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钻采工艺论文8篇

时间:2022-09-03 11:43:1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钻采工艺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钻采工艺论文

篇1

关键词:石油钻采装备;电气产品;防爆型式;应用;

中图分类号:S97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几年来国家对各行各业的安全更加注重,而进行石油钻探时的工作环境需要经常处于防爆区域,所以钻采时必须使用防爆的电气设备。

一、含爆炸性气体的环境危险区的划分

每一个国家对爆炸区域的划分都有各自的评判标准,我国将爆炸性气体出现的频率以及时间的长短等内容作为评判标准,将环境危险区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O区、1区以及2区,划分的具体标准如下所示:0区:环境出现爆炸性气体的时间较长或是连续出现的区域(大多数的情况下,0区只存在于密闭的空间环境中,如,贮罐,煤气罐等等);1区:环境中的爆炸性气体可能由正常的工作运转产生的区域;2区:环境中的爆炸性气体不会由正常的工作运行造成或者即使产生了气体也不会长时间的存在。

二、常用防爆电气装置的应用

根据使用电气设备的环境、工艺等方面的不同,应用的防爆装置也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增安型、隔爆型、正压型、本质安全型、充砂型、浇封型等。

(一)防爆电机。目前,石油钻采的力度越来越大,机器的工作时间越来越长,这样,企业对钻采工具的使用周期、维修时间以及次数、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防爆机又是保证以上各方面的关键,所以,石油钻采系统越来越注重防爆机的安全性能。石油钻采系统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无火花型电机、正压型电机以及增安型比较实用且适用,这些电机也逐渐的进入到行业中去。

1、增安型电机。增安型电机一般在正常的工作过程中,不会产生电火花、电弧或者高温等现象,需要对该机器进行电气和热以及机械等方面的的保护措施,避免在正常工作时产生电火花、电弧或者高温等危险的现象。该电机在进行了一定的安全防护措施之后,可以正常的在2区危险区域进行工作。由于增安型电机将传统的下水冷改变为上水冷,加装了防潮加热器以及监控系统,所以,该电机的防爆性能更加完善,并且还能对点击进行监控,性能更加安全,保证了石油钻采任务的安全进行。

2、无火花型电机。无火花型电机在正常工作的过程中不会点燃周围环境中的爆炸性的气体,而且不会将点燃出现故障的电机,遏制了爆炸的进一步发生。该电机除了与增安型电机的一些特殊规定(如,绕组温升、起动电流、试验绝缘介电强度的电压等等)外,其他方面的设计要求相同。无火花型电机符合防爆电器的设计规定,使用额定电压超过660V的电机,加热机以及其他接连件在接线盒内。

3、正压型电机。正压型电机具有一整套完美的通风系统,内部没有任何影响通风正常进行的阻碍、结构死角等;由不能够燃烧的材料制作而成,机械强度能够达到工作需;电机外壳以及主管道的内部能够保证足够大的正压以求与外界环境的大气压相适应;电机备有安全保护措施,例如,流量监测器、时间继电器、报警装置等等,这些保措施既能够保证机器的换气量,还能够完成电机无法正常工作时的报警任务。

(二)防爆箱。防爆箱适用于1区以及2区的爆炸气体危险区。一些防爆箱因为采用了模块化设计的原理,各个回路可以根据工作环境的具体情况进行自由的组合,防爆箱有两种类型,即隔爆型、正压型,本文简述隔爆型。

隔爆型的电气一般在通用性较强的设备中比较常用。隔爆型防爆箱的外壳能够承受箱体内部气体爆炸产生的压力,遏制爆炸性的气体向外界环境泄露,而引起更大的危害。在隔爆型防爆箱的箱体上在安装上一个接线箱,这样的组合仪器叫做/de0,该仪器能够在隔爆的壳体中使用可以产生火花的元件,减小仪器造价,然而有利必有弊,这用仪器由于是不同设备组装在一起形成的,所以仪器的体积较大,内部的小零件较多,如,螺丝钉。螺丝帽等等,在检修时步骤比未改装的更多,较麻烦,而且组合后的仪器散发的热量较多,散热也就成为该设备的一个重点问题。还有另外一种隔爆型防爆箱体叫做/ed0,这种设备的外壳是增安型,内部元件是隔爆型,对这种组合设备进行拆装时较/de0更方便,而且使用增安型的箱体装备设备,能够增加设备的防护等级,但是使用隔爆的电气元件会增加设备的成本,不利于推广使用。

(三)正压型电气设备。正压型设备可以使用在存有点燃源或者是密闭的环境中,将气体介质或者惰性气体导入设备的外壳中,从而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过压,并且这种稳定的过压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依旧能够稳定的存在,这样就能够遏制可燃性的气体或者是易燃的粉尘等物质进入设备的外壳中,将可爆炸的环境与引燃源分隔开,防止爆炸的产生。从正压技术的原理上讲,正压技术可以应用于对可燃气体的分析。可燃气体经过管道进入分析仪的正压外壳,如果在设备工作的过程中出现可燃气体泄漏等问题,不会出现爆炸的现象,因为,这些泄漏的气体在正压外壳的内部会形成一个可燃性气体源,包含可燃性气体的管道以及分析仪叫做密闭容器系统,而这个密闭系统是一个无释放的系统。这个系统能够预见到气体的最大释放速度的有限以及无限性,对于气体的无限释放的情况下,这个系统能够利用惰性气体形成的过压阻止氧气进入设备的外壳中,使设备无法形成爆炸所需的环境。

三、总结

石油钻采使用的防爆电气设备要从经济以及通用角度考虑。在电气内部如果会产生电弧或是火花,而且周围环境为1区或是2区的气体环境中,要采用隔爆型的防爆箱,如果电气内部不会产生电弧或是火花,而且所处的也为1区或是2区的气体中,要使用防爆电机。面对着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各种石油钻采使用的设备也应该不断地完善。

参考文献:

[1]许春家.正压型防爆电机的防爆原理与设计[J],防爆电机,2008(04)

[2]V.Hahn ,TH.Arnhold ,刘安邦;正压型电气设备――一种适用较复杂电气设备的防爆型式[J];电气防爆;2003(02)

[3]吕俊霞.电气防火与防爆的方法和技术[J],洁净与空调技术,2010(03)

[4]应一,魏桂梅.正压型防爆电机的相关试验[J],防爆电机,2011(02)

篇2

【关键词】水力喷射钻孔 稠油蒸汽吞吐

本次研究及试验对象是辽河油田高3624区块的高3-6-021井。通过对高3624区块岩性、裂缝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走向、储层物性等方面进行细致研究,确定钻孔方位、钻孔数量、钻孔深度、注酸类型和数量、注蒸汽量,观察联作措施后的效果,对效果进行评价。

1 水力喷射钻孔技术介绍

目前,辽河油田水力喷射钻孔技术的工艺原理:连续油管连接铣刀钻具,入井进行套管开窗,然后连续油管连接喷射工具入井进行油层喷孔的工艺,喷嘴为反冲自进设计。喷嘴工作方式为单射流破岩,非水力机械联合破岩方式,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控制简便、成功率高、钻孔长度可达100米。

水力喷射钻孔技术从施工工序上可分为:

(1)自然伽玛校深;(2)陀螺定向;(3)套管开窗;(4)钻水泥环;

(5)油层喷孔。每孔施工时间约为15h,每孔施工周期内,连续油管下井3次,测井1~2次。

2 高3624区块开发现状2.1 高3624砂砾岩油藏介绍

试验油井位于辽河油田高3624区块,高3624区块构造上处于辽河西部凹陷西斜坡北端高升油田莲花油层鼻状构造北端,是一个南、东、西三面受断层夹持的由西南向北东倾没的断鼻构造,高点埋深1600m。构造类型为纯油藏,油层埋深1600~1850m,油层分布主要受砂体分布控制,为一构造岩性油藏。储层岩性以厚层块状砂砾岩为主,夹薄层泥岩。据高3624井最初试油成果,原始地层压力17.5MPa(油中1800m),1750m深度温度56℃。通过观察井测压情况可知,目前地层压力在7MPa以上,试验井附近压力10MPa左右。

2.2 区块开发现状

按开发方式划分,高3624块可分为两个开发阶段:即常规开采和蒸汽吞吐开采阶段,目前全块转为捞油生产。1988年8月~1998年9月,高3624块开始蒸汽吞吐开发,至1998年9月蒸汽吞吐有效期结束,共吞吐23口井、74井次,平均单井吞吐轮次4.9轮,累计注汽22.0693×104t,阶段产油13.9057×104t,阶段产水3.7228×104m3,阶段采出程度1.81%,吞吐油汽比0.63,阶段回采水率16.9%。1998年10月~2005年12月,由于吞吐效果较差,1998年10月后该块不再进行蒸汽吞吐开采,2003年12月全块转为捞油生产。2006年1月~目前,为采取压裂改造和高压注汽提高区块储量动用阶段,开采难度逐年加大,急需改善传统开采方式,提高单井产能。

3 水力喷射钻孔与蒸汽吞吐联作方案

试验井高3-6-021井储层岩性以厚层块状砂砾岩为主,夹薄层泥岩,分析试验井与邻井同产层生产情况,认为试验井目标储层剩余油较多,结合水力喷射钻孔设备参数性能指标,分析在该试验井应用是可行的,决定进行水力喷射钻孔与蒸汽吞吐联作措施工艺试验。利用该技术喷射钻孔的定深、定向、钻深可控的优势来提高微裂缝钻遇率,改善稠油蒸汽吞吐井产层受热环境及渗流条件,扩大产层受热吞吐半径,实现周围死油区稠油得到动用,达到增加原油产量、提高单井产能的措施目的。

3.1 水力喷射钻孔方案3.1.1?钻孔层位

筛选高3624块的某一口油井为试验井,该井位于区块中部,生产层段岩性为砂砾岩。油层物性较好,平均孔隙度21.9%,平均渗透率967×10-3μm2。碳酸岩含量极少。粒度中值为0.44mm,但分选较差,平均分选系数为1.94。为近物源浊流砂体沉积的特征。Ⅴ砂体储层以砂砾岩为主,平均孔隙度为22.69%,平均渗透率1282.65×10-3μm2;Ⅵ砂体储层以砂砾岩为主,平均孔隙度为19.92%;平均渗透率867.92×10-3μm2。

3.1.2?钻孔位置

根据地层倾角、倾向以及油井井斜数据,确定钻孔方位主要沿平行地层等高线方向,这种方法适合油层上下较厚的油层,孔轨迹在同一个油层延伸,同时根据油层厚度和实际钻孔深度进行钻孔方位微调,从该井测井曲线对比综合分析L5+6层位的2#、3#两个层钻孔增产效果会更好。

?3.1.3?钻孔方位

通过分析试验井与邻井同产层生产情况,认为试验井24.6o、221o方位剩余油较多,优选为该试验的钻孔方位。

3.1.4?布孔数量

该井所选2#小层为物性较好的含油层段,单层厚度56.6m,3#小层厚度13.4m,2#小层布孔密度为1孔/7.07m,3#小层布孔密度为1孔/13.4m,设计对2个小层完成9个钻孔,自下而上逐孔实施。

3.1.5?钻孔长度

考虑小层单层厚度较厚,井间距较长,产层无底水,井间距离170m,因此,设计钻孔长度为100m。

3.2 防膨酸化蒸汽吞吐方案3.2.1?防膨方案

粘土稳定剂由有机聚季铵、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无机物复合而成。

(1)按处理半径计算,按照处理半径2.4m计算,药剂浓度1%,施工剂量24.4t。

(2)按注汽量计算

设计注汽量按3000t,防膨剂使用浓度按1%计算,则试验井防膨剂用量为30t。

(3)施工要求:正注粘土防膨剂30t,正替清水10m3,压力控制在20MPa。3.2.2?酸化解堵方案

(1)药剂用量:酸化药剂的主要成分为有机酸、盐酸、氟盐、缓蚀剂和表面活性剂等。酸化目的层为2#:3#小层,井段1651.5-1722.0m,厚度70m/2层。通过酸化,解除近井油层污染,恢复或提高地层渗透率,增加油井产能。设计向井中注入多氢酸解堵处理液185t,正替顶替液10t,排量0.6~1.5m3/min,泵压不得超过20MPa。

3.2.3?注蒸汽方案

预热地面管线10分钟,然后转入正式注汽,以较低参数注一小时,逐步提高注汽参数。采用高压小炉注汽,设计注汽量3000t,油层吸汽能力约7~9 t/h,注汽速度:192 t/ d,注汽强度:27.5t/m。

4 现场试验与效果

4.1 现场试验

5 结论

细致的地质分析、创新的联作思路、缜密的施工设计、科学合理的联作工艺选择是高3-6-21井现场试验成功的基础与保障。

水力喷射钻孔改变了传统射孔完井蒸汽腔的形态,扩大了蒸汽与地层的直接接触面积,扩大了蒸汽腔的波及体积,无论是近井地带还是远井地带均更有效的利用了蒸汽的热能,并且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因储层非均质性造成的储层动用不均的困扰。

水力喷射钻孔的成功应用可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射孔完井方式,有望引起新一轮的完井方式的变革

水力喷射钻孔与蒸汽吞吐措施联作工艺技术可有效解决因近井地带污染与堵塞导致的注汽困难的难题,实现了蒸汽吞吐井间剩余油挖潜以及油井产量的提高,为辽河油田稠油开采提供新模式、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根生,沈忠厚.高压水射流理论及其在石油工程中应用研究进展.石油勘探与开发[J].2005,(02):96-99

[2] 袁建民,赵保忠.超高压射流钻头破岩实验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07,(04):20-22

[3] 孙晓超.水力深穿透水平钻孔技术的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05

[4] 李慧,黄本生,刘清友. 微小井眼钻井技术及应用前景[J].钻采工艺,2008,(02):42-45

篇3

[关键词]埕岛油田 ;水平井;油层保护;钻井

中图分类号:TE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010-01

1 前言

水平井技术是石油钻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具有增加单井产量,提高生产速度,高效开发细长油气聚集带,贯穿多套薄油层等优势。这些优势尤其适合胜利油田埕岛海上油田的开发。埕岛油田位于山东东营渤海湾极浅海海域,采取建造井组平台,施工定向井为主要开发模式。生产原油通过输油管线输送到陆地集输站。海底管线寿命限制、井组开发模式、油层砂体多等因素决定了水平井在埕岛海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水平井施工周期长,泥浆浸泡时间长,油层保护难是埕岛海上钻井施工的关键,从2004年埕岛油田海上施工第一口水平井以来,水平井的施工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出现投产无液量等情况。埕岛海上水平井经过十余年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目前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水平井油层保护技术。

2 水平井钻井油层保护技术

埕岛海上成熟的钻井油层保护技术主要包括:油层保护实验与评价技术、精确的地质设计技术、优化钻井设计技术、优质钻井液油层保护技术、完井油层保护技术等。

2.1 油层保护实验与评价技术

埕岛油田所在油区为一复式油气聚集带,含油层系多,油藏类型多样。共发现八套含油气层系,自下而上分别为太古界、古生界、中生界、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东营组、上第三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其中馆陶组上段为埕岛油田主力含油层系。不同的砂体物性不同,油层保护的重点不同。埕岛海上在开发前力求做好油层保护实验和评价,详细研究储层物性,对油层进行酸敏、碱敏、盐敏、水敏、速敏等敏感性评价分析,根据实验有针对的做好油层保护设计。

2.2 精确的地质设计技术

油藏地质设计和钻井地质设计是钻井工程设计的依据,地质设计是否准确对于水平井的施工至关重要,不仅会影响到钻井施工的周期、油层保护的质量,甚至会影响水平井施工的成败。埕岛海上水平井钻井一般不采用打导眼的方式,这样可以节约大量成本,但是一旦油藏设计无法较为准确的预测出油藏的深度、走向,将会导致水平井无法顺利施工,最终对油层产生较大污染、影响单井产量。因此精确的地质设计技术是做好埕岛海上水平井油层保护的一大重点。

2.3 优化钻井设计技术

钻井设计科学与否决定着钻井整个实施的成败。科学合理的@井设计有助于实施优快钻井,确保钻井实施安全、顺利,大大减少钻井液对油层的浸泡污染时间,能最大程度减小钻井过程对油层产生的损害。钻井优化设计技术在油层保护方面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井身轨道优化设计

从采油工艺、优快钻井施工要求出发,为加快钻井速度,确保水平井实施成功,海上水平井井眼轨道设计优化采用钻井施工难度相对较小的“直-增-稳-增-稳”五段式设计方法,水平井造斜率一般为10°~25°/100m,上部增斜段(第一增斜段)造斜率不得大于15°/100m,全角变化率小于6°/30m,造斜点或稳斜段尽量靠下(稳斜段底与油层段垂直距离应小于150m),同时为进一步降低井斜角,满足钻井防碰需要,部分井采用表层定向施工技术,造斜点选择在100~400m,满足采油工艺下泵深抽的要求。

(2)井身结构优化设计

将水平井井身结构分为三开,一开钻表层后下入表层套管;二开钻至水平井A靶点以下50m,并保证钻具在进入目的层前井斜、方位均已达到优化值,尽量避免三开定向、扭方位;三开钻完水平段后下筛管或砾石充分防砂完井。

2.4 优质钻井液技术

钻井液是钻井的血液,贯穿整个钻井施工过程,对钻井的顺利完成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钻井液在钻井过程与油层直接接触,是油层保护的关键环节,能否有效抑制钻井液浸入地层,决定着油层保护的成败。对于水平井,根据钻采一体化先期防砂钻井、完井工艺的特殊要求,采用两套钻井液体系:一是钻井过程中为满足井下安全和油层保护要求,实现优快钻井目的,钻井全过程推荐采用“双保型”(油层保护和环境保护)天然高分子聚合醇非渗透钻井液体系,其中钻开油层前100米至完井(下套管固井完),使用非渗透处理剂,避免油层钻井过程中出现漏失现象;二是完井过程中为避免钻井液中固相颗粒对滤砂管的堵塞,满足钻采一体化防砂完井工艺要求,完井时采用海水无固相钻井液体系。

2.5 裸眼砾石充填完井技术

水平井裸眼砾石充填完井是在裸眼水平段下入筛管并将筛管与井壁之间的环空充满砾石,形成高渗透挡砂屏障,使砾石支撑地层、过滤出砂和保护筛管。埕岛海上水平井裸眼砾石充填完井首先下防砂管柱到设计位置,油管打压,使悬挂封隔器充分座封,升压丢手,验封,之后酸洗、循环充填及测试,最后反洗井,起出充填管柱。利用底部循环充填防砂工艺,用适当排量和砂比携砂液,将钻井井眼与优质筛管之间环空用陶粒砂一次充填均匀,形成连续稳定的高强度砂体,阻止地层砂向井筒运移,从而解决出砂问题,保护了油层结构。

3 结论与建议

水平井油层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地质设计、钻井设计、钻井工艺、完井工艺等专业技术及层面,只有做到环环相扣,确保每一环节质量,才能真正有效保护好油气层。建议今后进一步加强各专业和部门的配合,加大合作力度,对可能影响油层保护质量的各种环节制定出具体措施,更好提高水平井长油层段油层保护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钢粒钻进,裂隙地层,岩溶溶洞地层。

 

由于切削具硬度及耐磨性的原因,硬质合金钻进只适用于中等硬度以下的软岩层;金刚石钻进可钻性级别较高,但金刚石产量少,价格昂贵,普及于日常生产有相当的难度,并且,金刚石受到太大的冲击容易破碎,也不适用于裂隙、溶岩溶洞地层钻进。

钢粒钻进是钻进坚硬岩层的另一种主要方法,这种施工方式具有施工设备简单,操作工艺易行,成本低廉等优点。但是,由于钢粒不固定在钻头上,在裂隙、岩溶溶洞地层,钢粒容易大量漏失、流失,使得钻头底唇面下没有足够的钢粒破碎岩石,钻具无法克取岩石取得进尺,所以,钢粒钻进在裂隙、岩溶溶洞地层中的应用也受到很大的限制。

我们在淅川水源地裂隙、岩溶溶洞地层钻井施工中,经过技术分析与攻关,采用钢粒钻进工艺,顺利完成了施工任务,在钢粒钻进裂隙、岩溶溶洞地层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1. 概述

1.1工程概况

由于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淅川县城段水质受到严重污染,超出了国家Ⅳ级饮用水标准,且水量供给日益萎缩。饮用水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人民的日常生活已经造成严重的影响。为此,经多方论证,开辟、建设新的、水质良好的饮用水水源地,成为必然。

1.2地层情况简介

水源地位于淅川县城西北一公里处。地层情况大致如下:

上部第四系坡洪积层,主要为松散中粗砂、砂砾(卵)石层、砂质粘土,其中赋存丰富的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该层底部砂砾(卵)石层泥质含量较高,胶结较致密,该层不整合覆盖于寒武—奥陶系老地层之上,为隔水层。

基岩为奥陶、寒武、震旦系岩层,岩层局部为火山角砾岩、砂质粘土岩、页岩、砂岩、泥岩、板岩、灰岩等,含微弱基岩裂隙水,富水性差;地层岩性大部分为白云岩、白云质大理岩、灰质白云岩等,节理裂隙及溶蚀现象发育,赋存丰富的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碳酸岩层为钻井取水的主要目的层。

1.3施工设计要求

设计井孔数25眼,单井供水量50吨/小时;

单井井孔结构为:上部第四系覆盖层井孔直径为φ600mm,下φ377×7 mm螺旋钢管;下部基岩:井孔直径为φ290mm,裸眼成孔。

井孔深度200米左右,具体井深视地层实际情况而定。

井孔上部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全部封隔,水源地用水主要取下部基岩的碳酸岩裂隙、岩溶溶洞水。

2.钻进工艺

上部第四系地层:一钻采用φ300mm三翼刮刀钻头开孔,二钻用φ600mm三翼刮刀钻头扩孔,最后用φ377mm钢粒钻头钻入基岩2米,下入φ377×7 mm螺旋钢管,止水固井管;

下部基岩:采用φ290×10mm钢粒钻头,一径钻至终孔。

钢粒选择:选直径为3mm的钢粒。

钻压:24KN, 转速:90rpm, 泵量:110 L/min, 回次投钢砂量:16Kg。

3.施工生产

3.1前期生产情况

机台进入工地后,第一眼井的前期,施工顺利,钻进至49.5米处钻穿第四系地层,然后又往下钻2米基岩,下入φ377×7 mm表层套管,止水、固定表层套管后,改用φ290×10 mm钢粒钻头钻进基岩。

当钻进至83米时,生产出现了两个棘手的问题,a:所用的清水冲洗液出现了迅猛的减少,即清水冲洗液大量漏失,导致工地施工所需的清水供不应求;b:在冲洗液出现大量漏失的同时,钻具也出现了剧烈的“窜动”和“阻卡”,致使钻具难以回转作业,施工设备“鳖车”严重。

在这两个因素的阻碍下,施工机台坚持运行2天,基本不能取得进尺。生

产被迫停顿。

3.2原因分析

就施工所出现的问题结合具体地质情况,我们判断冲洗液的漏失与钻具的“阻卡”、“窜动”现象,都是钢粒钻头钻至裂隙、岩溶溶洞地层的反应:

a:经测量,井孔内的静水位相对地面高度为-52.5米;循环池内冲洗液液面高度为-0.8米。井孔内液面高度比循环池内冲洗液面高度低51.7米。当泥浆泵将清水冲洗液打入井孔后,冲洗液柱就在循环管路中形成负压,负压将清水冲洗液快速的由循环池吸入井孔内,井孔内又由于裂隙、大溶洞的存在,进入井孔内的循环液从裂隙、溶洞漏失。最终循环池内的冲洗液大量被吸入井孔内流失,导致工地清水冲洗液供应不及,不能持续供应生产的需求。冲洗液流动示意图见图一。

b:当冲洗液大量流失时,恰好说明施工钻到了大裂隙、溶洞地层,在冲洗液大量流失的同时,钢粒也大量的漏失或被冲走。这种情况使得没有足够的钢粒被压在钻头唇面下面破碎岩石,导致钢粒钻头唇面直接与岩石相接触;大裂隙、岩溶溶洞地层处的井孔底部又凹凸起伏、参差不平,致使钻具剧烈的“窜动”和“阻卡”,无法回转作业。论文格式。

3.3解决方案

就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

a:对于冲洗液大量漏失的问题,在保证满足钢粒钻进所需冲洗液量的前提下,控制流入井孔内的冲洗液量,使得冲洗循环液以一定的流量源源不断的被输送入井孔内。

我们在泥浆池的进水管上安装一个阀门和水表,控制、测量流入循环池的进水量;在高压管的前端安装一个球型高压阀门,用以控制进入井孔内的循环液量。每一回次,当水泵将循环水少量打入井孔后,即关闭水泵,利用循环液在井孔内、外的高差,让循环液自然被吸入井孔内,同时,利用高压管前端的球型阀门,控制流入井孔内的循环液量;再利用泥浆池进水管的水表,在保证泥浆池液面稳定的情况下,检测进入井孔内的循环液量,使得流入井孔内的循环液量即不太大,又能满足施工生产工艺要求。

为配合生产中用含钢粒的粘土球施工钻进生产,防止水流太大冲蚀含钢粒的粘土球,控制流入井孔内的循环液量减少为60 L/min。

b:对于钢粒大量漏失、流失问题,我们做了如下尝试:①在大裂隙、岩溶溶洞地层井孔段,舍弃钢粒钻进法,采用硬质合金钻头钻进。结果不理想,不能取得进尺,且钻具“蹦跳”、“阻卡”更为严重;②试用液压控制连续投砂器进行连续投砂法施工,结果也不甚理想。由于裂隙、溶洞比较大,投进井孔内的钢粒几乎都漏失或被循环液冲走,钻具依然“蹦跳”、“阻卡”严重;③我们在粘土球的启发下,利用稍微干些的粘土泥和钢粒进行搅拌,最后制成含有钢粒的粘土球。粘土球直径大致为φ40mm,粘土泥与钢粒的体积比例大致为7:3,然后在每一回次钻具放入井孔前,将粘土球投入井孔内,往井孔内输送的供水量降至60 L/min,转速90 rpm。施工运行结果相对比较理想。钻具回转平稳,进尺也较为理想。缺点是正常钻进的时间不长,只能维持25分钟左右,就需要重新往井孔内投含钢粒的粘土球,较为繁琐。

c:在裂隙比较小、溶洞比较小的地层,只要钢粒漏失、流失的少,还是采用由钻具内径一次投砂法或者结合投砂法,输送井孔循环液量110 L/min,钻进效率与完整地层钢粒钻进效率基本相同,比较理想。

3.4施工效果

经过分析和尝试,在裂隙、岩溶溶洞地层,采用钢粒钻进时,控制循环液输入井孔流量,并且制取粘土与钢粒比例为7:3(体积比)的粘土球,采用一次投球(粒)或者结合投球(粒)法进行施工,施工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论文格式。

施工进度由前期的常规施工2天没进尺,改变为每天能取得7米左右的进尺。并且,由于施工工艺改进后,施工设备运行平稳,机械故障大为减少。

施工工艺改进前后各2天的施工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统计情况,详见表一。

表一 施工工艺改进前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对比

施工 钢粒 施工 纯钻 辅助机械 待水 平均 单位进尺钢粒

进尺用量 时间 时间时间 事故 时间 钻速 消耗量

h Kg hh hh h m.h-1Kg.m-1

改进前0.15 150 48 2210 6 100.0031 1000

改进后 13.8 5048 28 164 0 0.2883.62

由上表可以看出:施工工艺经过改进后,进尺、纯钻时间、平均钻速都得到很大的提高,而钢粒等材料消耗却大幅下降,单位进尺钢粒消耗量趋于正常值,设备运转平稳,机械事故也减少了;由于供水“细水长流”,能够满足施工需水供应,待水时间降为0。

由此说明,施工工艺改进后,效果是显著的。工艺改进是成功的。

在随后24眼井的施工中,一直沿用了上述施工工艺,施工非常顺利。各方面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我们圆满完成了全部施工任务。

4.结语

钢粒钻进是一种比较老的钻进施工方式,针对比较坚硬的岩层,具有成本低廉、工艺简单、事故率低等很多优点。但是,由于其本身工艺特点,在大裂隙、溶岩溶洞地层,这种施工工艺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本文从生产实践出发,采用钢粒钻进工艺在大裂隙、岩溶溶洞地层施工,总结出了以下方法与经验:

①发生循环液大量漏失时,在供水管路上安装一个高压阀门,利用高压阀门控制循环液输送流量,使进入循环管路的冲洗液量既满足施工工艺要求,又不大量漏失。论文格式。使生产能持续地进行。我们工地经现场测试,循环液供应量降低至平常施工生产时的五分之三,即60L/min。

②当所施工地层存在大裂隙、溶蚀溶洞情况,导致钻粒大量漏失、流失时,按照7:3(体积比)比例,将粘土与钢粒混合搓制成直径φ40mm左右、比较硬的粘土球,在每一个回次下钻具前,采用一次投球(砂)法或者结合投球(砂)法将含钢粒的粘土球投入井孔内,施工钻进能获得不错的施工效果。

③当裂隙、溶洞不大,钢粒漏失、流失不太严重时,采用一次投粒法或者结合投粒法等正常、传统的施工工艺方式,钻进效率基本能恢复到完整岩层相同的正常水平。

参考文献:

[1]钻探工艺学.地质出版社。1990年。

[2]钻探工程设计参考资料.地质出版社,1991年。

[3]贾崇基,蔡公达。工程流体力学。1989年。

[4]岩石可钻性分级手册。1979年。

[5]王朝平。淅川水源地可行性论证报告,2008年。

篇5

一、利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期刊影响因子和有关因素之间作用规律的仿真模型

本文选用2006版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中的自然科学期刊中,从《安徽化工》到《钻采工艺》共300种期刊数据为样本数据(见表1,略),研究仿真科技类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有关指标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其中,利用前150种期刊数据作为训练网络的样本数据,后150种期刊数据作为测试网络的样本数据。

 样本输入数据处理

采用三层BP神经网络对期刊的影响因子与有关指标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进行仿真学习,BP网络中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的结点数分别为7×10×1激活函数分别采用sigmoid,logsig,学习率η=0.9,学习训练算法采用反向传播(BP)算法。

以刊期、总被引频次、即年指标、载文量、被引半衰期、引用半衰期、他引比、基金论文比、Web即年下载率等为网络的输入,由于各项数据差异较大,所以在作为神经网络输入、输出数据时,采取(X-Xmin)/(Xmax-Xmin)公式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处理结果见表1 。

样本输出数据处理:将影响因子作为网络的输出,其数据见表1。

网络建立与仿真

这里建立一个7×10×1的 BP网络,分别利用matlab中的函数NEWFF()、train()、,sim()建立、训练和仿真网络。传递函数分别取tansig和logsig,目标误差为0.0001。150个训练网络的样本系统仿真结果分别见表2(略)和图1,由图可以可见,除个别影响因子较小的样本外,误差高度聚集在0附近,相对误差基本上都在3%以内,150个测试样本仿真结果也比较理想, 由图2可以看出,除个别样本由于影响因子非常小,不大符合整体规律性,其余样本误差基本也是聚拢在0附近,大多数样本相对误差也在5%以内,说明本神经网络具有很好的整体仿真能力,也就是说,该模型能非常有效地仿真影响因子与相关指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二、用网络进行期刊有关指标对影响因子影响分析案例和结论

为了研究各有关指标对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程度和方向,这里以各指标的平均值为比较基础,采取单因素分析的方法,让一个因素值在平均值上下变化,用网络仿真其输出的影响因子,与平均水平下的影响因子比较观察其影响规律。表3(略)列出了要代入网络进行仿真的输入和输出结果,下面就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计算表明,当载文量分别增加30%、增加15%、、减少15%、减少30%时的网络仿真影响因子分别为: 0.1410、0.1508、0.1727、0.1848。可见载文量越大影响因子越小,而且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过度扩大载文量势必影响载文的质量,并不利于刊物质量的提高;当其它指标保持平均水平不变,基金论文比分别增加30%、增加15%、、减少15%、减少30%时的网络仿真影响因子为:0.1653、0.1635、0.1584、0.1544。可见基金论文比越大影响因子越大,但是影响微弱;当其它指标保持平均水平不变,被引期刊数分别增加15%、减少15%时的网络仿真影响因子为:0.1618、0.1606。可见被引期刊数越大影响因子越大,但影响基本可以忽略,没有什么影响;当其它指标保持平均水平不变,总被引频次分别增加15%、减少15%时的网络仿真影响因子为:0.1721、0.1508。可见总被引频次越大影响因子越大,而且影响非常明显,这是由于影响因子的计算要直接用到总被引频次所致;当其它指标保持平均水平不变,即年指标比分别增加15%、减少15%时的网络仿真影响因子为:0.1648、0.1580。可见即年指标越大影响因子越大,但是影响比较小;当其它指标保持平均水平不变,平均被引半衰期比分别增加15%、减少15%时的网络仿真影响因子为:0.1518、0.1731。可见平均被引半衰期越大影响因子越小,而且影响比较大;当其它指标保持平均水平不变,web即年下载率比分别增加15%、减少15%时的网络仿真影响因子为:0.1663、0.1564。可见web即年下载率越大影响因子越大,但影响不大。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君岐.影响期刊影响因子的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7,(4):67-70.

篇6

Abstract: For a long time, "theory" training model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closed condition lacks of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resulting in the graduates can not get into character of enterprise, and seriously separate with the demand of society and enterprise. Combined with training mechanism of graduate majored in oil and gas well engineering major,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program of "double-tutor" teachers team. Through two years of practice, the graduates' theory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ability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and has received the good effect.

关键词: 双导师;油气井工程;培养模式;队伍建设

Key words: double-tutor;oil and gas well engineering;training model;team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271-02

0 引言

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处于整个教育链的最高端,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创新水平的重要体现和保障。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制度和培养模式都是在较为封闭的状态下进行的,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践训练和创新能力,与企业相关领域的发展需求严重脱节。因此,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尤其是高层次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然选择,这不仅给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且赋予了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新内涵。

然而,研究生培养的指导教师是培养研究生成长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为了培养理论与实践双重复合型人才,仅仅依靠高校的单一导师培养机制存在一定程度知识结构的欠缺,不能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为此,国内诸多高校先后从多个层面进行探讨与实践,如加强学科建设,寻找不同的教学模式或导师制模式等[1]。上海交大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签约推进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培养模式[2],扩大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项目规模,将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最初以科研项目为载体的合作已转为在共建实验室、开展学科领域集群式发展等应用领域的合作。在培养模式上,还将通过“先期介入”的模式,使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直通”企业,让学生们能提前参与企业的研发;山东大学博士生实行双导师制[3]。要求双导师之一须为校内人员,另一人可以是校外(含境外)人员,也可以是校内非同一学科(跨二级以上学科)人员。合作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协助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并指导研究生;为研究生提供相应的科研条件或科研经费;参与指导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参加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预答辩和答辩;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生开设课程或专题讲座。

研究生“双导师”建设制度就是在这种企业与社会的需求下产生的,它是由高校理论与学术型指导教师和企业具有培养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人员与技术专家共同培养“双导师”培养机制。“双导师”培养机制能够弥补单一导师培养存在的知识结构与知识面的欠缺。为此,本文结合本校的油气井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培养现状,结合油田企业的科研院所与生产实践单位,提出了“双导师”队伍建设方案,通过双导师队伍建设的运行,研究生的培养的理论与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本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状与分析

本校油气井工程研究生依托于本院石油与天然气一级学科,研究生的总体招生数量为45人/年,近年来,随本科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招生人数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油气井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如表1。

研究生主要的培养方向为油气井工程力学、油气井工作液力学、油气井工作液化学、油气井工艺理论与设计评价、油气井工程测量与过程控制等方面基础性的研究。多年来,由于受“重理论培养”、“轻技能训练”培养思维的定势,本专业的毕业生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研究生毕业后从事理论研究与继续深造的人员占据很大的比例,如表2。

同时进驻企业的研究生毕业生,无法直接参加企业与社会的生产实践,大部分需要经过6个月的现场技能培训。甚至一些研究生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而失业,导致了本专业研究生资源的极大浪费。

复合型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不健全,已成为约束研究生毕业进驻企业与社会的瓶颈。传统的精英教育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大众教育的要求,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教学,造成办学与社会需要脱节,学习与实际应用脱节,培养的学生缺乏实践动手的能力,这也是造成目前高校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双导师”型队伍的建设是必要的发展路线。

2 “双导师”型队伍建设方案

学校依托教育厅设定的“油气钻采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将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与技术专家聘为中心的技术顾问与客座专家。围绕人才培养总体方案,优化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增设创新创业课程,引导学生参与相关的科研工作和产品研发,达到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目标。主要的队伍建设方案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①导师队伍建设上,鼓励校内年轻导师参加油田生产实际技术难题攻关,通过结合油田企业存在的技术问题,开展技术攻关,一方面增强了导师解决现场实际工作经验,另一方面拓宽了青年教师的视野。为后续的研究生培养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②依托“油气钻采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通过高薪聘请或有偿政策引起具有3-5年具有相关技术领域的工作经验的专家和学者。

③把油田企业符合导师资质的优秀人才聘请为学校导师,开发型的学科带头人。借助于与黑龙江省油气钻采研发中心实验室的合作,油气井工程专业聘请高级技术导师占本专业校内导师数量的百分之四十。

④实现校企共同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一方面满足校内导师培养研究生基础理论培养,另一方面满足企业导师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拓宽导师的指导范围,导师的指导不仅仅局限于科研,其范围可以涉及课程、论文、科研和社会实践等多方面。

⑤在研究生毕业设计时实行“双导师”责任制,在制定油气井专业研究生的毕业设计计划、拟定毕业设计课题时,要做到课题不脱离油田实际问题。油田企业的研究生指导教师定期来学校做技术交流,并留下技术课题,合作的双导师制培养模式能够让学生们提前参与企业的研发,尽快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3 方案实施与效果分析

①通过外聘引起人才的政策,2012年,引进具有3-5年工作经验的博士后3人,现已参与指导2012级的硕士研究生的工作。

②2012年,聘请油田企业的专家学者来校做学术报告2次,并参与制定了油气井工程专业2012年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与培养计划。

③通过对油气井工程专业2012界毕业生就业调查显示,研究生就业率提高了32%。

4 结束语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油气井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经过“双导师”型队伍的建设以及新的导师聘用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适应本专业自身特点的教学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双导师”有利于对研究生进行多学科交叉的学术指导,拓宽学生视野,同时通过学生在油田现场实践的方式,让研究生直接参与校外导师所在单位的实际工作或研项目,改变研究生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②与黑龙江省油气钻采研发中心实验室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定期引进一定数量的优秀技术导师。对于油气井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和方向更加明确和负责,通过企业导师现场经验的传授和指导增加了学生对于工程上的更深理解和认识。

③通过学生现场实习以及与各油田单位的合作,解决了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学生在油田单位的一段时间的实习,对于就业和选择人才方面有了一定的意向,对于缓解目前高校学生就业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国武,李建平,鲁晓军.电子科技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国内外双导师制的探索和研究.计算机教育,2006:146-148.

篇7

关键词:数据中心;数字化钻井;辅助决策;施工模式

1 前言

为了提高石油钻井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降低开发成本和降低生产成本为目标,建设全新的数字化钻井施工模式有着重要意义。

2 数字化钻井信息平台框架

石油钻井的主流程是从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开始,在构建过程中,全面考虑了钻井全过程所涉及到的数据以及生产经营活动,以钻井生产的主流程为线索,从数字化钻井队、钻井数据中心、钻井辅助决策平台和远程通信网络等四个方面设计了数字化钻井信息平台框架,本文着重从前三个方面阐述数字钻井施工模式的构建方法。

3 数字化钻井队

数字化钻井队主要通过数据采集计算机将安装在各关键部位的传感器连接起来,再由井场局域网络将数据采集计算机、数据处理与传输计算机、现场监控及其他应用计算机、现场摄像监控解码器等设备连接起来,然后通过部署在这些机器上的软件系统完成数据的自动采集、数据人工录入、数据转换、数据传输、现场工况监测等工作。这些软硬件集成起来构建了数字化钻井队。

3.1数字化钻井队的硬件设施

(1)数据采集仪器

数据采集仪器一般是钻井参数仪或者地质录井仪,钻井参数仪一般包括钻井仪表主机、传感器、电缆及附件。另外,对于定向井、水平井,还需要配备有关的测斜仪器,便于进行地质导向监控。

(2)计算机及网络设备

数字化钻井队需要在井场组建一个小型的局域网络。局域网由一台服务器和若干客户机组成。计算机的连接方式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即网络中的所有计算机都连接到一个共享式hub或交换机上。这种网络系统连接简单,也比较容易扩充。

3.2数字化钻井队的配套软件

(1)实时数据采集、处理软件

本系统的实时数据来源于综合录井仪或钻井参数仪实时采集的数据。为钻井工程实时监测与井场信息系统服务器软件平台提供规范格式的实时数据,以不同方式为客户端提供实时数据服务等。

(2)钻井过程实时监测和远程传输软件

钻井过程实时监测分为钻进过程和起下钻过程两个模块。

井场与基地间的数据传输可以采用不同的通讯形式,目前经济简便的通讯方式为利用普通有线电话网和gprs移动通讯网,其次是微波通讯和卫星通讯。本软件可实现以上集中网络的灵活选用。

(3)工程数据手工录入维护软件

该软件主要实现钻井现场施工工程与管理数据的录入、维护和统计。这些数据包括日常管理数据、钻井设备数据、钻井队伍数据等20余类。

(4)地层压力监测评价软件

该软件是根据国外室内研究的最新成果差压和岩石弹性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的,根据钻井参数计算地层压力,实现地层压力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计算、数据图形输出一体化。用于提高地层压力的预测、检测精度,合理设计钻井液密度,提高钻井安全性,保护油气层。[1]

4 钻井数据中心

钻井数据中心建设包括钻井综合数据库、数据流及数据加载、数据软件等方面。

4.1钻井综合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数据库以井的工程生命周期为路线,包括钻井施工、固井、完井、交井的全部数据以及形成上报统计钻井资料的数据。既能够适应高速发展的钻井系统现状,同时又具有较好的扩充能力。

钻井数据库共设计了355个数据表,3654个数据项,可分为钻井标准数据库、钻井编码数据库、钻井工程设计数据库、钻井iadc报表数据库、钻井工程数据库、钻井实时数据库、钻井井史数据库等大类。

4.2数据流及数据加载

所有的钻井数据在源头一次录入,远程传输至钻井公司,经过公司技术人员审核后进入钻井数据中心。钻井数据的审核流程和交换流程下图所示:

数据库及配套的录入系统设计完成后,在胜利油田分别部署了钻井分公司数据中心、总公司数据中心和局级数据中心。各级钻井数据中心运行平稳,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3数据软件

建立了强大的钻井数据中心,就必须发挥作用。

系统实现了钻井综合数据库的/fazhan/">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论文关键词:天然气开采技术 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 

论文摘 要:天然气开采技术是石油工程专业、油气田开发工程学科一门重要和新兴的综合课程,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理论结合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为石油工业提供基础理论扎实、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近些年来,全球对更清洁能源天然气的需求增长强劲,天然气产业也因之发展迅猛[1~2]。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关键阶段,经济结构优化对能源结构优化的要求十分迫切,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在今后中国能源消费中的地位将日益重要。我国的天然气消费长期以来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提高天然气消费比例,加快发展天然气产业是今后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理论和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的差距[3~4]。我们需要进一步发展中国天然气地质理论,加快建立和发展适合中国地质特征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核心技术和技术系列。这对中国能源战略的安全及多样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天然气开采技术课程内容简介 

天然气开采技术课程以油层物理、渗流力学等专业基础课为先修课的专业课。主要介绍天然气开采涉及的基本理论及其工艺技术。课程内容包括天然气的基本性质、烃类流体相态、气井产能分析及设计、气藏动态分析、排水采气、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机理及其预防等内容,地质是基础,渗流力学是开发的理论基础,气藏数值模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优选的钻采工艺和地面建设工程技术是关键,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石油工程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工艺技术及其基本原理,从而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选修课及未来从事石油工程的设计计算、应用研究及工程管理提供必备的专业知识。 

 

2 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讲课趣味性 

由于天然气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世界范围内对天然气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天然气开采技术也处于一种不断更新的状态,传统教材的内容常常落后于现场实际应用技术,为了让学生紧跟科技发展的脚步,能够培养适合当前石油行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教师应不断更新专业前沿的最新技术知识,不断丰富教学的内容,通过展示国际最新发展动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介绍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3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天然气开采技术课程涉及的先修课程较多,一般放在大四讲授,传统的讲授法通常是满堂灌的填鸭式,学生很难适应,所以教师首先应该坚持启发式教学,控制课堂节奏,把握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其次,在谈话法中多利用互动式教学,加强师生的沟通和交流,锻炼学生自我表达能力。最后,在讨论法中,采用案例式教学,设计新颖实际的例子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读书指导法,要求学生读期刊杂志写读书报告提高其自学和总结能力。 

4 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当今教学手段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5]。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具有灵活性强、可塑性大、师生互动效果好等优点。现代教学技术以其容量大、速度快、内容丰富多彩而在很多学科的教学色鲜明。教师应根据天然气开采技术课程的特点,将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在一起。天然气开采技术课程理论性较强,涉及诸多先修课程,同时实用性很大,在现场中实例颇多。教师一方面要坚持传统教学手段,侧重讲解天然气开采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另一方面要合理使用多媒体[6],将文本、声音、图像、动画及视频投影在屏幕上,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5 理论结合实践,推进素质教育 

天然气开采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课,该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牢固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教师要结合课程理论设计切实可行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到现场参观实习,增长学生见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利用课程设计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为学生将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6 结语 

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优质的能源,在我国改善能源结构,以及中国石油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科技创新是促进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推动力。天然气开采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下,依据实际生产和科研需求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维标.天然气及lng工业的行业现状及展望[j].通用机械,2009(4):42,44~45. 

[2] 李泓平.天然气资源评价[j].中外科技情报,2007(22):35. 

[3] 徐枞巍.为天然气大发展助力[j].气体分离,2009(4):19~20. 

[4] 邢云,刘淼儿.中国液化天然气产业现状及前景分析[j].天然气工业,2009(1):120~123,147~148.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