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0 17:05:4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公务员历史常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色彩少
基层公务员在工作场合所选择的服饰,其色彩宜少不宜多,其图案宜简不宜繁。切勿令其色彩鲜艳抢眼,令其图案繁杂不堪。
2.质地好
在经费允许的条件下,基层公务员的服饰应尽量选用质地精良的。如正装一般应选用纯毛、纯棉或高比例含毛、含棉面料,而忌用劣质低档的面料。
3.款式雅。
基层公务员的服饰,应以其款式的素雅庄重为基本特征。若其款式过于前卫、招摇,则与基层公务员的身份不符。
4.做工精。
基层公务员的服饰虽不必选择名牌货、高档货,但对其具体做工应予以重视。若其做工欠佳,则必定会有损于基层公务员的整体形象。
5.搭配准。
搭配准,在此特指基层公务员的服饰应注重搭配之道。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的服饰之美关键在于和谐,而服饰的和谐则又主要有赖于精心的搭配。
着装礼仪
公务员在各种正式场合,都应注重个人着装,做到庄重、保守、典雅,体现自己的仪表美和个人的修养,增加交际魅力,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公务员着装应重点注意面料、色彩、款式的选择,正确区别不同场合,掌握佩饰艺术,体现性别差异等。
公务员着装的场合可分为公务场合、社交场合和休闲场合三类。着装应以庄重大方、朴实得体、整洁美观为突出特点,既要与职业和出入场所相和谐,又要与气候环境和自身形象相和谐。
公务场合着装
公务员公务场合要庄重保守、端庄大方、严守传统,不能强调个性、过于时髦、显得随便,应着深色毛料的制服、套装、套裙、工作服等职业装,应根据规定佩带工作牌。
公务员仪表礼仪公务员在公务或正式场合应穿正装,不允许穿牛仔装、运动装、沙滩装、家居装等等。
社交场合着装
社交场合主要指会见、访问、宴会、晚会、聚会、庆典等应酬交际场合。公务员出席这类较为隆重、正规的社交场合,着装应讲究。女士应突出时尚个性,可穿套装或民族服装,颜色以高雅艳丽为宜。男士可穿颜色深一点的西装,加上白色衬衣和颜色协调的领带。在一些气氛较活跃的场合,可穿着色彩、图案活泼一些的服装,如花格呢、粗条纹、淡色服装,最好不要穿制服或便装。
公务员须知的仪表礼仪常识
公务员参加一些喜庆场合活动,如欢度节日或纪念日、亲友聚会、联欢会、出席婚礼、生日庆祝等,可穿着时尚潇洒、鲜艳明快的服装。
公务员参加悲伤场合活动,如向遗体告别、出席葬礼、祭扫陵墓以及慰问逝者家属等,着装应简洁素雅、严整肃穆。
休闲场合着装
休闲场合通常是指旅游、游园、运动等。公务员参加这些场合穿着应自然舒适、时尚潇洒,方便实用。可穿着休闲西服、夹克衫、T恤衫、运动服等,在搭配方面可自由发挥。但不宜穿过于正规。
黑色衣服搭配礼仪
黑色是永远的经典,但常穿黑色易造成沉闷感,其实黑色服装也能穿出时尚、明艳的感觉,关键是配饰。所以接下来的课题是,好好研究一下配件的搭配功能,当你掌握个中诀窍后,在穿衣的整体造型上,将出现意想不到的乐趣。
一、各色珠子串成的项链、珍珠项链,适合搭配低领黑衣;衬衫领和高领黑衣,则适合夸张型的金属项链和银项链。粗的金或银项链也可以搭配。钻石耳环、项链亦可。
二、花色鲜艳的围巾、丝巾,搭配黑色衣着更为出色。
三、近年流行的动物图案印花,搭配黑色时装十分抢眼。无论是动物印花的靴子、围巾、披肩或是手套、帽子、皮包等等。
四、你的柜子里藏有从来不曾见天日的皮包、鞋子吗?比如你很喜欢的红色鞋、粉绿色的背包或荧光色的皮带,当初因为爱不释手买回来,却苦于没有衣服搭配,黑色衣服就是陪衬这些饰品的最佳伙伴。
五、黑白配很有趣味性,也可以让黑色的打扮生气盎然。你可以穿黑上衣,配一条黑白格子裙;可以穿一件黑色长裤,套一件今年流行的黑白鱼骨纹茄克。
六、剪个漂亮的发型。俏丽有型的短发,可以让黑色打扮的你显得神采奕奕。长发的女性,扎上近几年流行的马尾,或是把长发盘在头上,会比较有风采。东方人的发色是黑的,皮肤色泽黄,穿黑衣会显得无精打采,要特别注意。如果要放下长发,一定要梳理整齐,扎个公主头也是不错的主意。
七、适当的化妆特别重要,才能让一身黑衣的你神采飞扬。即使不化妆,眉型和唇彩绝对不可少。
公务员须知的着装礼仪常识相关文章:
1.公务着装礼仪须知
2.公务员着装礼仪要求
3.公务人员礼仪着装要求
1、公司目前的娱乐设施有:台球(两张)、乒乓球(一张)。
2、娱乐区开放时间为:每天18:00-22:30。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更多资料
3、开放对象为:嘉荣全体员工。(入场者须带好工牌,否则不许进入)
4、由人事部负责相关管理事项,娱乐器材的保管、日常维护,培训室大门的开关,娱乐器材的领用登记等。
5、有需使用娱乐器材的人员,须先到人事部办理登记手续(领用时间、领用人姓名、工号、预计使用时间、人事部经办人签名),并领用相关器材。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爱护娱乐器材,使用完后归还人事部,并作好登记(归还时间、归还器材完好情况、使用人签名、经办人签名)。
6、使用人员需爱护娱乐区场内公物,不得肆意捣乱或损坏场内公共财物(桌、椅、乒乓台、台球台等)。否则将视情况照价赔偿或加倍赔偿;对捣乱场内设施者,将视情况作扣分处理,并须整理好现场设施。
7、使用人需保持场内卫生,不得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等杂物,不得在场内吸烟。否则将酌情作扣分处理。
8、领用人对领用器材和场内公物有维护的责任,并对其他入场人员有管理和监督的权利,对破坏场内环境卫生、肆意捣乱,甚至损坏公物的行为有予以劝阻或制止的权利和义务。对故意损坏或拒不服从劝阻者,可以记录下其姓名、工号报至人事部,人事部将视其情节轻重予以扣分处理及要求其赔偿所损坏物品。
制定:嘉荣崇焕店人事部审批:
2005-8-30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管理;植物养护;绿化管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需求有了很大改变,从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等多方面都逐渐向着健康、绿色、安全的方向发展。园林绿化工程在城市建设中,能够满足人们的高质量生活需求,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做好现场管理,提高园林建设的施工质量尤为重要。其中植物的养护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园林植物养护不仅是为了植物更好地生长,还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园林的美观和整体环境水平,相比于短期的施工建设,植物养护是一个长期且漫长的过程。由此可见,这方面的工作非常重要。
1园林绿化施工现场管理要点
1.1施工方案管理
为了确保园林绿化施工的顺利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非常重要,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有重要意义。施工方案的管理是一项综合且专业的工作内容,由于涉及材料、机械设备、工艺技术等方面的要素,在施工前必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管理工作,做好机械设备的调试、材料质量的检验、工艺技术的优化,避免施工过程中一切不利因素的影响。另外,除了以上的各种因素,自然环境也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问题,根据当前施工地点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采取合适的工艺方法,保障施工质量、控制成本。
1.2人员管理
园林绿化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足够的经验实操能力,能够很好地结合理论与现实,在工作的开展中完善自身的技术水平。在施工中可以将施工人员按照小组的形式进行划分,制定组内负责人,协调施工工作、落实责任划分,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的施工队伍,在面对突发事故时能够做好应变处理,切实提高园林绿化施工质量建设。
1.3规范施工材料选择
施工材料是园林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材料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工程质量。在选择材料时,一定要做好相关的检查和验收,每一个环节都要经过工作人员的监督和控制,做到全方面地管理材料。同时,加强材料的运输管理,做好现场材料的堆放和使用,材料到达施工现场后应复核质量,最大限度地确保材料质量安全。
2加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注意事项
2.1加强施肥管理
良好的土壤和肥料是促进植物成长的重要基础,在园林绿化工作中,必须加强施肥管理工作,确保植物能够得到充足的养分。由于植物的种类不同,其对于肥料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根据植物自身的情况,调整施肥次数和施肥数量,加强大面积草坪的平均施肥,提高施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良好的肥料作用下,配合浇水工作,促进植物的健康成长。
2.2水分管理
水分是植物生长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园林绿化植物栽种的初期阶段,由于植物的种类各不相同,因此,对于水分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即便是相通的植物不同时期对于水分的需求也不同。园林绿化建设的初期阶段,应该加强重视绿化给水问题。首先,根据当前施工土壤环境判断灌溉和排水的措施方法。第二,植物在栽种的初期阶段一定要进行浇水作业并浇透,确保给予树木足够的水分。第三,根据所处地区及气候条件的不同制定有效的给水管理措施。第四,水分的管理要结合当前土壤条件和施肥等情况,在相互配合下提供植物成活率。由此可见,植物养护灌溉要科学合理,对于不同种类、不同季节制定适合植物成长的浇灌方法,注意观察地表湿度、浇灌频率,从多方面的角度提高植物养护水平。
2.3病虫害管理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容易滋生病虫害,应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避免对绿色植物的外观和整体美观造成影响。首先,工作人员应了解园林范围内各种植物的病虫害情况,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其次,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园林整体环境的整洁和干净,时刻关注植物的成长状况,当出现病虫害现象时,选择合理的时间喷洒农药,科学配药,根据不同的病虫害问题,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
3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绿化工作是促进城市环境发展的重要保障,其不仅促进城市环境的良好发展,还为人们提供更加和谐的生活环境。在当前园林绿化施工管理中还面临一些问题,施工企业应加强重视这些问题,做好植物的养护工作,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和有效建议,确保园林绿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韩玉莲.浅析园林绿化施工及养护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3)
2杨传清.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与养护技术研究[J].中国林业产业,2017(1)
[关键词]人力资源 完善平台 精细管理 建章立制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9-0011-01
一、完善平台,夯实市场服务基础
硬件是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市场资源配置平台的基础,人才市场服务基础条件在一定程序上影响市场的服务能力。为了进一步提升市场的服务能力,锡山区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大经费投入,不断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硬件建设。
(一)加大硬件基础设施投入
先后建立人才资源计算机管理系统和电子档案,加强人力资源信息“两库”建设,即企业用工信息库和求职人员信息库。同时在“两库”之下,分类建立大学生、专业技能人才等若干“子库”,推进人力资源与企业有效对接。新建2台大型电子显示屏,整合区人保局1691就业信息网和各乡镇网络平台,及时将招聘信息定期发送各镇(街道)人保所。同时,筹措资金装修改善办公条件,完善职业指导等五大人力资源市场服务职能,为广大求职者、用人单位提供及时准确的有效信息。
(二)加强软件服务能力提升
锡山区人力资源市场加强政策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劳动法律法规的培训考核,积极参与无锡市人力资源市场组织的资格培训,举办“劳动99”软件信息录入培训,统一规范就业服务业务办理和“劳动99”软件操作规程,保证了就业服务和信息录入工作的“精细化”,确保录入信息数据准确。通过培训,促进人人能够胜任职业指导、求职登记、职业咨询、现场招聘等人力资源市场服务职能。
(三)推行工作人员绩效考核
在人力资源市场管理规定执行过程中,以月考核、季度考核、半年考核、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使考核与效能建设挂钩,考核优秀的给予奖励,不合格的给予批评。绩效考核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窗口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了办事效率,提升了服务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精细管理,切实贴近服务主体
求职难,就业难,招工难,为打破这一招工求职“怪圈”,近年来,无锡市锡山区人保局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管理就是服务”“细节决定成败”的服务意识,通过深入开展“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在解决企业用工荒难题、帮助失业人员就业与再就业等方面精耕细作,促进用工需求与求职就业的无缝链接,有效缓解用工荒与求职难的矛盾。
(一)全面就业信息
每天对就业岗位信息进行收集、整理,通过人力资源市场大厅显示屏、广场显示屏、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人力资源市场电视专栏、政府门户网、人力资源信息网等多条渠道面向全市进行,使求职人员在第一时间就能获取详细用工信息。上半年度,共发放印刷宣传资料15000份,海报120份,制作横幅10条,利用12580、生活向导专刊、人才周刊、新锡山、局1691网等平台对外信息。先后多次举办“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外来务工人员专场招聘会”“大中专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等专题招聘会,为不同类型的求职者提供专门化服务。今年以来,成功举办22场现场招聘会,进场单位1208家,提供岗位26189个,接待10890人次。
(二)主动拓展服务项目
积极开展调查走访,及时了解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想方设法促进就业供求的匹配。在开展对大众一般性、共的基础上,根据每个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不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服务。
(三)开辟绿色就业通道
针对就业困难人员,设置就业援助服务窗口,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为就业困难群体进行服务和指导,针对就业困难群体在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引导其转变就业观念,帮助其顺利实现稳定就业。
三、建章立制,统一规范市场管理
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目标,是要实现管理体制统一,形成人力资源市场统一的管理体制、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规章制度,健全的市场运行机制,形成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规范服务的运行格局。为此,无锡市锡山区人保局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人力资源市场统一规范管理。
(一)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
通过及时制定《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全面规范市场管理。在人员选用上,则坚持“把好一个关口,建立一套机制”,即凡进入窗口的人员都要进行选聘,严格遵守公开、公正和群众公认的原则,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让脱颖而出的人才到大厅服务,利用各种制度营造出“想干事、能干事和干成事”的良好工作氛围。
近年来,各地政府按照节能减排和加大城市承载能力的要求,纷纷加大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中,因规划和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均选在城市周边地区,导致外部输水管网穿过建成区和主干路等重要结构,需要进行顶管施工,增加了建设难度和风险防控。本文从输水管网工程风险源分析出发,提出了对应的应急措施和具体预案。
一、输水管网工程风险源分析
(一)工作井支护
C30钻孔灌注桩施工为基坑施工的难点。基坑围护结构灌注桩之间距离仅为1m,如何合理确定灌注桩的施工顺序,防止塌孔是工程的难点。
(二)降水过程
在深基坑开挖前进行坑内降水,对坑内、坑外水位变化进行监测,分析判断坑内水位降低与坑外的水力联系状况,根据坑内外水力联系状况,根据坑内外水力联系强弱划分为三个等级:联系弱(III级)、联系较强(II级)、联系强(I级),并设立预警装置,一次采用蓝色、黄色和红色来加以表示、一旦坑内外水力联系较强时就要启动报警。
(三)基坑开挖
1、围护结构变形较大
围护结构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基坑开挖过程中,应按照“分层、均衡开挖、先撑后挖”的原则进行施工。采用合理的降水措施。
2、支撑体系失稳
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支撑的施工,应严格控制钢筋混凝土支撑施工时各个工序的质量,包括植筋、钢筋焊接、绑扎、模板支护、混凝土浇筑以及养护等。开挖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先撑后挖”,待上层钢筋混凝土支撑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下层土体的开挖。加强围护结构位移监测。
3、基坑底部突涌和围护结构漏水
避免超挖、严格控制挖掘深度。避免基底土体暴露时间过长,及时进行基坑封底和严格控制水泥搅拌桩施工质量。基坑开挖前,进行渗漏检测,如发现有渗漏处及时处理。
(四)顶进过程
主顶启动时,必须检查千斤顶是否靠足,开始顶进和结束顶进之前速度不宜过快。每节顶进开始时,应逐步提高顶进速度,防止启动速度过大。一节顶进过程中,顶进速度值应尽量保持恒定,减少波动,保证切口水压稳定和送、排泥管的畅通。
二、输水管网工程风险源应对措施
(一)工作井支护应对措施
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的施工质量为工程的关键点。如果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渗漏,将会给基坑开挖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施工成本增加,施工质量下降。水泥搅拌桩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相关规范进行施工,严格控制水泥掺量(20%)、水灰比(1.5)、桩机的钻进速度与提升速度及垂直度等,保证成桩质量及止水效果。
(二)降水过程应对措施
①所有监测结果均处于III级状态时,施工可以按照正常程序进行行
②当监测水位或基坑外面沉降监测结果出现了II级状态时,就要引起高度警觉,分析可能出现的危险并加以控制。
③当监测水位或基坑外地面沉降监测结果出现了I级状态时,工程已处于严重的警备状态,实施全线告急,提请专家快速做出影响与抉择,以最快速度提出应急解决方案。
(三)基坑开挖应对措施
1、围护结构变形较大
当围护结构变形较大时,立即停止开挖,撇掉地面所有施工荷载,及时与相关各方沟通,情况继续恶化,应立即采取基坑内回填土方等坑内加载措施,以确保基坑安全。
2、支撑体系失稳
发现问题后及时将基坑内所有操作人员撤离。现场备有足够的抢险用钢支撑、吊车,一旦发生支撑失稳事故,立即采取增设支撑的措施。现场抢险同时,立即会同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人员商定解决方案。
3、基坑底部突涌和围护结构漏水
对涌水处进行注浆封堵。采取回填土方压载措施。提前联系好专业堵漏队伍,约定接到任务通知后2小时内到场采取注浆堵漏。当严重漏水导致围护结构有较大变形时,可考虑坑内堆载的方式保证基坑安全。
(四)顶进过程应对措施
顶进速度的快慢必须满足每节泥浆注浆量的要求,保证泥浆系统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根据实际施工经验,正常顶进条件下,顶进速度应设定为2.5~3.5cm/min;如正面遇到障碍物或地基加固土,顶进速度应低于1cm/min。
过程中,应对围护结构进行沉降及水平位移进行巡视,在测量工作未进行前,直观的目测止水帷幕是否渗漏,地面是否有裂缝、地面是否有沉降,如有以上情况出现应立即实施监测测量,及时算出数据指导施工。
三、应急预案
(一)预防
1、 按照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完善安全管理机制与制度,包括设置专门安全管理机构或者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事故报告制度和突发或相关事件信息收集上报制度等
2、建立和完善抢险应急组织机构及抢险应急队伍,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演练。加强宣传教育及监督检查工作,及时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
3、定期检查抢险专业人员、交通、通信工具、救援装备和物资、抢险器材设备及抢险工具是否落实;对抢险救援装备、器材等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随时处于完好状态。
4、落实施工单位负责区段内施工情况的日常监控,确定监控方法与工作内容,建立和落实巡管检查制度。
5、明确事故预警级别的确定原则、条件。根据确定的危险源的危险级别、危险状态、危险区域相联系,制定不同事故的预警级别。
6、明确划分各标段预警的区域和范围,明确报警责任岗位、人员和报警方式。
7、明确预警启动程序、预警程序启动者、启动方式;明确报警、接警、处警及事态发展超出控制能力时外部报告的部门和第一响应队伍,明确其工作要求、工作方法和落实情况的监督措施。出现事故征兆,导致有可能发生一般级以上事故时,必须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
(二)预警处置
1、加强施工重点设施重点设备的巡护,及时发现事故征兆或事故隐患。
2、发现事故征兆或事故隐患, 现场人员应当及时发出预警。接到预警,各级人员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恢复正常后,解除警报。
3、暂时不能消除的,应当立即向上级报告,加大监控与处置力度,必要时采取紧急停止施工等措施。
4、根据事故危险程度趋势发出的预警,要求分级。能在现场控制范围内的事故征兆或者事故隐患,应当按预案规定的方式与级别警报。对已发生的事故或者事故存在发生次生事故灾害的可能时,应当按可能(或已经)发生的事故级别分级警报。
(三)预警信息报告
1、 明确事故发生后的内、外部报告程序,明确报告的上下接口与方式,明确需要报告的政府机构、部门和相关应急机构(队伍)。根据现场险情的不同程度等级逐级报告。
(1)确定管道系统本身的报警及响应系统和程序。
(2)确定管道报警方式及电话,确定位置、覆盖范围。
(3)明确现场及应急抢险人员紧急求援的方式。
2、明确报警的基本原则,即最先得到事故信息必须在第一时间报告。报告内容应当客观真实。报警或现场事故报告,应当尽快判断事故类型,迅速报告有关应急机构、上级主管部门、政府。
3、报告内容
(1)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事故性质(泄漏、火灾、爆炸等)、输送介质、管道设施受损情况。
(2)事故的简要经过。
(3)事故原因的初步分析判断。
(4)事故造成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5)事故发生后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6)事故对生产可能造成的影响。
(7)需要有关部门协助抢险支援的有关事宜。
(四)响应分级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 社会工作理念和手法 长效机制
志愿服务是指个人基于社会责任及义务,自愿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技能,为促进社会的改善和发展,无偿地参与社会服务的工作。其倡导的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志愿者行动在我国蓬勃发展的十多年中,青年大学生已成为主要的参与群体,因为这个群体的整体素质较高,因此在志愿服务中形成了独特优势,但同时因为起步较晚,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而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应用社会科学,在长期助人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的理论和模式。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导入社会工作理念和手法,不仅能使志愿服务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用,而且能让大学生个体在参与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个人成长,并且有利于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以满足当今各种社会问题对志愿服务的广泛需求。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点
1.大学生志愿服务具备较好的组织基础
目前,绝大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以青年志愿协会、服务队等社团为有形依托,充分借助党团组织的号召力与组织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大面积整合、调动资源,组织架构相对简单,管理上相对方便,较易实现统一的目标、统一的行动。同时,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可度和参与度都很高,志愿服务已经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载体。良好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使得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良性发展,特别是长效机制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大学生志愿服务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
经过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和人文环境的熏陶,大学生培养形成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有着更丰富的理论知识做指导,同时,大学生仍处于学习阶段,比较善于发现新问题、学习新技能,专业水平即使不能和社会上资深的专业人士相比,但是与社会一般人员相比,专业能力优势仍非常明显。
3.大学生志愿服务具备较强的时间保障
志愿服务的开展需要一定的时间投入,我国高校目前的学制为 3―5年(不包括研究生阶段),以笔者从事多年志愿者组织工作的经验看,在校大学生除到了毕业年级外,都会一定程度的参与志愿工作,也就是说在校期间学生参与志愿工作可长达2―4年。同时,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自学,因此课余时间的安排相对比较自由,志愿服务的时间得到较强的保障。
4.大学生志愿服务具备较大的协作优势
由于大学校园的住宿条件,大学生志愿者长期生活在一起,志愿者之间联系密切,具备良好的沟通基础,在开展专业志愿服务时更具默契,容易配合,因此具备较大的协作优势。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1.“志愿精神”肤浅化,忽视主体与客体的自主成长需求
由于行政干预过多以及过于强调志愿服务的思想教育功能等因素,“志愿精神”往往被过分强调“无私奉献”的漂亮口号,志愿服务近乎等同于简单的“不求回报”、“无偿服务”等行为,使志愿精神流于空洞的说教;同时,过于强调“改善社会问题”的单向目的,忽视了客体的需求和主体的成长,使得“志愿精神”较为肤浅。
2.服务随意性较大,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大学生相对于其他群体的志愿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但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要求志愿者需掌握专门的知识和服务技巧。大学生志愿服务往往缺乏系统的、针对性的指导,仅仅是通过志愿者招募后的短期培训,传授相对浅薄的志愿知识和服务技巧,培训缺乏系统化和规范化,因而造成了志愿者对服务活动比较随意,导致志愿服务效能有限。
3.运作机制有待改进
首先,大学生志愿服务内容相对肤浅,形式比较单一,缺乏价值感,同时加上高年级学生考虑到就业、实习等问题,造成了志愿者一定程度上的流失,队伍的稳定性、延续性较差。其次,普遍没有设立专门的评估工作,缺乏对志愿工作的评估和激励,造成了志愿者的归属感和积极性不高。
三、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意义重大,其根本意义在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宗旨。大学育人,德育为先,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创新载体,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对实现高校育人目标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同时,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推动全社会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先锋力量,面对着“失业”、“社会保障滞后”等各种社会问题,面对着急需志愿者队伍广泛参与的社会现状,其探索并构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努力是责无旁贷的,高校有责任和义务为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四、社会工作理念和手法的导入
社会工作是一门助人自助的艺术,强调运用科学的知识和专业的方法帮助个人、群体和社区提高或恢复社会功能运作的能力,并创造有利于他们的社会环境的一项专业活动。
1.导入社会工作理念,有力补充“志愿精神”,增强持续性,促进长效机制的建立
社会工作的核心理念为“助人自助”,从字面上的理解可以分为两部分。助人:救受助对象于危难;帮助受助对象一般意义上的日常事务;着眼于受助对象未来能力的发展采取针对性的服务。自助:一方面,大学生通过服务过程的内化,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实现个人成长;另一方面,帮助受助对象发挥自己的潜能和能动性,让受助对象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志愿者和受助对象通过这种互动交流,双方获得成长。社会工作这种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是互相契合的。前者作为后者的一种有力补充,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志愿者领域内的深化,促进了精神饱满、持续性强的志愿服务队伍的形成,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
2.导入社会工作手法,大力提升服务技能,提高专业性,促进长效机制的建立
社会工作的手法包括个案工作法、小组工作法、社区工作法。
个案工作法。鲍尔斯认为:“个案工作室一种艺术,这种艺术以人际关系的科学知识和改进人际关系的专业技能为依据,启发与运用个人的潜能和社区的资源,促进案主与其所处环境之间有较佳的适应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志愿者通过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技巧,帮助受助者恢复自助能力。
小组工作法。人不可能离群索居,归依群体是人的本性。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一种专业手法,鼓励小组成员通过在群体中与别人合作、分享、互助,发挥自身的潜能,达成群体的共同目的。
社区工作法。社区工作以社区为基本载体。社区是由共同目标和共同利害关系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在参与社区活动的过程中,共同解决社区问题,满足社区需要,增强成员的归属感,培养成员自助、互助和自决的精神,发挥成员的潜能。
将社工工作方法应用于志愿服务中,并内化为志愿服务的专业技能,将大大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而指导社会工作方法的诸多理论如心理分析理论、标签理论等,有助于服务者从更高层次了解各种行为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性质与原因。大学生学习掌握社会工作方法,使他们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并将理论付诸实践,从而促进专业性强、实效性高的志愿服务队伍的形成,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
3.同伴互助、评估激励,有效改进运作机制,增强规范性,促进长效机制的建立
运用社工同伴互助。志愿者同伴之间兴趣爱好、专业背景、生活阅历等等的异质性,使得不同个体对同一事件或问题可能产生不同的认识或解决方法。因此,崭新的观念、视角、方法等就由此而生,志愿者团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源源不断的开发。
建立绩效考核标准。制定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标准,在日常工作中对志愿者工作进行评估,创造激发志愿者工作动力的环境。导入激励机制,它有异于市场条件下的等价交换,而可以有多种形式:精神奖励,如表彰等;给予少量的补偿,用于交通费、餐饮费等志愿服务的物质成本开支;进行政策性补偿等。从而提升志愿者的归属感和积极性。
设置社工专业课程,规范培训机制。一方面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技能培训,赋予他们一定的工作自;另一方面满足大学生志愿者的认同需求和成长需求,从而促进规范性强、积极性高的队伍的形成,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
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导入社会工作理念和手法,能促使大学生志愿服务向稳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大力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的建立,扩大志愿服务的时效性,为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侯哲.初探我国高校志愿服务的专业化[J].中国电子商务,2009,(09).
[2]刘兰芳,桂芳.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中南民族大学民社学院社区矫正志愿者服务团侧记[J].人民调解,2009,(09).
[3]孙雪松.学生社会工作的应用与发展[J].科教文汇,2007,(03).
[4]刘梦.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谭建光,周宏峰.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中国志愿服务的“广东经验”[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7]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慈善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志愿服务与义工建设[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8]谭建光,李森.中国志愿服务指南[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
[9]郭伟和.动员与参与?还是志愿与认同?――国外社工与志工的关系对我国社工动员志工的借鉴意义[J].社会工作上半月(实务),2007,(08).
关键词:人工湿地水源地保护去除率
中图分类号:S3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类似自然沼泽地,但由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是一种人为地将石、砂、土壤、煤渣等一种或几种介质按一定比例构成基质,并有选择性地植入植物的污水处理生态系统。它是一种集物理、化学、生化反应于一体的废水处理技术;是一个独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综合生态系统。人工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的生态系统,它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即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人工湿地在水源涵养地污水处理中的设计要点及应用进行了论述。
1人工湿地的特点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氮磷去除率高,运转管理维护方便,工程基建和运转费用低,对负荷变化适应能力强,适于处理间歇排放的污水等特点。其技术具有投资费用低,运行成本低;处理过程能耗低;处理效果稳定可靠;处理系统的组合具有多样性和针对性等优点;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受气候条件限制较大;占地面积相对较大;对恶劣气候条件抵御能力弱;净化能力受作物生长成熟程度的影响大等。
2 人工湿地用于污水处理的基本原理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是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相结合的过程。其物理处理过程主要是过滤和吸附,化学处理过程主要是氧化分解,生物处理过程主要是吸收污染物主要为氮、磷、悬浮物、有机物等。其处理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人工湿地基本原理图
3 人工湿地在水源涵养地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3.1 项目概况
派潭镇高滩污水处理厂位于派潭镇东洞村,高滩风景区东南侧。其中二级生化处理部分总用地面积为15亩;人工湿地总占地面积约30亩,其中包括一期工程人工湿地用地面积为10亩。本工程一期工程中:厂前区、预处理系统土建按总规模10000m3/d设计建设,生化处理系统及污泥处理系统主要构筑物按二期工程5000m3/d设计建设,二级生化处理设备和深度处理按一期工程3000m3/d规模设计。人工湿地一期工的有效利用面积为6667m2,水力负荷为0.45m3/m2d。
3.2污水厂进出水质设计
(1)进水水质
污水经二级生化处理后达到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A类标准和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中的第二类污染物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后进入人工湿地。具体进水水质指标见下表1。
表1 人工湿地进水水质
(2)出水水质情况
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本项目人工湿地出水水质要求如表2。
表2 人工湿地出水水质
数据来源为2012年5月15日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出具的清洁生产竣工验收监测报告。
L代表未检出。
3.3人工湿地系统设计
(1)设计方案构思
根据人工湿地对污水处理的性能、工艺特点要求,将其划分为大小不同的池块,形成首、远期人工湿地的大致轮廓平面的统一。采用表面流与潜流进行工艺组合,同时考虑水质净化和景观美化的需要,在不同的单元块内栽种不同的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湿生植物,在局部可以采取不同植物相互搭配。根据各单元块所种植的植物品种对生长环境的需要,将各个单元块设置成水塘或碎石床。并在人工湿地中央适当安置小品,小品设计力求在造型、颜色做法上有新意,使之与厂房相适应。
(2)处理工艺选择
根据出水水质要求(地表水Ⅲ类标准),本项目采用以表面流床体与潜流式床体相组合的复合式强化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对二级生化处理出水进行强化处理,进一步综合去除水中各种污染物质。
3.4工艺流程
本项目人工湿地系统(一期)主要分为四个分区:
污水进入人工湿地后,循着:“表面流湿地——一级潜流湿地——二级潜流湿地———景观强化塘”的工艺顺序逐次达到净化。
各单元根据不同的处理要求,种植不同水生或湿生植物。污水进入人工湿地后,经过各单元植物、生物等的综合作用,进一步消解污水中所含的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最终达标排放。
3.5 单元设计
(1)表面流湿地
主要功能:利用湿地植物的生长发育、悬浮物的沉积、湿地植物茎干表面微生物膜的形成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吸附和分解作用,达到吸收去除污水中的碳、氮、磷等污染物及降低有机污染。
布水方式:进水由穿孔管布水,并设置渗水管,穿孔墙进入一级潜流湿地。
主要植物配置:香蒲、芦苇、菰、藨草、荷花等。
(2)潜流湿地
主要功能:利用潜流湿地碎石床内水生植物的生长发育对水体中的冗余养分进行吸收和富积,利用碎石床内的碎石对悬浮物进行过滤和拦截,通过膜反应在床内的碎石表面形成生物膜,通过以上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而达到去除污水中碳、氮、磷等富营养物及降低水体BOD5、COD及SS。
布水方式:进水由穿孔管布水,底部设置导流管。
主要植物配置:菖蒲、再力花、美人蕉、水葱、慈姑、风车草等。
(3)景观强化塘
主要功能:景观强化塘作为景点设计。同时,根据出水特点,在景观水塘中配置一些沉水植物,利用沉水植物对水体净化所具备的强大功能,来达到强化出水水质,提高污水净化处理效果的目的。
主要植物配置:荷花、睡莲、凤眼莲、沉水植物沮草、眼子菜等。
3.6 景观设计
经过对本项目进行系统分析,在景观设计中遵循如下设计思想:
(1)尊重功能、结合规则。在尊重人工湿地水体净化处理的功能前提下,在原有规则化种植分配方式下,适度增加部分植物品种。
(2)植物选配。在保证工艺设计的基础上,局部植物采用仿自然种植,淡化人工痕迹,弱化单一植物群落景观。湿地内以草本为主,周边可种植乔木、灌木或竹子,形成绿色屏障,隔离周边不协调的环境。
(3)园景的构建。湿地各单元间堤埂通道上点缀拱桥、汀步等、作为导向、稳流设施,略加艺术处理、或建筑雕塑小品,构成湿地景观。
3.7 结构设计
(1)人工湿地外堤埂(挡水墙)
湿地周边外挡水墙呈不规则多边形,其外型变化根据场地布置,挡水墙为浅基础砖石砌体,内外抹防水砂浆,挡墙顶部及返边贴块料面层装饰;或以PE膜加自然土1:1放坡夯实构筑挡水墙,四周采取低标号素混凝土护坡(或块石砌筑)。
(2)人工湿地内堤埂(内隔墙)
中间墙体既作为人工湿地各功能池的分割堤埂,也作为巡视、检查、管理用工作通道,同时,也应具备湿地观光通道的功能作用。堤埂除局部岛状布置、短埂引导污水流向,平面尺寸略有变化外,墙体顶面在900~1100mm之间。堤埂采用浅基础砖石砌体,顶面基层60mm厚C15素混凝土垫层,30mm厚MU10.0水泥砂浆嵌镶20~30mm厚文化石,埂段局部贴砌花岗岩碎板面层。在局部亦可以使用大径鹅卵石堆砌,同时起到分隔、布水及美化的作用。
(3)人工湿地池底(基础)
本项目人工湿地基底为自然土组成,为避免松软填土层大量渗漏而引发湿地水量的过量损失,设计拟采用“开挖(清底)—碾压平整—敷设防渗膜—填土夯实—虚铺耕植土”的处理措施。
碎石床内填600~1000mm厚的碎石(碎石规格级配根据不同植物和设置位置确定),碎石床内选栽湿生植物(如美人蕉、文殊兰、姜花、菖蒲等)。潜流碎石床碎石面高出水面100mm左右,以避免青苔等的生长而影响环境卫生。
出水景观塘基础上铺设耕植土厚度约200~300mm,形成挺水植物(或浮叶植物)的种植层。
4 结束语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低能耗、高效益、低技术的污水处理新技术。其技术对污水处理的效果明显,操作简单,节能环保,所以得到了广泛地应用。通过本工程的实施,应用湿地的水处理功能,可明显改善和提高水厂原水水质,为饮用水源安全提供了保障。为防止植物生长过度,对水质的影响,需要定期对植物进行收割整理,防止植物腐败对水质的影响,同时,防止腐败残渣堵塞碎石床。但是仍旧存在缺陷,那就是在水温比较低,特别是在冬季时处理效率比较低,对于相关植物的选择和关键措施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调整。
参考文献
[1]汪俊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M].广州,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2007.
一、“五常法”管理的初探原由――幼儿园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在后勤管理上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督促幼儿园管理者不停地寻找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第一,安全管理问题。安全工作在一些幼儿园管理中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这说明一些幼儿园的安全责任意识不够,存在对安全工作不够重视、幼儿园安全制度不健全、内部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等问题。还有一些幼儿园存在设备老化、食堂条件落后、保育观念陈旧等问题,隐藏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第二,环境管理问题。如玩具摆放凌乱无序、操作材料杂乱无章、拖把扫帚随处乱放、废品收集致使室内成为杂货铺,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严重,这些现象在幼儿园中屡见不鲜。
第三,财务管理问题。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的设施设备缺损问题频频出现,班级财物如桌椅、剪刀等经常会出现找不到,期末财物清理时收不齐等现象,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仓库存放大量陈旧的办公材料……财务管理上经常会呈现出“抓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现象,浪费现象严重。
第四,教师效能问题。幼儿园工作琐碎繁杂,教师们常常有付出很多却收不到成效的感觉,付出和回报并不成正比,因此,如何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幸福感,是幼儿园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五常法”管理的探索途径――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的具体措施
诸暨市实验幼儿园明确了园所发展的长远目标,即建立起幼儿园后勤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园所管理工作总体水平,后勤助力,全园合力,逐步打造成我市乃至我省一流的精品幼儿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园所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实行了如下的具体措施:
1.健全管理制度
幼儿园专门成立“五常法”管理组织机构,由园长任组长,后勤副园长为副组长,安管员和保健医生为组员的“五常法”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五常法”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幼儿园的安全管理机制,责任落实到人。
2.狠抓安全工作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突破发展为主题,完善制度,健全机制,积极应对,超前防范,夯实基础,狠抓落实,不断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运用“五常法”管理最大限度地消除校园及周边的安全隐患。
3.提高规范意识
幼儿园在教职工中间大力开展《指南》的学习活动,同时出台了《幼儿园“五常法”管理手册》(试行册),每学期初和期末,由幼儿园集团后勤组织对后勤人员和教师进行岗位培训,详细解读“五常法”的具体内容,规范各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对后勤人员的技能进行过关考核,并与“后勤人员考核评优”挂钩。
4.坚持检查公示
为将此管理模式落到实处,幼儿园将“五常法”管理模式与日常考核挂钩,建立每周例行检查制度,由“五常法”管理小组成员每天两次不定时对食堂和班级工作的操作流程和环境进行检查,严格对“五常法”管理检查的各项指标进行打分,并每周公示,指出问题及时改进。
5.创新开展工作
在《指南》的引领下,幼儿园以活动为抓手,创新开展“五步法行五常”工作,组织开展全园性的“五常主题月”活动和“五常加强日”活动,以点面结合的形式扎实推进五常管理。
三、“五常法”管理的实践成效――幼儿园科学发展的保障
经过“五常法”的管理,幼儿园的安全隐患减少了,环境整洁卫生了,幼儿们的行为习惯更合理、更规范,教职工的工作更有条理性,后勤管理工作更有条不紊,领导和下属的沟通也更顺畅……实践证明,“五常法”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园所的工作效率,促进了我园的发展。
第一,食堂管理方面。幼儿园的食堂更为规范,各岗位人员职责明确,分工到人,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第二,安全管理方面。幼儿园运用“五常法”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和检查制度,全园教职工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尽职尽责,各项措施实施得力,管理严格,近一年来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第三,班级管理方面。在班级管理中推行“五常法”,从提高教职工对物品的分类及恰当储存的能力入手,指导教师正确运用视觉法、标签法等对教师、幼儿和保育员物品进行管理。现在,幼儿能自觉将用品归类并放回原处,很好地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四,环境管理方面。幼儿园根据安全、教育的需要在园内多处设计了提示语,图文并茂的提示语温馨美观而富有指导意义,是幼儿园精致园所文化内涵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