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0 17:06:0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钢结构建筑工程承包,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钢结构建筑;防腐保护工程;质量控制;建筑行业;钢材腐蚀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51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5-012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5.059
建筑业作为我国的一个支撑产业,变成了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方面,因为钢结构建筑具备良好的抗震能力,在工业化方面具有较高的程度,施工的周期较短,在工业乃至民用建筑当中,钢结构成为了普遍运用的承重方式。就传统砌体构造、混凝土构造来讲,钢结构建筑具有显著的综合经济效益,而且与其相符的维护构造体系能够经由具有环保、节能效果的建筑材料反复进行使用。从标准方面而言,这一建筑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符。以钢结构建筑的建造和应用角度分析,钢材容易腐蚀的状况在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和运用方面具有较大的制约性。
钢结构工程是否能够解决防腐蚀问题,通常会对新材料新工艺乃至新技术的运用造成影响。特别对于当前钢结构建筑构件的等效性而言,构件运用的年限并不相同,通常对建筑的使用年限具有较大的影响。现代化的高压、高温以及处于繁琐腐蚀介质的设施,其腐蚀问题无法处理得当,会对正常的生产造成影响。钢结构防腐普遍运用的方式还存在喷铝或喷锌的状况,且通过防腐涂料形成长期防腐涂层或通过配套防护的防腐涂料。
1 当前钢结构发展迅速的原因
1.1 钢结构在发展过程中的市场需求
对于国外的钢结构而言,在新技术以及新产品的投入当中,人们逐步改变了传统的理念。对于单层工业厂房来讲,轻钢结构体系的工程总造价比钢筋混凝土结构乃至砖混结构体系要小。在人们对钢结构认知的改变下,令钢结构的市场所需量逐渐加大,以此加快钢结构的发展。住宅钢结构体系产业非常具有潜能,会成为未来投入使用的一个主要方面。
1.2 钢结构的发展政策
在我国的钢材使用历程中,由节约钢材演变到合理使用钢材,由限制使用钢结构转变为极力发展钢结构。对于我国建筑行业推广的10项新技术而言,应当先规划到钢结构的新技术当中,有效展现出我国钢结构的发展具有的良好前景。
1.3 钢结构发展的物质基础
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高速发展,钢产量逐渐增加,我国在全球中已经成为钢铁大国,钢铁市场也从原本的卖方市场成为了买方市场,为极力推动运用钢结构打造了稳固的物质根基。
1.4 钢结构建筑的优点
1.4.1 延性良好,抗震性乃至塑性变形能力较佳,可以较大地提升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
1.4.2 相较于传统建筑,能够与建筑大开间及灵活分隔标准相符,并且可以经由减少柱截面面积和使用轻质墙板提高使用面积。
1.4.3 构件易于标准化,将建筑技术提升为集成化、产业化,对减少成本十分有利。施工符合环保建筑的标准。
1.4.4 施工周期较短,相对于传统施工的工期,能够缩减三分之一左右,可以较大程度提升投资的效益,令资金周转更加迅速。
1.4.5 自重较轻,约为混凝土结构质量的50%,可以显著减少基础造价。
1.4.6 钢结构材料可以反复运用,与可持续发展的标准相符。
2 钢材腐蚀的特点
钢材腐蚀存在电化学腐蚀以及化学腐蚀两个特点,电化学腐蚀是指钢材在保存与应用中与周围环境介质相互间具有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形成了腐蚀。化学腐蚀是指钢材表层与周围介质直接形成的化学反应而促成的腐蚀,此类腐蚀会随着时间与温度的提升而加深。对于潮湿的空气而言,因为钢材表面纤维组织有异、繁琐分布不均,还会被外力所影响而导致变形,使得建筑钢结构表面的局部相邻质点形成了电极电位差。在电极电位较低的阳极范畴,铁不具备电子后会变成Fe2+融入电解质水膜当中。阴极区在获得的电子与水膜内融入了氧作用后,变成了OH-,通过结合变成了Fe(OH)2,从而不断被氧化为Fe2O3,这是因为变成微电子以及电子流动而促成钢腐蚀则属于电化学腐蚀。大部分建造的钢结构建筑以及运用均在常温当中进行,也就是在大气环境当中,所以对于钢结构建筑的腐蚀则为电化学腐蚀。
钢结构的腐蚀现象是一个尤为繁琐的化学物理过程,不仅表现于材料腐蚀方面,更加关键的则为减弱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因此会影响到建筑的安全以及运用。腐蚀会对钢结构的建筑形成以下影响:
钢结构产生腐蚀以后,会在构件的表层产生众多细小的损伤,并且这些损伤会由于时间的延长而继续发展,所以降低了构件的截面面积,令建筑结构的性能以及承载能力减少。腐蚀令钢材大量耗损,而其中大多数可以透过正确的防腐蚀方式免除。腐蚀会影响到钢结构的外层,对于大部分钢结构的件数而言,其外表层在涂装当中应当对构件表层进行处理,构件的表层在锈蚀以后,会产生出凹凸不平的状态,不仅加大了解决构件的成本,还需对构面表层防腐涂料的涂装量进行加大。钢结构形成的腐蚀由于表层特征造成了较大的改变,虽然并不严重,但依旧会对建筑物的使用人员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因此会影响到自身的身体状况。
3 钢结构在防腐方面的保护方法
3.1 尽可能挑选简单有效的钢结构形状与形式
通过圆柱形钢结构形式有利于解决并检修防腐问题,圆柱形钢结构形式的结构较为简单,表面积较小,较易进行钢结构的防腐处理。对于处理钢结构防腐时,需简单处理钢结构主体部分的完整性。钢结构分段结构的衔接位置并不具备良好的抗腐蚀性,处在最易被腐蚀的环节,所以需要尽可能挑选总体性的钢结构。在钢结构不能简化时,需要分离腐蚀位置与其他部位,并且也需确保钢结构利于拆除,便于维护和防腐。
3.2 钢结构在最大限度中免除产生缝隙与死角的问题
钢结构的缝隙与死角会时常产生腐蚀的状况,特别对于钢结构的衔接与支撑之处而言,较易令钢结构产生缝隙与死角的状况。所以对于钢结构的设计而言,打造钢结构的过程中应当将其焊牢,也可以通过堵缝剂填堵钢结构的缝隙及死角,以便减少钢结构缝隙产生的腐蚀状况。
3.3 降低钢结构产生磨损腐蚀的状况
钢结构处在流动系统当中,需尽可能免除因为湍流、涡旋乃至流体等对钢结构的冲击,以此降低钢结构产生磨损腐蚀的状况。对流速进行有效的设定,保障流速的方位与截面积不会发生突变的状况。在钢结构管道被液体内含有的气泡冲击时,会加大钢结构磨损腐蚀的力度,所以需分离和排除钢结构。如果钢结构无法免除湍流及冲击,则能够相应加大钢结构承载湍流位置的厚度。
3.4 选择有效的防腐材料
对于防腐材料的选择,应当对钢结构所受腐蚀的浓度、性质乃至作用条件给予仔细分析,并且需对材料的防腐性能、物理力学性能、重要性能乃至材料提供的次数进行融合,之后判断防腐蚀的材料。防腐蚀材料在被不同介质混合作用中,会影响到防腐蚀材料的性能,所以需要对防腐材料采取良好的试验,以便能够判断防腐材料。在涂抹钢结构防腐材料时,需要对钢结构的表层、底端乃至中间给予涂抹,需有效地融合图层的
配置。
3.5 镀层保护
为了有效提升钢结构在抗腐蚀方面的性能,可以通过金属镀层如电镀乃至热镀锌等方式,从而对钢结构的表层进行施加。在解决钢结构表层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热镀锌、加喷铝而对钢结构的表层进行复合涂层。对于钢结构表面运用热镀锌或加喷铝时,即便钢结构处在露天状态下,也可以延续钢结构的防腐时间。通过喷涂油漆乃至防腐涂料而处理钢结构表层时,为了确保钢结构不会被有害物质所影响,大多在室内进行钢结构的防腐工作。
3.6 在钢结构防腐保护当中,可以通过有机涂料进行搭配
对于钢结构的防腐保护措施而言,对处于特殊氛围内的钢结构材料,例如处于沿海地区的钢结构,大多被海洋空气所影响,钢结构的金属部位大多会产生腐蚀的状况。钢结构金属位置被腐蚀时大多会被温度、湿度乃至含盐量等因素所作用,令钢结构受到十分严重的腐蚀状况,所以可以通过有机涂料搭配体系的方案,能够防止并控制钢结构的腐蚀状况,以便提升钢结构的防腐
性能。
4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钢结构建筑的持续升温,钢结构的防腐性能愈发被学者所重视。在防腐的方法方面,涂料的防腐体系在最初时期会投入较少的资金,经过十年左右,则需在钢构件的表层再次进行涂抹,对于钢结构建筑使用的时间当中,需要维护涂料的防腐体系,但是热浸镀锌防腐体系在开始的时期会投入较大的力度,但是在服务期限以内,大多无需进行维护。通过具备良好工业化能力的体系,作为钢结构建筑进行长时间防腐,愈发受到工程设计人员以及建筑业主的重视,也会在钢结构的建筑范围被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 李佳宁,吴二强.对目前的钢结构建筑防腐保护工程
浅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6).
[2] 杨洪敏.建筑钢结构防腐及防火涂装质量问题的预防
[J].江苏建材,2010,(1).
[3] 左华.钢结构建筑防腐保护工程的质量控制[J].浙江
关键词: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绿色节能环保理念
中图分类号: TU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钢结构因具有自重轻、强度高、工业化程度高等优点,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另一方面,因其结构失稳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事故案例也常有耳闻,而失稳破坏的原因通常是结构设计缺陷所致。钢结构作为现代的“绿色建筑”,因其具有自重轻、施工周期短、投资回收快、安装容易、抗震性能好、环境污染少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住宅、厂房办公、商业、体育和展览等建筑中,且发展迅速。而如何将钢结构在保证质量达标、满足使用性能的情况下进行绿色施工,实现环保,则是建筑业界各人士应深刻思考的问题。
1 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概念
强度与稳定的区别强度是指结构或者单个构件在稳定平衡状态下由荷载所引起的最大应力(或内力)是否超过建筑材料的极限强度,因此它是一个应力问题。极限强度的取值因材料的特性不同而异,对钢材是取它的屈服点。稳定主要是找出外部荷载与结构内部抵抗力间不稳定的平衡状态,即变形开始急剧增长而需设法避免进入的状态,因此它是一个变形问题。例如轴压柱,当失稳时柱的侧向挠度使柱中增加很大的附加弯矩,从而柱子的破坏荷载可以远远低于它的轴压强度,此时,失稳是柱子破坏的主要原因。
2 钢结构失稳的分类
2.1有平衡分岔的稳定问题(分支点失稳)。完善直杆轴心受压时的屈曲和平板中面受压时的屈曲均属于这一类。
2.2无平衡分岔的稳定问题(极值点失稳)。由建筑钢材做成的偏心受压构件,在塑性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丧失稳定的能力,属于这一类。
2.3跳跃失稳是一种不同于以上两种类型的稳定问题,它是在丧失稳定平衡之后跳跃到另一个稳定平衡状。
3施工方法
在钢结构安装与防护工作中,应建立科学有效的保障体系和操作规范。施工中,必须保证钢构件全部安装,使之具有空间刚度和可靠的稳定性。在安装之前,准备工作要做充分,包括清理场地,修筑道路,运输构件,构件的就位、堆放、拼装、加固、检查清理、弹线编号以及吊装机具的准备等。另外,钢结构的测量,这是钢结构工程中的关键程序,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测量的主要内容是:土建工序交接的基础点的复测和钢柱安装后的垂直度控制;沉降观测。
4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几点体会
4.1水平荷载作用下,进行结构体系的强度和稳定计算。
4.2.受弯钢构件的板件局部稳定有两种方式:一是以屈曲为承载能力的极限状态,并通过对板件宽厚比的限制,使之不在构件整体失效前屈曲;二是允许板件在构件整体失效前屈曲,并利用其屈曲后强度,构件的承载能力由局部屈曲后的有效截面确定。对于不考虑屈曲后强度的梁局部稳定,可对梁设置横向或纵向加劲肋,以解决梁的局部稳定问题,加劲肋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2003)规定设置;对于组合梁腹板考虑屈曲后强度的计算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4·4规定执行。
4.3轴心受压构件和压弯构件局部稳定有两种方式:一是控制翼缘板自由外伸宽度与其厚度之比;二是控制腹板计算高度与其厚度之比。对于圆管截面的受压构件,应控制外径与壁厚之比,加劲肋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5·4规定设置。
5 设备选用 施工单位应尽量选用高性能、低噪音、少污染的设备,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间设置标准的分隔设施,施工现场使用的热水锅炉等必须使用清洁燃料,市区(距居民区1000米范围内)禁用柴油冲击桩机、振动桩机、旋转桩机和柴油发电机,严禁敲打导管和钻杆,控制高噪声污染,综合利用建筑废料,照明灯须采用俯视角,避免光污染等。
6设备选用
施工单位应尽量选用高性能、低噪音、少污染的设备,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间设置标准的分隔设施,施工现场使用的热水锅炉等必须使用清洁燃料,市区(距居民区1000米范围内)禁用柴油冲击桩机、振动桩机、旋转桩机和柴油发电机,严禁敲打导管和钻杆,控制高噪声污染,综合利用建筑废料,照明灯须采用俯视角,避免光污染等。
7钢结构稳定性的分析方法钢结构稳定问题的分析都是针对在外荷载作用下结构存在变形的条件下进行的,此变形应该与所研究的结构或构件失稳时出现的变形相对应。结构变形与荷载之间呈非线性关系,稳定计算属于非线性几何问题,采用的是二阶分析方法。稳定计算所确定的不论是屈曲荷载还是极限荷载,都可视为所计算的结构或构件的稳定承载力。 3.1 静力法静力法即静力平衡法,是根据已发生了微小变形后结构的受力条件建立平衡微分方程,然后解出临界荷载。在建立平衡微分方程时遵循如下基本假定:
7.1构件是等截面直杆。
7.2压力始终沿构件原来轴线作用。
7.3材料符合胡克定律,即应力与应变成线性关系。
7.4构件符合平截面假定,即构件变形前的平截面在变形后仍为平截面。
7.5构件的弯曲变形是微小的,曲率可以近似地用挠度函数的二阶导数表示。根据以上假定条件可建立平衡微分方程,代入相应的边界条件,即可解得两端铰支的轴压构件的临界荷载。
8 能量法能量法是求解稳定承载力的一种近似方法,通过能量守恒原理和势能驻值原理求解临界荷载。
8.1能量守恒原理求解临界荷载。保守体系处在平衡状态时,贮存在结构体系中的应变能等于外力所做的功,即能量守恒原理。其临界状态的能量关系为:ΔU =ΔW式中 ΔU———指应变能的增量; ΔW———指外力功的增量。3·3 动力法处于平衡状态的结构体系,如果施加微小干扰使其发生振动,这时结构的变形和振动加速度都和已经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有关。当荷载小于稳定的极限荷载值时,加速度和变形的方向相反,因此干扰撤去后,运动趋于静止,结构的平衡状态是稳定的;当荷载大于稳定的极限荷载值时,加速度和变形的方向相同,即使撤去干扰,运动仍是发散的,因此结构的平衡状态是不稳定的。临界状态的荷载即为结构的屈曲荷载,可由结构的振动频率为零的条件解得
8.2势能驻值原理求解临界荷载。势能驻值原理指:受外力作用的结构,当位移有微小变化而总势能不变,即总势能有驻值时,结构处于平衡状态。表达式为:dΠ=dU-dW =0式中 dU———指虚位移引起的结构内应变能的变化,它总是正值; dW———指外力在虚位移上作的功。
9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节能能源资源
9.1在满足建筑的使用工能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可以的选用生产能耗低的建筑材料,回收利用率较高的建筑材料。在材料的选择上也应该尽量就地选材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
9.2建筑造过程中材料的节约
在建筑建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在工程中可以根据经验和计算使钢筋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下尽量减少钢筋的使用量,可在水泥中添加一些添加剂减少水泥的用量,另处也可以通过建筑体形设计达到节能效果。例如:平面布局、平面形状,体形系数,长宽比和朝向、门窗等对建材料的节约有着重大意义。
9.3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节约能源的目地
在建筑设计工,可以利用太阳节能的利用、风能的利用等,采用太阳节能基本上分为平板式集热器和聚光式集热器两类。因此可以利用阳光直接射在黑色粗糙表面上变热设计出太阳能住宅,另外还可以利用反射镜或透镜聚光产生热原理在屋顶上装上薄铁皮制成的集热板上,当集热板被晒热光变成了热。达到节能效果,太阳能最大优势是可以光电转换。最通常的是光电器材是哇电池。风能是一种清洁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揭的环保能源。通过风力机将风转化为电能,热能,机械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后,用于发电,提水,致冷和致热。
10结 语
钢结构因具有自重轻、强度高、工业化程度高等优点,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信通过加强对结构的整体稳定、局部稳定以及平面外稳定的设计,克服结构设计缺陷,其应用的领域会越来越广泛。同时绿色建筑是也是人类一直所追求的,建立人与自然共生共息,生态与经济共繁荣的持续发展的文明社会。
参考文献:
[1] 绿色施工导则[J].施工技术.2007(11).
[2] 高娟.浅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2.
[3] 陈绍蕃.钢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关键词:超高层钢结构合同包划分 合同计价 制作与安装
中图分类号:TU391文献标识码: A
钢结构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尤其是超高层或者有大跨度结构的项目,钢结构得到更普遍的使用。钢结构工程的顺利实施对整个项目的成败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样,钢结构工程计价方式的合理、明确,也直接影响了项目的投资控制的效果。下面结合本人参与的兰州鸿运.金茂城市综合体项目,对钢结构工程的计价方式做了一些整理和总结。
一、项目概况:
兰州鸿运.金茂城市综合体项目为兰州市地标性建筑,共有南北两个办公塔楼及附属商业裙房组成,建筑面积28.54万平方米,A塔高249.8米,B塔高149.8米,另有8层大型商业裙楼,地下4层为商业、车库及设备用房,建成后将成为集商业、办公、休闲、文化娱乐和地铁换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是兰州市重要的地标性建筑。
A塔、B塔为超高层建筑,塔楼采用钢管柱外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钢结构伸臂行架的结构形式,整个项目约用钢结构15000T。在选定方案之初,我们对采用钢管柱还是劲性钢结构柱做了分析比较,虽然从投资的角度分析,劲性钢结构柱含钢量略低,节省造价,但考虑到劲性钢结构柱柱头节点复杂,施工难度高,从工期乃至项目的整体效益考虑,最终选择钢管柱的方案。
二、钢结构工程计价影响因素的分析:
对于本项目,钢材使用量大,对钢结构深化设计、制作、安装要求高,钢结构深化设计、制作、安装之间的协调多。而钢结构的用量与深化设计直接相关,钢结构安装费用也与设计、制作、吊装直接相关,特别是主要节点的设计,直接影响了钢结构施工的难度以及安装的造价。因此做好钢结构工程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既是保证工程进度按期完成的一个基本前提,也是控制钢结构工程造价的一个先决条件。所以,钢结构工程的计价方式的选择,不仅是单纯的算量组价的过程,也必须要结合工程管理来全盘规划。一般来说,钢结构工程参与的单位有主设计单位、钢结构深化设计单位、钢结构制作单位、钢结构安装单位,钢结构工程的协调包括深化设计和安装的协调:
1.钢结构深化设计的协调。就国内一般实施情况来看,钢结构深化设计往往由钢结构制作单位完成,但深化设计过程需要与钢结构安装单位、主设计单位做充分的沟通协调,需要考虑钢结构现场拼装、吊装条件等等条件,协调工作量大,如果钢结构制作单位与安装单位为同一家单位,则可以减少钢结构深化设计的管理协调界面。
2.钢结构安装的协调。对于超高层项目,钢结构安装高度高,单个钢结构构件重量大,钢结构工程现场焊接及吊装难度大,安装精度控制要求高,钢结构构件的垂直运输要求高,与土建施工的互交叉作业密集,为保证钢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需要土建工程与钢结构工程能够实现很好的协调、配合。当然,钢结构安装工程的能否顺利实施,直接影响了后期的索赔费用。
三、项目的进度要求:
本项目业主对项目进度要求高,我公司在本项目承接的是前期的策划工作,其中总包招标策划是重中之重。在我们进场服务时,项目初步设计未完成,根据业主的进度要求,拟按扩大的初步设计来进行总包招标,经与QS(上海利比)、业主单位多次沟通后,明确总包自行施工内容包括土建以及水暖电等主要机电工作。钢结构工程是另外指定分包,还是纳入总包范围由总包施工,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讨论的问题。但不管选择哪种方式,由于钢结构自身的深化设计和制作需要充分的时间,故钢结构专业分包单位宜尽早确定,否则必然影响现场施工进度。
四、钢结构工程的合同包及计价各种方式的分析与建议
根据初步设计图纸招标,对于钢结构工程的造价控制的风险来说,主要在于钢结构制作的费用风险。钢结构安装费用相对于钢结构制作费用较低,同时项目的垂直运输由总包来统筹考虑。纯安装费用,从市场报价分析来看,钢结构安装单吨造价与钢构件规格(厚度、重量等)有关系,但差别不大,故可以参照类似项目编制清单,则钢结构安装工程的造价风险应该在可控范围内;而钢结构制作与钢构件大小、节点做法有较大关系,需要等主设计施工图纸完成后招标才能更好的控制造价风险。
基于以上我们对本项目钢结构特点的分析,以及国内钢结构制作、施工市场的调研,考虑到本项目钢结构工程施工的难度和重要性,为加强对钢结构生产、施工质量和造价的控制,我们建议业主对钢结构专业单位进行指定分包或圈定钢结构专业单位范围。另外,出于配合现场进度的需要,我们考虑可以将钢结构分为地下、地上两个阶段来招标。向业主提出了如下三种钢结构合同包选择的方案:
方式一:地下部分钢结构的制作和安装纳入总包,地上部分另行发包给专业施工单位。
方式二:将地下部分钢结构的制作和安装、地上部分钢结构的安装一并纳入总包,地上部分钢结构的制作另行发包给专业施工单位。
方式三:全部钢结构工程(包括制作和安装)均纳入总包合同范围。
以上三种方式中,如将钢结构纳入总包合同范围,则采取圈定钢结构专业单位的方式,如将钢结构工程另行发包,则采取指定分包的方式纳入总包统一管理。
三种方式的比较分析
1、方式一
地下部分钢结构的制作和安装纳入总包,地上部分的制作、安装另行发包给专业施工单位。则根据现场设计进度来看,地下钢结构只能用模拟清单,地上钢结构可待施工图完成后根据施工图编制清单。从造价控制来说,本项目地下部分钢结构总量预计为1000多吨,制作、安装的总体费用预计1000多万,即地下部分钢结构制作、安装的总体费占比例相对较小,其造价风险总体可控;地上部分根据施工图设计来编制清单,对清单的准确性有了更好的保证条件,减少造价风险。但另一方面,采用本方式将增加以下两个方面的管理界面:
1)地下工程钢结构与地上工程钢结构的施工交接;
2)地上工程钢结构与土建工程的专业交接;
如前文所述,钢结构工程的管理界面增多,加大了现场管理协调的工作量和难度。固然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强有力的总包单位来加强管理,可以对总包单位关于钢结构工程的管理力量提出要求来减少业主方的管理难度和风险,但地上钢结构工程与总包单位是两家单位,必然存在管理的矛盾需要协调,对现场的质量、进度和造价的管理带来难度,不利于项目的总体实施。
2、方式二:
将地下部分钢结构的制作和安装、地上部分钢结构的安装一并纳入总包,地上部分钢结构的制作另行发包给专业施工单位。如前文所述,按此方式,地下钢结构的制作安装为模拟清单,由于总体占比例小,风险可控,地上钢结构安装工程也在本次总包招标范围,由于安装工程造价受钢构件的深化设计影响不大,故地上钢结构安装造价风险可控。从工程管理方面来说,把地上钢结构制作另行发包,增加了钢结构深化设计的管理协调界面,但把钢结构安装纳入总包范围,可以减少钢结构施工过程中与土建工程的界面管理,有利于工程的质量、进度的控制,对工程总体有利。
3、方式三:
把全部钢结构工程纳入总包合同范围,减少钢结构深化设计的管理界面,减少施工过程中土建与钢结构的施工交接,有利于业主对现场的管理。此种方式对于工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最为有利,但由于现阶段设计深度不够,只能按初步设计图纸招标,对于QS单位编制工程量清单带来一定的难度,对造价控制可能带来相当的风险。
基于以上对三种方式的分析,我们建议采取方式二,既可保证造价控制风险可控,又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钢结构与土建的交接界面,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
五、个人体会总结:
通过参与对兰州鸿运金茂城市综合体项目钢结构合同包的分析与策划,本人对钢结构工程的计价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它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需要结合钢结构合同包的选择方式来考虑。同时需要考虑的还有项目的实际情况,业主对进度的要求,考虑主设计的进展与深度,考虑目前市场供应情况(制作、安装),考虑钢结构深化设计与制作的时间,考虑工程量清单报价的风险,考虑钢结构深化设计中钢结构制作单位、安装单位的沟通协调,考虑现场施工组织中钢结构与土建单位的协作,考虑钢结构的工厂拼装与现场吊装,考虑现场的垂直运输能力,等等,只有对相关影响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考虑,才能确定钢结构工程最合理的合同包的选择方式,以及合理的计价方式。
参考文献:
[1] 张文锦.尼日利亚工程施工分包项目控制措施[J]. 铁道建筑技术. 2007(04)
[2] 魏凤云.北京奥林匹克篮球馆分包合同履约评价分析[J]. 建筑技术. 2008(06)
2001年7月张铁平担任吉林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2005年11月企业改制后,任吉林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铁平按照市场形势发展要求,以特有的理念、胆略与智慧,领导和组织全体职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使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市场不断扩大,管理不断加强,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对社会回报不断增加。公司荣获市“建筑业优秀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最具社会责任企业”、省“建筑业优秀企业”、省建设系统“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省和国家“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殊荣。因此,张铁平被选为吉林市人大代表。
企业改制后,张铁平针对职工的思想观念还没从旧的、传统的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的实际状况,在全公司开展了“查、转、建”活动和为新企业发展献计献策活动,广大职工共提出17个方面、130条事关企业发展的建议。在此基础了,公司制定了“做强企业、富裕职工、回报社会”的发展目标,制定了未来五年发展规划。顺利实现了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的过渡,领导企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张铁平深刻认识到,企业发展重在市场。要求公司上下把承揽工程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并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市场开发和承揽工程上。制定了“站稳吉林,开拓外埠,发展联合”的市场开发战略。决定将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晋升为一级,将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晋升为一级。他多次南下山东、河北、辽宁、北京等省,北上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市洽谈承揽工程。同时,树立以诚信开拓市场,以建设精品工程满意建设单位,以优质服务取信用户和市场开发理念。公司不仅占稳了吉林市建筑市场,而且在省内开发了长春、松原、桦甸、公主岭、扶余、德惠等市建筑市场,在全国开发了北京、烟台、秦皇岛等市建筑市场,海外俄罗斯市场也开始启动。2007年公司在建施工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创历史最好水平。
张铁平经常告诫职工,信守合同是一种诚信,保证工期、提高工程质量、为用户提供满意工程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不论工期有多紧,质量有多高,工程承包合同一经签订,必须保证完成。张铁平经常深入到重点大项目施工现场,研究解决问题,保证高速度、高质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2006年完成施工产值34974万元,2007年完成施工产值66458万元。2006年上缴税费905万元,2007年上缴税费1662万元。两年来,公司承建的工程质量合格率100%,有6项工程获市优质工程“江城杯”奖,有3项工程获省优质工程“长白山杯”奖。2007年11月公司被评为全市“最具社会责任企业”,连续六年荣获吉林省和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称号。
张铁平在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转换经营机制的同时,还注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施了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了以提高职工整体素质为根本的“一建人”形象塑造工程,以增强企业凝聚力为目标的企业精神培育工程,以提高企业知名度为目标的舆论宣传工程,以协调处理好各方面关系为目的的构建和谐企业工程,以各种活动为载体的职工凝心聚力工程,提升了企业形象,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关键词:BIM;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工程管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很强的“工程+管理”复合特点的、理论扎实和综合实践能力强的人才,该专业学生需要懂技术、懂管理、懂法律。从全国各职业院校工程管理类专业建设及教学质量来看,均存在达不到社会和企业的需求的问题。仅从工程管理专业而言,学生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具备的工程施工能力、项目管理和工程承包管理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学生的岗位知识、专业化知识不能迅速转化到实际工作中。换言之,学生实践能力,或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而BIM 技术是一种将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各种信息整合在一个信息平台,能够模拟项目设计、施工、管理的整个过程,能够增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此提升专业素质。我国《2011-2015 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已经把BIM 作为工程总承包、勘察设计和施工类企业“十二五”信息化发展必须具备的核心技术之一。基于BIM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探讨势不可挡。
1 BIM技术简介
BIM的英文全称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中文名称为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设计、建造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工程信息做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内《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中明确表述了BIM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5个特点。其中可视化、模拟性与优化性当前高校教育的市场需求及发展方向有着高度的契合性。
2 基于BIM的工程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规划
基于对BIM教学研究成果的综述,结合国内工程管理专业的现状以及BIM运用现状,文章认为,BIM的全过程管理的特点,调整实践教学体系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了解建筑业BIM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途径,理解掌握BIM知识的必要性。(2)通过BIM建模,熟悉BIM在建筑施工和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包括如何通过BIM建模,实现仿真施工、模拟工程管理活动,以及进行空间冲突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等。使学生在学校能尽可能接触到完成的工程项目管理。(3)熟悉BIM重要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Revit、ArchiCAD、BIM5D等。(4)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运用BIM技术,增进对工程项目寿命周期过程、及其管理任务的理解,以更好地掌握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3 基于BIM的工程管理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工程管理实践课程是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展开,从实习的内容来看,是从感性认识单项能力训练能力合成训练综合能力训练理性认识、实务技能的过程。借用BIM技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模块的训练。
3.1 基于BIM工程识图与构件识别
通过BIM建模软件,完成一实际案例的建模,BIM三维仿真技术比对,领会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学习识图理论知识,并有效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使学生识读建筑与结构施工图、直接明了的读懂安装专业、市政专业施工图,能够通过学习和应用各种标准图集,以及专业软件绘制施工图;通过学习MagiCAD等主流BIM设计系统掌握BIM模型的设计要领。
3.2 基于BIM工程造价招投标综合训练
学生通过实际建筑工程案例,结合BIM造价招投标,对建筑工程(土建、安装、装、市政、钢结构)计量与计价、造价控制、工程招投标、建筑工程合同、工程结算等核心专业知识与核心专业能力进行深入学习并掌握;学生通过BIM造价招投标综合业务模拟实训,熟悉并掌握建筑工程量计算、工程量清单文件编制、工程计价文件编制、招标投标文件编制、建筑工程合同编制、建筑工程虚拟建造、工程结算与审核、与BIM设计模型的算量对接等专业技能,整体提升学生岗位综合技能与素质。
3.3 基于BIM工程项目全过程动态管理
先通过BIM平台,对专业及行业有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提升兴趣,由浅入深,再逐步加强材料管理、钢筋管理、成本管理等专项管理技能,最后通过管理系统及配套案例,了解真实项目管理全过程。培养学生施工组织策划划能力、施工进度及成本控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提升整体的实战项目管理能力。
3.4 基于BIM的虚拟施工仿真训练
利用BIM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再加上时间维度,可以进行虚拟施工。例如房屋建筑、安装工程、市政道路、市政给排水管网的建造等各种类型工程的模拟施工。使学生更有效的掌控施工管理。同时可模拟各构件的施工工艺,使学生有形象、直观的掌握施工工艺。
3.5 基于BIM的施工方案优化
基于BIM的虚拟施工流程为:构建信息模型按照施工方案建立虚拟施工模型按照时间节点推演各模型综合分析得到最优施工方案。在这样的流程下,BIM可以帮助找到一个最优的施工方案,为实际施工提供依据,并可最大程度减少信息征询单及变更通知单。可以在不浪费施工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情况下,对施工环节各流程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评价,有利于得出最佳施工方案,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3.6 基于BIM的毕业设计
通过毕业设计,充分检验识图能力、钢筋工程量计算能力、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方案编制能力、工程项目管理综合能力。检验学生的理性认识、实务技能。通常根据专业特点,可设置基于BIM的三维建模及模拟动画、基于BIM的招标控制价文件编制、基于BIM的技术标编制、基于BIM的招投标管理、基于BIM施工过程管理等题目的毕业设计,充分运用BIM技术,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与市场需求接轨。
4 结语
当今BIM技术呈快速席卷建设行业的热潮,只有掌握最先进的技术,才能保证走在行业最前端。然而,推广这门新技术的最大障碍就在于应用人才的短缺。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要普及和应用BIM技术,首先应从职业教育开始,逐步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将BIM有效引入高校学术项目和课堂教学中,实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王陈远.基于BIM 的深化设计管理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2(04).
《规划》是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专项规划之一,编制工作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牵头,会同标准定额司、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建筑节能与科技司、人事司,共同组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建设监理协会、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等单位编制完成。《规划》将由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各相关行业组织以及工程勘察设计、建筑施工、建设监理、造价咨询等单位实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进行规划实施评估、规划调整、协调促进工作。《规划》涵盖内容包括工程勘察设计、建筑施工、建设监理、工程造价等行业以及政府对建筑市场、工程质量安全、工程标准定额、建筑节能与技术进步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工作。
《规划》总结了“十二五”时期我国建筑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绩:
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3.48%,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99%;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3.19%;全国工程监理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5.66%。2015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6547亿元,占国内生a总值的6.79%;建筑业从业人员达5093.7万人,占全国从业人员的6.58%。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继续增强,为推进我国城乡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建筑金属结构行业的角度看“十二五”期间中国建筑业的主要成就:建筑节能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形成,建筑节能标准进一步完善。供热计量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加大,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9.9亿平方米,大型公共建筑节能降耗提速,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4450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国家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建立集中示范城(区),在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建设中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成效初步显现。
《规划》这样评价未来建筑业的发展形势: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放缓,结构优化升级,驱动力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核心的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时期。新型城镇化、京津冀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形成建筑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宝贵机遇。尽管建筑业发展总体上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着市场风险增多、发展速度放缓的严峻挑战。必须准确把握市场供需结构的重大变化,下决心转变依赖低成本要素驱动的粗放增长方式,增强改革意识、创新意识,不断适应新技术、新需求的建设能力调整及服务模式创新任务的需要。必须积极应对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任务艰巨、优秀人才和优质劳动力供给不足等新挑战,着力在健全市场机制、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升队伍素质、开拓国际市场上取得突破,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动力,努力实现建筑业的转型升级。
《规划》提出了建筑业未来五年发展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四个坚持”:
――坚持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是建筑业发展的核心。必须大力推行建筑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业态创新,加快传统建筑业与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节能技术等融合,以创新带动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必须把握发展新特征,加快转变建筑业生产方式,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全面提升建筑节能减排水平,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改革是建筑业发展的动力。必须围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坚持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围绕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健全制度体系,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壁垒和障碍,全面推动建筑业改革取得新突破,为建筑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坚持质量安全为本。质量安全是建筑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保障工程质量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必须健全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建设各方主体责任,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及制度体系,为建筑业发展夯实基础。
――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统一开放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建立统一开放的建筑市场,消除市场壁垒,营造权力公开、机会均等、规则透明的建筑市场环境。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引领,引导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建筑企业的对外工程承包能力,推进有条件的企业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共同发展。
《规划》提出了今后五年建筑业发展的六个主要目标:
――市场规模目标。以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任务为基础,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5%;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7%;全国工程监理、造价咨询、招标等工程咨询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8%;全国建筑企业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年均增长6%,进一步巩固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促进大型企业做优做强,形成一批以开发建设一体化、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工程总承包为业务主体、技术管理领先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专业化施工,推进以特定产品、技术、工艺、工种、设备为基础的专业承包企业快速发展。弘扬工匠精神,培育高素质建筑工人,到2020年建筑业中级工技能水平以上的建筑工人数量达到8300万。加强业态创新,推动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新型建筑承包服务方式和企业不断产生。
――技术进步目标。巩固保持超高层房屋建筑、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大体量坝体、超长距离海上大桥、核电站等领域的国际技术领先地位。加大信息化推广力度,应用BIM技术的新开工项目数量增加。甲级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一级以上施工总承包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占企业营业收入比重在“十二五”期末基础上提高1个百分点。
――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发展目标。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部达到节能标准要求,能效水平比2015年提升20%。到2020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50%,新开工全装修成品住宅面积达到30%,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40%。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
――建筑市场监管目标。加快修订建筑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工程担保、保险制度以及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建筑市场准入制度更加科学完善,统一开放、公平有序的建筑市场规则和格局基本形成。全国建筑工人培训、技能鉴定、职业身份识别、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完善。市场各方主体行为基本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质量安全监管目标。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工程质量水平全面提升,国家重点工程质量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建筑抗灾能力稳步提高。工程建设标准化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根据《规划》目标粗略分析,我国建筑金属结构行业应该有不低于每年5%的增长规模。其中,门窗考虑节能改造,发展规模更大一些,应该有8%左右的增长;钢结构得益于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在住宅建设方面的增长也要大于《规划》提出的建筑增加值年均增长5.5%的规模。
《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主要任务:
《规划》提出的“十三五”时期主要任务共有九条:一是深化建筑业体制机制改革,二是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三是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四是发展建筑产业工人队伍,五是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六是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水平,七是促进建筑业企业转型升级,八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九是发挥行业组织服务和自律作用。
《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中与我们行业密切相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明确重点应用领域,建立与装配式建筑相适应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鼓励企业进行工厂化制造、装配化施工、减少建筑垃圾,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建设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推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发展。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引导新建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住宅。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鼓励景区、农村建筑推广、采用现代木结构。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中推广普及智能化应用,完善智能化系统运行维护机制,逐步推广智能建筑。
强化技术标准引领保障作用。加强建筑产业现代化标准建设,构建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制定快速转化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业编制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建立装配式建筑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质量检验检测、验收、评价等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完善模数协调、建筑部品协调等技术标准,强化标准的权威性、公正性、科学性。建立以标准为依据的认证机制,约束工程和产品严格执行相关标准。
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支撑。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着力优化新技术研发和应用环境,针对不同种类建筑产品,总结推广先进建筑技术体系。组织资源投入,并支持产业现代化基础研究,开展适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培育国家和区域性研发中心、技术人员培训中心,鼓励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构件生产和科研等单位建立产业联盟。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规划、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支持基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三维图形平台的国产BIM软件的研发和推广使用。
提高建筑节能水平。推动北方采暖地区城镇新建居住建筑普遍执行节能75%的强制性标准。政府投资办公建筑、学校、医院、文化等公益性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要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有条件地区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加强建筑设计方案审查和施工图审查,确保新建建筑达到建筑节能要求。夏岫冷、夏热冬暖地区探索实行比现行标准更高节能水平的标准。积极开展超低能耗或近零能耗建筑示范。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从使用材料、工艺等方面促进建筑的绿色建造、品质升级。制定新建建筑全装修交付的鼓励政策,提高新建住宅全装修成品交付比例,为用户提供标准化、高品质服务。持续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不断强化公共建筑节能管理,深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推广建筑节能技术。组织可再生能源、新型墙材和外墙保温、高效节能门窗的研发。加快成熟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技术向标准的转化。加快推进绿色建筑、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制度。建立全国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信息平台。开展绿色建造材料、工艺、技术、产品的独立和整合评价,加强绿色建造技术、材料等的技术整合,推荐整体评价的绿色建筑产品体系。选取典型地区和工程项目,开展绿色建材产业基地和工程应用试点示范。
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制定完善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运营等有关标准规范和评价体系。出台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生态城市规划技术准则,引导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大力发展和使用绿色建材,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提升绿色建筑品质。加快建造工艺绿色化革新,提升建造过程管理水平,控制施工过程水、土、声、光、气污染。推动建筑废弃物的高效处理与再利用,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低碳环保、节能减排。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切实履行建筑节能减排监管责任,构建建筑全生命期节能监管体系,加强对工程建设全过程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和稽查。建立规范的能效数据统计报告制度。严格明令淘汰建筑材料、工艺、部品部件的使用执法,保证节能减排标准执行到位。
完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坚持弱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的改革方向,逐步构建资质许可、信用约束和经济制衡相结合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加快修订企业资质标准和管理规定,简化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设置,减少不必要的资质认定。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进电子化审批,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在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对信用良好、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能力、能够提供足额履约担保的企业,在其资质类别内放宽承揽业务范围限制。完善个人执业资格制度,优化建设领域个人执业资格设置,严格落实注册执业人员权利、义务和责任,加大执业责任追究力度,严厉打击出租出借证书行为。有序发展个人执业事务所,推动建立个人执业保险制度。
改进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改革工程造价企业资质管理,完善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统一工程计价规则,完善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满足不同工程承包方式的计价需要。完善政府及国有投资工程估算及概算计价依据的编制,提高工程定额编制的科学性,及时准确反映工程造价构成要素的市场变化。建立工程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核算制度,积极开展推动绿色建筑、建筑产业现代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各项新型工程计价依据的编制。逐步实现工程造价信息的共享机制,加强工程造价的监测及相关市场信息。
推进建筑市场的统一开放。打破区域市场准入壁垒,取消各地区、各行业在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外对企业设置的不合理准入条件,严禁擅自设立或变相设立审批、备案事项。加大对各地区设置市场壁垒、障碍的信息公开和问责力度,为建筑企业提供公平市场环境。健全建筑市场监管和执法体系,建立跨省承揽业务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督办、协调机制,加强层级指导和监督,有效强化项目承建过程的事中事后监管。
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履约管理,探索通过履约担保、工程款支付担保等经济、法律手段约束建设单位和承包单位履约行为。研究制定信用信息采集和分类管理标准,完善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实现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数据共享交换。建立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制度,依法依规全面公开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接受社会监督。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开展信用评价,引导建设单位等市场主体通过市场化运作综合运用信用评价结果,营造“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建筑市场环境。
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核心的国有建筑企业监管考核机制,放开企业的自主经营权、用人权和资源调配权,理顺并稳定分配关系,建立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长效机制。科学稳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健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引进社会资本,允许管理、技术、资本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有效途径,规范董事会建设,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引导民营建筑企业继续优化产权结构,建立稳定的骨干队伍及科学有效的股权激罨制。
大力减轻企业负担。全面完成建筑业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加强调查研究和跟踪分析,完善相关政策,保证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完善工程建设领域保留的投标、履约、工程质量、农民工工资类保证金管理制度。广泛推行银行保函,逐步取代缴纳现金、预留工程款形式的各类保证金。逐步推行工程款支付担保、预付款担保、履约担保、维修金担保等制度。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坚持自主创新,引导企业建立自主创新的工作机制和激励制度。鼓励企业创建技术研发中心,加大科技研究专项投入,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专利和专有技术及产品,形成完备的科研开发和技术运用体系。引导企业与工业企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进行战略合作,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重点解决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发挥行业组织服务和自律作用。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订立行业规范及从业人员行为准则、规范行业秩序、促进企业诚信经营、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自律作用。提高行业组织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制定团体标准、反映企业诉求、反馈政策落实情况、提出政策建议等方面的服务能力。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转变产业增长方式为主线,加大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扶持和市场监管力度,推进建筑业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进一步提升建筑业企业对外拓展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科技进步能力和节能降耗能力,促进建筑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建筑业对相关产业和扩大就业的产业带动力和经济贡献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目标任务
力争到2015年,全市建筑业完成总产值7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建筑业增加值150亿元;发展建筑业总承包一级企业5家,总承包二级企业30家,建筑劳务分包企业80家,力争发展建筑业总承包特级企业1家;培育年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3家,年产值5亿元的企业5家;平均每年争创“长安杯”3个,创建省、市级文明工地100个,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达80%。
三、政策措施
(一)深化建筑业企业制度改革
1.加快国有、集体建筑企业改制。省、市政府对其他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兼并、破产的有关政策可全部适用于建筑业企业。改制国有、集体企业资产处置时,应优先用于安置企业职工和企业增资减债。
2.创新企业承包经营模式。改进企业资质管理制度,简化审批程序,支持企业开拓市场。鼓励企业扩展资质内容,发展公路、市政、电力、水利水电、机电安装、矿山等施工总承包企业,支持发展钢结构、节能环保、建筑智能化、园林绿化、古建筑、消防等专业承包企业。
3.大力发展建筑劳务分包企业。大力支持建筑劳务分包企业的发展,县市区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应加强建筑行业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并为其技能鉴定提供方便和支持。县市区财政每年应安排一定资金作为建筑劳务人员的培训经费,力争用三年时间打造3—4个建筑劳务输出大县,有条件的县市区要设立农民工劳务服务中心,有组织地输出农民工,规范建筑施工用工行为。要切实提高建筑劳务人员劳动合同签订率,规范建筑劳务人员从业行为和完善工资待遇保障制度。
(二)积极推进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
1.加快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加快发展一批综合实力强、资产规模大、社会信誉好的大型建筑企业或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深入实施品牌战略,积极为企业在人才引进、市场准入、融资、政策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鼓励支持已改制的中小型建筑业企业以产权为纽带,采取专业化、股份化、集团化等多种形式对企业进行联合重组,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2.积极培育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企业。按照市场需求、优势互补、企业自愿、政府引导的原则,鼓励支持施工总承包企业与勘察、设计企业强强联合,组建设计——施工——项目管理总承包企业,或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和项目管理企业。积极推进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方式改革,逐步推行建管分离、用建分离、专业化管理的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方式。
3.支持建筑业企业开拓市外市场。鼓励我市二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在市外设立分支机构,鼓励有实力的建筑业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兼并或参股外地企业,总包企业与重点输出建筑劳务企业打捆输出,鼓励两个以上的承包单位联合共同承包大型建筑工程或者结构复杂的建筑工程。加强劳务输出,依托我市施工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劳务分包企业,与市外大中城市和大型施工总承包企业建立长期定向建筑劳务输出计划,扩大建筑劳务输出。到2015年,力争市外市场份额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25%以上,外出建筑劳务人员达到5万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我市建筑业企业承接工程较多的区域可设立专门工作机构,加强与当地相关部门和建筑市场构建区域间的协作关系,帮助指导我市建筑业企业开拓市外市场,积极为我市建筑业企业参与公平竞争、承接工程,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提供帮助和服务。有条件的建筑业企业可发展对外分包,走出国门,实现我市对外工程承包零的突破。
4.积极扶持本地企业发展。为扶持建筑业发展,在建筑市场对外开放的基础上,政府投资工程,本地建筑企业凡资质符合承包该工程的,招标资格预审后本地企业数量应占一定比例,不得拒绝本地的潜在投标人参与投标。本地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资质等级符合工程规模的,招投标时在同等条件下应充分考虑。
5.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与大型建筑企业、重点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融资合作,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与施工能力相匹配的信贷规模和授信额度,积极开办银行保函业务。组织建筑企业入股,探索建立“建筑行业互助担保基金”,发挥众多企业资金聚集优势和担保基金的资金放大功能,以创新的融资方式解决建筑企业资金困难。允许建筑业企业进行民间融资,提高建筑企业融资能力。
(三)提高建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积极鼓励科技创新。对纳入国家、省、市计划的建筑技术科研开发项目,给予税收优惠支持。建筑业企业用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的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的成本的150%摊销。企业通过开发应用新技术产生的经济效益,可提取适当比例用于奖励。因技术创新而节约投资或提高效益的,建设单位应给予相应的物资奖励。要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把环境保护、节约资源贯穿到勘察设计和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大力发展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建筑,促进建筑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鼓励建筑业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建筑业企业因技术进步,确需加速折旧的,若采取缩短年限方法的,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折旧年限的60%;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可以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
2.完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加强建筑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建筑业人才激励机制和管理使用机制,加大收入分配向科技人才的倾斜力度,支持企业设立科技股份,鼓励各类人才以专利、发明、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各建筑业企业要注重选聘、招聘人才,使企业技术人才的专业和年龄结构不断趋于合理。各建筑业企业应按工资总额的2.5%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专款专用,并保证60%以上足额用于企业一线职工的培训。人事、建设部门要密切协作,相互配合,搞好人才管理工作,对长期从事建筑施工管理的一线人员,只要具备一定工作年限和实践经验,并取得必要的工作业绩,在职称评定、执业资格认定中应给予优先解决。
3.提高建筑行业装备水平。支持大型建筑业企业以承建重大工程项目为平台,装备一批国内领先的大型机械设备。以信息化改造和提升建筑业,建立管理网络,提升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指导企业加大投入,尽快实现生产过程的大型作业自动化、智能化,小型作业机械化。鼓励组建设备租赁企业,为建筑业企业提供管理严格、设备先进的社会化服务。定期公布建筑业鼓励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和强制淘汰落后的技术设备名录,强制报废危及建筑施工安全的机械设备。
(四)加大建筑市场监管力度
1.理顺管理职能。各县市区应结合建筑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建筑业行业管理机构和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机构的建设,加大财政投入,落实人员经费,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的管理机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建筑业的规划引导、监督管理和协调服务,为建设工程创造良好施工条件,规范检查执法行为,相关部门的专业性检查力争一次性完成,检查前及时联系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综合进行,杜绝多头管理、重复检查。各类经济开发区、工矿区、以及工业园区的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必须纳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范围,不得以任何理由规避监管。
2.加强建筑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统一的建筑市场信用平台,将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和从业人员的信用档案和“不良行为记录”计入信用档案,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各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应与资质管理、市场准入、招标投标、工程担保、表彰评优等挂钩,并逐步实行信用档案与工商、金融、税务、保险等部门共享,依法对守信行为给予奖励,形成有效的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
3.加强工程结算管理。建立防范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市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强化建设合同备案管理制度,全面实施施工合同、监理合同、业主支付担保、承包商履约担保、劳务分包合同备案管理。建立形成建筑成本的人工、主要建筑材料市场价格变动的风险调节机制。加强对项目到位资金情况和工程款支付过程的监管,同时要严格工程结算管理,对不按国家规定时限办理工程结算或拖欠工程款的建设单位,有关部门应暂缓办理行政许可事项。
4.规范建筑市场行为。认真贯彻执行《建筑法》、《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严格履行国家规定的工程建设法定程序,依法查处阴阳合同、虚假招标、明招暗定、转包、违法分包、资质挂靠、恶意拖欠、偷工减料等违法违规行为。完善招标投标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积极创新招投标方式,拦标价同时设置下限价,实行综合最优价中标。加强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的备案管理,提高拦标限价的编制质量。严格招标文件审查备案,重点审查招标文件中设置的超越有关规定额度的保证金、抵押金以及一般工程要求更高资质等级投标等不合理条件。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严肃查处恶意压价或抬高最高限价、低于成本价中标、在招标中设定不合理条件排斥潜在投标人等违法违规行为。公安部门要坚决打击强装、强卸、强卖和阻扰施工等黑恶行为,对严重扰乱建筑市场秩序的各类黑恶行为,要出重拳、用重典,坚决予以严厉打击。
5.加快推进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建立健全项目法人、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各司其职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切实强化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确保建设工程结构、功能、环境的综合质量和建筑施工安全。积极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
6.加强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规范建筑市场计价行为。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建设项目,要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加大对建筑市场计价行为的引导力度,及时反映社会实际水平的消耗量标准和价格信息。严格执行国家和省规定的工程勘察、设计、监理、造价咨询、招标等取费标准。凡国家和省规定单列的税费不得参与工程招标竞价,直接进入工程总造价。
7.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行业协会工作,重视中介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行业自律和中介服务相结合的建筑市场监管和建设事业服务体系。发挥建筑业协会作用,建立“建筑行业互助担保基金”,吸纳建筑企业和众多社会资金,以创新的融资方式解决建筑企业资金困难。各级协会应当建立完善行业自律机制,为会员提供服务,反映会员诉求,规范会员行为,切实维护会员利益。经建设、人事部门委托授权,建筑行业协会可承担起民营建筑企业技术人员职称初审、申报工作。
(五)着力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
1.切实减轻建筑业企业的负担。除国家、省、市政府规定的费用外,其它各级各部门不得针对建筑业企业出台收费文件,或者以各种理由拉赞助、推销书籍等。依法征收的规费应严格按照规定征收,不得加重或重复征收,不得对符合规定的检测评定重复检测收费,也不得借助中介机构收费。建筑企业在参与建筑市场各项活动中按规定需缴纳保证金、抵押金时,应严格控制在限额以内,不得任意扩大限额。
2.加强和完善建筑业劳保统筹的管理制度和分配办法。市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建筑业劳保统筹的征管力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减免应征收的建筑行业劳保统筹费用。各有关部门应创造条件,逐步实现不同所有制形式建筑业企业之间劳保统筹费用的公平返还。
关键词:战略管理;战略分析; SOWT分析
1 引言
彼得·德鲁克曾提出,使企业遭受挫折的唯一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是人们很少充分地思考企业的任务是什么。战略管理属于分析式思维,是对资源的有效配置。战略管理过程并不意味着“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是一个线性过程。已经有大量的实例研究证明,成功的战略管理是三个部分相互作用、相互衔接的过程。建筑行业内的企业面临国内与国际建筑业企业的双重竞争压力,这进一步加大了中国建筑行业内竞争的强度。建筑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建筑市场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建筑企业提供了成长的外部环境,但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政治、经济、社会与科技的发展,建筑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加。
中建总公司从1984年起连年跻身于世界225家最大承包商行列。公司国内机构下设八个工程局。在建造服务领域,中建拥有房屋建筑工程特级资质,并取得机电安装、地基基础、装修装饰、钢结构等一级资质,同时作为中国建筑全资直营核心企业之一,中建依托中国建筑的房屋建筑、公路、市政公用工程三个特级资质以及电力、石油化工、公路路基工程等一级资质,为各类房建项目以及城市供水、污水处理、道路桥梁、轨道交通、水利、电力、环境工程等各类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规划设计、项目管理、工程施工等全方位服务。
中建公司在管理方面是非常优秀的,通过对其进行详细的SWOT分析,在战略管理方面进行剖析,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体系,公司必须认清自己面临的机会和威胁,通过分析公司的优势和劣势,找出应对之策,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要想在竞争中立足和发展,必须有长远的发展战略。
2 研究的基本思路及基本结构——SWOT模型分析
本文通过SWOT战略分析,对于企业的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通过从内部条件分析出企业的优点和缺点;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及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剖析,找出企业的机会和威胁,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确保战略的顺利实施,
2.1 公司面临的机会
其一,经济化发展加快建筑业发展。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建筑业,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建设部黄卫副部长在全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推进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重点是做好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出台工作,对那些综合实力强、社会信誉好的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大力宣传,因地制宜培育和规范工程项目管理市场。
其二,中建隶属国资委,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决定了我国的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强弱。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战略部署下,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争做行业排头兵企业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承担着争取中国在世界经济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其三,积极响应国务院、建设部号召,推动中国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事业。中国是建筑业大国,建筑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密切相关,而且也关系到国家能源战略和资源节约战略的实施,还关系到全球的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建设高效标示性节能建筑不仅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也可进一步提高国际影响力。
其四,经济危机下的海外商机。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对国际建筑市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一些市场的项目受到打击,被终止或推迟,中建总公司是中国建筑业唯一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三个特级资质的企业,公司可不断投资,将这场危机看作是一个机会,通过在通货紧缩的市场上投资以实现低成本的资本开支。
2.2 公司面临的威胁
其一,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面临国内与国外优秀企业的竞争。例如,法国万喜公司(VINCI)、法国布依格公司(Bouygues)、霍克蒂夫公司(Hochtief AG)、澳大利亚宝维士联盛(Bovis Lend Lease)等国外公司均有较强的实力。中国内地企业,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城建(集团)公司、中昊海外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均有不俗的实力,也带给企业一定的压力。
其二,金融危机冲击下市场面临的挑战。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很多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包括各行各业的一些企业。对于建筑市场也是如此,一些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如钢筋、水泥、沙子等原材料的价格波动,供过于求、供不应求的情况都对企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3 公司的优势分析
(1)公司的品牌优势。中建总公司从1994年起连续被评为中国500家最大服务企业国际经济合作类第一名。公司正以崭新的理念、科学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严格遵循“国际化、集团化、科学化”的发展思路,着眼于建设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积极抓好企业的产权结构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奋力向世界一流的跨国企业迈进。
(2)管理优势。随着公司的经营规模的逐渐扩大,公司在施工管理方面积累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并积极探索与国际项目施工管理惯例接轨,在项目管理与公司总体保障上有独到之处。例如,公司的2004年起,中国建筑开始在旗下的中海集团、海外事业部引入EVA(经济增加值指标),开始EVA考核试点。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2008年,中国建筑正式将EVA指标纳入到各二级单位的业绩考核体系。“虽然EVA指标计算很简单,但具有丰富的管理内涵。
(3)公司的人才优势。为实现总公司“一最两跨”的目标,今后公司将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以凝聚人才为主旋律,坚持以人为本、贵在激活,营造管理环境,创新工作机制,优化队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积极开发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各类人才,重点建设好出资人代表、经营管理人才、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思想政治工作者人才、高技能人才五支队伍,力争用3至5年时间,把总公司人才队伍建设成为数量充足 、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作风过硬的中国建筑业的排头兵。
(4)公司的技术优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大的科技优势始终是中建总公司持续、稳健发展的坚强基础,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必将创造中建总公司更加辉煌的未来。例如,据中建三局报道称,自2009年9月中旬第一车石屑混凝土成功出站,拉开了石屑混凝土商品化生产的序幕,截至目前,中建商品混凝土公司后湖站生产石屑混凝土近3万方立方米,节约成本近10万元。此项技术的研发成功,实现了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将为企业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
2.4 公司的劣势分析
(1)公司结构方面。下设结构繁多,子公司比较多,机构庞大,如何形成一套简单清晰的组织层次结构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组织扁平化,减少中间管理层次。中间管理层次过多造成企业内部信息传递路径长、环节多、速度慢、信息失真,是影响快速反应和决策速度的重要原因。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和计算机管理系统以及网络系统在企业中的建立为企业组织扁平化改革提供了条件,而且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企业扁平化的作用越来越大。
(2)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公司用于支持分析与决策的科学手段不足,运用定量分析的能力较弱,分析问题还主要靠主观的定性判断,缺少数字观念,缺少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缺少把信息变成有效资源的加工、处理与分析的能力。虽然公司在管理有关“硬”件设备上在国内同领域走在了前面,己率先在一些分公司和项目上建成先进的企业网络系统,但在“软”件的充分开发与利用方面明显不足。
3 战略的实施
战略的实施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动员企业员工充分利用并协调企业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沿着企业战略的方向和途径,自觉而努力地贯彻战略,以期待更好地达成企业战略目标的过程。战略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实施的过程中企业阻力会相当大,如果企业高层没有坚定地决心和信心,战略很难贯彻到底的。管理学家德鲁克曾给美国总统规定了6条规则,这6条规则对于企业家来讲也是可以借鉴的:不要顽固地坚持要做的事;集中精力,不要分散;决不对于一件肯定的事情过于自信;一个卓有成效的总统不搞微观管理;总统在政府中没有朋友;一旦当选了,立即停止当选的那一套。对于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承受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也是中国企业家值得主要的。
4 结论
总之,企业的战略应该认真研究企业的外部环境,认真分析企业的内部资源及能力状况,并为企业生存状况和长期稳定地发展不断获得竞争优势制定战略。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加入WTO、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政府角色与投资行为的改变、业主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同时IT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新的管理方法也在不断出现都给中国建筑业带来了无限机遇和挑战。通过对中国建筑的龙头企业中建公司的战略分析,采用SWOT分析方法,详细的分析了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明确了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构建战略构架,把握不断出现的商机,进而使企业有一个灿烂光辉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董大海.战略管理(第三版).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刘冀生.企业战略管理(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刘仲康.企业经营战略概论.武汉:刘仲康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