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09:25:1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水利工程的前景与发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GPS技术;水利工程;测绘应用
GPS技术是一项比较高端且应用范围比较广的技术,然而,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绘中的应用却为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国水利工程领域在GPS技术应用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同时也取得了很多具有实践性的成果,但是随着水利工程领域的发展,现有的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绘中的应用已经不能满足水利工程发展的需求。因此,在今后的水利工程的发展中,要加强对GPS技术的研究,进而促进水利工程在更大程度上的发展和进步。
一. 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绘中的应用现状
测绘是水利工程建设中十分关键的一个阶段。我国水利工程领域在将GPS技术引入到测绘中后,其测绘的效果要比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绘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因而GPS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1 GPS技术测量依然存在着一定的误差
就笔者看来,目前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绘中应用的不足首先体现在误差方面。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大型的建设,并且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所以在测量的过程中,测量误差是不允许出现的。经调查发现,GPS技术在测量的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主要是由于测量人员的疏忽、测量方法不正确等几个方面导致的。
1.2 GPS技术应用力度不强
由于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绘中的应用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应用的时间相对来说还比较短,再加之在水利工程测绘中,可用的测绘技术以及可用的测绘仪器都比较多,如常见的电子水准仪、全站仪等等。多种技术与设备的存在使得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绘中的应用量不大、力度不强。
1.3 技术人员操作水平较低
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除了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GPS技术操作的主体,即技术人员方面的问题。由于GPS技术是一项比较高端的技术,如果GPS技术的操作人员业务水平低下,相关的技术知识薄弱,并且缺乏一定的技巧和经验,那么在测量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方面的问题,进而导致测量误差的出现。所以,GPS技术的技术操作人员水平不高也是当下应用现状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 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绘中的具体应用
由上述可知,在当下水利工程测绘领域中,GPS技术的应用还存在着误差、应用不强等多个方面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GPS技术应有效果的发挥,同时也不利于水利工程的建设。通过对GPS技术的分析,以及对水利工程测绘的分析,笔者对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绘中运用的研究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并对GPS技术的外业测绘、布网测量,以及实时动态测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够为提高GPS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而提出一些宝贵的参考意见。
2.1 GPS外业测绘
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绘中应用最广的一个方面就是GPS外业测绘。由于选点定位对于GPS外业测绘十分重要,所以,在进行这一工作前,要对该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方面要积极的收集所测量地区的地理位置、标架条件,为选点定位提供足够的信息;另一方面,要确保GPS测量装置的稳妥,从而确保其选点的有效与正确。
2.2 GPS布网测量
GPS布网测量也是该技术在水利工程测绘中一项重要的应用。在进行该测量时,要时刻根据测量的线路以及测量的带状进行测绘。同时还要根据测量的不同区域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在测量引水工程时,需要使用点或者边连式的测量方法来进行测量;再如测量工程枢纽时,要采用边或者网连式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2.3 实时动态测绘技术
实时动态测绘技术主要就是:在某一已知点上,建设基准站,并且安装一台GPS接收机,对全部可见卫星展开现场观测,并且收集可以观测到的信息与数据,利用无线电传输设备,进行数据的传送,通过数据链输送到相应的流动站。流动站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也可以结合相对定位原理,利用无线电接收设备进行基准站数据的接收,之后进行差分解算,并且流动站将这些数据和本身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并且得到两观测站的相对位置,最后,解算、储存、输出流动站位置的三维坐标。
三. 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绘中的应用前景
由于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绘领域的应用时间还比较短,同时对于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绘领域的研究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然而,GPS技术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且是一项比较高端的技术,所以在水利工程测绘领域,GPS技术的应用前景是相当广阔的,不仅能够为水利工程测绘领域的发展增添一份强有力的力量,同时也能够为测绘领域的发展开辟一片更广阔的天地。所以,无论是GPS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还是水利工程测绘领域的专业人才,都要进行努力的专研和研究,并且将二者进行完美的结合,从而为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绘领域拥有更广阔的天地而低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上仅仅只是对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绘中运用的几个方面的研究,并且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都是比较浅显的。然而,事实上,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绘中应用的方面比较多,同时也是比较复杂的。而仅仅凭借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来提高GPS技术的应用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对于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绘中应用的研究还需要水利工程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结语:综上所述,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绘中应用的研究对于水利工程领域的发展来将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GPS技术要想与水利工程测绘技术相结合还涉及到许多方面,同时难度也比较高,再加之我国水利工程领域在GPS技术方面的研究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所以,在今后的水利工程测绘领域发展中,要加强对GPS技术的重视和研究,并且在研究的过程中要从GPS技术应用的多个方面进行考虑,从而研究出更适合与当代水利工程测绘发展的GPS技术的应用方法,进而促进我国科学技术,以及综合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晓红.新时期下水利工程中GPS测绘新技术的发展及作用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12).
【关键词】信息化 水利工程 应用
水利工程作为利国利民的工程,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我国发展农业的关键。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也逐步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从20世纪末至今,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现今的信息化技术已经大量地运用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上,例如卫星遥感技术、空天遥测技术、信息采集处理传输技术等都广泛运用在水利工程上,从以前的水情和雨情等天气信息采集监控发展到现在的联网预报,信息化数据分析,水利工程一体化等,都离不开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上可以有效瓜贩组织机构和运行流程,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水利枢纽的管理水平和调度能力,提高水利工程设备自动化水平和防洪抗旱水平,并能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
1 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1.1 卫星定位系统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卫星定位系统从20世纪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其具有定位精确度高、速度快、数据可靠和可操作性强的优点,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给使用者提供非常可靠的三维度坐标,并且受天气的影响低,全球均可覆盖,可以一天不间断地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提供空间、时间、地理信息,并且具有操作简单的特性,卫星定位作为信息化技术的一部分已经成为现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主要使用GPS卫星定位系统和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它们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
(1)控制段;
(2)空间段;
(3)用户段。
卫星定位系统跟其他无线电定位系统相比精确度更高,受天气影响较小的特点,利用卫星定位系统可以对水文地质进行有效监测,一旦发生灾情可以进行准确定位,并辅助通讯技术对水利工程的指挥中心进行通信和播报,通过信息化技术达到防灾减灾和实时监控的作用。
1.2 地理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是通过基础的空间数据,并利用地理数据分析和模型分析技术,为水利工程提供精确的动态信息以及三维的空间图形。地理信息技术具有空间分析、动态预测、综合信息处理能力,这就使得地理信息技术逐渐成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手段。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空间数据的录入、传输、分析、管理,并将经过处理的数据呈现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者面前,能在信息管理和防灾减灾都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我国的水利部门就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成了1:250000比例的水利电子信息图,并与各省市自治区水利部门机构进行共享,从而对水利工程进行有效的规划的监管,提高建设科学性,减少了重复生产数据的成本,为水利工程信息共享提供了地理依据。通过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建立流域、胡波、江河的水下地形结构图,并生成相关数据,形成水文地理信息预报,为河床演变分析提供基础,也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提供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现代化。
1.3 通信及网络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上的应用
通信及网络技术,在水利工程信息化上来说,就像一条高速公路,它有效地保证了水利工程信息的高速、有效、可靠的传播。把地理位置上分散的水利工程通过通信及网络技术将信息连接在一起,对信息量大、种类校对的水利信息通过网络技术进行汇总打包传输,并且对三维模型、图像、水利数据等资料进行传输交换,此外,通信及网络技术在水利工程上还有像软件技术以及存储管理等。
2 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前景
随着社会在不断发展,科技也在不断进步,经济也会进一步得到发展,作为基础设施的水利工程建设也会不断加大投资,虽然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上会存在一些不足,但信息化技术应用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而且随着国家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相关工程投资的不断加大,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上依旧有十分美好的前景。
2.1 信息化技术为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技术、通信及网络技术等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进步,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提供了技术保证,也提高了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水平。例如像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建设就是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防汛抗旱领域上的经典案例,防汛抗旱指挥系统通过先进成熟的信息化技术为基础,为防汛抗旱、水源监测、生态建设与环境建设等水利工程建设的实时监测、高效传输、安全存储、快速查询、分类检索、精准分析与动态展示提供了技术条件,信息化技术为推动水利现代化的进程创造有利条件。
2.2 专业模型技术进步为信息化技g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上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决策支持系统信息化建设,而决策支持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数据来源主要是水情、旱情、灾情等分析结果,这些分析成果主要来源于地理信息技术分析中的天气预报、水情预报、洪水演进分析模型系统、洪水调度模型系统、坝情分析、旱情分析、水源水质、环境评估等信息化技术模型。21世纪以来,相关的专业模型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为模型分析计算提供技术保障,专业化的模型技术发展为决策支持系统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
3 小结
本文重点介绍了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通信技术等信息化技术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应用情况,指出其发展条件和应用前景,通过对信息化技术的现状分析和前景分析,为水利信息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未来许多模型技术、大数据技术、多媒体等计算机技术也将会大规模地应用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上。总而言之,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水利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提高的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程度,保障人民生活安定,增进人民的福祉,推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领域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祥安.试论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水利工程中的有效利用[J].四川水泥,2014,9(10):175.
[2]谢勇.浅析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应用[D].广东工业大学,2015.
关键词:
水利工程;生态;设计
中图分类号:
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2018001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水利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基础作用,水利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国民生活品质的发展,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水利工程设计对生态的影响很大,我们在修建水利工程的同时要考虑到其对原来周围生态平衡的影响,努力降低其对生态环境的刺激。现在水利人员应秉承生态保护理念,充分关注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当代水利行业发展前景是更注重水里的资源性,形成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但是随着水利工程的发展,很多的水利工程影响到了生态的稳定,因此,人们意识到了水利工程设计重点放在生态环境上,强调了生态设计的重要性。
1水利工程设计和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
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水利工程在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系统服务作用越来越大。不管在国民生活或产业生产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始逐步从单一走向综合,同时,对其利用的强度和开发的速度越来越剧烈。现代水利工程在其自身的发展完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灌溉、排涝、防洪、发电、渔业、生态与环境等水利工程体系,而且现代的水利工程也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由仅仅重视其基础功能作用转向基础功能与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并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经济的复苏繁荣、社会进步发挥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其周围的生态环境同样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必要保护,通过对水量的整合,合理使用水资源,防止河道断流,减轻水污染,提高抗御旱灾水灾的能力,减弱洪水对水域环境的不利作用,充分发挥江河的各种功能,促进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预防水流,洪涝灾害,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如若要实现水利工程的基础功能与生态功能协调发展,必须尊重生态环境,在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保护生态系统,特别是保持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考虑对质和量的关系,应该在保持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2水利工程的投入过程与对我国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如若要了解生态环境会在水利工程投入的过程中发生哪些变化,首先要对构建生态水利工程的特点进行探究,水利工程有自己的特点:(1)有很强的结构性和协调性。这也就意味着水利工程必须从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出发,考虑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提出不影响整体生态系统功能发挥的设计方案。(2)周围的生态环境及居民难以避免地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水利工程不仅在建设过程中对当地的经济以及社会发生影响,而且会改变水域生态环境多样性,造成水域周围动植物品种的灭绝,进而水域周围的生态环境发生动态剧烈变化。(3)水利工程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上具有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往往需要根据当年的气象条件以及水文状况的发展变化而变化。(4)水利工程往往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因而绝大部分在资金和施工期限上投入较大,因此,在修建时工程设计人员应该按照基础建设和相关标准的安排逐步进行。
3生态水利工程所存在的问题
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巨大,其在给人类带来较大福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巨大负面作用。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保障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持续稳定,就需要改变原来的水利工程设计思想,转向兼顾基础功能与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并重的水利工程设计思想,即发展生态水利工程。然而,生态水利工程本身也不是十全十美,其从开始的设计阶段到最后的完成阶段尚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1) 水资源承载能力问题。长江流域虽然水资源宽广丰富,但也不能承受无约束无节制的开发使用。它的水资源承载力的极限在何处,仍然存在着较大疑问。生态水利工程在实际中没有一套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而目前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长期处于空白地带。因为工程力学稳定性和安全性对水利工程起着一定程度地影响作用,所以,水利工程往往按照工程力学地标准在进行建造,但其仅仅考虑地是单方面地标准,而没有涉及到从生态环境入手设计标准,因此往往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如果在考虑水承载力问题仅仅考虑到生态环境问题,而放弃对水资源的经济思考,则往往会造成水资源调节分配的不公平,同样也会导致水资源的大量浪费。我们按照市场调节机制来进行配置,一个最基础的前提条件是要明确水权。而明确初始水权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限制,比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环保节水的意识以及水资源的承受能力。
(2) 生态环境负荷能力问题。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第一是要维持江河本身的用水流量,这是生态系统保持健康的根本条件。而在分析水文过程的消极和积极影响机制的同时,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因为缺乏一种完整而全面的检测生态水文的资料,所以,生态系统本身的演化规律无法对未来与现状的水利工程设计理论全面的挖掘出来,现今,我国还没有对水利设计工程所需生态水文数据的资料进行更深的探索,对此的相关报道少之又少,严重的阻碍了未来生态水利工程的发展步伐。而在以前的水利工程功能战略方面,对水能资源的配置使用,人们总是毫无保留的追求最大
的利益,而开发率也达到百分之百,使大量的生态环境包括
水域与耕地面积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了解到水库区域的生态环境的负荷能力,在规划时我们应该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开发目标。
(3)缺乏合理有效的沟通交流。在水利工程设计规划中,水利工程规划者与生态环境保护者往往是单向作业,对于水利工程规划者来说,其本身并不是非常在意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生态水利设计在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规范体系和对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制度,而有关研究部门对水利工程设计过程造成的负面影响对大众进行了隐瞒,正是在这种情景下,在经济上,水利工程设计人员与生态环境科技人员之间在合作中存在一种经济收益,叫做合作收益,正是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导致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与未来的发展前景相对较差。
4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的几项原则
为了防止出现上文所论述的一些问题,在水利工程规划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理念。因此,在对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时候,我们按照这些原则理念进行规划:
(1)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安全与经济方面的原则,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是一种“指导性”的规划,在设计时候,必须实事求是,做到经济性和安全性并重。水利工程设计必须按照维持生态系统健康持续发展的原则,以确保水利工程设施的安全性和持久性。
(2)在设计过程当中,将一系列的工程都要设计完善,具有系统性。遵循景观尺度与整体性原则,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充分注意对环境保护问题,在设计系统的时候,必须注意水域环境的变动性、复杂性和随易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生物群落的根本生存条件。在应对河流生态治理规划与管理的问题上,我们可以将视角更多的聚集在大景观尺度以及可持续性上,不必在意细枝末节,进而能够在更广阔的空间基础上对河流生态进行维护修复,其往往更具科学化、效率化和规范化。
遵循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的原则。在设计的时候,由于环境的复杂性,我们不能胡乱的设计,而是要考虑周围的环境变化。我们根据周围的环境进行设计,并合理开发利用,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更好的协调或掌控天然水在空间维度与时间维度的划分,预防或减少自然灾害,如旱涝灾害和洪水等自然灾害,在水资源的调节与配置上。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在工业,农业等生产上以及人们的基本生活保障上,能够提供更好的物质环境和生活条件。
从上述的论述中可得知,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复杂地综合性工程,其设计标准和原理是将其中的每个环节与维持生态系统的长期健康与可持续紧密联系起来,以使水利工程设计更加具有科学性与实践性,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的要求和产业生产的需求,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达到共赢的效果,使之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庞英臣.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及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5).
提高水文资料整编精度的方法措施
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农村饮水管道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浅谈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源保护
浅析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措施
物联网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推广前景
水利工程灌浆施工的次序及方法探析
关于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重力式码头结构加固改造设计探讨
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研究
试析灌区的建设管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村一体化制水设施反冲洗系统管理浅议
水利工程布置特点与总体布置措施研究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电力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的思考探究
对中航油事件和巴林银行破产案的思考
基于配第一克拉克定理的产业结构分析
刍议机电设备安装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案
暖通及给排水安装工程常见问题之浅析
基于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探讨
丹江口水库河南省移民综合设代工作实践
区域调水信息化平台建设现状及应用前景
薄壁管道环焊缝的超声相控阵检测方法研究
基于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地基处理技术研究
浅谈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和对策措施
浅谈水利建筑工程质量影响因素与控制措施
智能电网建设中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问题探析
蓄能罐式液控缓闭止回蝶阀的液压系统分析
用电信息采集计量在线检测与诊断分析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枣庄市房地产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对策研究
试析灌区的建设管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分析
盐城湿地旅游资源数据库总体结构设计
后危机时代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探析
关于优化鹤岗市区级产业结构的对策研究
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台区线损分析研究
浅议供电企业财务稽核与风险内控管理
变电站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管理分析
探讨关于变电电网中运行安全控制问题
浅议智能电网的无功补偿配置优化思考
浅谈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措施
浅议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勘察设计
水利行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职能转变的思考
水利工程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实证研究
渠道砌护工程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预防对策分析
东武仕水库除险加固中坝后暗管施工技术难点及对策
关键词:GPS技术;水利工程勘测;RTK;动态定位;外业测量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一、GPS 工作原理、特点
(一)GPS 技术工作原理
GPS 系统是卫星导航地位系统,采用的方法为距离交会法,在使用的坐标系统中,GPS 测量通常采用其中的两种:第一种是地固坐标系统,第二种是空间固定坐标系统。同时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坐标系的转换,通过转换可以有效表达控制点位置,可以促进观测效果。
(二)GPS 技术的特点
GPS测量技术主要由七大特点,包括: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测站之间无需通视,可提供三维坐标,操作简便,全天候作业以及功多用途广等特点。这些优点保证了GPS 测量技术的领先地位。其定位精度高体现在:在300m到1500m 之间工程精密定位中,1小时以上观测的解算,其平面位置误差小于1mm;而测站之间无需通视这一特点一具解决了测量学中的难题,使接收的信号不受干扰;其用途广体现在不但可以进行测量也可以用于测速和测时;GPS 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便体现了其操作方便的特点。
由此可见,GPS 测量技术技术先进,优点明显,将在以后的应用中不断的体现出来,我们也将更加不断的开发GPS 技术的更多特点,为水利工程测量水平的提高不断努力。
二、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的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水利工程建设迎来前所末有的发展机遇,这就对勘测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水利工程勘测设计行业软件技术和硬件设备的发展,水利工程勘测设计已实现CAD化,有些软件本身还要求提供地面数字化测绘产品的支持;建立勘测、设计、施工、后期管理一体化的数据链,减少数据转抄、输入等中间环节,是水利工程勘测设计“内外业一体化”的要求,也是影响水利勘测设计技术发展的“瓶颈”所在。
目前水利工程勘测中虽已采用电子全站仪和电子水准仪等先进仪器设备,但常规测量方法受横向通视和作业条件的限制,作业强度大,且效率低,大大延长了设计周期。勘测技术的进步在于设备引进和技术改造,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引入GPS技术应当是首选。
当前,用GPS静态或快速静态方法建立沿线总体控制测量,为勘测阶段测绘带状地形图,路线平面、纵面测量提供依据;在水利工程施工阶段为闸门、渠道、堤坝建立施工控制网,这仅仅是GPS在水利工程测量中应用的初级阶段,其实,水利工程测量的技术潜力蕴于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的应用之中,RTK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
三、GPS技术在水利工程勘测中的应用
(一)GPS 应用于水利工程中的优点
GPS 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水利工程测量中,GPS 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三峡水利枢纽,小浪底工程等水利工程测量中都用到了GPS 技术。在国内进行的几次大的水利工程建设招标活动中,均严格要求采用 GPS 技术用于定位和测量,这主要是基于水利工程建设的特殊性。GPS 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从工程施工角度而言,有如下优点:
平面上能准确定位
水利工程平面形状不规则。因此,实际施工过程中就需要精确地定位,这恰好是 GPS 的长处所在。大量实验表明,在小于 50Km 的基线上,其相对定位精度可达 1-2×10-6,在 100~500km 的基线上可达10-6~10-7,这一精度常规测量仪器是不可能达到的。
2、大范围水下施测优势更为明显
水下测量要求能够实时得到水面上的三维位置即 X,Y,H,在进行水下地形测量时,水面上的高程值减去测深仪的水深数据值(h) 就得到水下的高程,从而可做进一步的水下地形图,数学表达式为水下高程 Hs=H-h。
水利堤防工程分布一般是范围大。要准确地实施水下测量,做到不欠挖,不漏挖,不超宽,不超深,采用GPS 比采用常规仪器就更显优越性。
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常规仪器下的水下测量需配备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并有大量的手工劳动,而采用 GPS 则省去了野外测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并可随时电脑成图,绘制出水利工程的平面范围和填挖程度。
(二)GPS 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下面着重讲解GPS 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GPS 技术在水利测量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部分:GPS 的外业测量,GPS 的布网以及实时动态测量技术的应用等等。
1、GPS 外业测量
GPS 外业测量中,选点是关键。点的定位对于保证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在选点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收集和了解有关测区的地理位置,标架,标型的完好状况等等。这都是做好选点的关键。GPS 的观测工作主要体现在无线安置和开机观测,这与常规测量有很大的不同。无线安置工作中,要做到在正常点位,天线应架设在三脚架上,并安置在标忐中心的上方直接对中,天线基座上的圆水准气泡必须整平;在有风天气中,应将无线进行三方向固定。
2、GPS 布网工作
关于GPS 布网工作如下:对于线路及带状工程测量,例如引水工程等,通常都采用点连式或边连式组成连续发展的三角锁同步图形,而对于工程枢纽地区的施工控制网和变形监测网,通常则采用边连式或网连式布设,以增强网形的几何强度,提高GPS 控制网的可靠性和数据精度。
3、实时动态测量方法
(1)实时动态定位(RTK)技术简介
实时动态定位(RTK)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RTD GPS)技术,它是GPS测量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突破,在水利工程测量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实时动态定位(RTK)系统由基准站和流动站组成,建立无线数据通讯是实时动态测量的保证,其原理是取点位精度较高的首级控制点作为基准点,安置一台接收机作为参考站,对卫星进行连续观测,流动站上的接收机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接收基准站上的观测数据,随机计算机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计算显示出流动站的3维坐标和测量精度。这样用户就可以实时监测待测点的数据观测质量和基线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根据待测点的精度指标,确定观测时间,从而减少冗余观测,提高工作效率。
(2)应用
实时动态定位(RTK)有快速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两种定位模式,两种定位模式相结合,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可以覆盖水利工程勘测、施工放样、监理和GIS(地理信息系统)前端数据采集等全过程。
①快速静态定位模式
要求GPS接收机在每一流动站上,静止地进行观测。在观测过程中,同时接收基准站和卫星的同步观测数据,实时解算整周未知数和用户站的3维坐标,如果解算结果的变化趋于稳定,且其精度已满足设计要求,便可以结束实时观测。一般应用在控制测量中,如控制网加密;若采用常规测量方法(如全站仪测量),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大,在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实施比较困难,而采用RTK快速静态测量,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单点定位只需要5~10 min(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定位时间还会缩短),不及静态测量所需时间的1/5,在水利工程测量中可以代替全站仪完成导线测量等控制点加密工作。
②动态定位模式
动态定位测量前需要在一控制点上静止观测数分钟(有的仪器只需2~10s)进行初始化工作,之后流动站就可以按预定的采样间隔自动进行观测,并连同基准站的同步观测数据,实时确定采样点的空间位置。目前,其定位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
动态定位模式在水利工程勘测阶段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完成地形图测绘、中桩测量、横断面测量、纵断面测量及导线测量等工作。测量2~4s,精度就可以达到1~2cm,且整个测量过程不需通视,有着常规测量仪器(如全站仪)不可比拟的优点。
(三)推广建议
1、GPS静态定位技术和动态定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高效、高精度地完成水利工程平面控制测量。
2、生产过程中采用常规方法和GPS技术相结合的生产流程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3、RTK技术的出现使GPS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开发商相继推出的新型号仪器,其初始化时间越来越短,跟踪能力越来越强,精度越来越高,可靠性也越来越强,并有着良好的性价比,在水利勘测设计单位具有代替全站仪的趋势,各单位设备更新时应考虑这一因素。
4、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是水利工程测量的一项革命性的技术革新,它将对传统的作业理念与方法予以更新.
结语
综上,GPS 在水利工程勘测中的应用,对水利工程勘测手段和作业方法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勘测精度和勘测效率,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利用 GPS 技术进行水利工程测量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测量结果的精确度和实用性,这是采用GPS 技术测量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张振军,谢中华,冯传勇. RTK测量精度评定方法研究[J].测绘通报,2007.1.
【关键词】 GPS技术;水利工程测量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单位迅速发展,水利工程成为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项目之一。由于水利工程的特殊性,大多数水利工程位于地形复杂的偏远地区,使得高等级的测量控制点少之又少,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的测量工作。近年来,GPS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同样,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具有高效率、低成本、高精度和不需通视等特点,极大的提升了测量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可以说GPS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测量是水利工程测量外业勘探的一项重大的技术革命,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开发前景。
一、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优势
1.1数据可靠、无误差累计
GPS技术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因此可以提供实时、连续的精密时间、三维速度及三维位置。在作业范围和作业半径一定的条件下,将GPS技术应用到水利工程测量工作中,除了可以完成一般测量内容,还可以精确测量测点的三维坐标,而且,GPS技术的高程测量可以精确到厘米,精度高,数据可靠,甚至不存在误差积累问题,大大提高了测量工作的质量。
1.2测量速度快
在水利工程测量中应用GPS技术时,在四等水准精度点上架设测量基站,使流动站附于测量人员身上,测量速度快,往往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获取测点定位,最多需要十分钟就可以完成测量,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水利工程测量的效率。
1.3降低工作强度
普通水准测量时受到地形、地物等环境影响大,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获取最为准确的测量数据,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就很大,而相比传统的测量技术,GPS技术不受地形条件限制,也不受气候条件、空气能见度的限制,优势非常明显,因此可以实现对大面积和复杂区域的测量,满足不同类型水利工程测量的要求,因此,GPS技术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测量人员的工作强度。
1.4节约测量成本
GPS技术科精确定位三维坐标,将河道断面资料可视化、数字化,并将其显示在GIS电子地图上,实现编辑操作。由此可见,一次测量就可获取多方面的资料信息,为工程规划、建设与管理、防洪等一系列工作提供所需的资料信息,极大的降低测量成本。
二、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工作中的应用
2.1GPS外业测量
2.1.1选点
在GPS外业测量中要注意选点问题,虽然GPS测量观测站之间对相互通视的要求不高,不一定要求相互之间的通视,因此相比常规测量的选点,GPS测量的选点工作更加方便,但选点是测量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证。所以在测量前要做好收集和了解有观测区的地理位置、标架、标型等准备工作,已决定适合的点位。
2.1.2无线安装
无线安置时,在正常点位上要卡中心的上方直接对中,天线基座上的圆水准气泡必须整平;在有风天气中,应将无线进行三方向固定,雷雨天气时则注意天线底盘的接地,避免雷击天线;特殊点位时,在将天线安置在三角点标的观测台或回光台上前,先拆除标顶部,避免遮挡GPS信号。
2.1.3开机观测
开机观测的目的是捕捉、跟踪、处理和量测GPS卫星信号,从而获取需要的定位信息和观测数据。在进行开机观测前,要将GOS接收机安装在离天线适当位置的地面上,接通GPS接收机和电源、天线及控制器的联接电缆,预热和静置后,启动使用,进行观测。
2.2GPS布网工作
对像引水工程一样的线路和带状工程测量,常利用点连式或边连式的方法来组成连续发展的三角锁同步图形,在工程枢纽地区布网时要采用边连式或网连式,增强网形的几何强度,从而提高GPS控制网的精度和可靠性。
2.3GPS数据处理
在获得外业测量数据后,将数据拷贝到计算机上进行基线解算,得出观测点间的空间基线向量,并对其进行质量检核。实际测量工作中采用的是人机交互方式来进行同步环和复测基线的检核工作,由于异步环过多,因此一般对边数较多的异步环加强检核。在检核时,要注意剔除不合格的基线,并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2.4实时动态测量
实时动态测量是一种新的常用的GPS测量方法、可精确到厘米。实时动态测量的基本工作方式如下:在一个已知的点上设立基准站,同时安装一台GPS接收机,现场测量所有可见卫星,将观测到的数据和测站信息通过数据量和无线电传输设备传送到流动站,流动站同时接受基准站传输的数据和GPS卫星信号,基准站和流动站将接收到的数据和本身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差分解算,以此解算出流动站的位置的三维坐标,并进行实时传输和输出。
2.5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实时动态测量可以及时获取坐标和迅速定位,因此在地形测量中可以运用这项技术,在测量地行时,借助数据采集功能来进行地形点的测量,然后将所采集的地形点进行图像处理,最后将数字化管道地形图的形式呈现给工作人员。运用GPS技术在对地形点进行采集时可单人完成,从而节省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
三、GPS技术在各种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简述
3.1在水力发电机组安装测量中的应用
水力发电机组各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要求很高,需要建立高精度的施工控制网。GPS技术在建立控制网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自动化程度高、无需通视、布点灵活、可连续和全天候观测、进行三维坐标测量,极大的提高测量工作的精度和效率。在水力发电机组安装测量中,利用GPS技术建立施工控制网,再网放出建筑物主轴线和辅助轴线及各机组中线,再由中心线放出各机组位置。
3.2在堤防工程施工测量中的应用
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中,若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堤坝工程高程测量控制,其平面和高程需要分开分级布设,平面控制点之间要求通视,分层竞速不均,误差积累大,而且由于观测的测回数多,观测精度要求高和观测环境的影响,高程测量时费时费力,有时要求返工。但若是利用实时动态测量,各平面控制点之间没有积累传递,误差传播途径也可以减少,从而提高控制点的精度。
3.3在大型水工建筑物变形观测中的应用
利用GPS技术,变形观测能够实时进行,变形观测点只要能放置仪器就可以直接测定变形体上的目标点的相对位置变化,不需要设基准点,若变形观测点由于种种原因不易设置仪器时,GPS测量可以快速便捷的校核观测基准点的稳定性,这样一来就不需要设置复杂的参考网,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工作效率。
3.4在水工隧洞的贯通中的应用
若在落差大、流量小的山区河流区域建造引水式电站,要利用施工控制网保证引水隧洞的正确贯通,从而将水库中的水通过引水隧洞引到发电站厂房。利用GPS技术建立施工控制网可以大大简化测量工作,利用GPS测量测定洞口点的相对位置,不需要像常规方法所建立的施工控制网那样还要测量过渡点,直接测定洞口点的相对位置即可,这样可以节省大量工作,测量工作简单有效,测量精度也大大提高。
四、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师事业也得到了长远的发展,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就对水利工程测量工作提出了高标准和严要求。除了要求优良的硬件设施,还要求与测量作业相关的软件的改进和发展,要求软件能够实现设计、施工前、测量等所有过程管理一体化的数据链等功能,目前,我国水利工程测量工作中,已引进了电子全站仪和电子水准仪等先进仪器设备,提高了硬件设施的水平,但这是远远不够的,GPS技术是目前应用于水利工程测量工作中最适合的技术,利用GPS技术实现实时动态测量,绘制地图,在水利工程施工阶段为闸门、渠道、堤坝建立施工控制网等一系列工作,而这只是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的初级应用,由此可见,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前景十分广泛。
五、结语
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前景十分广泛的,因此,为促进GPS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发展,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积极钻研,研究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以扩大其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水利工程、植被恢复、休闲渔业、观光等配套发展规划
水利工程在设计建设过程中,要结合休闲渔业,恢复植被、旅游观光等配套上下功夫,当水利工程取走大量土石方后形成废弃地,很难恢复植被,如何利用这块废地,已成今后水利工程建设中亟须解决的问题,既能保证水利工程建设正常进行,又能使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与之相配套,更好地完善水利工程,水利工程建成后,形成一个与水利工程相配套的亮丽风景带,一处水利工程,一处美景。对于改善环境,拉动地方经济,增加就业将发挥积极作用。
—是在规划设计水利工程时就要考虑到休闲渔业,水中岸边旅游观光远景规划。可因地形、地貌不同而因地制宜来长远规划设计。二是可考虑大坝下游水渠两侧,办公区、观光区等,规划一个整体配套设计方案,在取走土石方的地方设计休闲渔业、旅游观光业项目,充分论证,合理设计,一步到位,一次成型。在适合养殖名优鱼类的地方设计养殖名优鱼类,在适合发展高档果蔬的地方种植高档果蔬,在适合观光旅游的地方发展特色旅游观光业。如在大坝下游挖走土石方后形成一个低洼地带,利用大坝高低落差形成自流活水养殖当地名优鱼类,生长快,口感好,经济价值高,是一个绝好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在环境保护、绿化地带,发展绿色植物,对于环境保护、水土流失可起到保护作物。如发展高档采摘果业,对于美化环境、增加收入、拉动地方产业将起到一个良好的作用。三是设计休闲渔业,旅游观光业档次一定要高,保证多年不落后。如在北方地区可与周边民族风情相结合,与自然风景相依托,具有独特风格的餐饮、住宿、园林、观光特色的度假区。夏季利用北方白天热、夜晚凉爽的特点,组织垂钓比赛、郊游、啤酒篝火晚会等系列活动,既为游客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又陶冶了游客的情操。在冬季可组织游客体验雪地、冰上游乐活动,如滑雪比赛、滑冰比赛等,还可观赏北方冬季捕鱼的盛大场面。
2案例分析
松原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后形成逾7万m2的废弃地,此地处在松原市东南部,距松原市10km以上,距长松高速公路不到10km,东邻松花江,西北邻松原市城区,用此废弃地发展休闲渔业、绿色果蔬业、观光旅游业三大产业,对于水利工程完善,拉动本地经济,美化长春至松原风景观光带,将产生积极的深远影响。
3水利工程、休闲渔业、旅游观光协调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利用水利工程废弃地发展休闲渔业、绿色果蔬业,它是旅游业中的重要内容,是家庭旅游业的新亮点也是当今世界旅游业的一大风景线,可以使环境保护和休闲渔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实现了双赢,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过去一些水利工程较多考虑单一因素,忽视了全面配套规划,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使土地荒废很多年。根据每个大中型水利工程的特点,深层次地挖掘其可利用的价值。
关键词:水利工程经济;水利建设;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 A
一、水利工程综合利用的基本经济特点
从工程经济分析角度来说,水利工程综合利用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具有两项以上比较明显的综合利用效益。通常建有较大水库的水利水电工程都有自己的比较完整的综合利用效益,一般情况下,比较完整地综合利用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包括与防洪与灌溉、发电与航运、供水与水产养殖和旅游等项目,通常防洪与灌溉、发电与航运等部门是主要参与综合利用的部门,对工程建设规模要有必要的要求和影响;水产养殖、库区旅游一般为附带效益。我们所说的综合利用效益是指主要效益。水利工程的综合利用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据对丹江口枢纽实际效益的调查分析,其综合经济效益约为发电效益的2.3倍以上。但综合利用工程各部门的效益不仅在数量上相差很大,而且发挥效益的时间相差很远。例如,防洪一般在大坝建成后即可发挥和达到设计效益,发电在大坝和电站厂房建成后可以开始发挥效益,再过5~10年即可达到设计效益,灌溉和航运达到设计效益的时间往往需要几十年。
2、工程项目投资一般包括只能够为具体的某一特定国民经济部门服务的专用工程项目投资和可以为各个综合利用的各部门服务的共用工程项目投资。对于以防洪为主的综合利用工程,大坝工程还具有防洪专用工程和各综合利用部门共用工程的两重性。根据对几座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实际资料分析,共用工程投资占工程总投资的80~84%。此外,综合利用各部门投资的投入时间也不相同,一般来说,大坝、通航建筑物等项投资需在水库蓄水前全部投入,电站的土建工程投资也需在水库蓄水前投入,机电设备则可在开始发电后陆续投入。
3、各个综合利用的部门经济分析和财务分析中所采取的资金报酬率和贷款利率不同。根据有关规定:防洪、灌溉的资金报酬率为6~7%,水力发电、城镇供水工程为8~10%,贷款利率电力项目的年利率为3.6%,水利项目的年利率为2.4%。进行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经济分析应根据上述综合枢纽的基本经济特点,采用既有科学根据,又现实可行的经济计算与分析方法。
二、水利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水利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许多阻碍水利工程发展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进行分析。
1、管理工作不到位
对于水利工程而言,人为的管理是其作用发挥的最主要因素,水利工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为水利管理部门的工作不到位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水利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和不完善。水利工程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水旱灾害,以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考虑,一味贯彻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理念,而忽视当地自身的实际情况,使得许多水利工程管理部门虽然承包了很多的水利工程,却并没有考虑地方经济的接纳能力,不切实际,导致水利工程建设后期出现严重的资金短缺现象,使得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陷入困境。可以说,资金不足是导致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出现严重问题的直接因素,而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则是根本因素。工程的主体在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如果缺乏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计划,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严重阻碍水利工程的顺利完成,其经济效益也就难以发挥。同时,水利工程在建设完成后往往会忽视对于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造成水体的污染和环境的破坏,使得经济收益与经济损失不成正比,本末倒置。
2、水利投资结构不合理
水利工程作用的发挥是多方面的,其经济效益大致可以从防治水害、合理利用水资源以及开发水产行业三个方向获得。但是,目前我国对于水利工程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防洪建设等水利基础设施上,对于其它两类产业的重视程度不够,投资结构不合理,也导致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无法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收益低下。
三、促进水利经济效益的建议
我们应该在加强和改进水利管理部门管理工作的前提下,也要针对水利工程对自然环境等造成的负面影响找出相应合理的解决方法,使得水利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这才是本文要重点探讨的问题,笔者就提出了以下几点改进建议,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
首先,认真贯彻法律政策的规定,使得水利管理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比如说水利管理的相关文件和费用的计划,包括水利工程造价、水资源费用和工业水产水费等费用的管理,使得水利工程管理更加符合经济效益的要求。其次,健全水利工程的相应配套设施的建设。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主体工程的建设,更要加强配套设施的健全和完善,注重在进行主体工程的建设中应该建立相应的配套设施计划,使得主体工程能够在配套设施的辅助下顺利进行。只有两者相互有序的配合才能使得水利工程能够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加强工程建设过程中和投入后的严格管理。具体表现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相关规定执行工程的招标管理,尽量使得招标能够公开化和公正性,防止关系人情导致的不规范行为,严格保证工程质量。还有,关于工程管理的设计要根据地方实际的经济条件和当地自然环境来做出合理的设计,尽量使得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符合当地人民的实际生活要求。另外,工程的承包要避免出现复杂的转包现象,这是为了减少工程建设的造价成本,更是为了防止不法分子从中进行不合法的勾当,同时最重要的也是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问题。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关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施工和监理项目的监督和跟踪调查,真正做到保障工程的质量和经济性。
2、尽量科学规划和最大限度的降低水利工程自身带来的负面效应
正如上面所说,水利工程的建设必然会对自然环境和当地的生活条件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只要我们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期,尽量做好工程建设的规划和合理计划就能最大限度降低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3、借助水利工程带来的便利大力发展当地的相关产业
众所周知,水利工程的建设带来的不仅是当地经济的整体发展,更是为当地相关经济产业带来了机遇。这就需要当地人民能够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发展当地的经济,比如说可以发展当地的养殖业,利用丰富的水资源来发展养殖业具有很大的前景,还有可以发展当地的旅游业,水利工程可以说是一种景观,可以利用水利环境来建立相应的旅游景点,当然还可以利用工程周围空置的地发展当地的林木环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经济的综合提高,而且有效的美化了生态环境,做到了生态与发展两不误。
结语
总之,虽然水利工程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不足,但是,其自身的作用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水利工作人员和相关的技术人员应该采取恰当的手段,寻找最佳的解决措施,使得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可以获得最大程度地发挥。
参考文献
[1]许嘉勇.水利工程经济效益探究[J].投资与合作,2013,(4):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