验机房,只是今年才开始建设,建设的原因是骨干教师培训需要用到该机房,否则建设该机房还有可能一拖再拖。学校建设机房等实习设施的目的往往是由于上级检查,或者为了某些专业验收等等,当然这些检查与验收都能促进实践场地的建设。

在网络机房建设的过程中,笔者带领学生参与建设的整个过程。从拿到旧电脑,开始运用什么方案连接电脑,安装操作系统,到做连接的网线,再到配置服务器,都在本人带领之下,由学生全程参与。可以说在这次机房的建设过程中,本人和学生都学到不少的东西,这使笔者更坚信“教学相长”。

建立校内、校外实验实习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一项重要措施。我们希望学校网络技术实习基地建设作为大事来抓,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学生实践动手提供空间保障和物质基础。我们可以在建设网络机房的过程中,让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建设网络机房,在建设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学到过硬的职业技能。每一批学生学习结束后,可将各种设备打散还原。新的一批学生学习网络技术时,从计算机硬件到软件的安装都是学生自己完成,安装完成后,再进行网络相关软件实习工作,这样也可节省学校资金,使学生较早地接触未来的工作岗位,强化从业意识。

五、针对实践教学,改革考核方法

如果学生平时学习只是理论,考试用动手实践的方法,是行不通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网络技术考试,通常考前老师给个范围,学生根据这个范围去背,这种方法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这传统的考试方法带来的弊端是:学生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到了考前搞突击,更严重的是直接导致学生考试作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