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2 09:13:3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信息分析的概念,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形式化概念分析;形式背景;概念格模型;信息检索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1-0121-02
0引言
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便捷了人们的工作等各种需求。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网络上的信息量每天都在以惊人的速度膨胀,从而使得检索任务更加艰巨,尤其是从海量数据中找到和用户需求匹配的内容成为信息检索首先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所谓信息检索(InformationRetrieval),顾名思义,它是一门搜索信息的科学,如在文件中搜索信息、搜索文件本身、搜索描述文件的元数据或是在数据库中进行搜索,如在相关的独立数据库或是超文本的网络数据库等(如万维网)。现代意义的信息检索,是指在现有互联网络提供的海量信息中,依照用户的信息需求,根据一定的检索查询算法及工具,检索到与用户需求相匹配的结果的过程。信息检索的发展必须紧随用户需求的发展与变化,必须随着信息技术的爆炸式发展而产生质的飞跃,必须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遵循不同的商业模式。
形式概念分析(formalconceptanalysis,FCA)是Wille提出的一种从形式背景(formalbackground)建立概念格来进行数据分析和规则提取的强有力工具,已被广泛地研究,并应用到机器学习、软件工程和信息获取等领域。它用于概念的发现、排序和显示。在形式概念分析中,概念的外延被定义为属于这个概念的所有对象的集合,而内涵被认为是所有这些对象共同拥有的特征(或属性)集,这就实现了对概念的形式化,所有概念连同它们之间的泛化和例化关系构成了一个概念格,概念格是形式概念分析的主要数据结构。通过概念格所表达的对象集之间的关系可以很清楚地刻画不同类的对象之间的语义关系,因此可以方便进行将来的基于概念格的信息检索。
国内外的许多大学、机构等单位都对形式概念分析方法进行了不少的研究,这为其在今后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理论基础,包括应用广泛的信息检索领域。具体在信息检索领域,本文将基于FCA的信息检索分成形式背景描述、基于形式背景的概念格构建以及基于概念格的信息检索等三个步骤。
1形式背景描述
网络上的信息在语义上是无结构的,这就给检索过程带来很多不便,比如,检索库过于庞大,会导致检索的速度变慢;检索时候忽略语义分析信息,会导致检索结果不够精确,从而给用户带来很多负担,等等。由此,本文首先将信息进行分类,构成不同领域的领域知识,其中用形式背景来具体描述此领域知识,并依据此来进行下一步概念格的构建及信息检索。
形式化概念分析方法的基础是形式背景,所有领域知识的形式背景我们可以用一个二维表列出。先介绍什么是形式背景。
形式背景K是由一个三元组(O,A,R)组成。其中O是对象,A是属性集,R是O和A之间的关系。记为:K=(O,A,R)且RO×A,如果o∈O,a∈A,如果o具有属性a,则说o与a是相关的,记为oRa,或者(o,a)∈R。一个形式背景可以用二维表来表示。本文给出一个形式背景K描述的例子。其中,K=(O,A,R),O={o1,o2,o3,o4},A={a1,a2},关系R通过表1描述。
表1形式背景的关系描述
R12a112a212O11212×O212×12×O312×12×O412×12122概念格模型构建
概念格模型:是形式概念分析理论中的核心数据结构,它根据二元关系建立起一个概念层次结构,很好地反映了对象和属性之间的联系以及概念之间的泛化和例化关系,这样就很容易在概念层次结构上建立数据之间的依赖或因果关系模型并进行分析。将二维表表示的形式背景转化成相应的概念格模型,本文进行的都是基于此概念格模型的检索。
序偶(M,N)是形式背景K=(O,A,R)中的一个形式概念,当且仅当MO,NA,称M为概念的外延,N为概念的内涵。图1给出了形式背景K所对应的概念格结构。
图1概念格结构
通过形式背景K可以建立4个形式概念结点,如图1所示。这4个节点分别如下:C1=({o1,o2,o3,o4},Φ);
C2=({o2,o3,o4},{a1});
C3=({o1,o2,o3},{a2});
C4=({o2,o3},{a1,a2})。在一个形式背景的概念格结构中,对象集和属性集都分别具有自己的上下层次关系。在概念格模型中,对象集从上到下是依此细化的过程;属性集是逐渐增加的过程。这就体现了,每当属性集增加时,就会把对应的对象集进行进一步细化,这就能够使检索结果更加符合用户的需求。
3利用概念格进行基于检索属性的检索
所谓知识,就是在结构上比信息更加有意义。首先我们会用领域知识的形式背景用二维表表示出来,二维表的行代表属性集,列代表对象集。然后根据这个二维表构建形式背景的概念格结构模型,作为检索库。在概念格结构中,每一个结点代表一个形式概念,包括对象集和属性集两个部分。
把用户输入的检索关键词作为检索属性集,将其与相关领域的概念格结构中的结点属性集逐一匹配,找到最为符合的结点。那么,这个结点的对象集即是检索结果。例如,在第1部分举例的形式背景中,如果用户输入的检索关键词为a2,那么检索的对象集结果是{o1,o2,o3};如果输入的检索关键词为a1,则检索的对象集为{o2,o3,o4};如果输入的检索关键词为{a1,a2},则检索结果为{o2,o3}。
4结语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领域知识形式背景的检索方法,将信息知识化,使其具有某些指定的含义。将二维表表示的形式背景转变为概念格结构模型,作为检索的基础,这样就能够挖掘信息在特定领域的深层次语义,使得检索结果较为精确,较为接近用户的检索需求,从而减轻用户的负担。将来的工作着眼于通过对领域知识的形式背景的动态重构建立其概念格,适应页面不断发展变化的特点,挖掘检索关键词在相关领域的深层次语义,从而使得检索结果较为符合用户的检索需求。
参考文献:
[1]BEINWW,COOMBSJS,TAGHBAK.Amethodforcalculatingtermsimilarityonlargedocumentcollections[C].Proceedingsof2003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formationTechnology:CodingandComputing(ITCC2003),2003.
[2]黄敏,赖茂生.语义检索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08(6).
摘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的定义为“重要性是指财务报表某项目的省略或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作出经济决策的,该项目就具有重要性”。 审计上重要性的标准指重要性水平,即指会计报表中被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
中图分类号:E2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重要性概念的涵义:多角度分析
1、1法律上的重要性概念 重要性概念定义最早见于法律条文中,早在1933年的证券法405规则中说道其定义为“那些一个普通的谨慎投资者在购买股票前应当被合理告知的事实”。而后,根据美国的判例法(1976年,美国最高法院在Tsc Industriesv,Northeway Inc.)对重要性的界定,认为其定义为“如果遗漏的事实对于一个理性的股东在决定如何投票是认为其很重要这一点存在实质性可能,则其就是重要”。且给出了“实质性可能”的标准,即对某事实或信息来说,若当事人加以隐瞒或进行不当陈述,必须能够产生误导他人的效果,这样才可为重要情况。1、2会计上的重要性概念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谈到重要性指出“如果信息的错报或漏报会影响使用者根据财务报表所作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的定义为“重要性是指财务报表某项目的省略或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作出经济决策的,该项目就具有重要性”。可见新会计准则对重要性的描述完全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1、3审计中的重要性概念 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IAPC)1987年10月公布的《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重要性定义为“信息的错报或漏报足以影响使用者根据财务报表所作出的经济决策,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此定义同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关于会计中重要性的定义;我国在《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第1221号——审计重要性》第3条“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误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综上所述,无论是法律上、会计上还是审计上。虽然出发点略有区别,但大体界定相似,都是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定义重要性。而实际工作中,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都是各个方面的。例如股东、债权人、政府部门、中介分析机构、客户等。也许某项信息对股东来说是不具有重要性的,但对其信息使用者来说具有重要性,这时利益发生了冲突,而且这些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不能简单的加总。换句话说基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到底应该以谁的需求为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我们所使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这一说法主要是为了涵盖所有的相关利益者。而实际上,我们主要应以投资者的需求和利益来衡量,其他人的需求在有条件的时候适当照顾。这样的选择有两点好处。其一,投资者的利益具有可加性;其二,投资者的利益具有可衡量性。投资者是会计报表信息的主要使用者,这样的选择也符合管理学中的“二八法规”。 2重要性概念的标准:会计与审计、定性与定量重要性标准的确认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是,不能因此就认为重要性没有标准,在理论上客观标准应该是存在的,只是人们还没有通过复杂的现象加以认识,从而找到影响重要性的各种具体因素,无法判定重要性的准确界限。这正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求平衡点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因为影响供需变化的因素很多,要通过计算准确找到这一点,作出供求计划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不可能的。 在实践工作中,人们常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重要性标准加以描述。2、1会计上重要性的标准 在会计核算中重要性原则与会计信息成本效益直接相关。坚持重要性原则,就能够使提供会计信息的收益大于成本。2、1、1定量标准 当某一会计事项发生额达到一定数量就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则应将其作为具有重要性的会计事项处理。在我国会计实务中,重要性标准的应用随处可见。例如:分部报告编制考虑重要性。如:分部的分部收人(资产)占所有分部收入的10%或以上;报告分部的对外交易收人合计额占合并总收入或企业总收入的比重未达到75%的,应当将其他的分部确定为报告分部,直到该比例达到75%。在成本控制中·存货管理的ABC法,成本会计中,在产品按消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按完工产品成本法等都可视为重要性要求的灵活运用。 2、1、2定性标准 会计事项一发生就可能对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则属于具有重要性的会计事项。在实务中由于重要与否是相对的并非绝对,因此定性标准比定量标准更难操作,一般采用列举的方式来表述重要性的定性标准。
摘 要:对学科核心概念进行深度分析是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改革深入进行的必然要求。对核心概念的深度分析,不是要刻意追求核心概念的深度和难度,而是通过深度分析,深化核心概念的层次,实现核心概念的丰富价值。深度分析核心概念,至少应该包括以下维度:把握内涵,明确外延;立足课标,整合教材;建构体系,掌握联系;适度拓展,迁移创新。本文以“价格”为例,加以分析。
关键词:思想政治 核心概念 深度分析 价格
任兴来,男,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
学科教学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思想政治学科素养主要包括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基础知识和核心能力,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解和掌握学科核心概念是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思想政治学科核心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概念?《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可以说,概念反映了人们对一个复杂的过程或事物的理解。
什么是核心概念?国内外学者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美国课程专家埃里克森( Erickson)认为,核心概念是指居于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关键性概念、原理或方法。美国教育家赫德( Hurd)认为,核心概念是能够展现当代学科图景、组成学科课程的重要概念和原理,是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这些概念能有效地组织起大量的事实和其他概念,并延续到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核心概念至少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
其一,主干性,即核心概念是学科知识的主干部分。主干知识是与非主干知识相对而言的。主干知识是一个学科最基础、最核心、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能生发和统领非主干知识,可以成为衡量知识掌握水平的尺度和标准。作为学科的主干知识,一般表现为学科教材中的重要概念或原理。如《思想政治》必修l《经济生活》中的价格,就是核心概念。非主干知识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对主干知识的进一步阐释,如价值量由什么决定,什么是供给和需求,等等;另一类是教材辅助文,即教材中重要的相关链接、名词点击、专家点评的内容,如劳动生产率、替代品、互补品等这些概念就是以辅助文的形式在教材中出现。
其二,迁移性,即核心概念有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由于核心概念能生发和统领非主干知识,因此它能有效地组织起大量的其他概念,并影响学生从事相关方面的后续学习,影响他们对新知识的探索和获取。例如,在《经济生活》中,围绕价格能组织起大量的其他概念和非主干知识,如商品、货币、价值、汇率、价格政策、价格机制、物价水平,等等。值得一提的是,经济学依据研究对象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因为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其他内容都是围绕它展开的。
就价格而言,学生对这个核心概念的掌握程度还会影响他们的后续学习。在经济学中,价格理论主要研究商品的价格如何决定,以及价格如何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这就不但涉及到《经济生活》中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也涉及到市场配置资源、政府宏观调控等,还会涉及《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的学习。在《政治生活》中,社会听证制度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形式,价格听证会是最常见的听证会,深刻理解价格这个核心概念有利于实现听政于民、决策为民。对政府定价或调价的依据以及价格是否合理的标志等问题的理解,都要基于在《经济生活》学习中对价格这个核心概念的学习。
可见,理解和把握核心概念是学科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也是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支撑。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学科核心概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核心概念进行深度分析。
二、思想政治核心概念深度分析的维度
笔者认为,深度分析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概念,需要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
1.把握内涵,明确外延。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即其涵义和适用范围。把握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深度分析核心概念的基础和前提。
内涵是对事物特有属性的反映,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因此,深度分析核心概念,首先要明确核心概念的定义。比如,什么是价格?《经济生活》中的解释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这是依据经典作家的一些论述给价格所下的定义。在政治经济学中,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最后是货币形式。当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的时候,就是价格。
但是,就价格的内涵而言,把价格仅仅理解为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不够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就价格的变动趋势而言的。一般说来,在供求一致时,或在生产领域中,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表现得也最强烈和最明显。可是在瞬时性变动中,即在供求不一致,或在流通领域中,价格就会偏离价值,经常表现为和价值不一致。这时,价格就不仅表现价值,还反映供求关系。因此,马克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关于这一点,也可以从西方经济学的价格理论研究中得到印证。西方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的,研究目的在于解决需求的无限性和生产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西方经济学认为,在一个完全竞争、不存在垄断的市场上,只有需求与供给决定(均衡)价格,它们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样起作用,不分主次。
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或对象的范围,即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或对象,划分是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就价格而言,在西方经济学中,价格分为供给价格、需求价格和均衡价格。简单地说,供给价格就是生产者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需求价格是以货币单位来计算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时愿意付出的价格,即在一定时间内,买方对一定产量的产品或服务愿意且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均衡价格是指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也就是由于需求与供给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使价格处于一种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
可见,在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同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时也会右所不同。通过对比,更能清晰而准确地把握价格的这个核心概念,并加深对它的理解。
2.立足课标,整合教材。课程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也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的依据。作为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不但规定了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还对课程目标有明确的阐述,特别是在内容标准中,对要求掌握的核心概念有具体要求。思想政治课程的核心概念很多,但《课程标准》追求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理念,降低和淡化了对很多概念的要求。因此,尽管教材在内容叙述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许多概念,但很多概念不是《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这就要求我们立足课标,高屋建瓴,对核心概念有清晰的定位。深度分析核心概念,还需要对同一模块内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必要时,应对必修和选修模块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从上表可以看出,《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造成市场上价格涨落的原因,理解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最终和生产相关,因为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这也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理解这一点,需要对必修1《经济生活》中“价格变动的影响”和选修2《经济学常识》中“马克思的价值规律理论”的相关内容进行衔接与整合。
就课程模块而言,必修和选修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有学科内容的关联性。对必修和选修模块涉及核心概念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衔接与整合,有利于形成不同的认知模式和知识系统,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及其能力趋向,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建构体系,掌握联系。深度分析是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深度分析核心概念,需要以核心概念为中心,建构关于核心概念的知识体系,使学生不仅能识别与核心概念有关的知识的各个方面,而且清楚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经济生活》第一单元为例,关于价格的知识体系可以这样建构:
可见,通过价格这个核心概念建构知识体系,可以将与价格有关的货币、消费等知识之间的关系打通:价格的基础是价值,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商品是消费的主要对象,消费的知识主要包括消费水平、消费类型和消费心理等;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都有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表现;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纸币是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货币有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货币的对内价值就是物价指数( CPI),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或下跌,就是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货币的对外价值就是汇率,即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当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建构价格在《经济生活》中的知识体系,还可以整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中关于价格的知识,使学生清楚并掌握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
结构决定功能。知识体系不同于知识提纲或知识纲要,后者只是罗列知识点,前者能够反映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体现知识的来龙去脉。建构知识体系有利于融会贯通知识,深度分析核心概念。现行思想政治教材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淡化了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因此,整合教材内容,构建知识体系,不仅使学生能从更广阔的角度掌握知识的各个方面,也有助于其更细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核心概念。
4.适度拓展,迁移创新。核心概念一般比较抽象,概括性强。深度分析核心概念,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需要根据教学实际和考试要求,对与核心概念相关的知识进行必要的拓展和延伸,使学生深化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以此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
当前,高考试题坚持能力立意,追求实现“理论分析生活问题”“活学活用”的命题思想和教学导向。例如,有的试题通过提供新的概念性知识,考查学生“现场学习”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学生一方面需要提取新概念信息,领悟迁移,理解内涵,另一方面需要对旧知识有充足的准备和驾驭,通过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迁移做出正确的推理判断。这些新的概念性知识,大多与学科核心概念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对与核心概念相关的知识进行适度拓展,很有必要。
比如,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或供给量的变动,但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正是要说明价格变动与需求量或供给量变动之间的这种量的关系。可是,《经济生活》中关于弹性的相关知识只有“需求有弹性”这几个字,而且是在插图中出现的,这就有必要对“需求弹性”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解读。
需求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交叉弹性,以及供给弹性这些概念虽未在教材申明确出现,但教材中“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变动能调节产量”等内容与之密切相关。
在考查学生这些知识的学习效果时,一些试题也经常会考查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例如:
在经济学中,弹性可以用来衡量供给量或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一般情况下,下列商品中供给缺乏弹性的是(
)
A.手机
B.报纸
C.古玩
D.汽车
上题中,正确选项是C。该题既考查学生对供给弹性的理解,同时考查了“现场学习力”。如果学生平时学习中能对价格这个核心概念从经济学的角度适度拓展,通过迁移,在考试中遇到此类问题时,即可得其要领、较快选出正确选项。
三、思想政治核心概念深度分析的意义
对核心概念的深度分析,不是要刻意追求核心概念的深度和难度,而是相对于其内在构成要素而言,概念不能停留在符号层面,需要准确地把握概念,深化概念的层次,实现核心概念的丰富价值。
首先,对思想政治核心概念深度分析,有助于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一定的浅显化现象。比如,有的教师直接讲解结论性知识多,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少;有的教师抓不住核心主干,理不清教材主线;有的教师追求单个知识点的讲解或罗列知识提纲,忽视知识体系的建构;有的教师机械地“教教材”,而不能做到“用教材教”,等等。
深度分析核心概念,教师就要既关注结论,也重视生成,给学生提供概括核心概念本质特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归纳等思维能力;既打通知识,又对知识有所取舍,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重视单个知识的讲解,也重视知识体系的建构,使学生清楚知识的各个方面和逻辑关系。教,不仅是告诉,还要引导;学不仅是接受,更是探究。深度分析核心概念,教师就要关注现实生活,创设情境、借助情境,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读得懂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核心概念,实现基本观点教育与注重学生成长特点相结合、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切实践行新课程理念,增加课堂的深度、广度和厚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对思想政治核心概念深度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在《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对评价要求和评价意义都有明确的阐述。在对知识目标的评价中,注重考评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实际理解和把握。其中,“内容标准”中对有关概念、原理、观点、方法等内容目标的陈述主要有六个方面,包括指认事物、再现事实、澄清概念、审视价值、支持某种判断、采取某种行动等,概括起来主要是识记、理解和应用。其中,识记是基础,应用是目的,理解是关键。
对核心概念进行深度分析,不但会促使学生用不同的词汇表达已知知识,或者将已知知识从一种表述形式转化成另一种表述形式,也会促使学生识别有关知识的各个方面,清楚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还会促使学生跨越知识本身对结果做出推论,或者通过已有条件扩展相关知识,所有的这些成效无疑都会有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
从考试的角度看,能力立意是政治学科高考试题始终坚持的原则和方向,选拔具有学科素养、学科思维、创新能力的学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一贯要求。因此,政治学科的高考试题以能力立意为核心,注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强调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潜力的考查,即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这也是高考对学生最具价值的考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着力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多个环节提高能力水平和思维品质。
总之,对核心概念进行深度分析,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现象,获得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也会促使学生乐于学习、追求真理,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才。
关键词:中学物理;新课程理念;概念教学
中学物理概念的教学中,老师要掌握三个主要环节,首先老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学习概念物理知识的良好环境,这样方便课堂引入物理概念;其次是要是利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维加工,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物理概念;最后是不断地运用、巩固、深化以及活用物理概念,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进行物理概念的学习。
一、中学物理传统的概念教学的现状
中学物理教学中在新课改之前就十分重视物理概念的教学,但是传统的教学理念造成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侧重点不同。下面就具体分析传统的中学物理概念教学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1.成功之处
在中学的物理概念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主要是根据物理概念的基本文本内容进行解读,老师在上课期间按照物理概念的定义、内容、物理意义、延伸意义、适用范围和条件、相关概念的异同点的顺序进行讲解,这样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学习技巧和知识结构,进而灵活运用物理知识。
2.不足之处
传统中学物理概念教学的不足之处主要包括两部分。
(1)老师对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的知识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物理老师在讲解物理概念的相关内容时,主要是侧重于讲解物理概念的知识本位,这样就会导致老师在引入物理概念知识时,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进而使学生只是在死记硬背一些物理概念的延伸内容和意义,并没有真正掌握物理概念的基础知识。尤其是在即将考试的时候,老师一般是让学生使用题海战术进行物理知识的复习,虽然学生的习题量加大了,但是学生对知识的含义并没有真正地认识和掌握。
(2)物理概念教学的课时少。在中学的传统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一般是用五分之一的课堂时间进行知识讲解,其余时间是让学生进行习题练习,较短课时的物理概念讲解,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无法充分掌握基础的物理知识,在学习和习题练习过程中,学生并没有很好地去同化相关的物理概念知识,使学生无法建构自己的物理概念认知结构。
二、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概念教学的措施
在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概念教学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1.营造物理概念学习的良好环境,更好地引入物理概念
首先在中学的物理概念教学中要营造出良好的概念引入环境,一般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营造环境:利用实验演示,老师提出物理概念的问题,在新课的讲解过程中,通过实验演示新课的物理现象,并提出相关的问题,使学生进行思考,在思考问题的解决方式的过程中进入学习情境;引入物理概念相关的故事,使学生能够通过故事进入物理概念学习的情境中;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有关物理知识的经验引入物理概念的相关内容。
2.利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维加工
在老师营造的物理概念学习情境中引入物理概念进行教学,学生能够对物理概念相关内容有一个感性认识,从而升华到理性认识,进而给物理概念下一个严格的定义。
一般说来,老师要利用科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物理概念的含义和意义,这样能够准确地概括物理现象,使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本质特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过程,并能够透过物理现象,了解物理概念的含义,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积极进行问题思考,能够在思考的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并能够长久地记忆物理知识,能够通过自身的感性认识,不断地进行物理概念的分析、抽象总结、综合概括,进而总结出物理概念的定义,调动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培养自身的物理素质,并且能够掌握基本的物理学习方法,通过思考,归纳物理概念。
3.老师和学生经常进行交流和信息共享,并能够关注异质反馈
在中学的物理概念教学中,无论课堂上老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案,都需要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在此过程中,老师通过和学生的交流,能够了解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的困难和疑惑,并能够通过交流时关注的已有共识中的同质性问题进行问题解答,同时关注异质性问题。这些问题能够反馈出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的过程中观念和意识思想的变化和碰撞,使学生能够从理性上进行物理概念的认识,并能够在物理概念的学习中,了解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而能够使学生多方了解科学家在研究物理概念的过程中使用的研究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并能够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形成自我学习习惯,找到自身学习的困难,不断改善自身的学习方法和手段,进而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从理性上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
4.灵活运用、巩固、深化和活用物理概念
在物理概念的学习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将自身掌握的物理知识引申到实际的生活中,以此来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并能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巩固和深化对物理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老师在讲解一个物理概念的知识点之后,要分析相关知识点的例题,通过案例,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物理概念,并将类似的物理概念进行区分。
总而言之,在进行物理概念的教学中,老师要抓住三个重要的环节。首先是对物理概念的引入,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通过问题了解物理情境所要呈现的物理概念,明白自己将要解决的物理问题,进而能够更好地定义物理概念,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物理概念,将自己总结的物理概念与其他概念进行区分和联系,在实际的生活中灵活地运用物理概念,并能够不断地在头脑中构建清晰的物理概念知识结构,不断地活用物理概念。
5.注重物理概念教学的过程教学
一般中学的物理知识教学有这样一个教学模式:事例分析、实验,然后进行总结,归纳出相应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然后做题目进行物理概念的应用。传统的物理概念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进行物理知识总结,这样就忽视了物理概念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的物理学习和记忆是短时记忆和机械记忆,不利于学生理性分析物理概念相关知识,无法构建理性的物理学习方法。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的物理概念教学应该要注重过程教学,具体的教学方式有。
首先,应该要注重整个物理概念的引入过程,这样学生能够理性、正确认识到物理概念知识。所谓的物理概念都是一些客观的物理属性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身的个性特点、心理和生理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吸收能力。因此,老师在进行物理概念的引入时,最好是利用一些感性材料进行物理概念的引入,这样能够使学生对物理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能够在认识上产生质的飞跃。
比如说中学物理在引入质点的物理概念时,可以举例研究雄鹰的飞翔状态,使学生先各自进行雄鹰飞翔运动的想象,使学生能够感到自身的不足,然后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出雄鹰的大小、形状会影响到整个雄鹰在空中的运动情况,然后再引导学生找出方法忽略掉影响雄鹰运动的形状和大小,进而引出物理运动时质点的概念。
其次,在进行物理概念的过程教学时,应该要注重学生体验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将物理概念进行还原,主要是将物理概念形成的思维历程进行还原,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物理概念形成过程的探索,进而在探索的过程中积极体验和掌握整个物理概念形成的方式,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日后的物理概念学习过程中,形成主动思考和探索思维,并能够透过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找到事物的本质,进而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说在高中的物理概念加速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从问题产生开始的地方进行思考,面对最原始的加速度问题(如蜗牛在15秒内速度能够从0加速到0.2cm/s,在7s内,磁浮列车能够以433km/h的速度匀速运行),使学生比较和体验不同速度变化,然后再举出类似的速度变化,使学生能够了解到速度变化的概念,比较速度变化快慢的不同和相同点,进而在比较和问题思考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探索出基本的速度变化概念,再通过老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掌握基本的加速度概念。
最后,在物理概念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物理学史,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深入理解和兴趣,进而能够在物理概念的学习中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学生只有了解了物理概念产生、发展的过程,才能够总结出物理概念的本质。在遇到物理概念教学难点时,老师可以适当地进行物理学史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有耐心进行物理概念之间的比较,在比较和探索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进而能够内化为自身的物理知识。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的物理概念教学,不仅是要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同时还要教导学生利用学到的物理概念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并能够将物理概念和人文文化相结合,通过学生的探索和生活体验,不断形成定性、定量分析问题的思维模式,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结语
在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的物理老师要对物理概念的相关内容和知识有足够的重视,并能够合理地利用课堂时间,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创设良好的物理概念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通过老师创设的情境,进行物理问题的思考,在此期间,老师要灵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物理概念的本质,为灵活运用物理概念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能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活用物理概念解决身边的物理问题。
参考文献:
[1]肖永强.高中物理概念转变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践[J].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专辑),2011,29(04):65―68.
[2]许锴明.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J].考试周刊,2010(49):185―186.
[3]王秋云.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概念的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09):7.
关键词:概念整合理论;复合词;拼缀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131-02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大量新生事物涌现出来,随之而来的就是与之相对应的新词(neologisms)。英语中不断出现的新词引起很多学者和语言学家的关注,他们对英语中的新词从构词法角度进行了详尽的搜集和整理,也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新词产生的机制进行了研究,本文将在概念整合理论的基础上对近年来英语中出现的有关“人”的新词进行分析,所选语料来源于wordspy网站,通过这一研究试图揭示新词产生的心理认知机制。
二、概念整合理论
概念整合(conceptual blending)是探索意义构建、信息整合的理论框架(Fauconnier & Turner,2002)。概念整合理论是在心理空间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是概念整合理论的两个基本原则。概念整合理论认为最基本的概念整合网络模式包括四个心理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一个合成空间。各空间之间通过跨空间映射进行对应连接。在概念整合中,类属空间包含两个输入空间共有的抽象结构,形成类属结构。合成空间除了包含类属空间中的类属结构外,还包含两个输入空间选择性投射的特定结构以及合成空间本身通过组合(composition)、完善(completion)、扩展(elaboration)而建立起的新现结构(emergent structure)。新现结构不存在于原有的输入空间中,体现了概念整合的创造性。概念整合中的任一空间都能随时得到调整,不但输入空间可以影响合成空间,反过来合成空间形成之后也可以影响并调整输入空间。这四个空间通过投射链彼此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概念整合网络。
三、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中关于“人”的新词的认知分析
1.本研究的新词汇来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也高速发展。与此相关的各类新词汇也应运而生,而人作为各类社会活动的主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身份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新的词汇来描述其新的特征,英语中因此涌现出了大量的关于“人”的新词汇。本文所指的“新”是指1996―2012年这段时间,研究所用的语汇来源于英语新词网站http://,该网站已开办近20年,积累了大量英语新词。网站收录从1996―2012年间的新词共计5475个,词汇包括经济、文化、语言、科技、社会学等,其中在社会学类词汇中关于“人”的新词共有433个,在所有类别新词中占有比例是最大的,占全部新词的7.9%。通过对这433个新词进行构词法分析后笔者发现复合词和拼缀词分别占45.7%和29.3%,是此类新词中占有比例最大的两类词,对这两类新词进行认知分析显然对于理解新词的认知机制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本文将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这两种类型表示“人”的新词进行认知分析。
2.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表示“人”的英语复合词。复合法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创造英语新词的构词法,但复合词的构建机制又是十分复杂的,并不是简单的两个单词的意义相加。当然有一部分复合词的意义可以看作是两个独立单词的意义拼合,比如新词“career coach”就是职业指导或职业咨询师的意思。但英语中很多复合新词的意义往往是更加复杂的,比如“pancake people”就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做煎饼的人”,而是指在信息时代涉猎各个领域而不是专注某个领域的一类人。理解复合概念的过程也是创造新概念的过程。下面以新词“barking head”为例来探讨用复合法创造新词的认知过程。
“Barking head”指的是“狂吠政论家”或“大声且粗鲁发表评论的评论员或专家”。该词的意义构建过程需要首先建构起两个心理空间。输入空间1建构了大声叫嚷、吼叫的人头的心理空间;输入空间2建构了狂吠的狗的心理空间。两个空间的相似特征“野蛮、粗鲁、偏见”投射到类属空间,而在合成空间形成的新结构就成为“持有偏见粗暴发表评论”,这样新的意义就产生了:大声且粗鲁发表评论的评论员或专家,如下图所示:
这一意义建构过程也遵循了概念整合的转喻压缩原则,即输入空间的某些成分往往通过转喻等压缩手段进入合成空间。这里的“人头”经过转喻映射,代指这样一类人,其理据是人头在人体器官中的重要性,故而经常成为人的代称。比如英语中的谚语“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两人智慧胜一人)就是用“head”一词代指人。采用类似认知机制创造的新词还有“shouting head”,“robo-signer”等。
3.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表示“人”的英语拼缀词。拼缀法(blending)是英语中一种常见的构词法,是把两个词同时进行裁剪,或截头去尾,或只裁剪两个词中的一个,保留另外一个,然后把两部分拼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词。如“many”(male + nanny男保姆),“celesbian”(celebrity + lesbian本身为同性恋者的女名流),“frenemy”(friend + enemy伪装成朋友的敌人或互相竞争的同伴)。拼缀词结构紧凑,把复杂的概念压缩在一个语言单位里,研究拼缀词形成的认知机制对于我们认识词汇语义心理构建过程具有普遍的意义(周启强、白解红,2006)。下面以新词“screenager”(屏幕少年)为例探讨用拼缀法创造新词的认知过程。
“Screenager”是由“screen”和“teenager”两个词拼凑而成,汉语可直译为“屏幕少年”。新词“screenager”的语义建构可以用概念整合理论中的简单型整合方式来阐释。在简单型整合网络中,一个输入空间包含特定框架及其角色,另一输入空间包含无框架组织的元素,跨空间映射将角色与元素进行匹配。该词的创造过程首先需要建构两个心理空间:输入空间1输入“screen”这个概念,该空间包括电视屏幕、电脑屏幕、手机屏幕等角色;输入空间2输入“teenager”这个概念,该空间内容为十几岁的青少年这一元素,跨空间映射在角色与相应的值之间进行匹配后,合成空间中便形成了“屏幕少年”这个新词的意义:经常坐在电视和电脑前、对各类技术信息领悟能力较强的年轻人。通过类似的概念整合还可以创造例如“nico-teen”(nicotine + teenager会抽烟的十几岁青少年)等新词。
四、结语
人类社会活动的多样性造就了社会主体“人”的复杂性,各类关于“人”的词汇的创造过程也是相当复杂的。本文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了部分英语新词的意义构建过程,运用概念整合理论主要对复合词和拼缀词进行了认知分析。但本研究涉及到的新词数量十分有限,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的新词类别也不够广,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这一理论在新词分析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Fauconnier,G.& M.Turner.The Way We Think:Conceptual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M].New York:Basic Books,2002.
[2]周启强,白解红.英语拼缀构词的认知机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3).
[3]王文斌.翻译与概念整合[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云计算;虚拟集群;概念;核心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510020—01
0 前言
云计算技术就是借助网络技术来将分散的计算资源有效的聚合在一起,从而构建一个规模巨大的计算资源系统。云计算具有三个层次的服务,分别软件服务、平台服务以及设施服务。而在云计算平台上进行集群管理就构成了虚拟集群。目前,云计算和虚拟集群技术广泛的应用到计算机等相关行业领域。
1 云计算以及云计算的核心技术说明
1.1 云计算说明
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通俗的理解,云计算就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在云计算技术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互联网为相关行业或人员来提供动态性强,容易扩展,而且实用性强的虚拟化资源。过去在图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其中云计算的定义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云计算的狭义定义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即是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各种网络资源;云计算的广义定义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即是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各种网络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与IT、软件以及互联网等相关的服务,也可以是其他服务。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
1.2 云计算的核心技术说明
其中云计算平台的构建主要是基于虚拟化技术和Eucalyptus平台实现的。以下就分别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
1.2.1 虚拟化技术。其中当前在云计算平台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虚拟化技术主要有KVM虚拟机技术以及Xen虚拟机技术。
1)KVM虚拟机技术。KVM虚拟机是一个开源的系统虚拟化模块,它主要集成在Linux操作系统中,KVM虚拟机是使用Linux系统的调度器来进行作业调度管理的,另外由于KVM虚拟机是一直基于硬件的完全虚拟化技术,所以它对硬件的要求比较高。
2)Xen虚拟机技术。Xen虚拟机是一个开源的虚拟机监视器,由于Xen虚拟机即支持硬件系统的半虚拟化也完全支持硬件系统的全部虚拟化,与KVM虚拟机相比,其对硬件的需求比较低,这使得Xen虚拟机对硬件的兼容性比较好。
1.2.2 Eucalyptus平台。Eucalyptus平台是一个用于实现云计算平台的开源软件,其中Eucalyptus平台主要依靠KVM虚拟机和Xen虚拟机技术来实现的,其中Eucalyptus平台的体系结构主要由云控制器、节点控制器以及集群控制器这三部分实现的。以下就Eucalyptus平台在虚拟机中的配置和使用作详细的说明。
1)主节点的配置问题。Eucalyptus平台主节点的配置主要是通过在主节点上安装云控制器、集群控制器以及存储服务器来实现的。
2)计算节点配置问题。Eucalyptus平台中在计算节点配置问题中是通过安装节点控制器来实现的。
3)网络配置问题。Eucalyptus平台的网络配置主要采用的是以主节点和计算节点之间的网络通信模式为基础的桥接模式,使用这种网络配置方式还需要对计算节点处网络链接的方式进行桥接模式的更改。
4)主节点以及计算节点的身份认证问题。Eucalyptus平台通过产生系统生成的密钥,然后将公钥复制到计算节点上,来实现主节点与计算节点之间的无密码连接,通过这一机制来实现主节点以及计算节点的身份认证问题。
2 虚拟集群概念分析
2.1 虚拟集群的定义
当前对虚拟集群使用的最为广泛的定义是这样的,所谓的虚拟集群就是通过采用虚拟化技术来虚拟出多台计算节点,从而构建出与物理集群相似的而且规模巨大的一个集群系统。也就是说,虚拟集群就是将那些协同完成特定任务的多台同构或异构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的系统就是一个虚拟集群系统。显然,虚拟集群系统是一种并行处理的系统。
2.2 虚拟集群作业管理系统说明
虚拟集群作业管理系统作为虚拟集群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在虚拟集群系统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其中当前市场上的集群作业管理系统的种类比较多,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PBS。其中PBS主要由资源管理器、调度器以及PBS执行器组成的。由于PBS属于开源软件,比较容易获取,而且PBS还有效支持作业的多种运行模式,同时由于PBS还为用户提供了完整的API应用程序接口,所以这非常有利于对系统新的调度策略的设计和开发。
2.3 虚拟集群作业管理系统各功能模块分析说明
虚拟集群作业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三个功能子模块,分别是用户作业提交功能子模块、虚拟集群弹性构建功能子模块以及虚拟集群信息监控功能子模块。
1)用户作业提交功能子模块。用户作业提交功能子模块主要用来实现对用户通过作业提交页面递交到虚拟集群里的作业进行资源的计算,并在作业运行完后返回计算结果。
2)虚拟计算弹性构建功能子模块。当虚拟集群的计算资源不能满足作业所需的计算资源时,虚拟计算弹性构建功能子模块就会动态的虚拟出作业所需的虚拟机计算资源,并能够将其动态的添加到虚拟集群中来满足作业的资源需求。
3)虚拟集群信息监控功能子模块。虚拟集群信息监控功能子模块主要用来实现对虚拟集群各虚拟计算节点信息的监控,一旦有作业提交并运营后,虚拟集群信息监控功能子模块采用就会通过网页的方式来动态的显示各虚拟计算节点的运行状态。
3 云计算和虚拟集群技术的优势
3.1 云计算技术的优势
1)快速启动,搭建应用。云计算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快速搭建我们的企业应用,比如我们现在要开发一个网站,我们不必再花费巨资购买硬件集群、不必再耗资组建软件,只需把一切需要的搭建在云上,方便快捷还省钱,这对企业来说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成本低廉,投资灵活。因为云的规模是可以动态伸缩的,易于扩展也易于灵活处理,所以企业可以不加大硬件投资力度来满足应用以及用户的规模增长(降低成本),也无需因项目中断而沮丧(损失较少)。对大企业而言,船大有时也好调头;对中小企业来说,项目运作成本骤减,竞争大企业,可望可及。
3.2 虚拟集群技术的优势
与传统的集群管理技术相比,虚拟集群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将云计算平台和集群管理技术有效结合在一起所构建的虚拟集群,可以更加快速方便地构建高性能的集群系统平台。
2)虚拟集群利用云计算平台的虚拟化技术可以非常灵活地创建虚拟的计算资源,可以有效减少作业的等待时间,非常方便用户的使用。
3)基于云计算平台的虚拟集群可以实现计算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从而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因计算资源不足而引起的作业排队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
4 结论
云计算和虚拟集群技术以及基于云计算平台的虚拟集群构建在计算机相关行业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各种技术难题,对促进行业的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曾龙海、张博锋、张丽华,基于云计算平台的虚拟集群构建技术研究[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0(27).
一、 初中生概念形成水平分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2]:初一学生大多是从功用性定义或具体形象描述水平向接近本质定义或具体解释水平转化,掌握抽象概念有一定困难,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主观的、具体的内容,特别是比较复杂的抽象概念,还抓不住其本质属性,分不清主次的特征. 初二是掌握概念的一个转折点,初三学生基本能够掌握他们理解的概念的本质属性,能逐步地分出主次的特征,但对高度抽象概括且缺乏经验支柱的概念还理解不深.
二、 函数概念形成的难度分析
海德布雷的研究表明[3]:实物概念最容易形成,空间图形概念次之,数概念最难. 函数概念是初中数学数概念中最难形成的概念. 布鲁纳等人的研究表明[1]:概念的难度受到关键特征之间的关系的影响,难度由易到难是:肯定概念、合取概念、包含分取概念、条件式概念、双重条件概念. 显然函数概念是属双重条件概念,因此说明函数概念是最难形成概念之一. 因为教材编写上,函数概念是学生在初二上学期学习,而在初二学生的概念学习处于转折点,形成科学概念的能力还没有形成,因此给函数概念的形成增添了一定的难度,此外,还有如下几点.
第一,研究对象和思维方式的变化为学习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从研究对象上看,初中生在函数概念形成之前,研究的是常量数学,数、式的运算和方程. 函数概念是从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转折点,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基本上对变量数学是一片空白,因而同化函数概念的固着点很缺乏,学生要顺应新知识的学习,重建数学认知结构,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另外变量数学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4]:思维从静止走向了运动、从离散走向了连续、从运算转向了关系,实现了数与形的有机结合,在符号语言与图、表语言之间可以灵活转换.在函数的研究中,思维超越了形式逻辑的界限,进入了辩证逻辑思维. 与常量数学相比,函数概念的抽象性更强、形式化程度更高. 因此要求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也为函数概念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
第二,概念维度多,给概念形成带来一定的难度. 按照心理学家的特征表述和知识分类说,函数概念可表述为:C(函数)=条件式(x1,x2),x1,x2表示变量1和变量2,因为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有运算意义,因此函数概念属于运算概念中的程序性概念. 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区分问题中有两个变量,而且要检查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而这个对应关系有的是需要计算才能获得,因此增加了概念形成的维度.
第三,函数的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对函数概念的形成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函数可以用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等方法表示,从每一种表示中都可以独立地抽象出函数概念来,与数学中使用单一表示的概念相比,由于函数概念需要同时考虑几种表示,并要协调各种表示之间的关系,经常需要在各种表示之间进行转换,因此大大增加了学习上的难度.
三、 函数概念形成的心理分析
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其本质是学生建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 函数概念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无直接联系,因此利用概念形成方式获得函数概念. 人教版在函数概念形成中,举了五个正例,能够使学生充分感知函数概念,这五个正例分别是[5]:
1. 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先填下表,然后再用含t的式子表示s.
2. 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150张票,午场售出205张票,晚场售出310张票,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出x张票,票房收入为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3. 在一根引簧的下端悬挂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引簧长度的变化,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如果弹簧原长10 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 cm,设重物质量为m(kg),受力后的弹簧长度为l(cm),怎样用含m的式子表示l?
4. 要画一个面积为10 cm2的圆. 圆的半径应取多少?圆的面积为20 cm2呢?怎样用含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半径r?
5. 如图1,用10米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试改变长方形的长度,观察长方形的面积怎样变化. 记录不同长方形的长度值,计算相应长方形的面积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 设长方形的长为x(m),面积为S(m2),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S?
第一个例子是学生所熟知的速度、路程、时间关系的例子,这个例子与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学生理解起来容易接受,而且从分析中容易发现问题的本质属性. 首先这个例子用表格形式对时间t取不同值时,计算出对应的s的值. 首先可以使学生和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联系起来. 其次有利于学生发现变量的本质,对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会有深刻的认识. 最后要求把s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明确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用代数式表达出来. 本例作为首例,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作用非常大,这个例子分析透彻,有利于学生从后面几个例子中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出问题的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属性,从而有利于函数概念的形成.
第二个例子也是和学生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例子. 例子没有直接要求学生写出y关于x的表达式,而是通过早、中、晚收入问题反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再用代数式表达. 由此使学生分析出此问题虽然与第一个问题不是同类型问题,但其本质是相同的. 学生初步形成这类问题的问题域,为后续建构数学认知结构做好了准备.
第三、五个例子是一个实验例子,学生可通过亲自实验,经历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获得直接的生活经验. 研究表明[6]:从智力与经验对概念学习的影响程度来看,经验的作用更大,丰富的经验背景是理解概念本质的前提,否则将容易导致死记硬背概念的字面定义而不能领会概念的内涵.这两个例子可通过实验,学生获得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而且是亲身实践获得,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函数概念的本质.
第四个例子是反映圆的面积与半径关系,例子是通过不同的面积值计算圆的半径的值,并最后给出S与r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既掌握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又可体会到这个对应关系是可以用代数式表达的. 而且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一个逆向的,不是给圆的半径计算圆的面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变量之间对应的辩证关系.
以上通过五个例子,从不同的背景反映了在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并且变量之间有对应关系的本质,使学生建构了这类问题的问题域问题系,从而使学生建构了良好的认知结构,为同化函数概念做好充分准备. 但是学生所表征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必须用代数式表示,而这个属性并非是函数概念的本质属性,还必须使学生舍弃这个非本质属性,因此人教版紧接着给出两个思考题[5]:
思考1:如图2,是体检时的心电图,其中图上点的横坐标x表示时间,纵坐标y表示心脏部位的生物电流,它们是两个变量. 在心电图中,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吗?
思考2:下面的我国人口数统计表中,年份与人口数可以记作两个变量x与y,对于表中第一个确定的年份x,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人口数y吗?说明表示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可以是用图象或图表表示.
使学生掌握表示对应关系的三种方式,从而舍弃必须用代数式表达对应关系的非本质属性,此时学生已真正掌握了两个变量之间对应的本质,这个本质可以用解析式表示、图象表示、列表表示. 这样学生已建构起同化函数概念的数学认知结构,形成函数概念的时机已成熟,进而给出函数定义.
四、 函数概念形成的教学建议
1. 对第一个例子的分析要到位.因为按照概念形成的聚焦策略,第一个例子是学生对后面例子进行分析的思维载体,第一个例子分析好了,才有利于学生在后面的例子中发现问题的本质属性,而舍弃非本质属性,这样才有利于函数概念的形成. 此外教师的语言要启发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观察分析出变量之间对应的本质,这样更有利于分析后面的例子,从而概括出问题的本质属性.
2. 教师不要急于把函数概念抛出来,急于求成. 在形成过程中,急于把概念抛出来,学生不能真正理解概念,而是死记硬背概念. 事实上这个概念与学生的已有认知结构不能直接相联系,因此不能同化这个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学生学到一次函数了,但还要问:老师,函数到底是什么?可见,学生函数概念没有真正形成. 而在函数概念形成过程中,人教版列举的五个例子,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也是在建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以使学生能够同化函数概念. 如果直接用同化方式引入函数概念,学生同化概念的认知结构没有建构起来,这样学生不能理解函数概念.
3. 在函数概念形成后,及时进行正反例变式,以使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清晰的边界,及时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念建立起关系,完善函数概念的概念系,提高概念的记忆效果,便于日后检索到这个概念. 这样才能把函数概念纳入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中,从而改组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
总之,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是学生建构变量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建构函数概念的概念域和概念系,并最终建立函数概念的图示,形成良好的CPFS结构,这样才能使学生正确地表征函数概念,真正理解函数概念.
参考文献:
[1] 张英伯,曹一鸣. 丛书主编,喻平编著. 数学教学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朱智贤,林崇德. 思维发展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3] 邵志芳,思维心理学(第二版)[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 章建跃. 函数概念的教与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1.山东农业大学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2.湖北经济学院社会科学系,湖北 武汉 430205)
摘 要:科学与公众的关系在当代社会语境中发生了许多微妙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信任问题的凸显,为了深入认识它,我们需要对其中最基本的概念进行理解和说明,为此本文首先对“信任”概念的来源、内涵与实质进行了解释,然后对“公众”一词在西方世界中的界定和当代社会新角色的变化展开了论述,最后指出了对科学语境中信任与公众这两个概念分析的意义。
关键词 :信任;公众;科学;概念
中图分类号:G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6-0254-02
科学与公众的关系经历了从最初的科学普及,到公众理解科学,再到今天的科学传播阶段,这无形之中反映了两者之间发生了复杂的、深刻的和微妙的变化,科学不再是想当然的获得公众支持和信任的对象,公众也不再是被动的、无知的庸庸大众,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不同就是公众的主体性意识的苏醒和增强,公众对科学的信任问题浮出水面并日趋尖锐化。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信任问题是科学与公众关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为了全面地厘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对信任和公众这两个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和辨析,这是理论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
一、什么是“信任”
1 从词源上认识“信任”
在《说文解字》中,“信”是这样得到解释的:“信,诚也,从人言。” 在《辞源》和《辞海》中,“信”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种:诚实、信任、信用、相信、的确、任意、契约、凭据、使者、消息等。可见,在古代汉语中,一个“信”包含了若干个意思,人们可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是哪一种“信”。比如,诚实和信用是对被观察者特质的说明,信用是一种特定的诚实,它强调的是守约重诺,而诚实则包括了信用,而且比信用的范围要宽。“任”字有以下意思:任用、官职、保举、承担、堪、信任、听凭等。在《辞源》中没有“信任”一词,说明在先秦时代没有这一词汇。“信”与“任”最早系结在一起可以追朔到《论语》。《论语·阳货》中说:“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庄子也讲到:“无行则不信,不信则不任。” 所以,我们可以体会到 “信”是“任”的前提,“任”是“信”的目的和归宿,“信任”就是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辩证统一。对于英文中的“信任”一词“trust”,社会学家史蒂文·夏平认为,“信任”(trust)和“真理”(truth)与德语词汇“树”(tree)有一种启发性的语源学联系——像树一样巍然屹立。因而就一颗像树一样,信任/真理就是某种可以依靠的、持久耐用的东西。没有它作为依靠,你就不能做任何事。1
从中西方不同语系对“信任”一词相近的解释中,可以看出,“信任”表达出一种对于“我”之外的人或事物的理智上的认同和情感上的接纳,并愿意将一些事情托付与我所信任的他者的状态。由此,信任的结构中必然的包含着主客体的关系,即实施信任者称为“信任主体”,将被信任对象称为“信任客体”。
2 “信任”概念的内涵与实质
《现代汉语词典》把“信任”解释为“相信而敢于托付”,这是“信任”在现代社会中最为基本的含义。信任发生的根据是客体相对于主体而言所具有的某种可靠性,如果“可靠性”被归属于一个人或一种事物,那么,当我们表示相信该人或该事物时,就是相信他将像他一直行动地那样继续行动,或者像那些非常像他的那一类事物曾经行动地那样行动,人的可靠性主要表现为能力和信用;而事物的可靠性则常表现稳定性、有序性等。信任包含明确的预期,它建立在对他人未来表现所进行的推测的基础上。给予对方信任,我们就好像确切地知道了未来,因此,社会学家卢曼深刻地指出:“显示信任就是参与未来,就是表现得好像未来是确定的。”2所以,信任的实质就是一种期望,这种期望分为两种:第一,对信任对象履行其信用责任的期望;第二,对信任对象履行其角色的技术能力的期望。实施信任的主体对特定对象处于不了解及不能确定其变化态势的状态,这是信任概念的核心。假如我们能够被赐予无限的计算和分析能力,能够发现或者预见到事态发展的所有可能性,甚至能够确切地知道到底哪一种可能性能够成为现实,那么,信任也就不再是一个问题了。而在不知道或不能确定他人行动的条件下,我们将不得不在信任、不信任及将信将疑三者中做出“抉择”时,信任就显得特别重要。同时,信任还是一个阈值。其取值范围从完全不信任(0)到完全信任(1),中点(0.50)代表典型的不确定状态。相应地,盲目信任或不信任就其字面来说代表着一种倾向,即不顾证据,无条件地采纳概率的极值。3
二、什么是“公众”
1 西方“公众”一词的由来与界定
英文词汇“public”翻译成中文就是公众,这是在反对特权和贵族中,由拥有主体性、责任性和斗争性的群体组成的。二十世纪后期,公众这一名词在科学语境中有了更加广泛的潜在意义。英国皇家学会在1985年《公众理解科学》4的报告中把“公众”界定为从事非科学研究的人,并划分为五类:追求个人的满足与财富的独立个体;作为民主社会成员履行公民职责的个体公民;从事技术性及半技术性职业的群体,其中绝大多数人具备一定的科学背景;从事管理工作、专职性工作及商业活动的人员;在社会中负责制定政策做出决策的人,特别是在产业部门和政府担当要职的人。“公众理解科学”中“公众”的概念是在“缺失模型”的理论之下定义的,它假定公众缺少科学知识,需要对他们进行传播,随着公众对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的增强,公众的科学素养就会提高,因而也就会更加支持科学,对于社会的发展就更有益处。在这个理论中,公众被视为毫无差异的个体,被构想为对科学无知的、被动的受体,是科学忠实的仰慕者和追随者。而事实上,一些案例研究表明,正如对坎布里亚羊事件、公众对生物技术的态度及欧洲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议等案例进行的调查研究所显示的那样,在现实中,存在着公众对于科学的一种对抗和不信任。
2 当代科学语境中公众的新角色
科学作为一项独立工程的合法性在今天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地质疑,公众在科学中的作用也必须重新给与考虑。作为当今时代的一个问题,公众不再继续被抽象为一个假想的知识消费群体,也不再被简单地视为一个无条件地渴望科学和技术进步的庸庸大众,他们渴望平等的对话、交流和参与。在现代社会中,科学和经济、政治、教育以及其他领域都有交界,公众和科学也因此有很多不同的“界面”,在不同的界面中,公众表现出不同的社会角色,比如,科学的见证者、消费者、支持者等。
公众作为见证者的角色自近代科学诞生以来便以各种形式出现了。比如,为了证实实验结果并确保作者的可信性和权威性,公众曾经作为目击者的身份存在过。在今天,当科学体制的传统程序遭到破坏时,公众仍继续作为重要的见证者的身份而出现。在特定的紧要关头,有些科学家在他们的研究正式出版或呈送给他们同行之前,可能会倾向于利用报纸或其他大众媒体来宣布他们的科学发现。
当今世界商业化、娱乐化的趋势使科学也不能脱俗,轰动的科学集会、展览、电影等都已成为旨在吸引注意力的大众科学传播媒介。如此,科学大众化使它成为了公众消费的一件商品。作为消费者,公众直接地或间接地面对科技成果,并以不同的方式做出反映,比如,随着转基因食品在市场的上架,消费者需要自己做出决定:是选择“天然自然”的绿色食品还是相信专家关于“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建议而购买它。这正是公众作为“消费者”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公众通过这种方式潜在地影响到了科学的发展。
当科学作为一件普通的商品出售,并把它的实用功能突出出来使公众认可了它的重要性,公众便会成为帮助特定科学领域争取更多资金的同盟,甚至会直接施加压力为其投资,反之,公众对科学的反对也可能是致命的。比如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国,由于公众的反对,基础研究资金被大规模削减,各种国家科学基金会遭到点名攻击。而在同时期的英国,公众甚至把科学家视为公民社会中的讨厌分子,很多公众似乎相信“科学家以医学探索的名义进行了很多虐待性的无意义的动物实验。”
三、结语
不可否认,科学的发展对公众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它改变了公众的信仰、行动和生活方式。但是作为纳税人,公众有权利更多地了解科学,不仅要了解科学的知识和理论,而且也对它们是如何得出的过程和实践方式有着浓厚的兴趣。必须承认的事实是:公众以不同的形式在科学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需要明白,尽管公众角色可以清楚地辨别,然而,每个人的角色都不是单一的。公众的争论或者观点有可能转变为消费者的行为或者其他,但公众责任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内部冲突也很有可能发生。并不一定必然存在整齐均一的同质的公众,公众是多样的、异质的,他们活动在各种社会语境中,并随着各种问题的出现和消失表现出不同的注意力和水平。但无论如何变化,社会的民主化使公众在与科学的关系中变得越来越主动,公众对待科学及其应用的态度,极大地影响着科学所能产生的结果和效应,也正因为如此,公众对科学的信任状况及相关的一些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正如国外许多学者研究指出的那样:“理解或接受科学与技术问题的核心在于对科学研究和新技术的价值与效用的信任。而这个问题现在与对科学机制以及政治机制的信任问题联系得越来越紧密了。如果公众觉察到的风险被公众视为科学或政治决策的结果,那么,公众的信任就会成为重要的然而并不稳定的社会资源。之所以说不稳定,是因为专家本身就造成了不确定性,是因为科学几乎对社会所希望的目标的目的性问题都没有给出答案。这些因素导致了人们对专家治国论语境下公众在科学与技术传播中扮演的角色产生了重要疑问。”5通过对信任与公众这两个最基本概念的阐述,可以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的研究科学语境中公众的信任问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英]史蒂文·夏平:真理的社会史——17世纪英国的文明与科学[M],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第19页.
[2] [美]彼得·什托姆普卡:信任——一种社会学理论[M],中华书局,2005,第33页.
[3] 郑也夫编:信任——合作关系的建立与破坏[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第271页.
[4] 英国皇家学会:公众理解科学[R],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