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风景园林专业分析8篇

时间:2023-06-26 10:16:1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风景园林专业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风景园林专业分析

篇1

摘要:本文在分析传统植物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解析了存在的问题,结合了本人的教学实践,根据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能力培养需求及对植物学的知识结构需求,对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从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讨。

关键词: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风景园林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113-02

植物是风景园林设计的要素,掌握植物鉴赏和植物配置的知识是风景园林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因此植物学也成为风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但因与农林类专业不同,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的讲授内容应有其不同的侧重点,应更强调植物的观赏性和应用性[1],而这一特点在传统的植物学教学中通常被忽视。因此,本文从风景园林专业角度入手,对植物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并对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讨,力求使植物学课程符合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学习的要求。

一、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现状

植物学授课内容主要包括植物形态解剖学和植物系统分类学两大模块。教学内容十分地全面、具体。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的授课内容基本上沿袭了传统植物学的授课内容。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手段多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学生自主学习的极积性高[2]。例如,利用植物检索表、植物志、图鉴、网络鉴定植物,野外识别植物等。在野外实习中,大量采用现代技术手段,配备手提电脑和数码相机,现场利用摄影摄像,在实习基地利用电脑进行学习与交流,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学生的植物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等。

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继承了传统植物学教学中的优点,值得发扬光大。但是,在社会和学科发展的大背景下也存在下列些许不足之处:

1.课时缩短以及学生专业体验缺乏。一般的现行高校植物学分类和系统课程总学时约为30或4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4―30学时,实践学时10―20学时[3]。实践课程相对较少,与理论课程不能相适应,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脱离实际。

2.教学内容与行业脱节。目前,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内容虽然全面,但主要偏重于植物形态解剖和植物系y分类这两大块知识体系,与风景园林相关行业严重脱节。为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在学习园林植物学后,掌握风景园林设计中常用的园林植物材料的主要美学特性和生物学习性,以便在设计中能够自如和正确地运用这些植物材料。

二、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改革探讨

植物学是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主干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如《园林树木与花卉》、《园林生态学》、《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主要从事以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为对象的岗位,所以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重点研究对象应是种子植物。此外,通过植物学课程学习,应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首先应明确植物学课程的实际需求,一是应满足对课程学习的需求,二是应满足对未来职业的岗位需求。

1.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改革。根据调研,结合风景园林专业设置与培养方向,在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建设中将对以下方面进行改革:(1)减少植物细胞、组织、植物根茎叶等内容,增加实用性实验内容;(2)将显微镜结构与原理内容并入相关微观观察的实验中;(3)增加植物形态教学内容;(4)增加植物结构与环境适应性内容;(5)在植物分类学知识讲解中,重点讲述高等植物,尤其增加被子植物的教学学时;(6)相应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和课时分配(表1)。

2.加大教学中实际感受环节。传统植物学教学中PPT图片形象演示环节虽然不缺,但如果完全依赖PPT,教学效果也不理想。需增大植物学实践的教学环节,在此环节中学生能非常近距离的感受实物,教学效果也会培增。这就要求开辟合适的实践教学场地,来增强学生对植物的感性认识。此外,在教学中应结合专业特点,增加植物应用性实例,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体验。

3.教学理念改进。专业教学与素质教育应并重,即在传授植物学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应坚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引导、实用技能指导、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此外,还应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研态度、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许昌学院的一员,应牢记“崇德砺志,博学敬业”八个大字,笔者正是将其作为自己植物学课程教学理念的核心,坚持把事物的制约、适应、联系、变化、发展等辩证方法作为思维训练、思想教育的关键,以使许昌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内涵更加丰富[4]。

三、结语

课程建设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障,也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培养质量,而后者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课程建设水平的高低[5]。许昌学院作为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近年来非常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倡课程建设和转型发展。植物学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风景园林专业建设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在教学内容、课时分配、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上不断改革创新,植物学课程才能适应专业与学科的发展。在经历了三轮教学改革实践后,许昌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改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继续以学生为本,不断改革与创新,以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应君,张一奇,黄滢.基于风景园林学科发展趋势的课程体系改革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1,29(5):26-28.

[2]李Z琦.《植物学》课程特色及教学体系的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247-1249.

[3]宋东杰,李朝晖,陈全战,等.《植物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安微农业科学,2009,37(30):14635-14636.

[4]王兵.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效应――广东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含义[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5,27(2):27-33,39.

[5]于杰,王壮.《植物学》课程实习立体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1):240-244.

篇2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问题

0 引言

就我国当前风景园林规划工作来看,人们对风景园林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种花种草、美化绿化层面,设计师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过重的追求形式,不注重风景园林的功能,以至于风景园林难以真正地发挥应有的作用。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对风景园林规划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满足城市化建设的需要,就必须做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确保风景园林规划符合城市化建设需要。

1 当前L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问题

1.1 专业的设计师不足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项技术性且复杂的工程,对设计人员要求非常高,但是就目前来看,当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人员能力还不足,难以满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的需要。同时,许多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责任心不强,抱着敷衍的态度去工作,忽略实际,盲目的追求效果,从而造成设计出来的结果在执行时困难重重。

1.2 抄袭现象严重

就目前来看,抄袭是当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最为常见的一个问题,设计人员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的时候大多是按照以往的设计经验和方法来进行设计,缺乏长信,忽略不同地区的地质、人文等情况,只知道一味地模仿他人的风景园林,以至于设计出来的园林景观大致相同,没有特色。

1.3 园林规划与城市建设不相符

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风景园林规划必须符合城市建设要求,只有科学、合理的园林规划设计,才能为城市的发展带来好的效应。然而就目前来看,园林景观设计严重背离了城市建设的需要,没有结合城市规划来进行设计,许多风景园林设计只重视外观,忽略了风景园林的实际价值,以至于城市风景园林不合理,

1.4 设计理念落后

设计理念是设计师在空间作品构思过程中所确立的主导思想,它赋予作品文化内涵和风格特点,好的设计理念至关重要。但是就目前来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念还比较落后,依然停留在园林绿化上,没有结合现代城市发展以及区域特点来进行设计。同时,风景园林规划属于一项经济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造成环境的不协调,而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环境的保护,从而造成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不合理。

2 当前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问题的对策

2.1 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人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1]。为此,针对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工作,强化设计人员能力的培训意义重大,只有不断能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才能更好地做好风景园林规划工作[2]。针对设计人员,一方面,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以及专业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也要强化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从而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培养一支业务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人才队伍。

2.2 加大传统文化的利用

就我国当前风景园林规划工作来看,抄袭现象盛行的重要原因就在于素材的缺失, 许多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往往苦于素材的限制,从而大量的借用他人的设计模式。针对此类问题,设计人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3]。针对素材的限制,我国传统文化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设计人员可以借鉴我国传统文化,深层次挖掘传统文化。我国传统文化丰富多样,是一个独特的景观区,一个地区的文化传统最能体现该地区的特色,丰富的传统文化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合理的利用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丰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抄袭现象的存在,从而设计出更好的作品[4]。

2.3 注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知识产权的保护

作为现代城市化建设的一部分,风景园林规划也需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风景园林特色,这些风景园林是一个城市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之一,人们一想到一个城市就会想到该城市的风景园林,一想到一个有特色的风景园林,就会想到这些风景园林属于哪个城市。因此,针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问题,应当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相关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用实际行动保护作品的知识产权,从而维护自身的利益不受损害[5]。

2.4 设计理念的转变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我国现代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实现生态城市的发展对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作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其目的就是为城市营造一个好的园林环境[6]。面对现代社会发展形势,那种传统的设计理念已经不符合现代城市规划要求,为了推动现代城市的发展,针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设计人员就必须转变其设计理念,要树立全新的生态理念,既要保证风景园林的功能性,同时也要保证风景园林的生态效益,实现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发展,从而更好地发挥风景园林的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对风景园林规划要求也越来越高,风景园林规划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城市化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人们的生存环境质量,因此,引起高度重视。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设计人员必须结合实际要求来进行设计,要转变设计理念,要善于利用我国传统文化;同时,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实事求是,加大创新,从而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吴小琼,秦华,杨棚淅. 当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值得思考的问题[J]. 山西建筑,2009,13:346-348.

[2]张晓瑞. 传统与现代――浅析当前我国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J]. 安徽建筑,2004,05:9-10.

[3]韦泰红. 浅谈当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需要思考的问题[J]. 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7:39-40.

[4]王霞. 当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值得思考的问题[J]. 现代园艺,2013,10:89-91.

[5]周进. 科学的艺术的风景园林 关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学科发展的思考[J]. 风景园林,2011,04:83-85.

[6]董细. 当前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 知音励志,2016,19:223-225.

篇3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专业基础课;优化

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是农林院校园林和风景园林专业课程的主要方向之一,尤其是风景园林专业,一系列的课程均是围绕风景园林专业而设置。专业基础课是学生进入专业的入门课,是学好专业课的前提保障,因此对于风景园林专业的其他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

一、风景园林专业类课程专业基础课分析

(一)教学目标

风景园林专业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风景园林专业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并能通过理论的学习,能够分析园林设计的作品;掌握风景园林专业的图纸绘制的规范与表现技法,掌握从方案设计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透视图、鸟瞰图以及施工图的表达方法,并通过一些园林空间与建筑空间的模型制作,让学生初步掌握园林三维空间的尺度,以及与空间功能的关系,为今后的一系列课程设计打下理论、绘图以及空间感知的基础。

(二)教学主体的特点

教学的主体由两部分所组成,即教师与学生。风景园林专业类的课程讲授的教师主要是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教师与美术教师,专业教师主要讲授《风景园林专业原理》、《设计初步》、《园林制图》、《园林建筑设计初步》等专业基础课程,《景观表现技法》、《构成设计》等课程是由美术老师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是参加全国高考统一招生录取的理科学生,有较好的逻辑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入学没有美术类课程的测试,绝大部分的学生没有美术基础,对于绘图等技法比较陌生,入学需要一年的时间进行素描、水彩等基础美术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学习专业基础课的绘图表现的学习。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风景园林专业类专业基础课是学生接触专业的入门课,一开始学习专业课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但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的学习中与规划设计的课程设计中。

(1)风景园林专业的理论课理解问题

《园林艺术设计原理》作为设计理论的基础课,对其内容的理解与应用应贯穿于整个园林设计的相关课程的整个学习中,但由于该门课程开课时间较早,而且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并不是十分明确对相关课程设计的指导作用,加上时间的遗忘。因此,该门课在其后的设计课中的学习会出现一些“断档”现象。

(2)图纸表现问题

图纸表现问题也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制图规范,二是技法艺术性。图纸表现的规范主要是在《园林制图》与《设计初步》课程中讲述,是园林设计相关图纸的绘制需要遵循的制图规范,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大部分是以临摹相关的图纸为主,在其后的课程设计中就会出现由于概念的不清而出现的一些不规范的绘图,如立面图与透视图的混淆、施工图的标注、索引等等问题。表现技法艺术性一直是困扰园林与风景园林学生的一个问题,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美术基础,虽说大一上了一年的美术课,但是课时相对较少,且一周只一次美术课,对于图纸色彩关系的处理以及鸟瞰图、透视图绘图的技法教难,很难一时掌握,在相继的课程设计中表现并不是很理想。

2.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专业不同导致教学方法不同

园林设计类课程的专业基础课理论的开设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师,而技法类的课程大部分是美术老师。美术老师都是长期受艺术的训练,其授课的方法大部分是以美术的训练的过程为基础,而园林专业学生的美术基础较差,单纯美术的训练在短期内很难见成效,学生的训练大部分是以临摹为主,很难掌握设计表现的实质与内涵。

(2)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格导致教学不够严谨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基础课阶段进入到专业的状态,随着课程的深入,内容的增加,图纸量的增大,学生会出现厌学的情绪,从而导致学习热情下降,拖图的现象比较严重。而有些教师碍于情面,加之课堂教学评估的压力,对学生姑息迁就,影响了教学效果。

(3)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导致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不足

由于风景园林专业属于理工科专业,学生缺乏美术基础,更要加强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一入学,就加强学生美术基础的培养。但是,单纯靠课堂的时间很难建立起学生的形象思维的能力。而且近几年,由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普遍应用,学生普遍轻视手绘,导致在专业的规划设计类课程中,方案能力和手绘表达图纸的能力都较弱。

二、风景园林专业基础课的优化策略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风景园林专业类的专业基础课不仅是课程本身的要求,更是规划设计一系列课程的应用,最终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规划设计与实际应用能力。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需要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

1.增加理论教学的实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专业基础课中的理论课最终是应用到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之中,在理论教学中增加一些风景园林专业的实例,一方面减少理论教学的枯燥性,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对理论实际应用的能力,将理论更好地应用到规划设计中,提高园林设计的水平。风景园林专业是艺术设计的一种重要形式,以绘画艺术、音乐艺术、造型艺术等综合时空艺术设计,因此,理论课之初以各种艺术形式增强学生对于艺术的直觉和敏感,从同学们熟悉的艺术形式自然过渡到园林艺术设计。

2.加强绘图技法培养,增加绘图量,提高学生的图纸表现力

近几年的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为了锻炼学生的手绘表达能力,有机地将图纸表达的手法贯穿在《设计初步》和《景观表达技法》中,课堂上,老师有的放矢地加强风景园林平面图及其效果图的直接训练,做到“形象的思维”逻辑化,注重一些技法的表达;同时,加大作业量,课上课下一起抓,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式的优化

1.教与学结合,加强学生学习目标、学习态度与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好一切知识的前提,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是专业基础课的主要任务之一。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利用多媒体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可以到现场感受的实际的空间与尺度,课程设计由浅入深,逐渐建立学生对专业的信心与兴趣。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风景园林专业的最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规划设计的能力,因此,在专业基础课教学阶段就应该加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如《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原理》增设了对不同园林设计形式的临摹与分析,训练学生能够按照园林艺术规划设计理论来分析园林设计的空间布局与景观的设计,引导学生学会赏析一些设计作品的优劣;《设计初步》、《园林制图》等课程在讲述制图规范等基础上,实例以实际项目的园林总体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以及透视图、鸟瞰图、施工图的绘制,要求学生不仅识图,而且掌握各种图纸的基本制图规范。

3.多媒体教学与手绘相结合,增强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与艺术性

多媒体作为现代教学的一种手段,在风景园林容艺术与与科学一体的学科,更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在理论课的教学中,注重“图文并茂,声像结合”,一方面传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如在ppt中,多插入一些手绘的、电脑绘制的设计方案及其实际项目的实景照片,还注重播放一些视频资料,这些视频资料以专业为主,同时,还增加一些艺术价值较高的视频,以不断加强学生的艺术素质修养,同时使枯燥的理论课,能够愉悦学生们的心情,加强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

4.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有机结合,不断调整专业基础课的内容与讲课方法

专业基础课无疑是专业课的基础,专业课反过来也可以促进基础课的教学。都是基础课在低年级开设,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专业基础不扎实会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就要及时反馈给专业基础课的任课教师,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调整教学内容或方法。总之,风景园林专业的基础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风景园林专业学科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园林以及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抓好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至关重要。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东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也促使专业基础课的教学首先是立足于本专业,同时也要按照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要,不断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滨谊.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哲学风景园林师的五大专业观与专业素质培养[J].中国园林,2008,24(01):12-15.

[2]吴良铺.人居环境科学与景观学的教育[J].中国园林,2004,20(01):2-5.

[3]王绍增.论风景园林的学科体系[J].中国园林,2006,22(05):9-11.

[4](英)安娜•约根森著,赵纪军译.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景观学系风景园林硕士设计课程简述[J]风景园林,2006,2(05):20-29.

篇4

关键词“风景园林;施工管理;问题

1.前言

风景园林工程就是建设风景园林绿地的园林绿化工程,风景园林工程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亲近自然、休息、文化娱乐的场所,进而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愿望。因此,风景园林工程是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重要措施。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施工管理是是决定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也是项目建设的核心。因此,做好风景园林施工管理工作对园林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风景园林施工管理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园林施工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园林景观是否能够良好地营造出来。然而,风景园林的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有许多,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管理意识不强

目前,风景园林施工工程的管理意识普遍偏低,目光短浅。大多风景园林工程都比较重视栽培,却普遍忽视园林的管理与养护,这给施工单位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不仅浪费了财力和物力,也影响了园林景观的效果。而工程质量意识薄弱,并且诚信体制差,使得工程的管理不断弱化。

(2)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风景园林施工管理有关法规还不够完善。在风景园林施工的管理过程中,还没有严格的管理体制作保证。而健全的管理体制是风景园林施工管理顺利实施的前提。

(3)技术方面的不足

现代社会中,各行各业在管理方面的发展与进步都必须将先进科学技术和理论作为保障,否则都将面临停滞不前,甚至是倒退的局面。由于技术方面的不足,缺乏必要的技术,当风景园林施工完工后,很难达到预期的整体景观效果,或者说很难长期维持在预期的景观效果。

(4)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目前,虽然我国的高校教育对各行业专业管理人才、技术人员的教育以及培养的重视程度以有所提升,但是对于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的教育相对较少。而风景园林工程建设是集生物科学、建筑学、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其涉及到法律、技术、经济以及行政知识的综合性行政和监督执法技术。因而,风景园林施工管理工作对管理人员的素质及执法能力都具有比较高的要求,而这就对风景园林工程建设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我国的教育模式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尚显薄弱,这严重制约着我国风景园林工程管理工作未来的发展。

(5)施工现场管理混乱

由于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组织的计划性不强,施工现场常常出现混乱。

(6)操作不严格执行标准规范

一些施工人员操作不严格执行标准规范,致使工程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3.加强风景园林施工管理的对策

要想加强风景园林施工管理,我们应当采取以下几点对策:

(1) 加强风景园林施工管理专业人才的教育

当前,园林养护的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专业知识与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只有加强施工管理专业人才,风景园林施工管理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才能适应房屋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应当提高对各行业专业管理人才、技术人员的教育以及培养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加强风景园林施工管理专业人才的教育。首先要加强高校将于对园林施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此同时,风景园林工程单位也要针对具体实际情况,加强园林施工管理人员的岗前教育以及在职培训,将教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及时发现施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并加以解决。

(2)健全相关管理体制

我国当前的风景园林施工管理问题,归根结底在于我国缺乏系统、完备、健全的管理体制,无法约束建筑单位的工程问题,也就不能得到有力的贯彻实施。所以,要想解决风景园林施工管理问题,就必须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治理,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严惩不贷。只有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体系,才能解决管理体制中无序混乱的状态,为风景园林管理体制奠定一定基础,保障风景园林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强化工风景园林施工的管理意识

一个优秀的风景园林工程项目离不开良好的质量管理机制。因此,我们首先要做好强化风景园林施工管理意识的工作,让企业领导和每个施工人员都认识到风景园林施工管理的重要性,把质量与管理放在风景园林施工的第一位,从而提高工程的质量,为企业的振兴作好根本保证。此外,风景园林施工人员一旦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的认真考察,并组织进行研究与验证,做出正确而合理的判断,并且针对风景园林施工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一个可行有效的解决方案。

(4)组建现场施工项目部,进而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项目单位应立即组建现场施工项目部,为项目管理服务,充分发挥项目管理功能,以达到提高项目管理的整体效率的最终目标。对于小型的园林工程,可以采用统一指挥的方式,由公司组建施工项目部,公司下设多个施工队,使决策问题集中,进而提高管理效率;而对于大型综合园林工程,可以采用矩阵制的方式,由各职能部门中抽调专业人员共同组成施工项目部,把不同部门专业人员汇集在一个施工项目部内,发挥项目部的横向优势,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并且将各职能部门和多个项目有机结合,密切合作,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各类专业人员的作用,实现施工项目部的优化组合与动态管理。

(5)加强后期管理

风景园林工程的后期养护和管理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与控制的关键,其严重影响园林绿化工程景观效果。一个好的风景园林工程不仅施工要优良,养护管理也必须做到位。风景园林工程的后期管理就是树木养护的管理和草坪养护管理,其中树木的养护包括施加除草剂,除草,按园艺方法进行、修剪、栽培、施肥,及时施用农药防治病虫害。而草坪的养护包括生长季节的结合浇水、施肥以及对草坪锈病和地下害虫的防治。

(6)强化风景园林施工管理的理论研究

风景园林施工管理的理论就是结合世界上先进的园林工程管理理论,有园林工程技术人员、外国园林工程师、政府相关部门领导、丰富工作经验的施工管理人员以及园林专业教师等人员共同制定出一套适合国内园林行业施工管理的管理理论,并且要充分考虑我国园林施工管理的发展情况,为未来风景园林施工管理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风景园林施工管理对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均具有重大意义。风景园林工程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程,在风景园林的施工管理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加强对风景园林施工项目施工过程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我们应当强化工风景园林施工的管理意识,健全相关管理体制,并且加强风景园林施工管理专业人才的教育,不断提高风景园林工程的管理水平,以建造出更加美好的风景园林来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1]马学勉.风景园林施工改进措施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9).

[2]朱建龙.谈谈生态风景园林施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2).

篇5

有一些院校对于风景园林学的认识不足,缺乏风景园林景观的建设经验,错误的认为风景园林就是对植物的研究,通过种植花草树木等行为来建设园林,这种错误的观点导致在建筑学专业中的风景园林教育也带来了误区,在这样的教育下,建筑学与风景园林学必然是两门毫无关系的学科,让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只热衷于景观建筑,忽视了建筑周边的风景景观建设。只是一心想将单一的建筑设计的多么完美,却使得建筑周围缺少了风景景观的衬托,再高端的建筑,周围没有美好的风景园林景观,在审美观上和舒适度方面也缺少完美感。因此,对于建筑学与风景园林学在观点与概念上的不统一,以及误解,会遏制建筑学与景观园林学的相互渗透和发展。

2.加强建筑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的意义体现

建筑学专业与风景园林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遵循其不同学科理论的基础上,二者是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融合的,所以加强建筑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具有深刻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2.1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风景园林教育的理解现代的建筑设计对于风景园林景观面积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建筑设计并非是对建筑本身的设计,同时也需要考虑建筑的周边环境和景观视野。因此,在建筑学专业中加强风景园林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风景园林学,帮助学生避开风景园林学就是对古典园林、植物的研究,让学生正确的理解风景园林学的含义和其意义,让学生将建筑与风景园林结合在一起进行设计实践,这样拓宽了学生的想象范围,扩大了建筑的覆盖范围。

2.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建筑学的发展与风景园林学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从古代的诗歌、书画中就可以看出建筑与风景园林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有山有水、有花有木景观中的建筑会将风景景观体现得的更加生机勃勃,同时,在这样环境中的建筑显得韵味十足。因此,院校中的建筑学专业加强对学生风景园林学的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艺术素养,同时锻炼了学生建筑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等综合能力。显而易见,人们都喜欢在环境优雅、充满生机的环境中居住或者工作,所以风景园林设计是一个建筑是否完美的标准。

3.完善建筑学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的研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建筑周围环境的要求渐渐的高于对建筑本身的要求,要提高人们对建筑设计的满意度,就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各个院校肩负着培养综合型建筑学专业人才的历史使命,针对于当前院校建筑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对完善建筑学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进行研究,提出了以下教育改革策略。

3.1因材施教,多元化的培养模式风景园林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的范围相对比较广泛,对于设计来说无论是建筑还是风景景观,都拆分为几个不同的环节,譬如,雏形设计环节、实施设计环节等。对于不同的环节需要掌握不同能力的人才来完成,并不是从建筑设计的开始到结束都是一个人在参与,因此在建筑学专业中的风景园林教学也要针对于不同才华的人,因材施教,将设计拆分成不同的阶段,让学生大胆的发挥,挖掘学生的潜质,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根据学生的喜好和才能,有针对性的展开教育,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挥。

篇6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

【摘 要】本文根据本校定位和新旧校区分段办学特点,突出农业类高校的办学特色,改革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建立“2+2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的综合性与实践的重要性,依托本校优势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合作教育,提高园林专业人才教育质量,培养具有竞争力的个性发展的多元化应用型创新人才。

关键词 一级学科;风景园林;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研究项目“一级学科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2JK339);2014年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园林专业《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

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其特点是综合性非常强,涉及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工程学、环境生态、文化艺术、地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交汇综合。2011年,风景园林学正式成为一级学科,在此背景下,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需要。对风景园林学科的人才培养机制进行研究,并探讨农业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专业方向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等内容极为必要。

1 普通高校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随着风景园林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内设置园林、风景园林专业或相关专业的高校日渐增多,逐步由农林类院校发展到工科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各高校对园林学科的概念理解有所不同,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各具特色[1]。

长期以来我国学科划分将风景园林放在不同领域中,学科分化严重,人为分割导致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不完整,直接导致了园林植物与园林设计的分离,造成了学术界和行业界的迷失、偏差。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使专业覆盖面更广、业内分工更细,对从业人员专业能力要求提高,面向产业、面向领域,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是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目前,全国设置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院校有180多所,分别分布在农业院校、工科院校、美术院校、师范院校以及综合性院校里,如何在风景园林一级学科体系建构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院校基础条件,合理设置专业,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务之急。

人才培养没有统一的模式,但就人才培养的类型和层次来说是主要是为地方或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由于不同类型的院校,基础条件、学科特点不同,故应根据学校自身特点,确立培养目标,培养出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不同层次与行业细分的专业人才。

2 风景园林学学科设置研究状况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风景园林建设不足,20世纪50年代初,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与清华大学营建系合作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园林专业,时称“造园”专业,开创了我国风景园林教育事业的先河。而美国哈佛大学早在1901年成立了风景园林专业[2]。2011年“风景园林学”新增为国家一级学科,这对我国未来风景园林人才培养和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表明我国的风景园林教育与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3]。近年来,我国学者对风景园林学科建设和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较多。刘滨谊认为一级学科的风景园林学当务之急需要二级学科的基本建设,他提出风景园林一级学科目前下设的5个二级学科: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园林与景观设计、园林植物应用、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4];宋建军等认为风景园林学科应向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研究、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资源学与景观遗产保护、园林植物与工程技术等四个方向进行调整[5];林广思对研究生、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中职中专生各教育层面进行划分,设置园林专业[6]。周进建议加快学科建设,完善技术、专业资质标准等,通过园林植物与生态、规划设计两大核心技术相互交融,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艺术的风景园林[7]。总之都是在风景园林学科群理念的统领下,整合风景园林学科和行业的各种资源,全面推进我国风景园林教育发展。

3 我校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1 改革目标与总体思路

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实际需求,以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为基础,注重理论与实践、技术和应用的结合,以培养个性发展的,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多元化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合理制定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设置时,一方面要根据市场、社会需要以及国家政策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另一方面要针对院校自身特点和优势,扬长避短,设立自己的特色专业,才能使该专业的整体水平得到一个提升,培养有特色的相关人才,促进园林行业的更好发展。作为农林类院校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探索出不同于工科院校的教育体系,形成农林与人文有机结合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是时展的趋势所然。

我校园林专业多年办学,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应充分利用学科与行业优势,根据我校二区办学特点建立“2+2”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模式。前一个“2”指学生利用白云新校区完善的基础实验条件,完成本科前两年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学习;后一个“2”指学生在海珠旧校区利用城市公园绿地及校企合作的园林公司等,与社会紧密接触,建立与区域产业集群无缝对接的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模式,完成后两年的专业学习与实践教学,成为具有创造性的合格人才走向社会。

3.2 制定出合理的“2+2”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方案

(1)分析农林类院校学科特点,突出农林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优势,研究风景园林课程与农科课程有机结合的方法和综合性风景园林人才的培养途径。风景园林多学科理论综合特点导致其培养过程中的多方面知识有机结合的问题复杂。

(2)按“2+2”模式完善和健全培养方案。具体内容包括合理设置教学课程体系和创新实践教学环节等。探索高效、优质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以林学、风景园林学科的相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体系。在此培养模式中,前一个“2”实现“厚基础”目标,即重点完成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质的培养与学习;后一个“2”实现“宽口径”目标,即专业内涵的外延与扩展;并利用最后一年时间,建立与区域产业集群无缝对接的实践教学,实现“强实践”的目标。

(3)随着园林行业发展迅猛,行业内分工越来越细,对从业人员专业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把握通与专之间的矛盾与统一,探索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制订在一级学科背景下的应用型创新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方案。

(4)围绕产业化现代园林对人才的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将理论基础、实践创新和素质教育有机统一起来,制订突出现代园林产业和岭南园林特色,适应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特色鲜明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3.3 注重实践环节,建立教学与生产互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创新型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地方区域园林产业,以教师科研助手为手段,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构建与教学内容体系互动的学生课外科技体系和创新平台。在此基础上实施规划、参与互动、进行试验、开展行动研究,并最终形成一个教学应用模式。

(1)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把科研引入教学过程,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结合,将实践教学融于社会经济建设当中,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创新的机会,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克服理论(下转第52页)(上接第16页)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素质。

(2)校企合作培养。以“合作育人、合作科研、合作推广、合作发展”为宗旨,组建若干科研院所和园林龙头企业共同参与的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加强学校与科研院所和园林龙头企业的深度合作,发挥产学研各方在人才、技术、科技创新、示范推广等方面的资源优势,让企业真正地全程参与到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中。校企加强科研合作和新技术开发,以研促教,通过研发过程中结合创新项目、毕业设计、兴趣小组,科研小团队等相关工作,把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

(3)进一步完善“四平台、四层次、三阶梯”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四年八期不断线,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创新技能循序渐进。大一、大二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大三专业技能训练,大四产业技能与创新的能力训练。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践(实验、实习)改革,提高实验课程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设置科研训练项目,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新平台。

(4)通过开展讲座、论坛、社会实践、科技服务、公益活动、参观、竞赛、文体竞技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拓展素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的形成和基本方法、工具的掌握,为专业后续模块学习和专业能力培养打好基础。

4 结语

一级学科背景下,风景园林人才培养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结构,将创造性思维方法引进教学,按照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提高能力的原则,坚持以“基础厚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培养为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我校二区办学特点,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实践,建立注重职业技能,提升实践能力的“2+2”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郭春华.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12(2):1618-2616.

[2]陆支悦.基于研究生培养的中国高校风景园林学科建设初步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3.

[3]张启翔.关于风景园林一级学科建设的思考[J].中国园林,2011(5).

[4]刘滨谊.对于风景园林学5个二级学科的认识理解[J].风景园林,2011(4).

[5]宋建军.风景园林学科研究方向及人才培养工作调适:基于风景园林升格为一级学科后的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

[6]林广思.论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划分与专业设置的改革方案[J].中国园林,2008(9).

篇7

论文摘要:社会的发展与城市化的进程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同时也向风景园林教育提出了挑战。通过分析我国风景园林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我国风景园林教育的发展趋势,并就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学科提出建议。

论文关键词:风景园林教育中国特色学科建设

一、我国风景园林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园林教育开始于本世纪20年代中叶。最近20年来,我国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对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需求比较大,很多院校开设了相关专业。目前,高等院校从事风景园林教育主要包括五大方面:建筑院校的城市规划与建筑学专业;农林院校的园林、观赏园艺专业;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资源环境院校的资源生态专业。这些专业根据各自的条件和对园林教育的理解,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各不相同,水平相差各异。城市规划专业、环境艺术专业涉及的相关园林内容很少,真正涉及我国园林人才培养的只有农林院校的园林专业。目前,我国风景园林教育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一)风景园林教育指导思想落伍

我国园林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教学指导思想方面。一种是受传统中国古典园林理论的禁锢,过分强调诗情画意,亭台楼阁;另一种是盲目的追求形式上的园林景观,比如近年来很多地方盲目借鉴西方园林形式,不注重实用性。

风景园林应该是一门协调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关系的科学艺术,通过科技力量,采用最经济有效的方式来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创造生态健全、景观优美、反映时代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应该从宏观控制,再到微观设计,而不是见缝插针的创造景观。同时,要加强行业道德建设,加强对社会的普及知识教育。不能一味的追求景观效果,或为了提高产值而大量求新,忽视实用性以及整体环境的景观效应。¨

(二)风景园林教育课程设置缺乏广度和深度

我国农林院校的园林专业多脱胎于园艺或观赏园艺专业,转为园林专业后,其课程体系大多是承袭了20世纪50-60年代北京林学院造园学科的课程体系,其后虽有一些改进,但总体上还没有脱离传统园林学的框架。目前我国风景园林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广’度不够

现代园林学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已发展成一门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规划、建筑、旅游、社会、经济、环境、心理、历史、艺术、林学、观赏园艺等学科,似乎更像一个学科群,现代园林学专业的核心是广义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其设计实践至少应该包括“狭义景观设计”、“大地景观设计”和“行为心理景观设计”三个层面。而我国园林专业现有的设计类课程体系设置仅仅停留在“狭义景观设计”即景观感受层面,由于缺乏其他层面的设计实践,致使现有的园林专业口径过窄,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

2.“深”度不足

我国园林专业现有的设计类课程体系看上去比较注重纵深方向的研究,实际上大多停留于表面形式,如增设规划类课程,多只介绍景区规划、绿地规划等内容,而在与之相关的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性开发方面研究不够深入;植物造景方面更多是注重形式美学,在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种植设计方面缺乏深入研究。

3.教学方式原始

在信息时代,计算机辅助设计对园林领域的冲击是广泛而深刻的,现有课程体系对此缺乏应有的估计和准备,唯一开设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只停留在将计算机作为表现工具的水平,远没有进入真正的辅助设计水平。美国哈佛的LA教育早在十多年前就开设了利用信息技术于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地理信息系统等为园林设计作辅助的相关课程,我们的教学方式呈现相对落后态势。主要表现在计算机在制图中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应用方面。

制图是园林教育重要的一环,包括手工制图和计算机制图两个方面。手工制图是计算机制图的基础,而计算机制图又是今后工作和从事复杂设计不可或缺的技能。所以,二者要并重。制图技能培训应贯穿于整个教育的每个环节,目前很多学校开设的计算机制图课程只是作为选修而已。

园林专业知识信息容量大,实践性强,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平面、文字已经不能满足要求,而像CAD绘制平面或建模、用3DMAX渲染,用Photoshop环境合成、AuthorWare进行后期艺术合成等多媒体教学方式还没有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中,甚至有些教职员工对这些多媒体还不熟悉。

二、我国风景园林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系统化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LA)专业,在国际教育界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而设立的,这个学科体系的建立对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人才培养以及环境、景观工程实践都有积极的意义。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正经历着最重大的变革。

1.风景园林专业的内涵

风景园林专业是应用艺术、科学和技术三个类型的知识来规划、设计和管理土地的一门学科。从事该专业的工作者——景观设计师,运用人文科学知识来考虑资源的管理和经营,创造一个令人愉快的生存环境。职业内容包括土地经营管理、城市扩展控制、资源保护与经营管理、城市扩展控制、中心老城区复兴。设计主题有:居住区、商住发展、公司厂房和机构部门、校园、度假旅游胜地、公园、城市广场、交通网络和滨水区域发展等内容。

该专业应学习艺术、设计理论、土木工程、场址分析、土地规划过程、生态分析,以及影响设计过程的社会、经济、法律、环境和政策的问题。该学科理论建立在人文学科和生态学分析之上,其艺术在于创造有意义的场所,其伦理是关爱土地以及居住其中的人。

2.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目标

风景园林专业致力于探索并提供:有信息、程序和技术所组成的、用于景观规划设计职业的应用知识;与相关的社会学、自然科学专家进行语言和图形交流的能力;理解由文化决定人类行为,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和法律上对土地利用及决策的影响;理解形成土地合理利用和设计的两大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和生态因素。

3.风景园林专业的培养方向

当今中国风景园林学科正在迅速扩展。传统园林专业局限于园里植物和园林规划的局面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由于风景园林是一门集艺术、科学和技术于一身的学科,因此必然要和这三个领域发生联系,这就大大的拓展了传统风景园林专业的范围,使其从单一专业扩展为综合专业。

为培养未来负责环境设计的领头人,学生要从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等三个学科的交叉中受益,并在课程中求得深入全面发展。这些课程有:人类学、生物工程、农业工程、比较文学、土壤学、生态学、环境伦理学、森林资源学、地理学、地质学、房屋供给与消费者经济学、哲学、社会服务学和社会学等。

(二)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国际化

风景园林专业的国际化主要可以借鉴美国哈佛LA的教育作法。现代园林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日益综合的学科,它需要一个科学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可以将整个体系分为三大体系,即基本知识体系、理论修养体系、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每个体系再设置若干相应课程(分门类、分层次)。转中国-与国际接轨是指课程设置应完全把握现代园林的内涵,符合现代园林的发展。主要增设以下方面的课程:

1.大地景观规划类课程

现代园林的研究对象已经扩大到整个大地资源,增设大地景观规划类课程是园林学科和人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大地景观规划设计环境、生态、资源层面的规划。相关课程设置有:景观于区域规划水文学、城乡土地利用规划、可持续环境、景观生态专题、景观分析与评估、景观资源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2.行为心理景观规划方面课程

“以人为本”的现代景观规划需要研究人类行为、心理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和艺术层面的内容。这类课程有:户外游憩设计、游戏及娱乐规划、旅游策划规划、景观行为学、景观与文化专题等。

3.其他课程

理论修养类课程:建筑史、中国历史文化专题等;工程实践类:建筑技术、景观技术等;计算机类课程: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CALD、地理信息系统GIS、景观遥感等。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学科

我国国土之大,各地气候、土壤、植被等条件各不相同,更兼有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由此形成了各自的地域特色。我国许多著名的园林古建筑无不包含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底蕴,其设计思想无一不折射出独特的人文理念,这也是引起人们无限遐想的根本原因。弄清楚国学的内涵在园林教育中的作用,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园林专业,培养合格的园林专业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传统的园林设计方法

《园冶》中记载,相地、立基、屋宇、装拆为园林设计的步骤。我国园林传统的创作路线和方法讲究综合性和实事求是,表现在:(1)总在处理着一个个的具体空间以及这些空间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图纸;(2)在做出任何一个判断和决策时,已经照顾到方方面面;(3)时时刻刻离不开对现场的调查、理解和分析。可以说,我国园林文化大大超越了迄今为止的西方发展水平,这也是一些世界大师对中国传统园林十分佩服的根本原因。

当然,传统的园林创作方法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比较适于小型私人园林的创造,不善于处理大片平地,不适于大面积的规划等等。但是我们的祖先并不是没有这种本领,从秦汉的上林苑到清朝的圆明园和避暑山庄,我们看见的仍然是综合性和实事求是的创作路线和方法。

(二)风水与中国园林

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从本质而言,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无异,探讨的都是“天人(自然与人)关系”。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风水学说的集大成者,其中很多原理都与现代科技有“巧合”之处。例如,建筑对风向的处理不当,不仅不利于人体健康,也不利于安全与美观。中国园林设计,一直遵循着“坐北朝南”的地理原则,可以避免对人不利的“阴风”(北风),这也顺应了中国的季风型气候。

古代风水学中关于水的认识,大多符合科学道理,如可选择河流岸的台地上,且要高于常年洪水水位之上,避免在水流湍急、河床不稳定、死水沼泽之处建房等。除此之外,对水源水质也要详加注意。另外,风水学中符合医学科学的内容也很多。例如,住宅建筑前屋低、后屋高,符合人们对于光照的需要,配合“坐北朝南”进行采光。

从根本上说,在去除风水中迷信的糟粕部分,中国园林的风水,深深浸透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它们讲求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生态因素,适当保留有景观特色的自然地形地貌,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使中国东、西、南、北、中的园林景观各具特色,美不胜收。

篇8

关键词:风景园林;课程体系;包豪斯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5006805一、包豪斯教学模式

包豪斯(Bauhaus)是德国魏玛市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简称。在两德统一后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Bauhaus-Universität Weimar)。包豪斯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一)教学内容

包豪斯学校学制为3年6个月,新生入学后,学校先对其进行为期6个月的基础课训练,使学生学习基本造型、材料研究和工厂原理与实习等课程,同时让学生在实习工厂中了解和掌握不同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形式特征。

经过这段训练,校方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与特点将其分别送入适宜的实习工厂,接受为期3年的“学徒制”教育。在此期间,学生以学徒身份学习设计,试制新的工业日用品,使之符合机器大生产的要求。

(二)基础课程

包豪斯对设计教育最大的贡献是基础课程,最先由伊顿(1888—1967)创立。基础课程分为“实用的”和“正式的”两大类。“实用的”课程包括材料研究(study of materials)和工作方法(working processes)。“正式的”课程则划分为观察(observation)、自然与材料的研究(the study of nature and materials)、绘图(representation)、几何形研究(the study of geometry)、结构练习(construction)、制图学(cartography)、模型制作(model making)、构成(construction),以及体积、色彩与设计研究(the study of volume,color and design)等。

每门设计课程均由1位“造型教师”和1位“技术教师”共同讲授,使学生同时接受艺术和技术教育。两者合而为一,形成艺术与工业结合的初步基础。(三)工作坊式教学

包豪斯最大的特色在于工作坊式教学方式,学校先后开设了家具、金工、广告、摄影、纺织、陶艺、壁画、舞台、建筑等多个不同专业的工作坊,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工作坊的教学人员由作坊大师和助教组成:作坊大师作为负责人和导师,负责工作坊的教学和运转;作坊大师从学生中选择较为熟练的学员担任助教,负责一些具体的操作和指导工作。

为使工作坊的实践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包豪斯学校还与一些工业企业形成了密切联系,这样使艺术家、企业家、技术人员能够紧密合作,结合实际工业生产进行教学。

在教学方法上,包豪斯认为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应避免把自己的认知强加给学生,而要让学生亲自寻求解决办法,同时强调集体协作,打破艺术教育的个人化模式,为协作工作奠定基础。

(四)教育成就

包豪斯开创了一套极为有效的“做中学”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现代设计教育很大程度上受包豪斯教学模式的影响,这种教学模式几乎成为全世界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通用模式[1]。

二、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学科特点

风景园林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历史从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为职业立名算起不过100余年(奥姆斯特德于19世纪中叶根据已有的名词Landscape Architecture风景园林,将自己的职业称为Landscape Architects风景园林师)[2],由于研究领域和执业方式的特殊性,风景园林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

(一)综合性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可以概括为规划设计、工程技术与管理、设计艺术与表现、自然基础、社会基础5 大类基础专业知识。

第一, 规划设计类: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风景园林竖向设计、风景园林场地设计、植物景观设计等。

第二,工程技术与管理:材料、工程技术、工程管理、概预算、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

第三, 设计艺术与表现:色彩、形体、构成、艺术设计、制图、计算机辅助制图。

第四,自然基础:园林植物、生态学、地质、水文、气象及其应用等。

第五,社会基础:园林史、建筑史、大众心理及行为、公共政策与法规等[3]。

可见,风景园林专业涉及的知识甚为庞杂,并且与其他专业知识交叉性很强,要求风景园林师掌握多种跨领域知识,并且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成为杂家。因此综合性是风景园林学科的基本特征。

(二)实践性

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性强,风景园林师的工作对象是多变的自然空间。对不同场地、不同尺度、不同需求以及不同客户而言,风景园林实践的复杂性差异巨大,这种情况迫使风景园林师必须从具体的场地和背景出发,通过具体的分析、设计和建造过程,完成对自然的改造利用,满足人类需求,从而实现其工作价值。因此,实践性是风景园林的另一个基本特征。

(三)协作性

随着行业的拓展,风景园林的执业领域已经从中小尺度的花园和公园扩展到更大、更宏观的范畴,如城市景观系统、风景名胜和自然保护区、工业废弃地、水系甚至流域的规划等。这些扩展的领域所涵盖的知识量和复杂性已经完全超出了个人所能达到的极限,这就要求风景园林师必须采取开放式的工作态度,与生态、地质、水利、经济、社会、规划、建筑等相关专业人员通力合作,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团队,综合探索多方面的问题,并且统领团队形成全面的解决能力。由此可见,协作性是新时期风景园林的又一基本特征。

三、包豪斯教学模式对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教学的启示

中国的风景园林教育经过近6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经统计,截至2006 年,设立风景园林学科的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和研究院共449 个,其中本科专业点达到140 个[2]。

随着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的发展,其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课程知识结构不合理、实践能力培养薄弱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严重影响风景园林教育事业发展。

(一)建立符合学科综合性特点的基础课体系

1.基础课学时向专业课程倾斜——增比例

在学时分配方面,由于包豪斯学校类似职业培训学校,3年6个月的学制全部为专业学习时间,其中基础类公共课程仅以1/7的学时来进行必要知识的铺垫,而后6/7的学时全部用于各专业工作坊的实践教育。这种学制将有限的学时高效利用,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必要的专业训练。

国内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本科教学中政治思修类、英语、数学等与专业关联性不强的课程课时比例过高。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本科为例,政治思修类占384学时、高数占120学时、英语占400学时,这些课程总学时为904学时,占该专业本科4年总学时的34.8%(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本科4年全学程为2 592学时),而最核心的基础课——风景园林设计课仅为354学时[2]。这种现状导致专业课程学时被压缩,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与其他专业相比,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综合性非常突出,知识面广,知识量巨大,需要相应的专业课程来完成知识量的积累。因此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在学时分配方面需要进一步向专业基础课程(表1)倾斜,增加专业基础课程的比例,降低公共基础课程(如政治思修类、英语、高数等)的比例,保证学生的专业训练强度。

2.构建宽广的基础课程体系——宽底子

包豪斯学校比较注重艺术类通识教育,这体现在为期6个月的基础课程培训上,所有专业学生必须通过形体、色彩、构成、绘图、模型、工作方法等课程训练,在建立艺术设计基础知识体系之后,才进行细分专业的培训。

反观现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专业的院校,按院校特色可以概括为农林、建筑和艺术设计三大类,在基础课程体系构建方面,各院校大多依据自身学术特色和师资配备有所偏重。如农林院校重植物、生态类课程;建筑院校重构筑、空间类课程;艺术设计院校重美术、表现类课程。这种情况导致大部分院校课程设置有偏科现象,而偏科带来的负面效应明显体现在毕业生的能力上:农林院校学生植物方面的知识强、空间弱、设计表现弱;建筑院校学生空间和设计感强、植物方面的知识弱、设计表现弱;艺术设计院校学生艺术表现强、规划设计弱、植物方面的知识弱。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广量大,要培养合格的风景园林师,必须构建宽广的基础课程体系,建立由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风景园林艺术与表现、风景园林自然基础、风景园林社会基础共同组成的基础课程体系,为提高学生综合分析与协调解决问题能力打下宽广的理论基础。

3.降低基础课程内容深度——浅深度

包豪斯学校的基础课程虽然涵盖了艺术类基础知识的大部分内容,课程深度却相对较浅,因而其基础课程教学在6个月之内就能全部完成。这种浅深度的基础课程设置非常适用于艺术设计类专业,因为这种具有综合性倾向的专业涉及的知识量巨大,若在前期入门阶段涉猎过深,将牵扯学生过多的精力并且容易偏科。因此,包豪斯的基础课程阶段只进行浅深度的艺术类通识教育,待学生专业分配之后,才进入各专业学习阶段。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专业基础知识的储备,为下一步根据个人能力和志愿深入学习作准备。

目前许多国内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设定过深,如一些院校的园林工程课设立了专门的给水排水、电力工程、喷灌和喷泉工程的管路系统设计内容,这种设计牵扯到繁琐的水电专业计算,在现实项目中也是由专业厂家配合完成,完全超过了学生基础课程的深度。

针对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内容面广量大的特征,在进行基础课程内容设定时应根据课程重要性相应降低深度,淘汰过时和不必要的内容。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类、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类和风景园林艺术与表现类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是专业素养形成的基石,降低此类课程深度,能够相应提高重要内容的教学强度。风景园林自然基础类和风景园林社会基础类非核心基础课程的内容相对庞杂,却是远期职业拓展的铺垫,课程内容应以介绍性、引导性为主,教学目标以了解基础知识和简单原理应用为主,不应过分强调深度。

4.基础课程间相互衔接形成网状知识结构——结合部

由于包豪斯早期师资不足,1名教师往往担任多门基础课的教学工作,如伊顿(Johannes Itten)本人就同时教授色彩、形体、构成、材料等课程。这种教学状态使多门相对独立的课程经由同一教师融会贯通之后再传授给学生,无意中打破了课程间相互孤立的状态。

国内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本科教学,由于许多课程内容相对独立,教师的教学行为类似各扫门前雪,普遍缺乏交流与合作,导致学生获得了大量缺乏衔接的知识片段,难以将知识贯通起来,极大影响了综合能力的形成。

为避免这种情况,应该通过在课程间建立“结合部”的方式将各门基础课程综合起来。同类别的课程,注意调整课程的先后顺序,使前一门课成为后一门课的铺垫,课程间应设计相互衔接的内容,引导学生将同类课程串联起来,建立五大知识主线。而后再通过规划设计课的训练,综合运用多门课程内容,将五大知识主线融会贯通。这种基础课程设置方式,能够促进教学从局部走向整体,促成不同课程间的渗透和叠加,提升学生对复杂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最终形成网状知识结构(表2)。

(二)建立符合学科实践性与协作性特点的工作室教学方式

1.工作室教学方式

“做中学”是包豪斯教学的座右铭,包豪斯学校通过工作坊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当学生经过前期的基础课训练并掌握一定的必备知识之后,既进入各工作坊跟随教师进行为期3年的实践研究和生产工作,从实际操作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真实环境中体会专业技能。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大量的实践锻炼,成功地塑造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

而目前国内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教学仍以灌输式为主,多数课程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师照本宣科,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教学中实践课所占比例甚低,学生很少接触实际项目,许多实践课程以假想题目为主,严重脱离实际场地、设计要求和业主需求,设计过程和结果“空对空”,缺乏依据。这种现状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匮乏,沟通、协作能力极为欠缺,团队意识淡薄,用人单位需要付出大量成本对学生进行二次培养。

因风景园林专业的实践性与协作性特征,在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必须强调实践教学的质量和强度。如果借鉴包豪斯的工作坊教学模式,则可以建立由基础课程理论教学和教师工作室实践教学组成的教学体系。这套教学体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课程学习,要求掌握由五大知识主线组成的专业知识内容,作为实践学习的铺垫,完成综合性培养目标。第二阶段是工作室学习,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工作室进行实践学习,完成实践性和协作性的培养。

2.教学工作室设立的目标与机制

教学工作室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协作能力,同时进一步强化基础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

根据课程内容,学院可下设多个教学工作室,单个教学工作室可由教师个人或几名教师共同组建,教师负责工作室的教学和实践运作。教师可以选派有能力的博士或硕士研究生负责指导本科生具体操作。本科生根据实际情况组成实践小组,各小组有不同的分工,从而形成一个互补的工作团队。

3.教学工作室的类型与相互关系

根据课程的特征和重要性,教学工作室可以分为核心工作室和辅助工作室两大类。

核心工作室是教授风景园林专业核心课程的工作室,如风景园林规划工作室(研究大中尺度)、风景园林设计工作室(研究中小尺度)、风景园林建筑工作室、风景园林植物景观工作室、风景园林工程工作室、风景园林工程管理工作室等。每类工作室可以根据师资情况设若干平行的教学工作室。

工作室之间可以依据项目流程相互衔接,如规划工作室先介入,而后设计工作室和建筑工作室介入,最后由植物景观工作室和工程工作室介入,如此可以利用单个项目使各工作室形成链式体系,形成以实际项目为中心,各专业工作室轮换学习的教学方式。各工作室也可以根据实际项目的情况独立进行实践教学。

辅助工作室是为核心工作室服务的专业工作室,如打印工作室、模型工作室、计算机辅助分析工作室、材料工作室和图书资料室等。辅助工作室的规模应与核心工作室的需求有机衔接,由学生轮换值日,形成对核心工作室的补充(表3)。

4.工作室教学流程

由于教学工作室专业分工不同,因此需要依据各自专业特点制定教学流程。另外,工作室的教学方式应给予教师充分的自,以形成各工作室鲜明的特色。以风景园林设计工作室为例,根据其设计程序可以形成如下教学阶段:第一步,教师通过学院指派或其他途径获得实践项目,设计项目经过教研室讨论通过后,即成为工作室的教学课题。第二步,教师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开设专题讲座,介绍项目基础条件、类似案例和工作方法等。第三步,组织学生进行项目调研和考察,完成项目分析和主题策划。最后,根据学生特长分组,将项目拆解成不同部分交由各组设计,工作小组在教师和研究生指导下定期开展内部讨论,小组之间通过互补与协作,不断修正方案形成最终成果,完成方案设计阶段内容。在以上过程中,辅助工作室为设计实践提供图书资料、计算机辅助分析、模型制作、效果图输出和成果打印等服务,形成一个完整的设计实践流程。

四、结语

从1919年至今,近一个世纪时间,教育界对包豪斯教学模式一直争议不断。但是,其扎根实践,一切从实践出发的教学思想,依旧闪烁着光芒。

对于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本科教育而言,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让毕业生拥有职业生存能力和自我发展的潜力。而这样的能力应来自对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从风景园林的学科特征出发,借鉴成功的教育方法,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为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杭间,靳埭强.包豪斯道路[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

[2] 李雄.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设置与探讨[J].中国园林,2009 (1):15-18.

[3] 刘滨谊.现代风景园林的性质及其专业教育导向[J].中国园林,2009 (2):34.

[4] 高翅.我国风景园林教育之断想[J].中国园林,2008 (1):20-23.

[5] 李建伟.中国规划设计专业教育的根本问题[J].中国园林,2007 (5):14-16.

[6] 林广思.关于规划设计主导的风景园林教学评述[J].中国园林,2009 (11):59-62.

Bauhaus teaching mode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FENG Xiao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P. R. China)

推荐期刊
  • 风景名胜
    刊号:33-1063/K
    级别:省级期刊
  • 风景园林
    刊号:11-5366/S
    级别:统计源期刊
  • 园林
    刊号:31-1118/S
    级别:省级期刊
  • 老年人
    刊号:43-1261/C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