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奶茶调查报告8篇

时间:2023-01-15 09:33:0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奶茶调查报告,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奶茶调查报告

篇1

近日,我国的非营利性机构“iearth-爱地球”了《中国9城市儿童食品添加剂摄入情况调查报告》。“iearth-爱地球”食品安全项目顾问、原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彭珊珊教授介绍说,此次调查在北京、上海、西安等9座城市的中小学校,共调查了近2万名儿童的饮食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些城市的儿童中,有1/10的儿童每天吃3次以上含有添加剂的零食,有6%的儿童每天饮用超过3瓶的饮料(不包括矿泉水和自制茶水),有26%的儿童在夏季每天都吃冰激凌。调查人员对33个类别、489种食品的配料表及所含添加剂的情况进行了取样统计,结果发现,方便面、乳饮料、薯片、饼干等食品中所含的添加剂最多。

1.方便面 调查结果显示,一包方便面中最多含有25种食品添加剂,主要包括谷氨酸钠、焦糖色、柠檬酸、特丁基对苯二酚等。人们若长期食用含有这些添加剂的食物可患上肥胖症、高血压、低钙血症等疾病。

2.火腿肠 火腿肠中所含的添加剂主要包括亚硝酸钠、山梨酸钾等。其中,亚硝酸钠可在人体内生成致癌物亚硝胺。

3.蜜饯 蜜饯中所含的添加剂主要是柠檬酸、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等。其中,苯甲酸钠会破坏人体内的维生素B1,并干扰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

4.果冻 果冻中所含的添加剂主要是山梨酸钾、柠檬酸及卡拉胶等。人们若大量地摄入山梨酸钾会出现过敏反应,并影响机体对钙的吸收。

5.饼干 饼干中所含的添加剂主要是焦亚硫酸钠、柠檬酸、山梨糖醇。研究发现,焦亚硫酸钠具有生物毒性,可损伤人体内的细胞。

6.奶茶 奶茶中所含的添加剂主要包括山梨酸钾、六偏磷酸钠等。研究发现,人们若摄入过量的六偏磷酸钠可引起钙代谢紊乱。

7. 口香糖 口香糖中可能含有阿斯巴甜、山梨糖醇、柠檬酸等添加剂。人们若摄入过多的山梨糖醇可引起腹泻的症状。

8.薯片 薯片中可能含有的添加剂包括谷氨酸钠、5'-鸟苷酸二钠等。谷氨酸钠、5'-鸟苷酸二钠都是明令禁止用于制作婴幼儿食品的有毒物质。

篇2

一、消费观念的变化

李某,大三学生,月消费1000元以上。他吃饭不进食堂,买衣要去步行街,每星期还要去舞厅逛逛,光是抽烟每天不下10元,来了个什么“节日”还得到餐馆请客吃饭。

当代部分大学生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把“粗茶淡饭”“节衣缩食”的传统美德认为是一种落伍,更多的大学生开始注重“吃要讲场面,穿要讲名牌,玩要讲潮流,用要讲高档”。在此,我觉得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有一部分家庭已经完全进入小康水平,但我们国家人口多、农民多的现实不能忽视。小部分大学生的高消费刺激了一些学生的消费观念的转变,他们开始超前消费,开始攀比成风,开始讲究排场~~~~

二、消费市场的景象

1、饮食消费:大学生对饮食越来越讲究,营养快餐也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校园饮食消费也与日俱增。自助餐、特色菜、珍珠奶茶、超市熟食都成为大学生钟情的食品。

2、娱乐消费:校园里外网吧、歌厅生意兴隆,尤其是放假期间真是门庭若市。出部分大学生有自己的电脑外,多数学生会去网吧,有的是查资料,有的是打文章,有的是看新闻,但更多的是看电影玩网络游戏。歌厅生意也是红红火火,同学聚会、联营等活动都选择歌厅,很多人说到:“反正钱是大家出,又有情调,钱发得值,我们玩的也开心~~~~~”

3、市场估测:校园市场是发展前景乐观的消费市场。校园消费有人口集中、消费商品结构较简单、大学生讲信誉、不斤斤计较、容易接受商品价格等优势,只要商家控制价格的波动,控制品牌,一定会取得丰厚利润。

三、消费不当

通过观察与调查,大学生赤字消费比较严重。一是由于校园消费方便适当,消费者容易接受,久而久之出现赤字;二是由于校园消费攀比现象严重,学生都讲究档次,容易超前消费。我觉得校园消费使大学生支不缚出,是大学生对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盲目性、轻视读书学习、注重娱乐消遣的不当观念造成的。

篇3

联合利华通过其官方微博表示:“我们注意到绿色和平组织于今日了关于立顿的报告。对此联合利华中国郑重声明:作为负责任的跨国公司,联合利华中国一贯坚持高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我们生产的立顿茶系列饮品完全符合我国国家标准中关于农药残留的规定,是安全和合格的产品。”

作为全球最大的茶叶品牌,立顿一直以来标榜自己为茶叶的专家,又将自己打造为象征一种国际的、时尚的、都市化的生活,立顿始终宣传自己百年来保持着历代相传的优良品质和芳香美味。

但近几年来,立顿在中国市场频曝“质量门”,涉嫌两重标准制茶的“立顿”,如果一味推卸责任,将产品质量归结中国标准,那么立顿迎来的必将是中国人民的抛弃!

立顿三款袋泡茶一经被曝含高毒农药残留,舆论便口诛笔伐声讨中国国标(国家质量检测标准)。不可否认,在中国,由于监管部门的失职而造成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不胜枚举,对于监管部门的不作为,中国公众早已深恶痛绝。

但我们必须正视和理性看待的是,中国的监管漏洞和国标偏低并不应该成为洋品牌和大品牌在中国横行“作恶”的挡箭牌,这些世界知名企业在中国狂曝“质量门”、“问题门”的事件足以说明,品牌不管“洋”“土”,在市场配置主导的情况下,追逐利益的最大化也是洋大品牌的终极目标!

为何“洋品牌”、“大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就可以将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抛诸脑后?而洋品牌的这种做法一股脑儿全归咎于国家的标准制定是否妥当,个人认为,值得探讨。

其实,立顿茶的质量问题2005年就有报道,当时立顿深陷速溶茶“氟超标”危机,奶茶、柠檬茶、红茶、绿茶等多款速溶茶遭遇下架处理,六年之后即2011年年底,立顿铁观音茶又被曝出“稀土含量超标”,加上此次高毒农药残留超标,短短的几年之内,号称世界茶专家的立顿,茶品质量问题接二连三,何以中国人多年来的宽容,仍旧不能唤醒制茶专家的企业良心?

众所周知,人如果长期处于“氟超标”摄入环境下,牙齿和骨骼将会受到伤害,而“稀土超标”将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农药残留超标就更不用说,短期食用含有大量高毒、剧毒农药残留引起的食物会导致人、畜急性中毒事故,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副产品会引起慢性中毒,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影响到下一代。

在我看来,无论立顿如何公关,此次质量问题,立顿品牌美誉度受损、在中国市场的不负责任已辩无可辩。

当然,形如惊弓之鸟的国人在过分信赖洋品牌的问题上,国家监管部门的失职责无旁贷。但现今看来,洋品牌、大品牌在面对中国市场时也自有一套标准,而并非国人熟知的国际标准。既然“洋”“土”品牌都难逃安全问题,我们就更需理性看待目前国内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的种种乱象。

篇4

【关键词】 牙,乳;龋齿;因素分析,统计学;儿童;少数民族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7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3-0270-0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占人口比例最大的汉族以外,其他各少数民族长久以来由于受聚居地区的环境因素、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方面的影响,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他们的特质,包括龋病的发病情况。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为中国稀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在甘肃省境内居住。这3个民族人群地处偏远山区,经济结构以农牧业为主,经济发展缓慢,医疗设施和医疗条件较差。为了解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5岁儿童龋齿的流行病学情况及口腔卫生行为,以便进一步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笔者于2007-2008年对这3个民族5岁儿童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长期居住在甘肃省临夏州东乡县的东乡族和积石山县的保安族5岁儿童以及张掖地区肃南县的裕固族5岁儿童(因3个民族的总人口少,所以样本量各民族、男女数量不等),其中东乡族儿童102名,男童59名,女童43名;保安族儿童110名,男童69名,女童41名;裕固族儿童148名,男童89名,女童59名。

1.2 方法 采用WHO龋病诊断标准(1994年),由3名具有口腔本科学历、10 a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并经过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调技术指导组培训的检查者担任检查工作。调查现场使用统一配置的移动牙科椅、照明灯和CPI探针,每位检查者配备1名记录员。

1.3 问卷调查 采用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标准[1]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均由被调查儿童的母亲填写,工作人员现场指导并当场收回。参加问卷调查的母亲东乡族86人,保安族97人,裕固族116人。

1.4 数据录入与统计学处理 采用双录入法录入数据,以控制数据录入质量。百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乳牙患龋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3个民族儿童的乳牙患龋情况存在差异,东乡族明显高于保安族(P<0.01);东乡族高于裕固族,裕固族高于保安族,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个民族儿童乳牙患龋情况均无性别差异。龋齿充填率保安族和裕固族均高于东乡族(P值均<0.01),保安族和裕固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饮食行为 见表2。

每天进食新鲜水果、饼干/蛋糕/面包、糖果/巧克力、糖水、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橙汁/苹果汁(不包括鲜榨果汁) 等6种食品的频率,保安族明显低于东乡族和裕固族(P值均<0.01);很少/从不进食的频率(除喝糖水外)保安族和东乡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安族和裕固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口腔卫生行为 从表3可以看出,经常睡前吃甜点者东乡族为10.5%,保安族为6.2%,裕固族为12.3%;从不刷牙的儿童保安族为79.8%,东乡族为50.0%,裕固族为1.7%;开始学刷牙的年龄东乡族和裕固族最早是2岁,占2.3%和9.4%,而保安族从4岁才开始,占6.4%。3个民族儿童每天刷牙1~2次的裕固族为93.0%,东乡族为 70.5%,保安族为55.6%;裕固族多数家长能帮助孩子刷牙并在儿童自己刷牙后进行检查。最近使用含氟牙膏的东乡族占61.0%,保安族占25.3%,裕固族占54.3%。

3 讨论

龋齿是牙齿硬组织在多种因素作用下逐渐破坏、崩解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2008年公布的第三次全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全国5岁组儿童乳牙患龋率为66.0%,龋均为3.50;甘肃省5岁组儿童乳牙患龋率为61.7%,龋均为3.02[2]。李克增[3]报道,四川省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58.72%,龋均为2.77,龋齿充填率为2.32%;洪彬等[4]报道,广东省5岁组人群乳牙患龋率为67.78%,龋均为4.1。本次调查中,3个民族儿童的乳牙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东乡族76.47%和3.89,裕固族66.89%和3.16,保安族56.36%和2.42。东乡族儿童乳牙患龋率明显高于国内同类报道,裕固族、保安族与国内同类报道相近。

龋齿的发生与生活水平、饮食习惯、口腔卫生行为以及执行各种预防措施的情况有关。保安族和东乡族人群有饮用砖茶的习惯,中国茶的氟含量以砖茶最高[5]。裕固族日常有饮用奶茶的习俗[6],牛奶及奶茶中的氟均有防龋功效,而且氟离子在牛奶中比在水中更容易进入牙釉质[7]。3个民族儿童的乳牙患龋率有明显差异,笔者认为首先和含糖食品的摄入量及方式有关。黄薇等[8]研究表明,5岁儿童含糖食品的消费量与龋病的发生呈正相关。糖类是细菌代谢的底物,为细菌生存提供了营养,其代谢的终末产物可造成釉质脱矿,导致龋病的发生[9]。含糖饮食是儿童患龋的潜在危险因素,3个民族5岁儿童中每天进食含糖食品的比例较高,睡前吃甜点或喝甜饮料的也占一定比例;保安族乳牙患龋率低于其他2个民族,可能与该民族进食甜食的频率明显低于另外2个民族有关。

另外,造成3个民族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差异的原因是口腔卫生行为。调查显示,保安族儿童不刷牙率为79.8%,开始学刷牙的年龄为4岁,家长很少帮助孩子刷牙或检查刷牙效果,有25.3%的儿童最近使用含氟牙膏;裕固族儿童不刷牙率为1.7%,开始学刷牙的年龄为2岁,多数家长能帮助孩子刷牙并在儿童自己刷牙后进行检查,有54.3%的儿童最近使用含氟牙膏;东乡族介于以上两者之间。以上数据表明,在这些地区对儿童的口腔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因为儿童口腔卫生行为的形成与家长口腔卫生行为密切相关,所以还要对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言传身教,以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同时定期进行氟保护,在含糖食品的消费呈上升趋势的地区推广应用是完全有必要的。

傅思武等[10]对这3个民族5岁儿童的口腔细菌进行检测分析,指出东乡族儿童牙菌斑中变异链球菌主要以2级和3级为多,裕固族儿童牙菌斑中变异链球菌以0级和1级为主。东乡族儿童口腔变异链球菌的水平高于裕固族,这可能也是东乡族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高的原因之一。

4 参考文献

[1] 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调技术指导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2005:23-37.

[2] 齐小秋,主编.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4-104.

[3] 李克增,李雪,胡德渝,等.780名5岁儿童乳牙患龋情况调查分析.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8,26 (1):70-72.

[4] 洪彬,黄少宏,章锦才,等.2005 年广东省5 岁人群乳牙龋病抽样调查报告.广东牙病防治,2007,15(6):263-265.

[5] 赵新华,沈雁峰,王丽华,等.我国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病学研究概况.中国公共卫生,2000,6(7):653-654.

[6] 高自厚,主编.裕固族通史.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12.

[7] SHCHORI D, GEDALIA I, NIZEL AE, et al. Fluoride uptake in rats given tea with milk. J Dent Res,1976,55:916.

[8] 黄薇,江汉,台保军,等.社会行为危险因素与儿童龋病的关系初探.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3,19(6):343-344.

[9] 卞金有,胡德渝,主编. 预防口腔医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0-81.

篇5

国内首家专注儿童环保教育的非营利机构“iearth-爱地球”近日了《中国9城市儿童食品添加剂摄入情况调查报告》。问卷调查于2012年6月至7月在北京、上海、西安、沈阳等9个城市的39所小学开展。调查数据显示,7%的儿童每天食用方便面,8%的儿童每天食用果冻,9%的儿童每天食用薯片,11%的儿童每天食用火腿肠;每天食用蜜饯和奶茶的儿童比例为10%,食用口香糖和饼干的儿童比例为15%,夏天每天食用冰淇淋的儿童更是高达26%;34%的被调查儿童偶尔或经常因吃零食而出现身体不适。

报告称,被调查儿童食用的食品含添加剂频率普遍偏高,可能会存在潜在风险;大量不允许应用于婴幼儿食品中的添加剂,仍广泛出现在低龄儿童常食用的食品中;在欧美国家被禁用的食品添加剂在我国仍广泛食用,如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等。9种儿童常食用的零食潜在危害多,包括方便面、火腿肠、蜜饯、果冻、冰淇淋、饼干、口香糖、薯片、奶茶等。以火腿肠为例,被调查的火腿肠样品中亚硝酸盐的使用率高达85.71%,而长期大量摄入亚硝酸盐,会与人体中胺类物质反应生成致癌物亚硝胺。

报告指出,到目前为止,iearth还没有搜集到关于多种食品添加剂混合使用的安全性证据或研究成果。不同的添加剂之间是否会发生新的毒害物质并无明确答案。

(卫文供稿)

肥胖与阴沟杆菌有直接关系

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教授发表在国际微生物生态学领域顶级学术期刊ISME Journal上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他们发现一种叫“阴沟肠杆菌”的肠道条件致病菌,是造成人类肥胖的直接元凶之一。这也是国际上首次证明肠道细菌与肥胖之间具有直接因果关系。

赵立平教授介绍,阴沟肠杆菌可以产生内毒素,让本来吃高脂饲料而不肥胖的无菌小鼠发展成严重的肥胖症,同时能引起小鼠炎症和胰岛素抵抗,也可以关闭消耗脂肪需要的基因,激活合成脂肪的基因。在实验中,阴沟肠杆菌在无菌小鼠体内引起了严重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这为肠道菌群参与人体肥胖和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慢性病的肠源性学说”提供了最直接的实验证据。

科研人员在临床研究中发现,阴沟肠杆菌在一个体重达175公斤的肥胖患者肠道里过度生长,占到总菌量的1/3之多。经过用一种特殊设计的营养配方干预以后,这种病菌数量很快下降到检测不出来的水平,而患者的体重在将近半年的时间里下降了51.4公斤,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血脂等症状也恢复正常。为了进一步验证,研究组将这种细菌分离接种到无菌小鼠体内,结果造成了小鼠的严重肥胖和糖尿病的早期症状——胰岛素抵抗,从而证明了这种细菌是导致该病人肥胖的原因而不是结果。

赵立平教授说,阴沟肠杆菌只是“致胖细菌”的一个典型代表,沿着这个方向深入下去,可以阐明肠道菌群如何与饮食互相作用,引起肥胖和糖尿病的机制,并有望发展出以肠道菌群为靶点,预防和治疗肥胖、糖尿病的新方法。

(卫文供稿)

不服老才能长寿

美国耶鲁大学公共健康学院副教授贝卡·莱维最近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老年人认为自己比其他同龄人身手敏捷、有活力,而不是老朽或不中用,那么他就更容易从疾病中康复,从而获得长寿。

莱维副教授召集了700多名7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长达11年的跟踪调查。调查期间,有近600名老人患病(病程至少一个月),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穿衣、吃饭等。研究人员记录这些老年人当想到“老年人”这个词时,脑中会联想到的词汇,并给他们打分。1分代表消极(如老朽、不中用等),5分代表最乐观(如身手敏捷、活跃等)。统计结果表明,态度积极的老人患病后更容易从病痛中恢复,其中最乐观的老人从病痛中恢复的可能性较态度消极者高40%。

莱维副教授认为,积极乐观的态度能缓解老人的心理压力,降低了老年人患严重疾病和导致死亡的几率。纽约市蒙蒂菲奥里医疗中心老年精神病学部门主任加里·肯尼迪博士对此项研究表示,老年人对待老化的态度变得积极,不服老的精神使他们勇于面对各种难题,更易获得健康长寿。

(李福章供稿)

早起的人感觉更幸福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最新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习惯于早起的人,比爱熬夜、睡懒觉的人幸福感更强。

研究人员选取两组志愿者,一组由435名17~38岁的中青年人组成,另一组由297名年龄在59~79岁的中老年人组成。两组人分别填写了一份关于他们情绪状态、自觉身体健康程度和一天中最偏爱时段等问题的问卷。统计结果表明,习惯于早起的人在情绪状态上更积极,对生活的满意度更高,觉得自己更健康,大多数人表示自己很幸福。相反,习惯于晚睡晚起的“夜猫子”对生活的满意度较差,幸福感较低。

研究人员认为,“夜猫子”因为其人体生物钟与社会生活习惯不吻合,容易引发疾病和心理不适应,因而降低了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习惯,能够更好地提升你的幸福感。

(李福章供稿)

女性每周快步走3小时可防中风

西班牙穆尔西亚地区卫生局的研究人员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与每周快步走不到3小时或从不运动的女性相比,那些每周至少快步走3小时的女性,患中风的几率较低。

研究人员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近33 000人进行了问卷式调查,了解他们从事的体育活动,并按照性别、运动类别和每周运动时间,对参加者进行了分类。在为期长达12年的跟踪研究期间,共有442人患了中风。

研究结果显示,经常快步走的女性患中风的几率,要比不运动的女性低43%。那些每周快步走210分钟以上的女性,患中风的风险不仅比不爱运动的女性要低,还要低于那些骑脚踏车,或进行其他强度较高,但时间较短的健身运动的女性。不过,男性受访者不论从事什么运动,或是否经常运动,都不影响他们患中风的几率。

研究人员指出,这项研究向大众提示,定期进行适度的休闲活动有益于身体健康。中风通常是因为动脉血栓或脑血管破裂引起的,过去已经有研究发现,运动与患中风的几率减少有关。如果女性每周运动达210分钟以上,就有助于降低患中风的几率。

世界卫生组织与美国疾病与预防中心建议,每个人每周应至少进行150分钟(约2.5小时)像快步走这样的适量运动,才能起到维持健康的作用。

(曹淑芬编译)

经常刷牙不易患老年痴呆症

美国加州大学研究人员发表在《美国老年医学会》期刊上一项新的研究显示,经常刷牙、保持牙齿和牙龈健康的人,老年时患痴呆症的风险较低。

研究人员在1992年至2010年间,对加州一处退休社区的5 468名居民进行了长达18年跟踪研究,他们大多是白人,教育良好,比较富有。调查期间,研究人员根据访谈、医疗记录和死亡报告确定,共有1 145人患上了痴呆症。其中在78名调查初期不按时刷牙的女性中,21人在2010年时已经痴呆,相当于3.7人发生一例;而按时刷牙女性中,相当于4.5人发生一例。男性中,1/6不按时刷牙者患上痴呆,比按时刷牙的人患痴呆的风险增加了22%。每天刷牙不到一次的人,患痴呆症的可能性高达65%。

研究人员称,不仅精神状况能预示人们的口腔健康习惯,口腔卫生习惯也可能会影响人们是否患上痴呆症。

篇6

[关键词] 东乡族; 保安族; 裕固族; 口腔健康状况; 行为

[中图分类号] R 780.1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7518/hxkq.2013.05.011

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为中国稀有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甘肃省境内, 少数民族由于受到居住地区的环境因素、生活习惯、饮食习俗、宗教文化等的影响,在健康状况和疾病的发病情况上可能表现出自己的特点。为了解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中年人群口腔健康状况以及相关的口腔卫生保健行为,为少数民族地区制定口腔保健规划和改善口腔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在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及省科技合作项目的支持和指导下,本研究分别对3个民族的35~44岁中年人群的龋病和牙周病情况及相关的口腔卫生行为等进行了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35~44岁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常住人口,调查之月在当地居住达到6个月以上,实足年龄计算以调查日期为准。按照民族、性别分层随机抽样,分别选取居住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的保安族和东乡县的东乡族居民、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的裕固族居民为研究对象,每个民族地区随机抽取3个乡镇为调查点,按男女近似1∶1的比例抽样,共对445名35~44岁3个民族居民进行了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平均年龄(39.4±5.7)岁。东乡族145名,其中男64名,女81名;保安族151名,其中男66名,女85名;裕固族149名,其中男58名,女91名。

1.2 检查方法及标准

龋病和牙周病的检查与诊断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1]和《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2]的有关要求严格执行。在人工光源下,以视诊结合探诊的方式进行检查,检查器械包括平面口镜、CPI探针。检查标准如下。1)冠龋:牙齿的窝沟点隙或光滑面有明显的龋洞或明显的釉质下破坏或明显的可探及软化洞底或洞壁的病损,用CPI探针证实视诊所判断的咬合面、颊舌面、邻面的龋坏;2)根龋:牙根已暴露,用CPI探针探诊有软或皮革样感的病损;3)牙周情况:检查受检者全口牙齿的牙龈出血、牙结石、牙周袋深度,大量牙结石覆盖根面、残根和有不良修复体而无法检查者及缺失牙除外。

1.3 问卷调查

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标准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采取发放问卷、工作人员现场指导、被调查人自行填写、当场收回的方式进行,问卷内容主要包括35~44岁人群口腔卫生行为和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情况。收回有效问卷共431份,东乡族140份,其中男63份,女77份;保安族142份,其中男63份,女79份;裕固族149份,其中男58份,女91份;问卷有效率为97%。

1.4 质量控制

4名检查者均为口腔专业本科学历,具有5年以上的临床工作经验,经过统一的培训,培训Kappa值为0.79~0.83,中期督导Kappa值为0.87~0.91,可靠度优。调查现场使用统一配置的移动牙科椅、照明灯及检查器械,配备4名记录员。问卷调查前4名调查员均经过统一培训,技术一致性达到90%以上。

1.5 数据录入与统计学处理

双录入法录入数据以控制数据录入质量,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查结果进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龋病情况

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35~44岁人群患龋情况见表1。1)35~44岁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冠龋龋均分别为1.40±1.43、3.98±3.11、1.73±2.76,患龋率分别为48.28%、79.47%、67.11%。统计分析表明,3个民族冠龋患龋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

32.083,P=0.000),两两比较也均有统计学差异(东乡族与保安族之间,χ2=31.313,P=0.000;东乡族与裕固族之间,χ2=10.693,P=0.001;保安族与裕固族之间,χ2=5.855,P=0.016)。2)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根龋龋均分别为0.93±1.84、2.70±3.79、0.91±1.44,患龋率分别为38.62%、69.54%、42.95%。统计分析表明,根龋患龋率在东乡族、保安族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28.499,P=0.000),保安族与裕固族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21.545,P=

0.000),东乡族与裕固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χ2=

0.571,P=0.450)。

2.2 牙龈出血及牙石检出情况

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35~44岁人群牙龈出血及牙石检出情况见表2。1)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牙龈出血牙数及牙龈出血率分别为16.32±11.85、86.90%,15.86±10.98、90.07%,5.71±7.06、65.77%;统计学分析表明,东乡族与保安族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731,P=0.390),东乡族与裕固族(χ2=18.078,P=0.000)、保安族与裕固族(χ2=25.795,P=0.000)间有统计学差异。2)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牙石牙数及检出率分别为27.21±5.57、99.31%,24.07±6.99、100.00%,22.65±7.81、99.33%,牙石检出率均接近100%;统计学分析表明3个民族间无统计学差异(χ2=1.032,P=0.597)。

2.3 牙周袋检出情况

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35~44岁人群牙周袋情况见表3。由表3可见: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牙周袋牙数及检出率分别为10.10±10.97、68.97%,8.65±10.04、67.55%,2.25±4.27、43.62%。统计学分析表明,东乡族与保安族间无统计学差异(χ2=

0.068,P=0.794),东乡族与裕固族(χ2=19.164,P=

0.000)、保安族与裕固族(χ2=17.396,P=0.000)间有统计学差异。

2.4 口腔卫生行为情况

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35~44岁人群口腔卫生行为情况见表4。由表4可见:35~44岁人群中,只有69.84%的人每天刷牙,17.17%每天至少刷两次牙,9.05%很少或从不刷牙,刷牙行为中东乡族最差,裕固族最好,但裕固族和保安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裕固族和保安族均好于东乡族(P

2.5 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情况

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35~44岁人群口腔保健知识情况见表5。

由表5可见:46.87%的人认为刷牙出血是不正常的;95.59%的人知道口腔健康重要,3个民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82.60%的人知道定期口腔检查是必要的,裕固族的知晓率高于东乡族与保安族(P0.05);56.15%的人认为“牙齿天生,和自己保护无关”是不正确的,裕固族和保安族的认知率相近,均高于东乡族(P

3 讨论

龋病和牙周病是影响人类口腔健康乃至全身健康的两大疾病,这也是造成中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3]。口腔疾病由于患病率和发病率特别高,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健康问题,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4-5]。35~44岁中年人口腔健康状况的调查,是全国第三次口腔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调查结果可以作为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的基线资料,用于监测牙周健康状况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可能的卫生行为因素,为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有计划地开展口腔预防保健工作规划提供指导。

本研究显示,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冠龋患龋率分别为48.28%、79.47%、67.11%,冠龋龋均分别为1.40±1.43、3.98±3.11、1.73±2.76,根龋患龋率分别为38.62%、69.54%、42.95%,根龋龋均分别为0.93±1.84、2.70±3.79、0.91±1.44,保安族、裕固族冠龋患龋情况高于2008年全国水平[2],根龋龋均及患龋率3个民族均明显高于全国[2]及其他省市[6-8]的调查报告,提示这3个民族35~44岁人群龋病患病率高,根龋的发病率尤为严重。根龋的高发病率可能与少数民族喜食肉食、刷牙方式不当以及保健知识不足而导致的牙龈退缩、牙根外露、牙间隙增宽、食物易嵌塞等有关。

从牙周健康状况来看,2008年全国35~44岁人群牙龈出血、牙石、牙周袋检出率分别为77.3%、97.3%、40.6%。本研究中,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牙龈出血检出率分别为86.90%、90.07%、65.77%,牙龈炎的发病率裕固族最低,东乡族和保安族明显高于全国;牙石检出率分别为99.31%、100.00%、99.33%,均高于全国,这反映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年人的口腔卫生状况差;牙周袋检出率分别为68.97%、67.55%、43.62%,东乡族与保安族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牙周状况调查结果表明东乡族与保安族较差,裕固族相对较好,但总体发病情况并不容乐观。

良好的口腔卫生对预防龋病及牙周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刷牙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自我口腔保健行为,是机械性去除菌斑最常用的有效方法。本次口腔卫生行为调查显示,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很少或从不刷牙的比例分别为23.57%、3.52%、0.67%,刷牙行为东乡族最差,裕固族最好,这提示3个民族的刷牙行为与牙周健康状况呈一定的正相关性,但与龋病的发病情况却不然,可能的原因是龋病和牙周病的发生与微生物、基因遗传、免疫调节以及口腔卫生等多种因素有关,考虑影响因素时还应进行综合评价,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口腔卫生可能对牙周疾病的防治意义更大。

本次调查显示,3个民族35~44岁人群对5个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率中,有3个知识点的知晓率在80%以上,2个知识点的知晓率为50%左右,其中46.87%的中年人认为刷牙出血是不正常的,正确率显著低于全国的64%,有38.75%的中年人认为“牙齿是天生的,与自己保护无关”是正确的,说明3个民族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较差,有必要加强成年人的口腔健康教育。由本调查结果还可以看出,只有20.19%的人牙痛时会找医生治,大部分人会选择自己挺或者吃药,有42.23%的人从来没有看过牙病,提示3个民族的中年人利用医疗资源情况较差,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以及增加并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是改善目前就医率低、患病率高的重要途径。民族间数据分析显示,裕固族明显好于东乡族及保安族,东乡族与保安族情况相似,这表明口腔健康状况与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以及对医疗资源的利用情况有关。

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是甘肃省特有少数民族,各民族人口大约1万人,东乡族与保安族地域毗邻,饮食主要是以小麦、豆类、土豆为主,牛羊肉为副食,裕固族以牧业为主,喜食酥油奶茶以及牛羊肉,民族之间有差异。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东乡族患龋率最低,裕固族牙周健康状况较好。分析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除了地域文化、生活习惯、口腔卫生以及保健意识等因素以外,基因遗传因素可能在疾病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9-10]。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从分子水平来揭示疾病的易感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少数民族人群的口腔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ral health surveys basic me-thods[M]. 4th ed.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7:

1-21.

[2] 齐小秋.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84-104.

Qi Xiaoqiu. Report of spot check of the third national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oral health status[M].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8:84-104.

[3] 程睿波, 张颖, 陶薇, 等. 辽宁省中年和老年人缺牙及义齿修复情况调查分析[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7, 25

(6):576-579.

Cheng Ruibo, Zhang Ying, Tao Wei, et al. Study on tooth loss and prosthetic condition of middle-aged and elders in Liaoning province[J]. West China J Stomatol, 2007, 25(6): 576-579.

[4] 胡德渝. 中国人口结构与口腔疾病的改变趋势[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0, 18(2):126-128.

Hu Deyu. The changing trends of demography and oral diseases for Chinese dentistry[J]. West China J Stomatol, 2000, 18(2):126-128.

[5] 胡德渝. 我国口腔健康、疾病趋势及发展方向[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09, 2(9):513-516.

Hu Deyu. Oral disease, health status and trends in China

[J]. Chin J Pract Stomatol, 2009, 2(9):513-516.

[6] 张辉, 侯玮, 韩永成, 等. 北京市中年组人群恒牙龋病抽样调查报告[J]. 北京口腔医学, 2009, 17(6):333-336.

Zhang Hui, Hou Wei, Han Yongcheng, et al. A survey of permanent teeth caries in adults in Beijing[J]. Beijing J Stomatol, 2009, 17(6):333-336.

[7] 欧尧, 黄少宏, 范卫华, 等. 2005 年广东省成年人恒牙根龋病抽样调查报告[J]. 广东牙病防治, 2007, 15(5):220-

223.

Ou Yao, Huang Shaohong, Fan Weihua, et al. Root caries in anGuangdong cohort: a sampled investigation[J]. J Dent Prevent Treat, 2007, 15(5): 220-223.

[8] 张颖, 程睿波, 刘璐, 等. 辽宁省人群患龋状况及趋势的抽样调查分析[J]. 上海口腔医学, 2007, 16(4):351-354.

Zhang Ying, Cheng Ruibo, Liu Lu, et al. The prevalence and trends of caries in Liaoning province[J]. Shanghai J Stomatol, 2007, 16(4):351-354.

[9] Shuler CF. Inherited risks for susceptibility to dental caries

篇7

【关键词】:浅析;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中图分类号】TS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概述

饮食文化受自然、经济、地理位置和思想文化的影响不断发展。远古时期人类以生食为主,随之发展为熟食;烹饪技术由燎烤发展为蒸、煮、煎、炸等;饮食选材和菜系也不断丰富;饮食观也由“吃 饱”到“吃好”再到“吃出健康”;饮食风味也由闭塞的单一民族和地区融汇到如今的丰富多彩的饮食口味。

饮食文化包括三点:第一是食物的选材和加工。选材受季节、节日风俗、地域和食忌思想等的影响;加工又包括刀工和烹调技术,通过刀法可将食物分为条、片、丁、沫、丝等,其给人的视觉效果和口感截然不同,烹调方法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第二是就人类而言,饮食文化包括少数民族、宗教和社会各阶层饮食文化。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饮食文化习惯和代表性的饮食菜系;宗教饮食文化典型有伊斯兰教忌食猪肉,佛教、道教的素食主义等;社会各阶层的饮食文化由物质基础决定,包括宫廷、士大夫饮食文化和百姓饮食文化等,各阶层在进餐时很讲究礼仪,也就形成了饮食礼仪文化。第三层次是与饮食有关的文学文化,包括历朝历代许多关于饮食介绍和文人对饮食的歌颂赞美的文学作品。

2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优越性

2.1 传统膳食结构可传承性

《素问·脏器法时论》: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是最早关于膳食结构的记载,也是几千年来的择食原则。传统的膳食结构以谷物为主食,肉类、水果和蔬菜为辅食,坚持低脂、高蛋白、高纤维素饮食。“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告诉我们谷类乃人类维持机体运动的基础物质。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始终坚持平衡膳食观,合理搭配饮食。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中国传统膳食结构才是最科学的膳食结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报告了美国康乃尔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6年的合作研究结果:20世纪80年代,我国人民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与中国传统膳食结构密切相关,可见传统膳食结构的可传承性。传统膳食结构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1]我们需矢志不移地坚持弘扬其优越性。

2.2 独特的烹调技艺 注重色香味

我国的烹调技艺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素以选料讲究、制作精湛、品种多样著称于世,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2]烹调技艺的精湛在于即使是同一种原材料,通过不同的烹调方法,也可以做成色香味截然不同的美食。我国传统的烹饪、调味技法堪称一绝,“烹”是指烹饪原料熟制成菜肴的操作过程,方式多种多样,其制作过程重在掌握火候,如清蒸鱼,火候不到则生,过火则老。而“调”则指原辅料的搭配和调味料的使用。通过调制,使菜肴美味可口、色泽诱人,《吕氏春秋·本味篇》云:“调和之事,必以酸、苦、甘、辛、咸。其先后多少,其奇甚微,皆有自起。”调味料所需数量和加入的先后顺序都有讲究 。可见,中国传统烹饪技艺之细腻无与伦比。

2.3 医食同源的食疗观

“医食同源”,即“药食同源”。指用中医理论知识和饮食文化相结合,使人们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通过食物来调理身体、预防和治疗疾病。《黄帝内经·太素》:“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灵枢·五味》:“五宜:脾病者,宜食禾亢米饭、牛肉、枣、葵;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肾病者,宜食大豆黄卷、猪肉、栗、藿;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肺病者,宜食黄黍、鸡肉、桃、葱等”。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药方》中提出“凡欲治疗,先以食疗,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由此可知,“医食同源”并“寓医于食”的食疗观历史悠久,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食养论”,即注重饮食膳食平衡,使之有利于身体健康,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二是“食疗方”,即以食为药,以日常食物的一种或数种作为药用,以治疗疾病。三是“药膳”,以药配食,取一味或数味药物入膳。[3]中国的食疗药膳文化在历朝历代的总结思考下不断完善。关于医食同源和食疗的书籍数不胜数,医食同源思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我们应当积极研究医食同源理论,传承其精华,真正达到饮食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2.4 食忌思想

“食忌”即 “忌口”,也就是我们在吃的时候应该吃什么,怎么吃…… “苟全其身,须知切忌者矣”旨在告诉我们饮食禁忌的重要性。其包括配伍、季节、时辰、体质、数量等方面的禁忌。配伍禁忌如:黄瓜与花生同吃易腹泻;羊肉与西瓜同食会中毒等。 季节禁忌即春天不宜吃辛辣发散的食物,夏季应忌食肥甘厚腻,少食生冷之品,秋季应忌食性燥和大补之品,冬季不宜食油炸生冷之品,时辰忌如:“早上人吃姜,晚上姜吃人。”“早喝盐水如参汤,晚喝盐水如砒霜。” 体质忌即中医将人的体质分为:偏阳质、偏阴质、阴阳平和质, [4]体质偏阳者应忌温热、辛辣助火之品;体质偏阴即阳虚型体质者,应忌食寒凉生冷伤阴之品等。数量忌即饮食有节制,不可过量,忌过饱。若不掌握一定的饮食禁忌知识、合理选择食物,则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食忌思想是历代人们经验和理论的总结,不容忽视,掌握食忌思想可使我们饮食生活更加科学、安全。

2.5 五彩缤纷的少数民族饮食文化

少数民族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优越性的体现,其丰富多彩的饮食种类为传统饮食文化增添了色彩,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由农业、地理位置、食材决定。中国地大物博,各具特色的农业为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奠定了基础。长期定居在大草原的畜牧业民族如蒙古族、哈萨克族、藏族等以肉类、奶制品为主;居住在南方的民族如苗族、回族、白族、傣族等民族从事农业,其主食多为大米、小麦、青稞等,代表特色如竹筒饭,菠萝饭,五色饭等;少量三江平原的少数民族如赫哲族、鄂温克族、基诺族等以狩猎和渔业为主,其主食多为野生肉类、植物、鱼类,代表特色如杀生鱼、蝌蚪拌臭菜、松鼠干汤等[5]。此外,少数民族多嗜茶、酒,我国少数民族多居住的边疆高寒地区,喝酒可以防寒,因此大多嗜酒,我国是“酒文化之邦”,少数民族更有“无酒不成席”之说,各个少数民族以酒待客之道各不相同,酒种类更是形态各异,有青稞酒、槟榔酒、藤酒等;茶也是少数民族必备的饮品,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奶茶等。人们在食用各少数民族饮食的同时便能回味其蕴含的历史文化,融合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使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更具特色。

2.6 独具特色的菜系文化

菜系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区域表现,菜系的形成和发展是我国地理环境、气候、食材、嗜好的真实写照。菜系由宋代“南咸北甜”到明代“京苏广三式”到清代四大菜系再到清末的菜(浙、闽、湘、徽、鲁、苏、粤、川菜)。地理环境对饮食选择很有讲究,蜀湘一带湿气较重、选择辣食能祛湿,故辣味菜是湘、川菜的特色;食材更是决定菜系的重要因素,临近江海湖地带则擅做海鲜、以鲜香闻名,如湘、鲁、粤、闽菜系,相反,山地徽菜以烹制山珍野味著称,苏菜发源地由于菜种丰富所以一大特点便是四季有别;嗜好是决定菜系的又一重大因素,湘菜追求原汁原味, 香、嫩、清、脆是其特色;徽菜更爱烧、炖、蒸,注重火候,善于保持原汁原味;苏菜选料严谨,爱好和注重制汤,保持原汁,追求鲜香酥嫩,重刀工、火候;粤菜技法、配料多样,追求鲜嫩爽滑浓;川菜重调味,以“麻、辣、酸、香”为主味,由此可知,菜系是各区域历史饮食文化的沉淀,赋予了传统饮食文化的多彩和丰富内涵。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在发展中精华不断被人们所传承和丰富,作为新一代华夏子孙,我们应当积极去了解传统饮食文化,并将其运用于我们的生活,尝试不断探索创新以丰富其内涵。

参考文献

[1]柯林·坎贝尔著 张宇晖译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J]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9).

[2] 、[5]万建中,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M]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1年(27 -30;259-263)

篇8

此言一出,舆论哗然。尽管有相关专家发言,认为中国人均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远低于欧美国家,但氢化油与反式脂肪酸,似乎一夜之间变成了过街老鼠。

无论反对也好,辩解也好,那么隐身于各种美味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

“人们习惯称呼脂肪的物质,共包括饱和脂肪酸、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单元不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胁酸,其中反式脂肪酸目前争议最大”,相关食品专家称,作为脂肪家族的四个成员之一,反式脂肪酸首先藏身于氢化油。

专家检测的52个品牌共167种产品中,87%的抽检样品含反式脂肪酸

走进超市,随手取几种巧克力、面包、饼干、派等,存配料表中十有八九能发现氢化油,名称如食用氢化油、氢化植物油、氢化棕榈油、食用部分氢化油等,江南大学退休油脂专家雕鸿荪说,一些不带“氢”字的配料,实际也含氢化油,如人造奶油、起酥油、植脂末等,其中起酥油中氢化油含量较高,所占比例少则20%,多则是全部。

在某些营养专家看来,另一些看似与氢化油无关的打订脂标识,如植物油、食用植物油、食用棕榈油、精炼植物油等,是换汤不换药――“一句话,没有明确注明是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等的,基本就是氢化油。”

雕鸿荪对此不以为然,“有这种可能,但不能这么肯定”。他举例说,理论而言,精炼植物油是指毛油经脱胶或脱酸、脱色、脱臭、脱蜡等处理后所得,食用棕榈油是指经分提技术处理后所得。不过,由于油脂如何标识并无国家标准,不排除食品企业偷换概念的可能。

调查结果似乎证明,理论与实际并不一致。赵霖,总医院营养科研究员,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员,2005年-2009年,他和同行陆续检测过52个品牌共167种产品的反式脂胁酸含量,发现87%的抽检样品含反式脂肪酸。其中,所有奶酪制品、81%的面包和蛋糕、80%的人造奶油、60%的冰激凌,反式脂肪酸所占比例超过2%。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王兴国等人,2008年曾对,薯片、方便面等常见食品做过调查,结果表明:薯片和方便面中反式脂肪酸含量较少,基本在1%以下;饼干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以夹心类饼干最高,一般在3%以上,最高可达18 30%;蛋黄派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97%-18.21%;薯条、炸鸡等洋快餐以及油条、麻花等中国传统油炸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与油炸时间和煎炸油反复使用的周期有关,其测定值存在显著差异,反式脂肪酸含量低可在1%以下,最高可达13%以上。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杨月欣等人做过反式脂肪酸调查,其间抽检了4个知名品牌的9种植物油,发现均含反式脂肪酸,比例从0.11%~1.94%不等。不过,这并不意味着9种植物油均掺有氢化油,研究人员认为是油脂加工工艺所致:压榨花生油工艺条件较温和,仅存在少量反式脂肪酸,而大豆油、玉米油、调和油,通常需要高温脱臭,其反式脂肪酸含量会明显高于前者。

“反式脂肪酸日均摄入量是0.6克”值得分析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已有公论:可能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干扰必需脂肪酸的代谢,抑制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03年版《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中建议,“反式脂肪酸的最大摄取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

2008年卫生部的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单列一小节建议人们远离反式脂肪酸。内称,由于膳食模式不同,我国居民膳食中反式脂肪酸摄入量目前远低于欧美等国家,其所提供能量的比例未超过总能量的2%,尚不足以危害机体,但也应尽可能少吃富含氢化油脂的食物。

卫生部的数据显示,中国人的反式脂肪酸日均摄入量是0.6克。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学专家李再贵认为,这个数据值得分析,“基数中包括数量巨大的农村人口,但他们平时很少吃蛋糕、喝咖啡、吃蛋黄派,接触到反式脂肪酸的机会不多。在城市人群中,有一部分人每天的摄入量可能远远超过国际标准,即2-3克。比如某种饼干,如果含油量为20%,按反式脂肪酸占油脂总量20%这个平均水平算,吃100克饼干,可能就有4克反式脂肪酸。”

欧洲杂志将“氢化植物油”列为人类食物史上最大的灾难

氢化油技术因其所含的反式脂肪酸日渐恶名昭著,最先大量应用于食品的欧美国家,率先对其亮起了红灯。

2002年,盛产曲奇饼的丹麦首先在国内通过立法,限定作为食品配料的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不能超过5%,到第二年年底时,这个限量标准被再次降低,要求不超过2%。随后,荷兰、瑞典、德国纷纷做出反应,分别在2003年对食品配料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进行限量,并要求食品厂商将其中有关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明确标示于食品包装袋表面的营养标签上。

2000年起,美国也开始建议全国消费者,减少对食物中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2004年8月,美国在其的饮食指南中,对国民发出了日均反式脂肪酸摄取量在总摄取能量1%以下的劝告。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要求,从2006年1月起对加工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做强制性标识。

其后,巴西、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亚、法国、荷兰等国,纷纷对反式脂肪酸作出明确标示或限量规定。2007年12月起,韩国也要求在食品标签上明示反式脂肪酸含量,成为亚洲最早限制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国家。

2007年,欧洲杂志《wal’trose Food Ulustrated》在庆祝其100期出版时,邀请了欧洲名厨、美食评论家、历史学家等,从人类食物历史中选出10个灾难时刻,结果1869年发明“氢化植物油”,被列为最大的灾难时刻。

“在街头随便喝杯150~200ML的奶茶。摄入的反式脂肪酸就已达3~9克”

就在欧美国家声势汹涌地反对反式脂肪酸并纷纷立法之际,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发现,“它们似乎正悄无声息地包围着我们的生活”。在我们身边,除了洋外餐,禽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越来越多。反式脂肪酸广泛分布在人造奶油、起酥油、煎炸油、色拉油、黄油、乳制品、牛羊肉、面包、饼干等食品或食品加工原料中。

通过对我国居民1982年、1992年、2002年三个时段摄入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对比,发现其摄入量明显上升,2002年我国居民的反式脂肪酸日均摄入量已达到0.555克,比1982年增加了70.8%。其中,城市居民的反式脂肪酸摄入量明显高过农村,达到0.729克/天。

2008年底,在范志红老师的指导下,中国农业大学的朱坤等人对北京中关村附近的家乐福、知春路的沃尔玛、学院路的超市发、清华园的易初莲花四家大超市进行了焙烤类食品调查。调查人员共调查了298种面包、70种糕点、351种饼干,结果发现在食品营养标签上标注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所占比例仅为1.65%。而且,就算标注含有反式脂肪酸,当时绝大多数消费者对其依然毫不知情。而各种食品在营养标签上所注明的油脂名称,更是五花八门,让人如坠云雾。如糕点一项,其所用油脂名称多达21个,如植脂奶油、植物油脂、糕油等。

调查数据是沉重的。2009年初,这份长达60多页的调查报告显示:所调查的729个食品产品中,面包类产品肯定含有和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比例,占所调查产品总数的41.7%,其中肯定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油脂多达113个产品;此外,糕点中肯定和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比例达60.2%,饼干类更高达86.98%。

“反式脂肪酸在我国目前主要的危害人群,应该是儿童、青少年学生以及在外就餐人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杨月欣举例,一名3岁儿童,体重15公斤,每天仅食用一小盒小熊饼(约50克),其中就含有约3克的反式脂肪酸,大大超出世卫组织推荐的最高限量两克。再比如在街头随便喝一杯150-200ML的奶茶,摄入的反式脂肪酸就已达3-9克,更是超出世卫推荐标准的2~4倍。

在国内营养学家频频对反式脂肪酸发出健康警示后,2008年春,全国政协委员葛均波提出提案,建议媒体加大宣传反式脂肪酸危害,提高居民的认识;呼吁食品加工企业改进油脂氢化技术及精炼工艺技术,降低食物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以及希望国家监管部门尽快出台我国限制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相关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