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8 09:57:1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作业案例设计,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自主性 作业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168-01
1 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作业
长期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表明,小学数学作业都是由教师单独设计制定的,这种作业的设计形式,违反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在小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了以下作业设计形式,效果显著。
1.1学生自主设计作业的方式
数学中学生为自己设计作业。学生在数学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根据学生的自身实际学习数学知识和把握的情况,由学生自行设计数学题,这些题适合学生自己的需求,作业题设计的内容,数量,题型和难易度等,并按所定计划完成作业题,这种设计数学题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避免做大量的无用的功,在数学作业中使学生自己自觉进行查漏补缺,更有针对性地修正自己数学知识的薄弱环节,使学生自己设计的数学作业真正成为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的检查尺的补偿性教育环节,而非仅仅是数学教学的一种完成任务的形式过程,这不仅利于学生对自己所学数学知识的进一步的深入探究,更加丰富学生所学数学知识的内容,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使学生体验感悟到自主学习、探究和发现新的知识愉悦。
学生间互相给出知识点设计作业。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求几位学生之间或各数学学习小组之间,互相给对方设计自己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题,尽量要求要评价为有挑战性的作业题,然后,双方按对方要求完成作业,和作业设计者再共同批改,评价和探究,数学教学实践表明,这样的自己设计作业的方式,具有两方面的具体意义,一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二是能培养小学生的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感受学习集体智慧的力量源,更好的展示和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1.2学生自主设计数学作业的类型
小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数学知识点,设计自己的作业题:指数学教师对学生要做的数学作业所指向的数学知识点给以圈定,小学生根据这确定的数学知识点,来自主设计数学作业的形式,自由选择合适学生自己的作业完成方式和数学作业的成果展示方式等。这种数学作业形式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新知识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实施效果是很好的。
如,在对学生进行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之后,教师对所教学的新知进行总结时,可让小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找出一些轴对称的图形,或者让学生指出实物的名称,或者由学生上黑板直接画出这些图形,这项作业的布置就是针对轴对称的概念让学生从理性到感性的整体认知,这一知识点通过作业设计得到强化,该题目开放性的一道题,答案的内容和形式是多元的,增加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吸引学生积极投入数学学习中。
依据学生数学自选知识点来设计作业。教师对知识点不加以限制,给学生自,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内容和自己对所学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去自由选择数学知识点,设计合适的题型,并要求学生对自己所涉及的题目,必须提供答案,实践表明,这种作业设计方式在数学综合复习课的教学中,实施的效果更佳。如,在对学生进行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多种几何图形的教学之后,数学教师适时提出要求,让学生用刚学过的几何知识,自己设计一道题并独自完成。这样的作业,从内容上讲,给了学生学习选择上的很大的空间,这样几乎不存在学生不能完成的数学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也体现每个学生的不同的个性特征和数学的逻辑思维创造能力。
2 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
小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教学中必须关注的,是客观存在的,其导致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量的差异和学生解决数学的数学能力的差异,这些差异必然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影响,这样,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就受到阻碍,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出现层级差别。如果每个学生通过完成不同度的,不同量的数学作业练习,在他们原有的数学基础上能够各有收获,这样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数学成功的喜悦,实践中数学的弹性作业正符合了数学教学中的实际的要求。
2.1小学数学题的一题多解模式
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答同一问题,对那些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给他们提出的要求可以高些,要求他们掌握题目的多种解法,相反对那些数学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数学教师可适当降低要求,只要求学生能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解题的解法就可以了,这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证明其适合复习课教学的作业布置:
例:小红花小学三年级共有学生150人,其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3,求女生有多少人?
案例解法一:把它看成分数应用题来分析求解,把全年级人数看成单位1,女生人数就是全年级人数的2/5,可以列式为150×2/5=60(人)。
案例解法二:看成数学和倍的应用题,把女生人数看成是一倍量,男生人数就是女生人数的3/2倍,可以列式为:150÷(1+3/2)一30(人)。
案例解法三:看成平均数应用题,全年级共有150人,把它看成是总数,份数是2+3=5份,求出平均每份人数150÷5=30(人),再用30x2=60(人)。
案例解法四:看成是正比例应用题,根据每份的人数是一定的,人数与份数成正比例,解:设女生人数有X人,得到比例X/2=150 (3+2),解得X=60。
2.2小学数学题的程序练习模式
教师通常在一道有难度的舒小旭作业题中,设计出多个小问题,这些小数学题又是互相关联的,往往是前面小问题是后面小问题的铺垫和基础,后面小问题是前面小问题的难度提高和发展,数学作业题的解题过程就有难度了,由此进行分解,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难度,这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要求小学生针对自身的实际既可按部就班地按照程序做,也可间隔性地做到最后一小题,提倡有能力的学生直接做最后的小题。该数学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理顺解题思路,对学生对以后数学学习的数学思维的培养,学习数学能力的提高都有重大帮助的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学;作业设计;多样性
新课程改革针对数学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与此同时,新课程中作业的设计也应是多样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真正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数学学习环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针对高年级数学作业设多样性做了如下尝试:
一、以“趣”激趣,设计富有童趣的作业
设计作业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设计新颖有趣的数学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具备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做作业的积极性才会提高,才能高质量的完成作业。
例如,五年级学生学完了整除内容后,我布置的作业是:“猜电话号码,联系老师。”把自家的电话号码编成一个竞猜题。
案例1:猜电话号码,联系老师。
( ) 8的最大因数。 ( ) 3的最小的倍数。
( )是质数又是5的倍数。 ( )最小的合数。
( )所有自然数的公因数。 ( ) 6的最小倍数。
( )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数。( )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数。
学生根据条件,猜出“83541692”这个号码,学生就觉得十分有趣。第二天我将这份作业推广,要求学生把自家的电话号码编成一个竞猜题让同学猜。学生都能主动地把课内知识应用起来,非常乐意去完成。 “玩中学,学中玩。”游戏性数学作业,在我任教班级中已成为学生自主家庭作业。
二、以“用”促学,设计现实性作业
“生活即教育”,生活有多宽,数学就有多广。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不应把数学作业的内容仅仅封闭在课本内,为了数学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作业设计时,让学生跳出了机械繁琐的作业圈,充分地感受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带给他们的乐趣,提升数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案例2:一个家庭(5人)外出旅游,中国国旅的收费标准是:如果买3张全票,则其余人按半价优惠;春秋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家庭旅游算团体票,按原价的80%优惠,这两家旅行社的原价均为每人3000元。
1.如果你家(5人)去,你准备选择哪家旅行社呢?
2.看到这些信息后,你对其他家庭去旅游有什么建议呢?
这样现实性的作业,能让学生对所获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并从中发现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和创新的成就感。
三、以“思”促能,设计合作、探究性作业
新课程倡导学生合作、探究,获取信息,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应设计以探索与合作为主的作业,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自主选择完成作业的方式,鼓励学生与人交流,进行有效合作,在做作业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这样完成作业印象深,效果好。
四、以“动” 促能,设计实践性作业
当前,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学生长于计算、善于推理,但疏于操作。经常看见学生画平面图形的高时,拿着直尺、三角板移来摆去,不知所措。原因在于学生对动手操作缺乏深刻认识和应有训练,数学应用意识、实践意识簿弱。动手实践符合青少年心理、生理发展特点的。因此,应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实践活动中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
总之,数学作业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评价[J].武习平.教育教学论坛,2012(12)
【关键词】 小学数学;作业订正;学习能力;现状;调查 思考
作业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联系沟通的“桥梁”之一,是教师了解掌握学生学习实情的有效“抓手”之一,是学生展示知识素养和学习能力的重要“平台”之一. 订正作业,是学生学习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剖析、自我否定、自我整改、自我提升的发展进程.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订正作业的情况,在一定程度反映和呈现了学习对象的学习技能和水平. 小学生由于学习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同时,其学习素养、思维能力、智力发展还较为低下,数学思维、探究、辨析等学习技能还比较薄弱,导致学生在作业完成中,经常会出现解题不足或解答错误等现象,这就需要学生进行有效、细致、深入的思考和订正.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作业订正效果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现本人在调研当前小学生数学作业订正现状基础上,对提高小学生数学作业订正效果进行简要论述.
一、当前小学生数学作业订正现状
近年来,笔者在批改、讲解数学作业过程中,发现小学生作业订正活动中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作业订正存应付心理. 订正作业活动,需要学生主体的深入参与、深刻思考和真情投入. 但部分小学生在数学作业订正过程中,存在着应付了事的心理,没有将作业订正活动作为自身巩固知识、改正错误、提升能力的有效“载体”,对作业中存在的错误或不足,不能深入的思考和严密的分析,习惯于教师的讲授,不能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走过场、流于形式,导致作业订正活动效果低下,不能从本质上提升学习效能.
二是作业订正审题不认真. 笔者认为,作业订正活动进程,是对作业内容重新审视、重新研析的过程. 但部分小学生在作业订正过程中,不能够对作业内容进行认真、细致、全面分析,通过借助于教师的讲解或其他学生的告知,不经过深入思考,直接将解题过程“誊写”在作业纸上,不对作业案例中条件的内容、存在的关系、设计的意图、解答的方法进行深刻审查和研究,出现对订正的内容“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三是作业订正反思不深刻. 教育实践学认为,作业订正的过程,应该是学习对象反思、整改、提升的过程. 但由于小学生还未养成自我反思、自我剖析的能力习惯,在订正数学作业进程中,经常会出现订正作业“点到即止”的状态,不能对出现的错误原因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分析,不能举一反三,对以往出现的类似情况进行回顾和剖析,导致订正效能和订正深度达不到预定目标. 如在“路程类应用题”作业内容订正过程中,小学生在自主分析以及教师有效指导过程中,认识到该问题解答存在“不能利用路程与速度、时间的等量关系式”的错误,学生思考分析后认为,该问题应该采用“归一分析的方法,利用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的等量关系式”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此时,有很多学生到此为止,片面认为订正活动已经完成,而没有深刻挖掘改作业案例的深层次内涵,对该案例解题思路以及解题方法和解答该问题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没有达到作业订正提升学生反思、辨析能力的要求.
二、提高学生作业订正活动效能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作业;开放性;分层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教师应该构建开放而充满活力的数学作业,使学生在作业中获得乐趣,发展自己。
一、目前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能力的现状
在农村小学,大多数教师没有构建开放的数学作业,而是现成现搬,书上有的就做,书上没有的并不整理好给学生练习。因此,学生的解题方法单一,思维单一,所有的学生做的都是同一层面上的作业。结果是低能力的学生解答不出难度高一些的题目,而高能力的学生轻而易举就做出难度大的题目,没有更好的挑战性题目提供于他们。所以,农村小学教师应构建开放而充满活力的数学作业,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如何构建开放性的数学作业的方法
1.作业要求的分层性
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教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就应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可在作业量、作业难度上分层,强调梯度性,进而满足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2.作业题型的丰富性
如果让小学生做单一的数学题目,很多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昏昏欲睡,进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力。因此,我们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科特点,设计多样化、丰富化的题目,即使同一个问题,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实践证明,多项、单一、重复练习所巩固的思维方法和运算习惯,有可能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对新情况、新要求有干扰作用。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可以设计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甚至可以让学生在做中学,从生活案例里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及实用性。
3.作业评价的多元性
有现代教育评价之父之称的泰勒认为:“评价过程本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我们教师要重视评价环节,采用多种方式,从多个方面去评价学生的作业,从评价中引领学生分析、反思、进步。
一、游戏型作业的设计
教育心理学上认为:小学生年纪较小,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数学经历较少,因此他们中的很多人一时间还很难建立完整的数学思维和浓厚的数学兴趣。为了有效激发小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兴趣,帮助他们尽快建立数学思维,我们数学教师就需要适时地设计一些游戏型作业,让小学生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求索。
【案例】学习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型作业:事先准备好一些1~10和“+”“=”的标码牌,然后分发给大家。然后我口头发出号令,让同学们完成。例如,我说出9+5等于几?抱着“9”“+”“5”“=”标码牌的同学立即按顺序站在一起,等待计算结果的出现。当同学们得出计算结果之后,抱着1和4标码牌的同学便会立刻站队排好。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算式。做错的同学在其脸上贴一个小纸条。如此操作同学们不仅在完成作业的时候体会到快乐,更锻炼了同学们快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再如在教学完《比长短》的知识后,让学生回家给家里人排排位置,看看谁高谁矮;在教学《前后左右》后,让学生回家给家长喊口令,第二天回来,学生反馈时,学生感悟到和家长面对面时,前后左右是相反的,于是对这一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家长和孩子都觉得这样的作业很有趣。具体的教学实践表明:游戏型作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同时也增加了我设计游戏型作业的信心。
二、动手型作业的设计
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过于偏重计算,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并不注重。有研究证明,过量的计算会压抑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而动手实践却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促进创新意识的建立,所以,动手型作业的设计正好可以弥补传统作业的不足,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手脑并用。
【案例】学习完《轴对称图形》之后,我布置学生动手制作一些轴对称图形,然后第二天拿到课堂上进行展示。作业布置下去之后,同学们表现得非常积极。有的同学带来了自己的剪纸作品,有的同学带来了自己制作的拼图模型……看到同学们亲自动手制作的轴对称图形,我心中感到莫名的欣慰,接着说道:“同学们制作的轴对称图形都很好,谁能向我们介绍一下自己制作的作品呢?”问题抛出之后,甲同学站起来介绍说:“我所制作的轴对称图形是一个红双喜,这个红双喜是在妈妈的指导下完成的。我沿着中间线进行对折,大家可以发现左右各有一个喜字。所以说我剪的红双喜是符合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的。”乙同学接着介绍说:“我制作的轴对称图形是自己用各种颜色的纸板所拼接成的一个楼房图案,这也是我幼儿园时候的手工作品,这次我又进行了加工改良,现在是不是很漂亮啊?”再如,在学习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知识后,我让学生回家用16根小棒摆长方形,看看不同摆法,周长和面积会有怎样的变化,据家长反映,学生回去后完成作业时热情高涨,可见这样的作业设计方式是深受同学们喜爱的,他们在制作轴对称图形和摆长方形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和美的熏陶。
三、调查型作业的设计
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经历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我想调查型数学作业就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和载体。所谓调查型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对相关的数学问题深入生活进行调查,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更能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案例】在执教《统计》的时候,我给同学们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对我校同年级的所有同学的生日进行调查,统计同学们在同一天生日的概率。为了让同学们更有效的完成任务,我把班里的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内的同学分别负责访谈、记录。面对这样的任务同学们表现的非常积极,他们充分利用课前、课间和课后对我校同年级的所有同学的生日进行统计,得出数据之后,各个小组的同学对调查来的数据再进行整合,最终得出了相关的统计数据。例如,出生于9月18号的同学有6名,而整个级段的同学为254名,其概率是2.362%;出生于6月13号的同学有5名,占全年级学生的1.969%。当同学们把统计的数据呈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对他们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指出他们统计时的一些问题。与此同时,我还把同学们对全校1069名学生的生日进行了调查,并把调查的结果贴在学校的公告栏上,其他同学看到居然有那么多同学与自己是同一天生日,心中对大家的工作成果也不免心生感激。运用动手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锻炼,也是一种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对于这样的作业设计方式,同学们都非常认可,在学习到复式统计图、百分数等知识后,他们一次又一次兴起调研作业的。
[摘 要]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重要环节,也是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教师要从链接生活、提质减量、变通改形等方面入手,优化作业资源,增强数学作业趣味性,提升小学生数学作业幸福指数。
[关键词]作业 幸福 实践 多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61
数学作业一直是减负的重要对象,教师需要在数学作业设置上有所改进,既要确保学生训练的质量,还要尽量减轻学生数学作业的负担。只有优化作业资源,增强数学作业趣味性,才能提升小学生数学作业的幸福指数。
一、链接生活,提升作业实践性
数学教材内容和现实生活有多维度联系,在作业设置时,要提升作业的实践性,让学生通过认知接轨完成作业,这样可以降低作业难度,增强作业的趣味性。
教学完“三角形”后,我根据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高度契合,设计了这样几道课内作业题。
1.填空:①用木条钉一个三角形,用手拉一下,没有松动,这说明三角形有( )性,而且可以看出它的任意两边之和都( )第三边。②我们戴的红领巾要是按照角分类应该属于( )三角形,要是按照边来分类则属于( )三角形。
2.判断题:①看看直角三角板,它只有一条高。( )
②一个三角形有两个钝角。 ( )
3.画三角形:找生活中三角形实际应用例子,画出三角形图形。
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作业,并且都对这样的作业表示欢迎。
这个案例中,教师设计的数学作业大多都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生对这些生活味道浓重的作业充满兴趣,做起来自然会感到轻松自若。数学作业设计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兴趣点,而不是随便找教辅资料随便复制,这样才能提高训练的针对性。
二、提质减量,落实减负政策性
教师要本着提质减量的原则设计数学作业。因此,教师要放弃机械作业、重复作业和惩罚性作业,优选典型作业,在减少数量的基础上提升质量,规范学生作业行为,真正实现提质减量。
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后,按照原先设计,我打算让学生完成六道填空题、十道判断题、四道作图题、四道简答题。当我把题目投放到大屏上时,学生都怨天载道。我仔细审查后发现,很多内容都是相似的,训练存在重复现象。于是,我对作业进行了精简,最后确定了三道题。
1.填空题:①平行四边形两个邻角和是( ),四个内角和是( )。②梯形上底边和下底边( ),上下邻角和是( )。
2.判断题:①平行线间距离处处相等。( )
②当梯形两腰相等时,这个梯形为等腰梯形。( )
3.作图题:①画一个上底边长为3厘米,下底边长为5厘米,高为4厘米的梯形。②画出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高。
学生看到作业量大幅度减少,个个欢欣鼓舞,作业积极性暴涨。
虽然作业数量缩减六成以上,但训练重点一个也不少。抓住教材内容重点设计训练,训练针对性大大提升,效果自然也不打折。学生乐意,教师满意,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变通改形,增加作业多元性
数学作业主要以书面为主要形式,这种单一的设计,不仅显得单调,还会让学生感到厌倦。教师不妨从多个角度改革作业形式,根据数学学科特点,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践作业、选做作业、集体作业等形式都可以借鉴。学生乐意接受,作业价值才能呈现最大化。
“因数和倍数”因为涉及内容太多,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训练,我在作业设置时,改变了作业形式。首先是口头作业设置,判断题:①任何自然数,它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它本身。( )②一个数的倍数一定大于这个数的因数。( )③个位上是0的数都是2和5的倍数。( )④5是因数,10是倍数。( )⑤任何一个自然数最少有两个因数。( )⑥15的倍数有15、30、45。然后布置必做题和选作题,主要是填空题和应用题。填空题:①一个数是3、5、7的倍数,这个数最小是( )。②三个数相乘,积是70,这三个数是( )( )( )。③一个数的最小倍数除以它的最大因数,商是( )。应用题:①三个班参与体育训练,人数分别为24人、36人、42人,要把它们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但各个班同学不能打乱,最多每组多少人,每班可以分几个小组?②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为72,这三个自然数分别是多少?如果是连续三个偶数,这三个数又是多少?最后是集体作业:每一个小组编制一套检测题,各种题型都要涉及,题量为四十分钟可以完成。虽然作业量并不小,但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却很快,效率也很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反映良好,没有感觉疲惫。特别是集体作业,小组分工明确之后,学生参与热情非常高,并在训练中获得认知提升。
摘要:作业设计是教学的基本环节,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而长期以来,教师布置作业存在重视作业的短期功利价值,忽视长远的教育价值等问题。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应明确作业的功能目标;开放性设计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回归生活;科学评价学生的作业,使学生创造热情更加高涨。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新课标 策略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实施有效备课与有效课堂上的实践中,许多学校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但在作业设计方面,许多教师往往过多地依赖教科书,迷信习题集,对作业的设计认识不足。其实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如果作业设计不科学,则不仅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制约学习的灵活性,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出新颖、有趣、开放的新型数学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引起数学教师的重视。
一、应明确作业的功能目标
教师设计作业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学生掌握某一学科的知识内容,形成某方面的解题技能,但具有这样的目标是远远不够的。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而作业设计时更应把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目标纳入其中,从实际出发,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地确定作业目标。
1.作业目标的多元化。学生完成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巩固、深化知识,也是在实践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在运用知识的同时又是在培养观察、分析、动手、创造、综合等能力。例如,在学习利率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副周围的储蓄机构去调查,并为自己的压岁钱设计一个最佳的储蓄方案;学习完平面图形后,可以让学生自制七巧板,并拼出最具想象力的图案来等等。这些作业不仅更能巩固深化了新知,而且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相当深远的作用。
2.作业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新课标告诉我们,人人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数学作为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和工具,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完圆的周长和面积后,可以布置学生测量计算一棵树的横截面面积,学习体积后,可以布置学生测量一张扑克牌的体积等。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不仅巩固了新知,而且运用创造性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为今后解决这一类型的问题打下基础。如果只找些类似机械简单的作业,就失去了作业“再学习、再发展”的作用。
3.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相互兼顾。教师设计的作业不能只看到眼前,不能只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更不能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而使学生陷入作业的海洋。数学其他科学的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将来更好的用数学,应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切忌置一些急功近利、简单机械的作业,使学生时时刻刻学习到“必需的数学”。
二、设计探究性作业,开拓创新的空间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然而,真实情况却恰恰相反,这样的作业制约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这也是许多老师困惑“我都让他们多次练习击 了他们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况且学困生往往不是一科困难,多门功课都补习,负担之重可想而知,效果之差就在意料之中了。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期望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教会所有人我们安排好的知识.以便在考试中答到试卷上,取得一个好的成绩。为此我们也假定所有学生可以做到这一点。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这样完成作业印象深,效果好。
三、开放性设计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回归生活
1.开放作业的情境,把实际生活场景搬到课堂上。新课标明确规定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学生的学习应脱离枯燥的纯数学的没有任何情境的学习。应将学习的内容放到具体生活情境之中去,让学生在具体的、丰富多采的生活中去学数学,解决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只有这样,才可能激起学生创新的激情,才可能让学生向更高目标挑战。如小学低年级教材中模拟了超市购物、运动会等许多生活情景。学生在这些开放的情境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积极主动地思考。虽然他们所用的方法、得到结果不一定相同,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2.开放作业的内容,让学生离开课桌、走出校园。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过去那种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只要一张纸一支笔的作业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学生再也不能被禁钢在课桌上。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作业,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自己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去收集、去整理各种所需的数据,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得到数据,然后才能完成作业。例如。学习了面积知识后,可让学生为学校画一个平面图,出去春游前,让学生通过调查、分析写—个最经济的出游方案并说出理由等。这样的作业“纸上谈兵”是永远得不出答案的,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得到真实准确的答案。
结语
“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活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新课改浪潮中,我们教师应积极探索,“让每一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毛健儿.让数学作业焕发生命的活力——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J].小学教学参考.2006(26)
[2]蔡国奇.数学作业设计策略初探[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6(12)
【摘要】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教材或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基本探究性内容,促使学生在探究性作业过程培养的独立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然,充分发挥探究性作业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作用,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探究性作业。对此,本文就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的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小学数学;探索性作业;设计
科学、合理的实施数学探究性作业,能够给学生充分主动的探究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开发智力,在整个探索作业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更加准确的、有效的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数学水平。那么,如何科学、合理的实施数学探究性作业?根据数学教材、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有效的设计数学探究性作业,促使探索性教学贴近学生,正确的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数学水平。基于以上内容,本文笔者将以小学高年级数学为例,就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的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1)研究目的
通过理论思考与实践尝试,探究小学高年级探究性作业设计方案,以促使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能够牢固掌握,并且可以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为促使小学生以后更好的学习数学这门课程创造条件。
(2)研究方法
对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的研究主要是利用以下方法:
其一,文献研究方法。也就是查阅与小学高年级数学相关的文献,学习其中的相关理论,借鉴已经可以有效应用的研究成果,为此次研究课题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
其二,个案研究方法。也就是找出与此次研究课题符合的代表案例,收集与案例相关的资料,根据资料内容,从中总结经验,进而应用到此次研究课题中。
其三,经验总结方法。总结实践,对所积累的资料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分析和概括,总结经验形成理论。
(3)研究内容
此次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索性作业研究中主要是对不同层次、不同范围探索性作业类型、形式、方法途径的设计与研究;研究数学探究性作业应用于小学高年级中对学生数学能力培养情况;研究学校、教师、学生对探究性作业实施的评价。
(4)研究结果分析
在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明确当前市场上课外辅导书多且杂,针对性不强,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利用此类学习辅导教材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并不能产生多大的成效。而探究性作业的实施,则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辅导,促使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更加牢固的掌握。因为数学探索性作业是以任务学习理论为基础,起要求学生在进行探索性作业学习的过程中从简到难,逐渐掌握数学知识、技能。行为倾向,促使学生真正得到锻炼。所以,科学、合理的设计数学探索性作业,对于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水平有很大帮助。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索性作业的设计
(一)数学探索性作业设计的原则
①开放性原则。由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数学探索性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探索性作业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思考,设计的探索性作业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个性、创造能力。
②层次性原则。探索性作业的设计还要具有层次性,也就是根据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数学作业,促使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完成数学作业,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数学课程学习当中。
③趣味性原则。探索性作业的课题本身应当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数学探索性作业的过程中,注重结合学生的心灵特征,设计具有趣味性的作业。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索性作业的设计
(1)设计单元知识要点框架
为了促使小学生能够对所要练习的小学数学作业有清晰的了解,在设计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索性作业的过程中首先要设计单元知识要点框架。由于笔者所在学校采用苏教版教材,那么在此笔者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来进行设计。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特点,可以将数学探究性作业分为两部分,即课内部分和课外部分。由于课内部分主要是训练学生数学理论知识,所以,将课内部分分为基础型练习、操作型练习、以及拓展型练习。而课外部分主要是锻炼学生数学技能,所以课外部分主要分为基础型练习、实践型练习、调查型练习。
(2)各个板块作业内容说明
①基础型探索作业。基础型探索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加深所学数学知识的印象。在基础型探究作业中主要练习的是数学知识重点、难点、关键部分,促使学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②操作型探究作业。操作型探究作业是根据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知识运用不佳的部分提出来,促使学生可以再次对实践操作中得到的实物、数据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计算,从而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③调查型探究作业。调查型探究作业可以使学生在社会调查中,懂得数学知识的运用,促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
总之,数学探究性作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其能够给学生充分的主动探究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开发智力,在整个探索作业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更加准确的、有效的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数学水平。当然,需要促使此种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作用,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设计,才能促使探索性作业有效应用。相信随着相关人士的不断研究,探究性作业的应用效果将会更强,将其应用于小学数学中,可以更加有效的引导学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