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初中物理电路动态分析8篇

时间:2023-06-25 09:21:4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物理电路动态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物理电路动态分析

篇1

关键词:物理教学;电路分析;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2-0182-01

电学是初中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难在不会分析电路,对动态电路的分析则感到更难。所谓动态电路,就是电路中电键的闭合和断开及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如何影响相关电路中电阻、电压、电流、电功率变化。解这一类题目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识别电路的能力,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计算公式等分析电路中电阻、电压、电流电功率变化的能力,判断电键的闭合和断开及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如何影响相关电路中电阻、电压、电流电功率和变化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对电路动态分析的能力,准确判断电路中电流表、电压表、电路中用电器电功率的变化,我引导学生总结了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特点,告诉学生电流表电阻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电压表电阻很大(通过的电流几乎为零),总结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使用方法,提出电路动态分析的一般步骤,进行专题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电路动态分析步骤总结如下,以便和同行交流。

电路动态分析步骤:

1.简化电路,明确电路连接方式。简化电路要求把电路中的电流表换为导线,电压表直接去掉,闭合的的开关用导线连通,并有意识的观察有无被短路的用电器,被短路的用电器因无电流通过应擦去,断开的开关擦除,电流不经过的用电器也要擦去;

2.分析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是哪一部分接入电路;

3.分析电路中电流表测量什么地方的电流,电压表测量哪一个或哪几个用电器的电压;

4.分析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时滑动变阻器电阻怎样变化,以及电路中电阻如何变化,并进一步分析电路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如何变化。

举例分析说明:

例1.如图1,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A表和V表将如何变化。

分析:首先确定电路的类型,此电路属于串联电路呢还是并联电路。把电路简化为图2,从而容易看到电路为串联电路,滑动变阻器左半部分接入电路。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表测量电路的总电压,故电压表示数不变,当滑片左移时滑动变阻器R2电阻减小,从而由I=U/(R1+R2)可知电流表示数变大。

例2.在图3中,灯泡L1和灯泡L2是______联连接的。当电键K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____;电流表的示数将__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分析:把电路简化为图4,并进一步转化为图5,这样就可以看到电路为并联电路;然后对照图3可看出电压表测总电压,故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测量L1中电流,电键K断开时,L1所在支路断开,电流表示数为零,故电流表示数减小。

例3.在如图6所示的电路图中,当电键K闭合时 ( )

A.整个电路发生短路。B.电流表示数变小。

C.电流表示数不变化。D.电流表示数变大。

篇2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应当重视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物理教学中。”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把容易混淆或是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加以展示,使静态的知识生动化,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不断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世界的多种矛盾,分清主次、搞清楚各种矛盾的相互依存关系及发展方向,让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掌握了方法,培养能力,从而真正实现物理概念教学的目的。

一、呈现物理情景,引入概念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一定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在物理概念引入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呈现物理情景,能使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上全方位地受到刺激,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如,“动能”教学时,我把龙卷风、海啸、水库放水等动态视频组合在一起加以呈现,学生看到大树拔起、车辆掀翻、堤坝冲毁、房屋倒塌的画面后非常震感,也提了许多问题:“龙卷风怎么形成的?力量怎么样厉害?” “水狂泻下怎么会如此厉害?这是什么能量?”……这样以信息技术呈现物理现象,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听觉效果,都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对自然界物体具有的某种“能力”获得一种强烈的感受和直观的认识,从而为建立“动能”的概念打下基础。

因此,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初中物理,创设与形成物理概念有关的生动的、新颖的情境,使学生感知大量的感性材料,对物理现象有一个明晰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加深理解物理规律。

二、揭示本质属性,理解概念

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是在物理环境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并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相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同化或顺应不断加深认识和理解概念的。因此,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摒弃现象和过程中那些表面的、偶然的、次要的等非本质的东西,以揭示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

如,“重力”教学时,我先播放铅球和跳高比赛的视频录像,然后提出问题:奋力投出的铅球和跃过横杆的运动员最终会处于怎样的状态?这样的竞技项目挑战的是人类的什么极限?问题的提出,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待学生回答之后,再播放神舟七号航天飞船成功升上太空和宇航员在飞船舱内的生活和工作情景的视频,再一次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远离地球的太空中,宇航员可以用任意的姿势“漂浮”在船舱中,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这样,借助信息技术展示现实生活中的重力现象,丰富了学生的感知,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在鲜明对比的情境中,抽象概括出重力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三、突破教学难点,深化概念

将物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无疑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近乎完美的渠道。信息技术独有的“模拟”作用,不仅能真实生动地再现各种难以理解的、抽象的物理知识,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而且可以有效突破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深化概念规律的理解。

如,“电流”一节,难点是学生无法观察到电流的形成与方向,因此,电流的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教学时,我利用Flash软件进行仿真“模拟”,把电池组、小灯泡、开关、导线连成实物电路。然后闭合开关,电流(用红色线条表示)从电源正极(用“+”表示)流出,通过小灯泡时,灯泡发光,最后回到负极(用 “一”表示),形象、直观一目了然。师生通过对这一直观模拟实验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很快就能够理解电流的形成、方向这一重点、难点,对“电流”的概念也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把抽象的、枯燥的物理知识原理转化为生动的、具体的图像,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模型中国。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四、动态分析过程,活化概念

物理概念与规律的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核心。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相互联系及其发展趋势是靠物理规律建立的。在物理规律教学中拓展概念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动态变化功能,进一步揭示和理解相关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形象直观地“顿悟”概念的内涵。这有利于概念知识沿网状同化,从而达到活化概念的目的。

初中物理如,有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时初中物理,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变化情况的判断以及变化范围的计算问题,一直是历年中考物理试题和各种物理竞赛中的热点。而学生普遍感到此类题难度大,得分率也较低。

如右图所示的电路中,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右移动。请分析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变化情况。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时,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动态变化功能,制成课件进行以下动态分析:把电压表和电流表等效替换,电压表等效于开路,电流表等效于一条导线。由此不难看出,电路中的电流只有一条道路,即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的事滑动变阻器的电压。

这样,运用信息技术对电路进行动态分析,既让学生充分理解了电路的规律,也加深学生对电学部分相关概念的具体认识,深化和活化了物理概念,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加强练习反馈,巩固概念

篇3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应当重视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物理教学中。”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把容易混淆或是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加以展示,使静态的知识生动化,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不断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世界的多种矛盾,分清主次、搞清楚各种矛盾的相互依存关系及发展方向,让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掌握了方法,培养能力,从而真正实现物理概念教学的目的。

一、呈现物理情景,引入概念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一定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在物理概念引入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呈现物理情景,能使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上全方位地受到刺激,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如,“动能”教学时,我把龙卷风、海啸、水库放水等动态视频组合在一起加以呈现,学生看到大树拔起、车辆掀翻、堤坝冲毁、房屋倒塌的画面后非常震感,也提了许多问题:“龙卷风怎么形成的?力量怎么样厉害?” “水狂泻下怎么会如此厉害?这是什么能量?”……这样以信息技术呈现物理现象,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听觉效果,都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对自然界物体具有的某种“能力”获得一种强烈的感受和直观的认识,从而为建立“动能”的概念打下基础。

因此,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初中物理,创设与形成物理概念有关的生动的、新颖的情境,使学生感知大量的感性材料,对物理现象有一个明晰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加深理解物理规律。

二、揭示本质属性,理解概念

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是在物理环境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并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相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同化或顺应不断加深认识和理解概念的。因此,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摒弃现象和过程中那些表面的、偶然的、次要的等非本质的东西,以揭示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

如,“重力”教学时,我先播放铅球和跳高比赛的视频录像,然后提出问题:奋力投出的铅球和跃过横杆的运动员最终会处于怎样的状态?这样的竞技项目挑战的是人类的什么极限?问题的提出,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待学生回答之后,再播放神舟七号航天飞船成功升上太空和宇航员在飞船舱内的生活和工作情景的视频,再一次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远离地球的太空中,宇航员可以用任意的姿势“漂浮”在船舱中,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这样,借助信息技术展示现实生活中的重力现象,丰富了学生的感知,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在鲜明对比的情境中,抽象概括出重力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三、突破教学难点,深化概念

将物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无疑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近乎完美的渠道。信息技术独有的“模拟”作用,不仅能真实生动地再现各种难以理解的、抽象的物理知识,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而且可以有效突破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深化概念规律的理解。

如,“电流”一节,难点是学生无法观察到电流的形成与方向,因此,电流的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教学时,我利用Flash软件进行仿真“模拟”,把电池组、小灯泡、开关、导线连成实物电路。然后闭合开关,电流(用红色线条表示)从电源正极(用“+”表示)流出,通过小灯泡时,灯泡发光,最后回到负极(用 “一”表示),形象、直观一目了然。师生通过对这一直观模拟实验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很快就能够理解电流的形成、方向这一重点、难点,对“电流”的概念也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把抽象的、枯燥的物理知识原理转化为生动的、具体的图像,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模型。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四、动态分析过程,活化概念

物理概念与规律的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核心。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相互联系及其发展趋势是靠物理规律建立的。在物理规律教学中拓展概念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动态变化功能,进一步揭示和理解相关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形象直观地“顿悟”概念的内涵。这有利于概念知识沿网状同化,从而达到活化概念的目的。

如,有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时初中物理,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变化情况的判断以及变化范围的计算问题,一直是历年中考物理试题和各种物理竞赛中的热点。而学生普遍感到此类题难度大,得分率也较低。

如右图所示的电路中,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右移动。请分析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变化情况。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时,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动态变化功能,制成课件进行以下动态分析:把电压表和电流表等效替换,电压表等效于开路,电流表等效于一条导线。由此不难看出,电路中的电流只有一条道路,即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的事滑动变阻器的电压。

这样,运用信息技术对电路进行动态分析,既让学生充分理解了电路的规律,也加深学生对电学部分相关概念的具体认识,深化和活化了物理概念,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加强练习反馈,巩固概念

课堂练习的检测与反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通过反馈练习可以使学生深化概念,提高学习效率,加强对所学概念的理解和巩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贮量大、速度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检测,为学生创造了一种悦目、悦耳、悦心的效果,高效率地提高理解概念的程度。

如,九年级“惯性”一节复习检测中,我用多媒体播放飞机正确投掷救灾物质的动画视频,同时提出问题:飞机投掷救灾物质为什么要提前投掷?让学生用本堂课所学知识来回答。这样就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练习深化了对“惯性”概念的理解。

因此,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生动直观的特点巧设练习,不仅突出了联系的针对性、有效性,而且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辟了广阔途径。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李韶峰.信息技术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整合的探讨.技术物理教学,2011.1

[3]潘献明.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几点尝试.时代教育,2010.9

篇4

一、口诀在物理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1. 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编口诀可以减轻学生记忆陈述性知识的负担,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相对轻松。例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可以概括成“等值反向共线,同性质共存亡,作用在两物体”;光的反射定律可以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对于惯性的概念可编口诀“物体有惯性,不论动与静。惯性是属性,大小质量定”。在学习机械振动时,判断波动图像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是一个难点,采用口诀“沿着波的传播方向看,上坡的向下,下坡的向上”后,只要遇到此类题,学生都能用口诀快速、准确地判断出质点的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之间的关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楞次定律的口诀“原增感反,原减感同”比教材的表述:“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要直观和具体。

2. 指导学生实验操作的步骤

在实验操作中,由于学生对实验步骤不熟悉,或者有些关键的实验步骤学生容易记反,采用口诀后,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另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在实验中按照正确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使得学生操作有序,出错的概率大大降低。例如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告诉学生其用法为:“一上一下接电路,阻值大小观下柱,滑片远离阻止大,滑片靠近阻值小”;使用打点计时器时,按照“先通(电源)后释放(纸带)”的顺序操作;用刻度尺测量的教学口诀有:“一观、二放、三对零、四估、五记、六单位”;游标卡尺的口诀:“看明游尺几分度,主尺读至整毫米数,找准主游对齐处,数出条数乘精度,统一毫米主加游,算出尾零不可丢,看清单位再出手”。在电学实验中,伏安法测电阻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在这里常常需要对内接法和外接法做出选择,归纳教学口诀为:“内大大,外小小”,“内大大”中第一个“大”意为内接法测量大电阻(被测电阻的阻值要比电流表的阻值大得多),后一个“大”意为测量值比真实值大,“外小小”中前一个“小”为外接法测量小电阻(被测电阻比电压表的阻值小得多),后一个“小”为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3. 避免繁琐的推导过程

要解决一个物理问题,需要经历很多复杂的推导过程,有时口诀可以避免这种复杂繁琐的推理过程。甚至,学生不会推理,不理解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但只要记住口诀,照葫芦画瓢也可以答对试题。例如,在电路动态分析中,使用口诀“串反并同”可以很快得出结果,省时省力。

例1:电动势为E、内阻为r的电源与定值电阻R1、R2及滑动变阻器R连接成如图1所示的电路,当滑动变阻器的触头由中点滑向b端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都增大

B. 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都减小

C. 电压表读数增大,电流表读数减小

D. 电压表读数减小,电流表读数增大

解析:程序分析法:基本思路是“部分整体部分”。即从阻值变化的部分入手,由串并联规律判知R总的变化情况,再由欧姆定律判知I总和U端的变化情况,最后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及串联分压、并联分流等规律判知各部分的变化情况。当滑动变阻器的触头由中点滑向b端时,接入电路有效电阻增大,因此,整个电路的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电源内电压减小,路端电压增大,即电压表读数增大;又总电流减小,R1两端电压减小,并联部分电压增大,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增大,故选项A正确。

口诀法:R()R与电流表并联“并同” 电压表读数增大;R()R与电压表间接并联“并同” 电压表读数增大。

对电路结构不变,外电路中只有一个电阻的阻值发生单调变化时,引起的电路中电流、电压及功率变化的定性分析,运用电阻变化的“串反并同”定则显得简捷、准确,只需弄清电路的结构及其与变化电阻的构成关系,而无需严密的逻辑推理。

二、口诀在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口诀虽然在物理教学中有其积极的意义,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利的影响。

1. 记混记反口诀,起负面作用

口诀一旦记反,其对物理教学的破坏性是巨大的,一是学生利用错误的口诀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得到错误的结论,其次是学生一旦记住错误的口诀,往往很难纠正过来。比如前面提到的“内大大,外小小”,有学生会记为“外小小,内大大”,而“串反并同”也会被记反为“串同并反”。

2. 口诀表述模糊,产生歧义

有些物理口诀,过于追求简化,表述模糊,学生使用口诀时,容易产生歧义,结果往往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例如在学习地球同步卫星时,很多教辅资料和不少教师归纳为:五同——同轨、同高、同速、同周期、同加速度。2011年广州一模考查了一个关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试题,试题比较简单,所有的教师都觉得自己的学生肯定可以拿下这个题,但是最终考试的结果,令不少教师大跌眼镜。

例2:(2011广州一模13题)某一时刻,所有的地球同步卫星( )

A. 向心力相同

B. 线速度相同

C. 向心加速度相同

D. 离地心的距离相同

本题中,很多学生记住了“五同”,也正是这“五同”害了学生,口诀中的“速”指线速度,“同速”意指线速度大小相同,加速度也仅是大小相同,然而,口诀教学忽视了加速度、线速度的矢量性,学生的出错是必然的。

3. 不注意口诀的条件,乱用口诀

在物理教学中使用口诀时,师生往往都不注意使用的条件,遇到类似的物理问题就乱套口诀。例如在楞次定律中,当相对运动导致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流时,判断两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时,为了免去应用楞次定律的繁琐步骤和复杂过程,教会学生根据口诀“来拒去留”作出判断不失为上策,但遗憾的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强调“来拒去留”的条件:“来时磁通量增加,去时磁通量减少。”所以,当学生遇到如例3时,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例3:如图2所示,在水平面上放置的条形磁铁的S极附近,一个闭合线圈向下运动并始终保持水平。在位置B,S极附近的磁感线正好与线圈平面平行。试判断线圈在位置A、B、C位置时感应电流的方向,并判断在B位置磁铁对现况是吸引还是排斥。

分析在B位置磁铁对现况是吸引还是排斥时,本题中线框从A到B是靠近磁极,学生根据“来拒去留”可知应该是排斥。这样的分析实际上学生没有注意到“来拒去留”的条件:来时磁通量增加,去时磁通量减少。而从本题的图中可以发现A到B过程磁通量减少,B到C过程磁通量是增加。

三、对在物理教学中使用口诀的看法

篇5

一、调整心态,端正态度。

进入初中,在学习物理时要完成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这一转变跨度很大,一些同学不能完成这一转变,他们感到物理难学,由于少数同学承受挫折的意志力薄弱,动摇了意志,以致于丧失了自信心,这种情况在女生中尤为严重,追其根由,是心理素质差造成的,她们在入学前就听到了类似“初中物理很难学”和“女生学物理不如男生”、“女生学物理没有潜力”等说法。由于她们没有正确认识和充分分析这些言论,在心理上给自己设置了一个障碍,升入初二后她们是在尝试物理滋味的情境下学习的,这种消极的心理准备肯定无法经受挫折和失败,极易造成不良的后果,未战先败,丧失了自信心,使学习上的问题越积越多,压力越来越大,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会放弃对物理的学习。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应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正确分析社会上的言论,应认识到,学习物理和学习其它任何一门课程一样,都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说物理确实难学,就应鼓起勇气,下决心把它学好,开始时应多投入一点时间,那么就一定能学好;另外,说物理难学,对所有学生都一样,起点都相同,有什么可怕呢?心理学认为,男女生在抽象思维方面没有多大的差异,其实女生在学习物理上有自己的优势,她们细心、认真、有耐力。

二、重视课堂上的学习

首先,课前预习能保证课上认真听讲;其次,课堂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阵地;最后,认真做好笔记。

三、重视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巩固

要善于把学到的物理知识运用于实际中。不注意知识的运用,你得到的知识是死的、不丰满的。只有通过具体运用,才能扩展和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坚持独立做题

我国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曾说:“做习题可以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锻炼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道习题做不出来,说明你还没有真懂;即使所有的习题都做出来了,也不一定说明你全懂了,因为你做习题时有时只是在凑公式而已。如果知道自己懂在什么地方,不懂又在什么地方,还能设法去弄懂它,到了这种地步,习题就可以少做。”可见学习物理必须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这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2.学会分析物理过程

学习物理要重视物理过程的学习,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不清楚物理过程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做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3.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1)顺藤摸瓜法,即正向推理法,它是从已知条件推论其结果的方法。

(2)发散思维法,即从某条物理规律出发,找出规律的多种表述。这是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的重要方法。例如,从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出发,推出如下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串联电路中,阻值大的电阻两端的电压大,阻值小的电阻两端的电压小;并联电路中,阻值大的电阻通过的电流小,阻值小的电阻通过的电流大。

(3)逆推法,即根据所求问题逆推需要哪些条件,再看题目给出哪些条件,找出隐含条件或过度条件,最后解决问题。

4.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对课堂上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则说明还没有真正弄懂。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在弄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即时完成作业,有余力的同学还可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四、重视学习资料的收集、整理及知识的积累

首先,阅读适量的课外书籍;其次,整理自己的学习资料;最后,注重知识的积累。

五、总结复习,独立作业。

及时复习和练习是巩固知识、加强理解的重要方法,先复习后做作业,既是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学习的一种重要策略。在复习时,要回想,即按课堂教学的顺序,先回忆这节课讲了哪些内容,每个问题是怎样分析解决的,想不起来再看书、看笔记,对不清楚的地方要逐点分析、推导、比较、记忆。在此基础上,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结合自己的认识做一个简单小结,把新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

篇6

一、调整心态,端正态度。

进入初中,在学习物理时要完成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这一转变跨度很大,一些同学不能完成这一转变,他们感到物理难学,少数同学由于承受挫折的意志力薄弱,动摇了意志,以致于丧失了自信心,这种情况在女生中尤为严重,追其根由,是心理素质差所造成的,她们在入学前就听到了类似“初中物理很难学”和“女生学物理不如男生”、“女生学物理没有潜力”等说法。由于她们没有正确认识和充分分析这些言论,在心理上给自己设置了一个障碍,初二后她们是在尝试物理滋味的情境下学习的,这种消极的心理准备经受不了挫折和失败的,极易造成不良的结果,未战先败,丧失了自信心,使学习上的问题越积越多,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形成恶性循环,最终放弃对物理的学习。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应排除心理障碍,正确分析社会上的言论,应认识到学习物理和学习其它任何一门课程一样,都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说物理确实难学,应鼓起勇气,下决心,施展所有的本领来对付,开始时应多投入一点时间,那么就一定能学好;另外,说物理难学,对所有学生都一样,起点都相同,有什么可怕呢?心理学认为,男女生在抽象思维方面没有多大的差异,其实女生在学习物理上有自己的优势,她们细心、认真、有耐力。

二、重视课堂上的学习

课前预习能保证课上认真听讲;课堂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阵地;认真做好笔记。

三、重视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巩固

要善于把学到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不注意知识的运用,你得到的知识还是死的。只有通过具体运用,才能扩展和加深自己对的知识理解,学会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坚持独立做题

我国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曾说过:“做习题可以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锻炼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道习题做不出来,说明你还没有真懂;即使所有的习题都做出来了,也不一定说明你全懂了,因为你做习题时有时只是在凑公式而已。如果知道自己懂在什么地方,不懂又在什么地方,还能设法去弄懂它,到了这种地步,习题就可以少做。”可见学习物理必须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这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2.学会分析物理过程

学习物理要重视物理过程的学习,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3.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1)顺藤摸瓜法,即正向推理法,它是从已知条件推论其结果的方法。

(2)发散思维法,即从某条物理规律出发,找出规律的多种表述。这是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的重要方法。例如,从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出发,推出如下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串联电路中,阻值大的电阻两端的电压大,阻值小的电阻两端的电压小;并联电路中,阻值大的电阻通过的电流小,阻值小的电阻通过的电流大。

(3)逆推法,即根据所求问题逆推需要哪些条件,再看题目给出哪些条件,找出隐含条件或过度条件,最后解决问题。

4.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在弄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即时完成作业,有余力的同学还可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四、重视学习资料的收集、整理及知识的积累

阅读适量的课外书籍;整理自己的学习资料;注重知识的积累。

五、总结复习,独立作业。

及时复习和练习是巩固知识、加强理解的重要方法,先复习后作业,既是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学习的一种重要策略。在复习时,要回想,即按课堂教学的顺序,先回忆这节课讲了哪些内容,每个问题是怎样分析解决的,想不起来再看书、笔记,对不清楚的地方要逐点分析、推导、比较、记忆。在此基础上,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结合自己的认识作一个简单小结,把新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篇7

关键词:素质教育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知识结构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学习的目标是: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优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全面提高科学素质。也就是说,学生学物理不仅学知识,更要学方法,不但要得到一条鱼,还要学会钓鱼的方法。通过学习物理焕发的科学精神和掌握的科学方法,可以迁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自然科学以外的其他领域,使他们终生受益。怎么才能学好物理呢?物理学家怎样研究物理,我们就让学生怎样学习物理。

一、课前预习

预习不是简单的了解内容,而是要带着问题去预习。看看课本或资料上设置的练习,把课本内容阅读一边,通过阅读、分析、思考,看看这些问题能回答多少。然后再纵观新课的内容,找出各知识点间的联系,掌握知识的脉络。对已经忘记的知识,可以通过预习及时补上。把预习中不能回答的问题留下来在教师的讲课中寻求答案。

二、抓住三个“基本”

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

关于基本概念。例如速度,它是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即v=s/t。

关于基本规律。比如说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也是v=s/t。它适用于任何情况,例如一个百米运动员在通过一半路程时的速度是10m/s,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8m/s,跑完整个100m花的时间是125s,问该运动员在百米赛跑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按平均速度的规律平均速度等于:v[X—]=100m/125s=8m/s。

关于基本方法,研究初中物理问题有时也要注意选取“对象”。例如:在用欧姆定律解题时,就要明确欧姆定律用到整个电路即整体上,还是用到某个电阻即单独的某一个电阻上。

三、学会独立做题

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四、紧扣物理过程

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做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特别是在解关于电路方面的题目,不画电路图是较难弄清电阻是串联还是并联的。

五、高效率听课

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课,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的不懂之处时,就非常主动、格外注意听,力求当堂弄懂。同时可以对比老师的讲解以检查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学习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思维方法,也可以作进一步的质疑、析疑、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听完课,不仅能掌握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而且能更好地掌握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六、要记好笔记,经常整理笔记

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常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形影不离”。

七、学习资料要齐全

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学习资料要保存好,做好分类工作,还要做好记号。如何做记号呢,比方说对练习题吧,一般题不做记号,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做不同的记号,以备今后阅读,做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八、理顺知识结构

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小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章节。

九、认真学好数学

物理的计算要依靠数学,对物理来说数学太重要了。没有数学这个计算工具物理学是寸步难行的。在大学里,物理系的数学课与物理课是并重的。要学好数学,利用好数学这个强有力的工具。

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篇8

    1、学好物理首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基础知识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即基本概念(定义),基本规律(定律),基本方法。

    要理解和掌握好物理概念,就要研究和思考这个概念是怎样引入的?定义如何?有什么物理意义?学到什么程度才能称为真正理解呢? 理解的标准是对每个概念和规律你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问题;对1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1些具体的物理问题. 如:对于“凸透镜”1节的概念的理解,“透镜”就是可以让光“透”过的光学元件,所以是用玻璃,等“透明”材料制成的。关于“凸透镜”“凹透镜”的定义则从透镜的形状和“凹、凸”两个字的形状上找相似点,而关于“焦点”则是利用凸透镜会聚太阳光可以把地面上的纸“烧焦”这个角度去考虑。在理解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把学过的大量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单位记忆下来,成为自己知识信息库中的信息。前面学过的知识,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学过的东西记住了,到时才能从大脑信息库中将信息提取出来。

    反复自我检查,反复应用,是巩固记忆的必要步骤。有人以为,理解了就1定能记住,这是对人的思维和记忆规律的误解。1个人的1生见过、理解过无数的事物,但只有那极少数(有人统计认为不足5%)经常反复作用在我们头脑中,而且反复应用的事物,我们才能记住。所以每次课后的复习,单元复习,解题应用,实验操作,学期学年复习等,都应有计划做好安排,才能不断巩固自己的记忆。

    2、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物理思维的方法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物理概念以抽象,概括为主,建立物理规律以演绎、归纳、概括为主,而分析综合与比较的方法渗透到整个物理思维之中,特别是解决物理问题时,分析综合方法应用更为普遍,如下面介绍的顺藤摸瓜法,发散思维法和逆推法就是这些方法的具体体现.

    (1)顺藤摸瓜法,即正向推理法,它是从已知条件推论其结果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大多数的题目的分析过程都用到。

    (2)发散思维法,即从某条物理规律出发,找出规律的多种表述,这是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的重要方法。例如,从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出发,推出如下结论:串并联电路的电阻是“越串越大,越并越小” ,串连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3) 逆推法,即根据所求问题逆推需要哪些条件,再看题目给出哪些条件,找出隐含条件或过度条件,最后解决问题。

    3、重视课堂上的学习上课。

    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没有积极的思考、不可能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我们从初中开始,就要养成积极动脑筋想问题的习惯。

    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思或尽量少走思。入门以后,有了1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1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1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1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1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1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1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常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终生保存。

    4、重视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巩固

    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1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则说明还没有真正弄懂。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在弄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即时完成作业,有余力的同学还可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要善于把学到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不注意知识的运用,你得到的知识还是死的,只有通过具体运用,才能扩展和加深自己对的知识理解,学会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时间是宝贵的,没有了时间就什么也来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时间,而利用时间是1门非常高超的艺术。比方说,可以利用“回忆”的学习方法以节省时间,睡觉前、等车时、走在路上等这些时间,我们可以把当天讲的课1节1节地回忆,这样重复地再学1次,能达到强化的目的。物理题有的比较难,有的题可能是在散步时想到它的解法的。学习物理的人脑子里会经常有几道做不出来的题贮存着,念念不忘,不知何时会有所突破,找到问题的答案。

    1.坚持独立做

    我国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曾说过1段话“做习题可以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锻炼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道习题做不出来,说明你还没有真懂;即使所有的习题都做出来了,也不1定说明你全懂了,因为你做习题时有时只是在凑公式而已。如果知道自己懂在什么地方,不懂又在什么地方,还能设法去弄懂它,到了这种地步,习题就可以少做”。可见学习物理必须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1些题,题目要有1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1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1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1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1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这是任何1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2.学会分析物理过程

    学习物理要重视物理过程的学习,要对物理过程1清2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3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3.整理自己的学习资料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作记号是指,比方说对练习题吧,1般题不作记号,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以备今后阅读,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4.向别人学习。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向同学们学习,向周围的人学习,看人家是怎样学习的,经常与他们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千万不能自以为是。也不能保守,有了好方法要告诉别人,这样别人有了好方法也会告诉你。在学习方面要有几个好朋友。

    1 2下1页

    5.归纳知识结构。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0散的知识系统起来。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小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章节。

    6.要正确使用数学工具: 数学是研究物理的重要工具,在学习物理时,我们1定要正确地运用好这1工具。应用数学工具学习物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把概念、规律的数学公式,与用文字、语言叙述结合起来,真正理解式子的物理含意,不要单从纯数学关系上理解公式,避免产生物理意义上的错误。例如,物质密度的定义式是ρ=m/v,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个式子的数学关系,说物质的密度ρ与质量m成正比,与体积V成反比呢?不能,因为密度ρ是描述每种物质固有特性的物理量。例如,铝的密度是2。7 X 103千克/米3,不管把铝做成小铆钉,还是大铝块,ρ都是这个数值,怎能说它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呢?所以公式ρ=m/v只是提供了1种测量和计算密度的方法,即,当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就可利用这1公式计算出构成这1物体的物质的密度。

    (2)在进行物理计算、推理时,要把物理计算和简洁的文字说理结合起来,才能使解决问题的过程物理思路清晰,方法简明严格。计算得到的结果,也要明确它的物理意义。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