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跟踪审计的要求8篇

时间:2023-06-19 09:25:1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跟踪审计的要求,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跟踪审计的要求

篇1

一、医院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概述

基建项目跟踪审计是项目建设过程分为若干阶段,由审计人员全程参与建设进行审计,促使被审计单位及时改进问题,保证建设项目规范有序运行。医院基建项目建设中,管理部门与跟踪审计工作配合,使跟踪审计在医院管理层重视下稳步推进,为保证医院基建项目投资有效使用,基建观部门准确把握跟踪审计介入时间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审计资源有限,医院基建项目跟踪审计应针对性审核重点内容,跟踪审计应按照基建项目推进进度,对项目设计、施工及竣工结算阶段重点内容跟踪审计。依据投资估算,跟踪审计需审核设计概算及投资计划,提出意见供医院基建管理部门参考。从医院合理投资控制目标出发,督促设计单位在投资估算内设计。工程招标师严禁的商业活动,医院基建管理部门应要求跟踪审计协助监督招标跟踪。跟踪审计应对项目招标方式选择等提出建议,对后续合同中育造价控制内容审核。招标阶段跟踪审计包括招标文件等与工程造价有关内容审核,工程量清单审核等。医院基建管理部门应对已竣工项目督促跟踪审计在合约时间内,协助医院基建项目其他造价审核。医院基建管理部门要关注进度款支付审计及结算审计中,与医院基建项目投资支出相关审计工作,重点监管相应流程。跟踪审计根据工程施工流程审查,依据施工合同进行进度款审批。施工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工程量至监理处,医院基建管理部门审核确认工程量,反馈至医院相关部门。跟踪审计在审核签证时应监督跟踪审计单位坚持月清等原则审核。签证单应编制预算,现场工程量四方确认底稿,隐蔽工程需在覆盖前签认。月清原则是跟踪审计单位对施工单位上月签证审核完毕。审计限制原则是对补充预算办理在合同中实行严格时间限制,签证记录确认后二周内需上报签证。图1医院基建项目风险评价

二、公立医院基建项目实施跟踪审计的意义

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依据相关法律,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对基建项目设计施工等各阶段影响工程造价因素系统监控,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公立医院基建项目实施全过程审计非常必要,体现在跟踪审计有效解决事后审计的弊端,是医院预防治理腐败的有力保障,是进行外部审计的基础。随着公立医院基建项目投资增加,基建项目成为医院重要经济活动。公立医院基建投入资金约占业务支出的30%,由于监管体制落后,医院基建项目管理中浪费腐败问题严重。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工作意见》,卫生部下发《关于加强基建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通知》,要求医疗单位开展跟踪审计,达到预防治理腐败,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目前很多大型三级医院管理者认识到基建项目全过程审计的必要性,公立医院在重大项目建设中实行跟踪审计取得良好效果。内部跟踪审计具有预防性特点,审计目的内容与丰富等具有独特性,基建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是外部审计的基础。医院基建项目实施全过程审计是解决看病难民生热点问题的需要。看病难问题是近年来两会关注的议题,医疗体制深化改革受到关注。医疗改革对象的医院要降低运营成本,近年来许多大型三甲医院大力推进基建工程建设,基建投资成为医院重要运营成本,如何控制基建工程造价,成为医院内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审计方式可以为医院节省资金,但由于受审计环境、人员素质等因素影响存在很大局限性,其滞后性无法挽回损失浪费。医院基建投资是长期行为,内审部门议案对基建项目角色等各阶段进行系统监督,基建项目存在隐藏工程等不可控因素,工程完工后介入审计会处于被动局面,导致基建投资失控,表现实施全过程审计才能控制工程造价。

三、公立医院基建项目管理全过程审计现状

医院内部基建投资项目事关医院发展,单纯的事后审计达不到科学及时的审计目标,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及时发现项目建设中的问题才能确保投资项目的成功。医院基建项目审计目的是促进项目实施中贯彻落实国家法律,促进监理履职,通过对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评价,促使单位内部各部门严格执行基建制度,做到工程项目造价合理。提高投资项目资金安全性,实现总体建设目标。公立医院基建项目实施全过程审计取得很大成效,但目前仍存在跟踪审计难以把握,审计介入时间模糊,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医院基建项目审计包括项目造价审计,工期审计,财务审计等,跟踪审计要体现落实基建制度,使基建管理部门人员工作合法化,通过审计及时发现项目中的违法行为,发挥基建项目审计监督管理功能。医院基建项目跟踪审计能加强建设资金全过程监管,起到及时防堵漏洞,节约工程项目成本的作用,如工程变更设计项目施工单位报结算费用,核减施工单位报结算费用的25%。医院实施跟踪审计前存在工程材料采购信息不对称,通常施工单位提供材料样品,通过谈判等方式确定价格与实际价格存在差异。实施跟踪审计后有效控制施工材料价格。全过程跟踪审计代表在医院职能部门相互配合,通过制度程序第三方审计机构分但医院基建内审部门压力,促进医院管理廉政建设。医院基建项目跟踪审计是动态审计,审计人员要承担重大风险责任,需要有相关法律保障为跟踪审计单位提供明确标准。当前跟踪审计法规政策滞后,使审计人员难以对基建项目作出共性评价,难以提高审计质量。跟踪审计人员在建设项目中频繁介入,建议建设单位改进,使审计人员出现偏离监督建议的目标。如关于现场签证问题,国家规定监理单位职责,实际工作中往往要审计人员表态后签署。跟踪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专业水平,具有良好协调沟通能力,目前审计公司配备业务人员基建业务不熟,影响跟踪审计效果。工程项目建设分为投资决策、招标施工建设等阶段,跟踪审计介入时间缺乏明确规定,由于投资方认为跟踪审计只能在施工阶段监督工程造价,大多建设单位在施工阶段安排审计介入,导致工程造价无法控制主要原因是前期决策时期等阶段出现不合理决策。

四、公立医院实施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对策

公立医院基建项目跟踪审计是建立健全内控的有效手段,为内部管理、提高效益提供有益支持。近年来卫生系统全过程审计工作逐步发展,有效防范打击经济违法违纪行为,完善卫生机构管理体制,但公立医院实施基建项目跟踪审计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制约医院的长期发展。需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监督管理,重视工程变更审计等措施,提高公立医院基建项目全过程审计工作水平。公立医院基建项目跟踪审计是全新审计模式,为有效发挥跟踪审计效益,原有工程项目事后审计制度无法满足医院基建管理要求,公立医院内审部门要制定跟踪审计规章制度,完善的审计工作制度可以为审计人员提供业务指导。公立医院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由于开展时间短,缺乏响应政策支持,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公立医院基建项目审计规程,审计人员提供明确业务指导,规范审计行为。审计部门要做到全面审计,把好事前合同审计关,检查合同内容与招标文件要求是否相符,特别关注补充协议的合法性,合同造价工程的计算原则,明确合同需经审计小组审核后签订。工程施工中对原施工图修改,要求施工单位编制变更签证,重大审计变更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医院基建项目跟踪审计涉及领域多,审计人员会运用到各种专业知识,如合同审核、水电施工等。要将具备各种专业结构的复合型人才引入审计队伍中,满足医院跟踪审计工作的专业性要求。公立医院要加强对跟踪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招标选择资质高的社会中介机构,组建形成中介机构造价咨询师,基建管理人员等组成的跟踪审计小组,更好地开展跟踪审计工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系统培训,结合社会中介机构人才力量进行人才储备,针对跟踪审计特点,充分发挥专业机构审计资源优势,更好地开展医院基建项目跟踪审计工作。选择监理单位按照招投标法规定,选择符合资质条件的单位监理,签订监理委托合同,实行医院监理负责制,项目监理工程师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公立医院跟踪审计目的是堵塞工程建设管理中的漏洞,审计机构是参与建设项目的第三者,不直接从事建设项目投资管理等工作,按照履行职责做好监督职能。通过跟踪审计项目发现问题,及时与建设单位沟通形成书面材料,在基建项目跟踪审计中要把握好监督职责角色定位,依法发挥跟踪审计的监督职能。公立医院基建项目重点环节包括前期决策、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等方面,跟踪审计是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模式,要考虑被审计项目建设规模,审计资源等多方面因素,明确审计介入时间。由于项目差异性,选择审计介入时间不同,跟踪审计应覆盖项目过程,审计中体现跟踪适时性,对项目建设重大活动提出要求。

五、结语

篇2

关键词:跟踪审计;全程;规范操作;资料

一、开展跟踪审计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盐城市先锋岛整体开发项目是盐城市重大建设项目,我们有幸参与其中的跟踪审计工作。为了切实搞好市先锋岛整体开发项目的跟踪审计工作,审计组有 地围绕项目前期准备、项目实施和竣工决算这三个具体阶段,超前谋划,周密部署,突出重点,分布推进,确保效果,为整个跟踪审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以招投标阶段为重点,认真搞好项目前期准备阶段的跟踪审计。

项目前期准备阶段的跟踪审计,主要是对涉及项目开工前的文本资料以及招投标的真实情况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建设项目的各项审批文件是否齐全、真实;投资决策是否合理;概预算编制、审批是否充分、准确、合规;征地拆迁补偿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拆迁评估及结果是否公正、合理、准确;工程招投标是否规范有效。在这诸多环节中,针对目前招投标阶段普遍存在人为逃避招投标程序、招标人以特殊的条件限制潜在投标人、人为选择投标申请人、工程量清单及计量不规范等诸多问题,我们将招投标阶段的审查作为重中之重。审计组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是完整及时地收集资料。审计组要求建设单位在招标公告、投标文件前一定时间及时提供相关资料,并从消息公布方式、招标方式、评标办法、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等方面进行审查。在审查过程中如发现有不符合《招标投标法》、《合同法》、《审计法》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部分,审计组提出书面整改意见,并由建设单位签署意见,审计组填写执行情况,并将工作过程记入审计情况记载台账中。

(2)是认真审查工程量清单。我们将工程量清单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要求招标人对其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投标人依据工程量清单进行投标报价,对工程量清单不负有核实业务、更不具有修改和调整的权利。审计组重点审查定额的选用是否符合工程特征、工程量的计算是否准确、项目特征的描述是否和设计图纸一致等,逐一指出不符合、不一致、不准确的地方,要求及时纠正。

(3)是审查并建议招标控制价。审计组主要审查招标控制价编制人是否按《计价规范》的要求进行编制,是否按常用的、合理的施工方法、施工方案进行考虑;审查招标控制价的组成内容是否全面真实等。在经过上述审查程序后,审计组再向建设单位提出建议招标控制价。在实施该项目审计时,我们十分注重招标控制价的审查,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4)是全程参与工程开标会。审计组派员参加工程开标会,进行现场监督,审查开标、评标过程以及招投标结果的合法性。

(5)是切实做好工程合同的审查。主要审查合同具体条款的合法性、有效性、公允性;审查合同内容与招标文件的承诺是否一致;对招标文件中未涉及的事项,是否经双方约定后以合同条款形式加以明确,防止因合同内容有误或遗漏而组成建设资金的损失浪费;最终,审计组还要求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要把接收国家审计机关监督作为一项重要条款写入合同。

2.突出重要环节审查,深入搞好项目实施阶段的跟踪审计。

项目实施阶段的审计跟踪是关键,这一阶段,审计组着重对以下事项进行审查:

(1)是审查项目合同执行及制度落实情况。主要审查项目合同在付诸实施时履行、变更、转让和终止等情况是否真实、合法、有效,有无存在违法分包、转包工程现象。同时,审查建设单位为保证合同的落实,是否建立了招投标、合同管理、质量控制、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物资采购、档案管理等内控制度并审查其执行情况。

(2)是审查建设项目施工方案调整、工程设计变更的审批程序。主要审查建设项目施工方案调整、工程设计变更的审批程序是否合法、合规,特别注意施工单位是否将设计图纸中施工难度较大或报价低的项目申请设计变更或相应地增加报价高的项目;施工单位是否将规范中已包含在工程项目的工作内容,写入设计变更中作为强制要求等。

(3)是对工程量清单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工程量清单执行情况审查的深度直接关系工程决算的资料。

二、今后进一步做好跟踪审计的几点想法

1.进一步依法开展跟踪审计。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要做好跟踪审计工作,提高跟踪审计工作质量,防范跟踪审计工作风险,就要求我们必须依法、依规开展跟踪审计。今后,我们要进一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认真落实上级审计机关的具体要求,稳步推进跟踪审计工作。

2.进一步规范跟踪审计工作。为了把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的工作进一步做大、做强、做实,我们将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制订一个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操作指南,进一步规范跟踪审计工作。

3.进一步把握跟踪审计的重点。跟踪审计历时教长,突出跟踪审计重点、抓好关键节点是跟踪审计工作的关键。对跟踪审计的项目,要针对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如对周期较短的工程项目实行跟踪审计时,要实行全过程审计,以确保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而对投资额较大、建设周期比较长的工程项目在实施跟踪审计时,我们不一定全程参与,而是要抓住关键节点、有的放矢进行跟踪审计,以有效提高跟踪审计的效率,节约审计成本。

篇3

关键词:跟踪审计,质量控制,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 A

跟踪审计就是运用审计的方法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督和管理,主要包括项目施工前的招投标审计,施工中签证费用审计以及结算总价的审计监督和管理。以有效的控制工程的投资额,节约资金,避免浪费,并对其进行真实的反映为目标,从而,达到维护合法权益,加强建设工程的管理,增加投资收益的目的。

一、跟踪审计的特点

跟踪审计是社会发展下,对以往的建设项目审计的创新和完善,其审计的内容更全面,实施更为及时,形成了自身的优越性。(1)呈现出一定的动态性。传统的审计是对建设工程完工后的一次性结算审计,没有施工前的预防和施工时期的监督管理,是静态的审计。跟踪审计是分三步走的审计,包括施工前的预防和施工时期、完工结算时的监督,因此,呈现出一定的动态性,可以把审计工作做得更细,能够运用前后对比法分析,审计做得比较全面和到位。(2)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全面的审计。传统的审计只是对事后的结算做统一的审计,由于工程的复杂和反复,很难正确的区分和判断。跟踪审计能够从施工前开始,直到施工结束,把工作做了细分,使审计工作更全面。(3)对施工全过程的审计,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传统审计只把施工阶段作为审计的对象。(4)效率较高。跟踪审计可以做到在施工现场签证,避免了长期积压出现的相合推诿的现象,提高了效率。

二、目前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1.跟踪审计从业人员良莠不齐。跟踪审计需要对建设项目整个过程做到审计的监督和管理,包含的内容较多,所以对审计能力及人员的数量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大量的作业人员和专业的素质技能来满足审计工作的要求,审计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同时还需要有数量的业务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但目前跟踪审计机构有限,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并且从业人员的水平一般,有些根本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对审计工作认识较片面,不能够准确的把握审计的内涵,以至于,不能正确的处理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审计工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现有的跟踪审计机构不会把优秀的人员派驻跟踪审计现场,往往派一些应届毕业生、或者非专业出身的人员做跟踪审计,他们对跟踪审计的工作要求、工作目标不了解,不知道该做什么,造成审计工作的混乱和不专业。

2.跟踪审计的收费不够合理,跟踪审计属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关的收费标准不够完善。江苏省出现了传统审计收费比跟踪审计收费高的怪现象。按照江苏省物价局审核跟踪审计收费标准,和某些地区相比较低,但是高于国家发改委的价格。同样要求跟踪审计常驻现场,工作要求比监理还高,但比起监理的收费,审计收费不足它的十分之一,但往往在工作中,审计把监理的部分工作做了。价格不合理造成某些机构拒绝做跟踪审计。

3.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影响跟踪审计工作的进行。在跟踪审计方面,国家没有出台专门的规定,没有明确跟踪审计的内容,也没有相关的处罚措施和具体实施条例,所以,出现了跟踪审计的作业质量差,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4.项目建设单位对跟踪审计的认识偏差,委托内容不合理。跟踪审计属于审计发展的新事物,造成很多的建设单位对跟踪审计的作业内容不清楚,不知道具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从而使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受阻。在跟踪审计的过程中,对跟踪审计人员的要求不合理。由于建设单位不了解跟踪审计的流程和内容,有些建设单位要求跟踪审计人员必须常驻现场,必须安排土建人员与安装人员各若干名。这就造成了很多跟踪审计机构不愿意做跟踪审计。

三、解决跟踪审计问题的对策

1.加强跟踪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跟踪审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加强跟踪审计职业资格证的审查力度。对现有的跟踪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增加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增强作业的能力,明白怎样处理发生的问题,以便可以及时有效的解决,同时,要提高跟踪审计人员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增强实际的工作能力。完善跟踪审计职业资格证审查机制,提高资格证获得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准。对拥有跟踪审计职业资格证的人员实行不定期的抽查考试,保证跟踪审计人员的质量,只有合格的跟踪审计人员才能做好审计的本职工作。所以,要提高跟踪审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完善机制。

2.完善跟踪审计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审计工作能够健康有序的进行。跟踪审计是传统审计的创新,解决了传统审计不能够解决的难题,并对建设项目的审计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此外,通过对建设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可以做到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使用率。所以,要确保跟踪审计的合理健康的工作,这就必须完善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做到在工作中,有法可依,依法执行。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制定出具体的跟踪审计的实施办法,做到跟踪审计的每一步问题和责任都有健全的审计程序,提高审计的质量,规范跟踪审计中的违法行为,使跟踪审计工作能够有效地进行。

3.明确跟踪审计的合同工作内容。审计部门在签订合同时,应该把跟踪审计的具体工作内容编写出具体的文字范本,加入到合同里面,作为合同的一部分,这样就可以在实施工作中做到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最重要的是可以让项目建设单位知道跟踪审计的工作职能和具体的任务,从而避免出现项目的建设单位对跟踪审计的工作职能不清楚,而做出错误的指示,对跟踪审计工作造成影响。从而,不利于该行业的正常发展,也起不到真正的审计监督和管理的作用。跟踪审计是社会发展的新生事物,很多企业都不太清楚,所以,跟踪审计应该多做宣传,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并且让社会了解和更好的接受,从而,能够合理有效地做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进行作业时,要注意企业的形象,要有长远目光,树立企业形象,提高知名度。

4.要健全审计复核、审计质量检查和审计质量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确保审计工作质量。审计复核是审计法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质量内部控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是审计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审计复核应该成为审计项目的必经程序,任何审计项目都不能有例外,要健全审计复核、审计质量检查和审计质量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确保审计工作质量。复核具有全面性的同时也具有突出的问题和主要的矛盾。根据常规的程序,想要降低审计风险,就要找到审计风险的实质性问题,要注意对问题的事实是否清楚、审计取证是否充分、完整和履行法定程序是否合法进行复核;在定性和处罚处理方面要严格的遵守法律的程序进行复核的过程;要在错综复杂的事实面前,善于从法律角度和当前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的实际情况去深入研究和分析,从中找到本质的问题。

四、结束语

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审计工作的灵魂和指南,作为促进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的基础,充分把握科学发展观与审计工作的内在联系。审计机关把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作为的一项长期任务和中心工作,所以,我们要有保持头脑清醒,认真研究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的技术和方法,努力提高审计工作水平,更好地为我市经济社会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勇.浅谈高校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探讨[J]. 中国-东盟博览. 2012(06)

[2] 仇圣光.工程跟踪审计实施阶段的审计方法介绍[J]. 时代金融. 2011(18)

[3] 谢仁军,张朝勃.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策略探讨[J]. 新会计. 2011(05)

篇4

【关键词】跟踪审计;风险意识;防范

一、前言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近年来我国建设投资审计领域中比较推崇的一种审计方式,与以往的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相比更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影响工程建设的问题和隐患,在促进建设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遏制建设领域腐败等方面的成效更大、效果更好。但跟踪审计作为一种审计思路,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国家政府有关部门还没有就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有关具体内容、范围、原则、方法、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步骤提出明确、细致的要求和规划。跟踪审计工作人员的配备,责、权、利的划分等相关问题也无章可循,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审计实践被动,在实践操作中还还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伴随着这些问题而产生的审计风险也越来越大,分析如何应对问题及有效防范审计风险,将有利于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将审计风险降低到一定限度,从而能够减轻跟踪审计人员工作压力,使跟踪审计人员能够对所要进行的工作有一个相当全面、客观的认识,有利于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进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下面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的跟踪审计项目存在的各种困难及风险,进行分析研究,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职能定位

跟踪审计与传统审计相比,审计方式有了实质性的改变,但并未改变审计的本质。跟踪审计起到的应该是监督作用而不是管理作用,所以审计不能超越自己的能力,大包大揽。

跟踪审计应正确定位,严格恪守《审计法》赋予的监督职能,把握好审计机关是监督者的角色定位,依法独立实施审计监督,做到“到位而不越位”,不偏离定位介入管理,不替代建设、监理等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尽的职责,不混同于被审计单位的内审机构。监督是跟踪审计法定的职能,同时跟踪审计在发挥审计监督功能的同时,还应发挥咨询服务功能,咨询服务职能是建立在监督基础之上的,在监督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搞好监督。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从第三方独立的角度来实施审计,而不是从建设部门的角度来参与和评价审计事项,否则与监理、建设主管部门等职责交叉、重复,也就失去了审计监督的意义,破坏了部门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因此,在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中,一方面,要全面履行跟踪审计的职责,不可偏废,不应只重视工程造价核实的职能,而忽视跟踪审计的监督和咨询的作用,另一方面,要严守监督咨询的角色定位,以服务建设项目为己任,对于发现的工程建设管理问题,一定要通过建设单位或监理等管理机构去解决,而不能越俎代庖。审计人员既要当好政府资金的“卫士”,又要当好决策者、管理者的“谋士”,并应逐步建立起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沟通机制、商量机制、融合机制,与被审计单位在提高管理水平上融为一体。工程跟踪审计组应在前期准备、工程实施阶段的审计过程中就要通过提前介入、掌握情况、收集资料等手段,对发现的违规行为等问题及时提出审计意见或建议,促进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认真履行职责,规范操作,充分发挥监督与咨询服务的作用,同时不直接参与投资项目管理和经济活动的相关决策,做到“到位而不越位”。

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主体介绍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主体从宏观角度来看有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机构及内部审计部门三类;从企业角度角度而言审计的主体有社会审计机构、内部审计部门两大类。目前市场主要是造价咨询企业为审计主体。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主体的选择需要针对企业的需求,综合考虑企业的经济力量和技术力量来选择。当企业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而自己的内部审计力量不足时,可以委托社会审计来进行;当企业自己有足够的技术力量则可以委托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如果内部审计部门的技术力量有欠缺,可以就欠缺部分聘请外审,采用内外组结合的办法进行跟踪审计。

目前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力量较为薄弱,聘请社会专业造价咨询企业参与项目的跟踪审计是适应市场要求、企业高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存在局限性,从而存在审计风险。

(一)建设领域体制,制度的缺位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制度的设计还不完备;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情况还时有发生;无法可依甚至有法难依的现象还客观存在;责任不明、有责难究还较为普遍等等。而跟踪审计必须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进行,其权威性的来源之一就是法律法规及审计标准的规范化,而这些制度的不健全及法律法规的缺失与滞后,使得审计人员在开展跟踪审计工作时难以遵循和把握,难以对建设项目作出共性的评价和判断,审计质量难以提高给审计带来的风险隐患也就愈大。

(二)审计力量有限以及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跟踪审计是对整个建设项目过程的监督与控制,投入时间长,一个大的投资项目从启动到投资目标的达成,就管理而言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理论上说跟踪审计应涉及立项到竣工决算的各个环节,这就需要充足的审计力量,以满足跟踪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大量性。然而,在审计力量有限的情况下,面对如此繁重的审计任务、如此详细的审计内容、如此长期的审计过程,审计风险必然增大。

另外,跟踪审计是一项综合性审计,涉及到项目建设的多个环节,审计内容纷繁复杂,审计领域涵盖诸多行业,同时,建设项目中大量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采用都对我们审计人员的综合审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以目前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经验能力,与跟踪审计的要求存在差异,增加了在审计过程中出现偏差的可能性,从而导致审计的风险性加大。

(三)建设单位对跟踪审计的定位模糊

跟踪审计由于通常是受审计机关的委托由中介机构完成,在实际工作中常会被误解,建设单位容易将跟踪审计与中介机构的投资咨询相混淆,认为跟踪审计就是他们建设项目管理的一个环节,有事就找跟踪审计。有的建设单位还依赖于跟踪审计部门,特别是基建力量较薄弱的部门,更是大事小事请审计参与决策,有的甚至将政策难以处理的一些事项推给审计部门,先要审计人员表态后各方才签署意见,实际上是将责任和风险转嫁到审计头上。例如对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种会议,如果审计人员不参加,就难以了解情况,一旦参加,建设单位要求跟踪审计人员在签到单上签字,有时甚至会要求审计人员表明态度、提出意见。如果不签字,不表态,建设单位就认为跟踪审计没意义;若签字、表态,审计人员有时也较难把握是否恰当,因为审计人员的意见是代表权威性的审计部门意见;此时如果审计人员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未被采纳,建设单位仍按照自己的意见写入会议纪要,而会议纪要后的签到单上有审计人员的签名,就被认为审计组认可他们的意见。况且,在目前的建设市场中,政府工程一般都是形象工程,对进度的要求很高,现实情况与法规理论上的冲突会有很多,审计人员发表意见的尺度就更难把握。

(四)跟踪审计力量有限,审计风险增大

由于跟踪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跟踪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大量性,从而对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跟踪审计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较宽的业务知识面,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分析、组织、协调、沟通等综合能力,不仅要掌握工程计价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设计、监理、施工、管理及财务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国家的有关政策和了解市场信息。而我们面临的实际情况是,从事投资项目审计的人员知识结构和人员配比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搞财务的只懂财务,搞工程的人员只懂工程,既懂工程又懂财务的人员较少。因此,提升审计能力,是影响跟踪审计效果,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

五、完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对策、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一)抓住重点,提高跟踪审计质量意识

在跟踪审计实施过程中,要抓住跟踪审计的关键点,例如项目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招投标和合同履行情况、材料、设备采购情况、重大现场签证、工程款支付等内容。跟踪审计人员对于提出的审计建议或意见要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质量意识,积极防范风险。对于一般性问题,可进行口头沟通发表意见,同时做好跟踪审计台账记录及审计工作底稿;对于需提出必要的审计建议和进行审计成果收集的,可采用审计意见单的形式。通过以上方式提高审计意见的成效性和时效性,即使审计意见或建议未被采纳,事后也有案可查,规避了审计风险。

(二)培养教育,提升跟踪审计人员素质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涉及项目论证、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需要审计人员不仅具备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较宽的业务知识面,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审计能力,是影响跟踪审计效果,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

(三)统一认识,准确把握跟踪审计定位,谨防越位和错位

跟踪审计的主要作用是监督,所以审计必须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一定要时刻把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而不是去参与建设项目的具体管理工作,而是以完善项目管理机制、规范建设程序为目的,履行对上述工作的审计监督。审计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与建设管理方反映,不应直接进行干涉,防止产生利益冲突,导致审计的客观性受损,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因而要积极做好宣传、搞好沟通,消除一些部门对跟踪审计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强调审计与其他部门职责的区别,促使投资相关单位、相关部门自觉履行职责,协同规范投资市场。另一方面跟踪审计工作离不开被审计的相关单位的支持,如果在跟踪审计问题上不能统一思想,跟踪审计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审计工作就难以顺利开展。

(四)建立廉政风险控制体系

工程建设领域是容易出现权钱交易问题的重要领域,从根本上讲,跟踪审计风险的控制在于对廉政风险的控制,因而需要建立廉政风险控制体系。

篇5

关键词:英国绩效审计跟踪审计启示

一、跟踪审计概述

我国审计机关开展跟踪审计始于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领域。跟踪审计不是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绩效审计(我国原称为效益审计,后改称“绩效审计”)并列的一种审计类型,而是一种新的审计组织方式。从审计方式看,跟踪审计将关口前移,在被审计事项发展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进行监督。从审计内容看,跟踪审计在审查被审计事项财政财务收支合规性的基础上,更加关注被审计事项的管理和绩效情况。从审计项目管理看,跟踪审计可以较好的融合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绩效审计两种审计方式,而在进行绩效审计的方式选择上却更加灵活。

近年来,国家审计署已完成和正在实施的跟踪审计项目有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奥组委财务收支及奥运工程审计、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项目审计等。地方审计机关也积极开展和探索跟踪审计,如江苏省审计厅先后实施南京奥体中心、沪宁高速公路扩建等项目,上海市审计局实施了上海世博会跟踪审计。几年来的跟踪审计实践表明,我国在跟踪审计的组织方式、审计质量控制和扩大审计影响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跟踪审计发挥的效果看,跟踪审计有利于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完善监督体制、增加决策的透明度,有利于促进相关单位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有利于提高建设项目和资金的效益。《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加强对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促进政令畅通,保障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由此可见,跟踪审计将成为国家审计的重要组织方式,是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有效途径。由于我国跟踪审计正在探索阶段,审计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在审计实施中,还存在审计风险评估和管理不科学、审计方法不统一、审计规范化不高等问题。因此,在总结我国跟踪审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审计理论及实践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对跟踪审计予以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英国绩效审计可以借鉴的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

(一)英国绩效审计发展简介

英国是世界上开展绩效审计较早的国家之一,1983年英国颁布了《国家审计法》,赋予主计审计长开展绩效审计的职责,确保了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有法可依。英国国家审计署在1997年制定了绩效审计准则和绩效审计手册,2003年颁布了新版《绩效审计手册》(以下简称新版手册)。近年来,英国绩效审计在方法上和内容上都日趋成熟,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绩效审计在提高政府及公共部门服务质量、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绩效审计提出的一些详细建议帮助公共机构实施有益的变革,促使公共事业提高服务质量和改善总体管理水平。目前,绩效审计报告现已成为英国议会责任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二)英国绩效审计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介绍

在英国审计中并没有提出跟踪审计的概念,但英国绩效审计在规范化、制度化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绩效审计在规划审计工作、简化审计程序、缩短审计周期和审计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本文希望从英国绩效审计中加强管理与创新相结合,倡导保持灵活性和创造力的审计理念,以及在风险评估和控制、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扩大审计影响等几个方面加以介绍,以期对完善我国跟踪审计,进一步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规范管理、倡导创新的理念

制度化和规范化是英国绩效审计的首要特点,保持灵活性和创造力是其审计工作要求一贯坚持的基本原则,强调审计人员在实施绩效审计时要树立创新意识,灵活开展工作,努力满足议会、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利益主体的要求。在多年的实践中,英国国家审计法规体系逐渐完善,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总结,建立了适用于所有绩效审计项目的“绩效审计循环”,提出“质量环节”概念,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技术与方法,如质量控制法、调查法、问题解析法、碰头会、统计分析法等,以保证绩效审计顺利开展。

2、重视风险管理,防范审计风险

评估项目风险,制定风险管理措施,是英国实施绩效审计的重要内容。英国国家审计署认为绩效审计项目存在审计风险,尽可能早地确认风险,有助于审计组设法加以控制,防范可能出现的更大风险,因此在绩效审计项目要求采用风险基础法制定绩效审计计划和方案。新版手册提出为了控制风险,必须按风险分析(识别各种风险,在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基础上确定各种风险的重要性,并判断这样的风险是否可接受)和风险管理(处理已知风险有关的计划、监测和控制活动)的程序来处理风险。

3、强化审计质量管理

英国绩效审计提出了“质量环节”(Quality Thresholds)概念,将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分为审计准备工作、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信息和总结经验教训五个质量环节;列出了“质量环节”和与之对应的有关问题,在每个问题后面,都对回答该问题应取得的证据类型和应完成的工作内容提出了相关建议,以帮助审计组确定怎样做出肯定的回答。“质量环节”要求绩效审计人员关注真正重要的问题,审计人员只有在对每一环节中提出的问题全部回答“是”的情况下,才能开始下一阶段工作。

4、加强跟踪检查工作,评价审计效果

跟踪检查是英国绩效审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保证审计质量、评价审计效果的一项重要措施。该环节工作内容包括确认审计绩效影响和实施建设性的事后监督工作两项。

(1)确认审计影响。英国国家审计署认为,开展绩效审计是为了促进被审计单位改进工作,实践中应以最大限度地扩大审计影响的方式有选择地进行绩效审计。绩效审计影响分为量化的经济影响、量化的非经济影响和质的影响三类。

(2)实施建设性的事后监督工作。事后监督实质上是对绩效审计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全面总结,通过总结经验教训,用以促进改进绩效审计工作方式、方法,提高绩效审计水平。事后监督采用新闻媒体报道、外部监督、征求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和审计组复核四种方式,其中,审计组复核是根据上述事后监督前三种质量监督方式的结果,开展“吸取教训”式的审计复核工作,多数绩效审计复核均向审计组和国家审计署提出了需要整改的建议,这对提高和改进绩效审计工作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外部监督方式中,英国国家审计署聘请外部机构复核已公布的审计报告,并由外部机构对每份报告的质量进行评价。目前,英国国家审计署绩效审计报告质量的评价工作,由伦敦经济学院的独立专家组承担。评价侧重于以下方面:行政管理背景、结构安排及语言表述、图表和统计资料、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以及审计报告总体上是否成功等。为增加评价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专家组提出的评价意见也会提供给被审计单位。

三、完善我国跟踪审计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审计制度建设,促进跟踪审计科学发展

我国合规性审计经过多年的审计实践,已经形成了符合中国特色的审计制度体系,但绩效审计的制度建设仍然滞后。对被审计对象管理和绩效情况进行审计评价,是跟踪审计的重要内容,因此完善绩效审计对跟踪审计发展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一是借鉴国外政府审计的成功经验,积极推动绩效审计的法规建设,为绩效审计的发展建立准则和依据,建立符合我国政治和经济环境的绩效审计模式和制度体系。二是总结跟踪审计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完善跟踪审计制度建设,尽快编写跟踪审计指南,在做好合规性审计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跟踪审计的绩效审计内容,探索跟踪审计绩效审计组织模式,并制定符合跟踪审计项目特点的评价标准。

(二)优化审计项目管理,积极创新,扩大跟踪审计影响

跟踪审计的对象除了项目之外,可以是社会关注度高的事项和政策的执行情况。在事项和政策的跟踪审计中,往往以资金为主线,项目为载体,既要关注资金,又要关注政策,在审计内容的选择上,除了合规性的内容之外,还包括管理和绩效方面的内容。一些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审计面对的情况复杂多样,涉及的内容广泛,资金量巨大,时间紧迫,审计任务十分艰巨,客观上要求跟踪审计要不断创新跟踪审计方式,积极探索实践,确保实现跟踪审计目标。因此,实施跟踪审计在严格执行国家审计准则等审计制度,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基础上,要不断探索创新:一是创新审计组织方式,整合审计资源,探索审计机关、社会中介组织或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力量协作机制,解决跟踪审计任务重与审计人员不足,审计事项专业性强与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之间的矛盾。二是创新审计意见的交换机制,解决跟踪审计周期长和需要及时提出审计建议之间的矛盾,坚持查处和预防相结合,及时发现典型性问题和苗头性问题,防止问题扩大化和造成巨大损失而无法挽回,建立跟踪审计定期督促整改的长效机制,提高跟踪审计的效果和影响力。三是创新审计管理,制定和完善跟踪审计操作规范,以此规范跟踪审计项目计划、实施、报告、结果公布(公告)和审计整改检查等管理。四是创新考核评价标准,建立跟踪审计成果形成和利用机制,要将审计成果的导向性作用体现于审计管理的全过程,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确保审计成果的及时和有效转化,积极扩大审计影响。

(三)防范审计风险,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与其他审计方式比较,跟踪审计具有审计周期长、时效性强和审计内容广泛的特点,在审计实施中有创新和探索新的审计组织方式、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的内在要求,而创新和探索的过程中可能会加大审计风险或是新产生一些影响审计风险的新因素,因此在跟踪审计中必须对加强审计质量控制、防范审计风险的工作内容高度重视。一是加强审计人员业务培训,防范审计风险。一方面提高国家审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审计人员后续教育,拓宽审计人员的知识领域,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行能力,开展风险教育,增加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防范风险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制定外聘专业人员和中介机构审计管理办法,明确工作责任,实现审计资源的合理优化并防范审计风险。二是制定跟踪审计管理办法,建立控制审计风险的有效机制,规范跟踪审计项目计划、实施和结果报告(公告)等各环节工作,加强过程控制。三是制定建立适合跟踪审计特点的审计项目审理办法。跟踪审计项目由于其跨年度实施的特点,会形成一些特殊的操作程序和规范,要完善审理办法,改进审计复核工作,促进审计人员落实审计质量控制的各项措施;四是建立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明确审计质量岗位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加强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防范审计风险。

篇6

【关键词】 工程审计; 优势; 区别; 建议

【 abstract 】 below the author expounds mainly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audit tracking audit problems, detailed track audit and tells the traditional auditing difference of method, advantages and carry out some Suggestions of the track audit.

【 keywords 】 engineering audit; Advantages; Difference; suggest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与传统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的区别

1.1审计介入时点与审计状态

跟踪审计要求审计人员提前或同步介入建设项目,深入现场,对从项目决策到工程竣工验收的全过程进行及时审计,是对同一项目不同时点多次介入,多次审计,体现了跟踪审计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审计的内容、资料明显多于竣工决算。传统竣工决算审计一般是事后开展的审计,审计范围一般只涵盖了施工和竣工结算两个阶段,且是一次性静态审计。

1.2审计效果

跟踪审计的内容不仅包括建设项目成本核算、建设项目的管理,还包括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等单位和部门的职责履行和人员配备情况,是全方位的审计。通过对上述审计事项的跟踪审计,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及时发现并堵塞管理漏洞,防范项目建设风险。竣工决算审计作为事后审计,往往对已造成的投资损失无法有效整改,只能以总结经验教训为主,审计效果明显弱于跟踪审计。

1.3 审计方式

跟踪审计的审计方式主要是定点审计、定期审计、驻场审计以及上述方式互相结合的方式等,以现场审计为主。传统建设项目审计大多采用送达审计与就地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以现场审计为辅。跟踪审计除了依据国家、企业颁布和制定的法规、制度等必须执行的强制性依据外,还可以依据行业的先进指标、社会公允价格等非强制性依据,审计结论大多以建议的方式供建设单位采纳。而传统竣工决算审计的审计依据以强制性为主,审计结论要求建设单位必须全面执行。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优势

2.1 规范建筑市场,预防滋生腐败

近年来,建筑市场中不可否认地存在一些权利寻租、恶性竞争等不规范的市场行为。跟踪审计使审计监督介入到项目建设流程之中,增加建设市场的透明度,从而使建筑市场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规范和改善。同时,审计监督贯穿于建设项目全过程,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各控制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揭示苗头性和趋势性问题中蕴含的风险,督促参建各方履行自觉约束和规范自身行为,和谐建设、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的关系,从而达到规范管理流程,形成有效地制衡机制,将审计由“秋后算账”转变为“防微杜渐”,从而在源头上减小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2.2 使审计工作更好地适应相关法律要求

目前,我国与建设项目相关法律在执行过程中,与《审计法》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例如,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以合同的形式确定了工程价款,如果审计部门出具的审计结果与合同相冲突,那这样的审计结果往往难以落实,因为这涉及到《合同法》与《审计法》的冲突问题,使审计工作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通过跟踪审计,审计人员可以提前介入建设项目,对关键控制环节进行跟踪审计,在恰当的时点发表审计意见,从而规避审计工作于其他法规制度的冲突。

2.3 营造了和谐的审计环境

跟踪审计主要是针对建设项目风险提出预防性的意见及建议,参建各方因问题尚未发生,无需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而能够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审计的意见和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单位甚至有可能会主动要求审计,发自内心的欢迎审计,从而较好的缓和了审计与被审计之间的紧张关系,同时也为审计工作营造了和谐的审计环境。

2.4 使审计工作更富有成效

跟踪审计是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动态监督,包括工程造价控制、项目内控制度、建设资金等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跟踪审计能够把握最佳审计时机,及时发表审计意见,便于问题的纠正和整改,特别是对项目前期决策工作的跟踪审计,能够最大限度的体现审计的价值,发挥最大审计效力。

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1 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难以满足跟踪审计的需求

跟踪审计的内容贯穿于建设项目全过程,涉及到投资管理、工程技术、财务、金融、法律、企业管理、计算机等多个方面。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能从建设项目的微观管理上发现问题,还要能够从宏观政策、体制、机制上,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风险,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目前,投资审计人员无论从数量还是自身素质上都难以满足跟踪审计工作的需要。人员数量和审计任务量之间的矛盾,使审计人员疲于应付,造成跟踪审计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再者,审计人员一般擅长工程造价审核,施工经验不足,且普遍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很难在建设项目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提出有见地的审计意见和建议。

3.2 传统的审计效果评价观念制约跟踪审计工作开展

传统的建设项目审计中,通常把审计工程造价、查出损失浪费和违规违纪问题作为衡量审计人员业绩的标准。在建跟踪审计“事前控制、防范风险”等特点的影响下,其审计成果更多地表现为完善制度、程序、堵塞管理漏洞等方面,这种既成事实的可量化审计成果较少。如果一定要用传统绩效标准来衡量的话,会出现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无论问题性质还是金额可能都不如传统审计明显,会影响审计人员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制约在建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

3.3 操作上的缺位和越位并存

在跟踪审计的实践中,由于审计资源及建设体制等诸多限制,审计人员绝大多数选择在施工阶段介入建设项目,对项目决策等前期工作关注较少,造成审计监督上的缺位。同时还存在审计人员未能准确把握住审计关键环节,错过了跟踪审计的介入的最佳时点,从而造成跟踪审计缺位。另外,跟踪审计不仅应重视工程造价审核,更应重视跟踪审计的监督和咨询,但对发现的工程建设管理问题,未通过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去解决,而是越俎代庖直接下达指令进行管理,造成跟踪审计人员的定位出现偏离,侵入到建设项目管理流程中的现象也比较常见,导致建设项目管理的内控失效,引发各方利益的冲突。

3.4 较大审计需求与较高审计成本的矛盾

跟踪审计与竣工决算相比,在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和审计方法上,都有了较大的拓展。这势必引起审计人员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更大的努力,审计成本也会随之上升。但是,审计成本是有一定额度的,在较高的审计成本下,审计程序的开展就必须有取有舍,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样可能会造成一些关键环节漏审,导致审计风险增大。

四、开展好跟踪审计的几点建议

4.1 进一步完善与跟踪审计相关的法规制度,转变审计绩效评价观念

为了确保跟踪审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能更好地为工程建设项目服务,相关部门及行业协会应结合《合同法》《招投标法》等建筑相关法律,进一步完善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规范跟踪审计程序和具体实施办法,使跟踪审计全面与招投标、合同签订、财务核算等管理行为相协调,为跟踪审计人员提供具体规范的行为准则,确保跟踪审计工作到位不越位。同时,要更新绩效评价观念,树立科学的跟踪审计绩效评价观,对跟踪审计成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促进跟踪审计健康发展。

4.2 合理定位跟踪审计介入项目管理的深度,把握审计相对独立性原则

在跟踪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必须合理确定介入深度,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不偏离方向,不逾越定位,依法独立开展审计监督工作。切实做到审计关口前移,从决策阶段开始,从源头抓起,强化事前监督,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严把立项关、设计关、招投标关和合同签订关。跟踪审计应保持审计的独立性,以书面形式下达跟踪审计意见书的方式,为项目建设各方提供可供采纳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做到审计工作不干涉建设项目的具体业务。

4.3 准确把控跟踪审计介入时点

跟踪审计应综合考虑建设项目规模、周期及审计资源等相关要素后,科学确定跟踪审计的介入时点。但不论是从项目立项时介入,还是施工阶段介入,或是其他时点介入,跟踪审计都应保持连续性,确保审计工作的轨迹有效贯穿预定的审计事项。此外,还要保证跟踪的适时性,对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重大活动及时跟进,对建设单位的要求及时回应。

4.4 争取参建各方的理解、配合以及建设单位的重视与支持

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可能对跟踪审计、审计模式还不熟悉、不了解。因此,在开展跟踪审计之前,有必要就跟踪审计的作用、目的、审计程序及审计依据等内容,向各参建单位的负责人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讲解和宣传,使参建人员认识到跟踪审计工作的目的是帮助建设项目加强投资控制、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工期,与建设各方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

篇7

关键词:新校区建设 建设项目 跟踪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57-02

新校区建设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由于其投资数额大、建设周期长、可变因素多,所以对建设项目投资进行有效地监督和控制,至关重要。对建设项目进行审计监督是法律赋予审计工作的一项职能,为做好我校新校区建设工程项目的审计工作,使有限的资金得到优化配置,并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维护学校的经济利益,我们开展了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

一、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必要性

《审计署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指出“积极探索跟踪审计,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投资项目,试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对新校区建设项目实施跟踪审计,有利于及时堵塞管理漏洞,减少损失浪费,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1.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变事后的静态审计监督方式为事前事中的动态审计监督方式。全过程跟踪审计,将审计关口前移,变事后的静态审计监督方式为事前事中的动态审计监督方式。特别是将跟踪审计精确度提高到结算审计水平,强化了跟踪审计人员的责任,防止了跟踪审计流于形式,提高了审计效果。从审计结果看,自2009年我校新校区开工建设以来,在监理审核的基础上,审计审减率为10%,为学校节约了建设资金,审计效果显著。

2.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有利于提高结算审计的效率,加快结算审计进程。以往结算审计往往需要几年才能完成,主要是有些争议问题由于时间久远,时过境迁,当事人记不起来,或相互推诿,签证不及时,耽搁了结算审计时间,甚至竣工几年都无法结算和交付。跟踪审计的实行,使施工过程中的争议及时解决,大大加快了结算审计进程,审计效率得到提升。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采用边施工,边审计,边规范的做法,随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正建议,督促整改,及时性大大提高。

3.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有利于预防施工单位高估冒算,压缩其不当得利空间。由于跟踪审计的及时跟进,施工单位每月的进度款申报,“水分”都被及时挤出,高估冒算行为被及时纠正,久而久之,施工方“高估冒算”的侥幸心理会被消除,施工单位申报的工程款将日趋公允、合理。

4.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和资金支付风险。竣工决算审计对工程进度款拨付无法实施控制,若实际付款与工程造价的差额小于审减额,则款项的追讨会面临很大困难,审计风险和资金支付风险较大;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全过程监督招投标、合同签订、物资进出和使用、设备安装、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施工进度等,能够及时控制工程进度款拨付额度,使工程形象进度与进度款相吻合,审计风险和资金支付风险大大降低。

二、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实践

1.对工程造价实施预防性控制。审计处和建设部门共同编制和审核所有工程项目的工程量清单,确保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质量和精确度,防止工程量清单因工作内容描述不完整而引起的索赔,(例如:在编制公共教学楼工程量清单时,吸收南院研究生公寓的经验,对钢筋接头的项目特征进行了具体而明确的描述,即公称直径12mm以上的钢筋接头要求焊接,12mm以内的钢筋接头要求搭接,防止了施工单位不合理操作,增加不必要的工程成本,向发包方提出额外的费用要求。项目特征描述清楚后,施工单位根据发包人提供的清单编制的综合单价应该包含清单描述内容,不能向发包人提出额外的费用申请,这样,成功避免了施工单位的索赔);审核建设工程合同中与造价相关的条款,防止因为合同签订的不完善而导致工程结算时学校蒙受经济损失。

2.对施工过程实施跟踪审计。我们首先在2008年开工的研究生公寓楼建设过程中实行跟踪审计试点,将跟踪审计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在新校区建设项目上进行全面推广。主要做法是:审计人员必须参加工程例会,定期、及时到施工现场,了解工程进度,确认工程变更,审核隐蔽工程、材料价格等。根据工程形象进度审核经监理公司审核后的工程款支付方案,审核结果与业绩挂勾,精确到结算审计水平,工程进度款的支付与跟踪审计相结合,在无变更的情况下,各阶段审计结果的合计就是跟踪审计结果。将审计关口前移,强化了跟踪审计人员的责任,防止了跟踪审计流于形式,彰显了审计效果。

篇8

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与传统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的区别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现代审计理念在建设项目审计领域的应用,是对传统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模式发展和完善,具有许多新的特点,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审计目标。跟踪审计以预防为主,注重事前的防范和事中的过程控制。通过在项目建设中形成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规范建设程序、改善项目管理、防止建设资金流失、节约建设成本,体现了审计的增值作用,属于效益审计的范畴。传统竣工决算审计的目的是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履行,核实项目建设成本,保障建设资金安全,促进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项目管理,提高投资项目管理水平,保证建设项目投资活动的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属于合规性审计的范畴。

2.审计介入时点与审计状态。跟踪审计要求审计人员提前或同步介入建设项目,深入现场,对从项目决策到工程竣工验收的全过程进行及时审计,是对同一项目不同时点多次介入,多次审计,体现了跟踪审计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审计的内容、资料明显多于竣工决算。传统竣工决算审计一般是事后开展的审计,审计范围一般只涵盖了施工和竣工结算两个阶段,且是一次性静态审计。

3.审计效果。跟踪审计的内容不仅包括建设项目成本核算、建设项目的管理,还包括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等单位和部门的职责履行和人员配备情况,是全方位的审计。通过对上述审计事项的跟踪审计,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及时发现并堵塞管理漏洞,防范项目建设风险。竣工决算审计作为事后审计,往往对已造成的投资损失无法有效整改,只能以总结经验教训为主,审计效果明显弱于跟踪审计。

4.审计方式。跟踪审计的审计方式主要是定点审计、定期审计、驻场审计以及上述方式互相结合的方式等,以现场审计为主。传统建设项目审计大多采用送达审计与就地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以现场审计为辅。跟踪审计除了依据国家、企业颁布和制定的法规、制度等必须执行的强制性依据外,还可以依据行业的先进指标、社会公允价格等非强制性依据,审计结论大多以建议的方式供建设单位采纳。而传统竣工决算审计的审计依据以强制性为主,审计结论要求建设单位必须全面执行。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优势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具有主动性、动态性和过程性的特点,为项目建设增加了审计预防的环节,具有传统建设项目审计无法比拟的优点,较好解决了传统审计风险大、审计效率低等问题。

1.规范建筑市场,预防滋生腐败。近年来,建筑市场中不可否认地存在一些权利寻租、恶性竞争等不规范的市场行为。跟踪审计使审计监督介入到项目建设流程之中,增加建设市场的透明度,从而使建筑市场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规范和改善。同时,审计监督贯穿于建设项目全过程,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各控制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揭示苗头性和趋势性问题中蕴含的风险,督促参建各方履行自觉约束和规范自身行为,和谐建设、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的关系,从而达到规范管理流程,形成有效地制衡机制,将审计由“秋后算账”转变为“防微杜渐”,从而在源头上减小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2.使审计工作更好地适应相关法律要求。目前,我国与建设项目相关法律在执行过程中,与《审计法》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例如,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以合同的形式确定了工程价款,如果审计部门出具的审计结果与合同相冲突,那这样的审计结果往往难以落实,因为这涉及到《合同法》与《审计法》的冲突问题,使审计工作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通过跟踪审计,审计人员可以提前介入建设项目,对关键控制环节进行跟踪审计,在恰当的时点发表审计意见,从而规避审计工作于其他法规制度的冲突。

3.有效降低审计风险。跟踪审计扩大了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使审计人员能够掌握更丰富、更全面的审计信息,以便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审计事项中去,大大地提高了审计效率,审计工作的质量,降低了审计错判的风险。例如:审计人员能够深入到施工现场,及时掌握工程进度、资金使用、物资采购、设备安装等情况,从而减少审计人员因不了解现场情况造成的审计风险。

4.营造了和谐的审计环境。跟踪审计主要是针对建设项目风险提出预防性的意见及建议,参建各方因问题尚未发生,无需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而能够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审计的意见和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单位甚至有可能会主动要求审计,发自内心的欢迎审计,从而较好的缓和了审计与被审计之间的紧张关系,同时也为审计工作营造了和谐的审计环境。

5.使审计工作更富有成效。跟踪审计是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动态监督,包括工程造价控制、项目内控制度、建设资金等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跟踪审计能够把握最佳审计时机,及时发表审计意见,便于问题的纠正和整改,特别是对项目前期决策工作的跟踪审计,能够最大限度的体现审计的价值,发挥最大审计效力。

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已在一些大中型建设项目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因其自身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使其未能得到普及和推广。

1.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难以满足跟踪审计的需求。跟踪审计的内容贯穿于建设项目全过程,涉及到投资管理、工程技术、财务、金融、法律、企业管理、计算机等多个方面。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能从建设项目的微观管理上发现问题,还要能够从宏观政策、体制、机制上,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风险,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目前,投资审计人员无论从数量还是自身素质上都难以满足跟踪审计工作的需要。人员数量和审计任务量之间的矛盾,使审计人员疲于应付,造成跟踪审计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再者,审计人员一般擅长工程造价审核,施工经验不足,且普遍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很难在建设项目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提出有见地的审计意见和建议。

2.传统的审计效果评价观念制约跟踪审计工作开展。传统的建设项目审计中,通常把审计工程造价、查出损失浪费和违规违纪问题作为衡量审计人员业绩的标准。在建跟踪审计“事前控制、防范风险”等特点的影响下,其审计成果更多地表现为完善制度、程序、堵塞管理漏洞等方面,这种既成事实的可量化审计成果较少。如果一定要用传统绩效标准来衡量的话,会出现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无论问题性质还是金额可能都不如传统审计明显,会影响审计人员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制约在建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

3.操作上的缺位和越位并存。在跟踪审计的实践中,由于审计资源及建设体制等诸多限制,审计人员绝大多数选择在施工阶段介入建设项目,对项目决策等前期工作关注较少,造成审计监督上的缺位。同时还存在审计人员未能准确把握住审计关键环节,错过了跟踪审计的介入的最佳时点,从而造成跟踪审计缺位。另外,跟踪审计不仅应重视工程造价审核,更应重视跟踪审计的监督和咨询,但对发现的工程建设管理问题,未通过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去解决,而是越俎代庖直接下达指令进行管理,造成跟踪审计人员的定位出现偏离,侵入到建设项目管理流程中的现象也比较常见,导致建设项目管理的内控失效,引发各方利益的冲突。

4.较大审计需求与较高审计成本的矛盾。跟踪审计与竣工决算相比,在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和审计方法上,都有了较大的拓展。这势必引起审计人员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更大的努力,审计成本也会随之上升。但是,审计成本是有一定额度的,在较高的审计成本下,审计程序的开展就必须有取有舍,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样可能会造成一些关键环节漏审,导致审计风险增大。

四、开展好跟踪审计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完善与跟踪审计相关的法规制度,转变审计绩效评价观念。为了确保跟踪审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能更好地为工程建设项目服务,相关部门及行业协会应结合《合同法》《招投标法》等建筑相关法律,进一步完善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规范跟踪审计程序和具体实施办法,使跟踪审计全面与招投标、合同签订、财务核算等管理行为相协调,为跟踪审计人员提供具体规范的行为准则,确保跟踪审计工作到位不越位。同时,要更新绩效评价观念,树立科学的跟踪审计绩效评价观,对跟踪审计成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促进跟踪审计健康发展。

2.整合审计资源,提高跟踪审计的适应能力。跟踪审计涉及到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对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专业知识及审计技能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确保跟踪审计任务的顺利完成,必须为审计组配齐财务、工程技术、法律和计算机等专业人员。但是,在现有审计资源状况下,审计人员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审计需求。所以,必须大力提升审计人员素质,加强审计人员的业务学习,调整审计人员结构,加大审计部门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与比重。同时,可以通过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聘请外部专家的方式来充实跟踪审计力量。

3.合理定位跟踪审计介入项目管理的深度,把握审计相对独立性原则。在跟踪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必须合理确定介入深度,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不偏离方向,不逾越定位,依法独立开展审计监督工作。切实做到审计关口前移,从决策阶段开始,从源头抓起,强化事前监督,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严把立项关、设计关、招投标关和合同签订关。跟踪审计应保持审计的独立性,以书面形式下达跟踪审计意见书的方式,为项目建设各方提供可供采纳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做到审计工作不干涉建设项目的具体业务。

4.准确把控跟踪审计介入时点。跟踪审计应综合考虑建设项目规模、周期及审计资源等相关要素后,科学确定跟踪审计的介入时点。但不论是从项目立项时介入,还是施工阶段介入,或是其他时点介入,跟踪审计都应保持连续性,确保审计工作的轨迹有效贯穿预定的审计事项。此外,还要保证跟踪的适时性,对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重大活动及时跟进,对建设单位的要求及时回应。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