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2 09:13:0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课堂教学内容,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实践的日益深入,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与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构成上具有着较大的差异。新时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构成要能够与学科知识、学生实际以及教育教学规律的统一,具体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文教材教学内容
目前,从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内容来看,依然是以初中语文教材为教学内容的主体。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主体,兼顾各种优秀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初中语文教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们采用的是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语文教材,由于教材编写的周期性、教材编写者本身的素养水平与好恶、编辑校对工作不仔细等等,直接导致新课程教材的编写具有着一定的不科学性。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要能够在教学过程之中对于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确保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二、教师理解下的教学内容
根据美国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成果表明,教材内容与一线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具有着一定的差异性,而导致这种差异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很多。其中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差异,即是很大的影响因素。目前,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仍然采用班级授课为主的教学形式。虽然新课程改革对于教师已经具有一定的启发,但是,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师之中,教师理解下的教学内容的构建仍然受到教师理解的影响。由于不同的语文教师的成长经历不同,这直接导致了其对于教材的理解程度不同,而这种不同将导致不同的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差异性的产生。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加强沟通与交流,祛除不同教师之间不良竞争的弊病。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关键词:时间分配 教学 效率
一丶以学生为主
课前留给学生自主预习教材的时间,可以使他们在思想上有一定准备。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初步了解本堂课要讲的内容,自觉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产生学习的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政治课来说,大部分学生不会提前预习教材内容,所以有必要把它作为一个教学环节来设计,最好是能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教材,一边预习一边思考一边解决问题。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意识的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时机,对于这一点我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在最初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总是一抛出问题后就希望能有学生马上做出回答,如果学生不能给出答案,便急于自己做出解释。有时候有些反应比较快的学生总能先于其他学生得出结论,于是就很快转入下一个问题,而没有照顾到其他一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因为失去了思考的时间,失去了参与的机会,而无法使他们的思维得到相应的拓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常常有学生课后来问我一些课堂上讲到过的问题,可能就是缘于这样一种情况。这跟教师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理有关,我们只关注如何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内容,而忽视了学生们对知识的实际接收能力。古人云,静思出智慧,对于政治这样注重逻辑思维方式和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学科,尤其需要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时间。
政治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要想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必须给他们参与课堂的机会,合作探究和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让学生们分组讨论,然后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只在探究活动结束时做精炼概括,肯定学生的探究行为,使他们获得独立获取知识后成功的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辅之以教师的适时点拨,往往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
要想将以上三个环节有效衔接起来,并合理控制教学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备课是关键。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教学实践证明,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关键在于细致地备课和精心的教学设计。在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都应认真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把“教”和“学”紧密联系起来。对于教师讲授的环节,在教学设计中应具体到应该由教师来讲解的知识点和具体内容,语言尽量精炼概括,在知识混沌初做适当的点拨。最后还要留出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环节,探究的问题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控制探究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们联系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丶教师的主要做法
由于新课改所带来的不适,现在的课堂教学都呈现出教学时间与教学目标不配套的状况。不少政治教师都感觉到:按新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课堂时间远远不够。因此普遍出现“拖堂”、“满堂”或“草草过堂”的教学现象,导致该讲的没讲,不该讲的却讲多了,而且教学效果比较差。这时候,教师就更应该把握好教材内容,并且一定要做好备课准备。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才是真正利用课堂时间呢?
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静互补。只有"静",教学就成了老师的演讲或个人表演,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也不成其为教学。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丶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部分,则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是教学上的粗线条,是写意;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画。同时,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或内容比较有趣的,可以快节奏进行。内容比较难的,比较枯燥的,比较抽象的,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慢动作",提问后要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老师适当的讲解也要放慢些语速,让学生来得及消化。在教学中,应张弛有度,"张",时间不可太长,应以学生身心不会过度疲劳为度,"弛",也不可过度,应不致使学生注意力涣散。
(二)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求知欲,思维能力有利于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融洽师生关系,教师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教师把信任留给学生,把温暖送给学生,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尊重人格、民主愉悦的氛围;创设活泼、轻松、有趣、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主动参与学习。由此可见,教师应要尽可能打破"一块黑板丶一支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落后状况,多利用现代教具。如小黑板、挂图、投影仪、录音机等,这样既可节约板书,有关内容简介等课堂教学时间,又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利于学生立体思维创设。
总之,政治教学过程中,提高效率,准确把握课堂教学时间的方法与其他课程的方法大致相同,只要教师掌握好教学内容,认真做好备课准备,以学生为主,就一定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配。
参考文献:
关键词:板书;小学数学教学;重要作用;设计原则
曾几何时,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位教师和一群学生就能够构建一堂启迪智慧、传授知识的课堂。现如今,随着教育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教学软硬件纷至沓来,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融入课堂教学的同时,部分教师也错误地彻底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手段。有些教师整堂课都在使用五花八门的幻灯片进行教学,一堂课下来教师不在黑板上写一个字。殊不知,板书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下面笔者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际,简略论述板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板书设计的一些重要原则。
一、板书的重要作用
1.帮助理解记忆概念之助手
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因为数学概念内容比较抽象,所以学生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困难。教师重点突出、内容全面的板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细致地理解数学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概念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切实发挥板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通过教师简单实用的板书设计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这一课的时候,教师板书:拍一下手、跺一下脚、点一下头,用时1秒……教师根据概念内容,结合学生的心智水平,利用简单实用的板书让学生更为透彻地理解了数学概念。由此可见,板书成为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数学概念的重要助手。
2.协助推导公式定理之途径
公式定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因为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是严密而又环环相扣的,所以教师必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教师简明美观、环环相扣的板书可以协助学生细致地了解公式定理推导的全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领学生推导各种数学公式定理的时候,一定要有效发挥板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通过教师简洁美观、环环相扣的板书设计全面地了解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例如,在推导加法交换律的时候,教师利用简洁的板书为学生推导出了加法交换律: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教师有效发挥板书的作用,结合公式定理之间的相互联系,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公式定理推导出了新的公式定理。由此可见,板书成为协助学生推导公式定理的重要途径。
3.示范题目解答步骤之范本
解答步骤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因为数学题目的解答过程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所以教师必须要通过板书向学生示范题目的解答过程。教师规范而又清晰的板书可以向学生详细地示范数学题目的解答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示范数学题目的解题步骤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发挥板书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学生通过规范而又清晰的板书仔细地了解数学题目的解题步骤。例如,在教学解方程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首先出示了例题,然后一边讲解一边板书,系统地向学生展示了解方程的完整步骤……教师有效利用板书的引领示范作用,规范而又清晰地向学生展示了数学题目的解答步骤。由此可见,板书成为示范题目解答步骤的重要范本。
二、板书的设计原则
1.概括性――板书的出发点
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全面概括。通过板书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所有的教学内容,通过记住板书内容就可以迅速准确地记住所有的教学内容。概括性是设计板书的出发点。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板书的时候,一定要根据相关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心智水平设计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板书,让学生通过记住高度概括性的板书迅速而又准确地记住课堂教W内容。例如,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
能被2整除的数: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特征:个位上是2、4、6、8、0的数,都能被2整除。
能被5整除的数:5 10 15 20 25 30…
特征: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
教师只有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心智水平设计出高度概括课堂教学内容的板书,才能真正发挥板书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高度概括性是板书设计的根本出发点。
2.简洁性――板书的着力点
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简要总结。板书绝对不能是成章成篇的,一则教师在书写的过程中费时费力,再则不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简洁性是板书的着力点。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板书的时候,一定要立足课本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设计出简洁明了的板书。让学生通过记住简洁明了的板书能够迅速而又确切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的应用题时,教师设计的板书如下图:
教师只有立足课堂教学内容,全面考虑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设计出简洁明了的板书,才能真正发挥板书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简洁明了是板书设计的着力点。
3.美观性――板书的闪光点
板书要能够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板书是要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板书要具有美观性。如果教师的板书乱七八糟、一片混乱,那么就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美观性是板书的闪光点。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板书的时候,一定要在深入细致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并结合一些美学理念设计出美观实用的板书。让美观实用的板书能够迅速博得学生的眼球,给学生以震撼的视觉冲击,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利用美观实用的板书可以立刻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让学生牢固记住相关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乘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设计了美观实用的板书:
教师只有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利用一些基本的美学知识设计出美观实用的板书,才能真正发挥板书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美观实用性是板书设计的闪光点。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板书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对板书设计高度重视;教师只有把握了板书设计的主要原则,才能充分发挥板书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的作用。诚然,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板书的重要作用远远不止这些,同样,板书的设计原则也不仅仅包括概括性、简洁性和美观性的原则,还包括示范性、导向性等原则。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清晰认识板书重要作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板书设计的主要原则设计板书,教师要让板书真正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缩影”。
参考文献:
学习不是一种负担,不是一种纯任务,它应该是一种生活,一种兴趣,一种大家喜欢的游戏。教师应采取的教育策略,就是让学生设法喜欢你,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当学生打心眼儿里喜欢你的课堂的时候,那种探索的欲望,那种生命的潜在创造力,那种灵性才会全部地释放出来,你就不会因为学生学不好英语而发愁了。
因此教师要在课外多学习、多思考、多研究,将英语教学上升到艺术的高度,这也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是时代的呼唤。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兴趣盎然、神思飞扬,才能顺利而愉快地完成教学目标。
一、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对教师的要求
第一,所有的英语教师,尤其是老教师不能抱着旧观念不放,要从思想上来一次彻底的变革,主动去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将教学的重心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对每一堂课的上课效果要进行课中、课后及时地反思,总结经验。注意征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解决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第二,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研修和相关知识的更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吸引学生,“粘”住学生,要让学生喜欢英语课,教师必先提高自己的素质,树立个人魅力。
第三,教师要跳出教材的束缚,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下大工夫,将教材内容同实际学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地分析、修改、整合与拓展延伸。
二、如何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内容
1.准确定位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课堂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规范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学生是否获得具体进步而不是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从高一开始,教师要就三年的英语教学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制定出长远的、明确的三维教学目标,包括学生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要达到一个什么水平,要将哪些学英语的方法有效地渗透给学生,要交给学生哪些做人的道理。
2.教学内容要有长期的规划
每个教师心中都要装有新《课程标准》,熟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对高中三年的英语教材体系的编写意图要做到了然于心,做好整体的长期规划,备课要以单元为单位,不能以节为单位。高中三年要成功地帮学生建立和熟练掌握英语中的语音体系、词汇体系和语法体系,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3.发挥集体力量,形成集体备课的机制
目前,新教材面广量大,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教师备课的难度。随着学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每个年级的教师数量也越来越多,教师多以中、青年人为主。老教师经验丰富,年轻教师知识结构新颖,因此我们要冲开个人狭窄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教师各自的优势,利用集体智慧,加强教师间的研讨与合作。每个教师都要有所学、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在仔细研究学情的基础上展开校本教研,对教材内容进行高效地整合、修改、拓展和延伸,设计出高效合理的教学方案。
4.帮助学生激活教材内容,比较文化差异
高中英语教材提供了许多有关英语国家文化的内容,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充分拓展教材内容,指导学生比较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异同,从而学会准确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词汇渗透法。在长期的经验积累中,许多词语本身就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在词汇教学中可以为学生介绍其相关背景知识,以便真正了解其内涵。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对词汇含义的介绍。如“dog”一词,在中国文化中多为贬义,有“丧家犬”“走狗”等,而在英美人眼中的狗却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有“lucky dog(幸运儿)”“just for peanut(便宜货)”“black tea(浓茶)”“a white lie(善意的谎言)”之意。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时间分配
怎样在物理课堂上有效合理地分配时间一直是令初中物理教师困惑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提高教师修养和有效课堂管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传道授业者,学生与教师是合作关系,师生配合才能使教师课程有效地进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行为决定了教室里会发生什么、怎样发生以及会产生哪些影响。教师还要观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不是每位教师在学科知识上的领悟程度都一样,那么我们就要针对领悟程度高、能快速投入到教学课中去的这些教师进行有效培养。
第一,培养精讲精练型教师。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难度比较大的,就要抓住其中重点,对学生的讲解要少而精,真正做到精讲精练。
第二,科学迅速的发展,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们在物理教学中遇到抽象内容,就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来实现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其中的知识。
怎样才能让学生自主探究物理学中的奥秘呢?要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产生兴趣,把物理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这不仅开发学生动脑,还能让学生动手。在这个过程中要对给予奖励,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运用这种方式可以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把学习的乐趣也带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有人说,初中课堂管理是为了保持课堂秩序,从而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恐怕这些都不是课堂管理的最终目的。笔者认为加强课堂有效管理是为了教师有效地进行传授知识和技能,教师的情感更好地表达出来,学生才能更清楚地感受到。那么做到这些就要与教师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树立榜样,无论是在知识上还是做人上。课堂张弛有度,严明纪律,把教师认真负责的态度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个环节。
二、物理教学内容时间分配
(一)合理利用课堂时间
国家法定规定每节课堂教学时间是45分钟,怎么样充分利用这45分钟达到高质量高效率呢?教师在这之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1.首先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把下堂课要学的重点用彩笔勾画出来,遇到要做实验的,自己尝试,然后对自己预习过的内容进行回想,这篇章节主要说了什么,哪些是重要的,不能解答的自己要记牢,教师讲解时认真听。
2.培养学生对知识渴求的兴趣,教师根据学生注意力的变化,也要改变自己讲课的节奏,把学生的注意力逐渐地引到文章中重要的部分,要是效果明显再慢慢地转到生活中有哪些事例,拓展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洞察力和分析力,随时掌握课堂中学生的变化。
(二)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居于主导的地位,怎样有效安排一节物理课才是教师应该重点分析的问题。因为在教学过程中突发性状况都是不可以预知的,安排教学计划与教学时间要就有一定的灵活性。例如,我们做一个物理实验,进行物理实验过程前教师就应该把实验中需要的材料吩咐下去,以免占用下节课讲课的时间。在实验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实验观察、对比实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组讨论和相互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要合理掌握时间,每一步骤怎么安排,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要求教师对教学计划和教学时间掌握安排。如果学生突然对这个实验感兴趣,又有进步一研究,那么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让学生得到自己满意的结果,遇到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都应该是教师考虑的范围内,开展小组活动不但能增加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还能促使学生开发思维。
(三)利用好课外场地
有一些重要的课程我们不能在室内完成,那么就要选择合适的课外场地。如,对地球、月亮、太阳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对天气的观察,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分析等这些都要学生进行户外操作。那么教师就应该分配是以小组还是以个人来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合理推敲时间,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活动结束后,学生要撰写报告,在班上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根据所要教的教学内容、学校可利用资源、学生个人素质等具体情况,拟定相对应的方案。
2.教师在设定研究题目时要从学生熟悉的事物逐步往深引入,开发学生活跃思维,了解学生对什么事物感兴趣来组织活动,提倡节约材料、就地取材的实验进行研究。
3.在探究活动中,如果教师指导得多,学生对科学研究活动开放性就越弱。怎样处理两者之间平衡的关系,对学生能力培养很重要。
4.教学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在这期间就需要教师的努力和创新。
教师在物理课堂中时间的分配要合理化。专家曾指出: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大约是在一节课开始30分钟左右。教师要抓住这样的时间,把知识中比较重要的部分灌输到学生的脑海里,这不但可以避免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还可以让学生热爱学习。
参考文献:
[1]沈翠莲.教学原理与设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中职语文 有效教学 内容 拓展
对中职语文课堂,老师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慨:学生的语文水平越来越差,对语文越来越不感兴趣,经常是自己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或窃窃私语,或堂而皇之睡觉,或玩手机游戏……我们在讲台上急得跳脚,他们却依然无动于衷。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顾及学生的要求,侧重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注重结论的灌输,忽视了过程的享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盲从于教材,局限于课本知识,内容僵化、单一。这样的课堂自然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效率自然也就较为低下。因此,我们应结合实际,从“大语文”的角度去审视语文的课堂教学,做到课堂教学基于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实现有效教学。
一、拓展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必要性
1、中职语文课程任务的要求。
中职语文课程的任务之一便是“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中职学校的教学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实践型教学活动,其最终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完整地做好一件具体的事情,形成一种具体的技能。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的教学必须结合实际对教学内容加以拓展,培养语文应用能力,服务于学生技能的形成。
2、学生主体性地位的要求。
构建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的认识思维活动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生通过自身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与外界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它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在开放性课堂教学中就要拓展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启动学生的思维并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在中职学校,这种拓展变得尤为迫切。
3、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要求。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对广州市十多所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现状进行了随机的学生问卷调查,发现有较多的学生最不喜欢文化基础课程,在原因方面,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教师教学方法不当,照本宣科”和“教师水平不高,枯燥无味,课堂沉闷”。此外,在我校每学期进行的评教活动中,学生也经常会提出这样的建议:“希望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能够联系课外,不要都讲课文中的内容。”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是很有必要的。一旦相关的课外知识被适当地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必将如有源之水,带来几许清新和活力,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实现语文有效教学”的途径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要超越文本,更要反哺文本,否则便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我们对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必须以大纲为根本,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在具体操作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目标,紧凑拓展。
对课堂教学中相对较为简单、容易理解的内容,教师要加以紧凑化拓展,避免教学内容的松散、单一、机械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如《访李政道博士》的教学,由于这篇访谈文章内容比较简单,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信息并不难。如果教学本文仅停留在上述层面,学生缺乏兴趣,而且教学内容拓展不够,学生收获不大。课前,我做了几种设计尝试:一种是让学生课外搜集访谈的相关知识,在课堂上分小组以竞赛的形式来呈现他们的成果;一种是让学生网上搜索访谈节目,选其中一个自己最喜爱的访谈节目谈观后感。但最后反馈的结果是:第一种方式,课堂热闹,但流于形式,归纳的知识要点还是比较抽象的条条框框;第二种方式虽然新鲜有趣,但感想较为空泛,不具体,不实际。总之,这两种方式都与学生的知识能力发展需求衔接不够紧密。经过反复比较筛选,最后确定教学的内容为:拟写访谈提纲(课外准备)——堂上访谈演示(安排有代表性的两组学生)——点评修改演示的一组存在问题较多的访谈提纲(堂上分组讨论、交流),把各个环节的学习任务作为教学载体,设置一个特定的听说环境,整堂课目标明确:听、感、点、评、改“访谈提纲”,内容完整、紧凑,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2、举一反三,具体拓展。
对于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诸如演讲、写作等教学内容,我们的学生往往有束手无策、无从入手的感觉,如果我们能将内容具体化,并举一反三,让学生掌握规律,便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围绕既定的话题表情达意》这一单元的专题训练,教材在话题作文的审题、主旨、文体方面作了简单介绍,但介绍得较为朴实、平直,学生虽能理解,但体会不深。
因此,我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具体化的设计,并将文章立意构思常用的三种方法进行了具体形象的概括:“西瓜、芝麻转换法”,即化大为小、以小见大,指导学生在构思时,选材上必须化大为小,从一个具体的方面切入(如学习、生活、工作、待人、处事,经济、文化、教育……),切忌面面俱到,这就是“西瓜、芝麻转换法”。“圆点辐射法”,即发散思维,就是在确定内容时,以话题作为原点对话题进行评价,如好与坏、利与弊、善与恶等,通过表达自己赞成或反对、肯定或否定的立场来确立文章的中心题旨;或者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进行联想,时间就是指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在特定的时间背景中叙事,也可以将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空间包括领域、地点、场合等,往往不同的空间背景会赋予话题不同的内容。“达·芬奇法”,即多角度立意构思,也就是在下笔前从多个侧面、多种层次进行思考,选择题材,提炼主题,安排情节结构,确定表现形式,正如苏轼对庐山面貌的观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最后,我将以上三种立意构思方法再浓缩为:大变小,小见大;正与反,多联想;多角度,多层次。经过如此这般的拓展发挥,十分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把握。
3、转化晦涩,形象拓展。
对于较为抽象、晦涩、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我们要进行形象化的拓展,以达到让学生爱听、想学、易会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古典诗歌和戏剧教学,如果就本本而理解本本,限于学生的基础较薄弱,理解是不够精确和深刻的。老师指导学生对原作进行改编或再创作并进行表演,可促使学生对原作有更深更广的理解,并在表演或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对原作有更真切的体验。如《十五从军征》这首古诗,可以指导学生模拟诗中的场景,在一名学生旁白式的朗读声中进行表演。在《诗经·氓》的教学中,则可指导学生以原诗的故事情节为骨架,用现代青年的视角对原诗进行改编和表演,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情感体验的实际,这对学生更深、更广地理解原诗是大有好处的。
再如《荷花淀》的教学,我们很习惯于按照小说的三要素展开教学,但由于大部分中职生对历史、地理等基本常识的一知半解,往往很难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改变一下策略,将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导演组、编剧组、剧务组、表演组、评论组、摄影组等小组,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课堂上形象化地展示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劳动成果,将课文以话剧的形式来展现,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人物形象演绎,从同学们自己塑造的人物形象中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可以化抽象为生动、化晦涩为形象,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4、立足现实,生活拓展。
“语文学习的外沿和生活的外沿相等。”对于和社会生活联系紧密、有利于学生开展体验式学习的内容,可以将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回归到生活的真实状态,让学生去体验、实践,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如《语文》(高教版)一、二册的第一单元均以感恩教育、感受母爱为主题,这些文章对母亲的刻画非常细腻、真实,让读者深受感动;然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母爱的感受的时候,学生们却不知道如何表达,茫无边际。此时,我布置了一次这样的家庭作业,让每位学生回家后为母亲做一顿饭、洗一次脚、按一次背……亲身体验一下、观察一下自己的母亲,感受一下母亲的无私付出,让他们从生活中获取情感体验,增强对文章的理解。
三、拓展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具体效果
1、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在各项技能竞赛中凸显优异成绩。
通过课堂内容拓展,延伸了课堂的方方面面,让学生把触角由课内伸向课外、由课本伸向生活,进一步沟通了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扩大了语文课堂的内涵,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这些能力又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如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征文比赛中,我所任教的班级每年都有同学获一、二、三等奖;在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统计调查技能大赛”中,我辅导的学生在调查报告的写作和汇报演讲环节中表现出了突出的语文能力,从而使我校代表队获得了“团体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在2010年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竞赛中,我校参加“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项目竞赛的三位选手均来自我所任教的班级,并分别获得一、二等奖的好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本人在语文课堂上坚持拓展教学的效果。
2、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对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拓展的过程中,由于我确立了“学为中心”的理念,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加强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培养了学生自己去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愉快、扎实地学习,达到“我要学”和“学会学”的目的,锻炼了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这些能力一旦形成,必然会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如本人所教的1999届毕业生陈雪芬,由于在校期间培养了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而且是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应用文写作”项目一等奖获得者,毕业后也表现出较强的职业能力,现在已经是某跨国公司广州分公司事业部总监。再如2001届毕业生刘洁,在校期间担任语文科代表,培养了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经常在校内各项比赛中获奖,现自主创业成功,所创办的公司年产值达千万元。这些学生的成功,和在校期间的学习、培养,和语文课堂的拓展教学,和语文能力以及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
参考文献
1 拓展的根本
1.1 拓展应源于教材,立足于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从教材内容中延伸。拓展既要基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教师的课堂活动设计应该以教材主要内容为中心,但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而应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大胆突破,有所丰富,不断创新。
1.2 要树立“用好教材”的新理念。教师一味地死啃教材,这显然是一种封闭式的教材观。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我们所用的课本不应该只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内容应该是可变的、可拓展的。因此,教师必须摒弃“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变机械地照搬教材内容,为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深思熟虑什么地方可以拓展,怎样拓展。拓展过程是对教材的不断挖掘、重组、建构的过程。
2 拓展的内容
2.1 教材内容的拓展。
英语教学内容广泛,主题很多。初中英语教材里每课通常以词汇、课文、语法等模块出现。但仅靠教材中的这些内容还不能满足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与把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适度拓展,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重要。
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多做一些介绍,包括词语的指代范畴,情感色彩和联想意义,这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同时通过词形变化,构词法的讲解帮助学生记忆。课文教学则是英语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词的使用,到句型结构的变化都在课文中体现。一些来自于成语典故、神话传说、文学名著等改写的课文包含了大量的成语、惯用语、谚语、俗语和格言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介绍其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其来龙去脉,以便他们理解其深刻内涵,拓宽文化视野。
2.2注重拓展内容的筛选和更新。
随着网络和其它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供拓展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其来源广泛,种类繁多,掌握不好,选择的材料就有可能意义不大,成为累赘。这就需要教师从众多的材料中精心筛选,把那些与课堂教学内容联系最紧密、与拓展目的最相符、与学生认知水平最贴近的材料选择出来。
有些内容陈旧了,教师却还在那儿讲,学生就没有兴趣。而有些新的内容,现在又是非常需要的,教师却又没有加以介绍,学生当然不满意。教学内容也要与时俱进,要不断地更新。
2.3外国文化的介绍。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英语学习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而新课标中对文化教学有着很好的诠释和要求,这也是英语课堂拓展教学的优势体现。在具体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有选择地向学生补充介绍相关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通过对对话、课文的学习,学生认识和体会中西方价值观念、思维习惯以及语言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了解相关的外国文化,从而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
2.4开发拓展材料的“附加值”。
很多人会认为英语教学拓展仅是课堂上简单的句型反复操练,这种想法是片面的,真正意义上的“拓展”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处理,实现拓展。拓展的方法很多,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常用的有:
对比拓展:教师想要学生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培养文化意识,就可以通过对比,注意比较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异同,了解称呼、打电话、道谢、恭维、赞扬、告别、致歉等方面与我们不同的语用规则,让学生知道,由于在家庭、单位和交往中身份、地位的不同,需要遵循的行为准则也不同。
练习拓展: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词汇,课文的理解更为透彻。通过各种练习,学生读写、思维、创新能力得以提高。这样课堂更具有磁性,学生更富有学习热情。
拓展迁移:拓展迁移就是使学生的思想哲理化,知识系统化并提高创新性。其形式可多样化:如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迁移,对问题的深入挖掘探讨,读写结合训练句子仿写、口头作文等, 以上是初中英语课堂常见的拓展方式,拓展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制作英语小报、海报、做实验等。
3 拓展的时机
一堂课的导入环节如心理学的首轮效应对教学非常重要:或先声夺人,扣人心弦,让人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或如诗入画,春风拂面,给人以美的享受,学生很快便能入情入境。而英语课堂教学的拓展时机更要恰当,要掌握好“火候”,要在英语教学最急需的时候进入教学环节。
英语课堂拓展的时机是有规律可循的:课伊始,或知识铺垫,或激发兴趣;课中间,或突出重点,或突破难点;课结尾,或升华主题,或拓宽视野。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情况灵活多变,教师要善于捕捉契机,抓住生成向有利方向转化的关键,因势利导,在动态的适度拓展中生成闪耀的教学亮点。
一、以学生为主
课前留给学生自主预习教材的时间,可以使他们在思想上有一定准备。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初步了解本堂课要讲的内容,自觉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产生学习的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政治课来说,大部分学生不会提前预习教材内容,所以有必要把它作为一个教学环节来设计,最好是能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教材,一边预习一边思考一边解决问题。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意识的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时机,对于这一点我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在最初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总是一抛出问题后就希望能有学生马上做出回答,如果学生不能给出答案,便急于自己做出解释。有时候有些反应比较快的学生总能先于其他学生得出结论,于是就很快转入下一个问题,而没有照顾到其他一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因为失去了思考的时间,失去了参与的机会,而无法使他们的思维得到相应的拓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常常有学生课后来问我一些课堂上讲到过的问题,可能就是缘于这样一种情况。这跟教师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理有关,我们只关注如何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内容,而忽视了学生们对知识的实际接收能力。古人云,静思出智慧,对于政治这样注重逻辑思维方式和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学科,尤其需要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时间。
政治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要想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必须给他们参与课堂的机会,合作探究和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让学生们分组讨论,然后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只在探究活动结束时做精炼概括,肯定学生的探究行为,使他们获得独立获取知识后成功的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辅之以教师的适时点拨,往往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
要想将以上三个环节有效衔接起来,并合理控制教学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备课是关键。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教学实践证明,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关键在于细致地备课和精心的教学设计。在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都应认真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把“教”和“学”紧密联系起来。对于教师讲授的环节,在教学设计中应具体到应该由教师来讲解的知识点和具体内容,语言尽量精炼概括,在知识混沌初做适当的点拨。最后还要留出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环节,探究的问题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控制探究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们联系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教师的主要做法
由于新课改所带来的不适,现在的课堂教学都呈现出教学时间与教学目标不配套的状况。不少政治教师都感觉到:按新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课堂时间远远不够。因此普遍出现“拖堂”、“满堂”或“草草过堂”的教学现象,导致该讲的没讲,不该讲的却讲多了,而且教学效果比较差。这时候,教师就更应该把握好教材内容,并且一定要做好备课准备。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才是真正利用课堂时间呢?
(一)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静互补。只有"静",教学就成了老师的演讲或个人表演,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也不成其为教学。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丶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部分,则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是教学上的粗线条,是写意;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画。同时,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或内容比较有趣的,可以快节奏进行。内容比较难的,比较枯燥的,比较抽象的,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慢动作",提问后要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老师适当的讲解也要放慢些语速,让学生来得及消化。在教学中,应张弛有度,"张",时间不可太长,应以学生身心不会过度疲劳为度,"弛",也不可过度,应不致使学生注意力涣散。
(二)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