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应收账款能力分析8篇

时间:2023-06-22 09:13:1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应收账款能力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应收账款能力分析

篇1

【关键词】应收账款评估方式 应收账款风险损失评估 企业会计

应收账款是企业会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损失的确认不仅与资产负债表有关,还涉及损益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对应收账款评估方式的分析,以及对应收账款风险损失的预计、分析和规避对做好企业的财会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应收账款值的评估方式及其问题

对应收账款的评估,《资产评估学》(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辅导教材2003),给出的评估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评估值=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已确定坏账损失-预计坏账损失

其中“确定预计坏账损失”,即对应收账款回收的可能性进行判断。一般可以根据企业与债务人的业务往来和债务人的信用情况将应收账款分为几类,并按分类情况估计应收账款回收的可能性。关于“预计坏账损失”的定量分析提出两种方法。一是“坏账估计法”,即按坏账的比例,判断不可回收的坏账损失的数额。坏账比例的确定,可以根据被评估企业前若干年(一般为三至五年)的实际坏账损失额与其应收账款发生额的比例确定。但在接下来的坏账比例计算公式和举例中,却未按此定义的方法,而是以实际处理坏账损失额与应收账款的期末余额的比例确定。二是“账龄分析法”,即按应收账款拖欠时间的长短,分析判断可收回的金额和坏账,将应收账款按账龄长短分成几组,按组估计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并进而计算坏账损失的金额。

以上论述中,作者试图按照会计制度中关于计提坏账准备的规定,作为应收账款的评估方法。但这种做法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与有关流动资产评估是以单项资产为对象进行评估的原则相违背。从上述坏账损失确定的思路与方法看,应收账款的评估不是按单项资产进行的。可按照计算公式提示的做法如果“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已确定坏账损失”、“预计坏账损失”是针对某一特定债务人,则评估是对单项资产或者单个债务人进行的。对于“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和“已确定坏账损失”按单个债务人来确定自然不难。但对于“预计坏账损失”, 无论是以“坏账估计法”还是“账龄分析法”进行估算, “已确定坏账损失”和“预计坏账损失”到底是对科目而言还是对债务人而言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表述,而实际上是将“损失”定义在整个科目情况下进行考虑的。在量的确定上,义“坏账估计法”或“账龄分析法”进行,是以企业应收账款科目中的坏账及应收账款发生额之间的关系确定的,是整个应收账款科目下的预计坏账损失准备水平,它无法考虑具体债务人的信用水平,亦非单个债务人的真实坏账,因此它不具有实际的意义。

第二,通过对科目历史资料的统计进行坏账估计,有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应收账款作为流动资产项目,具有流动性强的特点。企业的经营行为可能使评估基准日应收账款科目所反映的债务人构成与历史资料统计期间的债务人构成存在本质上的不同,按过去科目坏账水平由过去的债务人行为结果判断现有的债务人行为是没有充分根据的。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对坏账的处理政策的差异,也使坏账估计的依据以前年度“实际处理坏账损失额”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为的影响,在债务人资信情况相同的情况下,可能产生不同的“实际处理坏账损失额”。因此过多地受到人为因素影响的统计数据是不可用的。

第三,按照“应收账款评估值=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已确定坏账损失-预计坏账损失”公式的计算结果,不是评估基准日时点上的评估结果。根据会计制度对于应收账款的记账原则,企业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的账面值反映的是在合同义务已履行前提下企业所取得的债权。从应收账款科目的性质看,它显然不是在评估基准日时企业可以实际支配的资产。应收账款只可能在评估基准日后的某一时点收回,则从价值估计的角度,计算得出的是在将来某时点上的价值。如果应收账款数额巨大或债务人欠款时间过长会导致大量资金被占用,使企业无形中承担大量的机会成本损失,且该机会成本损失在应收账款评估值上应当有所反应,否则会导致评估值反映不实。但在上述的计算公式中应收账款评估值时间价值和机会成本损失都没有反应出来。

二、应收账款风险损失评估及其问题

要想对应收账款的风险损失进行合理的评估,就必须对应收账款的评估程序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会计制度和实际中应收账款的评估程序是首先根据审定的账面余额作为评估的基准数,再根据可回收性的判断,预计风险损失,其差额即为应收账款的评估值。这个过程实质是对风险损失的判断。应收账款评估的对象是“风险损失”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反映的是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和已经成立的债权价值,无论是否事前约定偿还期,账面记录的都是需债务方偿还的全额债务。从这一角度看,资产评估无需对应收账款额(账面记录)进行估计。但作为未来的现金价值,有两个直接原因影响应收账款在评估基准日的价值,一是应收账款的回收额具有不确定性,二是资金的时间价值使得未来回收的价值小于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因此产生了回收不确定性的“风险损失”和未来回收价值现值的判断。因此,应收账款评估应该是“风险损失的预计”和“未来回收价值现值”的确定。尽管实践中只对应收账款的“风险损失”进行评估,而未对未来回收价值进行现值的计算,但也足以说明,应收账款评估的是风险损失而不是账面价值的重新评估。

除了应收账款计算程序方面可能存在风险损失外,欠款方未来的还款能力也可能给企业的应收账款带来风险和损失。对被估企业应收账款进行专业判断,预计应收账款风险损失,可得出应收账款评估值的整个过程,除了债权的本身是否有争议与被估企业有关外,风险损失的大小与欠款方未来的还款能力和资信等级密切相关。在债权本身没有争议的情况下,如果欠款方经营状况良好、现金流量充足、偿还能力十分强和信用等级较高,那么发生应收账款的风险损失的概率就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增加欠款方更高高额度的欠款和较长时间的赊销,反之发生应收账款有损失的可能行就比较大,这时就有必要对所有欠款方的企业财务进行更为密切地监控,以确保是企业的应收账款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有时预计的应收账款风险损失不一定实际发生,这可能造成企业一部分财会的不确定性以及为此付出的人财物等方面的成本。对于有充分理由和证据表明无回收风险的、有确切证据表明无法回收的和符合有关财务制度应予核销的应收账款,评估是相对容易的。但是对很可能不能收回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评估预测,对该风险损失的预测实际上是对未来的判断,因为风险损失并未在评估基准日实际发生,未来也不一定发生,这具有风险性。但作为财会专员也不能忽视对应收账款风险损失的评估。这一点与红绿灯理论有相似之处,不能因为闯红灯不一定发生交通事故而去闯红灯,这是心存侥幸,同时会增加出现交通事故的风险。因此在应收账款风险损失评估方面,不能因为应收账款的风险损失不一定发生而置之不理,从而增加企业的财会风险。

从以上两个角度的分析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不难得出针对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提出相应的措施。

三、针对应收账款评估问题,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针对应收账款的评估方面存在的问题,企业应该采取综合措施,但主要是在应收账款的评估方式和风险损失的评估方面。

(一)在应收账款评估方式方面企业按照评估原则对应收账款进行评估时必须坚持以下几点

首先对每一债务人及每一笔款项进行分析,判断其未来可收回数额的大小,通过对被评估企业与债权人经济往来活动中的资信情况的调查了解和每一项债权资产的经济内容、发生时间的长短及未清理的原因等情况,分析确定每一笔款项回收的可能、回收时将要发生的费用等据以判断其未来可收回数额的大小。

其次判断各项应收账款可收回的时间长短,选取适当的折现率将应收账款折现至评估基准日。对应收账款收回时间的判断,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正常的往来款项,可以根据企业评估基准日前对客户实施近期收款政策中规定的收款日期,或反映近期客户付款情况的应收账款周转期进行判断;二是对于逾期时间过长、债务人的经营情况恶化、资信能力下降等情况下的不正常的往来款项,应分项根据外调结果进行判断。根据应收账款收回时间的判断选取适当的折现率可以将应收账款未来可收回金额折现得出评估基准日应收账款的评估值。

再次要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为进行有效的资本理财,企业需要提供良好的平台以培养和造就具有高素质的理财队伍。为此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财务人员把应收账款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的能力,将一部分财会人员从日常的会计核算中分离出来,通过专门的培训,使其成为精业务、熟会计、会管理应收账款的专家。这样应收账款的评估就避免了赖账不还、账面值不变的情况,可以使企业的资产状况得到更为科学的评价。

(二)为了降低应收账款风险损失,在应收账款风险损失评估方面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应科学预计应收账款风险损失。在资产评估的实际操作中,多数企业或财会人员依据评估明细表中的账龄记录或依据经验得出可能的坏账结论,表面上是最具操作性的办法。实际上账龄并不能真正反映账项的发生时间,对已不发生赊销业务的情况,如果不详细了解欠款方的资金、信用和经营状况,根据上述任何一种操作方法而得到的账龄或账项发生的时间都可能是错误的。

其次要增强“可疑债权”的识别能力,运用重要性原则分析重点欠款户。对应收账款逐笔分析其回收的风险是最准确的方法,但往往操作性很差,而且会挂一漏万,没有重点,同时也会增加财会人员的工作负担和企业的运营成本。因此十分有必要加强可疑债权的识别,对可疑债权的识别很多企业往往是先分析被估企业购销业务客户分布、市场销售部署等,再分析欠款户与被估企业的业务往来历史,从而得出可疑债权。

再次要系统分析欠款方未来的还款能力。风险损失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欠款方未来的还款能力,风险损失的专业判断应立足于欠款方的偿还能力和资信情况。因此在操作中,应将欠款方的生产经营状况、则务状况、偿债能力、资信状况等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综合的评估。当然不是对所有欠款方都采取相同的办法,具体操作中可以对大额的、可疑的欠款方进行此方面的分析。

最后在应收账款风险损失评估中,要对应收账款的风险损失进行合理地分类统计,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财会人员的工作量和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还可以从总体提高应收账款评估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多数情况下,从欠款方的状况和款项回收的可能性看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典型分析的基础上,再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评价。这一点可以借鉴管理上的ABC分类控制法,根据欠款额度和账龄将企业的欠款方分成ABC三个等级,A类欠款方是大的重点的欠款户,要派专人负责,同时也要对其资信状况进行密切的动态监督;B类欠款方应该占企业应收欠款的大部分,对这类欠款户我们应做好日常的应收账款工作即可;C类欠款户欠款额度小但账龄长,企业一方面要催促其赶快还款,另一方面要减少或取消其未来的欠款额度,以降低企业的应收账款风险损失。从总体上反映回收的风险,应该是最符合资产评估实践的途径。另一方面从评估的角度对资产进行分类统计,可以整体把握资产评估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是应收账款评估高水准的体现。

四、小结

综上所述,企业要想使自己的财务状况保持良好,除了要争取增加自身的应付账款额度外,更重要的是要把应收账款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在应收账款评估方面,纵向上企业应对欠款方进行动态的监督和评估,以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得到动态的控制,横向上应对不同的欠款方要进行不同的分类和把握;在风险损失的评估方面,企业要把握应收账款的实质,增强对可疑债权的预计和识别能力,对已经发生的可疑债权要采取果断措施,争取使企业的实际坏账和风险损失降到最低。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把应收账款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参考文献:

[1]资产评估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2]蒋琳玲.实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之我见[J].事业财会,2004.

[3]刘嘉峰.论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过渡[J].事业财会,2004.

篇2

一、工程监理企业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

工程监理企业一般所涉及的应收账款通常是建筑工程的应收账款,由于建筑工程特有的投资大、周期长、建设单位管理难度大等属性,使得出现应收账款是较为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应收账款过多,监理企业无法收取应得资金,将对监理企业运营产生严重影响。现阶段很多工程监理企业都会面临应收账款的问题,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在我国建国后实行了较长时间的计划经济,企业受到政府较大的束缚,使企业之间普遍存在账款拖欠的现象,即使在市场经济中,仍旧处于惯性的漫延;其次,企业领导风险意识不足,其常会在企业自身意志之外接受监理工作,由于没有对建设单位进行详细的了解,导致出现账款的拖欠;再次,在工程监理行业当中,行业之间的竞争还缺乏一定的标准,数量庞大的监理企业为了能够承接项目,往往会降低自己的要求和条件,导致出现大量应收账款;最后,监理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较低,使很多相关的管理制度成为了摆设,使得很多应收账款即使逾期很长时间仍无法收回。

二、工程监理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现状

应收账款管理不善对监理企业将会产生虚增企业经营成果,资金周转困难,持有应收账款的成本增加等不利影响。应收账款增加的同时产生利润,如果监理企业信用政策不严,便会导致应收账款规模迅速扩大,形成会计利润虚增。应收账款持有?r间越长,收账费用就越高,坏账风险也就越大,严重影响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导致企业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将使企业丧失信用,进而失去金融借贷机构的支持,应收账款余额过大易产生坏账,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影响监理企业的持续经营,甚至会导致企业被产。随着工程监理企业对应收账款的重视,发现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点弊端。

首先,缺乏事前分析与控制:由于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项目类型的多元化,使得监理企业为了能够得到生存和发展,盲目拓展业务,甚至采取“赊账”的手段,以希望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而没有进行事前分析和控制,最终造成应收账款无法按时回收的问题。

其次,企业内部缺乏良好沟通:企业财务部门应当对每一笔应收账款进行详细记录,对存在应收账款的企业进行信用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销售部门,为其在选择合作对象时提出有效的参考数据。但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财务和销售两个部门之间的工作相对较为独立,缺乏沟通,因此会出现应收账款不断增加的现象。

最后,没有对客户(建设单位)信用档案进行详细记载:很多企业在管理应收账款时,只是简单进行登记,没有对其客户信用档案进行详细记载,也没能进行客户以往的经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这种情况下无法梳理出客户的盈利能力、偿付能力、守约能力等深层信息,进而为判断承接该客户项目与否提供事前的分析,如此是不利于收回应收账款的。

三、工程监理企业应收账款在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风险意识

工程监理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通常较为落后,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对当下市场分析不到位所引起的,企业工作人员缺乏风险意识,以至于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收账款问题。由于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企业将更多精力放在扩展业务上,从而忽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且企业内部的相关管理制度不成熟,没有设立专职管理部门,在应收账款上的管理存在管理真空。

(二)管理责任划分不明确、不科学

为了能够改善应收账款问题,很多监理企业将应收账款管理的责任划分给了销售部门。通过这种方式,虽然能够有效避免销售部门出现只追求利益和规模而不考虑应收账款的现象,但是如果企业销售部门的销售业绩所带来的成果远远超过应收账款所带来的风险时,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销售部门出现逆向选择,并不会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管理,从而给企业运营和发展带来更大的风险。而且基于管理角度,销售部门主要的职责是开拓市场,缺乏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及清收能力。基于专业角度,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具有较强专业素质和能力的人对其进行管理,这是销售部门工作人员无法达到的要求,也不能够有效的完成管理任务。

(三)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

现阶段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都不健全,这便给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同时造成企业财务工作也较为混乱,而且很多财会人员缺乏较高的素质和能力,使企业无法对应收账款展开有效的管理。并且,应收账款所存在的风险,难以引起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视,从而可能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另外,企业有时为了维护长久客户,不会采取多种并行的催收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应收账款的风险。

四、提高工程监理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有效提高风险意识

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倡导有效的信用管理模式,对其所处市场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了解相关法律等,提高工程监理企业所提供的服务质量,积极开发业务范围。当企业业务范围一旦扩大,业务量不断良性上升,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就会拥有较大的优势,应收账款也便会随着优势地位而有所下降,应将该风险置于可控制和承担的范围内,增加有效销售、减少坏账损失。

(二)设立信用管理机构

通过建立信用管理机构来开展应收账款相关活动,在对客户实施“赊账”行为时,应先检查用户是否突破信用额度,掌握用户已过信用期限的债务。同时对此次的“赊账”行为进行全面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对其进行控制,如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平均收账期、考察坏帐损失率、合同约定、应收账款预警、编制账龄分析、建立赊销审批制度、项目成本量化、周期性赊销成本与应收账款对比及担保条件等。另外,通过该机构还能够建立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特别在投标或合同签订开展尽职调查,利用政府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对客户进行定性分析评定,通过实时更新客户的相关信息,了解客户近期发展情况以及偿还能力。如收集客户的注册资本、股东和公司重大事项、年报、行政处罚、股权质押、信用及诉讼、环境违法与处罚、专利持有等情况。对客户信用实行定量分析,根据量化指标评价业主信用来预防风险。通过能够反映客户偿债能力及财务状况的各项主要指标与正常的指标进行比较,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产权负债率等,以判断该客户是否具有良好的信用与偿付能力,对防范应收账款风险具有积极作用,有效规避应收账款问题的产生,使企业权益免于受到侵害。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

企业应完善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的控制机制,形成一套应收账款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程序,有效降低应收账款风险。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应当严格管理应收账款,做好日常管理与记录工作,及时了解客户还款进度,改善应收账款核算办法和管理制度,以财务管理内部牵制原则,加强管理与监控职能。落实催讨责任,并作为业绩总结考评依据。应当加强对销售部门的管理,使销售部门严格控制客户的赊账行为。企业在与客户进行商业交易时,应当在所签订的合同当中设置应收账款相关保护条款,从合同上促使客户能够及时回款,从而有效降低企业所承担的风险。此外,注重应收账款的法律诉讼时效,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结合成本效益原则并以税法规定的比例合理评估可能产生的坏帐损失和追讨欠款成本。

(四)强化第三方担保机制

近年来为保证工程建设项目顺利进行,国家与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参建单位与建设单位履约担保机制。就现今的履约担保形式而言,中小项目基本为担保公司出具担保函,普遍存在形式担保、担保额度低和违约后监理单位不会运用担保维权的情况。故此,监理单位在发生应收账款风险后,除积极的运用担保外,还可以适当的在事先要求增加担保额度、选择有实力的大型银行或保险公司为担保企业,为应收账款再加上一道保险锁。

(五)尝试引入成熟的、新的应收账款管理方式

篇3

[关键词]产品制造企业;应收账款;啤酒公司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1-0079-03

1我国产品制造企业应收账款现状分析

1.1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重过大

2013年沪深两市共1735家公司2013年中报,合计应收账款1142429亿元,平均为658亿元。在应收账款数额排名前三十的企业中,山煤国际、中航飞机、京东方A、中南建设4家公司同比增长率高于50%,分别为84.17%、72.13%、5850%、50.19%。我国上市公司可流动的资金中应收账款所占的比重大大超过了一些西方发达国家20%的比例。不断增长的应收账款让许多企业的运转出现了困难。

1.2应收账款流动性较弱

许多产品制造企业都是因为应收账款比例过大而破产的,这主要是由于应收账款的拖欠时间越长,应收账款可以收回的可能性就会越小,这些资金难以收回自然就会使公司的坏账准备增多,进而导致产品制造企业的费用猛增,最终就会影响到公司的利润。

1.3计提坏账不充分

通行会计准则通常情况下要对3年及以上的应收账款计提百分之百的坏账准备,我国的产品制造企业,由于没有准则的强制性要求,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坏账计提往往低于这一标准,部分企业只是针对超过五年的应收款项才计提百分之百的坏账准备,降低坏账计提比例,可使企业的亏损有所下降或赢利的上升,从而达到通过坏账计提比例的控制来进行盈余管理。

1.4粉饰财务数据迹象明显

产品制造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对应收账款数量的控制,操纵企业利润,达到美化财务报表或是虚增或减少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的目的。不但使企业大量的资金外流,而且使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造成企业不良资产的积压。

综上所述,我国产品制造企业应收账款具有涉及范围广、账龄时限长、流动性弱以及存在人为操作的问题。

2案例概况与案例分析

2.1重庆啤酒概况

本文选取了重庆啤酒(股票代码:600312,简称重啤,后文同)作为案例研究研究对象。重啤是全国大型啤酒生产企业之一,西南最大的啤酒生产企业,属国家轻工总会确定重点扶持十大国有啤酒企业之一。另外重庆市政府确定的战略方针,也大力支持、加速发展重庆轻工行业,现有生产能力为年产五大系列、十五个品种啤酒。重啤年啤酒生产能力突破280万吨,是中国啤酒行业中仅有的四家上市公司之一。是典型的产品制造业上市公司,有充分的信息披露,可供研究。

2.2案例分析

(1)重庆啤酒应收账款数据分析

通过在网上查阅上市公司重庆啤酒近五年的财务数据,文中获取了重啤近五年的应收账款数据。

由表1可以看出,重啤2008―2012年应收账款数量总体呈逐年上涨趋势,且在2011年同比上涨超过百分之五十。以2012年为例,中报显示重啤的应收账款为1.46亿元,同比增长了112%,其中占总额31%的应收账款均来自关联公司,说明大量增加的应收账款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关联方,从而印证了关联方交易可能带来的应收账款大量增加的问题。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表示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应收账款从发生到收回周转一次的平均天数(平均收款期),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短越好。应收账款的周转次数越多,则周转天数越短;周转次数越少,则周转天数越长。

由表2可以看出,重啤应收账款周转天数2011年开始有较为明显的增长,之后2012年依旧在缓慢增长,说明重庆啤酒集团在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开始上升并没有及时地对企业的应收账款实施有效的管控。

同样的本文对重庆啤酒应收账款周转率同上搜集的数据一样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表明公司收账速度快,平均收账期短,坏账损失少,资产流动快,偿债能力强。

由表3看出重啤应收账款周转率2009年为转折点,开始逐年下降,2011年下降较为明显,说明重庆啤酒应收账款周转不畅,从而使企业资金流动变慢,偿债能力就会变得很弱,同时周转率的下降很容易造成企业应收账款的呆账和坏账,这对企业未来的经营与发展极为不利。

(2)重庆啤酒关联方业务分析

据2012年公告显示,上半年,重庆啤酒对母公司重庆轻纺控股(集团)的应收账款为1331万元,占其他应收款总额17%;对子公司重庆啤酒集团常州天目湖啤酒有限公司的应收账款为836万元、江苏金山啤酒原料有限公司为1023万元。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半年,重庆啤酒营业收入为1496亿元,同比仅增加了19%,重庆啤酒的应收账款为1.46亿元,却同比增长了112%。由于啤酒在一定程度上算应季消费产品,存在季节消费周期。重啤为了减少库存,扩大销售,重庆啤酒的应收账款比营业收入大幅度超出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旺季生产放量所产生的。且其中的31%均来自关联公司,所以重啤的管理层认为大部分的应收账款在年底是可收回的。

(3)重庆啤酒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以下通过对重庆啤酒短期偿债能力和公司营运能力的数据搜集和分析,进一步分析说明重庆啤酒经营情况的变化。

由表4看出,重啤2008―2012年流动比率下滑,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变弱。通过观察这五年的资产负债表发现,虽然它的资产和负债都有提高,但这五年可流动负债的增加幅度要远远大于可流动资产。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速动比率大多保持在一时算比较优良。这个比率太高或者太低均不利于公司的发展。而表4中重庆啤酒连续五年的比率均小于一,恰恰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特别弱。

由表5看出,重啤从2008―2012年这五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明显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且幅度逐渐变大,说明重庆啤酒的应收账款流动性变弱,不利于企业正常的资金运作。重啤2008―2012年这五年的存货周转率较低,体现了重庆啤酒的存货流动性较弱,库存商品变现或变成应收账款的能力较弱,存货水平较高,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有不良的影响。

3重庆啤酒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3.1企业和外部应收账款监管体系不健全

企业为了吸收投资,往往会夸大企业的经营成果,但这就会增加企业的风险成本。由于我国的应收账款管理体制还不完善,对企业应收账款的公布只要求金额和坏账准备,不必披露大量的具体信息,导致了对于大批的上市公司出于融资的需求或是市场炒作的需要而存在虚增应收账款的行为。这为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作留有了比较大的空间。因此当企业应收账款出现问题时,应当考虑它的应收账款存在的真实性。

3.2未来市场竞争压力的风险及恶性竞争

2013年啤酒企业并购和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公司仍将面临市场份额争夺、原辅材料上涨、物流费用增长、人力资源成本增加、行业产能过剩导致的低价竞争等诸多不利因素,加之随着国际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外来的啤酒企业对本国啤酒产业可能会产生冲击,因此,未来的啤酒市场的激烈竞争格局仍将继续延续。过大的竞争压力就可能会导致企业之间产生不良竞争,这不但对企业自身的风险控制和长远发展是一种威胁,间接的也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3.3我国的市场信用体系不够完善

我们国家的市场信用体系没有完善,是造成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如果没有一种强制性的手段来监管,久而久之,一些舞弊欺诈行为自然而然就会出现,从而污染社会经济环境。而要遏制这种不良风气,就需要有一个较好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来保障。我国现在就是欠缺这种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监督体系,从而导致对一些企业的监管不到位,任由它们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4产品制造企业应收账款的管控方法及设想

4.1加强相关人员应收账款管控绩效考核

建立一套追债部门和相关人员的绩效制度与应收账款挂钩的体系,加强企业的内控制度来改善企业的应收账款结构。充分调动追债部门和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将部门的奖金以及相关人员的工资与企业应收账款挂钩,对于那些为公司挽回重大损失的部门人员,对照其追讨回的款项,按照规定的比例给予奖赏。可以将应收账款的数额大小程度以及拖欠时间的长短作为奖励的重要依据。

4.2应收账款的保理业务探讨

借鉴一些国内外的相关案例,保理业务在国内的发展也逐步发展。充分利用我国一些金融机构或一些可以提供应收账款管理以及保付业务的公司来强化本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第三方的介入,更加专业有效地管理自己企业的应收账款,降低企业因应收账款带来的坏账风险。保理业务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加快企业资金的周转能力,还可以增强企业的销售能力,改善企业的财务报表。

4.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对重庆啤酒自身会计核算和监督提出强制性的要求,要求重庆啤酒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的赊销客户设立应收账款明细账,以及对应的坏账准备明细账,建立独立的分析指标,并通过该项指标,明确直观地观察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金额、账龄,以及增减变动情况,并且要及时地反馈给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各相关部门,从而使上市公司全面地预防不可预知的坏账。

4.4应收账款的证券化探讨

篇4

[关键词]应收账款管理;现状;成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036-02

一、当代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

国内一些企业日常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只限于数量方面,而对其账龄、应收账款成本、客户信用等级等资料不予计算分析,使得账龄超过3-4年的应收账款大有所在。在其他国家看来应作为坏账处理的应收账款,而我国的一些企业却一直是放在应收账款0项目下而不是坏账0项目下,因为这样一来就不会影响企业领导的业绩,于是坏账越来越多,账龄也越来越长,最终拖垮了企业。我国企业平均坏账率5%-10%,账款拖欠期平均约90日,而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平均坏账率12.5%-15%,账款拖欠期平均约7日,相差10多倍。与此同时,美国企业的赊销比例高达90%以上,而我国只有20%,如此大的差距,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存在着不利的一面。因此,现代企业管理必须学会赊销、用好赊销,争取在赢得客户的同时又能将应收账款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合理的范围内,以迎接国内外市场的挑战。在应收账款管理的环节上缺乏系统性,只注重事后强行收款而没有加强产品赊销前的管理,即制定信用政策。随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移,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求生存、求发展,往往利用盲目的赊销来扩大市场份额。一些产品品种落后、不适应市场需要的企业,为了减少存货积压,一般没有条件顾及对方何时付款、是否具备按期偿债能力,只要对方购买产品就行。产品出售以后,当企业资金紧张时就想尽办法催收货款。这就是说只注重了应收账款对产品的促销作用,没有条件或没有能力要求对方及时付款,事前的信用政策管理成为空白。而那些产品适销对路的企业,由于财务管理观念淡薄也很少制定信用政策,只是盲目地去追求扩大市场、扩大生产。一般而言应收账款无专人进行管理,财务部门只是起着单纯的记录作用,将应收账款的发生额按客户登入明细账,这种简单的记账式管理根本不能减少坏账风险。

抵押赊销是减少应收账款损失风险的一种有利途径,债务人用固定资产、存货等作为应收账款的抵押物,当债务人不能按期还款时债权人就可以出让抵押物来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这种方式实质上是对赊购方的一种约束、对赊销方的一种担保,在西方国家经常被运用,而在我国还极少运用,特别在中小企业用得更少。

从应收账款的管理策略来看,必须实现收入大于成本的效益性,这样赊销才是有利的。赊销可以实现销售收入的增长,但与之相关的成本也要相应增加,这就要求需完整地测算与之相关的付现成本和机会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不能忽略。赊销程度和赊销方式必须符合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成本的要求。对于逾期应收账款的收回,也必须满足收入大于成本的效益性,即所收回的账款必须大于收款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可能的成本。

二、当代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成因

(一)销售和收款的时间问题

商品成交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经常不一致,导致了应收账款的产生。就一般生产企业来说,发货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往往不同,因为货款结算需要时间。一般而言,结算手段越落后,结算所需时间越长。销售企业只能承认这种现实并承担由此引起的资金垫支。

(二)销售商的拖欠问题

由于市场发生变化,产品卖不出去或货物销不出去。销售商为了达到转嫁资金风险的目的,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拖延付款或拒绝付款:更有一些企业缺乏诚信,有意赖账,有钱不还:还有因为一些不可控因素,如天灾人祸,使销售商的经营出现问题,致使账款不能收回或只能部分收回。

(三)企业产品竞争力不足问题

在我国目前条件下,不论是高科技产品还是一般工业品都是买方市场。一些企业由于在规模、技术、成本等方面不具备优势,失去了与其他企业抗衡的能力,导致其市场占有份额很小,而其生产能力却大于其生产份额,这样就产生了供大于求的局面,造成产品积压。为了解决产品积压问题,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又不得不作出相应的让步,增加了应收账款的数量和占用时间。

(四)忽视对客户信用的调查和管理问题

企业对往来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估是从源头上遏制应收账款增加和形成坏账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很多企业为了占领市场,往往缺少自我保护意识,缺乏防范应收账款风险的三种基本程序(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跟踪),对客户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有多大,客户的偿债能力如何,缺乏必要的科学分析和评估,因此不能针对不同的客户制定不同的信用政策。所有的这些都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平均收款期延长资金占用数额增加,坏账损失率增大。

(五)企业管理销售不严,合同管理不健全的问题

有些企业由于没有建立货权发出签收制度。无法提供有力的货权交割凭证依据,因而这部分应收账款只能作为坏账处理。合同之所以成为控制经营风险的手段之一,就在于它以文字的形式明确规定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并受到法律的保护。正因为如此,对合同的管理就应该更加慎重、更加完备。然而事实并非都是如此,很多逾期应收账款往往就是因为缺少完善有效的合同保障。更有甚者,现实业务当中,不少企业只依靠口头协议来进行销售活动。

三、当代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

(一)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是降低应收账款的根本保障

1.制定合适的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企业决定授予客户信用所要求的最低标准,也是企业对可接受风险提供的一个基本判断标准。如果信用标准过严,虽然可以降低的坏账损失,但不利于企业销售。反之,如果信用标准过松虽然有利于企业销售,但又会增加企业风险。因此,企业信用标准的确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收益与风险。在制定信用标准过程中,应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平衡点

2.采用适合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是企业赊销商品时,给予客户延期付款的若干条件,包括信用期限及现金折扣等。适当延长信用期限可扩大销售量,但信用期限过长,也会造成应收账款占用的机会成本增加,同时加大坏账损失的风险。为使客户早日付款,在规定信用期限的同时,附加现金折扣条件。即客户如能在规定的折扣期限内付款,就会享受相应的折扣优惠。

3.建立恰当的信用额度。信用额度是企业根据客户偿还能力最大赊销限额。即对客户承担的最大风险额确定恰当的信用额度,能有效防止由于过度赊销而使企业蒙受损失。在市场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企业应对信用额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始终保持在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使风险和收益相配比,达到既将应收账款风险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又使其发挥积极作用。

(二)重视客户资信调查及评价

企业在确定给赊销单位的信用条件及信用额度前,必须对客户单位进行调查并作出评价。应建立客户资信档案,客户资信程度高低,通常取决于五个方面:即信用品质、偿付能力、资本、抵押品、经济状况。根据这些方面设计一组有代表性,能说明客户信用品质付款能力和财务状况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三)采取有效的收账措施

企业应制定积极有效的收账政策。一般来讲,应收账款逾期拖欠时间越长,账款催收的难度就越大,成为坏账的可能性就越高;账款的使用时间越短,收回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对不同拖欠时间的账款及不同信用品质的客户,企业应采取不同的收账方法,制定出经济可行的不同收账政策及收账方案。而收账政策是否经济可行,主要依据收账成本与坏账损失进行分析对比并予以量化,再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以最大限度减少坏账损失。企业在应收账款快到期时,首先应发函通知客户,提示付款日期将到期,请客户按时付款,如果客户逾期没付款,可以打电话询问客户。若客户想方设法拖欠账款,使账款无法收回时,则有必要采取法律行动提请有关部门仲裁或提讼等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四)强化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1.提高产品竞争力。从源头控制,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不断开发新产品,开辟新的市场,拉开与其它同类企业产品间的档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使自己的产品成为畅销品,变被动为主动,使企业可以有目的地选择订单,也就是选择客户,以减少资金在应收账款上的占用,从根本上减少赊销行为,最大限度降低应收账款带来的困扰。

2.建立应收账款的监控体系、预警机制。应收账款的监控体系应包括赊销的发生、收账、逾期风险预警等各个环节。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的分析管理,计提坏账准备金,计入当期费用。信用部门和销售部门进行应收账款跟踪管理服务,在工作中信用部门和销售部门要互相配合,分清各自在跟踪服务中的职责,达到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促进企业销售的目的。

3.应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不断完善监控体系,改善内控制度;检查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有无异常应收账款现象,有无重大差错、、内部舞弊、故意不收回账款等情况,确保应收账款的回收。

(五)加强对应收账款管理的内部控制

1.建立应收账款责任制,实行过错追究制度。企业销售负责人应对企业销售负责,按照谁销售、谁负责的原则,对企业销售建立应收账款责任制,落实内部催收款项的责任,将应收款项的回收与内部各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挂钩。对于造成逾期应收账款的业务部门和相关人员,企业应当在内部以恰当的方式予以警示,对于造成坏账损失的业务部门和责任人员,企业应当按照内部管理制度扣减其奖励工资。这一措施将清理应收账款的压力层层传递,促使尽快回收应收账款。

2.采取灵活多样的应收账款回收办法。应收账款的分析工作是对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序进行分析,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度。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借用存货管理中的ABc分类管理法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分析。对逾期较短的客户,不便过多的打扰,以电话或信函通知即可,以免失去这一客户;对尚未到期的客户,可措辞婉转地写信催收;对逾期较长的客户,应频繁地进行催收;对故意不还或上述方法无效的客户则应提请有关部门仲裁或诉诸法律。

篇5

【关键词】应收账款;赊销;坏账损失

应收账款的管理是现代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好应收账款,有利于加快企业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有利于防范经营风险,维护投资者利益,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形成应收账款不良现象的原因

(一)企业外部原因

一是经济体制转轨中老体制惯性引起的。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应收账款很少存在坏账,一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原来的功效体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于缺少应变能力等原因而遗留了大量应收账款,相当部分形成死账、呆账。二是经济法制建设相对滞后。负债不还现象蔓延,打官司即使胜诉也无法收回的事司空见惯。三是政府不合理干预行为和地方保护主义作怪。

(二)企业内部原因

1.企业赊销机制不健全。在某些企业中,为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往往只将工资报酬与销售任务挂钩,而忽略了产生坏账的可能性,未将应收账款纳入考核体系。因此,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采取赊销、回扣等手段强销商品,导致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而对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要求相关部门和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款,应收账款大量沉积下来,给企业经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2.应收账款的会计处理不够严密。在一定时期内,应收账款会形成高额利润。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应根据权责发生制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核算,即企业是以应收应付来确定收入和费用的,企业在赊销方式下,产生应收账款,带给企业收入,从而产生利润,增强企业的获利能力,然而,只要企业持有应收账款,就有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我们国家要求企业是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的百分比来提取坏账准备的,坏账准备率一般为3‰到5‰,但是根据调查,许多企业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率远远超过了该企业提取的坏账准备率。当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超过提取的坏账准备时,不仅账上利润虚增,而且还会发生极大亏损,违背了谨慎性原则,因此,企业应收账款的大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

3.管理不到位。管理无章,放任自流,有些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缺乏规章制度,或者有章不循,形同虚设。财务部门不及时与业务部门核对,销售与核算脱节,问题不能及时暴露,一些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账龄老化,却任其发展,无人问津。

4.企业缺乏风险意识。企业为片面扩大销路,提升市场占有率,在实现对付款人资信作深入调查,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评估的情况下,盲目地采用赊销策略去争夺市场,只重视账面上的高利润,忽略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不能收回的问题。

二、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建议

(一)实施应收账款的追踪分析,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企业要对赊购者今后的经营情况、偿付能力进行追踪分析,及时了解客户现金的持有量与调剂程度能否满足兑现的需要。应将这些挂账金额大、挂账时间长、经营状况差的客户的欠款作为考察的重点,以防患于未然。

(二)建立客户资信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客户资信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一是信用品质。信用品质是顾客的信誉,即履行义务的可能性。信用品质是决定是否给予客户信任的首要因素,主要通过了解客户以往的履约情况对客户进行评价。二是付款能力。即客户在信用期满时的支付能力,取决于客户资产特别是流动资产的数量、质量及其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其主要证明资料是客户的各种财务报告。三是资本。资本是指客户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表明客户可能偿还债务的背景,是客户偿还账款的保证。四是抵押品。即客户拒付账款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能用作抵押的资产。能够作为信用但保的抵押资产,必须具有较高的变现能力。五是经济环境。指不利的经济环境可能对客户付款能力造成的影响。通过上述分析评估,如果顾客达不到信用标准,就不能享受企业的信用或只能享受较低的信用优惠。

除明确上述五种因素外,还要及时掌握客户的各种信用资料,其资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一是财务报表,二是商业银行,三是对企业的内部分析。

(三)建立应收账款控制机制,加强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

一是应收账款赊销额度控制。应收账款赊销额度是企业允许客户的最大限额。企业应将每月末应收账款余额控制在全年主营业务收入的2%以内,并结合应收账款控制总量,根据客户的资信等级分解到有关客户,对信用等级高、业务量大、长期合作且有等值担保物的客户给予一定的赊销额度,反之则不予赊销。二是应收账款职责控制。企业领导及财务、销售、审计等部门对应收账款都有管理职能。财务部门要定期统计各种应收账款的账龄及增减变动情况,并及时反馈给企业领导及销售部门。销售部门既要有当期销售收入指标,又要完成当期收入相应比例的现金流入,且对所经手的赊欠承担全部责任,以此作为业绩考评的依据,从而进一步减少坏账损失,保证资产的安全。三是应收账款审批控制。在决定是否赊销时,对应收账款在赊销额度以内的,结算部门应按照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办法追收,力争将赊销额度逐步减少;对应收账款超过赊销额度的,必须严格按赊销审批程序逐级审批,由企业负责人决定是否赊销。四是应收账款跟踪控制。回收应收账款责任应落实到个人,及时跟踪客户的经营动态,防止因客户经营不善造成损失的现象发生。以客户为单位,做好日常催收工作,及时对账,对故意拖欠账款的客户提请法院处理。五是应收账款坏账控制。应收账款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坏账损失,因此要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及坏账损失审批制度。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正确估计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选择恰当的坏账会计政策。从财务实践看,选择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较为稳妥可行。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催收机制,加强应收账款的回收

由于应收账款的回收必然产生收账成本,而收账政策是否合理,主要依据收账成本与坏账损失用边际分析法进行权衡并予以量化,再结合经济和自身情况来制订合理的收账政策,以最大限度减少坏账损失。企业在应收账款快要到期时,首先应发函通知,提示付款日期将到期,请客户按时付款。如果客户逾期没有还款,可以打电话询间客户;如果应收账款到期后未收回,可发催收函。如果客户仍没有反应,可请公司的律师给客户发函。企业还可以派人上门催收。上门催收仍没有效果,企业可以考虑以物抵债缓解债务方暂时的财务困难,从而避免更大损失。但是,当以上收账方式均未能有效收回应收账款时,企业对那些有偿债能力却故意赖账、不履行偿债义务的客户,则应通过提请仲裁或向法院申请诉讼来维护企业的权益不受侵害。

篇6

【关键词】应收账款;赊销;坏账损失

应收账款的管理是现代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好应收账款,有利于加快企业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有利于防范经营风险,维护投资者利益,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形成应收账款不良现象的原因

(一)企业外部原因

一是经济体制转轨中老体制惯性引起的。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应收账款很少存在坏账,一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原来的功效体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于缺少应变能力等原因而遗留了大量应收账款,相当部分形成死账、呆账。二是经济法制建设相对滞后。负债不还现象蔓延,打官司即使胜诉也无法收回的事司空见惯。三是政府不合理干预行为和地方保护主义作怪。

(二)企业内部原因

1.企业赊销机制不健全。在某些企业中,为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往往只将工资报酬与销售任务挂钩,而忽略了产生坏账的可能性,未将应收账款纳入考核体系。因此,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采取赊销、回扣等手段强销商品,导致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而对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要求相关部门和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款,应收账款大量沉积下来,给企业经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2.应收账款的会计处理不够严密。在一定时期内,应收账款会形成高额利润。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应根据权责发生制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核算,即企业是以应收应付来确定收入和费用的,企业在赊销方式下,产生应收账款,带给企业收入,从而产生利润,增强企业的获利能力,然而,只要企业持有应收账款,就有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我们国家要求企业是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的百分比来提取坏账准备的,坏账准备率一般为3‰到5‰,但是根据调查,许多企业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率远远超过了该企业提取的坏账准备率。当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超过提取的坏账准备时,不仅账上利润虚增,而且还会发生极大亏损,违背了谨慎性原则,因此,企业应收账款的大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

3.管理不到位。管理无章,放任自流,有些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缺乏规章制度,或者有章不循,形同虚设。财务部门不及时与业务部门核对,销售与核算脱节,问题不能及时暴露,一些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账龄老化,却任其发展,无人问津。

4.企业缺乏风险意识。企业为片面扩大销路,提升市场占有率,在实现对付款人资信作深入调查,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评估的情况下,盲目地采用赊销策略去争夺市场,只重视账面上的高利润,忽略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不能收回的问题。二、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建议

(一)实施应收账款的追踪分析,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企业要对赊购者今后的经营情况、偿付能力进行追踪分析,及时了解客户现金的持有量与调剂程度能否满足兑现的需要。应将这些挂账金额大、挂账时间长、经营状况差的客户的欠款作为考察的重点,以防患于未然。

(二)建立客户资信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客户资信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一是信用品质。信用品质是顾客的信誉,即履行义务的可能性。信用品质是决定是否给予客户信任的首要因素,主要通过了解客户以往的履约情况对客户进行评价。二是付款能力。即客户在信用期满时的支付能力,取决于客户资产特别是流动资产的数量、质量及其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其主要证明资料是客户的各种财务报告。三是资本。资本是指客户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表明客户可能偿还债务的背景,是客户偿还账款的保证。四是抵押品。即客户拒付账款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能用作抵押的资产。能够作为信用但保的抵押资产,必须具有较高的变现能力。五是经济环境。指不利的经济环境可能对客户付款能力造成的影响。通过上述分析评估,如果顾客达不到信用标准,就不能享受企业的信用或只能享受较低的信用优惠。

除明确上述五种因素外,还要及时掌握客户的各种信用资料,其资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一是财务报表,二是商业银行,三是对企业的内部分析。

(三)建立应收账款控制机制,加强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

一是应收账款赊销额度控制。应收账款赊销额度是企业允许客户的最大限额。企业应将每月末应收账款余额控制在全年主营业务收入的2%以内,并结合应收账款控制总量,根据客户的资信等级分解到有关客户,对信用等级高、业务量大、长期合作且有等值担保物的客户给予一定的赊销额度,反之则不予赊销。二是应收账款职责控制。企业领导及财务、销售、审计等部门对应收账款都有管理职能。财务部门要定期统计各种应收账款的账龄及增减变动情况,并及时反馈给企业领导及销售部门。销售部门既要有当期销售收入指标,又要完成当期收入相应比例的现金流入,且对所经手的赊欠承担全部责任,以此作为业绩考评的依据,从而进一步减少坏账损失,保证资产的安全。三是应收账款审批控制。在决定是否赊销时,对应收账款在赊销额度以内的,结算部门应按照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办法追收,力争将赊销额度逐步减少;对应收账款超过赊销额度的,必须严格按赊销审批程序逐级审批,由企业负责人决定是否赊销。四是应收账款跟踪控制。回收应收账款责任应落实到个人,及时跟踪客户的经营动态,防止因客户经营不善造成损失的现象发生。以客户为单位,做好日常催收工作,及时对账,对故意拖欠账款的客户提请法院处理。五是应收账款坏账控制。应收账款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坏账损失,因此要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及坏账损失审批制度。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正确估计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选择恰当的坏账会计政策。从财务实践看,选择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较为稳妥可行。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催收机制,加强应收账款的回收

由于应收账款的回收必然产生收账成本,而收账政策是否合理,主要依据收账成本与坏账损失用边际分析法进行权衡并予以量化,再结合经济和自身情况来制订合理的收账政策,以最大限度减少坏账损失。企业在应收账款快要到期时,首先应发函通知,提示付款日期将到期,请客户按时付款。如果客户逾期没有还款,可以打电话询间客户;如果应收账款到期后未收回,可发催收函。如果客户仍没有反应,可请公司的律师给客户发函。企业还可以派人上门催收。上门催收仍没有效果,企业可以考虑以物抵债缓解债务方暂时的财务困难,从而避免更大损失。但是,当以上收账方式均未能有效收回应收账款时,企业对那些有偿债能力却故意赖账、不履行偿债义务的客户,则应通过提请仲裁或向法院申请诉讼来维护企业的权益不受侵害。

篇7

【关键词】制造业 应收账款质量 变化趋势 行业间差异

一、前言

应收账款质量的好坏会影响企业销售收入的实现、盈利的真实性以及营运资金的利用效率等,企业应随时监控应收账款质量,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制造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处于供应链的中游位置,交易模式通常是大批量采购,赊销方式运用较多,因此应收账款的规模不容小觑。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萧条,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使得我国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如此不利的环境中,我国制造业应收账款质量状况更加值得关注。

二、应收账款质量分析框架

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项债权性资产,这项资产暂时掌握在客户手中,因此存在一定的变现风险。企业之所以愿意持有应收账款,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应收账款有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实现更多的销售收入;第二、应收账款有助于加快存货周转,提高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主要从应收账款的规模、盈利性、变现性和流动性四个方面来对其质量进行分析。

(1)应收账款规模。应收账款规模过大,一方面产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会增大;另一方面应收账款占款过多可能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因此,企业应当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使其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本文将采用应收账款的期末余额来衡量其规模大小,该指标反映了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持有的应收账款(未扣除坏账准备)余额大小。指标值越大,应收账款规模越大;反之,则越小。

(2)应收账款盈利性。企业采用赊销方式进行销售时,以持有应收账款为代价,使更多的存货以更快的速度转换为销售收入,从而实现存货的增值,这是应收账款盈利性的体现。本文将采用单位应收账款存货增值量来衡量其盈利性,该指标反映了每持有一单位应收账款,可以获得的存货增值量的大小。存货增值量用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来衡量,因此,单位应收账款存货增值量=(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平均应收账款。指标值越大,说明每持有一单位应收账款可获得的存货增值量越大,应收账款盈利性越好;反之,则越差。

(3)应收账款变现性。应收账款在增加企业账面销售收入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回收风险。对于企业来说,获取的收入必须是实际能收回的、真实的收入,而不仅仅是账面的收入。因此,除了考察盈利性,还应该考察应收账款的变现性,即应收账款转换为现金的能力。资产负债表日,企业通常会根据应收帐款产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估计并计提坏账准备。应收账款的变现性可以通过期末坏账准备率来反映。该指标值越大,应收账款变现性越差;反之,则越好。

(4)应收账款流动性。应收账款自身的流动速度会影响企业整体资金的周转速度。因此,考察应收账款质量,还应该关注其流动性,即应收账款在一个固定时期内从形成到转变为现金的次数(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通常用营业收入除以平均应收账款来计算。但是,这种计算方法并不是非常精确。如果采用的是赊销方式,在确认收入时,应收账款科目所确认的值应该等于主营业务收入加上应交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因此,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1+17%)/平均应收账款,其中平均应收账款=(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三、制造业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质量分析

样本选择和数据搜集。本文选择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属于C类制造业的公司作为样本(以下简称制造业),搜集了2007年至201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剔除了部分存在异常值和缺省值的样本后,一共获得4744个样本,样本行业分布如表1所示。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软件为EXCEL2003和PASW18.0。

制造业应收账款质量分析结果。本文先对五年的总体数据求平均值,然后对每年的数据求平均值,并绘制变化趋势图,最后对五年的数据按行业求平均值,并绘制柱形图进行行业间比较,以分别对制造业应收账款质量的总体状况、变化趋势和行业间差异进行大致了解。分析结果如下:

2007年至2011年,我国制造业应收账款平均规模达到4.3727亿元,即平均每家企业期末持有的应收账款余额超过4亿,可见规模不容小觑。平均单位应收账款存货增值量为7.0657元,即每持有1元应收账款平均可获得7.0657元的存货增值。平均应收账款周转率为40.0221,即每一个会计年度,应收账款平均周转40.0221次,大约9天周转一次。平均坏账准备率为13.29%,即平均每100元应收账款中,可能有13.29元无法收回,成为企业的坏账损失。

应收账款规模。从图1可以看出,2007年至2011年间,企业的应收账款规模在逐年递增,从2007年的2.9539亿元攀升至2011年的5.4135亿元。说明我国制造业应收账款占款呈递增趋势,发生坏账损失和资金周转困难的可能性在增大。规模的增加可能由两方面的原因导致:第一是销售收入的增加带动应收账款增加;第二是应收账款流动速度减慢导致应收账款的积压。具体是何种原因,下文将结合应收账款周转率进行分析。

由于每个行业在企业规模、销售和运营模式等多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不同行业的企业持有的应收账款规模也有很大不同(图2)。规模最大的是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C7),为7.8469亿元,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因为该行业大部分企业是大型机械设备制造商,一方面企业规模和交易金额都远大于其他行业;另一方面产品生产周期长导致营业周期远长于其他行业,有的甚至超过一年,导致应收账款回收期较长,存在一定的积压。规模最小的是食品、饮料制造业(C0),为1.3982亿元。食品和饮料属于快速消费品,交易金额和产品利润率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要低,因此,资金的周转速度对于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非常关键。企业要提高资金的周转速度,必须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提高其周转率,并且使应收账款规模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一)应收账款盈利性

如图3所示,应收账款盈利性在2008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下降,从6.9781下降到5.4529,之后又一路攀升至2011年的7.8147。2008年是一个明显的低谷时期,每持有1元应收账款,才获得5.4529元存货增值,与平均水平7.0657元相比下降大约1.5元。说明2008年金融危机对制造业应收账款的盈利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其盈利性大幅下降。2008年后,情况逐渐好转,尤其是2010和2011年,盈利性均上升到平均水平以上,说明经济环境的好转使得制造业应收账款盈利性也随之改善。

应收账款盈利性在不同行业间存在很大差异(图4),除了食品、饮料制造业(C0)和石油、化学、塑胶、塑料制造业(C4)的盈利性高于平均水平7.0657外,其余行业全部在平均线以下。盈利性最高的是食品、饮料制造业,每持有1元应收账款,可获得40.47元存货增值。可见该行业应收账款的周转情况良好,其规模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使得企业以持有较少应收账款的代价实现较高的存货增值。这类企业可以在保持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前提下,适当放宽信用条件,增大赊销比例,从而更好地利用应收账款撬动存货增值的增长。盈利性最低的是电子制造业,每持有1元应收账款,仅能获得1.32元的存货增值。说明该行业的应收账款不能实现一个良性的循环,存在一定的积压,导致企业必须以持有较大规模的应收账款为代价来实现存货增值。这类企业应该适当收紧信用条件,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从而加快其周转速度,降低应收账款的规模。

(二)应收账款变现性

从图5可以看出,坏账准备率在2008年有所上升,从2007年的14.21%增加到15.2%,上升了将近1个百分点。2008年以后,坏账准备率持续下降至2011年的11.31%。由此可见,坏账准备率在2008年形成了一个最高点,说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制造业应收账款的变现性在2008年处于最差的状态,其后随着经济环境逐步好转,其变现性也逐步改善,2010和2011年均下降到平均值以下。

如图6所示,10个行业的应收账款变现性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等级(如下表2所示)。变现性最好的是其他制造业(C9),坏账准备率为9.47%,即每100元应收账款中,仅有9.47元可能成为坏账损失。变现性最差的是食品、饮料制造业(C0),坏账准备率为24.1%,即每100元应收账款中,有24.1元可能成为坏账损失。可见该行业的应收账款虽然盈利性较好,能够带来较大的存货增值,但是其变现性较差,实现的存货增值中,有较大比例可能无法收回。这样无疑会影响企业盈利的真实性,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减少坏账损失,从而提高企业真实的盈利能力。

(三)应收账款流动性

2007年至2011年,制造业应收账款流动性处于上下波动状态,应收账款周转率在36次至50次之间上下波动,即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在7.2天至10天之间波动。其中2008、2009和2011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均低于平均水平,一个会计年度的周转次数不到38次;2007和2010年均高于平均水平,一个会计年度的周转次数高于45次。从应收账款周转率的波动可以看出,制造业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处于不稳定状态,但是其规模却是逐年递增,可见应收账款规模的增大不仅仅是受到其流动性的影响。尤其是2008年到2010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增大,流动性加快,应收账款规模反而递增,很有可能是销售收入增加所导致的。

应收账款周转率在不同行业的间存在非常大的差异,食品、饮料制造业(C0)、石油、化学、塑胶、塑料制造业(C4)和金属、非金属制造业(C6)的应收账款在一个会计年度内的周转次数高于70次,食品、饮料制造业甚至高达107.31次。其他行业除了木材、家具制造业(C2)为22.52次以外,其余全部低于20次。最低的行业为电子制造业(C5),仅为6.29次,也就是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达到将近60天。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巨大差异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各个行业的销售和运营模式的不同;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该行业企业在应收账款的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应收账款催收工作不力,导致客户长期拖欠和占用这部分资金,从而降低了本企业应收账款的流动速度和资金的利用效率。

四、结论

本文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从规模、盈利性、变现性和流动性四个方面出发,对2007年至2011年制造业应收账款质量进行了初步分析。总体来说,我国制造业在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后,应收账款的盈利性和变现性都在逐步好转,应收账款规模虽在逐年增加,但是一部分是由企业销售收入增加所带动,且其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在逐步下降。应收账款周转率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呈现上下波动的变化规律。不同行业间的应收账款质量,除了个别行业(如食品、饮料制造业、石油、化学、塑胶、塑料制造业和金属、非金属制造业)在盈利性和流动性上存在较大差异外,其余行业和指标间的差异相对较小。

参考文献:

[1]丁金彦,徐文学.应收账款质量评价及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7,(1).

[2]王竹泉,路万忠.应收账款分析评价的方法及指标体系[J].经济管理,2000,(4).

[3]荀爱英.我国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质量现状[J].会计师,2007,(6).

篇8

一、内蒙古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质量分析

(一)样本选取 本文随即选择10家内蒙古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见表1),根据其2010年年报以及相关财务资料和内部控制情况,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对10家公司的应收账款质量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分析数据主要从公司年报的资产负债表中提取应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流动资产、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等数据。并依据报表附注中公司出具的应收账款账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以及关联方应收账款数额做出进一步分析。

(二)内蒙古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质量问题分析 具体为:

(1)应收账款账面数额较大。应收账款作为上市公司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上市公司资产的流动性、应付意外开支能力、偿债能力等都有很重大的影响。综合各公司年报中“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数据(见表1)进行统计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这10家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都呈现普遍偏高的趋势,其中7家公司超过了10%的比例,亿利能源则达到了38%的比重。不仅如此,10家上市公司中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超过10%的也有7家公司,内蒙华电的这一数额为高达33%的比例。而且其趋势都居高不下,这种现状较大程度上影响了资本的使用效率。由于所选择的10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在流动资产和营业收入中比重都普遍偏高,所以可以看出当前我国部分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不是很理想,如果以目前的状况长期发展下去,未来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将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其扩大经营业务的现金流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因而陷入到财务危机的状况中。

(2)应收账款账龄年度较长。应收账款作为上市公司的重要流动资产,其流动性是判断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通过对年报中合并财务报表项目注释的“应收账款披露”数据进行比较,从表2中可以看出,没有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账龄全部在1年以内,仅有3家上市公司较好的做到将90%以上的应收账款控制在1年以内。大部分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的账龄都偏长,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相对较多。尤其是西水股份,其账龄在1年以内的仅有36.14%,却存在多达49.26%的5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比例严重失衡。当然,上市公司账龄较大的应收账款基本都是客户恶意拖欠或无能力偿还而造成的,账款收不回来成为坏账的可能性相当的大,实际上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些准坏账已经严重影响到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流动性。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坏账不及时处理都会虚增上市公司的利润。这也是目前上市公司领导者或经理人喜欢采用的,粉饰其业绩的手法。账龄的老化,最终影响到报表使用者,使其对公司的现金流量状况难以做出正确合理、正确的判断。

(3)坏账准备计提较少。选取的10家上市公司中,伊利股份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由公司依据以往的资料和经验自行确定。其余9家公司均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综合实际情况考虑,并根据各项应收账款的实际损失率作为前提,这些应收账款均为公司以前年度与其类似的,按照账龄阶段进行划分的,在信用风险上具有相似特点的账款,以此来对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进行确定。虽然我国在会计准则上并未对应收账款计提比例给出强制性的规定,但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一般需要计提100%的坏账准备。通过表3我们可以看到,上市公司中仅有北方创业达到了这一计提比例,其余大部分公司仅对五年以上的应收账款计提100%的坏账准备,亿利能源甚至对五年以上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仅达到50%,这也正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账龄不理想的根本原因。从目前发现的问题来看,如果未来上市公司的计提比例还是完全由公司自主决定,上市公司利用应收账款对盈余管理进行操纵提供是非常容易的。

(4)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低。一般而言,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因为这代表公司账目收回的速度快,收账时间短,带来的坏账损失少,而资金的流动性越好。也就是说,公司应做到应收账款周转率高,应收账款周转的天数少。分析十家公司的年报,表3中数据显示,各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普遍偏低,周转天数较长,内蒙华电甚至出现负数情况,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债务人欠账时间过长,信用程度较低,这样便加大了公司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同时也可以看到,伊利股份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为124.85%,远远高于其他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仅为2.88天,这一方面表明了公司回笼较快,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公司的信用政策可能执行的较紧,付款方面的信用条件过于严苛,可能会限制公司扩大销量。

(5)关联方应收账款比重较大。上市公司与其控股股东以及其他关联方之间,往往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他们彼此之间通过相互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承担债务等会形成比较负责的应收账款,在这方面,国内和国外的学者现在越来越开始加以重视。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对于上市公司市场交易来说,是一种普遍状态,其并不以公允价格为基础,而是根据上市公司的经营战略和长期规划来具体确定转移价格,而这种定价方法在大部分时候都是有失公允的。上市公司通过关联方交易能够掌控利润的浮动空间,投资者也因此受到蒙蔽。

根据年报附注“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数据中,发现这10家公司普遍存在着关联方应收账款在总额所占比重较大的现象。表5中可以看到两种情况,内蒙华电应收关联方账款数额即将达到应收账款总额的一半,而西水股份则没有应收关联方款项。上市公司中这些欠款公司多是上市公司的母公司、子公司、同属的兄弟公司、联营公司等。上市公司关联方应收账款的大量存在,一方面使上市公司的现金大量的支出,使得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降低,另一方面还可能处于特殊目的接受欠款单位以资抵债的劣质资产,导致上市公司不良资产比例不断上升。

二、内蒙古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质量提高对策

(一)加强高账龄应收账款的回收力度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收款政策是对于已经超过期限的账款,采用的回收方法以及可能因收款造成的损失。账款回收的方式主要包括信电函、面谈、法律诉讼、债务重整等。公司需要根据应收账款额度大小,超过归还期限时间的长短,客户信用的好坏,客户与上市公司关系的好坏等来确定最终用到哪一种账款回收方法。例如,对于超过账款归还期限时间较短的客户,公司会过多催促,以免这部分客户流失;对于超过账款归还期限时间稍长的客户,公司则可以以委婉客气的态度致电催促;对于超过账款归还期限时间较长的客户,公司则采取屡次致电催促的方式;对于超过账款归还期限时间很长的客户,因为坏账的可能性很大,公司可通过法律程序进行严肃处理。总之,上市公司花费更多的精力,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收回账款的可能性就越大,收回的资金也就越多,坏账损失也就越小。因此,加强高账龄应收账款的回收力度,制定合理的收款措施有一定的必要性。

(二)适当提高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 按目前国际规定,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就应当被视为坏账,可以予以核销。但是按照我国的规定,应收账款只有3年以上不能收回的才能被上市公司认定为坏账损失。这只能说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坏账准备计提远远不够。不仅如此,上市公司现有的应收账款中大部分都是高账龄应收账款,这会使上市公司的资产出现虚增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某些国有上市公司为了提高公司效益,对高账龄应收账款不予处理。另一方面,为符合上市条件,某些公司利用应收账款来实现针对利润的调节,导致坏账准备的计提严重缩水。我国也需要在未来实施国际准则,通过准则规定上市公司必须使1年以上的应收账款作为坏账处理,并对其进行核销。从短期内来看,上市公司将1年以上的应收账款记作一项费用,可能会影响到公司获得利益的效率,也会影响到我国的税收状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制定这样的规定,能够在整体上促进上市公司进行良好发展,提高其盈利的能力,使每家上市公司都有更好的未来,同时我国的税收的收入也会增长。

(三)合理利用应收账款 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数额过大,会导致现金短缺。如果对资金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出售和抵押应收账款,进行融通资金。即通过应收账款进行资金的融通,使上市公司能够及时获取现金,解决生产经营所需。当然,上市公司通过应收账款进行融资,应合理的选择融资的时机。首先,公司存在一些能够进行让售的稳定的应收款;其次,储蓄存款存在较低的利率,短期贷款存在较高的利率;再次,上市公司有较好的财务现状,却因为一些原因使得贷款较难获取;最后,上市公司缺少足够的资金进行经营发展,同时公司需要与拖欠账款的客户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应收账款属于资产赊销的产物,能够促进公司的促销,但应收账款同时也占用了大量公司的资金,直接影响公司的资金的日常开支和周转。应收账款的融资活动,是通过抵押和销售应收账款的方法,对公司需要的资金进行融资。这样的融资方式在国外银行中已经应用起来,逐渐成为了上市公司融资的一种新途径。

(四)规范关联方交易方式 上市公司在与大股东进行关联方交易时,能够通过自身的优势,对关联方的正常交易进行影响,将质量较差的资产以非正常的价格,进行上市公司的出售或交换,换得上市公司质量较高的资产,或从上市公司的非正常价格购买产品或资产,还可能不为此付出货款,增加上市公司账户产生的应收账款,资金长期占用,直接且严重的影响上市公司的正常生产和经营,损害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因此,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交易的原则要公平,应当及时披露关联方交易的金额或适当比例,未结算项目金额或相应比例,定价政策和其他事项,否则该公司将承担虚假信息披露不及时或相应的责任。

(五)采用合理恰当的信用政策 根据各种风险水平采用相适应的信用政策。上市公司目前一般采用根据客户综合信用评价的结果,确定风险水平的方法。对于不同的风险客户,上市公司在执行信用政策时可以据此进行松紧程度的变化。对于风险较低的客户,因为其信誉程度和财务状况良好,也具备较好的经营发展前景,上市公司可以适当给予一定的信用政策。对于风险程度一般的客户,上市公司需要对其加以密切关注,一旦出现异常则要提高警惕。对于高风险客户,其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不佳,在付款时经常发生拖欠,应当尽量避免提供赊销服务,以免应收账款成为坏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