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大学本科远程教育8篇

时间:2023-06-26 10:16:1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大学本科远程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学本科远程教育

篇1

【关键词】大学语文 应用型 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兴起,其在培养模式和专业定位上由于发展时间短,软、硬件建设不完善等,往往不能与传统的公办教育相提并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既有别于“学术型”普通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 又不同于“民办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当以知识传授为基础, 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以提高素质为主线。应用型人才的规格特征突出表现为厚知识、强技能、高素质。这一定位也对大学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语文课程于1978 年由时任南京大学校长的匡亚明先生和复旦大学校长的苏步青先生倡导,自1980 年始陆续在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院校开设。2006 年9 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

一、当前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课程受重视程度不够。

作为文科专业的基础课,大学语文在民办应用型本科课程设置中可有可无,随意性极大。绝大多数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也都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选择课程。就连中文专业,在专业计划中也大都以文秘写作、应用文写作、商务写作等实用性极强的课程取代大学语文课。一些院系,即便开设了大学语文课,课时量也是一压再压,大学语文已成为“日益边缘化的学科”。

当下民办应用型本科院系的大学语文教师,绝大多数是兼职教师,许多学校连大学语文教研室都没开设,教学中根本谈不上讨论研究、团队合作。同时,在课时量的计算上,大学语文在许多院校被打了八折,课酬极低,许多教师因此都不愿意在教学上多花心思,照本宣科的现象屡见不鲜。就学生而言,大学语文被看作是中学语文的延续,在以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为上的环境里,根本没必要浪费时间去学习语文,而英语证书、专业从业人员资格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对学生而言,则更具有诱惑力。

(二)教学方法陈旧。

受课程边缘化现状的影响,大多数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的教法仍以教师一言堂为主,缺少跟学生的相互交流,缺失多媒体手段的灵活运用,忽视了学生沟通、写作、表达能力的培养,更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精神方面的渗透,而把教学重点放到了正音、译词、解句等中学语文教学模式上,这样的教法使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他们学习的目的只不过为了应付考试。

(三)缺少合适的教材。

据初步调查,全国大学语文的教材竟达40多种,笔者在近几年中用过的大学语文教材就有3种。由于对该课程的定位不准确,许多教材在编写上感觉大同小异,充其量不过是浓缩版的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精选,且作品分类标准不一,线索混乱。同时,部分自编教材因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教材内容更多地针对特定生源,难以具有普通适用性。

(四)考核方式存在局限性。

考核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除能够检测课程教学效果外,其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确定也起到至关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同时也可以体现该门课程及该学校的教学办学理念。但是据目前情况来看,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考试方式还非常单一,多是通过试卷进行测试,对考核内容的局限性也较为明显。因多为期末考试一考定成绩,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监控不到;同时,因试卷测试形式的局限性,使多数学生养成了考前搞突击、平时不用学也能轻松过关的观念;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试卷只能测试部分学生对于书本和课堂知识的短时记忆能力,并不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及判断能力,这也是许多课程考核方式方面存在的最根本问题。

二、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思路探讨

(一)准确定位、正确认识。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以素质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就是为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具体而言,就是以其课程教学的特殊性为学生提高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服务。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作为一门以语言文字为手段通过阅读、感悟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心灵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科,其过程是缓慢的、长期的,效果也非立竿见影的。大学语文教育切忌以实用主义的眼光来看待,教育者必须从更长远的战略目标来加以规划。

(二)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中学阶段已经学过的部分内容,引导其多角度、多侧面进行思考。中学阶段更多地侧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大学语文则应该在此基础上突出作品的人文价值和文学价值,联系学生实际和时代特征,扩大到对整个世界的宏大思索。当然,具体实施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采取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师生辩论、小论文写作等方式,因地制宜地与学校、学生成立的团体和开展的活动有机结合,真正让课堂从教室走向校园,从校园延伸到社会,并使学生养成想学习、会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材应摒弃以文体分类为依据的模式,这种分类容易破坏作品人文价值系统性和连贯性,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同时,切忌把文学作品和应用写作混为一堆,将大学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放到同一个层面来进行,平均用力而重点不分,主次不明,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语文教材。

(四)实现考核方式立体化。

以前的课程考试主要是以试卷为主,而试卷中的题目内容多是课本知识及课堂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学生也多是把这些内容背记下来,但是这就违背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要求。因此,要充分地发挥考核在课程教学中的引导性作用,树立通过考试帮助学生同时提升知识水平和素质能力等的观念,突出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与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的思考、创新,建立综合性的考核评价体系。而针对于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我们在注重期末考试的同时,也必须强调过程性考核,对于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进行持续的多形式的考核。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年中国教育白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刘振湘,张梓英.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原则[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

篇2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产生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突出特点的一种新型高校。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总体上完成了由专科到本科的转变,但在转变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定位模糊、攀高、求大、把自己定位于研究型大学,实际办学仍沿袭传统的高校办学思路,人才培养同质化,学科专业趋同化、市场需求不相匹配,就业率低于全国本科院校平均水平,在各类高校中综合靠后,前景不明。本文就新建地方本科学校课程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深化大学体育课程教改提出一些建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湖南省8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湘南学院、衡阳师范学院、湖南科技学院、怀化学院、邵阳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文理学院、湖南理工学院)。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据统计法等。

2.结果与分析

2.1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基本情况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升本初期,虽然大力改造体育场地增加了体教场馆,但是许多学校教学条件不容乐观,教学规模小,场地设施简陋。随着新建学校的发展与教育观念的转变,一些院校已经拥有现代化的体育场馆设施,体育场面积较大,体育器械设施多、种类齐全质量较好、整体布局合理,如湘南学院不仅拥有标准的现代塑胶跑道,而且还拥有标准的游泳池。但目前大多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都是由几所专科学校合并而升为本科院校的,校区一般由几个校区组成,因此硬件建设比较分散,有的校区设施还比较差。尽管近几年有些学校在场地建设中有大量的投入,但随着招生规模的同益扩大学生人数不断的增长,场地器材依然出现不足,而一些院校场地设施又不完全对学生开放,这使原本就不充裕的体育活动场所和器材显得更为不足。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体育场地设施方面明显存在不足,这是地方本科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2. 2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师的学历、职称情况调查与分析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中,大多数老师是本科学历,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教师学历结构指标偏低。尽管学历并不能完全代表能力水平,但是,中青年教师进一步深造能接触更广泛的知识层面,对于今后的教学是有帮助的。在职称方面,半数老师为讲师,应积极争取。职称是对教师科研、教学等多方面能力的一个综合评定,晋级职称对教师本人来说可以争取更多的科研、立项机会,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

2.3 体育课教学文件及教材使用情况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依据,制约影响着教学质量。体育课教学大纲的随意性较大,少部分院校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结合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和各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编写体育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而大部分院校都不同程度的借鉴相关学校体育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是根据教学大纲的任务、内容和时数分配,具体落实每次课教学内容的安排。大部分院校体育教学进度比较规范,少数高校只是在自由的进行体育课教学,体育教学无序。教案在各本科院校中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大部分的体育教师有必备的教学文件,但是还有不少的体育教师表示经常或有时存在无教案现象,势必影响教学效果。教材是科学知识的载体。大多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体育教学中有教材但是不统一,规范院校体育教学文件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学文件的制定应该遵从规范化、合理化、特色化建设。

2. 4 大学体育课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

通过调查得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师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最普遍使用的教授方式是讲解、示范、纠错、说明、提示、观察等。这也说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体育课教学是严格遵守教学规律,同时也说明院校在教学方面创新不够。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教学方式方面要想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方式道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组织形式有自然班和兴趣选项班等,根据问卷调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均采用基础体育课教学时按男女生分开的自然班,选项体育课教学时按兴趣分班的教学组织形式。但也有2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按俱乐部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同时也给了很多体育老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如很少有学生会选田径、武术等这些项目,这就使得田径、武术老师没的课上。因此从体育课的组织形式可以看出,优化体育老师各项素质也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2.5 体育课教学考核与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校组织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一般评价活动在体育领域的具体表现,它是以既定体育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量、分析、比较,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体育教学考核评价工作是评定学生学习效果,检查教学工作效果的重要手段,为教学质量评估提供客观依据,可以在教学中形成良好的监督机制,使教学双边达到良好双赢效果。结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考核与评价情况,学校可以采取学生评教,教师互评,教研室打分,教学比武竞赛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来进行公正、科学合理的教学评判。

2.6课外体育活动状况分析

学生体育活动的行为是大学生有意识地利用体育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体育锻炼的实践活动。但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由于硬件的限制、认识上的不足、师资的匮乏,能满足学生日常课外体育活动的学校很少。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对待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

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大部分学校通过组织单项俱乐部进行课外活动,班级、学校统一组织体育竞赛,号召学生们参与课外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内容,而且使一批爱好体育活动的学生有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身体的活动场所。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多开设一些大学生比较喜欢的项目俱乐部,如:球类,健身健美、休闲有氧运动、瑜伽舞蹈等俱乐部。

3.结论与建议

3.1由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校区由多所校区组成,体育场地设施方面简陋,投入不足,建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体育经费方面加大投入。

3.2大学体育课程改革要取得成效关键在于体育教育体制改革的适应性,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不断完善体育课程改革的需求平台,发展体育俱乐部形式的体育教学形式,合理利用资源,满足学生需求,达到更高的教学的目标。

3.3课程改革发展出现新的趋势,必定影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体制的改革,促进课程模式的不断完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学习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路,结合自身,开创出合理的改革途径。

3.4 实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应合理过度,规范管理。学校必须提高对体育的认识,加大各个方面的投入和建设,在政府、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最大限度发挥学校体育的功能。(作者单位:湖南邵阳学院体育系)

参考文献:

[1]江玲玲.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和优化与选择[J].黄石理工学院2009.12.5.

[2]汤利军. 我国基础教育新体育课程实施效果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12.5.1,.

篇3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一、概述

计算机应用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技能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世纪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规划,2001年在全国高中,2003年在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初中,2010前在全国小学普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因此,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与发展,高校新生的计算机水平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面向社会应用、面向专业应用、加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已成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非常重要的任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校的一门必修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其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里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

二、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新生起点差异大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与发展,高校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已发生很大的变化,新生的信息技术平均起点水平在逐年提高。高校原有的非计算机专业以普及与扫盲为宗旨的“零起点”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已不再适合所有新生的要求。由于大学的生源不同,所以新生的计算机基本技能参差不齐、起点相差很大。我校是农业院校,大部分的学生是省内外农村,目前的情况是:来自珠江三角洲以及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学习掌握了较好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而部分来自偏远山区、经济较落后地区新生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使得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深浅程度和教学进度不好掌握。

2.“集中上课+上机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缺陷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虽然改进了教学手段,普遍采用大屏幕投影,它可以突出信息的形象性及感染力,以形象生动和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直观地显示,可大大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但由于各类客观原因,教学仍采用课堂按班级的“集中上课+上机实验”教学模式,统一的集体化上课模式,无法满足不同基础、不同学习能力和方式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导致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消”。

3.学生面广人数多、教师负担重

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基础课,因学生多而采用大班教学,教师授课、辅导实验和作业批改的工作量大、压力大。由于授课的学生多,教师也难以过细了解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影响教学效果。

三、改革的措施

1.新生实行“免修”+基于网络的分级教学

(1)实行“通过性”能力认证考试

为解决上述问题,新生进校后,先进行几周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自我复习,然后参加基于第三方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的“通过性”考试。考试合格的同学可以免修“大学计算机基础”,并给予学分;不合格的同学,则实行分级教学,继续参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

(2)基于网络的分级教学

对基础相对较好的同学主要采用“教师导学+网络教学”相结合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对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应实行分模块教学,将整个教学按知识点分成几个模块,通过分模块集中开设讲座的形式进行授课和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对于每一个模块给出具体的教学要求、具体的教学任务、重点与难点分析等。

针对基础差的学生和部分“零起点”的学生采用“面对面课堂学习”+“网络学习”的教学模式。将重点、难点分散在理论和实验课讲授、演示。在课程教学网站上提供课程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习。

2.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建立

原由的“课堂教学+机房实验+课程网站学习”的教学模式已不能不同专业和基础学生的学习要求。为实行“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让大一的学生尽快地适应信息时代大学的学习生活,培养、锻炼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意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将逐渐从被动接受型向自主型学习过渡,使得“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1)基于立体化教材的学习

立体化教材包括纸质教材,相应的网络资源、教学视频,以及与课程内容相配套的练习、测试题库。立体化教材可满足不同基础、能力,不同学习习惯和方式学生的学习需求。

(2)依托网络教学资源的自主学习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依托网络资源开展学习,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中,以任务式设计学习资源,对每个知识点、操作点首先提出任务,分析任务需要,再编制任务案例,将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融合在案例中,使学生学习过程联系实际,激发学习积极性。

3.立体化作业设计

(1)理论作业

理论作业主要针对基础性概念和原理。课程的每个模块(或章节)都给出了思考题,以及基础知识测试题,学生同时可通过课程学习网站,在线练习和测试。

(2)验证型实验作业

验证型实验作业目的是验证课程所学的基本内容,把实验所用到的文字和数据等素材存放在课程网站上,每个实验中给出实验结果或打印样张,没有“实验步骤”的内容,但对于操作难点和技巧给出相应的提示。目的是让学生亲自摸索实验过程,去体会自己实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果。

4.改革成绩评价方式和考试模式

多年来,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成绩评价是将反映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等知识的笔试与操作应用技能能力的机试和平时成绩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的实操技能培养。合理有效的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在教学改革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几年来我校学生在计算机等级考试,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的计算机应用技能等项目测试中均取得了优良的成绩。但随着今后基于网络及资源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改的开展深入,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同时结合广东省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改革,为保证课程教学质量,我校将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行基于第三方“通过性”能力认证考试,直接采用广东省高校课程管理中心的无纸化考试平台和试题。每个学生给三次考试机会,如考核未过的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取得的成绩都也给予承认,或参加学校组织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技能”竞赛并取得了良好成绩,将同样给予承认。采用第三方“通过性”能力认证考试,体现了考试的公正性、客观性,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性。实现教考分离,将进一步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计算机课程。

四、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了相应用改革措施。只有利用计算机、借助网络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使得教学模式逐渐从被动接受型向自主型学习过渡,将课程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采用“分级教学”,实行“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跟踪信息技术的发展,调整教学内容;采用更有效的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等,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锻炼和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意识。随着经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我们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将会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这些将会值得我们继续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谭浩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阶段[J].计算机教育.2003.(12)

2.黄玲.开展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04.(3)

3.伏秋平.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转向信息技术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4(6)

篇4

广东本科批是广东高考的本科录取批次。本科是指高等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一般由大学或学院开展,极少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已经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本科教育重于理论上的专业化通识教育,应用型本科侧重于应用上的专业教育和实际技能教育,学生正常毕业后一般可获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在中国,大学本科学历主要分为全日制本科和非全日制本科两种。全日制本科(又称普通本科)通常是由全国各地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自主招生或保送等方式进行招生,学制4—6年;另外应届专科毕业生可以通过统招专升本选拔考试接受本科阶段教育,学制2年。非全日制本科主要分为自考本科、成人高考、远程教育、业余教育、开放教育等多种类型,没有固定修业年限,学习方式多种多样,学生既可以在相关教育机构学习也可以自学。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网络远程教育。

函授学历是成人高考学历的一种,主要是指学校向学生邮寄教材,学生向学校邮寄作业,试卷等方式完成的学习方式,有高中起点升专科,高中起点升本科,专升本三种。

成人高考有脱产,半脱产,函授,夜大等形式。函授中有周六,周日集中学习的形式,也有每年集中一两个月学习,其它时间自己抽时间学习的形式。

函授形式毕业的学生,其学历为函授学历,该学历国家承认,属于成人教育。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1国内外远程教育发展简述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个人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发展与应用提供了条件。80年代美国许多高校建立了CAI教室,学生随时可以到这类教室中通过计算机进行自学,也可在其中开展教学、辅导和培训等活动。进入90年代,计算机和通信的新技术带来了信息传播技术的一场革命,远程教育取得快速的发展,有力带动了教育技术乃至教育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世界各国对教育的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都试图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让教育处于优势位置,从而走在社会发展的前列,为此许多国家都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作为民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远程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是函授教育,这一方式为我国培养了许多人才,但是函授教育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第二代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广播电视教育,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广播电视大学;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第三代远程教育,即现代远程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继1998教育部正式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和湖南大学为国家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试点院校以来,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试点高校已发展到67所。试点院校允许社会资金的参与,可以自主招生、自主确定招生规模、自主选择开办专业、自主设置地方办学点、自定收费标准等,远程教育的学生颁发国家承认的普通大学学历证书等,这些因素极大地刺激和加速了远程教育规模的扩张。

2国内高等学校远程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直以来中国都存在着巨大的教育缺口。高考就是一座独木桥,能顺利走过去的毕竟是少数,很多没有接受大学教育的在职人员想继续“充电”,学习新知识,以避免被社会所淘汰。远程教育通过互联网把老师的指导与监督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时间机动灵活,课程针对性强,实用价值高,这样远程教育可以满足社会上大量的在职求学人员的要求。目前网络高等教育已形成5个层次:一是“研究生课程进修”,主要针对已获得普通高校或成人教育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学生;二是“专科起点升本科”,绝大多数的试点高校提供这一类型的远程教育;另外三种形式分别是“第二学士学位”、“高中起点攻读本科”和“高中起点攻读专科”。在专业设置上,多集中在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等学科上。从教育模式的应用上,网络大学所采用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远程实时授课模式和远程课件模式两种。前一种模式可以简单表示为:直播课堂+网上自学课件+讨论答疑+教学站辅导。后一种模式则可表示为:自学课件+网上讨论答疑+教学站辅导。在学制上,主要实行弹性学分制。我国高等远程教育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仍普遍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2.1教育质量成为远程教育发展前途中最为紧要的问题

以前许多高校争相办网络教育,只注意到了远程教育一定要具备规模这一商业特征,而忽视了远程教育更要具备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教育特征。作为一个全新的教育模式,远程教育缺少很清晰的成功经验和路径可循,其管理控制、教学实施、学习如何进行都是具有相当难度的新课题。对于新的课题,各方面的估计明显不足,再加上利益驱动,一些高校在人员不足、准备不充分、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盲目扩大基层教学点或学习中心,导致远程教育数量扩张,造成入学、学习资料发放、课程学习等最基本的环节难以正常保障和进行,更暴露出考试作弊、虚拟考试等种种不严肃的问题。教育质量的滑坡使远程教育的社会信任度降低和流失,最终将影响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

2.2教学有效资源不足与资源重复建设

一方面,虽然现代远程教学资源大大增加,但网络课程缺乏交互性、启发性,缺乏多媒体的一体化设计,忽视虚拟学习情景的建设,内容展示性的资源较多,真正适合学生的、有针对性的资源很少。另一方面,各高校为扩大招生规模,各自开发教学资源,各试点院校之间彼此互不开放,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1],宁可重复投资,也不愿与人共享资源,造成人力与财力的严重浪费,远程教学资源不仅没有得到优化配置,而且造成网络课程资源的混乱。

2.3高校远程教育的开展缺乏二类人才,即网络教师和课件设计人员(开发教育软件人员)

决定网络教育质量的专职网络师资当前算是少之又少,这其中还有很多不是专职的网络教师,是由现有高等院校的教师兼任。网络教师的武器是网络课件,教学效果的高低也就取决于课件质量的好坏。课件设计人员便是按照网络教师的创意将其教学内容进行制作,除了要有娴熟的网络技术和课件制作能力,还要对远程教育有深入的了解,并能将超前的网络技术有效地运用到教学中去。

2.4缺乏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

学习支持服务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模式根本的不同就在于,远程教育提高质量关键在服务,是从以教师为主导转变成以学生为主导,网络服务人员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远程教育的发展。

3发展高等学校远程教育的策略

3.1保障远程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远程教育能否得到社会承认,是否具有发展前景和生命力的关键。质量保证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选择合作伙伴、开发课程、选拔教师,都需要一系列的质量保证及监督[2]。各个学校或单位在实施远程教育计划时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和专业特色,高举质量第一的大旗,从网络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库、智能化教学辅导系统、师资培训、教学管理制度等环节入手,制定出严格的质量标准、质量监控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确保远程教育一开始就在一个规范化、制度化、高质量的平台上运作,为各类人才的培养和人们的终生教育、终生学习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2育资源建设标准,统一规划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要解决当前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育资源建设的标准和统一规划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网上远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应在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规划下进行,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资源重复建设、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多个教学资源库间的资源共享与互换,避免由于各厂商开发的系统之间无法实现互操作,而使各资源库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各试点高校应加大经费投入,减少重复建设,协作开发丰富的高质量的网上教学资源、试题库及网上测试系统,保证网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要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并建立起资源共享的形式和运行机制,形成网上教育资源建设的滚动发展机制。

3.3开展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我国远程教育的教师绝大多数是传统高校培养出来的,高校教师有各不相同的专业背景,年龄参差不齐,这就要求学校要定期为相关学科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普及信息文化知识,贯彻教育信息化理念,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加强对远程教育特点和规律的学习和研究。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研究制定相关的网络教学专利、激励教师投入网络教学等有关政策。试点高校应有足够的经费投入,建设有高水平的教师和课件开发设计人员的队伍,有专职的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人员,能够高质量承担网络教育学院的课程。

3.4做好远程学习指导与咨询,创设协作学习和交互式学习环境

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搞好教学组织与管理,提供远程学习的指导与咨询,创设协作学习和交互式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时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努力完善“以学为中心”的支持服务体系。学习是一个复杂的活动,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每个因素都会对学习过程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平台为远程学习的学生提供了必要的网络学习条件,提供必要的教学、教务和考试管理服务,提供对远程学习形式的认识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供专业课程学习和作业的辅导,提供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交流平台等,同时还做好学习中心教学设备、设施、仪器的维护以及日常管理等后勤工作,保证管理和服务网络畅通,保证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装备的正常运转等。学习支持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各项功能的逐步完善对远程教育的教学效果是最直接且最具影响力,不仅有利于促进远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以及远程教育规模化,还可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远程学习的便捷、周到和个性化服务特色。学习支持平台的构建是远程教育教学过程的一个必备条件之一。

篇7

办学30多年来,陕西省开放教育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办学,为陕西的行业系统、“三线”企业和边远地区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到目前为止,本专科共有专业41个(本科16个,专科25 个)。近年来,专科学生的数量远远大学本科学生。而在所有专业所学习的学科中,鉴于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强,英语的应用程度不断加大,英语仍然是公共学科,其地位举足轻重。本文就陕西省开放教育专科学生远程英语教育与面授英语教育在地市及县市的发展进行浅显的研究。

一、开放教育专科学生的构成

开放教育是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开放性大学教育, 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伴随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而迅速成长壮大的高等教育模式。开放教育为社会上的人提供受教育机会,学习并不受年龄、时间、地点的限制,充分满足成年人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的需求。凡具有高中或者同等学历(中专、职高、技校)的毕业生及在读学生和社会青年都可以报名上电大。经过笔者调查,目前陕西开放教育专科学生的构成如下:高中毕业生、中专生、技校生以及“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所招收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为在职人员,他们不可能完全保证在固定的时间内来到教室进行面授学习。针对这样的教育对象,远程教育和面授教育相结合就是非常必要的。面对学生英语水平不高、基础薄弱的现状,实行英语教育的远程模式和面授模式的结合也是必要的。

二、远程英语教育的概念及其在地市和县市的发展

1.远程英语教育的概念

远程教育是指由特定的教育组织机构,综合应用一定社会时期的技术,收集、设计、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建构教育环境,并基于一定社会时期的技术、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以及出于教学和社会化的目的进而为学生组织一些集体会议交流活动(以传统面对面方式或者以现代电子方式进行),以帮助和促进学生远程学习为目的的所有实践活动的总称。远程英语教育则是指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进行英语教学的活动。在所有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以教育资源的形式或学习帮促者的身份与学生保持着一种准永久性分离的状态;而学生与教育组织机构(教师)或学生与学生之间将通过建立双向或多向通信机制保持即时会话。自1999年以来,教育部批准68所普通高校学校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

2.远程英语教育的手段

最早的远程教育是使用印刷品为学习工具的,包括报纸、书籍、期刊、杂志等。随着广播电视的发展,收音机、电视等传播工具成为了远程教育的主要工具。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现代远程教育应运而生。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因特网(internet)的迅猛发展,使远程教育的手段有了质的飞跃,成为高新技术条件下的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主,兼容面授、函授和自学等传统教学形式,多种媒体优化组合的教育方式。而新型电子产品的诞生,现代教育技术所运用的工具也是不断的更新换代,由最初的计算机的运用发展到因特网的远程开发,再到笔记本、各种各样的微型小本、PDA,发展到今天的手机学习,每一次都是大踏步的前进。

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所以英语远程学习资源的开发是世界性的。全省电大的学生,不论是地市还是县市,既可以通过教师的远程授课、学生之间的远程讨论和师生之间的在线知识问答进行英语学习,也可以通过各国英语学习电台,如VOA、BBC、CNN等,还可以通过很多公开网站进行学习,如 China Daily、 Economist.com、Ftchiinese.com、Whitehouse.gov.cm、Yeeyan.org/、China.org.cn、China.com.cn、Webcast.info.gov.hk、Xinhuanet.com/、http://listeningexpress.com/download/、Great Speeches Collection等。

3.远程英语教育的运用与效果

目前,针对陕西电大专科学生的英语网络资源的开发还不够多,学生接受远程教育的意识不够强,公共网络学习平台没有充分利用起来。

三、面授英语教育的概念及其在地市及县市的发展

1.面授英语教育的概念

面授英语教育是由一定的教育机构统一组织的,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地点集中进行的英语学习活动。教师和学生在同一个空间里讲授和学习,并有一定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直接检验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督促和提高。

2.面授英语教育的现状

近20年来,中国的英语教育取得很大的发展。教育部提出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进行英语课程的学习,所以,目前,中国的英语学习队伍超过2亿人,异常庞大。但是英语教学却存在着各种弊端。尤其是电大专科学生的英语学习。首先,全国各地的学习条件差异很大,就陕西省内部的不同地市和县市也是如此。就陕西各地来看,西安市、延安、榆林、汉中、宝鸡等地市的办学条件相对优越一些,有自己的语音室和专业的教师队伍。而在其他县市就相对薄弱,没有语音室,教师队伍不够稳定,外聘教师很多,这就必将影响教学效果。其次,应试教育主导者英语教学。尤其是电大学生,包括本科专科在内,大部分学生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开放教育学习完全是一种取得学位的一种需要,属于函授的性质。在这种学习思维的导向下,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也不够认真、严谨。只有部分在小学、初中、高中从事英语教学的人会相对认真。这种环境不利于英语教学和学习。即使是英语面授教育,也有部分学生缺席、不按时完成作业。面对这样的状况,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如优化资源、改革考试制度、稳定教师队伍等。

四、远程英语教育的优势与弊端

1.远程英语教育的优势

远程英语教育打破了学习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进度来学习。对于在职人员来说,无法保证有大块的学习时间进行集中学习,远程教育可以实现零散的学习,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其次、学习资源丰富多彩,学习者可以通过远程教育资源进行听、说、读、写、译、模仿等生动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兴趣进行学习,当然也会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第三,可以实现终身学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越来越需要综合性人才,在职人员的充电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远程学习可以保证终身制。

2.远程英语教育也有其自身的弊端

其一、国内缺乏优秀的教学资源;其二、没有行之有效的学习模式;其三,互动性不足;其四、没有对学习者的检验约束机制。

五、如何将远程英语教育与面授英语教育进行有机结合

陕西省开放教育专科学生远程英语教育与面授英语教育在地市及县市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体表现如此下: 第一,远程英语教学的网络课程不断得到开发和利用,涌现出部分优质资源供在校专科学生使用。面授课程中,教师更加认真的完善教学大纲、教学模式、教学考核方式,使英语教学不断向前迈进。第二、电大组织部门更加注重远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如何提高专科英语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上下了很大的功夫。面授英语教师也不断进行科学研讨,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如开发适合学生使用的教材、制作高质量的英语课件、进行微课制作来方便学习者的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等。目前,尽管有些偏远山区的英语教学质量不高,但是学生可以通过下载使用更多的课程资源弥补学习中的不足。

在英语远程教育不断得到开发和利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英语面授课的重要作用。通过教师的讲解,知识可以变的浅显易懂、易于接受。开放教育专科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薄弱,教师面授课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学和学习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和监督,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加有效的利用远程学习和面授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培养流利的使用英语的能力。

目前,电大专科学生的英语教育还不能实现完全的远程教育,不能在教师与学生永久性分离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所以,英语远程教育和英语面授教育必须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从以下三点着手:

第一、面授课教师把网络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近几年来,电大面授课的课时量不断下降,尽管如此,教师进行专科英语教育面授课依然是至关重要的。英语教师在面授过程中可以把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融合起来,进行综合使用。

篇8

一、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现状及挑战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现代远程教育带来了新形式、新内容和新挑战。现代远程教育以计算机网络及卫星数字通讯技术为支撑,具有时空自由、资源共享、系统开放和便于协作等优点。世界各国在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时都深刻认识到,学习资源的可共享性和系统的互操作性对于现代远程教育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具有决定性意义,这种开放性的教育必将成为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

(一)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现状

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函授形式,第二个阶段是广播电视教育形式,第三个阶段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多媒体技术学习的网络教育形式。教育部在《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指出:“要把教育信息化工程列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重点支持并加快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建成一批网络学校。”1994年,我国开始建设中国教育科研网。1999年1月3日,国务院转发了教育部《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我国网络大学教育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已经由最初教育部批准的4所院校发展到68所。目前网络高等教育已形成5个层次:一是“研究生课程进修”,主要针对已获得普通高校或成人教育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学生;二是“专科起点升本科”,绝大多数的试点高校提供这一类型的远程教育;另外三种形式分别是“第二学士学位”、“高中起点攻读本科”和“高中起点攻读专科”。在专业设置上,多集中在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等学科上。从教育模式的应用上,网络大学所采用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远程实时授课模式和远程课件模式两种。前一种模式可以简单表示为:直播课堂+网上自学课件+讨论答疑+教学站辅导。后一种模式则可表示为:自学课件+网上讨论答疑+教学站辅导。在学制上,主要实行弹性学分制。截至2004年底,已开设8个大类51个专业,组织了近300门课程,网络教育的覆盖面已达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校生达24万余人。

(二)我国现代远程教育面临的挑战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历经六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无论从社会效果还是从整体发展来看,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状况与预期目标还相差较大。网络学院的招生计划并没有显示出远程教育的特色,而是成为全日制招生计划的补充。不少试点高校只是流于远程教育的形式,其教学计划、内容、形式和教材选用都与全日制面授教学没有本质差别和改进,而学费却是全日制的两倍。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还面临着以下挑战:

1、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仍需继续建设。由于现代远程教育以在职学习和业余学习为主,学员工学矛盾突出,教学管理体系有待干规范化,有人提出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令人堪忧,应加强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尽管教育部已经组织成立了现代远程教育专家组,2002年4月还下发了有关加强现代远程教育管理的文件,但对于一个新生事物,一种新的教学形式,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仍需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仍然需要规范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行为,以保证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提高现代远程教育毕业生被社会认可的程度。

2、经费投入不足和相关的师资力量不足仍是困扰网络大学发展的主要问题。据2003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当年中国教育经费为6208.27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3850.62亿元,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8%,低于原教育发展纲要提出的4%的发展目标。这一比值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印度的水平。经过调查,我们还发现,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不足,除管理上的原因以外,主要是远程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所致。

3、学科布局不够全面、教学软件建设不够充分。从当前我国网络学院开办的专业看,多数集中在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等长线专业,短线专业、社会紧缺专业以及非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很少开设,造成学科发展不平衡。在课件建设上,各网络学院缺乏相互沟通、相互协作,更缺乏同国际远程教育大学的沟通、协作和引进,已形成教学资源和教学软件的低水平重复开发,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4、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目前,国内各个网络学院校园网的建设基本是各自为政,缺乏整体规划。对网络类型的选取,没有从实际需要、经济技术可能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等多种因素去考虑,盲目性较大。如内蒙古的一所高校,1998年投入700多万元建设校园网,但是却没有发挥预想的作用。原因就是完善的校园网与外界的通道太窄,与中国教育科研网的带宽是64K,与中国电信的带宽也仅2M,造成“信息孤岛”,与外界交换信息困难。

二、我国未来50年教育发展战略思路

(一)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战略思想

国务院转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确定我国未来50年的教育发展战略思路时,根据未来50年我国人口变动、经济发展以及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外部条件,构划了未来5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三大战略思路。

1、确立第一资源战略。与其他国家相比较,人力资源是我国最具优势的资源。自然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物质资源和资本的投入具有折旧性,惟有人力资源具有存量和增量的可再开发性,且可转化为其他社会财富。因此,必须确立人力资源“四个第一”的思想,即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任务;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是实现富民强国的第一国策;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是各级政府的第一责任。

2、实施能力发展战略。计划提出,要在实现三大转变:即国家战略重点布局从注重物质性基础建设向注重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转变;人才培养目标从满足传统工业化需求向满足新型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求转变;学习制度从以教育者为主体向学习者为主体转变。在此基础上,实现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从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以提高全民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

3、创建学习型社会战略。必须加速构建以学习型教育机构、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为主体的学习型社会。同时,开放学校教育资源,拓展社会教育资源,建立一批社区教育基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形成符合国际教育标准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够充分满足全体公民终生学习需要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二)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

1、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未来50年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成总量充足、配置均衡、能力优先、管理现代的远程教育体系,建设全民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使我国十几亿人力资源得到全面开发与提升,实现从远程教育大国到远程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转变。

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科学地分析并预测未来50年,特别是未来20年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趋势,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要工作,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使全国人民在新世纪前5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开发我国最具优势的人力资源。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普遍提高全民教育水平,是当今全球开发人力资源以增强综合国力的大趋势,也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抉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开发世界最大、最丰富、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紧迫任务,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城市核心竞争力,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所在。

实现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总体目标的战略步骤应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相适应,我国未来50年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也将经历相应的发展阶段。从远程教育大国变为远程教育强国,要经过以下“三步跨越”:第一步,从现在起到2010年,实现从远程教育欠发达国家到远程教育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跨越;第二步,2011—2020年,实现从远程教育中等发达国家向远程教育较发达国家的跨越;第三步,2021—2050年,实现从追赶到超越的战略转变。各级远程教育都达到较高发展水平,使中国远程教育跨入教育发达国家行列。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