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1 08:45:1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中历史详细知识点,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想要找出有针对性的转化学困生的方法,就要清晰地把握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一)有意识记不到位。这里所提到的有意识记一般是指集中学生注意力,并通过不断的努力来达到记忆的一种学习方法。在高中阶段,学生进行有意识记是非常重要的。在现代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对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而且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点,避免学生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高中历史涉及大量的时间和人物,需要学生在理解这些知识点的基础上找到更加巧妙的记忆方法。但是高中历史的许多知识点需要学生去死记硬背,不断强化记忆,确保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如果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无法进行有意识记,不仅会导致学生无法准确地把控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点,而且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没有坚实的基础,还会导致学生学习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导致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陷入困境。(二)对知识一知半解。在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然而容易遗忘,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牢牢地记住那些知识点的目的。我们如果翻开高中历史教材,将会发现大多数的高中历史知识点都需要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和历史规律的认知,以便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的意义和性质。通常情况下,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会涵盖很多的历史意义,如果单纯死记硬背将会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随着历史事件的不断增加,需要学生背诵的历史意义增多,学生很容易产生混淆。部分学生只懂得死记硬背知识点,不能有效地理解知识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使得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灰心丧气。(三)缺乏对方法与技巧的思考与应用。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是一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这一特点增加了高中历史学习的难度。作为一个文科科目,历史不是只靠背诵知识点就能学好的,学习历史也需要借助科学的方法与技巧才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由于部分学生未完全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与技巧,致使课堂学习中问题频出。出现这种问题不只是学生的原因,教师也有问题。历史教师不注重对学生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引导,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虽然对知识点给予全盘讲解,但是缺乏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指导。学生方面,大多数学生未对自身的问题进行分析,未根据自身实际选择相匹配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致使学生在整个的历史学习中毫无章法,学习压力上升,知识与能力跟不上历史学习的要求,最终成为学困生。
二、引导高中历史学困生转化的对策
(一)强化记忆。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高中学生要强化自身的记忆,避免出现惰性心理。在初中阶段,虽然一些学生具有比较优异的历史成绩,但是高中历史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导致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不愿意背诵这些知识点,尤其是那些需要不断强化准确记忆的知识点。高中学生潜在的懒惰心理,致使学生的学习基础不牢固,影响了后续对知识的应用。其次,教师的指导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还可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历史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对知识的遗忘现象,这就需要学生制订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有计划地复习,强化记忆。(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理解对掌握历史知识点来说十分重要。教师想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需要深入研究自己的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阐述知识点的表层含义,还要向学生渗透更深层次的含义,逐步培养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点的好习惯。(三)注重方法与技巧的应用。历史学困生本来就与其他学生存在差距,如果要缩小甚至赶上其他学生,就必须注重方法与技巧的应用。而历史学困生在这一方面显然存在巨大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对学困生进行耐心的指导,引导他们掌握适合自己的方法与技巧。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引导学生思考与知识点的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意识到方法与技巧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框架,使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更加清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不断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微课;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08901
微n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微课作为教学视频,一般时长6分钟左右,所讲内容知识点集中,在使用上灵活便捷,通常可用于对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归纳、对某一知识点的突破性专项讲解,也可用于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微课,可以促进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本文试就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微课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运用微课完善与优化历史教学
现行使用的高中历史教科书教学内容繁多,但学校给予师生的课程教学时间非常有限,教师只能致力于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剖析、讲解,对非重点、难点知识只能一带而过,这势必影响学生对一些新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例如讲述“卓尔不群的雅典”相关内容时,教材对雅典的民主政治只做了概括性的阐述,教师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只能笼统地告知学生概括性的结论,如“雅典民主政治造就了雅典政治、经济的繁荣”。因为这些内容的概括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课后就有学生提出“雅典民主政治造就了‘盛世雅典’,‘盛世雅典’是什么样子,雅典的民主政治与‘盛世雅典’有什么关系”等问题。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可以制作“盛世雅典”的微视频,以大量的历史事实形象地让学生了解雅典全民参政的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参加国家政治事务的积极性,促进了雅典空前繁荣的局面。实践证明,通过播放微课,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解决了历史教科书中因知识点简单而导致的理解困难,弥补了由于教学时间紧张而造成的学生对知识点理解不全面的缺陷。
二、运用微课理清历史知识脉络
高中历史教科书涉及范围广、内容包罗万象,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会感到历史知识点太多,难以记忆和理解。这是由于学生不善于进行知识梳理造成的。例如在学习“罗马人的法律”相关内容时,如果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古罗马的知识,对这个知识点也没有概念,加上罗马法自身有发展演变过程,那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就很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设计主题为“罗马法的发展史”的微课,在微课中对罗马法的发展历程按照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从具体的法律条文到自然法理念这三条线索进行梳理与划分,让学生理解罗马法中习惯法、公民法、万民法、成文法、自然法等主要概念。这样,通过具体的史料帮助学生分析三条线索的发展变化,并用一张时间表对罗马法的发展进行梳理,实现了知识的系统性与条理性,为学生条清理晰地掌握相关知识提供了帮助,强化了学生的记忆与理解。
三、运用微课传授历史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高中生掌握历史学习的科学方法,促进并提高他们历史学习的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才能使他们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与学习实际,以微课为载体传授历史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例如,针对学生对历史材料解析题存在回答不完整、不能切中要害等不足,教师可以制作微课《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法》,详细介绍、归纳解析题的答题技巧。针对学生由于审题不严谨而导致答题错误的普遍现象,教师可以制作微课介绍审题技巧,提高学生答题的正确率。针对学生复习效率不高的问题,教师可以制作微课指导学生制定复习计划、科学合理安排复习时间等。教师传授历史学习方法,能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动力。
四、运用微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新课标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只有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有可能自觉地获取新知识,产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在《》一课上课之前,教师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上的微课进行新课预习,学生不仅观看了教师上传于学校网站上的微课,还通过搜索引擎搜索了与本节课有关的一些微课视频并观看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测,然后让学生把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中互动交流,最后解决问题。微课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先教、学生后学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优势平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逐步形成。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微课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而且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充分利用微课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理清知识脉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历史;积极作用;措施
在社会竞争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竞争的重点,而人才素质的高低则归因于教育质量的好坏。因此,在积极实行新课改的形势下,革新传统的教育理念,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任务[1]。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根据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有效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以促进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发展。
1探究式教学的积极作用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历史知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详细了解历史背景、掌握历史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可以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2]。同时,历史知识具有丰富性、阶级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利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措施
2.1充分认识探究式教学模式:目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许多高中历史教师依然坚持传统的教育理念,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得教学效率较低,所以,子啊新课改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该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2.2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探究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高中历史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灌输理论知识,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以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3]。例如,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安排学习任务的方式,让学生提前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然后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列举出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讲解知识点,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利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以缓解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高中历史教师可以让学生共同讨论二次世界大战中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参战国家的武器、经济实力、科技水平以及国内形势等,找出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2.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整体的知识水平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探究欲,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之前,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划分合作学习小组,以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任务,让小组成员共同探讨、互相学习,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历史水平[4]。例如,在学习近代史时,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安排总结不平等条约的学习任务,让小组成员共同整理、第二次、、八国联军侵华时签订的条约,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总结总而言之,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以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作者:余洪波 单位:常德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刘朝阳.浅析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03:86.
[2]梁海霞.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北极光,2015,09:186.
一、利用插图可以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高中历史教材配置了大量的插图,包括地图和图片,教师应该充分地运用插图,将学生置于历史环境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历史插图往往具有直观、形象的特性,能够较为直观地反映特定事实的相关信息,在课堂上教师借助插图,能够创设直观的历史教学情境,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课程学习之中。
2.联系课文
苏教版历史教材内容是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横向与纵向联系的,历史信息量大,运用插图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将课文知识串联起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教学高中历史必修1第二单元《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时,教师配合教材中国家疆域的变化图,可以将古代至近现代国家疆界变化串联起来,尤其是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示意图,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提出疑问
传统历史教学主要依靠学生死记硬背,而不注重学生主动地了解历史知识,分析历史的深层内涵,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已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而提出疑问则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具体表现。利用插图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历史现象,通过看图来“叙史”,然后“问史”。如讲解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个知识点时,可以按照插图进行一问一答,以养成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
二、利用插图可以增加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历史插图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十分丰富,比如一幅人物插图也包含着重要的历史信息,如时型、纹饰、服饰、街景、用品等等,充分地利用插图,能够增长学生的见识,增加其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1.分析比较
通过历史插图可以直观地对比古今中外不同历史时期的信息,让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例如在讲解《》签订图时,教师可以分析19世纪中外服饰的特点;通过对战国编钟插图的观察,可以分析战国时代长江中下游一带的主流宫廷音乐形式,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佐证史实
一些特定的历史现象仅以文字进行讲解很难让学生信服或者理解透彻,而合理地利用插图有时可以印证史实,为学生答疑解惑。
三、利用插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历史插图,可以让学生了解珍贵的历史素材,并从图片中的细微之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同时,通过比较不同朝代、同一朝代不同地域的历史现象来比较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及其政治根源,让学生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四、利用插图可以培养学生对历史感悟与审美的能力
历史教材通常配置了大量的具有较高艺术欣赏价值的图片,包括历史实物、文字珍画、人物、文明遗迹等等。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历史图片,可以提高学生对具体历史文物的认知程度和对艺术的鉴赏水平。例如,在讲授唐代瓷器珍品时,可以将唐三彩、青瓷、白瓷等结合课本《唐三彩骆驼载乐俑》进行欣赏,以丰富学生的艺术内涵。
五、利用插图可以帮助突破学习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材知识点较多,尤其是重难点知识,不仅重要而且繁杂,学生记忆起来觉得较为困难,如果离开了插图则往往不能将重难点理解清楚。因此,运用插图可以配合文字呈现历史事实,将重难点简单化,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以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
1.图文并茂,加深记忆
学生对图片的内容通常印象深刻,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分析图片信息,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历史。
2.简化要点,便于高效复习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高中生认为高中历史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远没有语、数、英三门主科重要。所以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散漫,认为只要对教材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就可以拿到高分。面对如此教学困境,笔者认为要从课堂根源出发,选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增强历史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真正意义上将学生从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学习。
二、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去关注历史、了解历史。因此,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善用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新颖、贴切的课堂导入方式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进而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其次,充分运用课文插图,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课文内的地图、人物图片等插图,让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形象,也更容易让学生加深对历史地点、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的印象。
再者,提升教学语言的感染力,引发学生的共鸣。轻松幽默、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可以将教师积极的情绪传递给学生,与学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营造教学情境。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详细记录,在现实生活中无法重演。正是因为历史学科的这一特性,加大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了解与掌握的难度,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历史是一门蕴含了丰富的人文色彩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科,单靠文字与教材插图难以将历史场面与情境展现给学生的,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借助多媒体技术将视频、音频文件、图片、文字等内容有机结合,通过精彩的画面,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事件,让历史内容变得鲜活、形象,使学生可以更直观、更贴切的去认识历史、了解历史,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历史线索的把握
历史是一门逻辑性强、系统完整的学科。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历史知识的范围有了大幅度的增加,然而各个知识点较为分散,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重视相关线索的把握,在课文中发现其潜在的联系,对于课文乃至整本历史教材的线索,教师都应做到了了然于心,了如指掌,使得课堂教学得以流畅的开展。
如,在讲解“近代中国维护国家斗争”这部分历史内容时,先引导学生理清近代中国史上的两大发展主线:一是外国侵略者通过不断发动战争来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二是中国人民与军队誓死捍卫国家完整,顽强抵抗一切外国侵略的战争,最终中国人民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将外强驱赶出中国,并重获独立。教师应紧抓这两大发展主线,然后根据时间发展的线索,向学生提问:外国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哪些侵略战争?清政府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第一条不平等条约是在哪场侵略战争中签订的?中国人民与军队在捍卫国家完整的时候做出了哪些斗争?打响保卫反击第一战的是哪场战役?等等,如此一来,使这部分的历史内容环环相扣,由浅入深,让学生可以进行系统性的学习,进而收获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精讲精练历史教材的知识点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材;有效性教学;方法策略
高中历史教材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很多的变化,由原本的一纲一本,转变为一标多本,教材内容编写也由过去的通史体变为模块专题式,这种转变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回顾起相关的历史知识点,寻找历史事件的发展变革更容易理清线索,历史知识涉及的记忆内容较多,教材的转变也有利于学生的记忆。但是这种改革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所谓的历史并不是某一个面或是某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它指的是过去发生的所有事情,注重时序性和整体性,而历史教材的多种版本及教材内容的变化,恰好淡化了这两点,这也为教师的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一、根据不同版本的教材做好初中和高中历史的衔接
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是对初中阶段的历史延伸,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能会发现,自己在高中时学习的许多内容,在初中时也曾学习过。但是相比于初中的学习,高中时,学生会发现学习内容的难度较大,广度和深度也有所扩展。目前不同地区的初中历史教材版本各不相同,但是学生进入高中之后,历史学习的难度会明显加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做好初中与高中的历史衔接,否则学生在初中学习的知识过于简单,进入高中之后,他们学习知识的难度较大,学生无法适应,不能将历史知识点完全地消化,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对历史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例如,在深圳地区,一直以来都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区域,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当地初中是将历史、政治、法律等学科的知识整合成为一门课程历史与社会,初中阶段历史课程开设得本来就相对较少,将几门科目整合在一起之后,留给历史的内容就更少了,学生学习到的历史知识十分零碎,这种教学方式,必然会使学生进入高中之后,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感到吃力。所以教师要想在教学时取得较大的突破――有效性的教学,就必须做好衔接。如,在高一新生刚刚入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花5~6节课的时间,将学生初中时学过的知识梳理一下,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加强认识,这样学生在正式学习高中阶段的知识时,也会更加顺畅。
二、不同模块之间的整合和教材内外知识的整合
专题式模块教学的弊端就在于它破坏了教材的完整性,比如说同一个历史事件在这一模块里有提及,到了下一个模块也会有与其相关的知识出现,学生在记忆的时候,稍不留神就会将事件的性质、意义和原因等重要的知识点记混。如关于重要历史事件“世界贸易组织”的介绍,在同一个版本的几本教材中就都有介绍,有的将其安排在经济全球化的专题中,有的又将其安排在中国改革开放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标志性事件里。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不仅使学生需要多次记忆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而且还会浪费教师的教学时间。
基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充分地了解不同教材的编写方式,可以在不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情况下将一些重复的内容整理出来,做好教材整合,这样学生在记忆相关的知识点时,也可以更加明确清晰地把握好教学的重点,提升历史的学习能力。
三、在讲解某一版本的教材时,参考其他教材
不同版本的教材,有他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有的版本的教材在介绍历史知识点的时候比较详细,有的版本则比较笼统,但是既然有多个版本的教材诞生,也必然有其原因,教师在教学时不能故步自封,认为自己讲解的教材版本就是最好的,骄傲自大,不愿意去接受新的知识,学习其他版本教材的长处。
如,以人教版必修一的教材为例,这本教材主要讲的是政治历史,第一模块的内容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而第二模块的内容则是“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很明显人教版的教材编写目的是为了将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进行对比,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而人民版必修一的教材也是讲政治历史的,但是这个版本的单元内容则是先讲完中国的政治历史,再来讲西方的,与人教版相比这样知识结构更加连贯。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历史教材版本的多样化是大势所趋,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历史版本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高中历史的有效性教学有多种方法,作为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学会创新,不能将自己的目光拘泥于课本,而是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不同的历史教材,求新求变,帮助学生提高历史成绩。
参考文献:
[1]何成刚,高思超.努力提升历史教科书编写的史学水平:新版高中历史教科书读后的一点感想[J].历史教学,2006(2).
【关键词】高中初中历史 学习衔接 激发兴趣 实效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088-02
高初中的历史学习,对于高一新生是一个大难题。如何做好其衔接,是学好历史的关键。
一、首先做好学生的衔接问题
学生在学习高中历史中暴露的问题很多,多源于思想上的懈怠和学习方法的滞后。
(一)思想松懈
学生中考完毕整个身心松弛下来,经历漫长的假期后步入高中,很难一下子进入学习状态;加之历史本身是一门时空难度较大的学科,学生从内心深处并不重视。当前高一不分文理科,在激烈的高考竞争和升学压力下非常自然地将语、数、外三门高考必考科视为主课。而理科高校和专业在数量和质量,以及就业问题上的优势导致重理轻文观念日重。物理、化学便也成为嫡系学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包括历史在内的其他学科地位颇为尴尬。在此氛围中学生予以历史学科的重视便颇为有限。
(二)学习方法滞后
初中学生习惯于教师传授知识,他们普遍养成了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考试考什么的学习模式,不太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历史问题。初中历史由于知识简单,对知识的要求在了解和记忆的层面上,这种被动记忆的学习方法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还是很有成效的。但是高中教材内容多,时空跨度大,课时紧,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勤于思考,善于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脉络。很多新升上高一的学生往往沿用初中那套历史学习的老方法,甚至考试前还要求历史老师划出考试范围,好临时突击背诵应付考试。学生的学习方法在从被动记忆向自主探索转变过程中出现了拐点。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感到深奥难懂,从而产生畏惧心理。所以,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才能衔接好高中的历史学习。
二、做好教材的衔接问题
由于初中历史教材与高中历史教材在衔接上过度脱节,导致学生感觉高中历史很难。从教材内容上来看初中历史教材较通俗易懂,难度小且大都介绍基本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现象,强调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而高中教材的内容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非初中所能比,且更注重历史情景材料的分析和运用。使得学生思维难以很快转变,学生就会感到历史很难从而产生畏惧心理。这是多年以来一直存在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而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又突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即编写体例的不一致。从教材的编写体例来看,初中的历史教材基本上还是以传统的编年史形式出现,学生按照时间把握中外历史的基本发展,脉络线索明晰,容易理解和把握。而高中历史教材则打破时间体例编写,更是以专题史的形式出现,用学习模块加学习专题的形式来呈现课程内容。而且根据教科书多样化的要求,历史教科书由一纲一本,向一标多本过渡促进了教科书的多元化。由于各方面原因,初中简单的形象思维很难迅速过渡到高中抽象的形象思维。学生在初中学到的简单历史知识,不足以形成系统知识体系去支撑高中那种具专业化倾向的历史知识学习,学生很难从相对简单的初中课程流畅地进入比较专业化的高中历史课程,学生思维产生断层,这成为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产生的又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三、做好教师的衔接问题
由于初中历史教材每课内容较少,教学进度较慢,对重点内容和疑难问题,学生习惯了教师不断的反复强调。而高中历史教材每课内容通常较多,而且高一每周仅有两课时,教学进度较快,对于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很难在第一r间就吃透教材的内容。而教师顾及到进度也不会在课堂上多次的反复,导致部分同学对高一的历史消化不良,理解困难。同时加之个别教师在片面强调考试成绩,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及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兴趣缺乏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针对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方能保证高中历史教学的延续性和有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以培养其成为符合现代化需要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结合多年中学教学经验,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问题。
(一)做好学生思想的衔接
1. 思想上。学校应该和新生及其家长及时沟通,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初高中学习的差异,使学生能够适当地作一些历史学习的准备工作,不要将两个月暑假完全荒废掉。而新高一的历史老师在上第一堂历史课的时候,就应该向学生明确介绍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和高中历史学习的艰巨性,以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要通过典型的实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从开始学习历史时,就认识到历史学习可以借助历史文化营养来滋润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培育人的智慧。同时对于初高中教材的差异、教学方法的差异、学习方法的差异也要做出详细的介绍。让学生在对高中历史有着清楚认识的状态下进入高一的历史学习。
2. 学习方法的衔接。新课改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本的要求,需要教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环境开放式,倡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学生才能迅速进入角色。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利用专门的时间,给学生加以指导,同时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不时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只有通过不断的训练和指导,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加强学生上课专心听讲、作好笔记、及时复习和书写规范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听课、分析、归纳、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学生自己也应该在历史学习中不断摸索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做好高初中教材的衔接
高中教学内容虽然增多了,但诸多内容上还是和初中内容有承接性的。因此敷师应该注意初高中历史教材中相关知识点的衔接。要认真研读初中教材和高中考试卷,加强与初中历史同行的交流与沟通,深入了解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包括教材的编排体例以及内容,以及初中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同时通过科学设计学情调查问卷,以及与学生课下交流,摸清高一学生的历史素养的真实状况。在教学中相同知识点应注意复习,并指出相同知识点之间存在的细节上的差异。而高中新增的内容则应重点介绍和分析,并注意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差别和联系。使学生在旧知识上可以温故而知新,在新知识上可以触类旁通加深理解。鉴于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体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应该紧扣历史课程标准,注重教材知识结构的构建,使其尽快和高一新生的认知结构相适应,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做好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衔接
由于初中历史在中考中的分值偏少,实行开卷考试无论是学校、家L、学生本人对历史都不重视,所以学生的历史素养普遍偏低。作为高一新生,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还未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归纳问题更缺乏深度。故此,历史教师要适当放慢起始的教学进度,让高一新生有两三个星期的适应时间,再逐步加快教学的节奏。这样有利于学生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尽快适应,不会影响到整个的历史教学进度。教师在课堂上要讲清历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创设新问题和新情境,加强学生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编写必要的历史学习提纲来引导学生阅读和消化高中日益增多的历史教学内容,并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要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将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意见的倾听者,使历史教学充满民主和谐的气氛。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莫过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理解新事物的欲望,让学生喜欢历史课,从中产生兴趣。具体可采取诸如以下几种方式:
1. 通过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设置悬疑能集中学生的有效注意力,让他们以急于释疑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对探究的过程、结果产生兴趣。
2. 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习惯接受那些书本的知识,因而高一的历史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和联系生活,把现实的家事、国事、天下事和相关的历史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的活跃。
3.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肯定和鼓励。当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时,当学生的不同观点得到教师赞许时,心理上就会出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因为这种通过学习的兴趣、成就的满足感激发的兴趣才是持久的兴趣。
总之,通过以上多方面的努力,做好各个方面的衔接准备。虽不能完全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但一定能够提高高一新生在历史学习中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尽快融入高中紧张而忙碌的学习中,为高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历史教师应当时刻紧盯试卷命题趋势,并在明确其特点的基础之上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方式方法,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契合高考特点的教学模式。如此,方能在改善历史教学质量、发展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同时,为他们日后更好地应对历史高考并取得优异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探究性学习;命题趋势;高中历史;历史材料
一、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经过对全国高考历史卷大量试题的分析与研究,高考历史题目越来越侧重于对学生历史发散性思维的考查,要求学生以高中教材陈述的理论知识点为根基进行独立自主的综合分析与问题解答,具体表现为“虽然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包含在教材中,但题目的形式、内容、题材却与学生频繁接触的教材大不相同(也就是所谓的‘观点在书中,题目在书外’)”。在此情形下,我们高中教师在展开具体的历史教学活动时,应当改变以往灌输式、填鸭式等陈旧的教育方式,及时摒弃单纯要求学生背诵所谓教材历史知识点的落后理念,改为积极创造条件,尽量多地促进学生进行高中历史知识的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在真正理解历史教材的基础之上,学会独立自主思考、解决历史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如此,方能在发展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促进他们自身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的综合发展。例如,在教学“新航路的开辟”时,教材只简单讲述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国家经济、贸易中心、生产关系等的影响,却并未详细讲解新航路开辟对其他一些国家产生的深远影响。为此,在教学了本节内容的相关知识点后,我向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新航路的开辟在一定成程度上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区之间的封闭及孤立状态,这同样也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请结合已学的历史知识,从经济、外交、文化三个方面尝试分析新航路开辟带给中国的巨大影响。要求学生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收集整理资料、发挥集体的聪明与才智实现对这一问题的探究性学习。如此,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独立自主学习氛围,有利于他们透过教材的表面挖掘出更多教材之外的实质性历史内容。新航路开辟之后,交通带来的便利使得一些原本不属于我国的农作物不断传入,在丰富了我国粮食品种及产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从而为当时中国人口的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客观前提。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方殖民强国开始了对我国长时期的侵略。面对侵略,中国人民顽强抵抗,誓死捍卫国家完整;但也致使眼界狭窄的封建政府实施“闭关锁国”的错误外交政策,这又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中国文化、经济的长远性发展。……上述都是学生独立自主分析、总结的看法,虽不十分切贴,但却表明他们的积极探索精神、创造性学习思维以及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等都获得了很好的锻炼与发展,而这些都将为他们日后在高考中更好地应对发散性较强的历史试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引进大量丰富的史料素材
今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另一大命题特点就是:给出一定的历史材料,要求学生在对该材料进行阅读与分析的基础上,完成该材料下的特定历史题目。高考的这一命题趋势实质上对高中学生获取、解读历史材料、信息的相关能力。鉴于此,我们高中历史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积极适应命题的这一变化趋势,即在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之中尽可能地将丰富且科学的历史材料运用到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来。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会有意识地向学生输入不同角度、不同内容的历史材料。如,在教学“英国君主立宪制”这一整体时,针对不同的层面我向学生展示了不同社会领域人士对该体制的看法:在讲到“英国君王不掌握实权,权利真正掌握在议会手中”这一知识点时,我向学生展示了某一英国宪法权威人士的言论:“上下两院如果做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在讲到英国议会拥有无限权力时,又引用了“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一个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这一略带夸张的表述。此外,更是引用了伏尔泰关于英国政体的评价“谁相信从这个可怕的深渊里,从这个不睦、残酷、愚昧、狂信纠缠不清的混沌里,居然会产生出今天世界上可能是最完美的政府呢?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随后,便鼓励学生尝试结合这些历史材料对英国政体的先进性进行分析与论证。如此,既借助这些史料的补充极大地扩充了学生的历史文化视野范围,使得“君主立宪制”这一政体形式变得更加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实现对其的更深刻认识、理解与灵活掌握,从而为其在高考历史试卷中学会以正确的态度,应对材料性题目做足了充足的准备工作。
总之,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应当时刻紧盯试卷命题趋势,并在明确其特点的基础之上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方式方法,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契合高考特点的教学模式。如此,方能在改善历史教学质量、发展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同时,为他们日后更好地应对历史高考并取得优异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陈文彩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培元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