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产业园前景分析8篇

时间:2023-06-21 08:45:0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产业园前景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产业园前景分析

篇1

关键词:杜仲产业;现状;对策;蒙城县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4-0063-03

杜仲是杜仲科杜仲属植物,是国家二级保护物种,杜仲皮是传统名贵中药材。研究发现,杜仲的根、皮、叶、花、果内含有较为丰富的杜仲橡胶以及α-亚麻酸、桃叶珊瑚苷、绿原酸、杜仲黄酮等80余种活性物质,得到了橡胶、制药等诸多国计民生产业领域的关注,由此产生的现代杜仲产业蓬勃兴起。杜仲在蒙城县已有多年的栽种历史,过去多为零星种植,不成规模,也没有形成产业。2016年,通过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中心引荐,湖南九九慢城杜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在蒙城县投资开发了新型良种杜仲产业化项目,项目的实施给蒙城县杜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 蒙城县概况

蒙城县地处淮北平原中南部,隶属亳州市,国土面积2 145km2。蒙城县处在南北气候过度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8℃,无霜期212d,年平均降雨量823mm,雨量多集中在6、7、8三个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52%。全县地势平坦,海拔高度29.5~21m,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有少量残丘。全县土壤主要是砂礓黑土,分布较广,约占耕地的76%,其次是潮土,约占耕地的17%,主要分布在涡河沿岸,其他还有潮棕壤类、褐土类、石灰土类和棕壤类,约占耕地的7%。全县土壤呈微碱性,pH值7.5左右。蒙城县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对杜仲生长较为适宜。根据2014年蒙城县二类资源调查结果,全县零星栽植的杜仲约3 900株,分布在全县17个乡镇(办事处),且长势良好。

2 杜仲的生物学特性

落叶乔木,高达20m。全株各部具丝状胶质。小枝光滑,黄褐色或较淡,髓心片状分隔,无顶芽。单叶,互生,羽状脉,无托叶,椭圆形或卵形,长7~15cm,宽3.5~6.5cm,先端渐尖,基部广楔形,边缘有锯齿,幼叶上面疏被柔毛,下面毛较密,老叶上面光滑,下面叶脉处疏被毛;花单性,雌雄异株,与叶同时开放,或先叶开放,生于一年生枝基部苞片的腋内,有花柄,无花被;雄花簇生,雄蕊4~10,花丝极短;雌花簇生或单生,雌蕊具2心皮,子房上位,1室,胚珠2,仅1枚发育。坚果具翅,扁平,呈长椭圆形;种子1,有胚乳。花期4―5月。果期9月。喜阳光充足、温和湿润气候,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丘陵、平原均可种植,也可利用零星土地或四旁栽培。

干燥树皮,为平坦的板片状或卷片状,大小厚薄不一,一般厚约3~10mm,长约40~100cm。外表面灰棕色,粗糙,有不规则纵裂槽纹及斜方形横裂皮孔,有时可见淡灰色地衣斑。但作为商品的杜仲皮多已削去部分糙皮,故外表面淡棕色,较平滑。内表面光滑,暗紫色。质脆易折断,断面有银白色丝状物相连,细密,略有伸缩性。气微,味稍苦,嚼之有胶状残余物。以皮厚而大,糙皮刮净,外面黄棕色,内面黑褐色而光,折断时白丝多者为佳。皮薄、断面丝少或皮厚带粗皮者质次。

3 杜仲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3.1 有利于促进杜仲中药产业的发展 杜仲中药发展的潜力和方向:一是降压药物的开发,杜仲所含木质素类成分为杜仲降血压的主要成分,可以开发优良降压药;二是开发抗骨质疏松类药品。杜仲可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具有强筋骨作用,可开发成治疗骨质疏松的药品;三是开发天然抗生素类药品。杜仲器官所含的绿原酸有很强的抗菌作用。桃叶珊瑚苷元及其多聚体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可开发成天然的抗菌素;四是开发补肾类、抗肿瘤类、利胆保肝类、镇静安胎类药品。

3.2 有利于促进橡胶制品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杜仲果、叶、皮、根均含有杜仲胶,其中果壳、皮含胶丰富,达17%。杜仲胶具有独特的“橡―塑二重性”,开发的新功能材料具有低温可塑、抗撕裂、耐磨、透雷达波、储能、换能、减震、形状记忆等多种特性,未来可以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国防和工、交通、通讯、医疗、电力、水利、建筑、运动竞技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产业化前景十分广阔。

3.3 有利于促进营养保健产业的发展 杜仲的叶、花、果等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杜仲叶富含绿原酸、京尼平苷酸等活性成分;杜仲雄花氨基酸含量达21.88%,杜仲黄酮含量达3.5%~4.0%;杜仲种仁油α-亚麻酸含量高达67.6%。这些活性成分在降血脂、降血压、促进睡眠等多方面具有显著功效,是开发现代中药、保健品、功能食品等的优良原料。

3.4 有利于促进生态建设和城乡绿化产业的发展 杜仲是乡土树种,树姿好,干形笔直,树冠浓密,雌雄异株,寿命长、生长快、材质好,基本无病虫害,是理想的生态建设和城乡绿化树种,可用于农田防护、水土保持、道路绿化,也可在城镇绿地、公园、庭院、房前屋后零星种植,在我国生态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蒙城县城南新区绿化引进了杜仲树种,老城区商城路栽植10年的杜仲行道树表现良好。

3.5 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民种植杜仲,会获得高于经营其他经济林或农作物的收入。据测算,利用杜仲高产胶良种,采用果园化栽培技术,种植5年后至少收入4.5万元/hm2。采用叶林栽培模式,当年种植,当年受益,且一次栽植连年收益,3年后产量稳定,农民至少可以获取4.5万元/hm2的利润。

4 存在问题

4.1 栽培模式落后 目前,蒙城县现有杜仲种植资源多为传统杜仲药用栽培模式,是在亳州中药材大市场客商的引导下种植的药用杜仲,该种植模式产量低,综合利用效率低,林农纯收入不足1.5万元/hm2。2006年,几位合伙人在蒙城县岳坊镇十字坡村投资连片种植0.7hm2药用杜仲,但因管理技术、产品出售等问题,种植5年发展很不景气,经核算,年收入约10 200元/hm2,投资成本都没有收回。由于传统药用栽培模式树体高大,且分布较为分散,全县3 900株杜仲多分布在17个乡镇(办事处)大大小小村庄的房前屋后,果实和叶片采收、运输很不方便,远不能适应杜仲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4.2 良种供应不足 目前我国杜仲栽植良种率不足2%,种苗良莠不齐,生长分化严重,生产力不高。经调查,蒙城县杜仲栽培还停留在普通实生苗造林的水平,每年杜仲造林面积较小,城乡绿化栽植杜仲,是以绿化为目的,并不考虑是否为良种;林农在房前屋后栽植杜仲,是兴趣爱好,也不考虑是否为良种。要把杜仲作为产业来发展,不引进优良品种是行不通的,杜仲生产由普通实生苗造林向良种化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

4.3 集约化程度低 杜仲产业结构不合理,集约化经营程度低。目前,全国杜仲产业大多以分散经营,规模较小,加工滞后,龙头企业少,资金短缺,设备比较简陋,加工技术和工艺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竞争力不强,附加值不高,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不仅浪费资源,还容易引发恶性竞争。杜仲产品多为杜仲茶、复方杜仲成药,或以杜仲叶入药,高水平的新药较少,且经营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缺乏现代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市场竞争力不强。

5 对策建议

5.1 培育杜仲种植示范基地 湖南九九慢城杜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在蒙城县投资开发的新型良种杜仲产业化项目,包括新型良种杜仲种植基地和新型良种杜仲产业园2个分项目。新型良种杜仲种植基地项目建设规模为3.3万hm2,种植的新型良种杜仲为华种系列品种。新型良种杜仲种植基地项目有2种实施类型:一是新型良种杜仲果园化种植基地项目,规模为1.33万hm2,2017年4月底前完成育苗333.3hm2机械化连片示范,2018年4月底前完成0.1万hm2,2019年4月底前完成种植面积0.6万hm2,2020年4月底前完成0.6万hm2。目前,该项目已在我县流转土地819.8hm2,其中白杨林场350.4hm2,许疃镇252.9hm2,板桥集镇216.5hm2。流转土地的整地及育苗前的准备工作已全面完成。二是新型良种杜仲种植专业合作社(企业、单位、农户),规模为2万hm2,2018年4月底前种植0.26万hm2,2019年4月前种植0.87万hm2,2020年4月前种植0.87万hm2。投资方按市场价为杜仲种植专业合作社(企业、单位、农户)供应良种杜仲种苗,并与合作社签订保底收购合同。

5.2 建设新型良种杜仲产业园 蒙城县引资的投资开发新型良种杜仲产业化项目所包括的新型良种杜仲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5亿元,建设用地66.7hm2,建成包括新型良种杜仲橡胶、油料、药品、保健品、食品、饮品、饲料、杜仲绿茶(红茶)系列等产品中的杜仲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投产后,该项目预计每年可实现税收6亿元。该项目根据蒙城县1.33万hm2新型良种杜仲果园化种植基地的实施进度,来确定产业园的启动时间,原则上以能批量收购成品原料的时间为准,实现与杜仲林产出、收购、加工同步。

5.3 加大杜仲产业的扶持力度 为支持投资开发新型良种杜仲产业化项目的发展,我县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一是县政府将新型良种杜仲产业化项目定为蒙城县重点项目,成立总体项目建设的常设工作、服务、协调组,由县主管领导挂帅,专人专职负责。二是新型良种杜仲果园化种植基地项目,政府根据投资方项目进度要求为项目流转土地总面积1.33万hm2,流转期限50年,第1~5年的土地流转费由县政府出资;第6~10年的土地流转费县政府出资7 500元/hm2。三是是新型良种杜仲种植专业合作社项目,政府负责组织落实当地企业、单位和农户,成立多个新型良种杜仲种植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地、零星承包地或自留地种植新型良种杜仲,实现专业合作社规模达到投资方需求。四是新型良种杜仲产业园项目,县政府以国家、省、市、县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国家林业局产业用地的优惠政策,于2018年底前为投资方提供66.7hm2工业用地并办理完用地征用手续;为投资方做好有关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长期服务工作;政府负责协调、处理项目种植、管护、建设经营过程中当地村民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强行索工、阻工、无理取闹等所有影响项目的纠纷;负责引导合作社农户遵守规约,不私自盗取引种杜仲品种和背离市场行情哄抬收购价格。

5.4 搞好杜仲栽培技术的指导和培训工作 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中心为依托,聘请专家驻地负责新型良种杜仲种植规划设计,提供详细的育苗、栽植、病虫害防治、浇水、施肥等栽培技术规程,给予林农提供杜仲栽培技术指导和培,以利于杜仲良种栽培技术得以顺利推广,使杜仲良种栽培取得重大技术成果。通过栽培技术的指导和培训,在蒙城县培养出一批能够掌握和实施良种杜仲栽培技术的技术队伍,以确保蒙城新型良种杜仲基地建设成功,成为国家级经济林种植示范基地。

5.5 发展杜仲立体经营模式 推广杜仲良种选育和栽培技术,发展立体经营模式。以杜仲为主建立不同的立体经营模式,达到以短养长、以间代抚、以农养林、以林护农、互相促进,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总体综合效益,可探索建立以下立体经营模式:如杜仲、草本药材立体经营模式,杜仲、食用菌立体经营,杜仲、农作物立体栽培,杜仲、家畜家禽立体种养模式等。

篇2

开个“火中雪”冰火锅店

项目名称(或项目品牌):火中雪

类别:餐饮类・火锅美食

启动资金:5万以上

简明开业流程:到北京新派御香食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火中雪总部)考察,如有意向,签订合作协议,设计店面,招聘员工开始营业。

主营业务:火中雪冰火锅、QQ豆捞小火锅

前景分析: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餐饮为核心的第三产业链正在加速彤成,加入餐饮业就等于驶入财富快车道。在餐饮行业细分领域中,火锅的利润最为可观,而且无需厨师及厨房设备,而冰火锅又以其独特的口味引领行业发展。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同华北大街22号肯塔基国际大楼

电话:0i0-52550866 52550688

“精心卫您”一次性绿色毛巾

项目名称(项目品牌):精心卫您

类别:日用品一次性毛巾

启动资金:2万以上

主营业务:一次性绿色毛巾用品,有一次性垫肩、擦巾、垫脚巾等。

前景分析:美容美发,洗浴、足浴行业护理用品更新换代是一种趋势,也就是说,这个项目不愁没有市场。专家预测,在未来三五年内,若“一次性环保毛巾”占据80%左右的美容美发行业市场,那么,每年有上千亿元的市场份额亟待开发。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吉祥路

电话:18929374485 13751008511

开个“威浪洗鞋店”

项目名称:威浪洗鞋店

类别:服务类・洗鞋

简明开业流程:到广州威浪洗鞋总部考察如有意向,签订合作协议、业务培训、设计店面,系统安装,开始营业。

主营业务:休闲鞋清洗、旅游鞋清洗、布鞋清洗、磨沙皮鞋干洗、皮鞋干洗、皮靴干洗及鞋类杀菌除臭、鞋类护理等;运动鞋修饰、翻新等;各类名牌皮包、皮衣、皮具、皮带等皮革制品护理、翻新等。

利润分析:洗一双鞋,成本为0.2-1元钱,收费5-30元,利润空间非常之大。

地址:广州市环市中路316号

电话:13711115108

超级仿真花-赚钱好项目

新型高级仿真花卉鲜活逼真,手触及具有鲜花肉质感,极高的仿真效果是任何仿真花产品无法相比的。生产该产品,使用新型化工合成材料模压而成,不需三相电源,无造音无污染,节能环保一年四季均可生产。(一)办一个3-5人的小厂,需厂房50-100平方米,流动资金3-5千元即可批量生产,按日生产成品花150-300枝,每枝赢利5-10元计算,日获利1000-2000元。(二)若办一个10-20人生产厂,需厂房100-200平方米,流动资金0.5-1万元,日生产成品花可达1000-3000枝。金套技术费1.68万元,若要求买断地区独家技术费2.9万元(均舍生产设备及模具各一套)。我厂为加盟户常年免费提品销售渠道和出口订单。

地址:河南省商丘市归德南路19号

电话:0370-2696891 13903708659

网址:省略

E-mail:sqskw@vjd.省略

QQ:1050729146

建个“51资金项目网”地方分站

项目名称(项目品牌):51资金项目网

类别:网络类・网站

启动资金:2-6万

简明开业流程:到51资金项目网韵总部考察,如有意向,签订合作协议,并按协议支付相应的款项,正式成为51资金项目网的运营商,同时总部会向运营商颁发授权书,派驻市场督导赴区域市场进行培训、指导并启动市场。

利润分析:展播费用是每个项目2000元/月。撰写融资策早、商业计划书,每个项目2-5万/月。同时可以获得广告收入,活动的赞助费和会务费还有以自有资金或所募集资金进行短期拆借,获取不低于2%的月固定收益。

地址:合肥市深港产业园3#F栋

电话:13901866110 13720026299

传真:0551-5639368

网址:51zjxm.省略)借力平台,是一个能获得无限商业合作机会、甚至能让你白手起家的1P营销平台工具。只要“愿意分享你的资源并以此获利,认可采用杠杆借力能轻松创富”。

加入杠杆团队:获得平台运营资格,与大平台大资源一起成功!分享你的资源并以此获得收益!让资源增值你准备好了吗?登录即送超值借力礼品,赶快行动!

篇3

关键词:贵阳市;环城旅游度假;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1-0084-02

1 问题的提出

贵阳市环城度假旅游带的范围为贵阳城区除中心区以外的九大片区(花溪、乌当、白云、金阳、龙洞堡、二戈寨、三桥马王庙、小河、息烽)及其卫星城(清镇城区、扎佐镇、修文县城)周围1~13公里范围内的城乡结合带,总面积22.44万公顷(336.6万亩)。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强农惠农,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旅游与农业的结合,可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村生态化。贵阳市环城旅游度假带的建设对促进该范围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 “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帮助农民实现脱贫致富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贵阳市环城旅游度假带的市场前景分析

随着都市化的进程,人们在城市高楼林立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疏远了人与自然的距离,紧张、喧嚣、污染压迫着现代人的神经。因此“生态游”、“休闲游”成为都市人的追求和渴望,是旅游业的一个新增长点。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双休日、“十一”黄金周、春节长假、清明等小长假以及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的建立,使度假渐成时尚。尤其是多个小长假,这种只有2~3天的休闲方式,正满足环城度假旅游的时间要求。贵阳市城区有300多万人口,根据问卷调查资料,贵阳市民日均休闲时间为6小时20分,高出全国主要城市平均休闲时间20分钟。在市民的休闲活动中,旅游活动占72%,中等以上家庭一年中利用双休日或假期外出度假旅游的次数在4次以上。因此,贵阳市民思想开放、旅游观念前卫、休闲意识强,是环城旅游度假带的主要客源市场。其次,贵阳市是贵州省的游客集散地和旅游服务中心,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原生态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是省外休闲度假游客的首选地,更是候鸟式省外游客休闲度假的主要目的地。

3 贵阳市环城旅游度假带的旅游资源及评价

3.1 气候旅游资源

旅游气候极为优良是发展贵阳度假旅游的亮点和卖点,“爽爽的贵阳”已被人们认可。贵阳市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海拔较高,使贵阳夏季不热,纬度较低,使贵阳冬季不冷,这决定了贵阳市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特点。降水量为1100mm,以夜雨居多,夜雨减少了尘土的飞扬,使白天空气清新、凉爽,是一种宜于旅游活动的降雨特征。春夏秋作为贵阳旅游的黄金季节,使贵阳市适宜旅游的时间长达300天以上。特别是最热月(七月)气温远远地低于周边省市及东南沿海地区,具有很强的夏季避暑、度假的气候优势。作为国内主要客源地区的京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以及周边成都、重庆、武汉、长沙等城市,夏季大多高温炎热,贵阳凉爽、湿润的夏季气候对这些地区的旅游者具有潜在的吸引力,因此,贵阳独特的气候资源是它发展度假旅游的重要条件,也是贵阳与周边地区进行竞争的一种独特的、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资源。

3.2 森林旅游资源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经过几代贵阳人的努力,建成了以环保林、风景林与公园融为一体,树种多样,乔灌结合,长70公里,宽1公里~7公里,总面积9067公顷(13.6万亩)的第一环城林带;2001年贵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保护好第一环城林带的同时,启动以生态公益林为载体,以竹、梅、玉兰、樱花、桂花、杏花为主调树种的六大主题公园,加快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已将第二环城林带建设列入《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规划纲要》,范围为贵阳市周围5公里~13公里,总面积21.47万公顷(322万亩)。规划了生态控制区、风景旅游区、生产活动区、发展控制区等4个功能区和6个主题公园(即竹园、樱花园、玉兰园、杏园、梅园、桂花园)。以森林为主体,已建成长坡岭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及云关山、息烽温泉、修文景阳等4个省级森林公园和扎佐森林野生动物园。森林旅游资源是游客休闲游憩的良好载体。

3.3 喀斯特度假旅游资源

贵阳市喀斯特面积占国土面积的85%,喀斯特地貌景观极为丰富。其中以峰林、峰丛、瀑布、洞穴、泉水最为显著和壮观。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红枫湖具有中国南部最典型、最集中连片的锥状峰林,与桂林的塔状峰林形成鲜明对比,修文回水石林和高枧石林,则是有别于云南路南石林的绿色石林。如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全国罕见的城市湿地,重点研究、开发、集成喀斯特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恢复关键技术,着力提升湿地建设科技水平,打造湿地生态科技示范“样板”。湿地公园分为保护区和休闲区,保护区为水源涵养区,严格控制人类活动,适当建立少数隐蔽场所供游人观赏湿地风光;休闲区为游客的游憩场所。

3.4 温泉度假旅游资源

贵阳市境内温泉资源得天独厚,地下热水资源分布广泛,热储层厚度稳定,几遍及市属各县(区),资源蕴藏量大,大多埋藏在1500~2000米之间,水温45~55℃左右,热水中常含有锶、偏硅酸等微量元素及组份,是极富开发利用价值的地热水富集区。如乌当保利国际温泉和御温泉、息烽温泉、天邑森林温泉、开阳马岔河温泉和明皇御温泉等是已建成并营业多年的温泉度假地。现正在建设的乐湾国际温泉度假中心,将进一步提升贵阳市的温泉度假品质。

3.5 农业旅游资源

贵阳市城郊农业属高科技农业。贵阳市远近郊有大片生态粮田、特色蔬菜、花卉水果、乡村农舍、溪流河岸、园艺场地、绿化地带、产业化农业园区、特种养殖业基地等。可通过展示种植业的栽培技术,开放果园、蔬菜园和花卉基地,供游人赏花观景、采摘瓜果蔬菜,自摘、自取、自食农产品,体验农家乐趣。可利用水库、鱼池、湖泊和河流等水体开展渔业养殖、垂钓、划船、餐饮和水上娱乐项目。

3.6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贵阳市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城市,境地内居住着汉、苗、布依、土家、侗、彝、回、壮、满、仡佬、白、水等3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45万人,占总人口的14%,以世居本地的苗族、布依族为主。自古以来,人们和谐相处,共生共荣,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古朴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节日活动。乡村中汉族村寨、苗族村寨、布依族村寨等依山或傍水,星落棋布地点缀在喀斯特的环境之中。民间传统工艺种类繁多,从纺织印染到挑花刺绣,从藤编竹编到漆器木器,从石雕陶器到银饰首饰,从生活用品到生产器具,可谓无所不有。在各类传统工艺品中,又因民族、地区、制作工艺、文化内涵的不同而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民族节日也丰富多彩,有“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之说。据粗略统计,民族节日可分为农事性、社交性和祭祀性三大类,其内容覆盖宗教、生产、社交、婚丧、欢娱等各个方面。

3.7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贵阳市环城度假旅游资源的一大特色是自然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紧密结合。具有农业与生态村寨建设相结合的大农村环境,以市区为中心成环状分布。阳明文化、土司文化、古镇历史文化等是独有、不可替代的旅游资源,具有唯一性。依托分异性显著的旅游资源,可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具有较大的区位优势,最接近主要的客源市场贵阳市。从市中心到达各旅游景区,交通极为便捷,乘车时间最多的景区也不超过2小时。同时,依托贵阳市,面向全国及海外,旅游市场适宜面广。

4 贵阳市环城旅游度假带存在的问题

贵阳市的环城休闲旅游在全省起步较早,至今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农家乐”型,游客到农村去“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做农家活、享农家乐”,属早期萌芽阶段,城里人自发到田园风光优美的农村参观浏览,旅游主题不明确,仅仅作为一种休闲调剂,主导者是自发形式的农民个人或小群体,市场供求关系模糊,以个人需求为导向;第二阶段为“农业娱乐”型,有一定的旅游主题和活动安排,主导者为中小旅行社主动参与经营,市场以短期赢利为目的,并以产品为导向,组织城里人到各类农业观光园采摘水果、钓鱼、种菜、野餐、学习园艺;第三阶段为“休闲度假”型,是休闲度假旅游发展至成熟的经营阶段,有明确的主题和系列活动策划,主导者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开发与经营管理,市场以长期投资收益为目的,以项目投资为导向。即将观光、度假、娱乐与旅游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到乡村度假为主要目的,这是较普遍、最有发展前景的一种类型。

但是,贵阳市环城休闲度假旅游带的发展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旅游经营和开发各自为政,品牌效应差,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开发模式单一,开发产品特色少、雷同多。旅游景区、景点规模小、分散、特色景区较少。

(2)普遍缺乏规划和策划,许多旅游项目盲目上马。

(3)旅游人才匮乏。除了大型旅游企业的员工较为专业外,其他乡村旅游点的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多为农户自主经营或旺季时聘请当地劳工,有的没经过任何培训也没相应的证件就直接上岗。

(4)在旅游建设中,个别地方对环境保护不力,造成了部份森林的毁坏和水体的污染。

5 贵阳市环城度假旅游带的开发

5.1 实施“六动”战略,以质取胜,实现可持续发展

贵阳市环城度假旅游产品的发展不应只停留在观光休闲的浅层次,应向观光+休闲+度假+民族民俗文化体验深层次、立体式方向开发,在“建设精品,以质取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全省旅游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针对贵阳市发展旅游的实际,实施“节庆启动、精品带动、创新轰动、产业链动、城乡联动、区域互动”的“六动”战略。

5.2 旅游产品的空间布局设计

根据贵阳市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在环城休闲度假带上建设3个重点精品旅游区:

(1)修文――白云休闲度假产业园区。

以修文县南部及白云区北部为中心,依托修文县高尔夫球场、野生动物园、桃源河、兰花湖、苏格兰牧场、罗格当湖、天生桥、景阳森林公园和白云区麦架河流域万亩花卉园、长坡岭国家森林公园、都溪林场、罗革凼与沙田水库、云雾山、西普陀寺――南湖,打造环城乡村旅游产业园区。在这个旅游产业园区内有:

一条绿带――长坡岭林场和都溪林场;

四块玉佩――罗革凼水库、沙田水库,兰花湖、岩鹰山水库;

四个“贵州第一”――贵州第一个高尔夫球场,第一个野生动物园,第一个气势磅礴的西普陀寺佛教文化旅游区,第一个乡村万亩花卉园;

本区“贵遵”、“贵毕”、“北环”高速公路横卧南北,长坡岭――都溪林带贯于其中,阳明文化享誉海内外,花卉文化冠于全省,滨水旅游文化独具特色,高尔夫球场和野生动物园为全省唯一,完全可以跨地域建成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娱乐健身和探险科考等功能为一体的重要休闲旅游产业园区。

(2)乌当东风片区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园区。

本园区包括东风、阿栗、偏坡、永乐、三江农场、小谷龙等地区,约100平方公里,其乡村旅游资源条件优越而特色鲜明,具有厚实的资源基础,可以打造成为贵阳市环城休闲度假带上的重要节点和重点旅游产业园区。

(3)花溪南部以青岩古镇为中心的旅游产业园区。

本区域旅游资源和主要景区以青岩古镇为重点。青岩为贵阳市域的旅游重镇,其丰富的历史遗存、多元民族文化与独特的地貌环境,是贵州省域宝贵的旅游资源,也是地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除青岩外,本区域还有许多重要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如黔陶周渔璜故居(桐书屋)、红崖峡谷、青岩油杉林、平刚故居、马铃乡林场、燕楼乡古营盘公牛屯等(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古营盘,自古以来被当地人称为“燕楼国”。目前保存古城门3座,古营盘内建筑群井然有序,内外两道城墙,内城墙与建筑群之间有环绕整个营盘的防护巡道。)

5.3 贵阳市环城旅游度假产品的开发对策

(1)旅游产品定位。

贵阳市环城休闲度假旅游开发重点可以形成“3大系列产品;2类专项产品;4条特色线路;36个重点村寨的发展战略。”

3大系列产品:①环城休闲度假;②环城高科技农业观光、农事活动参与;③以民族村寨与民族文化遗产、生态村寨为依托的环城乡村体验性旅游产品。

2类专项产品:①节庆节事旅游产品;②乡村博物馆系列产品。

4条特色线路:①乌当――开阳土司故里、观光农业及温泉之旅;②花溪青岩古镇之旅,含四点一线”黄金旅游带,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包括花溪公园)、镇山民族文化村、花溪水库和天河潭联动发展,以“生态花溪”为推展概念,围绕乡村旅游和休闲度假,开发花溪的苗族、布依族民族文化资源;③白云――修文阳明文化与生态文化之旅;④贵阳――息烽红色文化与绿色山川之旅。

36个重点村寨:如乌当区的“泉城五韵”的偏坡(醉韵)、陇脚(古韵)、渡寨(美韵)、王岗(福韵)、阿栗(情韵),清镇市红枫湖畔的虎山彝寨,小河区阿哈水库湖畔的金山村,花溪区的镇山村,修文县谷堡乡折溪村(赏梨花),开阳马头村等。

(2)旅游产品开发。

打造花溪南部以青岩古镇为中心,辐射高坡、马林、燕楼等民族村寨的乡村文化体验旅游区;依托修文县阳明文化、高尔夫球场、野生动物园、桃源河和白云区 “一花(万亩花卉园)、一湖(罗革凼――沙田水库)、一山(云雾山)、一庙(西普陀寺)”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跨地域建成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娱乐健身和探险科考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产业园区;整合东风镇高科技农业园区、情人谷--阿粟杨梅园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永乐李端历史文化――桃文化旅游区、偏坡民族生态乡、三江农业观光园景区、景点和旅游资源,建设成为以温泉疗养、乡村旅游、农业观光为主要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区等避暑之都旅游精品。

(3)加强旅游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将贵阳市所辖区域内按照统一规划、属地行政管理、部门行业指导、企业自主经营原则,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对景区内的资源保护、产品开发、经营活动以及地域经济社会发展实行规范管理。根据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标准,加快对宾馆、饭店和景区开发经营单位等旅游企业的改革、改组和改造,培育、发展或引进一批有经济实力、管理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旅游骨干企业,取缔或逐渐淘汰现有不合格旅游经营点。加强旅游行业标准化工作,进一步规范旅游行业经营活动,提高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必虎,俞曦.旅游规划原理(第二版)[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

[2]保继刚.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篇4

关键词:玉石 产业 发展

中图分类号:T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055-03

为加强玉石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育,发展我市玉石产业。12月8日至17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办主任牛益民带队,由市委组织部选派的肃南县农培办、石业办、玉水苑相关工作人员、玉石产业技能人才一行18人赴河南省镇平县、天水市武山县等地进行学习考察。现将培训情况报告如下:

一、赴外学习调研情况

在镇平县宾馆会议厅,镇平县玉文化专家讲授了镇平玉文化发展历程及前景;省级玉雕大师讲授了玉雕设计和创意创作;参观考察了镇平县玉神公司、醒石工艺工作室及博奥玉器公司;参观考察了玉雕大师创意园,并和国家级玉雕大师等相关人员进行了交流座谈;参观考察了石佛寺国际玉城、天下玉源及其他专业玉雕销售市场。在武山县政府招待所,武山县山丹乡人大主席鲍向东介绍了山丹乡玉器产业培育及人才培养经验;在武山县车川村,党支部书记车明忠对本村玉器产业发展及玉器加工合作社运行等情况做了介绍。武山县莹豪鸳鸯玉开发有限公司,销售经理介绍了鸳鸯玉产业市场化销售等方面的情况;武山县雅玉轩玉器精雕厂,经理李生强介绍了鸳鸯玉产业开发及加工等方面的情况;参观考察了武山县莹豪鸳鸯玉开发有限公司和武山县宝同玉器行。

培训结束后,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副主任杨城主持召开了肃南县农培办、石业办、玉水苑相关工作人员、玉石产业技能人才参加的座谈会,座谈会上大家积极踊跃进行了发言。

此次学习考察采取集中授课、参观考察、现场指导、座谈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培训,学习借鉴了镇平县建设国家级产业园、全国玉石集散基地经营模式、武山县家庭小作坊经营模式等产业发展成功经验和产业运作模式,参训人员进一步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掌握了信息,为促进全市玉石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张掖市肃南县祁连玉基本情况

祁连玉是对祁连山、阿尔金山山脉加里东期基性、超基性岩形成的多种玉石的总称,因其加工所制的夜光杯具有色泽天然剔透、耐高温、抗严寒,倾酒入杯温润、色不变、味更浓的特点,自2000多年的西周起,就被人们当作名贵的玉器,驰名中外、备受鉴赏,因而被称为我国五大名玉之一。具有较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经过初步勘察,在大河乡羊毛沟、红石嘴一带和祁丰乡玉石梁一带发现储量较为丰富的白玉、墨玉、黄玉、红玉等玉石矿化带,在黑河、隆畅河、西大河等流域初步探明储量较大的蛇纹岩等玉石矿化体,按分布面积以及实地捡拾、采挖情况估计,以地表石、山采石两大类估算,总储量在500万立方米以上,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作为我县储量丰富、经济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祁连玉石的开发利用对于发展生态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宜居宜游实力和促进自治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1.祁连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县祁连玉石资源分布广、储量大、品种多,色彩丰富、质地细腻,硬度高、可雕性强,具有一定的加工特性和产业化发展优势。自2010年开发以来,玉石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探索中前行起步,在发展中不断壮大,逐步迈上了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产品多渠道研发设计、品牌全方位推广、产业聚集化发展的道路,形成了欣欣向荣的良好发展态势,在首届祁连玉文化旅游博览会上荣获“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祁连玉之乡”称号,2013年被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经营珠宝业商会授予“中华祁连玉产业基地”称号。为自治县生态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新的活力,拓展了生态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

1.1从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前景分析,我县开发祁连玉石产业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1.1.1资源储量丰富。我县境内的祁连玉石资源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分布在大小33条河流河道内丰富的观赏石资源;第二类是深埋于地下的玉石矿化体;第三类是分布在黑河、隆畅河等地的蛇纹岩矿体。据初步勘查,这三类祁连玉石资源广泛分布在我县黑河以西、洪水坝河以东的广大地区。丰富优质的祁连玉石资源,为自治县发展祁连玉石产业奠定了雄厚的资源基础。

1.1.2产业符合导向。结合我县实际,以玉石文化为切入点,做大做强祁连玉石产业,进而带动和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延长产业链条,带动农牧民群众转型转产,既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玉石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历史需要,又契合中央和省市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要求,更迎合了自治县转型跨越的现实需要。

1.1.3开发初见成效。截止目前,全县已培育发展祁连玉观赏石加工营销个体经营户600多户,建成民间观赏石、玉石馆10多家,初步建立了人才技术引进和培训机制,成功举办了首届祁连玉文化旅游博览会,吸引了部分企业投资建厂参与玉石产业发展。玉石产业在组织管理、资源勘探、人才培育、产品研发、加工营销、宣传推介、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发展规模和市场知名度。

1.1.4市场前景广阔。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追求自然、生态已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时尚、一种品位。作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有较高的工艺欣赏和经济价值的祁连玉石,既可作为庭院美化装扮的优质景观和材质,又可作为承载精神需求的高档工艺品,更是收藏保值的艺术精品,日渐呈现出广阔的市场需求。

1.2祁连玉发展所作具体工作

1.2.1建设产业基地,完善市场体系,夯实祁连玉石产业发展基础。一是建设张掖滨河新区祁连玉文化产业园。成立祁连玉文化产业园建设管理委员会,在张掖滨河新区以划拨和出让的方式征用土地,制定建设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启动祁连玉文化产业园建设工程,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上规模、五年见成效的总体要求,计划在2015年底前将张掖滨河新区祁连玉文化产业园建设成为集祁连玉石展览、加工、交易、观赏为一体,融祁连玉石文化传播、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多功能的现代化苑区,成为助推祁连玉石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二是建设县城玉石加工一条街。成立祁连玉石加工一条街建设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招商引资、规划制定、房屋拆迁,以及组织实施工作,完成了招商引资、规划制定、拆迁房屋评估等各项前期工作,已动工建设。计划通过3年的努力,总投资达到3亿元以上,使其成为祁连玉石加工、销售的集散地,祁连玉石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和旅游观光的胜地,成为带动自治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三是建设皂矾沟蛇纹岩加工厂。充分利用皂矾沟矿产品加工区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依托丰富的蛇纹岩矿藏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皂矾沟建立蛇纹岩加工厂,使其成为生产蛇纹岩高档建材、装饰等系列产品和提取氧化镁的主要基地。同时,结合张掖滨河新区祁连玉文化产业园、县城玉石加工一条街、皂矾沟蛇纹岩加工厂建设,充分吸纳城乡居民参与祁连玉石加工、销售及各项服务业,有效拓宽劳动力输转市场,不断拓展增收渠道,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培育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壮大祁连玉石产业规模。

1.2.2建立专业组织,强化服务保障,完善祁连玉石技术支撑体系。一是成立了祁连玉石资源管理办公室。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祁连玉石资源的勘查、规划、保护、合理利用,以及经营、运输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工作。二是成立了“祁连玉专家委员会。高层聘任对祁连玉石有深厚感情和一定研究,且具有较高权威和知名度的学者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对祁连玉石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论证,为祁连玉石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比较科学、专业的指导和咨询,对在祁连玉石文化研究和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作出权威性解释,制定解决方案等。三是成立了祁连玉石鉴定评估委员会。在县内外聘请对祁连玉石有较高鉴赏水平、对市场情况把握较准,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评估权威人士,组成祁连玉石鉴定评估委员会,接受政府及单位、个人的委托,提供祁连玉石真伪鉴别、品质鉴定、艺术品位和价格评估,以及技术咨询等服务。

1.2.3举办专题活动,搭建交流平台,营造祁连玉石产业发展浓厚氛围。一是举办了“中国祁连玉石旅游文化节”。结合每年县庆及民族文化旅游活动,组织举办中国祁连玉石旅游文化节,搭建与国内外经贸沟通的平台,弘扬祁连玉石之名,锻造祁连玉石品牌。节会期间,可开辟“祁连玉石文化之旅”、“祁连玉石观赏一日游”等旅游活动,并研制推出各种便于携带的祁连玉石文化旅游纪念品,推动祁连玉石旅游文化产业深入发展。二是举办了祁连玉石文化与经济论坛。在每届祁连玉石旅游文化节期间,邀请国内外赏石界名家和企业界人士就祁连玉文化与经济展开研讨,推动祁连玉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三是举办了祁连玉石展销会。结合祁连玉石旅游文化节的举办,组织祁连玉石精品展销活动,推出祁连玉石精品,带动家藏祁连玉石珍品进入市场和大众视野,促进祁连玉石交易。四是举办了祁连玉讲座。每年定期举办几次祁连玉石讲座,普及赏石知识,传播加工技术,培养人才队伍,营造更加浓厚的爱石赏石氛围。

1.2.4采取多种措施,广泛宣传推介,提升祁连玉石产业市场知名度。一是制作了一部专题片。组织制作一部高质量、高水准的祁连玉石专题片,从历史、文化和经济的角度集中展现、宣传祁连玉石丰厚的历史底蕴与现代文化,祁连玉石资源现状、种类特点,以及祁连玉石的美学价值、文化价值、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让观赏者能够切身感受祁连玉石之美,发现祁连玉石的价值,激发外地客商、广大群众参与开发祁连玉石产业的热情。二是组建了一个协会。广泛吸纳县内外藏石、赏石爱好者,以及玉石、奇石加工、销售人员,组建肃南县祁连玉石协会,激发广大群众捡石、赏石、参与石产业开发的热情,培育祁连玉石文化市场,发挥宣传推动效应,规范祁连玉石开发行为。三是编写了一本书籍。围绕祁连玉石知识的传播和开发,组织人员编写一本高水准的祁连玉石书籍,集中反映祁连玉石资源、历史文化等,以及鉴赏、加工方面的内容,为广大群众提供学习、了解、使用祁连玉石的全新资料。四是创办了一份刊物。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创办一份祁连玉石刊物,集中展现祁连玉石的精品,报道一些重大的祁连玉石文化和展销、贸易活动。刊物由祁连玉石协会主办,面向大众,定期出版,由县财政拨付部分资金予以支持。五是创建了一个网站。以宣传祁连玉石文化与经济为主题,创建一个祁连玉石专业网站,并在国内主要媒体创建一个窗口,使之成为面向国内外宣传祁连玉石文化的阵地,使世界各地随时了解祁连玉石的历史文化和最新信息,欣赏到祁连玉石的风采,还可以进行网上交易和信息交流,拉近祁连玉石与世界的距离。

1.2.5制定管理办法,加强监督管理,促进祁连玉石资源规范有序开发。坚持保护为重、适度开采、合理利用的原则,制定祁连玉石开发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祁连玉石捡拾、加工、销售、运输等各个环节的事项,切实加强对开采和营销两个领域的管理,有效解决管理不够规范、经营秩序比较混乱、盲目随从等方面的问题,促进祁连玉石产业规范、协调、可持续发展。

1.3但从目前产业发展现状看,我县祁连玉石产业开发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发展起步较晚、产业规模较小。我县祁连玉石产业开发起步晚,缺乏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支撑,与其他地区玉产业开发相比,祁连玉产业还处在小规模生产、低层次发展的阶段。二是人才技术短缺、研发能力较弱。产业发展缺少人才和技术支撑,玉石品质鉴赏和雕刻加工技艺、市场营销等本土人才短缺,产品自主研发能力弱,制作加工工艺不精、品种单一、档次不高。三是宣传营销面窄、市场竞争力不强。在祁连玉石新型产业的品牌宣传和市场营销上,宣传形式比较单一、力度不够,营销网络覆盖和市场占有率低,参与玉石、观赏石加工销售的个体经营户随意性大,产品的市场知名度不高、品牌影响力不广、竞争力不强。四是资源勘探滞后、监管机制不完善。玉石资源勘探投入不够,资源的分布和储量等数据掌握不够详实。资源的管护机制不够健全,加之资源分布面广点多,交通不便,合理有序开发和科学利用管护玉石资源难度大。

1.4下一步发展规划目标

1.4.1总体目标

借助资源优势,强化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壮大产业规模,推动产业链向深层次延伸与拓展,不断提高祁连玉石产业的经济效益,使其成为自治县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兴产业;加大玉石文化内涵挖掘,加快发展玉石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型文化业态,使其成为自治县对外宣传的窗口和品牌;合理配置资源,加快祁连玉市场要素建设,形成以祁连玉商贸、文化、创意设计、旅游为核心的现代产业集群,全方位提升祁连玉产业竞争力,使祁连玉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高档消费品牌,使肃南成为全国最大的祁连玉加工销售集散中心。

1.4.2具体目标

―产业基本实现规模化:到2015年,通过培育扶持和招商引资,全县建立祁连玉加工销售龙头企业5-6户,建成研发机构1-2家,引进高级雕刻工艺人才和培养本地工艺人才50-100人,玉石产业年产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8%以上、达到2亿元以上,实现利税6000万元以上,带动2000名以上城乡劳动力实现就业或转移就业,支柱产业地位基本形成。

―产品基本实现品牌化。到2015年,通过对外宣传和产品研发营销,推动产业上档升级,力争将祁连玉打造成为国内玉石界知名品牌,获得国内首家“中国祁连玉石之乡”的称号;将蛇纹岩板材打造成为高端建材产品;将祁连观赏石打造成知名的庭院景观石,在国内同行业市场占据一定份额。

―营销基本实现市场化。到2015年,通过政策扶持和宣传推介,在县城培育发展祁连玉观赏石加工营销个体经营户1000多户,建成民间观赏石、玉石馆30多家,在张掖滨河新区祁连玉文化产业园建成全国最大的祁连玉石营销集散地--玉水苑,在省市重要旅游城市普遍建立祁连玉销售网点。同时,引进2-3户具有实力的销售企业面向全国祁连玉产品,形成较为完备的祁连玉石生产、加工、销售的市场营销体系和网络。

―生产基本实现基地化。到2015年,通过规模建设和精心打造,建成优质祁连玉石开采基地4-5处,高端玉石加工、销售基地2-3处,蛇纹岩(岫玉)板材生产基地2处,并在玉水苑建成五大园区(彩玉园、红玉园、碧玉园、白玉园、墨玉园)和玉石文化精品园区1处,基本实现祁连玉石生产基地化目标。

―加工基本实现链条化。到2015年,通过依托成熟的加工工艺和旺盛的市场需求,建成2-3户具有较为完整产业加工链条的重点企业,采用以精细加工生产高档收藏品、大批量生产中档工艺品和高纯氧化镁提纯工艺生产高附加值的建材、化工产品等方式,实现对不同档次质地玉石原料的全方位开发和深层次利用,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玉石资源加工利用率,提升产业整体经济效益。

―管理基本实现规范化。到2015年,通过完善机制和规范运行,全面完成全县祁连玉石资源普查、详查勘探工作,准确掌握储量和分布状况;完成祁连玉产品地理名称认证和行业标准制定,成立祁连玉专家委员会和鉴定评估委员会,为产业发展提供权威的技术咨询服务;注册成立和规范运行祁连玉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健全完善祁连玉资源各项管护机制,促进资源合理有序开发和利用。

1.5下一步工作任务

1.5.1加强基地建设,搭建产业集群发展平台。结合资源储量和分布情况,支持祁连山西部矿业、兴荣矿业、恒盛矿业等企业加大玉石矿点的采矿证照办理进度,加快道路、厂房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以资源入股的形式将老君庙、金龙河、羊毛沟、红石嘴子等地建成全县重点的祁连玉石资源开采基地;加快皂矾沟矿产品集中加工区配套设施建设,引进大型加工企业2-3户,将其建成全县蛇纹岩高档建材、装饰等系列产品和高纯氧化镁提取的主要生产基地;加快县城裕固风情街和张掖滨河新区祁连玉文化产业园建设步伐,完善各项功能设施,将其建设成为国内集祁连玉加工、销售、交易、展览、观赏为一体,融祁连玉文化传播、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多功能的现代文化旅游景区和展销基地。

1.5.2加强技术培训,提升产品研发设计能力。积极培养祁连玉设计、加工、销售、鉴定、文化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等多种形式拜师学艺,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研发设计和制作加工风格。广开引进人才之路,积极引进优秀的设计人员和具有影响力的加工雕刻工艺师前来传经送宝,进行专业指导,通过一些大师级的作品,提升祁连玉产业工艺开发水平。加强同专业院校和发达地区间的合作,借助县职教中心等现有的教育资源,开办玉石加工培训专业,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撑。加大劳务培训力度,积极引导富余劳动力参与从事玉石打磨、雕刻。成立祁连玉石专家委员会和鉴定评估委员会,建立专业化的玉石鉴定和认证队伍,规范鉴定和认证流程,鉴定信息,增强行业诚信度,促进产品鉴定与销售的有机结合。

1.5.3加强招商引资,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县内玉石矿山和加工企业的招商引资步伐,集中筛选推出一批带动力强的祁连玉石重大招商项目,引进和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名牌企业,建成一批生产工艺先进、产品附加值高的祁连玉石开采、加工、生产项目,推动祁连玉产业资源市场化配置。积极引进资金实力雄厚、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投资参与玉水苑建设,打造具有文化力、品牌力和创新力的产业发展平台。围绕张掖滨河新区祁连玉文化产业园、县城裕固风情街、皂矾沟蛇纹岩加工厂等重点项目的规划建设,积极引进几户拥有先进技术工艺和良好市场营销策划创意的企业参与建设,在玉石产品工艺研发、产业链条延伸、产品策划包装和市场销售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资源优势加快向经济优势转变。

1.5.4加强宣传推介,提升产业市场知名度。树立和培养品牌意识,借助媒体全面造势宣传祁连玉,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现代媒介和文化载体,多方位、全角度的向外界宣传、推介祁连玉石。借助节会集中宣传祁连玉,举办好每年一届的祁连玉文化旅游博览会,主动走出去参加全国各类玉石节会,不断提升祁连玉在国内玉石产业的知名度。借助产品开发延伸宣传祁连玉,紧扣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开发具有实用意义和纪念意义的馈赠佳品和特色旅游纪念品,推出有时代气息和收藏价值的玉石精品和珍品,并在重点旅游城市建立销售点,扩大祁连玉对外销售宣传渠道和覆盖面。借助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宣传祁连玉,积极挖掘丰富祁连玉文化内涵,举办好各类学术论坛,做好相关文化书籍、专题片的出版;建设好祁连玉文化产业园玉水苑等文化景区,开展一系列以玉为题材的大型文化旅游活动;坚持把祁连玉作为旅游产业开发的主导产品,以宣传推介促文化旅游,以文化旅游兴玉石产业。

1.5.5加强资源管理,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围绕黑河、隆畅河、陶莱河等重点流域和祁连玉集中矿藏地带,邀请地质勘察部门,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认真搞好祁连玉石资源勘察、详查工作,摸清各种资源实际储量和品位,为招商引资开采、科学利用开发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翔实依据。坚持保护为重、适度开采、合理利用的原则,健全完善玉石资源管理机制,理顺管理体制,切实发挥好祁连玉石产业开发领导小组的产业指导、县石业办的监管、协会的桥梁纽带和企业的市场主体职责和作用,明确国土、水务、林业等部门的协同监管职责,推动祁连玉石产业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开采,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1.5.6加强宣传推介,构筑大祁连玉格局。一是构筑大祁连玉开发平台。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引进外地营销人员,加大产品营销及宣传力度,构筑大“祁连玉”格局,提高祁连玉社会知名度。二是引进“国家级”“省级”玉雕大师入驻玉水苑、玉水街,提高祁连玉社会知名度;引进和田玉、独山玉、岫玉、蓝田玉、翡翠、玛瑙、金银珠宝等销售从业人员入驻玉水苑、玉水街,增加营销产品。合理筛选确定有一定祁连玉石知识、具备相当加工技术和营销能力,懂玉、爱玉的人员参与祁连玉石产业开发,严防全民一哄而上、乱开滥建,造成资源浪费,确保祁连玉石产业高点起步、平稳运行、快速发展。三是坚持祁连玉石产业发展与小集镇建设相结合、与旅游文化相结合、与工业经济相结合、与劳务输转相结合,促进祁连玉石产业与其它产业有效衔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将祁连玉开发与与旅游、文化项目衔接。将玉水苑作为文化产业基地、旅游开发项目之一。要求驻张各旅行社将玉水苑作为所有旅游线路必走一条免费项目,增加园区知名度。把祁连玉石产业开发作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扶持培育祁连玉石产业带头人,抓好祁连玉石产业开发工作,带动劳动力就业,促进城乡居民增收。

参考文献

[1]廖庆生 冯唯策. 弘扬云南珠宝玉石文化 促进云南玉石产业发展[N]. 云南经济日报,2010-07-27E02

篇5

关键词:石林县;农庄经济;旅游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3-0242-02

现代农庄经济是以市场经济相对发达为条件,在不改变目前我国农村经济体系的前提下,以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以委托经营为机制,以生产商品和组织商品交换为目的,按标准化合约方式组织起来的生产经营组织。都市农庄不同于农家乐,而是由现代农业、生态林业、休闲旅游和新农村建设项目组成,集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发展模式。

一、石林县农庄经济发展现状及意义

(一)石林县都市农庄发展情况

石林万家欢蓝莓庄园、石林锦苑都市农庄、杏林大观园、云烟印象烟庄和统千香草园、石林县青泽农庄、石林景尚山水都市休闲农庄、云南业大园林绿化有限公司都市农庄7个项目,已经被石林县人民政府确定为石林县都市农庄规划点,七个已审定农庄总规划面积12 895.13亩,建设用地规划面积644.76亩,占总规划面积5%。服务设施用地根据各个农庄的详细性规划按用地审批程序报批。2012年启动了石林万家欢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石林万家欢蓝莓庄园项目和石林统一千州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云烟印象烟庄和统千香草园项目,2013年启动建设云南青泽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石林县青泽农庄项目、石林锦苑康乃馨有限公司的石林锦苑都市农庄项目和石林圣火药业有限公司的杏林大观园项目。到目前为止,5个已经启动建设的都市农庄累计完成投资72 495万元,其中2013年完成投资17 492万元,2013年以前完成投资55 003万元。

目前,已初步形成以锦苑花卉为龙头的花卉产业园,以万家欢为龙头的休闲观光农业园,以圣火杏林国际养生度假村为代表的休闲观光养生度假园。万家欢农业生态园是集节水增效示范、高床厩养示范、高校农业示范、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农业科技生态园,园区建设主体由果园、苗木园、养殖园、休闲园组成,给游客带来了丰富的体验性,拓展了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杏林大观园项目,是一个以医药文化旅游为前导,集居住、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商贸、绿色农庄为一体的农庄式大型养老社区,通过植入与当地历史相关的人文元素,对自然景观进行美化,给与完善的养生条件配置,给入住老人和游客营造颐养天年的快乐空间,促进了康体养生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发展。锦苑花卉在石林投资建设了大型现代花卉产业园,通过整合花卉产业链,以花卉为亮点,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搭建锦苑品牌的经营服务型公共平台。

(二)发展农庄经济对石林县旅游发展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农旅结合,推动旅游业和农业的融合发展。台创园内的每一个都市农庄都有自己的主题,并且融吃喝玩乐购为一体,以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农业高新技术研发、农产品加工配送和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为重点,引领着云南农旅结合、低碳休闲的生活方式,每年都有40多万人次入园游览。第二,拉动石林旅游业发展,提高旅游综合收入。石林旅游目前仍然以观光游为主,过于依赖门票经济,因而需要探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而农庄经济正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通过特色都市农庄依托石林的旅游资源,拉动石林的旅游业发展,真正做到“吃住行游购娱”,让游客“留下来”,提高石林旅游综合收入。第三,有助于整合旅游资源,创新休闲旅游方式。农庄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把石林景区和台创园片区之间的路线串联起来,实现旅游资源整合利用,最大限度发挥旅游资源的效用。

二、石林县农庄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政策还不够完善

云南省2014年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庄园的意见》,主要是为了鼓励“老板下乡”、“资本下乡”、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从石林县的实际看,政府在资金扶持、用地审批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但缺乏有关农庄经济发展的规划性政策文件,指导性不强,庄园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模仿性。由于政策不完善,使得农庄的优势难以发挥,市场前景分析、庄园规模定位不清。同时,发改、农业、林业、交通、金融、质检等部门在部门联动、项目建设、信息共享、整合资金方面统筹协调不够。

(二)农庄规划及选址和建设存在矛盾

石林县已经启动建设的5个都市农庄,有4个在云南昆明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内,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选址在石林风景名胜区二、三级保护区之内,而石林风景区的总体规划在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选址前就完成了,所以园区的选址不符合石林风景区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批下来后,园区入园项目建设在办理选址意见书时没有依据,无法办理项目开工的前期手续和相关证照,造成建设上的实际困难。由于4个都市农庄的项目和部分规划地点在石林风景区保护范围内,在办理环保、水保、住建等部门的审批手续时难度大。此外,建设用地及5%以内的设施用地难以落实。

(三)农庄土地占用导致农民权益受损

由于农庄项目的特殊性,石林县各大农庄在建设初期的占地及规划面积都较大,平均每个农庄的面积超过1 000亩。农庄建设用地大,难免要占用到周边农民的土地,尽管目前石林县的农庄规划用地主要集中在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石林旅游度假区、国家圭山森林公园、九石阿旅游专线附近,但都难以避免要占用到农民土地。农庄经济目前主要通过企业要推动,因此农庄开发商在运营过程中必然要以盈利为主,加之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约束,因此处于实际的垄断地位,在农庄内打工的农民工资低、报酬少,利益分配不公;在土地补偿方面,政府的土地政策也没有明显的倾斜,农民获得的补偿有限;而一些失去大部分土地的农民没有稳定生活来源,加剧了生活困难。农民权益受损,就会导致石林旅游资源和人力资源、土地资源不能实现很好的融合发展,也阻碍了石林旅游转型升级的步伐。

(四)农庄经济运行机制不畅

由于资金、经营管理能力等因素的制约,石林县的农庄开发商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管理规范、经营不善、违规操作等问题。例如:有的开发商经营管理能力较弱,导致农庄管理不规范,营销手段匮乏,难以实现预期收益;有的开发商在经营过程中经营转向,违背了农庄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一些开发商的服务体系不全,因而导致庄园发展受到制约。基于上述因素,促进土地、资金、管理、技术、人才、市场、信息等生产要素尚未在石林县农业庄园集聚和合理流动,农庄经济运行机制不畅。农庄经济运行机制不畅,导致了各农庄收益盈利模式的不稳定,影响了农庄经济在市农林旅游综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三、推动石林县农庄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出台农庄经济的政策和意见

庄园经济既是一种经济模式,又是一种发展战略和规划思想,更是一次深刻的改革创新,各级政府是推动其大力发展的责任主体。石林县应根据云南省和昆明市政府出台的发展都市农庄(农场)的相关政策,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和建设标准,确保“政府主导、龙头带动、多措联动”的措施得到保障,使都市农庄建设质量、速度、效益并重,得到健康发展并发挥其应有的效益。通过农庄经济发展政策或意见的出台,指导石林县农庄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在资金、税收、用地、体制、机制等方面给予明确支持。

(二)完善农庄的规划编制

在编制农庄规划时首先要考虑分片区、分类型、分特色进行开发建设,避免大部分农庄出现模式单一、风格雷同、缺少独特创意等问题。通过农庄经济的深入调查研究,建立和完善石林农庄在项目用地、资金筹措、农民工安置、产品和服务开发等方面的机制,确保农庄规划的科学编制。其次,整体布局、统筹安排,避免单纯企业行为导致农庄的盲目建设,确保政府主导、监管到位。最后,因地制宜,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农庄发展方向和目标,要充分体现“一庄一品”的独特魅力,并让农庄建设和乡村旅游规划、农村土地规划、农业产业规划等衔接,促进石林县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合理组织供地,发挥农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

农庄项目选址确定后,由项目所在县都市农庄发展领导小组根据项目规划组织土地(林地)流转和依法办理征占用手续,并负责实施项目基础设施配套工作。提倡和允许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采用转包、转让、“反租倒包”、股份合作和出租等多种形式进行有偿转让,促进农村土地依法、有偿合理流转。上级政府应给予安排配套设施建设专项用地指标和专项扶持资金。

在此基础上,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规范农庄用工报酬标准,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创造性地发展多样化的现代农庄。石林县政府可以实行差别化政策,鼓励各农庄因地制宜开发不同的产品与服务体系,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体系。各农庄应加强对村民的旅游专业培训,邀请更多村民参与到农庄的建设中,实现人力资源、土地资源和旅游资源整合,更好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四)构建良性的农庄经济运行机制

首先,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坚持民办是为了更好地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尊重投资开发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坚持民管可以有效地避免盲目决策、管理混乱、损失浪费等行为,提高农庄经济项目的收益。坚持民受益是农庄经济组织的生命力所在,农庄发展建设好了,消费者才能享有安全丰富的食品和休闲娱乐、回归田园的体验,让农业、企业、农民、消费者都受益。其次,建立庄园经济监管机制。石林县农业、林业、水利、科技、商务、质监、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多部门应实现联动,以此整合资源、项目和资金,协调配合,引导投资开发企业制定管理标准,促使农庄正确处理利益分配关系,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害。最后,依托资源多元化发展,打造特色产业示范园,建立集生产、加工、物流、旅游、购物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庄园。通过旅游资源的整合、综合开发和利用,不断发挥农庄经济在石林旅游综合收入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6

把老厂房改造成文创园,更确切的说法是将工业遗存改造成文创园。

“至少分三步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北京华清安地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清安地”)首席建筑师刘伯英告诉《t望东方周刊》:“首先是详细调查基础上的价值判断,其次是做概念规划,最后是厂房外观的改造设计、完善基础设施并划好出租单位。”

由园方做公共空间的改造,入驻企业做二次装修――即内部风格的发挥,是目前多数文创园的选择。

这些入驻企业多与创意、设计相关,由于它们对空间有着不同需求,也就增加了园区内风格的多样性。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文创园将逐渐进入谨慎、适度发展阶段。一个显见的事实是,除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外,在多数二三线城市,由于创意群体太小、创意市场消费能力有限,将工业遗存“一窝蜂”式打造成文创园,并不现实。

没想好就不要动

国内逐渐形成对工业建筑遗产价值的认识,还是近10年的事。

最早利用工业遗存打造文创园的是上海。2005年前后,伴随着新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房地产开发热潮,工业企业面临新一轮搬迁。

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再满足于政府拨给的搬迁费。将工厂搬到新址后,企业们把老厂区仍留在自己手中,然后开始尝试植入新的产业。

“先转成了都市工业,没有污染、噪声,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也降低了。”刘伯英说,“然后转成文创产业,提倡工业设计等与原有工业相关的生产型服务业。再逐渐加入动漫、软件、艺术等丰富门类。”

在他看来,全国所有城市中,上海在改造工业遗存方面目标明确,也很灵活。

“(上海)没想好就不动,像民生路的粮仓,以前跟法国公司谈过改造,但造价太高,到现在也没动。”刘伯英说。

再如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所在的徐汇区西岸文化走廊一带,是在老火车站、油罐区、飞机制造厂的基础上等变身而来,不少地方还保留着吊车等工业构筑。

由于沿黄浦江、苏州河水岸,这种颇具艺术性及历史感的改造,对城市景观的影响更加明显;而往美术馆方向做改造,因为回报少,更需决心。

梳理发现,国内文创园主要分为政府背景主导和社会资本主导两大类。

由政府主导的分为两种:一种是国企自身主导,如自发形成的798艺术区具备影响力后,有集团企业规范管理,政府给予资金等扶持。

第二种是由国有平台公司主导,如北京北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京棉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打造的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

值得关注的是,社会资本近年来逐渐更多介入文创园的打造和发展,如尚8、惠通时代广场等。

“社会资本往往首先关注的是房租。”刘伯英对比说,“政府主导园区会更关心产业和产值,例如莱锦创意园每年产值一两百亿元,对朝阳区税收有贡献。”

国家扶持基金则多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如一号地国际艺术区D区的绿化最初由政府出资完成;不同性质及产业类型的园区扶持力度各不相同。

哪些老厂房能改造

改造老厂房前,首先要对整体区位、原有建筑结构、区域产业结构等作详细调研,以确定是否具备改造成文创园的基础。

比如,老厂房所在位置是否处于传统的文化区域?员工出行是否方便?周边产业结构与园区内业态能否形成内在关联的互动?这都关系着园区能否成为未来文创类企业的租赁目标。

“文创园要与周围产业环境及发展态势吻合,没有‘根’,很难成功。”北京东方嘉城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嘉城”)设计总监刘雷对《t望东方周刊》举例说,北京市东城区旅游、广告、设计等产业比较发达,对这些企业落地吸引力较大。

此外,还要考虑整体的城市功能分区规划及政府的政策倾斜。

以北京市为例,东城区和朝阳区的文创园较集中,且整体态势发展较好。

前者是因为皇城文化或古都文化的集聚。后者是因为几个核心资源的吸引,像798艺术区周边,吸引了设计、创意等其他文化要素;而围绕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及中国传媒大学,也诞生了一些文创园,逐渐形成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

如果从学术角度出发,对老厂房的调研则有更严格的要求。刘伯英介绍,首先,应调查建造年代、用途,并从历史文化、科学技术、艺术审美、空间再利用等方面进行评价,确定其属于工业遗产还是工业遗存,并厘清应予保留的部分。

前者历史文化和科学技术价值突出,应作为各级文物、优秀历史建筑予以保护,后者则适合进行空间再利用。

例如华清安地负责调整规划的北京莱锦创意产业园,原是拥有三家纺织厂和一家印染厂的纺织城,堪称建国之初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历史见证。经调研评估,最终,其中的京棉二厂得以保留并打造成文创园。

“不仅要调查厂房等物质资源,也要调查厂志、科研成果和影像资料。”刘伯英说,“要避免对工业遗产造成新的破坏,例如有的厂房是红砖外观,或留存有语录、国外援建风格等时代烙印,改造时应考虑保留这些特征。”

“如798厂,老厂房是东德援建的,锯齿形厂房很有表现力,建筑质量也比一般厂房好,是按8度抗震设防的标准建设的。”刘伯英说。

其次,做概念规划,需要从文化传承、经济利用、社会效益等角度作出前景分析,如可改出多少面积、房租多少等。

在此基础上,再整理外观、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整体环境质量,并划好出租单位。一般来说,面积在500~2000平方米的单位较易出租。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的一号地国际艺术区D区负责人常瑜告诉《t望东方周刊》,目前D区的空间面积最小的约三四百平方米,最大的约四千平方米,共36家企业,近一半是设计类,其余与电影、艺术等相关。出于安全考虑,园方保留了原有厂房的高大构造,未做更小切分。

养几条鱼可以,搭阳光房就得制止了

由于工业遗存各种建筑的原用途与文创园并不相同,对基础设施、建筑空间等进行改造,也就成了必须做的功课。

刘雷说,首先是老厂房的基础设施老化、缺失,像供暖不足、排污不畅等,需想尽办法改善。

“一方面要满足未来入驻企业的基本需求,如对供暖、排污、制冷等设施作重整安排。”刘雷说,“另一方面,文创园的景观、建筑空间密度较低,是高品质的办公园区,要从景观环境的角度打造配套功能,例如公共食堂、室外休息空间等。”

对原有建筑结构的空间形制,通常不作大改动,仅从外立面、防水、统一形象等角度进行调整。

在刘伯英看来,利用工业资源打造文创园有自身的规律,类似用瓷砖把水磨石地面装饰一新,或把原有砖墙用新的外墙覆盖等做法,破坏了工业建筑的美感和时代特征。

在原天津仪表厂被打造成C92创业聚集区的过程中,仪表设计和工业齿轮元素就被运用到导行系统等的设计上。原有的厂房结构、建筑形态及历史文化痕迹都得以保留。连猫的形象也做成画面装饰:厂房废弃后,几百只流浪猫一度成为厂区主人。现在,园内还设有专门的喂食区,它们的生活空间未被剥夺。

负责该项目的刘雷说:“不同产业形态对建筑空间需求不同。园区定位后,要根据企业需求做设计。”

入驻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做内部风格装修的发挥。但将设计方案报给园方,由后者进行方向性把握――如整体格调的匹配,已成为通行的做法。

一号地国际艺术区D区的大规模改造集中在2006~2007年。“不同公司对空间要求不同。”常瑜举例说,艺术家、画廊等需要比较高的空间,设计类公司则不要求建筑高度,而希望空间好玩、有意思。

但D区的总体格调是希望能够“贴近生活”。“要让人在这里看到生活与艺术的结合,两者不分离,不能像某些艺术家一样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常瑜告诉本刊记者。

这里曾是电视剧《渴望》的拍摄地,剧中角色宋大成工作的车间,现在是园方的办公室。

篇7

关键词:中部地区;劳动力转移;农村

中图分类号:F2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3-0109-02

一、中部地区劳动力供给的刘易斯拐点是否来到

在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中,由于传统部门中无限的劳动力供给,现代部门可以用不变的工资水平不受限制地获得所需要的劳动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在长时间内呈现一种二元经济格局,一方面是以维持生计的工资源源不断地提供劳动力的传统部门,另一方面是由积累率制约的不断扩张的现代部门。直到现代部门的发展把传统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吸收殆尽,二元经济增长才逐步被合成一体化的和均衡的现代经济增长。剩余劳动力被吸收完的这个时点,被称为刘易斯转折点。

中国长期以来都是一个刘易斯模型式的劳动力无限供给的二元经济。但是,从最近在劳动力市场上发生的一些新的变化,我们可以判断,一个从劳动力无限供给到劳动力有限剩余的转变正在发生(王德文,等,2005;蔡,2005),意味着局部性和结构性的劳动力短缺现象将会经常出现。主要表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的“民工荒”、“技工荒”等现象,就是这个新趋势的端倪。伴随着刘易斯拐点的两个标志性变化是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结合这两个标志性特征,我们来分析中部省份的劳动力供给情况。

2000-2008年中部六省和全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平均水平。除了2000年中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以外,中部地区其他年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从2003年以来,中部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速度明显减缓,说明相较全国而言中部地区的劳动力供给有上升趋势。事实上由历年统计年鉴的资料显示,中部地区由于人口基数大,且自然增长率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世纪以来,中部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高于全国水平0.2个百分点。从这个角度来看,中部地区的刘易斯拐点似乎还没有到来。

再从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进度来分析。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后从事的职业多为制造业、建筑业和住宿餐饮业,本文从这几个行业进行比较。从近几年统计年鉴中我们可以看到,农林渔牧业平均工资水平与其他三大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的差距没有明显缩小的趋势。2003-2005年的差距呈扩大的趋势,2006-2007年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建筑业和制造业的下降幅度较小,与2003年水平相比,行业间的差距没有缩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部地区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似乎没有取得太大的成效,不能形成一个总体良性的趋势,且各行业工资的年均增长率差距扩大,这势必进一步恶化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综上所述,针对刘易斯转折点的两个标识性变化,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从劳动力供给状况来看,中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增长仍处于一个不断上升的阶段。(2)从劳动力市场发展情况来看,中部地区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在二元经济条件下,作为传统经济的代表性部门,农业部门以不变工资率为现代部门源源不断地提供劳动力,工资水平长期处于生存水平。当现代部门的扩大把农业中剩余劳动力吸收殆尽时,相应地引起农业中工资水平的提高。而中部地区目前的状况是,尽管农业工资水平近年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与其他行业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没有实现一体化。因此,从劳动力供给及劳动力市场这两个方面来说,中部地区的刘易斯转折点仍未到来。

二、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才能缓解就业压力

从长期发展来看,资本密集程度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跟上世界信息化及科技革命浪潮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中部地区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技术层次和结构,许多地区的产业结构开始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从而使各市产业结构的差距逐渐拉大,例如湖北省花大力气打造号称中国硅谷的光谷产业园以及湖南省的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这些措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可是产业结构的差异也引起了第二、第三产业农村劳动力吸纳弹性的差异。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和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国有企事业单位对新增劳动力的需求是有限的,就业容量还将进一步收缩。由于历史的原因,中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不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一个现实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从经验来看,世界各国的中小企业都是吸纳就业的主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势头增强,吸收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伴随着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取得明显成效。2006年中部地区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15653亿元,占全国的27.01%(西部地区乡镇企业5.73%),新吸纳农村劳动力111.4万人,中部乡镇企业发展对农村就业的贡献进一步上升。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也为当地农民创造了就业岗位,为农民就业和增收提供了有效途径。如何进一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成为中部崛起过程中必须考虑的课题。

三、中部地区政府是否应该干预劳动力转移?

图中,Q代表劳动力的数量,P代表劳动力的价格。在政府没有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情况下,农村的劳动力转移一般是通过劳务中介或熟人等方式到异地就业,而且一般是提供初级工业劳动或简单的体力劳动,其价格比较低廉,劳务输出数量较少。此时劳动力的供给曲线为s1,需求曲线为D1,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均衡点就为E。,原始劳务输出量是Qn,达到此均衡时转移到城镇的农村劳动力的供求均衡价格为Pn。若当地政府将待转移的劳动力组织起来,通过政府的一些中介组织或者鼓励经济市场上的中介组织带动劳动力输出,使得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最终,劳动力的供给曲线由s1上升为s2,均衡点从E1转变为E。,此时,农村劳动力的供给数量由Q1上升为Q,扩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但是由于供给的增加,其均衡价格由Pn降为P1,此时0Q。EP与OQ,E1P1的面积难以比较,也就是说,政府干预农村劳务输出的行为所实现的社会效益并不明显。倘若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及农民素质提高的投入,通过职业教育等培训方

式,使待转移农村劳动力具备相关专业的知识,增加其劳动技能,提升了过剩劳动力的价值内涵,从而扩大农民在城镇的就业范围。对这种提升价值后的劳动力的需求曲线从D1上升到D:,均衡点从E,变更为E:,此时均衡时的劳务数量仍会增加,即Q1增至Q1,劳务价格由P1上升至P1。对于政府干预前的劳务价格P1和干预后的最终价格P2的大小比较,关键要看劳务需求增加的幅度与劳务供给的增加幅度大小关系,如果前者大于后者,那么政府干预后的最终劳务价格P2将大于干预前的价格P1,反之亦然。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政府参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待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及技术指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用工单位对输出农民的需求量。

从政府职能角度来看,随着劳动力转移数量的迅速扩张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干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成为其职能要求。目前,在我国行政区域经济占主导的背景下,各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已成为当地政府的经济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在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发挥正确的功能与作用,是当前政府调控社会经济进程中的应有的义务,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也是地方政府探寻经济发展有效途径的积极探索。

四、中部地区的职业教育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得出结论,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对其实施职业教育和培训具有绝对的正的外部效应,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职业教育可以增加劳动力转移时获得工作的概率。而从2008年的统计年鉴中查到的资料发现,中部地区的职业教育存在很好的基础,但是其社会功能还没有完全释放m。对比全国范围,中部地区的技工学校个数不少,基本上中部六省全部排在中上游,特别是湖北和河南的技工学校数量分别排全国第一和第四。

参考文献:

[1]王德文,蔡防,高文书,全球化与中国国内劳动力流动:新趋势与政策含义[K].开放导报,2005,(4).

[2]蔡防.中国会出现劳动力短缺吗?――劳动力市场新特征分析[K]//刘国光,王洛林,李京文主编.中国经济前景分析――2005年春季报告.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5.

[3]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业统计年鉴2007[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84).

篇8

关键词大蒜;发展现状;对策;河南杞县

中图分类号F307.13;S6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313-02

杞县是全国重要的大蒜生产、加工、贮藏和出口基地,常年面积达2.67万hm2以上,产量60万t左右,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县现有12个大蒜生产专业乡镇、150多个大蒜生产专业村、15个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建成大蒜保鲜和恒温冷库650多座,年贮藏能力达25万t;拥有开封联富食品公司、一品农贸公司等80多家大蒜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逾7万t。杞县先后被评为“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县”、“中国大蒜无公害科技创新示范县”等。2011年,“金杞牌”大蒜被评为“中国果菜十大驰名品牌”。

1发展现状

1.1技术服务扎实开展

近年来,普遍采用了地膜覆盖、提纯复壮、脱毒快繁、无公害栽培、标准化生产等一系列先进技术;聘请了中国农大、河南农大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开展种植、加工等方面的技术攻关;与中国农大、郑州利华实业公司合作建设总投资10亿元的凯啟大蒜产业园,生产黑蒜等世界领先的高端产品,有望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较大规模的交易和加工中心。

1.2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近年来,杞县采取多项措施,切实为客商搞好服务。一是为客商发放绿卡,保证运输大蒜的车辆在杞县内免受干扰,维护客商利益;二是规范大蒜冷藏行业市场秩序,对市场税费实行统一征收管理,维护大蒜经销户与冷库业主的权益;三是对来杞县兴办加工企业的客商,在用地、用电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1]。

1.3市场建设明显加快

近年来,连续举办了3届大蒜经贸洽谈会,承办了中国第六、七届大蒜节;建成和完善了5个大蒜交易市场,1个大蒜电子交易市场;拥有进出口权的企业36家,年出口额逾1 000万美元;分别在广州、武汉等2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直销点,每年直接或间接出口大蒜及制品25万t;开通了“金杞大蒜网”,加强了和外界的沟通与交流。

1.4品牌建设逐渐增强

2001年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金杞牌”商标;2002年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获得了“金杞牌”大蒜原产地标记认证;2009年向农业部申请登记了杞县大蒜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10年,被列为河南省大蒜质量安全出口基地县。2009年“金杞牌”大蒜被评为“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第6名,品牌价值达50.24亿元。

2存在的问题

2.1面积扩张带来隐患

近几年,由于资本炒作出现“蒜你狠”现象,造成虚假的供求关系,全国蒜头、蒜薹价格持续走高,蒜农收入明显增加,扩种的积极性极为高涨,致使面积急剧扩张,但市场需求总量有限,非主产区产量也可能对市场造成较大冲击,风险明显增加[2]。

2.2品质结构有所下降

由于常年连作重茬,并且长期无性繁殖,品种杂、乱、弱、退化现象比较明显,土壤肥力下降,土壤中土传病害的病源基数逐年增加,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加上种植与管理方式等措施不当等因素,致使大蒜品质不断降低,市场竞争力有所下滑[3]。

2.3产品档次有待提高

当前国际上开发的大蒜加工制品逾130种,但中国仅40多种,而且深加工产品非常少。发达国家农产品产后值与自然产值的比例在3∶1左右,美国是3.7∶1,而我国还不到0.5∶1。杞县大蒜并不例外,以初级产品居多,影响产业纵深发展。

2.4生产成本刚性上涨

以2011年为例,生产环节:从蒜种到晾晒等10个环节成本达到3 000元/t左右,环比增长30%以上;存储环节:包括代收、短途运输、分选、包装、级漏差价、冷藏损耗、库存费、中介费等,大蒜产品成本约800元/t,环比增长约25%。

3发展目标

3.1基地建设

建成苏木乡等5个标准化生产基地、1 333.33 hm2绿色大蒜和666.67 hm2有机大蒜生产基地,至2015年全县大蒜面积、年产量分别达到4万hm2和80万t。

3.2企业建设

整合现有80多家大蒜加工企业,至2015年培育大蒜加工龙头企业3~5家,年加工能力达到30万t以上,并全部出口创汇。

3.3市场建设

改建5个大蒜交易市场,至2015年大蒜市场、网上年交易量分别达到100万、50万t以上。

3.4专业合作社建设

组建12个乡级大蒜专业合作社,强化大蒜协会作用。

3.5园区建设

建设科技示范园区,至2015年培育大蒜产业园区1~2个。

4发展对策

杞县大蒜产业无论是资源条件、发展基础,还是市场潜力,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可期的经济效益,必须着力培育,做大做强。综合考虑大蒜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统筹兼顾产业发展的各个链条的协调发展,着重在强基础、壮产业、活机制、可持续上做文章,大力推进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与集约化,大力推进生产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管理经营信息化,切实提高产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努力实现经营方式、产业组织形式、产品市场调控方式、生产手段、发展路径等更长时间、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好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

4.1加强组织领导,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切实抓好大蒜产业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着力研究出台促进大蒜产业发展的规划、政策和机制,为大蒜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向二产延伸、向三产拓展,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衔接,密切研究、推广、生产的联合;三是在产业布局上,突出重点区域,形成规模种植;在产品布局上,优化品种结构,形成品牌效应。此外,不给中间商利用自然气候情况进行投机和炒作的机会[4]。

4.2强化基地与园区建设,实行品牌战略

一是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大蒜基地建设,加快高新示范园区建设,着力构建模拟模型和生产管理智能化操作系统,尽快对生产中各种要素实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二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大蒜精深加工和开发工作,着力在蒜油、蒜粉、蒜素、蒜脯、富硒蒜胶囊等深加工产品上下功夫;三是着力打造大蒜品牌,包括产品品牌和产地品牌,把产品优势、产地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效益优势、产业优势。

4.3推广适用技术,保证产品质量

一是加快农机农艺、良种良法配套等先进实用技术集成创新推广应用步伐,制订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大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积极有效应对国外贸易技术壁垒;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质量控制体系、质量检测体系、监督管理体系,使产品优质化、生产标准化、品质一致化、加工精深化;三是着力完善大蒜产品市场准入和追溯制度,逐步实现销售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溯。

4.4扶持营销主体,加强行业自律

一是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提升其辐射带动作用,增强蒜农抗御市场与自然风险的能力;二是借助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组织的集体谈判与长期合约的保护,与中间商建立起对等的合作关系和利益分享关系;三是采取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改进监管、强化自律,完善政策、加强建设等措施,建立体制完善、结构合理、行为规范、法制健全的行业协会,发挥其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经营秩序的职能。

4.5完善市场体系,增强交易能力

一是进一步完善大蒜交易市场和电子交易平台,进一步培训和扩大经纪人队伍,逐渐形成开放度较高、辐射力较强、运作较规范的新型市场体系,加快完善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市场营销网络,着力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和生产力要素的作用,有力促进大蒜产品流通;二是加强交易市场的仓储、运输和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增强市场的配套服务功能,着力发展电子商务、期货交易等新型业态。

4.6加强宣传推介,搞好信息化服务

一是充分利用杞县大蒜经贸洽谈会,搞好宣传引导;二是在“中国杞县大蒜网”的基础上,丰富载体、完善平台、拓展手段,突出需求导向,提供及时准确、快捷高效的信息服务;三是广泛收集、认真筛选,建立权威性、前瞻性、系统性的涉及政策解读、市场解析等方面的信息数据库,尤其要提供包括各进口国的消费数量、品种、发展趋势和检验检疫要求等信息,扩大大蒜产品的出口创汇几率。

4.7加速科技研发,推进提档升级

一是做好种质资源引进和保存、评价工作,为品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打好基础,促进产业提档升级;二是采用异地换种、气生鳞茎繁殖、改善栽培条件建立种子田等措施,着力进行提纯复壮,以保障品质和产量;三是着力开发大蒜食品、药品、保健品等高端产品;三是要按照大蒜产业链和创新链进行系统设计,加强储运、保鲜、保质技术研究和创新,从而提升产业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

5参考文献

[1] 雷加和.曲靖市麒麟区大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长江蔬菜,2011(6):71-73.

[2] 韩素梅,姜新菊,夏卫国.邳州地区大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147-148.

[3] 贾凤文,邓正云,谭舜.大蒜产业发展对策与前景分析[J].云南农业,2006(9):31.

[4] 唐贞澜,莫华建.三都县大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88-8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