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5 09:21:3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关于早期教育的问题,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回归教育本性,关注儿童成长
早期教育实践活动的培养目标,不同角度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随着近几年新课改的逐渐推行,人们生活质量逐渐提高,整个社会越来越强调人为主题的价值观念,人们越来越关注本性的东西而不再浮于表面,教育领域也一样,尤其是儿童早期教育,人们更关注儿童成长,启蒙和帮助儿童实现起步式发展,为儿童未来的生活打下基础。儿童在接受早期教育时,还不能很好地理解教育的意义,所以儿童早期教育要更多地着眼于如何让儿童理解生活,理解教育,感受生活和教育的乐趣,让儿童成为儿童,而不是让儿童成为学生。早期教育需要从教育最根本的出发点展开,将教育的出发点归到儿童自身,回到人性教育的中心,进行真正的教育。教育活动尤其是早期教育,应当以促进儿童成长为准则,这也是近代教育事业提倡的基本立场。当下很多教育理论都提出,早期教育要关注儿童自身的潜能,早期教育是儿童生活的良好开始,作用就在于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生活,目的不是升学,不是教会学生更多的技能,而是纯洁地、忠诚地帮助幼儿成长。
二、优化培养目标,完整儿童人格
目前,儿童早期教育,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形式上都更完整化。直接变现为教育内容局限性,教育更关注知识的单一认知,培养目标将儿童的学习能力作为第一要求,忽略了儿童自我构建的过程。很多时候,儿童早期教育内容与小学甚至更难的内容接触,表面上看似实现了儿童教育与未来的连接,实际上学习内容没有满足一个儿童自我发展的根本需要。儿童作为一个发展主体,需要发展的不只是知识和学习能力,情感、道德、心理等都需要合理的引导。所以儿童早期教育不能只局限于知识教育,各个方面都是相互影响,相互沟通发展的,儿童的学前教育更要从儿童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教育。
在儿童学前教育和早期教育过程中,培养儿童的完整人格,不是把教育的目标放在培养“完美”的人上,而是要帮助儿童综合提升,综合发展。在人格培养过程中还要注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如,在中班下学期活动主题四《春天》中,增加了关于道德和中华传统品质的内容,“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文中的父母为孩子在哪些方面做了好榜样?”文中对父母孝敬长辈的行为的描写,用丰盛的晚宴招待长辈,这对孩子是很好的引导,教会学生如何尊敬长辈、孝敬长辈,这不只是描写方法的教学,更是人格品质的教学。其次文章语言轻松,描写贴近生活,让孩子始终在轻松的环境中成长和学习。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教材选择了语言简单、表达直接、气氛轻松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习初级语言表达,更加入了许多关于儿童自身成长与发展的内容,这样的学前教育策略才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
三、学前教育课程结构的设计
学前教育课程目前的基础结构决定了课程种类的多样化,教育部门也在不断优化课程类型,进一步细化学前教育课程内容。不同的课程内容有着不同的教育作用,不同的教育阶段也需要不同的教育内容进行支持。对于学前教育来说,课程按照组织形式来分,多半是综合类的课程,按照儿童性格特点和年龄特点也有很多活动课程。
【关键词】 早期婴幼儿启蒙教育 早教机构 师资培训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163-01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有了更大的进步与繁荣,尤其是世界各国脑科学研究成果引起了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普遍关注。大量的有关于对婴幼儿认知能力和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使得我们对于婴幼儿早期启蒙教育的理解正在逐步走向深入。
1 国际婴幼儿早期教育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脑科学研究出现了爆炸性发展,由美国率先开始提出了“脑的十年计划”,目的在于推进基础临床神经学科的发展,而最终却波及世界各国。而脑科学研究成果对早期教育的发展也带来空前的意义。例如:心理学家平特纳(R.Pintnes)研究认为,"出生到3岁是智力发展的最快时期,"也是教育的最佳期。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指出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3岁前奠基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80%。"从脑量来看,新生儿的脑量约为成人的1/3,三四岁时可达成人的2/3。这个时期是孩子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同时说明婴幼儿具备了接受早期教育的生理基础。这些都说明0-3岁前是儿童接受教育的最佳期。因此,许多欧美国家都将婴幼儿早期教育作为主要研究课题,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秘鲁、加纳等国家,已经将0-3岁幼儿教育,列入国家行动计划。他们认为:3岁以前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是早期教育的关键期,也是婴幼儿心理发展最迅速地时期,是口语、数字、逻辑感念掌握的关键期,更是行为、性格、人格发展的奠定期。
2 我国婴幼儿早期教育
我国的婴幼儿早期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在十余年的时间内,发展迅速 ,目前,国内从事早期教育的行业主要是以各类早教中心为主,例如以东方爱婴早期教育机构为例:它在1998年首次在国内第一个明确提出0~3岁早期教育概念。随后十余年间,在全国90余个城市已拥有200多家早教中心。据权威数据显示,目前我国0~6岁的婴幼儿有1.08亿,其中0~3岁婴幼儿保守估计有7000万。城市0~3岁婴幼儿人数为1090万人。而目前从事专业的早期教育机构是远远不能满足早期教育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婴幼儿早期教育还基本处于盲区。
这些状况与我国日益强大的国际地位、与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水平、与我国对各方面人才的大力需求,极不相称。在这样一种历史发展大背景下,必须对婴幼儿实施良好教育,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富强的根本。
3 我国早期音乐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3.1 加强政府监管与支持
在我国,婴幼儿教育行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但由于缺乏监管和行业标准,一些问题也开始显现收费差距悬殊是最明显的问题。目前,就早教市场收费尚无标准可依。物价管理部门对于婴幼儿早教机构的教学收费还没有相关的标准,因此市场是敞开的,收费价格由各机构自定。因此,价格差异相当大。不同机构每课时收费从几十元到百多元不等。
我国提出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具体目标包括: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5%;增加城市公办幼儿园数量,农村每个乡镇建立并办好公办中心幼儿园和村幼儿园。而这主要指3-6岁儿童学前教育,在国外,好多国家都已将学前教育的年龄阶段扩展到(0—8)岁,我国将(0—3)岁婴幼儿教育纳入学前教育阶段也只是时间问题,学前教育正在走向多元化,我们期待看到政府出台政策支持这样的多元化发展。
3.2 完善早期教育机构体系
目前国内市场几个较大早教专业机构有金宝贝、红黄蓝、东方爱婴等等,但是这些机构都没有冠上早教的名称,而是以教育资讯、咨询公司、教育培训中心的名称出现。也就是说,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早教机构,没有处于一个完整的早教体系中。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袁爱玲表示,目前早教企业以商业机构的名义在工商局注册登记,因此市场上究竟有多少早教机构也难以统计。这是从整体上来说。从细节出入手,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早教机构所教授的内容也是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完善早期教育机构体系已刻不容缓,这也需要社会多方力量的支持。
3.3 加强学前教育改革与师资培训
现有的学前教育专业,它的课程内容主要针对3—6岁的幼儿教师的培训课程,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当进行相应的调整,建立包括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应用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四大类的课程体系。其中,专业基础课程可主要包括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家庭教育、幼儿行为管理(针对注意分散、攻击性强、淘闹、胆怯退缩等各类行为)等与(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与教育密切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加强婴幼儿学科专业教育,还应与早期教育机构建立联系,为学生提供教育见习和实习的时间,为学生提供大量观察婴幼儿、观摩教育活动,以及调查研究、改革实验、社会咨询、组织早教机构教育活动等教育实践的机会。使课程既利于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又能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为婴幼儿教师可能从事的早期教育专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我们要呼吁各方力量来关注和支持早期婴幼儿教育,尽快改变我国婴幼儿启蒙教育的落后状况,成为我国的幼教工作者、学前教育工作者、早教机构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蒋振声.著.婴幼儿早期音乐启蒙教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2.
【关 键 词】婴幼儿;早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6-0025-02
一、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的必要性
婴幼儿出生伊始,身体、智力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极为快速,如果能以正确科学的方法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就可以充分挖掘婴幼儿的智力、体力和性格上的发展潜能,为婴幼儿今后的人生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遗传和环境是影响婴幼儿智力方面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婴幼儿们的性格一般在4岁之前就定型了,人类的遗传基因是现代科学技术无法改变的,现在可以改变和调控的只有环境要素。因此,对婴幼儿来说,改变早期教育环境是挖掘婴幼儿智力体力及形成良好性格的有效途径。如果婴幼儿早期教育缺失,即使有优越的天赋,也不会获得很好的发展。
年轻人在为人父母之前大都没有接受过如何教养孩子的培训,一旦成为父母,只注重对婴幼儿的智力和体质的开发,而轻视婴幼儿个性方面、情感方面和良好习惯方面的培养。对婴幼儿过分的溺爱、过分的保护及过分的限制,使得许多婴幼儿自理能力差,人际间相互交流水平差,亲情比较薄。正是这些因素,使得早期教育变成婴幼儿必需的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尽管在美国、日本等地兴起已经有几十年了,但我国是近十多年来才开始逐渐重视婴幼儿教育的,对于婴幼儿的教育定义至今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婴幼儿教育就是在幼儿园和早期教育老师的帮助下,使父母和孩子在平等的情感沟通的基础上,通过亲切的语言、温和的动作,增加双方交流的互动,使婴幼儿的智力、体能得到长足的、充分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的心智。
二、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的方式
婴幼儿早期教育应该按照《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的精神执行,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包括各个场所、各类教具、各种设备,以及广大幼教老师及婴幼儿等方面的人力资源,开展准备充分、目标明确、相互交流、各种婴幼儿教育讲座相辅相成的早期教育。
1. 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能否顺利开展,与组织准备的充分与否有必然联系。第一,早期教育的活动场所应该布置得明亮、宽敞、温馨、舒适、进出方便。第二,幼儿教师要说话声音柔和,面带微笑,衣着大方,色彩和谐,要有亲和力。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都要有一定目的、一定计划,系统地进行相关安排。在婴幼儿所特有的年龄段,应该进行不同层次、有所针对的训练,每次训练都要精心设计并得到充分实施。在活动中,婴幼儿教师,一边指导孩子,一边向家长介绍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现场演示来对家长进行实际指导,家长再根据教师的要求与孩子一起游戏。婴幼儿教师要及时肯定、鼓励已掌握各样操作要点的家长,并且同时对一些操作方法有误的婴幼儿家长进行及时必要的纠正。要随时强调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方法及指导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婴幼儿父母直接体验,根据自身的体验进行有目的的直接调整,并把所遇到的问题直接反馈给婴幼儿教师。婴幼儿父母与教师可以在师生互动、老师家长互动、亲子互动中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再根据所发现、反馈出来的问题做出全面深入的回应和演示。婴幼儿家长还可以根据演示活动,在家里寻找合适的材料对婴幼儿进行教育,巩固和加深婴幼儿对教师演示活动的理解和掌握。
2. 婴幼儿早期教育应该明确婴幼儿智力、体能及性格发展的目标,走以幼儿园为主体的专业化发展道路。婴幼儿早期应选择经验丰富、具有耐心和爱心、有一定早期教育理论基础,并热爱此项工作的教师来承担,把专业化的早期教育作为目标来发展,精心策划,并要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教育方案。充分利用家长与孩子之间独有的血亲关系,调动孩子家长们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家长们详尽了解和主动支持早期教育工作,参与到各种早期教育活动中来,使婴幼儿心智体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3. 婴幼儿父母的教育观念既决定着他们对子女进行早期教育的方法、教育目标和教育态度,还会影响良好和谐亲子关系的构建,并且最终会影响婴幼儿的身心发展。教育观不可能会自发产生,它是婴幼儿家长们在学习和相互交流等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家长通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不同的问题和困惑,而早期教育教师就可以为婴幼儿的父母们答疑解惑,提供一个婴幼儿家长相互交流的机会和场所。婴幼儿家长通过相互之间的教育,他们互相学习,并且取长补短,不但提高了家长科学育儿的实践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科学育儿的水平,使婴幼儿家长获得了正确的教育观。假设某个孩子跌倒了,这时父母不是去扶他,而是任由他自己爬起来,旁边的爷爷奶奶就可能忍不住了要去扶孩子起来,还要不停的问“摔的疼不疼?摔到哪儿?哪儿疼?”对此假设有三种完全不同的结果:一是婴幼儿跌倒了应马上扶起来;二是怨天尤人,把婴幼儿跌倒的原因归咎于他人;三是让婴幼儿勇敢面对所处的环境,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家长的鼓励与赞赏自己解决问题。如果从有利于婴幼儿身心发展和形成良好性格的观点出发来分析,我们就会得出唯一正确的结论:第一种方法最易使孩子们产生胆小害怕的不良习惯;第二种方法则会容易让孩子在自己犯了错误后把责任推卸掉,产生一切错误都不在我的恶习;第三种是这个假设中唯一正确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使孩子的胆量、勇气得到锻炼,培养了孩子勇于承担责任的高尚的个人品质。正是通过这样的互相学习,婴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得到了提高。
4. 在组织婴幼儿家长参加早期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定期邀请心理、教育、营养等方面的专家来开展讲座。这样,可以为年轻、没有经验的婴幼儿父母带来各种成熟的育儿知识、经验,并就某些婴幼儿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和家长直接对话,并对婴幼儿家长们提出的各种婴幼儿成长方面所遇到的问题给予解答。让婴幼儿家长获得很多有益的信息和方法,使婴幼儿家长的育儿知识学习有很大提高。
三、婴幼儿早教活动中应当解决的一些问题
幼儿园开展婴幼儿早教活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可以依托幼儿园所拥有的物质资源。二是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开展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工作,如何正确科学的定位婴幼儿的早教活动?如何有效组织并且积极管理婴幼儿早教活动?笔者认为,有如下需要积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积极为婴幼儿早教活动提供完善的场所设施。这里不能只注重经济利益,要在现有场所资源条件基础上投入适当经费,对一些环境和某些设施进行相应改造,以满足婴幼儿和家长们一同参与早教活动的需要。
2. 各幼儿园开展早教活动要认真、细致分析婴幼儿家长的不同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家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要开展不同形式的早教活动,积极宣传婴幼儿早教的意义,以便使更多的婴幼儿能够加入到早教活动中来。举办各级专家的咨询座谈,开展各种早期教育的亲子活动,同时要提高家长的参与率。
3. 为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提供各种形式的活动。此前,应了解家长的迫切愿望,研究各个不同年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婴幼儿们的发展特点,制定出针对不同年龄段婴幼儿发展目标,并且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孩子在各个方面的发展。从事早期教育的教师应注意抓住早期教育的最佳契机,做到有的放矢,使计划教育、随机教育有机结合。努力使孩子家长了解婴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如婴幼儿的注意力时间比较短、容易分散的生理、心里特点,更好地理解孩子们为什么“没长性”的原因是什么等等。早期教育老师应该主动的积极地去收集、积累并整理和完善比较科学完整的针对各个年龄段婴幼儿的一些活动方案,选择符合孩子年龄、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早期教育方案,寓教于乐,根据家长工作的特点,精选教材内容,使家长们能够更加客观地来了解自己的孩子,并且正确全面地去评价自己的孩子。
4. 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活动应贯穿在婴幼儿成长过程的始终。早期教育活动既要在幼儿园内开展,又要延伸至幼儿园外,教师既要参加,家长也要参与,唯一的目的就是为婴幼儿健康成长提供广阔的背景空间。除了幼儿园内的学习活动,开展户外的扑蝶、拔草也都是婴幼儿早期教育有益、可行的积极方式。
本文综合运用文献检索、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了解南京市早期教育师资的现状。结果发现南京市早教师资学历总体合格、教师队伍年轻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专业的早教教师,大多数从业教师缺乏0-3岁婴儿幼教育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开展个性化的早教指导;教师任职资格不统一,资格认证类型多但专业化程度低;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内容不科学,职后培训匮乏。最后,提出了改善当前早教师资现状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早期教育 师资 现状 亲子园
一、问题提出
近几年,国内各种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特别是上海、北京、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率先开展了0-3岁早期教育的相关研究,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政策与操作方案。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国家将“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列入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这进一步推动了早教事业在全国各地的开展。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早教师资的匮乏和不合格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2011年底我国新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中也明确提出幼儿教师要“了解0-3岁婴幼儿保教的有关知识与基本方法”。这是政策对实践问题的及时回应,进一步表明幼儿园在托幼一体化实践中需要合理解决亲子园的师资问题,各类早教机构也需要有合格的师资来保障其办学质量。因此,研究0-3岁早期教育的师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南京市区10所早教机构的早教教师为研究对象,所调查的10所早教机构中其中4所为附设在公立幼儿园内的亲子班,3所为全国连锁加盟早教机构,3所为私人自办早教中心。发放问卷86份,其中有效问卷82份,有效回收率为95.34%。调查中还对10名教师和5名早教机构负责人进行了个别深度访谈,观察早教活动10次,并对活动内容进行了详细观察记录。
三、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的基本情况
从表1可见,早教教师以女性为主,74.39%的教师年龄分布在25岁以下,教师队伍年轻化。教师学历总体合格,85.36%以上的教师学历在大专以上。但教师专业背景多样,63.41%的教师所学专业与教育无关,只有36.59%的教师是教育专业(含学前教育)背景,而这些教师大部分来自于公立幼儿园附设的亲子班;私立早教机构中的大部分教师是美术、舞蹈、音乐、英语等专业,甚至还有化学、财会等其他专业。从教师从教时间来看,教龄五年以上的教师只占12.20%,大部分教师从教时间短。
(二)教师的专业资格
根据2008年江苏省《关于进一步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对0-3岁婴幼儿教师资格的规定,基本要求“从事该领域工作的教师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或育婴师资格证” 。但在被调查的早教老师中,只有31.25%的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40.24%的教师持有育婴师资格证,公立亲子园的大部分教师同时具备教师资格证和育婴师资格证。私立早教机构的教师大部分只具有机构内部培训的亲子教师结业证,或是参加个别课程培训后获得的蒙台梭利教师证或奥尔夫音乐教师证。
(三)教师的培训情况
1. 职前培训情况。
不同性质的早教机构,教师的职前培训情况也有所不同。表3显示:公立幼儿园中的亲子教师在上岗前大部分经过了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并获得了相关的证书;部分教师在寒暑假时间被派到一些培训机构参加亲子教师培训或蒙氏、感统训练、奥尔夫音乐等相关课程的培训。
连锁加盟类早教机构的教师在上岗前都要被送到总部进行为期1-3个月的短期培训,培训方案由总部自定,自由度较大。培训内容集中为加盟园自己设计的课程内容,如蒙台梭利感官课程、奥尔夫音乐课程、福禄贝尔课程、感觉统合运动课程、思维训练、珠心算等等。培训方法以理论讲授为主,观摩实践为辅。结业评价相对简单,只要不缺席,参培教师人人都能获得结业证书。培训过程中除了重点了解加盟机构的课程实施方法和相关理念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进行课程推销的策略培训,使每一个早教老师都要具备向家长推销早教机构课程的能力。
私人自办早教中心的教师由本中心从教时间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培训时间从1周到1个月不等,培训方法主要是跟班实习,辅助教学。通常实习结束后让新教师试上课来评估其教学能力,同时考察其育儿知识的学习情况,如果合格就可以正式上课了。
2. 职后培训情况。
早教机构教师普遍欠缺职后培训。虽然公立亲子园的教师有时会到其他亲子园观摩学习,或者由相关部门组织起来进行早教研讨活动,但这样的机会毕竟很少,有时一年都不举办一次。加盟早教机构每年会选派1-2名优秀教师去总部继续培训,但有时总部顾及经济利益,加之早教行业教师流动率高,职后培训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职前培训到位。
(四)教师欠缺的专业素质
图1 教师欠缺的专业素质(%)
通过对部分教师的访谈得知,52%的教师感觉自己在实践教学中缺乏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相关知识,无法从容解答家长提出的婴幼儿身体养护、心理发展方面的困惑;28%的教师期望自己有较好的亲和力,能让婴儿尽快和自己亲近起来。在实地观察中,笔者发现约16%的教师在组织早教活动中缺乏敏锐的观察力,不能及时地对婴儿的不良情绪和行为表现做出反应,并给与个别化的指导。
通过调查、访谈和对早教活动的观察,我们发现目前南京市早教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专业的早教教师,大多数从业教师缺乏0-3岁婴儿教育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开展个性化的早教指导;教师任职资格不统一,资格认证类型多但专业化程度低;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内容不科学,职后培训匮乏。
四、对策与建议
(一)师范院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托幼双师型人才的培养
面对0-3岁婴幼儿教师紧缺的现象和双师型教师在亲子园中的独特优势,师范院校要尽快培养了解0-6岁婴幼儿教养特点并能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科学组织教养活动的托幼双师型人才,解决当前0-3岁早期教育师资匮乏和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从而满足家长与社会对优质早期教育服务的实践需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各地师范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现有的办学条件,采用3+2或3+1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有效利用现有师资培养资源的基础上,增设早期教育或亲子教育方向。让幼师生在系统学习幼儿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之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早期教育方向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学习0-3岁早期教育基础理论、早期教养与护理、早期教育课程与教法、早期教育家庭指导等模块的课程。并鼓励早期教育方向的学生在毕业之前获得育婴师资格证书,争取持有“双证”上岗。
(二)教育主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早教师资入职标准和培训标准
虽然很多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在关于0-3岁婴幼儿教养意见中已经提出0-3岁婴幼儿教师应持教师资格证和育婴师资格证上岗,但早教机构的实际情况是同时拥有“双证”的教师寥寥无几,大部分教师无证上岗,或持有五花八门的所谓早教课程培训结业证,难以对0-3岁婴幼儿开展科学的教养活动。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借鉴其他地区的一些先进经验,如,我国香港地区就规定“所有欲从事婴幼儿和幼儿教育工作的人,必须要在教育学院和公开大学等开设相关课程的院校接受培训,并取得政府许可的资格证明,才能任教”。教育局要对婴幼儿教师入职的职业资格提出要求并予以监管。
除此之外,针对目前早教市场培训标准杂乱,培训内容不系统、不科学等现象,教育主管部门还应统筹调度,不仅制定明确的培训细则,而且要联合各部门力量,出资成立0-3岁婴幼儿教育师资培训点,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化培训。聘请婴儿病理专家、学前教育专家、婴幼儿心理学专家、家庭教育专家等组成培训讲师团,从婴儿心理、生理、家庭教育与指导等多方面开展业务培训与指导。鼓励和吸纳有0-3岁婴幼儿教育经验的社会人士从事社区0-3岁早期教育指导工作,“走进社区,服务家庭”,一定程度上缓减早教师资短缺问题。
(三)办学主体资源共享,加强早教师资职后培训
不管是公立的亲子园还是私立的早教机构,教师普遍欠缺职后培训。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定期开展早教师资培训或组织早教研讨活动,鼓励各种形式的办学主体资源共享,互相观摩研讨。也可以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充分利用当地师范院校的教育资源,加强早教教师的职后培训。
(四)适当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早教师资队伍
有研究发现比较稳定的照看者,在照料中会经常与婴幼儿互动,更适合婴幼儿发展。当前早教师资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早教机构的办学质量。而地位、工资和工作条件是教养机构招聘和留住教师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早教机构管理者应尽一切可能稳定教师队伍,包括以丰厚的薪金、保险福利吸引教师,组织各种培训提高教师的能力,让教师有机会外出交流学习等。政府相关部门也应成立专门的早教管理中心,对质量较好的早教机构给予资金补贴,出台早期教育教师进修培训、评先晋升等相关文件,稳定师资队伍,不断提高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C-c/2011/01/65)“托幼一体化背景下早期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2011-12-12
摘 要
本文综合运用文献检索、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了解南京市早期教育师资的现状。结果发现南京市早教师资学历总体合格、教师队伍年轻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专业的早教教师,大多数从业教师缺乏0-3岁婴儿幼教育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开展个性化的早教指导;教师任职资格不统一,资格认证类型多但专业化程度低;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内容不科学,职后培训匮乏。最后,提出了改善当前早教师资现状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早期教育 师资 现状 亲子园
一、问题提出
近几年,国内各种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特别是上海、北京、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率先开展了0-3岁早期教育的相关研究,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政策与操作方案。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国家将“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列入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这进一步推动了早教事业在全国各地的开展。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早教师资的匮乏和不合格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2011年底我国新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中也明确提出幼儿教师要“了解0-3岁婴幼儿保教的有关知识与基本方法”。这是政策对实践问题的及时回应,进一步表明幼儿园在托幼一体化实践中需要合理解决亲子园的师资问题,各类早教机构也需要有合格的师资来保障其办学质量。因此,研究0-3岁早期教育的师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南京市区10所早教机构的早教教师为研究对象,所调查的10所早教机构中其中4所为附设在公立幼儿园内的亲子班,3所为全国连锁加盟早教机构,3所为私人自办早教中心。发放问卷86份,其中有效问卷82份,有效回收率为95.34%。调查中还对10名教师和5名早教机构负责人进行了个别深度访谈,观察早教活动10次,并对活动内容进行了详细观察记录。
三、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的基本情况
从表1可见,早教教师以女性为主,74.39%的教师年龄分布在25岁以下,教师队伍年轻化。教师学历总体合格,85.36%以上的教师学历在大专以上。但教师专业背景多样,63.41%的教师所学专业与教育无关,只有36.59%的教师是教育专业(含学前教育)背景,而这些教师大部分来自于公立幼儿园附设的亲子班;私立早教机构中的大部分教师是美术、舞蹈、音乐、英语等专业,甚至还有化学、财会等其他专业。从教师从教时间来看,教龄五年以上的教师只占12.20%,大部分教师从教时间短。
(二)教师的专业资格
根据2008年江苏省《关于进一步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对0-3岁婴幼儿教师资格的规定,基本要求“从事该领域工作的教师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或育婴师资格证” 。但在被调查的早教老师中,只有31.25%的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40.24%的教师持有育婴师资格证,公立亲子园的大部分教师同时具备教师资格证和育婴师资格证。私立早教机构的教师大部分只具有机构内部培训的亲子教师结业证,或是参加个别课程培训后获得的蒙台梭利教师证或奥尔夫音乐教师证。
(三)教师的培训情况
1. 职前培训情况。
不同性质的早教机构,教师的职前培训情况也有所不同。表3显示:公立幼儿园中的亲子教师在上岗前大部分经过了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并获得了相关的证书;部分教师在寒暑假时间被派到一些培训机构参加亲子教师培训或蒙氏、感统训练、奥尔夫音乐等相关课程的培训。
连锁加盟类早教机构的教师在上岗前都要被送到总部进行为期1-3个月的短期培训,培训方案由总部自定,自由度较大。培训内容集中为加盟园自己设计的课程内容,如蒙台梭利感官课程、奥尔夫音乐课程、福禄贝尔课程、感觉统合运动课程、思维训练、珠心算等等。培训方法以理论讲授为主,观摩实践为辅。结业评价相对简单,只要不缺席,参培教师人人都能获得结业证书。培训过程中除了重点了解加盟机构的课程实施方法和相关理念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进行课程推销的策略培训,使每一个早教老师都要具备向家长推销早教机构课程的能力。
私人自办早教中心的教师由本中心从教时间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培训时间从1周到1个月不等,培训方法主要是跟班实习,辅助教学。通常实习结束后让新教师试上课来评估其教学能力,同时考察其育儿知识的学习情况,如果合格就可以正式上课了。
2. 职后培训情况。
早教机构教师普遍欠缺职后培训。虽然公立亲子园的教师有时会到其他亲子园观摩学习,或者由相关部门组织起来进行早教研讨活动,但这样的机会毕竟很少,有时一年都不举办一次。加盟早教机构每年会选派1-2名优秀教师去总部继续培训,但有时总部顾及经济利益,加之早教行业教师流动率高,职后培训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职前培训到位。
(四)教师欠缺的专业素质
图1 教师欠缺的专业素质(%)
通过对部分教师的访谈得知,52%的教师感觉自己在实践教学中缺乏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相关知识,无法从容解答家长提出的婴幼儿身体养护、心理发展方面的困惑;28%的教师期望自己有较好的亲和力,能让婴儿尽快和自己亲近起来。在实地观察中,笔者发现约16%的教师在组织早教活动中缺乏敏锐的观察力,不能及时地对婴儿的不良情绪和行为表现做出反应,并给与个别化的指导。
通过调查、访谈和对早教活动的观察,我们发现目前南京市早教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专业的早教教师,大多数从业教师缺乏0-3岁婴儿教育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开展个性化的早教指导;教师任职资格不统一,资格认证类型多但专业化程度低;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内容不科学,职后培训匮乏。
四、对策与建议
(一)师范院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托幼双师型人才的培养
面对0-3岁婴幼儿教师紧缺的现象和双师型教师在亲子园中的独特优势,师范院校要尽快培养了解0-6岁婴幼儿教养特点并能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科学组织教养活动的托幼双师型人才,解决当前0-3岁早期教育师资匮乏和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从而满足家长与社会对优质早期教育服务的实践需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各地师范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现有的办学条件,采用3+2或3+1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有效利用现有师资培养资源的基础上,增设早期教育或亲子教育方向。让幼师生在系统学习幼儿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之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早期教育方向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学习0-3岁早期教育基础理论、早期教养与护理、早期教育课程与教法、早期教育家庭指导等模块的课程。并鼓励早期教育方向的学生在毕业之前获得育婴师资格证书,争取持有“双证”上岗。
(二)教育主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早教师资入职标准和培训标准
虽然很多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在关于0-3岁婴幼儿教养意见中已经提出0-3岁婴幼儿教师应持教师资格证和育婴师资格证上岗,但早教机构的实际情况是同时拥有“双证”的教师寥寥无几,大部分教师无证上岗,或持有五花八门的所谓早教课程培训结业证,难以对0-3岁婴幼儿开展科学的教养活动。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借鉴其他地区的一些先进经验,如,我国香港地区就规定“所有欲从事婴幼儿和幼儿教育工作的人,必须要在教育学院和公开大学等开设相关课程的院校接受培训,并取得政府许可的资格证明,才能任教”。教育局要对婴幼儿教师入职的职业资格提出要求并予以监管。
除此之外,针对目前早教市场培训标准杂乱,培训内容不系统、不科学等现象,教育主管部门还应统筹调度,不仅制定明确的培训细则,而且要联合各部门力量,出资成立0-3岁婴幼儿教育师资培训点,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化培训。聘请婴儿病理专家、学前教育专家、婴幼儿心理学专家、家庭教育专家等组成培训讲师团,从婴儿心理、生理、家庭教育与指导等多方面开展业务培训与指导。鼓励和吸纳有0-3岁婴幼儿教育经验的社会人士从事社区0-3岁早期教育指导工作,“走进社区,服务家庭”,一定程度上缓减早教师资短缺问题。
(三)办学主体资源共享,加强早教师资职后培训
不管是公立的亲子园还是私立的早教机构,教师普遍欠缺职后培训。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定期开展早教师资培训或组织早教研讨活动,鼓励各种形式的办学主体资源共享,互相观摩研讨。也可以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充分利用当地师范院校的教育资源,加强早教教师的职后培训。
(四)适当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早教师资队伍
有研究发现比较稳定的照看者,在照料中会经常与婴幼儿互动,更适合婴幼儿发展。当前早教师资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早教机构的办学质量。而地位、工资和工作条件是教养机构招聘和留住教师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早教机构管理者应尽一切可能稳定教师队伍,包括以丰厚的薪金、保险福利吸引教师,组织各种培训提高教师的能力,让教师有机会外出交流学习等。政府相关部门也应成立专门的早教管理中心,对质量较好的早教机构给予资金补贴,出台早期教育教师进修培训、评先晋升等相关文件,稳定师资队伍,不断提高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C-c/2011/01/65)“托幼一体化背景下早期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2011-12-12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088)
[摘 要] 为了解0-3岁婴幼儿参加早期教育的情况,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61名幼儿家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接近半数的婴幼儿在0-3岁期间参加了盈利性质的早教机构的学习;家长在时间和经费上的投入较为理性;对早教机构家长最不满意的是师资;是否参加早教机构的培训对家长教育方式影响不大。今后对早教机构的发展,政府应加强监管;早教机构应努力提高师资质量,优化课程体系,重视婴幼儿家长教育。
[
关键词 ] 早期教育;0-3岁婴幼儿;父母教养方式
一、问题提出
随着脑科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等领域研究与实践的不断进展,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良好的早期教育能促进婴幼儿的健康发展,为其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教育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重视o至3岁婴幼儿教育”。《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也提出了0-3岁婴幼儿教育的公益性发展方向。2012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的通知》,将在上海市、北京市海淀区等14个地区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
国外0-3岁早期教育政策和相关研究都非常丰富。如新西兰的“普鲁凯特计划”,英国1997年启动的“早期开端”计划,美国的“开端计划”等。美国哈佛大学早期教育专家怀特曾领导他的团队,对0-3岁婴幼儿进行了全面的跟踪研究;北卡罗莱纳州大学法兰克波特葛兰儿童发展中心是美国最为悠久的儿童发展研究机构,他们研发的教育方案供早教专业的培训师、教师及新手父母使用。这些研究成果对实践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随着儿童身心发展知识的普及,我国的家长也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早期教育对于人一生发展的巨大作用。面向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我国婴幼儿早期教育市场处于一种异常活跃的状态。从已有研究结果来看,研究者们一致认同,在当前的早期教育实践中,早教机构和婴幼儿家长都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困惑,因此还非常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有关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参与情况的调查。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北京市两所公立幼儿园的540名幼儿家长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回收有效问卷461份,有效回收率为92.20/0。在所调查的儿童中,男孩195人,女孩243人,缺失23人。所调查幼儿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如表1所示。
本研究采用自编《早期教育调查问卷》,含5个维度,分别为参加早期教育总体情况、早期教育投入、早教机构的情况、早教机构质量评价、早期教育观念;共23题,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填空题;采取回溯式问卷调查,由家长根据幼儿在0-3岁期间参加早期教育的实际情况填写。
为了解早教机构的学习是否会影响家长的教养方式,本研究采用台湾陈富美教授编制的《家长教养方式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经验证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共有59个题项,分别从权威、专制和放任等维度考察父母的教养方式。权威维度包括温暖、说理、民主、随和4个因子;专制维度包括命令、体罚、不说理、言语攻击4个因子。将温暖、说理、民主、随和4个因子的平均分之和作为权威维度的总分,将命令、体罚、不说理、言语攻击4个因子的平均分之和作为专制维度的总分。对所得数据,全部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早期教育机构以经营性、盈利性居多
在所调查的461名幼儿中,有44.1%的幼儿在0-3岁期间参加了早教机构的培训。在参加早教机构培训的幼儿中,有69.4%的幼儿参加了1个早教机构的培训,其余幼儿参加了2个或2个以上。36.3%的幼儿参加的早期教育机构是外资企业性质的早教机构,其余依次是国内企业性质的早教机构(31.2%)、幼儿园办的亲子班(23.2%)、其他( 3.8%)、母婴医院开办的育儿班(3.4%)、社区办的亲子园(2.1%)。由这一比例可以看出,在现阶段经营性、盈利性的早教机构占主流。
(二)儿童及家长在早期教育上投入的时间和经费差异较大
在时间投入上,幼儿开始上早教机构的初始年龄,最多的是在2岁半至3岁之间( 24.8%),其次是2岁至2岁半之间,(20.9%),6个月前开始上早教机构的比例最少(5.3%)。持续在机构学习的时间,在半年到1年之间的最多( 42.2%),其次是低于半年的(18.9%),再次是1年-1年半之间(17.5%)。
在经费投入上,每年在5000-10000元之间的最多,占39.1%,其次是5000元以内,占33.3%,再次是10000-20000元之间,占21.7%,2万元以上的仅占5.8%。经费投入与家庭收入相比较,19.2%在家庭收入的3%以下,33.3%在家庭收入的4~5%之间,28.2%占家庭收入的6—10%之间,10.3%占家庭收入的11~20%之间,8.9%占家庭收入的20%以上。也就是说,有超过半数(52.5%)的家庭在早教机构教育经费的投入上没有超过家庭收人的5%,较为理性。
(三)早教机构的教学内容及形式有待优化
婴幼儿参加的早教机构所教授的内容,以音乐、舞蹈为最多,其次是运动类,再次是创意美术类(见图1);主要教学形式为“游戏加活动”的占85.4%,“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占6.4%,以家长为主要教学对象的占5.2%。
此外,大多数早教机构会为家长提供服务,其中以“指导家长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最多,占42.4%,其次是“指导家长解决孩子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占31.3%,再次是“指导家长了解营养、健康和疾病预防方面的知识”,占12.1%,只有13.9%的早教机构不提供上述服务。
(四)家长对早教机构的师资和管理最不满意
对于早教机构,家长最满意的是教学形式,最不满意的是师资(见图2)。对于早教机构的师资,48.8%的家长不清楚教师是否为师范生。可见,师资是早教机构面临的最大问题。
对于早教机构的效果,25.50%的家长认为很好,49.0%的家长认为一般,20.70%的家长认为不明显,2.4%的家长认为没有效果。可见,只有不到1/3的家长对早教机构的教育效果是满意的。
家长认为当前早教机构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依次是:市场比较混乱缺乏监督管理( 36.2%)、教师资质良莠不齐(22.5%)、收费过高(20.4%)、教学内容缺乏科学规范的体系(19.0%)、其他(1.9%)。针对收费过高的问题,研究者进一步的调查显示,在所上早教机构中,单节课时费在101-150元之间的最多,占40.2%,其次是151-200元之间,占25.5%,再次是51-100元之间的,占22.5%。可见,单节课时费在100元以上的占65.7%以上。
(五)家长普遍重视幼儿身体发育与社会性发展
在早期教育中,家长关注的内容从多到少依次是:儿童身体发育情况(20.6%)、儿童与他人的交往(18.6%)、儿童认知与语言的发展( 18.1%)、儿童感知和运动能力的发展(16.5%)、探索周围环境的兴趣( 13.5%)、对音乐美术等艺术的兴趣(7.1%)、对科学的兴趣(4.o%)、其他( 1.6%)。家长认为孩子进入早教机构学习的目的,从多到少依次是:提供与同辈群体接触的机会( 43.5%)、帮助开发孩子的智慧潜能(28.8%)、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20.9%)、家长学习早期教育相关知识(4.7%)、其他(2.1%)。由此可见,在0-3岁期间,除身体发育外,家长更看重儿童社会性方面的发展。
(六)幼儿家长的教养方式没有受到影响
以是否参加早教机构分为两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两组家长的教养方式在各个维度上均无显著差异(见表2)。但是,分别以父亲受教育程度、母亲受教育程度为自变量,以家庭教养方式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受教育程度间父母的教养方式存在差异(见表3)。可见,是否参加早教机构对家长的教养方式没有影响,家长自身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其教养方式的重要因素。
四、讨论与建议
在被调查对象中,有接近半数的幼儿在0-3岁期间到早期教育机构学习过。对于没有到早教机构学习的幼儿来说,16.7%的家长是因为早教机构收费太高,也就是说,是受客观条件限制所致。这表明当前早教市场确实受众广泛,政府、社会与早教机构本身都应进一步重视早教机构的教育质量,推动早教市场健康发展。
(一)政府应加强监管
在家长反映的早教机构的问题中,选择“市场比较混乱缺乏监督管理”的最多(36.2%),可见政府监管是主要问题之一。同时,家长提出主办早教机构的单位应是幼儿园(27.8%)、社区( 24.8%)、政府专设机构(21.4%)、妇幼保健机构(8.9%),认可由社会主办早教机构的仅占12.9%,这表明家长期待政府在早期教育中行使主要职能。
首先,应明确早期教育的主管归属。目前中央政府部门无明文规定0-3岁婴幼儿教育由哪个部门主管,3岁前婴幼儿教育主管归属问题仍不明确。一旦发生问题,就有可能出现谁都能管、但谁都不愿管的局面。管理上出现“真空”,也容易导致一系列问题出现,如家长反映的师资、课程、收费以及安全和卫生等方面的问题,所以首先要明确0-3岁早期教育的主管归属,然后加强政策上的规范与引导。
其次,各部门之间应加强合作。明确主管部门并不意味着由一个部门完全负责,早期教育涉及卫生、妇联、工商、教育等多个部门。各部门自身的组织和专业影响不同,应借助各自优势,协商合作,形成合作共同体。只有各相关部门的紧密合作才能促进早期教育的良性发展。
第三,应需加强对早教机构的监管,建立准人和退出机制。我国目前仅有部分地区的教育管理部门有对0-3岁早期教育机构的评估细则与标准。对早教机构的质量评估,可以从结构性质量、过程性质量以及儿童发展评价三个方面着手。结构性质量包括师资水平、教育活动、教师与儿童的比例和班级规模等;过程性质量包括教师与儿童的关系、发展适宜性教育活动、有刺激的和丰富的教育环境;儿童发展评价则是从儿童发展的效果进行评价,即结果评价。如能从结构、过程、结果三方面设定早期教育机构的准人标准,开展动态评估监控,将能把不符合办学标准的早教机构排除在外,同时促使已经运行的早教机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与策略,提升早期教育质量。
(二)应不断提高早教机构的师资质量
从调查结果来看,0-3岁早教师资质量最让人担忧。我国当前从事0-3岁早期教育的人员,在专业训练、专业资格制度和职业规范等方面都缺乏规范与保障。为此,首先应加大职前培养培训。随着人们对婴幼儿教育的重视,对0-3岁早教师资的需求增大,但我国目前还缺乏开设0-3岁早期教育专业的大专院校,供需矛盾突出,因此需要在师范院校、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0-3岁早期教育专业,或者增设0-3岁儿童保育和心理发展方向的课程。
其次,应制定0-3岁早期教育教师专业资格认证制度,设定该领域教师的人职门槛。现在市场惟一有资格认证的是由劳保部门颁发的育婴师执照,但调查发现,接近半数的家长并不清楚教师是否有资质。针对0-3岁早期教育对教师专业性要求更高的特点,应设置标准化的统一的从业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从人口优化早期教育从业人员队伍。
第三,应加强对在职早期教育人员的职后培训。当前从事0-3岁早期教育工作的人员,有些具备教师资格证书,但是缺少有关0-3岁的保教知识,可通过教育部门组织的定期的、规范的职后培训,让教师掌握婴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实施保教工作。
(三)优化课程体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只有17.6%的家长对课程内容是满意的,家长在早期教育阶段最关心的除身体发育外就是幼儿的社会性,但早教机构可供家长选择的课程却以艺术类课程居多,与家长的期待不符。同时,19.0%的家长认为当前早教机构的“教学内容缺乏科学规范的体系”。为此,早教课程首先必须适合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调查发现,少部分0-3岁早教机构存在识字、算术等超前教育,这是有违婴幼儿年龄发展规律的。儿童在各个年龄阶段都有其主要的发展任务,在0-3岁应以动作技能、语言能力、个性社会性的发展为主,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到儿童的个体差异。
其次,早期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化。0-3岁婴幼儿的心理发展由于被试选取较难等原因,研究还不够丰富,尤其是能够应用于实践的研究还很缺乏。各个早教机构大都宣称有自己的理论基础,但在实践操作中理论与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往往是脱离的。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研究还应侧重于如何与教养实践相结合。
第三,应制定0-3岁婴幼儿课程与学习的国家标准。OECD国家的经验表明,课程和学习标准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因为它能够为教育实践者提供课程依据,也能让家长了解早期教育的内容,提高家长对早期教育的认识。12哦国已经制定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此基础上,还应制定《0-3岁儿童保育指南》,以推动0-3岁早期教育课程体系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 早期教育 研究综述 政策发展 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7.004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arly Education Policy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MEI Linchen
(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00)
Abstract 0-3 year-old early education is the emerging field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policy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ar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in Europe and launched a comparative analysis. By compar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 and policy development of early Chinese and foreign educatio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First, the early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is the intersection of physiology and pre-school children; Second, the early practi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policy have a role in promoting development ; Third, the government subsidies to support early education exhibits covering ages from the very young to the elderly gradually expanded situation; Fourth,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arly childhood institu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Key words early education; review; policy development; comparative analysis
1 基本概念
广义的早期教育即从婴幼儿出生开始进行的教育活动,对于早期教育的涵盖范围,不同国家的不同学者意见并不统一,总体来说使用了0~3岁、0~5岁、0~6岁、0~8岁几种划分。就我国来说,多数学者与社会舆论都比较认同将早期教育定义为0~3岁婴幼儿教育的做法。因此可以把狭义的早期教育定义为主要针对0~3岁的婴幼儿,根据其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结合个体儿童的发育水平,通过多种形式,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训练,全方位开发孩子的多方面的能力的教育活动。
2 国外早期教育实践研究与政策发展
西方早期教育理论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曾主张教育应尽早开始。1818年,当时的德国著名神童卡尔・威特的父亲将其教育儿子的心得体会写成世界第一本早期教育著作《卡尔・威特的教育》,开创性地提出了早期教育的一些理念,但在当时获得的认可不多,影响力并不大。
19世纪末,随着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0~3岁婴幼儿存在着学习活动以及受教育的可能性并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根据自己的研究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2个阶段,即无意识地吸收心理阶段(0~3岁)和有意识地吸收心理阶段(3~6岁)。为了促使幼儿的心理发展,她主张儿童的教育应开始于诞生时。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赛格尔进行了著名的双生子爬楼实验,证明了婴幼儿能力发展存在客观规律,人为加速发展过程未必都能奏效,并设计出格赛尔婴幼儿发展量表,来衡量婴幼儿各项能力发展水平。同时期的心理学家华生进行了婴儿恐惧实验,证明了婴儿存在情绪习得。弗洛伊德首先对婴幼儿心理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近代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从对自己的三个子女的婴儿期研究入手,通过以客体永久性实验为代表的一系列研究,创立了儿童发展心理学。哈特(S.Harter)对婴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历程展开了研究,提出了婴儿自我意识发展理论。布鲁姆1964年出版的《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一书提出了“5岁前阶段是儿童智力发展最关键的阶段”这一观点。在此之后,美国于1965年开始实施“开端教育计划”,前苏联从六十年代开始将学前教育覆盖年龄向下延伸,主张从出生起就对婴儿展开有计划的早期教育。
20世纪80年代,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早期教育的机构提供早期教育服务,进一步推动了早期教育在上述国家的发展。美国在1995年出台“早期开端教育计划”将“开端教育计划”其扩展至3岁以下婴幼儿;英国在1998年启动“确保开端”等项目,针对四岁以下婴幼儿提供高质量的环境和儿童教养来促进早期学习。随着上述项目的不断推进,欧美国家的早期教育体系逐渐成熟。
总体来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早期教育研究发展较早,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研究较为成熟。从早期教育政策来看,大致经历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的完全不重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开始重视0~8岁早期教育并侧重发展3-8岁早期教育,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的全面发展三大阶段。
3 我国早期教育政策的发展
3.1 幼托分离阶段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在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双职工家庭,这些家庭的婴幼儿早期教育保育工作出现人力不足,难于自己解决,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城市中出现了针对0~3岁婴幼儿的托儿所与针对3~6岁幼儿的幼儿园等保教机构,为城市家庭服务。1956年,教育部、卫生部、内务部颁发《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对幼儿园与托儿所进行了划分。这一时代的托儿所与幼儿园开设的指导思想有一定区别,托儿所更为侧重保育工作,主要关注婴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对于教育活动关注不多,由卫生部门分管。而幼儿园更为侧重教育工作,由教育部门分管。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该政策执行情况并不理想。
1978年末,党的标志着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早期教育发展也因此回到正轨。1980年,卫生部颁发《城市托儿所工作条例(试行草案)》,第一次明文确定了我国现行的托儿所制度。1981年,卫生部妇幼卫生局颁发《三岁前小儿教养大纲(草案)》,明确了我国0~3岁早期教育的各阶段一般规律和目标。
3.2 幼托一体化背景下的托儿所萎缩与社会早教机构出现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后,我国开始重视0~3岁的婴幼儿教育问题,教育部门开始逐步统管包括托儿所在内的幼托机构,逐步展开了一系列“幼托一体化”实践,贯通0~6岁的学前教育阶段。但实践中常常表现为幼儿园向0~3岁的拓展扩张和托儿所的萎缩。与此同时,幼儿园对托班教育的特点,托班教育所遵循的教育规律并不明确,托班教育幼儿园化倾向明显。同时社区对于早期教育提供的服务也极为有限。在这一大背景下,民办早教机构开始在我国出现,逐步填补0~3岁早期教育的市场空缺。
3.3 民办早期教育机构的问题凸显与政策跟进
2001年,国务院颁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提出“建立并完善0~3 岁儿童教育管理体制。合理规划并办好教育部门举办的示范性幼儿园, 同时鼓励社会多渠道、 多形式发展幼儿教育。积极探索非正规教育形式”。自此我国民办早期教育机构开始迅速发展。2009年底,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发展任务中明确提出,“应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标志着我国早期教育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与发达国家的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有较大不同的是,由于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的早期教育机构目前以民办营利性早教机构为主,不受任何教育和卫生主管部门的规范与制约,课程体系、师资水平、办学条件良莠不齐,经营活动乱象丛生,早教机构管理问题日益凸显。
2005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民政局联合印发《上海市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管理规定》,在国内首次明确早教机构的管理规定,一年后又将其重新修订为《上海市民办早期教育服务机构管理规定》,明确规定民办早期教育服务机构由教育行政部门主管,走在我国前列。2013年,南京市出台《南京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设置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南京市早教机构由人口计生部门主管。同年稍晚,南通市出台《南通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设置基本条件(试行)》,由教育部门主管早教机构。
4 结论
4.1 早期教育研究领域是幼儿生理学与学前教育学的交叉领域
文献回溯发现,早期教育的相关研究文献出现了幼儿生理学和学前教育学两大源头,证明了早期教育研究属于幼儿生理学与学前教育学的交叉领域。可能的解释是3岁以前的婴幼儿与3岁以后的幼儿有较大不同,生理上的发展变化十分迅速,与外界交流沟通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基础尚未完全建立,处在无意识吸收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活动与保育保健活动结合更为密切,教育效果更多地取决于幼儿的生理状态而非心理特点。因此,在早期教育领域,生理学与教育学的联系更为紧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我国早期教育目前由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共同管理这一现状的合理性。
4.2 早期教育实践研究发展对政策发展有推动作用
研究发现,我国和其他欧美发达国家的早期教育政策发展都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而这些阶段的出现,与早期教育的实践研究的发展阶段有着密切的关联。从时间上来看,早期教育的实践研究的发展要领先于早期教育政策的发展,因此有理由相信,早期教育实践研究发展对政策发展有推动作用。
4.3 政府补贴扶持早期教育的覆盖年龄呈现出由高龄向低龄逐步扩展的态势
对比中外早期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政府补贴扶持早期教育的覆盖年龄呈现出由高龄向低龄逐步扩展的态势。一般的路径都是先普及6~7岁以后的小学教育,然后扶持3~6岁的学前教育,接着普及3~6岁的学前教育,然后扶持0~3岁的早期教育。目前发达国家正在扶持0~3岁早期教育的阶段,而且开始出现一些开始普及早期教育的趋势,而我国正处在普及3~6岁学前教育的阶段并尚未完成,对于0~3岁早期教育还处在鼓励发展,逐步规范的阶段,政府投入的扶持目前还很少,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从这一点来看,有理由相信在3~6岁学前教育普及后,我国政府会启动扶持和普及0~3岁早期教育。
4.4 民办早教机构的发展对于推动早期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资料与方法
方法:2006年1月~2007年4月对广州市的22家省级幼儿园和广州市的10家三甲医院目前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情况进行调查。资料显示:广州市0~3岁孩子的早期教育是真空或薄弱环节。
方法:直接问卷或电话问卷,问卷内容自己设定。
结果
22家省级幼儿园调查显示:这22家幼儿园主要招收3~6岁孩子,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进行管理。也招收部分2~3岁儿童,主要是照顾其生活起居,解决父母无法看管的局面。对广州市的10家三甲保健院调查显示:有2家保健院,正摸索着对0~1儿童进行早期教育,余10家未开展。资料显示:广州市0~3岁孩子的早期教育是真空或薄弱环节。
讨论
生命早期神经系统有着较大的可塑性,最容易接受外界刺激和影响。而大脑发育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丰富而适宜的教育环境刺激,这种刺激,将从根本上改变大脑微观结构和整个大脑的性能,也就是说,正是婴幼儿在不断地感知和运动,才刺激大脑相应区域的生长,从而促进神经心理发育,提高智力[1]。
成熟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重组的能力,易受环境的影响已经证明这些影响可改变神经元的大小,脑结构总体重量和个别突触的数目和结构,增加或减少神经元间的连接和神经通路。因此在两岁前,儿童的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未成熟的,证明了早期教育的可行性。
早期教育的有效性:鲍秀兰科研组1997年6月至1998年1月对北京市方庄社区出生的79名正常新生儿为早期教育组,另外86名健康常规育儿的儿童为对照组。智力测查结果显示:早教组的智力发育指数和精神发育指数分别比对照组高19.6分和10.1分,统计学分析有意义。早期教育组家长普遍反映,孩子健康、活泼、爱学爱问、社会交往能力好,有爱心、生活自理能力强。
早期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发达国家状况:美、日等发达国家已开始把儿童生命最初3年的发展,作为本国21世纪争雄世界的第一战略。 国内状况:
协和医院儿科在2001年1月成立了“协和贝贝俱乐部”,从新生儿期即开始进行早期教育,系统地、全面地定期进行体格生长发育监测和神经系统检查;喂养和营养指导;定期给予早期教育的指导提纲,并逐次落实指导提纲的完成情况;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问题儿童。
知名品牌金宝贝公司通过音乐、艺术、宝宝手语、瑜珈音乐、“环球旅行”、运动乐、母婴健身坊等系列内容开展早期教育。
北京海淀儿童早期发展中心通过将营养咨询、保健指导、个体指导、集体教育融为一体开展工作。
广州市早期早期教育发展建议:政府可将国务院2003年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落到实处,把0~3岁婴幼儿早期养育和教育指导纳入了政府的工作范畴。
完善社区早期儿童发展服务为切入口的综合性社会改造计划。可通过政府的投资来保证胎儿期和早期儿童的健康和教育,提高所有儿童保育的有效性,促进其身体、智力、社会和情感的发展。
特别强调家庭积极参与早期教育,支持家长在家庭中担当起父母职责,使家长能够与早教中心配合,积极参与到对儿童的早期教育中来,特别是在生活节奏和职场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家长们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尤其是父亲,更是难得在孩子受教育的时候出现在身旁。教育研究表明,由父亲带大或参与带大的孩子独立性比较强。父爱可为男孩找到性别认同的榜样,父亲果断、坚毅的气质会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如果缺乏父爱,孩子则往往表现得比较柔弱、独立性差。
早教中心可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①让婴幼儿感受到爱和关心。著名人格心理学家Eril Erikson强调:在孩子出生的头两年中,主要为孩子建立信任感. 可参照心理发展动力学理论,儿童与他们的照看人之间依恋关系形成在早期干预的任何计划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②根据婴幼儿神经心理的发育规律,对孩子的大动作、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这五大能区进行科学训练,全面提高孩子的能力。③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包括卫生习惯、与人交往习惯、劳动习惯、助人习惯、思考习惯等等,这些好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身。④帮助家长为孩子建立一套坚定而有效的纪律,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低年龄孩子采取分散其注意力办法,对稍大的孩子采用人性化的纪律约束。世界著名早教专家Burton L.White认为不必要对7个月以下婴儿进行约束。医生定期对家长进行营养和保健指导:①对孩子创造性的启迪和好奇心的保护。参照建构主义的理论,它是对早期儿童教育实践进行指导的基石,为年幼儿童设计课程。对儿童在不同领域的认识以及在不同环境中的自发行为给予肯定,和家长一道培养孩子探索世界的兴趣。② 给孩子创造丰富多彩的环境.可参照生态学理论,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是最有影响力的,这一理论强调多因素参与进行早期教育。这一理论, 强调儿童参加的各种不同场景,及其之间的互动。③早期教育在我国和广州起步较晚, 与英美等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这是关系到国民素质的重大问题,我们任重而道远.早期教育的教育体制,实施模式,具体方法以及效果的评价方面应向英美等发达国家学习,取其精华,并且将其进一步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