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护理专业探索8篇

时间:2023-06-22 09:13:3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护理专业探索,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护理专业探索

篇1

1急救护理在高职护理专业中的定位与重要性

急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各类急性病、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等急重症患者抢救护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在学生具备了公共文化课程、医学基础课程、临床专科护理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在专业体系中处在承前启后的重要位置。其主要任务是培养高职护生对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识别、观察和救护能力,具有专科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护士在面对急危重症时能否及时无误地做出判断和救护,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快速、准确的判断、及时有效地抢救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提高救护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急救护理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护生今后紧急状态下的工作质量有密切的联系,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2高职护理专业急救护理教材的现状

2.1教材的改革与建设有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2009年笔者对2000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人民卫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和部分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的高职护理专业使用的《急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急诊护理学》、《急症急救与重症护理》等相关教材进行随机调研,调查发现:现行护理专业使用的《急救护理》教材的改革方向很明确,都在努力根据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探索高职护理专业教育的《急救护理》教材建设方向,并且有了突破性进展,具体表现在:(1)在教学目标上高度强调知识、技能、态度的完整统一,在教材结构上以急救护理学的组成为主线,在教学内容上紧密联系临床护理实际以各项护理技术为重点[1]。(2)开始将护理程序贯穿于急危重症患者救护的教学过程之中,重视急救技术和抢救仪器的使用[2]。(3)在重视让学生掌握各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强调对其急救意识和严谨思维方法的培养,打破了传统的只重视知识的自身要素,而忽视对学习者思维和情感培养的编写模式[3]。(4)教材重视贴近前沿,突出救护的整体性,能力目标符合岗位要求和高职学生的特点[4]。

2.2尚存一些不足需要深入的研究整体的优化

高职护理专业《急救护理》教材尚存的问题:从教材的体例结构和内容设置方面看,其医疗化的设置弊端尚未完全纠正,教学内容的构成通常是“急救基础知识+常用急救技术+各科危重症抢救+常见急症救护+重症监护”等模式。教学内容的设置与护理岗位对知识及技能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以临床急救护理工作为导向进行专业教学的内容还缺乏。对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的重视程度较高,但针对高职学生学习特点且符合岗位需要的急救护理教学内容的研究还需要深入地进行。

3急救护理教材建设的思路

高职护理专业《急救护理》教材的结构与内容设置,应立足于职业教育的目标和护理岗位的实际需要,按照工作过程组织学习过程。职业行动的过程总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所谓“完整行动模式”[5],它可以划分为: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要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必须重视“完整行动模式”这一系统化过程的每一个阶段[6]。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从而使护理专业急救护理的学习者迅速成长为能胜任急救护理岗位的工作者。

3.1高职护理专业《急救护理》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定位

急救护理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和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具备常见危重症救护,一般监护、急救护理技术操作的能力;熟悉急救护理工作的内涵及流程;能够有效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具有应用所学知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护理能力;能够对急救设备、药品及物品进行管理。并且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工作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3.2高职护理专业《急救护理》教材的内容设置

职业教育要想培养“解决综合实践问题”的能力,必须让学生有机会在涉及技术、社会和环境等因素的真实工作环境中,过程完整地解决一次实际问题。高职护理专业《急救护理》课程应采用以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进行设计,整个学习领域由若干个学习情境组成。学习情境的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学习情境的设计是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思想的要求进行。学习情境是在职业院校实训场地对真实工作过程的教学化加工,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为目标。(2)学习情境的前后排序以符合学生认识的规律为依据,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3)学习情境设计的过程中尽可能地考虑覆盖急救护理的院前、急诊预检与分诊、观察与护理、抢救、一般监护技术等。

3.3高职护理专业《急救护理》教材的体例结构

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以及岗位的特性,对学习的内容进行组织编排。学习的任务由院前救护到急诊科救护,再到急诊科重症监护,直至灾难事件的救护,实现由简单救护到繁杂救护的过渡。删除前期课程已经学到的单项技术操作的内容,以综合项目任务为主设置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应源于临床实际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具备学习价值。每个学习任务都由学习目标、内容结构、学习任务描述、学习拓展4个部分组成。

3.3.1学习目标

完成本学习任务后,预期学生应当能够达到的行为程度。

3.3.2内容结构

用图式化表示学习与工作内容的要点。

3.3.3学习任务描述

包括3部分,一是学习任务的知识要求;二是任务分析,其编写体例依据现实工作的流程顺序递进,以帮助学生通过任务的学习学会工作的过程;三是评价与反馈,通过项目评价、学习情况反馈了解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3.4学习拓展

为了满足学生更高层次需要而设置,是对学习任务的延伸。

篇2

一、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时间冲突。一般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时间安排在第三学年,正值学生顶岗实习离校在外,指导老师无法面对面的现场指导,只能通过信息、电话、网络等方式和学生建立联系。同时在最后一学期,学生面临执考、就业和专升本等压力很容易分心,将更多的精力倾注于找工作上,到最后得过且过,严重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还有部分同学已定好工作的,觉得毕业设计无关紧要,甚至我行我素,不听从老师的指导。

2.师资力量薄弱。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本科学历或来自于医院,虽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但学历偏低,教育水平不高,缺乏科研能力,也许通过相关政策提升为高校系列的教师,但技能水平没有实质性变化,难以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还有部分老师是高校毕业的应届研究生,理论功底扎实,由于缺乏企业背景,实践操作能力不强,专业实践经验和教学基本功薄弱。同时师生比例失调,指导力量不足,在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之下,导致教师力不从心,难以保质保量完成。

3.学生的问题。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逐年增加,但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不高。学生普遍反应不知如何写作,对毕业设计有回避心理。计算机应用能力差、专业知识不扎实,学校也没有安排系统的相关课程,大多学生不会查文献,且有的高职院校没有购买专业文献数据库,造成资料搜集困难,难以提高毕业设计水平。4.缺乏考核评价体系。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毕业设计辅导监控难以到位,无法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进行及时的跟踪考核,同时学校缺少相应的监管与奖励机制,难以提高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许多学校的毕业设计评价仅以校内老师为主,缺乏引入医疗专家社会性评价的环节,答辩考核内容多局限在论文与答辩成绩的考核,而忽视学生职业素质的考核。加之国家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特别关注,每年要求学校上报就业率,以此来评估学校的教学质量并确定来年的招生指标[2],造成学校对学生毕业答辩流于形式,重成果、轻过程,与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相背离。

二、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对策

1.合理安排时间。由于毕业答辩与执考、应聘和专升本等发生冲突,难以兼顾全面,可以提前给学生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确定阶段任务和最后目标,达到先入为主的目的,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设计任务在平时的专业课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构思选题,收集素材[3],同时各专业课程的学习相互融合,使学生在单科课程的学习中建立和培养系统全局的观念。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指导老师是保障论文质量的根本。安排教师统一进行培训,寒暑假期间到医院进行实践锻炼或参加短期的培训班,提高教师的专业指导水平。组建毕业指导老师团队,不同年龄阶段教师进行合理搭配,发挥各自的优势。同时与医院合作建立双师指导制,由校内外两名老师共同负责指导学生,校内导师培养学生专业方面的理解和创造能力;校外导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解决理论学习的不足[4]。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首先强调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认识,坚决反对“拿来主义”,毕业答辩不合格者,记载到成绩册中。其次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写作能力和文献检索能力。学校专门开设计算机和毕业设计等相关课程或讲座,使学生针对性学习毕业设计的方法流程及写作规范,如何选题、调查研究及进行文献检索,增强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打下夯实基础。还可以将往届优秀的作品提供给学生们参考,让大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4.建立监督评价体系。建立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网络化平台,加强毕业设计的动态监控。定期对毕业设计选题、开展情况、完成进度、毕业答辩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下一步的整改。建立和健全毕业答辩监督机制,毕业答辩成绩除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及答辩小组评定外,还应引入医院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正确引导学生,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5]。建立起奖罚机制,将学生评优评先、奖学金等与毕业设计成绩挂钩,对优秀作品给予表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毕业设计不合格者,延期毕业。

三、结语

毕业设计是对学生最后一次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训练,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虽然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目前存在一些困难,但根据高职学生培养目标,通过深化高职教育教学体制改革,采取相应对策,加强学生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训练,提高教学和毕业设计的质量,为进一步的临床工作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作者:吴俊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教高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Z].2004.

[2]钟苹.基于工作过程的商务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改革[J].职教论坛,2012,(14):47-48.

[3]高秀华,周凤兰.高职高专模具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及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256.

篇3

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相比,高职实践教学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不再是单纯的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验证,而是要进行技能与能力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应用能力,能较好地适应尽快上岗工作的要求。然而,社会本位论和技术决定论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维,职业教育处于一种被动适应的状态,忽视了工作过程的知识,尽管突出了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但是由于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缺乏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能力,当原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再适用于新的职业岗位时,学生很可能会茫然不知所措,因此,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能力相对欠缺。

目前,国内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仍沿用以任务为中心,而不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模式,实践内容基本以护理专业的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缺少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的“综合性设计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实践教学目标仍停滞于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护理基本操作技术,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方法沿用示教—练习—演示—考核的方法,实践课过分强调操作程序要精确,操作动作要规范。虽然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方法上功不可没,在模拟阶段能起到规范操作、熟练操作的作用,但普遍存在严谨但不灵活,规范但无创新,缺乏应变能力等缺点,激发不起学生主动实验的兴趣,研究气氛不够,学生学习的热情也由高到低,甚至产生厌倦心理。由于教学方法的不当,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进入临床后,面对许多应急问题常常感到束手无策。此外,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评价也基本以技术操作为中心,脱离“以人为中心”的医学护理模式,而忽视了学生临床实际决策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考核标准常常导致临床实习阶段的学生和新入职的护士,在操作时只注重操作技术,而忽略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感受,面对变化多端的临床情境,导致护理过程的失败。

传统的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及评价标准已不适应现代护理飞速发展的要求,制约了护理创新人才的培养,违背了职业教育的理念。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应遵循的理念重构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基于工作过程的创新导向理念下的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应本着培养更多高质量应用型护理人才的目的,注重“以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理念,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评估体系以及教学组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深入思考和整体改革,建立起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试验探索—模拟训练—真实情境运用—反思创新发展的渐进式、阶梯式技能提高途径和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开拓护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维度应通过对护理专业实践教学各环节的整体设计和优化组合,有效地解决职业适应与职业发展相互协调的问题。

实践教学内容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打破学科界限,融入与职业活动紧密相关的典型案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再到创新,单个技能训练、综合性技能训练及反思研究性技能测试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和实习教学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教学组织要突破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方式,实行“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训教学”三位一体的运行方式,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衔接、互补、交融,从根本上改变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附属品存在的局面,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实践教学改革措施我院护理专业一向重视教学改革,本世纪初,在广泛调研、听取临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护理专业总体人才培养方案与总体培养目标,并率先进行了以生命周期为轴线的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力争做到与国际接轨,提出了“试验探索—模拟训练—临床实训”的三阶段、渐进式技能培训模式,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护理实践技能考核评分标准。

为达到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还应采取如下措施。制定护理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护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能在医疗卫生保健和服务机构从事护理、保健服务,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和高度关爱精神的护理专业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我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渐进式知识发展的要求,分解护理专业整体培养目标,突出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适应护理专业发展;构建四部分课程体系,即必需的基础课程、人文并重的专业基础课程、突出护理专业特点的专业课程,以及注重发展学生个人特点的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程,各部分课程目标明确,适合不同阶段学生知识、能力培养的目标。

公共文化课在强调素质教育功能的同时,依据针对性、适用性的原则,强调社会调查,了解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医疗卫生事业现状与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人们对医疗护理的需求,使学生走进护理职业,培养职业认同感。医学基础课在保证“必需、够用”的前提下,注重实验课程的验证性与探索性,树立敬畏生命的意识,强调医学科学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感恩。专业课程应依据人的成长规律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整合教学内容,按照“宽基础,活模块”组织教学,在职业核心技能培养的同时,强调临床思维的养成。公共选修课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专业选修课结合专业特点注重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和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及专业自豪感,强调护理关怀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对未来职业进行反思。建立渐进式、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本着以创新为目的的理念,在四部分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构建渐进式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

篇4

关键词:护理专业 生理学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069-0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教职成(2008)8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深化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形态学与技能学的转折点,也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其涵盖内容非常广泛。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适用性人才,我们对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做了以下改革。

1 理论教学的改进

1.1 理论教学结合临床护理实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生理学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临床有相当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以往在教学中强调理论教学,缺乏与临床实践的联系,因此学生学习生理学时感觉枯燥乏味,兴趣不高。而进入临床护理阶段又因生理学知识的遗忘,不能深入理解临床知识。针对以上问题,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注意穿插一些与生理学有关的临床护理实践事例,使生理学理论教学带上了护理特色,充分发挥生理学的“桥梁”作用。例如讲兴奋性的指标时结合临床给患者进行肌肉注射时要求“两快一慢”,即进针快、出针快、推药慢,可减轻注射时的疼痛,就是因为“两快”缩短了刺激作用的实践,“一慢”降低了刺激的变率,二者均减弱了刺激强度的缘故;在讲述静脉血压时,可联系到在临床上输液治疗休克时,为防止输液过多过快,引起静脉回心血量过多,造成急性右心衰竭,常将中心静脉压作为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的指标;在讲述皮肤散热方式时,可联系到在临床上对于高热的病人,护理人员要用冰袋、冰帽或进行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处理。对每个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急切的想知道在护理过程中会遇到怎样的问题和如何去解决。这些案例的引入,激起了学生兴趣,产生了探索问题的欲望,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1.2 优化教学手段

生理学是医学基础课中学生首次接触的机能学科,其理论性强,教学学时有限,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枯燥和难以理解,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影响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是借助现代化的媒体达到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其声、形、景、动静结合等多样的表现形式,将文字、表格、图片、动画和视频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可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生动地把难点易化,把微观的事件放大,把宏观的事件缩小,把复杂的事件简化,把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不但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增加了学生整体思维及分析推理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中知识线条清晰、知识密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教学信息量不断增加和课时有限的矛盾。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地接受知识过程中,充分锻炼了想象、推断和立体思维能力,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2 实验教学的改进

2.1 编写生理学实验指导

生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操作,了解生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进一步了解获得生理学知识的方法,验证和巩固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及提高学生对实验中各种生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使用的生理学教材没有配套的实验指导,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生理教研组的教师编写了力求体现新课标特色的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书的编写一方面给教学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改变了学生写实验报告不规范的现象。

2.2 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我们在实验中发现,有不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动手能力差、操作不规范的现象。其原因有:(1)不重视实验,将实验当成观摩课;(2)学生人数较多,动物数量少,学生动手机会少。基于这一情况,在实验课的初始阶段,我们给学生至少安排一次基本操作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常用仪器和器械的介绍;常用操作,如全身麻醉、局部麻醉、皮下注射、颈总动脉插管、迷走神经的分离、交感神经的分离等。通过基本操作的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提高了,有利于实验课的顺利进行。

2.3 优化实验内容

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我们根据课程标准对实验内容进行了改革。保留一些验证性实验的同时,增加了综合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性实验的操作难度较大,观察项目较多,涉及到多个系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

3 开展生理学知识竞赛

生理学的理论性强、内容繁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帮助同学们掌握更多的生理学知识,我们在学期末举办了生理学知识竞赛。每个班通过初赛选出3名代表参加全校性比赛。赛题有必答题、抢答题、你来比划我来猜、小组必答题、风险题和观众题等。奖品设置了个人奖和团体奖。通过生理学知识竞赛一方面同学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加深了对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我们达到了竞赛促学习的效果,即巩固了专业知识,也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第三方面团体奖的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了综合素质。

4 完善评估方式

考核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其目的是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理学的积极性,又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便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往的生理学考核采用期中、期末考试来衡量学生的成绩,大多数学生把应付考试作为学习的目的,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结合课程标准我们对以往的生理学考核体系进行了一些改革,注重对综合能力的评定。改革后的考核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实验考核、理论考核三个部分组成。实验考核占总成绩的30%,内容包括实验课的预习、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实验态度、实验纪律、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等,教师据此给出分数。理论考试学校统一安排,占总成绩的60%,考试内容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及简答题等。学习态度根据平时学习表现及参加知识竞赛等情况打分,占总成绩的10%。完善评估方式不仅能全面、客观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通过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的改革,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得到了锻炼,提高了教学水平。今后,我们继续改革和完善生理学教学,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适用性人才。

篇5

关键词 护理 职业道德 护生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4.037

Abstract How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ursing students in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professionalism, let it to stand out in today's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employment market is our vocational nursing school educators must face the problem.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fter graduation and spiri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vocational nursing professional nursing students is shouldering the burden to heal the wounded and rescue the dying, cultivate their good professional ethics for the future on medical job plays a vital role.

Key words nursing; professional ethics; nursing students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培养学生各种行为规范的情况下,让学生能够树立起来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当然职业道德教育完全归于学校是不准确的,它需要家庭、工作单位和全社会一起努力。特别是中职护理学生的临床实践教学单位真正重视起来,需要中职学校与临床教学实习单位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只要营造出良好外部环境,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职业科学道德素质培养体系,敏锐捕捉到新形势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新要求,那么我们的学生一定能成长为既有扎实的职业技能又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人才。这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也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系统工程,很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探讨。

1 护理职业道德概念的界定

职业道德是指一定职业范围内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本职工作中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①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通过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调整人们的行为规范的总和。②护士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死与健康,同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尤显重要,因此加强护理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社会的进步、医疗卫生服务方式的改变,人们医学健康观的发展,护患间的关系逐渐成为了服务者和消费者的关系。患者的权利意识及在医患关系中的主体意识的增强,以及对护士的职责和义务了解的逐渐增多,患者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在医疗体制改革中保持医疗卫生是事业的优势,护理工作者需赢得患者的信赖和尊重,担负起保护人们生命与健康的光荣职责。

2 护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1)是提高护生更好服务患者的保障:护理职业道德教育旨在使护理人员能为护理对象提供优质护理。③必须树立学生心中的典型形象,加强学生热爱专业、忠诚本职的思想。南丁格尔说,护士必须有一颗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患者的阶层、民族、年龄、性别、性格各有不同,患者病情又各有不同,这就决定了学生以后工作的复杂性,也就要求护理专业的学生具有不怕脏和累的人道主义精神,具有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忠于病人的思想,学到精湛的技术,树立把自己的一切献给护理事业的理想。由此可见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保障。

(2)是提高护生就业水平的前提:在现代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服务作为一种竞争手段所得到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护理工作者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也是掌握和应用操作技能、提高工作技巧、做好本职工作的原动力。④提升护生的整体素质水平,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能有效地使护生能够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3 护生职业道德培养的现状

由于受区域生源的影响,随着护理专业学生的扩招,学生数量快速增加,学生综合素质也有所降低。面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困境与现实的诘难,护理教育工作者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如增强护理职业道德教育的意识、开展护理专业课的教学改革,加强临床实习阶段的职业道德培养、开展丰富的职业道德实践活动等等,这些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教育质量与培养效果。

这些积极的探索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同时也发现尚存在不足之处。对护士职业道德培养路径的全面性把握不足,培养过程没有形成连贯性与系统性。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不够深入,没有把握住改革的关键点,没有摆脱学科体系的窠臼,致使改革的效果不能彰显,针对性与时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护理专业课程重知识、能力的教育,轻职业道德与素质培养,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力度不足,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4 护理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4.1 入学教育中职业道德的培养

创新新生入学教育的手段,通过护理专业学生手册、入学教育大会、主题班会及德育活动课等途径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护理专业学生手册中包含大量职业道德内容,如南丁格尔誓言、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简介,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认同感、人文关爱精神等职业道德水平获得提高。并且学生手册采取小册子的形式,利于学生长期保存,经常阅读与感悟。

4.2 制定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方案

分析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结合专业特点,全面探讨培养路径,制定护理专业职业道德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从创新入学教育手段、护理伦理学教学改革、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职业道德培养的课外活动等多方面探讨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有效路径,力求体现全面性、创新性、针对性与时效性,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与综合素质。

4.3 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

在教案中体现德育目标,教学过程种融入德育案例,在教学评价中,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保障职业道德内容在教学中得到落实。护理工作始终贯穿着职业道德思想,护理专业课程是护理职业道德的重要载体。护理专业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在现代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才能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4.4 护理专业教师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应用高尚的思想情操去熏陶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加强自身的良好的行为道德修养。临床护理工作者及带教老师要发挥用自己的榜样作用,不论在理论教学方面还是在实践教学方面,都会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会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临床护理工作者及带教老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都会无意识地进行仿效。树立学生的正确道德观念。护理专业的学生对医学还没有深刻的认识,不懂医生的职业道德,也不懂护理专业工作者应有什么样的工作态度、什么样的业务水平,这些是职业道德的基本。所以学校教师及临床护理工作者应在教学、实习、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观念教育。

4.5 开展丰富的校内外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是道德理论教育与道德实践活动结合的过程。社会实践是护理专业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桥梁,通过多种活动,以参与方式开展职业道德教育。⑤课外活动以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形式与内容易被同学们所接受。开展与职业相关、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系统性的职业道德培养课外活动。

4.6重视临床见习实习阶段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护理专业工作者不能仅靠各种规章制度对自己的约束,应让职业道德行为形成习惯,养成自己良好的职业品格。护理工作者要勤奋学习、不断地探索创新,丰富自己的护理经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想观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是终身教育,结合专业课程进修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果必须在从业生涯中巩固和强化。在临床带教中,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应是带教工作的重点,它直接关系到护生实习效果及今后发展,是完成技能目标的原动力。⑥通过见习、实习教育、岗前培训、临床带教等途径加强护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实习计划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学生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培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服务的职业操守。将职业道德表现列入实习生鉴定内容,在出科鉴定与实习鉴定中对实习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与实践表现作出评定。

4.7 毕业教育

毕业教育中高度重视职业道德的培养,采取教育大会于班级主题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向护生传播必须养成优雅的风度,端庄的举止,才能让患者对护理工作者产生信赖感。护理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勤劳细致、严肃忠诚的品格,对工作认真负责,不弄虚作假。护理专业的学生需养成良好的个性修养,谦虚谨慎,在以后的工作中尊重、体谅、帮助每一个患者。要养成沉着果断,遇事不慌和灵活机动的好习惯,始终保持自己崇高的职业道德。拓展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包括岗位职责、风险认知、职业形象、职业态度与职业精神等。把握护理职业发展的最新形势,将最新的内容带给学生。举办优秀毕业生讲坛,宣传毕业生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履行岗位职责、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等优秀事迹,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

5 结论

通过对用人单位及带教老师的问卷调查,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座谈会、电话访谈等多种途径,检验职业道德培养的实际效果。结果显示毕业生综合素质与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快速提高,以及职业态度、人文关爱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大幅改善;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职业认同感、职业价值观强烈,综合素质满意度显著提高。实践证明,通过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的探索与实践,对高素质、高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注释

① 陈惠珍,苏爱华,张玲等.社会学习理论在护生职业道德培养中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07.5(1A):66-67.

② 徐晓雪,夏小红,林佳佳.浅析护理职业道德与护士职业素质的重要性[J].吉林医学,2010.31(3):382.

③ 史瑞芬.市场经济中的护理服务文化[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3):1-3.

④ 张秀蓉.浅谈提高临床护理教学的有效性[J].护理研究,2003.17(6):64.

篇6

关键词:医学护理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措施

随着人们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水平的要求也在相应的提高,这就对我国的医疗护理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用化学作为其中的必修课程,可以为其临床实践、理论分析或者药理研究提供更为专业的指导性意见。本文从我国医学护理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就如何更好的提高我国的医学护理水平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原来的护理专业一般是五年制,主要包含基础化学和有机化学两门课程,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时长都比较冗杂。但是现在的护理专业已经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时间上的缩短势必要相应的调整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在时间范围内合理分配。要想使得医学护理专业的学习更加合理和完善,一定要重新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让护理专业可以真正被学生们所认可和接受,从而真正掌握知识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在医学护理专业的教学中将基础化学及有机化学两门课程合并为医用化学一门课程,并在第一学期完成教学,这样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内合理规划教学内容。

由于教育制度的改革,现在的医学护理专业可以接纳文科生学习该专业,但是也给医学护理专业带来一定的困扰。主要是因为文科生在之前的学习生涯中对于理科的知识接触太少,而医学护理的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化学专业的知识,这使得文科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远远落后于大部分的理科生。根据调查发现,在医学护理的日常授课当中,文科生普遍跟不上老师教学的节奏,但是理科生却认为老师授课速度缓慢,这就造成了两种类型的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化,不利于正常的医学护理授课的展开。要解决好这一矛盾就要不断调整医学护理专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将部分化学知识、医学知识或者部分生僻的内容进行删减。除此之外,在实际的课堂当中教师要多开展与临床实践相关的医学化学内容,而不是让学生一味的死记硬背很多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要更加突出实践对于医学护理专业的重要意义。特别是有机化学方面,可以有意识的减少对化学合成方面的考查,更多的倾向于考核有机物的结构、性质等方面。

二、优化医学护理教材及内容

上文提到,医学护理学制的改变需要调整教学内容,但是由于教材在内容方面上的改变会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无法深入地理解医疗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的真谛,因此选择专业的教材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比各种教材,不难发现教材中对于实验的重要性内容较多,旨在突出实验是医用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所以在教材当中要增设实验部分篇幅,强调实验对于医疗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当中的推動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和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另外为了配合教学的时长,教学内容应该要化繁为简,将冗杂的知识合并或者删减,特别是多次实验展示完成以后可以将实验概括总结。尤其是常规化学的实验教学,实验报告是衡量实验目的是否达成的重要标准。虽然日常的实验较少,但是教师还是要有针对性的提出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让学生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就实验的侧重点进行总结和概括。

三、改进医学护理教学的方法

传统的医学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单一,不能完全适用学制改变的教学要求,需要配合多种教学方式。尤其是部分学制较长的学生不仅要接受到更多的理论知识,更要逐步养成自主实践能力、独立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将更多的实验方法投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当中,例如血栓形成实验、溃疡发炎等形成实验、人工气胸实验等,在老师的指导下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逐步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学校还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课外的实践活动,通过自己搜集资料、设计、查阅文献等完成整个的实验操作,利用现代新型技术和设备为理论提供必要的影像支持,例如显微数码互动系统,该系统集图像、应用软件、语音等为一体,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整个画面,加深对于医学护理实践的印象。

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更为直观,完全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将同学们的疑问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实践当中求得真知。此外借助现代的仪器设备等会有效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提问老师直接回答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使得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活跃良好,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此外理科生还可以发挥自己在化学方面的优势为文科生解疑答惑,实现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还可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近几年来国家对医疗水平的重视,医学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需要进一步深入发展和完善,这对于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是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尽管在实际的医用化学教学中存在各种问题,但是总体来说是大有发展的,要想真正提高医学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水平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切实有效地改革真正实现医疗水平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席晓岚,徐红.医学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2,(39).

[2]马俊凯,王华夏.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9,(02).

篇7

目前,现有的药理学课程体系包括:药物作用和体内过程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这样做的好处是,课程体系清晰,内容脉络清晰,但也存在明显缺陷,造成学生被动地获取知识,药理学,没有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分析,解决空间问题。问题求解的心态,将重点放在教学如何用药。这种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显然更实际所以我通常用,在教学问题的教学过程成为法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药理学讲座,通常问的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休克的阿托品治疗,为什么不为心率加快,热疗或中毒性休克,血压低时氯丙嗪为什么不使用肾上腺素升压时,吗啡中毒为什么灌洗可以加速毒物排出,这些问题一方面使学生提高进口药物的意识,让学生特别关心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工作。

二、应用电化教学媒体

电子教学媒体,课堂教学的引入,各种教学法”教学的案例研究”列出比较法律,”云云,和形象简单易懂,直接和彻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组织课堂和实际,活性,相对“无聊”药物的“活”,充分调动学生主动。让学生在案例研究显示,证实,在比较和鉴别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熟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生。抗癫痫药如说话时,在不同的癫痫发作的电影第一次放映,使学生集中,口渴,这种情况再次通过抗癫痫药物的不同类型,学生不会被混淆的选择对所有类型的癫痫病的药物。那么为更好地与吸毒相关的癫痫的具体工作的同学。

三、实践教学的应用

护理处方的执行者,它是疾病的预防,实施前后的监事,由药物的反馈。护士学习药理学研究医学实践。然而,联系理论与实践是当前流行的药理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必须用不学习,不使用必须学会”这样一个矛盾的存在。传统的药理学教科书主要经典药物和经典的角色的,但经典教材的药物也往往由于安全性或有效性问题和其他方面的临床逐渐被淘汰,因为时间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限制引进新的药物,并没有机会介绍新药物的使用和目前流行的管理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帮助学生理解新进展的药物。护理在强化实践需要学生合理使用滥用抗生素的危险防范措施,静脉输液不合;一般常用的应用的训练;急救药品方法,应用,机制、应用笔记常见的中毒抢救训练;通常用在新药与贸易的新药临床导论名义,公式和知识的药物合理应用教育培训的;知识和能力,拉丁文缩写普通处方和处方;引入知识培训;药物的相互作用和药物治疗监测。在教学中,因而,实践教学内容应加强。例如:原则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我会联系教学实验,让学生观察对如兔敌百虫中毒症状的解药的各种症状和影响的实验,他们的症状出现M的典型症状如烦躁不安,肌肉震颤。静脉注射解毒剂阿托品M将迅速缓解中毒的症状,如瞳孔会放大,但不明显缓解肌肉震颤;但在静脉注射解磷定,肌肉震颤快速缓解症状。这样可以使学生加强与实验中的理论关系。

四、归纳总结

篇8

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因此必须注重对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要实现这一目标,仅仅通过学校的理论教学和有限的实验教学是难以做到的[1]。目前高职护理学生所缺乏的是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了培养适合临床发展需要的护理人才,有必要适当改革教学内容,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我校实训课程中开展综合性实训项目有效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一体化,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现总结如下。

1 护理综合实训课程设计

1.1 在护理专业中增设综合实训课程的意义

护理专业作为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一个重要专业主要由核心教学内容和职业技能两大部分组成,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使学生真正掌握这两大部分,必须对全部教学内容进行分解,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如果只是在分解状态下进行,后果将是不能很好地让学生理解该专业技能的实质,从而影响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难以使其达到专业培养的全面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在分解专业技能的教学内容时,必须将技能课程进行整合,将专业课中若干个核心技能要求合在一起进行实践教学,从而使学生对整个专业的技能要求有一个系统和完整的理解和掌握能,专业课程各科目教师之间应达成共识,在教学实践中互通有无,协调互补,把原来分散在各专业课程中的实验进行整合,构建起具有专业整体性特征的综合实训课程,使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朝专业一体化方向发展。该课程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运用护理程序完成整体护理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护士的核心素质。

1.2 开课时间

综合实训课程安排在第4学期末,学生临床实习之前8周,每周2学时,共16学时。这个阶段的学生已完成了护理学导论、健康评估、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了常用的护理理论、护理程序,各种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对临床常见疾病的症状、体征和护理措施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由于接近实习,对临床工作环境有强烈的向往,求知欲望高。

1.3 课程设计

综合实训项目将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内、外、妇、急危重症各科护理技能进行优化整合,融入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知识,精选、设计综合性实训病例和模拟临床情景,形成“强化技能、注重综合、体现人文”的综合性实训课程[2]。以真实临床护理病例为基础,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将具有典型症状和体征的常见疾病设计为综合实训题目,学生经过分析和查阅资料发现护理问题、提出护理诊断、确定护理目标,从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3]。

1.4 课程实施

教师集体备课,选择实践性强,设计性强的临床病例,进行一定程度的修订和编辑,将学习任务与病例有机的融合,病案按科室共分内科护理模块、外科护理模块、妇科护理模块和急危重症护理模块四大部分。

教师将准备好的案例于综合实训课前一周给学生,每班分成16组,每组5―6人。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文献、分组讨论、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以解决相关的护理问题。课堂上创设情境,在模拟病房创造条件,模拟患者住院的情景。由学生分角色、分任务按照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整体化护理。根据学生表现,教师给予指导、评价、考核及总结。

1.5 效果评价

我们对2010级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综合实训课的开设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师生间形成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有利于把各门课程进行贯通,为进行临床实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6 考核评价机制

考核主要分为个人考核和小组考核两大部分,个人考核评分主要看该同学在实训中承担角色的任务完成情况,护理操作技能的正确与否及熟练程度,相关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小组考核评分主要包括角色分工是否合适,团队协作情况如何,护理措施是否得当,是否存在护理错误,是否有独到见解。

2 讨论

首先,综合实训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通过自己查询资料寻找答案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4],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把病案真实再现,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有助于提高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得到加强。

其次,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综合实训课程将护理职业技能与专业临床课程知识进行优化整合,构建模拟临床真实情景病例,可以达到淡化课程、学科界限,体现相关学科、相关知识与护理技术的交叉与融合的目的。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运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可达到实训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顺利对接,学生在走向实习或工作岗位后会降低陌生感,从而很好的适应岗位需求。

最后综合实训课程的开设有利于高职高专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5]。教师们必须集体备课,充分讨论,设计好病例,阅读大量的相关内容, 以应对学生对问题的各种解答[6]。教师只有具备了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才能指导学生进行实训操作,解决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因此,要加强实训教学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技术素质。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综合实训课程质量的关键,因此我系教师在具有教师证的同时都具有护士资格证或者医师资格证。并且我校要求专业课教师每年必须有不低于两个月的医院顶岗实习任务,以提高专业技能水平,避免教学与临床脱节。

综上所述可知,综合实训课程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魏碧娜.在医学检验专业中增设综合实训课程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8):115-116.

[2] 雷芬芳,邓翠珍,赵亚珍,等.护理专业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3):216-218.

[3] 周彩云,袁俊.临床实习前开展护理学基础综合项目强化训练的探讨[J].护理研究 ,2008,22(27):2529-2530.

[4] 高颖.建构主义理论在见习前护理综合实训课程设计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教育,2011,8(6):278-280.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