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2 09:13:2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效智能监管,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高校 基建财务 问题 对策
上世纪末随着全国高校扩招的加速进行,各类教育资源更为捉襟见肘,为了适应这一发展的需求,高校扩建成为解决这一教育瓶颈的最直接的方法。基建财务部门作为高校财务处的外派机构,按照国家所颁发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其中心任务就是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财务制度,作好资金的预算、控制、监督和考核工作,合理及时的筹集、使用建设资金,严格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通过几年的资金运作和高校间的交流沟通,高校基建财务中存在的问题逐一显现,现分析如下。
1.高校基建财务尚未从帐房先生的角色中完全走出,财务的管理与监督职能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现在高校基建财务部还仍只停留在相对被动的报帐记帐的层面上,其管理及监督职能尚未完全实现。由于对正常基建活动不能够全面的介入,因此对资金的需求和使用不能够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提出财务意见,很难根据基建建设的实际来确定较为准确的资金需求计划和基建投资情况。对于基建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临时性突发事件不能够从资金上进行制约。
2.对于在具体资金支付的过程中存在票据不合规的问题。
在高校新校区建设过程中我们因各种原因与附近村、镇打交道较多,在资金支付中对方不能按我们的要求提供合格、正规的发票。另外通过近几年基建采购过程,我们也看到各类供应及工程项目部利用税务机关对高校审查较为松懈的税务空隙,将大量虚假发票提供给高校基建,以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这一现象已非常普遍。
3.会计人员缺乏相关基建知识,影响了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深入管理。
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人员往往都是由高校事业会计中途转行来从事的,对于基建财务工作相对陌生,很多账务处理等方面仍延续了高校财务管理的模式,这必然会影响基建财务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
因此要加强基建财务的管理与监督职能,实现基建财务由记账报账型会计转变为管理型会计,作为会计人员必须了解基本建设程序和现场实际施工情况,熟悉生产过程,从而掌握第一手资料,积极参与基建工作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我们认为可以从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来实现。
一、事前参与和监督
事前参与是做好资金筹措规划的基础,是保证资金合理使用的前提。
(一)参与工程项目概预算的编制,作出合理判断,从而为筹集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供科学宏观的依据。工程项目的预算编制是对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所发生收入和支出做出的计划。它通过资金运作的形式对工程项目的投入进行评价并反映工程的经济效果。是实现经济核算、控制工程成本的依据;也是工程招投标报价和确定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工程预算的编制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施工成本。因此作为基建财务人员从初始预算编制开始参与,对工程项目的各项费用支出形成概念,将基建投资规划与学院当年收支计划相结合,做到以收定支,避免资金支付过程的盲目性,缓解学院资金的年度压力。
(二)及时准确的核定资金使用的年度计划,对施工和设计合同的文件及年度投资计划是否一致进行核对。
高校基建项目支出在年度总支出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基建资金预算的编制和实施对保证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基建支出应与当年的资金收支预算相结合,根据学院的支付能力和工程进度确定基建项目的年度投资额,严禁不切实际的盲目支付,影响学校的正常发展。
(三)加强招、投标与合同的控制。
参与材料的考察,掌握材料价格,为二次定价提供第一手资料。对于各施工队上报的材料需求,应先由工程造价部门进行认定,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尽量对招标的数量、质量和价格进行明确,在合同支付比例的确定过程中作为财务人员应积极提出支付意见,保证合同的按时履行。根据付款比例计算货币的现金价值,避免分期付款过程中潜在的高价购买合同的产生,将招标费用降到最低点。
二、事中参与和监督
事中参与和监督是基建财务做好资金控制的落实和关键点。
(一)参与材料的验收和做好款项的支付。财务人员应参与材料的验收,根据招标样品和合同确认进场材料的数量、质量等合格与否,按照合同签订的比例支付货款,杜绝质次价高的产品入场,减少资金损失,保证工程质量。另外在材料款的支付过程中应注意相关发票的合法合规性,现在高校已成为各类虚假发票的主要目标,而高校又是当前税收稽查的薄弱点,因此,加强票据的的审核是规范财务支出,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环节。
(二)掌握基建工程的进度及款项支付。会计人员应深入现场,并应积极参加工程管理部门的工程项目经理例会,了解工程进度,掌握工程变更等关系进度款拨付的事项,及时宣传、强调基建财务管理核算的要求。根据财务人员所掌握的实际情况核对工程造价部门编制的每月工程进度表,并以此为依据确认工程款的支付。
(三)掌握各项变更资料,确认变更所引起的资金变动。我们认为高校基建应建立一个工程审计、监理等变更事项的信息传递平台,对各种变更必须有相关部门的审批,由财务人员对发生的费用作出认定,并做好备案,作为今后进行资金结算的重要依据,从而减少高校基建过程中因擅自更改施工方案加大基建投入的现象的发生。这主要包括:规划设计方案的变更、材料需求的变更、施工方案的变更。
三、事后参与和监督
即工程竣工的决算工作参与。
(一)在工程结束后,基建财务部门应及时做好与材料商、施工商和基建材料科的帐款核对。确认学院自购材料的数量和价格,以此作为甲方购材进入工程决算,材料费用和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情况直接影响工程决算的准确性。因此对项目部自购材料应有相关部门的认定方可承认。
(二)基建工程材料的清理。工程建设进入收尾阶段后,各类剩余材料及临时性材料应根据性质的不同分别处理,对于因各施工单位虚报、超报的剩余材料将冲抵其工程款,由其自行负责;对于学院临时性用材如临时管网中的电缆应及时回收管理,财务人员应参与其中,避免虚增工程成本造价。
(三)认真进行决算报告的审核,防止施工单位虚报、重报工程量。工程决算报告是由建设单位编制的从筹建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全过程实际支付的建设费用的经济文件。在编制过程中是以建设方和施工方等多方提供材料作为依据,财务人员并不直接参与其中,因此在相关部门出具工程决算报告后财务人员应对学院各项垫付费用如水电费、税金等和自购材料进行二次核对、扣减,准确无误后方可根据合同和学院资金安排支付剩余工程款。
另外加强基建财务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前面提到,基建财务人员作为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下的外派工作人员,存在一定的不足,而基建财务管理好坏与否,人得因素至关重要,因此对相关人员就基建财务知识,税法知识及合同管理等方面进行培训,是势在必行的,只有人的素质提升上去才能够保证基建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定,合理进行费用的分配,保证工程建设项目的投入达到利益最大化。
现行高等会计制度规定:“国家对高等学校的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即基建投资在高校的资金支付中虽然占有着重要比例,并是形成高校举债的主要原因,但是基建财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相对独立,高校财务报表中都不能够体现本校基建投资情况,这必然影响了高校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因此怎样将高校财务和基建财务相融合,形成一套真正能体现高校负债和资产状况的账务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一、提高执法效能的必要性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执法效能就是执法收益与所付出成本的比率,投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获取最大的成果,执法效能则高,反之则低。工商部门在履行行政管理和行政服务职能过程中,同样要考虑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和获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比率。
近几年来,工商部门通过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创新监管机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监管执法效能的提高。但是,与工商部门执法效益的预期相比,整体执法效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工作重点不突出,收费工作仍然占居重要地位,基层分局主要的工作精力都集中在行政性收费上,还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从收费型向监管型的转变。二是监管方式不规范,管理粗放,没有形成科学化、制度化的市场监管模式,讲求的是执法的声势,而忽视监管效益,往往用出动执法人员、执法车辆的数量来衡量执法的效果。三是工作职责不明确,争利推责、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执法资源浪费严重。四是协调配合不够,在专项执法行动中,往往是单打一,与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不多。
工商部门作为综合性行政执法部门,涉及市场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工商部门的财务状况和供给体制,决定了我们必须从提高执法效能上下功夫。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带来的新变化,工商部门监管范围大、任务重、责任大,与自身人员少、力量弱、资源有限的矛盾更加突出,工商部门只有提高监管执法效能,才能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实现职能到位;才能解决社会需求与资源供给的矛盾;才能真正实现部门的快速发展。
二、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从工商部门的现状来看,造成监管效能不高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队伍素质不高,执法观念落后。从总体上讲,工商队伍的执法素质较之以前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与新形势下法制建设的要求相比,我们的执法队伍依法行政的意识不强,对法律的立法精神、自由裁量的运用理解不深,领悟不透,方法简单粗暴,强势执法、甚至野蛮执法的现象还依然存在。在执法理念上,少数执法人员缺乏中心意识、大局观念,为执法而执法,盲目追求执法的效果,没有把执法工作放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考虑,造成了执法与发展关系的错位。
二是成本意识淡薄,资源配置不优。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执法收益和执法成本的对比基本反映出我们监管执法的效能。在实际执法中,我们多考虑的是执法的效果,而忽视了执法投入产出的对比,缺乏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意识。同时,在执法资源的配置上不合理,机构设置过多过细,各业务机构和基层分局的职能交叉、资源内耗严重;工作流程设计不合理,审批层次多,工作效率低;人力的投放上不平衡,执法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
三是监管机制不新,内部管理不严。现行的监管机制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注重于传统的有形市场的监管,没有真正建立起对无形的大市场监管的机制;注重突出执法职能,而忽视了企业自律和行业管理作用的发挥,没有确立"企业自律、行政监管、社会监督"的市场规范理念,造成投入大,效果不明显;监管的科技含量不高,利用信息化监管手段的热情不高。同时,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落实不够,管理的漏洞大,监管的薄弱环节多;考核机制不完善,注重了执法结果,而忽视了执法过程,形成了一种"罚没收入至上"的观念,造成行为和目的的错位;竞争激励机制没有完全建立,作用没有发挥。这些都影响到工商部门整体的执法效能。
四是执法保障缺位,打击力度不够。市场监管执法是一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工作,需要强有力的物质支撑。但当前执法保障机制不健全,自收自支的供给体制,加之工商执法涉及面广、难点问题多,执法所需人力、物力的增长同实际投入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经费保障困难,导致执法争利扰民、违规执法现象时有发生;执法装备投入不足,加之执法手段有限,造成执法力度减弱,缺乏执法的震慑力,直接影响整体执法效果。
三、提高执法效能的途径
根据新形势下工商执法工作的新要求,笔者认为应从以几个方面着手:
1、全面理顺事权关系。目前,由于各业务科室、基层分局的职责不尽明确,权限划分不清,导致职能交叉、多头执法,或者因相互争利推责,内耗严重。为此,必须全面理顺各科室、各基层单位事权关系。
一是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按照上级"三定"方案的规定,按照"精简、统一、效能"与权责一致的原则,科学设定各业务科室、基层分局的职责。同时,以辖区属地管理为主体,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对法律法规未明确由上级机关行使的市场准入、日常规范、违法查处等监管职权,下放到基层分局,强化属地监管责任。基层工商所的职能以辖区综合性监管、服务为主;机关科室和直属机构的职能以指导、服务基层为主。
二是整合执法资源。按照执法办案、市场规范、行政许可、维护保障等4个方面,严格、科学界定公平交易分局、专业市场分局、登记注册分局及市局内设机构的职责。对公平交易分局,明确执法办案机构,负责查处不正当竞争范围内的大要案件的查处和系统执法工作的指导、协调、督办;专业市场分局,以市场规范为主,负责专业市场监管,体现其专业化的监管职能;登记注册分局,以实施行政许可为主,负责市场主体登记许可职责。局机关负责为全系统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后勤保障,形成完整的职能链,环环相扣,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实现权责统一,运转高效的目标。
三是强化工作流程管理。按执法办案、市场规范、行政许可等具体事项,分类制定运行流程,规范工作程序,明确办理时限,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行政成本。如登记许可,按照"一审一核"的要求制定企业登记流程,严格规定审查、核准环节 的操作规程、审查事项、审查内容、办理时限、相关责任等。
四是细化岗位职责标准。根据各岗位特点,明确具体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制定相应的工作规范和考核标准,进行量化考核和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目标、定奖惩"五定",促进工作的落实。同时,在系统内推行注册官、经济检查官、委派法制员等制度,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2、优化执法力量布局。一要加大基层执法力量的投入。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基层分局人员占县市局人员的比例不低于70%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基层倾斜力度,把人力的投放的重点集中到基层。二要着力改变执法力量不均衡的现象。根据市场主体的数量、监管的外部环境、交通地理条件、经济的活跃程度以及监管工作量大小,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各分局、各单位人员的编制数,有效解决监管力量投放不合理、监管效能差的状况。三要优化队伍结构。结合干部业务素质、个人专长、年龄结构以及身体状况等因素,对人员进行适当调配,优势互补、人尽其才,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四要加大执法装备的投入。结合新形势对执法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在提高队伍执法素质的同时,为办案机构配备执法专用车辆、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等办案工具,为执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技术支持。
3、加强成本效益分析。在目前工商部门财务保障体制下,全面引进企业的成本核算模式,即尽可能减少不可控成本支出的前提下,通过内部机构的完善、资源的优化配置、监管机制的创新等手段,减少可控成本的支出。目前在履行职责时,经常采取运动式执法方式,投入成本高,获取效益低。针对这一现象,要引入企业的成本核算模式,控制行政成本的增长。
一是实行行政支出定额管理。对日常执法工作,根据工作量的大小、工作的难易和预期收益值,进行综合的分析,确定支出定额,并严格按定额执行。
二是建立资源消耗登记台帐。对每一项具体工作的落实,如实登记有关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量、投入量,如投入人数、执法车辆、时间、社会资源等,与获取的收益进行比对。对比率大于1的工作,要从投入上进行控制,尽可能的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三是建立常态化的成本核算控制制度,明确统一的支出项目和核算方法,对执法支出进行严格的归集划分,将执法活动的支出纳入控制之中,实行严格的分析对比,为类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并且将其作为效能考核的主要内容。
4、创新监管执法机制。
一是改进执法办案体制。在落实集中办案的前提下,推行统分结合的办案模式,全系统执法办案任务由公平交易分局统一承担,并接受市局考核,其具体工作全部分解到基层,由基层分局具体落实,公平交易分局实行分片挂点督导,承担指导、督办职责。督导人员实行双重管理、双重考核,即接受公平交易分局和基层分局的管理考核,督导人员的津补贴既与基层执法办案任务完成情况挂钩,又与自身工作挂钩。同时,组建经济检查大队,专门负责大要案件的查处工作,发挥公平交易分局执法的拳头作用,并全面协调、指导、督办系统执法办案工作。
二是继续深化分类监管工作。为改变目前粗放式的监管模式,要全面推行并深化市场主体分类监管机制,根据市场主体的分布、违法违章的频率、信用程度的优劣,事前制定周密的巡查计划,合理配备巡查力量,确定巡查内容,实施有计划、有重点的综合巡查,提高巡查监管的效能。
三是改进执法的行为方式。在坚持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坚决杜绝野蛮执法、粗暴执法、侮辱被管理者人格的现象发生,正确处理好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关系,根据相对人的不同情况、主观因素,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在体现法律严肃性的同时,体现执法的人性化。以此消除相对人的对立情绪,取得他们对工商执法的认同和支持,从而实现执法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健康管理;专业人才;课程
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健康管理最早诞生于美国。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民众生活条件改善,如何提高生活质量、享受生活日益受到大众关注,因此,健康管理逐渐形成一个产业,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体检中心、保险公司、健康产品厂商等都需要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在高职院校开设健康管理专业,开展健康管理研究,培养更多的健康管理专业人才,服务于健康产业,有重要的意义。德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的学者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导向”职业教育思想,即学习领域课程理论,所谓学习领域,是指“建立在教学论基础上、由职业学校实施的学习行动领域,包括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全部学习任务,通过行动导向的学习情境使其具体化。本文将尝试通过利用学习领域课程理论,调研健康管理专业的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从而设计或确定职业导向的课程。
一、健康及健康产业概述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一种躯体、精神、社会和谐融合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该定义清晰地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还包括精神状态、社会适应能力和体格健壮等。而健康产业,是与人们健康相关的产业,范围广,如医疗卫生产业、制药产业、保健产业、养生服务业等。从健康消费需求和服务提供模式角度出发,健康产业可分为医疗性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类,并形成四大基本产业群体,即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医疗耗材产销为主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的传统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保障促进等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医疗产业、医药产业对于消费者而言多是被动消费,偏重于治疗;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则是主动消费,偏重于预防;保健品产业介于二者之间。
二、健康管理专业定位
随着健康产业的发展,国内开设健康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逐渐增多,如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武汉商贸职业学院、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江苏建康职业学院等。基本都是全日制三年大专教育,培养能开展健康管理相关资料的收集、健康风险评估与分析、健康指导及健康干预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就业面向主要是医疗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公司、保险公司、药店、养生会所、养老机构等。根据健康及健康产业的定义,并参考各院校健康管理专业的专业定位,我们可归纳总结健康管理专业应区别于临床医学、药学等专业,立足于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为健康或亚健康人群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治未病,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可以定位于培养健康监测、健康评估、健康教育、健康经营管理等领域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区别于本科院校的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而非科研型人才。
三、人才能力建设流程
健康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及课程设置,是以职业为导向,根据专业定位,调研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再依据工作任务明确专业人才能力要求,从而确定学习领域,制定相应的职业导向课程。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只探讨专业技能,对于人文素质等方面不做探讨。
四、专业人才能力建设
为确定健康管理专业的人才能力要求和课程体系,我们到部分健康管理企业进行了调研,同时通过智能招聘等网站调查了解企业招聘健康管理工作人员所需要的技能,主要目的是根据所需要的职责和任务,分析所要求的职业素养与职能能力。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对健康管理人才的需求岗位主要有健康顾问、健康管理师、健康专员、健康咨询员、健康管理业务主管、健康教育经理、健康市场专员、健康维护师、保险人等等,岗位职责主要是能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健康医学解答、提供健康管理咨询服务、提供健康监测的提醒服务以及满意度回访工作、做好医生与用户桥梁沟通工作、为会员制定个性化健康评估和指导方案、健康档案的管理、健康产品的销售、健康中心的管理等等。整理企业对健康管理从业人员的岗位和能力需求后,我们发现可以将健康管理服务业中的职业岗位分为四类:健康监测、健康评估、健康教育和经营管理。然后在这四类岗位中,再根据企业的需求,列出岗位工作任务及对应的专业能力要求,再确定学习领域,从而可指出对应的课程或设计相关课程.
五、人才能力建设的对策
1.专业应定位于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健康管理专业属于非医学类专业,而且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以技术技能为主,在专业深度上与本科院校学生差别,因此,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应定位于非医疗产业中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以经营、服务为主,从目前企业对健康管理岗位的职责需求来看也是以经营或管理服务为主。培养的学生会使用简单的体检仪器,检测结果会做初步的解读即可,更重要的了能够胜任健康产品、机构等的经营、管理。2.课程设置应以职业为导向。目前,高职院校的教材大多按学科门类进行编写,因此,健康管理专业的课程多是先学习医学基础知识,然后学一些技能课程,如了解体检仪器的使用,这种课程的划分或安排,有其优点,但不利于技能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特别是理论教学部分。因此,健康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应以职业为导向,在目前的学科课程基础上,开发职业导向课程,将理论的教学、技能的培养贯穿于相应的职业课程中。如表1中健康经营管理职业岗位,根据就业岗位,可以设计开发健康产品营销、健康机构管理、健康推广等职业课程,将管理学、营销学等理论融入到这几门职业课程中,以实际的技能需求或案例来教学。
六、结语
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根据企业需求分析健康管理专业人才能力,从而设计职业课程,满足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陈群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5.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41-142.
[3]匿名.世界卫生组织正式记录[C].日内瓦:WHO,1946:100.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有效降低学生计算中的错误率。
一、降低计算繁难程度
在学生计算中,切忌出现大数量、多步骤的计算题。一方面,这种机械的计算没有必要,一台简易计算器就能轻松解决的计算,让学生用笔算是没有必要的。另一方面,学生在这种计算繁杂时更容易出错,极易打击学生的信心。因此,我们在计算训练时,步数上不超标,数量上不繁杂,方法求灵活,计算求简便。
二、确定适当的训练量
进行高密度、大容量的计算时,小学生长时间承受紧张状态的压力,往往是忙中出错,越忙越错,造成成身心俱疲的结果。长期以往,不仅容易使学生心情沮丧而畏算、厌算,甚至会让学生转而埋怨老师,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我们控制学生练习量,采用短时(每次不超过五到八分钟)、经常(每周二到三次)、形式多样的策略,提高计算训练效果。
三、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保证学生正确计算的关键,在学生产生计算错的表象背后,往往与读题粗略,书写潦草,思维草率,检验马虎相关。
1.关注思维,注重算理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计算教学时,应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这要求计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教学时,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巧妙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知道驾驭方法的算理;学生既要懂得怎样算,更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算。把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的计算方法与新知识的算理相结合,能更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认知水平的发展。
2.抓实基础,提高口算能力
口算是学生计算的基础。在纯运算错误中,学生看似竖式计算错了,其实都是口算出错造成的。为了提高学生口算能力,我们根据教学内容,把1~3分钟口算作为课堂基础环节,通过看题口答、听题口答、直接写得数等方式,提高学生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3.澄清认识,理解计算法则
(1)清楚认识四则运算时口算和笔算以及估算的方法、算理,让学生知其缘由,明其方法。
(2)让学生明确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理解计算中的运算定律和规律,在计算时做到科学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在计算中,一方面,要加强学生规则意识。通过故意设置的看似能简便计算的陷阱,让学生明确规则不能违反、简便要有依据;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己归纳、解释计算中的规律,如“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只有加减(或乘除)法的式题中,可以把数带着运算符号搬家”等规律,让学生灵活的计算。
4.认真细致,防止误读误写
误读误写是学生计算错误中的主要因素。真正“不会计算”的学生很少,读题马虎,书写潦草造成错误的学生很多。有的学生经常出现看错运算符号、抄错数量现象,甚至有自己草稿中的数字自己抄错的现象。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锻炼认真读写的习惯。把学生读错题的现象放到课堂上解读,让学生互查书写中不规范的现象,要求学生“细读题、再演算,眼睛随着笔尖看”。
5.错必究因,及时检查纠错
《纲要》中规定健美操拓展包括:健美操竞赛及裁判,时尚健美操,器械健美操等。健美操裁判在国家设定的高等院校或是特定机构可以进行培训和考试,都有相关的说明和考试规定[3]。学校体育课程依据《纲要》而实施,重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不是只教给了学生现有学习内容,而是在于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观察的能力。健身操种类繁多,一个学生不可能在学校规定课程里能学得全盘皆知,所以学习探究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健美操职业技能目标
1.健美操基本技术的指导能力健身基本技术的好坏直接反映一个健身教练专业素质水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健美操动作技术能力。教练员基本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示范动作的美观。二是领带法教学能力。领带法包括口令,手势,示范面以及转换等技术。三是运动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要了解人体运动器官的解剖学特征,懂得正确进行肌肉调整的方法、运动负荷与次数、休息和恢复等知识[4]。四是预防损伤的指导能力。在各种运动中,不合理的动作和运动量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甚至造成损伤,这就要求指导员有运筹帷幄的技巧去把握学员的运动锻炼情况,能解答损伤的原因和解决一般损伤的能力,提高学员预防损伤的意识。2.健身领带能力一健美操的领带教学能力是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技术目标。主要指领带法的运用:常有线性渐进法、金字塔法、递加法、连接法、过渡动作法和分解变化法六种[5]。在职业鉴定方法内初级指导员考核中就要求要线性渐进法,金字塔法,递加法的运用能力,中级指导员要求有连接法,分解变化法的运用能力。中间也穿插涉及教学技巧的考核,如:口令和声音的运用技巧、示范面的转换技巧等。3.创新以及综合指导能力优秀教练员在领操台上新颖美观的动作是健身运动中的一大魅力,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考核对各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编排与综合指导能力要求是:初级指导员会用编排原则和基本编排方法,中级指导员编排要求能运用变化因素和正反组合对称法,而高级指导员规定编排中则要有图形规律系统。健身指导员的操课都是经过课前精心编排设计的动作,这就要求有相当丰富的经验知识和编排技巧去完成组合动作的教学,需要教练员在每一次课前都要认真考虑编排的趣味性、美观性。综合指导能力是指指导员能随时的观察到学员的问题,针对问题能及时的分析和解答,涉及到专业能力、心理能力、应变能力的各方面综合运用。4.健美操职业理论指导知识一般都包括公共理论和专项理论。分为4个大块的理论知识:一是健美操运动的概念和分类,特点和功能,起源和发展等基本知识。二是有氧操理论包括健身作用原理、健身目标心率范围、练习频率和时间控制以及运动损伤等知识。三是营养与体重控制常识等营养学知识的掌握。四是健身课程、教练员管理与健身比赛组织、裁判以及专题讲座等知识。前三点理论知识都是《(体操类)教学指导纲要》基本理论知识目标中的学习内容,第四点知识则是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规定考核中提及。5.健身服务、管理以及科研能力“提高体育行业从业人员素质、规范体育市场秩序目前已经成为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正是转变行业管理方式,顺应体育行业新时期发展的新要求,是一项服务社会的公益性事业。”[6]由此可见,健身行业的服务性是很强的,那么就要求健身指导员具备基本的服务意识。
三、《纲要》下课程目标和职业技能目标的关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实践能力
1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备现代管理理念、良好的职业素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操作能力熟练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开设的酒店管理专业主要有中专、大专及本科三个层次,其中高职占了大半江山,是酒店行业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力量和来源。笔者对2016级新生进行了调查,91份有效答案中,其中在学生对喜欢的学习方式(多选)一题中的结果如表1所示。数据显示,大多数同学学生选择最多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模拟工作情景的方式授课”、“通过到企业实践进行学习”、“理论和实践并重”,三个选项都显示了学生对实践过程的重视。目前在校高职学生,多为95后独生子女,成长环境大多较为优越,部分学生由于家长过于宠溺,导致他们缺乏团队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等,而酒店行业所要求的职业素质中最重要和最需要的是不畏困难、不怕挫折,大部分学生达不到此要求。同时,当代大学生大多自我认识不到位,眼高手低。酒店行业初始都需要从基层服务工作开始,导致学生频繁跳槽。好高骛远以致流动性大的状况对学生的职业发展非常不利,同时也导致酒店管理人才流失极为严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往往在实习过程中因怕苦、怕累或其他原因离开实习岗位,且在后续的求职中选择其他行业。以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2015届、2016届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跟踪调查为例,截至2016年底,2015届83名毕业生目前只有5名毕业生从事酒店行业,2016届90名毕业生目前有6名学生从事酒店行业。通过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实习的交流座谈发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专业技能缺乏,同时动手操作能力、行业服务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等普遍存在不足。对此学校方面应该引起重视,实践教学应成为课程教学的重要部分,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体现。
2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2.1学校酒店管理专业设施设备问题
第一,投入不够,设备设施简单。很多院校对酒店管理实训室建设过于注重形式,设施设备不能及时随着酒店市场的变化而更新,学生实训氛围与酒店服务氛围差距很大,仿真度不够。现有实训室规模和组织构成与酒店条件相差甚远,很难达到酒店真实标准,学生无法真正体验到酒店氛围,真正理解积累酒店管理和服务的实践经验。第二,实训室管理。实训室管理模式粗放,制度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因实训场地有限,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个性指导,无法因材施教,实践教学还停留在简单的学生模仿阶段,这种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训室管理制度简单或制度无法落实。此外,实训室因人员配备缺乏无法满足学生训练需要。
2.2学校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酒店管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社会实践与教学实践脱节,部分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与课程要求不匹配。由于各种原因,部分院校在实践教学中的课程设置中缺乏针对性、合理性,无法跟上酒店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缺乏改革和创新。目前,不少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几乎延续了多年不变的格局,体系上未做大的变动,如实习环节,大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均安排诸如认知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以及各专业公共性的实践项目,这种项目设置与10年前的设置相比,差别或改变较小,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不明确,其最大缺陷在于,对学生从事酒店行业的岗位能力需求欠缺,没有自成体系,各环节之间相互割裂:大一学生的军训以及社会实践主要由学工部或者系部统一管理,而后期的实习实训主要由教研室老师负责,缺乏有效管理;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联系不够,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实践教学停留在基础技能的培养,缺乏对人才持续性培养的关注。
2.3学校课程与学生实习工作脱节,实习单位缺乏有效培训
校企合作不深入,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缺乏培训。目前,酒店类专业与企业合作形式较为单一、实习实训基地层次和数量不多,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群和岗位能力要求关联度较低,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的关系不够紧密,对培养酒店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还缺乏深入研究的平台,尚未形成特色化的专业建设模式。除此之外,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还存在岗位设置与工作强度不合理,薪酬满意度低,缺乏和谐的企业氛围,实习生在工作中出现失误,酒店对照规章制度往以现金处罚作为惩罚方式,缺少具体的指导和说服教育。这样的管理,容易导致了实习生产生抵触和倦怠情绪,影响工作效果。在实习生培训方面,大都对实习生作简单的入职培训,主要针对安全培训,强调纪律要求,而忽视学生刚步入岗位的心理引导、遇到特殊事件的处理等问题,培训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
3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对策
3.1社会实践方面
(1)军训是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堂课,同时在军训过程中,也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尊时守纪的重要契机。同时,学生在军训中学到的“服从”,以及后期酒店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中的“宾客至上”、“文明礼貌”也有莫大的联系。因此,保障新生尽可能的参加到新生军训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第一步。(2)正式步入学习阶段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参与到学校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如暑假带薪实习、“三下乡”活动等,让学生尽快的认识和了解社会,同时,提高自身的与人交流、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此外,参加专业技能比赛也是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中文朗诵比赛、礼仪风采展示、导游技能比赛、中餐宴会设计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的组织实施,提高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策划协调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参加市级比赛以及国家级比赛做好铺垫。而针对大二的学生,更主要的是鼓励学生通过自己课堂中所学的专业技能知识能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比赛,同时找准自己在行业的定位,更清晰自己的职业规划。(3)笔者从2016级新生调查报告中关于“选择酒店专业的主要原因”一题中,可以看到部分同学主要是为了到酒店就业,但还有27%以上的同学表示希望通过专业学习毕业后自己创业。针对这部分同学,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资源,对于学生提出的创业项目,分析可行性,带领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对于好的项目,可纳入创业园孵化,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习创业的流程以及管理经验。
3.2教学实践方面
(1)增加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学生实践的比重,合理设置课程优化实训教材,改进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实训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评方式。进一步改善实践教学基地条件,在课程设置中,尽量提高实验实训场所、设备等的利用率,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扩大实验室的开放范围和开放力度;完善数字化实验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实验室运行和管理监控。(2)在教学过程中,联合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引导学生参加专业技能比赛,联合企业,搞好实训基地建设,保障学生的实习工作。定期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活动,建立反馈调整机制,逐步健全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制度和调控机制。学生的实习工作开展的同时,完善专业建设的监控与评估体系,强化专业建设的过程管理,加强对专业建设的质量监测、评估和指导。积极推进合作办学,植入企业优质课程资源。
3.3学生实习方面
(1)学生在完成实习的过程中,通过在酒店实际操作的情境里历练,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想联系,在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将自己掌握的专业技能运用实践,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能力。酒店作为服务行业,其业务范围宽,客户来源广,要求员工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学生在酒店实习期间,能够接触到各类业务、多层次客人,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2)酒店方面应在实习过程中发掘实习生的优势和潜力,激发其工作热情。同时,为实习生争取最合理的福利待遇。酒店适当时建立精神激励的制度,对工作效果好、态度端正、效率高的员工进行精神激励,颁发荣誉证书,必要时作为工资晋级、岗位提升的前提;与此同时入职后的一系列培训能够促进实习生了解酒店的组织机构和文化氛围,保障学生熟悉岗位职责和掌握实践技能,达到学生上岗即进入工作状态的目的。特别是岗前培训应在实习学生到达酒店的第一时段开展,让学生尽快融入酒店,充分理解实习酒店的文化和管理理念等内容,以提高他们对酒店的认同度,尽快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在对实习生的管理中,酒店应注重对学生人文关怀,对于实习生工作上的失误,以正确引导为主,而不是过分批评指责甚至大量扣工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一批爱岗、敬业、稳定的人才队伍。(3)建立实习生岗位调整机制酒店的服务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同一岗位的长时间重复操作,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学生专业技能和服务能力也很难得到提高。因此,学校与酒店协商沟通,实习期间尽量为实习生提供更多部门的岗位,提供学生选择岗位和轮岗的机会,以便学生保证工作质量和效果。同时,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学校联合单位定期召开用人单位座谈会,建立反馈调整机制,逐步健全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制度和调控机制。
4结语
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出发点应该从学生就业后的岗位能力的需求出发,专业教师、学工管理人员、企业应形成有效的联系,通过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培养出一批道德素质高、理论知识好、专业素质硬的高水平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学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14).
[2]谢茜.重庆市某高校酒店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基于激励的视角[D].重庆理工大学,2015.
[3]张忠福.强化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6).
楼宇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是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综合体现,它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步入信息社会和国内外正加速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今天,智能建筑将成为城市中的“信息节点”或“信息单元”。它是信息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由于楼宇智能化在我国出现时间较短,人才难觅特别是专业人才稀缺已经成为突出问题,北京智能楼宇管理师人才缺口至少达10多万,长期以来负责维护管理的电工等人员不能满足智能楼宇的维护工作,现在迫切需要尽快培养一支庞大的智能楼宇管理技术人才队伍。而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将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个责任,目前,在全国也有很多高校开设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逐步意识到要使学生对智能建筑技术内涵有一个全面理解和认识,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为此,在我们学院和计算机系领导的支持下,设计和建立了全数字化的楼宇智能化实验室。
一、实验室建设原则
智能建筑是指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建筑。它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有效的传输网络,将多元信息服务与信息管理、物业管理及安全防范、住宅智能化系统综合一体,实现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高效管理,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建筑的优化组合。因此,智能建筑的核心可归纳为4A+GCS+BMS,即通信网络系统(Communication Networks System,简称CNS),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 Automation System,简称OAS),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简称BAS),安全防范系统(Security Automation System,简称SAS),综合布线系统(Generic Cabling System,简称GCS),建筑物管理系统(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简称BMS)。
建设原则:
(1)与课程相结合。实训教学一方面要有它本身特别之处,另一方面还要结合理论教学开展,达到实训教学和理论教学的融合,智能楼宇实训教学更是如此。
(2)与学生实习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供部分系统扩充接口,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
(3)与行业实践相结合。行业的发展情况始终是学校教学的指挥棒。智能楼宇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这一点体现的特别明显。在实训室建设和完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该行业的发展状况和人才需求特点。
二、系统组成
根据实验室的建设原则,其系统组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远程抄表及室内安防系统
为了美化居民的生活环境,国内的一些大城市纷纷要求拆除住宅防盗网,为了保障居民的安全,有必要运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加强住宅区的基础建设,实现住宅区的安全防卫自动化。同时,许多住宅发展商和物业管理公司都意识到对住宅以及写字楼的水电煤气表进行远程抄送是提高住宅小区乃至城市的物业管理水平重要标志。基于以上背景,我们的实验室可以考虑建立一套基于LonWorks分布式控制网络技术的小区安全防卫系统和远程自动抄表系统。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有:
第一、网络拓扑结构灵活多变,可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采用不同的网络连接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布线系统的复杂性和工作量,提高系统可靠性,可维护性。
第二、LonWorks网络是无主站点对点网络,其任一点的故障不会造成系统瘫痪。一个住户节点的损坏或关闭不影响其他住户节点正常运行,降低了维护难度,提高了系统的稳定度,网络响应得到保障。
第三、Neuron芯片内置现成的I/O对象,LonTalk协议,并使用高级语言编程,大大缩短开发周期,提高开发质量,能在短时间内开发出稳定可靠的系统。
第四、LonWorks网络节点之间使用逻辑连接,这使得系统中节点的增加、修改很容易,便于系统调整和扩充升级。
在智能住宅建设中应用LonWorks技术,可以很容易地实现智能化住宅的所有功能,整个网络结构相对简单,网络布线相当容易。对于用户各种不同的功能要求,只需选用不同的控制节点,编写相应的程序,直接连接到住宅区的控制网络上就完成了,在物理上不必对网络结构作任何修改。而且LonWorks网络可扩充性极好,扩充子系统,增加功能,连接两个小区控制网等都很简便。LonWorks技术提供的高效开发平台让我们在进行系统设计和开发时对网络通讯不再需要花费时间,可以把精力集中到具体的系统功能实现上,使得我们能在较短时间内针对具体任务设计出成熟稳定的系统。
该系统的设计分为三个部分:住户室内安全防卫系统,小区自动远程抄表系统,小区管理监控中心。
(2)室内家居控制系统
所谓室内家居控制系统,是人们应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科研成果和先进的环保设备,主要采用系统的家居设备集成方案,以环保节能的方式,从多方面提高人们生活的舒适程度。思美特(SMARTISYS)控制系统的安全性能较高,它采用了国际领先的算法和加密技术,同时,触摸控制终端和主控机均支持用户权限的分配和认证机制,而且支持24×7小时连续运行。为了保证控制系统数据的传输安全性、可靠性,思美特专门对整个系统中网络数据进行了28bit RSA公钥加密。RSA算法属于非对称密钥密码体系,通讯双方的加、解密码不相同,监听程序无法推算出双方的密钥,具有很强的加密强度。
该控制系统不仅能够完成对家电、灯光、音量、窗帘、门禁等基础设施的控制,而且还可以自动完成清晨大自然闹钟,花园浇水、电话遥控开门、电视定时播放指定频道、灯光感应及亮度调节、远程保安、电视电脑、家庭无线办公、声音识别、红外感应、煤气泄漏信息传递、安全防卫报警、以及多功能手机、PDA的远程实时监视等。
(3)可视对讲系统
可视对讲系统主要应用于楼宇内住户与外来访客之间提供双向通话,同时通过门口安装的摄像机为住户显示外来访客的图象,为住户是否让来访客人做出判断。
目前,可视对讲系统的市场品牌较多,质量参差不齐,价格高低不一,外型各具特色,使用户在选择时难以适从,因此我们在选择时可以从产品的品牌效应、技术优势、产品的服务质量、市场占有率等各方面去综合考虑。
该产品可考虑采用EU2800系列楼宇可视对讲系统,它采用了美国ADVANCED公司先进技术,具有可靠性高,保密性强,扩展性好等特点,可配置为联网型或非联网型楼宇可视对讲系统。
(4)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是智能化楼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种先进的、防范能力极强的综合系统。它可以通过遥控摄像机及其辅助设备(镜头、云台等)直接观看被监视场所的一切情况;可以把被监视场所的图像内容、声音内容同时传送到监控中心,能对被监控场所的情况一目了然。同时,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还可以与防盗报警等其他安全防范体系联动运行,使防范能力更加强大。
无论系统规模的大小或者功能的多少,一般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是由摄像、传输控制、图像处理和显示四个部分组成。针对智能楼宇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可考虑将前端摄像机配置为枪式红外一体化摄像机,图像传回校区监控室。前端摄像机可以选用CCD摄像机,清晰度要在480线以上。在监控中心配置一台200多路输入、10多路输出的大型视频矩阵,9个21"纯平监视器组成3*3电视墙,方便调看校区各处监控图像。同时配置嵌入式16路硬盘录像机10多台,进行监控图像多画面监控、实时录像及回放。要求硬盘录像机最大单个硬盘容量可支持到2TB,要满足15天的实时录像需求,并且可联入局域网,通过授权帐号可远程监控、储存,可在其它电脑上刻录光盘。
(5)物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
职能管理
【摘要】 目的 探讨高等院校医院的职能特点。方法 分析高等院校医院职能,加强高等院校医院职能建设。结果 促进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结论 通过加强高校医院职能建设和管理,可以促进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高校医院; 职能管理
高校医院(本文指除医学院以外的综合性大学医院),作为高等院校的一个组成部分,即是在我国计划经济特定条件下所形成的由高校自我办医的医院,也是当前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的医疗模式之一[1]。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各类综合性大学的医院应进一步明确功能,管理体制也应更趋科学与合理。只有如此,才能适应高校师生员工对医疗保健的需求,适应新时期卫生事业的发展。
1 高校医院的功能
医学从原始社会到现在,经历了漫长复杂的发展过程。它经历了原始医学、经验医学、实验医学和现代医学四个发展阶段,与此相适应的是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现在又进入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医学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医院作为社会卫生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功能和定位面临着一个挑战。如何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更好地发挥其防治疾病、控制疾病和健康促进作用;如何适应全社会医疗体制的改革,更好地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将是我们新时期高校卫生工作者所应思考的严峻课题。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大卫生观和三级预防体系的形成,人们不仅要求治疗疾病,而且更加重视预防疾病和增进健康。不仅需要诊治生物因素疾病,还需要诊治心理和社会环境因素疾病。人们不仅仅满足于疾病的早期诊治,还需要病因预防和防治病后功能障碍与残废,恢复生理功能和生产活动能力。由此可以看出,临床医疗和健康促进的功能是相互渗透的。
1.1 医疗功能 面对全校的师生员工乃至周边的社区居民,高校医院应该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适应现代医学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实行生理、心理全方位治疗和护理,积极倡导全科医学理论,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减少疾病的发病率,防止急病慢化。
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体制的弊端,影响了高校医院的发展。医疗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分配不合理、缺乏竞争意识等都阻碍着高校医院的发展。为此,高校医院应该把提高医疗诊治水平作为一个突破口,完善管理机制,加大服务力度,以医疗质量求生存,以服务质量求信誉,更新观念,全面地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医疗服务。
1.2 健康促进功能 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具有复杂的社会背景:疾病谱和死亡谱的变化;生物因素的死亡比重明显下降;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卫生保健要求。基于以上原因,使人们对医学提出更高的要求。现代医学模式的观点在于整体医学观点、多因多果观点、重视社会心理因素的观点和高危险分析的观点。由此可以看出,医学的疾病防治功能内涵深刻,只有做好疾病和预防工作,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实现真正意义的健康。所以说,医学的功能应贯彻“人的发展以健康为本”的原则,要不断强化和完善医学的健康促进作用。高校医院也同样面临着如何发挥优势,发展健康促进功能的问题。
1.3 社区医疗服务职能 高校医院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全校的师生员工,其次是周边居住的职工家属和社区居民,除了做好疾病的治疗工作外,还应更好地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尤其是健康教育,应该放在健康促进工作的首位。高校医院应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适时地开展各种健康教育活动,以在校园内、社区内倡导健康,维护健康,帮助全校师生员工乃至社区居民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和信念,采取健康行为,实现:“知(识)-信(念)-行(为)”的统一[2]。
健康促进是一种包括健康教育在内的促进行为、环境改变的组织、法律、资源支持等各项策略和活动。高校医院应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体制,加强和发展健康促进功能,以适应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适应社会对卫生事业的更高要求。
2 深化改革,完善管理体制,促进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
当前高校医院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1)管理体制的落后,导致影响医院的发展、影响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影响医务人员的技术培养、影响医疗资源的充分发挥;(2)职工中长期存在分配不合理,缺乏竞争意识。对此,只有深化改革和完善管理制度,理顺关系,加强领导,促使高校医院向经营机制转换,建立起有责任、有激励、有竞争、有活力的运行机制,才能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求生存、求发展,走出自我发展的新路。
2.1 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医务人员的业务学习应该提倡终身制,定期轮流进修学习要成为制度化。高校医院要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开展病例讨论,以努力提高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准确率,扩大医护人员对于疑难病的了解。由于现有体制的局限,高校医院的科室门类不够齐全,笔者认为,可以提倡每位医生(尤其是内科)在系统掌握相关业务知识的前提下,专攻某一疾病领域,定期开设专病门诊,这不但能使医生在某一疾病领域有所侧重和研究,而且也能提高整个医院对疾病的诊疗水平。
2.2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就医氛围 医院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是一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它以实现职工价值共识为核心,以形成团队精神为追求,加强高校医院的文化建设对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有内在的、直接的作用。
2.3 实行医院联合,优化卫生资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医疗保健制度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基层卫生服务的改革和发展趋势已成一个态势,那就是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向全科型发展,职能更明确,与上级医院分工协作更加强;基层卫生服务模式进一步明确;基层卫生服务补偿机制更加明确;卫生服务价格体系更趋合理;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的社区卫生资源优化配置。上海市所有地段医院已全部改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当前形势下,高校医院要抓住机遇,在做好原有人群卫生服务的同时,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努力拓展卫生服务市场,联合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开设康复病房,不断丰富和完善原有服务内容。
2.4 试行医疗成本核算,实行目标管理 高校医院最终与社会接轨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亦将会在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浪潮冲击下走向必然。降低成本,是医院管理十分重要的任务。所谓成本目标管理,是指根据医院总的规划和发展目标,对医院经营成本进行预测、计划、分解、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以达到用最小的成本开支来获得最佳的效益的一整套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和方法[3]。尽早试行医疗成本核算,有利于为高校医院走入社区、走向市场积累经验。
以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为中心,它将是每个医疗单位的主旋律。成功的医院管理,其核心是围绕患者,努力创造一个人道、有序、高效的医疗程序和就医氛围。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基层卫生服务由原来以医疗为主转向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多功能医疗服务形式。作为基层医疗单位的高校医院,同样也面临着这一服务功能的转变,这将是新时期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吕伍文.高校医院现状与发展思路的思考. 中国经济卫生杂志,200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