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5 09:21:2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课堂教学能力,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语言艺术 教学效率
有位教育家说过:“世界上没有枯燥的知识,只有枯燥的讲授。”可见教师的语言不仅可以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一节课的教学效果。
由于化学世界中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物质性质学习的阶段性和理论理解的有限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能力的差异性以及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和学生思维的空前活跃等因素,大大增加了化学课堂教学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在发生这些偶然性事情的情况时,教师在具备其它各种能力和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好的教学语言,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面对意外发生的事情,快速调整教学方案,采取新的措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现就教师较好的教学语言能力的形成以及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认识。
1.要熟练地掌握教材
在教学中要钻研书本和相关资料,研究新的化学课程标准,钻研教学新动向,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只有对教材的高度稔熟,对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做到博学精通,心中有数,以及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这样才能回答和处理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也才能就教学情况变换教学方法。例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一时答不上来,卡壳了,怎么办?或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或变换角度等。这些都必须熟悉教材才能办到。
2.要充分备课
备课包括备教案、备实验、备上课、备学生。备教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剃度、有坡度的问题,将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掌握。备实验是对演示实验有充分的准备。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所演示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装置、所用试剂、溶液浓度、实验用品等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无误,并从实验效果的直观性强、实验简易快捷以及确保实验安全等前提下做好预备实验。备上课实际上是在脑海里将上课情景过一遍电影,要把讲课的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其中每一个知识点的过度和连接一定要自然,能够达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备学生就是要在头脑中装着学生。例如,当教师讲到某个地方,学生会提出什么疑问,教师如何作答;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学生会怎样回答,一般有几种答案,教师怎样引导,最后该怎样归纳等等。如果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方面考虑,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对同一个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关注学生认识发展的动向。
3.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
――奥修
叶圣陶曾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要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课堂自学作为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要求在课堂上留出学生自学的时间,以生为本,用好自学导案。在实践过程中深有体会:学生课堂自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堂自学能力呢?
一、严打自主学习中的“假”自学
如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揭开货币神秘面纱”教学案例中,教师先安排学生自学15分钟,完成三个目标任务:商品的概念、货币的含义和职能、纸币的概念。在15分钟的自学时间里,学生只需要把书上的几句很短的黑体字记住,就算完成任务了。15分钟后,教师检查,学生对答如流,教师非常高兴地表扬了学生,说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得很快。看书,是一种自学方式,但对一些适合探究的知识,看书就容易直接看到结论,不能经历知识产生的思维过程,学生的收获也就大打折扣。用15分钟记住几句话,是教学中典型的“假自学”。
二、规范课堂自学的方法要求
学生自学时围绕自学导案做到“三要两竞”。三要:①读写要有序(画出重要的概念、定律);②读思要结合(记下疑点难点,课堂上注意老师的解释分析);③善疑要好问(设计问题,写下自学问题)。第三步最难,但只要教师能做出示范并且一直坚持下去,相信学生一定能做到。两竞:一竞指组内同学提出问题竞争,谁最全面、最具有代表性,筛选出代表小组的问题。二竞指组与组之间的竞争。由某一组提出一个问题,其余小组进行回答,比一比哪个小组的答案最全面、最正确。前期教师留足阅读时间,不主张合作学习,不主张课前预习,就在课堂逼着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提出问题,思考导案。问与答过程中教师对学生难于掌握的难点、重点做出讲解、说明,学生自学成果得到肯定和表扬。对于那些懒惰、学习成绩跟不上的学生是一种鞭策,同时为他们树立了榜样,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信心、“我能行”。
三、参与学生自学的全程过程
学生自学的过程教师要全程参与,要对学生的自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组织和调控,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明确目标,抓住教学重点,掌握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巧妙提示与重点讲解。课堂中教师既要重视师生间的合作,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自我矫正,不要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
四、善用课堂自学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教材,教师编写的自学导案,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在组织、指导学生学习时,要注意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的知识起点组织、指导学生自学。以“揭开货币神秘面纱”为例,在自学导案中编制了问题:先有商品还是货币?为什么你选购商场商品时注重价廉物美?在原始社会物物交换时为什么用羊、陶器、金银等作为一般等价物?什么时候(金银)货币出现?为什么商场商品需要标价?你要买到商品要付钱(纸币)或刷卡……原来货币并不神秘,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并不神秘,只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担当了它应有的基本职能,不需要对其有过分崇拜思想。在自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经历由不会到会的过程,体验疑惑的痛苦与顿悟的愉悦的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学。
五、培养自学过程中的自学能力
1.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任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起于问题情境,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索性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所以,要培养学生敢于问问题;要给学生创设问题的时空;要教给学生问问题的方法;要适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2.前置练习,引导发现。学生提前完成前置练习,看看错误产生在哪些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先在课堂上学会利用“引导发现法”学习新知识,再把这一方法推广,学生利用前置练习、引导发现来自学新知识,在高三复习时效果很好。
3.共同基础,统一目标。共同基础,统一目标就是教师讲课仍要发挥自学作用。学生通过自学,仍然有弄不懂的地方,这时在他们的头脑中就会产生一种请老师帮助尽快把它弄懂的心愿,就会聚精会神地听讲,开动脑筋思考,这时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就有了共同的基础和统一的目标。所谓老师讲解,不是自学结束,老师另起炉灶,开讲一番,学生再听,回到老套。自学并非是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方法,仍要发挥学生的自学作用。尊重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规律,不做保姆,榨成果汁喂学生,而要让学生学会自己采摘、洗净、切块、榨汁,达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主旨。
4.增强自觉,培养习惯。在培养自学能力的基础上,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自学的好处是可以使学生克服学习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因而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自以为灯,自以为靠。”自己点亮自己的灯,自己当自己的靠山,教师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促使学生点亮自己的心灯,才能真正达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主旨。
参考文献:
如何在课堂中创造思维情境,培养学生的能力呢?通过这几年来的摸索和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不几个方面下手。
一、设计提问,引导阅读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设计提问,引导阅读”的方法。每堂课首先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出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阅读课文,自己学习,再根据学生理解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这样就使学生有了独立发挥的空间,也使老师能够有的放矢。如在讲解例题:“一个弧形拱桥,跨度为 37cm ,拱高为 7cm ,求拱桥圆弧的半径。”中我设计的问题为: 1 )这是一个实际问题,把它转化为数学问题是什么问题; 2 )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 3 )画出几何图形,标上有关数据; 4 )这个题目中最终是借助什么图形来解决问题的?这样使学生通过逐步思考,既能很好地掌握这个例题的做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注重“转化”,变新为旧
“转化”思想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思想之一。在课堂上注重“转化”思想的渗透,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都是有莫大好处的。学生掌握了“转化”思想的运用,不仅能开拓思维,有时还可以把所学的“新知”转化为“旧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求外公切线长时,我通过启发学生在图形中寻找学过的图形(直角梯形),再启发他们进一步把梯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来解决问题。最后可总结,求两圆外公切线长的实质是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和一直角边,求另一直角边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情境创造,不仅使学生很容易掌握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仔细观察,学会归纳
【摘 要】从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来看,培养学生数学能力都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高中的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每一个数学老师都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数学能力
本文从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使高中的数学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能结合高中数学学科的特点,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教学形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的研究证明,情感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还能消除他们的学习疲劳,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和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平易近人的,学生是容易和老师交流的;要多关心学生,多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也是自己的益友,这样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就会主动的去问老师,就喜欢和老师探讨问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就会得到增强,就愿意积极的去学习,数学能力的提高就有了内因的保证。
二、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无论这个学生是优等生还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设计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如果他们能顺利正确的回答了这个问题,那么就能激起他们学习的信心;即使他们的回答不够圆满,教师也应该肯定和发展学生有价值的思路。对于胆小的学生,要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大胆地发言,他们在解题中遇到困难时要能耐心的引导,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出在那里,学生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就会积极的改进,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优等生,要适当地增加问题的难度,但也应该循序渐进,控制在学生所能突破的难度,以开阔他们的数学视野,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三、精心备课,让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教师在教学中收集一些有一定代表性的数学题目,根据这些题目向学生们讲解、示范,然后让学生做类似的练习题,这是很多老师常用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这种使学生机械模仿而不主动思考的教学方法是不科学的。常见的不良后果就是学生只会做类似的试题,如果试题发生变化,就不会做或做不完整,起不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是老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而不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那么学生只是简单的模仿而缺少自主探究,知识很难升华为能力。因此,精心备课,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是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手段。
如果学生能够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征服一道道的数学难题,那么学生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就会增加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老师精心地准备和设计课堂的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有层次地设置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和障碍,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对于学生有限的数学知识和解题能力,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而不是用教师的答案替代学生的思考。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可能会给出各种各样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这就要求老师要精心备课,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情况,不要随便地否定学生,要巧妙利用课堂中出现的生成性资源,成为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增长点。
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协调的活动,在教学中老师不能唱独角戏,学生不能只做观众,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课堂上进行积极地讨论和交流,教师的教学才会更有针对性,学生也能在互动中矫正自己的错误或交流彼此的思想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科学提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教学主体,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者,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提问。但是对学生的提问必须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技巧的,下面就提出一些建议和要求。
1.提问的针对性和难易度
对学生进行提问时,一定要有的放矢,要按照教学目标的需要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点进行提问,对于问题的难易度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进行调整,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太深奥的问题会使学生不知所云,而太简单的问题又使学生感觉到没意思,提不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老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难易适中的问题,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有针对性。
2.提问应准确、简洁
在提问的环节要做到语言简练,而不是繁琐重复,要用规范的数学符号和语言表述问题,所提的问题要表达准确,要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示范和参照作用。
3.提出的问题要体现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老师的提问不能仅仅是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更要启发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体会和总结该问题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充分发挥数学思想方法在提高数学能力中的指导作用。
五、控制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容量和难度
课堂教学的节奏和容量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学的速度过快或内容密度过大,就容易使学生感到紧张、疲劳,使学生的认知产生困难,或者巩固落实不到位,或者因内容密度大而产生信息壅堵;反之如果教学的速度过慢或容量过小,就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或精神产生松懈,从而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进行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不能为了追求教学的进度而随意地加快教学速度,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控制好课堂的教学节奏和知识容量,给学生留出恰当的让知识内化为能力所需的思考、讨论和巩固、练习的时间。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科学合理地设计好数学课堂教学的难度,是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数学能力的重要保证。如果教学的难度过大,学生就不能理解掌握,甚至会因为畏难而放弃学习;反之如果教学的难度过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力就会下降。因此,既不能脱离学生实际一味追求难度,也不能简单重复降低要求,这两个极端,都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方式,顺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潮流,从而真正地立足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关键词: 英语教学 交际情境 主体作用 能力培养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同时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语言交际情境,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诱导学生质疑问难、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
一、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目标
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情感为核心,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列入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层次和个性差异。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首当其冲。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有一个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归宿,教学全过程都必须围绕这个目标展开和完成。教师运用准确、清晰的教学语言进行概括与表述,叙述要精炼,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从语法、语义、语言的角度看,教学语言必须规范,准确,清晰。教学语言应该有根有据、条理清楚,为学生提供严密的思路、清晰的范例,尽可能地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把教学内容作问题化处理,并在设计问题时进行周密的考虑,教师要善于把知识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老师使用幽默的教学语言会使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便于记忆。
二、营造说英语、用英语的环境
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实践证明,学习语言除了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有一条捷径,便是有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在教学实际活动中,应营造一个基本接近于说英语、用英语的交际小环境。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在发挥指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并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给语言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交际素材,如问候、指路、购物、看病、打电话、邀请亲友、日常生活及学习活动等题材,教师可通过实物及教具演示、看图及投影会话、扮演角色形象、诗歌故事演讲、日常生活小事对话等课堂活动,运用听录音、放录像、绘制简笔画等手段,组织英语演说竞赛、课外英语角交流等活动,将语言形式语言意义和学生实际相联系,通过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组织大量的听、说、读、写等交际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初步语感,并内化知识,形成技能,增强语言实践运用能力。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少了,学生的活动多了,外语课才能恢复其实践课的本来面目,教师教得轻松、愉快,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转变教学观念,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力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传授知识、学生消化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于全体学生,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注重促进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学习,有利于师生双向活动,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变讲授知识为训练综合技能。转变教学观念的落脚点是实现教学开放,要求老师们根据教学实际,选择适合的教材,适合本班学生的教改课题进行实践研究,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在英语教学中,尤其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应用讲授法时,要在讲授过程中,在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处,适当地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同时向学生介绍大量的材料,提供重点信息,并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结论,重视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生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有位名人曾经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此,教师应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1. 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一节课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确立主体意识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1)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而英语就堪称为时代信息的首要载体。只有把英语学习的目的与自己全部生活的目标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
(2)正确认识在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3)善于自我激励学习动机。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人,具有强大的学习动力,才能主动地投入到英语课的训练中去。
(4)善于自我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上,要时刻以兴奋活跃的思维状态去面对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要敢说,敢表现自我。
2. 以教师正确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1)更新教学观念。以往的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多数扮演的是一种家长式的角色,而未来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作出最重要的改变,即“走出演讲者的角色”,并认为“所有优秀的教师都是激励者、促进者、辅助者和协调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寓教于乐,学生便能潜移默化地领略到英语之美,从而爱学这门学科,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顺畅的心境中注意力容易集中,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帮助。
(2)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和“练”为重心上来。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营造互动的课堂氛围。
二、 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课堂教学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行为的重要场所之一,教师应尽力使自己的课生动有趣。英语学习的兴趣产生之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会逐步改善,继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出的主体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与学真正进入良性循环。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对学生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林格伦对兴趣的调查结果证明,兴趣占影响学习成功因素的25%,占影响学习失败因素的35%。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成败的重要性。所以,教师要想尽办法上好每一节课,使单调乏味的反复练习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相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其趣味性,唤起情感共鸣,引起学生兴趣。
三、 培养自立探究,巧设任务型课堂活动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课程要求,有意识地设置一些任务型的课堂活动。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确定实施任务所需要的语言材料,包括词汇等,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和经验的情景和语境。由于任务的完成需要双边或多边的交互式活动,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并且相互间需要合作和帮助,这样有利于注意语言的恰当性、得体性以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这种活动对于那些注意力不集中、不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的同学来说是非常有效的,促使其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调动全部身心,超常规发挥,精神处于极度亢奋状态,不仅能很好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还能及时记住需要记忆的东西。
合作学习就是通过教师指导的小组活动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多给他们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其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
四、培养学生学会英语思维,提高自学能力
英语课是综合性工具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教师要在日常授课中多注意加强语言使用的训练,使学生学会英语思维,接受纯英语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听、说、读、写英语形成习惯,这对他们英语的进步是大有裨益的。
在日常授课中,笔者一直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加强听说训练,即使一些较难的单词也尽量用简单英语解释,目的是使学生明确高中新教材“话题——结构——功能”这一教学思路和途径,让他们自觉地把握学的方向,指导其尝试构建对话课的学习模式。
五、优化合理的课堂结构是关键
主次分明、科学的课堂结构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要素:(l)灵活运用“五步教学法”;(2)过好单词关。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直观教学,增强感官印象;总结规律,记忆单词。(3)过好导课关。“温故而知新”,在复习基础上,巧设情景,引出新语言项目,再启发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由学生尝试去总结悟出新语言的规律,并让学生在练中学、学中练。
教学实践证明,在课堂上发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是非常有效的。随着英语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和研究有效的听说策略,课堂教学效果将会进一步提高,这样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将会提升,听说技能也将会得到发展。
六、 培养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培养多途径、灵活解题思想
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这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同样,我们的数学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发挥个人能动性,动手、动脑参与课堂实践,寻找最简洁的解题途径.那么我们的教师就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积极耐心引导,与学生平等合作,步步探研,达到学生自主思考目的.同时在整个在过程中要做到,凡学生能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提出;凡能学生能解的例题,教师不要解答;凡学生能表述的,教学不要写出.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思考中摸索和探求,最终找出合理答案.我们的教师在整个教学中要教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点,学会方法,经过不断地实践,融会贯通获取的新知识,达到学生能独立分析,多途径解决问题.如在不等式证明的教学中,重点要教学生遇到问题怎么分析,灵活运用比较、分析、综合三种基本证法,同时引导学生用三角、复数、几何等新方法研究证明不等式.
二、在数学教学中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所以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并指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挥学生独有的好奇思想.如在球的体积教学中,我可以布置一个课余习题,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合理将本班学生分为三组,要求第一组每人寻找或自制半径为10 cm的半球,并装满沙;第二组每人做半径为10 cm,高为10 cm圆锥;第三组每人做半径为10 cm,高为10 cm圆柱.上课后,先让学生自己动动手,动动脑,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给学生一个猜想和遐想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探索和寻找答案.之后,教师要求每组出一人组成许多小组,各小组分别将圆锥放入圆柱中,然后将装满半球的沙倒入圆柱中,学生们这时就很明了的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了,半球的体积等于圆柱与圆锥体积之差.在整个推导球的体积公式的过程,就是集公理化思想、转化思想、等积类比思想、割补转换方法等这些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因此我们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之前,先要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之后在课堂教学时才能做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通过综合运用学生已学到的知识来解答学习新知识时的一些困惑.教师在教学中要恰当指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形成系统的条理的推导线索,并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展现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样既能活跃课堂的气氛,也能让学生感到教师是良师益友.
三、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开拓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潜能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1004-2377(2015)12-0254-02
1创设问题式课堂教学,激活创新潜能
给学生充分发言和讨论的自由,不能再有意无意中禁锢他们沟通和表达的权利,扼杀他们可能出现的创新思维灵感。教师应该打破这个不可以讲,那个不应该讲的传统想法,让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该怎样说就怎样说,想跟谁说就跟谁说。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表达,激活创新的潜能。构建宽松自在的环境,创新是素质教育的首要灵魂,而教学课堂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土壤。教师的第一任务是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宽松自由的沟通平台,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逐渐使学生形成不断求知的心理愿望,养成以创新精神汲取知识并运用实际的良好习惯。(1)谈谈感受。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2)说说见解。教师可围绕某一教学内容创新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无拘无束地讨论,畅所欲言,发表见解。现代心理学认为: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增强;反之,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心灵封闭,无创造性可言。如果一位老师一直带着微笑授课,讲话不是咄咄逼人,而是幽默风趣,及时鼓励表扬,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减少精神压力,在快乐中得到学到知识,而且也有利于新思想的涌现;相反,如果在教学中,表情呆板,学生回答不满意时,就横眉冷对,大肆批评,那么即使这位老师很敬业,最后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构建一个宽松,生动鲜活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
2构建活动式课堂教学,点燃创新火花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有价值的问题,开放学生的思维想象,使学生养成静思、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课堂要向学生心灵开放,教学设计需使认识系统与动力系统合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成功学习的机会,以成功愉悦激发学生学习驱动力和想象力。(1)发展想象力。想象力是人的知识、智慧、愿望、追求的延伸和拓展。无论是创造性想象,还是再造性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是非常重要的,想象的最终目的是创造新的思维模式。(2)开发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的核心,在教学中应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3)鼓励质疑问题。一是不能让学生循规蹈矩,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向教师、教材挑战,向传统思维挑战,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想象,二是要妥善处理疑难问题,巧妙指导,使学生质疑问题的难度越来越高,更加新颖活跃。学生怕说错话,往往处于言听计从的状态,从而不愿轻易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态度,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形成一种定向思维跟着老师的脚步走而不会创新,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需要构建“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创新意识培养提供土壤,这种主导作用不是体现在知识的满堂灌,而是体现在教学设计上,创设新奇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性,鼓励他们丢掉思想包袱,使他们敢于自主地参与,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耐心倾听并给予评解,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示范者”,让讲坛变为学坛,让学生由“服从者、依赖者”向“独立者、自主者、主人翁”转变”,这是唤醒学生平等意识、培植创新勇气的关键。
3设计开拓式课堂教学,诱发创新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