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0 17:06:0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级钳工培训,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全员培训;安全技能;事故教训
实施背景
近几年石油化工企业爆燃、爆炸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民众、环境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引起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天津石化化工部作为特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面临着安全风险,为避免事故的发生,化工部深刻取事故教训,在夯实全员培训、提高员工基础操作技能、强化领导干部安全环保控制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取得良好成效,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一、深入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做好“问诊”,找准“病根”。
有效培训始于对培训需求的准确把握,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关键。尤其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要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针对青岛、惠州等爆燃爆炸事故案例,从人员、现场、操作、管理等方面分析事故原因,做好“问诊”,从深层次上查找员工在能力上存在的短板,找出“症结”之所在。其一是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不足。在基础管理、安全环保控制能力上存在着缺陷,对装置异常处理的力不足,现场管理能力、标准、水平有待提高。其二是员工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不足。不能敏锐判断装置的异常情况,装置生产中不规范、不合理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未能引以为戒,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暴露出企业在安全基础知识和技能操作培训上的不足,迫切需要通过培训来弥补不足。
二、合理设置课程,开好“药方”,有效施治。
针对事故暴露出的各层次人员在安全环保和技能操作两个领域存在的不足,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合理设置培训内容。重点学习安全法律法规,使员工对法律和相关制度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敬畏;学习岗位职责,梳理工作流程,使员工责任落实到岗位;学习HSE安全文化、应急程序管理,全面提升HSE管理水平;学习事故案例,举一反三,深刻吸取事故教训;结合全员技术大比武、星级考核、技师评聘工作广泛开展基础操作技能、标准化操作、异常情况判断处理等培训,提升员工安全基础能力,消除技能短板。
三、加强师资建设,提升师资水准,保障授课质量。
培训师是提升培训工作水平的有力保障,采取“学、教、用”三步提升培训师专业素养,保障授课水平。
(一)“学”。一加强培训师的自我提升,鼓励培训师自主钻研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问题,梳理总结工作思路,注重知识的日常积累沉淀。二给培训师创造参加外出培训的机会,提升业务能力。三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培训师资外出学习调研工作,鼓励培训师“带着科题走出去”学习行业前沿知识、拓展专业深度,提升专业素养。
(二)“教”。一将培训与培训师的工作成效和成长相结合,激励培训师积极承担培训授课任务,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二“成果带回课堂来”加强二次培训,全面梳理外出培训和学习调研的启发收获,撰写调研成果报告,制作培训课件,及时开展二次培训,实现调研成果共享,带动员工共同提高。
(三)“用”。搭建培训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成果应用的环境和条件,对照调研所学,针对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改进设想,为企业的项目优化、挖潜增效、全面提升安全环保、工艺质量水准提出合理化建议,做到所学有所用。
四、充分整合资源,强力支撑培训平台。
培训资源是保障培训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在培训管理中要深入挖掘培训资源,从组织资源、师资资源、专业资源、知识资源、设施资源各方面统筹规划,协调安排、合理使用,发挥整体优势,强力支撑培训平台。
五、严细过程控制,提升培训工作管理水平。
(一)强化制度约束,严格培训各环节的控制。从培训需求调研分析、课程设计、课件制作、学员管理、成绩反馈等各方面做到严细缜密,不留疏漏,确保培训工作的标准规范。
(二)分级分层,夯实基础培训。针对部室管理人员、车间技术人员、班组技能人员三个层面人员特点,分级分层开展培训。培训部门负责领导干部和科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开展专项课题培训,采取集中授的形式;车间负责技术人员、班组人员培训。本着“生产培训两不误,培训为生产服务”的原则,细化授课课程,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严格考核,做到真学、真练、真考不走过场。
(三)培训与绩效考核结合,“一培一考”及时检验培训成效。对未达到要求的员工进行考核,在其绩效薪酬上予以体现。发挥绩效管理的导向作用,提高员工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六、积极创新方法,因材施教,提高培训实效。
基于以“能力为核心”的理念,针对企业员工年龄老化的现状,努力创新培训方式方法。
(一)注重形象性让培训课堂动起来。采用FLASH动画、DV影像、事故案例等课程,以动画形式直观展现装置工艺流程运行,单元操作反应过程、剖析设备内部结构,模拟设备运转状况,直观明了,易懂易学,便于员工学习。
(二)注重网络化实现员工“全天候学习”。依托网络平台,将技术培训、理论培训、安全培训融为一体,使在线培训成为日常培训的主要载体。
(三)注重真对性 “学、练、考一体化”。发挥针对性仿真软件与实际生产装置工艺参数、生产流程“一对一、点对点”高度一致的特点,逼真模拟生产过程中开停车,异常事故处理等多种操作状态,有效提高操作人员标准化操作技能和事故处理能力。
(四)注重直观性实物教具进课堂。创建培训实物课堂,将设备检修置换下的旧部件及报废的设备作为实物教具引入课堂,做到实训实练。
(五)注重竞赛性以比武促培训。依托技术比武、星级擂台活动促进车间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加强业务学习,达到以比武促培训、以培训提技能,高技能促生产的目标,为实现安全持续稳定生产提供技能保障。
七、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到位。在培训中提供人力、物力、资金和时间支持,员工积极参与,是完成好培训任务的关键。
(二)目标管理到位。培训目标明确,有针对性地为员工提供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是员工愿意主动参与的培训的前提。
(三)激励措施到位。培训与考核挂钩。变员工的“知识学习”为“本领学习”,是调动员工积极参与的有效手段。
(四)管理保障到位。在培训组织中进行层级管理,做到“定内容、定目标、定责任、定措施”。是实现全员全过程培训的保证。
八、强化核心能力,培训效果突出。
(一)增强了员工安全环保意识。树立大安全观,系统学习安全法律法规,明确企业生产安全“红线”意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规范企业行为;
(二)提升了员工职业化素养。提高了对装置的把控能力、应急处理能力;
(三)强化了核心能力。提高标准化操作水平,树立更专业、更精心、更细致、更扎实的工作作风,做到基础操作的规范、标准、无误;
(四)强化了职责意识。全面梳理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员工做到在岗知责、尽责;
(五)增强了员工学习意识。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增强整体的学习和创新工作的能力。
九、培训困难与不足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天津 200250)
摘 要:员工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员工培训,能够使员工的能力和技术得到提升,更适应岗位需求,并且提高员工的素质。由此可见,员工培训是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途径之一,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当前我国企业员工培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寻解决对策。
关键词 :企业员工培训;问题;对策;我国现状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5-0139-01
收稿日期:2015-02-09
作者简介:李朝东(1967-),男,河北遵化人,本科,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是成本和价格的竞争,而是人才的竞争。优秀的人才是企业的生产力,能够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财富,用丰富的创造力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致力于通过员工培训来促进人才与企业之间的融合,使员工能够用自己的智慧服务于企业,从而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由此可见,企业必须重视对员工的培训。
一、现阶段企业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存在着错误的培训观念
很多领导认为,培训的存在没有实际的意义,优秀的人才可以通过招聘获得,如果对人才进行培训,使其获得更多的技能,反而容易造成人才的流失,使人才跳槽到条件更好的企业,会为企业消耗大量的培训成本。实际上,这些思想都是错误的、落后的,会使得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企业员工培训得不到顺利开展。
2.培训内容不够全面
培训人员在对培训内容的把控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一些培训人员过分关注员工与企业、与岗位的契合程度,培训内容多是企业的发展历程、岗位介绍、企业规章制度介绍,缺乏了对员工个人能力的提升。
3.没有科学选择受训人员
在培训的时候,培训人员没有正确认识到每个员工之间的差距,也没有考虑员工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层次,只按照培训人员自己的想法来安排培训课程,使得员工无法吸收课程中的内容导致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并且使员工对培训失去了积极性。
二、如何做好企业员工培训
培训是给新员工或现有员工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正确思维认知、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管理训诫行为,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采取有力措施来做好员工培训。
1.促使管理者转变观念
企业的领导者是决定培训效果的关键,只有管理者的观念转变了,才能够使员工培训顺利开展。企业应认识到,员工技能的提升,不仅能够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升,就算未来员工跳槽到其他企业,也能够继续为行业发展做贡献。同时,还可以在人才入职时签订协议书,规定员工的最低服务年限,根据协议书来制定培训计划,从而使人才队伍得到稳定发展。
2.对培训需求进行细致分析
不同岗位的人对于培训的需求不同,因此做好培训需求调查是开展培训工作的第一步。培训工作涉及到很多相关的环节,包括培训内容确定、培训形式确定、培训时间确定、培训对象确定等等,因此培训需求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培训需求的准确决定了培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唯有真正地掌握了员工对培训的需求,才能够使培训更有现实意义。
3.建立健全培训效果评价机制
在当前企业中,尚未存在明确的培训效果评价机构,对于培训之后产生的效果并无法量化,从而使培训更具备盲目性,也使培训无法改进和提升,并且无法随着人员、岗位的变化而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因此,在企业中,应建立培训效果评价机制,对培训人员在培训过程中的动态及培训之后的提升进行量化考核和比对,从而对对培训内容和培训讲师的水平进行分析,分析培训内容和形式与企业具体情况是否相符、是否促进企业发展。
4.加强对知识经验的内部传承
很多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仅限于新员工入职的培训,主要内容是对企业基本情况的介绍、对企业文化及规章制度的介绍、对岗位的初步介绍等,没有对工作中做需要掌握的技能进行深入了解,没有形成培训系统化。在员工进入职场之后,没有对员工的发展进行跟踪培训,仅仅是在晋级前进行培训和考试,从而无法实现培训的内部传承。因此,在培训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应重视对知识经验的传递,将培训贯穿于员工的入职、工作、晋升的全过程中,使员工时刻在工作中感受自己专业技能的提升,并得到企业的引导和配合,实现自身专业技术的逐步提升,从而使自己的能力更加契合企业的发展方向,使企业整体知识水平得到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并没有重视员工培训,并且没有找到有力措施来实施员工培训,使培训成为“形式主义”。作为培训人员,应积极转变管理者的思想,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科学制定培训目标、形式和内容,使企业的人才队伍得以建立和壮大,从而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促使企业不断发展,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职业培训 电工基础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230-02
在铁路职业技术培训中,《电工基础》是铁道信号等电类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员获得电工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他们学习后续各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但由于课程内容涉及到的基本概念较多,理论性又强,而笔者所面对的学员文化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基础薄弱,给教学和培训工作带来了相当的难度。怎样扭转教师难教,学员难学的不利局面,使学员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将来操作电工设备的实作技能,从而尽快适应铁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本人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和培训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和见解。
1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随着铁路大面积提速及各项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对职工的技能水平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全面提高职工素质的核心任务是创新素质的培养。在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面前,教育要创新机制,教师要创新教学。笔者认为:教学方法的创新就是要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引导学员在主体活动中发展创新个性,在《电工基础》课的教学实践中,我潜心探索教学内容的独特之处,让每位学员都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实践,积极探索,不断发展创新能力。
(1)变学员由被动的客体为主动的学习主体,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例如在进行电路组成部分的分析概述中,我紧密结合信号专业学员的特点,联系现场实践中25HZ相敏轨道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启发式教学的方式,让学员自己归类并总结得出:所有的电路,不论其结构多么复杂,功能多么强大,归根结底都是由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三部分组成的结论,不但加深了学员对概念的识记和理解,还极大的调动了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为他们养成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营造了氛围。
(2)作为创新教育的操作者和实践者,我体会到在教学和培训环节,必须要把电工基础的教学活动与学员将要从事的工作实践联系起来,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要让学员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这体现在教学设计时,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源于教材,又要不囿于教材,强化教学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就拿“谐振”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来说,笔者考虑到学员的实际接受能力而适当地删除了串并联谐振条件及相关特征的理论推导,反之则把串并联谐振在铁路信号中对“抵抗不平衡牵引脉冲电流”的应用花了相当的笔墨作出详尽的分析讲述,因为与现场的作业实践有了如此紧密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激发了学员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也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花费心力去探求对该知识要点的理解和掌握,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电工基础》课的教学注重直观性、实践性,笔者认为如果对课程中一些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手段,便于创造情景,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会使教学效果更趋显著。比如在“电动势,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这一节教学中,电动势的形成是学生最难接受的知识点,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学员普遍感到难以理解。非静电力移动正电荷这一难点,通过一个程序控制正电点荷在电源两极间移动的速度和数目,运用电路动画的手段,逼真地模仿出电源两极建立电场的全过程,正电荷运动的立体动画,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了学员对微观世界的创新认识和真实理解。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得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微观的物质宏观化,静态的效果动态化,平面的图形立体化,从而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员的创新认识,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电压这节内容时,其教学难点就是怎样说清“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采用比拟的方法将水流比作电流,水压比作电压,以抽水机比作电源进行描述的。但笔者所面对的学员普遍缺乏想象力,无法将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则可以模拟出正电荷从正极向负极的运动,这样将电流转换成电荷的流动,将课本中不动的图形变为电荷不断流动的动画,遵循对事物的认识有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过程,从而容易得解决了这一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的创新还应体现在教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上,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实践证明,在《电工基础》课的教学培训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
(1)类比教学。《电工基础》中许多的事物都与生活中的事物相类似,而且前面所学的内容和后面的新内容又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相似的联系,便于学员理解并接受新的知识;同时,强调其相互间的区别,加深学员对该知识的理解。
譬如,电容元件的串并联关系与电阻元件的联结有着形式上的相似之处,但不同联结形式的特点既迥然不同且刚好相反,采用类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并总结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横向思维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2)实物教学。 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教学,利用实物感知的直观性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难点。就拿“正弦交流电动势的产生”这一讲来说,利用教具中的小型发电机实物,先引导学员认清发电机的结构,使他们对发电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再讲述正弦电动势的产生。正因为发电机三相绕组空间位置上的关系,决定了对称三相电源间互差120°的相位关系,从而有效地化解了教学难度。
(3)实验教学。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实验,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变“要他们学为他们要学”,努力促使学生对问题认识程度质的飞跃。有计划、有组织的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使学生在实验中体会课程的趣味性,增强学习兴趣,,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动手能力,掌握知识。
2 培养问题意识,致力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对学员学好相关专业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员的求知欲,尽可能地调动他们得学习积极性呢?笔者认为课堂提问的作用不容忽视。传统的提问模式都是教师发问而学员作答,时间久了,学员会感到乏味,失去了回答问题的热情与积极性。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课堂提问不是八股似的教学环节,而应该是通过问题的提出来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生疑、质疑和释疑”的能力。因此,教师无论在教学的整体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的任何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
(1)巧妙设疑,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巧妙设疑,重在一个“巧”字,问题的提出,既要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使学员能够学以致用,积极探索。譬如在进行三相电路的教学中,笔者曾在课堂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各位在参与家庭装修中,注意到家中的各种用电器怎样连接?”小小的一个问题,因为与生活实践联系紧密,引起了学生的广泛讨论,接下来教师进行Y型与型连接及相电压、线电压的关系教学自然能引起学员的自主参与、积极思考。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电工基础》课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着眼于教学效果的实用性和实效性,根据教材内容和学员特点,认真组织,通过不同问题情境的创设,启发学员运用实验法、讨论法等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帮助学员不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3)问题情境的创设,还应充分发挥课堂练习的重要性。根据课堂内容的要求,适时安排课时练习,是《电工基础》课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教师在习题的组织上必须要有针对性的精心挑选,分析例题时一定要让学员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要让学员积极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钳工是中职机械专业实训常见工种之一,该课程的理论和技能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本文主要从教师、教学内容、教法及评价标准等多个层面探讨钳工实训有效教学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
中职;钳工实训;有效教学
近年来随着各级各类钳工技能大赛如火如荼地举行,各学校又重新审视和解读钳工教学。钳工技术是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但钳工实训本身设备简单,手工操作居多,自动化程度和劳动效率低,且劳动强度大,体能消耗大,内容较为枯燥加之实训环境差,教学效果常常大折扣。
一、思考
如何开展本课程的教学,又怎么样提高钳工实训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学实绩,成为了摆在广大钳工实训指导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作为机械类专业教师的一员,自工作以来就一直从事钳工实训教学,这里笔者就怀揣冒昧地单从教师的角度谈谈自己对钳工实训的有效教学这个问题的思考。
(一)教师的眼界
钳工自其产生以来,其工具除了材质并未有实质性变化,不少教师因循守旧仍引用旧法,数年如一日,不曾改变。教师本人要深谙钳工技术的过去和现在,更要关注钳工的发展动态尤其是高级别钳工技能竞赛的动向。不少教师只愿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故而“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也不足为怪。比如,带表卡尺作为传统游标卡尺的优化,在测量读数时无疑快捷和方便许多,更能减少因看错刻度对齐而造成的误差,无疑可以提高学生读数的速度和准确性,化解游标卡尺读数的难度。又比如说,不少教师在处理斜边时,往往只考虑角度的准确,却容易忽视斜边的定位尺寸。如果教师不知道V型块为何物,亦或者没有这样的便捷的工具,往往在加工这些斜边缺少足够的保证手段,造成失分。以上这些问题,只是教师因眼界问题造成教学困顿的一点缩影,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钳工教学无法向更简单、便捷、易懂的方向发展,反而会削减学生的学习兴趣,挫败学生的学习热情。有鉴于此,笔者建议钳工实训教师应多走出去,参加多种形式的技能比赛和培训,获取钳工技术的发展动向,掌握新设备,新工具和新方法。例如,在去除半封闭腔时,以前用的较多的是交叉锯法或打排孔錾削法,前者锉削余量大,后者钻孔数量多。借鉴技能竞赛的经验,笔者在教学中引入了窄锯条转锯法,只要对使用的锯条进行特别的处理,就能使用人手一把的锯弓,加工出直线度高且余量小的半封闭腔,这样的方法既减轻了劳动量,也节约了时间,教学的实效性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二)内容的选择
从钳工实训的现状来看,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设计方面投入不多,,实践内容枯燥乏味。笔者认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强调基本功练习外,俗话说:“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只有花更多时间练好钳工基本功,才能更好地完成钳工实训任务。其次,教师要选择合理内容作为载体来分解实施钳工各技能等级的技能点,例如初学时安排制作梳排以提高学生的锉削技能,然后安排长方体的制作让学生掌握锉削的基本技巧,随后安排3-4个包含角度、对称度、孔加工、攻丝等初级技能鉴定要求的工件,在中高级鉴定中有意识地插入两件对配、镶配,以及多件的装配,但不论是安排什么内容,都必须紧扣技能考核的主线。在此基础上,给学生穿插如划线尺寸计算,V型块中心高计算,窄锯条的制备,清角锉的加工,麻花钻的磨削等实用技能,让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操作技能上的全方位提高。以锉削为例,在初级工阶段笔者就从不给学生介绍推锉法,因为初级工阶段,工件加工的允差较大,无需使用推锉法这种仅适用于局部余量较小的场合的锉削方法,而初学者往往对教师强调的推锉的使用时机不放在心上,乱用滥用推锉法,造成锉削效率低下。如此一来,笔者认为在初级工阶段引入推锉法显得不合时宜,倒不如到中级工阶段,待到学生有了足够的速度和精度意识后,讲解为佳。这样的做法无疑在教学中要比笼而统之的全部讲解要更具实效。再比如说,对确实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额外布置新的任务,比如制作心形吊坠、刨刀、耳勺等简单实用的趣味制件,让学生感受到钳工的实用之处,这也无疑对技能上较为吃力的学生是一个莫大的刺激促动。
(三)教法的优化
参与钳工教学的教师如果在教学中没有宏观教学的理念和新颖的教学方法,往往会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面,有效教学也就无从谈起了。不少学校钳工实训配备多为外聘实习指导教师,这些教师动手实践能力出众,但往往在教学方法上墨守成规,不能也不敢创新。例如钳工教学中,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莫过于理实一体化,精讲多练。其实只要在对着黑板讲步骤和布置学生操作间加入示范,亦或者把讲和示范结合起来,将教室的教授内容转移到实训现场,用实物或实操代替空洞的讲解,便可以弥补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之间的真空地带,快速的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也更能减少衔接过程中的无效学习。除此以外,实物教学、示范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的综合使用,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大纲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欲望。以示范教学为例,钳工作业囿于时间,教师不可能每次都给学生进行示范。拿工艺分析来说,起初教师应讲明工艺编制的主要脉络和注意点,在多次示范后,可以尝试逐步引导学生自己编排零件的加工工艺,教师只在必要的核心问题上说明加工技能要领,有时候让学生走点“弯路”,犯点错误也无妨,这样反而会引起学生对自己工艺编制适合合理产生反思,使学生在失败中领悟正确,这要比总是由教师告知正确做法更“走心”。在处理巡视过程中发现的个别错误,教师应该及时的指出并予以正确的技能示范,以强化教学效果。
二、结语
总结来说,示范教学还是要做到“五勤”,即腿勤、眼勤、脑勤、嘴勤、手勤。前三者旨在发现问题,后两者意在通过细致的讲解,及时的纠正反复的示范,纠错,巩固教学效果。不少实训教师在批改工件往往改完了事,忽视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这一点是不可取的。工件批改后进行必要的点评既能对作业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激励、促进,也能对共性错误提出整改,“惩前毖后”。
作者:管鹤 单位:江苏省高邮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兵;油库钳工;实训;模块化设计;岗前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2-0131-03
为了贯彻军队新时期建军思想,围绕主题主线,油料培训机构响应“加强高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技能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的要求,突出了学兵①实践能力培养的“首位”意识。油料专业技术兵油库钳工的培训,实习操作培训课时长,培训课目繁多,各课目之间衔接紧密,工序环环相扣,适合应用模块化教学。笔者结合几年来模块化教学经验,就油库钳工实训模块设计应把握的问题进行探讨。
巧妙组合模块内容,处理好“厚”与“薄”的关系
专业实训模块用“繁”则“厚”,就“简”则“薄”。因此在设计实训模块时,应正确处理好“繁”和“简”、“厚”和“薄”的关系,达到去“繁”就“简”的目的。
因“教”取“材”,减小模块“厚度” 把所学专业内容全部集成一个模块不可取,也不科学,而是根据课程建设需要,取其一二,组合模块,减小模块“厚度”。就油库钳工教学而言,模块所用教材内容涉及钳工基础理论知识,涵盖了锯削、錾削、钻削、磨削、刨削、维修和装配等多种技能操作,把这些操作集中到一个实训模块显然不切实际。因此,设计实训模块时,选择符合油库专工职业标准和第一任职要求的内容,去繁就简,取其精华。
精心设计,简化模块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和计划,打破教材原有的知识结构,利用聚类式模块、项目式模块和任务式模块等形式,分别设计出简单实用的单一项目模块和综合实训模块,使模块变“薄”。针对油库钳工专业可操作性很强的特点,将一、二项操作设计为一个简易的初级模块,作为基础训练的初级内容。对于综合实训能力的提高,可设计综合多种操作的高级模块,作为晋级训练所用。
合理调整模块参数,把握好 “难”与“易”的关系
设计实训模块参数时,模块的广度和深度左右着模块的难度。广度越宽,深度越深,难度就越大。学兵大纲规定的实训课时内,恰当的广度、适当的难度和合理的深度是完成实训任务的重要因素,实训模块的难度直接影响实训质量的提高。因此,正确把握好实训模块的广度、难度和深度,是确保设计好实训模块的关键。
控制好设计实训模块的广度 实训模块的广度是指实训内容涉及的范围和领域的广泛程度,可以用基本操作的数量来量化。设计实训模块时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提炼出本专业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技术或零件的知识点,加以整合,而不是简单地罗列。在课程实施时用完成课程内容所需要的时间来量化,控制在本课程可比广度的范围内。油库钳工实训使用的《油库钳工》教材,内容包括钳工划线、锯削、锉削、钻孔、扩孔、攻螺纹与套螺纹、刮削等15种基本操作,装配和修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如果把如此繁杂的操作设计成一个模块进行实训,对学兵来说无异于囫囵吞枣,人为地增加了模块的广度。为了把握好模块设计的广度范围,笔者尝试如下方法:(1)以任务为引领,加强实训基本技能操作。以中心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兵完成日常工作任务为起点,设计实训模块。根据油库钳工工作实际,可把其中的一到二种基本操作构成一个模块,如将锯削、钻孔设计成一个模块;攻螺纹、套螺纹和铰孔设计成另一个模块。基于以后的任务需求,加强钳工基本功实训,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增强实训针对性。(2)以素质为目标,突出提高综合能力培养。在完成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根据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在同一模块加入配合、研磨等课目内容,设计成高级模块。如工字镶配模块,集合了划线、锉削、钻孔和铰孔等基本操作,再加入配合公差的内容,课目内容增多,广度增大,对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增加了要求,以达到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
掌握好设计实训模块的难度 实训模块的难度由工艺要求和技术等级决定。因此,在设计实训模块时,根据实训规律,把模块难度控制在学兵可完成的范围内。油库钳工实训模块专业性很强,依据国家制定各种技术规范和标准,结合加工工艺水平和专业要求,难易程度设计由浅入深,呈现一定的梯度增加,不可无限制的拓展和提高教学要求。以钳工实训模块一、二(如图1、图2所示)中的钻孔为例,设计模块一、模块二中的钻孔难度逐渐增大,基本偏差要求H13~H9,逐级提高。平行度、平面度和垂直度的技术要求也是逐步增加。因此,在设定技术要求和难度等级时,应遵循科学规律,不可随便增减难度,如把钻孔的基本偏差由H13增至H5,这样,学兵不但完不成实训任务,而且也达不到实训要求。
拿捏好设计实训模块的深度 实训模块的深度是指实训模块内容所需要思维的程度,可以用课程目标要求的不同程度来量化。在设计实训模块时,控制抽象思维的层次性,减少逻辑推理的多重性,把课程目标的难易程度控制在中等偏上程度,实训模块的深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对于油库钳工的初级实训模块,技术要求和难度等级停留在学兵能完成本模块的基本要求上,就是教员要求怎么做,学兵如何完成,以完成任务为主,不求过多的分析推理。高级模块(如工字镶配模块)的实训则适当加大抽象思维的层次性和逻辑推理的多重性,加强纠差纠错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实训的深度。
突出模块教学“主体”,解决好“教”与“学”的关系
在油料培训机构中,教学主体是学兵,突出学兵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突出理论模块教学中学兵的主体地位 以往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员“出口成章、出口得彩”,忽视教案、讲义的建设质量,照搬课本内容多,教员自己理解消化吸收的内容少,紧贴学兵实际的就更少了,理论授课效果不很明显。因此,突出学兵主体地位在理论模块教学中尤为重要。一是课前准备中体现学兵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准备阶段,吃透大纲精神,综合以往经验,考虑到学兵个体的文化差异,合理安排授课内容的难度,备课时突出主体意识。二是授课时突出学兵的主体地位。授课过程中,采用互动式、启发式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设置互动问题,让学兵的脑动起来,手舞起来,嘴说出来,教员真正做到调动主体,以顺利完成理论模块教学。
突出实训模块操作中学兵的“主角”作用 在整个实训模块运作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兵的“主角”作用。教员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增强教员与学兵之间的互动性,千方百计地提高学兵“演技”,让学兵乐“学”、乐“演”,“演”好。真正做到“学”“做”结合、“学”“用”结合。油库钳工在进行锯削作业时,教员先把锯削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写成小脚本,实训时先示范一遍,再请几个学兵根据示范学演一遍,组织学兵进行讨论,比较二种起锯方式的优劣,分析推锯的速度和力度大小,找出几个学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实训中让学兵自主操作,通过教员的“导”和学兵的“演”,体现出学兵的“主角”作用。
加强模块衔接力度,统筹好“教”与“训”的关系
在模块化教学方式下,可把模块为分理论模块和实训模块,两个模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重点突出油库钳工应知应会内容,构建理论知识模块。课堂讲授时,针对不同的知识模块融入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手段,重点讲授实训模块中的理论内容,把实训用到的知识点和操作要领揉搓到课堂教学中,讲明讲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实习中,根据实训模块内容和技术要求,用课堂知识指导实习操作。将学兵分组进行练习,分配到不同的实习“工位”,在各个工位上,将书本内容与具体操作参数融为一体,实现“工学”对接。同时,充分发挥学兵的主观能动性、教员的组织管理和指导作用,促进两个模块紧密衔接,防止“教”、“训”脱节,使整个教学实训过程整体化、系统化。
实训模块化教学就是以模块为核心,围绕模块来组织实训的技能训练和工种工艺学习,基于钳工技能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的模块化实训教学。在综合考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油库钳工需求基础上的模块化教学方法,为油料专业技术兵实训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注释:
①“学兵”是参加短期培训(一般少于半年)士兵的总称
参考文献:
[1]黄泽锋.模块化教学在汽修专业中的应用[J].南海信息技术学校学报,2007(8).
[2]柴学宝.模块化实训教学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9(7).
[3]李猛.钳工实训中模块式教学法应用尝试[J].职业教育研究,2009(2).
[4]邓泽民.职业教育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关键词】钳工实训;教学观念;探讨;重要课题
钳工技能训练是培训中心对机械类专业人员进行技能实训的一门必不可少的重要实训课程之一,它的内容包括平面划线、钳工、锉销、锯割、钻孔、攻丝、套丝、刮削及复合作业,另外还包括设备的维修和保养等,由于钳工技能训练主要以手工加工为主,内容枯燥陈旧,动作单调练习中消耗体力较大,身体容易劳累,导致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员思想观念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势,如何在新形势下改变钳工技能的实训教学,提高机械类技术工人综合素质,是摆在专业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和课题。
1 钳工实操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钳工实操所使用的设备和工具都比较简单,如:钻床、砂轮机、锉刀、手锯、锤子等,这些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工具简单学员没有什么好奇心,缺乏求知欲望,还有的学员认为钳工技术与当前日新月异的现代化设备相比已经很落伍了,即使掌握了也没有用武之地。
(2)钳工实操时劳动强度大,体能消耗高,学员在实操过程中感到比较疲劳。
(3)钳工实操时噪音大,实操环境差。培训中心共有钳台32个,如果赶上人多有可能有50余人共同在车间里进行实操作业,这么多学员同时进行锯割、锉削、敲击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会让人们产生心烦意乱的感觉。
(4)钳工效率低,进度慢,学员实操无兴趣。钳工制作时,要挫销好一个平面需要反复多次进行,有时一个上午也挫不平一个平面,会让学员感到枯燥乏味。
2 钳工实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培训机构或院校的钳工实训都是围绕着锯割、锉削等内容进行教学,多数是加工六方体或三角和六方的镶配制作,只要钳工实操,教师采用的课题内容几乎一样,学员们往往经过一周的培训,绝大部分人都会感到厌倦,不愿意动手;有的学员干脆不来上课,认为在机械化和自动化时代的今天,这种手工加工技术已经过时,对今后不会有用,抱着这种心态的学员在培训学习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懈怠心里,这样就给培训老师和管理人员在培训期间的管理和授课都会带来很大的困难。
3 针对提升钳工教学质量的研究与思考
在钳工实操教学过程中,本人发现如果按过去填鸭式教学方法去教学,就会缺乏新意,学员很到乏味,疲劳厌学,没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员学习兴趣的金钥匙,下面介绍几种较为可行的教学方法。
3.1 参观工厂,感受钳工的重要性
储备人员大多刚从院校毕业,他们对钳工的重要性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概念,那么让他们在实操前去感受一下工厂的零件制作、设备的装配等钳工工艺,让他们更能直观的感受到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方面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
3.2 进行视频教学,增强感性认识
在每个教学模块实训前,有计划的组织学员观看演示视频光盘,让学员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如观看刃磨扁铲的视频时,会让学员从中学到刃磨前砂轮机的检查、刃磨角度的掌握、什么样的刃磨姿势是正确的、刃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等等,通过视频的观看,让学员更能直观的感知刃磨的操作知识,为日后训练打下良好基础。
3.3 感觉技能,培养反应能力
感觉技能是指与感觉器官的敏锐程度有关的技能,不同专业有其特殊的感官要求。在钳工技能操作中,仅仅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还远远不够。钳工的操作主要用手来完成,培养出一定手感就更为重要。感觉是否正确与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加工工件的质量和速度,体现了操作技能水平。对初级钳工考核而言,加工的尺寸精度通常也要控制在丝米级。要对自己的下手有一定分寸。以锉削为例,需要了解当自己分别采用大板锉、中锉与油光锉时,每次锉削的锉削量大概值,以免下手不分轻重,开始尺寸超出,忍不住用力连锉几下,就把工件尺寸锉小了。这就要求多动手、多检测、多思考、多观察,通过科学操作,熟能生巧,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出一定的感觉技能。一般情况下,熟练的钳工在锯割后留下约0.2mm的余量,使用大板锉连锉十次左右,将余量减少到约0.1mm,然后使用中锉再锉削十余次,余量控制在0.05mm左右,最后用油光锉修整。
3.4 实操中穿插着理论教学
在实操过程中会让学员根据图纸要求来进行制作,那么图纸上的各种制图和公差配合就可以通过在实操前穿插的就进行讲解了,避免在上理论课时学员对其有一定的抵触心理,例如,在实操培训中一道实操题目《套螺纹》,如图
通过掌握实操前学员必须读懂图的想法,很自然的就把机械制图和公差配合的相关知识在实操前一并就介绍给学员了,这样无形中就把理论知识进行了温故而知新。
3.5 采取措施培养学生对钳工实训课的兴趣
要培养学员对钳工实训课的兴趣,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将钳工实训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从中寻找可以引起学员学习兴趣的生活例子,加强对钳工的学习。例如在实操过程中本人会让学员去制作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制作如,制作小榔头、扳手或者45°角尺与90°角尺等。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打破了传统钳工实训课中教学内容的束缚,而且增添了课堂教学的乐趣。
3.6 角色互换,体验成功
本人在钳工实操授课过程中,会把表现突出人员,也就是在实操过程中工件制作非常好的学员请上台来,把他制作中好的方法及窍门和大家进行分享,我也会把动作不标准的学员请到台上来,让他们到台上实际操作,让台下的学员来给他指正错误,这样的教学方法既提高了课堂的互动性,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4 引入竞争机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竞争使人进步,基于职工动手能力较弱等特点,在保证学员每个动作都规范和正确后,对学员进行竞赛性质的实操,例如,适机举行锯割比赛,比赛期间由老师作为裁判员,每个人统一时间,独立完成锯割,锯割下来的料不允许打磨,由老师按统一回收进行打分,这样一来无形中提高了钳工课程的互动性,带动了大家的训练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竞争训练氛围。
5 结束语
在各企业岗位竞争非常激烈的大背景下,加强对钳工实训教学质量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学员对钳工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帮助学员掌握有关钳工的技能与知识,通过系统规范的培训,为企业输送更全面、更优秀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2004年,我队遵循“简便易行、注重实效、不断创新”员工培训规划,在实用、速成上下功夫。一是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新颁布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及评级办法》的学习培训,全面提高全员安全质量标准化思想意识,并编写了详细的“教”与“学”计划,做到学习时间、人员、内容三落实。二是以集团公司、矿开展的首届职工技能竞赛为契机,将技能竞赛和作业现场延伸,对照《作业规程》、
《技术操作规程》中诸如回柱放顶、放炮、瞎残炮的处理、支柱等工序进行理论与技能讲解,现场手把手的岗位示范操作,促进员工在干中学、学中练、练中精。三是开展了“学习金牌工人、争当金牌工人”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启发教育全体员工以学习许振超同志的先进事迹为动力,在能吃苦的基础上添加“技能型、学习型”。全年组织员工培训26场,培训1800余人次,员工持证率100%,有9名同志获得了“技术状元、技术能手称号”,35名员工取得了初级工资格证书。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应当清醒的看到我队在员工培训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具体讲一是“两镑有力就能干煤矿”的陈旧观念仍在员工的思想意识上存在;二是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给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三是员工流动性较大,出现反复招工、反复培训,培训工作量大;四是部分员工把学技术看作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所有这些,在2005年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梳理,下大力气加以改进。
二、2005年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思路
1、指导思想:2005年,我队紧扣《羊场湾煤矿2005—2007战略规划安排》,按照“围绕一个目标,建设三支队伍,创新三个机制”的总体工作思路,坚持理论培训与实际培训相结合,日常培训与阶段性培训相结合,过程与最佳效果并重的原则,做到学习内容在岗位上查找、技能培训在岗位上开展,学习效果在岗位上体现,将教育培训向生产现场全过程延伸渗透,强化“一日一题、一旬一问、一月一季一考”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强化证件管理,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杜绝无证上岗,实现员工持证率100%。
2、人员现状:目前我队现有195名员工中,已取得初级资格鉴定证的有30人,取得中级工资格鉴定证的有2人,高级工的3人分别占全队总人数的17.9%,面对员工素质严重偏低,人员结构严重失衡的现状,2005年我们在员工教育培训工作中,我队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在员工出勤率管理上,打破“大锅饭、平衡照顾”的陈旧观念,实行定岗定员,优化组合,竞争上岗,树立看素质、看实绩、看技能、看贡献的用人机制,将工分制和得分情况与技术贡献大小、苦、累、险捆绑在一起,形成“干多干少收入不一样,技术高低收入不一样,贡献大小收入不一样,”提高员工劳动积极性和出勤率,全年职工出勤率保持在85%以上。
二是在员工流失率管理方面,我队将本着“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的用人机制,彻底打破正式工和临时工的身份界限,为那些生产骨干的短期合同工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打消他们临时挣钱的短期思想,达到以点带面,同时根据我队现实,我队的人员流失率全年控制在10%以内,增加一项合理的淘汰率,全年计划抓3—5个典型,主要是文化层次低、技术素质差,但又不学习、不进步的人进入淘汰程序,来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是在参加培训率方面,充分运用激励机制,将员工接受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情况,纳入班组考核内容,把员工的工资、奖金与学习情况和成绩挂钩,并实施“五个一”教育,每天开班前会之前学习一段技能知识,每个员工有一本专门的学习笔记,有一次学习由队技术员就题目进行讲解,队每日检查个人的学习笔记,每旬进行一次闭卷考试,使全员参加培训率达到90%。版权所有
关键词: 钳工技术 教学训练 探索
根据《钳工工艺学》的教学大纲要求,通过教学训练,应该使学生达到中级钳工技术水平。笔者从事中级钳工技术教学训练多年,认为“四步教学训练法”(简称“四步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训练方法。
一、“四步教学训练法”的界定
何谓“四步教学训练法”呢?“四步教学训练法”就是根据循序渐进和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原则,将中级钳工技术的教学训练工作分为:入门教学训练、基本功训练、命题作业训练和综合强化训练四步。教学训练从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
二、“四步教学训练法”的具体操作
以一个班50名学生为例来说明“四步教学训练法”的操作过程。
第一步:入门教学训练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训练达到中级钳工理论水平;达到钳工技能入门。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稳固专业思想;引导学生树立做一名优秀钳工的远大理想;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机械制造行业工作。
教学时间:120课时(安排一个学期教学训练、周授课6课时)。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参观法及示范讲解法、“手把手”指导法。示范讲解法是指在生产现场教师或师傅通过边操作边讲解,将动作要领和技能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手把手”指导法是指教师手把手指导学生,学生边操作边掌握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学安排:教学训练的主要内容为“游标卡尺、千分尺和直角尺等量具的使用和保养” 、“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钳工常用设备的保养”、“钻头、錾子的刃磨”、 “工件的装卸”等。
入门教学训练阶段,以课堂内教学为主,操作时间较少,设备多少对教学效果影响不大。入门教学训练为基本功训练打基础。
加工实例:
如附图(1)所示的零件,毛坯长度为105mm、长为105mm,材料为45钢。
通过该零件加工首先是达到锯割训练的目的,在教学中突出眼视的方向、位置是关键;调整锯缝运行方向是基础,以确保尺寸是目的。要求锯割片厚为3mm逐片检查达到直线度误差0.5mm,毛胚基准面不变,尺寸达到96±0.25mm。
其次,达到锉削的基本功训练的目的,平面的锉削要点主要平、稳,如何控制双手的力矩平衡,掌握锉刀的正确选择方法。理论教学应详细讲解锉削中锉刀的结构、锉刀的规格选择及锉削的方法、在锉削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及矫正措施;加工中如何保证加工精度方法。锉削尺寸可以从方形尺寸95±0.15mm、93±0.08mm、92±0.05mm、90±0.04mm一步一步地提高精度。
如附图(2)所示的零件,毛坯以上一工序的零件为基础,加工到长度为90mm、宽度为90mm,材料为45钢。(接上题材料)该题也可成为测试题。
测试的目的能了解学生对锯割、锉削掌握情况,能达到的精度;引入学生对平行度、垂直度的概念及加工方法;正确学会量具的使用为更好地深入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工艺分析,了解工艺对机械加工的重要性。
第二步:基本功训练
教学目的:通过训练达到初步的钳工技能。
教学难点: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养成文明生产和安全生产的习惯。
教学时间:120课时。(安排一个学期教学训练、周授课12课时)。
教学方法:“1mm训练法”、“等级目标训练法”。
“1mm训练法”就是反复以1mm的切削深度尝试锉配表面,每次锉削后检测平面尺寸(尺寸精度形位精度)、配合精度。“等级目标训练法”就是根据某一加工精度等级,设计许多目标(尺寸),每完成一个目标,检测实际的尺寸、配合精度,比较实际状况与理论目标相符合的程度,从而提高加工精度能力的一种训练方法。等级可分A、B、C、D四级。A、B、C、D各级加工精度分别与尺寸公差等级IT10、IT9、IT8、IT7相对,反复锉削,从而提高动作协调性、反应灵敏性的一种训练方法。
教学安排:
1、科学安排实习时间。完成每个学生120小时的操作时间,在安排上考虑了领悟能力的高低确实有难度。笔者的做法是: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晚饭前后、晚自修及晚上时间,合计一周教学安排操作时间12小时还可安排课外操作时间6小时,对未达到要求的同学进行补充训练,对要求高的优等生开小灶。据统计: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和情况下,一般用10周时间完成基本功训练。如果能与其他操作技能(电工、车工、制图、电焊等)搭配,进行训练,周期还将大大缩短。
2、增加训练强度。“1mm训练法”加工同一类型的零件须保证5次以上;“等级目标训练法”完成加工目标次数须保证5次以上;锉削成形面零件5只以上,同时对教师的规范化教育即节约了备课时间用到实践指导中去,通过分析使学生了解自己,吸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规范操作动作。例如将一次锉削平面分解为3个动作过程,即锉刀前进身体前进、锉刀前进身体前进、锉刀前进身体后退。锉削时,要求动作步步到位,用力适当、简洁明快。
4、有记录、有总结、有分析。
……
5、循序渐进。先完成“1 mm训练法”,再完成“等级目标训练法”训练,最后完成“双手控制训练法”,其中“等级目标训练法”要求从A级开始,达标一级提升一级。详见图
第三步:命题作业训练
教学目的:通过命题作业训练,达到相配件制作中级钳工技能水平。
教学时间:120课时。(安排一个学期教学训练、周授课12课时)。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析工艺)、示范讲解法、自练自测法和总结分析法。
教学安排:
1、适当放宽工时定额。例如钳工“相配体”零件,根据中级钳工要求,若工时定额为300分钟,但在训练时工时定额应定为450分钟甚至为600分,确保加工精度为前提再将工时定额逐步缩短。
2、增加加工零件只数,保证训练强度。条件许可,应该反复训练。
3、变消耗性实习为创利性实习。结合生产实际,外接加工业务,可以节约材料,变纯消耗为零消耗。如果安排得当,还可以为学校创利。
4、科学安排时间。安排方法与前一步训练相同。
加工实例:如附图所示的零件,按照中级钳工的标准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零件的形体特征、工艺特征、加工方法,考核钳工的基本操作水平。
第四步:综合强化训练
教学目的:通过训练达到中级钳工技能水平。
教学时间:六个月
教学方法:自练自测法、模拟考试法和总结分析法。
教学安排:综合强化作业训练,是“四步法”教学训练的最后阶段,学生分散到各实习工厂。
目前,许多学校存在着一种错误倾向,认为学生下厂实习等于毕业,对实习学生缺乏管理、指导和考核,造成教学训练效率不高,形成了一种放羊摸式。笔者认为,综合强化训练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技术指导工作。派出得力技术指导老师,了解学生的技术进步情况,与工厂师傅一起制订科学的训练方案,提高学生的钳工技术水平。
2、充分重视讨论、总结和分析。企业是生产型的,作为学生的实习应在教师和师傅的共同指导下得到提高,加强模拟考核工作力度,及时地总结和分析将大大促进学生技术水平的提高。
3、切忌放任自流。工厂上班是8小时制,有许多学生晚上无所事事,沾染上社会不良习气,在社会造成极坏影响,这种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学校必须在充实学生的业余时间下功夫。
4、落实技能培训计划。将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结合起来值得更好探索。
三、“四步教学训练法”的特点及实效
(一)“四步教学训练法”的特点是:
1、目标明确,层次分明。总目标为:中级钳工水平;分目标为:中级工理论水平和初步操作技能; 初级工操作技能;中级工操作技能;中级工操作技能生产化。分目标层层递进,界限分明。
2、时间适宜,切合实际。校内技能训练、完全能够保证每个学生每人操作时间360课时。
3、费用节省,效益明显。入门教学训练可用教学废料,需要的材料可再应用;基本功训练每人用材料10公斤,合计费用10*4.00=40元;命题作业训练每人用材料30公斤,合计费用30*5.00=150元),但这个阶段结合生产实际,可以得到适当补充。综合强化训练不需要材料,每个学生训练所需费用只有管理成本。但合理安排零件制作是至关重要的,如图所示零件就是材料的重复使用。
4、反复训练,熟能生巧。技术靠学习,技能靠训练。训练贵在“反复”。同一个动作重复10次不算少,重复20次不算多。反复完成基本动作,促进钳工技术水平提高。
5、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目前许多职校在钳工技能训练中,安全生产十分重视,但文明生产却得不到重视。然而“四步法”教学训练却十分重视文明生产。
6、分步到位,激发竞争。训练过程从低到高,达标一级,前进一步。钳工技术等级考核拉开档次,奖优罚劣,激发竞争,激发学习和训练和积极性。
(二)“四步教学训练法”的实效:
实践证明,“四步教学训练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训练方法,据统计,理论考核,98%的学生能达到中级工水平;技能考核,80%的学生达到中级工水平;95%以上的学生能达到初级工水平。
四、使用“四步教学训练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笔者反复使用“四步教学训练法”,认为如果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改进,教学训练的效果将会更好。
1、重视基本功训练。要百分之百保证基本功的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
2、确保工量具到位,增加训练时间。
3、“1mm钳削法”中的切削深度可分别改为0.5mm和0.2mm、0.1mm进行锉削锉配训练,既可以节约材料,又可以增加训练次数。
4、加强“综合强化训练”的指导、管理和考核工作。
5、提高指导老师的技能水平。组织指导老师之间的技能竞赛;鼓励指导老师参加“高级钳工”和“技师”的技术等级申报评定和培训;强化实习指导教师责任感,把有限的技能用到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钳工(初级・・中级・高级)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版。
[3]机械加工工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