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8篇

时间:2023-06-21 08:45:0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

篇1

关键词:直观教学;抽象;形象;语言直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088

直观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通过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为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和掌握基础理论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认为直观教学只能运用于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之中,而高中数学因为其内容艰深复杂、抽象晦涩使“直观教学”无用武之地,只能采用“精讲多练”等手段加以实施。笔者对这种观点不予认同,下面将谈谈自己对直观教学的认识以及一些做法。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直观教学

教育传播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流动的过程,是一个由教师对教学信息进行编码、加工并通过一定的信息和媒介用用于学生,再将信息反馈回教师的一个完整过程”。这里教师对教学信息的整理加工以及对教学途径的选择,体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师成了课本和学生之间的“传声筒”,成了知识的“搬运工”,那么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新课改中“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将无从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服从于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枯燥难懂的“抽象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的“表象材料”,这样才可以使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直观教学架起了直观思维和逻辑推理的桥梁,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

1. 直观教学应取材简单,源于生活

直观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为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认识,进而为深入学习抽象概念和知识扫清障碍。高二数学第九章《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的第一节课是把学生的思维领域从平面引向空间,从二维发展成三维的一节导言课。长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难免形成平面内的定势思维,如果能成功的把学生的思维学习惯转换成三维,这将为后面的学习形成良好的铺垫,笔者在讲援这一节时,课前让学生准备了六根火柴棒,课堂上首先让学生用其中的五根摆成如图(1)所示形状:

然后,提问:只添加一根火柴棒并且至移动原图中两根火柴棒的情形下怎样可以形成四个三角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群情踊跃,纷纷动手一试,但大多以失败告终,到此,笔者适时加以点拨,“可以把其中的几根扶起来试试”。片刻,就有学生摆成了如图(2)所示的正确图形:

这时,笔者再说明空间与平面的关系就显得更加自然顺畅,留给学生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2. 直观教学应借助于现代化教学手段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更好地进行直观教学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选择,其中多媒体教学更是以其集声音、图象、文字、动画于一体而倍受青睐。比如在在讲援“y=Asin(ωx+φ)”的图像时,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就可以让学生形象、生动、深刻的了解参数A、ω、φ是如何控制原函数图像的,更能清晰地反映Y=sinx是如何变换到y=Asin(ωx+φ)的,这些都是以往的教学手段所无法企及的。

3. 直观教学应更多地运用直观语言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有一个误解,认为直观教学就是实物展示、动态演示,甚至于认为上课挂几幅图,摆弄几下教具就是直观教学。殊不知直观教学应更多地依赖于我们的语言,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知识绝大多数也还是源于我们课堂的语言讲解。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不断地锤炼自己的语言,当然也包括其直观性。在讲解抽象概念时,一个形象生动的例子远胜于千万句空洞的说教。比如在讲解“映射”这一概念时,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其本质把握不清,不知如何去判断所给的对应是否为映射,尽管笔者费尽口舌,但收效甚微,特别是对“多对一”捉摸不定。后来,在另一个平行班级讲解同一内容时,吸取了以上的教训,笔者为“多对一”映射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图,如图(3)所示:

又稍加解释:“+”表示赢了,“-”表示输了,“0”表示保本。学生露出会心的笑容,立即明白这是表示四人打牌呢!此例正好含有“映射”的两个特例:(1)多个原象可对应于同一个象。(2)每个原象必须有象与之对应,但象却并不要求必须有原象与之对应。这个例子也成为初学者判断映射的一个模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4. 直教教学应遵循“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既要使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具体感知客观事物和现象,形成鲜明表象,又要引导他们以感性材料为基础,进行抽象思维,形成正确的概念、判断和推理。这就提醒我们,直观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应服务于我们的教学目的,切不可流于形式为了直观而滥用直观教学,使直观教学庸俗化,从而脱离了抽象性,违背了“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提倡直观教学,科学合理地运用直观教学,实现学生思维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变,使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正是高中数学教学的真正意义。

篇2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189-01

小学数学教学从编排与情景设计上都匠心独具,体现出新课程理念。那么,怎样在教学中落实这一理念?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生活化是其必由途径。下面我从创造生活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些认识及体会。

1.创造生活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整体,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小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教学内容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使用生活化教学,是小学实施数学生活化的"窗口",小学数学教师要有效把握住这一"窗口",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准备:

2.1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准备

没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就不知道从何下手,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数学教学生活化理论,并能站在前沿,方能跟随课改潮流,使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新课程告诉我们以教材为凭借,而不是就教材教教材,为数学教学生活化打开了"窗口"。

2.2 备课中要体现数学教学生活化

因为教师的备课就是为了上课,如果这一环节没有充分准备,就难以把握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度,也不利于上课时的选材与发挥。至于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内容应心中有数,或是相关内容有可供选择的探讨例子。

2.3 为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生活准备

这是要求数学教师注意观察生活、研究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以数学的眼光洞察生活,体会数学的功能与妙趣,从而为生活中的数学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心理准备。使自己在教学中从容地选择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内容,有利于自己厚积,在教学选择恰当的适合学生心理与年龄特征的内容。

3.教学方法生活化

要使教学方法生活化就必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显示使学生置身其中,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带来的乐趣,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中彰显自己的创造思维,让学习的动机更加明确,动力更加充沛。如教学"测量长度",我先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身高,需要使用哪些工具。然后我让他们选出一人,再分组讨论怎样给他(她)量,并试着给他(她)量一量,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教学二年级数学下册(6)克和千克时,从学生每天吃的鸡蛋和喝的牛奶引入。再让他们动手称一称,从而让他们从感知中体会克和千克的关系。认知身边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较重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学生容易理解。在小学教学中,要做到教学方法生活化,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3.1 选准教学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因此,选准教学内容非常重要,选准教学内容时必须要贴近学生生活的、有丰富感知力的内容,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把他们的学习欲望充分调动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因地制宜,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准教学内容。

3.2 要把握好恰当的契机进行切入

要把握好恰当的契机进行切入这与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艺术有关。如果在教学时运用学生身边的悬念,巧妙的问题设置,可更好地吸引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当然,使用多媒体技术、远程教育IP等等都能作为很好的凭借,更好地服务于小学数学教学。

3.3 教学设计要富有创新

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一定要富有创新,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富有激情。同时,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常教常新"、"教学相长"。

3.4 要有灵活的教学机制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辨能力的培养,提倡他们仔细观察事物及生活,大胆质凝、动手验证,合作分享。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宜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留给他们展示自我、创新自我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在创造中成长,并形成主动与人合作、共同分享成功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分享成功时共享欢乐时光,从而幸福、快乐地学习与生活。

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小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上完《分类》一课后,布置学生到商进行调查,看看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再让学生扮演售货员,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分类,也让小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这样,既培养了小学生的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做到学致用。

5.开展数学交流活动,营造应用氛围

篇3

一、由题海战术向习题精选转变

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必须控制习题的数量,为学生精选习题。要做到:(1)保证质量,所选习题应该具有代表性、典型性,题型力求多样化,应包括一定量的开放题和探究性问题,不追求习题的偏、难、怪,使之符合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和潜在发展水平;(2)控制题量,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落实,有足够的时间整理消化。这样题量虽然少了,但由于题目的典型性,所训练的知识和能力没有变,反而由于有足够的时间消化,效果会更好。这样既达到了学生知识技能的巩固,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二、由重知识向重思维过程转变

解答习题是问题解决的过程。习题课应该重视解题思路的启发与解题方法的引导,使学生学会如何审题,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规范化地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呈现出来。习题课如果不从学生的认知过程上找毛病,促使他们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那么错误的根源仍然会存在。这样头脑中的知识缺陷就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弥补,最终会导致知识结构的缺陷。所以习题课不能只是传授正确的解题方法,满足于获得正确的结论,应该使学生学会寻找求得正确答案的方法。学会从具体的知识技能中归纳和提炼出一些简捷而有迁移价值的方法和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三、由重巩固掌握向纠错反思转变

传统的习题教学,使学生疲于应付做不完的习题,没有时间进行反思。教师注重的是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很少去引导学生思考解题出错的原因。然而教师所讲的正确解法未必能内化为学生的经验,并自觉应用到解题过程中。一些习惯的思维定式还会左右学生的解题活动。不少学生做了大量习题,解题能力却没有多大提高,原因就在于此。所以在习题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反思习题出错的原因:审题有无错误,有没有忽视某些条件和隐含条件;知识的应用有无错误;计算有无错误;原解法为什么不合适等。另外还要反思正确解法是如何找到的,为什么这样解,还有没有其他解法,哪些方法更简单,这些方法适用于解决哪一类问题。经过这样反思,才能清除头脑中的错误观念和模糊认识,形成更加科学、简捷的解题思路。

四、由就题论题向借题发挥转变

习题课不能就题论题,重要的是借题发挥,挖掘习题的多重价值,应把习题作为学生思维训练的载体,以该题为基点,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进行发散思维,把一道题变为一类题,使许多知识连成串,结成片,从而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进而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以丰富,这样既训练了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创新能力。

篇4

关键词:数学课堂; 合作探究; 个性教学

这段时间走进了很多的高效课堂:广西南宁三中的三美中学、广西天等县的民族中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等,不管是要素组合式课型,还是平台互动式的课型,或是要素加平台式的课型,每一节课教师都能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且让每个学生都明确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都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这些课堂都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特点:

1.备课充分

每一节课都能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注意到四维目标的整体性与全面性,都能够围绕着四维目标为学生设计自主的学习方式,哪些知识学生自主学习,哪些知识需要同桌讨论,哪些知识需要四人小组交流,哪些知识需要六人小组讨论……每一个教学环节大约需要几分钟,通过什么习题来完成,在每一个环节中学生会有怎样的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各个要素组合起来,什么时候需要动与静的转换等等都进行了充分的预设。哪个知识点学生难以理解的,要通过什么手段帮助学生去理解,要教会学生什么思想方法。如在平方差公式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公式,教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拼接图形,通过图形的面积来理解平方差公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思考、探索、交流,最后形成共识.

2.以学生为主

每一节课都改变了以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都以学生为数学学习的主体,每个教师都知道了学习是一个自觉内化的过程,如果学生不愿意学习,即使教师想尽办法灌给学生,学生也不容易理解和记忆。相反学生愿意学了,就会从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就能想办法学好。所以,教师上课开始都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先自主思考,如15.2.1平方差公式的教学中,几个同课异构的教师都给了学生一些平方差形式的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式子,如(a+b)(a-b)、(x+y)(x-y)、(2m-1)(2m+1)、(5y+2)(5y-2),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个别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学们一致通过后以小组交流合作观察四个式子左右两边的特点。在学生充分讨论后,请小组发言人进行发言,最后大家得出共同的结论即平方差公式。又如颜丹娜老师的《同底数幂的除法》一课,从课的开始就大胆的把学习的主动权全部交给了学生,从情景导入到发现问题到小结算理,再到练习巩固到提升练习,一路来都是学生自主学习,或独立完成或小组讨论交流,互教互学,学生学得开心,兴致勃勃,每个人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3.个性教学

个性教学,它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3.1 教师的教

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就有不同的教法。如15.2.1平方差公式三节同课异构课,杨老师、梁老师、庞老师,在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上三个人就有三种教法:庞老师在与学生交流讨论得出公式后主要通过练习让学生进行强化巩固,而杨老师、梁老师能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公式的认识。

杨老师是这样设计问题:你能利用阴影部分面积解释平方差公式吗?然后给每一个六人小组发了如右边这样的一个图形:

经过同学的讨论交流展示,结果有了三种如下的理解:

图一

图二 图三

1.

2.

3.

梁老师是这样设计问题的:请从一个边长为a的大正方形上剪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如图甲,然后将其拼成如图乙的长方形,你能根据图中的面积说明平方差公式吗?

图甲 图乙

结果在六人小组的合作学习下,同学们很快就能验证了平方差公式:

很显然,杨老师的设计更能解放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2 学生的学

每位教师都特别注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如在认识了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同底数幂相乘法则、同底数幂相除法则后,几个老师都能要求学生写出一到三个符合公式或法则的式子,并把它们展示出来,全班同学以小组的形式去观察,找出你觉得最有特点的式子,并且请学生说说式子的特点。又如在练习的设计上,都能设计几组难易不同的练习让学生自由选择,这样满足了不同学生的要求,帮助学生寻找到最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独特的学习方法;教师注意培养有个性的,有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愿意表达独特见解的学生。这样,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统一目标而深度不同的个体学习,学生的个性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4.当堂训练

教师都把最主要的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内完成,没有布置过多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完成。这不仅减轻师生的共同负担,更是为了落实课堂教学的目标,充分发挥学习同伴的作用,利用学生之间学习水平差异所蕴藏的学习资源,帮助每一位学生解决个性化的学习问题,让每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关爱,树立起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我觉得对相当一部分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当堂训练是最适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策略,是全面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保障。

5.合作学习

每一节课学生都能利用学习同伴的力量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有同桌间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学习小组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合作等。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学会了思考、聆听、评价、讲解、帮助,实现了兵带兵,兵教兵。让更多孩子的学业成绩与生存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改善了后进生在学校里的生存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团结合作的美德。

另外,我觉得教师应当掌握基本的课堂调控艺术,不同问题应有针对性的提问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要善于鼓励和表扬学生的进步和质疑。教师的语言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如:你如何理解?你能说说为什么?你能告诉同学们为什么这样做吗?这样做的好处有哪些?同时,课堂组织形式要丰富多样,信任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可以采用如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课外学习,课堂成果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动眼,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还有,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时,教师要把握好尺度,哪些内容可以完全放手,什么时候放手,时间多长合适等等。

一节真正高效的数学课不仅要看每个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是否充分思考,思维活跃,课堂节奏的把控是否合理,环节设计安排是否恰当,是否内容丰富、自然流畅,同时更重要是看学生最终的学习接受效果,以及学习习惯、思维品质、数学兴趣等方面的引导实效。

要上好一节数学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很多的,要使每一节课都成为学生喜欢的、高效的课堂更加需要我认真的准备,而方法唯有自己不断的反思和学习,积极探索实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努力让学习数学成为学生体验生命快乐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沈龙明.初中数学有效教学.[M].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社公司北京公司.2009.01

篇5

【关键词】农村; 美术; 教师。

不言而喻,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为提升学生全面素质而开设的基本课程之一,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然而,很多农村家长及中小学领导和教师却这样认为: 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绘画,学会绘画。其实通过美术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绘画,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既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的感受,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陶冶他们的高尚人格。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笔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一、美术教育理念落后。

目前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理念就是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度过 40 分钟、还有的地区学校干脆不开设美术课。这种认识与我国义务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相悖,有碍于中小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培养及他们个性、意愿、情感的表达,更会缺乏审美意识的培养,其结果仅极少数学生或凭天资或家庭因素保持着对美术的兴趣,而大部分学生则会视上美术课为他们学习语文等文化课的羁绊。

二、美术教学模式单一。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往往只是对教材内容做简单复述,机械地去执行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而没有去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变得更有创造性,这种教学模式,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太过单一,难以使学生真正从教学活动中体会到创造的乐趣。新课程标准将美术教学内容具体分为“欣赏·评述”、“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 创设情境—引导感受—审美导引—综合评述。通过对美术作品、美术常识的介绍与欣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认识美,是一种以审美为主的教学活动。此类课,一般是应以教师讲述与启发相结合,引导学生欣赏、议论、引发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审美导向的教学。“设计·应用”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 定向—参与性训练—自主练习—迁移。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造型·表现”包括创作、写生、临摹、手工制作等,一般应通过欣赏、启发、讲解来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美术老师要示范讲解方法,指导训练技能、技巧,实践性、操作性强。其基本结构程序是: 直观感受—综合分析—示范讲解—师生合作—指导训练。“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强调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应加强跨学科教学的研究,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结点。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研讨和探索为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探究美术或与美术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围绕自己选定的课题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进行活动策划,并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教师专业素质偏低。

改变这种现象的策略主要是加强师资培训。培训的目的旨在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拓宽加深专业知识,了解教学改革动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美术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

与此同时,要做好骨干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切实抓好新教师、青年教师的带教工作,使他们更快成长。要多开展教学评优活动,搭好舞台,帮助教师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能力,包括教材分析能力、组织教学能力、表达能力、使用教学辅助手段的能力等。

四、教材内容安排缺乏针对性。

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教师仅仅依靠教材而不考虑农村实际情况的现象,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有差距,与学校的办学条件也有差距。农村的美术教学,就要联系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教师要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引入到美术教学中来,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的、地方特色的美术课。例如: 野外写生、萝卜雕刻、泥塑、剪纸、折叠、麦草手工艺术、变废为宝等综合实践课。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寻求适合农村孩子美术学习的教学资源。

总之,作为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师,我们要结合农村新课程的特点,不断探索、钻研、思考,改善农村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胆开展农村特色的美术教学。这是时代对的要求,也是新课改对我们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孙飞。 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观念问题及其出路[j]。 内蒙古教育,2010( 14)。

篇6

    【关键词】农村; 美术; 教师。

    不言而喻,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为提升学生全面素质而开设的基本课程之一,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然而,很多农村家长及中小学领导和教师却这样认为: 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绘画,学会绘画。其实通过美术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绘画,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既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的感受,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陶冶他们的高尚人格。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笔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一、美术教育理念落后。

    目前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理念就是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度过 40 分钟、还有的地区学校干脆不开设美术课。这种认识与我国义务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相悖,有碍于中小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培养及他们个性、意愿、情感的表达,更会缺乏审美意识的培养,其结果仅极少数学生或凭天资或家庭因素保持着对美术的兴趣,而大部分学生则会视上美术课为他们学习语文等文化课的羁绊。

    二、美术教学模式单一。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往往只是对教材内容做简单复述,机械地去执行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而没有去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变得更有创造性,这种教学模式,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太过单一,难以使学生真正从教学活动中体会到创造的乐趣。新课程标准将美术教学内容具体分为“欣赏·评述”、“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 创设情境—引导感受—审美导引—综合评述。通过对美术作品、美术常识的介绍与欣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认识美,是一种以审美为主的教学活动。此类课,一般是应以教师讲述与启发相结合,引导学生欣赏、议论、引发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审美导向的教学。“设计·应用”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 定向—参与性训练—自主练习—迁移。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造型·表现”包括创作、写生、临摹、手工制作等,一般应通过欣赏、启发、讲解来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美术老师要示范讲解方法,指导训练技能、技巧,实践性、操作性强。其基本结构程序是: 直观感受—综合分析—示范讲解—师生合作—指导训练。“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强调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应加强跨学科教学的研究,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结点。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研讨和探索为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探究美术或与美术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围绕自己选定的课题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进行活动策划,并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教师专业素质偏低。

    改变这种现象的策略主要是加强师资培训。培训的目的旨在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拓宽加深专业知识,了解教学改革动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美术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

    与此同时,要做好骨干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切实抓好新教师、青年教师的带教工作,使他们更快成长。要多开展教学评优活动,搭好舞台,帮助教师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能力,包括教材分析能力、组织教学能力、表达能力、使用教学辅助手段的能力等。

    四、教材内容安排缺乏针对性。

    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教师仅仅依靠教材而不考虑农村实际情况的现象,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有差距,与学校的办学条件也有差距。农村的美术教学,就要联系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教师要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引入到美术教学中来,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的、地方特色的美术课。例如: 野外写生、萝卜雕刻、泥塑、剪纸、折叠、麦草手工艺术、变废为宝等综合实践课。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寻求适合农村孩子美术学习的教学资源。

    总之,作为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师,我们要结合农村新课程的特点,不断探索、钻研、思考,改善农村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胆开展农村特色的美术教学。这是时代对的要求,也是新课改对我们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孙飞。 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观念问题及其出路[J]。 内蒙古教育,2010( 14)。

篇7

【关键词】艺术专业 任务型教学法 英语写作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写作是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但也是高校英语教学中相对薄弱的部分。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由于低效费时的原因容易形成职业怠倦,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而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亦缺乏学习动力。在这种氛围下不利于师生间建立共同的目标,难以提高英语写作的教学效果。本文在艺术专业一年级两个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分别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并对比两种教学方法的实际效果,目的在于研究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效果提升中的作用。

一、任务型教学法介绍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们纷纷讨论任务的存在形式,究竟存在于现实生活还是课堂教育上。到了90年代时,专门学者研究的重点转向以交际为目的、以成果为指引的任务方向上,并确立了任务的概念:重视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以提高某种目的或效果所产生的一个或多个活动。

在任务型教学法英语写作教学当中,应当遵循在过程中学习的理念,目的是通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协作等方式进行语言学习和提高,进而完成学习任务。英语教师在任务型教学中设计课程内容时,充分考虑以学生为中心,并遵循趣味性、真实性、实践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任务中成长,通过任务完成来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二、任务型教学法研究方法

在艺术专业英语写作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根据专业和学生特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教师在准备阶段主要负责提出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任务。例如,教师在上课前可以播放一段情景视频,让学生通过英语总结出情景的主要内容,并根据视频所反映的现象进行自己观点的表述,通过抛出问题让学生参与其中;随后,可以让学生收集与视频情景相关联的词汇或句子,并根据这些词汇和句子进行情景主题的造句;最后,在根据学习的内容提供真实素材供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实施阶段。教师根据准备阶段设计好的课程任务在课堂上实施,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例如在归纳视频情景描述时,先叫一位同学进行英语总结,然后提问其他同学有无不同意见或评价前一位同学的描述,这样,学生就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到发现问题中,更好地参与课堂任务,学生在课堂上既是演讲者,又是听众,整个课堂就像讨论室,各抒己见。最后鼓励学生将收集或表达的内容通过英语文字的形式进行输出,完成提炼观点和情景应用以及写作的能力。

课后总结阶段。主要让学生对同学间的表现用英文进行内容简洁的评价,主要侧重于对课堂发表的内容和表现。同学间互评可以更好的认识自我,并可以根据评价来进行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文终稿归纳出优美语句、闪光点、典型错误等内容进行讲解,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三、任务型教学法研究成果和讨论

为了验证任务型教学法对英语写作能力提高的可行性,选取了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专业一年级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两个班学生人数相同(均为40人),并且作为刚刚高考完的学生,两个班的平均英语成绩接近,在教学方法上,A班采取传统教学模式,B班则采用任务型教学,其余的课时安排、任课教师以及教材设备等都是一样的。

在学期初,对两个班的学生都安排了一个英语写作能力测试,在一个学期的教学结束后,在学期末对两个班进行第二次英语写作能力测试。经过对两次测试的成绩统计,学期初A、B班的英语写作平均成绩为64.2和65.1,比较接近;在学期末时,A、B班的英语写作平均成绩为79.4和68.7。从这组对比数据可以发现,任务型教学法在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方面有显著的效果。同时在学期末对任课教师的评价中,A班的学生对教师的综合满意评分达到了98分,而B班只有87分,这份数据也表明,学生对任务型教学法的参与程度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也更能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对比实验可以发现,在显性数据上,任务型教学法的学生英语写作成绩确实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而在隐性数据中也可以发现,任务型教学法的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也更高,表明学生对任务型教学法的接收意愿更强烈,并且从语言学专业角度出发,任务型教学法更多地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实践练习的时间较多,能够充分地实现语言写作素材的积累,进而提升英语写作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对事物参与的积极性和活跃程度。

四、结束语

从上述任务型教学法的理念以及实际应用对比结果分析发现,任务型教学法在艺术专业的英语写作教学方面有着良好的教学效果。任务型教学法在选题、课堂组织方式等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了抵触心理的产生,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动力大大增加。其次,在课堂中,通过资料整理、报告陈述、分组讨论等不同的方式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让学生完成从写作应付者的角色向写作组织者转变,并在任务活动中逐渐提高自身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培养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自信心,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显著效果。

当然,任务型教学法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对教师能力要求比较高,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的课程教学水平外,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设计任务能力以及必要的心理学理论才能有效地掌控课堂教学的节奏和进度;其次,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创新课堂形式,但目前市面的英语写作教材大多还是传统语法讲解等形式化内容,不适用于任务教学的活动参与内容。完美的教学方法是不存在的,不论是英语写作还是其他教学课程,都必须不断改革进步、不断根据完善教学内容,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问题研究;有关资料;文言文

教师教学用书是教材组件之一,一般由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发展中心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与教科书配套发行。本文探讨的对象是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的由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发展中心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从整体上来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这套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精神并且编写的每一环节都注重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也提供了较大帮助。但经过对一线教师的访谈调查发现此套教师教学中仍有需要改进之处。

一、 “问题研究”要对课文进行更深入细致的解读

“问题研究”属于阅读板块里课文研讨部分,这部分主要是对课文的重难点进行研究,目的是帮助教师从细部深入理解课文。可是在这部分中大多是篇目只是罗列几个问题,也没有清晰的层次和设计思路。显然,这与最初的设计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要想让这部分名副其实,必须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一方面,这部分提出的问题不仅要有代表性,还要有层次性,问题之间是有关联且不断深入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课文更准确地掌握文章重难点。另一方面,对课文中学生会出现的疑惑需要在这部分中进行详细的预设,以便教师在备课中有所准备。

二、 “有关资料”的角度有待扩展

这里所谈到的“有关资料”是指作为阅读部分的重要部件出现的资料,包括课文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文体知识、有关图表、课文鉴赏和评价、作者写作体会等。这部分不仅仅丰富了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还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如果把它的角度再进行适当的拓展,其实用价值会更高。

增添一些案例、课堂实录、教学设计是十分有必要的,特别是一些较为经典的篇目。这些可以帮助教师特别是教学经验较少的教师开阔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技能、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这样的资料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其实用价值也是相对较高的,便于教师学习借鉴。

三、 文言文中须对重点字词句式进行解释

文言文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更是难点,因此教师们在这部分备课过程中都格外细致。不仅希望对课文的内容写作特色及主旨准确把握,更希望对重点字词、句式、重点语句的翻译都能进行详细的讲解。

可是教师教学用书中文言文这一类文章与现代文相比较仅仅是多了“译文”这一小部分。一般教师备课都需要借助教参特别是新手教师,他们更希望从教参中得到更准确更高水平的帮助。所以,教师教学用书中对于文言文不仅限于译文,更有必要对重点字词、句式、典型性语句的翻译进行解释,为教师提供具有实用价值的资料。

教师教学用书是为教师教学服务的,所以在编写过程中要注重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之真正成为教师的良师益友。(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 陆平.语文教学参考书的研究三十年综述[J].中学语文,2008(11).

[3] 吴永福.语文教参之我见[J].现代语文,2010(5).

[4] 刘曙峰.中学语文教参编写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

推荐期刊
  • 数学研究
    刊号:35-1177/O1
    级别:省级期刊
  • 数学
    刊号:42-1163/O1
    级别:北大期刊
  • 数学进展
    刊号:11-2312/O1
    级别:北大期刊
  • 数学季刊
    刊号:41-1102/O1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