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陶行知的德育思想8篇

时间:2023-06-18 09:57:0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陶行知的德育思想,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陶行知的德育思想

篇1

关键词: 陶行知 德育思想 高校德育现实意义

从古至今,杰出的教育家都无不重视德育问题,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也不例外。他毕生致力于“生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中,一直很关心德育问题。他的德育思想博采中西方德育思想之长,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鲜明的民族特点;并且来源于其自身长期的教育实践,内容丰富,方法独特,有着极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气息。因此,学习、继承和发扬陶行知的生活德育思想及实践经验对于今天的高校德育大有裨益。

一、陶行知德育思想的理论来源

首先,陶行知的德育思想来源于对中国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弘扬。陶行知生于徽州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一个教师之家,幼承庭训,6岁蒙馆,接受了良好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他的德育思想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道德土壤之中,吸收了传统德育中的合理思想。如他对儒家学说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本位思想进行了继承,提出必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再如他弘扬了孔子“学做仁人”的德育理念,提出了“教人做人”的德育总体目标。

其次,陶行知对西方德育思想进行了借鉴与创新。陶行知青年时期留学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师从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杜威,深受其实用主义教育体系影响。“作为其组成部分的道德教育理论,处处渗透着实用主义强调经验、重视行动、追求实用……基本特征”。①陶行知对西方德育理论的借鉴,集中体现为他对杜威道德教育理论的理解和改造。杜威主张把学校办成社会的雏形,也即“学校即社会”,学校的德育是与社会密不可分的统一体。陶行知则认为学校不可能成为社会的全部,它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将此理论创新为“社会即学校”,这样学校德育的材料、方法、工具、环境等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老师都可以多起来,学生可以在社会的大环境中锻炼并培养自身的道德品质。杜威还主张各科教学中应渗透道德教育,并反对在教室里用书本教条的方法进行德育,认为社会实践法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方法。陶行知对这种观念进行了发扬,同样认为道德品质的培养与知识教育密不可分,还提出德育应该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较杜威的思想更进了一步。在德育方法上他也十分反对学校的德育修身理论脱离社会实践,强调“非给学生种种学习机会,练习道德的行为不可”。②他在自己所创办的晓庄师范学校和育才学校中,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来训练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二、陶行知德育的目标

陶行知提出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③的德育总目标。这句话简而言之就是“教人做人”,是陶行知实施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具体地说,陶行知提出要培养真正的人,是“一个整个的人”,不是不完全、部分的人。这个真正的人,要具有健康的体魄,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不是金钱的奴隶,不依附于他人,能够专注地开展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等。由此可知,陶行知将德育放在重要地位上,从人的全面发展观角度来谈德育的重要意义。

当代大学生身处视野空前广阔和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由于多为独生子女,父母从小就注重对他们的培养,很多人都有一技之长。由于长期以来重智育、轻德育的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关注的重点是提高学校和班级的升学率,家长关心的是提高子女的学习成绩。因此,部分大学生在进入高师院校前除了学习以外什么事情都不用干,对自身个体的全面发展相对忽视,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忽视了对自身道德的修养和提高,校园内学生损坏公物、偷窃财物的现象屡有发生;考试作弊的行为屡禁不止,且作弊手段越来越隐蔽和有“技术含量”;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发生的犯罪行为甚至“马加爵事件”、“药家鑫案件”的报道不断刺痛人们的心。

面对这样的现状,德育工作者应注意以“教人做人”为目标,引导和教育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然界和人类发展规律,明确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使他们懂得个人不仅要具备知识和技能,更应具有社会主义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展各类学术和文体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他们的身体,提高他们对艺术和美的鉴赏能力;想方设法多为学生创造接触社会参与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尊重劳动者的思想品质,坚定为社会发展、民族崛起努力成才的信念。

三、陶行知德育思想的内容

求真、求善、求美是陶行知德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在陶行知看来,“真善美”是一个人最理想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它在道德教育中有着深刻的含义。“由真而善,由善而美,真是真善美的核心。”④所谓“真”就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⑤的德育总目标,同时也是其实施德育的指导思想。所谓“善”,指的是“智仁勇”,即我国古代提倡的“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道德精神。所谓“美”,是“真人”的内在要求,是一个人毕生追求的境界,即建立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品质。陶行知所阐释的“真善美”的道德要求与我们现代教育关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是一致的,对我们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道德观呈现多元并存、新旧交替的基本特征。既有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又有西方传入的道德观念;既有过去左的一套道德观念,又有改革开放实践中新生的道德观念。“……道德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人们个体的道德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化,在国家日益发展的同时,也出现道德颓废的现象”。⑥受此影响,当前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也随之产生了不少问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混乱,对学校的道德教育的内容产生质疑甚至抵触情绪;部分大学生个人中心主义明显,缺乏集体主义意识,社会责任感不强,难以产生为他人服务甚至牺牲奉献的高尚情操。

面对这些相对老一辈来说没有了自己的信仰,失去了自己的文化根基,失去了远大理想,变得越来越现实功利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社会与自我,主动自觉地、严格地要求自己,以社会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来教育他们,就显得尤为重要。陶行知提出的“真善美”相结合的德育内容,正是要求我们从中华传统美德中汲取营养,将有着强大生命力的、符合现代社会道德观要求的精神品质,根据我国社会生活的实际加以改造和创新,用以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正是我们着眼于学生个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立足于整个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该有之行为和应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四、陶行知的德育方法

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精神一生致力于中国特色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办学实践,其德育的方法也有许多独到的创新之处,值得我们当今的德育工作者思考和借鉴。其中他立足“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论出总结的“教学做合一”的方法独具特色。

陶行知的德育方法是注重知、情、意合一,教学做在道德教育中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它是教育法,也是学习法和生活法,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教学做合一,使教学双方在做上、实践中统一起来。在这里,主体与客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得到高度的统一,各自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进程中都发挥了主观能动性”。⑦

从幼儿教育开始,教育者就在向学生灌输诸如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行为规范。但是现实社会中有许许多多的事例却一再出现有悖于上述行为规范的现象。如2006年发生在南京的“彭宇案”,发扬助人为乐精神的南京青年却被他救助的老人家属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医药费,而法院因为彭宇不能提供证明自己没有撞人的证据,判决其赔偿老人40%的医药费。此案一出,社会舆论激烈争论,而其流毒从近几年全国各地媒体上不断报道的类似案件就可窥其一斑。在媒体的大力宣传下,似乎一夜之间人人自危,于是就难免出现老人昏倒路边围观数十名成年人无人援手,只有两名7岁孩童上前搀扶的真实事例。面对这样的情况,当今的大学生在道德选择上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们认为学校所进行的正面教育是正确的,另一方面,他们又为当前社会道德实践中诸多与道德理论相脱节的现象而感到困惑和迷茫。

由此可见,我们的德育在重视道德认知教育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引导,在社会实践中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使他们知行统一。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以课堂灌输为主的教育方法,使教育形式具有多样性。教育者在课堂上要既把学生当做教育的对象,又把学生当做教育的主体,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教育的热情,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要积极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充分讨论得出正确认识。通过列举真实生动的案例来呈现当下社会面临的各种道德困境,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和分析,触及学生的内心,使他们对今后可能出现的道德选择事件有基本的价值判断,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立场和价值观。增加其他教育形式,如以劳动周形式组织学生去社区、企业工作实习、模拟真实情景表演、专题演讲、辩论赛等符合学生实际需要和兴趣的活动,以多种途径创设情境对大学生进行机会教育和道德行为养成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以教学楼、食堂、宿舍公共区域等为阵地,加强宣传布置,使其保持简洁优雅的格调、健康向上的氛围。通过这样的长期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提高其抵御社会不良风气的道德自觉和行为能力。

注释:

①施修华.德育理论与实践.上海交大出版社,1999:289.

②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二卷).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555.

③⑤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二卷).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923-924.

④魏兆和,邹农基.论陶行知德育思想的现代价值.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⑥曲鲁捷.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核心理念.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报,2003,(3).

⑦肖韵.论陶行知德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的现实意义.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5.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二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2]施修华.德育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交大出版社,1999.

[3]徐明聪.陶行知德育思想.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4]魏兆和,邹农基.论陶行知德育思想的现代价值.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07.3.

[5]曲鲁捷.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核心理念.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报,2003,(3).

[6]肖韵.论陶行知德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的现实意义.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5.

[7]肖韵.论陶行知德育思想的理论渊源.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8]王荣成.论陶行知道德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2.

篇2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问题;陶行知;教育思想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国际研讨会上,各国专家一致认为,应把道德教育置于突出地位,否则,21世纪人们面临的将是一个可怕的道德环境,而道德的沦丧又会加剧政治经济等问题的恶化。但作为道德教育与品格养成主阵地的学校却普遍存在着德育低效的状况。

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德育贯穿始终,并且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陶行知的德育思想内涵丰富,在德育原则、德育方法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研究陶行知的德育思想,对于改进和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大有裨益。

一、陶行知坚持“德育为首”的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往来日益频繁,表现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国家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提高国民基本素质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而人的素质又是一个德、智、体、美各方面结合的统合体,其中品德是一个人的素质的根本。所以,以德育为先、加强德育对提高国民素质意义重大。

2.随着我国社会向现代的转型和市场经济的确立,整个社会的中心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伴随着物质财富的充盈,人们的精神世界目前却日渐荒

芜,两者处在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之中,长此以往,将会造成社会的畸形发展和社会价值意义的崩溃,在多种生活压力下生存的人们也将无法找到精神栖息的家园和精神的支撑。所以,如果德育

的功能不足或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造成的后果是很难设

想的。

二、当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庭的溺爱

当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新一代,他们在电视文化中出生,在网络大潮中成长,除了在校学习,其他一切都由父母包办。我国家庭多为独生子女,期望、保护、溺爱已成为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不少学生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依赖性强,自信心缺乏,上进动力不足,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

2.社会的冲击

从社会环境来看,在社会转型期,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也出现了,西方思想和生活方式很容易使人们产生迷茫、困惑和疑问,尤其是由于社会分配不公和价值观念的扭曲带来一部分人的心理与行为失衡,趋利意识在一段时期渐渐占据人们的头脑,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潮正在滋生蔓延,这些都会给学生的思想带来负面影响。

三、中等职业学校道德教育的诉求

道德作为人类理性精神的重要形式,在人类生活的展开,在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论是民俗民风、日

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纯朴的道德品行,还是少数优秀人物在历史与现实的紧要关头,在特殊的道德境遇之中表现出来的高尚的道德情操,都是我们今天乃至后世赖以生存的丰盈的精神资源,今天的道德教育应回归个体生活世界,回归日常生活,呵护普通的人与事,并凭借个人的生活世界来显现并敞开那通达每个人的幸福生活的可能路径,由此而在呵护日常生活的同时引导个体超越日常生活、超越庸俗、超越个人狭小的天地、走向他人、走向世界,在个人与世界的相遇中走向个人内心精神生活的完满,走向个体人格精神的实现。

道德教育就是启迪人心,让我们把握生命周遭之中的幽暗情怀,让我们找到自我生命通向他人与世界的一脉情缘,让我们领略幸福人生的真谛,让我们珍爱自己的同时,深深地爱世界、爱他人、爱我们生命际遇之中的真情牵挂。

四、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引领中等职业学校道德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修身伦理一类的学问,最应注意的,在乎实行;但是,现今学校中所通行的修身伦理,很少实行的机会;即或有之,亦不过练习仪式而已。所以,嘴里讲道德、耳朵听道德,而所行所为却不能合乎道德的标准,无形无影当中,把道德与行为分而为二,若要除去这种弊端,非给学生种种机会,练习道德的行为

不可。”

陶行知认为,对一个人来讲,其道德品质是最重要的;对于学校的教育工作来讲,德育则是最重要的。他在《新教育》一文中提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他认为,“教育是教人做人,先生不该专教书,应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只顾读书,应学做人之道。”

1.我校财会专业突出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要求:敬业爱岗即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钻研业务;熟悉法规即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并结合工作宣传;依法办事即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和统一会计制度开展工作;客观公正即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应当实事求是;搞好服务即会计人员应当运用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单位的内部管理服务;保守秘密:即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不私自向外界提供或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

教师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及时将各媒体报道的经济新闻、

经济事件等作为案例补充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经济热点问题;指导学生阅读财会方面的期刊、书籍,浏览会计专业网站,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针对现实中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典型案例,组织专题讨论。举办专家讲座或聘请企业会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人员做专题报告,通过案例让学生掌握识别真假会计信息的标准,规范职业行为,固守职业道德底线。

加强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有效开展会计学科的入门训练,强化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进行就业环境分析、行业情况分析,合理设计职业生涯。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了解企

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以及对职业素质的要求。

在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教学和综合实训,将职业道德内容渗透到专业知识中,使学生真正能通过实践操作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的感知。让学生感悟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形成诚信为本的职业人格,引导学生思考会计造假对社会和个人的严重危害,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道德情感,

从而建立职业道德高贵的精神层面。

一名合格的中职学生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集体观念、团队协作精神、自我管理能力、坚强的毅力、高尚的品格及较强的专业技能。这些正是职业教育的价值所在。

2.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重点在实践活动中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计算机专业学生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网络道德问题明显。网络上言行随意放纵,据调查有的学生上网时使用过脏话或不文明语言;网络上价值观念模糊,据调查有的学生上网时不诚实守信;网络心理问题突出。迷恋网络,沉溺于游戏、聊天,甚至患上网络成瘾症,导致睡眠障碍、食欲下降、思维迟缓、精力不足等;追逐不良信息,意志消沉,缺乏进取心,是非观念淡薄,道德意识弱化;人情关系疏远。

网络道德教育必须在实践活动中开展。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专业课学习的需要,设定一些积极、健康的用网“主题”,在健康用网的过程中享受快乐的感觉,获得成功的体验,自觉形成健康用网的习惯。容许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进行有益身心的娱乐、休闲活动,从而提高审美素养,增加生活情趣,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和不良行为。

在学生用网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信息搜集、主题讨论的方式,运用正反事例,让学生深刻地体会网络不良信息的存在与危害,

引起学生的警惕,产生内在的免疫力,自觉远离网络垃圾,抵制不良的上网行为。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的理论闪耀着智者的光辉,成为教育工作者实践的准则。职业教育是面向就业的教育,要让学生在职业学校获得其未来从业所必需的技能和职业道德要求,而不应有所偏颇。

把问题学生当做研究对象、对症下药,一步步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坚持科学的态度、探询的精神。善于反思,生发教育的智慧,原则与爱心结合,尊重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逐步转化。问题小的,多以帮助为主,问题较严重的,该警醒的要当头棒喝,该“动手术”的要让他知道痛,该惩罚要惩罚,没有办法的,不放弃是一个原则。

参考文献:

[1]邹国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及对策.职业技术教育,2006(18):67-68.

篇3

一、勇当主人――培养积极态度

幼儿犹如刚刚升起的太阳,充满希冀和光芒,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他们对陌生而神秘的事物充满好奇,思想幼稚单纯,正是人格塑造的绝好机会。陶行知先生在他的“主人教育”中提出:“小孩子是国家的小主人,要做自己的主人,做大自然的主人。”我们要从小培养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形成良好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为了培养幼儿的积极主动态度,我在平时的各项活动中有意识地训练他们的主人意识,让他们勇当小主人。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我只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如在“现在我当家”角色表演中,我说:“谁愿意扮演小主人和小客人?”许多孩子争相举手。我只向他们简单说明表演的要求,其他也没有多加指导,没想到他们的自主发挥得出乎意料的棒。扮演客人的小兰和小明敲门说:“请问这是小敏家吗?”扮演小主人的小敏微笑着说:“是的,请问你们是什么人?你们有什么事吗?”“我们是你妈妈的朋友,今天正好路过这儿,顺便来看看你妈妈。”小兰回答道:“哦,我妈妈刚刚出去买菜,一会儿就回来,你们进来坐会儿,先喝杯茶。”小敏边说边去倒茶。“叔叔、阿姨,请喝茶。”小敏给客人递上热茶,“谢谢!小朋友,你真懂事!”小明边接过茶杯边夸奖。“不客气,爸爸、妈妈不在家,现在我当家!”小敏自豪地说。真是人小鬼大,没想到他们的想象力这么丰富,表演大方自然,真是个不简单的小主人。

在平时的音乐、手工、绘画等活动中,我都注意让学生当学习、活动的主人,将活动时间留给他们,将展示表现的机会让给他们。我只是在旁边欣赏鼓励,适时助他们一臂之力,推动他们进步,促使他们形成“我的生活我做主,我的人生我做主”的积极人生态度。

二、互为感化――培植健康情感

健康的情感是健全人格的基石,幼儿的情绪变化是无常的,我们要培养他们适度的情绪反应,形成他们尊重、关爱自我和他人的意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可以互相传染感化的,在幼儿教育中不仅老师可以感化学生,也可以幼儿之间互相感化。

小兵的爸爸是一个残疾人,父母离异后跟爸爸生活。许多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交朋友,甚至还有人笑话他没有妈妈。这样的境况让他万分痛苦,严重的自卑心理使得他自我封闭。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多次找小兵谈心,企图温暖感化他,但是我的努力没有能够融化他那冰冷孤寂的心。于是,我想到依靠小朋友们的力量。我找来几个班上的活跃分子,说出我的想法:“小兵的爸爸残疾,家境贫寒,又没了妈妈的关爱,你们每个人都有温暖的家庭,天天幸福快乐,可不可以把你们的快乐和幸福与小兵分享,让他也能开开心心?”“老师,小兵很可怜,让我们一起来帮助他吧!”可爱懂事的孩子们欣然接受了我的建议。他们课后主动接近小兵,和他聊天,拉着他到室外一起玩游戏,有些小朋友还将自己带来的牛奶、糖果分给小兵品尝。小兵有了朋友,不再孤独,脸上有了笑容,集体的温暖终于让他冰封的心灵融化。

集体的力量无法估量,没想到孩子们的作用竟然比老师还要厉害,我们应多依靠集体,在集体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幼儿之间的相互感化,以情移情,用爱传爱,培植每个人的健康情感。

三、生活历练――培养坚强意志

陶先生说过:“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生活即教育,我们应以生活为源泉,让幼儿在生活中实践历练,使其脆弱的意志变得坚强健实。

实践活动是锻炼学生意志的最佳途径,比说教来得有效。我们要让幼儿亲历实践活动过程,让他们看到自身的优缺点,学会克服缺点,自我调控,增强他们的耐挫力,磨炼他们的意志力。我经常组织幼儿开展郊游活动,带他们到学校周边的农庄去观赏游玩。游玩过程中,我不仅给他们介绍花花草草、农田庄稼的名称、用途等科学知识,欣赏领略自然风景,陶冶美好情操,还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训练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力。我还组织他们到幼儿园邻近的一些大型公司去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认识了一些大型机械,知道了这些高科技产品的功能,而且见识了工人师傅的辛劳,感受到劳动的价值,感悟到科技的魅力。在此过程中,他们更加坚定了好好学习、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意志。

篇4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蒙学教育;生活环境

陶行知先生说:“从一定意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这告诉我们,教育要面向现实生活,才能显示成效。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从已有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将幼儿的生活与蒙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并发现蒙学教育的作用。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学会利用生活环境

在幼儿园蒙学教育活动中,我们常常能接触到一些显性和隐形的生活环境,而善于利用的老师就能将这些生活环境融入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1.蒙学读物的名物常识类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幼儿的生活

蒙学读物中的名物常识类内容包括科技、农业、艺术和生活类知识,其内容多为贴近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易学易懂,幼儿容易接受。如,《三字经》有着丰富的内容,是一部内容全面的启蒙读物。从“知某数 识某文”到“此十义 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四时、四方、五行、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简单明了。

2.蒙学读物的道德、礼仪类内容有助于幼儿社会认知发展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同伴互动是影响其社会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同伴互动中,幼儿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观点的差异。如《三字经》中“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首孝弟 次见闻”,强调幼儿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千字文》的韵语形式读来朗朗上口,易于记诵,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在反复诵读中潜移默化,熏渍淘染。我们今天在实施伦理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关注幼儿道德范畴中的“先前经验”,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有效地引导,使他们具有伦理道德学习与实践的主动性,德育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二、注重实践,实现教学手段的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告诉我们,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

1.为教学活动创设情境

情境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促进幼儿理解、记忆、运用,在情境的渲染下幼儿的活动兴趣相对较高,有利于幼儿探索学习、建构蒙学知识和促进思维发展。如,特色活动的开展,我们将《三字经》中“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编成幼儿感兴趣的故事,改变传统吟唱诵读教学方式,通过生动、具体的动画形式,幼儿自主探索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2.让幼儿亲身体验

很多知识,仅靠教师的讲解幼儿很难理解和接受,需要幼儿的亲身实践。如,将《三字经》中“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改编成话剧,孩子在边演边学中,不知不觉懂得了其中的道理。又将《弟子规》改编成早操,让幼儿在学习《弟子规》时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寓教于生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使每位教师明白,蒙学教育不是在封闭的有限的环境中进行的,它是在开放的、无限的时空中实施的。

陶行知思想的精华,对蒙学教育的启迪是深远的,它如同漆黑的天空中的启明星,使黑暗中探索的教师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方向。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要把陶行知思想贯彻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让陶行知思想在蒙学教育中熠熠闪烁。

参考文献:

篇5

一、以幼儿生活为中心,实施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陶行知在普及幼儿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解决了幼儿教育的办学方向问题,而且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针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科学的探索。

1.培养健康的生活,实施健康的教育。

陶行知针对当时中国国民体质的实际状况,十分重视儿童的体质教育,把保障儿童健康看作是幼儿园的一项首要工作,一再强调“儿童的健康比什么事都要紧”。[1]他曾明确要求幼儿教师要把儿童健康当作幼儿园里面第一重要的事情,因此,他提出:“培养健康的生活,以实施健康的教育。”[2]他认为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实际生活,向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卫生常识教育,如饮食卫生、睡眠卫生、活动卫生等,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自觉维护身体健康。另外,教师还应组织好室内外活动,使幼儿的体格得到锻炼,促进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

2.道德乃做人之根本,不可不立。

陶行知一贯重视儿童的道德教育,“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3]在他看来,“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4]而“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5]所以,陶行知对幼儿德育尤为重视,强调“真人”的培养要从幼儿抓起。

3.加强科学教育,培养人才幼苗。

陶行知认为科学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强弱、盛衰的大事,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也在于此。他指出:“现在是一个科学的世界。在科学的世界里应该有一个科学的中国,科学的中国要谁去创造呢?要小孩子去创造!”[6]为此,他还进一步强调:“科学要从小教起。我们要造成一个科学的民族,必要在民族的嫩芽――儿童上去加工夫培植。”[7]在他看来,儿童的科学教育重在感官的充分运用与训练,只有让孩子不断地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又动脑,才能让孩子发现科学的奥妙,激发学科学的兴趣。

4.倡导幼儿美育,陶冶健全人格。

陶行知认为,“教育是教人化人”,而教人化人的基本途径和手段是通过环境、艺术和校容、校貌来陶冶儿童的思想、品德。早在1923年,陶行知就提出:“天然环境和人格陶治,很有密切关系。”[8]他在创办晓庄幼稚园和育才学校时,就特别注意校址的选择,不仅环境优美、雄阔,而且社会风气优良、淳朴。他认为幼儿教师要带领儿童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创造优雅的园内环境开始,建设一个“布置适宜,错落有致,清雅幽静,几净窗明”的幼稚园,使幼稚园成为“健康之堡垒,艺术之环境”。[9]可见,重视幼儿园环境的改善、建设和美化,是一件关系到幼儿人格陶冶的大事,马虎不得。

5.重视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德。

陶行知指出:“劳动教育的目的,在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在他创设的乡村幼稚园里,还有因地制宜办的儿童小农场,让幼儿干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不仅从小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良好品德,而且对开发幼儿智力,提高他们接触和认识环境的能力有重要作用。在他看来,真正的劳动是以实践为基础,以思想为指导,以创造为目的的。这就告诉我们,幼儿的劳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擦擦桌椅、扫扫地上,而要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劳动过程中,使幼儿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劳动的价值,养成劳动既快乐又光荣的思想感情,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对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重新审视:内容生活化和动手“做”科学

篇6

  学习陶行知思想教育心得1

  默默从事教学多年来,一直以为“在其位,谋其职”就是把书教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育学生作一个品行端正的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为人师表。教师素质重在师德,教师职业道德充分体现了教师特有的职业思想、职业情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关键。教育是事业,是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还要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要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作为一名教师是无尚光荣的,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高校是我国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任。教师是高校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是不能担当培养人才、造就人才重任的。

  在当代,教师只有从根本上掌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较大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师德修养,树立较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形势和新任务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成为新世纪的优秀教师,除了学识渊博、教学得法之外,还应有更高的追求,这就是以育人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这是没有功利目的的,而是完全出于对社会、对学生一生负责的责任感。能承担如此重任,那么首先教师自己做人的层次要高,要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

  学习陶行知思想教育心得2

  对于陶行知本人,知道他很有名气,是杜威的弟子,关于他的教育思想,我只知道他提出过什么“生活即教育”这么一个标题,除此以外,我对其就浑浑然了。就如在《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中“序二”所写:“大面积的中小学教师只知陶公其人,未知陶公其说,更别说把陶公的教育思想付诸教育实践了,继而有所发展了。”此作者更指出:“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呢?”读到此,虽然我不同意他的说法,但足以可见陶公在中国教育界的影响之深远。于是在闲暇空余之时,我拜读了陶公的教育名篇,现把所读、所想、所悟零碎记录下来。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有人这样透视教师的宽容,很值得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教师而言,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

  学习陶行知思想教育心得3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创新的理念。通过阅读《六位教育家》,学习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有关事迹,自己作为教师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那里学到的东西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爱岗敬业。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要做“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的人。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

  二、要有爱心。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在这点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做的事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加强师生情感,用爱心培养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提高自身素质。

篇7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高中教学 思想政治教学 多彩的消费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将智育和德育结合起来的一种课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结合。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引入进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强调在开展教育的时候,注重将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够提升教学的质量。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需要对生活化的教育理念进行探究,这样才能够开展好课堂教学。下面我们就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多彩的消费》的教学为例,来说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是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应用的。

一、导入生活情景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本身就和学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只有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才能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为了体现出教育的生活性,教师就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研读,找到学习内容和生活现象之间的切合点。尤其是对于一些抽象的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更需要深度挖掘这些内容在生活中的体现,让学生改变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利用生活的联系来对知识点产生公平,然后对问题进行思考,这种才有利于接下来的学习。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英语《多彩的消费》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这部分内容涉及到消费、金融以及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教师为了提升教学氛围,在进行课堂引入的时候,就可以播放下面视频,“在视频中一个老人在超市进行购物的时候,超市没有对商品明码标价,因此造成老人错拿了商品,这样就造成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纠纷”,学生在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就会联系自己心爱消费过程中遇到的情景,就想要了解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应该如何来解决,学生就会关注教师的教学,并且会配合老师进行仔细听讲,这样就提升了课堂效率,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二、联系生活问题

在思想时政治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提出生活化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问题不仅能够将课堂的内容集中展现出来,还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枯燥的理论学习中解放出来,然后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问题解决的过程,通过对一个个问题进行解决,就能够逐步完成教学内容。教师在设计生活化的问题的时候,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并且要有一定的梯度,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由于思想政治教学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还需要避免问题涉及学生的隐私,以防放学生产生反感。同时,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还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

比如在学习《多彩的消费》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学习消费必然就会涉及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我们目前在不断推进法治建设,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你们在消费过程中是否买到过假冒伪劣产品?”“在面对假冒伪劣的产品的时候你们如何来进行权益保护?”“在保护自己的权益的时候是否会有阻拦的现象?”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就会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有深切的体会,在遇到类似现象的时候,就能够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三、开展生活实践

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不仅应该局限于课堂中,还与生活实践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生活实践中,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就能够从抽象向具体来进行转化,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实践能力。在进行社会实践的时候,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实践内容的选择,制定实践方案,开展具体实践,以及进行实践总结等,这样学生在参与实践的时候主动性就比较强,能够主动对遇到的生活问题进行解决,在进行实践总结的时候。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就会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在进行实践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每周让学生提交一份实践报告,跟踪学生的调查过程,这样就能够提升社会实践的效率。

比如在学习《多彩的消费》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对当前社会上的物价有所了解,并且对影响物价的因素进行探究,因此就可以让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对自己生活周边的老人进行调查,调查十年前的物价和现在的物价,并且上网查找资料类分析究竟是何种原因造成了物价的上涨。当今社会物价上涨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房价,许多学生也常常会困扰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房价在近十年内发生几十倍的增长,这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如今已经成为了奢侈,在调查中学生就会对“泡沫现象”等问题进行了解,对于影响物价的因素也会有深切的体会。

【参考文献】

[1] 李毅.《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践行》,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2.

[2] 刘馨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1.

篇8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两相比较,不难得出,生活教育培养的目标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一致的。我深刻地感觉到,如果运用陶行知先生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去指导我们思想品德科的教学,必将把素质教育在思想品德学科教育中的实施引向深入。现就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中学品德教学中的实践谈谈本人的体会。

一、教学目的:学会生活

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

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最终学会生活成为思想品德教学最终目的,即让学生在参与社会生活中,使自己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明辨是非的能力尽量增强,身体力行的意识尽量提高,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也就是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在逐步扩大的学生生活领域中寻求一个点来组织教学。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中干,在干中学。

二、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基于新课程、新理念、新生活的提炼和总结,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构造以发现生活、理解生活、参与生活为核心的生活主题式教学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将思想品德课教学分为从生活中来、在生活中进行、回到生活中去三部曲。

针对传统德育的有“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封闭性弊端,我们可以努力在实践中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品德教育,依托教材,发掘教材内涵,拓展学生思维,延伸教育意义,做到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学会生活,让学生在知行和谐统一的基础上,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真正发挥其强大的育人功能。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将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社会热点问题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思想的熏陶。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创设情境,密切联系鲜活的社会热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我在讲到八年级下册第六课第二框“珍惜学习机会”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活动:国家从2007年春季开始在全国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从2008年春季开始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本费,并且农村初中寄宿生每人每天补助1元的生活费,农村家庭低保户学生(贫困生)每人每天补助4元的生活费。全国将有1.5亿中小学生受益,请同学们谈谈感受。通过这一活动,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感恩教育,学会感恩是维系社会和谐美好的心理机制,感恩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缕阳光。

三、教学方法:体验生活

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是指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老师自我陶醉般地讲课,学生却没有进入相应的状态;老师认为学生完全应该理解、掌握的课堂知识,学生却存在疑问;学生面对老师的问题茫然,老师面对学生的表现惊讶。这些教学预期与教学结果的背离现象,正是传统教学方式局限性的暴露。作为一个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常常遭遇这样的心痛场面:课堂上学生争着说自己如何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用电、节约用纸,课下学生乱扔垃圾、乱扔纸屑;课堂上,讨论着该如何孝敬父母,回到家里却仍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定心反思,还是由于思想品德课没有很好运用我们身边的生活资源,与生活脱节之故。新课程教材本身就是一些活生生的生活事例,如果我们能从这些生活例子出发,引导学生讨论,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活动,时事新闻等生活资源,让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才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把教学内容同学生的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这对教师就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