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8 09:57:2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职业中学学前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等职业 教育教学 教师工作
一、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学会生存的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有渊博的知识。
首先,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此,教师所掌握的学科知识必须大大超出课程标准的要求,这样才能透彻地理解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准确地讲授教材。
其次,教师还应有比较广泛的课外知识。因为现在的中专生,兴趣广泛,求知欲强。他们能够提出形形、五花八门的问题,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教师,就要像海绵一样不断地汲取知识。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知识的“源头活水”,靠吃老本来教学生,再高学历的教师也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二、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要想教好学生,首先要严于律己,应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尚的人格,火热的感情,一言一行渗透着对学生、对事业的爱,要有责任心,能起表帅作用,决不能讲怪话,发牢骚,把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课堂上,应正确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切实做到教书育人。
三、教师应把爱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的主要责任有两个:一是传授知识,二是教会做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用爱心浇灌的教育是空洞的、残缺的教育。我们不妨回想一下:我们教过的那么多学生,真正能够深深吸引学生的、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甚至感动的不是老师渊博的学识,而是老师是否有一颗炽热的博大的爱心。
情感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方法,又是一种教育艺术,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不断改进、完善,发展这种艺术,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教育好学生。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对教师的第一印象往往会铭刻在学生的心中,第一印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师今后的教学工作,我认为教师对学生要有满腔的热情和发自肺腑的爱心,如果老师上课时情绪过于严肃、拘紧,必然缺乏艺术感染力,这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心理障碍,因为老师本身的情感会直接影响学生,不仅直接影响教师水平的发挥,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所以上课前教师应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心境,满腔热情地面对学生进行教学。
四、教师应注意授课的艺术
一个教师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不错,但是要想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你的学生,更重要的还要注意授课的方式、方法。
1.即使教学任务再紧,也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教师工作的好坏直接会影响他们的成长。我希望学生自觉自愿地去学习,而不是强迫他去学习,中专生正值世界观形成时期,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想法,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很多学生认为到了中专可以自由一下了,能考60分就行了,在这种不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学习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失去了理想和目标。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深入到学生当中和他们在思想感情上进行交流,既像慈母一样关心爱护他们,又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尤其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逆反心理很严重,如果你不把道理说到他心里去,学习起来是不会有动力的。一般我会提醒学生作为中华儿女要有强烈的爱国之心,要有报孝祖国之心,另外爹妈的养育之恩不能忘,养老送终是中国人的传统,我们一定要让自己的父母生活的幸福,要有责任心,要让自己的家庭快乐和谐。再结合当前就业的严重形势,提醒学生必须学会一技之长,靠技术吃饭,俗话说一招先,吃遍天。日久天长学生总是在这种氛围下熏陶感染,会无形当中形成一种责任和义务,渐渐地有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学习态度就会有所不同,学习动力就会越来越大。另外,还时刻提醒学生在一招先的情况下,若有机会还应多学一些其他相关的技能,比如说男生有机会的话,学习驾驶技术,考一个驾驶本,女生利用心细、有耐心的特点,利用课余时间练习打字,使他们认识到趁年轻应多掌握一些知识,为将来工作打下基础,并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有了奋斗目标才能有动力,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自觉去奋斗,去进取,最终成为一个栋梁之材。这样坚持几年学习的话,毕业后一定会在同龄人中走在前面,更好地适应社会。
2.多鼓励、多表扬
美国一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赞美犹如阳光”,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便会成为其积极向上的原动力。
现在学生自尊心很强,受到批评时自尊心很容易受伤害,所以最好是少批评多鼓励,特别是后进生。后进生一般都有表现自己的愿望,我常在后进生身上寻找闪光点,创造条件通过各种方式给后进生表现的机会。我原来带的一位学生,学习成绩很差,上课常打瞌睡。但我发现他的计算机水平很高,在课上我下意识地安排一些平时教师演示的内容鼓励让他做,结果做的很不错,我及时地在课堂上表扬了他。他的学习热情慢慢地提高了,上课也不好意思再打瞌睡,期末成绩进步很大。这就是表扬学生的效果。后进生需要表扬,优生同样也需要鼓励,对优生的鼓励往往会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
我教的一门课是利用电脑画电路图,在上机的时候,我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对于上机留的作业我总是说同学们快一点,要下课了,结果导致有些基础差的学生一看本来就做不完,干脆不错了,后来无意中我采取了一个办法,即鼓励的方法,我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基本的作业,然后谁有能力、有时间的话还可以再找教师要作业来做,最低成绩也是合格,若多做的话还要不时地表扬,这样的结果是全体同学都在积极地练习画图,而且都在暗暗地使劲,因为人天生就是不服输的,都想取得好的结果,都有争强好胜的天性。这个做法也得到了听课专家的一致认可。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 音乐审美心理 音乐技能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音乐技能的基本知识,以发展音乐审美能力为基础,通过音乐活动积极引导审美心理要素,提高音乐基本技能。目的是使学生形成的音乐素质融汇于自己的教育行为之中,使其德育、美育、智育并行发展。而目前,这种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引导教育,在我国学前专业音乐技能教育中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匮乏的。因此,认真思考怎样从音乐审美心理角度入手,教会学生做人、学习和实践,这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技能、适应幼儿教师教育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有效途径。
一、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价值和作用
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由音乐审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四大要素构成。在音乐技能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歌唱、器乐、舞蹈、欣赏等方式进行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及理解能力,使他们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心理体验,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样获得的音乐技能教育要比任何说教来得自然真实,也是音乐审美心理要素培养的价值所在。
音乐审美感知是一切音乐审美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人们把感觉到的美通过知觉反映、评价做出的情感判断。音乐审美想象是人们在音乐审美活动中,由感知到的事物(声音、图像等)通过高级神经活动对以往知识、经验的重新排列组合而产生的联想和创造。如果说感知是眼前形象的呈现,想象则是运用这种形象思维来设计音乐语言。丰富的音乐审美想象力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大大激发人的审美感受力。
二、德育功能――学会做人是前提
学前幼师教育是一个集综合性、实用性、职业性为一体的专业教育,学生除了要掌握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外,学会怎样做人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教师应善于在教学中挖掘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德育功能,通过倾听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音乐作品来进行教学,这也是中国古代教育中十分重视的音乐审美心理的教化作用。
近几年,我国适龄人口中大学生的比例在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提高,但随之带来的是一些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有所下降,特别是现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一些学生的入学水平,大致相当于20 世纪90 年代中等教育的学生入学水平。一些学生素质差,也是导致职业技能教育起点低、培养难等问题出现的原因。这些学生有的来自单亲家庭、有的是孤儿、有的认识问题容易偏激、有的人际关系差、有的人格发展不健全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给予足够的关注和认识。音乐技能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特点。通过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综合课教学,改善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格取向问题,使学生的音乐技能素质和心理素养得到全面和谐发展,这是挖掘德育功能之学会做人的前提所在。
三、美育功能――学会学习是条件
美育功能具有启迪智慧,激发创造力,提高学习兴趣的作用,是音乐技能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手段。
在几年的音乐技能课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正是由于教师对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引导教育认识不够,才使得学生对该课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例如,对钢琴小乐曲中旋律形象和风格的想象力,对声乐演唱中音乐旋律线条的运用力,对儿歌即兴伴奏弹唱中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对舞蹈中肢体语言的表达力等,这些音乐技能的掌握都需要开发音乐审美心理的美育功能教育才能实现。挖掘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美育功能是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音乐技能快速而有效提高的必要条件。
四、智育功能――学会实践是准备
学前教育专业教材处理知识筛选教学方法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材涵盖着声乐、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等多项学科门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面临着所需知识面广,而不需要各科类都能精准地达到演唱家,演奏家的水准,如何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多项学科,学到更多实用的知识,从而为以后更好地做好幼教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着实是一项艰巨繁重的工作,这就需要教师在知识的筛选和教学的方法上,有着前瞻的远见。
一、声乐学科的教学
声乐教学是中专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一项重要的课程,贯穿着整个音乐课的始终。
教师在选择教材上,根据幼儿教师的岗位需要,不仅要选择一些初级的声乐歌曲的学习,还要伴随着这些声乐歌曲的教学加入部分儿童歌曲的学习内容。在开始系统训练前,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充分掌握学生的专业功底、性格特点、习惯、声音条件等,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帮助不同学生确定训练方案、设计发展规划。而要了解一个学生,决不是一个短期的、简单的过程。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作为声乐基础的训练,从气息、元音辅音的选择、练声曲、歌唱曲目等方面都应该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师要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个性化训练方案。那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特点,制定目标,而不是统一要求,重点是观察每个学生在原基础上的进步和提高,并通过阶段的考核做以阶段性的修正。
学习儿童歌曲的同时要加入律动教学。中专的学生有着好动的特性并很有自主意识,也有创新精神,在一些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们自己编创动作,或是利用生活用品制作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当然这需要老师充分的调动和引导。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具有舞蹈性的音乐作品,例如《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等,这些作品仅仅是听了就过既失去了作品本身的意义,也难以让学生对曲子本身留下深刻印象,造成课上听,下课忘的后果。所以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时应注重将音乐与舞蹈、音乐与体态律动教学结合起来。
古人云,“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教师不应仅局限于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自主学习,是指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好爱好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则应承担起“导师”的责任,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方法上给他们以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设计个性化自主学习方案。教师要启发学生多动脑、勤思考,充分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动力,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特点、能力,为学生提供适合自身特点的阅读书单、曲目库等,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论,自教自学,由教促学、由学促教,让学生由被动的声乐知识技能的接受者转为主动的音乐知识技能的探求者。
二、乐理、视唱练耳学科的教学
美学家叔本华称“音乐是活的时间”,音乐随着时间延续,同时也伴随时间运动瞬间消逝,又因为听觉训练中使用钢琴这种乐器本身的特点,要抓住转瞬即逝的节奏和旋律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因此加强听觉训练和有效的记忆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面临的岗位是幼儿园教师,因而幼儿园所能用到的乐理知识部分内容比较少,而视谱视唱儿童歌曲部分和能根据播放的乐曲,把乐曲记录下来,这种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需要的比较多。因此,把乐理知识和视唱练耳结合起来教学比较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乐理知识部分选择从键盘课所需的视谱,认音符,各种记号,表情术语;舞蹈课所需的节拍、节奏以及即兴伴奏所需的和弦的构成及转位这部分知识就可以了,再加以视唱练耳的视谱训练,从而加强学生音准节奏感,为更好地学习相近的舞蹈,键盘等学科打基础。因此上课时,我着重多练习学生的听力部分,从基本的一度二度音程的听力练习开始到最后的八度练习,由低到高,逐步加入节奏练习,从基本节奏的图示开始,由浅入深,通过举一反三,让学生自主学会通过节奏图示打各种节奏型;最后视唱练习,通过先和琴一起找音高开始训练逐步到最后自己唱准音高,从而使学生的听力和视唱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直至达到拿出一首儿童歌曲就能轻松视谱演唱的能力。
三、音乐欣赏学科的教学
音乐欣赏就是人们的感知,理解音乐体现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音乐作为艺术作品,它也有高低良莠之分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是学好音乐的重要基础。幼儿教师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到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引导幼儿通过欣赏作品,分清善恶美丑,对幼儿起到很好的教育引导作用。
1.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
“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为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欣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一般来说,音乐欣赏特别强调“静”字,在“静”中体会真谛。上课时,经常在什么也不介绍的情况下,让学生静静地听音乐,然后回答,听完乐曲后能感受到什么,音乐中,仿佛看到什么,再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体会,最后老师再全面的介绍作品,让学生体会差距,做到真正地自己去聆听音乐,体会音乐,从而提高鉴赏音乐的能力。
2.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在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和音乐的表现手段联系起来,这是启发学生想象和联系的关键。生动的语言,富有意境的图画、幻灯、录象,都可以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联想和想象的桥梁。让学生将自己在欣赏中所感受到的、联想或想象到的,用图画或短文表达出来,可以有效地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提倡发表不同见解,引导他们展开讨论,避免欣赏教学单纯依靠听觉、过多讲述。
3.结合节奏律动辅助欣赏
关键词: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文化意识;文化教学
文化在语言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文化与语言是紧密联系的。长期以来, 我国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受传统的翻译法和中学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常常片面地重视语言知识, 即语音、语法、词汇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纯语言能力”, 而忽略了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本文分析了近几年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受重视的原因, 并指出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文化意识输入非常必要。讨论了职业学校英语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些见解和对策。
1.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得到重视的原因
1.1日益增加的跨文化交流20 世纪 80 年代初,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涉外交流活动越来越多, 人们发现来自不同语言,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 仅靠掌握准确的语法知识, 地道的语音语调和一定数量的词汇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文化的差异, 同一词或词组对不同国家的人来说可能指的是不同事物, 容易产生误解, 毫无恶意的言语也会使对方惊讶或愤怒,简单的一句话有时会使一方捧腹大笑而另一方全然不知其幽默所在。日益增加的跨文化交流, 使得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应更加重视。
1.2 语言教学的发展 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 听说法创始人弗里斯与拉多都曾指出社会文化知识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60 年代以后, 语言学界对社会文化认识的大大提高, 在语言教学中, 进行文化知识输入的探讨迅速展开, 并逐渐将语言教学与文化知识教学结合起来。90 年代后, 一些国家的政府或教学权威机构都将社会文化知识教学列为外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在我国, 大学英语教学界对社会文化知识的重视始于 20世纪 80 年代初。中学外语教学中对社会文化知识的重视则迟至 90 年代。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也应随着语言教学的发展重视文化知识的教学。
2 在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输入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英语课程的教学离不开其相关文化的教学, 这已成了英语教育界的共识。而在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由于英语课仅是一门文化课, 相对专业课而言, 学校和学生都不够重视,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想着把内容灌输给学生, 缺乏文化意识的输入, 结果使得学生越学越难, 越学越没兴趣, 教学效果不理想。然而我们也常发现, 当教师不是一味的强调语言点, 而是根据教材补充相关文化背景常识时, 学生往往会非常感兴趣, 课堂气氛也会随之活跃起来, 你会惊讶的看到: 学生的兴趣如此大, 课堂上的表现也能如此积极, 师生之间的交流非常顺利, 教学效果也变得很理想。所以在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 进行文化意识的输入非常必要, 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加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还能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3 职业学校英语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3.1 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应明确文化意识培养的具体目标 普通中学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规定, 并对不同等级的文化意识的培养目标作了具体的描述。但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中并无此类具体的描述, 只是笼统的提到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希望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中也能制订出一个目标明确, 切实可行的英语文化意识培养方案。这样教师们就能根据标准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3.2 有关部门编写职业学校英语教材时应注重文化内容相对于普通中学而言, 职业学校的英语教材缺乏统一性, 显得有点儿杂。涉及到文化的内容比较少。学生的最终培养目标学的是听、说、读、写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因此, 有关部门编写职业学校英语教材也应朝这一方面靠拢, 在内容上增加文化背景知识, 在任务设计上将听、说、读、写技能和文化背景知识糅合起来, 使学生在学习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文化意识。教学参考书中应包括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因素的方法, 或由有关研究部门编写供教师统一使用的文化参考资料。
3.3 职业学校英语教师应加强自身文化意识的培养大多数职业学校的英语考试还是以语法知识为重, 文化知识仅占极小的一部分。实际上大部分教师对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了解的也不多, 由于手边没有现成的材料, 平时缺少培训, 课程标准没有这一方面的要求。在实际的英语教学工作中, 教师进行文化输入,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也只能是零星和散乱的。因此, 职业学校英语教师应处处留心积累相关的文化内容, 加强自身文化意识的培养, 教育部门也应组织相关的培训, 增加教师这一方面的学习机会。
3.4 应改进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手段和教学检测方法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应配备适当的教具及配套的音像材料, 教师应改进英语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因特网搜集英语文化知识, 把搜集的英语文化知识整理制作成课件, 利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耳目一新”, 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职业学校英语教师教学的好坏还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决定, 职业学校英语教师没有升学压力, 教师没有提高自身文化意识的动力。因此职业学校可以采取观察学生课堂积极性加英语考试成绩来检测英语教师教学的好坏, 考试中还可以加入听力、口试、表演等内容来测试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3.5 职业学校也应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外国文化 职业学校也应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外国文化, 并在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两者进行对比、了解, 尽力减少学生民族主义情绪, 避免用中国的文化、道德、价值观的标准去衡量, 批判外国文化; 同时又要避免盲目的追随、模仿外国文化。比较两种文化的异同, 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能恰当、得体地进行交流。
总而言之, 要掌握和使用语言, 只学习语音、语法和词汇是不够的, 还必须学习同语言有关的各种文化背景知识。英语文化教学在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还不够重视, 因此要使制定大纲、编写教材的相关部门和教师重视英语文化教学。使职业学校学生能真正掌握和使用英语这门国际性语言。
参考文献:
[1]陈申.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口语;现状成因;提高
随着早教事业的发展,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渐趋提高。取得幼师资格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核就是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规定的等级,取得从业资格也需要进行面试。所以口齿清楚、语音标准、表达自然流畅是一个合格的学前教育从业人员的必备条件。
那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普通话口语现状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提高?又该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
一、学生普通话现状与分析
1.存在问题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通话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整体普通话水平呈中间大、两头小。由于这些学生都是1994年以后出生的,接触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体较多,整体基础不是太差,而且随着教师要求持普通话合格证上岗,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也提高了,所以学前和小学期间的语音底子不会太差,三乙及以下水平的学生是极少的,却远不能达到标准、流畅、自如表达的水平。
(2)平时在校园生活中不喜欢用普通话交流。浙江是个方言大省,说吴语的人口占98%以上,全省共分为10大方言区,所操的吴语、闽语、徽语、客家话等地域方言与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有很大差别。最新的《浙江省推普现状及对策研究》显示,有30.6%的浙江人不会说普通话,我们的学生不习惯也不愿用普通话交流,有时虽用普通话交流,但并不注意语音的标准,基本上是带着浓厚方言的彩色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存在很多问题。
(3)普遍存在用普通话表达的恐惧感。特别是在众人面前,不敢开口,怕说不好。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不能开口是个大问题。现在面对同学、老师不敢说,将来要每天走上课堂面对小朋友,用普通话上课,有恐惧心理,就更难说得流畅自然,又怎能交流沟通呢?
(4)普遍存在的语音问题:①没有翘舌音。浙江的方言里不存在zh、ch、sh、r这组声母,许多的翘舌都念成了平舌,这是通病。②n、l、r相混。受方言影响,将n发成l,将r发成l。尤其是r,几乎85%以上不会发音。③前后鼻音不分。往往两者的尾音完全脱落,舌尖位置既不前又不后,都卡在中间。④i和an、ian和ie、uan和uei都容易相混。这与没有前后鼻音尾音有直接关系。⑤阳平和上声相混。这是声调中最严重的问题,也最难纠正。⑥入声混入了普通话声调中。⑦朗读、说话中没注意轻声。⑧儿化不会念,将尾音“-r”当成一个音节来念。⑨方言语调较明显。
2.原因分析
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发现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受方言影响太大。浙江不但是个经济大省,更是方言大省,三成以上浙江人不会说普通话,而且普遍不喜欢说普通话。因为绍兴人有一种排外的思想,本地经济较发达,部分人就瞧不起外来的打工者。所以为了免受歧视,本地人不愿说普通话而被误认为外地人,外来人员也会尽快学会当地方言。
(2)小学阶段语音基础没打扎实,声韵调都存在系列问题。这与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有关,也与现在的教学只注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而很少关注学生汉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有关,所以学生普通话口语训练在上职业中专之前没有真正开展过,学生怕说、说不流畅也就不足为奇了。
(3)思想上不重视。在专门学习普通话口语之前,9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普通话水平不错,交流不会有困难,不会影响将来的工作,只要学好钢琴、唱歌、舞蹈等其它专业课即可,所以从未有意识地去纠正语音、去进行口语训练。直到摸底考试之后,许多学生才发现自己的普通话水平不能达到本专业所需要的等级,更不能适应本专业学习工作的需要,这才有了紧迫感和危机感。
(4)说普通话的语言环境没有形成。口语的提高最需要良好的语言环境。由于学生一直生活在浓重的方言环境中,运用普通话交流的机会少,也从未注意纠正语音,操起普通话这个工具自然十分生疏。
二、提高学生普通话口语水平的应对办法
1.思想上引起重视
要进行普通话摸底考试,把摸底情况反馈给学生,让他们明白自己普通话水平的现状,及与专业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明白提高普通话水平的紧迫性。自己想学,能主动学,这样的学习才会有切实的成效。
2.排除心理障碍
要让学生敢于开口说,多说,大胆说,逐渐养成大家都说普通话的习惯,形成浓厚的说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在相互纠正与监督中不断进步。课堂上要多给学生练的机会,课后,每天可组织早读或晚说,可以从朗读慢慢向说话过渡,让每个学生每周有一次上台读或说的机会,多给鼓励。
3.用筛选法逐步解决语音的记忆问题
单音节表、多音节表、轻声表的记忆要讲究方法。要求学生第一遍逐个拼写对照,发现自己拼写错误的做上记号;第二遍时只看有记号的,对这些字词又进行筛选,选出仍然没记准确的,又做上不同的记号;第三遍筛选的范围又缩小了。如此下去,可不断缩小生疏的字词的范围。
4.尽早找出自己的语音问题,有针对性地分类纠正
可通过自查(每周一次的常用字分类注音和筛选法记忆音节),看看自己的错误集中在哪些声、韵和调上,并归一下类。再加上语音教师一对一听音后,给学生指出成系列的语音问题,并分类加以纠正。发现了问题所在,也就等于找准了目标,接下去的训练才有了明确的方向,收效也会更快。
5.上课及训练方式的调整
(1)循序渐进。要从最基础的声母、韵母、声调到变调、轻声、儿化,从单音节、多音节、朗读到说话,一步一个脚印,基础打扎实了,上去不难。
(2)大课与小课结合。大家共同的语音问题及一些理论就采用大课的形式,全班一起上;寻找纠正每个人的具体语音问题则采用小课方式,一对一进行辅导。
(3)说练各半。口语的提高不能单靠理论的理解,更需要多练,练成说普通话的语言与口型习惯,练成张口就说普通话的习惯。
6.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园里都说普通话,同学之间互相纠正,形成良好的语言环境。
7.每天收看新闻联播和少儿节目,利用广播和影视媒体,通过看口型、听发音和轻声跟读等办法来纠正语音语调,提高普通话听说能力。
总之,普通话语言的学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学生十几年的方言语言习惯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他们对普通话需要一个慢慢适应、慢慢习惯的过程。这需要家庭对学校教学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更需要学校切实加大推普宣传力度,使学生以说普通话为荣,营造出一个全校园说普通话的语言氛围,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考取符合要求的普通话等级与将来的就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编.普通话培训测试指南[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 组织审定.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商务印书馆,2004.
[3]苑望主编.幼儿教师口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示范教学;教学质量
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整体素质不高,而舞蹈教学又需要在短时间里完成许多教学任务,给中职学生的舞蹈教学到来了一定难度。因此,如何借鉴幼师教育的理论与经验,遵循舞蹈教育强调性与实践性的教学规律,根据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需要,努力探索出一条真正具有职校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体系势在必行。现根据相关专业知识和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经验的积累对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进行探索研究。
一、依据培养目标,分层次进行舞蹈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培养目标是通过舞蹈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舞蹈基本能力,掌握幼儿舞蹈的表演、创编,以及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技能。根据这一目标,舞蹈教学内容可按层次分为舞蹈基本动作与技能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幼儿舞蹈三部分。
1.第一层次:舞蹈基本动作与技能训练
中职生大都是十五六岁的孩子,对于他们来说,舞蹈虽然是一种美的艺术,但舞蹈训练却枯燥漫长,充满艰辛。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怕苦怕累,承受能力差。一开始接触到单一而辛苦的舞蹈基本功训练时,往往会产生退缩的情绪。舞蹈基本动作与技能训练这部分是舞蹈课教学最基础的内容,也是初学舞蹈时的重点,并且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2.第二层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
学生通过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可以了解和继承我国民族民间的优秀舞蹈,开阔眼界,丰富舞蹈知识,掌握大量的舞蹈词汇,提高舞蹈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为今后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组合的反复练习,提高身体各部位的灵活程度,加强四肢的密切配合,使舞蹈动作更加协调统一,寻找美的感觉,增强舞蹈感染力。为今后的幼儿舞蹈表现、创编、教学打下良好基础。所以,组合的选择是不容忽视的。
3.第三层次:幼儿舞蹈学习与创编
幼儿舞蹈是幼儿园音乐的教育内容之一,是在音乐的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以动作姿态来表现音乐形象的一种形式。幼儿舞蹈不同于其他舞蹈,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特点。它通过幼儿表演来体现幼儿生活的情趣,反映的是幼儿的生活、思想、感情和态度。通过幼儿舞蹈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幼儿舞蹈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幼儿舞蹈表现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习并掌握幼儿舞蹈教学、创编的基本理论和技能,逐步提高学生对幼儿生活的观察、积累、提炼的兴趣和能力,为适应开展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服务。
(1)实践部分。①幼儿基本舞步,在形象、生动、优美的音乐启迪伴奏下,通过科学系统的舞步教学训练,将有助于幼儿音乐、动作、节奏感等多方面的发展;②幼儿律动,这是幼儿的身心特点,也是感知音乐、舞蹈特点而形成的;③幼儿歌表演、集体舞,这是属于幼儿园面向全体幼儿的普及型歌舞教材。
(2)理论部分。①幼儿园舞蹈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及组织形式;②幼儿园舞蹈教学方法;③幼儿舞蹈的创编知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幼儿舞蹈动作的发展规律,并学会在学习和生活中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积累幼儿舞蹈素材。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系统地学习幼儿舞蹈教学内容时有更多舞蹈创编的素材。
二、运用示范教学,提高舞蹈课堂教学质量
1.示范教学在舞蹈课中的作用
舞蹈的特性是人体运动的艺术、动态艺术,这决定了舞蹈教学离不开“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初学者对舞蹈的概念很模糊。教学时,需要采用示范的方法使学生对动作有初步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慢慢进入学习舞蹈的境界。视觉是舞蹈认知的窗口,是对所有动作认知的直接来源。学习舞蹈时,首先是用眼睛观察教师的示范,把视觉感受通过三级神经元传递到大脑,产生视觉形象,对动作进行认知和分析,再用自己的肢体进行实践。所以,在舞蹈教学中示范是必不可少的。
2.合理有效地运用示范教学
(1)整体示范和分解示范相结合。舞蹈必须经过认识、模仿和熟悉三个阶段,教师在授课时,应让学生先了解所要学习的动作和文化背景、动作的韵律风格及特点,再准确示范基本动律,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动作最初的视觉印象。然后,让学生模仿和练习,完善已形成的动作表现,逐步把动作连贯起来,从而形成动作定型。在舞蹈课的训练中,教师可以采用整体示范和分解示范交替进行的方式。整体示范可在最初使用,意在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完整的印象,再采取分解示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动作的环节,这也是学生掌握动作的必备途径。这样,不仅顺应了学习动作的心理规律,也激发了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因此,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教师的示范动作,轮流让学生站在第一排上课,课堂上分组练习时每组再示范一次,这样学生基本都能在脑海中形成比较完整的动作形象。
(2)讲解和示范交替进行。舞蹈靠动作来传达情感,如果只顾示范而忽略了对动作要领的讲解,学生学习时极有可能不得要领,因而舞蹈课上的语言讲解也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教师不但要具备较强的示范能力,还要善于使用简洁、明了、具有启发性的语言,进行提示、引导,还要做到讲解和示范相结合,帮助学生把握动作要领,提高动作质量,使学生尽快掌握所学内容。舞蹈是美的艺术,而舞蹈教师是美的传播者。舞蹈教师应不断采取各种形式来保持和提高自身的舞蹈素质,还应懂得提高教学质量的示范教学方式。
(3)示范教学中艺术地运用语言。恰当、形象、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具有很大的魅力,每时每刻都左右着教学进度,成为调节课堂学习气氛、提高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委婉的语言是内在的关怀,作为教师不仅要用严谨、清晰的讲解,使学生准确领会、掌握动作要领及技术,还要通过不断地赞美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教师在课堂上纠正动作时要考虑学生的自尊,如果分寸不当很容易伤其自尊,导致学生从此对舞蹈课产生抵触情绪,而形象的语言则能给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集体复习,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不仅是体现在教师课堂上的传授,而且体现在学生课后的复习过程。中职生学习自觉性不高,课后往往不会主动复习,而课堂上存在的许多问题还需要学生在课后复习时逐步解决。在所有的复习方法中,集体复习是舞蹈课后复习的最佳方法。其优点有以下方面:
(1)它能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利用众多人的能力回忆和展现舞蹈的全局;
(2)集体复习会给有舞蹈特长的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让学生在复习时起到“小老师”的领头作用;
(3)分组进行,能使学生有间歇缓冲的机会,产生新的力量,把动作做得更加准确。在分组轮换训练的前提下,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动作更优美、熟练。
另外,集体复习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音乐和节奏对舞蹈不仅起到烘托作用,还具有进一步刻画形象的功能,使回忆更加连贯、准确和完善。
总之,在进行中职学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应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参与实践,这样才能强化学生文明行为,提到素质教育水平,陶冶美的情操,促进身心发展,使其具有担任幼儿园教师职业能力,为国家培养出胜任幼儿教育的师资。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中职专业英语教学 词汇 文章
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企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因此,教师必须围绕这一培养目标进行教学。我结合近年来的中职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实践,谈谈如下教学认识和体会。
一、专业英语词汇的学习
(一)反复练习,增强学生记忆。
词汇很难记住,许多学生为此而烦恼。重复记忆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重复记忆法,是把所记忆的内容连续重复或间隔一定时间后再重复学习一次,经过多次重复,实现永久记忆的一种方法。教师可运用重复记忆法,指导学生记忆。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强求学生记住课文中出现的所有专业词汇,而是要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需求有重点地进行教学。中职学生的就业岗位大都在外资、合资企业的生产一线,需要运用掌握的都是一些基本的、常见的专业词汇,如electricity(电),resistor(电阻),voltage(电压),current(电流),integratedcircuit(IC集成电路),diode(二极管)等,对于这些出现频率高、常见常用的单词必须重复地强化记忆。教师在授课中,可运用重复记忆的方法,注意在课前复习和作业两个环节中体现学过的知识点,通过反复提问、测验、竞赛等方式增强学生记忆。这种反复练习的基本方法,看似机械呆板,但是对于学习缺乏主动性的中职学生来说,却是效果显著。同时,在学习专业英语的过程中,因为内容与专业紧密相联,又巩固了专业知识。
(二)改变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过多重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为了避免这种问题,教师可以调整、改变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制作教学卡片,加强教学内容的形象化表现,让学生在通过大量的图示和专业情境中感知、模仿、体验、学习英语单词和句子。以circuit(电路)为例,卡片的一面为英语单词,另一面绘有简单的电路图,而电路图则可以绘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两种。这样,学生在学习该单词时,可以对照卡片,而且在后面课程中学习到seriescircuit(串联电路),parallelcircui(并联电路)时,还可以再次使用该卡片。这种简单、直观,甚至看似低级的教学方式,却非常适合英语基础薄弱、注意力不太集中的中职学生,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如果能充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效果将更加显著。在多媒体课件中,我们可以加入丰富的图片,以及各种常见的元器件、电路图,还可以将所学单词配以标准的发音,将枯燥的单词记忆立体化、形象化,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缩短学生的记忆时间,强化学生的记忆程度。
二、专业英语文章的理解和翻译
(一)专业英语文章的理解。
要想对专业英语文章进行迅速和准确的理解,学生既要对英语语法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还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知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对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专业背景知识进行介绍。如讲解课文“Diodes and Diode Circuit”(二极管和二极管电路)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回顾二极管的构造、特性、种类,以及在电路中的作用,并介绍几种简单的二极管电路。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学生既可以回顾复习所学过的专业知识,又可以尽快理解专业英语课文,提高专业英语的水平。
(二)专业英语文章的翻译。
简单地讲,翻译就是将英文准确地用中文表达出来。英文翻译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就是要忠实于原文所要表达的思想,尤其是对专业英语的翻译,更加要求准确、通俗易懂。这就要求翻译者既要有扎实的英语基础,还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中职学生的基础英语普遍较差,教师对学生的翻译能力不能作过高、过难的要求,否则既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又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教学重点放在重要语法知识和常见词组的讲解上。在学生掌握了基本语法后,教师可先引导他们进行重点句子的翻译,再由句子扩展到段落,逐步提高要求。对一些简单易懂的段落,可以先让学生进行独立的翻译练习,只要基本意思表达准确,就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待学生树立信心、产生学习兴趣后,再逐渐加大翻译内容的专业性和难度。
专业英语作为中职学校新开设的一门课程,在适应社会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等方面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英语课的教学内容,研究专业英语教学特点,积累教学经验,通过专业英语课程培养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江爱青.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分层教学背景与实验研究[M].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2004,(7).
[2]许余龙.学习策略与英语阅读能力的发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职业素质教育
过去,我国一直沿用应试教育体制,无论是教师、学校,还是家长,都过分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对于职业中学的学生而言,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更要拥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一、明确中职学生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职业素质教育
中职院校的学生被社会无形地贴上了很多标签:学习成绩差、自律意识差等,甚至还有人将他们归为“坏学生”一类,戴着“有色眼镜”看他们。因而,这些学生无论从心理上,还是对待学习的态度上与普通高中生都是存在差异的。教师要想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中职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就应该了解他们的特点,从而找到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采取有针对性的职业素质教育。像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一样,中职学生在这个年龄也会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敏感又脆弱,当别人嘲笑他们学习成绩差时,他们自然会产生自卑感,甚至有人会觉得自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这些观念和想法将会严重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使他们处于一种消极、低沉的学习状态。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就要在语文教学中向他们传播积极的正能量,比如,一些没能接受文化教育的人最终也通过其他途径取得了成功,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要因为一两次的失败就放弃,使他们重拾信心,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好好努力,相信将来也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二、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向学生传输职业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很多名人事迹、英雄事迹,其中也不乏一些具有高尚职业情操的敬业人士,而这些刚好可以作为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素材。比如,“铁人”王进喜就是敬业奉献的典范,这个伟大的工人代表身上充分体现了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尽职尽责的高尚职业情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例子,向学生传播正确的职业观,让学生将“铁人”王进喜当作自己学习的榜样,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严格要求自己,全力投入自己的工作中,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不能退缩,要热爱和忠于自己的事业,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类似的素材还有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善于挖掘教育素材,从而将职业素质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用真实的事迹去感染和熏陶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成为具有高职业素质的人才。
三、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教学实践活动中
在中职院校中,实践教学更加重要和关键,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更加充分地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面对当前市场就业压力大、企业对人才要求高的现状,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开展求职面试的模拟活动,让学生提前体验求职面试过程。教师可以选定一些学生作为面试官,提前设置面试问题,安排面试流程,其余学生作为求职者进行面试。相信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体验求职面试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意识到社会竞争压力之大,这也会成为学生今后努力和奋斗的强大动力,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外开展一系列的社会活动,或者跟企业达成共识,让学生在企业实习,从而让学生提前体验工作内容,向企业优秀员工学习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职业操守。教师还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助人、互帮互助、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结语
在如今这个复杂而又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学生毕业后面临严酷的就业形势,要想通过自身实力获得更多就业机会,为自己创造更多实践平台,不仅仅要靠过人的专业技能,而且应该具备正确对待职场、对待工作的态度,要拥有一颗忠于工作、忠于岗位的心,而这些道理在中职教学中都需要语文课程的教学来传播和引导。具体而言,教师只有用心研究教材并使之与职业教育相互联系,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职业素质教育,才会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职业素质、高工作技能的职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唐成立.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职业素质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6(10):22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