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2 09:13:1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校网络教育培训,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能力随着时代的不同,所要求的层面和内容也会有所不同,经过大量文献查阅后,笔者认为王少良的说法最为全面准确,他提出,应从多学科视角考察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从教育学角度着眼,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以及教学研究能力;从心理学角度诠释,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归结为,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从社会学角度来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主要体现为促进班级的集体参与、相互作用及构建和睦关系的能力,还有在课内外对学生个人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唤起学生兴趣、刺激其进入学习和配合教学的能力,教师继续自我教育能力以及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等社会变化的实际能力等。
唐玉光认为教师教学能力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教学基础能力,一般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第二个层次是教学一般能力,包括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教育机智和反思能力。第三个层次是教学的具体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组织能力、学业检查评价能力等。教学能力最核心、也是最根本的体现是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教师个人的科研能力再强,作为培育大学生的专业教师,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无法得到好的教学效果,也是教学能力低下的体现。
妨碍当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原因有很多,比如:(1)当前活跃在我国高等学校教学一线的专业教师,许多都不是师范类院校毕业,他们大都具备优秀的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但是却往往欠缺教育专业训练和教育教学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较薄弱,导致教学能力较弱;(2)高校招人越来越趋近“博士化”,他们多数具有较强的学习和科研能力,但是不重视校内教师培训,缺乏虚心的态度;(3)不少高校青年教师缺乏教育学背景,在直接从高校学生到高校教师的过渡中,因角色和地位的转变,往往因经验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佳;(4)学校对青年教师授课没有硬性指标;(5)高等院校在办学上“重科研、轻教学”,教师把多数时间投入到科研领域,缺乏提升教学能力的内在动力;(6)在教育教学观念上,部分高校忽视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或者对高校教师发展培训提供的经费不足,或者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途径单一,约束和保障机制尚未形成。
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高校学生群体的特点发生了重大变化,“90后”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与现任的高校教师自己的求学经历已经大不相同,过去常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已落后,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突出。同时,教育技术与教学手段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而不断更新,多媒体、开放课程、网络课堂、翻转课堂、慕课等新型课程形式的出现,全球化网络课堂袭来。“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潮流的风行,促使高等学校专业教师需要及时跟上步伐,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增加自身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为高等学校学生、甚至社会大众服务。
二、教师网上教学培训实践
教育部及各高校针对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而出台的政策和培训一直在进行,目前已有多种基于提高教学能力而进行的高校教师培训。粗略统计一下,目前高等院校教师培训与发展的形式主要有国内外进修、国内外访问学者、校本培训和网络培训等形式。在这些形式中,网络培训以其灵活自主、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可实时交流互动、不受时空限制等优点,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越来越受到欢迎和追捧。同时,面对教师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压力,学校以及院系要组织大规模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培训,是比较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教师专业培训,既满足了需求,又显得尤其重要。2007年,教育部批准成立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提出要利用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创新高校教师培训模式,构建高校教师网络培训新体系。随后,经各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中心推荐,分3批逐步建立了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省市级分中心。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2013年至今,大连理工大学组织教师参加了9次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的专题培训。先后共有155人通过交互式网络视频同步课堂的培训模式学习了“信息技术与高校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大学卓越教学系列――学习心理及其教学实践应用”、“职业素养与教师发展系列――教师嗓音训练及保健”等9个专题内容。这些培训及时而又便捷地满足了教师们职业生涯发展的迫切需求,使他们在教学方法、课堂设计、教育理念、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等理论知识得到丰富,课堂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的专题内容涉及大学教学的方方面面,其中大连理工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教师参与的,概括起来可以归为以下3类:(1)教育心理学方面,如“学习心理及其教学实践应用”等;(2)教学方法与教育技术,如“电子信息类专业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艺术”、“大学教学法”、“信息技术与高校课程教学深度融合”、“课堂教学的技术与艺术”,等等;(3)职业素养与教师发展系列,如“高校教师身心健康指导”、“教师嗓音训练及保健”,等等。
三、网络培训对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
这些培训非常有针对性的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尤其是在“公开课”、“微课”、“MOOC”等崭新的教学形式层出不穷的情况下,有力地促进了教师学习新方法、新技能。正如有一位参训教师在学习心得里写道的那样,“对于我这样渴望在教学中最大化和最佳化的应用信息技术,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应用、怎么起步、哪里入手的人而言,这样的培训对我们一线教师而言实在太有必要了,既让我从宏观上了解信息技术在教育上应用必要性、前景和方向,又从微观上通过案例传递了最新的如何进行深度融合、哪些工具可以利用。最难能可贵的是,所有这些都充分考虑到了我们不具备深厚计算机技术知识的背景,推荐的都是简单、操作性非常强的工具。”同时,专业培训也使参训教师获得了难能可贵的教学观摩体验。一位电信类专业教师在培训之后写下了这样的感受,“清华大学华成英教授讲授的‘模拟电子技术’高屋建瓴、睿智幽默,从科研、实践、定性、定量等多角度讲解,对教学进行科学设计,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想必学生也不再将‘模电’称之为‘魔电’了。” “职业素养与教师发展系列”专题培训,将培训重心由关注教学转移至关注教师个人,积极引导青年教师重视自身的价值观在职业生涯中的作用及职业发展问题,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加强教师身心健康的指导,确保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身体状况。
通过网络教学能力培训,高校教师还了解了开放时代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有效教学及教学法,开阔了眼光、拓展了思路。可以尝试力图以教学理论、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开发和设计合理的学习方式进行更有效的教学,让课堂充满激情、智慧和欢乐。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教育技术培训;高校教师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4-0000-01
Universities Teacher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Based on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Mi Qin
(Liaocheng University,Media&Communications College,Liaocheng252059,China)
Abstract: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has been a matter of concern,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of teachers in the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raining,and combines with the advantages of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integrating the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with th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of teachers in the universities so a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of teachers in the universities.
Keywords: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一、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蓬勃开展,在培训工作初见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亲自深入培训实践,并通过与一线教师访谈交流和相关调查分析,发现目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存在着如下问题:
(一)培训方式传统单一
目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采用的多是集中授课的培训方式。由于受训教师的学科背景和教学需求不同,这种集体授课、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与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相违背,不能满足受训教师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培训时间短、任务重
由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时间短,培训教师不得不在有限的时间内教授大量学习内容,而受训教师很难在较短时间内消化所学的所有知识,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缺乏科学的培训评价方式
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而目前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过程中,多采用总结性评价,对受训教师的学习质量难以给出全面而合理的评价,无法保证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四)培训缺乏有效的后续支持
由于目前培训多是由培训中心对受训教师采用“送教上门、集中授课”的方式,一旦培训结束,培训教师和受训教师会在空间上分离。受训教师在以后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图像处理等方面的困难时,缺乏有效的支持和指导,这样严重影响了受训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不利于培训效果的迁移。
二、浅析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一)网络教学平台简介
网络教学平台,又称网络教学支持平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既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设备,也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系统。狭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是指建立在Internet基础之上,为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
在本文中,笔者将网络教学平台界定在狭义的定义范畴上。即网络教学平台是基于Web的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在线交互、测试与考试等为一体的网络教学系统,它包含了管理、资源、交流、答疑、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二)浅析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针对目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要平衡这些差异,满足受训教师不同的需求,不仅需要培训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更需要在培训方式上进行创新。因此,将网络教学平台引入到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为受训教师提供一个网络的学习环境,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受训教师提供实时的学习服务、实现信息化环境下的考试与管理,为培训提供有效的后续支持服务。
网络教学平台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辅助支持,与传统的培训方式相比,将网络教学平台运用到培训中,给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它的优势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灵活的培训模式
由于高校教师的自学能力都很强,在传统的集中面授培训基础上,可以利用网络辅助培训,即采用“面授+网络教学+自学”的混合式培训模式,有助于受训教师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
2.全新的学习方式
网络教学平台具有传输速度快,交互性强等特点,它打破了传统的培训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实现任何范围内的自由学习,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培训过程中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受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主的安排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进行随时随地的个性化学习。
3.有利于培训教师、受训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
传统的高校教师技术培训存在着“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多,培训方式单一,不利沟通”等弊端。在短暂的集中培训之后,由于培训教师和受训教师空间上的分离,缺乏一个专门与培训教学相关的沟通平台,致使培训效果不够理想。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培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学相关的通知、布置作业,通过受训教师提交的作业获取他们的学习情况。在这个平台上,通过开设与培训教学内容相关的讨论答疑区,就可解答受训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有助于受训教师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
4.开展分组教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由于受训教师来自不同的学科,信息技术基础和知识背景各不相同,而且不同学科的教师对信息技术整合与其教学要求也各不相同,这样就对培训带来了很多困难。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对受训教师按学科、知识背景等进行分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不同学科的优秀教学案例放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这样有助于补充培训资源,提高优秀资源的利用率。
5.有助于提供后续支持服务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受训教师在培训结束后可以对自己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网络与培训教师进行在线交流,给予受训教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因此,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为受训教师提供后续支持服务,从而有助于培训效果的迁移。
三、结束语
教育技术培训是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它对实现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推动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将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对改善培训效果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任何一种培训模式都存在着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在具体的操作实践过程中,要恰当地选用它的可取之处,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培训工作,提高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剑平,熊才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彭慧,朱敬东.基于混合学习原理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J].电化教育研究,2007,2
[3]蔡立炉,刁永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校本培训的绩效模型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6,10
论文摘要:在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怎样提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绩效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分析高校教师的特点入手.结合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与功能。讨论了在培训中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策略和应该注意的问题,期望为高校教育技术培训提供一种新思路。
在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对校园网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大,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建设已经基本形成规模。人们开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索如何应用技术来促进教学改革。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能尽快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广大高校教师迅速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新时期的教育变革中去。当前,各高校的教育技术培训都在自行探索,培训的方式各有不同,培训质量与效果也参差不齐,并在培训的实践中遇到了不少问题。笔者根据高校教师的特点,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新的探索。
一、高校教师的特点
在教育技术层面上,高校教师普遍具有以下特点:
(一)年龄结构和教育技术学习能力差异较大。高校教师在年龄结构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是具有几十年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而有的则是刚刚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从技术学习的角度分析,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学习难度是不一样的。年轻人较容易接受计算机技术,掌握也更快,而年龄较大的则在技术学习方面相对较慢,特别是有些老教师,由于思维定型,很难接受新技术的思维方式,学习起来更加困难。
(二)普遍重视科研和学历进修,对教育技术接触不多。高校教师的工作包括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两大部分。高学历、高职称始终是教师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工作成就的象征.因此,教师们自我支配的时间多用于做科研、修学历、评职称,而接受培训的时间和机会就很少。不知道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到平时的教学中。
(三)教育技术能力基础参差不齐。基于知识背景和任教学科的不同。高校教师应该可以分为两大类别:第一类是高等学校普通专业教师,即非教育技术专业出身.只具有很少的教育技术相关理论、技术和实践经验.几乎没有参加过教育技术类培训的教师。第二类是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相关领域教师,他们具有学科教学经验和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知识,愿意从事教育软件设计和网络课程设计等工作。
如前所述,由于高校教师自身情况的不同,对于教育技术的培训的需求也就存在很大的差异。要平衡这些差异,不仅需要灵活多样的培训内容和形式.而且需要在培训方式上有所创新。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索一种真正适合高校教师培训的有效方案。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采用网络化方式,不仅适合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而且有利于适应当代信息资源的快速更新,充分有效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笔者选择了南京易学教育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天空教室网络教学平台作为示范。
二、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与优势
网络教学平台是基于web的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在线交互、测试与考试等为一体的网络教学系统,包含了管理、资源、交流、答疑、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对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网络教学平台具有以下特点,这些特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
(一)强大的课程管理功能实现课程内容的模块化,受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内容。指导教师可将培训的课程根据受训教师的需求进行有机的设置,按照需求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具有独立完整的教学内容、交流平台和评价体系等。受训教师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层次的培训内容,并与自己相同层次需求的教师交流学习.通过该层次的测试与考试等内容进行评价。
二)完整的用户管理功能实现对指导教师、受训教师的网络管理。就指导教师而言,该平台的一门课程中设置一名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可以添加若干名课程的辅助教师共同担任课程的教学工作。这样一来,可以实现多名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培训课程中不同的内容的管理与支持,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网络教学的质量。对于受训教师的管理.指导教师可根据受训教师按照学习层次的不同进行分组,每一组受训教师的情况趋于相似,这样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受训教师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与指导。
(三)多样的交流版块为指导教师和受训教师搭建交互平台。该平台中开设了五种交流版块,分别是:讨论版块,该版块中的讨论分为师生讨论和生生讨论两种;Blog版块,指导教师和受训教师均可以在自己的博客进行学习心得和体会的展示与讨论:聊天版块,这是一种同步交流的版块,实现师生、生生同步互动:邮件版块,参加课程学习的教师与学生在系统中都拥有一个平台内的邮箱,可以通过邮件的形式进行互动;答疑版块,学生提出问题,指导教师进行回复,可实现同步和异步答疑。
摘要本研究以近年来江西普通高校的体育网络教育发展为研究基础,并结合网络教育技术及应用领域的发展标准,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网络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西省84所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网络教育现状进行了调研,并进一步分析影响江西省体育网络教育的因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江西省高校体育网络教育现状对策
在信息网络化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各领域的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也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而网络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教育的各个领域,体育领域必然涵盖其中,加之各种体育信息已成为网络资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此形成的网络环境,为体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体育课程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环节,一直备受关注和重视,学生已不再满足于一般简单的体育活动和体育课程,对健身和课外体育运动提出更高更的理论指导需求。对高校体育课运动项目,运动器材,运动场地,课程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发展趋势,使得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师与教学资源日趋紧张,教学资源水平、数量、规模成为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瓶颈。
为解决这种状况,体育网络教育应运而生。从我国高校教学的当前情况来看,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构建体育远程网络教育网站,是实现大众体育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以校园网为依托,充分发挥其交互性强、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从而在传统教学中,体育教师单一的利用示范、视觉、声音来传递信息改变为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络来传输更多形式的体育信息。把教学活动变为包括视频、音频、静止图象、文本、动画内容在内的多种表现形式的来进行信息传达。体育远程网络教育平台还可以采用网络视频点播的方式,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观看教学内容,从而弥补教学资源不足的现象。
江西省属于中部六省之一,具体到高校体育网络教育状况而言,处于中间偏低的层次,既具有我国发达地区的某些特征,同时也与偏远落后地区有诸多共同之处。因此,研究江西省体育网络教育状况,具有比较典型的代表意义,对全国普通高校的体育网络教育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江西省高校体育网络教育发展现状
(一)江西省高校体育网络教育平台建设情况与分析
江西省共有高校本专科高校84所。根据网络调查显示,84所普通高校网站中建有体育网页的高校有19所,而有体育网络教育平台的只有2所。
可以看出,江西省高校有独立体育网页的有19所,占江西省84所高校的22.6%;落后于江苏省35.1%[1]开通率7.7%,山西省35.59%[2]开通率8.19%,与陕西省22.9%[3]开通率较接近相差0.3%,比全国高校体育29.58%低6.98%;另据调查,江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只有2所高校(华东交大、赣南师范学院),占全省有独立体育网络高校的10.5%,其所用的网络教育平台均是天空教室网络教育系统。
根据网络调查显示,在建有独立体育网页的高校中,其主要的内容分布在师资队伍、教学安排、课程设置,而建设有体育网络教学平台的高校,除了上述几个内容外,还增加了体育课件、电子教案、交流讨论、视频点播的栏目。
(二)江西省高校体育网络教育模式建设情况与分析
江西省高校体育网络教育模式从教育方式模式、技术支撑模式和管理支持模式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调查。
1.在教育方式模式方面
调查的84所普通高校中,拥有远程实时授课模式的只有赣南师范学院和华东交通大学2所高校,而采用按需点播自学模式的教育模式在省内高校中还未出现。
在具体的网络课程教学时,采用集体学习为主的网络课程模式――讲授型模式的学校为无,而采用小组学习为主的网络课程模式――讨论学习模式和写作学习模式更受广大师生欢迎。
2.在技术支撑模式方面
84所普通高校中,在硬件建设方面19所高校有独立的体育网页,其中2所高校的体育教育,还采用了天空教室网络教学系统进行辅助教学;在软件建设方面,教学课件大多采用PPT,视频动画较少且需要下载不可在线浏览。可以看出江西省高校在体育网络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在双向交互性方面只单纯依靠BBS留言系统来实现,实时与非实时的师生交互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可以看出江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其各高校在独立建设体育网络教学资源的能力也相当有限。
3.在管理支持模式方面
由于江西普通高校体育网络教育大多只是服务于本校的师生,其管理模式不同于网络教育的“多对一”模式,而是采用“一对多”的模式,即各校建立自己的网络教育平台,对本校的学生开展网络教育教学活动,本校的学生和教师通过在平台上注册,使用网络平台功能。系统管理员赋予教师更多的管理权限如上传课程介绍、教学方法、教学大纲、授课录像、网络课件、授课教案、作业习题、实验指导、课程规划、考核方法等课程资源;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了解相关资源信息,并通过BBS与教师或同学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流,解答疑惑,辅助自学。
(三)江西省普通高校体育网络教育功能现状与分析
对江西省仅有的2所拥有体育网络教育平台的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及体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其平台互动教学功能、答疑功能起到的效果不明显,教师虽然会通过网络教育平台信息,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答较少;网络课件/课程生成工具对体育教师制作体育网络课件倒是有很大帮助;现有的体育网络教学资源库存储媒体素材、试题、课件、案例、文档等自建的较少,主要来自于网络公司提供的内容,各高校只是使用单位,并没有实际管理功能,只有简单的权限分配、资源使用功能。
在网络课程的功能结构设计调查中,针对教师和学生模块重复的内容,进行了同样的调查,发放的问卷中,有89%的学生有使用网络学习的习惯且每天都使用网络查询资料,但每天使用网络进行学习的体育教师只有70%,这样是跟体育教师更喜欢在课堂教学中面对面的进行教学有关;在网络课程的功能方面调研方面,教师中选择科研资源、教学素材、学生监管功能的较多,而学生中选择的体育理论信息、视频演示、自我评测、答疑指导等方面的内容,可以看出师生双方对网络课程功能需求各有不同,教师中85%的人选择了学习进度监管,而答疑指导是学生中选择较多的占到了87%,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更希望通过网络课件来获得教师的解疑和指导,从而解决学习训练中的困惑和难题。
二、影响江西省高校体育网络教育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教育观念落后
由于大部分学校体育课程以公体课为主,仍采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对计算机网络教学手段认识不深,认为作用不大。大多数体育教师还是习惯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训练模式,由于学生通过网络平台选择自己想学习的体育内容,以自学为主,配合课堂练习和网络上实时与非实时答疑交流,在教师的辅助下完成对相关体育知识的掌握,因此对于如何组织这种网络体育教学还经验不足,且由于自身开发的网络教学资源质量不高,学生参与性也不强,
各高校采购体育类教学资源还是集中于传统的体育训练器材,网络资源也较少,学生在网络平台中找不到更多的教学资源。
(二)主管领导不够重视
一方面缺乏统一的自上而下的组织管理机构,江西省对于普通高校网络教育这块并没有很明确的发展定位和监管措施。另一个方面各高校的主管领导对网络教育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误区,教育理念还仅仅停留在改善面授课的教学效果上。
(三)专门性体育师资匮乏
一方面在由于高校采用的网络教育技术平台方面都是有专门的公司进行功能的开发和设计,从而使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的体育教师,虽然很快的上手,但模式化程度较高,灵活及互动方面都显得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既懂体育教学又懂网络技术的专门性师资,对于网络教学的支持服务、监控管理都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四)支持服务的团队建设不足
完善的体育网络教育平台的构建本身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不仅仅需要所有体育教师全力参与,还需要相应的技术部门、专业的网络技术服务团队,长期依靠购置公司定制的模块的网络教育平台,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各高校体育网络平台一般都是由掌握网络技术或计算机技术的体育教师,专职或兼管网络平台的维护及建设,没有相互促进交流的团队,完全凭借个人意识。对于“一对多”的网络学习模式,没有支持服务团队建设保障,是无法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三、江西省体育高校体育网络教育改进策略
结合江西省高校体育网络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原因,提出以下改进策略
(一)转变思维、紧跟发展趋势
从现在进行的国家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培训计划中可以看出,教育网络化是我国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国家中小学教育远程教育培训计划涉及到中小学教学所有学科,其中也包括体育,高校的教育发展也必将朝此方面发展,因此,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必须看清这种发展方向,转变思维方式,加大相关网络硬件的建设投入,制定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
(二)综合规划、统一标准、系统建设
根据各高校在体育办学方面的特色,由教育主管部门综合各高校体育师资、教学资源、体育专项及网络建设等方面情况,利用网络教育平台,成立相应的教学中心组,如公体课教学中心组、篮球教学中心组、健美操教学中心组等,在专家学者的带领下,组织团队为学习相关体育知识的学生提供支持服务,由于有经验的专家学者的参与,可以提供质量更高的网络课程内容,提供更专业的体育学习和训练指导意见,从而,改善学生网络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改进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效果。
(三)功能开放、加强交流、不断完善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认识的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在学生的眼中网络教育技术是新颖生动的,运用网络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课件辅助体育理论教学过程中,能给学生一种新异的刺激,诱导学生对新异刺激的探究欲望。如在教排球进攻配合时,通过观看设计的排球进攻配合网络多媒体技术课件,运用,利用动画、图像、声音来表现排球进攻配合时的跑动、站位等,形象有效地展现了排球进攻时的移动路线、动作方法、动作要点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使学生快速地掌握此项技术。
综上所述,江西省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要做,基于国内外体育网络教育的技术标准,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及思想的学习,综合规划各高校体育网络资源,搭建体育网络教学系统,建立统一标准;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平台功能,加强互动交流,完善管理制度,完善资源内容。
参考文献:
[1]孙兰.江苏普通高校体育网页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6.9.
[2]陈惠芳,刘燕朋.山西省高校体育网页建设现状调查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169-170.
理科、工科、农科、医科、财经类的试点高校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开发了一批虚拟实验课程。有的试点高校自主研发了会计循环模拟实验系统,应用于校内学生的实验、考试及实训竞赛,并作为实验类课程在网络学历教育平台上线。有的试点高校建立了针对教学和培训需要的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等学科的图像教学资源库,采用计算机虚拟仿真与网络技术,建立了机能虚拟实验室,开发了实践教学库和教学平台。这些虚拟实验类课程不仅应用于远程教育学员,也很好地应用于校内教学,丰富了教学形式,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促进了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变革
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在发展中创新教育理念,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建设了适应在职人员学习的“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学习支持服务系统,采取远程教学与适量面授结合的教学方式,构建了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理念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首先,探索了以网络学习为主、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的混合型教学模式。各高校综合运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导学助学策略,教师导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结合,突出实践性、互动性和适应性,促进教师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线上与线下、异步与同步、分散与集中相结合,为学习者提供灵活选择。通过整合试点高校网络教育的所有学习资源和教学系统,提供了完善的学生网上学习、教师网上教学的网络支持平台,很好地支撑混合型教学模式重视学习过程,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其次,形成了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促进学生保持学习动力,提高了学习效果。各高校依托校外学习中心和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了学生校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培养方案、课程评价策略、导学、助学、促学等学术性支持服务和咨询、技术支持、人性化学习过程服务、资源等非学术性支持服务。其三,创新了实行学生分散学习与集中管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网络教育学习使学生实现了按个人时间和学习能力自主安排的个性化学习计划,缓解了工学矛盾,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建立答疑信箱、答疑公告板、课程讨论区等,完善师生交流、异地辅导和答疑。
三、促进了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试点高校重视网络教育的发展,建立专门机构归口规范管理网络教育,同时不断增加办学投入,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培养和储备了人才,对振兴经济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全国看,网络学历教育在学规模与成人高等教育基本持平,对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提高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基于网络和数字化资源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上千万人次。网络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面向农村、西部地区培养了一批急需的专业人才。优质教育资源在传播与交互上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得以共享,从而为促进教育的公平,进而为社会的公平奠定了基础。
四、丰富了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 信息化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整合;数字平台;信息化重要因素
0 引言
当前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中,已经开始把教育信息化程度作为衡量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1]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但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2]
提高信息化水平、打造数字化平台,对于高等院校来说,是大势所趋,也是加速全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坚实力量。
1 研究背景和信息化现状
1.1 研究背景
伴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与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与发展,信息化建设已逐渐成为各行各业实施有效的综合业务管理、品牌形象展示、高效信息沟通最方便、最快捷的现代化手段。
当今时代,数字化平台建设的进程不仅仅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水平,而且还直接标志了该国科技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面对数字化技术带来的高效率的工作环境,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也毫无例外的加入到数字化办公的行列中来。
信息化手段的产生,打破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理念。对于一个机构来说,当面临诸如“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树立品牌,打造精品”等问题时,相当于在解决“如何宣传自己;如何提高办公效率;如何降低运营成本”的命题。
1.2 信息化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我国高校网络教育迅速兴起,并取得了长足发展。从1999年开始迄今,已有67所高等学校开展了网络教育试点工作,注册学生近百万,高校网络教育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并且开发使用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学资源,逐步形成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管理方式,同时吸引了大量社会资金投入网络教育,促进了高校信息化建设。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少数试点高校思想观念不适应,管理制度不健全,办学条件建设相对滞后,优秀教学资源相对缺乏,特别是个别试点高校严重违规办学,影响了高校网络教育的正常秩序。[3]
教育系统信息化建设是近几年教育部工作的重点内容。
教育部2010年工作重点中曾谈到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与此同时,随着《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的出台,配套政策逐渐明晰,对于建设人才的培训需求日益高涨。
2 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及作用
2.1 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面对新时期新阶段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好现代科技技术带来的数字化平台的优势;如何依托数字平台做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如何借助数字化平台做好教学工作中的综合业务管理成为教育系统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问题!尤其是如何利用好信息化、建设好管理平台成为树立自我品牌、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办学成本、整合优质教学资源的一项重要工作。
2.2 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信息化的潮流引导了新的宣传、管理手段。信息化对于高等院校来说,数字化平台建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宣传自我,更多的在于展示学校产教研学的综合实力与高效的标准化办公流程——这不仅与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相一致,也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趋势相一致;信息化可以提高培训效率,创造好的交流平台,成为展示高校自我创新的教学管理手段,也是提升高校形象的重要方式;信息化可以在许多环节实现无纸化办公和公共信息共享,有效降低办学成本,同时也保证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保密性和有效性(访问权限和加密技术作为技术保障)。信息化在“请进来,走出去”战略中,将自身高度和视角提升到全球范围内,有利于紧跟最新科学发展动态和展示自我科研实力;信息化可以整合优质教学资源,除了可以便于学生在线学习查阅外,还可以激励教师相互学习不断进取,达到“共享优秀成果,改善教学方法,保障教学质量,扩大科研规模,提高科研水平”的目的。
3 信息化建设内容及要求
学校网站是学校的“商标”,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个性。根据学校业务的特殊性,需要制定与之匹配的需求要求和预期目标。
3.1 信息化建设内容
根据我校的定位、优势和特色,以及在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工作中遇见的问题和实际工作中的需要,在第一阶段的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内容主要为:
1)明确市场需求,立足外延内涵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家中长期规划角度出发,审时度势,寻找国家所需、社会所急的需求,结合我校优势学科特色,构建与之匹配的教学信息化平台,使之符合现代化继续教育岗位培训教学的需要。
2)以优势学科为依托,开发优质的课程群。教学资源的研发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应在打造课程体系和课程资源的同时,开发系列化的培训项目,形成具有符合现代化教学特征的课程群。
3)建立研发团队,培育自主研发能力。当前很多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的课程内容过多依赖兼职教师本人,继续教育机构在课程内容上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培育项目自主研发能力非常关键,这主要依靠专业化的研发人员和研发团队的组建机制。这方面可借鉴马里兰大学学院(UMUC)的项目研发模式。首先学科专家设计出课程大纲(包括学习目的、主题、达标要求等),课程大纲被学校核准后,由学科专家和继续教育项目协调人、课程设计专家共同创建课程框架。然后由授课教师根据这个课程框架,个性化地运用到自己的授课过程中。[4]
4)重视课程群平台的系统性。从平台初步建设的角度出发,此处的系统性目前可定认为:
① 课程群的相互支撑,防止出现信息孤岛。[5]
② 从发展的角度出发,课程开发不仅仅是使用网站制作工具做出静态页面,应该提供非计算机人员进行数据更新的功能。
③ 数字平台具有弹性和可塑性,以应对未来若干年内课程群的扩充、相互支撑和新增数据存储。
④ 从传播途径上,可以有效利用不同的电子媒介作为载体,在各种可用设备上展示信息。
5)采用适合时展趋势的交互方式。根据时展的趋势,选取符合现今时代的主流交互方式,不但便于教学,而且便于学员日常工作中自学。
6)对已有资源的逐步整合。原有信息化资源从语法和语义上可能会出现与系统整合的兼容性问题。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分批次、有步骤的将原有系统整合到平台中。
7)对系统运行环境的选型。选择适当的系统运行环境,考虑到软、硬件的各种兼容性因素,充分发挥软硬件的特点,为系统做好运行环境的支撑。[4]
3.2 信息化建设要求
1)教育环境的信息化
它是对学习环境的信息化的要求,像网络、多媒体、实验室等,必须具有足够的硬件设备。
2)教师的信息化与学生的信息化
教师、学生甚至生活中的人们信息化的能力,不但要掌握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的信息化,而且还要适应信息社会的信息能力。
3)教育过程的信息化
就是利用各种方法、各种技术来实现教育的信息化。
4)展示学校的实力
除了美丽的校园建设,招生的简介,丰硕的研究成果之外,还需要利用好现代的信息化技术来加强教学管理,准确的信息,师生教学中的交流平台,教师内部的交流平台搭建,教师教学成果展示平台的建设,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个培训的效率和高校培训权威形象的宣传。我校在教育培训的信息化建设步伐上已经落后于政府,和政府管理部门的平台对接也成为当前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3 我校继续教育岗位培训教学平台建设步骤和目标
我校继续教育岗位培训业务最早可追溯到1988年。学院从1988年开始承担陕西省建设系统员的培训工作,二十二年来共累计培训近3万人。近几年又承接了注册监理工程师、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面对如此大量的培训人员数量,为了便于信息、综合管理和教学活动,无论是学员获取有效信息还是教学需要,数字化平台的需求孕育而生。对于我校继续培训信息化建设来说,应采取分步实施的方式;首先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有效对数量庞大的学员群体进行信息、教学通知、资料下载、考试通知、国家政策的宣传。其次针对我校已有课程和优质课件资源进行整合,并且制定出中长期课件发展规划。再次,通过之前的系统使用和资源整合,提出较为完善的数字化平台需求,从系统的角度整合和扩展各种电子资源,并且制定适合市场需求、教学需要的中长期平台信息更新计划。
初期建设,通过立足我校品味建设需求的分析,找出提高信息传播和信息收集的效率、准确的教学信息的方法和手段,从理论上论证管理信息系统不但可以减少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率、提高办学效率、整合优质教学资源,而且为塑造华清品牌提供有力支持。
4 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重要因素
对于构建数字平台来说,它集成了当前流行的技术以达到满足不同方式和途径的信息交互.对于近几年的技术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考察,信息化建设需要涉及的技术主要包括:
4.1 服务器主机操作系统的选择
目前流行大型网络运行服务器中,主流的服务器操作系统运行环境分为windows、linux、unix三大类产品。从多年来实际经验角度考察,以linux/unix作为服务器操作系统不但有较高的系统稳定性、并发性、数据安全性和运算负载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优秀的网络性能,为下一步海量数据量处理的集群应用做准备。[6]
4.2 软件系统架构
现今流行的软件系统架构为B/S模型;软件制作框架可采用Thinkphp、SSH等软件框架;部署模式可采用站群系统模式。这些技术的应用为平台的使用带来了良好的软件运行效率,同时将各自不同的优点和特性融入到平台中。对于中长期系统建设来说,尤其要重视SOA技术的使用。[7]
4.3 数据存储
数字平台运行后,体现其价值的主要动力来源于系统内在的信息(数据)价值。面对海量信息(数据),需要考虑存储产品的可靠性和存储系统的运行效率。就目前流行的产品而言,mssqlserver,orcacle,mysql都是不错的选择。由于考虑到运行成本和数据的可迁移性,对于数字平台初步建设阶段,可以选择mysql作为数据存储容器。等到平台初见规模且对海量数据管理的需求提高时,可将数据迁移至mssqlserver,orcacle产品中。(注:通过数据库的设计保障数据迁移的实现)
4.4 开发语言
目前流行的软件开发语言主要是JAVA,C#,PHP,c/c++,vb等。诸多开发语言各有特色,各有各的市场领域,借鉴大型运营商的经验和实际工作的经验,JAVA和PHP可作为候选开发语言;JAVA和PHP语言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其具有跨平台性,既可以不加修改的运行在windows、linux、unix平台上;借助操作系统平台的良好特性JAVA和PHP可以表现出其卓越的特性。
4.5 富客户端(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s,RIA)
富客户端技术利用具有很强交互性的富客户端技术来为用户提供一个更高和更全方位的网络体验。该技术尤其对于网络教学及信息共享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网上在线学习、无纸化办公、电子简报等应用)。
4.6 移动智能终端
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就是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信号将信息传输到该设备上,并且将信息还原展示的电子元器件,目前广为使用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就是具体的产品。对可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良好支持,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趋势。
4.7 容灾备份
“设备有价,数据无价”,这个流传在信息产业内的信条证明了数据的价值所在。电子元器件虽有其先进性,其弱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异常断电、设备故障、磁头老化、黑客攻击等问题威胁着数据的安全性,容灾备份的目的是为了在某些对数据产生危害的事件发生后,我们能将数据还原到正常的时间点上。这个技术能较为有效保障系统数据的安全性。
5 总结
综上所述,信息化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高等院校的应用中,它不仅体现了高等院校的信息化的技术实力和水平,还为展示学校的学科综合实力和教科研水平起到的重要的作用。信息化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无纸化办公的便捷,其优势更多的体现在高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使学校的工作做到“信息准确,及时有效,权责分明,安全可靠,数字办公,透明高效”。
随着教育部支持的力度和信息技术在高校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必将迎来信息化数字平台建设的。
参考文献:
[1]曹卫真、王卫东,教育信息化与教师继续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内容初探[J].广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期第21卷.
[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3]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4]阎桂芝、王爱梅,继续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第S1期.
[5]董雨、袁晓斌,教育信息化视野下高校学习型校园建设的对策[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8月,第10卷第4期.
一、电大远程教育的五大优势
电大远程教育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数字信号环境下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它具有传统高等教育所不具备的五大办学优势,决定了其在培养人才、服务广西新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差别化的教育优势。电大远程教育实行的是开放教育,生源开放,任何愿意学习的人都可以报读;办学开放,电大可以在任何地方设点办学,报读者可以不出工厂大门或社区就近学习;合作开放,电大可以广泛与行业、企业有针对性地联合办学,满足不同的专业学习需求等等。
二是低成本的办学优势。电大远程教育具有网络经济的高边际收益特点,因而可以通过规模办学降低成本,办学效益较高。其学费只相当于普通高校学费的1/5左右,相当于高职学费的1/10左右,有利于低收入人群学习深造。
三是资源共享的系统优势。电大并非是一所孤立的传统高等院校,它向上可以整合中央电大和全国68所重点高校网络学院的优质教育资源,横向可以联合44所省级电大协同办学,通过资源共享,能够及时高效开设广西发展急需却又欠缺甚至空白的专业。
四是适应性强的教学优势。电大远程教育可以根据企业等用户需求,“量身定做”学科专业和培训项目,充分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尤其是能够适应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小众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五是在职培养的属地优势。电大在各市县广泛分布有教学点,服务延伸性好,学习者可以获得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电大还可以深入到企业办学,在职开展学历和非学历教育,为企业培育产业攀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服务。
二、积极拓展电大远程教育服务新领域
发挥电大远程教育优势,是为了更好服务于广西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所带来的产业和相关人才的新需求,做大人才增量;服务于广西产业转型升级所带来的人才知识结构调整的新需求,优化人才存量;服务于社会全面发展所带来的终身学习新需求,促进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为此,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积极拓展电大远程教育服务新领域。
一是细分人才市场,找准远程教育服务的切入点。电大在以下人才教育培训层面更具有优势:数以万计的农村干部在职学历教育,可通过拓展“一村一名大学生”等项目,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干部的学历提升教育;数十万计的北部湾人才学历教育,可通过整合中央电大或有关省电大的优质教育资源,尽快开展相关学历教育;数以百万计的产业工人技能教育培训,可通过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方式,甚至通过深入到开发区工业园区设点办学来加快培养产业工人。
二是创新服务平台,突出开放教育深入社区企业办学的独特优势。创新办学机制和网络教育平台,在强化中心城市办学辐射功能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办学模式,送学送教上门。
三是完善系统功能,强化资源整合与学习支持的办学保障。充分发挥系统优势,整合中央电大和有关省级电大电大优质教育资源,围绕广西发展需要设置针对性的专业和培训项目。
四是扩大合作办学,探索灵活高效的远程教育培训服务新机制。进一步扩大合作办学,尤其是加大与省外重点高校网络学院、各级组织部门,以及教育、劳动人事等部门的合作,探索灵活高效的远程教育培训服务新机制。
关键词:网络 教育 成功 服务
正文
网络教育服务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创造符合学习者需要和期望的服务结果的机会,也就是澄清服务提供商和学习者之间的正确的需要。学习者对服务过程和结果的理解和观点,就形成了质量的理解和此项服务的满意度。例如,以学习者客观评估网络教育服务的意见作为评价网络教育服务质量的标准之一。
在网络教育服务质量的研究中,网络教育服务的资源和服务过程的资源结构安排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发挥网络教育服务资源的潜能,也就是发挥服务群体的潜能,网络教育服务将能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网络教育服务的资源可被理解为网络教育服务人员、技术资源、提供的硬件设备,还有组织结构。提供的网络教育服务资源必须符合顾客的需要和希望是网络教育资源的最基本要求。网络教育服务资源的质量好坏密切关系到是否能够提供优质的网络教育教育服务。网络教育服务资源是网络教育服务的先决条件之一。
从学生角度着眼,同传统教学相比,远程教育学生与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分离状态,媒体教学资源取代了传统的老师、粉笔和黑板,这一点同传统教学是截然不同的,学生对于知识接收机制也不一样。如何有效组织利用学习资源,保证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如何建立学生与教师之间双向通讯和反馈机制来保证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克服学习困难和心理问题,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学习支持服务的重要内容。
因此只有针对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差异建立学习支持服务模式,并针对远程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远程学习过程中的行为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全方位的服务,在观念、制度和模式上大胆创新,做好学习支持服务,才能够确保远程教育大规模发展的同时,保证教育质量,从而保证当代远程教育的迅速发展。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绍兴学习中心依托建设单位是绍兴市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学校隶属绍兴市总工会,是1985年4月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一所地区性、综合型成人中专学校。2003年11月学校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签订办学协议,正式成为中国地质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的校外学习中心。
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技术模式,将网上管理和网下管理结合起来,将管理和服务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与教学和教学管理模式相适应的学生服务体系。包括:咨询服务、学生日常服务、个性化学习指导服务、教材服务、考试服务以及校外学习中心服务等一系列完善的助学、导学服务体系,全方位打造学习支持服务,确保教学工作的实施和教学成果的获得。目前学习中心共有注册学生12000余人,已毕业近10000人,在读生2000余人。连续五年度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评为“示范学习中心”;2007――2011年度被浙江省绍兴市教育局评为“绍兴市远程教育优秀校外学习中心”。中心的主要成功经验是:
一、追求站点管理更规范
几年来,我们始终把现代远程教育视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手段,视为培养造就人才的重要举措。因此在办学指导思想上重点突出了“三个坚持”:即坚持把“三个育人”和“三个面向”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坚持把国家教育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办学的根本依据;坚持把主办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要求作为办学的基本准则。注重把好办学方向、生员质量和教学质量三关。同时,在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创新强校和资源共享”的理念,把培养岗位型、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作为办学目标。实践中,着重掌握远程教育的主要任务,教学模式、管理体系、教学手段、保障条件等,一系列举措有效保证了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我们把国家的政策规定视为办学的灵魂,融会贯通办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教。面对市场经济形势,我们注意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关系,牢牢把握教书育人这根主弦。“学习中心”设立以来,我们在办学行为上做到了“三无”:即无以校外学习中心的名义举办其他教学活动和经营活动;无以校外学习中心名义发放毕(结)业证书和培训资格证书;无设置站外站、站外点的行为。严肃了政策规定,维护了主办学校的权益。
2、认真做好收费工作是开展远程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始终不渝地严守国家的政策规定,在收费工作中牢牢把握“三条依据”:一是当地物价部门的名文规定,二是主办学校当地物价部门的名文规定,三是主办学校的名文规定。坚持做到“三不”:即不擅自扩大收费项目;不擅自提高收费标准;不搞无政策依据的收费。近年来,我们没有出现任何违规收费的现象,也没有收到任何学生的投诉。
3、健全服务机构。虽然国家经济形势转好,但网络教育招生依然十分严峻,为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学校由校长亲自担任试点高校网络教育绍兴市职工中专学习中心负责人,主管招生、教学、教务管理等工作。年学校下设网络教育招生办公室、学历教育科、财务室和综合办公室。现有管理人员13人。招生办公室负责网络教育招生宣传、入学考试、上报学生信息、负责发放入学通知书和学生注册报到等工作。学历教育科承担学习中心的教学教务管理工作,配合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做好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承担网络学院下达的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工作。财务室负责学习中心的收费和学生学杂费的管理和结算等。办公室负责学习中心的后勤服务等工作。
4、修订管理制度。为保证整个教学管理、学生学习服务支持工作过程的制度化、规范化,学习中心自成立初期就重视规章制度的建设,目前除了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学校档案管理制度以外,有关现代远程教育的规章制度就有10多个。同时学习中心把落实管理职责,明确管理目标作为网教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要求信息管理员认真做好网络维护、信息传送、文本处理等学习支持服务工作,以确保网院―中心―学员之间的信息畅通,以便及时执行上级下达的各项文件通知,传达好相关会议精神。
5、开展教育研究。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为了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我们坚持在实践中学,在学习中,做到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不断增强办学能力。具体抓了“两个环节”:一是坚持从书本上学习。我们订购了远程教育的资料,要求所属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抓好自学,把远程教育的目的、要求、方法、标准等渗透在脑海里,联系在工作中,使教育者先受教育。二是组织业务研究。我们每半年要组织召开一次远程教育工作业务研讨会,重点学习政策规定,兄弟单位的做法、经验,解剖自己的工作学习,研究教育措施、办法。通过学习研究,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增强了做好远程教育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二、实现招生工作更高效
招生是办学的硬指标,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面对招生市场的生员争夺战,我们始终坚持“政策在胸,纪律在握,积极工作,严守法纪,实事求是,择优招录”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做到了“三实”、 “三不”:即实事求是地张贴主办学校提供的招生广告;实事求是地进行口头宣传;实事求是地把握入学者的条件;不搞跨市宣传和招生;不搞误导、错导和诱导招生广告;不把不符合条件的学生招收入学。学校多次召开招生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招生对策,根据生源市场的情况采取了灵活的招生形式。从校领导做起,层层明确落实招生任务,将招生任务与教职工的业绩考核挂钩。不断加大招生宣传力度,通过报纸、电视、网站宣传招生。以2012年为例:全校教师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招生工作终于取得良好成绩,全年共计招生800人,注册交费近785人。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许多教师成为了出色的业务员。
三、推进教学管理更科学
教学管理是网络教育的关键,只有不断强化教育管理的规范化意识,才能确保网络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这是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形成的共识。在明确的办学方向指引下,学校积极践行规范管理的思想,重点从五个方面加以落实:
(1)加强入学教育管理。每年级新生报到注册时,学习中心均举行新生开学典礼,进行入学教育。我们把网络教育学生入学教育主要分为三部分进行:一是有关网络教育的知识教育。包括网络教育的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二是远程教育技术知识的教育。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常见的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网络基本技术训练、如何上网浏览教学资源、如何利用电子邮件交流信息等。三是教学资源介绍。各专业、各门课程都有哪些教学资源、如何查找教学资源等,了解远程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资源的特点、学习支持服务方式等。
(2)加强教学计划、教材管理。我们能认真执照网络学院制定的教学计划,提前征订下一学期教材及辅导材料。今年完成了地大网院十几个专业两万余册教材的征订工作,同时建立了教材管理档案。
(3)加强日常考试管理
今年学习中心共组织各类期末考试、入学考试、补考计十余次。在每次考试之前,都对全校教职工进行严格分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认真制作考务手册,制作考试座位表,安排和布置考场,并做好监考老师的安排工作。另一方面严格考试操作程序,从各类试卷下载、印制、装订、分装、保管、核对均实行专人负责。考试结束后及时收集、整理、检查试卷,封卷,统计缺考、免考名单。
(4)加强统考工作管理。除了常规的学期考试外,学习中心也非常重视本科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两门课程的统考工作。随着教育部对网络教育统考工作的推进与深入,为保证本科学员顺利通过网络教育的统考,确保高通过率,我们加强了考前面授教学。聘请绍兴高校专业课教师为学生讲重点、讲难点、讲方法、讲思路,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我们为学员安排了一个月时间的面授辅导,整理下发考试复习资料,如2012年,学员参加本科统考合计参考人员达 300人次。计算机通过率为80%,大学英语通过率达到68%。
(5)加强毕业工作管理。按照网院要求下载论文资料,制订论文写作管理规范,将资料、写作规范、任务书、选题表、论文范例及时下发给学员。认真做好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工作,2012组织180名本科学员参加了由网络学院组织的毕业论文答辩,832位学员取得了专科、本科毕业文凭。
四、拓展支持服务更灵活
我们在远程教育工作中,注重处理教与学、师与生的相互关系,提倡能者为师,以强帮弱,取长补短。一是师生互动。我们坚持教中有学,学中有教。尤其对学生提出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老师认真负责的解答和指导。老师在教学中还注重采取提问式和研讨式等方法,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互相切磋的机会,活跃教学气氛,增强教学工作的趣味性。二是小组互动。我们根据教学班的人员情况,合理编班编组,成立了班委会,选配了班干部和学。每个学习小组又成为一个协助组,遇到难题共同研讨,共同会诊,群力攻关。三是座谈讨论。我们经常组织召开座谈和研讨会,收集情况,征求意见,让师生在一块共同研讨,学术交流,起到了助学的效果。
五、提升档案管理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