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仓库管理风险评估8篇

时间:2023-06-25 09:21:3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仓库管理风险评估,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仓库管理风险评估

篇1

一、动产抵押融资业务风险

(一)宏观环境风险 一是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当宏观经济处于持续稳定的增长情况下,消费旺盛,企业产品畅销,有可靠的现金流支持还款,相应的还款能力就较强。因此,动产抵押融资贷款就比较安全。反之,当经济增长乏力,市场消费能力下降,企业产品销售就会不畅,现金周转受阻,甚至出现存货大量积压,现金流枯竭,资金链断开,企业出现财务危机。为了应对危机,企业利用大量存货向金融机构抵押贷款。如果经济环境持续恶化,存货变现周期变长,变现价值下降,使金融机构动产抵押融资业务出现大量坏账。二是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当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变化时,通常会影响市场资本供给和资本成本,资本市场的供求变化和资本成本会对企业资金周转产生巨大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此外,税收政策的变化会影响到企业的现金净流量的变化,当税负水平上升时企业现金流会减少进而使企业增加负债,企业的偿债能力就会下降。三是法律制度不健全所带来的风险。担保法、物权法均对动产质权有所规定,质押担保方式有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两种形式。动产质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使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从质押的财产权利中优先受偿。虽然担保法和物权法对动产质押融资业务进行了相关规定,但是在实践操作中仍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对动产担保的规定并不统一,使得在法律执行上较为混乱。

(二)融资企业带来的风险 一是客户信用带来的风险。在我国市场上,有部分企业管理水平较差,内部管理混乱,管理制度不健全,公司治理不完善,市场竞争力差。但为了获得融资,故意隐瞒企业真实经营情况,利用与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以虚假的信用来获取金融机构的动产质押贷款。财务数据是评价企业信用情况的重要依据。很多企业财务管理不健全,内部控制系统缺乏,会计系统简单,致使很多关键财务数据缺乏或者模糊,财务报表制作不规范。而外部审计监督又无法完整反映企业的风险情况。因此,金融机构在进行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时,对动产质押贷款质量判断就带来了风险。二是技术落后带来的风险。由于企业生产工艺技术的落后,致使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较差,市场竞争力弱。这类企业进行动产质押融资时,很容易因为生产工艺技术的落后、质量差导致产品缺乏市场,销售不畅,使资金链断裂,出现财务危机。财务危机发生后很容易给为这类企业提供动产质押贷款金融机构带来风险。

(三)物流企业带来的风险 一是物流企业的诚信带来的风险。物流企业在整个动产质押融资业务中处于中介地位,它是融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沟通桥梁。动产质押融资业务使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形成委托关系,物流企业比金融机构更了解融资企业的质押品状况。委托关系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倘若物流企业盲目扩大自身的业务量、增加客户为不符合金融机构贷款条件的融资企业申请贷款。由于委托方处于信息劣势,他委托物流企业对质押品进行一系列的评估、监管和跟踪服务,金融机构以物流企业提供的数据为依据作出放贷审批、提货审批等决策,但物流企业出于利己角度将会损害放贷金融机构的利益,致使金融机构面临着风险。二是物流企业资质不足带来的风险。开展动产质押业务的物流企业应具备高水平的信息化管理手段,规范的物流配送系统,充足的仓库设备,合理的安全措施,符合行业标准的货物计量手段等条件。而目前我国很多物流企业并不具备相应的要求,信息化水平低、设备不充足、安全管理不完善。因此,物流企业的资质不足对动产抵押融资业务的开展将带来风险。三是仓库管理人员素质低将带来风险。在动态的动产质押融资业务中,对货物的出入库管理要求高。仓库管理水平低将导致难以对质押物的品种、数量、规格、出入库进行有效的监管;仓管人员素质低,缺乏经验,对不符合规定的质押物换取原本存放在仓库的质押物缺乏判断力,也将导致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四是质押监管过程的风险。物流监管企业的质押监管过程中,对仓单的审核和管理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保证质押物的安全等可能给贷款金融机构带来风险;监管过程中当发现质押物库存数量或市场价值跌到警戒线以下时,是否能准时按照协议约定通知出质人增加质押物或保证金以及是否及时通知贷款金融机构等都将给金融机构带来风险。

(四)质押物带来的风险 质押物带来的风险主要是:价格变动的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变现风险、缺失风险、选择风险。

(五)金融机构本身带来的风险 贷款金融机构在进行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活动中存在着以下方面的风险:对贷款企业信用评估的风险、从事动产质押业务的职员素质风险、内部信息传递受阻的风险。

二、动产抵押融资业务风险评估与控制策略

(一)风险评估各类风险的重要性程度的评估可以采用简单的专家评分法来评估。为了评估风险的重要程度,通常选择三类专家即:物流行业专家、金融机构和企业经营管理专家,各方面专家对动产质押融资业务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在风险分析表上打分。表1是15位专家打分后得出的风险评分表。从表1中可以看出最高风险是五级,各类风险大部分处于第四、三级。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的制定应重点放在风险等级高的风险因素上。

(二)风险控制策略具体如下:

(1)应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风险策略。金融机构内部应建立宏观经济运行状况预测方法。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研究国家的经济数据、法律法规以及经济政策的趋势,力求掌握与动产抵押融资业务相关方面的信息,采用恰当的方法分析,做出科学判断,以便及时进行风险分析和作相关的贷款决策。

(2)应对融资企业风险的策略。金融机构之间应针对相关客户建立客户信用管理系统。通过信用管理系统共享客户信用情况,通过及时分析客户信用水平,作出客户信用风险预警。及时获取客户财务数据,并对财务数据进行鉴别,以判断财务数据的准确、真实、全面。同时,还要对客户的管理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3)应对物流企业风险的策略。动产质押业务的开展为物流企业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驱动物流企业积极开展动产质押业务,但物流企业也可能为了利益而与客户共谋骗取金融机构贷款。因此,金融机构应当与物流企业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比如,金融机构选择合作的物流企业伙伴时,应当严格审查物流企业的素质,并约定物流企业对客户贷款额度进行信用担保、客户按期归还贷款后予以额外奖励等措施,激励物流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

(4)应对质押物风险的策略。为了应对质押物的风险,贷款金融机构应对质押物做好详细的市场调查分析,对质押物的市场供需情况、品牌、质量、竞争企业等影响质押物价值的因素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质押物,防止质押物价值的贬损。另外,准确确定质押率、质押单仓价值,设立安全预警线。如果客户不能及时按期归还贷款时,金融机构应当委托第三方降低价格尽快销售质押物。

(5)应对金融机构自身风险的策略。金融机构进行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时,应当加强对业务人员的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强化岗位责任管理制度,防范由于人员素质和制度的漏洞造成动产质押业务的风险。金融机构之间应当根据动产质押融资业务的特点,建立完善、合理的企业风险评估模型,共享企业信用等相关信息。

从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涉及到的三个主体看,金融机构对融资企业的风险评估是最为关键因素,物流企业作为物流金融的中介桥梁,在动产质押融资业务中相应降低了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

篇2

[关键词]仓库 弹药储存 风险 对策

中图分类号:TJ41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156-01

引言

我军各种型号的弹药,平均有80%的可靠寿命是在仓库中度过的,因此仓库弹药储存安全管理,历来是弹药管理活动的重中之重。若仓库弹药储存中出现事故,极有可能造成燃烧、爆炸等重大事故,这可能带来的装备损失、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是难以估量的。因此,仓库弹药储存安全管理工作中应经常开展风险分析与总结活动,并制定科学有效地管理策略。

1 仓库弹药储存风险因素分析

1.1 人为风险因素

据调查,我军仓库弹药储存安全事故中,有70%以上是人为因素导致的,人为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不过关,上岗前未接受充分的专业教育和培训;2)思想麻痹,风险意识不足,对待工作懒散马虎,模式管理规定和安全规章制度;3)违反操作规定,制定多余的或不应出现的操作,不按规定穿着防静电鞋、规定服装等;4)意外因素,包括不慎碰撞、跌落等。

1.2 设备风险因素

设施风险因素即因设备故障、损毁造成的仓库弹药安全隐患,常见的情况有:1)后方仓库危险场所采用的设施设备不符合防火、防爆、防静电、防雷击等方面的要求;2)设备维护检修不当,保养不及时,使用不规范,设置不合理;3)不恰当使用材料,例如用塑料薄膜等绝缘材料接触爆炸物品等等。

1.3 环境风险因素

环境因素风险主要包括社会环境风险和自然环境风险:1)社会环境风险即治安不稳定、流动人员,恐怖袭击、人为破坏活动等等;2)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指因恶劣天气、气候突变、虫蛀、鼠咬、雷雨、自燃、泄露等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例如:库区周围的枯枝落叶杂草等可燃物常年堆积,在生物、理化作用下发热自燃,可引发周围的可燃物着火而造成弹药安全隐患;又如:雷雨季节易受雷击区发生燃烧而引发火灾隐患,对弹药安全造成威胁等等。

1.4 管理风险因素

管理风险因素主要指仓库弹药储存管理中因制度、模式、方法不合理、不科学而造成的风险。常见的管理风险因素包括:1)管理活动开战前未进行充分的安全教育,技能培训等;2)装置维护管理、检修管理制度不合理;3)管理任务、管理时间安排不合理,造成管理人员疲劳或连续作业时间过长而导致管理失误;4)未对特殊型号的弹药或特殊需求的管理项目给予充分的重视,未采用规定的技术或方法进行储存而造成安全隐患。

2 仓库弹药储存风险管理对策

针对上述风险因素,应分别采取以下管理对策:

2.1 认为风险因素规避对策

首先,应确保仓库弹药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具有良好的生理状态。对此,应通过仓库弹药管理队伍每年的体检结果合理筛选合格的管理人员,并合理安排每位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避免因超负荷工作影响其生理状态,而造成精神恍惚、记忆力下降、疲劳等不佳状态而影响管理活动的规范性。

其次,应确保仓库弹药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弹药仓储安全的人为要素中,心理因素主要包含情绪状况、心理防备能力和承受能力、不适合工作的性格缺陷。对此,除了要认真筛选心理素质合格的管理人员外,还应通过合理的工作负荷、丰富的业余集体活动等方式帮助管理人员纾解压力,以维持心理健康。

最后,应不断提高仓库弹药储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通过岗前培训教育、在职培训教育,专题讲座,张贴海报,专业知识考核等方式不断开展专业知识、技能教育,以提升仓库弹药管理人员的综合专业素质和风险意识、安全意识,进而提高个体对人为失误的控制,避免事故的发生。

2.2 设备风险因素规避对策

设备风险因素的规避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严格按照防火、防爆、防静电、防雷击规定采取合理的设备安全管理措施;2)结合设备的特征和用途,按照设备供货方的说明采取全面、及时的保养、维护、检修策略;3)按照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使用寿命合理淘汰和更新换代;4)禁止采用不符合规定的材料、设备进入弹药仓库。

2.3 环境风险因素规避对策

仓库弹药储存管理中,一方面要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仓库内的防潮、防虫、防鼠、防泄漏、放电、防雷管理,另一方面要经常对仓库周围的环境进行巡视,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此外,仓库建设及其环境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人员统筹计划,协同合作才能做好,因此管理人员除了做好分内工作外,还应与气象、土建、设计、技术等相关部门保持沟通,共同规避环境风险。

2.4 管理风险因素规避对策

为了减少管理不利、监督不足的情形,应进一步提高仓库弹药储存管理活动的规范性,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完善仓库弹药储存管理规章制度,对各项管理活动的执行、监督、评价制定明确的流程和评价标准,以敦促管理人员规范自身管理行为;2)采取责任制,对仓库弹药储存管理目标进行细化、下放,明确小组和个人的管理任务,并定期进行考核评价,以充分调动仓库弹药管理全员的主动性。

3 总结

综上所述,仓库弹药储存的风险因素较为复杂,但多不外乎人为、设备、管理几个方面,因此只要全面认识仓库弹药储存风险,并重视储存管理工作,就能有效规避风险,提升仓库弹药储存的安全性。对仓库弹药储存的管理,也应从人为、设备、环境、管理等因素入手,以确保仓库弹药储存管理的安全面性和有效性,更好地规避安全事故和保障储存安全。

参考文献:

[1]秦翔宇、张景臣、孟庆龙.后方仓库弹药储存安全风险评估问题分析[J].装备学院学报.2014.25(3):42-45.

[2]谢俊磊、石敬涛、殷志军,等.弹药仓库雷电危害及防护措施研究[J].环境技术.2015(12):14.

篇3

[关键词] A化工产品;销售商;供应链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F713.3 [文献标识码] A

德勒(Deloitte)咨询公司在2004年的一个供应链研究报告中指出,供应链风险是指对一个或多个供应链成员产生不利影响或破坏供应链运行,使其达不到预期目标甚至导致供应链失败的不确定因素或意外事件。

近几年来,各种供应链中断事件已经让很多公司损失惨重。例如Nike公司在2001年,因为供应链管理软件的运用错误,导致公司损失了3/4的销售收入,公司市场占有率也下降了20%之多。随着现代供应链的复杂性不断增加,供应链的脆弱性正在逐渐增加。2000年,诺基亚和Ericsson共同的芯片供应商飞利浦公司在美国墨西哥州的第22号芯片厂发生火灾,Ericsson公司由于没有有效应对损失高达17亿美元的销售额,市场占有率从原来的12%下降为9%,而其竞争对手诺基亚由于行动迅速不仅实现了其生产目标,甚至将市场份额从27%提高到了30%。现代商业战略的发展要求我们对供应链风险有更清晰的认识,并对供应链风险进行有效地管理。

A企业隶属于某化工集团,是该集团化工产品的销售公司,主要负责该集团化工产品的销售业务。业务范围集中在华南地区,主要产品包括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是塑料制品的主要原材料。

一、A企业供应链现状分析

(一)供应链结构

该企业上游有四家供应商(化工生产企业)生产产品,A企业向这四家生产企业购买产品,并通过自己的销售网络将产品销售出去,主要是企业客户。这些企业客户中一部分是生产企业,即从A企业购买产品作为原材料进一步加工制造,另一些客户自A企业购买产品后转售给其他工厂等,也就是经销商。A企业供应链结构图如图1所示。

上游供应商(化工生产企业)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不存在合作中断和协调的风险。但是其仓库库容很小,产品下线后仓储工作主要由A企业负责。

下游客户数量众多,客户类型不一。从客户性质上分,有生产类型企业,这些企业是该公司产品的直接终端;有中间商,从该公司购买产品后再转手给生产企业。

(二)A企业产品物流系统

该企业将产品的运输和仓储业务采用外包方式。

产品从供应商(生产企业)处通过三种运输方式运抵销售市场铁路、水路、公路。其中公路运输直接运抵配送中心仓库,水路和铁路运输先到达港口和铁路场站,再用汽车运至配送中心仓库。仓储需求也采用租赁方式。在供应商工厂附近和各销售市场都有租用仓库存放货物。

(三)A企业供应链特点

1.上游供应商由于生产的连续性和大型化特性,为保证安全可靠生产,要对全生产过程动态监控,并全力做好设备维护。

2.产品特点使得产品运输要求高。影响运输安全的因素比较多,涉及到司机、车辆、货物、制度、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且难于防范。

3.存储和运输费用高,需要利用储罐、散货卡车和铁路进行运输,柔性低,加急费用大。

4.物流外包的方式带来的风险,要求对外包企业严密监管。

5.客户数量多,需求波动较大。

二、A企业供应链风险评估及分析

A企业的供应链是个三阶段供应链。根据企业实际,将其供应链的风险分为供应风险、物流风险、客户需求风险和企业自身风险。由于企业有非常完备的制度、系统、内控制度等来降低自身运营风险,在这里不做分析。

(一)供应风险

供应风险主要有供应延迟和供应中断两种风险,来源于上游化工生产企业以及供应物流。

化工生产连续型的特点,供应商生产设备失效、发生故障会导致供应中断、产品结构失衡等。产品结构失衡,尤其是当液体产品产量激增时,由于仓容有限,必须紧急调派槽罐车,以车代库盛放产品。供应中断会影响交货周期,降低客户服务质量。由于化工企业产能刚性强,通常销售计划与生产计划对接严密。因此对A企业而言,供应风险产生严重后果的几率较小,不是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

(二)物流风险

化工产品物流管理在企业运营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因此把物流风险单列出来。对A企业而言,物流风险是供应链风险的主要来源。

A企业采取外包的方式。企业产品物流量大,不同产品物流特点不同,承运商、仓储租赁方数量多,这增加了企业物流风险管理的难度。

物流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承运商选择不当;运输不当,造成交通等事故;运输过程中发生环境污染、货物失窃、短少、污损等;承运商运力不足或反应不敏捷,造成交货延迟;仓库租用不合理;配送中心仓库发货不力,延长交货时间;存储过程中发生环境污染、货物失窃、短少、污损等。

(三)需求风险

主要是需求市场的需求波动。A企业的客户中,生产企业客户由于生产的连续和稳定性,需求波动相对小。而经销商客户赚取差价,市场需求旺盛时要货量多,使得供不应求,反之,市场需求疲软时,要货量锐减,供过于求,造成库存量激增。

三、A企业供应链风险防范策略

(一)供应风险防范

1.与四个供应商(化工生产企业)继续保持紧密合作、信息高度共享。

2.与其他市场区域化工企业保持沟通,相互之间调配货物,满足突发需求以及超产能需求部分等。

3.在生产工厂附近租赁仓库,防备生产工厂生产事故。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仓库租赁采用固定仓与临租仓相结合的方式,与仓库出租商签订长期合同。

4.在出现液体产品生产量激增情况下,紧急调集储罐车,以车代库,尽量减少资源浪费。

(二)物流风险的防范策略

1.运输风险防范。一是严格选择运输服务提供商。招标方式选择运输服务商,每两年招标一次。从资信状况(注册资金等)、自有车(船)数量、运输工具状况和安全管理状况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严格的评估。二是每年召开运输服务商大会,进行交流沟通,并提供机会组织运输服务商学习先进经验和模式,学习A企业新的战略思想、管理方法等,保持服务商与企业发展同步。三是建立服务商KPI评价体系,每月一次考评,在考评基础上建立激励、选择、淘汰机制。四是在HSE管理体系下,通过定检和不定检两种方式考核运输商运输情况,以确保运输安全性和质量。五是服务商分级激励。根据运输商服务情况,给每个承运商打分,评出战略服务商和一般服务商,指导A企业运输任务的分配和下轮运输服务商的选择。六是购买国内货物运输预约保险、公众责任险等险种保险。

2.仓储风险防范。一是设立驻点仓储经理,仓储经理除负责向仓库管理方下达出入库指令外,每周至少两次巡视各个仓库,对租用仓库实施动态监控。二是HSE体系重点监控。每月由A企业物流部门HSE负责人对所有仓库进行一次不定时检查,包括消防、现场管理、堆垛等方面。三是派驻工作人员督促仓库管理服务升级。具体包括仓管方管理流程改进、软件升级建议、堆垛方式改进等,以期仓租方与企业A的发展保持同步。四是购买仓储保险,险种:财产一切险,公众责任险。

(三)需求风险防范

生产企业客户需求相对稳定的特性,能降低A企业的需求波动风险。因此A企业在努力开发生产企业客户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以减小经销商客户比例,提高直销率,目前A企业的直销率已达到58%。同时与其他市场上的化工产品企业保持联系,以缓解需求疲软时的库存压力。

利用公司的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对客户进行有效管理和服务。与客户实时沟通,跟进订单状态、订单执行中产品交付状况,做好客户服务和客户回访工作。客户可通过网络查询订单执行情况。增加提前期的柔性,通过网络化管理增加提前期易变性,在交货提前期上多采用区间型模式。

四、结束语

供应链风险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化工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对加强化工供应链运作的安全性、促进化工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社会环境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A企业应该继续完善自己的供应链风险管理,做好风险的监控与反馈。

[参 考 文 献]

[1]Deloitte. 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R].2004

[2]宁钟,孙薇.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评述[J].管理学家(学术版),2009(2)

篇4

关键词:内部控制 圆通速递有限公司 安全事故

一、研究背景

(一)公司概况

圆通速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圆通速递)创建于2000年5月28日,现已成为一家集速递、航空、电子商务等业务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形成了集团化、网络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的新格局,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2010年底成立的上海圆通蛟龙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标志着圆通向集团化迈出了更坚实的一步。公司在网络覆盖、营运能力、业务总量、公众满意度、服务质量、信息化水平、标准化等方面等均处于行业前沿,品牌价值和综合实力为中国快递行业前三甲。

(二)安全问题简介

近年来,圆通速递频频发生安全事故。2011年8月14日,浙江省杭州市圆通速递公司邮包发生爆炸事件,造成2人受伤。2013年12月28日,圆通速递湖州物流中转车间发生火灾,烧毁大量快递物品,其中3名员工在抢救物品时被浓烟呛晕。2014年11月15日,圆通速递天津市的一个网点仓库失火,造成100多件快递受损。其中最严重的是“夺命快递”事件:2013年11月28日,潍坊圆通快递工作人员在卸载由武汉发往潍坊的快件时,发生化学品泄漏,先后导致8人中毒,1人中毒死亡,共154件快件沾上有毒物质氟乙酸甲酯。以上事故造成了人身、财产等的损失,对圆通速递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也使社会公众对快递安全产生了担忧与不信任。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加强圆通速递安全管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增强公司内部控制,提高公众信任度。

(2)降低社会的人身财产损失,扭转社会公众对快递公司的印象。

(3)促进政府相关安全管理政策的出台,增强安全意识。

三、研究过程

本文选取五要素中的三要素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一)控制环境

1、概念

为在组织中实施内部控制提供基础性的一系列标准、流程和结构。

2、企业文化管理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和精神所在,是构建企业竞争优势的支柱。圆通速递的核心价值观中有“安全”,企业方针中有“安全快捷”,企业发展战略中有“安全时效战略”。从以上的企业文化体系中可以看出,圆通速递的企业文化管理是有框架和基础的,但是发生的安全问题显示了其企业文化管理中的漏洞。

3、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实现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求,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圆通速递此方面管理的规章制度问题如下:

聘用快递员、监管员等制度中虽写明了不能招聘人员的条件和招聘原则,而录用人员的符合条件除了年龄、性别等规定外并无其他更细致的条件,可见招聘过程具有很大的弹性,难免就会招聘到工作马虎、态度不端正的人员。圆通的培训制度分为新员工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但是在对员工验视包裹方面的安全培训却不是重点,为后来发生的安全事故埋下了隐患。

4、组织架构

圆通速递拥有股东会和董事会,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统筹管理整个公司的运行。总经理下设多个副总经理,每个副总经理负责一个方面事务的具体管理。总体看来圆通速递结构合理有效,但是缺少监事会这一机构。监事会是在股东大会领导下与董事会并列设置的,对董事会和总经理行政管理系统行使监督的内部组织。没有监事会机构,可能会使管理系统效率低下,出现披漏,安全问题的频频出现可能与此有联系。

5、加盟方式

民营快递企业的模式往往采取加盟方式低成本扩张,圆通也不例外,其加盟分部占60%―65%。圆通在有15500余配送网点,业务范围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所有市县乡(镇),营业网点超过4.5万个。数据显示圆通网络体系过于庞大繁杂,这将出现尾大不掉的局面。由于各分部与总部是加盟关系,只要加盟者符合条件,并承诺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与快件运作规则即可获得经营权。因此各分部的经营管理不仅可能忽视,还无法进行有力地管控,企业文化很难塑造,服务质量无法控制。

综上所述,圆通速递的控制环境还存在欠缺,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二)风险评估

1、概念

通过动态和反复的过程,识别和评估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能够为管理风险奠定基础。

2、风险识别

快递的安全管理风险主要分为两大类:宏观环境风险和微观环境风险。其中宏观环境风险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技术等方面;微观环境风险包括违规风险金和操作风险。违规风险是指快递企业违反相关法律损害公众利益的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第二十五条和第五十九条规定,“邮政企业和快递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并执行邮件或者快件的收寄验视制度。对用户交寄的快件,邮政企业、快递企业收寄时应当当场验视内件。用户拒绝验视的,邮政企业、快递企业不予收寄。”而一些快递企业不重视违规风险,偷运小件危险化学品或不进行验视。操作风险指的是实际快件收寄、分拣、运输等过程中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的风险。

3、风险评估

圆通实现加强安全管理这一目标,可能的风险影响因素如下:

(1)政治:国家出台相关有关加强快递安全的政策或法律法规。

(2)社会:社会公众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增强快递安全意识。

(3)经济:经济形势上升,社会不再一味过分追求销量而是追求安全和质量。

(4)人员:进行更多安全规范培训。

(5)流程:规范货物验视流程。

(6)技术:改进监督系统,升级安全检查仪器。

(7)基础设备:更新或添加基础安全检查设备。

圆通速递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没有重视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管理,导致未检查出违禁品、让其在运输过程中泄漏并且没有及时采取措施。

(三)控制活动

1、概念

通过政策和程序所确立的行动,旨在协助确保管理层关于降低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的措施已经落实。

2、选择与执行控制活动

根据相关资料的查询,圆通的系统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可以选出企业有关安全的控制活动。从7个业务步骤中可以识别出以下控制点:

(1)第一步骤中,客户可能未遵守社会公德、相关法律法规或无意将违禁运输品订单提交给圆通速递。这种不遵守公德的原因可能为没有意识到或不会被发现。

(2)第三步骤中,检查人员可能由于疏漏未检查或未检查出违禁运输品,违禁品发生泄漏。

(3)第四步骤中,仓库入库管理员可能未检查入库货物,违禁品在仓库内泄漏,可能污染其他货物。

(4)第五步骤中,分拣过程中违禁品发生泄漏。

(5)第六步骤中,配送过程中违禁品发生泄漏,监督系统监控不力。

根据以上控制点,可以采取相关的控制活动:

(1)制定有关快件的收寄标准并告知客户,使客户进行自我约束;培训相关工作人员规范收寄流程。

(2)制定验视制度,严格要求员工执行;改进相关安全扫描仪器,降低检查盲区。

(3)严格进行入库检查工作,制定仓库管理员巡视制度。

(4)提高分拣、配送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培训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改进监督系统的监督能力。

综上所述,圆通速递在控制活动上不够完善,企业管理层也未及时针对这种风险发出必要的指令。

四、提出建议

(一)优化控制环境

1、加强企业文化管理,使得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并作为每一位员工的行为准则。

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合理的激励、奖惩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3、建立监事会机构,加强对董事会决策和管理层管理的监督。

4、扩大直营模式结构,由公司总部直接投资、经营、管理经营网点,使总部的指令更快更好地在各分支机构、网点落实。

(二)建立风险识别、评估机制,加强风险管理

圆通速递应当根据设定的风险管理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风险。适当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然后权衡风险与收益,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有效控制风险。例如,操作风险对企业影响较小,应该降低;违规风险对企业影响很大,应该规避。

(三)强化控制活动

1、预防性控制。制定收寄验视制度,如发现法律、法规规定禁寄物品应当拒收并向寄件人说明原因。封装时选用适当的材料妥为包装,防止快件变形、破裂、损坏、变质从而污染或损毁其他快件;制定操作规范,分拣中不得野蛮分拣,严禁抛扔、踩踏或者以其他方式造成快件损毁;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发现性控制。提高工作人员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能力,制定相关汇报、处理规范,并允许工作人员有一定的紧急自主处理权力。

参考文献:

[1]王炎明.“夺命快递”暴露出了什么[J].中国邮政,2014,03:9

[2]熊思维.我国快递业安全问题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3:49

篇5

关键词:民营企业;存货管理;存在问题;改进

一、引言

存货是指企业通过生产加工制作完成可用于对外销售,或者购入直接销售、或提供劳务过程中需要消耗的材料等。提高企业存货管理水平,合理控制存货库存量,加快了资金的周转,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达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目的,有效保障企业日常生产活动的进行,提高经济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制定适当企业管理策略,并加以改进及合理的进行控制,才可以实现更高效益的目的。

二、民营企业的存货管理的现状

(一)对存货管理认识不足,人员素质不能满足需要

首先,企业管理层忽视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容易造成存货管理混乱,存货的损失看上去是实物量的部分减少,最终体现为财务报表的利润额的减少,致使管理层不能及时引起重视,从而放松对存货管理制度全面有效执行,甚至少设或不设专职库房管理人员岗位。其次,企业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无视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民营企业权利高度集中在高层管理者手中,这种集权的管理模式,容易产生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随意性。管理者普遍重钱轻物、重采购轻管理、对存货资产控制缺乏足够的重视。最后,库房管理人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人员替换步骤,重要岗位人员使用亲属。民营企业通常不会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员工没有主动学习、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在招聘管理人员过程中优先考虑亲戚、朋友,保管现金、保管仓库物资、外部采购等关键岗位更是如此。不考虑所任用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二)内部控制度不完善,岗位责权不明晰

首先,民营企业机构设置不全普遍存在,为了节约人工成本管理人员经常一人担当多个职位。工作岗位没有明确、以致工作流程不畅发生混乱,对存货采购过度关注而忽视其后续管理工作,存货入库、发出、结存的管理工作缺失,造成资源的浪费。其次,企业虽配备有丰富管理知识的仓库主管,但缺少原材料的质量验收方面的知识,原材料入库仅核对送货单数量,质量方面只能从外观或者包装方面判别好坏,直到原材料领用到车间进行生产时发现质量上存在问题才跟供应商退货或重新采购,影响了产品的正常生产,甚至会推迟产品正常的交货时间。最后,原材料采购前没有专门人员对价格进行市场调研,采购价格由采购人员与供应商进行协商采购价格,采购人员凭供应商开具的发票入账、报销,缺少监督造成存货舞弊行为的发生。

(三)存货仓储不合理,存货管理不规范

1.库房设置不合理很多民营企业未设置专门的库房来存放物资,而是简单地将生产区域设置成开放式库房。库房与生产区域连在一起,领用原材料随意性加大,会给库房实物管理带来困扰。结果是实物与数据核对不相符,开放式库房没有发挥库房应有的功效。月末库房提供的存货收、发、存数据不准确,导致会计报表利润及期末存货余额也不准确,错误的财务数据会给企业经营决策者提供错误导向。2.存货保护措施落实不到位不同的存货具有不一样的特性,库房管理人员对其特性的不了解,相应防护措施没法落实,尤其对化工类货物(如涂料、油漆)等,因为不具备化工方面的专业知识,相应的防护措施也没有及时做到位。3.存货具体情况不清存货摆放杂乱无章,对应的”物资收发卡片”不全,入库出库情况登记不及时,月末库房盘点时容易出错,盘点工作量大增,在产品的合格品和不合格品没有分开存放或予以明确区分,会增加或减少期末在产品的数量,虚增或减少了月末在产品的价值。4.安全生产无保障对易燃易爆物资的存放未设置专门库房,大量易燃易爆的呆滞积压物资不及时清理。安全监测仪器设备陈旧,无法起到预警的作用,增加了企业潜在安全隐患。5.存货计量不合理,期末存货未按企业会计准则进行确定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存货计价的前后不一致性会带来不同的影响:影响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的真实性,使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无法真实地了解企业资产总额及各分项资产构成情况;无法真正地了解企业实现利润能力;影响了企业各项财务分析指标的准确性(如资产负债率、营业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等指标),不真实的会计信息误导了会计资料使用者正确的分析和判断。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年度终了,企业存货的期末价值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算的金额确定,应当以取得的真实有效的数据为基础,用以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很多民营企业在年度末没有按照规定执行,具体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1)采取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增加企业利润,粉饰企业经营业绩;(2)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与否,存货管理制度未作明确规定;(3)年末存货市值难以确定,或已无可比性的存货,管理人员找不到合理的价格来确定可变现净值,以致库存存货的实际价值未能得到准确反映。

三、加强民营企业的存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存货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培训

首先,民营企业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建立本企业的存货管理制度和控制制度。具体包括物品验收入库、领用出库及退库等管理制度。促进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货入库和出库流程控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民营企业要顺应时展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规范存货内部控制实施流程。对客户和供应商信息建立档案管理,进行信用等级体系管理。规范物品购买、领用、销售等经营活动管理。最后,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存货内控制度行为主体素质。企业应当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贯彻执行全员培训制度及培训目标,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引进专业管理软件进行内部管控,针对操作人员尤其是财务、采购、仓库管理等人员,要进行定期的专业技能培训和软件操作培训,以提高人们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1.建立岗位分工制度内部工作岗位合理的设置、职权的合理划分是实施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前提条件,明确存货经办人员的职责范围,规范存货业务制授权审批制度,制定相互制约的措施,严禁业务操作越权办理,出现问题及时报告;根据本企业特点制定存货管理业务流程方式,保证对物品采购、验收入库、仓储保管、领用发出及报废处理记录的完整性。对参与仓储保管人员业务管理工作实施定期培训。2.建立规范的验收与入库制度外购存货符合内部采购流程和付款流程的规定,其他方法入库的存货,要有相应补充文件确保其价值与质量;严格执行验收制度,对待检入库的存货重点核查品种、质量、规格、数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设置实物明细账,仓储人员根据入库单,详细登记存货的类别、名称、数量等。严格区分代管、代销、暂存与委托加工的存货,避免混淆。3.对仓储与保管实施有效控制库存量的结构和数量可以根据年度销售计划、生产资金的安排情况确定,并随着计划的变动及时进行调整。日常管理工作按步骤有序进行,无权人员不允许接触存货。开展抽盘与定期盘点相结合制度,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按季度及年终分别进行盘点工作,产生的盘亏或盘盈,查明原因后按流程报请主管部门批准后及时处理。4.对采购业务流程实施控制存货采购既要满足生产的需要,又要防止超额采购引起存货积压占有流动资金。存货采购前,先由物资使用部门根据产品订单情况确定使用量,填制“领料单”交仓管部门备料,由仓保人员核对库存状况后,填具“请购单“并经主管核准后转采购部进行采购作业。仓库部门应依经济采购量的原则提出请购,且“请购单“应详细注明所需请购料件的规格型号及需求日期,以免失误。

(三)实施账务管理过程程序化、自动化

第一,库房管理定岗定员,建立仓库管理标准。开放式库房存放物资时按入库先后顺序,体积的大小,分门别类地存放在不同的区域,并提高对货物存放标准化考核要求。第二,充分利用”ERP管理系统”的相关规定,控制操作人员权限并实施存货最优库存量管理,方便存货核算会计人员及采购部主管对采购人员实施的采购计划的合理性,准确性进行审核监督。第三,采购人员核对物资数量、外观质量,并填写报检单交检验员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合格后办理材料入库手续,库房管理人员对相应的收货单、检验合格单、实物数量、产品标识等信息进行比对库。同时也需要与采购计划中的数量进行比对,确保不存在超计划采购的情况。第四,仓库管理员严格按照生产指令和领料出库单发货,办理退库手续的要按退回的实物数量等信息与开具的退库单内容逐项核对,并及时登记入账,保证实物与台账数量相符。月末有”在途物资”需要做暂估处理的,暂估单价按照最近一次的实际采购价进行办理。严格执行企业绩效考核,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第五,仓库核算做到账、卡、物三符合,建立存货定期与不定期的盘点制度,对长期积压物资提出处理意见,保证库存物资不超限额存放。

(四)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制度,提高存货风险评估能力

首先,为保证企业外购存货计价的准确性,要求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企业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不同,会人为地调整产品成本从而调整企业会计利润,为避免此情形的发生,企业应明确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且不得随意变更。最后,民营企业要建立一个职权明确的内部监督制度,对必要环节进行定期评价。同时民营企业可以借助外部力量聘请外部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存货进行专项审计,让注册会计师参与企业存货盘计划的制定,监督盘点全过程,可以获取真实的企业期末存货状况资料,确保期末存货不存在重大错报,从而保证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提高存货风险评估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志慧.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纳税,2019(06):193-195.

[2]潘秀庆.中小企业存货管理浅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23):148-150.

篇6

我国物流企业大多采用传统的物流经营理念,从项目前期的销售到后期服务缺乏现代化管理理念,尤其在财务风险分析上缺乏科学的评估系统,无论是在信息资源的获取上,还是在同行业数据分析上都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和主观性。对于物流企业自身来说,不仅没有使得企业资金科学支配,而且某种程度上丧失了更多的营业市场。现阶段我国部分国有集团的物流公司由于下属机构较多,在资金整体整合上信息滞后,极易出现部分公司资源闲置而部分子公司在面临大项目时资金匮乏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缺乏现代化财务管理系统,从根本上限制了物流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整体管控能力。

二、物流企业财务风险应对措施

1、梳理成本结构,加强资金类别管理

物流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营业成本的构成上较为复杂,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财务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在细节上的预测和管控,然而财务细节风险往往是整个企业资金链健康运营的最大隐患。因此按照物流企业在业务活动中所面临的实际活动性质,将企业的固有资金和流动资金进行清晰分类管理是降低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这样可以给物流企业财务管理者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和分类管控的切入点,便于资金预算调整等。从物流行业特征上可以将业务分为销售环节、订单处理环节、仓库管理环节、货物运输环节以及售后服务环节等,因此可以将资金成本按照以上环节进行不同类别的管理和预算,根据企业总体的运营战略进行利润预算,从根本上避免了企业在成本使用上的“一刀切”模式所造成的缺陷,使得企业资金管理更加具体化,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企业财务风险。

2、构建现代化财务风险评估体系

财务风险的最大源头是企业内部对资金的预算控制和风险预测的科学性,物流企业在财务风险预测与评估上必须依靠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来实现。一般地,科学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包括完整的信息资源获取系统、行业调研分析机构、资金回笼能力评估系统以及企业内部健全的监控机制等。从根本上说,构建现代化财务风险评估体系需要物流企业财务部门形成有机的监控体系,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尽可能获取广泛、前沿的行业资讯,再结合自身企业的运营能力制定最佳的资金分配制度。具体地可以根据物流项目的稽核标准,对所涉及的业务进行损益计算,将企业可流动的资金尽可能用于周转周期较短的项目,建立资金风险等级制度,通过专业核算对不同项目进行财务风险的等级定义,按照风险等级决定资金投入的力度,这样才能将物流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降至最低。构建现代化财务评估体系也是物流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预警体系,能够为企业运营提供直接的预警信号,这种措施有效的避免了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在资金管理和分配上的滞后性和非科学性。因为我国物流企业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在资金投入上缺乏长期预算机制和有效的前瞻性战略目标,在风险评估环节上用到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较少,这种管理模式不符合社会现代化发展的特征,因此构建现代化特色的评估体系是我国物流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3、加强业务质量管控,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物流企业从利润水平上来说处于较低的层次,目前国内大多物流企业自有资产相当有限,这也是物流企业自身的特点所致,涉及到大项目资金筹集时,往往面临的问题和自身企业的固定资产挂钩,譬如当企业处于竞争的关键时期时,大量融资是企业升级的新鲜血液,然而金融机构融资的先决条件是企业自身的固定资产是否达标,此外要求企业具备较高的资产信用。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抵押资产的窘迫和信用水平的限制使得大多企业在规模化方向局部为难,甚至在面临已知的财务风险时没有能力实施新的项目弥补财物损失等。因此,物流企业必须从业务上提升自身企业的服务质量,提高一线员工的基本职业素养,加强后期服务质量,使得物流企业在不同行业内树立起良好的声誉,有利于业务范围的拓宽,扩大企业运营规模,从根本上强化企业竞争力,对于融资机构来说也是考虑投资的关键因素之一。

4、加强企业对潜在风险的控制

物流企业在经营中财务风险必定存在,然而有效的应对措施能够避免最终的经济损失。因此首先必须加强物理企业在财务风险上的控制能力。提高物流企业抵抗风险的前提是要对整个企业的财务风险有较强的控制能力,首先必须通过业务需求,透析市场信息,按市场的需要组织运输、生产,对营运设备进行技术革新等。然而这一过程所涉及到的资金投资风险也是对风险控制的环节之一,社会环境的现代化程度日益成熟,因此提高物流项目的运输服务的质量,革新企业落后的营运设备技术,是增强物流企业潜在风险控制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时,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进行慎重评估,考察投资项目的可行性,避免盲目的扩大规模所导致的财务风险也是物流企业加强风险控制能力的必要手段。财务管理者必须从潜意识上认识到财务人员的管理观念也是导致财务风险的“导火索”,因此对每一项目的投资都要有实际的控制能力,杜绝不可控的财务项目投资。

5、完善企业部门结构,构建专门的财务风险应对机构

物流企业从经营形式上来说部门构成形式相对单一,甚至一些小的物流企业没有专门的部门划分,这样在业务流程上职能分工不明确,对于财务管理来说能够获取的有效信息也较为匮乏,因此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运营的财务风险。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物流企业所处的环境日益复杂,因此健全的物流企业必须具备职能明确的部分,尤其在财务相关的流程上使得各项投资有章可循,最关键的是能够让企业在利润预算以及分配上具备公平、合理性。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物流企业在财务运营上潜在风险的必然性。因此要想在未来市场中健康发展,企业必须具备专门的风险应对部门,在项目实施前期,根据项目投资和市场信息制定多套备用方案,再结合科学的现代化风险评估系统,当出现财务问题信号时,应对部门有目的性的做出项目调整,使得物流企业的财物损失降至最低,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的健康发展。

三、结论

篇7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企业绩效管理 关键绩效指标 数据仓库

近几年来,企业绩效管理一直处于喧闹和争论之中。全球经济正处于经济低迷之后的艰难适应期,现实中的漫长恢复期与人们期望的经济迅速反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加上安然世通安达信等一批大公司的破产,使企业绩效管理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企业需要新的绩效管理方式,这是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企业绩效管理的变革需要信息技术的强有力支持,信息技术在推动绩效测评指标的革命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增强企业内部控制并促进沟通,从而成功地执行企业战略和提升企业绩效。

一、信息技术在企业绩效管理中必要性分析

1.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历史发展中,信息技术经过了三个步骤:第一步是信息技术刚刚兴起的时候,不同程序之间是没有联系的。应用系统没有对数据进行特别的管理。第二步是数据管理技术被用来集成分散在不同程序之中的数据。第三步是信息被认为是组织的重要资源,从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数据管理和因特网技术的发展使企业通过信息技术来提高组织效率并进行支持决策。

2.企业绩效管理的内涵。企业绩效管理是一组集成和闭环的管理和分析流程,这些流程由技术支持,以满足财务和经营活动的需要;通过设定策略目标,然后衡量和管理绩效以达成目标的业务促成因素;它涉及整个企业的战略制定财务管理和风险评估,由平衡记分卡策略分析评估和财务报告等绩效指标测评框架和方法组成,以整体一致的形式表现出来。

3.信息技术对提升企业绩效的作用。在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技术创新发展迅速的产业中,企业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绩效管理可以洞察客户的未来需求,开发全新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拓展出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企业通过决策面板可以把不同地区不同产品不同部门的数据转换为商务智能报表。这样的报表有利于决策者做出更理性的决策,进而帮助企业提高利润,增加生产力和竞争力。

企业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资源,并将其与组织其他的互补性资源相互配合,可以改善业务流程,提高整个企业的组织绩效。

二、信息技术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第一阶段是企业目标的设定。在设置目标阶段,企业应当根据发展的愿景进行环境分析,明确自己业务的特点和左右企业发展的各种竞争势力,决定企业参与竞争的方式,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设置企业具体的发展目标。建立切实可行的企业关键绩效指标(KPI),是落实企业战略目标的关键。KPI是衡量企业绩效的一种量化管理指标,是把企业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指标的工具,是企业绩效管理的基础。KPI经常与企业目标相关的其他行动紧密联系,因此正确的KPI能够直接和企业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企业按照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借助ERP系统建立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的KPI。

第二阶段是建立模型。企业通过建模工具,使用和设计一些既为人们所理解,又具有应用价值的模型,可以对企业产生很大的效益。比如可以使用Hyperion公司的Intelligence产品,用户只需在模型区输入有关的数据项,并指定主题之间的联结字段,就可以构成一个模型,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企业对于自己绩效的展现和把握能力。

第三阶段是监控运行。在企业战略执行过程中,还需要实时的绩效监控。借助消息平台预警平台等各种管理监控工具,把从内部和外部各个来源收集的信息转换成一致的易于使用的可视化格式;并且可以对绩效指标进行追踪,将追踪的结果与设定的标准做比较,分析其中的差异,并对潜在的问题发出预警,以便决策者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例如,美国伯灵顿北方圣特菲铁路公司为了帮助决策者实时了解业务集团的表现,选择了一个智能仪表盘。这个仪表盘显示了总结性的及时信息以及针对与战略行动相关的关键绩效指标的向下挖掘能力。

第四阶段是分析评估。企业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以下两个任务:数据仓库管理和管理驾驶舱。

如果某些业务环节的关键绩效指标出现问题,我们一定要对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行全面的诊断分析,通过对财务制造物流客户等数据的多维度深入分析,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如何提高分析的有效性,成为企业绩效管理发展的难题。针对该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Inmon提出了数据仓库的思想,使人们找到了一条解决该问题的道路。

数据仓库是一个用于支持管理决策过程的数据的集合。当作业性数据(企业内部事务处理系统产生的业务数据和企业外部的经营环境数据的统称)进入到数据仓库后,根据既定的原则对这些数据进行过滤筛选整理和分类等处理,对这些经过整理的数据还必须按照决策的要求,按不同维度和特定的要求存储起来,以便决策者直接调用。决策者通过数据仓库能够实时监控到关键绩效指标,并与设置的偏移量做比较,将差异用红绿灯的形式反映在管理驾驶舱上面,使决策者对各种关键绩效指标的状态一目了然(Efrem G Mallach,2001)。

三、结束语

面对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企业必须具备快速了解业务并及时调整战略的能力,在动态竞争中进行正确决策。通过在企业绩效管理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决策的质量与速度,预测与响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持久满足企业的愿景需求。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基于价值链融资;信息共享平台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苏州IT产业集群金融支持体系研究》(项目编号:08sJD790001 7)的中期成果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基于价值链的融资模式,是通过审查价值链,在对价值链管理和核心企业实力掌握的基础上,对价值链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提供多品种的融资产品和金融服务的融资模式。融资难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决定了他们无法进入我国股市或债市融资,我国中小企业的运营资金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筹措基本上依靠银行的商业贷款。所以,基于价值链融资这一增进中小企业资信,让其可从银行得到更多资金的融资方式就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基于价值链融资业务的机理

基于价值链融资是指银行从整个价值链的角度出发,开展综合授信,把价值链上的相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交易中构成的链条关系和行业特点设定融资方案,将资金有效注入价值链上的相关企业,提供灵活多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基于价值链融资并非某个单一的业务或产品,它改变了过去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单一企业主体的授信模式,在供应链中寻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实现整个价值链的不断增值。在供应链中,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是共同存在的,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结合将更好地支持和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货物、服务往来。

在传统融资模式中,核心企业因其强势地位,往往在交货、价格、账期等贸易条件方面对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要求苛刻,并将相当部分的管理成本和资金成本转嫁到他们身上,结果造成上下游中小企业资金紧张、周转困难,使整个价值链出现资金失衡。在基于价值链融资中,银行对价值链中的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促进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一供一销”链条的稳固和流转畅顺,从而解决了价值链中资金分配不平衡的问题。中小企业也因为核心企业的支持,得到了单一状态下无法得到的优惠贷款。

基于价值链的融资方式提升了中小企业在信贷市场上的地位,化解了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降低了交易成本。首先,基于价值链融资大大减少了交易的不确定性。链内企业出于相互协作,逐渐形成了一种共生机制。其次,基于价值链融资有效地缓解了信息的不对称。处于价值链节点上的众多中小企业由于有共同的合作目标、明确的产业机制,银行能够更容易地收集到有效信息,银行容易随时掌握和控制潜在风险,降低了企业的逆向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在价值链中,企业具有稳定的上下游企业,良好的运营环境,且产业发展方向明确,因而很容易对其信贷风险进行评估。企业通常通过商会、行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之间的信息比较畅通,银行比较容易获得。通过金融资本与实业经济协作,构筑银行、企业和价值链互利共存、持续发展、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价值链上的企业和银行可实现双赢。

二、基于价值链融资的模式

在价值链中,中小企业的现金流缺口主要产生于发生应收账款、支付预付账款以及库存仓储期间。根据价值链的不同环节,中小企业主要采取以下三种融资模式。

1、采购环节融资:应付账款融资模式。应付账款融资模式主要针对商品或服务采购阶段的资金短缺问题。该模式的具体操作方式是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或者核心企业提供担保,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垫付货款,以缓解中小企业的货款支付压力,此后由中小企业直接将货款支付给银行。其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扮演的角色主要是信用担保和货物监管。一般来说,物流企业对供应商和购货方的运营状况都相当了解,能有效地防范这种信用担保的风险,同时也解决了银行的金融机构风险控制问题。

采购环节处于价值链的前端,是生产的准备阶段,这个环节所创造的价值需要通过生产和销售环节来实现,因而更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本环节所采用的融资方式可选择担保或抵押,这要求资金供应方对融资方有充分的了解,才能降低不确定性导致的风险。

2、生产环节融资:保兑仓融资模式。保兑仓业务是指在作为价值链核心大企业的生产商承诺回购的前提下,由融资企业(买方)向银行申请以卖方在银行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为质押的贷款额度,并由银行控制其提货权为条件的融资业务。保兑仓业务需要物流企业(仓储监管方)的参与,主要负责对质押品的评估和监管。

保兑仓融资模式主要针对中小企业运营阶段。处于价值链下游的中小企业,有时也需要向上游的核心企业预付账款。对于短期资金流转困难的中小企业来说,则可以运用保兑仓业务来对某笔专门的预付账款进行融资,从而获得银行短期的信贷支持。生产环节融资的特点,是充分利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存货和固定资产进行融资,因此对中小企业而言,其意义主要体现在盘活固定资产和存货,解决资金短缺。而对于资金的供应者而言,其意义在于扩大业务规模并开拓新业务。

保兑仓业务可实现融资企业的杠杆采购和核心企业的批量销售。保兑仓业务需要核心企业承诺回购,进而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中小企业通过保兑仓业务获得的是分批支付货款并分批提取货物的权利,不必一次性支付全额货款,从而有效缓解了企业短期的资金压力。

3、销售环节融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指以中小企业对价值链上核心大企业的应收账款单据凭证作为质押物,向商业银行申请期限不超过应收账款账龄的短期贷款。在该融资模式下,债权企业(中小企业)、债务企业(核心大企业)和银行都要参与其中,且债务企业在整个运作中起着反担保的作用,一旦融资企业出现问题,债务企业也将承担弥补银行损失的责任,这样银行进一步有效地转移和降低了其所承担的风险。

销售环节是价值链中靠后的阶段。一方面其交易的真实可靠性较高,可担保的实物和产品也比较多,风险较低,因此大多数资金供应者愿意在此阶段供应资金;另一方面各中小企业由于赊销而出现的资金缺口急需得到补偿,因而资金的需求也比较旺盛。在商品销售阶段,中小企业大多具备应收账款,因此这一模式适应面非常广。

传统的银行信贷更关注融资企业的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率和整体资信水平。而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以企业之间的贸易合同为基础,依据的是融资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被接受程度和盈利情况。此时,

银行更关注下游企业的还款能力、交易风险以及整个价值链的运作状况,而并非只针对中小企业本身进行风险评估。在该模式中,作为债务企业的核心大企业,具有较好的资信实力,并且与银行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信贷关系,因而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过程中起着反担保的作用,降低了银行的贷款风险。同时,在这种合作机制下,价值链上的中小企业为了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维系与核心企业之间长期合作关系,就会选择按期偿还贷款,避免违约。

三、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是推进基于价值链融资业务发展的关键

对于价值链战略联盟而言,信息互动传递是其有效运行的基础,通过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对价值链上信息进行共享和集成,能够有效地减少价值链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风险和信息不对称,提高整条价值链的集成度和竞争力。

信息共享平台基本框架是:由物流企业、价值链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中小企业组成战略联盟,当联盟中的中小企业需要融资时,根据自身实力和融资数额申请价值链核心企业牵头为其作出担保,然后核心企业会对融资中小企业进行综合的考评,评估中小融资企业担保的风险以及进行风险控制,然后代表价值链为融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使银行的贷款风险达到最小,而银行需要评估的主要是价值链核心企业的资信情况。这种融资模式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同时,带动了金融机构和价值链联盟企业的创新与发展,提高了整个价值链的竞争力,达到了多方共赢。

随着价值链战略联盟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担保体系由核心企业牵头,中小企业不再受自身信用的限制,融资业务的开展难度相对降低。核心企业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对与协作中小企业的资信情况有着深入了解,能够充分了解融资中小企业的各种风险因素,而且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使银行也能获取相关信息,可有效缓解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可促进战略联盟的信息透明化。银行由以前对融资中小企业的风险评价转为对核心企业以及整个价值链的评价。银行获得以价值链核心企业牵头的战略联盟体系融资担保,外加上可以从信息共享平台获取的各种共享信息,可将银行的贷款风险降到最低,还可以省去谈判、履约等交易成本,提升了银行的利润空间;而且有利于加深银行与价值链战略联盟的合作亲密度和稳定性。这样,银行的资信评估也由以前对融资中小企业的评估过渡为对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价值链整体信用的评估,并以价值链核心企业牵头的整个联盟系统为担保体系,有效地降低了融资风险。

四、发展基于价值链融资的建议

第一,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价值链。选择优质的价值链和优质的价值链成员企业,选择价值链完整、行业秩序良好、与银行合作程度较高的若干行业。要通过调阅财务报表、查看过去的交易记录和电话调查等多种手段,帮助核心企业建立评估价值链成员信用的制度。对各加盟企业进行严格筛选,对潜在的不良成员要及时予以淘汰。

第二,以核心企业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围绕核心企业设计产品和服务方案,借助核心企业向外辐射,贯穿整个价值链上下游企业。结合产品创新提供个性化服务,从客户需求出发,积极研发服务新品,提供管理、营销、现金管理、重组价值链等一系列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第三,建立价值链建设保障机制。要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综合评估。物流公司的专业程度需要银行考核,选择具有较高的仓库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资产规模,并具有一定的偿付能力的强大有实力的专业物流公司,并与之合作,对于银行办理基于价值链融资业务至关重要。通过订立各项契约维系平等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为供应链运营提供强制性的实施规则。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