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09:24:5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是江苏如皋地区的教学创举,其与课程改革的意旨相通,同时又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在义务教育阶段,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已经运用得比较充分,相比较而言,幼儿教育中如何引入活动单导学,成为不少有识之士思考的问题。笔者以为,用有形的活动单来对幼儿的成长行为(幼儿教育以成长为主题,故此文尽量不以学习来表述活动单导学的“学”)进行导学,是不太现实的,但借助于活动单导学的思想,让幼儿在成长中体验活动单导学的精髓则是必要的。事实上,今天的活动单导学已经进一步明确了中心思想,那就是用活动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引导,而幼儿在幼儿园内的主要成长形式之一,就是活动,那么,活动单导学的思想在幼儿园内就有了生根发芽的可能。基于此,笔者开展了活动单导学模式下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
一、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与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理论契合
在研究中,笔者首先从理论角度梳理了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与幼儿合作能力培养需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活动单导学强调的是通过活动来引导幼儿发生有效的成长行为,而活动既包括幼儿的个体活动,也包括幼儿的群体活动。事实上对于幼儿而言,他们在园的活动更多的是一种群体,但由于现在的幼儿在家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因而没有同龄人之间的合作意识与行为,与父母和其他监护人之间的行为往往也缺少合作因子,因而现在幼儿的合作能力确实有着培养的迫切性。
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首先在于让幼儿感受到合作能力培养的需要,而这恰恰是可以通过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思想来实现的。活动单导学强调的活动之一就是幼儿成长的群体性活动,也就是说在幼儿的群体性活动中,贯串活动单导学的思想,就可以让后者为前者的培养提供动力。
另一方面,活动单导学天然强调六大原则,即需要性原则、针对性原则、适度性原则、生成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这六个原则其实也是描述幼儿在园群体性活动的特征。有经验的幼儿园教师都知道,幼儿在群体性活动中主体性、层次性非常明显,而生成则是幼儿群体活动的天然属性,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幼儿的活动需要,进行有针对性且适度的指导,即可完成一个高效的活动。当合作成为这种活动的主题时,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便成为可能。
二、基于活动单导学思想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实践与探究
基于以上的理解,在研究过程中,笔者注意在幼儿的活动当中贯串活动单导学的思想,在幼儿合作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下面通过事例来说明。
在一次结构游戏活动中,笔者让幼儿去玩积木游戏。积木的来源既包括园内准备和部分幼儿自带的现成的积木,也包括在平常的活动中幼儿自己发明的积木,而在后者的结构性游戏中,合作能力培养的机会更多。
笔者所带班级的区角当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从家里带来的大小不同的纸盒,用这些纸盒去形成一个类似于机器人或者美羊羊那样的人物,是幼儿们非常喜欢做的事情。在实际的活动中,笔者没有让幼儿们自己去漫无目的地尝试,而是首先去让幼儿进行构思。这也符合活动单导学的思想,因为活动单导学强调在活动之前要有一个明确的活动计划,当这个计划以书面形式呈现时,就是“单”;在幼儿教育中,幼儿看不懂书面的东西,但这个“单”的思想必须存在于教师的心中。根据这一考虑,笔者让幼儿首先去想如何构造出自己意想当中的人物或动漫形象,于是幼儿自然地就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讨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没有教师的要求,讨论就自然发生了,而在讨论的过程中,幼儿会各抒己见,遇到不同观点的时候怎么办?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体现了合作能力培养的必要性。笔者在参与幼儿讨论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对于不同的观点,提醒幼儿可以先记住,然后到实际结构游戏中再进行验证。
到了实际的结构游戏中,幼儿们积极地寻找自己喜欢的纸盒,用他们来充当动漫人物身体的各个部分,纸盒大小的选择、颜色的确定,都充满了合作的过程,他们渐渐学会了通过商量来最终确定最后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活动成为幼儿成长的主体形式,活动中的合作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上所说,这样的合作往往都是自然发生的,因而不同幼儿之间偶尔也会因为观点的不同而有争执,但这也正是合作意识与能力培养的机会。比如说有小组的幼儿在如何让大黄蜂的手臂更有力的时候,有的说手臂的上部分应该是用个大的长盒子,而有的则说应该选个粗扁点的盒子,这样可以显示它的肌肉……在上面构思的过程中,这个情形已经遇到,于是就有幼儿提出:可以分别试试。够不着怎么办?可以让个儿高的来,还可以让教师成为合作的一部分。
有了这样的过程,合作的意识可以得到培养,合作的能力更加可以形成。
三、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以“活动”为核心引领
研究发现,对于幼儿而言,合作能力的培养应当是两个部分,首先是合作意识的培养,然后才是合作能力的培养。既然是合作能力的培养,那只能在合作的过程中进行。幼儿园的各种活动非常丰富,活动不只应当以学生自由的形态出现,更需要教师的“教”蕴含其中,这里的教实际上是一种引领,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引领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的研究同时表明,活动是合作能力培养的最佳载体,因为在活动中幼儿表现了发自内心的各种语言与行为。语言用于与他人沟通,行为表示着学生对活动的观点与意图,而在语言与行为中,由于前面说过的原因,幼儿常常表现出不会合作和不善合作的现象,这便是合作能力培养的契机。而从活动单导学的思想来看,此现象正是以“活动”为载体来“导”的最佳时机。故此笔者认为,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活动引领,只要活动在,合作能力的培养就永远具有可能性。
【参考文献】
在幼儿园里常可以见这样的场景:孩子们各玩各的,有个别调皮的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还会抢夺他人的玩具,有的甚至发生吵闹、打架的现象,更不用说相互合作了。的确现在很多家庭的孩子是独生子女,缺乏与兄弟姐妹以及小伙伴一起玩的经验,很少能体验到合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虽然老师已经意识到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重要性,但对“合作”的含义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欠缺经验。老师们片面地认为只要两个幼儿以上在一起生活、学习、游戏就是合作,只注重培养合作的意识,忽略合作和分享一起培养,存在盲目性、缺乏明确目标、系统性、科学性等。
在中班幼儿发展目标中明确指出:培养孩子乐意与人交往,学习合作和分享,感受合作、分享的快乐。中班是幼儿阶段的分水岭,刚入中班时孩子还处于小班阶段的“自我为中心”特征,所以特别需要我们不断去引导幼儿之间的合作,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这不仅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幼儿日后生存和发展适应立足社会所必须的素质。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幼儿园教育纲要》也指出:“在生活、学习、游戏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分享了快乐,获得了满足,这就是“幼儿合作”的内涵。比如说两个幼儿在一起游戏可以是互借玩具或各玩各的,只能算是“协作”游戏而不是“合作”游戏。
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三、研究获得的几点认识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自觉地用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同时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地思考和分析。从而使我们对“在一日生活中培养中班幼儿合作能力”有了一个新的理解。
(一)关于在一日生活中培养中班幼儿合作能力的教育目标
我们在制定目标时,充分考虑坚持知识,能力和态度并重的原则,将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统一起来并制订出目标:
1.培养孩子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孩子在活动中学会关心他人,与他人分享物品、情感体验等。
3.养成合作与分享的良好习惯。
(二)关于在一日生活中培养中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内容和方法
1.幼儿园教育是培养中班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主要途径。
我们充分发挥幼儿园自身优势,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实施方案,精心设计、组织好每日保教活动,加强监督、评估,及时交流经验,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幼儿在轻松的合作与分享中愉快地成长。
(1)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实施”方案方面,结合中班教学,我们在教学内容中主要安排了让幼儿学习合作方面的内容,如:社会活动《我会穿衣服》,《我会脱裤子》,《我会洗手》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学会合作。
(2)在游戏中促进孩子合作意识和能力。结合每日活动,体育游戏《两人三足》《网小鱼》《老鹰捉小鸡》《炒黄豆》等活动都能很好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3)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训练。在每天的午睡后让孩子相互合作折叠被子、扣纽扣、系鞋带,一起相互合作完成一件事。
(4)对幼儿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2.给幼儿创造合作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起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玩大型玩具、玩娃娃家等。我们要注意创造并充分利用这些机会,通过精心设计的程序让幼儿在活动实践中增强合作意识,学会从小与人合作,逐步提高合作能力,体验合作的乐趣。比如,引导、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习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学会分工合作。比如搭积木或玩商店游戏前,和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问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可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友协助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学到合作的方法,在合作实践中学会合作。
四、研究的成效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在与别人分享方面,幼儿不再独占、独自享用食物或玩具,而是把“分享”挂在嘴边,并常带自己心爱的东西来园与同伴一起分享快乐。
五、课题研究反思
对该课题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原因是:
1.家园要求不一致,家长不给创设孩子与人合作的机会,个别家长不能很好地做孩子的表率;
[关键词]大班幼儿;能力;种植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2-0017-02[作者简介]徐国梅(1969―),女,江苏南通人,本科,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场北幼儿园教师,小学高级。
经过近一年的研究,笔者主持的“种植活动中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就要接近尾声了。回想这段时间的研究过程,笔者感觉以往教学中的许多经验可以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深入,进而可以升华成一种相对系统的理念。
一、研究的缘起
为什么要研究这一课题?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如果说在课题申报之初选择课题还有那么一点点偶然性的话,那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却能发现本课题研究给笔者带来的更多思考与意义。
课题申报之初,笔者注意到幼儿教育中有两个相对较新的概念,一是“活动”,这一概念在幼儿教育中是一个有待挖掘的宝藏,曾有研究者搞过更高级别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在本园内,其可以巧妙地与“种植”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门具有园本属性的课程,进而可以推动活动在我园的落地生根。二是“合作”,自从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推进以来,学前教育也展现了一股合作的新风,而合作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更关键的在于现在的幼儿在家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呵护使得幼儿在生活细节中缺少合作,因而在园内的成长过程中合作能力不强,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而这是不利于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综合以上因素可以得出:在幼儿教育的三年内,幼儿特别需要合作的氛围与时机。于是,笔者针对大班幼儿的种植活动,提出了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并初步明确了研究思路,即以“种植活动”为平台。在此过程中,教师结合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合作环节,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课题研究的逐步开展,笔者发现更多的意义也凸显出来,比如说怎样的活动设计才可以让幼儿更好地合作,这对研究者而言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其对于幼儿成长更多的意义也正蕴涵其中。
二、研究的过程
笔者所在幼儿园地处农村,因此,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地组织幼儿进行种植活动,可以借广泛的农村自然资源并使之成为本园特色。经过一番努力,包括大班幼儿在内的全园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一块种植基地,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有了实实在在的研究载体。在研究过程中经历的细节很多,这里不一一陈述,单就其中的“体验种植”这一重点进行阐述。
体验种植是种植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在研究中分成土壤准备、幼苗准备、种植活动三个组成部分。基于合作能力培养的需要,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4人小组,每组可以得到一块地,然后在教师、家长的帮助下去思考如何实施以上三个步骤。在此之前我们做了一个有意思的工作,即让孩子在父母的配合之下,利用QQ农场上的虚拟种植情境,先初步感受种植的流程――这一流程用时短且有趣,故而能够吸引幼儿的参与,从而奠定了兴趣基础。然后在初步准备好了的种植园内的土地上,教师首先让幼儿们在自己的小组的地上拔去野草,这一过程中出现了有的幼儿认真拔,有的幼儿站在旁边玩的现象。此时,作为研究者的教师,没有像以往一样提醒这些幼儿参与,而是通过比赛的方法,给先拔好的幼儿小组奖励一朵小红花,这样就造成了一种比较结果,然后再去跟落后的小组们一起聊天,问他们怎样才能得到小红花。应当说孩子们还是非常聪明的,都知道了应当怎么做,于是合作也就生成了。更有意义的是,这种合作意识是幼儿们自己思考得来的,因而在后面的种植活动中也就有了相应的行为。
幼苗准备主要来自幼儿家庭的帮助――这也是我园家园结合的一种方式与成效。有的父母或爷爷奶奶为幼儿准备的是一些菜秧儿,有的准备的是一棵小树苗,还有的带着工具从家里赶到幼儿园,想助孩子一臂之力。在种植活动中,我们请爷爷奶奶一同到种植地旁观看,却委婉地要求他们为了教育孩子不要直接帮忙。在种植活动中,幼儿们在自己的小组内动脑、动手,有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之下,分工有条不紊,有的挖坑,有的放苗,有的浇水;有的小组则显得有些乱,因为孩子们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先经过了叽叽喳喳的一番讨论;也有的小组是各人栽下自己所带的苗儿。对于这些,我们全不干预,只是记录下他们的努力过程。
种植结束总是有快有慢,快的孩子当然高兴,慢的孩子也着急。笔者提醒快的孩子检查自己的工作成果,看满不满意;慢的小组也提醒他们不要着急,但要思考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更快。
在种植活动结束后,笔者用照相机拍下各组的劳动成果,然后回到教室内进行播放。我们还请那些参与的家长作为评委,告诉幼儿们哪些种植得好,怎样才能更好。我们也让那些种植得快且好的小组说说他们为什么能做到这样。不出意外地他们都会说两个因素:一是种植的技巧,另一个就是要合作。比如说一个孩子把小树放在小坑里,另一个孩子将土捂上。而那些只负责自己所带树苗的孩子就意识到:原来只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成的!
研究表明,在每一次的种植活动之后,都要跟孩子一起开展类似的反思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朦胧中形成的合作意识变得更加清晰,也才能让他们在其他活动中学会更好地合作。
三、研究的反思
研究至今,反思这段研究过程,收益颇多,择其中感觉有意义的列举如下:
1.对于幼儿而言,所选择的种植活动本身只是一个平台,因为即使是大班的幼儿也不可能将一块地种植得有多好,而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才是我们的目标。因此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并不太关注幼儿的种植结果,而是关注他们在种植活动中的表现,并根据表现判断幼儿的心理活动,从而有针对性地施加基于合作的教育影响。
2.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确实是需要培养的,也是需要引导的。这意味着无论是课题研究,还是日常的保教行为,都不能站在高标准的角度去给幼儿提高要求,更不能因为幼儿没有达到要求就加以责备。而应该将保教重心降低到幼儿的现有水平上去,然后对照更高要求进行引导。
3.要珍惜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的心理体验。幼儿是喜欢类似活动的,但作为研究者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幼儿心智的不断成长,而这种成长是建立在心理体验的基础上的。因此课题研究所需要的观察法、行动研究法、交流研讨法都有了用武之地。教师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注意与幼儿交流,往往就可以触摸到幼儿的心理脉搏,从而就为合作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总的来说,通过本研究,笔者最大的收获是,幼儿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的平台,实际体验中形成的心智远高于空洞的说教!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开展 幼儿 体育活动 创编能力 价值
幼儿体育是幼儿和谐发展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应努力挖掘幼儿体育活动创编的教育价值,着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增强幼儿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养成善于交流、交往,与人合作的精神,培养幼儿自信、勇敢、坚强、不怕挫折的良好心理品质。
一、在活动创编过程中增强身体素质,发展幼儿体能
体育活动能培养幼儿热爱及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良好情感,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的持久兴趣,形成独立开展体育锻炼的习惯,同时能够调节其精神,使他们心情愉快,性格活泼开朗。科学研究已经证明,积极主动参与适当的身体运动,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提高大脑神经系统的工作效率,并且使幼儿体力充沛、精神饱满、情绪愉快。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自信心
自信心在一个人取得成功的旅途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一位名人曾说过,一个人的失败其实质是自信心的丧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越是自信心强的人成功的概率就越大,同时在成功的激励下就会越发自信;而越是缺乏自信心的人,越会萎靡不前,越会走向自卑的一面。在我们实施幼儿体育活动研究的过程中,在如何突出幼儿体育活动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方面感受深刻,可以说,体育活动对自信心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体育活动的创编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利于自信心发展的宽松环境。游戏是幼儿活动的天性,运动与操作是幼儿学习获得知识与发展的首要条件。创设游戏环境、活动环境,让幼儿轻松参与活动,可以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感受自我成长与变化,使幼儿更加自信。如幼儿户外体育区域活动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多种游戏的组合,幼儿自主投入到游戏活动中去,在活动中自由玩耍,游戏活动的趣味性以及各种功能的实现,无疑增强了幼儿自信心;幼儿运动会给每个幼儿展示自我成长的平台,幼儿在“我能行”“我最棒”的成果展示中,获得奖励、掌声、鼓励与赞美,激昂的乐曲,高高的领奖台让幼儿发自内心地感受到自信和喜悦;小型竞赛活动鼓励幼儿挑战自我,参与同伴竞争,增强幼儿的好胜心、必胜心,为幼儿走向成功树立信心。
三、培养幼儿交往合作与社会适应能力
幼儿体育活动中交往合作的内容相当丰富,交往合作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交往合作的频率很高,因此,充分利用体育活动创编多种形式和内容,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适应能力,是我们研究体育活动的重要教育价值。体育活动过程中交往合作的心理环境是自由的、快乐的、平等的、率直的,在友好的交往合作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使幼儿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心情舒畅、充满朝气。如,班级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的游戏内容《冲过封锁线》,要求两名幼儿合作抬担架,走过小桥,越过障碍物,抬的物品多、稳、速度快才能保证胜利。这个过程中,幼儿能够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也能找到由于合作不好而导致失败的原因。通过这个游戏幼儿不仅能学会合作的技能,而且还有助于养成在各类游戏中乐于与人合作的品质,增进幼儿相互之间的友谊,并能形成一些共同的游戏规则,学会解决游戏活动中的纷争,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规则意识。
【关键词】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培养
在幼儿的早期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指导幼儿掌握合作技巧,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现在的幼儿,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逐渐改变,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这往往导致溺爱孩子的现象发生,使一部分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不会与他人交往、交流,不管什么事情都喜欢争强好胜,缺乏与其它孩子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从小缺少伙伴,加之成人教育方式上过度的包办,造成幼儿被成人世界紧密地包围着,发展不稳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谦让合作的精神。而家长们大多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幼儿的智力得到最好的发展,却忽略了社会交往对幼儿的重要性。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学会合作呢?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如何才能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使之长大以后,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有用之人,是我们幼儿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课题。本文将就这一课题提出作者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强化教育意识,为幼儿树立榜样
强化幼儿的合作教育意识需要教师前期精心的策划,也需要幼儿小组成员共同的努力。要想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教老师必须先认识到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重要性,只有了解了其重要性,才能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注重对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这不是一日之功,而是要日积月累,在每一次学习,每一次游戏中,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幼儿之间的分工合作,将会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老师要先给幼儿树立起好的合作榜样,让幼儿慢慢意识到合作的好处。
二、激发幼儿合作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幼儿的年龄小,其行为是受具体的形象思维限制的,大多数的行为是在模仿,针对这一情况,老师在日常的学习、游戏时要刻意的去营造一种合作的氛围,这可能需要几个老师共同来完成。比如在做游戏是一个老师和小朋友讲解如何做这个游戏,另外一个老师去分发游戏的道具。在上数学课时,可以一个老师教,另外一个老师用模具把数学题摆在黑板上,再比如吃饭时,保育员分饭菜时,老师可以帮助其分发餐具,甚至可以让幼儿一起来做。开始幼儿可能仅仅是执行老师的命令,但时间长了,幼儿们会自觉的去做,这个孩子去分碗,另外一个孩子就会去分筷子,这样他们会更早的吃上可口的饭菜。长期在这样的有合作意识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幼儿会慢慢认识到合作可以让他们更快、更好的去做成一件事,激发幼儿对合作的兴趣,从最早的无意识的模仿到有意识的去分工协作,这就培养出了幼儿合作的意识。
三、创造幼儿合作的机会,教会幼儿合作的技巧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们共同游戏和学习机会比较多,比如可以一起拼图、看图书、跳皮筋、搭积木等,这些均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有利于幼儿在学会合作的过程逐渐克服自我中心,养成一种协商合作和利他的亲社会行为。教师要想办法给幼儿创造提供和同伴合作的机会,使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例如:在学习画画时,可以把幼儿随机分成二人或三人一组,给幼儿说明这次画画的内容,并要求幼儿们要一起来画,共同完成这幅画。最早幼儿们画的可能相互之间没有联系,不能组成一幅画,这时老师就要教幼儿们怎么去画,你画树和草地,他画房子,她画小鸟,这样就共同完成了一幅完整的画。在游戏时,特别是在玩“过家家”的游戏时,幼儿的角色鲜明,分工明确,几个小朋友共同组成一个家庭,模仿大人去做一些事情,这些游戏既让孩子们体会到了游戏的乐趣,也让孩子们知道了合作的好处,因为一个人是无法完成这个游戏的。体育活动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游戏,如:套花瓶、抛网等器械;翻饼、夹球走、二人三足等游戏,增强幼儿合作意识,使其知道合作力量大的道理,同时,还有些体育游戏可分小组竞赛,如竹梯子、抛接球瓶的游戏,从中引导幼儿学会以强带弱,共同完成一项游戏,让幼儿感受到合作共同游戏的成功感。
幼儿老师还要尽可能多的为幼儿们创造合作的机会,多组织团体活动,并随时教会幼儿们合作的技巧,只有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幼儿们才会掌握合作的技巧。
四、家、园密切配合,提高幼儿合作的能力
幼儿们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有了合作的意识,也学会了合作的方法,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要提高幼儿合作的能力,这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双方共同去努力。学校中老师是榜样,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在家里,爸爸妈妈就是孩子的榜样,所以家长们也要学会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方法。例如可以有意识的去分工完成一些家务事,如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进一步提高幼儿合作的能力。
五、利用文学作品进行合作教育
在很多儿童作品中均有关于合作的话题,而故事又是孩子们十分喜闻乐见的,通过文学作品可以培养了孩子们做事谦让、爱护关心同伴等优良品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故事对幼儿进行合作教育。比如:通过《金色的房子》可以教育幼儿只有大家一起玩才会更加快乐;通过《谁的本领大》可以使幼儿懂得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只有才能取长补短互相合作,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因为幼儿的形象思维比较丰富,所以教师的言传身教十分重要,比如,在布置活动室时,多位教师们共同挂拉花、合作粘贴字画,可以让幼儿更加直接地感受合作的氛围,加深他们对合作的印象。
六、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
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合作成功的前提保证。如果幼儿在合作活动中,处处以自己为中心,争强好胜,不能与他人互相配合,势必会导致合作行为的失败,这就是幼儿缺乏良好思想品德的结果。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的娇惯、溺爱使部分幼儿缺乏与其它幼儿交流的能力,且在交往中攻击行为较多,幼儿在合作中遇到了问题就表现出放弃、推卸以及做事情不配合等现象。针对这样的情况,幼儿老师和家长应该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幼儿在和小朋友相处时要关心他人、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使幼儿在生活、学习、游戏中与他人真正的合作起来,并从中体会到乐趣。
总之,在幼儿期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是我们幼教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因为幼儿期是幼儿社会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幼儿抓起,这就要求幼教老师和幼儿家长密切配合,从激发幼儿合作兴趣入手,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教会幼儿合作的技巧,并逐渐提高幼儿合作的能力,为幼儿长大后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喻小琴.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12)
[2]伯玲.论如何促进幼儿合作行为的发生发展[J].青年文学家.2011(04)
【摘要】幼儿是国家的花朵,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储备型人才。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的地方,在幼儿能力教育中承载着十分重大的任务,当前合作能力是幼儿能力培养的重点。因此,文章从游戏、美术、表演三个方面对培养幼儿合作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幼儿;合作能力;培养方法;游戏法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8-0109-01
合作能力是新时期下对一个人提出的基本要求,合作能力是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必备的基本技能,在家里要和父母亲戚合作,在学校要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工作之后要与同事合作。可见,合作能力的使用贯穿于人的一生,它是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培养合作能力应该从幼儿抓起。
一、游戏培养法
1.有效指导。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教学模式之一,也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游戏优势,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在游戏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与幼儿一起进行游戏,利用自身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指导,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易受幼儿接受的、自然的指导方法。例如,建构区中幼儿打算搭建一个弓形门,但材料都是幼儿园的大型玩具,仅凭幼儿是无法完成的。这时需要教师走过去,参与到搭建游戏中,组织更多幼儿参与到弓形门的搭建中,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搭建兴趣,还可以让幼儿体会到人多力量大,加强合作意识。同时,在一起完成建构中,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2.观察发现。幼儿在很多方面的能力发展都不完善,在游戏中需要合作的环节往往意识不到需要寻找其他伙伴帮助完成。这时,教师就需要具有一双观察与发现的眼睛,对幼儿游戏中的合作环节进行介入,指导学生进行合作,让幼儿意识到与同伴合作的重要性。让幼儿在与其他伙伴合作的条件下,解决遇到的问题,使游戏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例如,幼儿在进行剪纸活动时,如果只是一个人,在完成剪纸后就会收拾纸屑、放剪刀、拿笔、染色等过程中出现一些小问题:收拾好纸屑后找不到剪刀、染色是把整个纸都渗透了、拿剪刀时笔滚到桌子下面、放剪刀把染料打翻了等问题。这时就到了教师发挥作用的时候,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幼儿的剪纸活动中。如委婉地提出帮助一个刚剪完纸的幼儿染色的请求,这样分工合作就会避免幼儿手忙脚乱,同时激发了幼儿对剪纸的兴趣,教师和幼儿一起完成剪纸解决了幼儿遇到的实际问题,其他的幼儿也纷纷学习,与其他幼儿一起合作完成剪纸游戏。有的专门剪裁,有的专门染色,这样的游戏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3.总结评价。游戏结束后,教师的总结评价也对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如结束时开展分享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游戏中获得的成果,并对那些在游戏中积极与其他伙伴合作的幼儿进行表扬,通过对幼儿合作行为的正强化,激发幼儿与同伴合作的积极性,提高幼儿合作的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二、美术培养法
每个人都具有自己擅长的方面,一个班中的幼儿,虽然年龄相差不大,但在美术上擅长的方面却不尽相同:有的幼儿擅长临摹,对于临摹方面的学习,能够又快又好地掌握方法。有的幼儿具有无比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在日常美术创作中画出让人惊艳的作品,还有的幼儿擅长涂色,能够将色彩搭配得让人赏心悦目,但幼儿却不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优势,通过结合其他同伴的优势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提倡幼儿之间互相合作,将每个幼儿的特长都发挥到点子上,共同学习和配合,实现幼儿的共同进步。例如,在用树叶组合画金鱼的活动中,要经历收集树叶、挑选树叶、粘贴树叶、涂色并在原基础上进行加工画等步骤,需要用到树叶、剪刀、卡片、胶水和画笔等材料和工具,这样庞大的工程单靠一个幼儿是很难完成的,这就需要班里幼儿协助共同完成。教师要帮助幼儿进行活动前的分工:布置一些孩子收集树叶,一些孩子去寻找胶水等工具,一些孩子描摹金鱼的形状……分工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合作制作了,一起分工收集材料,合作完成美术创作,不仅能够提高美术活动的效率,使幼儿能够按时完成粘贴画,还能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美术活动中,小组合作是最常见的活动方式之一,将几个幼儿分成一组,通过在一起互相帮助、互相协作来共同完成美术作品制作。例如,大班举行“面具制作”活动,这是将剪、撕、折、画等多种动手方式融合的活动。如果整个活动从头到位让幼儿一个人完成是不现实的。如果幼儿分组合作完成,将会提高制作的效率,使得面具制作能够按时完成。教师可以将幼儿分组,每组四人,一个负责剪,一个负责撕,一个拆,一个画,这样分工完成,每个幼儿的工作尽量就会减少,完成的效率就会提高,这样的制作模式能将幼儿的动手热情激发出来,都想将自己负责的部分做到最好。这样小组合作的方式,既节省了制作的时间,也使得每个环节都能展现出幼儿的特色,增强幼儿的自信心。通过合作完成的方法,让幼儿体会到合作在美术活动中的重要性,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三、表演培养法
表演活动是一项深受幼儿喜爱、需要多人参与的活动,在表演中幼儿间能够进行有效地互动,体会到与同伴交往合作的快乐,同时表演也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较好的一种方法。例如,在《狼和小羊》的故事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讨论,狼和羊的故事中,还可以加入哪些动物,这些动物会对羊说些什么话,他们会通过怎样的方式帮助小羊对付大灰狼,将幼儿讨论出来的结果编成剧本,经过讨论后得出的剧本使整个故事的情节更加丰满,故事角色也得以增多。然后分角色让幼儿将整个故事进行演绎,幼儿在表演中加强与同伴之间的互动交流,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同时,通过其他动物与小羊一起合作对付大灰狼的环节的演绎,能够起到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作用。
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教学工作。本文探索了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几种方法,其他方法不计其数,比如说通过合作游戏、合作创作、和表演活动等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运用这些方法,给孩子创建良好的合作环境,让幼儿的合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志宏.充分的游戏时间是幼儿游戏品质提高的保证[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2,(1).
[2]李秀英.培养有效的美术常规,让美术活动活而有序[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5).
[3]孙霞.浅谈教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开展美术活动[J].教师,2013,(34).
摘 要:长期以来,大班幼儿倾听能力一直是广受关注的热点,不少专家、教育工作者对其开展了研究,但仍旧存在一些不足。从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前人研究,认为大班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创设吸引幼儿倾听的氛围、布置可以树立幼儿责任意识的任务、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倾听能力、教育者要言传身教借此改善幼儿的不良倾听习惯。
关键词:大班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策略
教育要关注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就明确指出要帮助和指引幼儿“乐意与人交谈,讲话、倾听对方讲话”。鉴于其重要性,笔者结合自身长期的教学实践,拟从四个层面分析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倾听能力,意在为相关研究或教育教学提供启示和借鉴。
一、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兴趣对幼儿学习而言,至关重要,正如常言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创设适当的氛围,以激发幼儿倾听兴趣,是培养其倾听能力的重要举措。鉴于大班幼儿在年龄阶段方面的特殊身心发展规律,创设符合其认知特征的氛围,十分具有必要性。和谐、愉悦并且充满创造性和挑战性,是适切大班幼儿氛围的重要特性。除此之外,教师要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故事教学、游戏教学等形式,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倾听兴趣,进而达到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目的。
笔者在自身教学实践中较好地运用了这一举措。结合幼儿身心发展需求和尚不成熟的认知特征,笔者经常使用故事来吸引幼儿的倾听兴趣。大班幼儿相对来讲,对周边环境充满着好奇心,记得有一次课上,外面突降大雨,这时幼儿看到窗外下雨,就会问“天为什么会有水”这一类的问题,这时笔者就为幼儿讲述了“雷锋雨中助人”的故事,幼儿很有兴趣地听完了故事。在此基础上,笔者又阐释了雷锋乐于助人的精神,这样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熏陶。此举不仅可以吸引其倾听兴趣,更是对其价值观的有益引导和培养。
二、布置任务,树立责任
任何教学中,任务导向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大班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方面,亦需要布置相关任务,教师要让幼儿在任务开展过程中积极进行思考和探索,并通过小组合作,在培养合作能力的同时,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颁布不同的任务类型,但不论何种任务,都必须具备一个前提条件:幼儿要独立完成任务,期间可采取小组探讨的合作形式,但必须承担一定任务。此举意在让幼儿在操作中树立责任意识,在合作中学会倾听他人。
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幼儿责任意识并不强,主要表现在小组学习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诿、家庭小作业由家长代劳两方面。为解决此类问题,笔者主要从两个方向进行了努力。一方面,笔者在课堂上布置小任务,明确要求幼儿合作完成,在其合作过程中,笔者会进行适当引导,向幼儿灌输责任意识,让其明白“任务的完成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另一方面,笔者积极与幼儿沟通,改善其偷懒意识,并且会采用微信、话等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建议让孩子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己听、自己学、自己看,而非家长代劳。
三、家园合作,双向一体
家园合作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大班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中亦至关重要,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为更好地提升幼儿倾听能力,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教育者要基于“幼儿倾听能力”这一主题,保持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及时与家长沟通和交流幼儿在园内园外的日常表现,注重两个场景之下的差异,积极对幼儿进行引导,帮助其更好更快地提升倾听能力。另一方面,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作为不同场景下的双向教育,必须保持一致,不能幼儿园强调“善于倾听”,家长则灌输幼儿“别听他人”的观念。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要“牵手走”。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较好地践行了这一举措。为更好地了解幼儿在园外的倾听表现,笔者建立了微信群,鼓励家长畅所欲言,积极阐释自家孩子在倾听能力方面的表现。之所以建立微信群,而非单一的个体了解,是为了利用群体效应解决家长“不愿意说”“不想说”的问题。笔者基于不同家长的反馈,积极开展相应教育活动,来改善幼儿的不良倾听习惯,提升幼儿的倾听能力。同时,笔者定期约见家长,向其阐释倾听能力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并共同商议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策略,达成共识,保证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一致。
四、言传身教,培养习惯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征,实施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要树立榜样示范,教师要言传身教,以此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大班幼儿年龄较小,心智发育不成熟,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并不全面,容易出现爱插话、爱拌嘴等不良倾听习惯。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幼儿树立榜样,进而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
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发现了幼儿诸多不良倾听习惯。为有效改善这一问题,笔者较为注意在幼儿面前的一举一动。如,在课上开展活动时,有的幼儿会插话,笔者会耐心听完幼儿的讲话,从不中间打断其言语;在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时,有的幼儿会问问题,笔者会耐心听完其问题,并给予准确解答。笔者还经常利用一些自己编写的小故事,来向幼儿传达“善于倾听”的理念。此举旨在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为幼儿提供榜样效应,借此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总而言之,大班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可从以上四方面着手。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即学校要积极进行条件创设,为教师培养幼儿倾听能力提供良好的外部资源,唯有此方面具备,才可施行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幼儿合作;锻炼能力;培养方法
合作这个词语现在对幼儿来讲还是处于模糊,不熟悉的阶段,他们只是知道,在自己要完成某件事的时候,需要第二个人来为自己帮忙,从而保证所要做的事能够顺利完成,这就行了。幼儿不会思考什么叫合作,不懂与伙伴进行协商,也不明白什么叫做分头进行。对于现在幼儿缺乏合作的表现,我从以下几点进行了分析和处理。
一、创造合适幼儿的教育环境
从国家的指导纲要等文件上可以看出,对于幼儿的教育,是以培养良好习惯为主的。注意性格的教育,并落实到每一个活动中去,这也间接地要求了我们为幼儿要创造一个积极有力的环境。在思想上,我们试着让幼儿独立自由的思考,营造和谐友善的气氛,使幼儿冒出想要同伙伴进行合作游戏的想法,然后在根据幼儿的状态进行引导,从而成功合作,使其体会到合作后成功的快乐。在生活方面,教师应创新思维,充分利用每一个空间和物体,让幼儿感受到合作的氛围。比如:教师在墙上张贴小朋友合作的画报,教导幼儿观看关于合作的动画,在课外活动时两人互相帮忙来玩同一个玩具。我们也可以按照孩子兴趣爱好与孩子共同协作,如,老师和幼儿合作画画,给予其正确的指导和帮助,让幼儿明白合作的重要性。这样,不仅使幼儿提高了绘画本领,而且也逐渐学会了什么叫合作,从而体会到成功所带来的乐趣。
二、重视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类一切行为动力的核心因素。幼儿需要在一个良好的,轻松的学习环境中逐渐培养兴趣。因此,失去兴趣的学习也是使幼儿丧失主动学习心理的关键,同时幼儿也会产生抵触心理,是丧失求知欲的一大危害。那么,我们应如何对幼儿进行正确引导以激发合作的兴趣呢?
1、抓住孩子的好奇心理
孩子的好奇心是不可磨灭的,所以我们要紧抓这一心理为其适时培养合作的兴趣。使幼儿克服与人沟通的恐惧,大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往。
2.共同合作表演节目
老师为幼儿讲述一个关于合作的故事,然后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他感受到只有大家一起玩,才会更加快乐。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合作事例,激发幼儿合作兴趣,让幼儿觉得与小伙伴合作也是不错的选择,从而爱上合作,为下一步锻炼孩子合作能力提供了帮助。
三、制造幼儿合作的机会
幼儿合作能力始终得不到大幅提高与其是独生子女有着很大关系。在家里,因为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往往都是极度宠溺的。长久之后,幼儿的性格开始改变,变得自私,暴力,以为全世界都会围着我转的性格,更是不利于对幼儿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也会不断下降,受到限制。面对这种现象,为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也显得极为重要了。首先,教师要指导幼儿进行一些合作游戏。如,让幼儿进行传乒乓球的游戏,要求两人合作完成。这时候幼儿就需要思考自己才能把球传的快,传的好,而又不掉在地上,最后互相讨论协商,把幼儿的合作培养结合到游戏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这样也为幼儿提供了锻炼合作的机会。
四、合作所给幼儿带来的快乐
在幼儿逐渐学会与同伴进行合作时,慢慢也体会到了合作所带来的简便与快乐,会继续想和他人合作。此时教师可以使用鼓励法,对合作能力表现较差的幼儿进行鼓励,对合作能力表现优异的幼儿进行奖赏,并让其他幼儿进行学习。教师的对一个孩子的评价也是很重要的,幼儿都希望在教师面前证明自己,使其得到表扬,这也是幼儿合作成功的关键之处。当然,合作中免不了出现矛盾与埋怨,教师要多注意观察幼儿的心理,一旦发现,立即为其指导和疏解,以免合作双方产生消极心理,从而失去合作的积极性。
五、教师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
在教导幼儿合作的过程中,教师的形象便一直在幼儿心中都是很伟大的,他的一举一动都无时无刻的影响着孩子们,从日常生活到行为习惯,从言谈举止再到情感态度,这些对于孩子们来讲都很重要。所以老师要利用自身,为孩子们进行引导。比如教师可以试着与孩子分享一天中遇到的高兴的事,让孩子与你一起快乐。再比如看到孩子在进行游戏时,可以以请求的语气来询问孩子:“我可以加入你们吗?”教师这样做会让幼儿体会到向别人分享所给予自己的乐趣,然后便会产生向同伴分享和合作的想法。教师也应发现分享合作优异的幼儿,让其他幼儿进行效仿学习。我们要激发幼儿合作学习的兴趣应从各方面入手,不断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条件,正确引导,为其良好发展奠定基础。总之,学会合作是幼儿走向社会立足的重要保障。所以,对幼儿从小进行正确的合作培养是十分关键的,是当前教育所应积极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
作者:李翠侠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欢城镇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崔丽莹.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与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学前教育研究.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