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09:25:0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班德育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也面临着诸多的新问题。学生总体素质的变化,以及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降低,都是当前职校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挑战。班主任是学校具体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实者和组织者,是和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人,也是学生在校期间最信赖的人,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班主任
在当前社会,多元化的价值观加剧了各种不同文化和思想的碰撞,对各类学生,尤其是对中职学校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剧烈的冲击和影响。如何应对这种多元化的挑战,引导学生构建科学和主流的价值观,作为中职学校的班主任任重而道远。德育是现代教育之本,人才培养的根本是德育。现代的中职学校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更要让学生学会做人、成为有“德”之人,而后者是根本的落脚点。在中职学校,班主任是学校具体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实者和组织者,是和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人,也是学生在校期间最信赖的人,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作为班主任,要想对中职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就首先要对中职生的现状有个清楚的了解。
一、中职生的现状
(一)心理状态方面
首先,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基本是中考落榜生或者在初中义务段辍学者,相当一部分是学困生。由于一直得不到肯定和认可。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自暴自弃的学生非常普遍,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放纵自我。以实用主义为价值观,自私自利,集体荣誉感、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淡漠,组织纪律观念、团队精神不强,对父母依赖性较强,逆反心理较重,不愿意接受长辈和教师的劝导。
其次,中职生中独生子女、离异家庭、留守现象普遍存在,他们要么在父母的溺爱呵护中长大,要么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关爱。另外,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多数中职生缺乏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就更谈不上有远大的理想和宏伟的目标了。
(二)日常行为习惯
大多数中职生行为上得过且过,自由散漫。由于文化基础差,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上课迟到、早退,在课堂上讲话、玩手机、看小说、打瞌睡等现象屡禁不止。在日常生活中抽烟、喝酒,说脏话、撒谎,厌学、沉迷网络。生活自由散漫、夜不归宿等现象时有发生。语言方面,很多学生会讲粗话,不会使用礼貌语言,也不会主动问候他人。
二、中职生的现状分析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为什么中职学生会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家庭因素
学生思想品德的成长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有的学生家长只关心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有的家长更多的关心是学生的生活,对学生进行的是实惠教育;有的家长对学校给学生的综合评价、思想行为等反馈信息表现出冷淡态度;另外,一些离异家庭、文化程度偏低父母甚至放弃对学生的教育。这些都容易造成学生德育观念与德育行为的背离,不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
(二)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不当
中职教育是就业教育,不是升学教育。使部分教师从思想上放松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和关爱,只注重管理学生,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未能将管理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因为管理和教育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向社会输送合格的技术人才。
三、具体方法
(一)言传身教
行为训练是为培养学生一定的行为习惯而指导学生进行反复练习的方法,是德育教育的路径。行为规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养成过程,只有“反复抓、抓反复”,克服回生现象,才能形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内化学生自觉的行为模式,德育教育才行之有效,班主任的言传身教也要参与其中。如坐、立、行、走、言、待人接物、学习等行为习惯,仅仅依靠教育者的说理、灌输,没有严格的行为训练,是很难达到目的的。进行行为训练不能单纯地停在机械训练动作的层次上,还要辅之以讲明道理、提出要求、具体指导、动作示范和督促检查,讲究行为训练的系统性。在行为训练的系统中班主任的日常行为是主线、是榜样、是学生行为训练的动力和剂。自古以来有这样一些话“上梁不正、下梁歪;子不教、父之过;老师盛过父母;好将手下无弱兵;严师出高徒等”。进行行为训练要讲究层次性,可以考虑将一项或一类行为按照实情分为几个步骤,如“卫生编”、“礼貌编”、“学习编”、“奋进编”等制订具体可行的训练计划,层层推进,螺旋式上升,切忌急躁冒进,拔苗助长。进行行为训练还要讲究整体性,学校教育内部的各种力量要协调一致,家庭要密切配合,有关部门也应采取有关措施。只有形成整体化、立体化的教育网络,才能收到实效。
(二)多开展德育主题活动
在班级中开展“从我做起、文明你我他”、“感恩父母、孝行天下”、“杜绝不良行为”、“见贤思齐向道德榜样学习”、“感受道德之美”等德育班会,让每个学生指出自身的不文明不良行为,努力改正,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去感受道德之美。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反复性、复杂性和曲折性的特点。作班主任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在,以饱满的信心、耐心、爱心和恒心去教育学生,去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良知,而不要放弃对任何学生的教育,并结合不同形势下的不同德育现状,常抓不懈,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创新德育教育方法,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做好学生的德育培养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一、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为大班额下的小班化教育创造优越的条件
1.墙壁文化
教室前面正上方写着班训:砺志笃行,勤学善思。勉励学生磨砺自己的意志,坚定自己的信念,勤奋刻苦,善于思考,成为一个自信自强、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中学生。四周墙壁上还有名人画像和名言警句。醒目的地方有一个成果展示台,专供展现学生的风采之用。
2.博客平台
在学校的倡导下,初一下学期我们建立了班级博客。一开始有些学生和家长不支持,有些家长还认为是耽误孩子学习。随着博客内容的逐步完善,点击率的不断攀升,关注度的不断增加,家长也开始关注,并积极参与,没多久,班级博客成为家校、家家、师生、生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3.“授星”活动
班级九十三人,我们分成十二个小组,每小组都有一名能干的组长,这个能干,不是因为学习优秀,而是看综合能力、品德修养,学习成绩只做参考。每学期末都有“授星”活动,比如“学习之星”、“智慧之星”、“合作之星”、“劳动之星”、“发明之星”、“体育之星”、“文艺之星”、“美术之星”、“环保之星”、“朗诵之星”等,学习成绩再也不是唯一评价标准。
二、构建班级制度,为大班额下的小班化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1.制定班级公约
在制定班级公约时,以班级成员为主体,激励每位班级成员参与,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最后通过全班民主表决形成定案。由此,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使他们自觉内化为追求的目标,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实行自主管理。
2.实行积分量化管理
为了进一步强化班风学风建设,培养同学们的班级集体荣誉感,提高班级凝聚力,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平时班级管理采取积分量化管理,在出勤、纪律、卫生、学习、生活、活动等六个方面实行积分制,每月在班会上进行总结,计入期末评比总分之中。
3.成立家长委员会
在大班额的条件下,光靠老师的力量就太微薄了,要赢得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委员会,顾名思义就是由家长代表成立的组织,是增进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每学期学校要至少举行一次全校家长委员会会议,听取学校的工作报告。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至少两次家长委员会讲座活动,也可与家长会合并举行。有了家长的信任和支持,班主任工作也变得轻松了许多。更重要的是,有了家长的配合,学生的学习也不再单纯的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了。每天家长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之中,班级整体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是大班额下的小班化教育的必然结果
1.增强学学的主体意识
大班额最大的教育难题就是不能照顾到每个孩子,而小班化教育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于是,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将学生化整为零,由面到点,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要强调以合作、探究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即小组合作学习。
2.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要真正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需要发挥学习小组合作的功能。在小组发言前,学生先在小组内发言、交流,在有限时间内让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通过这种参与,筛选、过滤出有价值的信息,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让他们学会了倾听,因为要对别人的意见发表看法,先要听懂别人的意思。
3.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首要的问题就是大班额中存在的学生间的个性差异较大的问题。这种差异既然无法消除,不妨把它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利用起来。我们根据学生间的具体差异,科学合理地分组,多留出学生合作的时间,变“精讲精炼”为“精讲多练”或“少讲多练”,让老师从独占课堂的模式中跳出来,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带学生,这样就逐步缩小了学生之间的差距。
4.分层教学,让学生各取所需
大班额条件下存在着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我们根据学情,确定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将较难的问题交给学优生解决,基础性的问题交给学困生,并培养他们树立自信心,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课外作业也实行分类布置,既让学优生吃得饱,又让学困生吃得消。这个分层目标是一个动态目标,会随时进行调整。
【摘 要】德乃人之根本。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启蒙阶段,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对于其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小学班主任作为小学生在校的人生导师,对小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其中工作重点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文章探讨了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将德育教育与班级管理相结合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班级管理;道德教育;小学班主任
1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每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学习生涯的启动时期、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定型时期,对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打好人生基础的第一步。一名小学班主任,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促进者,是学生们人生发展的启蒙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所谓班级管理,就是指为实现教育目标,保证整个班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协调统一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小学班级管理的本质不是一种规范约束,而是一种自由和谐的人文生态系统的创设。如果每一位小学班主任能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进行综合性的协调活动,建立一个运行良好的班集体,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那我们的基础教育就会不断有新的进步性发展。
2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中国乃Y仪之邦,小学阶段作为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德育是小学工作的重中之重。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除了家长以外的人生第二导师。班级德育管理是班主任根据特定社会要求和道德教育规律,对学生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德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的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政治教育是方向,思想教育是基础,德育教育是核心,法制教育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是关键。只有平衡发展,才能让学生们成长成完整的、健全的新人。作为班主任应做好普法教育,培养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规范言行举止,培养明礼新一代;发掘优良传统,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注重爱国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加强诚信教育,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回报;加强心理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加强自律教育,培养学生自律精神。
3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德育教育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想要和班级管理相融合,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要想将德育教育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进行好的融合,需要不断地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和自身的综合素质。结合我国的实际教育情况,发现德育教育存在很多问题。
3.1德育教育过于形式化
目前,我国的德育教育工作仍然停留在表面,表现在形式化、教条化和口号化上。这种德育教育方式很难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也很难将其应用到生活当中,德育教育失去了本身的意义。班主任老师在传授德育知识的时候,只是一味地喊口号,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难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很难达到真正教育学生的目的。
3.2班主任注重学生成绩管理,忽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很多学校当中,一些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只注重学生的成绩高低,往往不会关注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很难帮助学生培养德育方面的素质。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弊端,很多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只是狠抓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的德育教育,甚至有些班主任用学习成绩衡量学生的一切。班主任在教学过程当中,严重地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严重地忽略了成为人才的准则是先做人后做事。
4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4.1以身示范,潜移默化
在小学生进入校园的时刻,班主任以及老师作为学生权威的存在树立在学生的心目中,也许会不假思索的践行在自身的行为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小学生的心灵上造成影响。这样的榜样效应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而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其终生。所以平时在与学生的接触中要善于抓住教育学生的“时机”,选择和运用最合适的方法和手段,在最有效、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因此,小学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和改造下一代人。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不断提升自我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水平,积极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充分利用小学生的模仿心理以自身的影响力为小学生的德育工作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环境。
4.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对:“教育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作为教师,只有像太阳那样永远把温暖爱心奉献给学生,才会使好的学生更加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才会使得无视纪律的学生产生犯罪感与忏悔感,使他们悬崖勒马,从而使教育产生奇迹。”每个人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璞玉,需要用心去雕琢,因此我们应该了解每个“璞玉”的特点,因材施教,对每个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有的放失进行正确的引导。加强沟通,多关心爱护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有利于多了解学生,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有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不是指单纯的思想建设工作,更是要对学生的心理方面和人际关系的协调方面做正确的引导。小学班主任在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后,对于每个学生在照顾的时候应当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应当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特殊心理,如叛逆、自卑或者家庭环境的影响。小学生对班主任本来就有很大的畏惧心理,放低姿态拉近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更有利于他们接受,进行赏识教育是一个成功谈话的重要保障,一味地批评教育,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有一点闪光之处都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其作用远远超过苦口婆心的教育和严厉的批评。
4.3加强与家长之间交流,实行全方位合作教学
家长和班主任与小学生接触时间都是有限的,双方沟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身心发展,班主任和家长都应站在各自的角度去了解学生,所以对于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客观。家长的他们的文化修养、文化背景以及他们对子女的期望水平也就不同,根据这些信息,班主任在与其沟通时,在方式方法上要注意因人而异。
4.4及时与任课老师沟通交流
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是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共同完成的,班主任应对任课老师的工作进行支持到相辅相成,使孩子得以全面发展。每个老师管理班级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遇到棘手的小学生加强与其他老师的交流,分享各自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分享各自对于该学生的教育技巧,有利于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薄弱环节,有利于对小学生有的放失的进行教育,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发展长处,改善短处,使孩子得以全面发展。将德育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在校园的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5小结
班主任的工作繁琐,其落脚点在于教书育人。作为班主任应积极探寻如何将德育教育和班级管理相结合,在班级管理中巧妙地渗透德育教育,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生建立亲密、互信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杜火群.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性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5):426.
一、理念更先进
修订后的英语课标体现了哪些课程新理念?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王蔷教授在答中国教育报记者中指出:一是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二是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三是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四是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五是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六是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以上6条基本理念涵盖了英语课程的方方面面,涉及到课程的总目标和基本定位。由此可以看到修订后的英语课标理念有着新的意义:
1.更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修订稿中首次将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语言学习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加强人格品质和道德情操的修养。一个人如果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较高的综合人文素养,他会更快地适应社会变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理念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2.更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
修订稿在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更注重了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不仅体现在基本理念的调整上,也体现在了课程内容的设置和各级目标的描述中。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必然经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渐进深入过程。修订稿强调了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更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
二、目标更清晰
就小学英语教学而言,修订稿在对原有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目标微调的基础上,在技能教学参考中,对各项技能教学的目的、技能要求以及主要活动都给予了分级描述,还明确了小学阶段语法教学的内容与要求,列出了小学阶段应掌握的423个基本词汇,这些也是以往教学中老师们感到比较模糊或困惑的地方,这次课标的修订能使老师们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
三、内容更明确
在二级语言知识的学习标准中,明确小学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如单列出小学阶段应该学习的语音项目、语法项目、功能项目和话题项目,减少了小学阶段需要学习的话题范围。调整部分语言技能的目标要求,如减少了一级和二级语言技能标准中学唱英文歌曲和歌谣的数量,将表演英文小话剧修改为简单的角色表演,将二级目标描述中的“说”的要求中的“语调达意”改为“语调基本达意”。
小学一级二级的目标中作出以下调整:在一级语言技能标准的“读写”要求中,增加了“能模仿范例写词句”;在二级标准“说”的要求中,增加了“能就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叙述”;将二级标准“写”的要求“能模仿范例写句子”修改为“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
重新修订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总词汇表,替换和补充了部分词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总词汇量要求增加了弹性(1500-1600个词),提供了1500个词汇的词汇表。对小学阶段的词汇(二级)也提出了弹性的要求。总量要求为600-700个词,词表列出423个的核心词汇,其余由教材编者和教师按话题需要选定。此次修订对词汇表的呈现方式也作了较大调整,未列出单词的词性和中文释义。
对于词汇为何未列出词性和释义?王蔷教授在答记者问时作如下解读:词汇表中未列出单词的词性和中文释义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英语单词的词性和词义是在具体语境中体现出来的,许多英语单词具有多种词性和中文释义,列出单词的哪些词性和中文释义缺乏可靠的依据,且中文释义与英语单词并不完全对等。单纯、机械、脱离语境地简单罗列词义和词性不利于学生学习词汇的意义和用法,不利于语感的形成和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其次,标出单词的词性和中文词义有可能导致部分教师脱离语境地教授词汇,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形成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再其次,不列单词的词性和中文词义符合在具体语境中学习和使用单词的理念,有利于教材编写的灵活性。最后,单词的词性和词义可由教材编写者根据选材的具体语境和语义表达需要标出。
四、要求更具体
新修订的课标对小学阶段课程提出更加具体和明确的要求与指导。明确提出小学阶段(二级)英语课程在语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话题、功能)各个部分的分级标准。例如,对语法知识标准,明确了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和名词所有格;人称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4个时态;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常用介词,以及简单句的基本形式。再如,对语言功能知识,标准强调要“恰当理解和表达”。
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二级标准中,增加了“能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乐于感知并积极尝试使用英语”,“在小组活动中能与其他同学积极配合和合作”,“乐于接触外国文化,增强祖国意义”。在学习策略中,补充了“对所学内容能主动复习和归纳”,“在课堂交流中,注意倾听,积极思考”。在二级文化意识的标准中,增加了“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异同”。
五、可操作性更强
课标在原初中英语技能教学参考表的基础上,独立撰写了小学英语技能教学参考建议。在教学建议别强调小学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评价建议别强调了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评价要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
教学建议共8条,是对原教学建议进行了逐条整合和文字修订,力争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有指导性、可操作。同时,语言简洁、逻辑合理。还在附录中提供了教学实例。
修订提出了9条评价建议,同时对案例进行了整合和调整,补充了大量的操作性较强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分小学和初中两个部分呈现,在各自部分又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种方式呈现,特别突出了对小学和初中不同阶段的评价指导。
一、小班化教学模式
小班是指一种空间的大小,也就是指在班级教学的模式下,每个班级存在的学生数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这个所谓的合理的范围就是适合学生在班级中发展的学生数量。班级数量一直是一个动态的变量,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校的声誉等等因素而变化的,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区内,班级的“小班”数量也是有不同的界定,并且这个“小班”数量有一定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在这个范围之内教学质量可以达到最优。小班化教育不是单纯的将班级学生数量减少,小班化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教育模式,在小班化教育的模式中,首先要对班级学生的数量进行设计,对班级的人数的控制是小班化教学的关键所在,小班化中学生的数量受多当面的影响,要想设计好这个合适的数量,就要考虑到所方面的影响因素,设计维持学生在班级中的教育质量的最大化。不仅对人数进行控制外还要对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新确定教学方案,对教师的要求也要提高,确保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小班化的效应。小班化教育是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组织方式,在班级学生的数量减少后,所进行的教育活动也会随之变化,首先就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得以重组,班级人数的减少就意味着班级个数的增加,教师与学生的授课都要进行重新分配。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增加了,班级学生数量的减少,教师所要照顾的范围减少,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会随着学生数量的减少而越来越密切,使教学强度增加,从而使教学目的达到最优。在小班化的教学模式下,教育的模式也会随之变化,其教学的方式、内容等等都要随之改变,在这种变化之下,会迅速的提高教育理念,推动小学教育的改革。
二、小班化教育与教学发展
1、小班化教育的发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小班化教育在小学的教育教学中的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素质,小班化的实施使班级内学生的数量减少,老师就可以对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照顾得到,有了老师额亲身辅导,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在充足的空间内充分的发展,有了充裕的学习环境使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等等方面都得到很好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的发展,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养成自信的、活泼的性格。小班化教育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的措施,但是它的实施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困难,许多的学校认为这样对学校的经济效益不利,以至于现在小班化教学不能迅速的发展,国家应该针对这种状况实施一定的措施,促进小班化教学的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小班化教学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个人素质全面的提高
在小学课堂里强调的是学生在课堂中的活跃性,要求可以大胆的发言,不怕出错,可以勇于尝试,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在积极地学习环境中发展自己。但是在过往的教学中,由于班级人数过多,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是很多,课堂氛围不活跃,教师需要照顾的学生太多,不能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辅导和交流,没有机会去培养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所以为了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学校应利用小班化教学为学生提供可以张扬自我个性的环境,给他们寻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可以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品德。
3、小班化教学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就只是负责为学生授课,是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教师对课堂没有积极性。小班化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在只是单纯的讲授知识,教师转变成了一种环境设计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寻找一种效果最大化的教学模型,使在这种教学环境下的学生可以用最大的积极性去面对学习。在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个双向的交流,学生为老师带来教学动力,老师为学生带来学习动力。
三、结语
关键词:小班化;传统班化;互动;营造;和谐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202-03
一、 什么是小班化教育
小班化教育是一种班级人数较少、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基础教育发展模式。
小班化教育绝非一般意义上所理解的简单减少学额,而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课堂教学环节、班集体建设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的教育形式。
二、 什么催生了小班化教育及其意义
随着出生人口负增长、教育资源的充裕和家长对子女教育投入的加大,被称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教育在国内部分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渐露风采,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被称为“教育领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在推行小班化教育上,上海起步早、迈步也比较快:1996到现在已年达到300所,一些区在一年级基本普及了小班化教育。目前,小班化教学基本模式的研究重心已经转移到中高年级。预计今后3-5年,上海将有80%的小学实行小班化。
今年年初,杭州市教育局发文公布了重新认定的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78所。此次认定经过学校申报、专家评审,杭州市教育局对原有的杭州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基地学校和试点学校进行梳理、审核,整合命名为现有的杭州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评审时,严格把握小学班额不超过36人、初中班额不超过40人,实施小班化教育的班级数占总班级数的不低于60%等条件。
虽然,小班化教育在各地兴起的原因不尽相同:在一些地方,小班化出现的动因是为了增加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而在另一些地方,小班化的出现可能源于生源的萎缩和教育布局的调整。但是,我们关注小班化,因为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班级学生数量的变化,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背后教育观念和思想、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变化。从一定意义上,它保留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优势,但是避免了传统的大班带来的不能充分适应学生个性差异,无法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此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受到忽视。小班化教育带来的对个体受教育充分程度的关注体现了教育上的人文关怀,单纯学生数的削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在于实现以人为本,这为传统班级授课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 小班化教育核心特点
小班化教育具有以下核心特点:
1、缩小班级规模
一个班级通常控制在25-36人
2、改变教室空间格局
在各地开展的小班化教育实验中,教室环境的设计和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课桌椅的布置,一改过去那种简单的秧田型,而采用马鞍型、品字型、周边型等多种形式。同时在教室中配置了图书架、玩具、体育器材等设施。
3、强调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确立以育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这种教育观念的变化导致学校从教育目标、课程、教学到评价的整体改革。
四、 小班化教育需要达到的条件
小班化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实施。
1、教师自我素质,是实现小班化效果的关键条件
小班化教育的特点,对教师素质要求极高。首先,它要求教师是一个“现代社会人”,具有丰富的人性和现代文明素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具有充实的生活内容和文化品位,懂得审美;其次,它要求教师素养的自我提高。小班化教育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鼓励学生形成个人的兴趣爱好。小班化教育教学的信息量大,人际交流频繁,反馈节奏快。教师不太容易把握,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文化素养,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以及生活情趣。
2、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小班化教育能否实施的根本条件
改变班级的人数与规模,这只是从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班级组织,能否使小班化教育真正的实施,关键在教师。传统的班级授课与小班化教育存在着根本的差异。小班化教育要求每位教师改变多方面的教育观念。首先,要求教师要面向所有学生而不是片面的面对成绩好的学生;其次,要求教师能根据每位学生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而不是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再次,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作出较大的改变,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最后,要求教师改变与学生的关系,变自己的主体地位为主导地位,充分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
3、优良的学校硬件设施是实现小班化教育效果的保障
小班化教育不但缩小了班级的规模,而且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小班化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从活动中进行体验。这就要求学校要具备相应的教学活动设施和学生良好的活动场所,从而更好的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玩闹中学习。可以说良好的学校硬件设施是小班化教育效果的保障。
五、 怎么样实现小班化教育
1、文化环境的营造
改变班级环境,优化学习空间。创设有别于传统大班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是实施小班教学必要的物质条件。要尽可能为小班创设适合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最佳环境,配齐必备的电化教学设施,尽量考虑给小班学生更广阔的活动和展示空间。
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室环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整体素质,它有利于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崇尚人文关怀,是提升学生自信和成就的天地,所以教室文化的营造是小班化教育实验成败的基础。要营造富有特色的小班教室文化,让教室的墙面、四角、壁橱都能“说话”,使班级成为师生共做、共学、共享、共赏的乐园、家园。
传统的教室布景不论做法如何往往易陷入一种模式,且应付检查式的,如学生作品栏,多是找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如书法、美术、作文等贴在上面,这一贴往往是一个学期都不变,或直到被学生撕毁后再更新,这样的教室布景是死的,是为布置而布置,浪费学校资源及大家的时间、精力。我们认为小班的布景应当是活的,应体现学生的成长的过程,作业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是它却是学生的学习成就是学生引以自豪的。
环境布置原则:①富有教育意味;②讲究整体效益;③注意安全方便;④具有独特风格;⑤注重动态变化;⑥力求实惠节约。
课桌文化:讲台、课桌椅的摆放,可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科学排列,有条件的学校尽量单人单桌,并采用马鞍型、品字型、多边型等各种形式,方便师生交流,这样的摆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张扬学生的个性,这种氛围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当在具体摆放时,要重视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有效,教学手段与课程目标的协调一致,使课桌的变化产生最大的教学效益。
黑板文化:教室内目前都只有两块黑板,一前一后,但根据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发展水平,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又有不同的发展,教室内可设置“一大几小”黑板,主要用于小组合作学习;后面的黑板报的黑板也可进行改造,比如划出一块专门用绒布铺,或用吹塑纸铺,这样学生可将手工作品、剪纸作品等自由张贴在上面。
2、教学方式的变革
“小班化”教育不仅是人数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改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设计不仅要备教材,更要把备课重点放在备学生和教学具的准备上。要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尽量实行课后单独辅导,作业面批以及分层作业和测验。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好互动教学策略、合作教学策略、反馈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确保课堂上学生的操作、交往比大班学生明显增多,每个学生接受教师单独辅导的机会明显增多。
“一个大班教师可能毁掉一部分学生,一个小班教师则有可能毁掉每株幼苗。”这句话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不无道理,当一个教师面对大班中五、六十个学生时,由于无暇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他的意识、理念也就不一定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得到内化,但当一个教师面对二十来个学生时,情况就会截然不同。所以小班教学更需要“阳光教师”来构建课堂,播下仁爱、正直、文明、智慧、诚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
(1)教学氛围的营造
(小班化教育软环境):学校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师民主平等意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师生互动、师生并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营造教学氛围原则:
①尊重每个学生,营造温馨气氛,让爱充满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②生动活泼快乐,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③在合作中竞争(分组教学是小班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提倡在合作中竞争,即变个人竞争为小组合作竞争。
营造教学氛围方式:
①采用“关心,赞赏或激励”的教学用语
②运用教学体态语,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传递师爱信息
③创设有利于人际交往的教学空间形态
(2)教学过程的优化
①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小班化的教学形式,更需要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新课标要求,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备好每一节课。小班的备课可包含: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学媒体(教具、学具、桌椅的排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指导、设计意图、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十个方面,要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交互方式,还有信息技术的介入等,尤其强调学生活动、个性指导这两块内容的设计,学生活动要凸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个性指导可以是课前对不同层次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预设,也可以是课中对个别学生的个性指导在课后进行及时小结,课后强调对课堂经验教训进行及时、深刻的反思,并提出整改措施。也就是在备课中要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最终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②上课:专家们指出,小班化并不等于教学优化,相当多的教师并没有因为缩小班级规模而改变自己原来的教学方法。甚至不少学校因急于缩小班级规模而聘用了不合格或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反而影响了小班化的效果。所以教学要想取得显著的效果,大部分取决于我们的老师“怎么做”,小班学生人数少,学生的活动空间加大,原来许多大班教学所做不到的,现在小班化教学都能做到。所以小班教师要本着均等性、公平性、充分性、综合性的原则,挖掘小班化教学的潜力,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得到“阳光普照”,使小班的课堂通过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努力呈现“六多”现象:学生发言的人数多,实践时间多、合作机会多、接受的个别辅导多、获取的反馈信息多、得到的认可和欣赏多。
③作业。精心设计学生的作业,必做题可面向A、B、C三类学生,重在学习巩固基本知识,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选做题面向A类学生和部分B类学生,重在培养运用与创新能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较高求,即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课学练习的时候,教师要心中有底,有的放矢地进行巡视,指导A类学生自己落实双基要求,点拨B类学生发挥潜能,进行练习,帮助C类学生完成练习。教量面对学生的练习,可采用多种批改方式,要有教师即时面批,让学生当场订正,有的练习教师可批一部分,留一部分由学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或集体讨论批改,再给组长检查老师抽查。
④辅导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辅导不仅要辅导知识内容,还要辅导学习方法、习惯,激发学习兴趣、意志等。
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辅导。辅导既有集中辅导,也有个别辅导,其中,集中分层辅导有针对性地化解难点;个别辅导则注重帮助学困生和指导优秀生。
利用小班化的优势,有效预防差生的形成。
(4)设置和谐的教育课程
小班相对于大班,无论是学生的自主性发挥,教师的个性化教育还是师生间的交流,都有着明显的优势,小班化教育不仅是教育形式、教育方法的改革,更是教育理念、教育内容的系统探索,作为教育内容的源头,课程体系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宗旨,以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理念为指针,以学生发展需要为目标,以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为前提,不断适应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需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强化学科间,年段间的衔接与联系,重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操作性和前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协作性、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使课程更适合小班化教育。
课程设置为基础性课程和活动课程、发展性课程。基础性课程就是按国家课程计划开全开足所有课程,活动课程,设有班队活动、体育活动、晨间活动、午间交流等,依据小学生特点,给他们提供充分的交流和户外活动的空间,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性课程包括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发展性课程的设置各校要从校情出发,重点考虑学生潜在的发展需求和兴趣,同时兼顾学校条件和师资在课程开发上的能力,可设置了英语口语、语文导读、形体训练、趣味数学、手工制作、绘画、书法、器乐、音乐舞蹈、棋类、心理保健等学生喜爱的科目,让学生在完成国家教育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的同时,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及独立操作、独立尝试体现自我的机会,从而培养各种素质和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成为合格加特长的学生。
做法:每学期初,由教师根据本人的特长列出可能开设的发展性课程菜单,列表公布,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打破原有的教学班编制,人人参与自己喜欢的课程。
另外,充实教学内容,挖掘基础课程的活力。如语文课着重补充能提高学生积累、信息搜集管理、写作等能力的内容;数学课补充思维训练、小课题研究等内容;科学课拓展社会实践活动;音乐课开辟自编、自舞、自奏等创作项目;美术课充入美术鉴赏和合力创作的内容。
课程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小班教育涉及各类必修课、活动课的教材编制。但是目前小学的综合、活动课程以及隐形课程,都没有统一的教材,各校组织力量开发校本课程,耗时费力。因此,推广小班教育,课程教材的建设要纳入实施计划之中。
一次游戏课上,孩子们正玩得带劲,教室外面忽然下起了雨,雨点打在玻璃窗上发出了“噼啪噼啪”的响声,引起了孩子们的浓厚兴趣。他们学着雨滴的声音,有的还用不同的身体动作模仿雨滴的姿态,这给了我创作的灵感,于是设计了这节综合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散文诗,学习象声词:沙沙沙、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
2、学会用象声词创编儿歌《快乐的小雨点》,并通过歌唱、游戏等活动体验创编的快乐,发展表达、交流、合作的能力。
3、激发热爱大自然、关心周围事物的情感。
(评:整节活动从促进幼儿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来制定教育目标,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开展活动,体现了新《纲要》的精神。)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套。
2、树叶、荷花等图画若干,字卡“沙沙沙、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各一套。
3、幼儿人手一份胸饰(树叶、小屋、荷花、窗户等图案。)
(评:在教具的准备上,我精心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创设一种集音乐、动画、图像为一体的动态教学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此外为了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儿歌内容,我还准备了图画及胸饰,进一步丰富了幼儿的表象,帮助幼儿正确理解重点语句。)
活动过程
一、音像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聆听下雨,观看画面。
师:“小朋友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下雨天,小朋友们会做些什么?”
“有一只小蝴蝶却和小朋友做得不一样,让我们去瞧瞧!”
(评:开场白的设计很贴近幼儿的生活,一下子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课件中美仑美奂的画面,教师简洁的提问,充分调动了孩子了解的欲望,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告诉我下雨天会做哪些事情,在充分聆听后,我将话题一转,将孩子关注的焦点引发到小蝴蝶的身上。)
二、初步欣赏散文诗,了解散文诗的主要情节,学习象声词“沙沙沙、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
1、欣赏课件片段。
设疑:“小蝴蝶在做什么?它听到小雨点发出了哪些声音?”
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2、完整欣赏课件,学习象声词及用动作表现。
①欣赏课件,学习象声词:沙沙沙、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引导幼儿为象声词创编动作。
(评:课件中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的画面以及柔美的伴奏,使散文诗充满了诗情画意,把文学作品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深深地吸引了幼儿。一幅幅动人的、逼真的动画画面充分调动了幼儿视、听、说等多种感官司,使幼儿感受到了散文诗中象声词沙沙沙、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所表现的动态的韵味。)
②寻找小雨点落下的地点。
师:“小雨点分别落到哪儿才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呢?”
幼儿思考并总结:树叶上、铁屋上、荷花上、窗玻璃上。
(评:这一环节,我结合图片进一步深入设计问题,根据幼儿的回答逐步出示相应图片,引导幼儿找出雨点落下的地点。)
③探索小雨点落下时的状态。
师:“小雨点落在这些地方好像在做什么呢?”
幼儿讨论、总结:是和树叶在玩耍、落在屋上翻跟头、在和荷花捉迷藏、在和蝴蝶打招呼。
(评:这一环节,教师肢体语言的提示和劝画的直观视觉,加深了幼儿的印象,幼儿很快就掌握了小雨点落到不同地方的状态。)
三、学会创编儿歌《快乐的小雨点》,并能和演唱的形式表现儿歌内容
1、教师将幼儿创编的内容串联起来,编成儿歌《快乐的小雨点》。
2、师生共同以歌唱的形式表现儿歌内容。
(评:在孩子们通过交流讨论,总结整理出重点语句后,我引导他们自己来创编儿歌,这样做幼儿特别感兴趣,记忆力、相像力得到了锻炼。儿歌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幼儿很乐意用歌曲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我选择了幼儿熟悉的《两只老虎》这一歌曲旋律,通过歌表演,进一步让幼儿掌握儿歌的内容。)
四、音乐游戏:小雨点的旅行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及玩法。
2、请一名幼儿扮演小雨点,四名幼儿扮演树叶、屋顶、荷花和窗玻璃进行游戏。
2、师生共同游戏。
(评:由于较长时间的静坐欣赏,孩子们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开始分散,音乐游戏这一环节的设计再次把活动推向,他们的情绪重新高涨起来,每个人都介入到了愉快的游戏中,自己寻找伙伴做游戏。这样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合作能力。幼儿充分感受到了小雨点的快乐,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五、结束部分
师:“多可爱的小雨点啊!落下的声音真好听,小朋友们知道吗?大自然里还有许多比小雨点更好听的声音呢!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听一听。”
音乐声中离开教室。
(评:在本次活动结束时,我引导幼儿继续去寻找大自然里美妙的声音,扩展了幼儿的思维,进一步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主题得到了升华。)
活动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各种大自然的声音。
2、通过多种形式(看图书、上网等),了解雨的形成、作用及危害。
附:散文诗
听雨
下雨了,小花蝴蝶不能出去玩。她舞着美丽的翅膀在屋子里飞来飞去,嘴里嘟哝着:“没办法出去玩,真没意思。”蝴蝶妈妈慈爱地看着小蝴蝶,然后带她到窗前,“孩子,你来听,小雨正在唱歌呢!”“妈妈,你说什么呀!小雨点怎么会唱歌?”妈妈向她点点头,闭上眼睛仔细听。
小花蝴蝶闭上眼睛侧着耳朵静静地听,“啊,听见了,听见了,沙沙沙,那是小雨跟森林里的树叶在玩耍;丁丁丁,那是小雨在小熊的铁皮屋上翻跟头;吱吱吱,那是小雨钻进粉色的荷花的花蕊里;嗒嗒嗒,那是小雨在敲自家的窗玻璃,跟自己打招呼呢!”
小花蝴蝶高兴地说:“沙沙沙、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小雨在唱一支多么有趣、多么好听的歌啊!”窗外,小雨还在轻轻地唱;屋里,小花蝴蝶在静静地听。
儿歌
快乐的小雨点
小雨点,沙沙沙,是和树叶在玩耍;
小雨点,丁丁丁,落在屋上翻跟头;
关键词:成功教育 班主任工作 自信心
所谓成功教育,是转变教育观念和方法,通过老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逐步达到自己争取成功。它是追求学生潜能发现和发展的教育,是追求学生自我教育,是追求全体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成功教育主张人人都可以成功,都可以成为成功者;成功是多方面的,不应局限于少数方面。
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成功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每个正常的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多项智能,智能是一系列的能力而不是单一的智慧,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智能组合,有他的智能强项和弱项,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能差异。这也就是说,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学生的智能都是具有多元性的,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别主要是他们之间各项智能水平之间的差别。而学校的考试过分强调了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否定了其他同样为社会所需要的智能,学生身上的许多重要潜能得不到确认和开发,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因此,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应特别注重对学生这种潜在智能的挖掘和培养。
一、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扬长避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班主任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如果巧妙地抓好了这一小点,对学生加以鼓励、表扬并给予充分重视,学生就会感到无比自豪,自信心也就在无形中建立起来,同时这也可能就是他们走向成功之路的原动力。成功在长处,不在短处,越是扬长,就越容易成功,采取补短的办法是很难成功的。因此,班主任必须彻底转变观念,树立“没有差生,只有特长生”的正确学生观和人才观。以前成绩不好并不一定代表着以后成绩不好;成绩不好并不一定代表着其他能力不行。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并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发扬这种潜能,这是促使学生走向自信和成功的必要途径之一。
二、创造更多的机会给学生展示自我,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成功是自我激励及增强自信心的最有效的途径。因此,班主任要创造机会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带来的乐趣。学生都有各自的特长,班主任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承认差别,分层次、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举办班级书法比赛,让那些字迹优美的同学受人羡慕;举办班级歌舞比赛,让那些文艺之星特别出彩;举办班级体育运动会,让班里的体育明星闪亮登场等等。总之,班主任应指导班委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文学、艺术、体育、科技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发挥特长和展示才华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学生在活动中产生了成就感,精神愉悦了,也就更有自信了。
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过失,避免学生的自卑心理
自卑是人们建立自信道路上的绊脚石和拦路虎。为了让学生远离自卑,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要注意正确引导。鼓励多于批评,信任多于限制。如果学生每天听到的只是责骂声,他对自己的保护只能是装作听不见,对老师的批评、埋怨不予理睬。时间长了,学生对老师的话就一律拒绝入耳,他们感到没有人可以分担自己的想法和问题,没有人可以分享自己的内心感受,就会越来越封闭自己,越来越自卑。因此,班主任应该尽量多关心鼓励学生,多跟学生交流,多倾听学生的想法,少采取批评的态度。比如说某学生在一次考试中发挥失常,心情很沮丧,班主任就要给予开导和疏通,而不是雪上加霜地责备他。先宽慰学生受伤的心灵,再与他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要让学生知道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待失败却麻木不仁,只要我们能够辩证地看待失败,那么失败将会是成功之母。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也不可过多地限制学生活动,否则限制越多,学生孤独感就越强烈,越难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关注课堂教学,提倡“低、小、多、快”的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成功教育理念实施的主阵地。一位优秀的班主任,首先要能在课堂上驾驭学生,学生只有认可了你的教学,才能服从你的管理。如果学生能在班主任的课堂上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将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推动作用。实践证明,“低、小、多、快”的教学策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落实成功教育理念。“低”即“低起点”,摸清学生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小”即“小步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能达到的教学进度。教学的步子要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然后循序渐进,将挫折的出现频率减至最低,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成功。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学习,就能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多”即“多活动”,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记忆容量小,概括能力差。
只要班主任能持之以恒地做好以上四点,成功教育就不会只是纸上谈兵,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能力得到锻炼了,自信心增强了,最后就一定能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