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电力生产工艺8篇

时间:2023-06-20 17:05:4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电力生产工艺,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力生产工艺

篇1

关键词:油田生产;设备工艺;优化调整;节电管理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随着油田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系统用电量逐步增加,目前采油单位电力消耗费用占生产总成本的三分之一,节电已成为降低油田生产成本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现结合油田管理的几个节电事例,进行设备工艺优化调整节电管理途径探讨,明确油田节电工作的主要方法和系统节能降耗的主攻方向。

一、油田生产设备工艺优化调整节电管理方法的探讨

本文结合采油矿生产管理的典型节电事例,对油田生产设备工艺优化调整节电方法进行三种观点的探讨。

(一)结合油田生产实际,对供电设备进行调整,消除电能浪费,是节约电能的主要途径

在油田井站工艺生产系统改造之后,有一些岗位因生产规模扩大相应增大供电设备,提高用电负荷,但也有的岗位因生产规模缩小,减少用电量,而供电设备的容量没有降低。为此,需要采油单位结合生产实际,对供电设备进行优化调整,消除电能浪费问题。例如:我们第二油矿为了减少供电设备损耗问题,针对1座联合站和2座注水站的个别岗位生产规模降低,对容量大的变压器及时根据所带负荷进行调整,对8台变压器进行了调小更换,匹配用电系统的供电设备,减少变压器自耗电量,三座站日节电107.6kw.h,年减少电能损耗3.93×104kw.h,消除了不必要的电能浪费。在大庆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时期,井站的生产工艺改造越来越多,如果采油单位都在供电设备优化调整上积极做工作,节电工作应该是大有潜力可挖。因此,今后的油田管理有必要紧紧结合生产实际,根据生产负荷的变化,及时调整供电设备,这是消除电能浪费、节约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

(二)根据油田生产实际,对用电设备进行调整,减少用电负荷,是节约电能的有效方法

在油田的采油区域,其管理中心是转油站。每座转油站的用电设备都在10台以上,其中耗电较多的设备就是外输油泵、掺水泵,它代表着一个采油队的生产能力。由于原油产量逐步自然递减因素的客观存在,使有些采油队的产量不能满足外输油泵满负荷运行,出现“大马拉小车”现象。消除转油站电能的无功损耗,需要根据油田生产实际,对用电设备进行调整,减少用电负荷。例如:我矿在对12座转油站进行用电负荷调查之后,对“大马拉小车”机泵采取了相应节电措施。一是针对扬程超出系统要求的机泵,采取减级措施。围绕3座转油站的7台输油泵、3台掺水泵的泵管压差都大于一级叶轮扬程的问题,采取机泵减级措施,年节电33.069×104kw.h,二是针对外输液量减少的转油站,采取换泵措施。围绕2座转油站系统区域油井产量递减,使输油泵不能达到满负荷运行,造成电能的浪费问题,对4台输油泵进行选型换泵,年节电61.247×104Kw.h。三是针对不能满负荷运行的输油泵,采取换电机措施。由于高含水油井的关井,我矿一座转油站外输液量出现减少,输油泵不能满负荷运行,造成了电能浪费,我矿将油水两用泵的75kw电机更换为75/55kw的双功率电机,在运行中调为电机55kw,年节电5.69×104kw.h。所以,根据油田生产实际,及时采取了机泵更换、机泵减级、电机调整等节电措施,非常必要,这是采油单位节约电能的有效方法。

(三)依据油田生产实际,对工艺流程进行调整,降低系统能耗,是节约电能的有效措施

油田重要生产岗位的工艺流程在经过多次改造或系统生产规模变化之后,在运行中经常出现了新老流程供排不合理,既不便管理,又流失大量电能。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依据油田生产实际,对工艺流程进行调整,降低系统能耗。例如:我矿在油田生产系统运行中,采取工艺流程调整措施,降低系统电能消耗。一是利用现有工艺条件,对系统进行供水分配调整。我矿有1座联合站的污水岗在经过两次工艺流程改造后,运行2台污水泵,由于泵排量大,污水满足不了污水泵输水需要,必须控制泵出口阀门,造成蹩泵运行和污水开连通阀循环打水现象,出现明显的“大马拉小车”现象。为了减少污水泵的电能消耗,利用现有的工艺流程,摸索调整污水岗和输油岗的合理分配供水关系,将耗电多的污水岗污水泵停运1台,在输油岗增启1台小型污水泵,使污水岗和输油岗污水泵都能在合理有效的排量范围内运行,提高了污水泵效率,降低了污水岗的耗电量,年节电量83.95×104 kw.h。二是合理调整工艺流程,减少机泵运行台数。我矿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后期,在开采过程中高含水油井关井数越来越多,地层压力由于采出液的减少而开始回升,造成注水管网压力升高,从而带来了注水泵单耗的升高、泵效的下降,出现了电能的浪费。为此,我矿对注水系统合理分配区块水量,调整工艺流程,停运1台注水泵,将管网压力降到规定范围,即能满足生产需要,又实现日节电4.7×104kw.h。因此,要解决诸多管理系统不合理问题,消除电能多耗现象,有必要根据油田生产实际,探索实施工艺流程优化调整的节电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节能降耗。

篇2

关键词: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管理方式

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与企业的自身发展形象密切相关,电子产品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领域,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质量也具有更高的要求。而电子产品质量与生产工艺也脱离不开关系,无论是受人文因素还是客观因素的影响,要保障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都需要在生产期间对其严格管理,这样才能促进生产过程的高效化。

1电子产品的工作程序

在现有的发展阶段,企业对电子产品生产期间利用的生产工艺都是对生产的时间、方法、速度、程序等进行总结,并对整个生产的环境、质量、人为因素以及产生的生产消耗实施管理[1]。一般情况下,对电子产品进行研究与生产期间,主要为4个发展历程。分别包括对生产方案的论证、对工程的研究、对设计的定性以及对生产的定型。在这4个发展阶段中,要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流程有效实施。对于方案论证来说,相关人员在方案设计期间,首先要收集相关的技术资料,并对使用的技术手段进行调查与分析。然后,有效编制方案,以促进方案研究的更为有效。最后,对整个方案的实施与确立进行计算分析,从而促进方案论证工作的科学进行。对于工程研究,根据论证方案的初步设计,制定出合理的参考任务书,并按照相关的程序与标准对电子产品的性能、技术等要素进行研究。接着,利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其计算、设计,以形成样机和设计技术。对于定性设计,相关人员在对其实施期间,要对现场情况进行检验、辨别,然后根据技术任务书的说明对其编写、设计,促进设计文件应用的合理性。同时,还要严格审查生产工艺方案和生产文件,并在最后开展相应的定型会议对其优化。对于生产定型,要加强工艺文件的有效编制和完善性,并根据生产方案的制定对生产人员进行知识培训与操作训练,保证在大批量产品工艺生产期间,能够提高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2]。

2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种类

目前,我国生产的电子产品种类比较多,生产工艺也存在较多种类。一般情况下,常见的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几种。(1)物理加工工艺,该工艺能够制作一些铭牌,并利用电镀、刷漆等方式来形成。该工艺对产品的表面实施物理加工模式,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电子产品的表面抗腐蚀性。(2)化学处理工艺,该工艺也是一种表面处理办法,主要利用焊接、灌注的方式来实现,具有抗氧化功能。在电子产品产生期间,利用该工艺不仅能提高其表面的抗腐蚀性,还能使电子产品更加美观。(3)连接工艺,在对电子产品进行制造期间,该工艺主要通过压接、胶结的方式来完成,在使用过程中,一般存在手工焊接以及机械焊接两种方法。(4)总装工艺,在电子产品生产期间,利用该工艺主要实现的是预加工、调试以及包装等工作。(5)机械加工工艺,该工艺在实施期间能够导致一些材料外形发生改变,保证产品在生产期间满足一定的使用需求。(6)塑料工艺,该工艺主要通过注塑、吹塑以及压塑的方式来完成,在电子产品生产期间也发挥其较为有利的作用[3]。

3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影响因素

在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下,电子产品得到更为成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在发展期间也受到多种要素的影响。这些要素的存在不仅会影响电子产品的质量,还会抑制企业的积极进步和发展。其中,人为因素影响着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正确使用,在影响要素中形成的效果更为突出。因为企业中的各个工作人员是电子产品生产的主要实施者和接触者,在保障电子产品生产质量工作中发挥其较大作用。特别对于一线的工作人员,每个员工不仅要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还要形成高度的敬业意识[4]。所以,在对电子产品生产期间,他们要不断学习先进的专业技能,并在工作中以相关的规章制度作为标准,促进工作行为的规范性。并且,其中的生产设备也是影响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实施的重要因素,在对电子产品进行制造期间,其中的模具是根据市场需要对其定位的,只有提高模具的精度,才能保证电子产品生产质量的有效提高。除此以外,根据相关的调查与分析,很多企业中使用的生产设备都比较落后,各个环节存在不同的破损,从而在较大程度上降低实际的生产效率,影响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所以,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与管理将发挥其较大作用,对存在的因素进行分析不仅能解决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还能促进生产方法的有效性和实施的合理性,这样才能在电子产品事业获得较大进步和发展[5]。

4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管理

在电子产品生产期间,为了能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与控制,不仅要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还要提高更多生产环节的实施质量,以保证管理工作的积极完善。要提高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主要加大对生产技术的研究,这样才能使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有效完成。在另一方面,提高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还能提升整个生产过程的实施水平,而生产水平又是人员生产状态的集中体现,更是技术化升级的基础条件。因此,在电子产品生产期间,要保障其质量,就要根据生产工艺的具体要求,提高生产效率,并对各个生产环节严格控制,这样才能在较大程度上提高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

4.1对生产线人员进行培训

对电子产品生产线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能够为整体生产流程提供保障。目前,各个行业在不断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都是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作为基础,所以,在电子产品生产期间,也要本着该原则对其发展。生产线上的工作人员是整个生产工艺实施的主体对象,他们不仅要发挥其主观性,还要积极保证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6]。因此,必须要提高生产线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在实际的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由于存在一定的重复性,员工容易在生产期间产生一些情绪,从而影响着工作的正常实施。基于这种情况,在实施生产前期,就要对生产线人员进行培训,使员工认识到产品质量发挥的重要性。期间,可以制定激励机制,保证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生产人员的积极性。在这种发展条件下,不仅能促进电子产品生产与设计工作的积极实施,还能保障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

4.2增加对升级工艺的重视

电子产品在实际生产期间,由于受到精度问题的影响,将会降低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针对这种问题,相关人员应认识到该问题产生的主要条件,因为一些特殊的电子产品是在不同的环境下形成的,利用不同精度的模具也会产生不一样质量的产品。所以,在对这些特殊产品引进与生产前期,就要委派一些专门的工作人员的对其进行考察、研究,并加大生产人员的培训工作。同时,还要制定出与技术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使一些专业人员能够针对不同的生产情况对其积极引导,从而保证各个工序的生产质量都能得到充分的控制[7]。

4.3提高对生产过程的监管

在电子产品生产期间,还要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有利的监督与指导。因为电子产品生产期间存在的技术性问题较多,人们在生活中对其应用也更为广泛。所以,加大对电子产品生产过程的有效监督与管理,能够提高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并且,电子产品的生产期间,还要利用合适的监督技术为其提供保证,从而提高实际的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这样才能使电子产品生产企业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对其监督与控制期间,要对其中的生产材料进行监控,以使产品质量得到保障。还要对各个实施工艺进行监督,以使工艺生产能够符合一定的制造标准与流程。其次,还要对周边的生产环境进行监督,从而避免生产期间存在安全隐患。所以说,该监督控制过程的实施不仅能提高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还能对实际的生产状况积极优化并改进。

5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子产品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提高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能够保证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也能提高电子事业的发展地位。根据实践性的综合分析,要将提高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就要对其严格管理,这样才能使电子产品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参考文献

[1]郑惠群,陈桂兰,张莹,等.高职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90-193.

[2]韩宝如,黄果,梁帅,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6,(4):148-149.

[3]李振国,高敏.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科技与企业,2013,(16):267-267.

[4]陈媛媛.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的实现过程[J].电子制作,2013,(10):241-241,240.

[5]张琳.浅谈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过程[J].江西建材,2016,(4):269-270.

[6]宋丽.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实践》课程改革[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4):60-62.

篇3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及其重要的职业技能课程。为了加强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对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进行了改革,重新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体设计和重构,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电子产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的能力,符合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职业能力;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电子产品的竞争力不高。主要原因不是电子产品的研发水平不高,而是电子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电子企业生产活动一线的生产工艺,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存在着不足,因此《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十分重要[1,2]。根据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的精神,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目的,强调加强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3,4]。我院《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组结合学生学习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对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进行了改革,重新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体设计和重构,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课程性质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技能课程,其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工艺管理,掌握质量控制与可靠性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电子产品生产中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电子产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的能力,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技能课程。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电子企业质量管理员等岗位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使其具有分析和解决电子企业生产活动中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想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是一门介绍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的基本原理、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职业岗位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电子产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的能力。它依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对职业教育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以培养电子行业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为学生提供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知识。在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续的职业岗位课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教学重点:掌握电子产品生产管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质量检验的方法;掌握电子制造进料质量控制;掌握电子制造过程及成品的质量控制;掌握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认证;掌握质量改进及其常用工具的使用。教学难点:可靠性设计的基本知识;电子产品技术文件编制;电子产品生产工艺。

四、课程特点

1.综合性强。

本课程根据学生就业实际岗位的需要,将电子产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方面最为实用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有机的综合,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成为能组织电子产品生产管理、质量控制,能解决电子企业生产现场技术问题的技术骨干。

2.突出应用性。

本课程不强调理论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主要讲述了与电子产品生产相关的质量管理及产品可靠性方面的知识,内容与企业的需求相结合,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重视理论的实际应用,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职业岗位贴近。

3.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按照岗位能力的要求,采用理论讲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按照职业活动的工作环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学习过本门课程以后,能够自觉地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电子产品质量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解决办法。

五、课程目标

1.学习能力目标。

(1)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理论;掌握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2)了解质量管理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发展趋向;(3)掌握质量成本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4)掌握电子产品生产过程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5)熟悉电子产品认证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职业能力目标。

(1)具备管理电子产品生产现场的能力;(2)具备电子产品质量检验的能力;(3)具备编制电子产品技术文件的能力;(4)具备电子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能力;(5)能参与电子产品质量认证工作。

3.职业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质量、成本、安全意识;(2)培养学生勤奋好学、严谨的职业素质;(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4)独立承担电子产品生产组织管理、质量检验等岗位的工作,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5)掌握文明生产、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及内容。

六、选用教材[5]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载体,是课程内容的具体形式,也是进行职业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电子产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的能力的前提。所以选用注重电子产品生产过程职业能力培养的教材是本课程建设的保证,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根据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选用该课程教材的遵循下面几个原则:(1)必须选用高职高专类的规划教材与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优秀教材。(2)选用的教材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具有应用性和实用性,适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3)教材内容要文字简洁,能够反映当前该课程的最新成果,适合高职学生学习。基于以上三条原则,通过了解相关院校的情况,该课程教材最终选用的叶莎老师主编的《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项目教程》。本教材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是高等职业教育精品工程规划教材。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本教材对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了优化和提炼。本教材坚持基础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着重阐述了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和生产管理两方面的知识。本教材内容以一个个实际的电子产品作为载体,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理论,以实际的工作岗位任务划分成六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任务驱动的模式进行组织知识和技能,让学生采用学做结合的方式完成项目,掌握职业技能。

七、教学实施

1.教学方法。

目前,课堂教学采用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采用讲授式、案例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多放些动画,让学生多在课堂上讨论,活跃气氛,教学内容易于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面向学生,贯彻因材施教,为此采取了启发式、讨论式、提问式等多种有成效的方法。教师在对每单元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进行较为详细的讲解,特别强调在企业实际现场中的应用的有关理论。但是这种教学模式效果非常不好,不贴近实际工作岗位。学生学习起来枯燥无味。本课程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课程。只采取理论教学模式,按照课本讲解知识,是无法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必须让学生有实践动手的机会,所以需要增加合适的实践教学内容。过去的教学是先理论教学,再上实验课,最后做课程设计。这样会造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完全脱节。实验课仅仅是知识验证理论。学生没有自由发挥空间。本课程改革后,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突破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屏障,在实验室和实训室上课,边学理论,边做实验,使理论教学、实验、实训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教学模式。建议以后增加企业现场参观教学等比较形象的方式。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以“项目驱动”为主要形式,学生通过若干项学习任务和六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实际电子产品的拆卸和装配的实践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整个教学工程围绕项目任务的完成开展,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具有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知识和电子产品质量控制理论知识,能熟练识读各类电子技术图纸和资料。

2.考核方式与要求。

改革以前的课程成绩采用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基本上是通过理论考试来决定课程成绩。其弊端在于忽视了对学生平时学习的关注和督促,容易造成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在快考试之前,突击背书,即使考试及格,也只是临时掌握,也无法保证学习质量。针对此情况我们改革成绩评定方式,实行学习过程考核和学习结果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制度,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同教学环节考核的侧重点不同。各部分考查所占比例如下:平时成绩(考勤+课堂表现)占40%;项目测评成绩占60%。

八、结语

针对本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对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进行了改革。首先对本课程的性质进行了明确,根据本课程设计思想,提出了本课程的特点和本课程目标,然后介绍了教材选用的原则,提出了教学实施的意见。本课程的建设适合培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标的需要,提高了教学水平,保证了教学质量。

作者:韩宝如 黄果 梁帅 单位: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

参考文献:

[1]郑惠群,赵敏笑.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建设与实践[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报,2010,10(6).

[2]王成安.电子产品工艺实例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廖芳.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篇4

关键词:瓷质砖;大颗粒斑点;凹凸表面;生产工艺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建筑装饰业的快速发展,花样繁多的陶瓷墙地砖种类层出不穷。而仿古砖已经发展近十年,其风格迎合了现代人崇尚自然、贴近自然的特点。目前,上釉炻(瓷)质仿古砖都是在生坯或素坯表面施上一层(或多层)釉料,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制品的表面质量、增加美观。但其具有耐磨性欠佳、生产工艺较为复杂、工艺控制点较多,且要求严格、生产成本较高等缺点。

仿古砖坯体经历了白坯、色坯、斑点坯、颗粒斑点坯四大发展阶段,现已进入颗粒斑点坯体阶段。颗粒斑点坯体可以提高瓷砖的色彩,提升仿古砖的品质,给人以瓷砖通体的感觉。最新开发的颗粒斑点产品是在坯体中加入不同颜色、不同颗粒大小的有色颗粒,从而使从坯体本身的色彩度得到提高。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多种印花工艺,如:辊筒、丝网、喷墨印刷等,在坯体表面施一层较薄的釉,然后经过1200℃高温烧结后,坯体中的有色颗粒透过釉面隐约出现,与釉面色彩、纹理相互映衬,使得瓷砖整体效果简约、质朴,层次更加丰富,兼具耐磨、防滑、耐用等特点。该类产品主要以工程应用和出口为主,如:欧洲、美洲、澳洲、韩国等。

2 试验内容

2.1 试验原料

本产品所用的坯体原料均为广东省周边天然矿物原料,坯体色料选用国内色釉料企业生产的。其主要的坯体原料和色料化学组成分别见表1、表2。

2.2 试验配方

(1) 坯体的基础配方

本试验的坯体基础配方见表3。

(2) 有色坯体的配方

本试验的有色坯体的配方组成见表4。

2.3 生产工艺流程

与普通瓷质砖相比,大颗粒斑点砖的生产多一个工艺,即造粒工艺,这是整个大颗粒斑点砖的核心技术。另外,在粉料布料方面也存在一些工艺控制难点,它将直接影响到颗粒点在产品中的装饰效果。本文所讨论的大颗粒其粒径范围在8~20目之间,且为有色颗粒。该颗粒可直接与其他颜色的颗粒充分混合,一次布料成形。其生产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干法造粒工艺流程图如图2所示。

2.4 主要的生产工艺参数

(1) 坯体原料加工

本试验的坯体原料加工的化学组成范围见表5。

其中,浆料的工艺要求为:细度2.5±0.4%(250目)、水分 32.5%~33.5%、比重1.70±0.05;粉料的工艺要求为:水分 6.3%~7.0%;颗粒及配:20目以上≤1.5%、20~40目30%~60%、20~60目72%~88%、100目以下≤6%;陈腐时间为36~50h。

(2) 釉线工艺控制

固定剂的比重为1.45±0.01、施釉量为(6±0.5)g/盘(330mm×330mm)、辊筒花釉流速为18~22s。

(3) 干燥窑的温度制度

本试验的干燥温度曲线如图3所示。

(4) 烧成制度

本试验所采用的烧成温度曲线如图4所示。

3 产品性能测试结果

本产品的主要性能测试结果如表6所示。

测试结果表明,此类产品各项性能均符合国家标准GB/T4100-2006要求。其中,吸水率、表面硬度、强度以及表面耐磨度均优于有釉瓷质仿古砖。

4 生产工艺难点控制及表面效果处理工艺研究

4.1 颗粒料的制备工艺

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干法造粒工艺。干法造粒工艺控制关键点在于压力的大小。压力小,后续工艺中会产生较多细粉,降低造粒回收率;若压力太大,在成形工序中,由于颗粒和基料的压缩比与烧成时的收缩比相差悬殊,导致烧成的成品表面上的大颗粒周围或者中间出现裂纹。因此,在保证造粒工艺高回收率、后续工艺破损率低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压力。

此外,在造粒过程中,要保证压力的稳定性,以保证颗粒密度的均匀性。倘若颗粒的致密度相差太大,会造成干燥和烧成后的产品边界处开裂。

4.2 压机布料的均匀性控制

在坯体成形过程中,粉料是靠压机后部的布料车将粉料填送至模腔内,为确保填料充足,一般情况下料车内的粉料量会大于坯体成形用量,在完成布料操作后,料车会将多余的粉料带回。由于粉料中混有一定比例的大颗粒,在填料时有大部分位于布料车格栅与模腔之间。当料车回程时,会将这些颗粒带至模腔后部,直到受到模腔壁阻碍时,大颗粒才会停下来填入模腔内,造成在边缘的大颗粒明显多于其他三个边缘,这是造成产品开裂的原因之一,同时,这也是造成砖面颗粒分布不均的因素之一。

在压机布料过程中,要考虑布料车的运行行程和速度,在模具的前沿钻孔,让多余的细粉料漏掉,以免布料车返回时将多余的细粉带回,并覆盖在坯体边缘,造成在砖坯表面出现明显的带,影响产品。粉料在运输过程中会发生自由卸料现象,导致大颗粒偏移。为此,在生产过程中应避免大斜度的皮带传输。另外,混料不均匀也是造成布料不均的一个因素,也值得注意。

在布料过程中,含大颗粒的粉料在转移和刮料时,通常会造成大颗粒往表面移动,细粉会“沉底”。因此,在大颗粒斑点砖生产工艺中,采用正打工艺成形,即成形时砖坯的正面朝上。

4.3 粉料水分的均一性控制

在生产过程中,对粉料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粉料与颗粒之间的水分悬殊易造成产品开裂。因此,不管使用什么造粒方法,大颗粒在配料前和配料后要有足够的陈腐时间,确保颗粒与颗粒之间、粉料与颗粒之间的水分均匀。

4.4 表面凹凸效果工艺控制

模具的设计既要满足制品表面仿石艺术造型的要求,又要符合制品压制成形工艺要求,两者缺一不可。由于制品表面图案造型的不平整、不规则与非对称性,成形时会引起压力分布不均,不仅影响模具本身的使用寿命,而且导致制品生坯致密度不一、生坯强度下降,以及烧成过程中产生尺寸偏差、裂纹、开裂,甚至破损。此外,模具设计还要考虑制品的压制排气特性,模芯与模腔之间的间隙比普通的墙地砖模具要大,以免制品成形时产生分层缺陷。

5 结论

(1) 利用高精度纹理的模具,可以成功的研制出理化性能和外观设计较好的无面釉仿古砖。

(2) 颗粒斑点砖具有普通仿古砖无法比拟的层次感和质感,更具有天然石材的素美和高雅,未来无论是仿古砖还是抛光砖,两者的界限将会越来越模糊,仿古砖可能会用到抛光砖的布料和抛光技术,抛光砖也可能用到仿古砖的装饰技术。

(3) 大颗粒斑点瓷质无釉砖在生产工艺方面,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控制、成品优等率高、色号稳定等优点。

(4) 无釉仿古砖在今后的研发过程中,可以从斑点颗粒类型方面考虑。如:以长石为主的透明颗粒料、熔块(高温)粒,合成具有纹理(如:雨花石等)的颗粒,具有收缩效果的颗粒(产生“洞石”效果)等。

参考文献

[1] 华南工学院等.陶瓷工艺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2] 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建筑卫生陶瓷专业委员会.现代建

筑卫生陶瓷工程师手册[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3] 俞康泰.陶瓷添加剂实用技术[J].陶瓷,2001.

[4] 蔡飞虎,冯国娟.陶瓷墙地砖生产技术[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小启

《佛山陶瓷》杂志感谢新、老作者一直以来对我们刊物的支持!

近期由于有不法分子拦截我杂志社编辑部的邮箱,冒充我公司的工作人员给作者发邮件来骗取钱财,如果已对您们造成财产影响,可以及时跟我编辑部联系,联系电话:075782269827,刘小姐。我们已向警方报案。

为了防止不法分子的企图得逞,我杂志社已安排更改邮箱,由原来的:,变更为:,旧的邮箱在8月份后停止使用。

篇5

索风营水电站位于贵州省修文与黔西县交界的乌江六广河段,电站装机容量60MW,大坝的坝型为RCC重力坝,最大坝高115.8m。

本工程主体及临建工程的混凝土总量约116万m3,其中碾压混凝土(RCC)为65.85万m3,常态混凝土50.15万m3。混凝土的综合配比为大石16.32%﹑中石29.19%﹑小石22.4%﹑砂32.08%。根据施工总进度安排,砂石系统建成后共需加工砂石成品料约254.1万t,其中大石41.48万t﹑中石74.18万t﹑小石56.92万t﹑砂81.52万t。加工砂石骨料的料源,有26万m3可利用工程开挖的渣料,尚有98万m3需用石灰岩进行人工机械破碎,石灰岩取自距砂石系统附近的对穿岩料场。

据施工进度、混凝土浇筑强度曲线,本工程最大月混凝土浇筑强度为11.24万m3,故索风营水电站人工砂石骨料系统的生产能力按11.24万m3设计,能同时或独立生产常态砂、碾压砂及喷锚混凝土所需的各级配骨料,但考虑到各施工期对骨料的不同需求,设有6.4万m3的成品储存量来调节骨料的生产与耗用的平衡。系统采用先进的中央控制和电视监控系统,主要加工设备采用了(法国产)国际最先进的石灰岩破碎设备及国内一流的筛分、脱水及分级设备,共安装有设备69台套,装机容量2800kW该系统于2001年9月26日开工,2002年4月12日联动试机投产成功,比合同工期提前了16d。

1系统生产工艺流程及布置1.1系统生产工艺流程

系统工艺流程见图1,经平衡计算各车间的处理量见表1。

表1索风营水电站人工砂石骨料系统各车间的处理量

项目或车间

骨料直径/mm

合计

>80

80~40

40~20

20~5

2.5~5

<5

骨料配比/%

16.32

29.19

22.40

32.09

100

成品料/t

123

220

170

242

755

粗碎车间处理量/t

267

257.4

168.5

125.5

13.3

18.3

850

中碎车间处理量/t

94

138

186

46

91

555

筛分(一)车间处理量/t

94

307

312

59

108

880

细碎车间处理量/t

233

56

201

490

筛分(二)车间处理量/t

545

142

283

970

1.2破碎工艺及设备选型

破碎采用粗、中、细3段破碎,其中:粗碎采用开路;中、细碎采用与相应的筛分车间形成闭路循环生产工艺。

(1)粗碎车间:设计生产能力为850t/h。车间内设置2台Nordberg公司生产的NP1313反击式破碎机,

作者简介:王忠录(1964-),男,贵州省贵阳市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水利水电建设施工管理工作。(该文已发表于《贵州水力发电》2004年第3期)。

并列运行,处理最大进料粒径为750mm,单机破碎能力可达470t/h。

(2)中碎车间:主要处理预筛分后的粒径大于80mm和部分40~80mm的石料,设计生产能力为700t/h。车间内设置2台Nordberg公司生产的NP1213反击式破碎机,并列运行,其单机破碎能力可达350~400t/h。

图1索风营水电站人工砂石骨料系统工艺流程

(3)细碎车间:主要处理筛分(二)车间后的粒径大于5mm和筛分(一)经脱水后的2.5~5mm的石料,设计生产能力为500t/h,车间内设置2台Nordberg公司生产的VI400制砂机,并列运行,其单机破碎能力可达250~300t/h,产砂率为30~35%。由于该机的产砂率偏低,砂的细度模数偏大(M=3.3~3.8),为满足设计对砂的细度模数(M=2.2~2.9)的要求,又增设了2台PL-8500立式破碎机来处理VI400制砂机经筛分处理后的回头料,其单机破碎能力可达80~160t/h,产砂率为50%~65%。1.3筛分工艺

筛分车间主要起筛洗及分级作用,分预筛分、筛分(一)、筛分(二)等车间。

(1)预筛分车间:设计生产能力为850t/h,车间内设2台2YRK1845重型振动筛。振动筛采用双层筛网,上层筛网孔为75mm×75mm,下层筛网孔为37.5mm×37.5mm。对大于80mm的石料经梭槽进入中碎NP1213破碎;40~80mm的石料由胶带输送机送入成品仓,小于40mm的全部石料进入圆筒洗石机(圆筒洗石机单机生产能力230t/h,2台并列运行),洗去泥土及小于2mm的石粉后,由胶带输送机送入筛分(一)车间;小于2mm的石粉经排水沟排入砂水回收系统,进行处理后再回收利用。

(2)筛分(一)车间:设计生产能力为560t/h,车间内设1台2YRK2460圆振筛。圆振筛采用双层筛网,上层筛网孔为37.5mm×37.5mm,下层筛网孔为19mm×19mm。其中20~40mm和20~5mm的石料分别经胶带输送机送入成品仓;2.5~5mm的全部石料经ZKR1230脱水筛处理后,由胶带输送机送入制砂转料仓;小于2.5的粉砂流入1号回收池处理后再利用。

(3)筛分(二)车间:设计生产能力为700t/h,车间内设1台3YRK2460圆振筛。圆振筛采用3层筛网,上层筛网孔为37.5mm×37.5mm,中层筛网孔为19mm×19mm,下层筛网孔为5mm×5mm。筛分(二)主要承担中碎以后骨料的筛分。其中大于40mm的骨料返回预筛分车间;40~20mm及20~5mm的石料可经胶带输送机送入筛分(一)或转料仓;小于5mm的石料直接由胶带机送入砂筛分车间。

(4)砂筛分车间:设计生产能力为500t/h,车间内设4台2YRK2460圆振筛(主要处理2台VI400制砂机生产的砂料)和2台YRK2056圆振筛(主要处理两台PL-8500生产的砂料)。PL-8500生产的砂料含粉率可达20%以上,从而改善了RCC用砂的石粉含量。

1.4设备配置

根据砂石料的特性和系统工艺流程计算后,系统主要设备的配置见表2。

1.5系统布置

索风营水电站砂石骨料生产系统由储料场、粗碎车间、中碎车间、细碎车间、筛分车间、半成品料仓、转料仓、成品料仓及砂、水处理系统等组成。

粗碎车间设在左岸进场公路旁的山坡上,2台破碎机对称布置;半成品仓,上部设定点Y型架皮带机堆料,堆料高度为27m,料仓长75m,宽65m,容量为3.5万m3;成品仓由大石仓、中石仓、小石仓、2个砂仓组成,宽50m,长265m,总容量6.81万m3。

生产中经圆筒洗石机及脱水筛排放的小于2mm的砂、泥污水,经四级砂、水回收处理系统后,粉砂经2台4PS砂泵回收至螺旋分级机脱水后直接掺入成品砂中,主要用于调整砂的细度模数;废水经三级处理后回收利用(设计回收60%,实际回收达90%);污泥排放到污泥回收池,用挖掘机挖装运至弃渣场。

2系统设计的优点与存在问题

系统建成投产后,首先配合索风营电站“建设绿色环保水电站,开发清洁能源”的目标,在污水排放及治理大气污染上做了很多工作,在石粉回收及废水处理的回收利用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明显效果。

表2系统主要设备选型与配置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铭牌产量/(t·h-1)

设计产量/(t·h-1)

数量/台

进料粒径/mm

功率/kW

反击式破碎机

NP1313

470

850

2

<750

200

给料筛

B13-56-2V

500

850

2

0~750

11

槽式给料机

900×2100

70~270

180

6

0~300

7.5

电子吸铁器

PCDC-10

1

2.2

圆振筛

2YKR1845

500

850

2

<300

30

圆筒洗石机

TX1836

230

330

2

<40

75

反击式破碎机

NP1213

400

700

2

80~300

200

脱水筛

ZKR1230

70

50

<2.5

4*2

圆振筛

3YRK2460

280~880

700

1

0~80

45

立式破碎机

VI400

300

500

2

2.5~60

400

圆振筛

2YRK2460

280~500

130

4

2~40

37

立式破碎机

PL-8500

90~160

100

2

2.5~40

200

圆振筛

YRK2052

150~350

130

2

0~40

18

刮泥机

SFJ-16/2

80

60

2

0~2.5

11

砂泵

4PS

250

250

2

0~2.5

45

螺旋分级机

FG-15

100

75

2

0~2.5

15

脱水筛

ZKR1445

150

100

0~2.5

7.5*2

电磁振动给料机

ZG8

20

0~80

2

自动识别电子皮带称

1000

850

1

0~80

2

2003年7月至12月主体工程需用骨料7.7万m3,为了满足RCC对用砂的要求而进行了工艺改进和调整,解决了砂的细度模数及石粉含量问题。

2004年1月至4月主体工程需用骨料21.6万m3,工艺改进主要解决了细度模数的稳定性及提高石粉含量问题。

2.1关于粗碎、中碎、预筛分设备选型及工艺改进

(1)在粗碎、中碎设备的选型上,根据石灰岩强度不高、易碎的特性,所选用的NP1313、NP1213反击式破碎机具有破碎比大,产品粒形好,能耗低等特点。粗碎设计单机生产能力为470t/h,但在破碎机开口为18cm时的实际生产能力可达760t/h,达到了设计总产量的89%;中碎设计单机生产能力为350t/h,但在破碎机开口为6cm时的实际生产能力可达480t/h,达到了设计总生产能力的73%,说明本系统中粗碎、中碎在设备配置上富裕过大。因此,只要粗碎、中碎处理的设计生产能力不超过1500t/h,仍以采用2台设备较为合理。

(2)原设计中在棒条给料机下设有YKR1022圆振筛,将小20mm的骨料送入TX1530圆筒洗石机处理后再经1号皮带进入半成品料仓。但在毛料含泥量较高时,受圆筒洗石机处理能力的限制,使处理后的污水排放造成了污染,环保费用较高,故应该用皮带机输送出去作弃料处理,可大大降低下一工序的处理难度,这既能满足环保要求,同时也可降低运行成本。

(3)本系统的中碎设备配置虽有富裕,但经预筛分进入的梭槽坡度(35º)偏小,影响堆料而造成中碎产量偏低,为此增设了附着式振捣器。对大于80mm骨料的梭槽坡度应改为38º~42º。

(4)预筛分中小于40mm骨料直接进TX1836圆筒洗石机,冲洗后大于2mm的骨料进入筛(一)再次冲洗。虽然该设备洗石效果较好,但重点应解决好骨料的脱水问题,若配合FX型螺旋分级机使用,则效果会更佳。

2.2关于制砂工艺及设备配套的探讨

目前,大多数投入运行的和正在建设中的水电站人工砂石生产系统的制砂工艺,均沿用20世纪60至70年代的棒磨机制砂工艺,仅在部分大型水电工程中采用国外先进的制砂设备。国外先进的制砂设备虽然生产强度高,但生产出来的砂的细度模数偏大(较粗),仍需采用棒磨机或其他办法进行补充,且有生产成本增加、细砂流失量大、耗钢量大及对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RCC对骨料要求较高的问题是砂的细度模数、石粉含量及相对稳定的含水量,故人工砂石生产系统研究的重点是:一方面是如何使人工砂达到高含粉量(17%~22%)、稳定的低含水率(6%以下)和波动小于0.2的细度模数(2.2~2.9)指标(高RCC坝中应用高石粉掺量,可降低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水化热,改善RCC的泛浆弹塑性和可碾压性等综合性能);另一方面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将生产中95%的石粉回收利用和70%的废水回收再利用,以减少毛料的开采量,并使排放的废水达到国家环保规定的一次性排放标准,节约工程成本。

根据高RCC坝对砂细度模数、含水率等指标的特殊要求,针对石灰岩的特性,索风营人工砂石生产系统采用立轴式制砂机半干式制砂工艺,以消除粉尘对空气的污染,提高制砂产量及粉砂、废水的回收利用率;另外,要人为控制好砂的细度模数及颗粒级配,以改善碾压混凝土的性能,加快施工进度,降低运行成本。但在系统布置和工艺流程上存在如下问题:

(1)若中碎、制砂相关联的设备一旦发生故障检修,成品料便不能生产,说明布置不够合理。解决的方法应将中碎与制砂系统完全脱离开,并增大转料仓容量(由650m3增大到3500m3),使2个系统能单独运行,有6~8h的修理时间,高峰期便有提高产量的空间。

(2)经转料仓进入制砂机的2条皮带,可改为1条皮带供给制砂机上部的受料仓后再分别以自落式供给制砂机。这既可减少皮带机数量及运行成本,又可降低物料直接冲击破碎腔上口,避免抛料头分料不均匀而损坏抛料头和衬板等问题。

(3)VI400制砂机对含水率过于敏感,当含水率为5%~10%时(大于10%时可进行湿法生产),受线速度和含水率的限制,经筛分后的回头料中的2.5~5mm的骨料不容易再次破碎,并且容易造成堵塞抛料头和破碎腔护板,使产砂率和石粉含量降低;当含水率小于2%时,扬尘污染严重。因此,进行半干法生产时,含水率应控制在2%~5%为宜。

(4)原设计砂的筛分是使用2层不同孔径的筛网来解决砂的细度模数问题,但实际操作中很难调整砂的细度模数,筛网更换的难度也较大,运行成本较高。试运行后改为单层筛网在同一层面分上下部设不同孔径筛网调整,6座圆振筛分别使用2.5mm×10mm、3mm×10mm、4mm×10mm的筛网,用给料量的大小来调整细度模数,从而实现了细度模数的调整。

(5)VI400制砂机生产砂的细度模数偏大(实测M=3.3~3.8),用筛网调节细度模数又造成产量下降(设计产量260t/h;当M=2.7~2.9时实测产量仅为110~160t/h),石粉含量也偏低(实测为11.5%~14.3%)。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利用泥沙在一定水压力作用下自然沉淀分离的原理,设计了一套砂、水回收系统。其工序为:刮砂机将砂刮入集砂坑后用砂泵抽砂,被搅拌后的浊水经回收槽流入下一级再回收;砂泵在一级沉淀池中回收0.63~2.5mm的粉砂,送入1号FC-15螺旋分级机,经ZKR1445脱水后的筛脱水与干砂混合后进入成品砂仓,一级回收18t/h,脱水后砂的含水率为4.5%~5.6%,半干式制砂筛分后砂的含水率为1%~2%,两种混合后的含水率为2.5~3.5%,控制了砂含水率的波动<0.5%。二级沉淀池主要回收经1号螺旋分级机处理后所溢流出的小于0.63mm的粉砂;大于0.08mm的粉砂和石粉,再用2PS砂泵抽到浓缩箱,经浓缩后进入2号螺旋分级机送至脱水筛;二级所回收的0.08~0.63mm的砂为5~7t/h,经回收的砂在25号、26号皮带上与筛分楼的砂混合后送入成品仓,经检测掺入回收砂混合后砂的细度模数降低了0.15,石粉含量提高了2%左右,实测为13.6%~17.1%。回收后掺入浓缩箱和2号螺旋分级机的溢流水流入3号水回收池,3号池将排除的泥进入干化池处理,而清水溢流入4号清水池回收利用。本系统的土建及设备的投资不大(总投资36万元),但解决了人工砂石生产系统的环保难题,且经济效益明显,其中节约用水费用(0.75元/m3)可达125万元,粉砂0.08~2.5mm回收利用可节约费用(砂25元/t)180万元左右。

(6)按DL/T5112-2000《水工RCC施工规范》要求,人工砂的石粉(d≤0.16mm的颗粒)含量宜控制在10%~22%,最佳石粉含量应经过试验确定。索风营大坝原设计的人工砂石粉含量为10%~17%,经专家组论证后对0.08mm以下的石粉含量作了调整,由于系统设备资源及工艺上已无潜力可挖,只有考虑增加设备投入,经综合比较后增加了2台PL-8500立轴式破碎机,并要求生产厂商将线速度由60m/s提高到70m/s,以增大破碎比和获取高石粉量。增加的制砂设备于2004年3月15日投入运行,在2004年4月20日检测得M值为2.7,误差为0.15;石粉含量为17%~21.8%、平均18.3%,于0.08mm的石粉含量为11.6%~14.4%、平均12.8%。

3结束语

索风营人工砂石生产系统,采用半干式制砂工艺,结合砂、水的充分回收利用,又对系统内场地进行了绿化,皮带及砂仓也增设了防雨、防尘棚,基本实现了工厂化管理;经过这2年多运行和改进,现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因砂的细度模数稳定、石粉含量提高,使得2004年3月以后大坝RCC配合比中降低了6%的粉煤灰掺量,经济效益较为明显;并较好地解决了人工砂石生产的环保问题,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为高碾压混凝土坝人工砂石骨料生产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径,也为索风营水电站工程争创鲁班奖奠定了基础。

仪器编号线膨胀系数(10-6/℃)复相关系数标准差时效类型

NX15.9720.9962.071微膨胀

NX28.6170.9852.419微膨胀

NX36.2710.9902.065微膨胀

ND13.5150.9763.301先膨胀后微收缩

N15.1040.6996.862微膨胀

N22.3150.9003.501先膨胀后微收缩

N36.0850.7843.221微膨胀

N47.7940.9822.056微膨胀

(1)大坝布置了比较完整的安全监测系统,并随着坝体混凝土的浇筑施工进度,高程1022.0m以下的坝体内部监测仪器已按设计要求全部安装埋设完毕,监测仪器安装埋设质量及观测质量良好,观测值符合碾压混凝土坝的一般规律;

(2)施工期温度监测成果及时为坝体混凝土的浇筑碾压计划提供依据,指导了施工,达到了监测设计目的。

TheSafetyMontorsOfDamOfYujianheReserviorInXifengLUOHen,PANGXian-ming,CHENHao,YANGHan-hai

(GuizhouDamSafety’sObservationCentre,Guiyang,Guizhou,550002,Chin

篇6

【关键词】供电系统;谐波;产生;管理

我国供电系统产生谐波是由于国家工业的不断发展,使得电网中的电力电子元件越来越多,致使谐波流入到电网,影响了供电的质量问题,谐波不仅对电力系统产生影响,对人们的生活也造成影响。谐波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管理部门要加以关注。为了保证我国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保证供电系统运行的质量,必须对谐波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

1 谐波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谐波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非线性负载所致,当电流流经负载时,与所加的电压不呈线性关系,就形成非正弦电流,从而产生谐波。

谐波对供电系统的危害非常大,电气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受谐波的影响非常大,谐波不仅会让电机产生噪音和机械振动,还会导致一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过热,这样使得很多设备的寿命减少,绝缘部分发生老化现象。在供电系统中,如果有谐波的参与运行,会给供电系统增加损耗,导致供电系统在供电过程中,负载过重,严重影响了供电的质量,并且三次谐波在电线中大量的流过,使得输电线路过热,轻则导致输电线路损坏,重则会引起火灾。谐波对电容器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由于电容器自身的特点,所以对谐波的抵抗能力是非常低的,当谐波流入到电容器中,会与电容器的基波发生叠加现象,从而导致电容器中的电流过大,超过了电容器承载电流的限度,使得超负荷工作引起电容器爆炸。在影响电容器的同时,还会和电容器中的电波同时作用对供电系统产生谐振现象,增加电网中的谐波流量。谐波还会对通信的线路产生影响,当谐波在输电线路中流动时,奇次性且低频率的谐波会对输电线临近的通信电缆产生干扰,使得通信电缆不能正常工作,导致输送的信息质量下降,清晰度也随之降低,这种干扰是不可以忽视的,不予以防范会导致电缆损坏。如果用电设备受到一定频率的谐波的干扰,设备的工作会变得不稳定,那么通过此设备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会受到严重的破坏,如果谐波的干扰严重,会导致设备生产出的产品是次品或者是报废品。谐波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也是非常大的,电视机、电脑等电器受到谐波干扰时,显示屏的图片会受到干扰,显示出的图片出现畸形现象,严重时会影响电器的内部元件,使得机器不能正常运行。

2 对供电系统中谐波的管理

谐波的产生对供电系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要想提高供电系统的质量,要对谐波进行管理,要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抑制谐波的产生。根据新疆察布尔供电公司中对谐波的管理经验,对抑制谐波的方法进行分析:

首先,在抑制谐波的产生时,我们可以从根本入手来抑制谐波。从谐波的波源来进行管理,完全取消谐波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在波源降低谐波的含量。从谐波的波源来降低含量,可以从根本上减少供电系统中谐波的流入量,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供电系统的供电质量,而且也可以节省因谐波造成的影响所支付出的费用。

其次,要改善整流设备,提高换流装置的性能,在对换流装置进行提高时,要减少换流装置的接线处以及增加换流装置的数量,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换流装置的性能,有效的减少低频率谐波流入。

第三,在对谐波进行控制时,可以选择交流滤波装着,此装置可以有效的对谐波进行控制,防止谐波对供电系统造成污染,保护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交流滤波装置的构造有普通的电容器、电阻等构成,所以成本相对来讲比较低,并且在运行上简便可靠,因为优点比较多,所以很多供电部门都会采用交流滤波器进行对谐波的控制。

第四,电容器对谐波的抵抗能力是非常低的,所以要想抑制谐波对电容器的影响,必须要改善电容器,对电容器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谐波对电容器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个小谐波就可以导致电容器中电流回流,且回流的电流要比原有电流大很多,这样使得电容器产生过热现象,对电容器的影响非常大,这时候可以把电容器与谐波滤波器并联,或者是与抑制谐波的电抗器并联,通常滤波器,分电源滤波器和混合滤波器两种。与谐波滤波器并联可以减少谐波产生回流对电容器的损坏。

最后,改善供电系统及环境。对于供电系统来说,谐波的产生不可避免,但通过加大供电系统短路容量、提高供电系统的电压等级、加大供电设备的容量、尽可能保持三相负载平衡等措施都可以提高电网抗谐波的能力。选择合理的供电电压并尽可能保持三相电压平衡,可以有效地减小谐波对电网的影响。

3 结束语

谐波对供电系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并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业的生产,所以对谐波的管理是不可忽视的,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并且落实到实处,尽可能的减少谐波对生产以及生活带来的影响,提高供电系统供电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石新春.霍利民.电力电子技术与谐波抑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2.

篇7

关键词:电磁干扰;电磁兼容性;屏蔽线;绞合线;光缆布线;集肤效应

1 问题的提出

励磁系统装置属电站发电机控制设备,主要功能是为发电机机端提供稳定可靠的励磁电流。励磁系统装置主要由励磁调节器、功率整流器、灭磁及转子过电压保护、启励、转子绕组接地保护等屏柜装置构成。由于励磁系统装置在工作中要完成电气信号采集、控制计算、发出控制指令、通过电力执行元件输出等电气动作。在励磁系统装置屏柜内,信号、控制、电力等构件及缆线交织在一起,极易相互电磁干扰造成电气误动作。另外,励磁系统装置安装在发电厂强磁场环境里,对励磁系统装置要求必须有很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在以往的励磁系统装置生产试验阶段及电站调试过程中,曾经也发生过因励磁系统装置受到无谓电磁干扰无法调试而重新组织配线加工的实例。解决励磁系统装置的抗电磁干扰问题,对提高励磁系统装置在电站调试、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 励磁系统装置在装配生产过程中抗电磁干扰工艺布局

本节重点结合大型发电机励磁系统装置装配配线生产,进行抗电磁干扰工艺布局及对抗电磁干扰工艺布局展开研讨。励磁系统装置受到外部电信号电磁干扰的现象很多,究其产生原因主要是由电磁感应而产生的干扰信号源而来。结合多年励磁系统装置生产实践,对电力控制产品装配配线生产过程的抗电磁干扰工艺方案一一归纳总结:

2.1 信号线,一般指承载各种采样信号的导线;控制线,它是一种被人为放大的信号电流承载导线,其电流用以控制其它执行元件。

2.2 作为抗电磁干扰的有效措施,励磁系统装置的信号线、控制线一般选用屏蔽线或绞合线布线。

2.3 作为信号线、控制线与其它等级导线分隔措施,信号线、控制线应与其它电力导线以90?交叉布线,决不允许与电力线、交直流总线及高压线并行布线。

2.4 信号线、控制线优先选用行线槽布置走线。为屏蔽电磁干扰,行线槽应安装在一个可靠接地的金属底板上。

2.5 采用绞合绝缘布线是抗电磁干扰的有效方法之一,绞合绝缘线布线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对外辐射小,传输感抗与分布电容都小。它是最经济的抗电磁干扰布线方法之一。

因为用物理学角度分析,任何一根导线当有电流流过时,都有电磁向周围空间辐射,其辐射强度与电流的大小成正比,其方向由电流流动的方向决定。而此时,如果有另一根导线,电流的大小与上一根相同、电流的方向与上一根相反且与上一根重合。则从理论上计算,两根导线对外辐射抵消,即向外辐射为零。而实际生产过程是无法让两根导线重合的,为了使效果上接近两根导线重合,人们将通过一个用电器的两根回路导线紧密地绞合在一起,使其辐射尽可能减少,这就是配线工艺上所说的绞合线。

2.6 分流器配线、可控硅门极接线,这些设备中两线配线都应为绞合线。

2.7 绞合线使用应尽量取短、等长、绞合紧密。

2.8 有效消除布线电磁干扰的另一种方式就是使用屏蔽线。

2.9 屏蔽线在使用中,在屏蔽体与地或电磁干扰源的金属壳体之间所做的永久良好的电气连接称为屏蔽接地。屏蔽接地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为信号、电源和电气安全提供必要的通路,以保证不引入过大的共模电磁干扰而实现有效的性能。另一个作用是形成一个通路,将外部导线上或环境中的电磁干扰能量分流出去使之远离敏感电路。

2.10 屏间及对外的DI/DO控制信号,如起励,灭磁开关合闸指令,灭磁开关跳闸指令等也必须采用屏蔽线,以防电磁干扰。

2.11 屏蔽线配线连接前,先将屏蔽线端部适当位置绝缘皮剥去,露出屏蔽层,用适当方式将屏蔽线固定,屏蔽层就近接地,然后,进行屏蔽线芯线配线。

2.12 重量较大的屏蔽线,需用适当的固定夹紧固在接地电缆架上,屏蔽电缆芯线不得受到拉伸应力。目前已有新工艺屏蔽线压线夹将屏蔽线的屏蔽层压接在小接地铜排上,完成屏蔽接地,同时又固定了屏蔽电缆。

2.13 为保证各需要环节可靠接地,屏体装配内,设有接地汇流铜排。各接地汇流铜排之间用多股接地线互连,最终接入总接地汇流铜排。

2.14 配线过程中,将多束导线装入一个专用塑料槽中布线,此布线工艺称为行线槽布线。屏柜产品行线槽内布线原则:配线等级相容的导线被允许放置在同一行线槽,电流较大的绝缘导线安置在行线槽底部,上部用作信号传输线及控制反馈线等布线。内部走线总量的截面积以不超过70%走线槽内部截面积为宜。

2.15 屏柜过门线因信号线集中应使用多股软线,并套尼龙编织套管等扎束,扎束外层加铝箔或金属网格屏蔽。

2.16 屏柜励磁设备与主控室DCS设备长距离屏蔽线传输时,屏蔽线接地方式为在主控室DCS设备单端接地,在励磁设备现场一端不要将屏蔽线接地。如果两端接地则会形成感应环路,感应出电磁干扰信号,反而适得其反。通常的做法是在主控室的DCS设备上,将几根电缆的屏蔽线编成辫,然后接到DCS的屏蔽接地端子或接地铜排上。

3 国外品牌励磁系统装置抗电磁干扰工艺布局深入探究

由于工作内容经常接触到许多国外品牌公司的励磁系统装置,这些公司在励磁产品制造过程中,抗电磁干扰方面有其特点:

3.1 特别强调励磁系统装置控制构件必须对高频电磁干扰信号有可靠的屏蔽作用。将屏体框架、各门板、侧板、盖板、安装底板等构件统统用编织线相连接地(编织线的导线外表面积大,根据物理学集肤效应原理,有利于高频电流的流动)。

3.2 为实现配线过程中涉及的接地,在每一排接线端子旁专设一个接地小铜排。

3.3 为减少载流导线对空中辐射电磁干扰,将承装信号传输线的行线槽全部紧贴可靠接地的金属板安装。

3.4 研究屏面仪表孔、通风孔等的大小引起外部辐射源对屏内电气元件造成的电磁干扰问题。为防止这种外部辐射源通过屏开孔进入屏内的电磁干扰,屏体开孔不允许过大或集中。屏内电气单元、电路板等应用金属接地屏蔽罩进行二次防护。对开孔面积较大的屏体通风孔采用金属通风滤网结构,以屏蔽外部辐射源进入屏柜内。

3.5 对于向屏内单元供电的低压电源(如24、48伏电源等),在电源的输出端加电源滤波器,对电源进行进一步滤波、隔离。电源滤波配线使用密双绞或屏蔽线,强调电源滤波器的输入、输出线分别布线。

3.6 在励磁调节器底部,预留出足够试验及临时接线防电磁干扰的屏蔽布线通道。

4 消除电磁干扰的新工艺技术

近来,出现了一种超强性能的抗电磁干扰信号传输材料--光纤线缆。在强电磁场工作环境中,用光缆传输信号几乎不受任何干扰。我公司新近开发一种新型励磁系统控制装置,其中许多控制器是通过光纤连接实施通讯连接的。通过十几个电站运行表明,在电厂严酷的电磁环境中光缆信号传输不受任何电磁干扰,传输可靠准确率达到100%。

篇8

一、加强安全宣传教育,营造安全生产氛围

要抓好班组安全生产建设工作,必须加强安全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在全班组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保安全”的思想氛围,消除一切安全隐患。一是要强化对员工安全理念的宣传教育。我们中层管理干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教育阵地,在班组员工中大力宣传“安全为天”、“安全第一”、“员工生命高于一切”、“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等安全核心理念,不断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更加结合班组实际,更加贴近员工,使安全理念简单易懂、耳熟能详,深入人心,筑牢每个员工安全生产的思想防线。二是要扩大安全宣传教育的覆盖面。要班组工作室悬挂安全生产标语,时刻提醒员工要加强安全生产;要建立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栏,载明当前安全生产的重点防范问题,批评不重视安全生产的错误思想与错误做法,有针对性地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要在班前班后会,着重强调安全生产,班前敲响安全生产警钟,使员工始终注意安全生产,杜绝违规违章操作;班后总结安全生产经验与教训,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二、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素质

我们中层管理干部要加强对班组安全生产培训,精心挑选培训教材,制定培训计划,聘请培训老师,安排培训时间,强化培训纪律,注重培训效果,切实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生产工作技能。一是要抓好面上的安全生产培训。要围绕班组员工不同的安全素质和重点,分别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素质教育。班组长重点加强企业管理和制度方面的安全培训,班组员工重点加强三大操作规程、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等实践性、基础性安全培训,着力消除习惯性违章,提升班组员工的安全生产技能。要多采用安全事故分析、互动讨论、现场模拟等培训形式,使受班组员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引以为戒,自觉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二是要抓好班组员工的自我培训。要组织班组员工利用班前班后会、班组安全活动日等平台,在班组、岗位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可以举行事故案例的分析会,进行“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他人、我不被他人伤害、我保护他人不被伤害”的“四不伤害”现场教育培训,用重大典型安全生产事故的反面教材给员工打“强心针”,用血的教训说明必须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杜绝一切安全生产事故,切实维护国家财产和自身生命的安全。

三、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夯实班组安全基础

我们中层管理干部一是要帮助班组认真落实公司安全生产制度,明确班组安全生产的职责、权力、义务、工作机制,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和行动上,做到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二是要抓好班组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我们中层管理干部要定期不定期深入班组加强对班组生产、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深入查隐患、堵漏洞,确保岗位安全隐患得到有效监控,及时制止生产、施工一线的“三违”行为,督促整改现场隐患,提出安全管理建议和意见,避免发生违法违规生产,埋下安全生产的隐患。同时,要如实向公司反馈班组安全工作信息,使公司进一步加强班组安全生产管理,提高班组安全生产水平,夯实班组安全基础,维护公司长期稳定的安全生产形势。

四、加强班组安全生产考核,提升班组安全生产水平

要抓好班组安全生产,必须强化对班组安全生产的考核,做得好的取得成绩给予奖励,做得差的造成损失给予处罚,增强班组安全生产的责任心,以此提升班组安全生产水平。

(一)奖励办法

1、班组长改革、创新建议被公司采纳,给公司带来工作效益或经济效益的奖励100---800元,有效解决技术难题的奖励300---800元,新的方法达到核心关键技术的奖励5000元。(所有建议要以书面形式提交公司相关部门)

2、班组长在工作过程中发现重大问题并及时解决,为公司减少不必要损失的,奖励100--1000元。

3、班组长连续5年以上被省级、州级评为先进班组或个人先进的,奖励个人300元,奖励班组2000元。

4、一年中,班组长或班组成员连续6次获得公司奖励的,年终再给予班组长2%的奖励,给予班组成员1%的奖励。

(二)惩罚措施

1、不服从班组长工作安排、有意怠慢工作或不努力工作的,正式员工处罚300元,农电工处罚200元;情节严重的,正式员工待岗6个月---1年,农电工待岗3个月,待岗期间只发基本生活费。

2、班组长任职期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的,班组长给予降岗使用3年,3年内不得参加组聘中层管理人员及部门负责人。

3、员工的生命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任何危急情况发生,公司都奉行“生命第一的”原则,不认同员工冒着生命危险抢险国家财产、集体财产及他人财产的价值观,不支持带病坚持工作。如发现带病工作,一经查出,每次处罚100---200元。

4、对客户提出的问题不解释、不解答、不落实的,处罚部门负责人300元。

5、值班员及部门负责人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现设备有隐患不立即上报的,每次处罚300---1000元。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