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2 09:13:2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语文分层阅读,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职业学校语文阅读教学分层合作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格局的嬗变,传统模式的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诸多弊端逐渐显现,迫切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实践中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破解之路。面向全体学生,展开分层次教学和合作学习,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职业学习语文教学革新的有益尝试。阅读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阅读是一种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阅读能力对于语文其他能力来说具有基础性地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欠缺,严重影响语文成绩的提高和交际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搞好阅读分层合作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
一、阅读分层合作教学目标
按照《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2009)》的要求,根据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专业性,教师应当制定统分结合、分层递进的层次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就是将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与要求按照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予以分解,基础模块以教材内容为准,主要是教材中的以单元形式组织起来的课文;职业模块按不同专业的就业能力要求,组织不同职业背景下的阅读材料;扩展模块以高职升学为导向,设计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复习材料。按照基本层(B层、C层)和提高层(A层),分别设立不同难度的知识和能力目标,高层次在完成低层次目标的基础上,完成本层次的提高目标。教学目标由总目标、学期目标(一般为四个学期)、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组成,统分结合。各个层次的目标具有递进性,低层次的目标完成后,下一阶段(学期)的目标难度逐渐提高,促使学生超越“最近发展区”,不断提高语文能力,分层递进。
二、阅读分层合作教学策略
在语文阅读分层合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参考以下教学策略:(1)在教学手段上,运用灵活丰富的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视听资源融入文本阅读之中,创设课文意境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文言文《鸿门宴》(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教学中,可以在课件中加入适当的影视资料和Flas,将文言文学习融入生动的故事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在教学方法上,始终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满足语文知识的灌输,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培养的重点有梳理思路、把握要点、质疑问难、揣摩语言和筛选信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本人去思考”。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卢梭也指出:“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教师要采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在理解的基础上贯通和创新。(3)在教学内容上,注意详略得当,按照大纲要求,安排精读课程和泛读课程。对于泛读课程,教师布置分组阅读任务,说明阅读目标,给出阅读提示,指导合作学习,最后点评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在教学步骤上,运用分层递进的阅读模式,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首先,初读质疑,激发参与;其次,分层阅读,合作讨论;再次,反思生疑,理清思路;最后,拓展延伸,个性创新。(5)在课后辅导上,帮助学生选取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实用性和趣味性兼具的阅读材料,鼓励小组合作阅读、交流提高。
三、阅读分层合作教学案例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阅读,可以分为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出于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语文能力的需要,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对各种题材的现代文阅读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以《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参考以下教学设计。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与“学”是同一个时空范围的互动过程。在职业学校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突破传统,超越定式,教学相长,良性互动,可以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自然和谐的“语境”中得到发展和提高,是素质教育精神的应有之意。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67.
【关键词】牧区阅读能力 培养兴趣 激励竞争
一、牧区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发表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从而感受语言的优美,培养语感。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不同用法所表达的不同情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充实自己大脑。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牧区阅读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交际、思想动态等方面的发展。培养牧区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对学生以后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牧区小班化的实行,班级学生人数减少,教师可以精心的照顾到每位学生,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每位学生状况,包括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心理发展状态,阅读爱好,特长等,这样教学设计方面就能设计出针对性较强的方案,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人状况进行专业性的指导,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沟通。对于语文阅读方面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二、牧区分层施教
牧区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全班同学的共同特点和个体差异,综合性的进行考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避免好学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差等生“不消化”的现象。可把学生进行分层,大致分为三类:优等生、中等生、基础生(泛指后进生)。
优等生一般具有较强的语文学习能力,识字能力强,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运用已学知识理解部分词句,理解文章内容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这类学生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较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有较强的发言积极性。在阅读方面,可以主张他们进行拓展性训练,开阔视野,提高其综合能力和素质。
中等生能够较准确、流利的阅读读课文,但理解能力不够强,不能自己体会文本所表现的主要思想,需要反复阅读和教师点拨提示来领会课文的精髓。此类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的能力较差,在完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逐步自己独立理解文章表达内容,提高阅读水平。
三、培养牧区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主动学习,因此,调动牧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牧区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一步。阅读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不懂的字、词、句、段落要进行标记,自行查阅工具书,实在难以理解消化的要及时的和同学讨论或者请教老师。
牧区教师应组织班级学生进行“阅读交流”,让牧区学生和大家分享自己通过阅读学到的新知识和新思想,把自己看的好的书籍介绍给更多的同学,登台向大家介绍本周所读书的名称、内容或体会、收获,并评选出上台讲演最好的一位为下次“阅读交流”的会长,主持下周活动并且实行“奖励”机制,对于牧区学生分享的价值高的进行全班同学投票,的票最高者可以奖励学生一个红花或者一个作业本,以此激励学生学习,而且还能让学生交流读书经验,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力及胆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四、牧区激励竞争
有激励才会有动力,有竞争才能有进步。牧区教师要活跃课堂氛围,激励牧区学生学习,学生之间也要进行竞争,要学生在竞争中不断的提高
牧区教师要为每个层次的学生设定学习的目标,并要优等生作为榜样,要学生间比、学、赶、帮、超,实行“分数计算”,考试达到90分以上加3分,80分以上2分,70分以上加1分,不到70不加分,60分以下扣一分,有进步的学生根据进步情况可加分1-2分,一个月已结算分数,长期扣分学生需要受到惩罚,比如打扫卫生,抄写课文等,以此来刺激牧区学生学习的兴奋度。
学生都有虚荣心,都希望能够取得好的成绩,这样的制度,就无形中给牧区学生压力,使牧区学生有奋斗的目标和动力,能够积极的学习。牧区教师这时需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以免有些分数过高者骄傲自满,一些成绩差的牧区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教师要适时的进行鼓励,并找学生谈心,站在朋友的角度提出诚恳的意见和建议,帮助牧区学生树立信心,使之不会在竞争中轻易的掉队。
语文阅读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弥补了牧区教师众多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杜绝了“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现象,为学习程度好的学生打开了一扇探索钻研的大门,为程度差的学生也开拓了一个积极参与的世界,达到人人都有进步,人人都有提高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 层次分析法;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王小根(1965—),男,浙江湖州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网络多媒体教育应用研究。E-mail:。
一、引 言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不断深入,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但也有研究显示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未因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而产生更高的提升,这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改进多媒体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探索在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条件下,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效率及效益问题成为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关键因素之一。有学者指出,缺乏有效的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是主要因素之一。[1]在多媒体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中引入绩效评价,可以通过衡量教学中的投入和产出来对语文多媒体教学开展评价,优化多媒体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绩效是组织中与总体目标和价值相一致的行为倾向及业绩或成就。[2]教育绩效评价即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绩效的内在原则,对教育投入行为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的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判断。[3]要获得有效的绩效评价结果,需要设计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本文针对小学3~6年级多媒体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多媒体教学特点,借助层次分析法,研究小学阶段语文阅读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语文阅读多媒体教学评价研究现状
从上世纪90年代“小学语文四结合实验”到本世纪的小学语文“阅读跨越式教育实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几乎没有中断过。笔者对语文多媒体教学文献关键词词频统计分析发现,“手段”、“应用”、“模式”、“策略”出现的频率较高,这表明研究者们非常注重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方法。但语文多媒体教学在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处理教学形式与语文学习内容的关系;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学习的绩效;多媒体教学如何与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形式相结合,在取得同样的结果前提下,付出代价较小等。[4] [5] [6]
(一)语文教学评价方案中的多媒体技术评价
《201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第十条指出:“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教学建议第一条要求教师“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新的教学方式。”表1是国内外众多语文教学评价表中将多媒体技术作为评价内容的典型案例。
(二)现有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的评价
当前,多媒体教学评价从教师、学生、教学课件、教学平台等四个方面展开指标设计。[10]由于不同学科教学特点不同,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的需求也不一样,评价指标也有所不同。有学者从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和使用性等五个方面来设计多媒体教学评价指标,[11]其优点是涉及了多媒体软件功能和媒体运用,但学科教学特点体现不明确。还有学者考虑到不同课程的特点,将课程分为情境型、实验型、理论性等三类,[12]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分别设计了聚焦多媒体教学特点的共性指标和聚焦于课程特点的个性指标,使用时评价人员需对课程进行分类。这些普适性的多媒体教学评价指标适用于所有的课程,反映多媒体教学的效果,但却难以体现学科的教学目标。对于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最终教学业绩固然重要,但达到教学效果的行为过程更重要。
从《201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可以看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根本特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重视各种语文实践机会,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运用语言的技能,增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三、语文阅读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内容设计
绩效评价不仅能评价过去的结果,而且在评价过程中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不断作出调整。评价过程中既关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又关注学科的教学特点。语文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不但关注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而且重视达标过程中教学资源的配置、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评价的使用、教学预先安排与灵活调整等情况。通过对语文多媒体教学中的行为及行为产生的价值进行分析,找出绩效差距,进行绩效干预,从而提高教学绩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将语文教学划分为四个学段、五个领域。其中小学分为三个学段,每两年为一个学段;初中三年为一个学段。每个学段都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等五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为了使语文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更具有针对性,本文选取小学中高学段(3~6年级)的阅读教学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指标。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设计,一方面参照小学中高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设计详细的指标,衡量阅读教学是否达到了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依据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原则进行设计,衡量多媒体教学资源是否最大程度发挥了教学效益。
(一)小学中高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13]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提出在继续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上,要进一步“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理解字词的能力”,“培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第三学段要求在阅读叙事性作品时,能了解事件的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能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二)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程教学整合原则
1. 把握好语文学科的特点
多媒体是一种教学手段,其承载的信息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归根结底是为学科教学服务。因此,教学不能只关注形式不关注内容,不能脱离课堂教学的宗旨,要按照语文学科的内容需要合理选择多媒体教学手段。
2. 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越浓,学习的内部动机越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手段创造真实的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情境要与语文教学目标相一致
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教学情境不能仅是简单的图文声像堆砌,而应是有一定内部意义结构、在情境中有趣味、能为教学目标服务的生动的信息集合。
4. 多媒体刺激要适度
小学生大多数思维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利用多媒体手段提供的多种感官刺激要比传统的黑板+教材教学效果好得多。适当的刺激能增强学生学习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过度的刺激会引起疲劳,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习效率。
5.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多媒体技术传递信息便捷的情况下,教师会不自觉地将问题的答案呈现给学生,无意中省略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环节。教师在呈现信息过后要给予学生1~2分钟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形成自己的观点以后再进行讨论交流。只有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独特见解,他们才乐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三)语文阅读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内容设计
完整的教育评价系统必须要涉及整个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从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活动、选用教学资源、实施教学评价以及教学效果都要考虑在内。开展绩效评价时,也应覆盖各个环节 。[14]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方面综合考虑,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学习。从小学中高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来看,知识的目标要求学生能识记本节课的字词、理解词句的深层含义、概括句段的意思。能力获得主要通过言语训练来完成,在一节课中体现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条理清晰、表达得体、语言流畅;能够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句段,并给出理由;在交流和讨论过程中,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在对句段进行解读时,学生作出创造性和个性化的回答。过程与方法目标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便能在浩瀚的海洋里游刃有余。通过语言这一中介,运用多媒体技术,调动生活经验,挖掘课程中的美育资源,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新课程强调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帮助学生设计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利用学习资源,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营造支持学习的心理氛围。多媒体技术进入教学中引起的最大变化就是教学模式的变化,它挑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而提出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发展中演变为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双主教学模式。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然而教材只是例子,目的在于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读书。
教学资源是教学过程中一切可利用的条件,不仅包括设备和房屋,也包括人力资源,如教师、学生以及师生的交互等。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效益体现在软硬件资源的使用,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选择最适当的媒体。在安排媒体的出场顺序时也要精心思考,使它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多媒体学习认知原则中,迈耶指出“当屏幕上对立的词语和画面临近呈现比隔开呈现时能使学生学得更好,相对应的词语与画面同时呈现比相继呈现能使学生学得更好。”[15]
教学效果是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的综合反映,是以上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外化形式。本研究在衡量教学效果时,知识目标通过教师编制的内容测试卷完成,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课堂观察(目标)以及课后的访谈获得。主要从课堂气氛、学生情绪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进行评价,如学生学习情绪饱满,非常认真地投入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乐于与他人交流互动等。
四、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
权重反映各个绩效评价指标之间量的关系,是对总目标的贡献程度。指标权重的分配方法有专家会议法、专家咨询法、专家排序法、层次分析法、两两比较法,对数加权法。当指标的权重由专家确定时,由于专家对各个指标的重视程度不同,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因素。为克服这一矛盾,本研究中在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时,扩大了专家的范围。
五、语文阅读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应用
(一)信效度检验
为了对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作出判断,本文将该指标用于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共得评价量表24张。通过对评价结果的统计分析,对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效度进行检验。
1. 信度检验
(2)评价者信度:即把相同的测验结果提供给不同的评分者打分,若不同的评分者给的分数大致相同,说明该测验有较高的信度。本文让不同评价者对同一评价对象进行打分,采用克伦巴赫α系数,来检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α系数越接近于1,表明评价者信度越高。同样是编号1~6的六位教师,经由三位评分者进行评价,这三位评分者分别为教研室主任、学科组组长和笔者。利用SPSS计算其α系数为0.995,这说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者信度比较高,见表9。
2. 效度检验
在设计语文阅读多媒体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时,依据《2011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教学目标和多媒体教学的要求制定,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师利用教学资源的效益,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为目标。在设计绩效指标过程中,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从已有文献综述中归纳语文多媒体教学要评价的一级指标,以一级指标为中心,层层分解,划分为具体的、可操作的二级指标,这些二级指标能够反映评价目标的要求。根据专家学者的建议对二级指标内容进行补充、删减、调整,再次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修订。因此,指标体系具有内容效度和方法效度。
(二) 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本文研究过程中深入无锡市2所小学,采集了跨度为一学年的课堂实录,进行绩效评价并将结果向任课教师反馈,受到任课教师的认可。按绩效总体得分的输出看,优秀课有1节,良好课有7节,及格课有3节,见表10。得分最高的《番茄太阳》教学活动组织环环相扣,教学资源使用恰当,教学评价以赏识性为主,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高,思考问题有深度,表达清晰,
不足之处在于缺少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得分较低的为《日月潭的传说》,该课存在教学目标设计过多、教学环节中媒体利用目的不明确,教学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之间的互动过少等问题。
六、结 语
多媒体与语文课程教学的整合已经有很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在整合手段、模式和策略等方面有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如何具体评价当前语文阅读多媒体教学的效果,促进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需要借助可操作性强、符合具体学科教学特点的评价方法。本文以小学中高学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为对象,利用绩效评价对语文阅读教学进行评估,试图从绩效角度来解决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效率不高的问题,从教学过程的五个方面设计了小学语文多媒体阅读教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分配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以便能客观地评价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行为,以及所取得的价值成就。
[参考文献]
[1] 王娟.影响高校信息化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与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09,(5):95~98.
[2] 梁林梅.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14.
[3] 主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 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24.
[4] 沈莉.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性思考[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3):37~41.
[5] 郭桂苹.课堂学习中媒体呈现与信息加工关系实证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
[6] 吴伟民,李婷.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9,(9):106~111.
[7] [8] 励汾水.新课程小学语文评课的理论与实践[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5,9:58~59.
[9] 殷雅竹,李艺.论教育绩效评价[J].电化教育研究,2002,(9):20~24.
[10] 王春秀,刘福来.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探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7,(1):57~58.
[11] 张素云.高校信息化教学效果指标评价体系的建构[J].继续教育研究,2008,(11):151~153.
[12] 白晓林,赵颖.试析多媒体课堂教学评价系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18):51~53.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教育部,2011.
[14] 白静.远程教育绩效评价指标及其体系构建的思考[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17~19.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
(一)教师上课方式呆板,缺乏灵活性
虽然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我们传统的语文教育教学也是与时俱进的,在不断发展进步。但是有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并没有紧跟时代,还是延续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这种现象在乡村或者偏远地区的小学语文课堂尤其明显。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还是很陈旧,停留在传统的语文教育教学层面上。上课方式呆板,缺乏灵活性。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比如课堂上,老师就是带着学生读拼音、认字、读课文,小学生被动跟着老师这样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填鸭式灌输方法,再加上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这样的上课方式引不起小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学生很难真正吸收到知识,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对语文课认识片面,兴趣游离于课堂教学内容之外
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影响,学生对小学语文也存在片面的认识,理解不深,认为小学语文不是很重要,就是一些基础的认字教育。所以一些学生上课不认真,对老师所讲的也不感兴趣,有时候根本不能集中精力认真听讲,兴趣游离于课堂教学内容之外。殊不知正是因为小学语文教育都是一些基础的知识,这是为学生以后的写作和阅读能力打下结实的基础。如果没有小学语文教育的奠定铺好基础,学生以后的学习会遇见不少阻碍的。当然随着新课标的颁布,现在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当前小学语文课堂陈旧的教育教学,以及学生对语文课的片面认识,导致这种语文教育教学效果低下,更达不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程度。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创新
(一)重视小学语文教育,更新观念与方法
首先教师自身要重视小学语文课,根据社会发展进步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熟悉新课标与学情,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准确把握好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点、难点。
(二)教师教学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方法灵活多样
改变传统呆板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注意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制作动感精美的教学课件,改变传统模式的单纯的口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从生动的直观思维到抽象的思维”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运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了过去“粉笔、黑板”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丰富、拓展了教学情境,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
同时教师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分层次教学。由于各个学生不同的学习背景情况,教师应该按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次教学。如果不分情况地统一讲解知识,基础好的同学已经没有兴趣听,基础差的同学又听不到。渐渐地,同学对这门课都会失去兴趣。
(三)构建和谐课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小学语文教育
就上面所说,由于大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这门课程,对小学语文课存在认识误区,所以不能够认真学习这门课程,出现在课堂上捣乱、不认真听讲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构建一个和谐课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小学语文教育。同时善于运用情感教学法,告知学生,小学语文教育不应该只是停留在认字的层面,这门课是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的重要课程,打好这个基础,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文;阅读量;现状
课文的阅读量是指课本中文章的阅读数量。教育部 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量作出了明确规定,这种硬性的规定是为了给小学生的语言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小学生正处于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他们思维活跃,记忆力强,喜欢用语言表达自己,大量的阅读和背诵是掌握语言的不二途径。但是语文课标只提到了课外阅读量与背诵量的标准,对小学生课本阅读量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这不仅使语文教材的编写者无章可循,而且造成了我国目前不同版本的课文阅读量的参差不齐,非常不利于小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文阅读量的现状。
一、现阶段我国课本阅读量的现状
1.阅读量参差不齐
虽然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的教材有很多版本,但从它们发展的各个阶段来看,课本中的课文数量都在不断增加。新课标课本编入这么多阅读文章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识字量,帮助他们掌握阅读的技巧和基本的写作能力,另外还可以起到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一般来说,学生的阅读量越大,对其学习语文知识的帮助也就越大,但这并不是说阅读量越大越好,还需要看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
2.阅读量安排的不合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会相应地提高,所以阅读量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阶段逐步增大,但是我们现在只是在文章内容的深度上增加了,篇幅加长了,并没有较大幅度地提高阅读量。没有体现在阅读量安排上的循序渐进性。
3.阅读量只是书本数字
无论是课文阅读量还是课文阅读量甚至是背诵量,很多时候,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数据,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是达不到的,并不是说,规定的标准有些过高,而是我们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在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技巧上下功夫。
二、对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量现状的思考
1.加大对小学生课本阅读量的研究
现阶段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同一年段的课本阅读量上都不相同,有时还相差很大,像统编教材和新课标课本阅读数量相差就非常大,那么究竟安排多少课文数量是科学合理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就需要我们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制定出一个标准来,这样才能规范目前的教材课本数量。
2.教师灵活把握课文的阅读量
在目前还没有制定明确的课本阅读量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灵活把握课文的阅读量。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学习方法各有千秋,所以教师千万不能一刀切,要跟据学生的特点,合理把握课文的阅读量。教师要掌控好教学进度,在正常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灵活地有层次地给学生设定课文的阅读量,阅读量的大小要分层次,要科学合理,既不能让学生只局限于少量的篇幅,视野狭窄,也不能过多地增加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惧怕和厌烦的心理。
3.保证学生阅读量的具体措施
要保证学生的阅读量,关键在于教师要采用好的教学方法,而且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
(1)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具体到阅读上,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比如快速阅读,带着问题阅读,抓关键词、关键句等等,不一而足。学生掌握方法后,还需要在阅读实践中进行巩固后,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影响阅读量的重要因素。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期培养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背诵一些典范文章,学生背得东西多了,在阅读时对熟悉的内容就会很快跳过去,阅读速度自然会提高;其次要让学生多练习对文章梗概的写作,这不仅会使学生熟悉文章的间架结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接触到类似的文章时能很快抓住文章的整体。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很快提高。
小学生阅读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他们今后更进一步的学习,甚至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所以一定要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切不可以儿戏置之。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次地设定学生的阅读量。并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把理论上的阅读量落到实处。本文对现阶段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其目的就是让小学生能从小就打下坚实的语言基本功,为他们更进一步的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能力,储备知识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平.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探究.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6)
[2]王贺玲.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76-81
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分层作业;布置探究
以往整个班都布置同样的一份作业,不利于学生的能力提升。有的后进生难度大的完成不了,敷衍了事,要么留空白;中等水平的学生则对难度最大的那部分作业不能很好地完成。分层布置作业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很好地通过练习来巩固知识,提升自身的W习能力,扩展思维,获得启发。分层作业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中的应用,能很好地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同时,也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相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有利。
一、基于学生基础进行分层布置作业
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学生学习处于不同层次的情况,不单单是语文,其他科目也是如此。孔子曾提出“因材施教”,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更应如此。小学语文作业不单可以让学生巩固语文知识,还能教会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继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习层次上的表现,进而分层布置作业,慢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首先,控制后进生的作业难度,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在对待后进生的作业问题上,我们要多加考察基础知识,尽可能地减少难度较大的作业。
其次,减少中等生的作业量,注重作业难度稍高于他们的水平,这样才能起到启发的作用。中等生占班级的绝大多数,这部分学生基础扎实,容易粗心和懒惰,需要督促其学习。作业的布置要减少量,注重学习能力的启发,多布置些具有相当难度且有启发意义的作业,写作方面也要慢慢培养,由简单入手,平时多督促学生阅读。
再次,以更少的作业重视优等生能力的培养。平时的学了基础部分,要加强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比如古诗词的学习,让优等生注重诗词解释、表达的情感等,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让学生描绘诗歌图景,多表达。平时的语文学习必须加强优等生的阅读,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写读后感。
二、作业难度上要分层布置
小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差异,要想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能力提高,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明确的作业难度上的分层,在学生能力水平上加大一点难度,使学生有可发挥的空间,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后进生保证基础知识的落实,在背诵和默写上抓紧;对于中等生要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除了生字词,在情感阅读方面也要多锻炼;优等生作业难度加大,阅读量也要加大。
比如,在《穷人》的学习中,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难度要分明。后进生重点学习生字词,能读顺课文内容;中等生明确知道课文表达的思想内涵,可给他们布置作业:平时的生活中哪些例子表现互相帮助的精神,自己课下收集并写出来;优等生要深入文章内容和感情,并模仿文章的写作方式,进行写作。
三、作业评价的分层
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都要客观地评价,除了甄别对错之外,整体的作业评价以鼓励为主,多鼓励学生完成作业,言语要委婉。客观地看待学生的作业,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评语也应饱含深情,体现对学生的关心。
同时,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的家长认清孩子的学习水平和提升空间,获得家长对分层作业的理解和认同。多陪伴孩子做作业,不能采取监督的方式催促学生的学习,更不能单一地认定学生的分数就代表学生的学习水平。家长要和教师站在同一立场,共同携手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客观地看待学生的学习。
此外,教师的评价方式,作业批改的形式,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对优等生采取竞争形式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和阅读量的提高;鼓励后进生互相分享彼此的学习感悟,共同促进共同提升;中等生存在学习松懈时,教师要及时地指出并恰当批评。
参考文献:
[1]陈贤.分层作业自主发展[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9).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293-01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可见,语文在小学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能力的最佳途径就是阅读,同时,阅读也是一种重要的语言学习技能。但在日常教学中,阅读教学往往容易被忽视,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教师对阅读教学不重视,没有深刻的认识到阅读的重要作用,这就导致了小学生的课堂阅读时间非常少,缺乏必要的阅读训练。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我们要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致力于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我根据自身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在下面例举出几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肤浅看法,供大家参考、讨论。
一、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能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在小学阶段,就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大有所获。 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花钟》一课,学生对花不太熟悉,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课外书籍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其中新奇、有趣的知识或现象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其能乐于阅读。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在应用于时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二、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此外,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楚等。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另外,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在讲授新课文之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使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三、注重学生对阅读兴趣的培养
托尔斯泰也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四、在读书的过程中注重方法指导
1、引导学生把握重难点及要求,指导按照课本提示的方法进行学习。2、分层要求,分层指导。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发现学生哪一环节有困难,就对哪一环节进行指导,让学生进行踏实的训练。3、引导学生把握不同类型课文的一般学习方法。不同类型的课文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古诗,就要先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的处境和心境等,再让学生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悟情。在理解时,提醒学生要结合注释,有时还要运用工具书。学习写事的文章,要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感知它是写事的文章,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事情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事情的发展顺序。然后再让学生抓住主要段落去体会,去感悟,去品味,去联想。散文,像《匆匆》这样的课文,就必须让学生从整体上去感悟,去朗读。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题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能力;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习语言知识基础的重要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种隐形的综合能力,但对文本的阅读和表达还处于分散的状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首先,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思考和表达观点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打造开放化的课堂氛围。其次,班级中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通过介绍自己最近读的书,让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阅读书籍,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再次,可以在课堂中开展演讲比赛、读书比赛、讲故事比赛、辩论赛等,让学生积极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励学生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中得到有效地培养。例如,经过了长期的训练,笔者班级中出现了口齿伶俐的王枭同学和善辩的张祖雨同学。
二、培养学生的初步习作能力和知识积累能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写作中的“米”就是丰富的知识基础,因为很多小学生没有宽广的知识,再加上生活经验比较缺乏,因此很难提高写作水平,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写作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教学,培养好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知识积累能力。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教学中和课外阅读中积累习作素材,丰富知识视野,为写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其次,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的生活体验,因人而异地设置写作练习的目标,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进步,防止操之过急打击学生自信心。再次,教师要丰富写作模式,从写周记、日记、读后感、观后感、口头作文、片段作文等出发,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不再害怕写作教学。例如,笔者所教班级中经过长期的写作训练,出现了知识面极广的何正祥同学和习作水平较高的李凤婷同学。
总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得以体现,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在之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