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1 08:45:4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音乐识谱教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的核心活动。但同时我们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音乐的双基训练,即学生对音乐的认知与技能的掌握。有一个尤为突出又及其普遍的现象最能说明这个问题:在歌曲演唱中,学生演唱歌词的能力都比较强,而唱歌谱却有较大难度。这种现状的出现,其中必有诸多原因。我们的学生果真不识谱、不会唱歌谱吗?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识谱教学”方面的一点做法。
一、在演唱活动中学习识谱
唱歌是培养学生识谱能力最有利的实践活动,人手一本的音乐教本中每首歌曲都附带使用了歌谱,重要的是学生对唱歌的兴趣较为浓厚;在这兴趣的驱动下,将会克服识谱这样的困难问题。在适当的引导下,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在学习节奏的基础上学习识谱
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旋律与节奏,而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具有表现力。节奏训练先行,能使视唱教学中的难点得到解决,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低年级音乐课中的节奏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恰当地利用语言中的自然节奏、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进行节奏训练,通过学生熟悉的各种动作来理解节奏,收集一些韵律匀整的儿歌,教孩子们按节奏朗读,进行节奏训练,学生学得有趣,记得牢固,易于掌握,效果显著。
2.在理解和熟悉音乐的基础上学习识谱
经过欣赏,歌曲已经“整体输入”到学生的脑中。虽然歌曲还没有学,学生却能轻声跟着唱了,达到了“似曾相识”而还不十分“熟悉掌握”的状态。此时,用母音进行旋律的模唱,即统一学生歌唱的声音,又能更进一步熟悉乐曲。
3.在解决难点的基础上进行集中识谱
在教授一首新歌的时候,先让学生认真的聆听范唱,歌词多段的聆听一遍即可,再由师抽取其中两句旋律在钢琴上弹奏出来,要求学生在歌谱中迅速找出来,跟着琴声用一个母音哼唱,接着再去尝试试唱这两句旋律,这样当歌曲中的重点和难点都找到并会唱谱后,这首歌曲也就基本已经学会了。
二、在欣赏活动中学习识谱
首先,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发展儿童的听力是音乐课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基本任务,听是音乐体验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对欣赏音乐有着较浓厚的兴趣,要求也是十分强烈的,所以,在欣赏音乐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是一个最容易产生效果的做法。
借用熟悉的欣赏曲中拓展本课欣赏的教学目标借机落实识谱教学。例如:在人教版八册第七课《运动员进行曲》教学中,随着08年奥运会的刚落幕学生对这首耳熟能详的乐曲已经非常的熟悉,当音乐一响起时,同学们都能跟着哼唱出来。因为对此乐曲的喜欢和熟悉,我要求学生在复听的时候看着书本中记出的主旋律曲谱跟着视唱出曲谱。这十六小节的旋律在被学生反复聆听与模唱后,全班学生几乎都能完整准确的视唱下来了,在紧接着的歌曲《校园多美好》旋律视唱教学中,很多学生举一反三,将歌谱中的后十六分音符与附点八分音符唱得非常到位,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三、听唱结合,提高学生把握音准的能力。
音准是视唱曲谱的核心,没有准确的音高,音乐就会走样,帮助学生建立音高概念,是我们教师必须要做的工作。我们要明白,让学生具有一定的音准能力,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反复练习才能获得,所以我们要制定好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有效的方法来实施教学。
1.听辨和模唱唱名。
认识、熟悉唱名是听辨的基础。从音阶入手,让学生先仔细听,然后辨别音的高低,再进行模唱。通过多次、反复听唱的强化练习,并运用柯达伊手势加以辅助,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唱名音程感,这是学生能否顺利完成识谱演唱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从单音听唱练起,接着慢慢地过渡到音程,最后发展到简单的乐句。整个过程要注意到循序渐进,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进行这样专门性的练习,它容易变成枯燥的、机械的技术操练,学生是不喜欢的。所以我们要采用游戏性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1)“摘果子”。
将唱名制作成鲜艳可爱的水果卡片挂在“树上”,学生通过听琴音并从树上取下相应的唱名卡片的“摘果子”游戏来认识唱名。
(2)“送回家”。
将唱名与一些小动物的声音联系起来,如:小猫(mi)、小鸡(si)、小鸭(la)、公鸡(sol)等,学生通过听唱并把小动物“送到自己家”的游戏来唱对唱准唱名。
(3)还可以通过“卡片连音”、“唱名填空”等游戏活动对唱名进行复习和巩固。
四、演唱歌曲歌谱,现分后和
歌谱演唱必须建立在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唱名音程感和准确节奏感的基础上,才能比较顺利的进行。若学生在低年级段对唱名感与节奏感的把握还较差,就应继续在中年级或高年级段进行复习巩固,在唱歌谱的过程中坚持“多唱唱名”和各种节奏的练习。为提高学生演唱歌谱的能力,我们可以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达到教学的目的。
(1)词谱结合。
歌曲教学中唱歌谱与唱歌词应结合进行。先唱会歌词,让学生对歌曲的旋律有较深刻的印象,再来唱歌谱,有利于学生把握旋律的音高位置。有的歌曲节奏、旋律较简单,可让学生先唱会歌谱,锻炼和提高视谱演唱的能力,树立能唱好歌谱的信心。先唱歌谱还是先唱歌词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应根据歌曲的难易、长短、学生的识谱能力等因素,灵活运用,相机变换,循序渐进。
(2)先分后合。
一、培养学生识谱兴趣
1.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
如,游戏l《音乐树》:将乐谱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果卡片上,把这些“水果”挂在“树”上,游戏开始后,让学生取下后唱出卡片上的音符。
游戏ⅱ《给小动物找家》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
如,小猫3、小狗ii小鸡777、小鸭6666,公鸡55.等,游戏时,要求学生把─────这些音符送到小动物的家中,再唱出动物背面的音符,唱对了就算找到了家,请他进家门。
2.在认识唱名、音位、音高的基础上,进行听辨单音的练习。
如,游戏《小鸟飞》: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鸟,手拿或头戴小鸟的图片、头饰,边飞边听音乐。当飞到黑板前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小鸟”放到线谱相应的位置上,排完后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也可配上节奏唱。
此外,还可利用《卡片组音游戏》、《唱名填空法》等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的音符。
二、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1.先学歌曲,再识谱。
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视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视谱进行视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在线谱上的音高位置。
2.先学节奏,整首识谱。
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
如歌曲《剪羊毛》的附点音符比较多,是本课的难点,我们先训练附点节奏的读法、打法,再将整首歌词按节奏朗诵。用听唱法学习全曲旋律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
3.先攻难点,再识谱。
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分句、分段逐一识谱。
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习,或先学一个乐段后,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再进行识谱学习。
三、视听结合,训练音准,提高识谱能力
识谱教学的重点不在于理论,而在于视唱实践,我们可以利用趣味识谱,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
如在旋律视唱方面可进行顺唱(从头至尾)、逆唱(从尾至头)的练习;变换小节视唱练习:即由学生将卡片任意放进空的小节内,接成曲调视唱,卡片变动位置接成新曲调再视唱;3、5、6、7由学生按指定的拍子,组成曲调进行视唱。
四、结合器乐教学,强化识谱
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通过电子琴的弹奏和竖笛等乐器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
另外,利用柯达伊手势,帮助学生进行音阶练习和音高训练,培养音准能力,是提高识谱教学效果的好方法。
一、运用歌唱形式,激发识谱兴趣
俗话说得好,成功往往来源于一个良好的开端,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开始是多么的重要,它往往会调动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歌唱是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教师可以运用它将音谱知识引出来。例如,在讲解五线谱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小燕子》这首歌导入课堂知识,调动课堂气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二、将乐器引进课堂,提高识谱效率
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很多学生课余时间都参加了音乐兴趣小组,学习了其他乐器。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把乐器引进课堂,指导学生正确演奏音符时值、音高的同时,训练他们听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识谱效率。例如,现在有不少学生课外学习了电子琴、钢琴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反复弹奏,寻找识别音符的方式,达到识谱教学的目的。
三、运用节奏训练,掌握乐谱知识
在音乐学习中,节奏非常重要。由于每首歌曲都有他们不同的节奏,而通过节奏的认识能够增强学生的识谱能力,因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运用节奏这一独立的功能来激发学生对于识谱知识的兴趣。下面,让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运用节奏来帮助学生学习识谱知识。
例如,在学习《种太阳》这首歌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用手演示一下这首歌的拍子,再引导学生去寻找其中的规律。与此同时,在涉及旋律中的重、难点知识的时候,也可以运用节奏训练,这样既能避免一遍遍重复演唱的繁琐训练,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特征,掌握音乐中的相关知识。
同样,为了使学生更加透彻地掌握知识,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节奏大赛,将学生分为小组,分别“演唱”自己喜欢的歌曲(这里的演唱指打拍子)。在一个小组“演唱”的时候,其他小组要据此写出这首歌的识谱知识,最后找出表现最好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这种竞赛形式的训练能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的拍子中掌握音乐知识,学会通过拍子找出相关乐谱,既能高效地完成教学,又能将知识渗透给每个学生,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四、练习熟练曲目,掌握识谱技能
在学生没有学习音乐知识之前,总会在其他地方听过一些曲目,并且还能哼上几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可以运用这些曲目,这样在传授识谱知识的时候就会比较方便,学生也能够很好地接受。
例如,在音乐课上,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即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爱的一首歌,然后写出其中的乐谱知识,上交给老师批改。教师在批改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严谨,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这样既不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有助于教师及时指正学生身上所存在的问题,完善他们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进步。
五、通过实际练习,巩固识谱能力
学习就是通过练习来巩固“学”,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要意识到这一点,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增加和巩固知识。如可以围绕音乐开展类似识谱大赛、节奏大赛、歌唱比赛等竞赛,让学生充分地接触音乐,帮助学生巩固乐谱知识,培养他们的乐感,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仅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而且还可以做到灵活运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经验;天赋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181-01
一提到唱歌,大多数小学生都很兴奋。因为喜欢唱歌是小孩子的天性。从幼儿时代的“小兔乖乖 ”、“找朋友”、“一分钱”到小学时代的“上学歌”、“读书郎”、“让我们荡起双桨”等等歌曲,孩子们都非常喜爱。无论是电视剧里的插曲,还是流传于大街小巷的流行歌曲,孩子们都能朗朗上口,兴趣盎然。他们之所以能准确演唱难度较大的通俗歌曲,就是因为他们听得多,自然就会唱了。可是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中情况却不容乐观。在从教不到一年中,我发现小学识谱教学是音乐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少学生模唱歌曲,尤其是直接模唱歌词的能力相当强,但是让他们唱曲谱时却感到了困难,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不能说这些学生都是“音盲”或者“音高感不强”,因为他们在学会某首歌曲后,课上、课下唱时许多学生是没有问题的,而且他们在模仿唱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时是连相当难的音程也都唱得非常准确的,所以这说明他们的音高感是相当好的。
首先,这种过分分散的识谱教学法违反了记忆规律。音乐课不是每天都有的,更不是每堂课都只学识谱内容,很难及时组织复习。学生往往是学了后面忘前面,缺少连续性,形不成系统,效果自然不佳。其次,分散识谱教学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按目前课程的编排体系组织教学,学生不可能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获得初步的识谱能力。小学学了两三年甚至四五年仍然无法独立视唱简谱,初中学了一二年仍然无法独立视唱简单的五线谱。这样,整个小学、初中阶段,学生都必须在老师的“教”和“带”之下进行读谱练习,不能脱离老师学步,以获得自我发展。这在相当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识谱能力的提高。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集中识谱教学法”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困境的可行性选择。所谓“集中识谱教学法”,即缩短战线,集中一点打歼灭战,把原来需要用整个小学、初中阶段来学习的识谱内容集中安排到小学二年级或三年级、初中一年级,用二到三个学期学完。这样,一方面学习内容紧凑,可以克服识记方面的困难;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提前掌握简单的独立视唱技能,使他们学得积极主动,进一步激发兴趣,到小学或初中毕业时,他们就基本上具备了应有的识谱技能,能够比较熟练地听唱和视唱简单的曲谱了。
当然,运用“集中识谱教学法”,必须由专职音乐教师或识谱能力较强的老师任教。如果老师每次上音乐课我都会花大量时间去训练学生唱歌谱,可效果不佳。我不断反思,难道我们一定要先识谱再唱歌吗?是不是自己的教学方法有问题?传统的学歌顺序是先学谱后填歌词。试想:对于某些简单的歌曲,学生不唱谱,听几遍,就可以轻松地唱出旋律,也就不存在学不学的问题;对于某些曲谱比较复杂的歌曲,花很多的时间去唱,是不是值得?反其道而行能不能行得通?经过探索我发现:一些曲谱复杂的歌曲,先唱歌词,再学歌谱,学生会唱得出奇地好,谱也学得很快,时间也花得少。原因是学生都有对新鲜事物好奇的特点。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音乐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音乐教师不仅是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更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是新的音乐教学的研究者、设计者。在我们平常的音乐课教学中,音乐老师要做有心人,要不断总结来自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兴趣;识谱方法;年龄特点;器乐
我是一名初中音乐教师,在长期的音乐教学中,对音乐识谱教学这一问题感到十分的困惑。原因是在农村中小学校音乐这门知识缺失严重。学生上了六年小学,只学唱了几首歌,其它音乐知识几乎没有学过。更不能提识谱能力的高低了。
学生上了中学后,模唱歌曲的能力相当的强,能很快掌握一首歌词的演唱。但是让他们唱曲谱却就困难了,即使教他唱音阶,他们都很难唱准音高关系。每年在七年级很难找到一个识谱能力稍强的学生。这种现象令人悲哀。何时能让农村娃娃补上这一课。
我长时间的思考这一问题,如何在自己的课堂上解决这一问题。每周只有一节音乐课,我们的学生音乐知识与大纲要求相差甚远。按教材要求进行学生只能学唱几首歌,其他教材内容的完成是不可能的。
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可看出,不能说学生是“音盲”或“音高感不强”,因为他们在课内外唱许多歌曲时音准是没有问题的,他们在唱流行歌曲时,连相当难的音程也都唱得非常准,说明他们的音高感很好。学生普遍喜欢唱歌词,不喜欢唱歌谱。连十分熟悉的歌曲曲谱他们也不会唱,模仿都不怎么像。这说明学生不会用“唱名”来表示音高的这种观念始终没有培养起来,即缺乏使用“唱名”来唱曲调的能力。
根据学生这一状况,我通过多年的尝试,总结了教学生识谱的几点方法。
一、设置具体情境,引发学生学习识谱的兴趣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乐谱是表达音乐的主要手段,也是音乐教学中最基础和最关键的部分,学习音乐从识谱开始。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识谱的积极性尤为重要。只有学生有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对知识的渴求心理才可以高效的吸收和学习教师所教授的课程。
乐谱是音乐的一部分,两者不可分割。通过把乐谱与音乐情境相结合的方法,先把学生带入学习的环境中去,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如学习一首歌曲,教师可通过丰富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作品优秀内涵,再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作品视频。学生就可从视觉、听觉和感觉这三方面感受到作品的氛围和它表现出来的情境、情绪。学生有了深刻印象,之后再加上教师的详解,学生学到了应掌握的知识。教师引导学生用“唱名”来演唱歌曲,教师可用钢琴引导,学生就会轻松学会曲谱。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方法多样化
初中生在音乐方面有了一些知识的积累,他们可以感受出音乐的长短、高低、强弱,还可以进行音乐旋律的模唱以及听辨能力。但是,对于曲谱不能准确的掌握。笔者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识谱教学:
1.先唱歌词后识谱的教学方法
用学生学过的优秀曲目,让学生唱词,使他们先进入优美的歌词意境之后,反过来再教唱曲谱,教师先有感情地弹唱曲谱,激发学生用“唱名”唱歌的欲望,再向学生传授乐谱知识和演唱。这样的方法就可以使学生易于接受识谱教学。
2.先学曲中的难点,再学全曲
在教学生学习一首曲谱之前,教师先把曲中的难点找出,解读难在何处,并穿插音乐知识的讲解,之后让学生模唱曲中的难句和难段。再学习全曲的演唱。
如《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难点就在第一乐句,有升半音和付点四分音符的存在,升半音的音高和付点四分音符的长度,学生不易掌握。让学生在教师的教唱中掌握后,再唱下句和全曲就容易的多了。
3.采用分句分段的教学方法
在学习较长的乐曲时,可采用分句分段的教学方法,逐句逐段的教授音准,并且让学生进行“唱名模唱”和“唱名背唱”有利于学生对乐谱知识的温习,有利于学生对乐谱的掌握。如学习《茉莉花》这首曲目,首先让学生听,然后让学生进行识谱学习,最后采用分句分段的方式进行教学。该歌曲乐谱的前后音符节奏都是重复的,教师只需要加强前半部分的乐谱教学,学生就可以全面掌握该乐谱。
三、结合乐器,强化提高识谱能力
音乐学习过程离不开乐器的协助。钢琴、电子琴、手风琴等多种乐器都能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唱名”音高的。若能把简单的乐器如竖笛、口风琴安插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用乐器来演奏简单的曲目或已学过的曲目,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加强和巩固乐谱知识。指导学生准确的演奏出基本音符,加强学生的音准度,巩固学生的识谱知识。
学生学习乐器具有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演奏,使他们有了成就感,增强了音乐学习趣味性,使学生们发挥自我能动性,主动地参与到识谱教学中来。
四、小学音乐识谱教学
识谱是音乐教学的必修课,始终也是困扰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识谱教学是音乐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较难掌握的环节,不少学生模唱歌曲,尤其是直接模唱歌词的能力相当强,但是让他们唱曲谱时却感到了困难,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识谱能力的培养起着音乐大厦中基石的作用,那么如何进行识谱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阶段入手。
1. 低年级培养学生识谱兴趣和意识 (1)音符唱名的模唱。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求在识谱教学的初期(或准备阶段,即小学一、二年级)必须进行充分的“唱名音程感”的练习,使学生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牢固地掌握“唱名音程感”,为此,要求小学一、二年级的唱歌教学中大量进行“唱名模唱”和“唱名背唱”。要求在一、二年级音乐教学中将所有所学的歌曲的歌谱全部要进行“唱名背唱”。牢固地、熟练地掌握了使用唱名表示音高的能力,对于以后(中、高年级和初中)的识谱教学是十分有利的。
(2)培养识谱兴趣。低年级音乐课要针对学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理解力差的特点,从趣味的、新颖的教学形式入手,培养学生对识谱的兴趣。例如:在对于一二年级的初学者来说,我以“脑筋急转弯”的游戏方法,出示卡片音符,引导学生集体认读,有说对的,有说错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认读积极性很高。其实,只是很平常的教学行为,给它加上一个智力测试名称,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就大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寓教于乐,使其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音乐,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作为音乐教师就要让学生每节课都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课堂,让他们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可见教师的灵活机智,教学的方法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行为的特点是多么重要。
2. 高年级采用不同的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1)歌曲中提炼出简单小结师生互动。三年级的学生对着七个音符的歌唱及书写都非常熟悉了,所以三年级要把音符体现在旋律里。所以我把每首歌都写在歌篇上,简单小节学生唱,较难的小节老师唱。师生互动,这样较难的小节也通过和教师的互动,在学生心里也有了大致的印象。在指导起来就容易多了。
(2)以节奏训练为切入点,分句识谱。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音准与节奏,节奏入门要比音准容易。所以,节奏、节拍的训练在学生识谱过程中尤为重要。如果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进行识谱就更容易了。节奏训练先行,能使视唱教学中的难点得到解决,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视听结合,提高识谱能力 视觉和听觉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的作用最大。而运用多媒体进行电化教学恰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能力,丰富了他们的视听感受,从而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多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提高了。并且将多媒体课件运用到识谱教学中,对于突破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常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教学质量。
4. 给予鼓励,是识谱教学的动力 例如:歌曲《过新年》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以辅助识谱,当学生每次准确地唱出乐谱时,就给他们放出一张美丽的烟火图片,以示鼓励,学生每看到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烟火都是兴奋不已,甚至是欢呼。可见在教学中,适时、适度、有针对性的将多媒体课件引入音乐课堂,运用于识谱教学,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一、小学音乐识谱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
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不少小学音乐教师还没有完全转变教学观念,音乐教学仍以简单的传授音乐技巧为主,没有将审美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中,背离了新课改对小学音乐教学的要求。即便一些小学音乐教师已经意识到识谱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专业素质的限制,导致音乐识谱教学效率低下,上述种种原因都阻碍了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正常发展。
二、识谱教学对音乐教师的要求
1.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方面
要想真正提高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教学水平,音乐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环节设计,在学生接受能力范围之内创新教学手段。在讲解基本音乐技巧基础之上融合一些识谱教学,使学生的感性审美和理性认知都能够得到提升。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全面激发学生对音乐识谱的兴趣才能提高小学音乐识谱教学水平。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全面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识谱的欲望,让学生在接触音乐后能够感受到蕴藏在音乐中的魅力。例如,在正式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或动画片曲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开展教学活动,或者选择与教学曲目相似的动画片曲目,带动学生对识谱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教师要抓住时机进行识谱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总体来说就是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多种资源以及多种教学活动全面激发学生对识谱教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投入到音乐识谱教学中。
3.创新教学方法
识谱教学相对于其他教学内容来说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排斥的情绪。但识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失去了对识谱教学的学习兴趣,则会影响学生今后音乐素养的提高和品格的形成,所以要求教师要及时创新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将识谱教学与音乐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当中学习识读乐谱,不仅能够达到教学的目的,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不仅是指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同时也代表新型教学方法的出现,对完善现代教学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三、小学音乐识谱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
1.制作教学课件强化识谱训练
小学生心理年龄和生理发育处于发展阶段,对音乐感知的能力较弱,所以教师要制作教学课件加强对学生基础的训练。教师在制作课件时需要注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吸引力强、效率高的课件。只有制作科学合理的课件才能强化学生的识谱训练,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有一首歌曲名叫“两只小象”,该首歌曲节奏感较强但旋律比较固定,教师就可以利用旋律固定的优势,将固定的旋律截取出来并向学生展示,通过反复的欣赏和练习学生会将固定的旋律牢记于心,这样在进行识谱教学时难度较低。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听唱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通过肢体模仿小象的动作来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个愉快的活泼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又如,学生在学习“卖报歌”时,由于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听过这首歌曲,所以可以直接让学生跟着录音机进行伴唱,通过对主旋律的引导让学生掌握该歌曲的唱法,该种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是一个伟大的创新,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识谱能力。
2.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逐渐走进学生课堂,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在现代化教学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和声音于一身,有着较强的感染性和趣味性,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关系,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同时新课改也对小学音乐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创新性地开发教学资源,分散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水平。
如,在对苏教版中“数蛤蟆”这一节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时,由于这首歌曲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旋律和音调出现了多次转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则很难向学生全面展示该首歌曲所涉及的音符,所以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可以在多媒体上用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小青蛙跳动的轨迹,了解大跳音的路线及特点,从而有效降低该首歌曲学习的难度。
3.适当引用模仿教学
音乐的创造力主要表现在在学习的基础之上创造出自己的特色,要想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音乐作品首先要从模仿开始。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模仿能力较强,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特性开展模仿教学,让学生在模仿中积累经验,从而达到识谱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能为接下来的音乐创造奠定基础。
如,在学习“革命将士出征歌”时,由于该首歌曲属于陕北民歌,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同时歌曲由六句对仗工整的乐句组成,所以可以利用该歌曲进行识谱教学。教师可以在学生正式学唱之前将旋律打乱并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觉对旋律重新排列,将排列好的旋律进行演唱。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对识谱教学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4.情境教学法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同时注意力很难长时间保持集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这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生活情境或营造生活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适当引入游戏,在游戏中锻炼学生的识谱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乐谱的学习比较抽象,如果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降低学习乐谱的难度,使学生能够尽快掌握乐谱。
关键词:小学音乐;识谱能力;教学思考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小学生识谱、唱谱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这也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难点。要想培养小学生的识谱能力,音乐教师就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并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改革教学方法。教师要从提高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识谱的兴趣,让兴趣帮助学生打开音乐殿堂的大门,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音乐的美好。
一、利用感知特点,在游戏中讲授乐谱知识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识谱是一个难度很大的任务,那些陌生的乐谱在他们看来简直是天书,学起来也非常困难。识谱是这个年龄段的儿童难以掌握和接受的复杂知识。为了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孩子的感知特点出发,采用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分辨音的高低、进行模唱等教学训练,提高学生的模唱、听音能力,增强学生对音准的感知能力。
在快乐的氛围中,儿童的大脑往往处于兴奋、灵活的状态,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轻松的音乐游戏中,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模仿不同动物的叫声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音符与时值之间的关系。比如,在教学2/4节奏型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模仿开火车的声音: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呜。学生在游戏模仿中不知不觉地就进行了节奏训练。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仔细聆听熟悉的大自然的声音,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使学生对音乐节奏有所体验,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提高识谱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设施,在视听赏析中轻松识谱
在音乐识谱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的音乐教学情境,把刻板枯燥的音符变成生动形象的音乐情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乐理知识。教师可以把音乐知识与动画、图片、视频等因素组合形成音乐画面,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屏幕上,学生的视觉感知更加丰富,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乐谱的兴趣。如,在教学上行音节与下行音节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个音乐动画,先制作八个楼梯台阶,在每个台阶上面标出相应的八个音节do re mi fa sol la xi do。然后再制作一个小女孩的动画形象,当鼠标点击小女孩时,她就由低向高依次跳上去,同时奏出这八个音节来。小女孩可以边跳边讲解,“音是有高低之分的,音的排列就像我上楼梯一样,由低向高排列就是音的上行。从高音do跳回中音do,这就叫下行音”。教师通过生动的动画演示,把无形的音乐知识用直观、有形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对音的“上行”与“下行”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很快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音乐知识。
再如,《布娃娃》这一课中节奏的强弱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教师可以创设一个音乐情境:在一个雪花飞舞的夜晚,一个小女孩独自走在街头,突然发现躺在地上的布娃娃。学生通过观看动画视频就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小女孩的心情。教师在播放视频的同时渗透音乐教学,让学生进行“强、弱”模仿训练,把情感与音乐的节奏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了解音乐、表达情感,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
三、利用比赛形式,调动学生识谱的自主性
自主性强的人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客观事物,从中找到规律,更快地达到学习目的。在小学音乐识谱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要想真正调动学生识谱的主动性,使学生多方面地发展就必须进行教学创新,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分组比赛就是一个很好的自主性教学尝试。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编号,然后再由师生共同制定比赛评分标准,以5分为基础分进行加减,比赛结束后进行总结,对优胜组进行适当的奖励。教师还可以设置个人表现优秀奖,对于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小红花奖励。为了全组的荣誉,学生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乐理知识,积极地参与答题。比如,在音节训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集体练唱,然后再利用开火车的方式让学生一个一个地唱,哪个同学唱得音不准,可以向本组成员求助。最后教师再指定人员演唱,出错的人会被淘汰出局,哪个小组留到最后的人多,哪个小组就是胜利者。这种结组比赛的练习能够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听音能力,同时也调动了学生识谱的自主性。
总而言之,识谱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音乐和提高音乐文化修养的主要途径。因此,音乐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法,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乐理知识的同时得到全面的发展,让学生愉快地感受音乐,轻松地学习识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