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09:25:0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电力电子现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目前尚处于前工业化阶段,传统产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力军,因此在近期或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力、机械、冶金、石油、化工、交通运输是传统产业的重要支柱,这些产业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工业基础的强弱。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稳步发展,巨大的电力缺口与人们对电力的强烈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由于我国常规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和环保的巨大压力,能源建设必须走节电和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之路,这就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巨大的用户市场对电力电子技术具有巨大的、持久的需求,这就意味着我国电力电子和电力传动产业面临着良好的机遇。
今后世界市场的竞争主要表现为高新技术的竞争,谁拥有电力电子这种先进的高新科技产品,谁就掌握竞争的优势。面临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和必须适应国际大循环的形势,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为总体说来我国当前电力电子技术的水平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远远跟不上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还面临着国外产品严重冲击,因此,我们必需清醒地认识到这一挑战并且要勇敢地面对。
二、电力电子的含义和任务
从学科的角度讲,电力电子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电力电子(功率半导体)器件、变流器拓扑及其控制和电力电子应用系统,实现对电、磁能量的变换、控制、传输和存贮,以达到合理、高效地使用各种形式的电能,为人类提供高质量电、磁能量。电力电子的研究范围与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电力电子元、器件及功率集成电路。(2)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新型的或适用于电源、节能及电力电子新能源利用、军用和太空等特种应用中的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电力电子变流器智能化技术;电力电子系统中的控制和计算机仿真、建模等。(3)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超大功率变流器在节能、可再生能源发电、钢铁、冶金、电力、电力牵引、舰船推进中的应用;电力电子系统信息与网络化;电力电子系统故障分析和可靠性;复杂电力电子系统稳定性和适应性等。(4)电力电子系统集成,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电子模块标准化;单芯片和多芯片系统设计;电力电子集成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等。
从工程应用的角度看,无论是电力、机械、矿冶、交通、石油化工、轻纺等传统产业,还是通信、激光、机器人、环保、原子能、航天等高科技产业,都迫切需要提供高质量的电能,特别是要求节能。而电力电子则是实现将各种能源高效率地变换成高质量电能、节能、环保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它已经成为弱电控制与强电运行之间,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之间,传统产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节能化、机电一体化的桥梁。电力电子的突出特点是高效、节能、省材,所以电力电子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技术,是现代科学、工业和国防的重要支撑技术。因此,无论上述诸多高技术应用领域,还是各种传统产业,乃至照明、家电等量大面广的,与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领域,电力电子产品已无所不在。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独立自主的、完整的、强大的电力电子的产业体系,因此它已成为制约我国建立独立自主的现代科学、工业和国防体系的瓶颈之一。
三、电力电子技术目前在我国的发展、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电力电子的开发研究已有50年历史,过去我们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一样,该领域科技发展速度太快,加之我国财力和原有基础薄弱的限制,特别是面临国外高科技的冲击等原因,我国电力电子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即各行各业都迫切需要,但是各应用领域均没将其作为研究重点,国内解决不了就依靠进口。应当承认,目前我们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目前我国生产的大多数电力电子产品和装置还主要基于晶闸管;虽然也能制造一些高技术的电力电子产品和装置,但是它们均是采用国外生产的电力电子器件和组件以组装集成的方式制造的;特别是先进的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则全部依赖进口,而许多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若干关键领域中的核心技术和软硬件,国外均是对我国进行控制和封锁的。我们正面临着国际竞争的严峻形势,特别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若干关键领域中的核心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更大,迅速改变这一现状是我们面临挑战和义不容辞的任务。
过去,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虽然引进了不少国外先进技术,也强调了国产化的问题,尽管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几年后都可以达到国产化率70%的要求,可是只要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最终国外公司拒绝转让的技术和重要部件,均是涉及到高技术的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产品中的核心技术。各应用领域所涉及到的关键电力电子技术可概括为:大功率变流技术;电力电子及其系统控制技术;大功率逆变器并网技术;大功率全控电力电子器件和电力电子全数字控制技术等。与国外的主要差距和存在的问题是:全控电力电子器件国内不能制造;大功率变流器制造技术水平较低,装置可靠性差;电力电子全数字控制技术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应用系统控制技术和系统控制软件水平较低;缺乏重大工程经验积累等。高性能大功率变流装置目前几乎全部依靠进口。
四、我国发展电力电子技术的对策
电力电子技术虽然有微电子技术的许多共同特征,如发展变化都非常迅速,渗透力和创新表现十分突出,生命力格外旺盛,处于阳光产业地位,并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和发展产生新的机遇,而电力电子技术还有其自身一些独具特色的地方,如高电压、大容量及控制功率范围大,因此技术的创新难度在于必须跨越高电压大功率这一关卡,及其技术的综合难度,如材料工业和制造工艺,而电力电子器件工作的可靠性是其极其重要的一个技术指标。为此电力电子技术的创新是与多种学科相互渗透并对各种工业领域有着极强的渗透性。因此电力电子技术与国家的基础产业关系密切,并与国家发展的各项方针及产业政策相配套的要求在21世纪会显得越来越强烈。电力电子技术又称为能流技术,因此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1世纪初加快现代电力电子转化的力度,必将形成一条朝阳的高科技产业链,推动我国工业领域的技术创新。
电力电子技术的创新与电力电子器件制造工艺,已成为世界各国工业自动化控制和机电一体化领域竞争最激烈的阵地,各发达国家均在这一领域注入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之进入高科技行业,就电力电子技术的理论研究而言,目前日本、美国及法国、荷兰、丹麦等西欧国家可以说是齐头并进,在这些国家各种先进的电力电子功率量不断开发完善,促进电力电子技术向着高频化迈进,实现用电设备的高效节能,为真正实现工控设备的小型化,轻量化,智能化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也为21世纪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拓展创新描绘了广阔的前景。我国开发研制电力电子器件的综合技术能力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要发展和创新我国电力电子技术,并形成产业化规模,就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产学创新之路,即牢牢坚持和掌握产、学、研相结合的方法走共同发展之路。从跟踪国外先进技术,逐步走上自主创新,从交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创新,从器件开发选择及电路结构变换上创新,这对电力技术创新是尤其实用的。也要从器件制造工艺技术引导创新,从新材料科学的应用上创新,以此推动电力电子器制造工艺的技术创新,提高器件的可靠性。由此形成基础积累型的创新之路。并要把技术创新与产品应用及市场推广有机结合,以加快科技创新的自我强化的循环,促进和带动技术创新有着稳定的基础,以使我国电力电子技术及器件制造工艺技术有以长足的发展,并形成一个全新的朝阳产业,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推动我国工业领域由粗放型经营走向集约型,促进国民经济以高速、高度、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Bimal K Bose. Energy, Environment, and Advances in Power Electronics[J].IEEE Trans on Power Electronics,2000,15(4):688~701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 技术应用 技术系统 发展研究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国内各行各业均得到了极大的进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律等诸多环境的完善,给当代国内新技术的研发与使用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与平台。电力电子技术作为当代众多新型技术之一,其已然对当代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成为了支撑众多领域及其技术发展的核心基础之一。在十上提出了经济新常态的概念,指出了国内粗放经济发展模式产生的诟病与弊端。诚然,随着国内经济发展速度与水平的不断提升,逐渐开始以经济为中心开展国内建设,严重忽略了对能源与资源的保护,从而使国内的生活居住环境不断变差。这些问题也同样存在于世界上的各个发展中国家。新能源的生产、新技术的发现作为保护生态资源、提升劳动力水平的重要途径,其已经成为了解决世界各国难题的关键所在。电力电子技术作为新技术之一,其能够应用于电力科技领域的重要影响力,逐渐使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研究成为了时下热门的课题。在本文中作者将从三个角度(热电电气节能、新能源的发电、智能电网技术)来对国内电力电子应用系统的发展现状给予研究,以此提升对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2 国内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系统发展现状研究
2.1 热电电气节能领域的发展
电力电子技术在热电电气节能领域已经产生了深入的影响,其中以变频调速系统的发明与使用最具有代表性。该设备通过采用由电力电子技术支撑研发的变频器,并将其作为众多机械设备中电机装置的驱动电源,从而实现了对现有供给机械设备运作电力动力的节能。搭载电力电子技术的变频器已经被广为使用在空调、洗衣机等家用领域中,并且由于该项技术较为成熟,使设备整机更新换代的频率与时间通常为十年。这些优质的特性与特点,使国内电力电子变频器拥有了十分广阔的市场与用户人群。根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在使用低压电机系统的机械设备中,其中采用了电力电子变频技术的设备占比为百分之三十左右,高压电机系统的机械设备中,其中采用了电力电子变频技术的设备占比为百分之二十左右。尽管电力电子变频装置在各领域中的使用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其整体运作的稳定性、新机使用的成本、现场安装操作的复杂程度等依旧需要不断的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对该领域的研究,作者认为未来国际电子电力变频器的发展将更加集中于专用型。通过更多专用化的设计将可不断优化变频器的功能与特点,从而使变频器与设备之间更加匹配,从而达到增强稳定性、复杂性的目的,并间接降低设备的整体成本。
2.2 新能源发电领域的发展
国内经济的粗放快速发展,使中国又一次进入了经济新常态时期。面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众多又经济发展过速带来的问题成为了时下热门的研究课题。新能源作为替代传统能源、实现绿色经济的重要支撑,其在当前国内自然环境逐渐遭到破坏、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逐渐枯竭的今天,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中之重,并成为了世界各国的日常关注焦c。在新能源发电领域,电力电子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一个较为典型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其内部通常会包含多个电力与电子变化的环境,例如:DC至AC的逆变;DC至DC的直流交换;AC至DC的整流交换等。可以发现,该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除了与光伏阵列之间不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其他部分的组成与使用均和电力电子技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一套较为典型的采用双馈式的风力发电系统而言,其内部通常包括有发电机侧变换器装置、网侧变换器装置以及变桨控制器装置等,这些装置与组件均涵盖有电力与电子之间的变换过程。通过这些举例可以发现,新能源发电与电力电子技术间具有着深入的联系。
2.3 智能电网技术领域的发展
智能电网中的电力电子应用系统包括以SVC为代表的柔流输电技术、以高压直流输电为代表的新型超高压输电技术、以智能开关为代表的同步开断技术,以静止无功发生器、动态电压恢复器为代表的用户电力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开发与使用均是以电力电子技术为依托。智能电网技术是近年来电力领域较为热门的概念之一。根据行业当中对该概念的理解,可以将其总结为一种兼具电力电子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传感传导技术、通信链接技术等的组合型技术。其中对于电力电子技术而言,其是智能电网技术的核心组成,其为保障新型能源的储备、电力输送的灵活、信息的传导与控制等功能性特点提供了巨大支撑,并且还给利用再生能源进行电力的生产、保障整个电力系统的供需调配及安全运行带来巨大帮助。我国自二零零八年保持与世界同步,提出了国家智能电网发展计划,并扩展了智能电网电力生产的领域,积极推动热电、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地热能发电等电力的共同使用,将统一现有各电能的入网、调配、供给等能源管理模式作为重要发展目的,为提升国家电网的运作效率、能源利用率带来巨大帮助。
3 结论
通过上文的研究,可以发现,电力电子技术作为当代新技术之一,其已然开始对国内众多行业及领域产生深入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新能源的研制与开发、能源的节能与保护领域具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本文中作者首先对我国能源使用及发展状况开展了宏观环境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上从三个角度对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系统在国内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利用本文的研究,作者谨此希望能够不断推动国内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此来实现对国内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并逐步促进国内各行各业发展模式的改进,为国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自身贡献。
参考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能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关注热点之一了,能源资源的节约利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人们对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因此,在实际的生活生产中必须运用新的技术对相关资源进行节约利用以此来达到保护环境的效果。电力电子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新方式,其在具体的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然,其自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它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电力电子技术在目前来看其发展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使其更好更快的发展,以发挥更大的效益。
1电力电子技术简要介绍
电力电子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电子技术主要应用于电力领域,其具体的原理就是使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相关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它可以对过高或者过低的电能进行合理的调节。电力电子技术所变换的“电力”功率可大到数百MW甚至GW,也可以小到数W甚至1W以下,它主要区别于以信息处理为主的信息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主要是用于电力的变换这一领域。在目前来讲,电力电子技术已经有了很长的发展过程了,其在这一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完善,现在已经有很多学科对相关的电力电子科技进行相应的研究,并且使它投入到许多生产生活领域。比如说我们家庭生活中就有很多地方运用到电力电子技术。因此,电力电子技术作为电力领域的重要技术,其在实际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电力电子技术的相关优点
1)对电能的使用进行优化作用。
在实际的生活中可以通过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得其对电能进行相应的处理,通过这一处理过程可以使得电能达到最大化的节约利用,实现电能的最佳化。所以说,在节能方面,电力电子技术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相关调查中就可以看出,在现实的相关电力电子技术电器使用过程中,潜在的电力节能量相当于九十年电量的0.16倍。因此,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领域内的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其对电力节能的贡献也是非常突出的。应该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积极推广相关应用项目。
2)能够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
根据相关调查以及预测显示,在今后的电力使用过程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电能需要经过电力电子技术的处理后投入使用。在相关的生产生活领域也将会有越来越多与电力电子技术相关的产品出现。除此之外,电力电子技术作为一项使用弱电控制强电的媒体,它连接着机电设备以及计算机,这就为传统产业的转变创造了新的条件,也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可能。
3)提高设备工作效率,优化设备功能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项不断优化的电子技术,它自身的高频技术以及变频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使得传统的机电设备突破工频传统,不断向更高频化方向发展。也将使得传统的机电设备在外观,体积上有很大的改善,比如说体积可能缩小好多倍,但是功率不会降低。另外,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也将会提高机电设备的工作效率,加强设备的响应速度,实现更加全新的功能以及用途。
4)优化处理方式变革新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其智能化的发展将会使得原有的信息处理与功率处理合二为一,使得微电子技术与原有的电力电子技术更加有效的结合。这样一来,传统的电子技术就会发生变革性的转变,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会有进一步的更加突出的贡献。
3 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系统的发展现状
1)应用范围有限,普及率不高
虽然在现实中,电力电子技术已经得到很快的发展,并且也得到了相应程度上的推广,但是仍旧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说,电力电子技术应用领域主要还是集中于电力领域,没有有效的向其他相关领域扩散推广,除此之外,电力电子技术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普及以及应用,使得其自身的优势难以得到很好的发挥。综合来讲,目前的电力电子技术的普及度不高,应用范围不广,从而就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
2)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系统不健全,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综合应用体系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以及推广离不开其他综合因素的辅助。换句话来讲,电力电子技术只有形成一个综合的应用体系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的生活生产领域,发挥其自身的优势作用。目前,电力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旧比较单一,技术层面不够完善,而且自身的一些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的创新发展,这就很大程度上影响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体系的形成,影响其综合的应用。技术的不完善,系统的不健全等综合方面不足使得电力电子技术很难被推广应用。
3)发展速度迅速,但有待进一步完善
从电力电子技术产生到现今,其发展速度是相当迅速。短短的几十年,其已经被应用到许多领域,其具体的相关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以及创新。可以说,在其发展的这个阶段,它为社会生产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支持。但是,在目前来说,电力电子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具体技术不完善,有关技术相对落后不能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就使得电力电子技术需要进一步的不断创新、完善。
4 综合发展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系统的措施
1)加大推广力度,提高普及率
目前,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但是其普及率却是非常有限的,除此之外,相关部门以及机构对电力电子技术的推广力度也是有限的。针对这类情况,就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对电力电子技术进行推广,使其能够在很多方面的得到应用。尤其是在广大的电力领域,综合运用电力电子技术设备,对电能的使用进行控制和变换,使得电能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效率,发挥最大化的效益。另外,在其他生活领域也应该普及现有的电力电子技术,使其在生活领域也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健全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系统,形成完整的综合应用体系
针对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体系不完备等现状,必须要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完善。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只有结合其他综合应用程序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益,尤其是在电力领域,把电力电子技术加入到其他应用过程中,使得电力电能能够得到节约利用。电力电子技术不是单一就能够发挥效益的,其还受其他综合因素的影响制约,所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得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系统得到健全,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有这样,在电力领域才能更加彰显优势,发挥效益。
3)创新技术,完善相关设备
生产生活的发展以及进步离不开相关技术的创新。当然,在电力领域更是如此。当前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有些领域技术相对落后,不能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加快相关技术的创新,加快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速度,使其能够适应生产力的要求,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效益。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电解液
中图分类号:TM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b)-0240-01
锂离子电池能够大规模地运用于电动汽车产业,并用于太阳能与风能等清洁能源的保存。因此,如今锂离子电池技术已经成为研究人员及企业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锂离子电池凭借其极高的能量密度、较长循环的寿命、快速充电与放电等诸多方面的优势以及不断降低的生产制作成本,已经成为今后十至二十年中电动汽车的首选电池。为此,笔者对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现状开展了研究。
1 正极材料研究现状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将直接影响到锂电池所具有的能量密度性能、比功率特点、温度特点和安全特点等等。在当前的市场化锂离子电池中,其正极材料主要包括了LiCoO2、LiNi1/3Co1/3Mn1/3O2、LixMn2O4等LiFePO4等四种。第一种是LiCoO2,这是第一代市场化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备了一些优势,如比能量相对而言比较高,循环性能以及高、低温状态下的工作性能较好,与之相对应的锂离子电池产品一般用在各类小型电子设备。然而,因为使用这一材料的电池在安全性和耐过充性上相对较差,再加上Co资源较为稀缺,其价格十分昂贵,由此而无法成为大容量车用与储能锂电池正极上使用的材料。第二种是LiNi1/3Co1/3Mn1/3O2,这是一种具有了高容量的三元类材料,其可逆比容量能够达到160mAh/g之上,是一种十分有前途的正极材料。这一材料和电解液之间的相容性比较好,循环性能十分好,能够应用于手机电池和动力电池等很多产品之中。因为三元材料会鉴于Ni、Co、Mn等三种元素的比例变化而具有不一样的性能,可见,这类材料能够产生出大量的正极材料,从而满足于各类产品之需求。第三种是LixMn2O4,这是一种成本更加低的材料,其热稳定性与抗过充电性均超过了LiCoO2与LiNi1/3Co1/3Mn1/3O2,其三维隧道结构要比层间化合物更加有利于Li+的嵌入与脱出,主要应用在高功率动力电池上。然而,其相对较低的110mAh/g的比容量以及较差的300次循环性能,尤其是高温循环性之差导致其运用具有非常大的限制。第四种是LiFePO4。这是一种磷酸盐聚阴离子化合物,也是近年来较快地发展起来的正极材料之一,具备了比较高的安全性,其耐高温性相当好,循环性能也具有优势,从而使其在动力电池与备用电源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实际运用前景。然而,同时其也存在着电压平台比较低、电导率较低以及低温的放电性与倍率放电差等特点。综合考虑正极材料的未来发展前景,磷酸铁锂材料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必将得到合理的解决,学者们与企业所一致看好的LiFePO4能够在车用电池领域当中具备较好的发展前景。
2 负极材料研究现状
当前,对于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碳材料、合金材料钛酸锂以及过渡金属氧化物等等。其中,碳材料是研究者最早投入研究并用在锂电池生产中的负极材料。依据负极材料的结构特性,一般分为三类:石墨,易石墨化碳即软碳,难石墨化碳,即硬碳。因为软碳和石墨所具有的结晶性能较为类似,一般均觉得其比硬碳更为容易插入锂之中,也就是更为容易进行充电,其安全性自然也就更加好。石墨类材料的技术相对来说较为成熟。常规锂电池负极材料主要有天然石墨、天然石墨改性材料、中间相炭微球以及石油焦类人造石墨等,其中中间相炭微球的结构较为特殊,呈现出球形的片层结构,而且表面上较为光滑,其直径介于5m~40m之间,这一材料所具有独特的形貌导致其在比容电量(能够达到330mAh/g之上)、安全性能、放电效能及循环寿命(循环次数在2000次之上)等诸多方面具备了明显的优势,然而其成本有待于进一步降低。当前,硬碳材料因为具有首效较低、压实的密度较低、工艺上不够成熟等大量问题,所以尚未进入到大规模的商品化之中,而国内对这一领域尚处在试验阶段之中,有关的文献报道非常少。除了上述碳类负极材料之外,其他的负极材料包括了锡基复合氧化物、碳硅复合材料以及钛酸锂等,其中的钛酸锂是目前重要的研究热点。这种材料是一种嵌入式的化合物,呈现出尖晶石结构,还可嵌入Li+。目前,电极理论嵌锂容量的大小是175mAh/g。在作为锂动力电池负极材料之时,钛酸锂具备了十分显著的有利条件,不仅循环寿命非常长,而且钛酸锂的体积变化十分小,被称之为零应变材料。钛酸锂与电解液间在界面上不会出现SEI膜,而且内阻并不会有增加,其安全性能十分优异,电压平台在1.5V左右,不容易导致金属锂的析出。电压的平台较为稳定,具备了极好的耐过充性能以及耐过放性能。然而,钛酸锂电极电位相对而言比较高,其压实密度与重量比能量相对而言比较低,导致导电性差与大倍率性能需要进一步提升,而产品的一致性与电池的加工性能相对而言也比较差,从而限制了钛酸锂更加广泛的市场化运用。
3 电解液研究现状
电解质的作用是在正、负极之间输送与传导锂离子。当前,电解液的溶剂包括了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丙烯酯、碳酸乙烯酯以及碳酸甲乙酯等五类。当前,动力电池一般是以LiPF6为电解质盐的,并由碳酸乙烯酯与直链碳酸酯共同构成的混合溶剂作为电解液。然而,因为LiPF6的热稳定性与化学稳定性相对比较差,对于怎么进一步提升动力与储能电池安全性能、循环性能等方面具有无法忽视的负面影响。所以,要不断研究新型电解质锂盐、功能添加剂的作用,这已成为这些年来锂电池电解液研究的重要方向,因此,二草酸硼锂在锂离子电池当中的运用已经引起了研究者更大的关注。用这种盐所配制而成的电解液具有抗过充与阻燃等作用,所形成的SEI膜十分稳定。LiMn2O4在LiBOB电解液当中的分解热只达到60J/g,而LiFePO4则更低,大概是6~8J/g,如此一来,就能极大地提升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因此,把LiBOB视为添加剂加以运用,和LiPF6进行混合使用,能够极大地提升动力电池所具有的高温循环作用。
4 结语
当前,中国已将新能源汽车业列为今后一个时期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这就为锂离子电池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在电动自行车领域、航天领域、军事领域之中,锂离子电池也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笔者坚信,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锂离子电池所具有的性能必然会愈来愈高,其应用价值也会越来越大,并朝着高能量密度化、高功率化、大型化等趋势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明月.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研究进展[J].化工生产与技术,2010(4).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有机电解质;聚合物电解质;无机固体电解质
近几年来电解质(即液态电解质和固态电解质)的研究进展,主要是介绍如何提高液态电解质的性能和固态电解质的性能。对液态电解质主要是电化学稳定性的提高,而对固态电解质则包括对离子电导率、电化学稳定、机械性能等的提高。虽然在锂离子电池中,对电池性能起决定作用的是电极材料,但只有对正、负极匹配合适的和性能好的电解质才能达到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优化和提高。因而电解质性能的好坏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有重要的影响。
1.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概述
电解质作为电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实用角度出发,锂离子电池电解质必须满足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a.离子电导率:电解质必需具有良好的离子导电性而不能具有电子导电性。一般温度范围内,电导率要达到10-3~2×10-3S/cm数量级之间。
b.锂离子迁移数:阳离子是运载电荷的重要工具。高的离子迁移数能减小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极反应时的浓度极化,使电池产生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较理想的锂离子迁移数应该接近于1。
c.稳定性:电解质一般存在两个电极之间,当电解质与电极直接接触时,不希望有副反应发生,这就需要电解质有一定的化学稳定性。为得到一个合适的操作温度范围,电解质必须具有好的热稳定性。另外,电解质必须有一个0~5V的电化学稳定窗口,以满足高电位电极材料充放电电压范围内电解质的电化学稳定性和电极反应的单一性。
2.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的最新研究进展
2.1液态电解质
液态电解质是锂盐在有机溶剂中溶解而制得,锂盐与溶剂是它的两个基本组成。在液态锂离子电池中,锂盐和溶剂的性质及配比对电池的性能影响很大。
液态电解质一般都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因而主要问题是电解质的电化学稳定性,即对正极和负极的相容性,这对锂离子电池性能影响很大。电解液与负极材料的作用,主要表现是在电解质和负极材料的界面之间会发生钝化反应,在负极表面形成钝化膜,它可以使锂离子通过而阻止溶剂分子进入。D.Aurbach等研究发现钝化膜是由于在充放电过程中,电解液中的极性溶剂、盐的阴离子在负极表面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锂盐化合物,然后沉积在负极表面而形成,钝化膜的化学组成和性质取决于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的组成和性质,它对电池的容量和循环性能有重要的影响。
2.2固态电解质
目前的固态电解质主要有两类:无机盐固体电解质和离子导电聚合物。而对满足更高性能要求的锂离子电池来讲,聚合物电解质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是很有希望的电解质材料。自1973年P.V.WRIGHT首先发现聚环氧乙烷碱金属盐络合物具有离子导电性以来,聚合物电解质的发展经过了3个阶段:干的固态电解质、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2.3有机电解质
目前,人们对无机锂盐水溶液的性质和作用机理比较了解,它们在锂二次电池中虽有过应用,但平均电压较低。如LiMnO4/LiNO3/VO2锂离子二次扣式电池,其平均电压只有1.5 V。若以锂盐为溶质溶于有机溶剂制成非水有机电解质,电池的电压大大提高。
电解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电导率。理论上,锂盐在电解质中离解成自由离子的数目越多,离子迁移越快,电导率就越高。溶剂的介电常数越大,锂离子与阴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力越小,锂盐就越容易离解,自由离子的数目就越多;但介电常数大的溶剂其粘度也高,致使离子的迁移速率减慢。对溶质而言,随着锂盐浓度的增高,电导率增大但电解质的粘度也相应增大;锂盐的阴离子半径越大,由于晶格能变小,锂盐越容易离解,但粘度也有增大的趋势,这些互为矛盾的结果,使得在特定的电解质中,电导率的极大值通常处于锂盐浓度1.1~1.2mol/L之间。在配制电解质时,锂盐浓度被固定在1mol/L,将一种介电常数大的溶剂与另一种或几种粘度低的溶剂通过调整混合比(体积比),获得电导率高,其它性能也好的电解质。
2.4聚合物电解质
以聚合物电解质代替有机电解质来装配塑料锂离子电池是锂离子电池的一个重大进步。其主要优点是高能量与长寿命相结合,具有高的可靠性和加工性,可以做成全塑结构。聚合物电解质也可以和塑料电极叠合,使PLI(Plasticizing Li-Ion)电池可以制成任意形状和大小,从应用观点来看,出路更加宽广。早在1975年,Feullade和Perche就制成了PAN和PMMA基离子导电膜,但把这种聚合体中含有胶体溶液的膜用在电池领域中却是最近几年的事。目前开发的聚合物电解质有以下几类:PEO基、PMMA基、PAN基、PVDF基、PVC基聚合物。文献对在这几类聚合物基础上形成的共聚物电解质膜如P(VDF-HFP)、P(AN-CO-MMA-CO-ST)、P(VC-CO-VAC)等的报道也比较多,是锂离子电池研究的一个热点。
2.5无机固体电解质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在实际使用时,锂离子电导率会降低以及对Li或其它高电位插层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不稳定,因此,又发展了一类新的无机玻璃电解质。锂离子电导的B2S3、P2S5、SiS2基玻璃,在室温下可呈现10-3~10-4S/cm的电导率[13]。早在1984年,M.Menetrier等研究0.28B2S3-0.33Li2S-0.39LiI三元玻璃电解质,在25℃时,这类最好的疏松态玻璃电解质的电导率可高达10-3S/cm,压成致密片状时的电导率为4×10-4S/cm。用循环伏安法测得对锂电极电化学稳定窗口在4.5 V左右,允许锂金属作负极,高电位的插层化合物作正极,不会导致电解质的分解,可作为常温全固态锂二次电池的电解质。
3.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的研究展望
虽然以液态电解质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早已商品化,但随着对锂离子电池性能更高要求的提出,以及它本身还不能较好解决的安全性能等问题,使其发展和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聚合物电解质迅速发展及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不仅解决液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的可靠和安全性问题,而且也较好地满足了小型电子电器产品对可充电池高能量密度、轻型薄膜化、可靠性好等性能要求。因而在小型可充电池中,对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将会是以后研究和发展的重点。
总 结: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型化、轻量化和高性能的便携式电子电器产品对电池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促使人们研究和开发性能更好的新型的绿色电源锂离子电池。近几年固态电解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聚合物作电极和电解质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尤为引人注目。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生产实习;实践环节
作者简介:臧春艳(1978-),女,湖北宜昌人,华中科技大学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讲师;吴彤(1971-),男,湖北荆州人,华中科技大学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湖北 武汉 430074)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2010年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0053)、华中科技大学第四批教改项目“电气工程专业优才优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166-01
生产实习是指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在生产现场以工人、技术员、管理员等身份直接参与生产过程,使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1]这一实践活动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它是学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联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2]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生产实习内容、方式、次数、时间不尽相同,但目的、要求大体相近,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生产实际的基本情况,验证所学理论,并学习一定的操作技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电工学科的传统专业。结合华中科技大学的特点,该专业方向是电气与电子并重,电力电子与信息电子相融,软件与硬件兼备,装置与系统结合。培养从事电气工程、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信号变换与处理等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因此,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强,对生产实践熟悉程度高,这就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人才培养,生产实习就是一个关键阶段。
一、生产实习的意义与要求
高等学校工科专业的实践环节(或者说广义上的“生产实习”)历经多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一套体系,主要包括三个阶段: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其中生产实习也常被人冠以“专业实习”之名。第一阶段通常在本科生大二时完成,主要是参观一些科研和生产单位,为学生后期的专业学习做准备。第二阶段通常在本科生大三时完成,此时学生已修过专业基础课,即将学习专业选修课,是他们巩固加深专业知识的最好时机。第三阶段通常在本科生大四时完成,此时主要通过一个具体的研究选题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大学四年所学,以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提交指导教师及校学位委员会审查。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团队合作以及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使之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生产实习计划一般由系或教研室征求实习单位的意见以后制订,通常包括如下内容:实习的目的和任务;实习的地点和时间;实习期间各类上课、听报告、参观活动等流程安排;实习期间的纪律;实习经费预算;住宿及参观车辆的联系;其他注意事项等。学生在生产实习期间需要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同时认真撰写实习日记,逐日记录实习内容、完成任务的数量和质量、各种重要的资料与数据、实习的收获和心得、待解决的问题等,为写实习报告积累材料。实习结束时,每个学生都要独立地写实习报告。部分高校还要求在实习临结束前,由带队教师总结本次实习的内容并出一份实习试卷,由参加实习的学生统一作答,考试分数作为本次实习综合成绩评定的一部分。
二、本专业学生生产实习的现状
笔者多次带学生赴外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故以在某国有大型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的实习为例,来说明本专业学生生产实习的现状。赴该企业实习的目的是获得与高电压技术及输变电设备有关的生产、科研与管理工作的感性认识及技能,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总的要求包括:第一,熟悉高压电气设备的结构原理、设计规则、制造工艺,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及新产品研制和开发的情况。第二,熟悉和了解生产过程的检验与测试方法(包括产品的型式试验),试验设备的原理、参数及特点;了解各种高压试验与测量方法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第三,学会工程观点、工艺思想,培养劳动创造世界的观点。具体实习内容参见表1。
表1 赴某电力制造企业生产实习内容列表
实习子单位 实习要点 实习时间
高压开关厂 了解少油断路器;了解SF6(包括GIS)断路器;了解真空断路器;了解成套配电设备及装置 1~3天
变压器厂 了解变压器厂的主要产品及其用途;了解各类变压器的结构特点;了解变压器的生产工艺;了解变压器的设计方法;了解变压器的出厂试验的内容和程序;了解变压器产品的发展方向 1~3天
电瓷厂及电瓷研究所 了解电瓷厂的规模和产品类型;了解绝缘子的有关内容;了解套管的有关内容;了解避雷器生产的有关内容;了解电瓷厂的高压试验室;了解电瓷所从事的主要工作;了解国内外避雷器的技术水平及研究动态;了解避雷器参数的测试原理和方法;了解绝缘子的研究动态 1~3天
电力电容器厂 了解电力电容器厂的产品分类;了解各种电容器的结构特点;了解各种电容器制造工艺;了解各种电容器设计方法;了解电容器的出厂试验;了解电容器的新材料、新工艺和发展方向 1~3天
高压电器研究所 了解高压电器研究所各室的研究方向;了解高压试验大厅的设备;室外高压试验场的设备;大容量试验室的设备;了解计量室的设备;了解国内外高压研究发展动态 1~3天
在实习前几个月,教师就着手与实习单位联系学生实习事宜,由对方初步定下实习的总体计划及住宿生活上的安排。各实习子单位也非常重视接待工作,提前制定了专题讲座的计划、人员的安排、参观的路线,有专人全程陪同,使得在每个单位的参观学习都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当然,暑期期间企业的生产任务繁重,工作人员繁忙,加上生产车间里噪声较大,也会有个别同学认为学习效果不好。
从学生的考试情况来看,以某次实习队为例,总人数为68人,其中综合评定的成绩达到“优”的10人,成绩为“良”的有48人,成绩为“中”的有9人,成绩为“及格”的只有1人。绝大部分同学反映,看到了许多电气设备的实物及其生产过程,对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了解工程实际有很大帮助,收获很大,不少同学向专家们提出很多问题,请专家解答。还有一些同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与专家们一起讨论。除此之外,也有同学针对企业招收毕业生的情况向人力资源部门进行了了解。总体来说,在该单位的生产实习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三、提高本科生生产实习质量的建议
同学们在实习报告中表现出对生产实习的整体肯定,认为学到不少东西,但同时也认为在每个单位的实习时间较短,了解得不够深入。他们希望能够在每个单位的时间适当延长,最好能动手参与一些工作,以便更深入地了解电气设备的原理、结构和生产过程。这一情况与工厂的允许实习时间及实习经费支持有一定关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安排学生分组下到不同实习子单位的生产车间,由工人师傅指导完成一些基本的生产活动,掌握一些基础的劳动技能,也更能培养学生朴素的劳动观念。
另外,要严格管理学生。新一代大学生的个性较强,对活动及人、事、物常常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生产实习是一项集体活动,不能完全依照个人意志来左右。在笔者所带的生产实习中,就曾出现过个别同学迟到、早退或轻微的违纪现象,这都说明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纪律观念还有待加强。对于在外地实习的学生队伍来说,带队教师必须要坚持晚点名制度,并和几位主要学生干部经常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造成大的问题。对于实习带队教师来说,应对突发状况必须冷静思考,必要时借助实习单位的力量进行处理。因对实习地点周围环境不熟悉,学生人数又多,各类突发事件也偶有发生。如能在实习开始前考虑充分,提前做好思想准备,则事情发生时教师会有较优的处理方案应对,避免造成慌乱。
四、结束语
生产实习是本科生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随着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进行,生产实习环节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本文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生产实习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际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建议,但难免有所遗漏。这一环节的落实和取得的成效,尚需学校、教师、学生和实习单位四方的圆满配合,特别是学生作为实践环节的主体,还要进一步加强对生产实习重要性的认识,并在实践过程中将书本知识真正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关键词:县级市;供电公司;人力资源现状
中图分类号:TU99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县级市供电公司着力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员工队伍现状与企业的发展还不完全适应。现有的用人和分配机制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人力资源,对员工提升能力、岗位成才激励不够,如员工能力评价政策分散、体系不完整;工资分配中“大锅饭”现象严重、员工收入差距小;部分员工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主动学习和提高,劳动用工突出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县级市供电公司员工结构性缺员、素质性缺员并存的矛盾比较突出,与企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不相匹配;按照国网公司新的定员标准,县级市供电公司人员总量不缺,但生产、营销系列结构性缺员,以变电、线路运行维护、检修、抄表收费显得较为突出;实际技能水平不高,在营销专业中抄表收费工种外聘人员过多,技能水平偏低,SG186应用水平不高;尤其是装表接电工种,一些正式员工连表都装不好,城区分公司问题更为严重,生产各专业问题也比较突出,配电线路工种严重缺乏能上杆操作的正式员工。
一、专业技术人员及技能人员队伍结构分析
县级市供电公司统计数据显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偏少;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分布在输配电线路、变电运行检修、电力营销等方面的专业技能人才不多,而主要是集中在管理、党群、调度、通讯等岗位上;作为电网强大供电负荷中心的省会局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亟待提局。
近几年来,县级市供电公司出台了一系列激励员工岗位成才的措施和办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但是4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员队伍中,电力类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的比例仍然偏低,年轻的高技能人才明显缺乏,技术素质青黄不接现象在用电检查、输配电线路和变电运行及检修等岗位上反映较突出。随着县级市供电公司电网容量越来越大,新的电气设备及自动化设备大批投入运行,基层技能岗位人员的素质巳不能适应新投运设备的维护需要,具体表现在:输配线路上真正能上岗操作操作的人不多,主网带电作业人员更是严重缺乏,对外聘人员和外委施工队的依赖过大;县局继电保护人员、远动通信专业特别缺乏会调试的技工;变电检修人员只能解决小修故障,开关大修等复杂性工作的完成还要依赖厂家,用电稽查人员几乎已经断层。
二、人员学历及年龄结构情况分析
县级市供电公司现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15%,大专学历占20%,中专、技校学历35%,高中及以下学历达总人数的30%,整体学历结构与现代供电企业不相适应,再者县级市供电公司现有职工中年龄在40周岁以上的有总人数的44.2%,而县级市供电公司平均年龄约为40.7岁,特别在输、配、变生产一线人员的平均年龄偏大。
三、企业缺员情况分析
统计至2012年底,县级市供电公司全民员工还达不到主业劳动定员预测人数,员工总量缺编较大,在此基础上,退休人员没有补员的情况下,根据县级市电网“十二五”规划以及用电客户的增长情况,按照国网公司劳动定员标准以平均每年6%的增长速度进行预测,至2015年县级市供电公司主业定员两相比较,县级市供电公司人员缺口将达千名,主要集中在县局输电线路、变电运行及检修、城农网配电线路及电力营销等专业技能型岗位。
四、组织机构现状分析
按照县级市供屯公司机构扁平化、专业化、精益化管理的要求,县级市供电公司分别进行了基层劳动组织优化的机构改革,和机关本部改革工作,通过改革,供电公司主业基层单位管理股室、班组由、机关部室与管理人员进行了大幅压缩。在一定程度上,精简了管理部门、减少了中间环节,很大程度的强化了企业管理,提升了管理水平,提高了企业管理效能。但是随着智能电网建设、输电线路标准化管理、状态检修以及“集抄”系统等新技术、创新管理的推广应用,企业的不断发展,对员工劳动效率和企业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企业人员劳动五、人力资源效率分析
截至2012年,县级市供电公司累计工业增加值、县级市供电公司输电线路长度、人均输电线路长度、配电线路长度、人均配电线路长度、全员劳动生产率等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较明显增长。此类运营效率指标增长的原因一是县级市供电公司输配电线路建设速度加快,变电容量增大,营业范围增加,二是对统计数据潜力进行了挖掘。面对我国特别是县级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企业,深化“两个转变”,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推进“四化”管理要求,企业内部结构性超员严重,要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新的劳动定员标准组织生产,必须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建设,深化机构改革,加强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加强人力资源管控体制建设,创新集团化管控模式、增强集团化控制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虽然机构改革完成后,现有机构已经按照专业化、扁平化方向发展,但是,距离国网公司机构设置以及人员配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管理人员总量还需要进一步精简。需要通过加强劳动定员设置岗位体系、依靠职级序列规范人员结构,将岗位素质模型与竞争上岗、绩效薪酬、职业规划等工作紧密连接。
参考文献:
一、电力集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早在十几年前,集体企业的人事制度是属安置型(职工子女)、分配(正式青年上山下乡、高中毕业生、少量的大中专生)和“大锅饭”式的工资待遇制度,职工的身份是“集体职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规范,现代制度的逐步建立,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存和发展,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原来的安置型和分配制已彻底不存在,集体企业也就是现在的多经企业面临着更为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集体所有制职工身份的职工也日趋“萎缩”,这一批职工的年龄也趋中老年化,这使得集体企业面临着较为严峻的人才危机。
由于多经企业是自负盈亏,工资待遇不稳定,再加上近几年企业的改制,分分合合,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受机制的影响,相关的人力开发政策不配套,全民身份的职工“呆”不住,集体职工缺人才特别是缺乏管理型的人才,原来对集体职工也没有一个很好的储备人才制度,再加上企业内部存在的自身缺陷没有改善,严格但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在客观上遏止了员工的个人发展,从而进一步阻碍企业的发展;也使全民身份的员工对企业产生严重的不信任感,造成信任危机,激化了人才的流失;不规范的做法给企业带来越来越多的法律纠纷,增加了管理的成本。人才危机极大制约了电力集体企业的持续、高速、健康发展。
现在多经企业人才危机直接表现在:其一,近20年以来,集体身份的职工招工为零,近十年间,只有少量的全民身份的员工招入(大中专学生),企业缺少新鲜血液,严重供血不足。集体职工日趋“老化”、文化程度低和全民特别优秀的人才留不住,优秀人才难引进的双重压力,使多经企业的人才队伍在数量、质量、层次、结构等方面极度恶化,综合实力每况愈下。例如:我公司自2002年到2010年7月间,供招聘社会化用工87人,其中自主招聘的大中专生4人;生产一线技术工人6人;其他77人都是关系、职工子女(复转军人)。虽然企业人员平均年龄年经化了,职工文化程度比原来有所提高,但适得其反,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和技术工人仍然紧缺;其二,企业选人缺乏长远眼光,在招聘过程中基本上是缺什么人就招什么人,没有人才储备,缺少对未来人力资源需求的规划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仍缺乏。
虽然目前采取了招聘、竞聘、规范劳动用工等方式方法,但地域差、行业差以及人们思想的禁锢,近亲繁殖屡见不鲜,加上人才市场不发达,企业获取人力资源的渠道十分狭窄。因此员工缺乏劳动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另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铁饭碗、大锅饭尚未彻底打破,“公平竞争”、“按劳取酬”的激励机制没有真正形成,没有从根本上起到激励作用,极大地限制了职工积极性的发挥。
二、多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分析
从上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描述看来,多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环节还很薄弱,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逐步完善。
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战略。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经济的发展最终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占有、配套和使用,以人力资源为载体的知识和技术就成为第一资源, 成为企业发展的标志和动力。优秀人才是企业和谐健康快速发展强心针,因此多经企业必须牢固确立起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储备人才库战略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战略的理念, 人才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其潜力是无穷的,惟有如此才能建立起一整套科学的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新体制和机制。
合理配置, 实现人尽其才。通过合理配置企业人力资源, 真正实现企业呼唤多年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力资源管理新局面。企业要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灵活竞争机制,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自,竞争上岗,择优录取,按企业的需要配备人员,使企业需要的人走进来,不需要的人淘汰出去,搞活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推行竞聘结合的用人办法,通过竞争上岗、公示制等形式, 把优秀人才选聘到合适岗位上。而对在岗职工则要全面考核,采取末位淘汰制、引咎辞职制等办法,形成动态的用人机制;建立健全合理的员工准入、使用、退出机制,推行从业人员职业化进程,并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用工期限和待遇,形成正常的流动机制,有效地促进人才流动,吸引高素质、高学历人才。
加强员工培训制度。树立培训就是投资未来的观念。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就是要员工对公司的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以及整个企业操作流程了解和熟悉,最后能熟练操作,员工也通过培训提高了自身的素质,这就是培训的目的。
投入必要的资金,完善培训体系。企业要在激励竞争的市场经济中获胜, 一定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而员工的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在人力资源培训上的资金投入,既可满足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又可满足企业知识积累和创新的需要,为公司带来长期的发展和巨大的创效潜力。
对员工进行技能、产品工艺、安全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其综合能力。技能培训是指通过从事某种工作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实用知识、工作技能、安全防范能力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综合培训教材,使员工人人懂技术,个个是技术能手的良好氛围。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体系。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规范对公司员工的客观评价,及时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评估和肯定,合理使用人才,激发员工潜能和工作热情,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是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激励过程中,要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运用工资、奖金、福利、改善工作条件等物质激励手段,通过满足物质需要来调动职工积极性;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精神激励手段的作用,全面满足职工的尊重、发展、成就等方面的精神需求,形成更为强大、持久的激励力。
培植优秀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主要表现形式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反映了企业员工的奋斗目标、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是激励员工不讲条件、不讲得失、不计报酬地为企业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提高企业形象,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与员工达成共同的默契,员工愿意为企业无私奉献,企业可以为员工搭建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满足员工的精神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激励人、鼓舞人,使企业与员工成为需求和利益共同体,从而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