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广告的传播方式8篇

时间:2023-06-22 09:13:2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广告的传播方式,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广告的传播方式

篇1

论文摘要:媒介融合对传播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改变着新闻传播的面貌和运作方式,也使广告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传播方式的变革,了解广告传播的新规律、新特点,以使广告活动更好地应对媒介融合的新环境。

随着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介融合(mediaconvergence,又称媒体融合)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热门话题。“媒介融合”概念是舶来品,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蔡雯发表《培养具有媒体融合技能的新闻人才—与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教授的对话》一文,首次向国内介绍了“媒介融合”。之后,国内学术界开始讨论关于“媒介融合”的理论界定,近几年的研究,绝大多数从新闻学的视角进行,研究、分析国内媒介融合的现状和前景,从宏观层面上探讨媒介融合带来的传媒产业的影响,微观层面上则关注媒介融合对新闻业务变革引发的变化。实际上,媒介融合对社会结构和传播方式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改变着新闻传播的面貌和运作方式,也打破了中国广告业的生态,使广告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挑战。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分析媒介融合带来的传播方式的变革,探索广告传播的新规律、新特点,在广告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很大的意义。

综合此前学者对媒介融合的认识,媒介融合大致包含三层含义:一指媒介功能的多样化,即各种媒介的多功能一体化,指单一媒体融合了多种媒体的功能,强调单一媒体对不同传播手段的整合;二指不同媒体之间的联盟与共融,即传媒业内部不同媒介间的联合,主要指不同媒介之间对信息资源的共享,强调信息内容针对不同载体的整合传播;三指传媒产业与通信产业等其他产业之间的融合,指大传媒产业的形成,强调媒介产业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wWW.133229.cOM笔者认为,未来的媒介融合,是以数字和网络为基本平台、多种媒介形式为终端的媒介形态。数字和网络是信息传输的基本载体,电脑、手机、电视等成为信息输人和输出的设备。媒介融合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即时、移动、交互”,使大众可随时、随地地传受任何信息,信息传播方式随之发生变革,传统的广告传播思维也需要大的突破。

从针对不同受众群的传播到针对某一受众群的传播

传统媒介受到传播技术的限制,信息传播的时空性有较大局限。例如,电视媒介由于收视终端的限制,受众一般只能在固定场所主要是家里进行收看。受众的信息接收就要受到生活、工作的时间规律的影响,对传统媒介来说,也就无法一天24小时对同一受众群体进行信息传播,造成了传统媒介特别是电子媒介必须对传播时间段进行划分,根据不同时间段能接触到媒介的受众进行信息内容定位。以中央电视台一套2010年3月2日的节目编排为例,早上8:35安排了针对老年观众的《夕阳红:老年人家园》,下午4:58编排了针对家庭妇女的《天天饮食》,从17:43到19:00,是针对少儿观众的《动画城》和《智慧树》,而针对中青年上班族的节目则集中在晚上,也就是所谓的“黄金时段”。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媒介的信息传播首先把传播时段进行划分,再找出每一时段主要的受众群体,根据其需要制作、播放信息内容。这种情况下,媒介可能只需要关注非主流受众在非黄金时间的信息需求和主流受众在黄金时间的信息需求,媒介以受众为中心,是以不同时间段的不同受众群体为中心,也就是媒介要面对不同时间段所对应的不同受众群体进行内容制作和营销。

而随着无线和移动技术的发展,单一媒介融合了多种媒介的功能,如手机融合了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介的功能,网络受众的媒介可得到性大大加强,受众全天24小时暴露在媒介中,随时随地都可接收、阅读和上传信息。这时,媒介传播要考虑的就是怎样针对受众不同时间段的信息需求来传播信息了。对于融合多种传播手段的媒介来说,就是针对受众在不同时间段传播信息,信息的传播手段则根据信息的内容灵活选择,可能有时候是手机报,有时候是手机电视,有时候是短信。对于整合了不同媒介形式的传媒集团来说,则是如何针对类别受众根据不同时段进行不同媒介的信息传播。此时,媒介面对的就是类别受众群体的全时间段。媒介以受众为中心,就是选择某一类或某几类受众为服务重点,分析具体目标受众群在不同时间段的信息需求和媒体接触习惯,打造适合他们的信息内容,并选择不同的媒介进行传播。

这种变化对于广告传播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媒介组织来说,其广告传播的对象不再是不同时间段的不同受众群体,而是精准的某一类别受众群体。这对要求媒介组织对于受众有更深人更全面的了解,要深人到他们生活的每时每刻,形影相随。对广告主和广告公司来说,媒介投放不再是在众多的媒介中选择目标受众可能接触的时段或版面,而是选择与自己的品牌形象相符合、目标受众相吻合的媒介、覆盖目标消费群体的生活时空。同时,在信息全天候围绕受众轰炸的媒介融合环境下,信息针对受众搜索的反应能力更加重要。广告主与媒介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分众传媒致力打造的“中国生活圈媒体群”,就是融合媒介针对特定受众群体进行全时空传播的典型案例。

从渐进式传播到整合传播

对传统媒介来说,由于其传播手段都是单一的,不管是印刷媒介还是电子媒介,其信息传播从时间顺序来看,都是线性的,即媒介如果要对某一信息进行多次传播,只能在不同时间段上进行渐进式的深人传播。传统媒介组织对信息内容特别是新闻传播的思维方式不外乎随着新闻事件的发生做跟进式报道和进一步挖掘新闻背后的价值两种。但对融合媒介来说,除了传统媒介的纵向传播思路外,因为对信息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思考重点转向如何对同一个信息素材针对不同载体形式进行加工处理,再选择适当的媒介组合进行,也就是同一信息在不同媒体形式或媒介间的整合传播,实现最终信息产品的差异化和最优化。如果说传统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是线性的、平面式的,那么融合媒介的传播方式就是立体式的。

媒介融合对媒介组织在新闻信息处理上的要求同样体现在广告传播上。媒介组织不再只是单纯地销售媒介的“留白”时间或版面,媒介组织销售的是其目标受众的生活时空,或者说“生活场”(“场”在心理学中被定义为外界环境,“生活场”所指的是与个体行为活动相关的各种人、事、物)。广告传播的效果不再只是依靠媒介或内容产品的收视率或发行量,更多的是媒介的整合信息传播能力。“一个媒介所赖以赢得竞争、赢得对手的主要因素,决不只是靠具有原创性的独家新闻,而是靠独家的、具有原创性的信息加工标准、加工方式、信息处理手段及信息表现方式。’,峻对于广告主和广告公司来说,多媒体的媒体形态为产品及品牌的营销打造了全新的3600的体验环境,广告创意不再仅仅是创造广告,更应该是创造品牌的体验。

从信息的单向传播到双向传播传统媒介的传播是以媒介组织为主导的单向传播,虽然受众通过来信、电话和短信等方式可以进行信息的反馈,但这种参与的力量是十分弱小的。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普通公民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参与传播的能力,他们不但可以通过手机短信评论节目、投票、参与节目和点播节目等,还可以借助手机、博客、播客、bbs等新闻,表达观点。“草根记者”的新闻报道、dv、彩信图片上报纸、上电视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单方面的填鸭式的传播向双向互动交流的传受合一转变,受众在传播中的主动权日益上升,受众成为播众。

媒介融合带来的双向传播对广告传播最大的影响就是互动与内容共创。互动性对广告效果的提升作用已无须赘述,媒介融合为传受双方的互动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手段和表达方式。但多样化的媒介形态和传播手段给受众带来的显然并不只是与传播主体的即时交流,受众在广告传播中不再只是被动的客体,其不但与传播者的地位日趋平等甚至能反客为主,成为传播中的主导者。技术的进步打破了媒介组织对于传播渠道的垄断,来自公众的创造力喷薄而出。受众直接参与到信息内容的创意和制作中,进行内容共创,将成为丰富广告创意、提升广告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

2006年百事可乐举办了“百事我创巨星广告你做主”活动,面向消费者征集广告剧本,再在网上进行评选,活动共收到近9000个剧本。之后,百事可乐又策划了“百事我创flash动画征集大赛”,根据“巨星广告你做主”的优秀创意,面向flash爱好者群体征集flash动画广告片,大赛提供巧个“百事我创”活动中的优秀剧本,参赛选手可以根据剧本制作30-60秒的flash广告片,主题人物以周杰伦为主,参赛选手也可以自由发挥创意,自由创作。2007年,百事可乐再次策划了“百事我创我要上罐”活动,在全国消费者中遴选21位上罐英雄,打造中国消费者肖像罐,创造了206596081次网页点击率、143987068投票人数、25690003人参与活动、7525488个讨论留言帖、上传相片2465159张的惊人的参与记录。这几个活动中,百事可乐都充分利用了多种媒介形式,调动消费者参与广告甚至是产品包装的内容共创,极大地提高了消费者的关注度,加强了与消费者的情感沟通,更使消费者获得了深刻的品牌体验,获得了远胜于硬性广告投放的传播效果。

从单一的“信息条”传播到综合的“信息包”传播

在泛媒体的大背景下,传播活动空前活跃,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海量信息在丰富人们信息选择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泛滥的烦恼,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接收、阅读有效信息,成为受众对信息传播的新要求。传统媒介在信息内容方面更重视“时效性”与“独家性”,在媒介融合时代,人们对专业媒介组织筛选、整合信息的更多依赖决定了媒介的信息产品应该完成从“信息条”到“信息包”的转变,受众需要的不只是一“条”信息,而是与某一人物或事件相关的一“包”信息(之所以称为一“包”而不是一“组”,是因为“组”只是“条”的累加)。信息传播内容从分散到整合,对媒介组织的信息整理、加工能力(或者说打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篇2

关键词:媒体融合;潜意识;微电影广告;广告传播

中图分类号:F7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192-03

在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时间变得越来越宝贵,因此微电影成为当今时代背景下的一个产物,十分符合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心理诉求。利用微电影广告进行品牌宣传,是能够充分挖掘电视与电影之间的一种广告传播方式。面对铺天盖地的广告信息,想要引起人们的注意是一个十分困难的过程,要让人产生记忆则更是难上加难。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广告内容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人们通过这些广告内容对产品有更强的倾向性。广告是传播信息的手段,在当今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下,微电影广告的传播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因为它既加深了受众对广告的印象,也符合受众对其时长的要求,因此对其传播方式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微电影广告采用“潜意识”进行传播,是一种全新的创意方式,其传播方式值得分析和探讨。

一、潜意识与微电影广告

(一)潜意识

潜意识,心理学术语。西方现代主义领导者弗洛伊德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展开研究,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三个层面,即: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当中的“潜意识”属于感性思维,是非逻辑、非理性的体现,且人类最本质的心理活动就是非理性的,所以,人的本质就具有“潜意识”。它是一种“本我”的体现,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在人们还没有完全意识到的情况下,没有认知或者不能认知的那一部分内容,这部分需要人类的感性思维把握,而不是逻辑性的把握。采用“潜意识”对微电影广告的创意,能够更加自如的传递广告信息,从而达到宣传品牌的目的。

(二)微电影广告

在信息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微”几乎成为一种时尚,微电影、微小说、微博、微信、豆瓣等媒体形式以及社交互动平台的出现,使得人们的交流变得更加的便捷。人们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开始对自我价值的关注日益增多,“微型事物”的出现正是契合了“微”时代人们追求个性解放和自我宣泄的强烈诉求。微电影就是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电影形式。微电影与传统电影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时长变短,它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重要作品形式。“微r代”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人们的需求。当下生活的忙碌、紧张的工作使得人们很难抽出时间去做一件事情,利用空闲时间看电影和看书成为一种奢侈,微电影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中、工作中的需求,反而成为一种趋势。微媒体时代的出现,使得各种微型产物越来越普遍,广告传播也越来越多地利用这些微型媒体和形式,进行了创新与转变。

微电影广告是在当前的形式下出现的一种比较常见的广告传播形式,是将产品的品牌观念融入到电影中的一种广告形式。这种广告传播具有微电影的特征,同时也具有广告传播的特性。潜意识状态下的微电影广告,其目的是为了让观众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能够对微电影广告中所传递出来的品牌的观念、产品信息等进行接受。这与传统的灌输式的广告之间有很大的差别。

微电影一般具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时间相对较短,最短的一般为半分钟,最长的也不会超过一个小时。微电影可以承载大量的信息,很多广告运营商也开始利用微电影平台进行广告传播。微电影是信息技术革命下的一个重要产物,它互动性比较强,覆盖范围比较广,比较符合当前人民的追求以及感性诉求。将微电影作为广告传播的一种形式,可以极大地引起人们的注意和积极性。在国外,微电影已经是一种十分丰富的广告形式,对于开拓网络广告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种新型的广告传播模式目前正在快速发展之中。然而在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还不够高,受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我国的微电影广告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与传统的广告有所不同的是,微电影广告是电影与广告之间的一种有效的结合,所花的成本比较少,但是可以进行较大范围内的广告宣传,使得人们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广告的宣传,从潜意识中加强对广告的印象。

二、微电影广告传播方式的分析

微电影广告自身的特点就是它不断发展的动力,微电影这种媒体形式为广告的传播创造了场景,赋予了故事性,各种电影元素也丰富了广告的内容,给观众带来不同的体验以及视听享受,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加强观众对广告的认知度以及认同感。微电影广告主要是运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和传播的,其受众的范围十分广,覆盖面比其他的媒体要大很多。一般的广告传播形式是封闭的,单一的,即使是得到了观众认可的一些广告在一定时期之后也会变得淡化。故事性的微电影广告与一般的广告不同,产生的传播效应是深层次的,其影响也是延续的。微电影广告传播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利用传统的媒体预热的方式进行传播

这种传播方式还是会用到传统的传媒,比如电视广告,一般是广告的精简版本,时间较短,控制在一分钟之内,比如益达、联想等都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广告传播。在电视广告中,通过短暂的时间将产品的主要信息传递给观众,在广告结束的时候加上相关的搜索关键词,可以供消费者搜索相关产品时使用。

篇3

论文关键词:广播;广告;传播;媒介

随着媒体的多样化和竞争的加剧,广告主把更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电视、报纸及互联网等高收视率、高说服率的媒体,而忽视了广播广告的作用。有人说,广播广告已是一种夕阳媒体,它已走过辉煌时代,再也没有什么发展余地了。广播广告真的到了穷途末路了吗?经过实际调研笔者认为,广播广告是企业在广告宣传中应该给予充分重视和优先考虑的媒体。

l广播广告的优势

广播媒体是通过语言、声响、音乐来传播各种信息。广播媒体的特点可以概括为:采用电声音频技术,按时传播声音节目,专门诉诸于媒体听众的听觉。如果实际调查和科学分析,你就会发现,广播广告虽不如电视广告声画兼备,不如报纸广告能够保存,也不如网络广告随时点击,但广播广告也有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

(1)覆盖面广,听众广泛。目前,广播基本上不受时问和空间的限制。从电波所波及的范围看,可以覆盖整个国土,不论城市、乡村,都可以听到广播节目。广播收听具有方便性、灵活性和随意性。收音机可以移动,人们可以一边开车或一边走路一边收听;既可以在家里听,也可以在户外听;可以多人收听,也可以一对一听;与电视、网络等媒体在收视上有很大的局限性有着显著的不同,因而,广播媒体有很广泛的受众。

(2)以声带响,亲切动听。广播媒体是声音的媒体,广播广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用语言诉诸人的听觉器官,通过语言及音乐,声响等的配合,造成人们听的愉悦和视觉的联想,达到创造视觉形象和记住产品宣传信息的目的。

(3)制作容易,传播迅速。广播广告是通过播音员的叙述,有时加上音响效果、背景音乐来播放的,有时则以专题节目或文艺节目的形式出现,与电视媒体、报刊媒体相比较,广播广告的制作工序比较简单,因此,广告主可以随时调整和改变广告中的内容,可以随时播放和加播,操作也非常简单。广播广告是通过电声传播信息的,只要写好广告词,就可以马上播出去,听众就能立即听到。广播广告传播的速度非常快。

(4)重复传播,经济实惠。广播是通过声音传播的,而声音又具有转瞬即逝的特点,为了加强记忆,广告节目可以多次重复播放,听众不觉厌烦。由于电台开办和运营所需投入较低,广告收费一般情况下相对较低,广播媒体与其他媒体相比较,节目制作成本费用低廉,一般的广告主均能承担得起。

(5)受众目标集中,相对稳定。目前收听广播的主要人群可以分为四大类:开车族是比较大的一部分,他们一般收听交通台或其他台的新闻、天气预报、体育、文艺等综合类节目;再一部分是学生,学生看不到电视或没时间看电视,听广播成了他们很随意的消遣方式,学生听众的收听高峰一般在中午和晚上;再一部分是妇女和老年人,妇女收听的高峰一般在早晨准备早饭或晚饭间,妇女们要了解当天的新闻和天气情况而收听广播,而老年听众或因视力不好或认为电视有辐射或因电视费电等多种原因,一般多数老年人特别是老年男性不喜欢看电视,而更愿意听收听广播,可以说老年听众收听高峰在全天;还有一部分是追随流行时尚的人群,这部分人对广播的青睐越来越高,这是因为许多电台普遍加大了娱乐及时尚生活栏目的力度,令他们感兴趣的信息传播的又快又新的缘故。

(6)可信度高,广告形象好。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电台代表政府的喉舌,是政府的宣传工具。在我国,不允许私人开办电台,每个城市的地区只有一家电台,与其他媒介相比广播有着极好的威信和可信度。一项调查资料显示,在广播中播出的广告,给人的可信度较高,而且形象良好。特别是新闻、天气预报、流行音乐和访谈类栏目,如果在这类节目里插播广告,传播效果就更好。

2广播广告媒体存在的问题

以上笔者分析了广播广告与其他广告媒介相比所具有的优势和特点,在媒体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可以说明广播广告媒体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而不能说成是夕阳媒体。但为什么许多广告主忽视广播广告这一广告媒体呢?经调查研究,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广播广告的实际到达率底。就每周有收听广播15分钟以上习惯来定义,中国的广播平均到达率只有25%左右,与广播发达的国家,有很大的差距。

(2)广播广告专业创作人员缺乏。受委托的广告公司长期以来没有自己的广告制作人员。因广播广告利润不高,制作人员也缺乏创作的积极性,因此整体广告的创作水平不高。

(3)广告主对广播广告的优势认识不够。大多数广告主只迷信电视上“见影”,一味地把大量的广告费投入到电视上,没有认识到广播媒体的优势,也不懂国际流行的整合营销传播。  (4)广播媒体自身经营方式有待改革。在我国,专业的广播广告公司很少,广告制作通常由工作繁重的电台工作人员承担,由于制作经费不足及对产品特征、市场状况和消费者等相关资料没有切实把握,自我创意、自我的广告不免平庸。如机关枪式的广播方式;主持人同时客串几个角色的方式;听觉意境的虚假;与主题不吻合的音乐;没有特色、平平淡淡的音响;这样的广播广告难以令人回味,怎能起到促销商品的作用呢!

广播电台缺乏定位,广播的节目缺乏个性,没有独特的节目风格,缺少名牌主持人,甚至一些电台抱着“谁来都是钱”的态度,饥不择食,什么广告都做,诸如名不符实的某些保健品广告等,都是导致广播电台被广告主冷落的原因之一。

3充分开发利用广播媒介的对策

(1)根据广播节目听众,有针对性地进行广告投放。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在广播上做广告,广告主及广告公司应该首先研究产品的目标受众,做好产品目标受众的定位,然后寻找适合产品广告信息定位的媒介,如果锁定的目标消费群体又恰是愿意收听广播的人群,那么选择用广播做广告就是明智之举。例如“光明牛奶”在南京做产品推广宣传时,把目标受众锁定在30—40岁的女性,他们不仅在电视台上做广告,而且也在南京电台每天六档妇女收听高峰节目中做广告,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2)研究广播广告的黄金时段,做有效的广播广告。通过调查显示,收听高峰发生在早晨5点、6点到8点之间,另外两个低得多的高峰发生在中午和傍晚6点到8点之间,周末的收听率很高。另外,男性也要比女性喜欢收听电台,男性喜欢在早晨、中午和傍晚时分收听电台。不同年龄段收听时间有很大不同。年长的人集中在早晨6点到9点收听节目,收听高峰大约出现在早晨7点左右,青年人则相反,喜欢在傍晚、晚上或午夜收听节目。了解广播广告的收听高峰及收听人群,能够减少盲目广告投放所带来的损失,让有限的广告费发挥真正的效用。

(3)与目标受众进行双向互动、创造性的沟通。广播广告属于“闯人型”的广告,而且是“单向性”、“线性化”地向消费者传递信息。作为受众而言,只有被动地接受广播广告传达的内容,要想更多地了解广告商品信息,还得跑到商品销售地点才行。广告主或广告公司要想把自己的商品信息能被消费者记住,与消费者进行双向互动,创造性的沟通是一个好办法。例如很多电台开设“热线广告”效果就很好。赞助在社会上能造成较大影响的节目,如“热点话题”、“公仆与市民对话”等节目也是一个提高收听率,吸引关注度好办法。或干脆利用电台广播媒介,搞大型社会公益活动,让更多的受众不仅知晓企业要传播的信息,而且要求参与进来,这样变广播听众被动收听为主动收听,达到很好的传播广告信息、树立企业形象的目的。如2002年,仅为“统一”一个品牌,南京音乐台就做了l6场名为“统一冰红茶闪亮之星”的校园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4)提高广播广告的创作水平。广播广告创作水平的提高,是吸引广播听众对广告产生兴趣的根本办法。为提高广播广告创作水平,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①引入生动人物角色。为增加真实感觉和形象性,人物对话和人物对白式的广播广告应该引入生动、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而不是那种一出场就摆出推荐产品样子人物。以虚假、造作的人物生硬介绍产品,是许多广播广告的通病。

②引入“说者”与“听者”的互动,避免生硬推荐。具有创造性的互动,能使对话精彩、有趣,也就能使广告受众喜欢。

③营造氛围,引发听众想象。由于广播听众无法直接见到产品和产品被使用的情境,广播广告文案更应该注重通过营造氛围引发听众的想象,让产品的形象在诉求对象的头脑中丰满起来。

④传达真情实感。广播广告应充分利用“人声”这一特点,表现人物真实的感隋和个性色彩,并通过声音来感染听众。

篇4

关键词: 数字电视;广告传播;广告效果;经济效益

广告效果是广告传播对消费者所产生的影响,即广告所达到的既定传播与促销目标的程度。增强广告传播效果,避免无效和低效的广告,这是广告主、广告公司和广告媒体共同的追求,也是广告传播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中国电视领域发生着迅速变化,数字电视进程日益加快,并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传统模拟电视广告传播,我们有一系列措施与经验,但是,数字电视之后广告传播将是机遇还是挑战?广告将如何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与经济效益,这是值得我们探寻的新课题。

一、数字电视及其特殊的传播功能

数字电视(Digital TV,DTV),是利用数字化的传播手段提供卫星电视传播与数字电视节目服务,用数字压缩来取代传统的信号模拟方式,从而为用户带来集高品质图像质量、特色化服务内容于一身的数字电视频道服务,具有高速、高质、超量、超文本、超时空、可检索、自由转换等传统电视所不具备的功能与特点,即是电视节目信号的拍摄、处理、编播、输出、接收、显现均采用数字技术的信息系统,存在于电视制作、传播、收看的全过程,它刷新了传统电视的传播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沟通平台,具有多媒体、即时性和交互式传播的特点,它是未来世界电视传播发展的主流趋势。概而述之,数字电视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电视台前端的数字化,实现电台、电视台内部栏目、节目、频道之间的互联互通各信息共享。二是在此基础上,在一定区域内整个电视信号传输、接收系统实施整体转换,逐步关闭模拟电视,实现前端到终端整个系统由模拟向数字的转换。

数字电视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多样性的服务功能。数字化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开放、兼容与共享,它整合了其他媒体和电信运行的所有功能。如互联网浏览、即时视频点播、电视购物、资讯平台、远程教育、市政公报、互动游戏、分类广告、电子商务等,实现了电视机、收音机、计算机功能“三机合一”,使广播电视网、电信网、计算机信息网“三网合一”,在它们之间实现了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使电视成为类似电脑信息终端的显示器,数字电视成为“复合性多媒体”。二是互动功能。数字电视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向着受众选择和控制的方向转化,实现了电视传者与受众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交流和即时反馈,技术实现了逐行显示的标准VGA图像,电视机成为一台多媒体信息终端显示器。三是实现了电视的多视窗如画中画、画外画、视窗放大、静止画面等功能。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自由地选择频道、选择画面,并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口味与需求随时更换节目。四是电视频道明显增加。数字电视使电视节目传输资源得到极大膨胀,卫星通过数字压缩技术可以传输上百套高质量的电视节目,有线电视网通过采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也可以提供数百套左右的节目。因此,现在使用的电视模拟网只能传输40多个频道,使用数字电视网后,则可以传输500多个频道,而每一个频道又可以播放多套节目。数字电视普及后,受众观看电视时,节目选择更宽,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由此观之,数字电视与传统模拟电视传播比较,其传播优势明显体现在:电视传播播的质量高、选择的范围与传播的地域广泛、媒体与受众的互动性增强。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将会越来越广阔,必将受到受众的普遍欢迎。

二、数字电视给广告带来全新的传播方式

1.从单向硬性传播向双向互动传播转变。数字电视的功能与特性决定了它与传统电视媒体截然不同。传统电视的传播模式是受控的,信息是单向流动的,受众处于一种你播什么我看什么的状态,受众反馈的方式不外乎写信、打电话。而数字电视则由过去受众被动接受信息转为“互动式”(传者与受者表现为实时交互操作),即人机交互,受众可以主动地接受需要的电视信息。数字电视传播形式由过去的“一对多传播”变成了除“一对面”外的“点对点”传播。即数字电视使受众在观看电视的同时,能上传有关信息,选择与节目相关的内容和服务,如我国数字电视杭州模式就实现了VOD视频点播。数字电视后画面还有多种“链接”形式,可以进入另一个数据流程。如果传统模拟电视广告传播给人的感觉主要是向消费者“推”、“输”广告信息,乃至施加“皮下注射”进行广告信息灌输的话,那么,数字电视广告的、传播,改变为受众可以与电视中任何自己需要的广告“信息源”联系,把需要的广告信息“拉”出来,主动进行观看、浏览甚至下载,这样,传统模拟电视那种“地毯式轰炸”的广告传播方式正在失去效果,数字电视的出现大大地减少了广告传播的负面影响。

2.由强制性接收向选择的自由性收看转变。传统模拟电视是受控的、单向的,即传输接受,受众只是单纯被动地接收电视信息。而数字电视传播下的受众可以在自己许可的时空中自由选择电视观看,接受与消化电视信息;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在电视中查找不同形式的信息,甚至可自由观看、查询、浏览、下载需要的广告信息资料,从而避免消费者因注意力不集中产生的广告传播的无效性和被动性。数字电视广告的出现,甚至可能使传统购物方式发生转变,广告主开始向直销广告主转变(如中国数字电视的青岛模式),消费者不必一家家商场跑来跑去比较商品的质量、价格,更不必面对售货员的“热情推销”,一切只需操作遥控器或红外遥控键盘,边观看数字电视中的广告,边详看企业、产品的介绍,边互动选货、订货、购物。在数字电视环境下,受众成了主动广告信息的寻求者,开始真正能够控制自己的收视时间和收视内容,完全消除了电视广告在接收时间上的强制性与被动性。

篇5

[关键词]数字电视;广告传播;广告效果;经济效益

广告效果是广告传播对消费者所产生的影响,即广告所达到的既定传播与促销目标的程度。增强广告传播效果,避免无效和低效的广告,这是广告主、广告公司和广告媒体共同的追求,也是广告传播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中国电视领域发生着迅速变化,数字电视进程日益加快,并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传统模拟电视广告传播,我们有一系列措施与经验,但是,数字电视之后广告传播将是机遇还是挑战?广告将如何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与经济效益,这是值得我们探寻的新课题。

一、数字电视及其特殊的传播功能

数字电视(DigitalTV,DTV),是利用数字化的传播手段提供卫星电视传播与数字电视节目服务,用数字压缩来取代传统的信号模拟方式,从而为用户带来集高品质图像质量、特色化服务内容于一身的数字电视频道服务,具有高速、高质、超量、超文本、超时空、可检索、自由转换等传统电视所不具备的功能与特点,即是电视节目信号的拍摄、处理、编播、输出、接收、显现均采用数字技术的信息系统,存在于电视制作、传播、收看的全过程,它刷新了传统电视的传播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沟通平台,具有多媒体、即时性和交互式传播的特点,它是未来世界电视传播发展的主流趋势。概而述之,数字电视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电视台前端的数字化,实现电台、电视台内部栏目、节目、频道之间的互联互通各信息共享。二是在此基础上,在一定区域内整个电视信号传输、接收系统实施整体转换,逐步关闭模拟电视,实现前端到终端整个系统由模拟向数字的转换。

数字电视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多样性的服务功能。数字化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开放、兼容与共享,它整合了其他媒体和电信运行的所有功能。如互联网浏览、即时视频点播、电视购物、资讯平台、远程教育、市政公报、互动游戏、分类广告、电子商务等,实现了电视机、收音机、计算机功能“三机合一”,使广播电视网、电信网、计算机信息网“三网合一”,在它们之间实现了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使电视成为类似电脑信息终端的显示器,数字电视成为“复合性多媒体”。二是互动功能。数字电视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向着受众选择和控制的方向转化,实现了电视传者与受众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交流和即时反馈,技术实现了逐行显示的标准VGA图像,电视机成为一台多媒体信息终端显示器。三是实现了电视的多视窗如画中画、画外画、视窗放大、静止画面等功能。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自由地选择频道、选择画面,并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口味与需求随时更换节目。四是电视频道明显增加。数字电视使电视节目传输资源得到极大膨胀,卫星通过数字压缩技术可以传输上百套高质量的电视节目,有线电视网通过采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也可以提供数百套左右的节目。因此,现在使用的电视模拟网只能传输40多个频道,使用数字电视网后,则可以传输500多个频道,而每一个频道又可以播放多套节目。数字电视普及后,受众观看电视时,节目选择更宽,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由此观之,数字电视与传统模拟电视传播比较,其传播优势明显体现在:电视传播播的质量高、选择的范围与传播的地域广泛、媒体与受众的互动性增强。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将会越来越广阔,必将受到受众的普遍欢迎。

二、数字电视给广告带来全新的传播方式

1.从单向硬性传播向双向互动传播转变。数字电视的功能与特性决定了它与传统电视媒体截然不同。传统电视的传播模式是受控的,信息是单向流动的,受众处于一种你播什么我看什么的状态,受众反馈的方式不外乎写信、打电话。而数字电视则由过去受众被动接受信息转为“互动式”(传者与受者表现为实时交互操作),即人机交互,受众可以主动地接受需要的电视信息。数字电视传播形式由过去的“一对多传播”变成了除“一对面”外的“点对点”传播。即数字电视使受众在观看电视的同时,能上传有关信息,选择与节目相关的内容和服务,如我国数字电视杭州模式就实现了VOD视频点播。数字电视后画面还有多种“链接”形式,可以进入另一个数据流程。如果传统模拟电视广告传播给人的感觉主要是向消费者“推”、“输”广告信息,乃至施加“皮下注射”进行广告信息灌输的话,那么,数字电视广告的、传播,改变为受众可以与电视中任何自己需要的广告“信息源”联系,把需要的广告信息“拉”出来,主动进行观看、浏览甚至下载,这样,传统模拟电视那种“地毯式轰炸”的广告传播方式正在失去效果,数字电视的出现大大地减少了广告传播的负面影响。

2.由强制性接收向选择的自由性收看转变。传统模拟电视是受控的、单向的,即传输接受,受众只是单纯被动地接收电视信息。而数字电视传播下的受众可以在自己许可的时空中自由选择电视观看,接受与消化电视信息;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在电视中查找不同形式的信息,甚至可自由观看、查询、浏览、下载需要的广告信息资料,从而避免消费者因注意力不集中产生的广告传播的无效性和被动性。数字电视广告的出现,甚至可能使传统购物方式发生转变,广告主开始向直销广告主转变(如中国数字电视的青岛模式),消费者不必一家家商场跑来跑去比较商品的质量、价格,更不必面对售货员的“热情推销”,一切只需操作遥控器或红外遥控键盘,边观看数字电视中的广告,边详看企业、产品的介绍,边互动选货、订货、购物。在数字电视环境下,受众成了主动广告信息的寻求者,开始真正能够控制自己的收视时间和收视内容,完全消除了电视广告在接收时间上的强制性与被动性。

3.由电视表现手段的单一性向电视表现的多样性转变。数字电视把影像、声音、文字、图表等信息传播形式集于一体,变成一种可以包容一切信息传递方式、类似于计算机“多媒体”全方位信息传播的媒介载体。也就是说,数字电视整合了一切媒体的优势,具有了多媒体的功能,它能最大限度地运用各种技术与艺术手段,利用现代高科技声、光、电技术制作出生动活泼、形式多样、赏心悦目、可视性强的电视信息(广告信息)。数字电视有电视画中画、画外画、视窗放大、静止画面等展现传播方式,给受众以全方位、多维度的广告信息传播,传达多感官的广告信息,甚至还可以实现电视广告信息的录像、复制、定格或回放等功效,给受众带来全面的视听觉震撼。因此,数字电视传播广泛、力度大、交互性强,数字电视广告传播就可充分利用其技术优势,推播全屏广告、画中画广告、声音广告、游动广告、互动广告、全流量广告等综合多种传媒技术的广告传播形式,以取得最佳传播效果。

4.由电视信息投放的模糊性向准确性转变。与传统模拟电视广告传播比较,数字电视广告投放的精准性明显增强。数字电视可依据有共同兴趣、爱好、利益的分众群体(消费者),依据要确定的广告信息的内容和形式传播,即特定的电视广告针对特定的电视受众,使得数字电视广告传播的目标受众十分清楚。如某固定的电视节目专栏,不同产品的广告就可投放在这类传播平台上。这样广告播放的信息投放在有着共同需求的分众(消费者)中,其广告传播的目标市场十分清晰,从而真正做到广告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广告主在数字电视中传播广告的信息的准确度就会大大提高,就能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广告主可以利用数字电视传播技术及时监测广告观看者、访问者类型、访问的时间、访问的地区,并进行归类统计,从而准确地了解到电视广告传播的效果。这样,广告投放、传播广告的目标市场就会越来越准确。5.由传统固定的电视传播向移动的数字电视传播转变。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移动电视正在出现,它是无线传输的数字化电视,其特点是移动接收、携带方便、清晰度高且音响效果好,能够随时随地收看,对受众的影响非常大。当前,流媒体如车内移动电视、手机移动电视、计算机电视收视等早已出现,这为电视广告传播带来了新的传播途径。目前上海、长沙的车载移动电视,以收视优势拉动了广告信息的传输,取得了良好的效益。2004年以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相继推出了手机电视传播业务,其用户数量逐年增长。移动数字电视的传播效率和接受功能优势是传统模拟电视媒体所无法相比的。这种移动的广告信息播放,能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获得更高的广告到达率。

三、数字电视广告实现有效传播的途径

1.采用“点对点”的方式传播广告信息。数字电视改变了传统电视广告那种“全民式”的传播模式(数字电视频道的增多实际上就是对传统模拟电视单一强势传播的削弱),使“点对点”的定向定面电视广告传播成为可能。数字电视媒体可以针对不同的受众播放相应的广告信息,传播模式表现出新的“点对点”的映射关系,它能使电视广告在最合适的时间、以最合适的方式传播给最需要广告信息的受众(消费者)。数字电视传播的出现,开始使自己小众化,传播的针对目标越来越细,这样就能有效增加数字电视广告的针对性、及时性与沟通效果,大大提高广告传播的效益,同时,由于“点对点”的传播方式,在个性化内容的数字电视频道中,受众注意力集中,需求的目标明确,并自主自愿地接受电视广告信息,电视广告传播的效果自然会更好。

2.建立电视资讯平台传播广告信息。在数字电视中建立“资讯平台”,就可以为广告传播建立信息资源库或称其为“服务仓库”,供受众(消费者)随时随地查找需要的广告服务,用户通过所设的解码器或操作键盘可随意检索数字电视广告信息,这样一来,电视广告就成为可供查询、可供检索的信息资料。电视资讯平台栏目上的受众,往往具有共同爱好和兴趣,这样也就能更好地使广告主与媒体接近目标分众(消费者),了解他们的购买行为和购买的习惯与差异,从而开办“资讯平台广告”——直接针对新产品的目标受众设计资讯平台,把广告的内容完全融到所资讯的形式与内容中去,把电视机变成进入千家万户的多媒体广告信息终端。数字电视可以满足不同目标受众的需求与愿望,通过数字电视频道提供分类广告,为广告客户提供足够广阔的选择空间。目标市场明确了,电视广告资源就能得到合理开发。

3.采取电视与网络互动传播广告信息。对于广告而言,与受众进行有效沟通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数字电视技术第二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电视与互联网联通,真正实现跨媒体的信息共享,交互式应用越来越广泛,这样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两种传播媒介的各自特征与优势来进行广告信息的传播。受众在收看数字电视后,可以通过遥控、点击广告链接到企业或新产品频页,或上网查询更详尽的产品广告信息,甚至把需求信息再反馈到电视台或商家。同时,也可将数字电视广告转化为网络视频播放,可利用数字电视来吸引受众(消费者)收看简短广告片,最后用字幕打出受众需要了解的信息,告知到网络中去查找更详细、更需要全面了解的广告信息,使受众对广告信息的阅读层次化,并进行互动双向交流。这种把电视媒体广告和网络广告结合为一体的广告传播方式,在美国、日本已经出现了,并日益受到受众的欢迎,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互动电视广告”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帮助商家与电视受众(消费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通过广告信息库的建立,真正实现“一对一”的营销。

4.办好电视节目吸引受众来传播广告信息。数字电视后,节目制作的质量成为收视的关键,电视节目抓住了受众的眼球,才会产生传播效益。因为数字电视后每个安装了有线电视或卫星电视系统的用户将能收到500多个频道,这种传播局面必然使电视受众不断地更换、选择电视节目来满足自己的收视要求。这样,传统模拟电视单一频道强势传播的局面开始削弱,那种全方位、大面积影响受众的广告,在数字电视面前变得只是少部分地影响受众了。数字电视广告传播必须在电视频道相对稳定、节目品牌影响力大这种收看状态中去争取受众。因此,数字电视时代要想使商家的广告传播影响受众,就必须发挥数字传输的技术优势,办出有吸引力的电视节目,给受众带来乐趣,使数字电视节目显现出互动性、娱乐性、新颖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要利用好的电视节目搭建广告传播的平台,想方设法吸引受众视觉、听觉,让受众在享受好的节目的过程中自愿接受有关广告信息,甚至引发受众自发关注和参与,吸引他们去主动寻找广告信息,这样才能使电视输出的广告信息吸引眼球、传有效果。

5.实行电视分群投放来传播广告信息。传统模拟电视传播的对象往往是“全民性”的,广告传播也是大面积“广而告之”的“印象轰炸”,电视广告传播往往不顾各个年龄层次、各个地区、各种收入阶层、各种文化水准、各个生活层面的受众,盲目传播广告信息,所以这种电视广告传播关注力低。随着数字电视的发展,受众开始分群,有着共同兴趣爱好、购买行为与购买习惯的受众,观看与浏览的是共同关注的电视信息、电视广告,受众导向时代真正来临。这时电视广告传播只有按分群的目标受众“投其所好”地把广告信息传输给受众,投放的广告才会取得成效。在数字电视传播时代,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广告主的需求,锁定广告目标用户群,为他们“量身定制”广告,做到精确定向的广告传播。如果电视广告传播的分众(目标消费群)与专业电视频道的目标受众趋于一致,电视广告传播就会取得巨大效果。

不可否认,数字电视在中国还只是初现端倪,怎样构建数字电视广告传播,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与开发,但我们深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的电视媒体仍然是广告传播最为重要的媒介,其广告传播效果也最为明显,崭新的以“受众本位”数字电视的广告传播时代的春天即将到来。

参考文献:

[1]雷蔚真.电视数字化:起步很快,寻求突破[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2).

篇6

关键词:数字电视;广告传播;广告效果;经济效益

广告效果是广告传播对消费者所产生的影响,即广告所达到的既定传播与促销目标的程度。增强广告传播效果,避免无效和低效的广告,这是广告主、广告公司和广告媒体共同的追求,也是广告传播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中国电视领域发生着迅速变化,数字电视进程日益加快,并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传统模拟电视广告传播,我们有一系列措施与经验,但是,数字电视之后广告传播将是机遇还是挑战?广告将如何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与经济效益,这是值得我们探寻的新课题。

一、数字电视及其特殊的传播功能

数字电视(DigitalTV,DTV),是利用数字化的传播手段提供卫星电视传播与数字电视节目服务,用数字压缩来取代传统的信号模拟方式,从而为用户带来集高品质图像质量、特色化服务内容于一身的数字电视频道服务,具有高速、高质、超量、超文本、超时空、可检索、自由转换等传统电视所不具备的功能与特点,即是电视节目信号的拍摄、处理、编播、输出、接收、显现均采用数字技术的信息系统,存在于电视制作、传播、收看的全过程,它刷新了传统电视的传播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沟通平台,具有多媒体、即时性和交互式传播的特点,它是未来世界电视传播发展的主流趋势。概而述之,数字电视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电视台前端的数字化,实现电台、电视台内部栏目、节目、频道之间的互联互通各信息共享。二是在此基础上,在一定区域内整个电视信号传输、接收系统实施整体转换,逐步关闭模拟电视,实现前端到终端整个系统由模拟向数字的转换。

数字电视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多样性的服务功能。数字化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开放、兼容与共享,它整合了其他媒体和电信运行的所有功能。如互联网浏览、即时视频点播、电视购物、资讯平台、远程教育、市政公报、互动游戏、分类广告、电子商务等,实现了电视机、收音机、计算机功能“三机合一”,使广播电视网、电信网、计算机信息网“三网合一”,在它们之间实现了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使电视成为类似电脑信息终端的显示器,数字电视成为“复合性多媒体”。二是互动功能。数字电视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向着受众选择和控制的方向转化,实现了电视传者与受众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交流和即时反馈,技术实现了逐行显示的标准VGA图像,电视机成为一台多媒体信息终端显示器。三是实现了电视的多视窗如画中画、画外画、视窗放大、静止画面等功能。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自由地选择频道、选择画面,并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口味与需求随时更换节目。四是电视频道明显增加。数字电视使电视节目传输资源得到极大膨胀,卫星通过数字压缩技术可以传输上百套高质量的电视节目,有线电视网通过采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也可以提供数百套左右的节目。因此,现在使用的电视模拟网只能传输40多个频道,使用数字电视网后,则可以传输500多个频道,而每一个频道又可以播放多套节目。数字电视普及后,受众观看电视时,节目选择更宽,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由此观之,数字电视与传统模拟电视传播比较,其传播优势明显体现在:电视传播播的质量高、选择的范围与传播的地域广泛、媒体与受众的互动性增强。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将会越来越广阔,必将受到受众的普遍欢迎。

二、数字电视给广告带来全新的传播方式

1.从单向硬性传播向双向互动传播转变。数字电视的功能与特性决定了它与传统电视媒体截然不同。传统电视的传播模式是受控的,信息是单向流动的,受众处于一种你播什么我看什么的状态,受众反馈的方式不外乎写信、打电话。而数字电视则由过去受众被动接受信息转为“互动式”(传者与受者表现为实时交互操作),即人机交互,受众可以主动地接受需要的电视信息。数字电视传播形式由过去的“一对多传播”变成了除“一对面”外的“点对点”传播。即数字电视使受众在观看电视的同时,能上传有关信息,选择与节目相关的内容和服务,如我国数字电视杭州模式就实现了VOD视频点播。数字电视后画面还有多种“链接”形式,可以进入另一个数据流程。如果传统模拟电视广告传播给人的感觉主要是向消费者“推”、“输”广告信息,乃至施加“皮下注射”进行广告信息灌输的话,那么,数字电视广告的、传播,改变为受众可以与电视中任何自己需要的广告“信息源”联系,把需要的广告信息“拉”出来,主动进行观看、浏览甚至下载,这样,传统模拟电视那种“地毯式轰炸”的广告传播方式正在失去效果,数字电视的出现大大地减少了广告传播的负面影响。

2.由强制性接收向选择的自由性收看转变。传统模拟电视是受控的、单向的,即传输接受,受众只是单纯被动地接收电视信息。而数字电视传播下的受众可以在自己许可的时空中自由选择电视观看,接受与消化电视信息;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在电视中查找不同形式的信息,甚至可自由观看、查询、浏览、下载需要的广告信息资料,从而避免消费者因注意力不集中产生的广告传播的无效性和被动性。数字电视广告的出现,甚至可能使传统购物方式发生转变,广告主开始向直销广告主转变(如中国数字电视的青岛模式),消费者不必一家家商场跑来跑去比较商品的质量、价格,更不必面对售货员的“热情推销”,一切只需操作遥控器或红外遥控键盘,边观看数字电视中的广告,边详看企业、产品的介绍,边互动选货、订货、购物。在数字电视环境下,受众成了主动广告信息的寻求者,开始真正能够控制自己的收视时间和收视内容,完全消除了电视广告在接收时间上的强制性与被动性。

3.由电视表现手段的单一性向电视表现的多样性转变。数字电视把影像、声音、文字、图表等信息传播形式集于一体,变成一种可以包容一切信息传递方式、类似于计算机“多媒体”全方位信息传播的媒介载体。也就是说,数字电视整合了一切媒体的优势,具有了多媒体的功能,它能最大限度地运用各种技术与艺术手段,利用现代高科技声、光、电技术制作出生动活泼、形式多样、赏心悦目、可视性强的电视信息(广告信息)。数字电视有电视画中画、画外画、视窗放大、静止画面等展现传播方式,给受众以全方位、多维度的广告信息传播,传达多感官的广告信息,甚至还可以实现电视广告信息的录像、复制、定格或回放等功效,给受众带来全面的视听觉震撼。因此,数字电视传播广泛、力度大、交互性强,数字电视广告传播就可充分利用其技术优势,推播全屏广告、画中画广告、声音广告、游动广告、互动广告、全流量广告等综合多种传媒技术的广告传播形式,以取得最佳传播效果。

4.由电视信息投放的模糊性向准确性转变。与传统模拟电视广告传播比较,数字电视广告投放的精准性明显增强。数字电视可依据有共同兴趣、爱好、利益的分众群体(消费者),依据要确定的广告信息的内容和形式传播,即特定的电视广告针对特定的电视受众,使得数字电视广告传播的目标受众十分清楚。如某固定的电视节目专栏,不同产品的广告就可投放在这类传播平台上。这样广告播放的信息投放在有着共同需求的分众(消费者)中,其广告传播的目标市场十分清晰,从而真正做到广告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广告主在数字电视中传播广告的信息的准确度就会大大提高,就能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广告主可以利用数字电视传播技术及时监测广告观看者、访问者类型、访问的时间、访问的地区,并进行归类统计,从而准确地了解到电视广告传播的效果。这样,广告投放、传播广告的目标市场就会越来越准确。

5.由传统固定的电视传播向移动的数字电视传播转变。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移动电视正在出现,它是无线传输的数字化电视,其特点是移动接收、携带方便、清晰度高且音响效果好,能够随时随地收看,对受众的影响非常大。当前,流媒体如车内移动电视、手机移动电视、计算机电视收视等早已出现,这为电视广告传播带来了新的传播途径。目前上海、长沙的车载移动电视,以收视优势拉动了广告信息的传输,取得了良好的效益。2004年以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相继推出了手机电视传播业务,其用户数量逐年增长。移动数字电视的传播效率和接受功能优势是传统模拟电视媒体所无法相比的。这种移动的广告信息播放,能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获得更高的广告到达率。

三、数字电视广告实现有效传播的途径

1.采用“点对点”的方式传播广告信息。数字电视改变了传统电视广告那种“全民式”的传播模式(数字电视频道的增多实际上就是对传统模拟电视单一强势传播的削弱),使“点对点”的定向定面电视广告传播成为可能。数字电视媒体可以针对不同的受众播放相应的广告信息,传播模式表现出新的“点对点”的映射关系,它能使电视广告在最合适的时间、以最合适的方式传播给最需要广告信息的受众(消费者)。数字电视传播的出现,开始使自己小众化,传播的针对目标越来越细,这样就能有效增加数字电视广告的针对性、及时性与沟通效果,大大提高广告传播的效益,同时,由于“点对点”的传播方式,在个性化内容的数字电视频道中,受众注意力集中,需求的目标明确,并自主自愿地接受电视广告信息,电视广告传播的效果自然会更好。

2.建立电视资讯平台传播广告信息。在数字电视中建立“资讯平台”,就可以为广告传播建立信息资源库或称其为“服务仓库”,供受众(消费者)随时随地查找需要的广告服务,用户通过所设的解码器或操作键盘可随意检索数字电视广告信息,这样一来,电视广告就成为可供查询、可供检索的信息资料。电视资讯平台栏目上的受众,往往具有共同爱好和兴趣,这样也就能更好地使广告主与媒体接近目标分众(消费者),了解他们的购买行为和购买的习惯与差异,从而开办“资讯平台广告”——直接针对新产品的目标受众设计资讯平台,把广告的内容完全融到所资讯的形式与内容中去,把电视机变成进入千家万户的多媒体广告信息终端。数字电视可以满足不同目标受众的需求与愿望,通过数字电视频道提供分类广告,为广告客户提供足够广阔的选择空间。目标市场明确了,电视广告资源就能得到合理开发。

3.采取电视与网络互动传播广告信息。对于广告而言,与受众进行有效沟通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数字电视技术第二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电视与互联网联通,真正实现跨媒体的信息共享,交互式应用越来越广泛,这样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两种传播媒介的各自特征与优势来进行广告信息的传播。受众在收看数字电视后,可以通过遥控、点击广告链接到企业或新产品频页,或上网查询更详尽的产品广告信息,甚至把需求信息再反馈到电视台或商家。同时,也可将数字电视广告转化为网络视频播放,可利用数字电视来吸引受众(消费者)收看简短广告片,最后用字幕打出受众需要了解的信息,告知到网络中去查找更详细、更需要全面了解的广告信息,使受众对广告信息的阅读层次化,并进行互动双向交流。这种把电视媒体广告和网络广告结合为一体的广告传播方式,在美国、日本已经出现了,并日益受到受众的欢迎,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互动电视广告”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帮助商家与电视受众(消费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通过广告信息库的建立,真正实现“一对一”的营销。

4.办好电视节目吸引受众来传播广告信息。数字电视后,节目制作的质量成为收视的关键,电视节目抓住了受众的眼球,才会产生传播效益。因为数字电视后每个安装了有线电视或卫星电视系统的用户将能收到500多个频道,这种传播局面必然使电视受众不断地更换、选择电视节目来满足自己的收视要求。这样,传统模拟电视单一频道强势传播的局面开始削弱,那种全方位、大面积影响受众的广告,在数字电视面前变得只是少部分地影响受众了。数字电视广告传播必须在电视频道相对稳定、节目品牌影响力大这种收看状态中去争取受众。因此,数字电视时代要想使商家的广告传播影响受众,就必须发挥数字传输的技术优势,办出有吸引力的电视节目,给受众带来乐趣,使数字电视节目显现出互动性、娱乐性、新颖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要利用好的电视节目搭建广告传播的平台,想方设法吸引受众视觉、听觉,让受众在享受好的节目的过程中自愿接受有关广告信息,甚至引发受众自发关注和参与,吸引他们去主动寻找广告信息,这样才能使电视输出的广告信息吸引眼球、传有效果。

5.实行电视分群投放来传播广告信息。传统模拟电视传播的对象往往是“全民性”的,广告传播也是大面积“广而告之”的“印象轰炸”,电视广告传播往往不顾各个年龄层次、各个地区、各种收入阶层、各种文化水准、各个生活层面的受众,盲目传播广告信息,所以这种电视广告传播关注力低。随着数字电视的发展,受众开始分群,有着共同兴趣爱好、购买行为与购买习惯的受众,观看与浏览的是共同关注的电视信息、电视广告,受众导向时代真正来临。这时电视广告传播只有按分群的目标受众“投其所好”地把广告信息传输给受众,投放的广告才会取得成效。在数字电视传播时代,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广告主的需求,锁定广告目标用户群,为他们“量身定制”广告,做到精确定向的广告传播。如果电视广告传播的分众(目标消费群)与专业电视频道的目标受众趋于一致,电视广告传播就会取得巨大效果。

不可否认,数字电视在中国还只是初现端倪,怎样构建数字电视广告传播,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与开发,但我们深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的电视媒体仍然是广告传播最为重要的媒介,其广告传播效果也最为明显,崭新的以“受众本位”数字电视的广告传播时代的春天即将到来。

参考文献:

篇7

与传统电视广告和电影植入式广告比较分析

电影式广告与传统电视广告的比较。电影式广告是广告人在传统广告效果式微的背景下对有效广告传播方式的探索。因而,与电视广告相比,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

首先,从时长上来看,电影式广告的时间明显长于传统电视广告。传统电视广告的时间一般为5秒、15秒、30秒、60秒;而电影式广告往往为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比如为宣传网游《传奇世界》而由宁浩导演、黄渤主演的《奇迹世界》长达28分钟,因而电影式广告可以负载大量广告信息。其次,从制作上看,电影式广告采用电影的拍摄手法与叙事方式,具有与电影一样的复杂性、丰富性、艺术性和娱乐性;传统电视广告也可以采用剧情式进行信息传播,但囿于时长因素,往往剧情不够突出,艺术性相对较弱。第三,从投放媒体来看,传统电视广告在电视媒体上进行投放;电影式广告则因为时长而引起的巨额广告投放费用决定了其避开电视媒体,选择新媒体和小众传播媒体等。最后,从成本上看,电影式广告的制作成本较高,推广成本较低;传统电视广告则恰恰相反。

电影式广告与电影植入式广告的比较。电影植入式广告将产品、品牌信息或其代表性视觉、听觉符号,以场景、对白、道具、服饰、音效和故事情节等方式植入到电影中,让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收广告信息,从而实现广告目的。可见,电影植入式广告和电影式广告都是广告和电影的联姻,一个是电影广告化,一个是广告电影化,甚至从广义上两者都可以界定为植入式广告。然而,两者也存在明显差异。

首先,在电影植入式广告中,植入的广告数量往往不只一个,而是多个,容易形成众多广告品牌信息的相互干扰;电影式广告则是广告主为了实现广告目标而量身打造,通常是单一品牌的信息传播,没有其他品牌信息的干扰,受众的信息接收效果相对更强。其次,广告在电影中的植入是以不影响电影内容为前提的,这就决定了电影第一,广告第二的位置;而在电影式广告中,广告第一,电影第二。精彩的剧情、优美的场景……都是广告信息传播的表现形式,都为广告信息的有效传播服务。广告主可以根据广告目标和制作方需求设定电影式广告的内容和各项细节。第三,电影植入式广告的显著特征就是它的隐蔽性,可以降低受众的警惕性而使之将广告信息与电影内容同时接受。但正因如此,其也易被受众忽略;电影式广告虽然诉求含蓄隐晦,但广告目的明确,始终将产品和品牌信息的传播放在首要位置。

电影式广告的特点

通过与电影植入式广告和传统电视广告的比较,可以发现电影式广告的独特之处。

一是广告内容的娱乐性。电影式广告可以将产品介绍或品牌形象蕴含于充满趣味性、刺激性和震撼性的故事中。跌宕起伏的情节、扑朔迷离的人物关系、唯美的场景、时尚的服饰、悠扬的音乐、炫酷的舞蹈等等是其中最常出现的元素,无不吸引受众的关注。与其说受众是在观看广告,不如说是欣赏了一部电影短片。因而,娱乐性是电影式广告最显著的特征。

二是广告信息的丰富性。电影式广告的时间较长,这决定电影式广告可以负载丰富的产品或品牌信息。在明确的广告主题指导下,将产品或品牌信息进行多次而且巧妙的展现,有助于增加广告品牌在受众中的暴露度,增强受众对品牌的认知和记忆。

三是广告表现的艺术性。电影式广告借助了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因而,在电影式广告中,经常使用幽默、夸张、悬念、音乐等手法,艺术性地渲染广告的氛围和意境。其中,幽默是电影式广告满足受众对接收信息趣味性要求的有效表达方式。冯小刚执导的雅虎搜索之《跪族篇》具有导演深刻的冷幽默风格,著名编剧邹静之和喜剧演员范伟的加入更将这种幽默推向了极致。广告的故事性很强,极大地讽刺了暴发户的炫富和无知。此外,漫画、恶搞等手法的运用,也增强了广告的趣味性和表现力,受众在被故事感染的同时也自然而然记住了雅虎搜索。

四是广告传播成本的巨额性。与传统电视广告相比,电影式广告的时长和其所决定的巨额投放费用都使电影式广告不能选择电视媒体。张艺谋执导的丰田《威驰新风》仅仅在央视投放过一次,其他电影式广告在电视上也难觅踪影。与电影植入式广告相比,其独立广告作品的形式决定了它也不能植入到电影当中。因而,新媒体(网络、IPTV、移动电视、手机媒体等)和小众传播媒体成为电影式广告媒体投放的必然之选。

五是广告营销的互动性。电影式广告不仅仅通过广告自身进行信息传播,还借助电影营销的手法,非常重视与受众的深刻互动,强化受众对品牌的认知。比如雅虎搜索的广告营销活动。2006年,雅虎搜索召开“2006雅虎搜索创意盛典”新闻会,宣布其盛邀陈凯歌、冯小刚、张纪中三大著名导演以“雅虎搜索”为主题各自创作一则电影式广告的消息。随后,雅虎搜索通过“雅虎搜星”开展全国选秀活动,脱颖而出者将成为广告的主角。之后,雅虎搜索又进行了高调的拍摄活动,拍摄完成之后又在河北天下第一城举行了隆重的首映庆典。不管其广告整体效果最终如何,其广告营销与受众之间所展开的互动却是值得借鉴的。

电影式广告的传播策略

电影式广告传播方式的独特之处决定了其传播策略也必然具有针对性。

符合策略,展现创意。广告内容的娱乐性能够降低广告的功利性,因而,电影式广告应该充分做足娱乐文章。然而,成功广告的不二法则就是忠实遵循广告策略,充分展现广告创意。电影式广告作为广告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样需要在策略的基础上实现创意与品牌、产品的最大关联,在专属于本品牌的娱乐元素和娱乐主题创造的精彩故事剧情中巧妙融入产品和品牌信息,烘托出产品和品牌这个主角。如果纯粹用娱乐化来迎合受众的口味,只能湮没自己的品牌价值和品牌特色。广告给受众留下的印象仅仅是“电影”,而非“广告”,广告传播的效果自然难以实现。

把握元素,丰富形式。广告信息的丰富性和广告表现的艺术性决定了电影式广告必须丰富其表现的艺术手法。所以,好故事、好演员、好场景、好音乐对电影式广告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在电影式广告出现的初期,这些元素的使用很容易吸引受众的注意。然而,随着电影式广告效果的显现,这种成功的广告传播方式必然引来市场中众多品牌的争相模仿,从而使其由新变旧。而处于娱乐经济背景下的消费者,喜新厌旧的心理更加突出。在这种境况下,没有什么娱乐是不朽的,任何一种娱乐方式都很难一直成为广告传播的有效方式。“玩笑会马上过时,时尚会变得落伍,人们也会变得厌倦。一般化的体验将越来越难吸引消费者,而经常地变换形式保持新鲜的体验才能取胜于市场”。①

因而,电影式广告的传播需要聆听受众的需求和心理,将符合品牌个性的娱乐元素进行“旧元素新组合”。将娱乐元素重新编排或变更娱乐符号所对应的意义关系,实现娱乐元素的陌生化;或尽可能挖掘产品的娱乐特质,并加以提炼形成新鲜化、富有体验性的娱乐诉求点,实现广告作品、广告载体、广告营销等方面娱乐方式的创新,才能顺应娱乐化经济的要求,获得受众的认同和肯定,引起态度和行为上的正面变化。三星Any系列MV广告就是探索形式创新的成功案例。

创新载体,拓展渠道。数字和IP技术为新媒体带来了丰富的双向性,即互动性,这种互动性极大地释放了受众的时间、空间自由度,有利于受众在接收广告信息时建立一种身临其境的参与感,并且能够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另外,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往往采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FLASH动画等多种形式,能够丰富广告表现手段,增强广告传播的现场感和冲击力。这和电影式广告的特质不谋而合,因而新媒体是电影式广告拓展其传播渠道的必然选择。在新媒体中,网络媒体(尤其是视频网站、企业网站、门户网站的博客、播客、论坛等)是不可小觑的选择之一。手机媒体也因其个性和互动性,具备娱乐化的潜质,也是电影式广告投放的目标载体。

此外,小众传播媒体,如设置在地铁、公交和楼宇的移动电视,具有覆盖范围广、反映迅速、移动性强和强迫收视的特点,消解了受众在等待中的“无聊”,极大地拓展了“无聊经济”巨大的利润空间。因而电影式广告在充分考虑受众媒体接触习惯的前提下,也可以在小众传播媒体上进行电影式广告的投放。

娱乐受众,深化互动。进行电影式广告传播时,还应该认识到仅仅电影式广告作品自身的娱乐化是不够的,它只能吸引受众的关注,在娱乐化和体验基础上形成的深刻互动是提升广告效果的重要前提。

与受众互动的途径多种多样。比如借助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开设专门性的网站或播客、博客,进行趣味性、参与性及奖励性的信息传播,展开病毒式营销和口碑传播;充分制造话题,吸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报道和炒作,增加广告品牌在受众中的暴露度。此外,可以邀请受众参与电影式广告的表演,充分展示“自我”形象;也可以吸引受众的想象参与,为电影式广告创作续集或者结尾;邀请受众参加影迷见面会,与广告明星面对面。企业可以充分考虑自己的产品特性和消费者心理,选择有针对性的互动方式,在娱乐受众的同时,获得品牌形象和产品销量上的提升。

电影式广告的蓬勃发展为广告传播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方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采用电影式广告的传播方式就能取得广告的成功。广告人需要准确把握电影式广告的特点,实施针对性的传播策略,才能取得广告效果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栏目责编:邵满春

注释:

①[美]沃尔夫著:《娱乐经济》,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第265页。

篇8

【关键词】社交网站;广告传播;软性诉求;用户关系;差异化策略

社交网站作为网络发展的一个趋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同于一般的网站,有着自身的优势。针对社交网站自身传播的特点,广告应该也有自身的特点,广告传播也需量身制定出自身的策略。

软性诉求传播策略

软性诉求是一种用柔和、轻快的方式向受众传达自身观点、倾诉自身情感的诉求方式。它是现代传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传播手段,因为其自身的隐蔽性、非强制性等特点,是现代广告传播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策略。社交网站是社交性的圈子,采用社交、娱乐方式达到情感共鸣是其主要的目的,因此在社交过程中,硬性推销广告势必造成受众情绪上的反感和抵触。[1]采用软性诉求的传播策略,让受众在心理上心平气和地接受广告信息,能让社交网站广告传播得以顺利进行。软性诉求传播策略,在社交网站中,具体表现为植入式的广告形式和广告信息的情感诉求。

植入式广告。植入式广告是指代表产品或者服务的广告信息以文字、声音、图形等符号形式融入一些特定场景中,给受众留下一些印象,从而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进行广告的植入,减轻了观众对广告的抵触心理,更好地让广告融入某种元素中去。植入式广告有很多种类,按照植入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在图书、影视、电视、网络中植入。在社交网站中,广告植入方式以软文广告和游戏植入式广告为主。

1.软文广告。软文广告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文章植入式广告。在社交网站中,有很多信息机制,可以利用相关的特别文章来进行广告的植入。因为文章中的一些情境让广告产生了特有的传播语境,这些语境为广告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广告可以夹杂在文章中进行生存。当植入信息出现在文章中,直接或者间接地涉及企业或品牌符号等特定元素的时候,我们就认为文章中植入了广告。这样的信息进入和到达,可以称为广告的软文植入。

2.游戏植入式广告。游戏植入式广告,是在游戏中植入与企业品牌相关的广告信息。目前,社交网站在线游戏主要来源于娱乐应用。在线游戏的过程中在恰当的时间、场合出现了广告信息,对于游戏参与者来说,并不会让其产生抵触的情绪。所以,在社交游戏中植入广告更加有利于广告信息的扩散。

植入式广告把广告特有的传播优势发挥到极致,一方面,信息过剩的时代,注意力已经过剩,植入式软性地将信息与特有的因素巧妙地结合,既做到了信息的传达,又传递了广告;另一方面,植入式广告降低了广告成本,提高了受众接触信息的质量。但采用植入式广告策略,更需要注意植入的合理性——不能影响植入前的信息表达,植入只能是在不影响植入前的信息真实环境下,进行广告信息的植入。

广告的情感诉求。在广告的诉求点上,社交网站广告传播应该更加重视情感的交流。社交网站与传统网站相比,比传统网站多的是交流机制。同时,作为社交网站,人与人之间因为交流聚集在一起,如果广告的目的性太强,势必造成用户流失。所以社交网站广告应该好好利用交流机制同用户进行情感精神层次上的沟通,而适当减少传统网站广告过强的目的性和理性成分。“重情感,轻目的”应该是社交广告的重要诉求方式。

基于用户关系下的人际传播策略

人际传播是信息、认知、美誉度在人与人之间进行流通。[2]巨大的用户数量让社交网站人际传播变得无时不在,因此,基于用户关系下的人际传播策略是社交广告应该采取的重要策略。具体包括基于用户关系的病毒式传播和基于用户口碑下的体验式传播。

基于用户关系的病毒式传播。病毒式传播是通过人际关系进行信息传播,利用口口相传模式的速度和影响迅速传播对一个产品或者一个事件的看法。信息先传达到用户处,利用用户口碑、喜好等传达信息。病毒式传播有效地降低了广告成本,提高了广告传播效果。

社交网站中形成病毒式传播的前提是一个巨大的虚拟人际网,通过人际的互相传播,从而达到影响力的推广。[3]社交网站应用下的邀请加入团队、邻居等获取机制,让用户加入应用,从而达到广告传播的效果,这种邀请式的病毒式传播是社交网络广告需要深度挖掘的。病毒式传播主要分为两种:

1.用户获取机制下的病毒式传播。在社交的一些应用下,用户加入应用需要获取机制——通过别人引荐、邀请、发站内信等方式,才能加入一些应用。这样就让广告信息可以通过用户获取机制这个渠道进行传播。只需有社交用户邀请其他用户加入社交应用,广告就有了传播的途径,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的引荐,也就形成了信息病毒式传播的基础。病毒式广告传播策略采用了这种病毒式的信息传播,是基于用户关系下的用户获取机制。

2.分享型的病毒式传播。分享是社交网站中信息传播和共享的一种功能。人与人在社交过程中,是一种自我实现和自我展示的过程。分享型的传播也是社交过程中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广告信息可以通过分享这种功能化方式进行病毒式的传播,从而引起在大众中传播。[4]

分享型的广告病毒式传播,基于两个要素:一是广告内容的优质化。内容是影响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内容为王的时代已经来临,精品内容是未来社交网站广告努力的重要方向。分享型的病毒式传播,由用户主动与公众进行信息交流,如果用户传播的广告内容品质很差,那么对公众的吸引程度也会降低。即便这种广告由用户分享,投放到社交网站中去,也不会产生很好的传播效果,分享型的信息传播机制也不会产生很大的作用。二是广告创意需有新意。21世纪是一个眼球经济时代,谁能吸引眼球,谁才能赢得未来。创意是一个广告的灵魂,新意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吸引眼球最终才能形成规模效应。

基于用户口碑下的体验式传播。口碑传播(Oral spreading),是指一个具有感知信息的非商业传者和信息的接收者,对一个企业的品牌、产品和服务的非正式的人际传播过程。在当下,口碑营销也是各种营销界人士所推崇的。首先,因为它是个信息传输的工具,并且每个人都有这个工具。其次,口碑具有高信任度。口碑就是广大用户在长时间的生活过程中,积累下的经验财富。相对来说,口碑来得比较务实,所以口碑起着影响消费者态度和行为的重要作用。再次,口碑廉价。口碑的口口相传,有很强的传播效果,相对媒体投入,利用用户的口碑已经变得相当廉价。当然,口碑有正向和负向之分,提高正向口碑的传播,加强负向口碑的传播管理,对于提高消费者忠诚度异常关键。

在线体验式传播是基于用户口碑的一个虚拟体验,让用户在体验的过程中使之与广告达成一个情感、心理交流的过程,从而使得广告信息得以传播,用户对广告、品牌等有所认识。用户的口碑就是最大的广告,如果用户的体验非常好,自然会通过口碑进行传播。基于用户口碑下的体验式传播,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体验,目前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角色扮演。让用户去扮演现实生活中的某一角色,在扮演的过程中,去感受角色的种种特征。在角色的扮演过程中,用户与广告达成一个沟通交流的过程。2.场景模拟。场景体验是一种真实化的再造。在线模拟一种近似真实的环境,让用户在线就可以感知真实的环境,在体验的过程中,广告向用户传达与交流信息。3.效果体验。效果体验是在模拟的环境下,对真实场景的虚拟再造,让消费者很好地进行精神享受,以模拟对真实环境的效果体验。

基于用户行为特征下的差异化传播策略

在整个营销传播界的概念中,差异化一直是品牌广告追求的目标。当今,媒介也出现了多元化发展,有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并存;同时,媒介也表现出了差异化的发展,信息传播形式也表现出了差异化。就电视媒介而言,有报时广告、品牌植入广告、提示广告等广告表现形式,名目众多,形式多样。而网络中,由于信息繁冗,很容易出现审美疲劳的状态,所以寻求差异化的突破,不但可以防止过多同质化现象的发生,同时还有利于信息的到达、信息传播效果的提高。[5]

社交网站用户密集,用户黏度大,可以建立用户行为数据库,记录用户相关行为特征,综合分析用户行为习惯,发现用户潜在需求点和兴趣点。同时,根据这些行为特征数据进行分析判断,选择合适的广告投放形式和内容形式,以用来进行信息的传播。一般说来,鉴于社交网站的综合新兴网络媒介特征和用户的行为数据,社交网站的差异化传播在时间上、空间上、信息上、投放形式上有众多选择,广告应该选择在恰当时间、恰当地点,以恰当形式投放恰当内容。选择有差异化的广告传播策略,既承认信息传播环境的共同性,又允许了其特殊性,反对了一刀切,还提高了传播的效率,有效地降低了广告传播的成本。

时间投放上的差异化策略。社交网站用户在浏览社交网站的过程中,在一定时间段,都会留下浏览的痕迹,对应地会表现出一些特征,这样的特征会让广告投放更加具有目的性和侵略性。因此,广告投放在时间分配上,也会表现得更加合理有序。网站后台通过对时间段上的信息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可以让广告投放在时间长短上做出相应的权衡。比如,白天一般的白领阶层都在上班,而上班时间很多人基本上不在上网的状态,所以广告投放的时间选择上,就需要在白天相对地少投放,广告出现的频率上就需要缩短。这样的广告投放,从某种程度上,才会提高传播的效率,节省广告成本。

空间投放上差异化策略。地域性是指在同一区域内的社会个体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特征。由于在相同地域上,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环境、文化,个体间会表现出一定的相似度。地域空间上的选择,是指对在SNS上一定地域的人进行广告信息的传播。通过相关数据,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做到对受众的地域特征进行归类,从而缩小广告投放的区域,进一步保证广告的效果。比如,由于地域上的关联,可以具体向长三角地区投放符合长三角地域特征的广告,来提升广告的预期。

内容选择上的差异化策略。社交网站的产生,归根结底,就是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大众文化消费需求,但是由于需求的多样性和独特的偏好,就需要及时调整,尽量满足用户的精神需求。

由于实名制作为后盾的关系网,可以及时反馈用户的需求和偏好,征集到相关的数据,所以在信息传达上,一则可以专门提供用户所需的特定广告信息,并持续追踪用户的关注点;二则内容选择上的区别化对待,也是对用户个的承认和尊重。

所以,承认个体的差异性,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采用内容、投放形式上的差异化策略,既是广告定向传播的要求,也是广告精准化发展的方向之一。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课题(09C240)]

参考文献:

[1]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80-192.

[2]Little John,S.W.人类传播理论(第九版)[M].史安斌,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20-122.

[3]郭镇之,徐培喜.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55-167.

[4]薄虎.媒介社区化融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12-22.

[5]唐志东.网络广告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189-20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