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效语文课堂8篇

时间:2023-06-26 10:16:1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效语文课堂,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效语文课堂

篇1

一、“动、活、乐”的课堂就是“高效”吗

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即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课堂就是学生的,一切都要让学生“做主”。课堂热闹非凡,学生小手如林,你说他说,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学生“动起来”了,“活起来”了,“乐起来”了,这样的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是和谐课堂,是民主课堂,是好课。笔者观察到,学生讨论的有些问题十分肤浅,有些问题只要读下书就迎刃而解,学生看似答得热闹,却无法凸显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教师运用评价手段单一,学生相互评价翻来覆去一个意思,比如,评价读书,“他读得有感情”“他读得声音大”,并未就其实质做出评价,如,对某些词语的朗读处理,对长句子的节奏把握等。教师盲目随意地放任自由,似乎注重了学生的外部活动,却忽视学生的内部活动,是无效的。我们知道,新课改理念其中一点就是学生会的不讲,讲也不会的坚决不讲,不会的但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能懂的一定要讲。而这样的热闹只会让学生远离文本的价值取向,只会偏离语文课的本真。“动、活、乐”,必须依托文本,假以语言文字的熏陶,发于语言文字的运用。读读、议议、写写,该思考的必须“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课堂的情境应该稳定,不能搭“花架子”,语文课堂发展学生的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才是最重要的,突出“语文味”方显课堂扎实高效。

二、“围起来”的小组多讨论就是合作学习吗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的目的。毫无疑问,合作学习是新课改重要的学习策略。其作用非常明显,放大了课堂参与面与群体学习范围,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真切、深入,起到了“兵强兵”“兵教兵”的效果,学生的主体地位鲜明,教师起到了“穿针引线”之作用。现在流行4~6人一组,围成长方形。教师也注重课堂上的实际频繁运用。只要探讨的,就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教师都在投影或小黑板上出示讨论题,然后小组内讨论,再在全班交流。笔者注意到,有的小组几乎就是组长“一言堂”,有的小组嘻嘻哈哈,谈些无关的东西,有的性格内向的,人在小组却十分孤独……笔者疑虑,“围起来”的小组多讨论就是合作吗?这样的小组合作意义多大?笔者以为,小组建设好是前提,小组内组织有序,分工明确,合作应该以有价值问题探究为契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感悟,加强个体间、组间的思维火花碰撞,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形成。换言之,在该合作处运用小组集体探究形式,以求课堂实效。

三、“教师少说,甚至不说”就是“以生为本”吗

一度,洋思中学的“每堂课规定,教师讲课时间最多不超过10分钟,一般在7分钟左右,有的课4分钟。保证学生每节课有30分钟连续自学时间”受到追捧。不少教师仿效之。笔者看到,有的课学生讨论处于无序状态,教师站在一边袖手旁观;有的小组讨论的问题已与文本脱离;有些甚至价值观偏离。生搬硬套使不得啊。姑且不说学段、校情、班情等存在差异,单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来说,学生对文本的解读、理解、感悟是否达到理想的目标。特别是小学生,自学能力尚未完全形成,方法一知半解,思维的深度还停留在浅表层,一味放手,只会让课堂处于尴尬。表面上看,课堂上学生的时间占得多,学生为主了,但真正让学生得到了什么呢?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终极目标,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正确的,但教师的地位同样不能弱化,教师是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课堂是双边甚至是多边的活动,教师的组织、调控作用是课堂向纵深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所以,教师该说的,如,引导、点拨、讲解,还是必要的,要落实学习目标,做到课堂问题“堂堂清”,只是不能“越俎代庖”,搞“一言堂”“填鸭式”,该当堂检测反馈的就应该花上一定时间。总之,需“精要”“恰到好处”,让学生有“柳暗花明”“学有所获”之感。

篇2

特别是网络教育资源内容极其丰富,是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只要我们多留意,总能采血到需要的花朵用之于课堂,能极大地增强了语文教学中的趣味性,对中学生具有莫大的吸引力。比起以前无奈地采用“逼、卡、压”的方法,觉得轻松多了。试想,对青少年来说“要我学”和“我要学”的效果可谓天壤之别。我在使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中,获得了一下优势:

一、结合时事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而促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

我们的语文学习的内容,无论是现代文还是古文(当然也包括诗歌),它们都秉承“文以载道”的传统。但是这种渗透在教材中对学生的道德培养,毕竟是含而不露的。再加上我们多关注知识的传授,在思想培养方面往往是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学生的反应也不强烈。我考虑到现在住校生多,紧密结合重大国家时事,利用晚自习时间给他们播放专题片。由于远程教育的播出内容有时段性,我专门有选择地拷贝下来。比如中日争执,神九上天,百年中国等,使学生了解国情:既有灾难深重的过去,又有骄人辉煌的现在。并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读书。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只要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带领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就会斗志昂扬,几乎是“气吞万里如虎”。确实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取得各项工作的制胜法宝。

二、能及时弥补老师缺陷,使语文课堂力求尽善尽美

语文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要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才能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深入

合作探究,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但老师由于自身的原因,谁也并非完人,都有自己不尽人意的地方。有的普通话不流利,有的语言平白无力,有的字迹欠佳,有的板书没有条理,有的不善设计问题等等。但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老师的缺陷,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专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并且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最佳境界。比如笔者在黑板上不善绘简笔画,在指导学生赏析曹操的《观沧海》时,特意下载了关于大海的几个画面,学生每读一句诗,我推出一个。课堂效果很理想,学生背诵的又快又好。另外,做好语文老师,要求我们具备渊博的知识。因为在课堂里所涉及的知识各领域都有,如果我们在政治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等学科出现了短板,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回答不上来。比如我在教七年级《咏雪》一课,学生疑惑地问:“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我把句子里得柳絮改为杨絮,老师你觉得好不好?”我一时还真不知怎么解答,只得课后上网查阅有关知识,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通过工作中这些点点滴滴,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老师就拥有了威信,同时也就有了感化学生的魅力。

三、创设情境,增强学生感情体验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老师都很注重巧妙地设置课堂导语,让学生很快转入到教学情景中来。有时会发现我们竭尽全力的描述,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那是由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如果他(她)在这个领域的知识是空白的,那么任凭学生具备丰富的想象能力,老师也是劳而无功的。为此,多媒体在这时候就能大显神通。

如在学习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时,初二学生还没有学过世界历史,不了解德国法西斯惨无人道的行径,也就不能体会南斯拉夫人民对克拉库耶伐次的那份酸痛,以及提高到国祭的用意。

于是在正式授课前,我给学生播放一段纳粹屠杀无辜妇女的录像。学生慷慨激昂,无比愤慨利用多媒体具体的画面,胜似老师千言的说明,有助于学生对中心的理解。

四、借助多媒体在阅读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美感

阅读教学一向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特别是一些名家名篇,我们在课堂上分析得越细,有时候还适得其反,学生掌握的效果越差。你看,书上密密麻麻的记录,无形中记忆难度增加。大到段意的概括,小到一个字词的赏析,好多是老师越俎代庖的结果,而学生自己生成的东西很少。这样,势必造成老师说作者写得美,学生跟着说美,那不过是鹦鹉学舌而已。为了改变这中既累了老师又苦了孩子的现状,我向多媒体求助。比如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我从远程教育资源网里下载相关课件,在课堂上边放映带雪的山景,远眺连山之景,以及济南的水景,边播放配乐课文朗诵,视听并茂,各种美一起涌现,且相得益彰,学生自然而然达到自己会总结,或者与老师总结的产生共鸣,最起码也拉紧了距离。又比如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作者观察人物细致,并抓住人物的特点给予细腻描写。纵然教材上有客厅里的插图,但那种平面黑白线条构图效果很差,甚至在以前课堂出现了学生确定不了而争执的场面,因双方各有根据,老师也不敢妄下断语,造成了时间不必要的浪费。只要利用多媒体,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又能让学生由衷地赞叹莫泊桑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艺术手法。更不要说一些记叙文体,

五、合理运用教育资源,精当设置课堂检测,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篇3

【关键词】高效;语文课堂;素质教育

一、撰写论文的缘起

纵观古今中外的语言教学研究,著述颇丰,其教学经验也灿如明星。但其经验大都是零星的、片面的,是从语文教学的某个角度出发,这样虽然可以更深入的发现某个方面的问题并细致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当然,也有些学者和科研人员能抓住重点,聚焦课堂,系统而完整地创造出课堂教学模式。所以我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校情和学情以及学科特点,初步探索出一种高效的语文新授课模式。笔者以为,这融合了合作学习和分层教学的优点,是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素质教育的本质

“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减负”和“高效课堂’等词汇人们并不陌生。党和国家的重视、广大人士的积极参与和探究,促进了人们对教育改革的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如《素质教育内涵的哲学思考》(《职教通讯》,1997、12)、熊和平《知识经济与素质教育内涵的嬗变》(《求实》,1999、07)、《深刻理解素质教育内涵,培养合格人才》(沈金生、吴连英,《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3期)、《开放教育模式下素质教育构成浅析》(《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2期)、《素质教育内涵之我见》(陈小饮,《现代教育科学》,2006、04期),还有名声在外的“271”高效课堂模式等等。总之,人们从各个角度阐述了他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其共同之处就是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全面发展。其核心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语文高效课堂模式

为了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精心编制导学案。导学案是我们实施高效课堂的主要载体,有“自主预习”(文学常识和时代背景的介绍、字词注音和解释、疑问)——“合作探究”(根据课文内容和授课重点难点而设置的问题)——“延伸拓展”(课外相关内容的补充)——“巩固练习”(相关内容的习题)。课前教师要集思广益、讨论通过,力求科学适用。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导学案,根据学习成绩层次的不同而要求各异:成绩为A层的学生要求全部完成,其他学生依次降低要求。

(二)、上课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它一般的环节是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和点评——质疑——延伸拓展——巩固练习和课堂小结。其中,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小组讨论首先是同层次的一对一进行,之后是全组讨论并专人负责记录问题答案,再推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和点评其它组的回答。实践证明,这既培养了学生分工合作的能力、表达能力,还促进了学生交往能力的发展。而且,点评和加分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巩固练习和课堂小结紧密结合高考实际,旨在夯实基础并提高解题能力。因为素质教育不是不要分数。例如,上《荷塘月色》这一课,开始就叫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并点评。接着布置学生讨论“合作探究”中设置的问题(1、2组完成第一题,3、4组完成第二题,5、6组完成第三题,余下三组负责点评)。至于”延伸拓展”部分,全班齐读,加深对散文的理解。而“巩固练习”就是教师讲解并传授相关的解题技巧。当然,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更是一门语言艺术,它具有人文性、文学性和思想性。我们不能忽视语文的情感性和思想性,我们应当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会与文本对话,我们不应抛弃富有语文特色的朗读和背诵教学法。

(三)、至于课外小组培训,它既是高效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更是高效课堂得以实施的保证。因此,我们必须对学科班长和语文学习小组长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培训他们的管理检查和辅导本组组员的能力。例如,要求他们在课前检查各组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并板书各组得分,以便老师及时了解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并合理安排上课内容——完成得比较好的题目可以一笔带过,而做得差的地方就要多花时间进行详细讲解,多练习强化。另外,这也可以促进导学案的优化。与此同时,为了培养尖子生,还要对其进行学科知识的指导,使其突破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实践证实,这是培养尖子生的有效途径。培训通常在课外活动进行,每周两三次。

综上所说,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和点评——延伸拓展——质疑等为主要环节,以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发展学生自主合作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的高效语文课堂,它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当然,它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但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周玉琴,周成义.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哲学思考[J].职教通讯,1997(12).

[2]熊和平.知识经济与素质教育内涵的嬗变[J].求实,1999(07).

[3]沈金生,吴连英.深刻理解素质教育内涵,培养合格人才[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3).

[4]开放教育模式下素质教育构成浅析[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2).

篇4

关键词:课堂氛围;实效性;主体作用;高效课堂

当前,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可喜局面。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形式为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从过去到现在,我们每一位小语人无不为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实现高效课堂而烦恼着,探索着,实践着。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为此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实现高效课堂。那么,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

一、教师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幽默风趣的语言,促成良好课堂氛围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上课时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有时,教师的情感还要与所教课文的内容相契合。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走进文本,去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再有,教师诙谐幽默的语言不仅会使教学的内容生动有趣,还会使课堂本身充满吸引力。尤其在组织课堂,维持课堂秩序方面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时,教师一个善意的玩笑,可以让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心生惭愧,面带微笑的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一句幽默的话语,可以让昏昏欲睡的学生精神为之一振。同时让学生明白,老师关注着每个人的学习状态。反之,指责、训斥、批评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长此以往师生关系剑拔弩张,也影响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对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我通常会采取突然提问的方法,我常常问:某某同学你觉得“对不对?”因为学生没有听讲,回答对或不对都相当滑稽,学生本人也觉得不好意思了。

二、游戏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尤其是小学生天性好玩,游戏对他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因此,教师以富有趣味性的游戏与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学生们在畅快的笑声中,兴趣盎然地吸取知识而且印象深刻。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提高了课堂的高效性。

游戏形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再是说教式的教育学生,学生也不再死记硬背地学习。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与此同时,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

三、营造竞争氛围,鼓励展示自我

针对小学生争强好胜、表现欲望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适当组织一些小竞赛活动,不但能活跃气氛、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开拓的优秀品格。比如,认读生字时,组织开火车读、抢答、PK等形式;识记生字时,可以组织学生以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字谜等形式学习生动、有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殊强烈。”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得到表扬。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寻找机会,创造“展示”条件,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如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展示自我、在质疑解惑中让学生展示自我、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展示自我。这样的课堂,老师轻松了,效率却提高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语,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使过去单调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异域风光,我寻找一些威尼斯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景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威尼斯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让学生进入优美的教学情境,更重要的是可以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

五、师生的有效互动创设良好的氛围

篇5

关键词:高效;高中语文;语文课堂;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016-01

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是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新课标下开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作为高中语言课堂教学的重要成果,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众所周知,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仅仅将学生视为知识灌输的对象,缺乏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因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佳。为此,我们不仅要明确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的现实意义,我们还要积极探索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途径,进而不断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1 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的现实意义

新课标提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要探究性教育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强化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来教育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和培养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可以说,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事关学生自身身心健康的发展,打造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文化素养提升的重要方式。

1.1 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多地是将语言知识传授给学生,如果语文教师在确定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时将仅仅要点关注于学生专业成绩的提高,而不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必定令人不满意。高中语文任课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革新教学理念,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使语文课堂教学进一步形象化和生动化,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认知,强化学生对文化素养的渴望。与此同时,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学效果上能够给予学生积极、公正的评价,这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探究性学习思维的形成,不仅培养了学生语文创新能力,使学生能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文修养。

1.2 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高效语文课堂的打造必定要按照遵循高中语文教学规律和学生自身发展特点来进行。对语文教学规律的把握是我们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的重要提前。要知道,语文课堂教学不同于数学、物理等学科教学,它更关注于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之间的感性思考,感性思维牵制着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所需的理性思维。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准确把握语文教学规律,才能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迎刃而解,进而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关注学生差异和需求,满足其求知欲,激发学生主动、自主、探究性的学习。

2 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途径

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途径成为摆在每位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2.1 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众所周知,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只是对现有知识的传播和传授,更在于通过文化教育来激发人们潜在的创造力。在传统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观念中,学生的创造力不但没有被挖掘,甚至还遭受到破坏。语文任课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是片面地将书本知识单向地灌输给学生,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具体情况熟视无睹,由此造成在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上偏离新课标规定,在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上偏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在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上偏离时代变化,以致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欠佳。要改变上述现状,我们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视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体。如果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真正能够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广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视学生的内在学习需要为教学起点,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合理革新教学方法。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和肯定,必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这也对打造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起着重要的作用。

2.2 夯实拓展基础知识,提升任课教师语文素养。一个阅历丰富、知识扎实的任课教师能够很好地驾驭课堂教学。只有不断夯实和拓展自身的基础知识,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来进行教学,旁征博引,触类旁通,充分闪现出其人格的魅力和学术风范,无形中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普遍应用于高中语文课堂。"网络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应用上还不是十分成熟,如何利用网络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对高中语文教师来说,是一种机遇,更是一项挑战。"[1]这就要求语文任课教师能够掌握相应的计算机技术,熟悉计算机的相关操作与运用,能够根据课堂教学中不同类型的课程内容来设计不同的多媒体课件,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在更大程度上适应每位学生的学习需要。

2.3 革新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艺术。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要想获得成功,任课教师如果只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还远远不够,高超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也是高效高中语文课堂打造的一个必要条件。不容否认,在现实高中课堂教学中语文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任课教师要想打造出富有个性的语文课堂,就必须在教学艺术上下功夫。一方面,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设计需要任课教师具有独特的个性。首当其中的就是有语言方面的个性,这就要求语文课堂任课教师的语言要富有个性,"是慷慨激昂、豪放洒脱的语言还是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的语言,是民主商量的语言还是幽默风趣的语言……"[2]课堂教学语言的个性不仅彰显出语文任课教师的独特魅力,还有赋予了语文课堂教学生机和活力,进而使学生能够在一种愉悦的认同中激发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设计还需要任课教师革新教学观念。教学观念的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效,好的教学观念能够使语文课堂教学富有魅力和张力。比如互动式、情景式等教学法对语文课堂教学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高中语文任课教师能够不断探索新的教学观念,为打造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做出自身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6

一、强化文本意识,以学定教,优化教学环节

在新课程背景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有明确的文本意识。对学生而言,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关键是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分析,一方面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能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从教材选编的角度讲,语文教材是专家根据课程标准,依据语文知识和能力目标选编课文,而不是依据具体学情选编课文。这样对教师来说,就应该根据语文学习的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删繁就简,确定每册教材的教学篇目。根据学情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确定好每堂课合适的教学目标。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不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教学就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效率自然不高。所以,教师应该在充分调查学情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努力做到以学生高效的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为目的,杜绝无效课堂教学环节。

二、教师要在教材内容的挖掘和处理上下功夫

要想提高高中的语文课堂效率,教师就要在对文本的研读上下功夫。教师不仅要对文本的基本内容烂熟于心,还应该在文本内容的挖掘和处理上下功夫。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适合本班学生实际水平的问题,即能够触及学生思维神经的问题,徘徊于知识十字路口的问题,树立着思维导向目标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能扩展学生思维时空的问题和能迸发出思维火花的问题。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教材不仅仅是个例子,它更应该是师生互动、放飞思想的舞台。

《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课的定性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所以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等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学会在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换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思想,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教育。因为“语文这种工具,不同于其他任何工具,它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这种工具,你不用它便罢,只要一用它,必然要赋予它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在一堂语文课上,语文教师如果能让学生在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中,把能力训练的枯燥性和人文思想的趣味性有机统一起来,那么学生怎么能不爱我们的语文课呢?

三、教师要在打造高超的教学艺术上下功夫

要想使高中的语文课堂出效果,作为一名高中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还应该有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其实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教师首先要用自己拥有的文化内涵打造出自己的个性课堂。这种个性的课堂就是这位教师的精、气、神,就是语文课的语文味。个性的语文课堂要求教师的语言富有个性,是慷慨激昂、豪放洒脱的语言还是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的语言,是民主商量的语言还是幽默风趣的语言……教师在规范引领下尽显机智有个性的课堂语言,不仅能使课堂更富有生机和活力,而且能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认同中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师的个人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课的魅力。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语文课富有张力,让学生感觉这节语文课好,那么我们就要在以下几方面充分考虑:“一是教师语言的情感强度与学生言语欲求的关系;二是教师语言内涵的文化容量与学生文化素养生成的关系;三是教师语言准确程度与学生言语感悟明晰程度的关系;四是教师言语灵活程度与学生思维、语言发展的关系。”

四、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

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应该是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充分预习、自我初步消化的基础上,又带着新的问题进入课堂的。这种有目的的预习一旦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就会引发他们对文本内容的一种自我探究意识。这就是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在课堂上进行下一步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对问题的探究意识往往能够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找到他在这一堂课中的位置和存在的价值,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意识。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整个课堂就会迸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要在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上下些功夫。如果语文教师总是能让学生觉着自己的语文老师有才学、有思想,总是对语文课堂充满着一种憧憬,一种探究的欲望,那么我们的学生怎么能不在乎语文呢?聪明的教师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和有计划地阅读的习惯,在语文课堂上养成一种探究问题的意识、善于质疑的习惯,在生活中养成一种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积累的习惯,让学生能听、会说、爱读、愿写。教师如果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课堂上和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味,这样的语文还有谁不喜欢呢?

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生命状态

篇7

关键词:高效语文课堂;学生的积极性;名著;人格魅力

高效语文课堂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获的语文教学活动。在一节课中,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快乐而高效地理解、接受新知识,这是每个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通过改变课堂效益,发挥45分钟的时间效能,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打造“低耗高效”课堂教学,减负增质,减量增效,尽可能把学生从枯燥无味的课堂中解救出来,这是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结合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现在的高中生如果对语文不感兴趣的话,就会出现一些现状,如,首先完成一些数、理、化的习题而把语文扔在一边不理不睬;或是上课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要不思想开小差;要背诵的古诗词背不出来,考试只靠运气不靠积累得分。要解决以上问题,就一定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老师的语言要风趣幽默,音调要有起伏,做到抑扬顿挫,这是我认为很重要的,在讲解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幽默的话语,时不时引发课堂上的一阵笑声,就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2)教师的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单一的讲解会让学生厌烦,多样的教学手段会使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例如,在教学巴金的《小狗包弟》这篇文章时,在讲解写作背景时,我利用幻灯片展示的图片,讲解小故事,激起学生对荒唐、丑恶现实的了解。在评价巴金先生时,播放2003感动中国巴金颁奖现场视频,让学生感受巴金先生的人格魅力。这样学生兴趣浓了,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二、教师要主动放手让学生动起来

教师要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课堂模式。在课堂上我不再先是范读课文,而是让学生先读,然后让学生发现问题共同纠正。我不再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讲解课文,而是把问题分给每个小组,让小组集体讨论,合作研究,然后派小组发言人来回答。不足的由其他小组补充,集体都解决不了的,教师再做详细讲解。这样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不再是只听不讲,而是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来,避免了开小差的发生,同时也让学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高效的语文课堂,我认为就是放开手来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感受课堂教学带来的乐趣,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

三、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名著导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必修课的学习,学生要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每册中都有两篇名著。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也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途径。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采用比较阅读或联系拓展的方法,这样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又能自然而然地扩展到名著,把学生带进名著的美妙世界,也可以借助晚自习的时间让学生看名著电影,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和阅读反馈表。内容要细化,每周读多少页,摘录多少,写下多少感受、体会等,计划是否完成或提前,原因是什么等都要明确记录。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开展读书辩论会、进行读书笔记展览评比,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进一步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学生阅读的效果进行监督。教师还可精选名著中的经典片段,设计成具体问题,将其引入试卷,对学生阅读的效果进行检测。充分利用名著的作用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之一。

四、教师要有人格魅力

篇8

关键词:高效;初中;语文;课堂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形成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学好的科目。它不同于其他学科,可以经过短时间的努力而取得显著成效。因而,造成有些学生通过一个月甚至两个月的努力看不到多少成效,而放弃了努力。这样就会使部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逐渐淡薄,从而导致语文课堂效果也欠佳。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致力于向45分钟要质量,企图营造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来摆脱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困境。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探索:

一、教师要更新理念

新时代的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更新理念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教师要有改革创新的意识,树立体现课改精神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要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要有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要有较高水平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技能;要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要有美好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要有一颗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要有博采众长、虚怀若谷的高尚品格,要有善于思考、奋发进取的创新意识,要有善于总结经验、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进取精神。总之,要构建一个“好课堂”,首先就要锻造锤炼出一个“好老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人为本,教师尤先。因为“好老师”是“好课堂”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思想认识提高了,业务素质增强了,教学技能提升了,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并不是要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在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业务素质,提升教学技能水平,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快速实现“角色转变”,快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自从新课程培训之后,我就不断尝试着自己角色的转变,在学生面前渐渐放下师道尊严的师者风范,而是在课堂上真正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在课下做学生真正的朋友、知心人,和学生亲切地谈思想,真诚地说生活,效果明显。

二、激发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 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语文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启示。毫无疑问,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相互促进将会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当代有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在学生入校开始就要求学生写日记,并规定题目为《学习是一种乐趣》,这种日记学生要从之一写到之九十九。其目的无疑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自然而然地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之能够保持下去。多年的事实证明魏书生取得了成功,其辉煌的教学成果全国瞩目。上海特级语文教师于漪则与此稍有不同,她上课总是满面春风充满激情,使学生如沐春风,既学到知识又乐趣无穷,这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她的教学效果也是举国公认的。这些事实再次证明,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发挥他们的巨大的潜能、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三、改变师生关系,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改变原有的师生关系,搭建师生互动的平台尤为重要。师生的互动,也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效果。教育是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情感实体交往的过程,只有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体谅,才能产生共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才能很好实现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活动的自由度,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发现者。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产生“安全感”并学会开放自己,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能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积极参与合作讨论,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就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鼓励创新、尊重分歧,尤其注意营造一种热烈踊跃的课堂气氛,这才符合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可以说,这样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与灵魂提升的沃土。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丰富语文课堂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