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8 09:57:1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互联网大学生创业项目,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融资方式;众筹方式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0.057
0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都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举措支持大学生创业,在税收、办公场地租金、创业培训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根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显示,在2015届大学毕业生中有2.86%选择了自主创业。
为了调研分析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创业资金筹集现状语文题,我们对北京地区大学生进行了随机的问卷调查。问卷采用线上和线下纸质问卷分别发放,有效回收问卷共206份。这次的问卷设置一共21个问题,除创业者个人基本信息、创业背景问题外,问卷主要就创业意愿、业障碍和创业资金来源等方面问题进行调查。
1大学生创业资金有效渠道少,获得困难
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80%以上大学生创业者对当前的创业政策和环境较为满意,但创业资金成为他们创业行动的首要障碍。
大学生创业获得创业资金的有效渠道非常有限,及时获得也不足以支撑创业活动有效开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政府及金融机构支持有政策,难落实。尽管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扶植政策,但支持资金要求门槛高,数额小,杯水车薪。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对于什么项目可以发放贷款,发放贷款的金额以及贷款抵押物要求严格,而绝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不符合要求而无法获得贷款支持。
其次,社会风险投资机构对创业项目和创业者均有严苛要求。不仅追求短期内即有高回报收益,而且附加严苛的投资条件以及过高的股权要求。这些情况往往使得风险投资据大学生创业者于千里之外。
此外,高校及社会层面创业帮扶往往局限于创业教育培训、宣传报道、市场信息牵线搭桥等非关键因素方面,对于获取创业资金方面缺少有效的实际性支持。
2大学生创业资金主要渠道及其利弊分析
2.1大学生创业资金主要渠道来源
目前,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个人及亲友自筹全部资金:这种方式包括个人自有资金、家庭成员或亲友资助以及两种情况混合。选择自己或家庭完全出资作为创业初始资金的比重是最大的,占35%。
(2)合伙人按股份出资:合伙创业者按照约定出资,约定所占股份的方式,这是最常见股权融资方式,在创业大学生中占22%。
(3)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风投基金投资:股权投资单位通过投资取得新创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股份,可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和其他实物资产直接投资于企业,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可以通过分得利润或股利获取,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取得。能够获得风险投资的创业大学生占被调查者10%。
(4)民间或银行有偿借贷:有偿借贷,包括民间借贷及银行贷款。这两种方式都是借入有期限有利息支出的款项。一般而言,民间借贷利率要比银行贷款高得多,但如果缺少固定资产或抵押物,大学生很难从银行贷到款。这种筹资方式占被调查者21%。
(5)众筹融资:众筹,即创意者或微小企业等项目发起人(筹资人)在通过中介结构(众筹平台)身份审核后,在众筹平台的网站上简历属于自己的页面,用来向公众(投资人)推介自己的项目以获得众人投资的形式。这种筹资方式占被调查者12%。
此外,很多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是混合型的,即上述方式中两种以上方式的混合。总体而言,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主要有此五种情况。
2.2大学生创业资金主要来源方式利弊分析
2.2.1个人及亲友自筹全部创业资金
这种方式的好处主要表现在:企业股权单一,创业困难期度过会收获全部收益;自主决策,无干涉,决策效率高;创业者经营压力大、动力足等。
自筹资金创业的高风险也可能带来高收益。一旦熬过创业初期,当公司步入正轨之后,获取的收益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对于一个股东少的公司来讲,事务的决策是非常高效的,大学生创业者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设计去经营创造这个公司。
完全自筹资金的不利之处在于:全部个人出资,经营财务风险完全有创业者承担,风险高压力大;创业资金一般数额有限,难以快速扩大规模;创业者家庭共同承担经营风险和心理压力等。
在当今这个发展节奏快,越来越强调用户数量与用户服务体验质量的年代,没有足够的资金就意味着较差的公司管理经营反馈制度、较差的用户体验以及更少的顾客利益。而这又会对公司接下来的发展起到制约作用。
2.2.2合伙创业者按股份出资
这种方式的好处:融资方式非常普遍,融资周期较短;一般按股份份额出资,据此分配企业职权和收益分配机制,有制度和法律保障,纠纷少;合伙出资创业还能分担创业压力和财务风险等。
这种方式是当代大学生创业者选择最多的创业方式之一,也属于现代企业制度最常见治理形式之一,股份制管理。也是我们向大学生创业者积极推荐的融资形式之一。
不利之处:创业初期,牺牲了部分的决策效率,决策需要达成一致,共同决策;创业者之间可能会出现权力分配、发展战略与事务决策的分歧,导致矛盾;企业内部容易出现围绕不同创业者的派系等。
2.2.3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风投基金投资
这种方式的好处:融资透明性好、安全性高、投融资过程规范;融资额度大,可以最大定程度上解决创业者的发展资金问题;投资方的实力和资信较高,退出机制规范。
不利之处:门槛高,对企业条件与发展前景要求高;同时融资谈判过程和投资周期长,难度大;投资方一般要求话语权,融资方要牺牲一定的话语权和管理权限等。
其不利的方面主要体现在:
(1)风险投资机构一般对创业公司的起点要求非常高,尽管现在个人企业的融资门槛降低,但是创业初期的大学生所创办的项目要求仍旧非常高。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创业项目与产品的技术含量并不高(甚至较低),其经济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替代品多。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些创业项目的投资风险较高,难以引起投资者的关注。
(2)创业者牺牲了自己一定的话语权。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股权多的一方,必定会参与更多的企业决策和企业规划等方面的决策。这样企业将很难完全按照创业者的想法去经营。
2.2.4民间或银行有偿借贷
这种方式的好处:银行Y源丰富、资金雄厚;民间资金操作简单快捷。
银行贷款是最常见的融资方式,但是贷款对于创业者而言门槛极高,因此民间借贷应运而生。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而非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民间借贷作为一种资源丰富、操作简捷灵便的融资手段,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银行信贷资金不足的矛盾,有效解决创业企业的发展问题。
但是其不利之处也显而易见,银行和民间资金借贷均有很高门槛;银行程序复杂,放贷慢;民间资金利息较高,易出现纠纷,安全性差等。
2.2.5众筹融资
这种方式的好处:股东数量多、融资速度快;融资过程本身成为营销过程,可以利用互联网实现创业项目营销传播。这是近年最新的分散型融资方式之一,也是最具互联网创新意识的融资方式。
不利之处:融资对项目要求门槛也较高;当前相关法律系统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本次问卷调查中,有一小部分的篇幅都是关于现在大学生对众筹的了解及思考。结果表明,大部分的大学生只是听说过或者有了解过众筹投资。同时也有相当多一部分同学表示对众筹这一投资方式并不信任。
2.2.6混合情况
事实上,融资常常是多种形式混合。例如,合伙出资创业又获得贷款资金。尤其是当企业走上正常发展轨道,混合融资就会成为常态。
3结论与建议
通过我们的实际调查,我们得到如下基本结论:
(1)当前大学生创业资金主要有效来源渠道是个人及亲友自筹全部资金;合伙人按股份出资等两种方式。
(2)调查中,大学生创业者目前选择最多的融资方式是个人及亲友自筹全部资金。
(3)大学生融资创业未来发展方向是合伙人按股份出资;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风投基金投资。
(4)已有少数大学生创业者开始尝试众筹融资等新型创业融资方式;但大部分人对此类方式尚无完整的认知。
对于大学生创业项目融资,我们给出这样的建议:
(1)大学生创业尽量从小微型项目起步,创业资金主要依靠创业者个人或家庭筹集。因客观条件限制,大学生创业者很难获得创业基金风险投资或银行贷款。
(2)如创业项目属于中大型项目,应该进行严格可行性论证,务必获得风险投资机构足额投资以后,才能保证较高的成功率。
(3)创业融资方式多样,各有利弊,创业者选择应根据个人和项目实际情况区别而定。
参考文献
[1]罗明雄,唐颖,刘勇.互联网金融[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2]梅俊彦.国内众筹平台闯入股权融资“禁地”[N].中国证券报,2013,(03).
[3]邢缤心.境外股权众筹的发展与监管简述[J].清华金融评论,2015,(3).
[4]丁辰灵.股权式众筹:创业融资变简单了[J].沪港经济,2014,(1).
[5]马建.基于众筹融资模式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J].商业经济,2015,(10).
[6]张盼.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业融资与众筹对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10).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教育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增加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强度和难度;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显现出了高校创业教育内容及形式的孤立性和单一性;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了高校创业教育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依托“互联网+”教育模式发展的新常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已经成为我国高校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当今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机遇。
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1、萌芽和起步阶段(1997-2002)。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不论是创业教育理论还是培训机制,在这一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虽然在这一领域进行探索的院校与专家不在少数,但并没有形成一套适合中国国情与教育发展现状的行之有效的方案,大部分为高校自主探索阶段。自1997年至2002年4月,许多高校都做了有益的自发性探索。比如,清华大学开展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探讨与实践;复旦大学则将创业教育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获得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有志创业的学生还提供专门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尝试开设了创业教育课;武汉大学则通过实施“三创”教育(创造、创新、创业教育),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业人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学生创业给予资金支持,并帮助解决注册难、筹资难等问题,以及开设创业教育选修课。2、发展实质阶段(2002-今)。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始实质性推进,创业教育在中国的发展进入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发展阶段。2006年6月,等联合启动“创业中国———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工程”;教育部2010年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并于2012年8月试行《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进行了全面统筹和部署;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到了国家发展的更高层面。根据要求各地高校进行了实践性探索:以课堂教学为主导来进行创业教育,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来开展教育课程;以“提高学生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的创业教育”。综合式的创业教育,即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为学生创业(创办公司)提供所需要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近年来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收效显著,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创业教育研究的主题与内容处于介绍和引进阶段;二是从事创业与创业教育的专业队伍缺乏;三是缺少系统而规范的创业与创业教育平台;四是教育主体与客体的互动性不强;五是教育手段的单一性、教育领域的局限性、教育模式的重复性等等。
二、“互联网+”概念的提出
2012年11月14日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杨首次提出“互联网+”概念。2015年3月腾讯马化腾首次向人大递交“互联网+”提案。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了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战略的提出为新时代的教育模式提供了新方向,信息技术的勃兴催生了一大批新兴媒体,对高校创业教育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庞大的市场需求带来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的拓展,而大学生是较早接触新媒体且能够熟练使用新媒体的高级知识分子群体,“上网”创业将成为他们发展的新空间,为他们的创业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价值
“互联网+”是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组织变革,提高产业效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将“互联网+”与传统的创业教育集合,以“互联网+”理念指导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环境,使以上四个因素产生更加密切的联系,协同合作,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1)转变教育者理念,建立科学创业教育机制。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育者包括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领导部门、高校决策者)、教育实施者(专职教师、客座教授),教学者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培养大学创业能力的关键因素。在“互联网+”的新环境下,在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的创新形态中,为了使互联网思维进一步深化,带动实体经济取得更大的发展,教育者作为“大众创业、万种创新”的重要引领者和实践者,应适应“互联网+”的新常态,学会用“互联网+”理念思考和解决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育者,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通过走访创业企业、创业工作成效显著的高校,调研“互联网+”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这些人才等相关课题;通过专家学者讲座、创业成功者培训等形式,将新的创业教育思路和办法引进来,建立顺应“互联网+”背景下的创业教育的机制、体系。这要求教学者在掌握创业理论的同时,时时关注社会发展的新动态,了解行业发展的新要求。首选要建设一只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通过理论学习、专业研讨、外出调研等方式不断提高创业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特别是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通过互联网学习的方式,也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其次,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将专业和行业融合、理论和实践融合,建立“学习、项目、竞赛、再学习”的教育思路,理论知识教授,引导学生从事项目,经过竞赛检验,寻找存在的弊端,再学习,再完善的过程;充分利用“互联网+”,将互联网和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点,保证高校创业教学的高效性。(2)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在创业实践中培养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受教育者是创业教育培养的对象,也就是大学生,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对象,创业教育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大学生能否在学习和今后创业的过程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于大学生而言,想要提高创业能力,首先要从内在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持之以恒的决心,面对困难不轻言放弃。其次对于有创业意愿的同学,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了解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与家人沟通,同老师探讨,向长者请教,要明确创业目标,制定合理规划。其次要用知识来武装自己,不仅要掌握老师传授专业知识,并且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资源,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储备,为创新创业提供智力支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下,“互联网+”理念飞速发展,新兴的创业项目和创业比赛层出不穷,大学生应顺应大潮,充分准备,经过充足的调研后,选择一个有兴趣的项目,精心准备,通过参加各项比赛来教校验项目的可行性。如果条件允许,可将项目应用到实际,通过实践来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3)更新创业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创业的形式发生着诸多变化。从实体创业到网络创业,通过“互联网+”,又到导向实体,创业教育的内容也日新月异,部分创业理论可能已经不适合在当下社会环境应用,因此创业教育内容必须紧跟社会、经济发展,适应国家政策变化,才能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培养创业能力。目前,高校应加大对创业教育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相关内容课题的申报,为更新创业教育内容提供科学的依据。从传统课堂授课,到线上授课;从固定时间授课,到师生随时交流随时互动;从单一的老师讲授,到创业成功经验分享时时看。将创业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生活的点滴,只要打开手机、电脑就能够获取想要的创业教育内容。同时在大数据时代,关于创业教育的信息数据太多,其中质量参差不齐,创业教育就要有甄选的过程,保证传递给学生信息正确科学有效,对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升有正面积极的作用。(4)优化创业教育环境,营造良好氛围。教育环境是指影响教育活动的外在因素。目前影响大学生创业教育环境包括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优化创业教育环境,就是提高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社会认同感,增加创业信心,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社会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大环境,大学生需要在这个大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社会认同。从社会舆论角度出发,应积极宣传“互联网+”创业,帮助大学生树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增加“互联网+”创业的信心,让更多的大学生选择“互联网+”创业作为自己的未来职位发展方向。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加大政策支持和创业实践服务,尤其在资金支持、创业保障等方面,鼓励大学生创业,特别是在“互联网+”领域,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搭建创业平台。高校应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视,深化改革,强化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集合,提供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场地支持、技术指导,鼓励专业教师加入到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增加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家庭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微环境,大学生需要在这个微环境中得着鼓励和支持。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毕业之后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选择。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家长应该转变观念,以新的思维方式和理念理解大学生的创业行为,与子女进行充分交流,合理引导,给予必要的感情鼓励和资金支持。
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新思路
(1)依托“互联网+”开创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指导课线上模式。在完成传统课上教学的同时,将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过程资料、素材制作成视频通过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的形式,学生可以利用高校已经拥有的校园网,获得相关网络课程,从线下学习到线上学习。线上教学不仅推动了教育载体的创新,而且可以结合变化及时充实、更新内容和素材,把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转化成其可接触的教育资源,让学生以最迅捷的方式学到想要的知识和解决遇到的问题。(2)依托社交软件,持续创新,保证大学生创业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结合大学生绝大多数为95后,95后具有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等特点,依托“互联网+”平台,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社交软件(博客、微信、QQ、微博)向同学们推送多种形式(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的创业知识、创业政策、创业成功案例等信息,通过碎片化、互动化、交互性等手段让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学生日常生活并与之融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参与性。从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创业观念、提高创业意愿、增加创业成功率。(3)建立大学生创业网络基地,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效率的提升。创建类似“创科联盟”、“万众云集”等创业网络基地,为想要创业学生、老师、创业成功者提供交流平台。建立由创业教师、学生、正在进行创业毕业生、取得一定成绩的创业成功校友多层次的成员组成的互联网论坛、群组。创业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负责平台的搭建和维护,发掘可以为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帮助的学校和社会资源,引导学生提出想法,向有经验的创业者请教,丰富学生的创业实战经验,帮助学生树立创业信心,通过“传、帮、带”等形式,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依托创业网络基地,帮助学生获得更多、更好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了解可以获得的政策支持争取相应支持,并获取各地举办的创业大赛,积极准备参加创业大赛,培养创业能力。在创业项目需要规模发展时,可将创业项目制作成文字或视频,到相应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获得更多人的关注,进而有机会获得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庞勃.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对比[D].东北师范大学,2008
[2]章巧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教育教学论坛,2016(21)
关键词:大学生 网店创业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3(b)-0100-02
1 大学生网店创业的背景
1.1 就业形式依旧严峻
目前,随着我国的迎接毕业生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状况,首先,我国2016年大学毕业生就高达765万,无疑今年的毕业季也是“最难就业季”。其次,供需矛盾的突出,如今市场变化过快,大学的专业设置很难或者不一定会适应4年以后的市场变化,就业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大一部人毕业就意味着失业。最后,就业渠道不畅通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很多大学生毕业生愿意去国企事业单位,而不愿意去基层就业。这就导致很多企业招不到人,很多人没有工作的矛盾。
1.2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上创业成为了大学生最受青睐的一种创业方式,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12月末我国的网民数量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相比2014年增长2.4个百分点。其次,2015年淘宝双十一营业额就高达912.17亿元,相比2014年增长59.7%。这给大学生网上创业提供了契机,也激发了很多大学生网上创业的欲望。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给予大学生网上创业提供了便利。
1.3 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
我国政府也在大学生创业方面给与支持,从2015年总理在“两会”上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到今年又发出“坚持就业为先,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声音,各种免交管理类、登记等业务的费用无疑成为众多大学生创业的福音,也给创业的大学生以动力。
2 大学生网店创业现状
2.1 想创业的人多,成功的人少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大学生网店创业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条件,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但是,真正加入自主创业行列的人却逐年减少。想创业的人达到80%,但是真正创业的大学生却寥寥无几,据统计我国每年大学生网店创业成功人数仅占3%左右,相比政府机关,国家企业的吸引,大学生创业只是大海当中的一隅。
2.2 激情饱满,经验不足
随着逐年增长的就业压力,和政府给与大学生创业的各种优惠政策社会舆论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对于创业激情饱满,再结合自己的创业项目和兴趣之后怀着一颗渴望成功的心,加入网店创业这一条看似走向成功的捷径之中,但与社会创业主体的竞争之中,很快会在处于劣势,“优胜劣汰,试着适者生存”这一条社会法则,必然会给富有热情而没有商战经验的大学生们以重创,随着时间的考验,创业者急于求成,对市场评估不准确,仅仅凭借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感性面对,加上随之而来的各种压力,往往是导致失败的源泉。
2.3 经济基础差
在很多大学生创业中,成功的并不多,据统计2014年在A轮融资成功的846家企业中,目前已经倒闭70%,在倒闭的企业中除了创业者的个人实力等原因外,最大的原因还是资金的问题。在高校里很多大学生的家庭情况一般,都是白手起家,主要都是靠他人融资的方式进行创业,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出现难免会出现资金流断裂的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加之没有充足的后备资金,企业很容易破产,经济风险很大。所以在面临就业还是创业的时候,很多大学生在现实的经济压力下,往往会放弃创业转而进入企业工作,缓解自己的经济压力。
3 大学生网店创业的问题分析
3.1 创业项目方面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很多大学生将创业想得很简单,在对于现在的创业项目上,只是根据现在社会发展的热度较大,或者是现在比较热门的项目,盲目地跟风,真正去调查的人非常少,而创业项目一旦确定了,就标志这企业的战略目标方向已经确定了。
3.2 社会经验方面
有很多大学生的创业是从走出学校的那年,走进社会那一年的,他们在学校其实无论有多少实践的内容其所接触的最多的还是书本上的内容,而对于真正用于实践还是缺乏社会经验的。
3.3 认识性方面
这个问题是针对某些技术型的大学生而言的,因为在某些技术型的大学生而言,他们认为一个企业的核心就是技术,有了技术就有了核心。其实这个想法并不完全正确,一个企业的核心发展是核心技术,但是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占据市场份额的重要因素是管理和营销,一定要意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正确的管理能够增加一个企业的效率,高效率的营销能使企业在市场上建立自己的品牌,占据一定的销售份额。
3.4 经济与资源、团队方面
这是每个创业的大学生都会面临的问题,他们最初的资金匮乏,其实资金的问题还是好解决的。国家现在鼓励科技创新和大学生创业项目,对于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方面较为有保障,但是在资源与团队方面,一个好的团队是一个企业的灵魂,资源与技术,也正是我们所大学生所面对的问题。
4 完善大学生网店创业的策略
4.1 市场调查
在进行一个网店创业时,选择一个恰当项目进行市场调查,调查这个项目的前景、存在的问题,及消费者对于这一项目的问题与看法,进行市场调查后,分析市场项目的可行性与威胁性,进行这个项目的评估,及时对问题进行预知和对策。
4.2 增加专业性
网络交易平台日趋完善,各互联网行业市场日渐饱和,精准定位市场、分析市场,网络营销在慢慢发展中日趋多样化和成熟化,所以,学习好网络营销方面的知识可以让遇到的问题更能系统性、专业性地解决问题。
4.3 调整创业心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网络现在已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目前这样的环境下,对大学生是有利的。大学生们只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利用好主观和客观的优势,在创业前期做好规划,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充足的抗压能力。面对复杂的社会,大学生们刚刚毕业,没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支撑,所以创业初期会很艰难,有时难免会出现迷茫与混乱,但是大学生自身的优势是别人难以复制的,他们创新能力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别人强,这就是他们的优势。但是有优势的同时也有劣势,大学生们在遇到问题时要积极解决,不断创新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开始。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网络资源;创新学习;创业能力
知识经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在创新型国家发展建设中越来越需要创新型人才。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社会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为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文件对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程有着深刻的引领作用,其核心内容是让创新创业成为学生、教师、学校管理者以及全社会成员的理性认知和自觉行动。为顺应世界“互联网+”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资源的应用优势,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加快推动互联网与各领域的创新发展整合,提升经济生产力创新。新形势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必然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因此,高职院校要抓住时代机遇,紧跟互联网时代步伐,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推进高职学生进行网络创业,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1]。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据统计,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从2001年的114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727万人,到了2015年更是高达749万人。数据表明,在“十二五”时期,年平均达到约700万人的应届毕业生,市场人才偏向饱和,严峻的就业形势让门槛较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2]。应对高校的扩容以及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创新创业成了新形势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客观选择,同时也符合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自主创业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一种新选择,也是对传统就业观念的挑战,为社会提供更高层次的人才就业方式。因此,以创业带动就业作为缓解高校就业压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目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我国高校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创新创业教育,国家几所试点高校尝试创新创业教育,比欧美国家晚几十年。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合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认识上严重不足
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在办学理念中没有渗透创新创业教育,没有系统地设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简单地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为学生参加招聘会进行的简单岗前培训,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一部分,无法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高职学生创业意识淡薄,不能正确地认识创业教育,在选择的创业项目时技术含量较低,市场竞争力弱,从而造成其创业成功率低。
(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方面缺乏深度研究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深度的研究,简单地将西方一些国家创业教育的课堂教材和教学方法搬过来,没有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需要,缺少规范化、本土化,因此实际运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也有待规范,创新创业教育虽纳入必修课程,但课程比较单一,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严重脱节,缺乏系统的设计,造成创业资源的严重不足。
(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我国大部分高职业院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大都没有受过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而是从其他专业兼职来搞创业教育,必然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专业领域的研究和创业实践经验,更缺乏创业经历。虽然有一部分高校从校外聘请一些企业界的成功人士和创业专家来校讲座和培训,但由于缺乏相应配套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与管理机制,还没有形成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再加上课程设置安排不合理,课程时间上也会产生冲突,造成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四)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有待深入
大多数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竞赛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但终究偏向以赛代教型,没有让高职学生更深入地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培训。虽然高职学生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申请创新创业项目来进行大学生能力训练计划,但是创业实践项目主要还是在实验室或是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完成,高职学生较少机会接触真正的创业实训,造成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严重不足。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占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主要任务是服务地方经济,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所以,现阶段高职教育的中心任务是为中国经济转型及产业升级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3]。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必然会成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创新的突破口。高职院校应迅速转变观念,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新途径和新方法,利用互联网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目的。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正在努力探索一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最佳途径和方法,能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
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特征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信息交互方式,也逐渐改变着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整个教育大环境。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和教育教学手段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同时也给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改革创新的历史机遇。为响应“互联网+”网络环境下的全民创业的时代精神,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和网络资源进行网络创业,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特征可以概括为:要在高职院校积极利用“互联网”时代先进的网络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为目标,依托互联网整合创业教学资源,引入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构建创新创业网络课堂、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以及企业家创业信息共享网络,培养一批敢于承担风险、富有创新精神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实现校园教学、管理、科研、服务信息一体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网络的构建,为高职学生就业难开创了一条新路径,同时也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开启了一条新思路。
三、“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网络资源应用的优势
根据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运用网络资源,建立信息化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创新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促进大学生良好的创业意识形成,培养大学生的终身创业精神三个方面着手,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一)网络资源的运用,创新大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给大学生网络学习带来了创新的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高职学生通过运用网络学习资源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进而优化自身的知识能力结构。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大学生提供获取信息的最佳途径,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为高职学生网上学习和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网络的虚拟空间进行交流和取长补短。通过获取足够的创业知识进一步拓展了高职学生的创业思维,创新的学习模式和丰富的知识结构让高职学生在今后创业中游刃有余。
(二)网络资源丰富的图文信息,激发高职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
创业意识在整个创业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集中体现了创业者在创业全过程中的社会属性。运用网络资源创新学习可以促进高职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网络通过计算机终端传达的信息是一种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于一体的模式,通过这种形式能极大地调动人们的活动意识,从而促进高职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大学生在广阔的网络信息中选择时,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选择能力,还可以提高思维的决策能力。大学生通过在虚拟世界低成本、高仿真的学习,这种学习过程可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发挥学生的创业潜能[4]。
(三)网络创业平台,可以历练高职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网络资源知识和信息的更新速度能够激发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强大兴趣,通过运用网络吸收丰富的知识,从而形成优秀的创业思维。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创业空间,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点,充分发挥创作力和想象力,从而提升个人的创业能力,达到培养创业品质和创业精神的目的。良好的创业品质是培养创业精神的基本条件,对培养创业者创业的持久力有着重要作用。西方国家在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这方面非常重视,创业的成败与创业精神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利用网络创业和今后的人生创业中,培养终生的创业精神是十分必要的。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国内一部分高校已开始构建初具规模的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通过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创新创业政策和人才信息,开设创业网络课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业能力。但网络创新课程和创业实践相对薄弱,无法满足大学生对创业教学资源及创业实践项目的学习环境等潜在需求。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在高职院校建设一个创新创业教育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四、构建“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
为了让高职院校学生更方便更自由地进行创新创业理论的自主学习,促进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思想交流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利用云创业构建一个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主要内容包括最新的创业政策和人才信息资讯、灵活的教学资源、先进的网络教学管理、高职学生自主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测评、校企合作交流等多个项目,通过云平台将学校与企业信息集中起来经营、整合人才和社会资源,是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改革教学模式,构建创新创业网络课堂平台
用于创新创业故事、创业步骤和方法、案例教学视频讲座以及模拟讲座等资源,可运用微课和头脑风暴等多样化形式进行生动有趣的网络课堂教学新模式,并给予创业的大学生相应的1学分认定。要调动学生的网络课堂学习兴趣,了解创业成功和失败的经验,通过师生在线交互进行实时创业跟踪指导,并对创业的全过程和结果进行创新创业测评。大学生也可根据喜好对教学资源进行查看或下载,为大学生了解创新创业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空间。
(二)加快信息一体化,打造创业系统资讯平台
展示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最新动态和科研成果公告等信息。在网络时代信息资源是最好的财富,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浏览最新的创新创业信息动态和创新创业培训信息,了解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了解最新的创新创业科研成果,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抓住创新创业的良好时机,为今后创新创业实践走向成功奠定基础。
(三)加强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建立网络专题培训平台
这个平台主要是对部分有创业意愿或是已有创业实践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专题培训。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开设网络“创业计划课程训练”和SIYB、KAB创业课程培训,并将此培训纳入实践教学环节,给予相应的学分1学分认定。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创业技能,了解创业的过程和模式,学习创业的步骤和方法,培养自身的专业能力、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和创业成功率。在创业学习中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思路和途径,树立主动性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观念,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创新科研水平,打造网络教育科研平台
利用网络创新创业大赛和创新创业科研项目申报及审核等相关信息。可利用教育科研平台组织大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电子商务竞赛等一系列创业学科竞赛,也可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科研项目申报评选。学生可方便快捷地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浏览相关信息,并在线填报相关申报表格,管理者则通过网络教育科研平台对学生的申报材料进行网络统一评选审核,同时使用电子公章给予评审意见。
(五)丰富教学手段,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实践性教育,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可以通过创业模拟软件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创业模拟实践的机会,同时学习和推广“O2O”新型线上线下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渠道展开营销,并做好实践教学准备工作,从货源、网络推广到物流配送的整个全过程,最后完成电子商务交易,让大学生最终从网络模拟实践走向实际自主创业。教师和学生可建立讨论群组进行相关讨论,实现大学生与创业导师、创业者之间进行深入的沟通在线交流,从而更大程度地提高大学生创业学习的主动性,真正达到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的目的。大学生通过网上创新创业测评,了解和总结创业的成效[5]。
(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共享校企合作网络资源
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建立校企互融的校园文化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企业丰富的创业经历能为高职学生提供创业的激情。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文化资源,将合适的企业管理理念渗透到学校教育当中,形成未来校企合作的优秀校园文化。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建立创新工作室、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以及“校企合作实训室”等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通过校企资源的整合利用,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在校企合作共建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搭建一个平台空间产品研发、专利申报、技术合作交流等信息,高职学生可以通过平台空间搜寻合作机会和企业的经费赞助,不同企业之间也可通过平台共享网络资源,极大地促进高职学生与企业、社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建立“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应有配套的保障机制,要抓住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商机,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快速适应网络时代的社会发展,不断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网络资源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创业学习和创业实践机会,最终成为“互联网+”时代举足轻重的主力军。培养工作踏实、开拓创新的创业实践人才,努力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创业人才,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6]。
一)扩大校园网建设,创建网络教学机制
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扩大校园网建设,加大VIFI的网络覆盖区域,让高职学生无论在课堂还是在寝室都能自由上网。创建网络教学机制,让高职学生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都能进行网络学习。鼓励高职学生以微信、微博、移动App等热门的社会化工具作为信息平台,开展创新创业知识培训和分享,通过在线交流讨论,丰富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活动的方式。转变旧的教学评价机制,不能单单只偏重课堂教学,更要注重学生网络实践,激发学生网络创业的兴趣。同时,也要打造一支良好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构建适合各种专业的教师网络资源库,注重专业性和实践性有机结合,为网络教学开展做好在线交流创业指导跟踪服务,推进高职学生创业实践具体工作的有效展开。
(二)优化高职学生的网络创业环境,加强校企合作
优化高职学生网络创业教育环境,健全网络创业教育工作保障机制,在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中心增设创新创业服务网络平台管理机构,保障高职学生网络创业工作的正常运行。深化高职学生网络创业意识,建立创新创业服务网站,为高职学生搭建网络创业服务平台,负责收集和整理创业信息,以及创业信息和政策,为学生创业和就业提供及时、准确、重要的信息。强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间各种网络创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高职学生网络创业人士和企业家的信息库,加强创业教育实践在线交互和跟踪指导,分享创业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这无疑对高职学生的网络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对企业而言,学校可以为企业输送大量实习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让高职学生通过网络创业的成功案例,了解一线的实习、实践过程,从而产生创业的兴趣,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创业教育[7]。同时,打造校内外创客空间,创客活动内容要有挑战性,重点突出创业文化氛围。可以聘请国内外的知名创客、专家或是企业家来担任驻校创客导师。创客活动中师生的专利和成果的过程,都由在线管理平成,为创业信息的整个过程管理和反馈提供便利。
(三)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创业资金的投入
政府部门应制定“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并设立专门的创业资金用于支持自主创业,让门槛较低的高职学生有更多的创业机会和更大的创业成功率。除此之外,也可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方融资等方式创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加大对高职学生网络创业投资,尤其对高职学生互联网创新型中小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对于一个刚进入创业阶段的高职学生来说,更需要政府部门和行业专家给予必要的创业指导,从而让创业的高职学生更有信心。同时,适当放宽国家政策相关的限制条件,鼓励更多的高职学生参与创业,在全社会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创业氛围。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Z].
[2]曹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情况调查与分析[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6(1):67-72.
[3]周赣琛.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网络的构建[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3(3):18-21.
[4]孙晓红,张博.网络资源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创新与企业成长,2013.
[5]李敏.基于校园电商O2O运营模式的实践教学探讨[J].鸭绿江,2016(1):268.
[6]陈小筑.众创时代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5(13):1.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网络资源;创新学习;创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2-0030-05
知识经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在创新型国家发展建设中越来越需要创新型人才。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社会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为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文件对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程有着深刻的引领作用,其核心内容是让创新创业成为学生、教师、学校管理者以及全社会成员的理性认知和自觉行动。为顺应世界“互联网+”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资源的应用优势,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加快推动互联网与各领域的创新发展整合,提升经济生产力创新。新形势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必然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因此,高职院校要抓住时代机遇,紧跟互联网时代步伐,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推进高职学生进行网络创业,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1]。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据统计,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从2001年的114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727万人,到了2015年更是高达749万人。数据表明,在“十二五”时期,年平均达到约700万人的应届毕业生,市场人才偏向饱和,严峻的就业形势让门槛较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2]。应对高校的扩容以及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创新创业成了新形势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客观选择,同时也符合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自主创业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一种新选择,也是对传统就业观念的挑战,为社会提供更高层次的人才就业方式。因此,以创业带动就业作为缓解高校就业压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目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我国高校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创新创业教育,国家几所试点高校尝试创新创业教育,比欧美国家晚几十年。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合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认识上严重不足
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在办学理念中没有渗透创新创业教育,没有系统地设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简单地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为学生参加招聘会进行的简单岗前培训,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一部分,无法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高职学生创业意识淡薄,不能正确地认识创业教育,在选择的创业项目时技术含量较低,市场竞争力弱,从而造成其创业成功率低。
(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方面缺乏深度研究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深度的研究,简单地将西方一些国家创业教育的课堂教材和教学方法搬过来,没有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需要,缺少规范化、本土化,因此实际运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也有待规范,创新创业教育虽纳入必修课程,但课程比较单一,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严重脱节,缺乏系统的设计,造成创业资源的严重不足。
(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我国大部分高职业院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大都没有受过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而是从其他专业兼职来搞创业教育,必然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专业领域的研究和创业实践经验,更缺乏创业经历。虽然有一部分高校从校外聘一些企业界的成功人士和创业专家来校讲座和培训,但由于缺乏相应配套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与管理机制,还没有形成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再加上课程设置安排不合理,课程时间上也会产生冲突,造成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四)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有待深入
大多数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竞赛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但终究偏向以赛代教型,没有让高职学生更深入地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培训。虽然高职学生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申请创新创业项目来进行大学生能力训练计划,但是创业实践项目主要还是在实验室或是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完成,高职学生较少机会接触真正的创业实训,造成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严重不足。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占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主要任务是服务地方经济,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所以,现阶段高职教育的中心任务是为中国经济转型及产业升级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3]。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必然会成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创新的突破口。高职院校应迅速转变观念,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新途径和新方法,利用互联网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目的。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正在努力探索一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最佳途径和方法,能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
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特征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信息交互方式,也逐渐改变着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整个教育大环境。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和教育教学手段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同时也给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改革创新的历史机遇。为响应“互联网+”网络环境下的全民创业的时代精神,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和网络资源进行网络创业,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特征可以概括为:要在高职院校积极利用“互联网”时代先进的网络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为目标,依托互联网整合创业教学资源,引入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构建创新创业网络课堂、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以及企业家创业信息共享网络,培养一批敢于承担风险、富有创新精神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实现校园教学、管理、科研、服务信息一体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网络的构建,为高职学生就业难开创了一条新路径,同时也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开启了一条新思路。
三、“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网络资源应用的优势
根据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运用网络资源,建立信息化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创新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促进大学生良好的创业意识形成,培养大学生的终身创业精神三个方面着手,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一)网络资源的运用,创新大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给大学生网络学习带来了创新的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高职学生通过运用网络学习资源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进而优化自身的知识能力结构。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大学生提供获取信息的最佳途径,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为高职学生网上学习和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网络的虚拟空间进行交流和取长补短。通过获取足够的创业知识进一步拓展了高职学生的创业思维,创新的学习模式和丰富的知识结构让高职学生在今后创业中游刃有余。
(二)网络资源丰富的图文信息,激发高职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
创业意识在整个创业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集中体现了创业者在创业全过程中的社会属性。运用网络资源创新学习可以促进高职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网络通过计算机终端传达的信息是一种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于一体的模式,通过这种形式能极大地调动人们的活动意识,从而促进高职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大学生在广阔的网络信息中选择时,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选择能力,还可以提高思维的决策能力。大W生通过在虚拟世界低成本、高仿真的学习,这种学习过程可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发挥学生的创业潜能[4]。
(三)网络创业平台,可以历练高职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网络资源知识和信息的更新速度能够激发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强大兴趣,通过运用网络吸收丰富的知识,从而形成优秀的创业思维。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创业空间,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点,充分发挥创作力和想象力,从而提升个人的创业能力,达到培养创业品质和创业精神的目的。良好的创业品质是培养创业精神的基本条件,对培养创业者创业的持久力有着重要作用。西方国家在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这方面非常重视,创业的成败与创业精神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利用网络创业和今后的人生创业中,培养终生的创业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国内一部分高校已开始构建初具规模的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通过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创新创业政策和人才信息,开设创业网络课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业能力。但网络创新课程和创业实践相对薄弱,无法满足大学生对创业教学资源及创业实践项目的学习环境等潜在需求。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在高职院校建设一个创新创业教育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四、构建“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
为了让高职院校学生更方便更自由地进行创新创业理论的自主学习,促进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思想交流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利用云创业构建一个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主要内容包括最新的创业政策和人才信息资讯、灵活的教学资源、先进的网络教学管理、高职学生自主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测评、校企合作交流等多个项目,通过云平台将学校与企业信息集中起来经营、整合人才和社会资源,是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改革教学模式,构建创新创业网络课堂平台
用于创新创业故事、创业步骤和方法、案例教学视频讲座以及模拟讲座等资源,可运用微课和头脑风暴等多样化形式进行生动有趣的网络课堂教学新模式,并给予创业的大学生相应的1学分认定。要调动学生的网络课堂学习兴趣,了解创业成功和失败的经验,通过师生在线交互进行实时创业跟踪指导,并对创业的全过程和结果进行创新创业测评。大学生也可根据喜好对教学资源进行查看或下载,为大学生了解创新创业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空间。
(二)加快信息一体化,打造创业系统资讯平台
展示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最新动态和科研成果公告等信息。在网络时代信息资源是最好的财富,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浏览最新的创新创业信息动态和创新创业培训信息,了解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了解最新的创新创业科研成果,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抓住创新创业的良好时机,为今后创新创业实践走向成功奠定基础。
(三)加强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建立网络专题培训平台
这个平台主要是对部分有创业意愿或是已有创业实践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专题培训。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开设网络“创业计划课程训练”和SIYB、KAB创业课程培训,并将此培训纳入实践教学环节,给予相应的学分1学分认定。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创业技能,了解创业的过程和模式,学习创业的步骤和方法,培养自身的专业能力、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和创业成功率。在创业学习中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思路和途径,树立主动性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观念,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创新科研水平,打造网络教育科研平台
利用网络创新创业大赛和创新创业科研项目申报及审核等相关信息。可利用教育科研平台组织大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电子商务竞赛等一系列创业学科竞赛,也可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科研项目申报评选。学生可方便快捷地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浏览相关信息,并在线填报相关申报表格,管理者则通过网络教育科研平台对学生的申报材料进行网络统一评选审核,同时使用电子公章给予评审意见。
(五)丰富教学手段,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实践性教育,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可以通过创业模拟软件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创业模拟实践的机会,同时学习和推广“O2O”新型线上线下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渠道展开营销,并做好实践教学准备工作,从货源、网络推广到物流配送的整个全过程,最后完成电子商务交易,让大学生最终从网络模拟实践走向实际自主创业。教师和学生可建立讨论群组进行相关讨论,实现大学生与创业导师、创业者之间进行深入的沟通在线交流,从而更大程度地提高大学生创业学习的主动性,真正达到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的目的。大学生通过网上创新创业测评,了解和总结创业的成效[5]。
(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共享校企合作网络资源
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建立校企互融的校园文化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企业丰富的创业经历能为高职学生提供创业的激情。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文化资源,将合适的企业管理理念渗透到学校教育当中,形成未来校企合作的优秀校园文化。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建立创新工作室、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以及“校企合作实训室”等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通过校企资源的整合利用,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
在校企合作共建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搭建一个平台空间产品研发、专利申报、技术合作交流等信息,高职学生可以通过平台空间搜寻合作机会和企业的经费赞助,不同企业之间也可通过平台共享网络资源,极大地促进高职学生与企业、社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建立“互网+”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应有配套的保障机制,要抓住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商机,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快速适应网络时代的社会发展,不断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网络资源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创业学习和创业实践机会,最终成为“互联网+”时代举足轻重的主力军。培养工作踏实、开拓创新的创业实践人才,努力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创业人才,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6]。
(一)扩大校园网建设,创建网络教学机制
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扩大校园网建设,加大VIFI的网络覆盖区域,让高职学生无论在课堂还是在寝室都能自由上网。创建网络教学机制,让高职学生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都能进行网络学习。鼓励高职学生以微信、微博、移动App 等热门的社会化工具作为信息平台,开展创新创业知识培训和分享,通过在线交流讨论,丰富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活动的方式。转变旧的教学评价机制,不能单单只偏重课堂教学,更要注重学生网络实践,激发学生网络创业的兴趣。同时,也要打造一支良好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构建适合各种专业的教师网络资源库,注重专业性和实践性有机结合,为网络教学开展做好在线交流创业指导跟踪服务,推进高职学生创业实践具体工作的有效展开。
(二)优化高职学生的网络创业环境,加强校企合作
优化高职学生网络创业教育环境,健全网络创业教育工作保障机制,在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中心增设创新创业服务网络平台管理机构,保障高职学生网络创业工作的正常运行。深化高职学生网络创业意识,建立创新创业服务网站,为高职学生搭建网络创业服务平台,负责收集和整理创业信息,以及创业信息和政策,为学生创业和就业提供及时、准确、重要的信息。
强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间各种网络创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高职学生网络创业人士和企业家的信息库,加强创业教育实践在线交互和跟踪指导,分享创业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这无疑对高职学生的网络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对企业而言,学校可以为企业输送大量实习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让高职学生通过网络创业的成功案例,了解一线的实习、实践过程,从而产生创业的兴趣,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创业教育[7]。同时,打造校内外创客空间,创客活动内容要有挑战性,重点突出创业文化氛围。可以聘请国内外的知名创客、专家或是企业家来担任驻校创客导师。创客活动中师生的专利和成果的过程,都由在线管理平成,为创业信息的整个过程管理和反馈提供便利。
(三)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创业资金的投入
政府部门应制定“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并设立专门的创业资金用于支持自主创业,让门槛较低的高职学生有更多的创业机会和更大的创业成功率。除此之外,也可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方融资等方式创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加大对高职学生网络创业投资,尤其对高职学生互联网创新型中小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对于一个刚进入创业阶段的高职学生来说,更需要政府部门和行业专家给予必要的创业指导,从而让创业的高职学生更有信心。同时,适当放宽国家政策相关的限制条件,鼓励更多的高职学生参与创业,在全社会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创业氛围。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Z].
[2]曹Z.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情况调查与分析[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6(1):67-72.
[3]周赣琛.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网络的构建[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3(3):18-21.
[4]孙晓红,张博.网络资源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创新与企业成长,2013.
[5]李敏.基于校园电商O2O运营模式的实践教学探讨[J].鸭绿江,2016(1):268.
刘谦带来的网络商机
刘谦的魔术表演在全国掀起了一阵“魔术热”,这可乐坏了当时中国计量学院大三学生小施。因为他不仅是一个魔术爱好者,而且还开办了一个魔术网站,在展示推广魔术表演艺术的同时,出售魔术道具和教学录像。这段时间,他的网站日点击率猛增,营业额自然也和点击率一样一路狂升。问起网站的盈利,小施开心地伸出一只手:“一个月可以达到五位数。”
“想到卖魔术道具其实纯属偶然。”小施告诉记者,大一时的圣诞节班级活动,其中一个环节就是同学们要互相赠送礼物,“既然我的魔术这么受同学们欢迎,为什么不把它作为礼物送出去呢?”
义乌一家魔术厂家的老板找到了他,问他有没有兴趣帮他管理公司的魔术网站,小施一口答应。做网站管理员的日子,小施没有拿过一分钱工资,但却积累了网站管理的经验,认识了大量的客户和喜欢魔术的朋友。
2007年底,小施和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办了一个魔术网站,主要出售魔术道具和教学录像。为了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小施卖的产品很齐全,既有价格昂贵的专业魔术道具,也有几元钱的小玩意儿。
网站开办一年多来,每天的点击量都有几千,一直比较稳定。不过,刘谦亮相春晚后,的确给小施带来了不小的商机。他说,那段时间网站的日点击率突然猛增,每天都能上万。营业额和点击量成正比,至少也增长5倍。
追梦男孩杜梦杰
“楼兰踏沙”大学毕业后去到新疆吐鲁番支教,即将离开吐鲁番时,心中却割舍不下孩子们的心愿:“老师,我们会好好学习,将来可以出去看大海。”“楼兰踏沙”将孩子们的梦想放在了追梦网上,得到了94人的支持。其中支持她的人以年轻人为主,不乏学生和白领。这个项目中,支付金额最多为2500元,而支付了2500元的8个人,除了可以得到孩子们的合影、新疆的土特产,还能参与到活动中,一起带沙漠的孩子寻找大海。
上海的高中女生周立立和杨蕾希望完成一部二三十分钟的名为《追梦人》的纪实短片,记录普通人坚持梦想和追求的故事。周立立将这个梦想变成项目放在网上。3个月的时间,她们在追梦网上得到了16个人的支持,获得了1425元的筹款。目前,两个女生关于无伴奏人声乐队和业余赛车手的第一、第二部分已经拍摄完毕,第三部分正在策划中。
杜梦杰,南京邮电大学毕业,“追梦网”的创始人。这个瘦瘦、有着自信眼神的男生说,自己的梦想,也曾在别人的帮助下实现。
大二时,杜梦杰接触到雷励中国(RaleighChina),一个由英国查尔斯王子发起的教育型国际公益机构。在那里,他学会了筹款。2009年夏天,杜梦杰报名参加了雷励中国的甘肃远征,仅用了3天时间,筹足了3100元,成为当时的筹款冠军。
2010年初,杜梦杰正在读大三。“但是当时比较迷茫,不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在哪里”,于是他萌生了环游世界的想法:“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外面的国家,看看那里的人们是怎么生活的,他们是如何看待我生活的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得不到父母支持的杜梦杰,又想到了网络上陌生人的支持。
在2011年2~4月,杜梦杰在网络上先后了3篇休学旅行的筹款文章。文中他写道:“我们的思想只会受限于我们自己的想象力,我们的路程只会受限于我们自己的脚步。”文章很快引起了网友的关注,最终成功筹集到60656.6元资金。随后,他休学一年踏上了旅程,先后在印度、尼泊尔、巴林、迪拜和阿富汗游历和实习,历时8个月。
游历中,他遇到在世界各地探险的年轻人,但是,却很少碰到来自中国的同龄人。“难道大家都不喜欢冒险?不喜欢追梦?”杜梦杰有些疑惑。
后来,杜梦杰在阿富汗的旅途中,收到了南京一位女生给他的电子邮件,女生说:“看到你的文章我很震撼,我希望能支持你。因为我也想环游世界,我也想一个人去旅行,我也想去支教。但我是个女生,我爸妈不放心我,朋友也不支持我。所以我希望我的钱能够支持你的梦想,因为你能够走得更远,走得更久,我能看到你的图片和文字。”这位南京女生,把自己假期在麦当劳打工挣的1000元钱,汇给了杜梦杰。
这番话给了杜梦杰很大的触动。“也许和这位南京女孩一样,很多我的同龄年轻人,也是因为种种原因,梦想被扼杀阻挠了”。他想,自己通过很多陌生人的帮助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自己也能够以此为经验帮助其他人实现梦想。
找到了未来发展方向的杜梦杰,提前4个月回国。经过3个月的设计开发,“追梦网”于去年9月在上海诞生。
现在,在这个以橙色为主色的网站上,静静躺着许多梦想:有的已经完成,有的还待完成。
根据追梦网的运营规则,用户填写项目信息后,团队会对项目进行核定,一旦通过,项目就“上线”了。当然,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被“追梦网”立项,网站上线以来共有500多个项目上报,最后只有54个项目成功通过挑选上线。“你如果只是简单地想去看一场演唱会,来筹门票钱的话,我不会帮你放到网上去”,杜梦杰希望立项的都是“能改善别人生活”的项目。
“首先这件事你要去做,并且这件事对你有帮助,对社会也有意义。”因此,梦想者需要为上线的项目提出几种“预售选项”和“回报方案”,而网站定义的“回报”并不是高额的金钱,而是追梦者在实现梦想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实物,可能是一张CD,也可能是一张明信片或照片。
比方说,一位80后景观建筑师在泸沽湖畔建树屋的梦想,梦想者需要达到筹资6000元的目标才算成功。作为回报,捐出38元和58元的支持者可得到纪念卡和不等的免费入住天数,捐出98元的支持者可得到纪念卡、免费入住,还能享受免费的泸沽湖划船接送,而捐出198元和518元的支持者则除了能得到以上提及的回报,还会得到特制的追梦版会员卡。
网上创业需发挥差异化优势
入行门槛低、启动资金少等特点使得网上创业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首选。
记者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主办的互联网大讲堂全国公益巡讲活动上获悉,举办方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中对创业感兴趣的占81%以上,其中近30%的大学生表示希望通过互联网直接创业。然而,大部分大学生网上创业都处于亏损状态,专家提醒,网上创业选项目需注重差异化。
一项对中小网站运营状况的调查数据显示,在为数众多的中小网站中,年收入不足万元的占比高达2/3,且近半数的个人站长年龄集中在19~25岁之间。尽管中小网站的生存状况普遍并不乐观,但随着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的层出不穷,大学生们的互联网创业热情依旧高涨。
站台网运营负责人李森认为,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和激情是值得鼓励的,但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创业资金、人脉、技术等方面都存在诸多不足,也是导致大部分创业成功率不高的几个关键因素。李森引用调查数据显示,在相同的经营领域,个人创业的成功率低于20%,而加盟创业的则高达80%。
李森称,社会资源比较少的大学生可选择成熟的连锁加盟品牌作为最初的创业项目,餐饮美食、旅游、娱乐、购物等行业都容易入手。
杭州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一
20xx年以来,浙江省、杭州市相继提出建设特色小镇,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20xx年6月,浙江省公布第一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2017年1月公布第二批名单,又有42个小镇入围;5月,该省将其中10个小镇确定为省级示范特色小镇,杭州市入选的有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西湖云栖小镇和余杭梦想小镇。
土地是城镇化、产业化的主要载体,构建特色小镇这一新生的双创平台,不得不直面的问题之一就是用地。近日,针对小镇的土地要素保障问题,笔者实地调研走访了杭州市首批9个特色小镇。
产城融合的双创新平台
所谓小镇,既不是一个行政区划的概念,也不完全是产业园区,而是一个产城融合的特定区域,是相对独立的,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的发展平台。
在浙江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里,杭州市有上城山南基金小镇、江干丁兰智慧小镇、西湖云栖小镇等9家位列其中。这些小镇聚焦信息经济、旅游休闲、文化创意、金融、健康、时尚、高端装备制造、环保七大重点产业,兼顾茶叶、丝绸等历史经典产业和地域特色产业,各自选择一个具有当地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细分产业作为主攻方向。
浙江省以用地指标作为特色小镇建设实绩的奖励。省级特色小镇要求3年总投资50亿元以上,投资强度达到500万元/亩以上;第三年的产值要达到20亿元以上,税收达到3亿元以上,旅游人次20万人次以上。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小镇,该省按实际使用农转用土地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其中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特色小镇按照60%土地指标给予配套奖励;对3年内未达到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省奖励的用地指标。省级特色小镇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其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省财政部分,前三年全额返还,后两年返还一半给当地财政。
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将特色小镇规划区范围与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成果进行图形叠加,利用信息化手段,基本摸清了杭州首批9个特色小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情况:9个小镇规划区总用地面积约5.65万亩,现状仍为集体土地的约3万亩,农用地约2.2万亩,耕地接近1万亩。
部分小镇的土地保障面临多重困局
调研发现,杭州首批9个特色小镇有一部分在建设中存在产业定位不清、工业用地规模过大、经营性用地不足等问题。
个别小镇规划的工业用地规模过大。虽然同为双创平台,9个小镇的规划理念存在较大差异,培育的成果也良莠不齐。山南基金小镇、余杭梦想小镇、余杭艺尚小镇产业特色鲜明,培育理念与产业基础结合紧密,规划具有一定超前性。
然而,个别特色小镇位于主城区范围,现状已经有存量工业用地约1000亩,规划工业用地规模却达到1500多亩,不仅未充分考虑存量工业用地转型升级,还要在主城区内新增工业用地,与杭州推行已久的工业向园区集中思路相背。另有个别特色小镇主导产业为生态旅游业,现状已有工业用地约300亩,但规划工业用地规模超过500亩,工业用地规模不降反升,与特色小镇培育理念背道而驰。
新增建设用地需求保障难度较大。首批9个特色小镇主要用于发展特色产业,需要使用相当规模的建设用地;但目前规划区范围内仍有农用地2.2万亩,约1.2万亩土地位于规划确定的限制建设区,这些地类与规划用地类型不符,需要依法办理规划调整及农用地转用手续,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占水补水等要求。浙江省要求首批特色小镇在3年到5年时间内培育完成,根据审批周期和以往的工作经验推断,规划区范围内的年均新增用地必须在两年内报批完成,年报批量至少要达到1万亩以上;但目前国家分配给杭州市的新增用地指标年均仅有不到3万亩,大量用地指标需要投向民生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园区,结余指标数量十分有限,保障特色小镇建设的用地需求难度较大。
低效用地存量较大而盘活积极性不够。与新增用地需求量居高不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9个特色小镇还有较大规模的城镇低效用地,根据各区(县、市)编制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9个小镇在2017年前计划实施的低效再开发用地面积约1500亩,现状低效用地规模还远不止这个数字,存量土地盘活利用的空间较大。本来,相较于新增用地,存量土地和厂房资源可以较快地盘活利用,但部分小镇自己动手找空间的积极性不足,存量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活跃的经济社会活动挑战传统的土地政策。笔者在调研中感受到,特色小镇年轻人聚集,新理念、新事物源源不绝,经济社会活动活跃,相应地,土地利用方式变动频繁,对传统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提出较大挑战。例如,山南小镇的烟草仓库变为基金总部基地,云栖小镇的工业厂房升级成云计算中心,梦想小镇的老旧粮仓改作了创意工作室,艺尚小镇的服装厂升级为电商创意产业园。这些新业态在城市规划管控和土地利用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制度性约束。
经营性用地规模不足,部分小镇资金平衡存在风险。特色小镇需要在城市基础设施、拆迁补偿安置、公益事业建设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目前杭州市区建设特色小镇的平均成本已经超过250万元/亩,必须通过经营性用地出让、产业用地税收等渠道回笼资金进行平衡。但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不少特色小镇没有进行系统的资金平衡测算,具体运营管理也缺少统筹,根据区片开发可利用经营性用地约40%的经验,土地出让价格必须要达到平均投入成本的2.5倍以上,才能够基本实现资金平衡。个别小镇用于资金平衡的经营性用地规模明显不足,区片开发存在亏本的可能;另有个别小镇产业项目质量不高,利税产出甚至无法支付前期开发建设的贷款利息。
明晰产业定位,善用低效土地
特色小镇的蓬勃发展,无疑正在引领经济社会新的增长点。而小镇建设在土地要素的配置中已面对诸多现实问题,需要顺应产业转型和土地节约利用的大方向,结合各个小镇的实际状况妥善应对。对此,笔者建议:
明确用地需求菜单。建议总结成功经验,对特色小镇产业发展规划进行科学论证,按照主导产业特色鲜明、相关产业按需配套的原则,合理确定特色小镇产业功能布局,纠正个别特色小镇工业用地规模过大,产业定位不够清晰等问题,将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划出规划区范围(或作为生态用地保留),在此基础上提出明确的用地需求菜单,落实到城市控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科学划分相关功能区块,确定用地类型,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科学指引。
差别配置新增用地。随着新增用地指标的逐年下降,放开肚皮吃饭的传统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有限的新增用地指标必须要用到重大、紧迫的市政府重点项目中去,特色小镇的项目,原则上应该通过盘活存量房地资源解决;杭州市确定的重大项目可以使用适当规模的新增用地指标;除市级以上产业园区范围内的特色小镇外,其他特色小镇一律不再供应新增工业用地。
土地保障主要倚重低效土地。考虑到当前新增用地报批难度越来越大,报批成本越来越高,国家调控越来越严,完全依靠新增用地驱动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显然已经难以为继。存量低效土地必然成为小镇土地要素保障的主要渠道,建议特色小镇对规划区范围内低效用地进行再调查,将可以盘活利用的部分增补进入当地的再开发专项规划,分类推进。
适度放宽用途管制。本着宽容和尊重社会创造力的原则,允许小镇的新型业态在存量土地上跨用途临时利用。考虑到目前新型业态主要集中在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领域,建议在杭州市已确定的创新型用地基础上,在产业、规划、用地等一系列制度体系中,重构新的产业和用地标准,设置合理的业态、价格等管控机制。
统筹平衡建设资金。深入谋划特色小镇涉及的资金平衡方案,充分借鉴区片开发经验,科学配置经营性用地、产业用地比重,稳妥测算经营性用地出让地价与前期开发投入之间的函数关系,确保经营性用地出让金基本能够平衡前期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稳妥预测产业项目的利税收入及培育周期,确保小镇建设有收益、有特色、有产业,力争将特色小镇建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制高点。
杭州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二
20xx年5月,按照浙江省援青指挥部陈伟指挥长的指示精神,德令哈市援青工作组由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许德清带队,走访了杭州云栖小镇、梦想小镇,进行考察学习,了解掌握了一些情况,并作了一些思考。
一、杭州发展创业创新类小镇的基本情况
杭州市近些年正在打造一大批有本地特色的创业平台,比如互联网创业小镇、基金小镇、云计算小镇,进一步集聚风投、基金和创业人才。杭州的三镇三谷(云栖小镇、梦想小镇、基金小镇;云谷、西溪谷和传感谷)正是这样的创业平台,并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无论是推动互联网创业,还是加快信息经济发展,世界互联网大会都为三镇三谷带来了新契机、增添了新动力。本次的调研考察着重对三镇中的云栖小镇和梦想小镇进行了实地考察。
(一)云栖小镇考察情况
云栖小镇,是杭州市西湖区计划依托阿里巴巴云公司和转塘科技经济园区两大平台打造的一个以云生态为主导的产业小镇。转塘科技经济园区地处之区块,园区规划用地3415亩,规划建筑面积212.95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20万平方米,预计3年内逐步会有100万平方米以上的楼宇可以用于发展。园区内现已有涉云企业80多家,包括有阿里云、华通云、威锋网、云商基金等。目标通过3-5年的发展,在那里集聚上千家涉云企业,涵盖云计算应用,如APP开发、游戏、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数据挖掘等领域,形成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条,实现产值100亿元,税收5亿元以上。另外,在云栖小镇里,将建一个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IT信息产业历史博物馆,展示以云计算为特色的互联网IT产业的发展历程;同时,跟阿里云公司合作,园区里还将成立一个阿里云技术学院,为园区企业提供云计算技术培训和学习交流。
(二)梦想小镇考察情况
梦想小镇坐落在杭州市西部余杭区,是在国家号召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杭州市大力发展信息经济的背景下,依托余杭区未来科技城蓬勃的产业前景和良好的创业环境,努力打造的全国互联网创业首选地和创新资本集聚高地。20XX年9月,梦想小镇正式启动建设,并明确了双镇联合的发展思路,即打造互联网小镇、天使小镇。其中,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小镇重点鼓励和支持泛大学生群体创办电子商务、软件设计、信息服务、集成电路、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动漫设计等互联网相关领域产品研发、生产、经营和技术(工程)服务的企业;天使小镇重点培育和发展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集聚天使投资基金、股权投资机构、财富管理机构,着力构建覆盖企业发展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服务体系。梦想小镇在空间布局上,按创业办公空间、精神文化空间、世俗生活空间三个1/3来设置,理念是先生态、再生活、再生产,得到了很多企业共鸣,阿里巴巴淘宝城、中国移动4G研究院、奥克斯研究院等项目已入驻。小镇的梦想是,力争在3年内积聚大学生创业者10000名,创业项目2000个,基金及投资机构300家以上,资金管理规模达1000亿元,金融资产总额超3000亿元。
二、杭州发展创业创新类小镇的基本做法
(一)组织有保障。省、市各级领导坚持把支持创业创新作为推动杭州市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推进器和重要抓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成立了支持创业创新促进杭州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区县(市)和开发区也相应成立了支持创业创新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为强力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为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各级各部门工作积极性,出台了支持创业创新考核实施细则和统计制度,对考核目标进行了任务分解和下达。浙江省省长李强在杭州梦想小镇调研时强调,梦想小镇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着力打造更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在服务新经济、扶助人才创业上闯出一条新路,成为众创空间的新样板,更好地推动全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中由省政府出资5000万元设立的浙江省天使梦想基金,重点支持梦想小镇优质初创团队。基金采取资助+期权+激励的模式,给予每家团队20万元资助,以更好地发挥对创业创新的引导激励作用。杭州市委召开全委会专门制定了智慧杭州20XX-2017年的实施方案,明确把信息经济、智慧经济作为杭州今后经济发展的一个主方向。杭州市政府确定在杭州还要创建十个左右创业创新小镇,为创业企业及创业人才提供物理位置、投资基金、服务体系,广泛吸引年轻人,大学生进行创业创新。
(二)政策有力度。为加大对创业创新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杭州市专门出台了《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杭州发展的工作意见》和《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杭州发展的实施意见》,同时市发改委、市经信委等13个部门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专门的配套政策,形成了支持创业创新的政策体系,积极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政策洼地。同时各创业创新园区通过开展为企业送政策活动、召开政策新闻会等,向企业和社会进行了广泛宣传。本次考察的创业创新小镇针对不同企业给予不同的政策。
1、云栖小镇政策介绍。(1)给予新设立企业,最高第一、二年给予年房租额100%的房租补助或减免,第三、四、五年给予年房租额50%的房租补助或减免。(2)给予新设立的孵化器运营商专业技术支持服务,并提供拎包入住、网络、办公家具、综合服务完善的孵化场所。(3)设立的涉云企业,当年实到注册资金每增加1000万元人民币,给予增资部分0.1%的奖励,最高不超过20万;引进境外投资,实到外资每增加1000万美元,给予增资部分0.3%的奖励,最高不超过50万元。(4)设立股权+激励的产业发展基金。
2、梦想小镇政策介绍。(1)三年内,对于经核准的梦想小镇企业,为其提供人均10平方米、最高不超过150平方米的免租金办公场地。(2)企业经核准后,可申请三年累计最高30万元的商业贷款贴息。(3)对于获得首轮300万元及以上融资的梦想小镇企业,增加两年免租期,单个企业最高可享受五年免租期。同时,三年内给予企业60%的物业、能耗补贴。(4)设立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优先投向进驻企业,支持企业创业创新。
(三)平台有搭建。三镇三谷的建立是创业创新类企业落户杭州重要的平台,为创业企业提供拎包入住、网络、办公家具、综合办公场所等一系列的创业硬件条件。云栖小镇紧扣科技发展的脉搏,以杭州云计算产业园和阿里云创业创新基地两大平台为载体,力争打造中国云谷。杭州云计算产业园是以打造国家级云计算产业和服务基地,云计算国家级专业孵化器为目标,重点发展培育以云计算应用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力争形成浙江省规模最大的云计算产业高度集聚区;阿里云创业创新基地是由阿里巴巴集团阿里云和转塘科技经济园区合作共建,拟依托阿里云计算平台,集聚上千家创新科技类企业,打造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建立创新型企业的生态圈,形成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力争把阿里云创业创新基地打造成为中国第一创新基地。梦想小镇坚持一本蓝图绘到底,在摸清底数、确定目标、明确步骤的基础上,编制梦想小镇发展规划,并认真做好建设规划与其它规划的并向耦合衔接,做到主体办公、配套设施先建设后筛选项目和创业公司进驻。
(四)人才有集聚。集聚创业创新的关键是吸引创业人才的集聚。一手抓产业公共交流服务平台建设,小镇举办各创业大赛、电子商务论坛、云服务论坛等活动,为各企业之间交流和企业自身宣传提升企业知名度搭建平台,从生产方面为人才创业提供良好的条件;一手抓各小镇等品牌建设和周边生活类项目,从生活业方面为人才集聚提供优良的环境,形成生活休闲、环境优美的生活圈来吸引高端人才集聚。云栖小镇通过云咖啡、IT茶馆等不同形式的交流平台以及创新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借助信息产业工程师、开发团队等高端人才开办的个人工作室,实现工程师在园区的独立办公,促进高端人才与入园企业的双向服务与需求,打造园区独特的工程师社区。定期举办云计算产业发展论坛、讲座、展会等相关活动,吸引行业知名人士现场交流互动,不断凝聚创业创新氛围。梦想小镇邀请国家知名专家、企业家对进驻企业进行考察评估,并聘请多位国家著名专家学者组成评估小组,经常性指导和推动创业创新工作,有效发挥智囊团作用。在做好引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谋划好留才、用才、助才的新篇章,创新引才模式,继续加强与名校名会、大院大所的联系,持续拓展引才留才平台,力争实现院士级人才、海外科研院所招引的新突破;建立对新评审项目落户率的动态跟踪机制,加快人才创业项目实质性落户,并为人才落户提供充沛的承载平台和健全服务保障;完善服务体系,把人才服务工作向细化、量化方向纵深推进。
(五)服务有针对。为进一步完善服务创业创新的工作体系,杭州市逐步建立健全了市领导联系重点创业小镇和创业园区制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通过设立管委会,建立组织联系网络、组织支持创业创新业务培训、开通创业创新项目绿色通道、开设投资政策咨询服务平台等多种手段,有力推进创业创新整体工作的快速、高效。
三、几点启示
一是高起点规划。规划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要邀请专业设计团队蹲点调研,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可跨越相连接的几个镇街,划出一定的区域,准确定位,科学编制。必要时,聘请专家学者审查把脉,使规划能够实实在在落地生根。
二是高起点建设。按照产业发展和功能分区要求,政府优先启动先导区,带动周边地块的社会资本投入,同时辅以一定地块的高品质商业开发,完善功能配套。
三是高起点经营。创业创新类小镇要具有特色,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独特的创业理念吸引企业到来,富集的创业资源能留下企业和创业者。因此创业创新园区开发涉及面广,具有极强的市场性和专业性,因此必须有一个专业的优秀操盘手和经营团队进行全面策划和整体开发。
四是高起点管理。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力、市场配置力、企业主体力三力合一作用,着力强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互动,积极加强与省内外商会组织、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的发展联动,深入推进创业创新工作。
四、德令哈市发展创业创新类小镇的设想
(一)规划入手,科学谋划。一是从推动全市创业创新工作的角度出发,坚持两条腿走路,高标准编制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和互联网产业发展规划;二是以现有城市建成区为核心区,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合理确定开发建设范围,做好与镇街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相融;三是统筹安排,分步实现规划目标,按照招商进度和资本投入能力,科学提出年度预期目标,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分期分年,逐批建设,将总体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
(二)做好选址,打造精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创业创新小镇的选址要考虑生态环境优美,生产生活服务便利等因素。建议德令哈市要将创业创新小镇建在巴音河畔两侧从格尔木桥至都兰桥段,跨越河东、河西两个街道,取名为星空小镇(暂定名),意为高原新城,星空闪耀,高原新城似辽阔的夜空,容纳着闪烁光芒的新星创业企业,政府投入可优先启动半步桥地块作为星空小镇先导区。
(三)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一是考虑德令哈市财政资金的现状。积极整合国家专项资金和援青资金,推进星空小镇先导区硬件建设。二是加大招引力度,以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优质的创业资源、优惠的税收政策,引进社会资本进行投资开发周边地块。三是德令哈市政府成立互联网产业发展基金,采用奖励+股权等形式吸引优秀企业入驻和人才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