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8 09:57:0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电力知识科普,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其中之一是《保障核电按基荷运行,落实低碳绿色发展战略》,这是贺禹多年来的呼吁,他再次建议明确“保障核电按基荷运行”,实现核电多发满发,保障核电消纳。
另外一份提案关注的是公众对核电发展存在的担忧和恐惧。在他看来,尽管企业开展了大量科普宣传及公众沟通工作,但公众对核电的误解仍很多,破解核电邻避效应已成为我国核电发展必须应对的重大课题。
3月10日,贺禹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就保障核电消纳、破解核电“邻避效应”难题、核电“走出去”等问题做出回应。
中国弃核率达19%
相当于1/5核电机组全年停运
贺禹介绍,目前中国有35台在运核电机组,共计3360万千瓦,在全国各类电力装机中的占比仅约2%。“即便如此,核电也与其他发电机组一样,频繁参与深度调峰,甚至长期停机备用,导致核电发电能力不能得到应有发挥,并网消纳状况持续恶化。”
美国、俄罗斯、英国、韩国等主要国家的核电装机比重都超过9%,最高的达到24%。这些国家均把核电作为基荷电源,多年来的核电平均利用小时数均在7000小时以上,有的甚至超过8000小时。贺禹介绍,他们通过制定与其技术经济特点相适应的配套机制,保证核电稳定多发满发,很少参与调峰,更不会长期停备。
据统计,2016年,我国核电机组按发电能力可生产2428亿度电,但由于各种因素限制,实际完成的计划电量1829亿度,参与市场交易消纳137亿度,总计损失电量462亿度,弃核率达19%,相当于近7台核电机组全年停运。
在贺禹看来,与其他工业项目相比,核电具有安全质量标准高、单体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和资金密集的特点。国家花费巨大代价建成一座核电站,就应当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不应使核电发电能力和资产出现闲置。
“需要保障包括核电在内的清洁发电设施多发满发,更好发挥作用。”贺禹介绍,对于核电消纳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很重视,最近专门研究出台了《保障核电安全消纳暂行办法》,为相关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接下来的关键,是政策的执行。
贺禹对此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明_核电按基本负荷运行,把核电列为一类优先发电电源,按实际发电能力核定年度计划电量。二是借鉴国际经验,在电力市场改革进程中,研究实施相关配套机制,实现核电满发。三是加强政府的统筹协调,强化督导检查,确保“暂行办法”落实到位,同时加强跨省区电网通道建设和利用,推动核电集中跨区送电,保障核电消纳。
核电企业主导核电科普效果有限
近年来,核电“邻避效应”日益凸显,特别是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发生,极大地刺激了公众的恐核心理,不少人“谈核色变”,对核电发展存在担忧和恐惧。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由贺禹发起,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寿君、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王炳华等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向全国政协提交了《服务国家战略,防范核电项目邻避冲突》的提案,建议建立政府主导、政企合力、上下贯通、统筹推进的核电科普和公众沟通模式,加强核电科普和宣传,为核电项目落地奠定公众基础。
在贺禹看来,尽管企业开展了大量科普宣传及公众沟通工作,但公众对核电的误解仍很多,破解核电邻避效应已成为我国核电发展必须应对的重大课题。
“核电要发展,公众沟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贺禹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目前公众对核电的态度大致分三类:一是支持核电建设;二是不反对建设核电,但反对在自己家乡建核电;三是坚决反对核电。
在他看来,核电邻避效应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有两大因素尤为突出。一方面,公众对核电不了解,存在恐惧心理。核电专业性强,涉及知识结构复杂,造成目前国内针对公众的核电科普开展困难、普及困难,公众沟通难度大,公众容易对核电产生误解,也容易信谣、传谣。另一方面,公众对企业主导的核电科普和公众沟通存在较大不信任。
“目前核电科普宣传和公众沟通的主角和主力是核电企业,企业是直接利益相关方,民众对企业天然存在不信任感,难以有效化解公众的怀疑心理,导致效果有限。”贺禹说,他建议建立政府主导、政企合力的核电科普和公众沟通模式。
此外,贺禹还建议要依法惩处恶意造谣、传谣者。“针对拿核电话题恶意造谣、传谣者,重在有效防控、坚决打击,建议政府部门重拳出击,依法进行处置。”
中广核布局
“一带一路”沿线力度非常大
2016年,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集团、英国政府签署英国新建核电项目一揽子合作协议。今年1月,英国政府监管机构正式开始对“华龙一号”开展通用设计审查。
“英国议会正式受理‘华龙一号’的通用设计审查,这是关键的一步。”贺禹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通过这个流程,一步步走下去,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就会落地英国。这是“一带一路”非常重要的终点。
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无疑已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它较传统课堂最大的优势就是“物”的直观感悟,通过大量具体形象的展品,真实有趣地体验环境,激起青少年的求知欲,向青少年形象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美国科学家、科普作家卡尔?萨根曾提到,“每个孩子都是科学家”,他的观点肯定了每个人从小就具有探索未知和求知的本能。就教育模式来讲,博物馆的教育更加容易让青少年接受、更有亲和力和视觉冲击力。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博物馆的优势资源,帮助青少年在实践和体验中学习科技知识,是目前博物馆人需要研究和探讨的事情。笔者结合中国铁道博物馆近四年的科普工作,谈一谈博物馆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发与运用。
一、博物馆开展青少年科普教学活动的特点
(一)孩子是学与玩的主体
博物馆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中,孩子具有绝对的主体地位,科普教育活动都是为孩子服务,不仅绝对尊重孩子学习的意愿,而且以孩子活动的兴趣度和强度作为科普教育活动组织者进行方案调整的指挥棒。
(二)多向互动
青少年、博物馆之间按照活动方案内容进行积极的多向互动,在活动中,博物馆以提供尽可能完美的服务为宗旨;必须尊重孩子和爱护孩子,积极与孩子互动,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这样他们才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科普教育活动中去。
(三)寓教于乐
科普教育设计活动需以“爱”作为活动原则。活动环节和内容的设计必须让孩子的学习激情具有生命力――让教育和生命一起成长。在教、学与习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对科普知识的热爱,并且促进孩子间的合作与关怀,互动和交流,以及博物馆与青少年间的交流与提升。
(四)活动具有连贯性,知识具有系统性和延伸性
青少年通过博物馆举行的科普教育活动,不仅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给了他们,而且能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扩展和延伸。在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中,博物馆要进行有效的讲解和引导,不仅能促进他们对感兴趣的知识进行有选择的吸收,而且在活动互动过程中还能促进青少年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
二、博物馆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发和运用
青少年科普活动的形式应是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形式是由内容决定的。只有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才能吸引不同兴趣、不同年龄结构的青少年踊跃参加。根据活动形式的内在相似性,可以把科普活动分成五大类:一是会议类(主题班会、队会、团会等);二是传授类(专题报告、讲座、游艺等);三是实践类(参观、考察、调查、访问、实验等);四是竞技类(竞赛、评比、操作等);五是宣传类(演讲、展示、辩论、传播等)。
下面,笔者以中国铁道博物馆为例,举例论述博物馆开展的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发和运用。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特点,中国铁道博物馆科普教育团队以“铁路、火车”为主线,成功开展了周边社区、学校等各类青少年参与互动式的系列科普教学活动。
(一)“今天我来当动车组司机”主题科教体验活动
“今天我来当火车司机”属于会议类科普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激发孩子的科学探究兴趣,通过他们亲自参与操作演示活动,亲身在一个模拟的场景中扮演一个角色,主动地了解现代化铁路的科技知识。
活动规则是:参加活动的孩子都可以充当一次“和谐号”动车组司机,体验模拟驾驶的乐趣,车速都可以通过模拟器来控制,这样的角色扮演让他们在游戏中真切了解司机作业流程、线路信号特点、司机操作设施等许多铁路科普的相关知识。从驾驶舱出来后,再给每个孩子一张“动车司机你来问我来答”问答卷,这张问答卷上包含了不少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动车组有多快?”、“动车司机操纵台上的电话是干什么用的?”、“动车组有几节车厢?”孩子可以根据填写好的问答卷交到“司机测评通过站”。如果“小司机”们通过测评,博物馆会为他们每个人制作一张贴有孩子自己照片的,属于他们独有的“动车组小司机”的胸章。孩子们通过充当“动车组司机”这种实在的全身感官体验接触,自己操作、探索,让青少年体会到现代化铁路科技的乐趣和魅力。
(二)“铁路藏宝图”主题科教体验活动
“铁路藏宝图”属于传授类科普教育活动。活动规则:参加活动的孩子会领取到一份专门为青少年设计的“铁路藏宝图”。目前绝大多数的博物馆都会设计印刷展览的手册、折页,引导、方便观众参观学习。而“铁路藏宝图”则与成人的不同,它是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设计的,文字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符合他们的语言习惯。这张“铁路藏宝图”是根据博物馆的陈展情况,选择重点文物和展品制作的寻宝游戏,通俗讲就是一张博物馆的“藏宝图”,参加活动的孩子们拿着这张“藏宝图”参观博物馆,每找到一件铁路藏品就在图中标注一次,了解每件藏品的相关知识,直到他们参观结束时,可以数一数在博物馆一共找到了多少“宝贝”。这样的寻宝游戏无疑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在找寻文物、破解问题的同时,通过讲解员专业的解说掌握每件“宝贝”所涵盖的科技知识。找到全部藏品后,孩子们还可以根据这张“铁路藏宝图”标注的文物数量,到博物馆设立的“鉴宝处”领取一份火车纪念品。通过这种科普体验活动,引导孩子们去看、去听、去摸、去想,让他们在边看边玩边学的轻松愉快环境下获得趣味盎然的铁路科普知识。
(三)“动手拼装小火车”主题科教体验活动
“动手拼装小火车”是属于竞技类科普教育活动,活动规则:参加活动的孩子领取一份专门为青少年设计的“火车的家庭聚会”纸板,在这张纸板上分布了有火车的各种零部件,比如车轮、连杆、气缸、轨道、座椅等,每一个零部件都可以单独拆下来,并和其它的零部件拼装在一起,这份“火车的家庭聚会”纸板,不仅有古老的蒸汽机车,还有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和最新型的动车组。孩子们可以剪下“火车的家庭聚会”上的部件,涂上喜欢的颜色图案,再将它们组合成火车的立体模型,并且可以在每列拼装好的火车上写下他们自己的名字,变成“某某号”机车,让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小火车。孩子们通过组装、拆卸这些结构简单的东西可以了解很多火车相关知识,这样的“动手拼装小火车”动手体验活动富有趣味性,让青少年们既能收获知识,又能玩得开心。
(四)“铁路趣味乐园”主题科教体验活动
“铁路趣味乐园”属于实践类科普教育活动,重在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活动规则:参加活动的孩子来到博物馆的多媒体互动区,这里是孩子们的铁路趣味乐园。火车头拼图互动设备,可以让孩子们在竞技游戏中了解动车组和电力机车的外貌和特点;火车调车演示屏幕能让孩子们充当一回车站列车调度员,体验调车、编组列车的乐趣,这种游戏可以自己设立货车到达不同地方的车站、自己编组列车、自己调车到站场的不同股道,有趣之中了解了铁路运输基础知识。博物馆里的百事通、电子翻书、火车头拼图等寓教于乐的互动设施也深受孩子们欢迎,百事通让孩子们可以查阅铁路各行业相关的知识及图片,他们只需用手在书上轻轻晃动,电子翻书器像书一样翻开每一页。通过这样的科学互动展览、丰富的游戏体验装置,极大激发了孩子们的热情,充分调动他们的动手能力,收到了良好效果。
(五)“探索.火车”主题科教体验活动
“探索.火车”属于宣传类科普教育活动,针对年龄较大的青少年,中国铁道博物馆开展“我心中的蒸汽机车”、“我的火车情结”、“如果我是火车司机”等主题演讲科普活动。活动规则:根据有关“探索.火车”的主题,针对中国铁道博物馆的某件藏品或某项铁路科技创新内容进行5分钟的演讲比赛。活动包括事先的准备和现场的表达两个阶段。演讲有四种方式:即席发言、凭记忆讲、有准备的脱稿讲、照稿宣讲。如果有一定的准备时间,最好选择有准备的脱稿讲。在这个活动的准备过程中,他们需要收集资料、查找文献、确定标题等一系列内容才能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动,这对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极好锻炼,同时,对铁路知识的推广和普及无疑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此外,博物馆还可以整合学校教育的有效资源,走出博物馆,举办校外儿童课堂、例如中国铁道博物馆在2011年举行的“科普进校园”的系列活动,以“弘扬铁路文化,践行北京精神”为主题,根据不同的需要将不同的展览内容制作成幻灯片,配合专业有趣的讲解,在中小学巡回讲解。同时,利用“国际博物馆日”、“北京科技周”和学生寒暑假期,有针对性地举办主题参观、知识讲座等不同形式的科普活动,做一些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小火车模型”,这些生动逼真的机车模型设备齐全,灯光设备完善,有的模型通电后随着道岔转动,还能前后不停的走到各条轨道线路上,使孩子们在博物馆中实现与火车进行零距离的接触,也让孩子感到非常新奇。在游戏的互动和欢笑中,孩子们逐渐熟悉和了解铁路,学到了许多书本上难以获得的科技知识。
三、博物馆青少年科普教学活动开展的重点
(一)活动设计要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
要考虑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以及心理发展特点,让教育活动具有游戏特点,激发他们的发现、探索、创造的激情,最大限度的挖掘青少年的学习潜能。比如:针对低年级孩子需要激发他们参观博物馆的兴趣和愿望,在活动过程中要注重趣味性和可操作性;针对中年级的孩子要注重课堂知识与博物馆科普知识的结合和拓展,要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探究潜力,培养对科普活动持久的关注;针对高年级阶段的孩子需要创造更加丰富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在科普活动中要注重社会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博物馆科普团队的建设,促进活动参与者的共同成长
博物馆是科普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不仅要求科普教育团队成员对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梳理,而且要仔细研究和学习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对活动的开展形式以及活动内容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策划和设计,让“寓教于乐”成为青少年喜欢参与活动的重要原因。
(三)加强对博物馆青少年科普教学活动开展过程的把握
在活动中,要把每个活动环节的要求、目的、规则等提前告知孩子们,让大家在一定的游戏规则指导下开展活动。每个活动环节时间的长短要把握好,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的生长点。活动过程中要充分调动所有参与者的激情,把青少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到最大,促进大家在活动中的互相了解、学习和交流,共同提高。
“星期8小镇”是国内首家面向未成年人的,以职业体验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型科普场所。这个“小镇”借助真实的场景道具和专业的游戏内容设计,让青少年通过扮演不同职业,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由于这里的活动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少年体验真实社会,因此成为上海市的少年儿童们学习科技知识的理想场所。
角色扮演内容丰富
“星期8小镇”是专为少年儿童打造的迷你“小社会”。在这座体验馆里,有50多个风格各异的主题馆,让孩子们可以在其中扮演飞行员、医生、警察、电工、主持人、工程师、科学家等70多种职业角色,通过6~8人的团队合作,完成馆内预设的各种任务。
不同于“过家家”式的儿童游戏,“星期8小镇”模拟了真实社会的经济生活。这就是说,体验馆里有一套自己的经济系统,来此体验的儿童可以体验到成人打工赚钱、消费、储蓄的全过程,了解家长的钱的来历。
在模拟“赚钱”的同时,他们也学到了不少科学知识。比如说,扮演飞行员,可以在“航空馆”了解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知识;扮演消防员,可以在“消防局”亲身实践消防“安全攻略”;扮演电力工程师可以在“电力公司”掌握清洁能源常识;扮演汽车维修工可以在“轮胎馆”学习交通安全与法规等等。
举例而言,扮演飞行员职业的“航空馆”,其外观是一架接近真实体积的“民航客机”。在一位“星期8小镇”工作人员的引导下,6名身着民航飞行员制服的儿童可以像真正的飞行员那样走进经过一定简化的“驾驶舱”,根据工作人员的指导“各司其职”,按下一个个开关,最后推动操纵杆,看着“驾驶舱”里电脑屏幕上模拟的滑跑场景,让飞机“冲上蓝天”。这个过程虽然短暂,却可以让孩子们大致了解一架飞机从离开停机坪,到抵达目的地过程中可能经历的所有事情,相当于亲自驾驶了一次大型客机。
“考古学”职业也提供了不少关于文物发掘和保护的科技知识。孩子们戴上野外工作的遮阳帽和护目镜,穿上保护服装,拿着塑料铲和小铁桶,来到栩栩如生的“考古现场”。听工作人员讲述完文物发掘方法、注意事项和发掘地特征后,孩子们就开始进行一场“模拟考古”,将挖出的文物装在铁桶里,经工作人员“鉴定”后,又重新埋到“挖掘现场”里,为下一批体验者提供方便。
“星期8小镇”致力于打造“开心玩乐,扮演角色,体验社会,了解规则”的仿真环境,将科普知识与科学、环保理念植入游戏,让孩子可以“玩中学”,并做到“学以致用”。在扮演成人角色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提升动手能力、协调统筹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战胜挫折能力等4大关键能力,提升科学素养与综合素质。
“经济模拟”引人注目
到过“星期8小镇”的孩子,往往会对“小镇”里的“经济系统”印象深刻。“星期8小镇”有一种名为“E币”的“专用货币”。虽然E币只有5元和1元2种面额,却可以满足“星期8小镇”里所有“经济活动”的需求。
在“星期8小镇”里,每一份工作的工资通常是5元E币。“考古馆”里设有一个埋着“兵马俑”的沙坑,孩子可以挖沙考古,每个工作时段的底薪是5元E币,如果找到了宝藏还有额外的奖励。在“鲜花馆”中完成塑料插花,“报酬”也是5元E币。“星期8小镇”里那些人气非常旺的“科学技术类”职业,也同样有“工资”的设置。孩子们在“驾机飞行”、“治愈病人”、“修好电路”等体验劳动之后,不仅学到了相关的科技知识,而且对理财有了初步的认识,可谓是精神和物质“双丰收”。
更有趣的是,在“星期8小镇”里,E币还可以购买一些真实的物品或者服务。在“消费馆”里,孩子们交20多元E币的“培训费”,就可以自己制作食物。他们也可以用自己的“收入”,为父母购买爆米花或者租用棋台,体验“用自己的收入孝敬父母”的感觉。
“嘉年华”走出体验馆
“星期8小镇”受到上海市民的欢迎,而且还在武汉等城市开了“连锁店”。在此基础上,“迷你星期8亲子嘉年华”大型角色体验科普活动又在2008年10月出炉。
“迷你星期8亲子嘉年华”可以说是“星期8小镇”的“精简版”。这项活动结合“星期8小镇”既有的参与式、互动型科普特点,精选医师、警察、母婴护理员、消防员、验光师、牙科医生、创意小画家、电力工程师等受欢迎的职业角色,打造迷你版的“儿童科学生活体验馆”。
比如,在星期8小镇——儿童科学生活体验馆中,孩子们能体验“验光师”与“医生”等角色,通过参与者的角色扮演与“工作”实践,了解掌握相关科普知识。“小小验光师”不但可以接触到全新的爱眼、护眼及眼镜对视力矫正作用的知识,这里还有最先进的验光机器,自己动手操作,检查视力,体验“验光师”的工作内容。还能通过镜片抗冲击的实验,了解小小镜片的生产工艺,科技发展对日常生活的点滴影响。
“小医生”的体验首先要以实习生的身份,了解基本的医务常识,接触并使用听诊器、血压计、专业的x光读片灯、心电监护器、无影灯等;同时要面对各种突发状况:外伤出血怎么办?对溺水者怎样进行人工呼吸?轻微骨折如何使用绷带包扎?在实践中成为一名合格的“急救员”。
在各类展会、校园互动、社区路演等活动中,“迷你星期8亲子嘉年华”频频亮相,为儿童及其家庭带来有关各行各业的科普知识。在2011年上海市科技周期间,该项目进入世博园区中国馆的“快乐科普园”板块,在短短7天的展示时间里,“星期8小镇”展区接待游客近2000名,体验的儿童超过500名,获得了市、区领导与广大市民的肯定与好评。
到目前为止,“迷你星期8亲子嘉年华”已在上海、广州、武汉、济南等4座城市举办了20多场活动,直接参与者超过10万人次。
【基地简介】
“星期8小镇”是专为5~15岁孩子创建的角色扮演主题乐园,旨在通过情景体验,让少年儿童了解不同职业的运作方式。
上海市的“星期8小镇”体验馆面积达7000平方米,以2/3的比例打造真实生活场景。在体验馆内,有医院、银行等45个主题馆,让少年儿童可以通过角色体验活动,激发自己的潜能,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大部分“星期8小镇”的主题馆都有专属的角色服装,以便让儿童完整体验相关职业的工作流程。部分职业装更是直接翻版自主题馆赞助商的职业制服,如飞机机长服、消防员服、医师服等,可以第一时间帮助儿童进入工作角色。
为培养少年儿童的独立性,同时保证体验过程不受干扰,大部分主题馆不赞成家长陪同进入。但他们可以通过主题馆的玻璃墙观看孩子的体验过程,感受下一代的成长。
【专家点评】
一、全年工作总结
(一)落实专项经费保障和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落实防震减灾专项工作经费8万元,经费预算列入《区2011年度科技专项资金支出计划安排表》;对区2011年所有重大项目进行了逐个排查,没有发现须作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程。
(二)深入广泛宣传公众防震减灾意识不断提高。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成效明显。深入推进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五进”活动开展。一是根据各镇、社区的实际情况,分别组织防震减灾知识讲座,请有关专家介绍我国的震情及地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抵御灾害的能力;二是依托区科协科普网络的优势,利用科技“三下乡”、“科普进社区”、“全国科普日”等活动载体,采取开展科普讲座,举办防震减灾技能知识培训班、通过发放防震减灾资料、手册,面向社区和广大人民进行地震科普宣传;三是利用科普宣传栏等有效载体,向广大农村群众宣传地震科普知识,发放防震减灾手册3000多册。四是积极支持和引导防震减灾科普特色学校开展各类活动,进一步发挥防震减灾科普特色学校的示范推广作用。
(三)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性,提高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市地震局、教育局、科技局、科协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了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活动,我们认真按照有关标准开展了创建活动,经过创建学校(练市小学)申报,区教育局和我局等部门推荐,市地震局、教育局、科技局、科协将于2012年8月组成联合验收组对申报学校(练市小学)进行验收。
(四)加强对地震监测台设施建设工作。
在上级地震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积极做好“十二五”规划的地震监测台站建设项目,2011年初步选址为练市小学为地震监测台的建设项目。这项目的建成使用,将使我区的地震监测反应能力大大提高,并为省、市地震台网中心实时提供监测素材。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由于我区不属于全国重点监视防御区,省又属于少震弱震区,全区防范大震的意识还十分淡薄,广大民众对防震避震和自救互救的知识掌握不多;二是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三是地震监测能力不强;四是各级指挥机构尚无破坏性地震的实践经验,缺乏专业地震救援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电力、通讯、交通等地震应急保障能力不强;五是次生灾害处置、医疗救援、卫生防疫等能力仍然不足。
三、12年工作思路
1、做好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加大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提高全区广大人民防震减灾意识和技能。采取开展科普讲座,举办防震减灾技能知识培训班、座谈会、报告会,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形式各异、层次不同的科普宣传和技能培训;开展重点与常效相结合、以扩大受教育面为主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活动;借助“5.12”和“7.28”防震减灾日重大纪念日,开展多种形式宣传纪念活动。
在2014年8月28日的第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上,提出坚持对科学的追求,向中国梦起航,明确指出保持探索未知的科学兴趣,给广大的青少年科技工作者,再次提出了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从多年辅导和培养课内外科技活动的工作经验来看,注重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十分重要,因为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疆的冬季漫长而寒冷,学生们外出要带手套,在打闹与玩耍时,手套很容易丢失。依据这一现状,科技小组杜航同学在我的指导下,完成了连衣手套的科技小发明,这真正是做了生活的有心人,科学的有心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明白: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好奇心,并保护他们的科学兴趣的童心有多么重要。就是他们提出了可笑的问题,也应表扬并正确的引导,是学生不断增强科学意识,科学探索精神。
学校的科技教育以普及与特色共存,活动与书本同在为指导理念,并利用科技节、科普宣传图片专题讲座课堂教学,研究性课外小发明等方式,充分调动了教师与学生的参与性,很好的抓住了每次科普时机,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科普不仅是宣传科学,科普本身就是科学”所以让学生在科技活动中参与互动,体验中深刻感知科学的原理与应用,增强科学意识,科学方法和探究型的学习习惯,“把科学用在生活中”这一理念,是我常常向学生讲的口头禅。费兰西斯・培根曾说:“知识是一种快乐,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在课内外中的大量应用下,学生的灵感也被激活。乌鲁木齐市八十中科技小组的郑钰鸥同学就在课下提出了一个小问题:“老师擦黑板时粉尘的污染能解决吗?”相信自己的力量,同科技小组的伙伴去商议吧。几天以后,用一个饮料瓶做成的“环保水性板擦”诞生了。经过我们的创新改装之后,它既美观又实用,只要往瓶口注入适当的水,使海绵保持潮湿,用它擦黑板,不但解决了粉尘污染问题,也是废物利用的典型收获。
活动增智慧,比赛长见识。在2004年乌鲁木齐青少年科技创新作品展中,我与学生制作的《电子钟》获得一等奖;辅导学生发明的《洗瓶器》荣获一等奖;2006年乌鲁木齐地区青少年风筝大赛中,获得二等奖;2007年乌鲁木齐地区青少年车船模比赛中,获得二等奖;2009年“尚德电力杯”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新疆总决赛中获创新型优秀教师奖;2011年“尚德电力杯”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新疆总决赛中再获优秀辅导员奖等等。这些都是我与科技小组学生的创作结晶。一次次的活动与比赛,让我的视野更开阔,也更加坚信:“沟通,批判性思维,合作和创造力是二十一世纪学习的基石”。所以在综合实践科技创新活动中,我很重视学生的科技小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沟通,接受,合作完成等方式,在自由的空间,充分体现出个人的聪明与集体的合作精神,从而最大程度上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更充分的得以发挥。如乌鲁木齐八十中的科技小组韩子豪同学,他的父母很喜欢打羽毛球,但冬季的乌鲁木齐天黑得太早了。在我的启发下,他同科技小组的同学,用“加一加”的原理把微型发光器加在羽毛球中,在空中飞舞,人们可以不受天黑的影响准确无误的接打羽毛球了。
学生通过手脑并用,主动探究来自觉得形成了知识体系,从而学会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发展创新思维,提升了科学素养。这样学生们在综合实践科技课中,学中做,做中玩,在得到一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都得到同步的发展。并培养了学生科学的生活习惯,真正做到了崇尚科学,传播文明,远离迷信。用科技教育,点燃学生的科学梦想,向中国梦起航!
及时通过电视台、手机短信平台和电子显示屏等媒体向社会高温天气预警信号,气象部门要密切监测天气变化。提出预防高温等灾害性天气的措施和建议,适时启动应急预案。重点要加强对卫生、教育、交通、农业、电力、建筑等重点行业和部门的气象服务。
二、立即开展安全大检查。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
各有关部门要针对实际情况,各乡镇。立即组织开展夏季高温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查出的事故隐患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立即进行整改,确保整改效果。安监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危险品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环节的安全监管,及时消除高温天气下存在各类安全隐患。消防部门要加强对娱乐场所、车站、商场宾馆、地下设施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监管,未经消防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公共聚集场所,一律责令停业整顿。质监部门要加强对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的监管,切实防止在高温天气下发生突发事件。
三、加强供电供水管网监管。确保居民用水用电安全
以及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负载过大而引发的火灾、停电等事故,电力部门要防范因用电量过高。切实维护电网安全,保障高温天气下工农业生产特别是城乡居民、公共场所的用电。农业部门要加强指导,针对持续高温可能引起的旱情,及时做好防范应对工作。城乡供水部门和单位要切实加强供水管网监管,消除隐患,保障工农业生产特别是广大群众的生活用水需要。
四、改善高温作业工作条件。确保工作人员人身安全
确保劳动者相应权益得到保护。化工、建筑、电力、燃气等生产施工企业要坚决落实防暑降温措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依法加强对高温作业场所用人单位的监督检查。按规定调整高温、露天和高空作业人员的作息时间,对高温岗位采取降温措施,改善劳动条件。特别是各建筑施工、监理企业要妥善安排高温期间施工生产,及时检查从事高温露天作业人员的身体状况,对不适应日晒、高温作业的人员合理调换工种。同时,要落实好防暑降温物品和药品的供应,分区多点设置饮水处,备足防暑降温急救药品。
五、加强高温天气医疗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卫生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暑期高温天气医疗服务工作。认真部署,做好医务人员调配和门(急)诊工作安排,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加强对中暑患者的医疗救治,保障患者安全。做好急救药品储备,确保急救设备和设施处于完好状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急救中心)要做好院前急救工作,合理安排人员、设备、药品和车辆,保证急救电话畅通,及时接警,迅速出警,妥善处置和及时转运患者。认真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及时提醒、监督餐饮单位切实做好食品卫生工作,防止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六、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高温天气下车辆运行安全
防止车辆因为高温、雷电发生自燃、爆燃等事故;车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检查灭火装置,公安部门要做好各类运输车辆安全状况检查工作。保证处于良好状态。同时,要加强治安巡查工作,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交通部门要切实做好客运中的防暑降温工作,保证饮水、消暑药品的供应。同时,要做好高温下车辆安全运营工作,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督促其加强对车辆的安全保养,并保证有足够的睡眠。
关键词:触电人身损害;赔偿责任;产生原因;责任认定;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D923 ;TH1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7-0100-01
一、触电人身损害产生的主要原因
1.电力企业的主观原因
触电人身损害事故的产生和认定,在主观方面是以电力企业管理行为不当为依据的。主要表现在:①电力企业管理意识薄弱,对设备检修、线路检查、危害和风险预警等工作未能树立起足够的重视,导致供电网络故障出现,造成一系列的危险可能;②人员和技术管理不到位,安全责任落实、技术规程要求、人员素质建设和考核等方面工作相对模糊,缺乏严格的标准和制度;③对电力设施保护区的保护力度不够,导致保护区内违法施工作业情况出现;④安全宣传与危险警示工作未能落到实处,危险区域标志不明显和未设标志,未向民众大面积普及电力安全知识等。
2.社会安全意识薄弱
一方面,群众受落后思想意识影响,普遍存在私拉乱接现象,特别是在农村郊区等相对缺乏监管力的地区,此类现象更是屡禁不止;另一方面,部分家长对子女的监护管教不足,导致小孩触电事故发生几率上升。
3.第三方参与者的原因
我国部分地区,发电厂及相关的电力设施以既定区域为单位,划分给第三方代为管理和维护,但由于第三方管理者疏于维护和管理,促使电力设施老化、故障,从而使得民众触电几率增大。
二、赔偿责任的认定
1.直接责任认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文件原意,可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如下:因高压电造成人身损害的案件,由电力设施产权人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三条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足见,我国国家强制规定,触电人身伤害赔偿责任的主体是电力设施产权人。责任的具体落实一般是以触电事故的发生为依据,电力设施的产权人将会被直接认定承担赔偿责任。
2.免责原由
《解释》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但对因高压电引起的人身损害是由多个原因造成的,按照致害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原因力确定各自的责任。致害人的行为是损害结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当承担主要责任;致害人的行为是损害结果发生的非主要原因,则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强行以统一标准来认定赔偿责任则对责任人不公平。因此,以下情形中责任人可以免去赔偿责任:①由不可抗力造成的触电事故,如气候原因、地质灾害等;②受害人以自杀、诈骗等目的,故意触电造成事故的;③因违法事由造成触电的。
3.认定原则
在我国《民法通则》、《电力法》、《解释》等诸多法律文件中,触电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认定原则分为以下几类:无过错原则,适用于电力高危工作岗位人群;过错责任原则,即以电力设施产权人或管理者过错的,当承担赔偿责任;公平原则,即受害者与产权管理方均无责任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认定赔偿责任。
三、事故防范的有效措施
1.加大电力企业管理力度
电力设施的管理工作,是电力安全的核心问题。基于此理,电力企业必须严格制定并落实电力设施管理工作:①划分电力安全责任区域,设立专门的监管部门、维修部分和纠纷处理部门等,做好监督电力设施管理工作的开展,并对产生的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等及时地进行搜集和处理。②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人员技能培训。③定期检查警示标志,确保电力设施保护区无外力介入破坏。④完善第三方管理和责任落实机制,以不定期视察考核为主要手段,杜绝第三方管理者的不合理行为。⑤联合地方政府、派出所等,深入农村、郊区等地突击检查私拉乱接和破坏电力设施行为。
2.加强电力安全知识普及
由电力企业牵头,联合学校、政府宣传部门、村委会、居委会等,开展深入基层的电力安全知识普及工作。可以作出基层电力知识科普讲座、竞赛、刊物宣传等多种形式的知识普及,并做好阶段性的问卷调查,考察安全知识普及效果,针对问卷或基层领导反映的实际问题,进一步针对性地开展再次教育普及活动。尤其应当重视两个方面:一是宣传电力设施安全知识,包括电力隐患的基本识别与应急处理,私拉乱接的危害和基本电工常识等;二是做好家长安全意识培养工作,针对有年龄较小子女的家长,特别强调电力安全防范措施的重要性。
3.有效利用法律工具
电力企业或管理者都有应当树立社会安全责任意识,努力学习和贯彻国家政策和相关的法律精神,以防范电力事故为己任。在日常工作方面,应当时刻以社会群众的人身安全为重,处理电力纠纷时,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采取行为。在内部岗位特别是高危岗位员工聘用时,应明确相互之间的风险、义务和权力,不可以任何形式剥夺员工的合法权益。电力设施对外承包或委托管理时,当明细合同条款,包括相互之间的法律地位、义务权限划分等,并将合同作为纠纷责任认定的第一证明。
四、总结
总之,关于触电人身损害赔偿的认定,有助于我国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有助于我国司法体系的健全,有助于我国电力企业的良性发展。而防范触电人身损害的相关工作,是电力企业的分内工作,是其管理水平高下的直接体现。基于此,电力企业应当优先树立起自身的法制责任意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进而有效利用社会监督等力量,不断地完善自我,充实自我,树立安全与责任并重的社会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摘要分析了台山市农村雷电发生的原因,提出当前农村雷电灾害的防御对策,以期为农村防雷害灾害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防雷;原因;对策
雷电是发生在大气层中的一种自然现象,近年来,全国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呈急剧上升趋势,直接威胁到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1]。雷击灾害事故发生在农村的约占总雷电灾害数的3/4,雷击伤亡事故的4/5以上发生在农村。台山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地形复杂,受海洋天气影响显著,气候多变,雷暴活动频繁,年平均雷暴日为86d,是强雷区,由于该市防雷减灾工作管理意识和雷电的防护意识还比较薄弱,存在人员、措施、设施不到位等现象,留下了极大的防雷隐患。
1雷电灾害发生原因
1.1农村房屋没有采取防雷措施
台山市辖广海湾工业园区、16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华侨农场,台山境内海(岛)岸线长达649.2km,海湾、港湾119个,土地面积主要以山地、丘陵和滩涂地为主,农村的房屋主要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农村建房由于经济原因,没有进行雷电风险评估,对所建房屋的选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大多数没有考虑防雷,没有安装基本的防雷措施(避雷带、避雷针)。框架结构的建筑立柱内钢筋基本没有直通屋顶,竖直的主筋电气连接也不是很好,无法起到防雷引下线的作用;也没有安装接地网。2005年7月20日16时17分,台山市某民宅遭雷击起火,火灾现场为3层楼房,由于顶楼房间内存放了稻谷、木材等易燃物品,遭到雷击后引发火灾。
1.2电力、通信等防雷装置安装不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冰箱等各种家用电器已经普及,但电力线路、通信线路等在居住区布线凌乱,且线路上没有采取任何防雷措施。2005年6月12日13时许,雷电击中了台山市某厂房之间的架空电缆,导致雷电波侵入,使该厂房的配电箱起火爆炸。另外,在农村线路入户处既没有安装防感应雷的浪涌保护器也没有采取线路套铁管来减弱雷电波的防护措施,卫星电视接收天线或自制的电视天线没有采取任何防雷措施,这些都是造成农村雷击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
1.3田间、林区空旷区易遭雷击
农民的日常生产活动主要在田间进行,山区(或丘陵)的田地有一部分在山坡、山顶或湖泊、水塘等附近多水的地方,这些地方一般易发生雷击,但又缺少躲避雷雨的安全之处。而农民缺少雷电知识经常在树下避雨,增大了遭雷击的概率。
2农村防雷减灾对策
2.1农村建筑的防雷措施
近年来,由于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建盖了很多新房屋,在这些新房屋中,广泛采用水泥预制板做屋顶或楼板,必须对其进行接地处理。对于已建房屋的防雷改造是安装避雷带或避雷针,并做好接地网。屋顶有太阳能热水器或水箱的应安装避雷针保护,并与避雷针有一定安全距离[2]。屋顶有电线的,应置于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内并做好接地,房屋长度小于25m时,可在房屋两端设立两根避雷引下线,如果房屋长度超过30m,需采用四根避雷引下线,分别设在房屋四角。从减少遭雷电灾害的角度来看,应该将房屋的位置选定在“非易雷击区”,而不应该选定在“易雷击区”。“易雷击区”主要特点:地形位置较高,突出于周围地貌;邻近潮湿和水草地区;处于上升气流的迎风面;地下有金属矿藏的地区。
2.2农村电力线路的防雷措施
由于农村都是架空线路,雷击到线路上和线路上感应到雷电流的情况较多,直接安装浪涌保护器防雷效果不好[3]。一般情况下,线路在入户前套15m长的钢管埋地引入或改l5m长的屏蔽线入户,并把屏蔽线两头接地,以把线路感应的雷电流的大部分通过屏蔽层和钢管入地[4]。应注意的是电视线路和电话线路不能和电源线路同管,并保持≥0.5m的安全距离,然后在入户处安装浪涌保护器,将雷电流彻底引入地下,保护室内的人员和电器安全。另外,室内电器和插座都应安装接地线。对于村内的室外线路防雷措施:一是室外架空线路安装避雷线保护,避免雷电直接击中线路;二是在村内线路的电线杆上安装室外线路浪涌保护器。
3小结
农村防雷工作艰巨,需要加大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知识的科普宣传,稳步推进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首先普及简易的防雷措施,树立典型,带动全局。其次建立相关合理的农村防雷组织、法律与制度体系。三是加强农村防雷科普宣传和雷电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防雷意识,增强群众安装防雷装置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真正达到防雷减灾的目的。
4参考文献
[1] 罗金平,林苗苗,孙俊艳,等.南阳市雷电灾害发生的原因及防御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246.
[2] 汪顺勤.农村地区雷电灾害活动规律和防护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15):7083-7084,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