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1 08:45:1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数学化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数学教学导入环节游戏化,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竞赛游戏导入。中班数学活动“区分左右”,导入时提出竞赛游戏,将幼儿分成小鸟队、唐老鸭队、米老鼠队,让幼儿每次以比赛积分多少来决定胜负,幼儿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活动气氛既紧张又活跃,连平时不爱数学的幼儿也跃跃欲试,抢争第一。
2.谜语导入。大班数学活动“整点与半点”,谜语导入,让幼儿猜谜:“一匹马,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幼儿一下子猜出“钟”,自然进入课题。
3.生活中感兴趣的游戏导入。学习“数的排列”,导入时通过看“车展”说新车,接着玩幼儿平时最喜欢玩的赛车游戏,很好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二)数学教学过程游戏化,寓教于乐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教学过程是实施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而游戏是幼儿最容易接受的教学形式。引导幼儿从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如:大班数学游戏活动复习6的加减法“游动物园”,以逛动物园为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走进动物园里(要求复习6以内的加减法),幼儿人手一张印有数字的门票,贴于胸前。教师提示:“动物园到了,可是动物园的叔叔、阿姨要考一考你们。你们都有一张印有数字的门票,先看一看票上的数字是几?再请你编一道题,它的得数就是票上的数字,如果你编对了,就能进入动物园。”
2.游动物园(要求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出6的加减式题)。教师提示:“看,动物园里有谁?它们各有几只?用数字几表示?接着让幼儿随意选择一种动物,找找它们的不同特征排出加法题、减法题。”
3.乘汽车回家。请三名幼儿当司机戴上汽车头饰,每辆汽车上有一道算术题,让幼儿算出自己的票上的算术题得数和汽车上的得数一样,自己就乘这辆几点钟开的车。幼儿在游戏的气氛中,个个兴趣盎然,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而游戏的形式把比较单调的数学活动变得更加趣味化了。
二、数学学习、操作材料游戏化,更好达成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
学习不一定是游戏,但游戏却一定是学习(包括已有经验的练习和新经验的获得),这种自发的无意性学习,主要是通过操作游戏材料在实现其娱乐功能的同时实现了它的教育功能。如:用扑克牌练习“10的组成和分解”,设计具有竞赛性的规则游戏,通过双方出牌,谁先发现牌上的数字合起来正好是10,谁就可以先拍一下桌子,动作慢的就要吃进桌子上的牌,谁先出完手上的牌,谁就赢了。由于规则游戏中的玩伴水平不同,输赢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有时输,有时赢,这种操作游戏化刺激幼儿为了赢而不断重复游戏,在重复中越来越熟练。一些普通的材料,教师也可以设计、改编为帮助幼儿学习数学的有趣游戏。如,将废旧的餐巾纸盒组成一栋小小的“公寓”,请小小的“快递员”,根据快递订单,将指定数量的物品送到规定的门牌号码内。这些情景游戏接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主动运用数学知识。
三、一日生活环节中的游戏化数学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是制约数学教育的主要因素,因此数学教育改革必须符合时代特征.新数运动正是在国际竞争特别是军备竞赛的社会背景下发起的一场数学教育现代化的运动.为了适应当前国际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培养高素质人材的需要,我国数学教育正朝着现代化的目标前进.因此,对新数运动进行回顾、反思,无疑对促进我国数学教育的现代化有着积极意义.着重从宏观上进行分析.
一、新数运动倡导数学教育现代化
众所周知,新数运动是六十年起的一场席卷世界的数学教育改革运动,其主要目标“就是要以现代数学思想对传统的数学教育进行改造,从而实现数学教育的现代化.”[1]新数运动对传统数学课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小学的数学已经全部作了重新考虑,‘结构’主要是代数结构成了中学课程的基础,许多国家里,几何作为独立的实体趋向于从课程中消失.虽然作为补偿,增加了图像和图像表示的应用.特别地,坐标几何倾向于下放小学.”[2]
因此,新数运动所倡导的现代化,实质上就是数学内容的现代化,其前提是“要像20世纪的数学家所理解的那样,去逐步向学生揭示数学结构,从而使学生们进一步领会、应用和爱好数学.”[2]但倡导者们的美好愿望因新数运动的受挫而破灭了.
二、从新数运动看数学教育的现代化
1.数学教育的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新数运动之所以受挫,就是因为过多地注重了数学内容的现代化,而忽视了数学教育现代化的其他方面.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数学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由一系列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子系统组成,同时它又从属于数学教育这一更大的系统.因此,在研究该系统时,既要从系统总体出发,综合考虑诸子系统及其相互作用,又要把它放到更大的系统中,研究它和外界环境的关系.
1.1数学教育现代化必须综合考虑
各子系统间的相互关系数学教育的现代化,简言之就是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的数学教育.其中,数学教育观念的更新.数学内容的现代化、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学习方法的现代化、师资队伍的现代化、数学评价的现代化等要素均为该系统的子系统.诸子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新数运动的宗旨是实现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它顺应了社会对数学教育的要求,是完全正确、合理的.但倡导者们没有认识到,数学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包含着一系列要素的大的系统工程.数学教学内容或学习内容突出了现代化,而数学教学方法、数学教师素质却没跟上现代化的步伐.用传统的方法去实施新课程的教学,难免会出现“异化”、“落伍”的现象.同时教师面临的是“放弃他们熟悉的东西而去追求他们感到陌生的东西,”[2]这样,不仅存在心理上的障碍,而且有知识结构上的障碍.可见各子系统间若不相互配合,便会产生负作用.只有综合考察,使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协作,才能形成实现数学教育现代化的合力.
1.2数学教育现代化必须置于数学教育这个更大的系统中考虑
数学教育现代化又从属于数学教育这个大系统,因此研究数学教育现代化,还必须探讨教育学、心理学、科学方法论等相关学科对它的影响,即考察它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新数运动虽然符合社会发展,又有现代数学提供理论基础,但它只注意充实现代化的内容,而没考虑学生的心理结构,违背了教育学、心理学规律,以至学生接受不了新的数学课程体系,这是新数运动受挫的最直接原因.也就是说,新数运动没有注意吸收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或成果,忽视了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导致了失败.
可见数学教育现代化是一项复杂浩大的系统工程,我们不仅要研究该系统的诸要素,而且要探讨系统所处的环境,忽略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2.数学教育现代化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任何一项教育改革都必须采取谨慎的态度,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当然也不例外.缺少典型的实验和评价过程也是新数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因此,实现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必须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其一现代化的内容要渐进,其二现代化的范围要渐进.现代化的内容要渐进是指,现代数学必须经过教材上的技术处理,将其思想方法由浅入深地渗透到中小学课程中去,以螺旋上升的形式出现,使学生逐步理解、接受现代数学思想.现代化的范围要渐进是指,进行数学教育现代化的改革,必须要有一个从小范围到大范围、由试点到推广的过程.首先在小地区、小范围内进行试点,如果收效良好,则总结经验,宣传推广,进而普及;如果出现问题,则及时修正、调整,再投入实验,在完善的基础上再进行大范围普及.
数学教育的现代化也必须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一方面,数学教育改革不同于一般的实验——具有可重复操作性,它的失败将意味着付出贻误一代人的惨重代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数学教育的现代化要尽量避免失败,慎重从事.另一方面,突如其来出现的新事物,会给传统的思想观念在头脑中已形成固定模式以巨大冲击,人们于心理上难以接受,而且从知识水平上讲也难以接受.从这个角度来看,缺少渐变过程的数学教育改革不易成功.新数运动就是典型的实例.
3.实现数学教育现代化必须充分调动各方人士的积极性
新数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是与欧美各国政府的支持、教育界的热情欢迎分不开的.但由数学家和数学教育理论工作者组成的领导者们并不太了解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除了他们是积极的参与者外,其他人士如教学第一线的数学教师、学校管理工作者等均是运动的响应者.因此新数运动的课程体系重视了现代数学的因素,但脱离了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居高”而不够“临下”.
新的课程结构使“许多父母因再无力帮助子女而担忧”,“部分不知所措的父母把它看成是代沟的又一新象征”.[3]教育界虽然表现出“热情地接受新课程、新概念、新符号”,[3]但教师自身素质达不到新体系的要求,面对一系列的新术语,他们也是一片茫然.因而,新数运动必然遇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阻力.
事实上,社会各方在数学教育改革中均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尤其是教师,他们是改革试验的直接实施者,熟悉、了解第一线的实际情况,因此来自他们的意见、建议是极有价值的.“如果教师是改革的发起人,或者在设置新目标、确定新目的或者在实践中起了作用,或者就只是……要在他她那儿进行改革,那么他她实际上就是这项创新的一个‘股东’:他她得到一种明显的激励,这将有助于克服事业开头所遇到的困难.然而,如果决定是上头做出的——有时情况很可能是这样的——,那么情况就大为不同了.这时就必须使教师信服改革的必要性,并对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鼓励.”[2]可见,使广大教师成为现代化运动的积极参与者意义重大.同时,政府的支持、公众的理解、家长的协助,对促进数学教育的现代化都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进行数学教育改革必须充分发挥各方人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要把“由数学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数学家所组成的共同体在全国范围内的领导作用,和广大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家长等在各个具体区域内的创造性工作”[1]协调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阻力,加快现代化的进程.
4.数学教育现代化具有动态性
其动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纵观改革的历史,它具有时代性和相对性;二是就每一项具体的改革而言,它具有过程性.
4.1数学教育现代化的时代性和相对性数学教育现代化是符合新的时代要求的数学教育,是时展的产物,因此它具有时代性.同时,随着社会进步,现代化的内涵也必定不断发展,因此就其内容而言又有相对性.从而数学教育现代化不是一个固定的、僵化的模式,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工程.六十年代正好是布尔巴基学派的结构主义思想时期,因此结构主义学派就为新数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所倡导的数学教育现代化就是以结构主义思想来重建数学教育.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当然也在影响着数学教育的发展,或者说数学教育要符合这一时代特征.因此近年来又出现了这样的说法“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就是要以计算机为基础来‘重建’数学教育”.[1]可以预见,随着时代的前进,数学教育现代化又必将有新的发展和突破.
4.2数学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性新数运动的以现代数学思想改造传统数学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深入人心的,正因为此,人们对新数运动寄予了很大希望,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容忍不了它所暴露出来的弊病,以致招来暴风骤雨般的尖刻的批评、指责,令支持者也无力摇旗呐喊.
事实上,任何事物都是过程,都是作为过程而出现、而发展的,数学教育的现代化也必然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当它以崭新的面貌问世时,难免会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它在过程中得以成长、壮大、完善.充分认识其过程性,就可“善待”改革: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很难一步到位,而需不断发展,对其弊端,不应刻薄攻击,而应客观评价,也就是给它一个“宽裕”的反思环境,使之在调整中发展,在改进中完善.从新数运动的现代化一下子“回到基幢,“回到祖父一辈的数学上去”,就是没有正视其过程性.
5.数学教育现代化具有可行性
新数运动所倡导的数学教育现代化,一直是世界各国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我国在1958年~1960年间和1978年~1983年间,也进行了现代化改革的尝试,增加了概率、统计、逻辑代数、微积分等近现代数学知识[5].但由于不符合我国实际情况,改革没有实施下去或进行了调整,其情况与新数运动有某些相似之处.于是,人们不禁要问:究竟能否在中小学充实先进的数学内容?
布鲁纳认为,可以将任何数学教给任何水平的任何学生.A·A·斯托利亚尔指出:可以把现代数学的重要思想转化为儿童能接受的语言[6].这就为数学教育现代化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新数运动并不是全军覆没,法国教改的成功,从实践上论证了在中小学阶段充实近现代数学内容是完全可行的.国外许多心理学家、数学家、教育学家也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反驳了关于不可能进行小学数学现代化的意见[6].因此,我国应当对数学教育现代化充满信心,不能因为新数运动的受挫而裹足不前.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化缺失 对策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在他的巨著《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一书中首次提出“数学化”概念,即“抽象—符号—应用”的过程。他认为: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创造,把前人已经创造过的数学知识重新创造一遍。因此教学过程要在探究活动中展开,也就是说概念、公式、定理等的教学都要体现“数学化”的教学思想,要揭示数学的形成过程。为了让“学生经历有效的数学化过程”,我们要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密切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设计恰当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领悟最本质、最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眼光和数学的思维来观察生活和解决问题,发展他们的数学素养。本文主要讲述了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化缺失的原因以及小学数学教育中实现数学化要采取的措施。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化缺失的原因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而且数学设置的情境再现也不合理
现代小学数学教育中,虽然引进了一些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对这些教学方法缺乏理解和应用,反而使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效果有所减弱。比如: 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重视数学化向生活化方面的转变,但是一味地追求新的教学方法,却对新型教学方法缺乏应用和理解的结果,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老师的教学成果。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已经对数学理论情境再现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由于教师缺乏对数学理论情境再现的思考,反而弄巧成拙,对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境再现对学生数学教育的刺激有所忽视,学生不仅没有感受到数学情境再现的乐趣,而且无法将情境再现与数学合理地链接,曲解了数学化情境再现的作用和用途。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意义和作用,缺乏对数学的重视,缺少对数学的分析和思考,影响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智力开发,阻碍了学生的整体进步和发展,这使得小学数学教育呈现无效化。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还是一味地认为解决数学中的疑难问题就是学好了数学
现代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教师虽然也为数学教育设置了数学情境,但是还是按照传统的提问、解答的模式来执行情境,学生还是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不能够自己发现数学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而是依靠老师来提出问题,学生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扮演被动的角色。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降低对数学问题的创造力和洞察力,学生的学习思维得不到发散,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下降,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也无法提高。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实现数学化要采取的措施
(一)要不断地加强小学数学教师的职业素质
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对学生的数学教育质量和学习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职业素质,时刻牢记数学教学的目的和职责所在,在进行数学课之前要及时、完整地做好备课。在备课中,教师要明确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牢牢地掌握数学教材的内容,通过情境教学使教材的内容和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对数学教育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要根据数学教材和教学目标,科学、合理、有效地创设数学情境
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教学创造科学、合理、有效的情境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关键的。数学的创设情境和其他学科的创设情境有本质的区别,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不仅要提高学生对数学教育的兴趣,还要将生活中的经验和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紧密地链接,使以往的数学知识情境再现。教师创设数学情境时,切忌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要不断地推陈出新。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故事,或者是对生活经验的感悟和领会,创设的情境要尽量多样化,不要只停留在一个层面。这样创设情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质量和学习的效率,学生还能够自发地思考、创设问题,继而积极地探索问题的答案。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要随着数学的学习重点不断转变,而且要摆脱传统的以问题定程度的落后模式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有目的、科学合理地对数学的问题进行引导,不同的数学内容要有不同的教学观念和理念,要为学生创造自发发现问题的情境和环境,在引导中,学生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和洞察力。学生在情境中很容易找到和数学相关的知识点和疑难点,通过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疑难问题。情境再现的方法在数学教育中运用得越多,学生的数学知识就越扎实,学生自发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也就会越高。
(四)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的教学需要生活化调整和调节
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之所以能够应用在生活中,主要是因为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数学课堂中,要不断地开展学生思维活动,发散学生的思维。在生活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地组织学生收集数学疑难资料、实际操作分析,让学生之间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和互动,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相对中学生来讲比较匮乏,生活经验也比较简单和直接,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再现会要贴近于生活。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育对开发学生的数学智力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善于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吕会珍.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化”缺失的现象分析和对策[J].科研视窗·教研经纬. 2008(07) .
对新数运动进行回顾、反思,无疑对促进我国数学教育的现代化有着积极意义,本文着重从宏观上进行分析。
一、新数运动倡导数学教育现代化
众所周知,新数运动是六十年起的一场席卷世界的数学教育改革运动,其主要目标就是:要以现代数学思想对传统的数学教育进行改造,从而实现数学教育的现代化。新数运动对传统数学课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小学的数学已经全部作了重新考虑,“结构”(主要是代数结构)成了中学课程的基础,许多国家里,几何作为独立的实体趋向于从课程中消失,虽然作为补偿,增加了图像和图像表示的应用,特别地,坐标几何倾向于下放小学。
因此,新数运动所倡导的现代化,实质上就是数学内容的现代化,其前提是“要像20世纪的数学家所理解的那样,去逐步向学生揭示数学结构,从而使学生们进一步领会、应用和爱好数学。”但倡导者们的美好愿望因新数运动的受挫而破灭了。
二、从新数运动看数学教育的现代化
1.数学教育的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新数运动之所以受挫,就是因为过多地注重了数学内容的现代化,而忽视了数学教育现代化的其他方面。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数学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由一系列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子系统组成,同时它又从属于数学教育这一更大的系统。因此,在研究该系统时,既要从系统总体出发,综合考虑诸子系统及其相互作用,又要把它放到更大的系统中,研究它和外界环境的关系。
2.数学教育现代化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任何一项教育改革都必须采取谨慎的态度,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当然也不例外,缺少典型的实验和评价过程也是新数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因此,实现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必须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其一现代化的内容要渐进,其二现代化的范围要渐进。
3.实现数学教育现代化必须充分调动各方人士的积极性。进行数学教育改革必须充分发挥各方人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要把“由数学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数学家所组成的共同体在全国范围内的领导作用,和广大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家长等在各个具体区域内的创造性工作协调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阻力,加快现代化的进程。
一、新数运动倡导数学教育现代化
众所周知,新数运动是六十年起的一场席卷世界的数学教育改革运动,其主要目标“就是要以现代数学思想对传统的数学教育进行改造,从而实现数学教育的现代化.”[1]新数运动对传统数学课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小学的数学已经全部作了重新考虑,‘结构’(主要是代数结构)成了中学课程的基础,许多国家里,几何作为独立的实体趋向于从课程中消失.虽然作为补偿,增加了图像和图像表示的应用.特别地,坐标几何倾向于下放小学.”[2]
因此,新数运动所倡导的现代化,实质上就是数学内容的现代化,其前提是“要像20世纪的数学家所理解的那样,去逐步向学生揭示数学结构,从而使学生们进一步领会、应用和爱好数学.”[2]但倡导者们的美好愿望因新数运动的受挫而破灭了.
二、从新数运动看数学教育的现代化
1.数学教育的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新数运动之所以受挫,就是因为过多地注重了数学内容的现代化,而忽视了数学教育现代化的其他方面.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数学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由一系列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子系统组成,同时它又从属于数学教育这一更大的系统.因此,在研究该系统时,既要从系统总体出发,综合考虑诸子系统及其相互作用,又要把它放到更大的系统中,研究它和外界环境的关系.
1.1数学教育现代化必须综合考虑
各子系统间的相互关系数学教育的现代化,简言之就是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的数学教育.其中,数学教育观念的更新.数学内容的现代化、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学习方法的现代化、师资队伍的现代化、数学评价的现代化等要素均为该系统的子系统.诸子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新数运动的宗旨是实现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它顺应了社会对数学教育的要求,是完全正确、合理的.但倡导者们没有认识到,数学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包含着一系列要素的大的系统工程.数学教学内容(或学习内容)突出了现代化,而数学教学方法、数学教师素质却没跟上现代化的步伐.用传统的方法去实施新课程的教学,难免会出现“异化”、“落伍”的现象.同时教师面临的是“放弃他们熟悉的东西而去追求他们感到陌生的东西,”[2]这样,不仅存在心理上的障碍,而且有知识结构上的障碍.可见各子系统间若不相互配合,便会产生负作用.只有综合考察,使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协作,才能形成实现数学教育现代化的合力.
1.2数学教育现代化必须置于数学教育这个更大的系统中考虑
数学教育现代化又从属于数学教育这个大系统,因此研究数学教育现代化,还必须探讨教育学、心理学、科学方法论等相关学科对它的影响,即考察它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新数运动虽然符合社会发展,又有现代数学提供理论基础,但它只注意充实现代化的内容,而没考虑学生的心理结构,违背了教育学、心理学规律,以至学生接受不了新的数学课程体系,这是新数运动受挫的最直接原因.也就是说,新数运动没有注意吸收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或成果,忽视了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导致了失败.
可见数学教育现代化是一项复杂浩大的系统工程,我们不仅要研究该系统的诸要素,而且要探讨系统所处的环境,忽略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2.数学教育现代化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任何一项教育改革都必须采取谨慎的态度,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当然也不例外.缺少典型的实验和评价过程也是新数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因此,实现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必须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其一现代化的内容要渐进,其二现代化的范围要渐进.现代化的内容要渐进是指,现代数学必须经过教材上的技术处理,将其思想方法由浅入深地渗透到中小学课程中去,以螺旋上升的形式出现,使学生逐步理解、接受现代数学思想.现代化的范围要渐进是指,进行数学教育现代化的改革,必须要有一个从小范围到大范围、由试点到推广的过程.首先在小地区、小范围内进行试点,如果收效良好,则总结经验,宣传推广,进而普及;如果出现问题,则及时修正、调整,再投入实验,在完善的基础上再进行大范围普及.
数学教育的现代化也必须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一方面,数学教育改革不同于一般的实验——具有可重复操作性,它的失败将意味着付出贻误一代人的惨重代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数学教育的现代化要尽量避免失败,慎重从事.另一方面,突如其来出现的新事物,会给传统的思想观念(在头脑中已形成固定模式)以巨大冲击,人们于心理上难以接受,而且从知识水平上讲也难以接受.从这个角度来看,缺少渐变过程的数学教育改革不易成功.新数运动就是典型的实例.
3.实现数学教育现代化必须充分调动各方人士的积极性
新数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是与欧美各国政府的支持、教育界的热情欢迎分不开的.但由数学家和数学教育理论工作者组成的领导者们并不太了解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除了他们是积极的参与者外,其他人士如教学第一线的数学教师、学校管理工作者等均是运动的响应者.因此新数运动的课程体系重视了现代数学的因素,但脱离了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居高”而不够“临下”.
新的课程结构使“许多父母因再无力帮助子女而担忧”,“部分不知所措的父母把它看成是代沟的又一新象征”.[3]教育界虽然表现出“热情地接受新课程、新概念、新符号”,[3]但教师自身素质达不到新体系的要求,面对一系列的新术语,他们也是一片茫然.因而,新数运动必然遇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阻力.
事实上,社会各方在数学教育改革中均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尤其是教师,他们是改革试验的直接实施者,熟悉、了解第一线的实际情况,因此来自他们的意见、建议是极有价值的.“如果教师是改革的发起人,或者在设置新目标、确定新目的或者在实践中起了作用,或者就只是……要在他(她)那儿进行改革,那么他(她)实际上就是这项创新的一个‘股东’:他(她)得到一种明显的激励,这将有助于克服事业开头所遇到的困难.然而,如果决定是上头做出的——有时情况很可能是这样的——,那么情况就大为不同了.这时就必须使教师信服改革的必要性,并对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鼓励.”[2]可见,使广大教师成为现代化运动的积极参与者意义重大.同时,政府的支持、公众的理解、家长的协助,对促进数学教育的现代化都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进行数学教育改革必须充分发挥各方人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要把“由数学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数学家所组成的共同体在全国范围内的领导作用,和广大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家长等在各个具体区域内的创造性工作”[1]协调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阻力,加快现代化的进程.
4.数学教育现代化具有动态性
其动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纵观改革的历史,它具有时代性和相对性;二是就每一项具体的改革而言,它具有过程性.
4.1数学教育现代化的时代性和相对性数学教育现代化是符合新的时代要求的数学教育,是时展的产物,因此它具有时代性.同时,随着社会进步,现代化的内涵也必定不断发展,因此就其内容而言又有相对性.从而数学教育现代化不是一个固定的、僵化的模式,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工程.六十年代正好是布尔巴基学派的结构主义思想时期,因此结构主义学派就为新数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所倡导的数学教育现代化就是以结构主义思想来重建数学教育.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当然也在影响着数学教育的发展,或者说数学教育要符合这一时代特征.因此近年来又出现了这样的说法“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就是要以计算机为基础来‘重建’数学教育”.[1]可以预见,随着时代的前进,数学教育现代化又必将有新的发展和突破.
4.2数学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性新数运动的以现代数学思想改造传统数学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深入人心的,正因为此,人们对新数运动寄予了很大希望,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容忍不了它所暴露出来的弊病,以致招来暴风骤雨般的尖刻的批评、指责,令支持者也无力摇旗呐喊.
事实上,任何事物都是过程,都是作为过程而出现、而发展的,数学教育的现代化也必然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当它以崭新的面貌问世时,难免会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它在过程中得以成长、壮大、完善.充分认识其过程性,就可“善待”改革: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很难一步到位,而需不断发展,对其弊端,不应刻薄攻击,而应客观评价,也就是给它一个“宽裕”的反思环境,使之在调整中发展,在改进中完善.从新数运动的现代化一下子“回到基幢,“回到祖父一辈的数学上去”,就是没有正视其过程性.
5.数学教育现代化具有可行性
新数运动所倡导的数学教育现代化,一直是世界各国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我国在1958年~1960年间和1978年~1983年间,也进行了现代化改革的尝试,增加了概率、统计、逻辑代数、微积分等近现代数学知识[5].但由于不符合我国实际情况,改革没有实施下去或进行了调整,其情况与新数运动有某些相似之处.于是,人们不禁要问:究竟能否在中小学充实先进的数学内容?
布鲁纳认为,可以将任何数学教给任何水平的任何学生.A·A·斯托利亚尔指出:可以把现代数学的重要思想转化为儿童能接受的语言[6].这就为数学教育现代化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新数运动并不是全军覆没,法国教改的成功,从实践上论证了在中小学阶段充实近现代数学内容是完全可行的.国外许多心理学家、数学家、教育学家也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反驳了关于不可能进行小学数学现代化的意见[6].因此,我国应当对数学教育现代化充满信心,不能因为新数运动的受挫而裹足不前.
第一,家长在现实的压力下,迫切要求“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我们来看看一则网上报道:这个春节,家住南湖花园的刘女士过得有些郁闷。大年初二,刘女士和妹妹两家人团聚在娘家过年,自己五岁的儿子和四岁的小外甥女自然成为全家人的“焦点”。吃饭时,家人们要求两个孩子表演个小节目助助兴,没想到四岁的小外甥女一下子给大家背诵了乘法口诀,并让大家当场出100以内的加减法,10以内的乘法计算题,无一错误,立即赢得了全家人对“神童”的掌声。但是令刘女士“尴尬”的是,自己五岁的儿子却“什么都不会”,最后还是在她的启发下,说出了几句祝福语。刘女士说:“别的孩子都会的东西,自己的孩子却不会,我这个当妈的肯定有责任。孩子就要上小学了,这个水平怎么行?必须找个地方好好补补。”春节长假过后,刚一上班,刘女士便开始到处打听“珠心算特色班”,“现在的孩子都是提前学,谁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已经比别人慢一步了,只希望通过参加辅导班,能够追回来一点。”刘女士找补习班后感受颇深,不少幼儿园尤都打着“珠心算特色班”“双语班”“幼小衔接班”等各种特色班的招牌,而她当初选择进机关单位幼儿园时,只注重了环境和游戏设施,并没有了解幼儿园的教材和教学有没有特色,让她真是“后悔莫及”。
第二,幼儿园的无奈。金鹗小学周边有十八所民办幼儿园,(没有公立幼儿园)他们在招生时会向家长承诺教授孩子认识多少汉字,保证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学会多少计算题等。有的园长是这样看待的:“现在家长都重视这个,幼儿园也是没有办法。跟公办园相比,民办园的优势并不突出,如果再不迎合家长要求,哪还有生源?”有的幼儿园教师认为,现在不少家长衡量一个幼儿园的好坏,只看孩子在幼儿园能做多少算术题,到一年级学习吃力不吃力,因为大家都知道数学的基础很重要,到初中高中的物理化学的成绩一定程度上都很依赖数学等,这让很多幼儿园很难坚持原有的办园理念,加上小学学前班给幼儿园很大的冲击,幼儿园要生存就必须迎合家长的“口味”,数学幼教小学化也就在所难免。
这样的数学学前教育小学化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第一,剥夺了孩子的幸福感。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像幼苗一样,正在茁壮成长。他们是天真的,是活泼的,是幼稚的,是快乐的。学前教育“小学化”会影响他们幸福的童年。记得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王新波曾经说过:“教育并非越早越好,顺应成长规律的教育才是好教育。”要想让孩子不耽误“起跑”,必须首先弄清楚到底哪里是孩子的起跑线?具备了怎样的条件才能够站到起跑线上?有一个教授说:“不是每一个苹果都有早熟的理由”。因此,只有做到科学顺应儿童成长规律,并正确把握每个儿童发展特点的学前教育才是值得信赖的。因此,学前教育“小学化”,把学前教育当作一生的起跑线,是损害了孩子的童年生活,使孩子该快乐不快乐,该活泼就是活泼不起来,成天困在读书,写字,学数学之中,使他们的童年没有了有价值的回忆,对“幸福感”没有了体验。
第二,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他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注意力还不集中,如果让他们集中精力来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神经等生理方面的发育。
第三,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小学数学本身比较难,知识点又非常繁多。他们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地做着“1+1=2,3-2=1,2×6=12,8÷2=4”,他们不知道算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只是机械地按照老师的教育模式完成了一题又一题的家庭作业,他们成了“小书呆子”“小大人”,在 “学前教育比家长,比幼儿园”无形的压力下,他们过早地背上了“课业的负担”,他们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理受到了创伤。
第四,拔苗助长换来的“厌学心理”。小学数学加减乘除法反复练,而且计算题又很容易出现“粗心”的毛病,又换来“惩罚”——错了再做几道,他们对枯燥的数字反感不已,随之而来的是“我不想学数学了”的厌学情绪。
第五,违背了“素质教育”原则,可能会带来“终身遗憾”。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学习习惯的养成则是小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有的孩子即使在小学入学刚开始成绩很好,但对其今后成长没有任何参考价值,甚至可能还会适得其反。到了小学以后,很多内容他们认为自己都学过了,反而没有了学习兴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关键是直接影响了孩子的童年,甚至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我准备从如下几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到本校招生范围内大力宣传政策。教育部明确规定:(幼儿园)不得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教育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规范办园行为,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严禁一切形式的小学入学考试,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第二,定期到辖区范围的幼儿园去和园长、幼师交流。去年年底,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这份征求意见稿,详细规定了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标准,包括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幼儿发展知识、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等14个领域,62条基本要求。在强调职业道德等基本素质的同时,还要求幼儿园教师要注重保教结合,培育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发掘幼儿的兴趣爱好;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氛围,将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重视丰富幼儿多方面的直接经验,将探索、交往等实践活动作为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第三,制订计划请求学校、社区和居委会配合,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我准备让家长知道如下几点:
1. 幼儿园重点抓养成教育。幼师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游戏不断地把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到每天的教学活动中,让孩子在快乐的玩耍中养成好习惯。如果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那么他将受益终身。这比做多少道算术题,学多少拼音重要得多。
2. 小学老师更喜欢“一张白纸”的学生。孩子在什么年龄就该做适合这个年龄的事,如果孩子们在幼儿园把小学一年级的课程都学完了,而小学老师却要从头教起,那么孩子们哪来的新鲜感?刚一上学就没了新鲜感,以后还谈什么靠兴趣学习?千万别因为家长的原因而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3. 孩子的第一次认知十分重要,如果小时候学习的知识不准确,那么,上了小学后很容易先入为主,很难纠正。特别是计算题,很多孩子不明白算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很喜欢用掰手指的方法,得出答案,因为幼儿园的数学计算毕竟是比较小的数,很容易养成依赖“手指”的坏毛病。而我们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就教会孩子为什么要用“凑十法”来做,进而对多位数的加减法进行拓展。比如,教学“找规律”,幼儿园大部分使用的图形推测,而小学教学就注重数形结合,将图形的规律转换到数字的变化规律来。这些都是幼儿认知的第一印象,他们的思维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我曾经带过一届一年级的学生有3个孩子到三年级还使用手指来计算。
数学活动游戏化
《指南》提出 :利用游戏中的实际情景,让孩子理解数概念。例如小班数学活动爱吃的毛毛虫,老师设计了不同的游戏环节,让孩子感知 5以内的数量,并能按点卡匹配相应数量食物的图片。首先老师通过游戏引起孩子的兴趣,在绿色的草地上,老师和孩子一起戴上头饰,系上绿围裙扮演毛毛虫的妈妈和宝宝,妈妈对着宝宝们说 :今天的天气真好呀,宝宝们快出来玩吧!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妈妈带着宝宝们在草地上爬行,嬉戏。一会头碰头,一会脸碰脸,互相打着招呼 :你好,宝贝!你好,妈妈!
其次,老师悄悄地在周围撒上了很多食物图片,说 :宝宝们,你们的肚子饿了没有啊?我们一起去找食物吧!找到了就把它放在胸前的小口袋里。孩子投入在游戏的氛围中,积极地寻找各种好吃的食物,1 个苹果、2 个梨、3 根香蕉、4 颗葡萄、5 片树叶等。在这个环节中,老师通过提问你吃到了什么引导孩子手口一致地点数图片上的食物数量,并能准确表述。
再次,老师出示一个毛毛虫毛绒玩具 :这儿还有只毛毛虫宝宝,它刚才在睡觉,现在醒来肚子饿了,也出来找东西吃,它找到了哪些好吃的东西呢?老师边讲故事边出示真正的食物:1 个苹果、2 个梨、3 根香蕉等,熟悉的物品吸引了孩子的目光。老师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提问 :毛毛虫真棒啊,一会就找到了很多好吃的,谁来告诉我 :它找到了什么?有几个?你来数一数。孩子趣味十足地数一数、说一说,无形中巩固了对数量的认知,避免了数学学习的单调和枯燥。
数学活动生活化
在一日活动中,处处渗透着数学教育 :从晨间入园、户外锻炼,到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甚至孩子的吃点心、进餐等环节,数学知识无处不在。《指南》的数学目标第一条 :让孩子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老师应适时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例如 :晨间锻炼的拍球、跳绳、跳远等体育活动,可以通过数数、测量的方法确定名次 ;孩子分组去洗手时,可获得快慢、先后等概念 ;进餐前请孩子给桌上的碗配上勺子,让孩子在一对一的配对过程中发现两组物体的多少 ;上、下楼梯时 , 数一数有多少台阶,观察栏杆的颜色交替,以感知有规律的排序 ;排队时让孩子理解前后、左右;整理图书时,根据图书的大小分层摆放等。这些活动都是实施数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都有着特殊的教育价值。
区域开展情境化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育;游戏化;生活化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深刻学习了《纲要》精神,结合教学实践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这一课题做了一系列思考。新《纲要》明确阐述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其内容与要求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我们教师应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线索来进行活动,同时又注重活动的生活
化、游戏化,探求适宜幼儿终身发展的数学教育方面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教师语言运用生活化、游戏化,易于幼儿理解数学
同一个意思同一句话教师用儿童化、游戏化的语言,接近幼儿生活的言语说出来,幼儿就易于理解。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教师要结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在不影响知识正确传授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修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贴近幼儿生活,更易于幼儿理解接受。如,在教学“认识1-10”时,教师可利用幼儿熟悉的事物形象比喻帮助幼儿记住字形,例如:“1”像粉笔直又长,“2”像鸭子浮水上,“3”字像个小耳朵,“4”像小旗迎风飘……“10”像火腿加鸡蛋;如认识“>”“
二、教师创设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情竟,易于幼儿感受数学
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创设有利于幼儿自发主动活动的氛围,将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真实情景变成幼儿容易接受的具体事物,为幼儿提供各种互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与其发展相应的帮助,幼儿就能学得轻松、变得积极主动。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时,我们可以给幼儿提供模拟生活中的场景“水果超市”,让幼儿手持“钱币”自行挑选喜欢的水果,主动学习加减运算,算出需要的钱数,在生活化的场景中来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运算能力;
又如,在学习时间,认识整点和半点时,可以“美美小朋友”从早到晚一日活动时间安排来进行,在具体认识时针和分针时,可巧妙地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创设情境,把时针走比作乌龟爬,把分针比作兔子跑,在一日活动,在故事中,将抽象难解的时间问题回归生活,化为游戏,这不是更好、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吗?
三、教师提供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丰富实用的操作材料和玩教具,易于幼儿感知数学
幼儿的学习强调真实的经验和主动参与,操作学习是幼儿学习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幼儿学习一定要借助具体的情境、具体的事物,在参与、探索和交往的过程中学习,尤其在数学活动中,幼儿在对周围环境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的认知上,幼儿需要通过真实的感知实际的探索才能有所得,在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教师应该结合活动的要求和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选择最佳的操作材料,使操作材料在数学活动中发挥最大效应。
如,有幼儿所熟悉的自然材料如石子、树叶、各种种子,果
核……这些材料可以在幼儿练习计数活动中运用;如日常生活中废旧材料如纸盒、易拉罐、冰糕棒,瓶盖,这些材料可以帮助幼儿学习认知几何形体。幼儿通过观察触摸直观形象感知平面与立体,远比老师空洞的说教来的具体。
四、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游戏化,易于幼儿学以致用
《纲要》中提到:“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的简单数学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幼儿,使幼儿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在孩子玩沙玩水时,我们提供各种形状的容器,引导他们感知容量守恒;孩子玩扑克游戏时,我们指导他们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孩子整理玩具时,可以玩玩具回家的游戏,他们会按形状、颜色、类别分类等等,孩子在轻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获得了数、形、量的知识和经验,既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又形成了初步的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