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财务内控审计的重点8篇

时间:2023-06-18 09:57:2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财务内控审计的重点,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财务内控审计的重点

篇1

财务内控审计影响

一、引言

财务内控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心,涉及经济安全和财务信息,对审计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注册会计师审计。至于财务内控如何影响审计,将是本文接下来讨论的重点

二、财务内控对审计的影响

(一)财务内控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财务控制在维护经济资源安全和保证财务报表真实性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从而降低了其的自身风险,进而降低了审计风险,相反,财务控制存在缺陷,或者没有得到有效运行,企业自身的风险就会加大,导致审计风险增加。

(二)财务控制对审计效率的影响

财务内控就是影响内部环境复杂程度的重要因素,如果完善的财务内控得到有效运行,各项经济业务就能按照预先设定的轨迹运行,各项财务数据也就也真实、可靠,这样,审计人员可以利用被审计单位生成的资料,减少了一部分环节,节约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

(三)财务内控对审计技术方法的影响

在没有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之前,审计往往采用事无巨细的详细审查方法,在建立起财务内控之后,审计方法和手段丰富多样。一方面,审计需要对财务内控进行审计,财务内控是一系列制度运行的轨迹,无法定量,需要对其执行情况进行审计,一般可以描述,观察其运行的轨迹,重新执行财务内控。另一方面,财务内控也对单位经济业务的审计技术方法产生影响。

三、改进企业财务内控提高审计效率、质量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财务控制体系

企业建立财务控制体系的目标是为了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从而使企业的各项业务顺利的进行下去。但是,如果在财务控制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无论是企业内部的审计还是外部审计,在对企业进行审计时,不会轻易去相信企业提供的各项财务信息。此时,他们会采取额外的手段对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验证。这无疑会降低审计的效率。因此,企业应当根据自己财务业务的情况,建立比较适合自身特点的财务控制体系。

(二)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优化权力与职责的分配

我们由财务风险案例的发生,可以看出,企业财务方面的业务发生崩溃从而影响给审计带来风险,往往和企业内部业务部门的串通舞弊行为存在着联系。因此,财务控制体系的建立并不等于企业财务不会发生任何问题,财务控制不能得到有力执行才是问题所在。因此,企业要明确审计、监察和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的财务控制职责,严格监察财务控制制度的落实情况。监察人员应当采取定期或则不定期的方式、重点监测以及抽查跟踪的方式,对各业务部门进行监督和监察,这样能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

(三)重构企业组织管理体系,创造良好的财务控制环境

董事会对于企业内部来说,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并管理着企业的财务和经营,从某方面来说它决定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对于外部来说,是公司的形象代表并进行各种主要的活动。因此,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设上,应当确立董事会的核心地位,并在某些机构引入独立董事,对企业内部的运营进行监督。而监事会应该充分发挥其监督的职责,对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和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监察,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等。而企业的经理层应该具备风险防范意识,保证财务控制制度得到有力地执行。

四、结论

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和企业审计是不可分割的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内部控制尤其是财务控制的重视。内外部审计在对企业审查时,会在必要的时候以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作参考,在这个层面来讲,财务控制影响着企业审计。因此,企业应加强对内部财务控制的体系建设,它不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审计的效率以及成本,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有利的地位。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企业 财务内控 创新

财务内控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财务会计政策以及实施方法,来保障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以及资产安全,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确保企业的各类经济活动能够在法律以及企业规章制度下顺利开展。随着当前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企业发展经营环境已经出现较大变化,完善财务过内控创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已经成为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经营发展效益的最大化的有效手段。

一、企业财务内控创新作用研究

(一)财务内控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

现代企业管理要求企业必须具备完善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并能够适应新时期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需要。这对于实现内控管理工作与企业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经营管理的配套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实现企业的财务内控创新管理有助于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发生

强化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创新,可以有效的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与贯彻,并针对会计信息重点强化了核查管理,因而有助于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

(三)财务内控管理创新有助于强化企业管理的系统性

企业经营发展需要企业的生产部门、营销部门、物资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以及财务管理部门的综合协调工作。而开展财务企业内控创新管理,则可以有效的将企业的业务管理、财务会计、统计以及内部审计工作结合,强化企业的整体控制管理效果。

(四)财务内控创新管理有助于强化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

通过财务内控创新管理,可以进一步的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投资决策程序,并注重对于企业投资项目的理想、评估以及实施阶段的细节控制,因而有助于提高企业规避经营风险的能力。

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现状问题分析

(一)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理论不成熟,对于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

现阶段我国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理论主要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内控控制理论,而缺乏针对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创新研究,因而导致财务内控理论在我国的适应性较差。其次,部分企业的管理者重视企业的生产经营,而对于财务内控认识不全面,并错误地认为财务内控属于财务部门管理内容,将财务内控划归财务部门兼管,因而导致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开展困难。

(二)财务内控管理对于风险控制管理侧重不足

财务风险控制属于财务内控工作的重点,但是现阶段部分企业在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以及防范控制缺乏妥善的执行措施。当企业的经营管理部门或者是财务管理部门在制定经济活动决策时,不能够准确的分析决策会导致的风险发生概率,因而也难以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致使企业经营风险时有发生。

(三)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系统,内部控制管理效率较低

由于部分企业在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上,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管理系统,因而造成财务内控管理体系比较片面,缺乏整体覆盖性,也难以与企业的其他职能部门相配合,没有充分体现财务内控工作的全面性,因而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以及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辅助力度较差,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一)创新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模式,完善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流程

首先,企业应该按照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建立完善企业的财务内控监管体系,通过单独完善的财务内控监管体系,来保证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企业管理机构的完善。同时,进一步明确企业财务监管体系的主要职能责任以及管理权限,便于财务内控体系独立的开展管理工作。其次,根据《会计法》以及国家《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等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要求,并结合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并重点针对企业的资金管理、项目运行管理、效益收支管理以及财务分析,细化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最后,为了保证企业财务内控工作能够及时准确的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应该对财务内控管理流程的运行情况进行优化,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像话协调、相互监督以及相互制约,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重视财务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规避能力

财务风险管理控制作为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企业经营水平与竞争能力的关键。因此,在财务内控管理工作过程中,应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强化财务风险发生因素的分析预警能力,并针对项目投资规模大、运行周期长的项目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以便于帮助企业及时分析风险因素,提高防范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

(三)强化企业的内部审计,进一步优化企业的经营环境

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企业财务内控的工作重点,主在对企业发展经营实施过程主要发挥监督作用。因此,实现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创新,必须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机制。可以结合企业的管理机构情况,成立由企业高层直接管理的内部审计机构,并将其作为特殊的职能机构部门,在企业内部开展全面审计工作。同时为了提高审计效果,应该确保审计机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与独立性,并详细明确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具体岗位职责、内部审计程序、审计工作方法以及企业审计结果的使用等一系内容,通过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来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

(四)构建信息化的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系统

信息化管理作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因此,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创新,也应该重视信息化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建设。财务内控信息化管理的重点在于与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相结合,借助于财务会计信息数据资料的采集以及分析,并通过相应的分析评价指标,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定性或者定量的评估,进而为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提交准确完善的参考依据。

(五)深化企业内控管理认识,提高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

实现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创新,首先应该在企业内部树立内控管理意识,使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的职工能够积极的配合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工作,降低财务内控管理的推行阻力。其次,对于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强化培训教育,重点在财务会计理论知识、财务会计法律、国家政策规定、职业道德等几方面开展,通过全方位的教育培训,提高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确保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山东丰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资金内控创新管理实例研究

山东丰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充分认识资金内控的重要性,并搭建了一套以资金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理、资金收支控制、资金运营监督制度相结合的资金内控体系,因而为枣庄市企业资金内控管理带来了成功的经验,也为企业开源节流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其管理创新经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资金预算管理方面

在资金预算管理上,公司以财务预算为基础,核定集团年度经营现金供给量;按照“量入为出,轻重有序”的原则,将年度可配置资金进行分配,下达项目资金预算。并将资金预算的具体化,严格按资金预算办理收支业务,提高了预算管理水平。

(二)资金集中管理

采取了资金集中存放、集中结算和集中筹措方式,进而有效的提升了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依靠资金有偿使用制度,使得内部存款余额不断攀升,部分成员单位内部存款余额超亿元。

(三)资金的收支控制方面

采购付款额应该按月度资金预算控制,项目建设付款必须保证项目付款符合资金预算规定,整体项目付款进度和金额必须与年度项目资金配置预算相匹配。这一系列资金的收支控制制度保障了集团日常收支有序,也为资金预算编制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四)资金内控运营监督方面

丰源集团建立了由财务内部稽核、集团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资金运营监督体系,各负其责,相互协作。财务部内部监督要求财务稽核人员依托资金管理系统和会计核算系统,对集团总部及各成员单位资金收支进行实时监控,包括利用资金管理系统预设授权限制,对超限或超额资金支付进行自动控制;利用资金管理系统预警功能,监督异常收支业务等。

五、结束语

推动企业内控管理创新,不仅是新形势发展对企业管理工作的新要求,也是企业实现战略发展规划的有力手段。因此企业应该通过创新内控管理模式,优化内控工作流程、完善机构配置等一系列措施来建立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并通过内控体系来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监督预警职能的发挥,确保企业经营活动顺利完成,实现企业经营效益利润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内控审计;程序;内容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3-000-01

随着国家对公安机关经费保障力度的加大,公安机关财务收支数额增大、建设项目增多、经济活动日趋复杂,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审计,加强对公安机关经济活动的监督制约,对促进公安机关廉政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一下对公安机关内控制度审计的看法。

一、公安机关开展内控审计的必要性

(一)开展内控审计是公安审计工作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公安机关财务管理不断规范,违规违纪问题不断减少。面对当前形势,如果公安审计部门不积极推动审计工作转型升级,而是囿于传统的查错纠弊式审计,必然会影响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甚至会危及内审工作的地位。公安内审部门必须积极开展内控制度审计,使内审工作向管理型审计转变。

(二)开展内控审计是发挥公安审计职能的重要手段

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相比,公安内部审计部门应更多关注内部控制,帮助公安机关完善制度,改善管理。公安内部审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必须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领域扩展到管理审计领域,为改善管理、提高效率和效果服务。开展内控制度审计是实现内部审计从传统型审计向管理型审计转变的重要方式,是发挥审计职能的重要手段。

(三)开展内控审计是提升公安审计地位的重要方式

当前公安机关内审部门在整个公安机关组织体系中地位不高,作用发挥不明显。公安内审部门要提升自己的地位,应积极转变职能,以内控审计为切入点,更广泛地参与到单位管理中去,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上发挥作用,帮助被审计单位改善管理、实现组织目标,不断提高内审部门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内审工作的地位。

二、公安内控审计的程序

审计程序是指从审计项目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实施审计工作的先后步骤。笔者认为内控审计的程序应包括以下方面:

(一)制定审计计划

制定祥实、可行的审计计划,预先对审计策略、审计重点、人员分工、时间安排进行统筹安排,对内控审计工作的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未预期事项、条件的变化,在审计过程中应不断对审计计划做出修正。

(二)对内部控制的设计情况进行审查、评价

主要是审要经济活动和关键业务流程是否设计了控制环节,设计是否合理。重点了解以下几个方面:

1.主要经济活动是否建立了必要的控制政策和程序。2.内控制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起到有效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错报发生的作用。3.不相容职务人员的职责在何种程序上分离,以降低违规问题发生的风险。4.是否建立了适当的保护措施,以防止未经授权接触文件、记录和资产。5.对重要的经济活动是否建立了授权审批制度。6.信息技术的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

(三)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及效果进行评价

通过询问、观察、检查等程序,检查被审计单位建立的内控制度是否得到一贯执行,是否存在执行偏差,是否发挥了预防错误和舞弊的作用。主要审查以下几个方面:

1.设立的内部控制是否得到了一贯执行。2.内部控制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3.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是否进行了有效的监控,对存在的差异是否及进采取纠正措施。

(四)对内部控制进行总体评价

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设计、执行及成效的基础上,全面评价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查找漏洞和薄弱环节,确定风险点。主要查找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关键环节未建立制度的问题;2.制度虽建立但未得到有效执行的问题;3.制度虽已执行但未达到预期效果的问题。

(五)形成内控审计报告

针对审计中发现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管理建议,形成审计报告。

三、公安内控审计的重点内容

公安内控审计应突出重点,紧紧围绕公安机关的主要业务活动开展,注重加强薄弱环节,善于抓住和解决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长远的重大问题,真正达到紧贴中心、服务中心,解决突出问题和紧迫问题。

(一)日常财务收支内控审计

日常财务收支是指为了维持公安机关的正常运转所进行的财务收支活动,应重点审计以下内容:

1.各项收入是否全部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是否存在私设“小金库”、“账外账”问题;2.支出的内部审批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是否明确;3.支出凭证是否合法、准确、完整;4.各项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5.“三公”经费支出手续是否完备,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有无违规支出问题。

(二)信息化建设项目内控审计

对信息化建设项目审计,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1.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概预算、竣工决算报告是否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审核、把关;2.是否建立了集体决策机制,杜绝“一言堂”现象;3.项目完工后,是否及时进行验收,是否及时办理资产移交工作;4.对合同的订立是否进行了审签,对合同履行情况是否进行了有效监控;5.招投标程序是否规范,是否存在串通投标、泄露标底问题;6.是否建立了项目绩效评价机制,对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进行监控。

篇4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倘若企业只是以传统财务内控进行管理,就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当前财务管理关键在于企业财务内控和财务管理水平,企业高效管理能够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本文就此分析了财务内控创新的意义,探讨了企业财务内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财务内控管理创新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财务内控;高效管理;企业;创新;问题

财务内控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它是以财务会计策略和实施方式,确保企业经营的资产安全和资金安全,保障会计信息的可靠真实,以此在国家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中顺利开展企业各类经营活动。因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企业经营环境有了很大变化。对财务内控创新进行完善,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并实现最大化的企业经营效益。

1 财务内控创新的意义

1.1 强化企业管理系统性

企业经营要求企业生产、营销、物资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部门综合协调。进行财务内控创新,不仅能将企业财务会计、业务管理、内部审计和统计工作结合,对企业整体控制效果有所强化。

1.2 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

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需有完备财务内控制度,满足新时期内控管理工作需要。财务内控创新对于内控管理、企业现代化财务管理和相关配套的建设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1.3 避免会计信息失真

财务内控创新能够有效落实和贯彻财务管理制度,并根据会计信息强化核查管理,利于减少会计信息失真情况的出现。

1.4 利于强化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财务内控创新,能够规划好企业经营管理、投资决策程序,并重视企业投资项目评估、实施的细节控制,利于提升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

2 企业财务内控中存在的问题

2.1 风险控制侧重点不足

财务内控的重点是财务风险控制。但许多企业在财务内控工作中,对财务风险防范缺少妥执行措施。一些企业财务管理、经营管理部门制定经济活动的决策时,无法准确分析决策引起的风险概率。故而不能提供给企业经营决策有效化的风险规避方法,导致企业经营风险频繁发生。

2.2 财务内控管理理论不足

目前,我国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理论是借鉴于西方国家内控理论,缺少我国企业具体情况创新研究,其理论的适应性较差。一些企业管理者更重视企业生产经营,忽视了财务内控管理,认为财务内控知识财务部门的管理范畴,致使企业财务内控工作很难开展。

2.3 内部控制的管理效率低

因为一些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未建立、完善财务内控系统,财务内控管理内容片面,没有实现整体覆盖,也不能和企业其他职能部门进行配合。未体现出财务内控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故此在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和发展战略规划中无辅助力度,企业难以取得长远发展。

2.4 财务内控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足

企业发展速度比较快,财务人员结构正在新老交替的层次。多数财务人员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理论基础,但其知识结构储量不怎么合理,接受新事物的程度不够。企业内部一些财务人员知识层次不够,不理解现代企业的发展模式。财务人员中,偏向核算型的比较多,而管理型的相对较少。多数财务人员不能在资料中寻找到合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再加上施工企业地域分散、通讯不便,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明显缺乏。

2.5 财务内控信息失真

现代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最重要的是信息管理。多数企业的管理部门,只注重了自我利益,不愿意将不利于自我利益的信息提供出来。企业的决策层不能获得正确的财务信息。企业各层面都会截留信息,或者将虚假信息提供出来。等到汇总时,信息资源普遍实证,会计核算能力也不够,出现了不真实的报表。因为利益的缘故,多数社会审计也只是随意的走动。企业的假数据变成了真账,而真数据变成了假账。每一种场合内的报账,虽然账面利润很多,但其不良资产依旧不断增多。不真实的财务信息,制约了企业的决策能力和水平,也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监督和政府宏观管理的效果。

2.6 财务监督能力缺乏

我国多数企业存在运转资金监控不力的问题。一些工作人员私自转移资金、挪用资金,致使资产问题比较突出,企业生产经营资金难以维系。若因资金漏洞采用借债的方式维持现有的生产经营,企业会出现较大财务风险。许多企业的领导层并不清楚企业现在的财务情况。财务管理人员不了解经营状况,只能依照领导的指示处理账务。从而逐步形成了领导意志决定财务管理的情况。虽然在企业内部设立了监督部门。但监督部门缺少管理财务资金的手段和信息,因此很难发挥出有效作用。

3 财务内控管理创新的相关措施

3.1 提高企业运营的风险规避能力

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经营水平和竞争能力关键。故此,财务内控管理中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财务风险意识,加强风险预警能力。运行时间长、大规模投资项目需构建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这样能够便于企业分析风险因素,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能力。

3.2 完善财务内控的工作流程

企业需遵循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制度要求,健全企业财务内控监管。以完善单独的财务内控监管,保障企业财务内控工作顺利进行,完善企业管理机构。同时,要明确企业财务监管体系的管理权限和主要职能责任,利于财务内控体系的独立开展和管理。按照国家的相关发挥,结合企业财务管理情况,完善好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并根据企业项目运行、资金管理、效益收支与财务分析,对财务内控制度进行细化。为了确保企业财务内控准确及时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财务管理问题,需优化财务内控流程运行情况,实现财务管理的相互监督、协调和制约,顺利开展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

3.3 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

在现代企业之中,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领悟审计会计和财务管理方法,还需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在熟悉企业全过程经营管理时,还需了解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需严格分配财务管理岗位和人员,统一设定财务核算模式。有利于业务沟通和交流。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需有所提高,保障真实有效的会计核算。企业可多开设会计考评和竞聘的机会,引入竞争理念,让财务管理人员有较强的危机意识。企业的财务核算和管理水平会渐渐有所提高,而企业的经营目标,也会有较好的基础保障。

3.4 构建企业资金运作机制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可先制定账户管理方案,实时监控好单位账户的变更和设立问题。开办上报审批,有效控制资金的任意存放和随意调拨,科学合理的配备资源。其报告制度需决定好某额度的资金调动,并及时告知领导层,审批后再进行。实时监控企业的资金额度使用情况。开设责任制度,尽量减少风险因素。财务管理人员要及时核对企业间交易,减少人为调节指标,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实时监控内部单位的企业贷款、账户余额。

3.5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企业财务内控重点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它能够监督企业发展和经营全过程。故此,对企业财务内控工作进行创新,要先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机制。根据企业管理实际情况,由企业领导层成立直接管理式内部审计机构。审计机构是特殊职能机构,在企业内部进行全面审计。为提高审计效果,审计机构需有独立性和权威性,详细明确好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职责、审计工作方法、审计程序和审计结果。以完善内部审计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3.6 信息化企业财务内控系统

现代化企业需实现信息化管理,可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企业财务内控创新,要重视信息化的财务内控体系建设。而财务内控的信息化管理要采集和分析会计信息的数据资料,并以分析评价指标,定量和定性评估企业财务管理活动。这样能够为企业财务内控提供完善且准确的参考。

4 结束语

财务内控创新,关系到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企业高效管理程度。这不仅是企业战略规划的手段,也是企业管理工作的要求。企业需通过提高企业运营的风险规避能力、完善财务内控的工作流程、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等措施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以良好内控体系确保企业内控监督预警职能发挥。这样能够顺利开展企业经营活动,最大化的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学霞.财务内控如何实现科学管理[J].时代金融(下旬),2012,(4).

[2]刘文锦.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创新[J].财经科学,2012,(10).

[3]李葳.对公司财务内控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2009,(10).

篇5

摘 要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对于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首先概述了企业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的主要组成因素,进而详细提出了实现企业内控管理精细化的可行措施,可以为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合理的参考。

关键词 企业 内控 经营管理 因素 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环境形势的不断变化,企业生存发展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企业在市场环境下的风险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这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提高企业风险的规避控制能力,已经成为当前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这对于增强企业在复杂多变市场环境下的生存能力,提高企业经营发展的经济效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精细化的主要组成因素

(1)制定企业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只有明确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目标,才能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导向。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目标主要是指以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的实现作为目的,确保企业财务会计资料的准确真实,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在国家政策法律以及政策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正常开展,而开展的一系列控制管理活动。

(2)明确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原则。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必须遵循全面性、重点性以及成本效应的原则,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有条不紊的开展。

(3)采用合理的内部控制工作方法。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内容,因此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方法的选择,无论是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选择、管理业务的规定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4)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内容上,必须系统全面,能够涵盖企业经营发展的各个环节,在企业的资金管理、采购、债务管理、营销、成本控制、预算管理以及资产管理等方面,必须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5)具有内部控制管理评价模块。为了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必须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的评价体系,以便于实时的掌握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通过合理的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方法,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执行效率的提高。

二、强化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措施

(1)强化对于企业内控机制的监督控制。为了确保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对企业内控机制进行定期以及不定期的检查,通过对内控程序进行监督确保企业内控制度措施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企业的内控工作应该重点通过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督形式对企业的内控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内部审计监督组织机构应该由企业的高层管理部门直接负责,通过高层管理部门直接抽调企业财务以及其他管理部门专业人员成立审计委员会以及审计机构。为了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具有一定的职能权限,能够对企业的各个部门开展独立的审计工作。其次,在内部审计的业务管理上,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该直接对企业的董事会或者是企业的总经理直接负责,以免内部审计工作受到其他部门的抵触与制约。第三,应该注重转变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将传统以纠察企业财务问题的审计职能转变为现代化的评价、服务以及监督职能,重点针对企业的经营风险以及财务风险进行必要的审计管理。最后,应该对企业内部审计方式以及审计内容进行改变,将传统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审计以及事中审计,将传统的纯财务收支审计转变为以内控制度以及决策评价为目的的管理型审计工作。

(2)重视企业的风险评估以及预警机制。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经营发展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条件也更加复杂,市场经营风险已经成为企业经营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针对风险管理应该建立一套涵盖以风险评估、风险确认、风险分析以及风险控制管理功能的内控管理体系。在内部风险控制的具体业务流程上,应该具有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预警、风险汇报以及风险控制内容,通过系统的风险评估以及预警机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财务风险以及企业的生产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以及预警控制。通过将风险控制作为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重点,为企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的发展规避各种经营风险提供保障。

(3)开展企业内控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企业内控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信息的支持,因此实现企业的内控管理精细化必须重视企业的内控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对于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可以结合企业内部管理机构,完善不同企业职能部门的信息数据资料的收集以及应用处理,以企业的各个职能机构作为单独的子系统,对于内控管理工作的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确保企业信息数据资料准确的收集,同时也可以确保企业信息资料的安全可靠,提升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水平。

(4)优化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评价。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评价,应该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开展:首先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是否完整系统,是否能够实现企业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其次,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措施与企业的适应性进行评价,对风险控制等关键控制的部分内容进行全面的评价。第三,对于内部控制落实措施进行评价,并结合责任管理的方式,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措施的落实力度。

三、结语

内控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企业经营发展能力以及市场生存能力的关键措施。因此企业管理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内控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遵循系统全面、重点控制以及提高成本效益的原则,强化内控工作的开展落实,为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孙凤勇.基于会计核算工作下矿产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规避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0(20).

篇6

关键词:集团;财务;管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3-0081-01

一、财务管控的核心控制对象是现金流和财务信息

资金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无须赘述,财务管控必须紧紧盯住现金流,既要确保资金链安全,又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到有保有压。一是高度统一成员企业的投融资决策权、资产处置权和资本运营权,从源头上杜绝不符合集团战略发展方向的项目投资,将有限的资金优先配置到企业发展急需的大事要事上,并有效防止过度融资风险。二是对所有成员单位的资金实行集中管理,可以在集团层面设立财务公司或资金结算中心,控制子企业银行账户开设,通过资金收支预算落实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积聚暂时沉淀资金调节集团内部单位间资金配置,开展资金运作,通过资金拨付控制成本浪费。

集团公司与成员企业财务信息的对称程度往往决定了集团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与信息流的传递顺畅,要统一会计核算政策,运用财务信息化手段,强化财务负责人管理。成员企业的会计核算政策一致,使用集团公司统一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核算办法,成本费用开支标准和财务信息报告标准要由集团公司规定,以保证对经济行为的核算口径一致、管控标准一致。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财务管理集中化,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规范化水平和传递速度,加强对经济业务的监控力度。在强化成员企业监事会监督职能的同时,实行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对其在成员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职责和向集团公司应履行的报告职责作出明确规定。

二、财务管控的平台是全面预算系统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管控需要利用全面预算系统将集团战略目标层层分解于集团内部各级经济单位,并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控制、分析、调整、监督、考核,起到连接战略与生产经营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将企业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纳入全面预算系统,按照目标制定、逐级分解、执行控制、分析改进、考核奖惩五个步骤有序运行,为战略控制、资源配置、重点要素过程控制、绩效评价等管理方式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发挥合力提供平台。建立完善以资金指标为重点,内容涵盖日常现金流量、投资活动、融资活动和经营活动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系统,及时识别集团公司及成员企业的财务风险,采取针对性的风险管理策略,为提高财务管控的针对性、有效性提供平台。

三、财务管控的载体是管控制度和内控制度

财务管控目标的实现与管控手段的实施需要将财务管控思路与具体办法予以制度化,依靠制度的约束进行财务管控活动。并与内控制度相衔接,以内控制度的有效运转促进管控制度的顺利实施。管控制度和内控制度的制定一般要尊重成员企业的法人财产权,依靠法人治理通道,以控制表决权来使成员企业内控制度符合集团管控方式;但某些方面又要超越法人财产权,以使集团财务集中管控得以完全的推行。基本的管控制度包括资金管理制度、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财务信息管理制度、投融资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等。内控制度体系大体可分为岗位授权、重要岗位权力制衡、内控责任、内控报告、内控审计检查以及内控考核评价等方面。

篇7

关键词:事业单位;全额拨款;内部控制;研究

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基础,健全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施内控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控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事业单位在转型期发展比较迅速,整体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内控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控管理机制有待健全和完善

健全完善的内控制度是事业单位实施内控管理的基础,同时也是积极开展内部各项管理工作的初始点。然而,部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并不理想,尤其是制度的细节设计不够全面,甚至用财务控制制度的建设来替代内控制度。财务内控管理过程中所涵盖的内容非常的广泛,由于缺乏完善、高效的内控管理制度,因此事业单位内控执行乏力。

(二)内控管理环境有待改善

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其内控环境不理想,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外部环境条件。虽然国内企业逐渐推行内控管理制度,但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国家鼓励和引导内部控制的重点集中在了企业上,而且所出台的相关内控条款主要是针对企业制定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摸索中前进,以适合本单位的规定为依托,对单位进行内控管理,显然会力不从心。第二,内部环境条件。对于部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领导层未对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所以内控管理工作履步维艰。

(三)内控监督管理乏力

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难以确保内部控制和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并顺利进行,只有加强监督管理,才能确保单位内部控制质量和效率。然而实践中却并非如此,通过调查发现,国内部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构建内控制度以后,内控执行监管乏力,以致于内控管理成了口号。总之,内控监督管理不到位、监督乏力,成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重大桎梏。

(四)信息沟通不到位

采取扁平化管理模式是提高信息传递效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然而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实施难度比较大。根据当前事业单位体制要求,因内部科室管理层次限制,管理信息传递过程中,有非常严格的流程,而且层级的设立与消减等也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在该种情况下,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可实现信息共享的电子平台,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信息沟通平台不健全,因此,造成了管理信息传递不顺畅,严重影响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健全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施内控的有效策略

基于上述对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健全和完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施内控管理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重视,提升内控管理意识

健全和完善的内控管理机制建立,最主要的前提条件就是管理者、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视,提升内部管理意识。第一,严格按照国内制定的内控基本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者作为本单位财务工作、管理工作第一人,由其对本单位的财务信息客观性、真实性负责,以此来强调内控责任,增强内控责任感。第二,对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部相关人员强化内控管理培训。实践中,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管理人员参加培训,管理人员、部门负责人,应当起带头作用,使内控管理制度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加大风险管理力度,创新风险管控方法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相关人员,除了要树立内控意识,还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业务类型以及性质特点等,不断加大风险管控,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寻风险管控方法,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在此过程中,要采取定性、定量结合分析法,对本单位的业务潜在风险进行评价,从中找到风险管控关键点,并制定针对性内部控制机制,以期能够将风险严格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近年来,随着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快速发展,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过程中将面临新的风险和要求。因此,管理者、事业单位部门负责人应,应当积极参考、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不断加大风险管理力度,创新风险管控方法,将风险降到最低。

(三)建立优越的内控环境

优越的环境是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得以执行的前提,通过加强内控环境建设,可以有效防止内控风险问题发生。笔者建议,在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过程中,应当首先提高管理人员、各部门负责人的内控管理意识,不断深化、执行内控措施。同时,在不断深化落实和执行内控制度过程中,还要积极利用风险管控环境,将责任层层分解到各部门、各岗位人员。根据单位发展需要,明确权责、协调运转,做好本单位内部治理结构制衡工作,最终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以及办事有标准和工作有检查等格局;随着事业单位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自我评估,并且对原来的内控制度进行优化调整,从而使内控管理制度在动态变化中得以完善。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文化建设是影响单位内控的有效途径,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点、状况。首先,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当每个员工都目标明确时,单位的内控管理工作就会更有效。其次,以人为本,在内控管理过程中,应当加强沟通、交流,减少各控制、受控制主体间的摩擦,以此来激励员工,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最后,坚持全面性原则。在事业单位文化建设过程中,强调每个经营者都应当加强自我控制、管理,能够自觉按照规范要求行事。实践中可以看到,只要人人有责任心,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目标自然也就能够实现。

(四)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提高内控管理效率

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内部审计对单位内控的监督管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内部审计效果直接关系着内部控制效率,因此应当不断强化内部审计,建立健全审计制度。第一,科学设置内部审计岗位。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其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专职内审人员时,应当确保其工作的独立性,不受任何部门、任何人的干扰和影响,以免内审主体的缺位,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监督管理职能。需要说明的是所设置的审计部门,应当对上级主管内审部门负责。基于此,实践中应当科学设置内部审计岗位,重新对内审部门进行定位。第二,重新定位内部审计工作。近年来,随着国内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应当将工作的重点进行转移,对其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将内部审计工作定位在为部门、单位领导决策的做出提供服务,以此来促进事业单位内审部门、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第二,还可以将内部审计工作定位成规范各项财务收支行为、社会经济效益提高等方面。随着内部审计目标的变化,内部审计监督是对单位经济监督的第一个窗口,通过审计监督来规范单位的经济行为,使经济整体运行协调一致,从而自我约束。具体来说,要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要对单位的重点部门进行监督;要对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通过对所发现问题的揭示,促使各部门规范管理,堵塞漏洞,为单位实现工作目标服务。在此过程中,应当重点考虑其在定位点上是否能够有效发挥其作用,而非单纯地查看出现了多少违规、违纪问题或者金额。实践中,应当不断开拓和创新审计领域、内审内容。比如,内部控制机制评审、以及专项审计调查等,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内部审计工作体系,以确保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

三、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呈现出多样性。为确保事业单位的财产安全和完整,有必要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针对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控中的问题,从加强思想重视,提升内控管理意识、加大风险管理力度、建立优越的内控环境以及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四个方面,对健全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施内控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我国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控水平的提高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平.浅议信息化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J].现代商业,2013(17).

[2]谷淑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J].中州大学学报,2013(04).

[3]常本晰.试论新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J].价值工程,2013(13).

[4]何瑛.试论新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4).

[5]刘一民.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8).

篇8

关键词:事业单位;全额拨款;内部控制;研究

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基础,健全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施内控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控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事业单位在转型期发展比较迅速,整体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内控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控管理机制有待健全和完善

健全完善的内控制度是事业单位实施内控管理的基础,同时也是积极开展内部各项管理工作的初始点。然而,部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并不理想,尤其是制度的细节设计不够全面,甚至用财务控制制度的建设来替代内控制度。财务内控管理过程中所涵盖的内容非常的广泛,由于缺乏完善、高效的内控管理制度,因此事业单位内控执行乏力。

(二)内控管理环境有待改善

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其内控环境不理想,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外部环境条件。虽然国内企业逐渐推行内控管理制度,但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国家鼓励和引导内部控制的重点集中在了企业上,而且所出台的相关内控条款主要是针对企业制定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摸索中前进,以适合本单位的规定为依托,对单位进行内控管理,显然会力不从心。第二,内部环境条件。对于部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领导层未对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所以内控管理工作履步维艰。

(三)内控监督管理乏力

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难以确保内部控制和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并顺利进行,只有加强监督管理,才能确保单位内部控制质量和效率。然而实践中却并非如此,通过调查发现,国内部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构建内控制度以后,内控执行监管乏力,以致于内控管理成了口号。总之,内控监督管理不到位、监督乏力,成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重大桎梏。

(四)信息沟通不到位

采取扁平化管理模式是提高信息传递效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然而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实施难度比较大。根据当前事业单位体制要求,因内部科室管理层次限制,管理信息传递过程中,有非常严格的流程,而且层级的设立与消减等也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在该种情况下,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可实现信息共享的电子平台,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信息沟通平台不健全,因此,造成了管理信息传递不顺畅,严重影响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健全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施内控的有效策略

基于上述对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健全和完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施内控管理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重视,提升内控管理意识

健全和完善的内控管理机制建立,最主要的前提条件就是管理者、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视,提升内部管理意识。第一,严格按照国内制定的内控基本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者作为本单位财务工作、管理工作第一人,由其对本单位的财务信息客观性、真实性负责,以此来强调内控责任,增强内控责任感。第二,对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部相关人员强化内控管理培训。实践中,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管理人员参加培训,管理人员、部门负责人,应当起带头作用,使内控管理制度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加大风险管理力度,创新风险管控方法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相关人员,除了要树立内控意识,还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业务类型以及性质特点等,不断加大风险管控,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寻风险管控方法,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在此过程中,要采取定性、定量结合分析法,对本单位的业务潜在风险进行评价,从中找到风险管控关键点,并制定针对性内部控制机制,以期能够将风险严格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近年来,随着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快速发展,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过程中将面临新的风险和要求。因此,管理者、事业单位部门负责人应,应当积极参考、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不断加大风险管理力度,创新风险管控方法,将风险降到最低。

(三)建立优越的内控环境

优越的环境是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得以执行的前提,通过加强内控环境建设,可以有效防止内控风险问题发生。笔者建议,在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过程中,应当首先提高管理人员、各部门负责人的内控管理意识,不断深化、执行内控措施。同时,在不断深化落实和执行内控制度过程中,还要积极利用风险管控环境,将责任层层分解到各部门、各岗位人员。根据单位发展需要,明确权责、协调运转,做好本单位内部治理结构制衡工作,最终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以及办事有标准和工作有检查等格局;随着事业单位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自我评估,并且对原来的内控制度进行优化调整,从而使内控管理制度在动态变化中得以完善。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文化建设是影响单位内控的有效途径,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点、状况。首先,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当每个员工都目标明确时,单位的内控管理工作就会更有效。其次,以人为本,在内控管理过程中,应当加强沟通、交流,减少各控制、受控制主体间的摩擦,以此来激励员工,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最后,坚持全面性原则。在事业单位文化建设过程中,强调每个经营者都应当加强自我控制、管理,能够自觉按照规范要求行事。实践中可以看到,只要人人有责任心,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目标自然也就能够实现。

(四)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提高内控管理效率

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内部审计对单位内控的监督管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内部审计效果直接关系着内部控制效率,因此应当不断强化内部审计,建立健全审计制度。第一,科学设置内部审计岗位。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其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专职内审人员时,应当确保其工作的独立性,不受任何部门、任何人的干扰和影响,以免内审主体的缺位,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监督管理职能。需要说明的是所设置的审计部门,应当对上级主管内审部门负责。基于此,实践中应当科学设置内部审计岗位,重新对内审部门进行定位。第二,重新定位内部审计工作。近年来,随着国内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应当将工作的重点进行转移,对其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将内部审计工作定位在为部门、单位领导决策的做出提供服务,以此来促进事业单位内审部门、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第二,还可以将内部审计工作定位成规范各项财务收支行为、社会经济效益提高等方面。随着内部审计目标的变化,内部审计监督是对单位经济监督的第一个窗口,通过审计监督来规范单位的经济行为,使经济整体运行协调一致,从而自我约束。具体来说,要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要对单位的重点部门进行监督;要对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通过对所发现问题的揭示,促使各部门规范管理,堵塞漏洞,为单位实现工作目标服务。在此过程中,应当重点考虑其在定位点上是否能够有效发挥其作用,而非单纯地查看出现了多少违规、违纪问题或者金额。实践中,应当不断开拓和创新审计领域、内审内容。比如,内部控制机制评审、以及专项审计调查等,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内部审计工作体系,以确保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

三、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呈现出多样性。为确保事业单位的财产安全和完整,有必要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针对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控中的问题,从加强思想重视,提升内控管理意识、加大风险管理力度、建立优越的内控环境以及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四个方面,对健全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施内控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我国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控水平的提高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平.浅议信息化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J].现代商业,2013(17).

[2]谷淑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J].中州大学学报,2013(04).

[3]常本晰.试论新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J].价值工程,2013(13).

[4]何瑛.试论新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4).

[5]刘一民.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8).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