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1 08:45:1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辩论问题大全,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安徽省本科院校间排球联赛的可行性研究
2.影响高校普通本科排球教学效果的因素研究
3.广西本科院校气排球联赛运行效应研究
4.安徽省民办本科院校排球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5.河南省地方本科院校排球运动队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探索
6.新形势下普通本科院校排球普修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7.河南省普通本科高校排球教学内容现状调查
8.对全国部分体育院、系本科排球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题目的分析与研究
9.安徽省本科院校非体育专业学生课余排球活动开展现状与建议研究
10.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施排球俱乐部教学的实践研究
11.安徽省民办本科院校排球课程设置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12.安徽省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3.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探析——以排球课程为例
14.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排球教学中乐的诠释
15.高师体育函授本科排球教学刍议
16.应用型本科教育中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排球课程为例
17.浙江省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排球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18.体育系本科排球专修课考试内容及成绩鉴评初探
19.普通本科院校开设沙滩排球选修课的可行性分析
20.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排球普修课教学质量评估探讨
21.体育教育专业自考试点班(本科)排球普修课教学初探
22.四人制排球在高职院校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2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程体系的主要特征及其构建
24.高校排球运动队训练与比赛的现状调查——以张家口市高校为例
25.将气排球运动引入广西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探究
26.高校体育排球普修课教学分析
27.排球普修课72学时最佳教学程序研究
28.串连技术和提高学生比赛技能的研究
29.对函授排球教学若干问题探讨
30.安徽体院排球队2届毕业生情况统计分析
31.我国体院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选课程教学改革动因探析
32.长期排球训练对男大学生身体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影响
33.高校学生课余排球运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34.排球垫球教学应用图示教学法的实验研究
35.体教专业排球必修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调查与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36.对体育教育专业排球必修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
37.近3年山西师大排球专修学生论文选题的研究
38.致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心系排球运动发展——访北京体育大学葛春林教授
39.对师专体育系排球普修课教学的探讨
40.排球传球技术目标教学的实验研究
41.浅谈我校高考体育班的管理策略
42.排球普修课课时压缩后的教学对策
43.吉林省高校运动训练专业排球专项课程设置现状分析与研究
44.图示教学法应用于排球垫球教学的实验研究
45.排球普修课中促进基本技术教学最优化的研究
46.影响排球基本技术的身体素质分析
47.山东体院排球专选毕业论文的现状分析
48.对我国残疾人坐式排球运动员基本状况的研究
49.防守反击在现代排球比赛中的应用
50.现代排球防守战术原理及应用
51.河南省高校排球运动“海南现象”研究
52.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程体系的主要特征及其构建
53.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核心要素
54.论我国首创的气排球运动
55.我国优秀大学生女子排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结构特征及评价模型的建立
56.排球运动员对扣球动作各期段图示眼动特征的实验研究
57.对排球青少年运动员选材和早期训练的若干问题的探讨
58.膝关节损伤对排球专项学生急停纵跳的生物力学影响
59.我国少年女子排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的现状分析与评价
60.对高校排球教学现状的研究与探讨
61.中国竞技排球发展的新思路
62.中国竞技排球发展的促进因素
63.我国青年男子排球运动员身高、体重和部分身体素质特征的研究
64.我国男子排球后备力量调查及北京奥运战略分析
65.论气排球运动的健身价值及其推广
66.普通高校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及预防
67.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方法探讨
68.我国气排球运动社会化进程中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69.山东省排球后备人才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70.对我国职业排球俱乐部现状的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
71.我国沙滩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72.全国排球联赛看台文化研究
73.排球二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74.国内外排球专项体能理论研究进展
75.“攻防链”理论解读发球在竞技排球比赛中的作用
76.高水平沙滩排球运动员核心稳定性与下肢专项移动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77.大学生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调查及原因分析
78.我国排球运动员的运动创伤情况调查研究
79.实行新规则新赛制后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规律
80.2003年世界杯男子排球赛优秀接应二传运动员进攻特点分析
81.对中国青年男子排球运动员身体形态和专项身体素质的研究
82.对中国排球运动训练实践中若干理念的反思
83.浙江省优秀青年男子排球运动员强攻扣球手臂挥摆动作运动学与表面肌电学分析
84.论排球运动在学校的发展出路
85.21世纪排球运动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86.排球运动员踝关节扭伤调查分析
87.广西气排球推广的经验与启示
88.论我国竞技排球的可持续发展
89.我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各子系统间的互动关系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90.对我国排球俱乐部经营现状的调查分析
91.陕西省普通高校排球运动的开展状况与发展对策
92.气排球与室内排球技术的比较分析
93.对我国男子排球联赛运动员年龄、身高、体重及克托莱指数的动态分析
94.世界排球运动发展趋势和我国排球运动改革现状
95.跳高、排球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生物力学的特征
96.安徽高校排球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97.论排球运动员的战术意识
98.排球竞赛中战术行为决策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研究
99.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及其未来趋势分析
100.中国优秀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特征及其评价
101.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102.新规则下排球比赛规律初探
103.广西普通高校气排球教学的现状调查
104.盘点排球运动弹跳力训练
105.排球教学训练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06.广东台山学校排球运动研究
107.技战术创新对排球运动发展的推动作用
108.现阶段我国排球后备力量状况调研报告
109.2009—2012排球新规则的修改对现行排球比赛的影响
110.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111.排球扣球技术教学之我见
112.中国男排参加第十届世界杯排球比赛技术分析与评价
113.我国女子排球实力演变分析
114.排球运动中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分析
115.论排球运动中踝关节的损伤及预防
116.广东高校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及预防对策研究
117.美国排球竞赛管理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18.论排球竞赛竞技战术节奏原理
119.文化学视角下的现代排球运动——浅谈排球文化之“内”与“外”
120.排球、足球运动员膝关节等速向心肌力测试比较研究
121.我国沙滩排球运动发展研究
122.当前排球发球技术特点比较分析
123.高校排球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24.世界排球运动的新发展对我国排球运动的启示
125.浅析气排球运动的锻炼审美价值
126.对沈阳市部分学校排球运动开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127.我国排球运动科研现状调查与分析
128.执行新规则后排球比赛技战术特点及世界排坛格局变化——2000年奥运会排球比赛技术统计分析
129.中国排球市场失效与市场规制——兼论中国排球产业的发展
1.论新生代女性流动人口生育保险权利的保护
2.中国人口生育意愿变迁:1980—2011
3.完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生育政策的探讨
4.从第六次人口普查看中国人口生育变化的新特点
5.2000年以来中国人口生育水平的估计
6.论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改革
7.人口迁移、生育率及人口稳定状态的老龄化问题研究
8.中国流动人口的生育水平——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分析
9.单独二孩政策下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试析
10.人口生育和流动管制的经济后果
11.中国人口生育政策60年
12.中国人口生育水平低在何处——基于六普数据的分析
13.中国人口生育变化及影响因素——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分析
14.流动人口生育意愿、性别偏好及其决定因素
15.中国出生人口的新变化与趋势
16.婚姻挤压下农村流动人口的生育性别偏好——基于相对剥夺感视角的分析
17.中国人口迁移与生育率关系研究
18.生育政策调整对中国出生人口规模的影响——基于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差异的视角
19.自主到计划:人口生育和增长变迁——1950~2014年中国人口论纲要
20.流动人口对当前生育水平的影响
21.论计划生育权利义务的双重属性——以我国人口政策调整为背景
22.城市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研究综述
23.新一代乡-城流动人口生育意愿探析
24.城镇外来农村流动人口的生育观念与行为分析——来自深圳调查的发现
25.生育水平评估与生育政策调整——基于中国大陆分省生育水平现状的分析
26.滞后与压缩:中国人口生育转变的特征
27.21世纪初中国人口的生育观念——基于对山东省一项问卷调查的研究
28.中国农村人口生育水平估计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队列视角的分析
29.有效人口政策命题与中国生育政策演变
30.人口生育观念嬗变与社会发展
31.迁移流动人口生育特点及相关理论——中外研究述评
32.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口效应
33.队列视角的中国人口内在增长水平研究——基于终身生育率两种估计方法的比较
34.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的演变历程
35.苏南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研究——以吴江流动人口为例
36.不同代别农民工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厦门市912位农村流动人口的实证研究
37.外来人口与我国城市低生育率
38.经济社会发展与生育率变动关系的量化分析
39.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的变迁及其影响
40.计划生育政策、社会保障与人口出生率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41.清中叶以降浙南乡村家族人口与家族经济——兼论非马尔萨斯式的中国生育模式
42.1979~2000年中国人口生育趋势:出生数据和教育数据的比较分析
43.文化适应——研究流动人口生育行为的新视角
44.人口负担与人口红利的权衡——论中国现阶段不能放松计划生育政策
45.集体化时期的分配制度与人口生育——以日照市东村为中心(1949~1973)
46.人口迁移对延边朝鲜族育龄妇女生育行为差异的影响程度分析
47.我国流动人口生育问题研究概述
48.人口生育政策亟待全面彻底改革——基于人力资本、创新能力的分析
49.从稳定人口与人口再生产认识总和生育率真实涵义
50.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生育期望及其影响因素
51.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差异研究
52.中国人口生育率的下降与人口老龄化
53.人口流动的经济效应对生育率的影响——基于CGSS农村微观数据的研究
54.人口老龄化机制研究:基于生育率持续下降视角
55.生育政策潜在人口的结构及其二孩生育意愿——对两项大规模调查结果的分析
56.人口优化理论再探——新人口危机和国家安全
57.乡城流动人口的生育间隔及其影响因素——以上海市为例
58.乡-城转移人口的生育率水平问题
59.我国人口增长的总和生育率模型及人口预警
60.企业青年流动人口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61.云南流动人口生育水平研究
62.外出对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的影响差异分析——以广州市流动人口为例
63.基于广义稳定人口模型的中国生育率估计
64.流动人口生育保险参与及其性别差异研究
65.生育率结构性变化与新生人口激增——基于北京的APC模型实证研究
66.中国的低生育水平及相关人口研究问题
67.我国人口生育政策该何去何从:近年的争论和讨论
68.中国妇女生育意愿决定研究:基于工资收入获取视角
69.人口生育政策的评价方法研究
70.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口效果评估
71.低生育时代的人口政策走向
72.中国妇女生育水平变动考证和未来人口发展的策略选择
73.外来流入人口的分母效应与大城市育龄妇女的超低总和生育率——以京、津、沪为例
74.东部较发达省市人口下降区人口发展趋势——基于生育政策调整的县域个案诠释
75.我国生育政策演进与人口均衡发展——从独生子女政策到全面二孩政策的思考
76.论家庭变迁与人口的生育行为
77.中国人口生育问题研究
78.城市流动人口的生育健康状况调查
79.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的缺陷与对策
80.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的生育转变
81.生育率转变与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口经济效应评估——以四川省为例
82.婚姻家庭与人口生育立法分离之探讨
83.对“单独二孩”政策新的认识与思考
84.中国省际人口空间格局演化的分析方法与实证
85.中国城市人口生育意愿——对哈尔滨市已婚在业人口的调查
86.从以人为本看我国人口问题与生育政策
87.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研究:回顾与前瞻
88.新疆人口生育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89.流动人口生育问题研究综述
90.高出生性别比地区人口预测研究——基于育龄妇女生育意愿调查
91.中国的城镇化如何影响生育率?——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
92.人口生育问题与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策略选择——以广东省潮汕地区为例
93.中国的低生育率与被忽略的人口风险
94.低生育研究——人口转变论的补充和发展
95.“单独二孩”:生育政策调整的社会影响前瞻
96.低生育率是中国的福音?——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看中国人口发展现状与前景
97.现阶段中国的总和生育率究竟是多少?——来自户籍登记数据的新证据
98.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生育状况调查分析
1.论信息产业经济的形成基础与发展规律─—关于信息产业地位、结构、机制、规模、管理模式的理论概述
2.2007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公报
3.信息产业经济及其宏观测度
4.信息产业经济特征分析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启示
5.基于时间序列单方向因果测度的多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发展分析
6.信息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研究
7.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我国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构建思路
8.2005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
9.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10.2007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状况
11.2007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状况
12.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计量分析
13.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14.我国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发展浅议
15.印度软件信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16.2003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十大特点
17.信息产业拉动重庆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18.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
19.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我国信息产业经济效应分析
20.上海信息产业对经济发展影响分析
21.2007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
22.上海市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
23.信息产业经济分析
24.印度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25.上海信息产业经济效益投入产出分析
26.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分析研究
27.广西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28.2013年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暨彩电行业研究会在京召开
29.地理信息产业的经济特性分析
30.信息产业的经济特征分析
31.2003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
32.第四届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举行
33.山东省2010年第三季度信息产业经济运行会议召开
34.我国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影响关系研究
35.经运司部署明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11项重点工作
36.2009年上半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
37.浅析我国信息产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
38.2008年上半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
39.2011年上半年山东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
40.上半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
41.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基本经济规律
42.中国信息经济状况与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43.信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评价:以新疆兵团为例
44.2008年1-3月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
45.信息产业对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
46.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调控目标
47.山东省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再上一层楼
48.信息经济对产业划分的影响
49.论信息产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50.知识经济和信息产业
51.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调控目标
52.2011年1-8月份山东省电子信息产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53.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分析——体制、战略、政策
54.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调控目标及工作要点
55.浅论信息产业经济的形成机制和发展动力
56.信息时代的产业经济创新
57.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举行娄勤俭出席并致辞
58.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会议召开
59.谁是信息产业领军人物?——2005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
60.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与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61.信息产业经济分析刍议
62.2004年上半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
63.2004年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工作会议预测2004年全行业增速将保持25%
64.信息产业与信息活动产值——马克·尤里·波拉特的《信息经济》
65.2004年上海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及2005年预测
66.信息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效应分析与研究
67.生产快速发展增幅逐月提高──上半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
68.2004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举行
69.信息产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问题研究
70.日本信息产业经济发展迅速
71.安徽省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
72.大连市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73.信息产业对安徽经济增长影响分析探讨
74.信息产业与地区经济发展
75.信息产业: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76.湖南省信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基于菲德模型的检验
77.信息产业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78.信息产业经济(总论)
79.中国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基于热点经济区域面板数据的分析
80.信息经济下产业结构的优化
81.信息产业投入产出经济效应分析——两部门视角
82.信息产业的特点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83.浅析旅游新经济——旅游信息产业的形成、发展与提升
84.网络时代信息产业与新经济发展的互动
85.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
86.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
87.中国经济增长来源实证研究——基于对细分的信息产业、资本投入、劳动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
88.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89.信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的实证研究
90.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
91.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
92.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分析
93.基于C-D模型的信息产业细分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分析
94.基于菲德模型的信息产业细分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分析
95.江苏省信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96.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实证与分析
97.中国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98.三网融合:网络信息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序曲
此次实习,主要岗位是审查起诉科,因此主要实习科目是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也涉及一些其他私法科目。在(中国报告网)实习中,我参加了几起案件的开庭审理,认真学习了正当而标准的司法程序,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细致的了解了公诉起诉的全过程及法庭庭审的各环节,认真观摩一些律师的整个举证、辩论过程,并掌握了一些法律的适用及适用范围。跟随干警提审,核实犯罪事实,探询犯罪的心理、动机。真正了解和熟悉了我国的公诉程序及法庭的作用和职能,同时还配合公诉人员做好案件的调查笔录和庭审笔录,做好案卷的装订归档工作。
实习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严格(中国报告网)要求自己,虚心向领导和检察干警求教,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党和国家的政策,学习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法律技能,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这也许是我一个人的感觉。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我们的法学教育和实践的确是有一段距离的。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需要理论的指导,但是法学的发展是在实践中来完成的。所以,我们的法学教育应当与实践结合起来,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具体说就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以课堂为主题,通过实践将理论深化;暑期实践与平时实践的关系,以暑期实践为主要时间段;社会实践广度与深度的关系,力求实践内容与实践规模同步调进展。
在实习过程中,也发现法律的普及非常重要。我国政府为推进法治建设而进行的多年的普法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大成就。人们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普法的深度与广度上还有一些不足。比如有些时候,人们对有些法律条文是知道的,但却不知道如何适用它,以至于触犯法律;有时候人们对两个以上不同法律对同一问题的规定不明白,不知道该适用哪一部法律,有一个案件就是这样的,被告人原是某村会计,后来在改选中落选,这样一些会计帐簿、会计凭证需要移交,但是他一直认为《会计法》是规定的要等帐目清算后再移交,所以就坚持不交出,结果被以隐匿会计帐簿、会计凭证罪逮捕。这一个案例就说明我们的普法活动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深入实际,真真正正的让人们了解法律、法规的含义。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确立人们对法律的信仰,确立法律神圣地位,只有这样法治建设才有希望。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青少年犯罪。在实习中所接触的案件中,有很大一部分案件的被告是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甚至有两个犯有抢劫罪的被告人是八七年的。不考虑被告人家庭和自身因素,从社会大环境来说,我觉得社会也有一些责任的。从八十年代初改革开始到八十年代末,这是一个重大变革的时期。这一段时间对精神文明建设有些放松,也就是说,有些犯罪人在童年时期就有可能已经沾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气。所以说,教育从娃娃抓起,不能只是一个口号,要真正落到实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近一个月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领导和干警们的教导,这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次实习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在工作中和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对于自己这样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 学习法律的最终目的是要面向群众,服务大众,为健全社会法治,为我们的依法治国服务的。高等法学教育在推进法治建设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其培养的具备一定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技能人才,将在社会上起到重要作用。现代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是一个处处充满规则的社会,我们的国家要与世界接轨,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培养必不可少。因此,对人才的培养,应当面向实际,面向社会,面向国际。法学教育本身的实践性很强,所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是比较可行的,大学的法学院应当与公、检、法、律师事务所等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定期安排学生见习,让学生更好的消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对法学的兴趣,避免毕业后的眼高手低现象,向社会输送全面、合格、优秀的高素质法学人才。
编辑推荐:
小编推荐:标准实习报告格式
会计实习报告大全
采购谈判的技巧大全011、永远不要试图喜欢一个销售人员,但需要说他是你的合作者。
2、要把销售人员作为我们的一号敌人。
3、永远不要接受第一次报价,让销售员乞求,这将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好的交易机会。
4、随时使用口号:你能做得更好。
5、时时保持最低价的记录,并不断要求得更多,直到销售人员停止提供折扣。
6、永远把自己作为某人的下级,而认为销售人员始终有一个上级,他总可能提供额外的折扣。
7、当一个销售人员轻易接受,或要到休息室或去打电话并获得批准,可以认为他所给予的是轻易得到的,进一步提要求。
8、聪明点,可要装得大智若愚。
9、在没有提出异议前不要让步。
10、记住当一个销售人员来要求某事时,他会有一些条件足以给予的。
11、记住销售人员不会要求,他已经在等待采购提要求,通常他从不要求任何东西做为回报。
12、注意要求建议的销售人员通常更有计划性,更了解情况,花时间同无条件的销售人员打交道,他们想介入,或者说他们担心脱离圈子。
13、不要为销售人员感到抱歉,玩坏孩的游戏。
14、毫不犹豫的使用论据,即使他们是假的,例如:竞争对手总是给我们提供最好的报价,最好的流转和付款条件。
15、不断重复同样的反对意见即使他们是荒谬的。你越多重复,销售人员就会更相信。
16、别忘记你在最后一轮谈判中,会得到80%的条件,让销售人员担心他将输掉。
17、别忘记对每日拜访我们的销售人员,我们应尽可能了解其性格和需求。18、随时邀请销售人员参加促销。提出更大的销量,尽可能得到更多折扣。进行快速促销活动,用差额销售某赚取利润。
19、要求不可能的事来烦扰销售人员,任何时候通过延后协议来威胁他,让他等,确定一个会议时间,但不到场,让另一个销售人员代替他的位置,威胁他说你会撤掉他的产品,你将减少他的产品的陈列位置,你将把促销人员清场,几乎不给他时间做决定。即使是错的,自己进行计算,销售人员会给你更多。
20、注意折扣有其它名称,例如:奖金、礼物、礼品纪念品、赞助、资助、小报插入广告、补偿物、促销、上市、上架费、希望资金、再上市、周年庆等,所有这些都是受欢迎的。
21、不要进入死角,这对采购是最糟的事。
22、避开赚头这个题目因为魔鬼避开十字架。23、假如销售人员花太长时间给你答案,就说你已经和其竞争对手做了交易。
24、永远不要让任何竞争对手对任何促销计价还价。
25、你的口号必须是你卖我买的一切东西,也就是说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要采购将会给我们带来利润的产品。能有很好流转的产品别一个不可缺的魔鬼。
26、不要许可销售人中读屏幕上的数据,他越不了解情况,他越相信我们。
27、不要被销售人员的新设备所吓倒,那并不意味他们准备好谈判了。
28、不论销售人员年老或年轻都不用担心,他们都很容易让步,年长者认为他知道一切,而年轻者没有经验。
29、假如销售人员同其上司一起来,要求更多折扣,更多参与促销,威胁说你将撤掉其产品,因为上司不想在销售员前尖掉秩序的客户。
30、每当另一个促销正在进行促销时,问这个销售人员你在那做了什么?并要求同样的条件。31、永远记住这个口号:我卖我买,但我不总买我卖的。
32、在一个伟大的商标背后,你可发现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仅仅依靠商标的销售人员。
采购谈判的技巧大全02(一)采购谈判技巧之入题技巧
谈判双方刚进入谈判场所时。难免会感到拘谨,尤其是谈判新手,在重要谈判中,往往会产生忐忑不安的心理。为此,必须讲求入题技巧,采用恰当的入题方法。
1、迂回入题
为避免谈判时单刀直入、过于暴露,影响谈判的融洽气氛,谈判时可以采用迂回入题的方法,如先从题外话入题,从介绍己方谈判人员入题,从自谦入题,或者从介绍本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入题等。
2、先谈细节、后谈原则性问题
围绕谈判的主题,先从洽谈细节问题入题,条分缕析,丝丝入扣,待各项细节问题谈妥之后,也便自然而然地达成了原则性的协议。
3、先谈一般原则、再谈细节
一些大型的经贸谈判,由于需要洽谈的问题千头万绪,双方高级谈判人员不应该也不可能介入全部谈判,往往要分成若干等级进行多次谈判。这就需要采取先谈原则问题,再谈细节问题的方法入题。一旦双方就原则问题达成了一致,那么,洽谈细节问题也就有了依据。
4、从具体议题入手
大型谈判总是由具体的一次次谈判组成,在具体的每一次谈判中,双方可以首先确定本次会议的谈判议题,然后从这一议题入手进行洽谈。
(二)采购谈判技巧之阐述技巧
1、开场阐述
谈判入题后,接下来就是双方进行开场阐述,这是谈判的一个重要环节。
(1)开场阐述的要点,具体包括
一是开宗明义,明确本次会谈所要解决的主题,以集中双方的注意力,统一双方的认识。二是表明我方通过洽谈应当得到的利益,尤其是对我方至关重要的利益。三是表明我方的基本立场,可以回顾双方以前合作的成果,说明我方在对方所享有的信誉;也可以展望或预测今后双方合作中可能出现的机遇或障碍;还可以表示我方可采取何种方式共同获得利益做出贡献等。四是开场阐述应是原则的,而不是具体的,应尽可能简明扼要。五是开场阐述的目的是让对方明白我方的意图,创造协调的洽谈气氛,因此,阐述应以诚挚和轻松的方式来表达。
(2)对对方开场阐述的反应,具体包括:
一是认真耐心地倾听对方的开场阐述,归纳弄懂对方开场阐述的内容,思考和理解对方的关键问题,以免产生误会。二是如果对方开场阐述的内容与我方意见差距较大,不要打断对方的阐述,更不要立即与对方争执,而应当先让对方说完,认同对方之后再巧妙地转开话题,从侧面进行谈判。
①让对方先谈
在谈判中,当你对市场态势和产品定价的新情况不太了解,或者当你尚未确定购买何种产品,或者你无权直接决定购买与否的时候,你一定要坚持让对方先说明可提供何种产品,产品的性能如何,产品的价格如何等,然后,你再审慎地表达意见。有时即使你对市场态势和产品定价比较了解,有明确的购买意图,而且能直接决定购买与否,也不妨先让对方阐述利益要求、报价和介绍产品,然后你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要求。这种先发制人的方式,常常能收到奇效。
②坦诚相见
谈判中应当提倡坦诚相见,不但将对方想知道的情况坦诚相告,而且可以适当透露我方的某些动机和想法。
坦诚相见是获得对方同情的好办法,人们往往对坦诚的人自然有好感。但是应当注意,与对方坦诚相见,难免要冒风险。对方可能利用你的坦诚逼你让步,你可能因为坦诚而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坦诚相见是有限度的,并不是将一切和盘托出,总之,以既赢得对方的信赖又不使自己陷于被动、丧失利益为度。
注意正确使用语言
(1)准确易懂。
在谈判中,所使用的语言要规范、通俗,使对方容易理解,不致产生误会。
(2)简明扼要,具有条理性。
由于人们有意识的记忆能力有限,对于大量的信息,在短时间内只能记住有限的、具有特色的内容,所以,我们在谈判中一定要用简明扼要而又有条理性的语言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在洽谈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信口开河,不分主次,话讲了一大堆,不仅不能使对方及时把握要领,而且还会使对方产生厌烦的感觉。
(3)第一次要说准。
在谈判中,当双方要你提供资料时,你第一次要说准确,不要模棱两可,含混不清。如果你对对方要求提供的资料不甚了解,应延迟答复,切忌脱口而出。要尽量避免所使用含上下限的数值,以防止波动。
(4)语言富有弹性谈判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应当丰富、灵活、富有弹性。
对于不同的谈判对手,应使用不同的语言。如果对方谈吐优雅,我方用语也应十分讲究,做到出语不凡;如果对方语言朴实无华,那么我方用语也不必过多修饰。
(三)采购谈判技巧之提问技巧
要用提问摸清对方的真实需要、掌握对方心理状态、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
1、提问的方式
①封闭式提问;
②开放式提问;
③婉转式提问;
④澄清式提问;
⑤探索式提问;
⑥借助式提问;
⑦强迫选择式提问;
⑧引导式提问;
⑨协商式提问。
2、提问的时机
①在对方发言完毕时提问;
②在对方发言停顿、间歇时提问;
③在自己发言前后提问;
④在议程规定的辩论时间提问。
3、提问的其他注意事项
①注意提问速度;
②注意对方心境;
③提问后给对方足够的答复时间;
④提问时应尽量保持问题的连续性。
(四)采购谈判技巧之答复技巧
答复不是容易的事,回答的每一句话,都会被对方理解为是一种承诺,都负有责任。答复时应注意:
①不要彻底答复对方的提问;
②针对提问者的真实心理答复;
③不要确切答复对方的提问;
④降低提问者追问的兴趣;
⑤让自己获得充分的思考时间;
⑥礼貌地拒绝不值得回答的问题;
⑦找借口拖延答复。
(五采购谈判技巧之)说服技巧
1、说服原则
①不要只说自己的理由;
②研究分析对方的心理、需求及特点;
③消除对方戒心、成见;
④不要操之过急、急于奏效;
⑤不要一开始就批评对方、把自己的意见观点强加给对方;
⑥说话用语要朴实亲切、不要过多讲大道理;态度诚恳、平等待人、积极寻求双方的共同点;
⑦承认对方情有可原善于激发对方的自尊心;
⑧坦率承认如果对方接受你的意见,你也将获得一定利益。
2、说服具体技巧
①讨论先易后难;
②多向对方提出要求、传递信息、影响对方意见;
③强调一致、淡化差异;
④先谈好后谈坏;
⑤强调合同有利于对方的条件;
⑥待讨论赞成和反对意见后,再提出你的意见;
⑦说服对方时,要精心设计开头和结尾,要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
⑧结论要由你明确提出,不要让对方揣摩或自行下结论;
关键词 文言文 兴趣 培养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对学习文言文都心存畏惧,文言文难读、难懂、难记,已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障碍。学生为什么害怕文言文?因为文言文和我们日常生活化的语言隔得太久,与现代汉语的用法有了较大差异,不积累大量的古汉语实词、虚词用法,句式语法,文言文显得艰涩难懂,更重要的原因是文言文的作用被广大学生漠视,认为只是应付考试,不能够上升到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高度,更不能理解文言文学习与阅读、写作的联系。再加之学生除了阅读课文中的文言文篇目,一般不读其他的文言文作品,更何况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单一性,老师逐字、逐段翻译还是主流,忽视文言文对提高中学生素养的整体功能,学生找不到乐趣和意义,自觉不自觉地疏远了文言文。
新课程理念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必定离不开文言文的教学。故而我们必须从文言文教学的兴趣入手,增强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1 导入激趣,引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文言文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要让学生喜欢读,能读懂文言文,我们必须缩短这二者的距离。课堂上,运用声情并茂的朗诵,一则有趣的奇闻轶事,一段作者坎坷的人生经历,与文章有关的影视剧、歌曲等都可以营造一个浓厚的走进文章的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出师表》时,我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并配以影视剧画面,这样的氛围立即将学生带入那段历史中。然后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三国故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看法,学生在把握历史背景及诸葛亮的人物故事后,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简单快捷得多,这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又大大引发了学生对文章学习的兴趣。教学《岳阳楼记》时,自己先把课文中“至若春和景明…”这一精美语段在学生面前声情并茂、摇头晃脑地背一遍,精彩的语段加上老师忘情的表演,相信一定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利用成语故事,课文中的插图,多媒体画面等都是引入激趣的方法,相信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 表演激趣,感悟学习文言文的意趣
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读演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让学生通过亲身“表演”,加深对课文语言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了解古代人的思想和生活。如在教学《曹刿论战》一文时,我让学生将文章改编为课本剧,在课堂上进行表演。鲁庄公、曹刿、乡人各个角色登台亮相,学生在表演中,为了逼真,他们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在人物动作、语言(尤其是语气、语调)的把握上都很用心,学生们互相点评,参与的热情很高,表演的效果也很好。其实初中课本里的很多文言文是可以利用戏剧、分角色等方式表演的,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而且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准确理解。
3 游戏激趣,感受文言文学习的乐趣
诵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手段。文言文的教学,应强调熟读、背诵。最好让学生能拉着腔调、摇头晃脑地读,出声有感情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直接与古人“对话”。背诵也可以用游戏的方法进行:(1)卡片背诵法。在卡片上写上每句诗歌的第一个字,放在一起,打乱顺序,可以用多种方法(抢答、排序、对手等)游戏。(2)接力背诵法。按一定的顺序,当前一位学生背诵部分刚结束下一位学生接着背诵。(3)领读背诵法。教师或语文课代表领起任意一段的开头或诗歌的开头句,学生即背出整个段落或整首诗。(4)对手赛。小组内两人互为一组互相背诵,要求声情并茂,有表情,有手势等。尤其利用一些广为传唱的古诗词来让学生学唱,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例如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课堂上播放王菲的歌曲《明月几时有》,在学习《诗经》时,学唱邓丽君的《在水一方》,在学习《愚公移山》时,学唱江涛的《愚公移山》,让学生去读、去学唱,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课文的内容,同时,在曲子的旋律中,学生对全文传达出的意境、主旨也有一定的感悟,在游戏中,在歌唱中,增加了学习文言文的乐趣。
4 辩论激趣,明晰学习文言文的理趣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架起古今的“桥梁”,拉近过去与现在的距离,让古为今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引导学生挖掘文言文中写作素材方面的价值,让学生寻找合适的作文话题、辩论话题。例如,教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提炼出“逆境出人才”和“逆境未必出人才”这样的辩论话题,教学《愚公移山》,引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的话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辩论,或是进行作文,或是进行想象,或是进行拓展。通过这样较为持续而有意的训练,相信学生从课本中取材的意识和能力都能得到提升。“学有所用”、“古为今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提高了。
5 合作激趣,探究文言文学习中的疑趣
教师应摒弃教学中一讲到底的串讲方法,大胆进行课堂改革,以高效省时为出发点,鼓励学生质疑,以发挥其主体作用。文言文的阅读,学生会遇到比现代文阅读更多的问题,因此,成立学习小组,引导他们将遇到的问题小组成员共同去探讨,互相帮助,集思广益,共同解决,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认知、感悟能力会得到提高,同时,他们也会获得成就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如学习《愚公移山》后,讨论,以今天的眼光看,愚公到底愚不愚?要解决“出入之迂也”,在今天看来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理,在探究中提高。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包括字词方面、内容方面自己不明白的问题都提出来,在学习小组中进行讨论,简单问题能在他们的学习小组内部得到解决,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则全班探究,教师点拨。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合作解决,这样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感悟就更深刻,同时探究过程中的成就感带来的兴趣也更加持久。
我们很多老师喜欢上文言文课,但上出趣味、上出乐趣的不多,让学生喜欢上文言文的就更少,我的一些学生学习文言文后,不仅尝试读《三国演义》等小说文言版,更在日记中尝试文言语段,不能不说是进步,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培养,是我们值得探究的话题,仅仅这些应该还不够。只有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浓厚了,课堂生动了,知识迁移了,学生学习语文中阅读、写作的能力提高了,新课改赋予我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在我们语文教师的努力下发扬光大。
关键词: 庄子学派大道超越善恶
庄子及庄子学派继承与发展了老子的道德哲学思想,特别是在善恶标准的超越和人生意境的把握方面,有着深刻的智慧。
庄子及其学派揭示了世俗伦理、善恶价值的相对性与有限性。他们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道”创生万物并运作万物,既是宇宙终极的实在,又是万物运动的自然规律。老子的“道”重在揭示宇宙自然与社会人生的客观规律,庄子的“道”却从人类思维境界升华上去,成为一种宇宙精神。庄子具体描述了修道者“体道”以后的心身状态,那是人类在万劫不复的追求中所能沁至的最高境界。
只有“道”才是整全的、永恒的、完满的、绝对的、终极的,除此以外,人们执着信守的目的,自足自满的成就,善恶是非的区别,君臣、父子的大义,夫妇、兄弟的伦理,尊卑贵贱的秩序,儒墨两家的争辩,如此等等,都是各执一端,割裂大道,自作多情,自以为是。在庄子学派看来,其实这都是“道”的亏损。
人们观察问题有不同的视域或参照系,站在“物”的角度去看,一个小小的山包与湖泊,更不用说喜马拉雅山与青海湖,差别是多么大。人世间的是非、矛盾也是如此。可是如果站在“道”的视域去看,犹如人们坐上飞机或太空飞船,俯视地球、地面,星际大小、山川高下的差异,竟变得微不足道起来。人们在此时此地斤斤计较,彼此争胜所谓的大小、精粗、终始、盈虚、生死、苦乐、善恶、美丑、是非、长短、荣辱、得失、利害、贵贱、输赢等,换一角度,或到彼时彼地去看,其实并没有多少差别。《庄子・秋水》借助河神与海神的对话,以海神之口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以下还有“以功观之”、“以趣观之”等观照方式,意思是说,从大道的视域出发,万物都分不出贵贱、大小等差别;由个别事物本身的立场出发,万物都以自己为贵,以别物为贱;从世俗的观点看问题,贵贱大小都听凭外在的安排,不由自己作主。从数量的差别去看,从它大的方面而大它,则万物没有不大的;从它小的方面而小它,则万物没有不小的。从人的价值取向、节操品行方面去评价,依据它正确的方面而加以肯定,则万物没有不正确、不伟大的;依据它错误的方面而加以否定,则万物没有不错误、不渺小的。这里并没有永恒不变的道理,只要看是否符合时代的需要而定。
用庄子的智慧来观察世间,是非(善恶)等并没有恒定的客观标准,只是出于主观成见而已。高下、善恶、美丑、贤与不肖、可与不可的区别,都是相比较、相对的,都是执着于道之大全的一边。换一个参考角度来看,原所执定的差别却是有问题的。以日常经验的眼光看,泰山大而毫末小。但如果放在宇观的范围内,与地球、行星相比,泰山不过只是沧海一粟;如果放在微观的范围内,在电子显微镜下,与微生物、病毒相比,毫末也是庞然大物。仁义是非,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因而错杂混乱。所谓美丑香臭,评价标准,究竟在哪里呢?草茎与屋柱,东施与西施,从道的视域看,并无差别。
《齐物论》说,大道原本是整全浑然、无所不在、没有差别和界限的。然而人们的言说各有各的偏袒,所以是非就没有定准。圣人的境界,既不追求又不辩论这些差别和对立。“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廉,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圆而几向方矣”。(《庄子・齐物论》)庄子在这里强调的是超越世俗的、主观的善恶界限,追求一种更高的、圆融的道德境界。
庄子希望人们在世俗生活中不要沉溺于争胜、计较,不仅是物质利益上的,而且包括荣誉等精神上的。即使是社会的道德生活,固然有道德的是非可言,但如果人们的精神整天纠缠、计较于此,则不利于心灵的空旷放达,人格的健康发展与精神的超脱解放。所以,他尽量表现出对于儒墨两家道德规范及其争辩的冷漠与不屑一顾。他希望人们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反思道德,跳出道德是非争执的场景,追求无差别的圆融境界。《齐物论》说:“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也就是说,人们以一察之明、一偏之见去剖判大道,大道反而隐而不彰,为成见所遮蔽了。人们以浮华词藻、恣意辩说去解释道,真言反而被隐蔽了。
庄子认为,人们都有真、善、美的追求,各自都有一套何以为真、为善、为美的标准,这都只是一些相对的价值系统。人们总是坚持自己的价值判断,彼此指责。实际上,只有超越了这些价值判断,才能提升到“道”的意境。
关键词: 物理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主题,也是国家和社会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时代要求。其核心要求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然而,中学生不像成人那样易受思维定势和习惯认识的影响而变得思路狭窄、僵化,而是思路开阔、敏捷而灵活。而且他们热情奔放,充满对新世界、新事物的好奇心理,他们往往不畏艰难、勇于探索。所以对中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具备心理物质条件和可能性的。那么,教师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转变教育观念,以素质教育指导物理教学的全过程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要做到既要注重书本知识,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因此,教师要树立适应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教育观念。
1.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主体观。
教学是信息传输的过程,其主要矛盾是信息传输系统的终端与始端的矛盾,即认识主体(学生)的“未知”与认识对象(信息源,即物理知识)的“已知”之间的矛盾。没有主体的积极性,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很难完成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用合适的学习方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确立以能力为首位的教育质量观。
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是物理教学中极其重要的问题。知识是学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但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和创造比知识更为重要。”因此,物理教师在注重对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要鼓励创新,重视实践,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物理活动课
1.营造活动课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兴趣。
热情是行动的原动力,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又依赖于活动课的良好氛围,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气氛,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为此,我经常在每次活动课前准备了一些“小礼物”作为本次活动课的“见面礼”送给学生。
(1)小魔术表演,如:水中点蜡烛、茶变墨水、绳上脱物、火山爆发、瓶中取物、听指挥的潜水员等。
(2)简介中外名人轶事、物理学趣事或做物理游戏,如“砸缸救人”、“撒豆成兵”的典故,以及生活中的巧补瓦煲,等等。
这些有趣的魔术和打破常规、富于创意的奇思构想,有效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对创新思维的强烈欲望,并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一些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和论证,让其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充分地展露出来。至此,我引出本次活动中要学生进行猜想、探索和验证的问题,如在初二学生进行“学以致用”的活动课中问学生:现将“220V 100W”和“220V 60W”的两个灯泡串联在家庭电路中,哪个灯泡更亮?让学生猜想、分析,并提供必要的器材给学生。他们在惊喜之余很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并由此发现了“防止路灯烧坏的妙法”。
此外,在活动课中教师要注意不断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确保他们能大胆地猜想、勇敢地探索、科学地实验、正确地归纳和总结,并能跟他人(包括教师)进行必要的辩论,真正与学生建立起开放性的、探索性的活动课气氛,让参加活动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激起并维持较为强烈的创新欲望。
2.着眼创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
开展物理活动课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又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所以在开展活动课过程中教师应力避学生有“视而不见”和“熟视无睹”的不良习惯,而应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感性,使学生善于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更有新意的信息,逐步养成对新思路、新观念的敏感意识,并具备为解决新问题而迅速综合各方面智慧的能力。为此,在开展活动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介绍必要的物理学史,让学生初步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如“万有引力”、“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发现过程,安培刻苦学习,富兰克林研究雷电的故事,等等。
(2)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积累和训练,如物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是:观察实验―积累资料―猜想验证,以及变量控制法,等等。
(3)强化提问时的启发性,在组织学生进行物理课外活动时,教师在选题方面要力求对学生富有启发作用,具体要求是:a.对物理概念、规律的认识有深化和启发的作用;b.对各种物理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与功用的训练作用;c.对一些典型问题的解法与观念的归纳和开拓作用。
(4)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要时刻注意保护学生质疑、探索的创造积极性,因为在活动中学生往往会因兴致一来而提出一些幼稚的、滑稽可笑的,甚至是错误的问题来,教师或周围同学都不能抱着冷漠或取笑的态度,使这种创新思维受阻,而应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
(5)重视培养学生的推测、想象等直觉思维能力,如经常性地启发学生:在“牛顿第一定律”中的“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假如地球没有引力,假如我们周围没有大气压……世界将会是怎样的呢?
(6)在活动中,教师要尽量提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以及多题归一等发散思维方式,并鼓励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养成“滴水知寒、一叶知秋”的思维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在创新思维方面的灵活性、敏感性。
此外,创新是学生思维活动的直接结果,而思维又是创新活动的核心部分。所以,在实际活动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到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能动性的特点,培养学生勇于更新旧观念,敢于超越一般,善于打破一般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大胆的、灵活的联想、想象、猜测甚至幻想。例如组织学生对一些“超常规”进行的思维辩论:如,人体是导体,能否也用来导电呢?这样一个“简单而无聊”的问题,经常会引起学生甚至一些教师的讥笑,其实,生活中也真的有不少地方是在用人体来导电的:电工使用测电笔的时候是用人体导电,病人在测量心电图的时候用人体导电,不少战争中也有用战士的身体临时取代断开的电话线……
3.联系实际,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我国著名的神经生理学家张香桐教授曾经说过:“科学研究是科学家的脑和手相结合的创造,只善于动脑而不善于动手,或只愿意动手而不善于动脑,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都是一种缺陷。”这就生动地说明了科学工作者应如何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物理活动课,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首先,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联想,强调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例如,在学习了“安全用电”知识之后,我引导学生思考它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进行一次“制定学校内宿生安全用电规则”的比赛活动,结果参赛学生情绪高涨,兴趣大增,从而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指导学生学会科学地观察和思考,并从大量观察和思考中获得创意。例如,在学习了有关大气压的知识之后,有两位学生进行大胆的设想和实验,从而制成了真空起重机模型。有的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将“电磁继电器”与“热敏电阻”、“光敏电阻”组合起来,分别制成温控开关和光控开关,等等。通过经常性的、有组织的活动,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享受到“我也能创新的”成功的喜悦,从而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创新热情,并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从以上几方面的论述可知,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课堂教学、物理活动课、第二课堂的开展等,教师都可以有效地开展学生的创新学习活动。另外,教师还要精编各类练习题和测验题,充分挖掘整个物理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各个创新点;同时还要营造优良的创新学习环境,确立完全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阎立钦主编.创新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2]乔际平等著.物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