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0:16:1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如何加强医院科室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医院 成本核算 管理费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医疗事业的改革政策,面对市场竞争的挑战和机遇,医院能否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已成为医院在市场竞争中成败的关键,成本核算作为经济管理的有效手段,如何成功的运用在医院管理和服务中,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任务,但由于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在成本核算方面存在不足,也没有对成本核算的办法作具体的规定,使成本核算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
一、医院成本核算中的常见问题
1、未进行事前和事中成本核算
目前大多数医院都未实施全过程成本核算,只进行了事后成本核算。医院的成本核算模式大多只是反映事后的成本信息,没有进行事前的成本计划和事中成本差异的揭示和分析,事后也没有对成本进行考核,缺乏科学管理,即使有医院有进行事前成本预算工作,也仅仅是留于形式,并没有起到真正预算控制,也没有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对成本缺乏有较控制。
2、管理费用的全成本核算
目前医院的成本大多按发生的相关性进入相应的科室,未对医院发生的所有成本进行全方位的核算,主要反应在管理费用的分摊上。管理费用如何合理的分配在各科室成为一个较复杂的问题,事实上大部分医院按各科室的人员数量进行部分管理费用的分摊,这种分摊方法不能真实反应费用对象的真实成本。如对于某些科室人员较多但人均收入较少,占用设备和资金量较少的科室,例如儿科,管理费用就成为一笔不小的费用,显示其的不合理性。
3、固定资产管理未实行统一化管理,造成资源的浪费
通常医院在对各科室的固定资产购进报告在进行可行性分析后购进设备,固定资产总量的增长虽然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但同时也出现了配置是否合理、使用率高低等问题。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使固定资产特别是医疗设备发挥更大的效用,提高设备利用率是关键。
4、科室收入的正确划分问题难解决
医院所有的业务收入,源头都来自临床科室。这就必然牵涉到相关医技和临床科室间收入如何确定分配比例问题。医院一般是将收入在临床科室与医技科室间分成,由于分成比例没有具体方法,各医院执行的比例也缺乏相关事实依据来论证。其次不同医技科室间医务人员的技术含量、劳动强度以及仪器的自动化程度和对仪器的依赖程度等都各不相同,也很难确定一个统一的比例。还有就是临床科室与手术室的手术收入划分问题,收入分成比例也很难确定。该问题是医院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二、改善成本管理对策
下面结合笔者所在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的实际情况 ,粗浅探讨成本核算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实用性。
1、加强事前和事中成本核算控制,实现全过程成本核算控制
事前成本核算能够起到成本预算控制,事中成本核算控制能起到全过程跟踪监督不断找出问题,事后成本核算能够加强成本核算控制的分析,进一步找出问题并解决。三者有机结合,才是真正的全成本核算,才能对成本消耗的合理性进行有效控制。
2、进行管理费用的全成本核算
管理费用作为医院成本核算中一项重要内容,不应仅仅根据相关科室人员数进行分摊,还应将科室经济收入总量,固定资产占用量以及其新旧程度、资金占用量等多项指标按其权重比例纳入进行管理费用的分摊的依据。这既有得于促进医院设备利用率的提高,又有得于促进劳动密集的科室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并且科室的成本的真实得到充分体现,使科室核算更加合理。
3、严格控制材料费用的增长
临床科室领用卫生材料以及部分特殊材料如何有效的控制,对于普通的卫生材料可以根据科室的经济收入和病员数进行较合理的确定,但对于某些资金价值较高的特殊医用耗材如何进行控制?可以根据对特殊高耗材料在入库时进行统一编号,科室领用时按号发放,在运用于病人时进行将编号仔细登记,对已用的材料建立跟踪调查表,对于报废的材料要及时退库,确保高耗材料用到病人身上,而没有流失。
4、加强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的管理
1 目前低值易耗品管理的现状
1.1 思想意识存在误区
相对于固定资产而言,低值易耗品价值较低,使用期限较短,容易使各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意识相对淡薄。具体体现在:一是没有像管理固定资产一样从购入到使用形成一整套管理制度;二是各部门对其购入、使用也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但现在低值易耗品已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的各个环节中,随着医疗市场的发展,医用耗材的品种越来越多,现已达3000多种(在我院这种专科医院中也达到了上千种);而且在库存物资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如我院2004年低值易耗品在材料消耗中占38%,到2008年比例达到了50%以上,已高于卫生材料的消耗。所以加强低值易耗品的管理,有利于医院、部门和科室加强成本管理,达到节支的效果。
1.2 财务核算方式的影响
目前医疗机构对低值易耗品的财务核算基本采用一次摊销法,即科室领用就摊入成本。这种模式下造成的影响一是由于直接列支,各管理部门和使用科室基本没有进行后续管理,容易形成淡薄的管理意识,造成物品的流失、浪费。二是一次计入核算科室成本,成本与创造效益时间相脱节,造成科室收入、支出不相匹配。三是各管理、后勤服务部门领用的低值易耗品处于无人管理的现状。
1.3 一贯的管理模式
一贯的管理模式,使医院各层次人员都已习惯,大家都墨守成规,不想过多的进行改变,对低值易耗品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购入没有进行招标,进货渠道比较随意,供货单位较多,价格区间较大。购入的低值易耗品不一定能达到临床的需要,从而影响医疗、护理质量。
2 如何加强医院低值易耗品的管理
2.1 改变思想模式
从领导到各管理部门到各科室应加强认识。目前医疗市场竟争越来越激烈,再加上国家医疗改革的即将出台,“路在何方”是各医院思考的主要问题。增收节支,加强市场竞争力摆在了医院发展的重要位置。现在各医院都在考虑如何加强成本管理,由于固定成本可控因素相对固定,医院可变成本的管理就变得尤其重要。现在低值易耗品在医院材料消耗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现实要求我们重视低值易耗品,加强其管理。
2.2 改变核算模式,加强财务管理。由于低值易耗品采用一次摊销法,在摊销后,医院必须加强在用低值易耗品的管理。一是设置辅助帐,对其购入、领用、摊销、报废等各个环节进行记录,定期进行核对,及时进行处理。二是确定价值较高的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期限,分期计入使用科室的成本,实现科室收入与支出相匹配,有利于科室加强成本管理。三是对科室使用的低值易耗品确定定额,作为年终考核的指标之一,杜绝不必要的浪费。
2.3 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2.3.1 对于大量使用的低值易耗品实行招标采购,货比三家,降低采购成本。目前医院对固定资产基本采用了招标或议标方式,而低值易耗品由于单件价值较低未采用招标采购。但现在医用低值易耗品品种越来越多,厂家也越来越多,改变了原有垄断的模式,而且低值易耗品采购的批量也越来越大。实行招标采购,有利于引进竞争机制,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2.3.2 根据业务需要,规范低值易耗品的品种。目前医院在用低值易耗品品种繁多、规格不一、厂家繁杂,造成了低值易耗品管理的困难。对此我们应首先制订低值易耗品的准入制度,一要考虑是否为临床必需,二要考虑病人的承受能力,三要考虑医院成本,不能盲目购入。同时对于非临床专用的低值易耗品,对其规格进行规范,使用范围进行相应的指定。比如:目前我院打印机墨盒规格涉及三十几个规格,价格从几十到几百不等。对其管理除满足临床需求外,行政后勤等管理部门使用墨盒进行统一规定,规定彩色墨盒使用的范围。
2.3.3 完善低值易耗品领用制度,实行“定量配置,以旧换新”制度。根据科室业务量的大小实行合理的定量配置,对价值较高的低值易耗品和后勤部门领用的各类工具实行以旧换新。对于一次性使用的收费低值易耗品,实行定期核对。
2.3.4 完善低值易耗品维修保养、报废制度。加强物资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使用人员的操作技术,防止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的浪费。加强价值较高的低值易耗品维护保养,规定其使用期限。对于由于使用不当、维护不当而造成的低值易耗品毁损,与科室考核挂钩。
[论文摘要] 随着医疗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绝大部分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虽有部分财政拨款,但远远弥补不了实际的资金需求。为了生存与发展,各级医院纷纷实行成本核算这种现代化管理手段,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难点和问题逐渐浮现,并日益突出,这些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中国加入wto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医疗市场创造了公平、开放、有序的竞争环境,医院的生存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在我国占绝大部分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虽有部分财政拨款,但已远远弥补不了实际的资金需求。为了生存与发展,各级医院纷纷引入成本核算这种现代化管理手段,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难点和问题逐渐浮现,表现如下:
1 政府定价的“大福利”与科室核算的“小利益”之间的矛盾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由政府投资建立的,因此,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理应由政府制定。政府制定收费价格要考虑到百姓的实际情况,即从社会这个“大福利”角度出发;同时医院的福利性质也要求其承担一部分社会义务,不能单纯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制定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基本上是服务成本,有些基础性医疗服务项目甚至定价在成本以下,这种定价的差别,使科室在成本核算中考虑自己的“小利益”时出现了问题。
科室的奖金一般是以科室收入扣除成本后,按一定比例进行提取。这样就存在有些科室由于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定价偏低,即使工作努力,节约消耗,但由于收入不高,使得奖金偏低,他们的积极性受到挫伤;而有些科室,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定价高,收入高,为防止奖金太高医院封顶,而并不太注重成本的节约。在全院实行成本核算时如何剔除物价因素,做到公平合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很大。
2 科室更多追求经济效益与医院兼顾社会效益的矛盾
非营利性医院的性质,要求医院应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方向,既要讲求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社会效益,这是医院长远发展的基础。但在实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科室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短期效应,经常会出现一些负面现象。对于那些社会效益虽好,但经济效益差的项目,科室开展起来缺少积极性,比如在手术科室,医生们愿意做那些用时少、收费高、消耗低的手术,而对那些用时很长、耗人力、物力,但收费有限的项目积极性不大;在病区,医院给每个病区设立了陪护椅,由于按物价部门的定价,陪护椅不能收费,而椅子坏了维修费用需科室承担,因此,有些病区干脆将椅子收起,不让使用,这种结果是完全有悖于实行成本核算初衷的,不仅损害了病人的利益,也会影响医院的长远利益,因此,如何加强监督管理,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是医院在开展成本核算的同时需同步解决的问题。
3 开展成本核算工作存在的弊端
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成本效益作为奖金分配依据,其优点是将奖金分配和成本管理责任制联系起来,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将收入作为奖金计算依据,无形中可能导致科室通过大处方、重复检查等方式来提高收入,这无疑会浪费资源,加大病人负担。 其次,奖金提取比例的制定有很大的人为因素,没有科学依据,易造成科室之间的矛盾,影响工作,降低奖金分配的激励作用。更重要的是这种以成本核算为依据计发奖金的办法,易使科室的注意力集中在成本奖金上,忽视了医疗技术质量这一医院的核心和永恒的主题。如何将医疗技术质量作为分配要素,参与奖金分配,是否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有待实践进一步验证。
4 如何加强后勤管理
如何加强后勤管理,以适应成本核算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医院成本核算分为院级成本核算和科室成本核算,在实行科室成本核算时存在间接费用的分摊问题。然而,由于医院设置,许多建筑的设计达不到每个科室安1个水电表的要求,因此,医院的水电费必须按一定方法进行分摊。常用的方法是按人员分摊,造成的结果是科室之间核算的不公平,也起不到节约用水用电的目的。后勤水电管理部门如何比较准确地提供出各科室的实际用量还需多做研究。目前,大多数医院在实行成本核算时,对于科室的维修费采取的是医院内部结算方式,即参考市场价格,制定出内部结算价格,当后勤部门为医疗部门提供服务时,按结算价计入科室成本,同时算做后勤部门的收入。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制定一个临床科室、后勤科室都满意的内部结算价格是很困难的,从而影响医院的全局工作。
5 实行成本核算过程中,医院在物资购买、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医院;医疗统计作用;医院管理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244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217-02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的不断发展,医院对医疗统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统计工作不仅仅是单纯的统计数据以及表面上看到的统计报表。现代医疗统必须利用网络信息平台,通过对数据处理,为医院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并以此促进医院管理的良性发展。本文认为,医疗统计在医院管理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医疗统计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1.1医疗统计能够为医院工作提供相关的资料。作为医院信息的最主要来源,医疗统计信息能够为领导对医院工作的测评,工作的总结,科研工作,医院相关政策的制定,甚至是医院的管理、监测等活动提供重要的依据。医院的管理中,管理人员如果要了解和掌握医院各方面的相关情况,就必须充分的利用医疗统计信息所提供的资料,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比如,分析本医院和其他医院在部门设置和人员的结构,就可以知道本医院和其他竞争对手间的区别和差距,以便于改进。我们知道,医院的医疗技术力量通常情况下是应该与医院的整体功能相一致的,所以能够协调相互间的关系,就必须构建一套能够促进医院管理、医疗和医院经济运行的统计体系。只有这样医院的领导层才能对医院各方面的运作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使医院资源得到最优配置,促进医院的发展。
1.2是医院各要素运行的依据为医院各要素分配提供准确的数据。在现代医疗统计中,统计人员的工作越来向广深发展,除了完成通常的工作外,统计人员还要对临床医疗,住院和其他医辅助部门内部要素的运行提供数据上的帮助。统计人员全面性的手机各类数据,病案信息等并建立综合信息系统,关注各项统计指标,比如门诊科室诊疗人次、病区入出院人次、科室占用床日、危重病人数、住院手术人次、科室检查治疗人次等。当医院完成相应的数据时,就可以与医院的标准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作对比,找出差距和不足,以便于得到改进。
1.3是医院效益评价体系的重要依据。作为具有一定社会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医院的最高原则是有着治病救人,保障人民身心健康。但是,与此同时,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决定了医院就必然要讲究自身效益,通过提高医疗性价比,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相统一。但是,医院的两种效益的评价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由各种单元体系组成,比如治疗效果体系,门诊诊疗人次、入出院人次、检查治疗人次组成的体系;反映病人负担程度的出院者人均费用、出院者人均每天费用体系;反映职工业绩的每一个职工工作量、每一个医生工作量、职工年创业务收入指标等都是医院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都需要医疗统计信息提高资料和数据。
1.4是院前急救工作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在现代社会,医疗统计信息在院前急救工作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已经成为院前急救工作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院前急救统计信息能够为决策者对院前急救管理提供工作上的帮助。院前急救的执行情况是我们检验院前急救工作的管理是否恰当重要手段。而要准确的知道院前急救执行的情况,就必须要有准确而真实的统计信息。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对院前急救相关信息的相关处理,并反馈信息结果,才能为院前决策提供依据。
2.如何发挥医疗统计作用的几点设想
2.1设置适应医院管理的医疗统计体系。一套科学而又运转良好的医疗统计体系是保证医院管理运作的重要手段。作为医院管理者,他们考虑的是医院的长远而全面的发展,除了医疗发展外,还必须重视医院经济运行状况和医疗的投入。而管理者要统筹全局,一个重要的凭借就是需要设置一套与医院管理、医疗、经济相适应的医疗统计体系。这就对统计工作者提出了要求。他们不仅需要学习相关的统计知识,提高统计能力,而且还要对医院各部门、各科室、各子系统的信息做到全面的了解,实现统计的真正价值。
2.2制定相关工作制度,认清统计工作重要性。严格的工作制度,是做好工作的基础,这对于统计工作也是适用的,拥有一个严格而又规范的统计工作制度是提高医疗统计工作质量的保证。准确而高质量的统计是医院管理作出正确决策的重要基础。而统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严格执行统计制度是确保统计质量的关键措施。因此,医院要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医院全体人员对统计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严格把关各科室统计工作,对于那些虚假的统计现象要坚决的杜绝,并对相关责任人实行相应的惩罚。比如,各科室负责人,应该及时对本科室的相关资料和数据进行认真细致的整理和审查,并签名上报;统计室要不定期的对全院的统计进行突击检查,把检查结果纳入医院的绩效考评总。
2.3提高统计人员素质。统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的统计质量的好坏。如果,医院没有经过系统学习过专门知识的专职统计人员,就会导致出现医院统计信息的不完整,不精确等问题,使得统计数据的作用性大大降低。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统计数据时,是医院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统计人员必须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且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的实际的统计工作中,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医院及各科室的负责人提供准确的统计信息,为他们做出管理上的决策或者解决医疗问题提供有效的依据。因此,医院应该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培养,运用专业知识和业务技术来武装统计人员,提高他们的统计能力。除此之外,医院还可以在科室设置兼职统计员,以保证原始统计数据的质量。
关键词:医院 内部物价管理工作 价格公示
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1-243-01
我国的卫生事业是政府支持的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其公益性体现了发展卫生事业是广大人民和社会的共同利益、共同需要、共同收益的本质特性。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国的经济建设向多元化发展,除了现行的非营利性的公立医院外,各种私立医院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但公立医院一直处于社会的主导地位,担负实现政府职能的重要作用。
医院要想快速发展,既要兼顾广大人民和社会的利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又要考虑自身的发展建设,使自身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在目前政府指导定价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解决“看病贵”的同时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在医疗收费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的同时,如何加强医院内部的物价管理,越来越被重视,笔者现就如何加强医院内部物价管理工作谈几点建议。
一、强化医院内部物价管理工作体系
1.院长对全院物价工作全面负责。实行院长负责制的管理模式下。物价管理办法必须明确院长在物价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利用院长在医院的权威地位,保证物价管理的各项政策得以落实。
2.主管副院级领导对院长负责,直接管理物价工作,管理、监督、协调物价工作。其他副院级领导对其分管业务范围内的物价管理工作负责,协助作好全院的物价工作。
3.成立物价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管理全院日常物价工作,贯彻国家物价政策,宣传、培训科室收费人员,指导科室收费,监督、检查科室的收费工作,负责接待投诉工作。
4.科主任、护士长必须全面负责科室的收费工作,兼职物价员要承担起具体的收费工作,对科主任负责。
二、完善制度建设
管理制度,对任何组织来讲,制度建设已经成为机构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完善的管理制度也成为基层管理最有效的方式。但无论从《医院管理制度》或全国较知名的某些医院管理制度汇编中,均未发现完善的物价管理制度。根据医院物价管理的实际情况,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医院物价领导小组及工作职责、医院物价管理办法、新增医疗服务项目收费申报管理办法、物价自查自纠管理办法、价格公示(查询)制度、接待投诉服务制度、物价员(收费员)岗位职责等。
1.医院物价领导小组及工作职责。院长必须亲自担任组长,全面负责物价工作。副院级领导担任副组长配合院长落实物价管理相关工作。各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及物价办公室具体负责物价工作,落实物价政策,执行医院的收费。
2.物价管理制度。将医院的物价管理制度化,从医院的管理高度严格要求科室的收费,明确各机构的工作职责及奖惩措施,将物价管理工作纳入科室及负责人的考核范围,作为科室评奖及考核的依据,以保证物价工作得以全面开展,避免物价工作流于形式。
3.物价员(收费员)岗位职责。应确定医院物价管理机构,明确分工,严格按照岗位职责确定工作业绩。物价办公室(包括负责人、专职物价员岗位)、兼职物价员(包括医疗收费、药品、材料)、结算审核员,分别按照其不同岗位明确工作职责。其中物价部门负责人职责应涵盖物价管理的全部日常工作,指导全院的收费,包括收费政策的宣传及培训、指导收费、监督检查收费政策的执行情况、落实投诉及管理制度中的奖惩规定。
4.新增医疗服务项目收费申报管理办法。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技术、新方法、新治疗手段运用于临床,新增收费项目会不断涌现。但现行的收费政策滞后,使新增的医疗技术无收费标准,医院要开展便会亏损经营,不健全的收费项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先进技术的发展,对医院可能会丧失增加收入的机会;对患者会降低治愈疾病的机率。建立有效的新增项目申报管理办法,不仅可以为政府提供成本测算的基础数据,完善收费政策,同时可以帮助医院增加收入,为患者提供更先进的诊疗机会。
5.物价自查自纠管理办法、价格公示(查询)制度、接待投诉服务制度。通过细化的制度对物价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保证医院的各项工作能落实到位,使物价管理得以顺利实施。
三、加强培训、正确把握物价政策,熟练掌握收费标准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加之医疗收费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只有熟练掌握收费标准,才能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在保证医院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社会效益。因此,医院内部物价管理部门要定期开展培训班、座谈会,宣传收费政策,及时解决收费中存在的问题。
四、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在管理办法、岗位职责等制度中对收费工作均已作出明确要求,物价主管人员、科室负责人必须同时为院长负责。签订目标责任书就是要促使各个利益主体重视本职工作,尽职尽责,把物价工作落实到每一个人,实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通过大家共同努力维护国家、医院、患者的共同利益。
五、规范各种收费申请单据,实现收费项目的目录管理
在管理过程中,物价部门可以针对具体科室的特点,根据临床操作的流程,集中整理科室收费项目,制作收费申请单据,帮助科室解决收费中的盲点问题,既方便科室的记费,同时又强化了内部的物价管理。
六、加强内部自查,监督、指导科室收费
检查的目的是规范收费行为,物价办公室应开展多种形式的自查工作,发现收费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从而达到规范收费的目的。
七、加强价格公示力度,广泛接受患者及社会的监督
医院的医疗技术要经得起考验,收费工作同样不容忽视,医疗收费不但要接受国家的监督检查,还要接受来自丰t会各界的监督。医疗技术只有通过收费才能得以实现,保证医疗事业顺利发展。医院只有加强价格公示的力度,扩大监督范围,取信于民,得到公众的认可,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
关键词:医院 绩效 合理分配
一、医院绩效工资分配中的难点
1.缺乏对绩效管理的正确认识。绩效管理是对现有分配格局的调整,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为保持既得利益,利益受到损害的职工必定会反对推行绩效工资体系或者谋求更有利于自身的考核方式,这就使得医院的管理层可能会面临诸多的压力,并难以全方位地推动这种制度的推行。对于一般干部职工而言,由于难以预见改革后的工资收入变化情况,所以对这种改革更多的是持观望态度,参与并不积极。这些问题会给绩效工资制度的执行带来挑战,导致绩效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而缺乏同一的绩效管理制度,从而使绩效管理难以持续推进并最终无法实现医院的战略目标。
2.绩效指标的分层难。绩效考核的关键在于采用何种指标,每一指标占据的权重为多少,指标权重越大,则对薪酬福利的影响也就越大。因此,在对考核指标进行细分时,必须根据各科室的工作实际,建立不同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并赋予不同的权重。但这种过于细化的操作难度过大,不利于人事部门单独进行考核。此外,这种过细的考核指标在体现效率的同时,难以保证内部的公平性,如医疗工作者之间相互的协作难以表现出来。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对绩效指标进行分解,是进行绩效考核的难点。
3.科室之间的公平性难把握。科室之间公平性主要是指在绩效考核体系下,薪酬主要根据个人贡献来进行分配,而不会进行调节。但由于部分科室特别是行政科室则主要为全院员工服务,他们并不直接创造利润,这就使得在执行绩效工资时,必须从业务科室划拨部分利润用于补贴,或者将部分利润用于在全院范围内分配。此外,医院内部还存在部分业务收入较低的部门,如何对其进行补贴,同样面临上述问题。因此,如何使得各科室的收入既体现公平性,又体现效益性,是当前面临的难题。
二、医院绩效工资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1.遵循医疗卫生服务规律。必须要体现医疗卫生事业的性质,正确把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辩证关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2.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结合。激励与约束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激励的过程也是对考核对象进行监督的过程,只有做到激励与约束并举,才能实现医院目标的最大化。
3.注重可比性和科学实用。既要充分考虑到医院病房、医技和门诊之间在指标上的可比性,还要考虑到它们内部之间的差异性的消除。同时,在设计和建立指标体系时,要注意找出关键要素指标,降低管理成本。
4.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定量指标具体、直观,在评价考核时可以计算实际数值,结果容易使人信服,但不是所有反映医院绩效的因素都能够量化,因而有必要采用定性指标,以弥补和纠正定量指标可能对医院长远利益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医院绩效工资分配体系实施效果分析
1.在绩效工资考核分配体系中将人均效益作为关键指标设置。这样能够消除科室、部门在人员配备、设备投入和资源配置上的差异性,使绩效的考评更具有科学性和公平性,减少分配中的矛盾和冲突,从而使绩效工资的正向激励作用得到强化。
2.传统的“成本核算,结余分配”办法。极易造成科室部门追求经济效益,从而导致医疗质量下降加重病人负担的现象。因此,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进行综合目标考核,可以很好地解决这种困扰医院的两难局面。
3.把绩效工资分配建立在类企业成本核算模式的基础上。能够改变以往“投入取向”的传统观念,强化全员成本意识,使医院更多地关注资源配置的效率。这是医院练好内功,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激励机制、向管理要效益的必然选择。
4.由于医疗行业所具有的特殊性。在工作实践中仍会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探索,主要表现在:医院成本核算作为加强内部运营管理的主要手段,与企业成本核算模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实践中如何对与医院全体员工的协同劳动相关的收入以及各项间接费用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尚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加之指标体系中人均结余奖励标准因诸多因素允许科室间存在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弱绩效工资的激励效果。在医院信息化管理得到加强的背景下,还应该进一步细化核算,积极探索直接对员工个人实行绩效考核和评价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胡晓君,邱敏芬.医院绩效考核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07(6)
[2]张英,董春艳.论医院绩效考核[J].中国医院管理,2003(12)
[3]刘歆农,居益君,倪培耘.利用HIS归结核算单元成本的思路和做法[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4(1)
[4]高玮,刘东,刘晓辉.医院绩效分配方案探讨[J].中国医院统计,2006(4)
关键词:经济效益分析;边际贡献;经济建设
在我国,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医院越来越重视经济效益分析,积极构建符合医院自身情况的经济效益分析体系,完善机制,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使医院能够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医院经济效益分析的必要性与意义
(一)医疗市场需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降低医疗成本、增强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大问题。所以构建适合医院自身发展的经济效益分析体系对提高医院经济效益,降低医院经营成本将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行业管理需求
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对医院的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对医院进行评审,构建医院经济效益的科学分析体系也是三甲复审的要求之一。
(三)医院管理需求
临床科室是医院实现功能的最基本单元,是医院宗旨、使命的最具体体现者,是医院工作方针、领导管理意图的最直接实践者,是医院面向社会服务最直接的窗口,临床科室的运营管理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点。然而,各临床科室的经营管理决策仍需要经济指标的数据支持,因此,积极构建符合医院自身情况的经济效益分析体系意义重大。
二、构建医院经济效益分析体系
(一)构建经济指标
经济效益是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医院经济效益分析的第一步是,在现有基础上构建能够反映医院运营成果的主要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为:科室总收入,人均收入,科室总支出,收支结余率,药品比重,门诊工作量,实际占用床日数,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科室医疗人员日人均床日数和护理人员日人均床日数等。
(二)构建科学的经济效益分析体系
医院经济效益分析在构建的经济指标基础上构建临床科室收入分析体系、支出分析体系和结余分析体系等。
1. 构建临床科室的收入分析体系。科室的收入主要分为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
(1)医疗收入增减情况分析
医疗收入包括检查收入、治疗收入、床位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计算检查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减少病人不必要的检查;外科科室需要分析手术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缩短病人的术前住院天数,提高手术收入比例。
(2)药品收入增减情况分析
医院药品收入分为西药、中成药和中草药药品收入。首先,从医院整体角度分析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随着药品招标制度的推行和医疗收费制度的改革,药品收入比例应呈下降趋势。其次,针对不同专业分析各类药品占药品收入的比例,如中医科中成药、中草药的收入比例要高。再次,根据新形势的需要,不断增加分析内容,规范药品品种的构成,合理使用药品。如分析药品收入中抗生素的应用比例,进口药品与国产药品的比例,努力降低药品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3)其他经济效益指标的分析
医院收入的增减变化分析也要对门诊工作量、病人实际占用床日数、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等经济效益指标进行具体的分析,并结合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等情况,考虑科室设备配置情况及其他相关因素,综合分析科室收入的增减原因,提出建议和改革方案。如表1。
2. 构建临床科室的支出分析体系。科室的支出项目主要有人员费用支出、卫生耗材支出、固定资产折旧、其他公共费用支出等。按性质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为了达到医院控制成本的目的,根据科室上年度科室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的消耗比例情况,制定科室合适的变动成本占收入的比例,分析变动成本率的增减变化,查找原因,达到控制成本消耗的目的。
(1)人员费用支出增减情况分析。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科室也在不断地储备医疗和护理人员,各临床科室的人员费用支出在科室总支出中占了不小的比例,因此合理储备人才,减少科室的人员支出是很有必要的。通过科室医疗人员日人均服务床日数和护理人员日人均服务床日数等数据来说明其合理性,以达到合理调配人力资源的目的。其次,仍需控制行政后勤人数,控制间接成本费用,达到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
(2)药品费用增减情况分析。随着国家对医院药品收入的控制,各科室应逐步降低药品费用,控制药品费用比例,调整支出结构。
(3)卫生耗材增减情况分析。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高新技术的开展导致了卫生耗材的大幅使用。因此支出分析应将卫生耗材分为一般卫生耗材和特殊卫生耗材,着重分析特殊卫生耗材的增减变化情况,努力控制一般卫生耗材的使用比例和特殊卫生耗材的合理使用。
(4)固定资产折旧情况分析。固定资产折旧主要是加强设备折旧费用的控制,促进科室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
(5)其他公共费用支出的分析。科室的其他公共费用支出主要有水电暖费用、维修费、洗涤费用等,医院的每个科室、每一个员工都应该自觉节约用电用水,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各临床科室要严格控制不必要的支出,增加医院的利润空间。如表2。
3. 构建临床科室结余分析体系。根据临床科室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分析临床科室结余情况。
(1)科室全成本情况分析。根据各科室的支出情况,分析科室支出结构,主要分析支出结构占比较大的支出及增幅较大的支出,及时发现问题,节约支出。计算每个科室的结余及结余率,与全院当月及本科室上月比较,使各个科室了解本科室在全院的排名及增减幅度,有利于各科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科室效率。
(2)科室边际贡献分析。边际贡献是指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边际贡献率是指边际贡献在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它反映产品给单位做出贡献的能力。根据各科室的收入、支出,计算各科室的实际日均门诊量、单位诊次变动成本、单位诊次变动成本、单位诊次边际贡献、日均门诊保本工作量,根据实际日均门诊量与日均门诊保本工作量,分析科室的门诊工作量是否合理,及时作出有效的调整;计算各科室的实际日均住院工作量、实际日均占用床日数、单位床日变动成本、床日单位边际贡献、日均住院保本工作量,根据实际日均住院工作量与日均住院保本工作量,分析各科室的住院工作量是否保本,盈利情况如何,帮助各科室减少成本,提高住院收益率。利用科室边际贡献分析,合理调整门诊、住院工作量结构,有效调整科室结构,实现科室收益最大化。如表3。
三、经济效益分析的预期成果
科室为单位,以收入分析体系、支出分析体系、结余分析系统的的数据为依托,对各临床科室收入、支出及结余进行盈利、亏损分析及增加、减少分析,进行成本、效益按月、按季度分析,并对4个维度进行动态管理,使每位科主任了解本科室的经营状况,包括数额大小、发展趋势、在医院的位置,用坐标区位图标示,及时发现不足,采取措施,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医院逐步市场公开化,如何加强医院经济效益分析,完善医院经济建设对于医院长久持续健康发展越来越重要。通过对医院各科室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构建一个符合医院自身发展的经济效益分析体系,能够真正达到控制科室成本,实现优质、高效、低耗的目的,保证投入产生效益,达到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宝军.对综合性医院经济效益审计的思考和实践[J].审计园地,2014(04).
[2]金家鑫.医院经济效益与经营管理探析[J].中国科技,2014(06).
[3]于传云.浅析医院经济管理与效益[J].商业经济,2012(12).
[4]杨志贤.医院财务监督体系构建与运行分析[J].财会经济,2013(01).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深化和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医疗物价管理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如何提高医疗物价管理水平,加强医疗物价管理的新思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医院;物价管理;灵活运用
医院物价管理是医院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收费的基础,加强医院物价管理,完善价格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国家价格法规,合理运用物价政策,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也是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如何搞好医院的内部物价管理成为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我院是该区一所大型中西医结合的二级甲等医院。多年以来,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通过强化医院内部自我约束机制,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加强医院物价管理工作,保护了患者的切身利益,维护了医院的良好声誉。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 解放思想,提高认识
医疗卫生价格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群众性,在提高医院的经济收益的同时,不能损害群众的利益。针对目前医院收费补偿不到位的实际,现行的医疗收费标准必须严格遵守,医院增加的成本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加强核算来内部消化。医务人员待遇的提高,只能建立在提高医疗质量、拓展医疗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医院的医疗收费必须合理、规范。由于全院上下认识统一,我院内部物价管理工作开展顺利,较好地协调了国家、医院、群众三者之间的关系。
2 建立医院物价报告制度
制度规定医院各临床科室对新开展的检查、治疗项目在调试安装阶段;药剂科制剂室在新产品试制阶段,必须将成本核算资料报物价科备案,由物价科重新核算、审计后,报市物价局批准方能收费;对不同批次的一次性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临床科室不得自行定价,必须由物价科根据物价政策有关要求,制定统一价格;物价科还将门诊挂号及主要检查、治疗、常用药品收费项目张榜公布,实行明码标价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另外,随着我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上马,全院的收费管理实行微机联网运行,我们将换药、注射、检查、治疗等常规性的收费项目输入微机,实行全院统一定价,各收费单元只能调用,无权修改,规范了科室的收费行为。
3 实施价格管理联系制度
价格管理联系制度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聘请具有广泛代表性人士担任院外兼职物价员,定期举行社会兼职物价员联席会议,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既加强了医患间彼此的了解,又增进了信任;二是聘请科室护士长和总务护士为院内兼职物价员,各护理单元病人治疗检查项目、治疗数量在输入微机前,先由科室兼职物价员审核签字认可后,方能记账。病人在诊疗过程中或结账出院时,对医疗费用如有疑问,由护士长、主管护士负责解释说明,一旦有差错,及时解决。
4 完善退费管理制度,搞好价格监督
财务科收费员在出院结账过程中,如发现某科室项目收费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值或临床科室发现病人结账数与科室平时输入的费用数明显不符,应立即向物价科提出置疑,由物价科实施价格审核。科室不得以任何理由私自向病人退费,确须退费时,退费单上须由经办人和护士长共同签字认可并注明退费理由。物价科复核认为退费理由不充分时,将不予办理退费手续。各科室病人逃费,月终须报财务科,任何科室不得随意作退费处理。退费金额超过一定限额,物价科必须请示主管院长同意。
5 坚持物价检查制度
医院将物价考核纳入科室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由物价科牵头定期开展物价收费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科室收费单上有无兼职物价员审核签字,收费是否准确;有无分解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行为;有无私自兜售卫生用品的行为;有无收取现金、私设小金库行为;有无在收取病人医疗费过程中,假公济私行为。一旦发现科室或个人有违反医院物价规定,由医德医风考核小组在院会上通报批评,责令科室限期整改。物价科将检查结果折算成分值,纳入科室奖金考核。
6 灵活运用定价管理制度
医院的特殊性决定核算医疗价格时要考虑社会的公共选择、患者的消费水平等市场约束条件。对不同收费项目,我们采取不同定价策略:一是成本定价法。对一次性医疗用品,采取成本加上政策允许的加成率;二是需求定价法。如对美容、整形等特需医疗服务的收费,根据相关政策,标准放开;三是竞争定价法。我院是二甲医院,考虑到广大患者的切身利益和医疗卫生市场竞争激烈的现状,同本市其他医疗单位的价格水平保持一致,有些大型设备收费水平甚至低于其他医疗单位。对少部分病种试行费用包干制度,对经济困难的群众实行一定的价格优惠。由于我院医疗服务质量高,而医疗价格与其他单位相近或稍少,因此,病源稳中有升,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增长。
参考文献
[1] 张福生,如何发挥医院物价审核监督职能中国价格监督检查2009
[2] 韩成禄,规范收费行为加强医疗价格管理卫生经济研究2008
[3] 侯淑芳,在医院管理中加强价格监督检查机制建设的思考中国医院管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