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会计人才市场需求8篇

时间:2023-06-19 09:24:5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会计人才市场需求,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会计人才市场需求

篇1

一、研究背景、意义及方法

(一)研究背景 首先,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政府重视,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高职教育的发展。自从2002年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为了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领导和支持,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逐步成为社会共识。2004年4月,教育了《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意见;2005年11月,总理发表了《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的讲话,提出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努力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 2006年12月,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政府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同时也逐步改变了社会上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偏见。其次,目前人才市场中对于高职层次的会计人才出现了供需两难的现象。最近几年来,会计人才市场上出现了奇怪的“两缺”现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岗位,而用人单位又招不到合适的会计人员。从会计人才供给的角度来看,会计专业近几年大规模扩大招生表面上满足了社会需求,但招聘企业仍然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这是因为很多企业招聘时一般都要求能直接上岗,不需要进行特别的培训或者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上岗的毕业生,或者直接注明要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这个要求在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下很难达到。再次,高等职业会计教育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高等职业会计教育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但也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完善,培养目标不明确,重理论轻实践,产学研合作教育流于形式等问题。另外,学生脱离实践的学习相当困难,而实践工作中又没有与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因此,通过具体了解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从而培养出适合需求的会计人才,成为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研究意义 第一,提高对高职会计教育改革必要性的认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同时对高职毕业生的偏见也逐步改变,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认可程度不断提高。但作为一种传统的专业,会计专业在新兴的高职教育模式下,无论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教育理论方法和手段都比较落后,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改革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第二,笔者从高职会计教育的应用性着手,对指导实际的会计教育工作很有帮助。研究内容产生于多年的教学及管理实际工作,并针对目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的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努力构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第三,有利于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是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使毕业生不用培训或者接受较少培训就可以上岗工作,这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很有帮助。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 笔者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主要通过问卷形式对山东省的部分企业(中小企业为主)进行调查,通过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完善目前教学体系,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文献研究法主要通过阅读文献及从政府网站搜集人才市场的供需资料,从总体上了解我国及山东省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目前研究者基于实地调查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分析很多,但鲜见对山东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的实地调查与分析。笔者立足山东,从山东省的地域视角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通过实证研究,紧密跟踪市场对会计人才需求的现实,为确定合适的会计人才培养方向、合理定位会计人才培养层次、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和课程体系、优化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从而实现会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接轨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

二、以需求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理论基础

(一)高职教育发展动因 可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分析:

(1)社会人才需求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是高职教育产生的基本动因。社会由不同层次的人组成,因此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社会正常运行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来支撑,这些不同层次的人就是社会的人才结构,人才结构的合理性是社会正常运行的保证,这种合理性又取决于教育结构的合理性。正是人才需求的层次性和多样性产生了高职教育。

(2)社会对高级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加快了高职教育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使得社会岗位的总体结构发生了变动。无论是随着第三产业兴起而产生的新岗位,还是伴随科学发展所增加的岗位,其技术含量和所需要的知识水平都比较高。中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已经远远达不到要求,这必然会带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机遇。正是由于岗位要求的改变,使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不了适合的人才,从而产生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此来培养高级技术人才。

(3)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可以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就要使更多的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这仅仅依靠普通高等院校是做不到的,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也是一个重要途径。因此,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应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

(二)高职教育办学特色 高职教育办学特色有两个非常鲜明的本质特性,一是应用性,二是开放性。高职教育办学就应从这两个特性入手,这是高职教育的灵魂。

(1)应用性。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的高等技术专业人才。因此学生除了掌握基础的理论和专业知识之外,还要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实践工作的能力和基本技能,并且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不同于以培养学术性人才为主的传统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的特色在于培养学生突出的实践能力。在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培养方案时,要求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在构建具体课程和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应用性”这一特征;在教学上更要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因为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服务于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办学特色的应用性是由培养目标的应用性决定的。因此,应以适合岗位要求为目标,采用倒推的方法来确定和安排理论知识的讲授,理论知识也应以应用为目的,要“必需、够用”,但不苛求理论自身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教学内容必须是从实际岗位出发,围绕岗位准备实用的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成熟的技术和规范。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的应用性主要表现在专业设置和教学目的两方面。专业设置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学校应做好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调查,根据需求开设新专业,更新老专业,撤销过时的专业,专业设置要适合本地区以及本行业经济结构调整与社会发展,这样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教学目的要突出职业性。为了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顶岗工作,因此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某一岗位的要求为目标,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试考核等各方面进行设计,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竞争力。

(2)开放性。开放性是指高职院校在办学职能、服务对象、培养过程以及学校管理等方面形成的,多方向、多层次,面向社会全方位开放,与社会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的开放式的管理方法和办学理念。开放性作为高职教育办学的特点,是由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社会需求的特点以及培养过程中外部环境的作用决定的。高职教育的性质是指高等性和职业性,要提供符合职业岗位的人才,应相互开放。从培养目标上来看,高职学生要能够从事生产、建设和管理的第一线工作,就得借鉴第一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样才能保证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专业设置要求必须面向市场,因此要走出学校,认真做好人才市场调查,根据目前市场以及未来市场的需求,结合学校自身的条件,设置相关的专业。作为地方性的大学,高职院校还应调查本地域的实际情况,结合地域特点与市场需求,培养符合要求的人才。

三、基于问卷调查的会计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一)调查概况 笔者于2010年6月至12月,通过问卷形式对山东省的部分企业(中小企业为主)进行了调查,以期了解企业对财会人才的需求情况。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62份,回收率为90.5%,有效问卷352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7%。

(二)用人单位对知识结构的要求 用人单位认为在会计人员应掌握的知识结构中(表1),第一位的是会计业务知识(有96.6%的企业选择了此项),然后是计算机知识(81.1%)、财务管理知识(70.5%)。会计业务的专业性强、会计人员的可替代性差,因此具备相应的会计业务知识应是会计从业者的基本要求,同时,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也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计算机知识。有54.5%的企业认为会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统计知识,以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 48.9%认为会计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知识和法律知识,以掌握宏观形势、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只有约1/3的企业认为会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市场营销、保险、证券和英语等方面的知识。

(三)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人才能力结构的要求 在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中(表2),企业认为最重要的几项能力依次是财务管理能力(80.7%)、会计手工核算处理能力(69.3%)、税务业务处理能力(62.5%)和财务软件应用能力(55.7%);其次是审计能力、社会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对于会计人员来讲,是否具有创业能力并不是很重要。

目前在岗会计人员比较欠缺的能力中(表3),企业认为比较突出的是社会协调能力和税务业务处理能力,有44.9%的企业选择了社会协调能力,28.8%的企业选择了税务业务处理能力,另外,经营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审计能力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会计人员擅长于处理会计基础业务,但缺乏创新能力。

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英语能力的要求并不是太高(图1),48%的企业认为应达到四级水平,41%认为一般了解即可。

企业要求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图2),认为计算机水平应达到国家二级的占41%,认为只要会实际操作就行的占34%,需要达到国家三级水平的占17%,需要达到一级水平的占8%。目前已经有80%以上的企业采用会计软件进行核算并进行电子报税,因此,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会计人员来讲是很必要的。

(四)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 对于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调查表明(表4),企业比较看重的是职业道德与忠诚度、责任心、专业知识消化吸收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四个方面,而最看重的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忠诚度及责任心。

(五)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信息 有58%的被调查企业表明仍然需要增加会计人员数量,说明财会人员的需求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对应聘财会人员的年龄要求(图3),有16.5%的企业希望招聘的会计人员年龄在25岁以下,在26~30岁之间的有49.6%,31~35之间的有20.7%,36~40之间的占4.1%,40岁以上的占0.8%,对年龄无所谓的占8.3%。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市场还是较青睐于35岁以下的年轻求职者,这与人才市场上的统计结果是一致的。

对应聘人员的学历方面,47.9%的企业要求财会人员具有本科学历,30.6%的企业要求具有大专学历,说明企业希望所招聘的财会人员具有系统的会计知识教育背景,对本科和高职会计人才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对应聘财会人员的学历要求构成见图4。

对应聘人员的学历和工作经验之间比较,企业更注重工作经验,希望会计人员有工作经验的占到89.7%。根据另外一项调查的资料,要求财会人员有一年或一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占39.4%,要求有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占34.7%,要求财会人员有五年以上相关经验的占8.9%。在一系列人才招聘会上,相当多的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要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差,为人处事不妥当,招聘进来后企业还要花相当大的精力进行培训。因此,一般更愿意招聘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大学生。

四、会计教学改进建议

(一)转变教育观念,明确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适应未来市场变化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会计专业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提高记账、算账、报账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从事财会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看,用人单位招聘高职学生并不是让他们从事学术研究或新产品开发,而是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工作。因此,用人单位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看专业技术水平能否适应各种岗位的需要。从培养目标来看,高职的培养重点在于突出的实践能力,这不同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目标的普通高等教育。因此要求在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培养方案时要以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要以“应用”为宗旨,最终目标是培养服务一线的专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既然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中小企业工作,就应围绕中小企业的业务特点展开各种教学活动。

(二)完善课程设置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尽合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知识面狭窄,数学、计算机、英语和国际商务知识不足,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不强,人文知识欠缺,企业文化意识淡薄,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缺乏,综合应对能力及操作能力差等问题。会计专业的相关学科课程太少甚至空缺,导致会计专业学生知识面狭窄,只能拘泥于会计理解会计,不能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审视和理解会计。因此,高职院校应多开设与会计学相关的其他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课程,构筑多元化知识结构。增设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法律教育课程, 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对会计法律法规有较全面的认识,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摆脱会计人员被动实施法律法规的状况,同时对会计职业道德必须加以具体的引导和启发,进行持久的宣传和教育。

(三)提升会计专业教师素质,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 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大部分来自普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双师型”的会计专业教师少之又少。高校一刀切的教师职务晋升条件,注重学历和学术水平,轻视实践能力,明显不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各院校在职会计教师实践经验普遍欠缺,知识更新的培训也比较缺乏,这些都无法适应高职教育的需求。一方面,教师应是熟知专业知识的专家;另一方面,教师更应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将其熟练运用于教学实践中的能手。

(四)强化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会计学科与实践联系紧密,要想在短期内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就必须经过系统的实习。实习是会计理论知识走向实践的最好方法,因此,在整个会计教学安排中必须加强会计实践课程的比重,为学生创造实习的机会。会计专业不可能进行大面积的顶岗实习,但可以模拟企业会计岗位核算环境,通过仿真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实际工作的情景,将书本上的知识变成实际业务,全面体验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同时,改革成绩评定方式,除了理论成绩之外,应加上一定比重的实践成绩。

(五)将高职会计教育发展成终身教育 为了保持学生的会计知识与时俱进,高等职业会计教育应建立终身教育的制度。在高职教育中,要使学生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又具有良好的可持续竞争能力,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要使学生认识到高职教育不是接受教育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促使其产生终生学习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具有职业能力。为了了解学生毕业后的情况以及方便学生和学校之间的交流,高等职业院校可以开设相关的网站,一方面可以通过毕业生反馈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后续教育,提高毕业生的可持续竞争力。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厅教改课题“山东省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调查研究”(课题编号:2009598)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静:《高职会计教育相关问题的研究》,厦门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篇2

湖北省是教育大省,高校众多,近几年,作为一个热门专业,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因此,笔者对湖北省各层次高校会计类专业设置情况及学生人数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相关数据结论。

(一)湖北省各层次高校会计类专业设置情况及计划招生规模情况 根据表1 -表2数据以及与其他省份比较,湖北省高校总体数量、开设会计类专业的高校及每年招生人数较多。

(二)湖北省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基数较大,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会计类专业毕业生人数占比虽然从2008年后在下降,但占比还是较大(如表3-表5),湖北省情况比较突出。

从表6看出,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略呈下降趋势。根据麦可思有关调查结果,目前湖北省会计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呈现“双高”现象,即高就业率与高失业量并存。在2010届主要本科专业就业率排名中,会计学以94%排名第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1.2%;但同时,在2010届本科专业失业量排行榜的排名中,会计学排名第5。说明会计专业就业门槛低,但就业质量也较低。

二、湖北省会计市场需求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湖北省武汉市及三个地(县)级市的企业,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67份,回收267份,其中在武汉市共发放问卷204份,在荆门市、安陆市、天门市三地各地平均发放20份左右,本次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有254份,有效问卷率为95.1%。本次调查主要针对湖北省会计市场对会计人员需求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以了解湖北省会计市场需求状况,探究湖北省高校会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吻合度,改进会计教学。本次调查把1000人以上的企业视为较大规模企业,1000人以下则为中小规模企业。

(一)湖北省企业会计岗位及会计人员相关情况的调查 湖北省企业会计岗位人员数量调查见表7。由表7可以看出,湖北省各企业的会计相关岗位人员数量较少。总体来看,平均有95%的企业出纳人数在5人以下,有超过64%的企业会计人数在5人以下。表8是湖北省企业会计岗位人员流动性调查,从表8可以看出,会计相关岗位的人员流动性普遍不高,其中较大规模企业的会计岗位人员流动性比中小规模企业的会计岗位人员流动性略高。

表9是湖北省企业近两年招聘会计人员的调查,由表9可以看出,湖北企业近两年来的会计岗位人员招聘数较少,与中小规模企业相比,较大规模企业招聘会计人员的数量较多一点,但较大规模企业对会计人员各方面能力要求要比中小规模企业高出很多。此外,调查还发现有近40%的企业都不招收会计实习生,有47%的企业平均每年招收会计人员1~5人,而招聘6人以上的会计实习人员的企业仅占13%。

表7 -表9综合反映出,湖北省各企业的会计相关岗位人员数量都比较少,且财务人员流动性普遍较低,所以湖北省各单位最近两年招聘的会计人员平均数量并不多,而各企业招聘会计实习人员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由于湖北省会计市场需求有限,对于湖北省会计专业毕业生而言无疑增加了就业压力。

(二)湖北省各企业对会计毕业生能力要求的调查 根据本次对企业的问卷调查分析,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最看重的是学历和毕业院校,经调查约有70%的企业比较看重学历和毕业院校。除此之外,由表10 -表 11可以看出,企业看重的依次为毕业生的会计专业水平、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大部分企业都对招聘的会计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要求所招聘的会计人员有从事财务工作的相关工作经验,要求一到岗就可以马上独立操作,或者是经过短暂培训后可以独立操作。

三、湖北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问卷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湖北省近两年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共发放问卷1100份,其中一本院校200份,其他各层次院校各300份,共回收1100份,有效问卷1032份,有效问卷率93.8%,主要对各高校会计类专业培养目标及学习情况、课程设置、教材、师资队伍、学生的实践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一)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情况调查 据调查有相当数量学生选择会计专业并不是出于对会计专业感兴趣,而是出于就业的考虑或是被动地按照父母的意愿所作出的选择,由此导致部分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满意度不高,在校期间学习目标不太明确,学习缺乏主动性,这种现象在三本独立学院较为突出(见表12和表13)。

(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及教材选择调查 根据表14可以看出,三本独立院校的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最低。据调查三本院校中约有90%以上的学校选用与一本、二本院校一样的注会考试教材和名校权威教材,因此学生普遍反映教材难度大,理论性太强(见表15)。

(三)师资队伍调查 从表16 -表17可以看出,三本院校学生对专业课教师的满意程度最低。主要原因是三本院校实战经验丰富的专业课老师所占比例低,与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市场对学生的需求不匹配。

(四)会计专业实践情况调查 根据表18可以看出,在校期间参加过专业实习的学生比例中,三本院校已经实习过的学生比例最低,大部分学生都表示想去实习但没有机会。这说明一本二本和高职高专定位比较明确,但三本院校定位模糊。

四、湖北省会计市场供需矛盾分析

从上述对湖北省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以及对湖北省会计市场需求情况的调查,表明目前湖北省会计市场依然存在供需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湖北省会计毕业生过多与市场对会计人才数量需求有限之间的矛盾 目前湖北省会计市场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现象。一方面,受高校扩招的影响以及受会计专业高薪酬、高就业率的诱惑,会计专业报考人数逐年增加。特别是三本院校大量增加会计类专业,扩大会计专业的招生规模,使得湖北省会计毕业生的总数量严重大于湖北省会计市场对会计毕业生的需求量。另一方面,由于湖北省会计市场需求有限,也使得会计毕业生的数量严重大于市场对会计毕业生的需求量。其中三本院校的会计毕业生介于一本、二本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之间,在专业理论深度和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均显不足,没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就业更为困难。

(二)湖北省高质量会计人才匮乏与市场对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目前虽然湖北省每年会计毕业生数量众多,但高质量会计人才匮乏,出现高质量的会计毕业生数量有限与市场需求高质量的会计人才的矛盾。湖北省各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质量要求很高,特别是对毕业生的学历层次和毕业院校以及会计专业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很高,同时也比较看重毕业生的语言表达、沟通交流及团队协作能力等,而湖北省人数最多的三本院校学生在学历以及专业知识水平方面都较一本和二本院校学生差,因此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

(三)湖北省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学生与其他层次高校相比就业处境尴尬 湖北省是全国独立学院最多的省份,然而,由于湖北省的会计市场岗位需求有限,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学生与其他层次高校相比就业处境尴尬。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实践能力比独立学院学生强,一些对能力要求较低的会计岗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已经足以胜任,且已占领了这一市场份额;一些能力要求较高的会计岗位,独立学院的学生又无法与一本及二本院校的学生竞争。因此,湖北省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学生与其他层次高校相比就业处境尴尬,上不能与一本及二本院校相比,且又比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差,地位极其尴尬。

五、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供需矛盾缓解对策

目前湖北省会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吻合度不高,湖北省会计市场出现严重的供需矛盾,为了缓解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高校、社会、学生个人等各方都应做出相应的努力,尤其是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主要来源的高校。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高校方面 高校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缓解会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1)合理控制会计类专业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湖北省各高校应适当控制会计类专业招生规模,就湖北省情况而言,应该科学规划,本科院校应减少或取消专科招生规模,三本院校适当减少会计类专业招生规模,高职高专院校结合市场对实际操作能力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办出专业特色。

(2)优化课程内容设置。各层次高校应针对不同需求的会计市场确定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内容,特别是独立学院和高职高专院校更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会计市场定位。如独立学院,要注重与一本二本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区别的市场培育。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因此独立学院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可以更偏重实践应用型的课程,增加专业实训课程的比重,提高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在理论课程学习中可以开设案例分析或财务分析课,让学生结合专业知识理论来分析案例及会计领域最新的时事动态;可以每周开设一节会计时事阅读和解析课,引导学生关注会计领域的最新时事动态,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3)合理选择专业课教材,引进具有实战经验的优质师资队伍。各层次院校根据所对应的会计市场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如独立学院在教材选择上不要选择难度太大、不便于自学的教材,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增加案例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引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走进教学,让他们把丰富的实战经验传授给学生。

(4)依托就业基地,建立就业市场监控体系。各层次院校根据所对应的会计市场特点建设广泛的校外实习基地。一方面实习基地是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的平台;另一方面,每年以此为基地,展开全方位的对会计就业市场状况和人才需求质量的调查分析,从而提供政策支持,引导各层次高校调整专业设置规模和目标定位。

(5)学校对会计市场及学生进行长期跟踪调查。一方面,学校可以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对于用人单位实行长期跟踪,并进行比较,作出客观评价,及时反馈,结合市场需求与学校自身特色来调整会计教学模式,力求使培养出的学生在人才市场上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竞争力,占领就业市场一部分独立的空间。另一方面,学校领导及老师应深入学生当中对学生实行长期跟踪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及时调整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社会及政府相关部门方面 一方面,社会媒体及教育部门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选择专业的理念。社会媒体及教育部门应引导学生在选择报考专业时客观理智,改变对热门专业的盲目从众心理,并对各专业的学生报考人数比例进行合理调配。另一方面,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科学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分类、分层次管理和指导,制定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质量评价体系,促使各类各级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使会计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规格、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要求相适应,找到自己的市场份额。适当控制招生增幅、相对稳定招生规模,使之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2013年4月,教育部公布2012年度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审批结果,因专业面窄或已经饱和会导致就业率不高,共258个拟开新专业未获批准,湖北省有含3个独立学院在内的5个申报专业未获批准,其中包括武汉东湖学院的会计学专业。

(三)毕业生自身方面 一方面,会计专业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目前部分会计专业毕业生不顾自身实际情况与实际能力,一味追求到好企业、大企业工作。对此,会计专业毕业生应结合实际市场状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实际能力水平进行合理的就业与择业。另一方面,会计专业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为毕业创造良好的条件。会计行业非常注重实践经验,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与自身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假期可以尝试社会兼职,积累社会经验。同时,还要注重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使自己成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合格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本文系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湖北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市场定位导向下的教育模式研究”(编号:2012472)、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基于会计市场需求导向下的湖北省独立学院会计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编号:A031)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颜莉、林碧映:《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培养模式调查分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9期。

[2]王吉凤:《市场定位下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初探》,《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年第9期。

篇3

关键词:市场需求;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2-0233-02

0 引言

人才培养层次的正确定位关系到学科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及其发展格局,是学科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依据,准确理解应用型的内涵实质,是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前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功能,学校首先要结合自身办学实力、区域发展需要、学科专业积淀、师资队伍结构和优势等,明确人才培养层次定位是研究型,还是应用型,并按照对应层次建构培养方案;其次从社会服务方面,主要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需要,在人才培养方向及专业方向上,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向,适时的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来设置专业,调整专业方向,合理调整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更好的服务于区域经济。

1 目前市场对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1.1需求结构分析据中国新闻网公布的国家工商总局最新的一项统计表明,截止2008年上半年,全国私营企业已达到300万户,同比增长20%,增加近35万户。按此增长速度分析。全国私营企业每年至少增加了30万户,按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计算,会计行业每年需要增加40多万会计从业人员。由此可见,财务人才的就业前景较为乐观。有关数据统计表明,具有初级职称的人数比中高级职称及其他高证书的人数多。而目前在人才市场上,初级会计人才已相对饱和,甚至过剩,中高级会计人员一直是企业人力资源竞争的对象,就目前每年的供需比来看,中级会计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高级会计人才如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紧缺就更严重了。所以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的中高层会计人员是各单位所急需的人员。

1.2需求能力分析据调查显示,各招聘单位在招聘人才时更需要应用型人才,比如他们首先注重的是应聘者的综合能力,如其次是职业资格证书,而学历、口才、分数、外表等都排在后面。这说明市场真正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才。如敬业爱岗、务实求精的高素质实用人才,能够动手、“一教两证”的第一线技术人才,知识更新、技术更新的新职业岗位人才,能进行应用创新、开拓创业的创新人才,懂得管理、了解规则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复合人才。那么就会计专业而言,需要哪些具体的能力呢?鹿亚芹等人认为,会计人才应具有以下几种能力“财务核算能力,会计软件的运用能力,良好的沟通、表达和协调能力,预测、决策和财务管理能力,诚信、责任心等职业道德,懂外语,创新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阳征保、胡进认为会计人才应该具备以下五种能力素质:“管理等知识与专业知识融合能力,专业英语运用能力。会计信息的网络处理能力,以沟通能力为核心的资源构建能力,道德判断与道德实践能力”。李荣认为应用型会计人才应该具备以下几种能力:“人文能力:政治素养、个人素养、人文素养和信息素养;专业能力:会计核算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财务分析能力、税收处理能力;核心能力:会计能力、财务能力、审计业务能力、税收处理能力;发展能力:注册会计师、创新创业能力、考研能力、出国深造能力”。

2 当前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通常我们对应用型的典型特征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我国高等教育虽然我国在不同时期对本专科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不尽相同,但“高素质、强能力”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的却是一致的。换句话说,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都是其内在要求。但是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不论是本科还是专科层次的人才培养往往都偏向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理论最终向实践的转化,满足于传统人才培养的规格,没有能按照会计岗位实践性要求去开发课程与教学,从而使人才培养目标发生偏移,人才培养质量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所以我们培养的学生往往眼高手低,在面对市场上激烈的竞争时就出现了一个“怪圈”: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人,而大批的即将要毕业大学生又面I临失业的两难困境。到底是企业挑剔还是我们培养的不是有用的人才?

2.2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合理在课程设置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倾向,过于强调教学内容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善性,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一直处于可有可无的辅助环节,平时会计业务的相关实训课程由于实验经费和实验条件等限制往往很难按照培养计划完整开设;会计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会计实践性的需要,过于侧重讲解会计的核算职能,重复于各种数据的计算和会计分录的编写:教学内容过度专门化,没能有效打通与相关经济管理类课程的相互联系,所学知识僵化,缺少适用性和应用性。

2.3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单调与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相适用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其操作环节有待完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是分不开的。而与专业实践性教学所需要的独立实践教学体系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完全建立。传统教学模式对理论学习和实践时间安排不合理,人为地造成理论和实际脱节。会计教学方法陈旧,教师单向传授式教育使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使实践性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很多同学在上学期间根本没有接触过会计实务中的单、证、账、表,以后走向工作岗位,一下子要面对各种行业的会计实务中出现的各种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及复杂的业务处理方法无所适从,更不要说实现毕业生的“零距离”就业。

3 当前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3.1合理定位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会计人才的社会需求是目标培养的风向标。社会需求的层次和需求的能力应是我们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主要依据。所以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是个动态概念,是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变化而需要不断调整的教育目标。况且会计是一门技能性、理论性都较强的学科,技能训练比重大,因此应用型会计人才显然是我们培养时要基本确定的方向。所以各个高校在开设此专业前就应该根据自身实力和区域经济的特点,合理定位学校培养层次,是研究型的还是应用型的,从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这样既能保证会计研究、教学的延续性,又能保证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3.2改革课程设置体系,革新教学内容鉴于实训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实训课程开设时间的滞后性,为了保证学生所学理论与实践的及时联系,可以把实训分为两部分:一是分段单项实训,一是综合模拟实训。单项实训强调实训的层次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所以可以

分散在学习各章节的期间进行,根据学生理论掌握情况,灵活安排实训时间。要求学生在认识会计实务中单证账表的基础上分别学会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在综合模拟实训阶段则要求学生在学习以往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等相关课程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一步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在操作过程中既要使业务拟真,又不要过于繁杂;在操作方法上既可以采取分组分角色合作完成一套账,使学生体验不同岗位的职责,也可以每人独自完成一整套账,从总体上把握企业整个账务处理流程。另外,实训也分为手工模拟实训和会计电算化的实训,前面讲的内容更侧重手工实训。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算化的能力也是每个学生应掌握的基本能力,所以应保证会计电算化相关课程的开设,并且给予时间上的最大保障。在做好校内实训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开展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3.3积极改革实践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高校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是在毕业以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学历较高,取得了某种职业资格证书,但没有从事过会计实务工作,实际经验很少,对会计知识的理解仅限于书本。这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存在先天局限性。所以我们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应该具有很强的实践示范能力,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最好从事过会计工作,能很好的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所以要加强对现有会计教师的后续培训,向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聘请财务总监、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到校指导会计教学工作,对教师进行培训以弥补其实践知识的不足:积极提倡、鼓励教师到企业中去,参与企业财务实务运作,积累解决、处理实际问题的工作经验,如可以轮流选派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的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高会计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一些理论性强、操作性差的课程可以采用闭卷考试,对于可操作性强的课程可直接对操作过程和实习成果进行考核,采取上机操作、技能竞赛、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灵活应用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教学手段上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运用多媒体可以会计中“资产、所有者权益、会计循环程序”等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直观的图像和声音,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可接受性;为学生提供了高速度、高容量的信息资源.扩充了学习资源,可以延伸课本有限的教学内容,更以其声、形、音、画合而为一的动感场景为会计教学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全面调动学习兴趣,激活创造性思维的环境,让学生感性地认识会计理论,提高会计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鹿亚芹。李名威,张冬燕.《会计人才需求调查及对人才培养的启示》,《会计之友》2009年第2期,第68页

篇4

近几年,会计专业人才出现了人才结构性过剩,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以及各高校感到一种巨大的压力存在。

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经济环境变化

会计是社会经济环境下的产物,会计通过会计信息的传递,实现为决策者提供决策的职能,会计信息又具有“公共品”的某些属性,这使会计人员又要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必须对社会公众负责。会计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会计专业人才必须是能适应环境变化、满足市场需求、能为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等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为社会创造财富的新型专业人才。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和境外并购,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商业银行改革和金融全球化、融资证券化等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必然使会计发生重大变革,也对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人才是需要经过市场来检验的。因此,高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时,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考虑经济环境变化,适时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在新的经济形式下培养出新型会计专业人才。这不仅是时代赋予高校的责任,而且是经济环境变化对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要求,也是会计国际化的必然结果。

二、新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是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新型会计专业人才必须在伦理道德、职业判断、沟通与协调能力、创新能力、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才能满足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一)伦理道德意识

伦理是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而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人们的许多行为是受到自己的一套道德准则约束的,因为法律法规无法穷尽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细节,也无法对人性做出种种硬性的规定。会计工作也是如此,要做好会计工作必须具备伦理道德意识,这对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发挥会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保障公众利益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会计是诚信行业。如果会计失去诚信,弄虚作假,欺诈舞弊,则必然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给国家、企业和投资者等带来损失。近年来,会计公信力受到了挑战,会计面临“诚信危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重塑会计公信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除了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外,还要具有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的职业素养,能够提供出诚信的信息产品。可见,会计的伦理道德意识是新时期会计专业人才不可缺少的职业素养。

(二)敏锐的职业判断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职业判断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会计职业判断,一般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等会计规范,充分考虑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和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运用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存在不确定性的经济事项所做出的判断。会计职业判断的目的是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减少判断的偏误。以前会计遇到问题,很少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解决,而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会计准则的大量出台,会计会碰到许多诸如企业合并、分立、资产重组、关联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会计政策、或有事项等新问题。而会计准则告诉人们的只是处理会计事项的原则和方法,不是某具体事项的具体处理方法,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对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并给予充分的披露,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完整的会计信息。因此,敏锐的职业判断力是新时期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三)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会计工作也是如此。从某种角度来讲,企业与投资者、政府、工商、税务以及银行等部门的关系,与其他企业和相关单位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财务会计方面的关系,需要会计与之沟通与协调。会计专业人才只有具备良好的交流与协调能力,才能了解对方并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做好会计工作。新时期要求会计不仅要善于取得他人的支持,更要以良好的心态去与他人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会计人员对内要具有协调、沟通的能力;对外要具有谈判、联络、交际的能力,能为所从事的会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因此,具有丰富广博的知识,能善于沟通社会的方方面面,能很好地处理与各方面的关系,是新时期对会计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

(四)较强的法律意识和充实完善的知识结构

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加快,通过法律手段来调节经济行为已成为法制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会计如何面临逐步健全的法制化社会,已成为会计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现阶段的经济主体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法律诉讼成为每个主体保护自身权益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作为经济主体中的会计人员,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经济活动,必须加强法律意识,要用法律武器来维护经济主体的自身权益,以免其受到侵害。另外,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会计国际化趋势的加强,会计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这都需要会计人员通过不断地学习、研究以及拥有充实完善的知识才能解决。因此,新时期要求会计专业人才不但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熟知国家的经济政策,熟知财政、金融、投资、国际贸易、税务、法律、市场营销和外语等相关知识,才能适应时展对人才的要求,不被市场竞争所淘汰。

(五)创新能力

创新是当代经济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企业的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给会计带来多方面的冲击,这就要求会计面对新变化和新问题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即会计人员要具有创新能力。一方面,创新是会计的内在本质,没有创新,会计就会墨守陈规,失去生机;另一方面,面对新的经济环境,企业要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作为“国际性商业语言”的会计必然要融于统一的国际会计体系中,我国是一个多种经济成份共存的国家,经济状况有其特殊性,面对会计国际化的进一步加强,我国的会计专业人才不仅要有具备广博的知识,还必须具有敢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能力,并在会计实践中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才能做好新形势下的会计工作,才能适应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

(六)风险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复杂性等问题的存在,增加了企业经营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会计人员要树立风险意识,遇到问题要进行科学、谨慎的分析,要熟练运用规避风险和利用机遇的理论与方法为企业出谋划策。只要工作总会遇到困难。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工作,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和疑惑,如果会计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没有锐意进取的精神,没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及务实的工作态度,就会得过且过,在工作中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给企业和国家带来损失。新型会计专业人才必须要具有风险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胜任新时期的会计工作。

三、新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要求。由此可见,政府确立的素质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而我国目前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只重视通识教育,却忽视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提的多、讲的多,实施成效少。会计本身属于经济管理的范畴,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会计专业人才要有强烈的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事业进取心,能正确对待竞争、挑战、机遇,能关心他人、与人共处,能满足市场需求、为社会所用,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因此,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抓好学生从入校到毕业过程中每一环节的教育,切实把综合素质培养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新环境下的新型会计专业人才。

(二)要抓实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育

教育部在《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特别重视基础课程教学力量,教授应承担基础课教学任务,知名教授应为本科生上课”的要求,因此,抓实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育,确保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是高校必须重视的问题。高校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样面临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育问题,只有抓实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育,才能给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专业的学生带来发展的空间和契机,才能提高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增强会计专业人才的市场竞争力,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型会计专业人才。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扎实的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理论是会计专业人才继续学习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高校要抓实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育,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实践教学质量观,要把教学质量视为教师的生命,教师要“因材施教”,保证学生能充分地发挥其内在潜能。2.高校的管理者要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服务工作思想,紧紧围绕教学积极开展工作,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3.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针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要采取单位现场教学、课堂形象教学和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基础课的兴趣和热情,学生才能把基础课的内容学实、学透。

(三)要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培养会计专业人才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新时期的会计专业人才是能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能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是新时期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关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的会计技能训练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涉及商业机密和资金安全问题,也有会计工作的政策性、连续性等问题。只有高校的管理者高度重视,配备高技能教师,采取多种方式的训练方法和切实可行的强化训练措施,才能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型会计专业人才。

篇5

关键词:中职生;会计教育;电算化人才;市场需求;财会软件

一、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会计信息化在企业会计核算上的应用。在会计信息化中,通过会计核算对计算机的应用,不仅可以替代手工记账、算账、报账,来高效、全安的完成企业日常财会事物的操作工作,更重要的是,会计信息化推动了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提高,以适应高级会计运算能力,为会计工作程序提供数据的储藏、分类归档、高速处理等功能,对企业财会信息提供高深度得加工和应用,及时准确的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可靠地财务信息,同时满足企业外部,如政府审计、税务、投资者等详实的会计信息。

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决策者提供决策的依据。会计信息发展通过对计算机的运用,就是要简单的财会记录发展到财会信息,而后汇总到企业的财务管理者或内部控制决策者。目前,会计信息化发展已得到不少的成就,此系统已经完整的被开发,并在实践中应用,通过财务人员的改进和操作,使得在企业的计算机储存有全面、完整的企业信息数据库通过运筹学、决策学等典型的现代数学理论模型,进一步的通过人――机接口对模型进行分析、比较,来帮助公司的内部控制决策者进行正确分析、监管以及探讨企业发展,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市场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要求

(一)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技术性的技能,但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为此,招聘单位自招聘会计人才时,会注重关注学生的会计相关理论知识,尤其在控制与会计信息化联系理念上,我国先前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对保守,仍遵循我国的传统理念,利用落后的方法从事工作,部分地区还采取手工记账的方式,这让财务上的控制工作很难展开,这种缺乏企业长远规划和能动性的工作,一直束缚我国企业转型。对此,企业会强调学生既要充分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技能,好需要懂得现今的理论前沿知识,同时企业还非常注重会计人才的终生培养机制,为此,理论知识不可忽视,为适应企业现代化发展准备人才。

(二)会计电算人才的社会需求稳中有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国内各个企业所面对的课题,为应对企业现代化这一不可逾越的门槛,企业必须加大对自身财务系统部门的改进。尤其市场经济环境下催生了大量中小企业,由于每天面临着大量的资金运转,对此,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处理这些财务信息,在此前提下,会计电算化人才已经成为各企业争先招聘的对象,社会也急需这一类人才。

三、中职会计教育为应对市场需求所采取的措施

(一)中职会计教育应与现实市场需求相符

中职会计教育的目标就是为社会输送急需的技术应用型的财会人才,在树立这一目标之后,认真分清市场对现在财会人才的需求,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对此,可以展开更加合适的教学培养。为此,笔者认为对中职会计教育应当从如下几方面进行:第一,丰富学生的财会理论知识。在教学环节上,教师应当强调财会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详细讲解《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战略与风险管理》等理论课程,使学生具备一个体系化的财会知识体系。第二,掌握基本的财会技能。这些技能包括会计记账,编制财务报表的能力,进行财务分析的能力。第三,培养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计算机会计信息的使用是进行会计核算必然,同时也是电子计算机代替传统手工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及对外报出会计报表的系列过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会计工作服务,这样既适合会计信息发展、会计核算工具变革需求,也对优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化联系产生巨大影响。对此,一定要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第四,管理及法律方面知识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当向学生灌输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注重讲解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方式等,学会组织人员、财务资源配置的能力,以期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同时学生还应当具备一定的工商、法律和经济知识,有助于自己全面发展。

(二)在教学环节上运用企业常用的财会软件

对于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而言,内部财务控制非常重要,经历事前的预测、分析和决策,事中的控制、修改,事后的核算和重新检讨,但一般要花费巨大的时间和财力投入,操作起来也比较繁琐,事中控制更是无法实施,因此,管理型的会计软件在会计技术发展和企业的需要情况下建立起来了。

对此,在日常教学环节上,教师应当借助企业常采用的财会软件教授学生。同时要注意这一情形国内外最新开发的财会软件,由于绝大多数企业的财会软件都已经融入或转型为ERP软件,其中国内有代表性的有用友、金碟等厂家的产品,国外主要是SAP、HP等厂家的产品。为此,教师应当选用这些财会软件进行教学演示,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加大对会计软件的开况下,也要大力推行可行、实际的会计信息化技术,这样有助于培养一个高技术性、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莲香.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会计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15)

[2]易玄,刘冬荣.环境变迁、需求变化以及大学会计教育改革――来自我国大学的实证[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3] Richardson Grant,Lanis Roman.Determinants of the variability in corporate effective tax rates and tax reform:Evidence from Australia. Journal of Accountancy . 2007

篇6

>> 基于市场需求导向的翻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市场需求导向下的我国物流企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社会需求导向下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再定位 基于市场需求导向的高职会计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策略 市场需求导向下地方高校广告人才培养研究 根据市场需求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市场需求导向下的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市场需求导向下的出境领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基于需求导向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关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 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护理实训室的建设与改革 市场需求导向下的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私营经济高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 基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职院校应用技术文化培育研究 基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农业应用化学》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基于能力培养目标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比较研究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研究 基于“双需求”培养目标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6-20.

[4]张余华,赖嘉颖,许 菁,陈 征.广东省快递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2012,31(9):48-51.

[5]珠江三角洲地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2010-2014年).

[6]广东省邮政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篇7

关键词:会计人才市场 次精英会计人才 会计教育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已成为重要的资源和财富。这必然对会计人才有了新的要求,对我国会计人才市场无疑也是巨大的冲击。会计人才市场作为会计市场的主要构成部分,会对会计市场的运行和监管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只有通过各种方法构建一个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计人才市场,才能够有效减少现阶段会计市场的高风险。

一、我国会计人才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人才的流动性差

会计人才在各类人才流动中是最差的,这是由于会计人才市场尚未成熟,缺乏会计人员交流信息。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的控制和会计人员对单位负责人的依赖是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状况的反映,是会计人才市场化程度不高的表现。我国劳动力市场是典型的买方市场。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不断增加的劳动力数量超出了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用人单位在市场上占有支配权。作为具有一定社会、经济地位的会计岗位来说,供求矛盾尤其突出。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大量的会计人员一定的心理压力,进而以加强与岗位用人权拥有者的关系。一般地,越是岗位技能差者对岗位用人权拥有者依赖性越强。会计人员不能合理流动将直接导致会计人员缺乏独立性,从深层次来看,它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原因。

(二)会计人才市场行为不规范

我国人才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哄而上。会计人才市场也不例外。我国各类人才市场多达几千个,真正具备中介服务能力、能够提供比较完备信息的不多。二是乱收费,有些地方只顾赚钱,欺骗行为严重。三是行为不规范。许多人才市场没有形成一整套系统的人才交流程序,供需双方不能直接见面。四是立法、管理差。对人才市场既没有专门的对口管理部门,也没有针对性的立法与制度规定,各地做法不一,相当混乱。

(三)作为会计人才市场供求主体的高校会计教育具有滞后性

当前会计教育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教育培养出的学生与会计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严重脱节。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使企业的竞争已打破国界,在一体化的世界经济环境中,会计事务的国际合作将日益频繁,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世界各国对于优秀人才的竞争将愈演愈烈。然而,一直以来我们只把培养人才的立足点局限在国内的企业上,忽略了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这必然造成了会计人才的供给与需求严重脱节。

2.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陈旧、更新缓慢,不能有效地满足会计实践的需要。会计学科的发展从分化到综合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学科体系,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各高校纷纷提出各具特色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但在会计主干课程的设置上基本一致。

3.教师教学手段落后和教学模式单一。

(四)在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中,忽略了与次精英会计人才的衔接

经济越发展对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越大,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大力开展了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工作。首先,由全国21所具有会计博士资格院校承担的旨在培养高级会计人才的会计硕士(MPAcc)学位已经正式招生了,它是我国高级会计人才教育的新开端。这些举措无疑会为我国的会计人才市场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但是,能够参加培训的人员为数不多,仅单纯的依靠这些会计领军人物来推动会计队伍整体的发展会有些力不从心,这就要求会计教育部门在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中,注意与目前我国会计教育系统衔接,划分会计教育层次,明确各层次的培养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会计人才系统。

二、新形势下构建合理的会计人才市场的几点建议

(一)大力促进会计人才的流动

会计人才流动是会计人员的法宝,是淘汰素质差的会计人员的优化剂,是会计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升自我能力与素质的发动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监督有效性,必须清除会计人才流动的各种障碍,利用各种手段促进会计人才流动。

1.破除会计人才流动的行业壁垒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开放会计职业岗位,在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会计存量和增量岗位中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正常的淘汰机制的择优机制,除了能直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外,对增加会计职业机会,缓解会计人员供求失衡状态,降低会计人才流动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2.深化劳动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提高会计人才管理的社会化程度, 克服人才流动中的福利、身份障碍。传统体制下的住房、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及户籍、编制等严重妨碍了会计人才的流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人才流动的一般成本和机会成本。实现职工报酬货币化、住房商品化、保险社会化,采用会计人员流动编制方法,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把会计人员从身份、地位、户籍等中解放出来,必将提高人才流动意识,促进会计人才流动。

3.加强依法建账和发放会计资格证管理。一方面督促应建立会计账簿而未建立账簿的企业设立会计账簿,这样既可以增加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又可以增加国家的税收。另一方面堵塞发证漏洞,严把会计资格发证关,提高会计从业资格标准,严格会计专业资格考试制度,引进和完善会计淘汰机制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直接要求,同时还将产生挤出效应――挤出素质差的会计人员对会计岗位的需求。这样,会计人才供求失衡状况势必得到缓解,从而促进人才流动。

(二)利用各种手段加强会计人才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1.建立会计人才分类数据库。培育、发展全国统一的会计人才专业市场,建立会计人才供求信息网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现代技术的功能,为人才流动创造良好的条件。信息不充分、可供选择的机会少是导致会计人才流动难、流动风险高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的人才供求信息网络的情况是这样的:供给方的资料在网络上大量的堆积,需求方不能在众多的人才信息中迅速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人才,那么势必会造成供需双方时间的浪费,双方的信息不能完全的沟通。因此,可以把建立会计人才分类数据库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所谓会计人才分类数据库是指将原有的供给方信息根据一定标准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子数据库,如总会计师数据库、财务经理数据库、主管会计数据库和一般会计人员数据库。供给方在输入自己的求职信息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进入相应的平台,需求方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直接的找到相关人才。建立会计人才分类档案和供求信息网络,使会计人才的供需双方能迅速了解选择对象的情况,利于分析比较,并可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双向选择。

2.制定统一的人才交流法规并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会计市场既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而市场经济的实质又是一种法制经济,因而会计市场机制的有效作用同样需要有全方位的市场规则来保证,否则,将会导致会计活动的混乱。国家应当制定有关会计人才流动的专项法规,以法律法规来限定只有合格的会计人才才能入市交易,所有用人单位也只能从会计人才中心招聘会计人才,以便使会计人才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实现会计人才的合理流动,为会计人才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扫平障碍。

(三)对会计教育进行结构性的规模调整

为了对会计教育进行结构性的调整,首先要确定新形势下的培养目标。必须疏通会计人才供求双方的联系渠道,使会计人才的供给者----会计教育部门能够根据会计人才的需求状况,订立教育目标,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但是从其他专业教育的改革中不难看出,如今的教育应重在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新的世纪会计人员应具有知识包括:一般基础知识、会计专业知识、资本市场知识、组织和经营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应具有的能力是,账务处理能力、预测和决策的能力、财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际和沟通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教育的各个要素进行改革。

1.明确会计教育各层次的培养目标。我国目前会计教育系统分为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及上四个层次。专科教育的目标较为明确,即以培养技能型会计人才为主;本科教育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其发展前途是会计财务主管和注册会计师,还为专科学校培养会计教师;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学术型会计人才为主,即培养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硕士研究生现在分为两个分支,一个是05年首届招生的会计专业硕士(MPAcc),另一个是会计学专业的研究生,前者的培养目标很明确,即培养大量应用型高级人才,未来的发展目标在理财专家、财务经理以及CFO范畴,而后者由于会计硕士的加入,目标反而不明确了,因为在以前的划分中,会计学专业的研究生教育是以应用型和学术型的人才为培养目标的,这必然造成了同会计硕士在培养目标上的一些冲突,对于一些学生在选择时偏离了自己的方向。因此,在会计教育中,一定要明确各层次的培养目标,划清各层次的界限,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会计人才系统。

2.合作办学,大力培养国际化的会计人才。未来的会计人员要求职业判断能力强,善于运筹帷幄。这就要求我们的会计人才知识面广、决策果断。在会计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时间与资源,在二者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与其他专业学科及院校的合作办学,打开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的新局面。

3.调整会计专业设置,严把专业设置的宏观调控。改革会计专业设置,克服会计专业设置面窄的现状,为适应素质教育,会计教育要实现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基础上的专才教育的转变。仅仅通晓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已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与市场营销、现代金融、工程技术、管理、法律、税收及国际经济多种学科和多种行业交织并融为一体。在这种条件下会计教育仅突出会计专业学科教育,而忽视基础学科和其它相关联学科教育的教育模式或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会计教育要提高教育的层次,要实现与基础教育在更高层次上的新的结合,要将会计教育目标定位为通才基础上的专才教育。同时,作为上级主管部门的各级教育部门,应根据会计市场需求严格实施会计专业设置的宏观调控,通过设置一系列软硬条件指标对会计教育院校进行评估,对不符合办学条件的院校坚决实施惩罚,对符合条件的院校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大力扶持发展。

4.改革会计教材体系。从源头上解决会计教育与会计人才市场接轨的问题。集合全国会计界的精英,编写一套高水平的教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主要是考虑到我国有的院校师资的水平不高,现在使用的教材良莠不齐的缘故;教材注重与实践相结合,考虑增加我国或国际上一些企业的实例,培养学生分析决策的能力;并且注重对教材的更新,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大多数高校所采用的教材往往是滞后于会计的相关法律条文的。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实践经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现场模拟等方式,在案例教学中要注意使用身边的例子,这样学生会体会更深。继续发展会计模拟实验,会计模拟实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会计模拟实验是将会计教育使受教育者形成的抽象理论形象化,是掌握和巩固所学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培养会计技能,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杨靖,段洪波.入世后我国会计人才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经济论坛,2004(9).

[2] 康海萍,陈光梅.促进会计人才流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江西审计与财务,2001(6).

[3] 陈青.会计人才的供求现状及会计教育改革[J].特区经济,2005(2).

[4] 晋波.会计人才与会计教育[J].会计之友,2004(12).

作者简介:张楠,女,1983年6月出生,现就读于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专业为会计学,导师为河南大学会计研

篇8

关键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会计专业作为高职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是培养会计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虽然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设置了会计专业,也根据会计职能的不同对专业知识进行了细分,但是教学质量普遍一般,会计专业的学生往往不能满足企业会计岗位的工作要求。为了提高高职会计教学质量,必须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指导,加快会计教学模式改革,使会计专业学生成为真正有用的社会之才。

一、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创新与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以及企业对会计人才要求的提高,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创新与教学改革已成必然趋势,对于学生自身、高职院校以及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高职院校通过对会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可以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众多弊端,使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在找工作时具备较大的竞争优势,进而可以更好的完成就业。其次,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提高之后,学生的知名度也会提高,而教学模式的改革为促进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最后,可以为企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会计人才,保证企业的良好、稳定运行,促进了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

二、人才市场对高职会计人才的需求分析

高职院校在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教学改革的时候,需要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明确人才市场对高职会计人才的实际需求,在进行分析时,可以从需求结构、人才需求量以及学历需求三方面入手。

当前人才市场中,初级会计人才数量较多,而中高级会计人才数量相对较少,并且初级会计人才的专业素质及工作能力相对较弱,无法及时掌握新的会计知识以及先进技术,所以在培养更多中高级会计人才的时候,还需要提高初级会计人才的专业素质及能力。同时,随着我国私营企业数量的持续增长,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会计人才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而在私营企业中,地方中、小型企业所占比例较大,在选择会计人才时一般以高职人才为主,这就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对高职会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就需要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学改革,以满足更多企业高职会计人才的要求。并且,当前很多企业在招聘会计人才时越来越理智,已经不再将学历作为首要考核条件,相对于学历来说,企业更加看重应聘者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这就为专业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高职会计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其在就业竞争中不再处于劣势地位。所以,高职院校应该紧紧抓住机遇,通过对会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结合企业对会计的多样化需求,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三、当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会计教学是培养会计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从现阶段高职会计教学情况来看,很多高职院校仍在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没有结合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实际需求开展教学,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难以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会计教学的时候,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是以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教学,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首先,部分高职院校仅仅传授学生会计理论知识,不注重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没有突出自身教学特点及教学优势。其次,在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时,没有从企业或者单位的实际需求出发,教学不具备针对性,学生的得不到个性发展,自身长处和优点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最后,对计算机操作技术和新的专业会计软件的发展及应用重视不够,学生无法做到熟练掌握和应用,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形势。

2.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

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是当前高职会计教学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设置会计教学内容时,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往往会选择很多教材,也没有对会计专业知识进行细分,学生只能对所有教材进行学习。虽然教材所覆盖的会计专业知识面比较广,但是因为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往往只能学到众多教材的表面知识,不仅会加重学生的学习任务,还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难以掌握一技之长。并且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及时对会计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很多新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都没有纳入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与实务严重脱节。

3.教学方法单一、落后

“老师讲、学生听”是中国传统教学方法,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会计教学过程中,仍沿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单一、落后,教学效率较低。会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综合的学科,要求学生在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还能够运用所学会计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力度不足,教学内容大多是理论知识,没有结合企业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也没有设置教学情境,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很多会计专业的老师往往是按照教材内容一步步完成教学,既没有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表_形式,也没有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导致教学比较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师资力量有待增强

“双师型”教师是进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师资力量,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师资力量有待增强。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基本以具有职业资格证的大学毕业生为主,在经过发展评估之后就直接上岗任职。这类会计教师虽然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理论,但是因为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实践指导作用。并且这样的教师不能够迅速实现“双师型”教师的转变,给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和发展带来制约和影响,不利于推进高职会计教学改革。

四、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模式

基于人才市场对高职会计人才的需求分析,以及当前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众多问题,创新会计人才培养、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所以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有效策略。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要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学改革,首先就需要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时候,应该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加强与中、小型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对高职会计人才的具体需求,进而确定会计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同时,高职院校要树立长远目光,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以及会计专业就业前景,确定合适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可盲目跟风。并且,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确定合适的发展方向,做好职业规划,并相信自己可以成为高端的会计人才。

2.调整教学内容结构

科学的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方式,所以,高职院校在创新会计教学模式时,需要对原有教学内容结构进行调整,保证教学内容设置的科学性及合理性。高职院校在设置会计专业教学内容时,不应追求知识面的广泛化,应该根据会计专业的就业方向进行细分,并与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内容相结合,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某一方面的知识进行系统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另外,还应该保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步性,结合企业案例对理论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并将新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纳入教学大纲中,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3.改进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方法单一、落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较低,所以必须对其进行改进创新。首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兴趣人手,以掌握方法论和创造性思维为主线,以知识、概念理论为基石,采用启发式、发现式、案例分析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其次,可以建设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结合企业会计实际工作方式,对会计业务进行模拟,使学生通过实践训练了解会计工作流程,明确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实际需求,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工作能力在实训过程中得到提高。同时,可以保留原有教学方式,通过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学改革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高职院校应该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对会计老师的培训力度,为其创造更多实践机会,使其可以深入到企业会计一线工作中去,通过集中培训增强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业务素质。同时,应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报考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使会计教师在考试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了解并掌握更多的新型会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