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5 09:21:3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职院校向来偏重职业素质教育。相对于艺术类院校(专业)的学生而言,高职院校的学生距离音乐教育大都感觉十分遥远了。因此,作为旨在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选修课――音乐欣赏,教学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所谓“万事开头难”,怎样上好第一课,让学生在第一次的启始课就生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冲动,对保持今后课堂教学的“回头率”和教学效果至关重要。以下,是我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对此做的一些粗浅的探索。
一、以美好的主题点燃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考虑到高职学生大都是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尽管他们大多未接受过系统专业的音乐教育,但听歌唱歌却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基于此,我决定第一课就从学生熟悉的校园开始,以充满青春活力的“校园歌曲”来“抓住”学生,点燃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然而,第一课怎么上?老师讲什么?让学生们听什么?学生们又想听什么呢!上来就讲音乐理论知识?拟或是按照高中音乐欣赏启始课的模式讲音乐要素?要么是照搬音乐学院式的教学模式?显然都不妥。理论性太强又过于枯燥的音乐理论和所谓的“高雅纯音乐”,肯定会吓跑很多学生,起不到抓住学生、点燃兴趣的目的。而单纯的欣赏音乐也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决定结合实际,以首先诱发学生的兴趣为先导,将第一课的教学主题就定位于青春与校园,并设计了一个美好又清新的题目:青春作伴好时光――校园歌曲专题欣赏。从多次授课结束后,学生们那兴奋又恋恋不舍的神情中,我感觉到第一课的教学是成功的。
二、以动人的语言诱发学生的兴趣
音乐是美的艺术。要在第一课就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出他们对音乐欣赏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语言魅力不可低估。作为音乐教师就要以美丽、生动的语言,方能与美的作品相得益彰,才能在整个欣赏教学过程中营造出相应的情绪氛围。结合本课题展现的是清新美丽氛围,我对教学语言也下苦功琢磨并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力求清新并赋有诗意。借用播音主持的技巧,结合生动的态势语,以优美抒情的语言,动听的语调,亲切的神情,适度的举止,顿挫起伏,娓娓道来。犹如“向导”,优化了欣赏过程,激发了学习兴趣,收到了极佳的教学效果。
三、以唯美的视听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
随着科技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非常普遍,特别是高校,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已属常态。而音乐是听觉艺术,在音乐欣赏中,借助多媒体在播放音乐的同时融入视觉功能,既可展示曲谱歌词,人物图片,还可结合音乐意境展示相关背景画面,并根据需要设置,同时或先后放映,使声、文(谱)、图并茂,发挥通感的作用,再配合教师的“解说”,犹如“画外音”,创设出更浓郁的音乐情境氛围,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变得赏心悦目。学生自然是兴趣盎然。事实证明,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可谓一举多得,效果显然。
高职院校非艺术类学生音乐欣赏第一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授课课题:青春作伴好时光――校园歌曲专题欣赏
授课课型:音乐欣赏课(原创设计)
授课课时:两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本课题的欣赏,从学生倍感亲切熟悉的青春校园歌曲开始,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引领他们走进音乐的百花园。
2.通过介绍与欣赏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一系列校园歌曲代表作品,引领学生走进一个清新美丽的校园民谣世界,充分感受、体验清新的音乐之美,引导学生感悟青春易逝,应倍加珍惜光阴、珍惜友情、把握青春。
3.了解校园歌曲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风格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
欣赏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一系列校园歌曲代表作品,营造温馨的教学氛围;了解音乐欣赏的方法和角度。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听赏法、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亲切主持式谈话导入
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来到音乐课堂,我是陈红,从今天开始我将每周同一时间在此与你相约,共享音乐之美。亲爱的同学,当你走进我们的校园,肯定希望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你的立业之本。当然我们更知道,一个人的成功,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不仅要在大学里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掌握准确的职业定位和求职技巧,更要学会审美。而通过音乐欣赏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素养,陶冶自己的情操,这已经是我们的共识。好的,不管你选修音乐欣赏的理由是什么(课前先做相关问卷调查),只要你愿意,我将交给你音乐之门的钥匙,引领你们进入音乐百花园,为你们做向导,带你们认识各式花朵,尽情领略音乐百花的多姿多彩。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校园歌曲的旋律,一起品味青春的美丽。
让《茉莉花》带我们进入多彩的民歌世界;伴一曲《梅花三弄》品味华夏古韵;聆听贝多芬命运的交响振奋精神……让我们如蝶般乘着音乐的翅膀在音乐百花园中自由飞舞好吗?好,下面开始进入今天的课题。
师哼唱《同桌的你》片段,提问曲名?描绘何处生活场景?导入课题。(多媒体投影在相应背景图片上打出课题:青春作伴好时光――校园歌曲专题欣赏)
【教学设想:首先营造亲切温馨的学习氛围,以朋友般聊天式谈话拉近师生情感距离,主持式语言风格铺垫出课程模式一如专题音乐节目,激起兴趣。】
(二)校园歌曲概述
1.什么是校园歌曲?(设计背景图片上展示“板书”)
主要流传于校园(多由大学生所作),广受学生喜爱,体现校园生活和学生心境感受及自然风物等的创作歌曲。又称为“校园民谣”、“现代民歌”等。特点是词曲纯朴、简洁、清新、淡雅;诗意浪漫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2.简介校园歌曲发展历程(设计背景图片上展示“板书”)
(1)二十世纪初――《体操――兵操》、《送别》等学堂乐歌时代。
(2)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毕业歌》、《歌唱二小放牛郎》等反战救亡歌曲时代。
(3)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分钱》、《让我们荡起双桨》等歌唱幸福生活时代。
(4)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童年》、《乡间的小路》等台湾校园歌曲时代
(5)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同桌的你》等大陆原创校园民谣鼎盛时代。
(6)二十一世纪――《一生有你》等后校园民谣时代。
从“学堂乐歌”的兴起和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谈起,(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开启了现代中国音乐教育)结合时代背景和时间,从最初的创作加(多以欧美民歌经日本)“拿来”填词开始,发展到现在的真正意义的青春校园歌曲在宝岛台湾萌芽、发展,至大陆原创鼎盛,到如今的后校园民谣时代,多元化的冲击……一路走来的的历程,简要梳理校园歌曲发展历程。
【教学设想:聊天交流式介绍加互动哼唱,使学生简要了解校园歌曲这个特别的(我国独有的)音乐形式的发展历程。】
(三)重点欣赏
1.台湾校园歌曲(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1)台湾校园歌曲代表人物、“音乐教父”:罗大佑(设计展示“板书”及人物图片)
20世纪70代中期,校园歌曲由台湾兴起并渐传入大陆,在鼎盛时期共产生了300多首校园歌曲,其中,脍炙人口的有《童年》、《外婆的澎湖湾》、《踏浪》等。代表人物首推罗大佑,这位被誉为“音乐教父”的大师级音乐人的作品,影响了整整一代人。我们这一代人几乎多是听着他的歌长大的。罗大佑出身医师世家,毕业于医学院的影像分析专业,并从医一年。终因对音乐的强烈兴趣,违父命放弃了医生职业而选择做音乐。他在大学时已开始写歌,创作歌曲达150多首,获奖无数。
(2)欣赏罗大佑代表作品《童年》、《光阴的故事》(设计背景中展示投影歌谱、歌词,并提醒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留意歌曲风格特征)
(3)简介台湾校园歌曲重要代表人物叶佳修、代表歌手齐豫并欣赏其代表作品《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老师唱)《橄榄树》(设计背景图片中展示歌词、谱)等。
2.中国大陆校园歌曲(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1)大陆校园歌曲领军人、“黄金搭档”:高晓松与老狼(设计展示“板书”及人物图片)
受台湾校园歌曲的影响,北京高校的一些学子文人也按捺不住,掀起了原创“校园民谣”之风,期间最重要的领军人就是高晓松和老狼。他们相同的背景经历成就了他们的默契,被誉为校园歌曲阵营中的“黄金搭档”,缔造了校园民谣在大陆的无限辉煌。1994年他们推出了一首代表作品,几乎囊括当年度所有流行音乐奖项,这就是――《同桌的你》。
(2)欣赏他们的代表作品《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设计背景中展示歌谱、歌词)
舒缓深情的旋律,真诚直白的话语,勾忆起曾经同桌、兄弟姐妹的学友情深,轻易地引发了我们的共鸣,令我们对当下的同学之情倍加珍惜。
(3)简介大陆校园歌曲的其他代表人物沈庆、朴树并欣赏其代表作品《青春》、《那些花儿》(设计背景图片中展示歌词、人物)等。
3.后校园民谣时代代表曲欣赏(二十一世纪)
(1)水木年华《一生有你》(设计背景图片,展示歌谱、人物并简介)
(2)唐磊《丁香花》(设计背景图片,展示歌谱、人物并简介)
(3)曹卉娟《玻璃杯》(设计背景图片,展示歌词、并简介)
4.压轴欣赏
(1)郭峰等百名歌星《让世界充满爱》(设计背景图片,展示歌词、并简介)
(2)高晓松《青春无悔》(设计背景图片中展示歌词)
(3)罗大佑《明天会更好》(设计背景图片展示歌谱并简介)
(前奏音乐起)同学们,我们的青春记忆,一定有美好,有欢乐;当然也会有惆怅和遗憾。而青春易逝,我们更应该珍惜光阴、珍惜友情、把握青春,无悔青春,让我们共同祝愿――明天会更好!
【教学设想:在一路欣赏过程中,以“听”为主,“解说”为辅,创设意境,引发学生联想与思考,陶冶情操,让学生粗略了解人物或创作背景,同时增添对社会历史和人文气息了解,避免“歌曲流水账”式欣赏。引导学生,共同探究校园歌曲的特征,启发学生初步了解音乐艺术的特征。做到激发兴趣,优化过程,创设专题节目类型的教学模式。】
(四)交流与思考:(作业设计)
1.你喜欢校园歌曲吗?
2.你认为堪称经典且能流传下去的有哪几首?
3.你最喜欢哪些校园歌曲?原因?
4.你认为校园歌曲还能再辉煌吗?
5.你欣赏后的感想?
好同学们,我们今天的专题欣赏就到这里,下周的主题是怎样欣赏音乐,我将把打开音乐之门的钥匙交给大家。期待下周同一时间,再见。(下课)
【教学设想:“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精心设计了一组问题,诱发学生思考,拓展教学主题。】
参考文献:
文章旨在通过作者教学中的经验总结,对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进行设计,从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内容的选用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进行阐释,并选用《拉德茨基进行曲》《蓝色多瑙河》《蝙蝠序曲》三首曲子为例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以期在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学习兴趣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程 教学设计 《拉德茨基进行曲》《蓝色多瑙河》《蝙蝠序曲》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否被课堂内容所吸引,不仅仅取决于教师讲课是否具有系统性、流畅性,或者是否拥有优美得体的肢体语言,而是取决于教学内容的选用、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多方面因素,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不同位置看待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直观的教学目标、多样紧凑的教学安排、有趣的课堂导入等环节都会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基于此,下面笔者进行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的设计,以供参考。
一、教学内容的选用与教学目标的设定
本文选用欧洲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作品《拉德茨基进行曲》、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作品《蓝色多瑙河》和《蝙蝠序曲》的赏析为教学内容。另外,为了丰富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让学生具备看谱唱歌的能力,赏析音乐作品前应加入少量乐理知识的学习,同时根据以上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本节课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可划分为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知识目标是技能目标的基础,技能目标是知识目标基础上的能力拓展。
(一)知识目标
1.乐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掌握基本乐理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五线谱的音符和节奏。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演唱,让学生在音乐体验中学习音乐理论知识。
2.欧洲古典音乐赏析。让学生熟悉曲目背景以及风格特征,加深对乐曲的理解与体验,积累文化内涵。
(二)技能目标
1.乐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积极地动脑学知识、动手打拍子、动口唱旋律,通过乐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简单的识谱唱歌技能。通过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与了解,让学生更加自信。在集体的“学”“做”“唱”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共同学习音乐、参与音乐表演活动的快乐。
2.欧洲古典音乐的欣赏。课堂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习惯于“辐射式”学习习惯。例如,在课堂中要求学生对同时代的中外音乐进行对比欣赏,让他们了解在同一时代下,不同国家不同的音乐风格以及人文风情,培养学生辩证的学习方式。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课程设计中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十分必要。教师要提前预想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出解决办法,这样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是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将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客观地教授给学生,对作品进行形式与内容的分析。教师要带领学生感受简单的音乐创作形式对情绪的影响,并给学生讲授音乐作品内容对情感的影响。其次是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乐理知识的学习方面。音高、节奏等理论知识的学习较难掌握,如果仅仅是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很难记牢。因此,应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广为传唱的歌谱相结合,进行歌谱分析,并试着打节拍演唱歌谱。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能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乐理知识。此外,还要加强学生对本节课欣赏内容的巩固,让他们熟悉欣赏曲目的旋律,并能够哼唱出所欣赏乐曲的主旋律。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大胆、自信地参与到音乐歌唱和打节拍的表演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还能让学生在参与音乐实践过程中掌握本领。
三、教学对象分析
首先,音乐的体验和欣赏能力的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知识积累得越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大。每位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教师所授课程有吸引力,他们便会积极学习,接受更多的知识。这种知识不仅仅局限于音乐理论知识,还应扩大欣赏范围,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其次,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学生发现事物间的联系,以形成习惯性的发散思维。再次,增加课堂律动环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学互动,让其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加深对音乐欣赏与音乐表演的体验,使学生从欣赏的、看似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的、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
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听觉与视觉相结合,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强视听觉享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此外,多媒体教室还可加入电子琴键盘,必要时,教师可以弹奏主旋律,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达到学习目标。
(二)启发式教学方法
许多经典的音乐都来源于生活环境中所播放的音乐。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利用学生的猎奇心理,吸引其注意力,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例如可以把一些电视、电影或广告中出现的经典音乐,以及学生所熟知的旋律曲调作为内容引入课堂,以加深学生对经典音乐的了解与记忆。如课程中安排欣赏德国音乐家约翰•巴哈贝尔的《D大调卡农》时,可先播放学生喜爱的韩剧中《卡农》的旋律及视频片段,让学生与优美的旋律和熟悉的内容产生共鸣,引导学生对此曲的创作背景产生兴趣,再介绍曲子的原作者以及相关内容。
(三)互动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美国的中小学音乐课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通过音乐教育让学生产生表达自身的想法。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往往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而音乐课堂是鼓励学生大胆、自信地表达内心想法的一种教学环境,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情感的交流,引导学生适应互动式的学习方法。另外,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状况以及学习动向。笔者认为,教无定法,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有时也并非一成不变,在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基点,及时调整甚至转变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更多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乐理知识的学习
课件展示关于五线谱中的四分音符知识,教师教会学生四分音符的识谱后,要给出一首简单的四分音符组成的谱例,并带领学生一起打拍子演唱谱例。在学生学会之后,可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四分音符谱例的写作(能力的拓展)。本部分教学过程约10-15分钟。
(二)欧洲音乐欣赏
曲目一:《拉德茨基进行曲》
1.悬念导入。教师要针对曲目进行提问,以设置悬念,例如“是否听说过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学生回答之后,便可切入主题。
2.乐曲背景。教师要告诉学生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即词曲为作曲家写给一位将军的,当他发现将军是一个残酷的军阀后,便不愿意再演这首曲目。但这首曲目仍以鲜明的曲风、优美激昂的旋律吸引了听众,一直流传至今。
3.思考题。教师需要提出一些思考题目,以便让学生对曲目加深印象。如“请大家在欣赏过程中注意交响乐队中都有哪些西洋乐器?”。
4.课件演示和音乐欣赏。教师要带领学生参与乐曲中的击掌打拍段落,通过音乐表演使学生体验到音乐的乐趣。在欣赏环节结束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说出对乐曲的理解与感受,然后予以评价。随后再对乐曲进行巩固欣赏。欣赏过后,可尝试让学生小声哼唱出主旋律。
曲目二:《蓝色多瑙河》
1.课堂导入。教师要介绍小约翰与老约翰的父子关系,并让学生了解华尔兹舞曲本是民间流传盛行的舞蹈形式,是知名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把华尔兹提升成了宫廷中的一种高尚的舞曲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蓝色多瑙河》。
2.乐曲背景。学生要明确,小约翰于1866年创作了这首乐曲,作品旋律优美、气息宽广,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这首曲子在每年元旦举行的维也纳音乐会上都会被演奏。
3.课件演示和音乐欣赏。教学中选择“2010年维也纳新春音乐会演奏现场”进行课件演示。随后让学生对比欣赏该音乐会往年的演出风格。最后,教师要给学生介绍三拍子节奏的概念,并让其了解课件中哪里采用了三拍子节奏。然后教会学生如何用手势打三拍子节奏以及如何简单地指挥三拍子乐曲。
曲目三:《蝙蝠序曲》
1.情景导入。欣赏过前面两首乐曲后,部分学生可能会产生疲劳感或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此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美国卡通片《猫和老鼠》中猫指挥交响乐队演奏的《蝙蝠序曲》,以幽默诙谐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欣赏音乐。
2.简要介绍曲目。欣赏了动画片之后,教师要简要介绍本首曲目,即《蝙蝠序曲》是小约翰选取他的经典歌剧《蝙蝠》中的部分旋律创编而成。
3.课件演示和音乐欣赏。在学生欣赏过这首乐曲之后,教师应鼓励其大胆说出对于此乐曲的感受,由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最后,引导学生结合乐曲背景及结构,再欣赏一首由日本知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指挥的《蝙蝠序曲》,以加深对乐曲的体验与感受。
结语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设计;《拉德茨基进行曲》;《蓝色多瑙河》;《蝙蝠序曲》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否被课堂内容所吸引,不仅仅取决于教师讲课是否具有系统性、流畅性,或者是否拥有优美得体的肢体语言,而是取决于教学内容的选用、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多方面因素,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不同位置看待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直观的教学目标、多样紧凑的教学安排、有趣的课堂导入等环节都会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基于此,下面笔者进行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的设计,以供参考。
一、教学内容的选用与教学目标的设定
本文选用欧洲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作品《拉德茨基进行曲》、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作品《蓝色多瑙河》和《蝙蝠序曲》的赏析为教学内容。另外,为了丰富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让学生具备看谱唱歌的能力,赏析音乐作品前应加入少量乐理知识的学习,同时根据以上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本节课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可划分为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知识目标是技能目标的基础,技能目标是知识目标基础上的能力拓展。
(一)知识目标
1.乐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掌握基本乐理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五线谱的音符和节奏。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演唱,让学生在音乐体验中学习音乐理论知识。2.欧洲古典音乐赏析。让学生熟悉曲目背景以及风格特征,加深对乐曲的理解与体验,积累文化内涵。
(二)技能目标
1.乐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积极地动脑学知识、动手打拍子、动口唱旋律,通过乐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简单的识谱唱歌技能。通过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与了解,让学生更加自信。在集体的“学”“做”“唱”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共同学习音乐、参与音乐表演活动的快乐。2.欧洲古典音乐的欣赏。课堂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习惯于“辐射式”学习习惯。例如,在课堂中要求学生对同时代的中外音乐进行对比欣赏,让他们了解在同一时代下,不同国家不同的音乐风格以及人文风情,培养学生辩证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课程设计中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十分必要。教师要提前预想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出解决办法,这样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是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将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客观地教授给学生,对作品进行形式与内容的分析。教师要带领学生感受简单的音乐创作形式对情绪的影响,并给学生讲授音乐作品内容对情感的影响。其次是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乐理知识的学习方面。音高、节奏等理论知识的学习较难掌握,如果仅仅是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很难记牢。因此,应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广为传唱的歌谱相结合,进行歌谱分析,并试着打节拍演唱歌谱。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能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乐理知识。此外,还要加强学生对本节课欣赏内容的巩固,让他们熟悉欣赏曲目的旋律,并能够哼唱出所欣赏乐曲的主旋律。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大胆、自信地参与到音乐歌唱和打节拍的表演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还能让学生在参与音乐实践过程中掌握本领。
三、教学对象分析
首先,音乐的体验和欣赏能力的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知识积累得越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大。每位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教师所授课程有吸引力,他们便会积极学习,接受更多的知识。这种知识不仅仅局限于音乐理论知识,还应扩大欣赏范围,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其次,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学生发现事物间的联系,以形成习惯性的发散思维。再次,增加课堂律动环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学互动,让其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加深对音乐欣赏与音乐表演的体验,使学生从欣赏的、看似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的、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
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听觉与视觉相结合,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强视听觉享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此外,多媒体教室还可加入电子琴键盘,必要时,教师可以弹奏主旋律,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达到学习目标。
(二)启发式教学方法
许多经典的音乐都来源于生活环境中所播放的音乐。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利用学生的猎奇心理,吸引其注意力,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例如可以把一些电视、电影或广告中出现的经典音乐,以及学生所熟知的旋律曲调作为内容引入课堂,以加深学生对经典音乐的了解与记忆。如课程中安排欣赏德国音乐家约翰•巴哈贝尔的《D大调卡农》时,可先播放学生喜爱的韩剧中《卡农》的旋律及视频片段,让学生与优美的旋律和熟悉的内容产生共鸣,引导学生对此曲的创作背景产生兴趣,再介绍曲子的原作者以及相关内容。
(三)互动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美国的中小学音乐课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通过音乐教育让学生产生表达自身的想法。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往往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而音乐课堂是鼓励学生大胆、自信地表达内心想法的一种教学环境,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情感的交流,引导学生适应互动式的学习方法。另外,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状况以及学习动向。笔者认为,教无定法,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有时也并非一成不变,在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基点,及时调整甚至转变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更多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乐理知识的学习
课件展示关于五线谱中的四分音符知识,教师教会学生四分音符的识谱后,要给出一首简单的四分音符组成的谱例,并带领学生一起打拍子演唱谱例。在学生学会之后,可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四分音符谱例的写作(能力的拓展)。本部分教学过程约10-15分钟。
(二)欧洲音乐欣赏
曲目一:《拉德茨基进行曲》
1.悬念导入。教师要针对曲目进行提问,以设置悬念,例如“是否听说过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学生回答之后,便可切入主题。2.乐曲背景。教师要告诉学生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即词曲为作曲家写给一位将军的,当他发现将军是一个残酷的军阀后,便不愿意再演这首曲目。但这首曲目仍以鲜明的曲风、优美激昂的旋律吸引了听众,一直流传至今。3.思考题。教师需要提出一些思考题目,以便让学生对曲目加深印象。如“请大家在欣赏过程中注意交响乐队中都有哪些西洋乐器?”。4.课件演示和音乐欣赏。教师要带领学生参与乐曲中的击掌打拍段落,通过音乐表演使学生体验到音乐的乐趣。在欣赏环节结束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说出对乐曲的理解与感受,然后予以评价。随后再对乐曲进行巩固欣赏。欣赏过后,可尝试让学生小声哼唱出主旋律。
曲目二:《蓝色多瑙河》
1.课堂导入。教师要介绍小约翰与老约翰的父子关系,并让学生了解华尔兹舞曲本是民间流传盛行的舞蹈形式,是知名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把华尔兹提升成了宫廷中的一种高尚的舞曲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蓝色多瑙河》。2.乐曲背景。学生要明确,小约翰于1866年创作了这首乐曲,作品旋律优美、气息宽广,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这首曲子在每年元旦举行的维也纳音乐会上都会被演奏。3.课件演示和音乐欣赏。教学中选择“2010年维也纳新春音乐会演奏现场”进行课件演示。随后让学生对比欣赏该音乐会往年的演出风格。最后,教师要给学生介绍三拍子节奏的概念,并让其了解课件中哪里采用了三拍子节奏。然后教会学生如何用手势打三拍子节奏以及如何简单地指挥三拍子乐曲。曲目三:《蝙蝠序曲》1.情景导入。欣赏过前面两首乐曲后,部分学生可能会产生疲劳感或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此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美国卡通片《猫和老鼠》中猫指挥交响乐队演奏的《蝙蝠序曲》,以幽默诙谐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欣赏音乐。2.简要介绍曲目。欣赏了动画片之后,教师要简要介绍本首曲目,即《蝙蝠序曲》是小约翰选取他的经典歌剧《蝙蝠》中的部分旋律创编而成。3.课件演示和音乐欣赏。在学生欣赏过这首乐曲之后,教师应鼓励其大胆说出对于此乐曲的感受,由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最后,引导学生结合乐曲背景及结构,再欣赏一首由日本知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指挥的《蝙蝠序曲》,以加深对乐曲的体验与感受。
六、结语
关键词: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
一、选用适当的教材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我国教科书政策也从“一纲一本”走向了“一纲多本”,教材选用由教研室或任课教师根据教材选用原则和教学大纲要求决定。高校音乐欣赏课教材品种多,性能各异,有多种多样的组合方式,加上教师教材的选用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因此应根据高校音乐欣赏课的需要择优选用,高校领导必须严格把关,严格审查,确保选用教材的质量。由此可见择优选用音乐教材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首先,注重“多学科、新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多学科、新知识的渗透,对知识结构的挖掘和构建,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从学科综合知识的角度来提高音乐分析能力均是有很大帮助的。其次,注重教学内容的实时性和连贯性。教师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选择,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同时,更需要有效地在音乐课程中整合学科教学内容。
二、创新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音乐公共课教学要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课前如何合理规划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择应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过程。
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学实施的方向和达到的预期效果,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它贯穿于整个课堂,在教学活动中起着“指南针”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目标要指向清晰,尽可能量化,表述具体。教师在上一节课时,要想实现哪些课堂任务,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就必须根据音乐课本身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实现角色转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欣赏《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作品时去理解其音乐内涵,突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政治思想等多元化方面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例如教师让学生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可制定以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了解作者、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弄清这支乐曲的创作背景和其中包含的民族抗争精神与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伟大力量。②基本能力。学习、体验大合唱的声乐演唱形式,并欣赏作品《黄河大合唱》里相应乐章,增强对这些艺术形式表达的效果的了解。③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加强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促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教学设计的整体功能,促使学生在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上的有机结合,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挑战自我的机会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感染下,学生的竞争意识日益显著。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适时引进竞争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是一种行之有效地教学策略。例如:利用业余时间举办一些小型的民族歌曲演唱或民族乐器演奏比赛等,再用精神奖励的方法予以鼓励,让学生们讨论、评价,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引导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提高自我、不断完善自我,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关键词:音乐; 欣赏; 课程;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2-047-001
一、音乐欣赏课的意义
音乐可以给人以美感和幸福感,通过美感和幸福感,可以使人心情愉快。《乐记》中曾经记载道:“(音)乐者(快)乐也。”所以,音乐艺术有其特异的功能,通过它的美,它的激情、节奏,让人们感觉到欢乐,获得美的享受,陶冶情操。作为成长中的学生,音乐欣赏课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音乐,掌握音乐欣赏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思想世界,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综合素质。音乐教会学生用美的眼光去看待社会,看待身边的每一件事,感受身边的爱和力量。音乐欣赏课教会学生用音乐的审美态度去创造美的能力。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其实处处都存在着美好,不同的美有不同的表现,有的是外表美,例如人的外貌、自然景观的美,需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聆听,探索出音乐中作者描述的那个世界,让学生去了解那些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艺术。
二、音乐欣赏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国家标准课程的内容,一线音乐教师要想完善课堂,就要敢于创新。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例如,老师在上面讲得热火朝天,激情四射,然而学生却无动于衷,思绪飘向远方。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需求脱节,导致学生失去兴趣,音乐活动的参与性低,使得音乐课失去原有的魅力。通过综合分析,本文总结出中学生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学生的基础水平相差甚远
中学生的生源来源于不同的小学,因此,学生的音乐基础水平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在开学之初,就应当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全面了解学生,方便日后对学生的教育有针对性,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才会更有自信和积极性。
(二)对音乐知识兴趣不高
音乐知识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学生普遍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跳舞,一旦教授一些知识,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而知识作为音乐课的一部分,教师自然很容易使音乐专业化,从而使课堂教条化。
(三)单一、极端的课堂评价方式
任何学科都有一个特定的评价方式,但是音乐课的评价方式却非常的单一,成绩的评定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一般而言,每个学校的音乐教学每学期有两次考试,分别是期中和期末,将音乐基础教育变得应试化、专业化,学生的审美能力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提升。因此,不能只通过简单的考试,而是要通过平时的上课情况,可进行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等方式对学生考核,多种方式综合考核,避免单一的方式。
三、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一)根据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的重要部分,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对课堂的教学效果起到很大的作用。内容的选择应当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结合老师的特长、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课题的目标等方面做综合考量。首先针对学生的特点,选择曲目,教学的曲目,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综合艺术歌曲和与时俱进的曲目,提高学生兴趣。其次要选择不同的风格,提高学生素质,最后,教师要扬长避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构思教学环节,抓好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课程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教师对教学内涵和教学艺术的掌握程度的体现,更是整个音乐教学的教学思想、方法和理论,是上好欣赏课的重要保证。将新课程的理念和实际教学情况相结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独特的方法,新颖的手段进行教学。此外,教学还要重视巧妙独特的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兴趣,还要注意对课程环节的安排,采用深入式的教学。
(三)重视情感方面的教学,优化课堂教学
音乐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一方面,音乐很抽象,另一方面,音乐又是最能表达人类的情感的艺术,从音乐中,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歌曲的美妙,同时也可以体会到音乐传递的一种情感和思想,从而获得精神方面的力量。因此,在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下,音乐欣赏课的教学除了设定对音乐的认知目标外,情感目标也要生动可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音乐素材融为一体。教学实践证明:情由境生,通过模拟、复制和创造一定的情景,再现音乐的意境,可以使学生对情感的认识更为深刻。所以,教师要懂得根据情感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创造音乐情景,让学生触景生情,在情景中完成对音乐的感悟。
音乐欣赏课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开拓欣赏美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情感生活,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的改革促进了音乐课程的发展,同时在发展中也存在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学生对音乐知识兴趣不高,教师的素质有待提升,课堂评价方式单一等。面对这些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巧妙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环节,再现音乐情景,让学生在音乐中体会情感,逐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音乐教师用书[M]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
[2]中小学音乐教育[J]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2010.94
[3]中小学音乐教育[J]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2011.1
关键词:音乐欣赏;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Photo Story
音乐欣赏是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欣赏课则是学校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丰富情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同时对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鉴赏力,以及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陶冶情操、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音乐欣赏课中,多媒体是音乐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能运用光、声、色、形、动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教学过程直观、生动、形象,同时把学生带入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达到乐教乐学,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创造了条件。
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中,音乐教师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水平,从而更好地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使音乐欣赏课上得更加的丰富多彩。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它又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利用计算机把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和声音等信息媒体进行集成处理,创设一个充满音乐动感和美感的学习气氛, 引起学生的注意,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学习意识转变。由此可见,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想要上好音乐欣赏课就应当不断的学习、提高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能力。
现在很多音乐老师都会通过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等软件来作为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但是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和人们运用水平的提高,仅仅掌握单一的计算机软件来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所以很多音乐老师会发现越是想要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越是在上课前认真地备课,搜集各种教学资料,精心的准备教学课件,就越会发现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料储备和互联网上现有的一些影音文件已经不能满足音乐欣赏课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际需求。单一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匮乏的教学资源,会使得课堂教学的效果难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这个时候,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如果能够认真地研究教材,研究教育对象的心理和特点,充分的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通过掌握更多的适用于音乐欣赏课教学的计算机软件,将有利于这一现状的改变。
通过本人的教学实践,发现微软公司推出的Photo Story(照片故事)就是这样一款适用于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实用软件。虽然Photo Story不像Adobe Premiere、Video Studio等音频、视频编缉软件那么的专业、功能也不如它们,但是胜在简单易学、操作简便。Photo Story原本是一款帮助家庭制作精彩、具有个性的家庭电子相册的软件,虽然它的功能有限,主要是将图片合成视频,但是通过它的添加文字、背景音乐等功能同样可以制作出满足音乐欣赏课教学的视频欣赏文件。通过它强大的图片合成视频的功能,音乐老师们同样可以随心所欲的编辑出各种你想要的音乐欣赏方面的视频文件,老师们只需要花费很少的时间,就可以很快地熟练掌握它,从而大大地丰富了自己的音乐教学素材的来源和积累,更加有效的满足音乐欣赏课教学的需要,使你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独具魅力。
下面我就结合本人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例来举例说明。本人在对本校汽修中专班进行“八音齐鸣――中国民乐赏析”――古筝、琵琶这一章节内容的教学时,首先考虑到中国传统的民族器乐欣赏过去一直是欣赏教学的难点。主要原因就是这些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氛围、生活节奏与今天飞快的生活节奏、社会氛围相去甚远,再加上大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因此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经典乐曲就很难激起学生的共鸣与想象。再次,考虑到汽修班的构成以男生为主,行为比较活跃,定性较差等。所以除了课前搜集大量的资料,结合这两种乐器的历史背景,乐器构造,名曲欣赏等内容制作了PPT外,为了能够让他们更好的了解这一章节的内容,更好的融入到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符的学习氛围中去,我运用Photo Story软件,制作了一段介绍古筝、琵琶的民乐欣赏短片。
接下来,我就以“古筝、琵琶民乐赏析“这段视频短片的制作为例,说明如何在音乐欣赏课中具体的运用Photo Story软件。
在网上下载免费的Photo Story软件
笔者选择的是Photo Story3for windows,然后进行安装,安装好后,接下来就是要开始着手制作视频短片了。
开始制作视频短片
1.搜集大量的原始素材,包括图片,音频和相关的介绍文字
但是在搜集之前,作为创作者心里首先要有对你将要制作的视频短片有一个完整的构思,这样你才会知道你将要搜集的素材是哪一些。在选择图片的时候要选择分辨率较高,图像清晰的图片,否则会影响影片的欣赏效果。如果你特别想要的一张图片不是十分清楚的时候,你可以先拷贝下来,然后在制作的过程中再对它进行艺术化处理。我做的这个短片的开头第一张古筝图片画面构图很漂亮,但不是十分的清晰,所以后来在制作的过程中,在图片效果这一栏我对这张图片进行了多种效果的选择,最后觉得“扩散亮光”这种效果最好,不但掩盖了这张图片原本不够清晰地的缺点,又使这张图片具有了一种朦胧的艺术美感,真是一举两得。关于音频素材的搜集,只需要选择你需要的后缀为mp3和wma的音频文件就可以了,数量不限。关于介绍的文字,如果课前准备的电子教案和课件中已有,只需要到时候有选择性的复制粘贴就可以了。
第一阶段的工作完成后,接下来就是第二阶段的编辑工作了。只要你对 Photo Story这款软件已经能够熟练掌握,这一阶段的工作完成起来将会十分的得心应手,主要分为六个步骤。
(1)首先运行软件,选择第一步“开始新的故事”。
(2)然后进入第二步“导入并排列图片”,这时候就可以按住Ctrl或者Shift键把前期收集整理好所需要的图片全部导入进去,然后按照你的思路来排列照片的顺序,我的思路是先介绍古筝再介绍琵琶,先介绍乐器的外在形态和构造再介绍乐器的基本演奏技法和相关作品。然后再编辑所需要的照片效果,比如“去除黑框”、“旋转和剪裁”、“自动校正等,使图片效果更加完美。
(3)第三步“为图片添加文字和效果”,这时候就可以在需要的图片上输入相关的介绍文字,如果字数很少的话,可以临时输入,也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文字复制粘贴,但是由于软件功能的限制字数不宜过多,且要注意排版的美观。我在制作这段短片的时候主要是针对古筝和琵琶这两种乐器的历史背景、乐器构造、演奏技法和代表性作品进行了简单概括的介绍,文字简明扼要,主要是为了在播放短片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提供简单明了的知识引导,加强学生感性认识的同时也增加一些理性知识的积累,为课堂的后续教学做好铺垫。而且在这一步骤当中还可以继续编辑图片的效果,比如”底片、水彩、冲蚀、黑白、彩色铅笔”等,使图片更加具有艺术观赏性。
(4)第四步“叙述图片并自定义动画”,在这一步当中,可以自己录入解说词,这一点的设计非常人性化,不过前提是你的电脑必须要有较好的音频输入设备,否则效果差强人意,不如不录。自定义动画可以为你的图片设计不同的运动方式,使得在影片的播放过程中图片之间的切换不至于单调,其中图片之间的“过渡”有四十七种方式可供选择,“分割,水平”、“光圈,向内”、“蝴蝶结,垂直”、“卷页,向上”、“星形,向外”等,大大的丰富了图片播放的表现形式。最关键的是在这一步当中千万别忘了根据你所选择音乐的长短来设置图片显示的秒数,这一步比较繁琐,因为我选择的图片数量较多,所以通过反复的修改图片显示的时间,最后才使得图片的切换和音乐之间的配合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5)第五步“添加背景音乐”,因为是音乐欣赏视频,所以选择合适的音乐至关重要,在我制作的这段短片里我分别选取了意境幽远的古筝名曲“渔舟唱晚”振人心弦的琵琶名曲“十面埋伏”和“阳春白雪”三首作品作为背景音乐,关于这三首名曲在后面的课堂教学中结合PPT的使用都会有具体的介绍和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结合古筝图片的播放,到了琵琶的画面先后选择插入琵琶曲“十面埋伏”和“阳春白雪”的背景音乐,这样在播放的过程中,到了你快要变换音乐的图片的时候,前面的音乐会渐渐的弱化,到了需要进入新的音乐的图片时,音乐之间的切换就显得非常的自然。这一点Photo Story设计的非常好,这也是我认为这款软件适合音乐欣赏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切都做好了以后,就是要验证一下你的劳动成果了,在这一步当中有一个“预览”,你可以通过它来欣赏你所制作的短片,发现有不满意的地方,可以及时地退回到前面几个步骤进行相应的修改,直到你满意为止。
(6)修改好了之后,就可以选择第六步“保存故事”了。通过浏览,制定故事的位置和文件名,然后在点击下一步之前先点击“保存项目”。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个保存下来的文件后缀是wp3,与你点击下一步所保存下来后缀是wmv的文件是完全不一样的。后缀是wmv的文件就是你做好的视频,是你的最终成果。而后缀是wp3的文件则是你打开后可以再次进入Photo Story对你的短片进行修改,也就是说,如果你对做好的视频以后再想进行修改的话,只要打开这个后缀是wp3的文件就可以了,这样你就不用再从头搜集素材了,省时又省力。所以每次保存的时候一定要保存两个不同后缀的文件。不过如果你忘记了点保存项目也不要紧,因为当你保存完故事之后,点击下一步,会跳出“你的故事已经创建成功”的对话框,你可以点击“欣赏故事”,也可以点击“退出”,点击退出时软件系统会提示你“是否立即保存该项目”,这时候你只要点击“是”,就可以选择想要保存的路径和文件名,然后就可以保存下后缀是wp3的文件了。
音乐欣赏视频短片制作完成后,接下来就是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具体运用这段视频了。由于视频是以后缀为wmv的文件形式保存的,所以我以超链接的形式插入到本人已经制作好的PPT当中进行使用,在本节课的一开始导入环节,我播放了这段视频,精美的民族乐器勾勒出独具古典风韵的画面,再配上悦耳动听的音乐和简洁明了的文字介绍,营造出了与本节课授课内容相符的一种文化氛围,让学生们带着兴趣,沉浸在民乐幽雅深远的意境中欣赏完了这段长度为4分多钟的视频短片,并通过该短片的启发,在接下来的学习环节中,更加迫切的想要了解与古筝、琵琶有关的乐器知识和古典名曲的背景知识。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完成了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到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的过程,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所有音乐欣赏课上所需要用到的音频文件,音乐教师都可以运用该软件而配以合适的图片和文字,将它以更加生动的视频文件的形式呈现出来。举例来说,本学期在给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课的考前复习时,由于考试是由听力题和音乐常识题两部分组成,而听力题所占的试卷比重又比较大,所以是考前复习的重点。针对这一情况,我将本学期课上教过的所有欣赏曲目进行了梳理,按照其所属年代、音乐流派、风格、所具影响力选取了有代表性的30首作品,用Photo Story结合能够代表不同作品音乐风格的图片做成了一段音乐欣赏课的听力复习题视频,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就帮助学生完成了对30首不同风格、流派音乐作品的复习回顾,结合视频短片的播放再加上老师从旁的引导、提示,从而使学生们更好的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印象和理解、卓有成效的完成了考前的复习任务。
由此可知,在音乐欣赏课中运用Photo Story软件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关于该软件对于音乐欣赏课教学的作用,我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通过它可以制作出适合音乐欣赏课教学的视频文件,拓宽了教师的备课思路、丰富了音乐教师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使用的种类,打破了音乐教师被动接受现有教学资料的僵局,积累了课堂音乐教学资料的储备。
第二、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思想的更新,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感染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第三、以该软件为媒介,可以更好的把教师本人的思想情感、音乐素养、审美取向融入到视频文件的制作当中去,并通过课堂教学的交流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增加了教师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课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可靠性、可检测性、服务性、易操作性,大学阶段正是开展音乐教育的最佳时期,万万不可错过。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与专业音乐教育体制不同。它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通过音乐教育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艺术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审美情操,培养其创造美的能力。
一、选用适当的教材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我国教科书政策也从“一纲一本”走向了“一纲多本”,教材选用由教研室或任课教师根据教材选用原则和教学大纲要求决定。高校音乐欣赏课教材品种多,性能各异,有多种多样的组合方式,加上教师教材的选用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因此应根据高校音乐欣赏课的需要择优选用,高校领导必须严格把关,严格审查,确保选用教材的质量。由此可见择优选用音乐教材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首先,注重“多学科、新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多学科、新知识的渗透,对知识结构的挖掘和构建,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从学科综合知识的角度来提高音乐分析能力均是有很大帮助的。其次,注重教学内容的实时性和连贯性。教师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选择,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同时,更需要有效地在音乐课程中整合学科教学内容。
二、创新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音乐公共课教学要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课前如何合理规划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择应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过程。
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学实施的方向和达到的预期效果,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它贯穿于整个课堂,在教学活动中起着“指南针”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目标要指向清晰,尽可能量化,表述具体。教师在上一节课时,要想实现哪些课堂任务,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就必须根据音乐课本身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实现角色转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欣赏《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作品时去理解其音乐内涵,突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政治思想等多元化方面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例如教师让学生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可制定以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了解作者、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弄清这支乐曲的创作背景和其中包含的民族抗争精神与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伟大力量。②基本能力。学习、体验大合唱的声乐演唱形式,并欣赏作品《黄河大合唱》里相应乐章,增强对这些艺术形式表达的效果的了解。③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加强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促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教学设计的整体功能,促使学生在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上的有机结合,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挑战自我的机会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感染下,学生的竞争意识日益显著。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适时引进竞争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是一种行之有效地教学策略。例如:利用业余时间举办一些小型的民族歌曲演唱或民族乐器演奏比赛等,再用精神奖励的方法予以鼓励,让学生们讨论、评价,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引导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提高自我、不断完善自我,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老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关键在于音乐教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充分做好铺垫。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学生们的主体能动性。只有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接受,才能多思考、多练习、多比较,寻找出自己的问题,促进自我能力的、基本技能的提高,将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总之,高校音乐欣赏课即是一种艺术语言,同时也是一门唯美的艺术,作为高校音乐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音乐欣赏课本身的魅力去折服学生,当然教师自身首先应被音乐课的魅力深深地打动,要做到“育人者先育己”。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课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可靠性、可检测性、服务性、易操作性,大学阶段正是开展音乐教育的最佳时期,万万不可错过。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与专业音乐教育体制不同。它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通过音乐教育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艺术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审美情操,培养其创造美的能力。
一、选用适当的教材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我国教科书政策也从“一纲一本”走向了“一纲多本”,教材选用由教研室或任课教师根据教材选用原则和教学大纲要求决定。高校音乐欣赏课教材品种多,性能各异,有多种多样的组合方式,加上教师教材的选用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因此应根据高校音乐欣赏课的需要择优选用,高校领导必须严格把关,严格审查,确保选用教材的质量。由此可见择优选用音乐教材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首先,注重“多学科、新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多学科、新知识的渗透,对知识结构的挖掘和构建,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从学科综合知识的角度来提高音乐分析能力均是有很大帮助的。其次,注重教学内容的实时性和连贯性。教师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选择,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同时,更需要有效地在音乐课程中整合学科教学内容。
二、创新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音乐公共课教学要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课前如何合理规划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择应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过程。
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学实施的方向和达到的预期效果,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它贯穿于整个课堂,在教学活动中起着“指南针”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目标要指向清晰,尽可能量化,表述具体。教师在上一节课时,要想实现哪些课堂任务,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就必须根据音乐课本身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实现角色转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欣赏《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作品时去理解其音乐内涵,突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政治思想等多元化方面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例如教师让学生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可制定以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了解作者、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弄清这支乐曲的创作背景和其中包含的民族抗争精神与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伟大力量。②基本能力。学习、体验大合唱的声乐演唱形式,并欣赏作品《黄河大合唱》里相应乐章,增强对这些艺术形式表达的效果的了解。③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加强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促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教学设计的整体功能,促使学生在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上的有机结合,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挑战自我的机会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感染下,学生的竞争意识日益显著。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适时引进竞争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是一种行之有效地教学策略。例如:利用业余时间举办一些小型的民族歌曲演唱或民族乐器演奏比赛等,再用精神奖励的方法予以鼓励,让学生们讨论、评价,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引导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提高自我、不断完善自我,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