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艺术教育分析8篇

时间:2023-06-18 09:57:0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艺术教育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艺术教育分析

篇1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且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艺术,是综合各种艺术成分浑然一体的。唱、念、做、打是戏曲的突出特点,行腔转调、发音吐字,都有一定规矩和要求,而做工的手、眼、身、法、步,都要经过专门的严格训练,念白的韵白和口白均要有音乐性,武打要干净利落、稳妥准确、轻捷灵便。其表现手段的程式要求更是严格,唱、念、做、打和音乐伴奏以及服装、化妆、布景、道具等都有一定格式。它集中国各民族文化之大成,是经过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是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体现了中国民族艺术文化发展过程。所以,高校艺术教育开设戏曲艺术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艺术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民族民间艺术事业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学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积极性。

目前高校大多数学生喜欢流行歌曲、摇滚乐等,有些对西方音乐也颇有兴趣,然而对中国音乐却提不起兴趣特别是对我国戏曲艺术知之更少。不知道“徽班进京”、“四大名旦”、“四大须生”是什么,对千百年传唱不衰的戏曲剧目与代表人物、中国的戏剧创作大师缺乏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也在提高,越来越认识到了发达国家所重视的通才教育的重要性。许多国家以立法或者国家计划的形式把戏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规范化,而我国这种现状与当前艺术教育的要求极不吻合,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下大力气来抓。

戏曲走进高校艺术教育的课堂是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通过戏曲艺术教育,使学生认识、掌握戏曲艺术的特点和规律,扬长避短,发扬光大,使更多学生知道我们的国家是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在这些遗产中,戏曲则是独具风貌的重要艺术形式。要让学生知道,这里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表演,有长久传唱不衰的唱段,还有传播范围极广的民间传说。这些必将激起学生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因此,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对高校学生进行戏曲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戏曲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才能的重要途径

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开展戏曲教育,对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政府正积极推广素质教育,这既是为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解决学生将来适应社会需要的问题。与潜移默化地提高人的修养的音乐、美术相比,戏曲对人不但有类似的潜在影响还能更直接的改善、提高人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音乐、美术的学习和训练对非专业人士来说主要是提供一个基础,使之将来能进行个体的单项艺术欣赏和艺术活动,而戏曲是综合的艺术,是一种集服装、化妆、表演、舞蹈、歌唱、武术、杂技、布景、道具等诸多表演技能、技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唱、念、做、打,行行俱全;手、眼、身、法、步,都要经过严格训练;甩发、拍须、抬袖、台步等都有一定格规。高校学生通过学习戏曲艺术,可置身于戏曲艺术的熏陶之中,将使他们的艺术鉴赏力不断提高。那些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著名曲目和唱段,不但把学生带入了优美的境界,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得以丰富和提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篇2

1.职业院校艺术教育现状

不少职业院校重视职业素养和技能教学,认为胜任岗位要求是第一要务,对艺术教育缺乏统筹管理、科学规划,忽视艺术教育公共性的要求,认为艺术教育只适用于艺术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将有限的艺术师资和教学资源均投入到艺术专业,非艺术专业仅将相关课程作为课时不够的补充。除此之外,还存在艺术教育缺少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不规范,科目不完整,对教材的选用不够慎重等问题。

2.学生艺术学习现状

随着社会竞争、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很多学生存在着不健康人格心理,对生活感到焦虑和困惑,所以,加强塑造学生和谐人格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职业院校学生受社会偏见影响,或多或少存在自卑心理,多数人不愿意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或者想表现又不知如何表现。即便自身对艺术产生浓厚兴趣,但苦于不知如何学习而无法实施。缺乏必要的思考和审美情趣的淡薄,也导致学生对艺术教育报无所谓的态度。

二、加强职业院校艺术教育的意义

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作为实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加强职业院校的艺术教育,对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1.艺术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传承。

艺术教育的作用是通过审美教育实现的,是确定一种审美的态度和人生观。“以人民为中心、以中国精神为灵魂”的文艺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涵体现。而艺术教育能够结合核心价值观建设,转化为艺术理论实践的重要课程,传递中国精神的内核,将中华文明价值体系根植在年轻一代的心中。

2.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思维方式。

学生都有喜爱美好事物的心理倾向,艺术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理想,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性精神和健康的人格。让他们自觉地遵循社会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树立自信心积极向上塑造阳光心态,摒弃社会不良风气,传递正能量,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健康的思维方式。

3.艺术教育可以丰富和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

在艺术教育中,随着审美过程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理想得到激发,在体验中不断升华和完善自己的情感走向,包括自我生命意识的表现、心理愉悦的感受、欲求的满足等审美需要。如今信息快速更新,竞争激烈,社会人需要更合理的渠道进行压力的释放和宣泄。艺术教育的其中一项功能便是正确而合理宣泄,以促进健康和谐的人格形成。

三、改进职业院校艺术教育措施分析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建立艺术育人的新理念。

学校需要规范艺术课程设置,扩展师资力量,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从教学计划、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评价、管理组织系统与教学管理研究等方面制定规范。在课程内容上,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的艺术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开设文史哲、自然科学、反映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的课程,并在选修学分上有一定的要求,确保艺术教育不流于形式;开好文学、音乐、书法、美术、摄影等系列选修课程和系列讲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引进艺术领域的知名专家为客座教师、专业教师进修培训等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2.职业院校艺术教师应革新观念,积极投入教学改革。

积极编写适应学校及学生现状的艺术教育校本教材,充分体现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实效性和针对性。丰富艺术教育的内涵,使艺术教学由教师单向灌输向师生互动、师生共同成长转化。积极营造校园文化艺术氛围,优化育人环境,净化学生心灵。通过体系化的建设,将校园文化打造成学生主动参与、凸显人文关怀、彰显学校特色的系统工程。集成多种社会资源,把艺术教育延伸到校外,例如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及历史遗迹、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将学生的审美教育社会化、实践化。

3.调动学生的艺术学习积极性,锻炼和展示艺术素养。

篇3

1.忽视设计专业的差异性。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经过大概30多年的发展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但也有一些传统思想在制约着艺术设置专业的发展。比如,“重理论基础、轻实践应用”思想,许多艺术设计专业都将绘画课程设置成了公共课,但这就忽视了不同艺术设计专业之间的差异性,使得教学与本专业之间脱轨,导致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都不明确。

2.重理论,轻实践。

刚才在第一点中也提到了“重理论,轻实践”思想的危害性,其实危害性还不止于此。目前,大部分的艺术设计教育只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表现,学生缺乏相应的实践技能,这使得学生毕业后与就业岗位不能成功对接,部分学生毕业后就业时感到恐慌和无所适从。

3.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中,艺术类考生专业课加试达到一定的分数之后,相对的文化课分数要低一些,其结果是艺术类学生整体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传授或多或少存在难度。

二、艺术设计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相对于“图案”和“工艺美术”来说,艺术设计是个新生词汇,起源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与词汇的变化相同,艺术设计教育也出现在图案教育和工艺美术教育之后。在这个发展历程中,创新教育的实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在现阶段的艺术设计专业实施创新教育是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艺术设计实施创新教育的举措分析

1.以校园艺术为载体实施创新教育。

现阶段的艺术设计教育不再是一门单纯学科,它与人文、自然、社会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依托校园文化,有助于全面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在校园中可以创造浓厚的艺术氛围,比如可以定期举办艺术沙龙、艺术研讨等不同活动,也可以邀请知名的艺术设计专家举办艺术相关讲座,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开阔学生们的眼界。通过各种各样的艺术活动,使学生们跳出固定的思维模式,容易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次,在校园内不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作品展览与作品竞赛,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中公开招标的设计项目,比如企事业单位标志的设计,使学生与一线接轨,保证艺术实践的效果。再次,鼓励学生在校内建立艺术社团,通过社团活动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社团活动主题可以为虚拟设计,也可以通过竞标各种商业设计而成为实体设计,这样既能锻炼学生们的组织能力,也可以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培养创新型教师推动创新教育。

首先,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学科,其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每隔一段时期,一些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标准就会出现,与此同时,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做合格的创新型教师。其次,教师所面对的学生群体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只有适应学生群体的变化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任务就是不断创新,不断充实自己,进行教学创新性探索,并将其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创新型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非凡的创造力和设计激情,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3.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创新应用能力。

艺术设计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商业设计、校内设计实践、毕业设计等环节得到实现。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对实践环节提出明确合理的要求,比如可以向学生下发教学实践任务书、实践日志等教学材料,并且还要做好各阶段的检查对学生实践成果进行督促和评价。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掌握从设计到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

4.以创新教育模式带动创新教育。

前面就已经提到过,我国的艺术设计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较晚,所以在教育模式上存在一定差距,实施创新型教育模式在现阶段很有必要。创新型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具备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带动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个性发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此外,还要注重艺术设计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艺术设计课程,完成传统教育向创新型教育的转变,可以利用模块化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手段落实实践教学环节,使实践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有力补充。

四、结语

篇4

论文摘要:艺术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共同的追求目标和共同的培养方面,那就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实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其提供了独特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技巧,有着其富有个性特色的教育内容,愈来愈受到教育者的青睐,是最有活力的一种素质教育方式。本文就针对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希望艺术教育会为更多教育者所接受。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落实和实现素质教育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艺术教育在德育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教育,含有这道德教育的内容,具有着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艺术教育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一样,有着共同一致的教育目标,都是着眼于完善人的的伦理结构,而相对于道德素质教育的刚性教育,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柔性教育,充分体现了人类的主体性,它的实行更有利于人的伦理结构的完善。以艺术为思想道德的教育媒介,改变了思想道德教育讲授式的抽象说教形式。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概念化,成为令人欢喜的积极活跃的接受形式,更具有形象性和愉悦性,将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抽象概念和道理进行情感的形象化和生动化,更能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唤起受教育者的共鸣感,促使他们受教育的自由和心理意向的明朗,更有益与促发受教育者的接受积极性,更有利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感染力。 

 

二、艺术和教育在智育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人的情感对人的认知具有着组织和瓦解的影响力,痛苦愤怒的情绪有损于人的智力操作,而高兴愉悦的情绪则更有利于人的智力发展。而艺术教育则重视形象性的感性体验,能够有效开发受教育者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受教育者认识和改造世界。对于艺术教育来说,其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熏陶受教育者的想象力,可以帮助受教育者从中获得非常多的美感,从而活跃他们的思维,刺激他们的感知,发挥他们的艺术想象力,使得美感成为受教育着进行智力活动的内部诱发因素,激发受教育者接受的兴趣和积极性,能够强化受教育者的各项心理活动和大脑能力,提高受教育者的智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教育为智育的发展提供了最佳的情绪效能。而且,艺术教育还包含着异常丰富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艺术教育通过艺术这种媒介,生动具体地将人类传承下来的知识经验最大程度地传授给受教育者,有效地提高了受教育者智力素质中对知识质量、水平层面的构造,并将其内化为受教育者内在素质,经久不忘。 

同时,艺术教育对受教育者智力的开发不同于其他教育,它更有利于受教育者右脑智力的开发。人的左脑主要负责文字、语言、计算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算,偏重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人的右脑则主要负责空间、图形、雕塑等鉴赏工作,也就是所谓的形象思维。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最重要,还必须是创新型人才。人的右脑是想象创新的大本营,主宰着人类智慧的发挥,关乎着人是否才思敏捷。因此,重视艺术教育,促进受教育者右脑智力的开发,有利于激发受教育者的接受主动性,更有利于其创新思维的发展。只有这样,培育出来的新世纪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更好的促进我国更高更远发展。 

 

三、艺术教育在体育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良好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大脑的发育和感官的增强,也有利于人的审美心理的构建。因此,受教育者的体质结构作为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能够直接影响教育的功效。而艺术教育在体育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完善受教育者的心理结构,有利于增强受教育者的体质和体能。 

重视体育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在于锻炼受教育者的体质体能,增强受教育者的体魄。而加强艺术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修养,激发他们按照美的特点和规律进行自身塑造,而且可以将建立的美的形式应用于体育技能上,通过展现优美的动作和灵巧舒展的身姿,更有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达到动作美、造型美和谐美,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健康的发展。 

并且,在艺术教育中,蕴含着百折不挠的崇高精神和坚强意志,能够为受教育者提供一种形象参考,能够激励受教育者进行自身身体素质的培养,达到艺术教育中所富含的审美自由、审美创造和审美超越,有利于受教育者健康体魄的发展,进行活力四射的生命追求,将美感洋溢于坐立行走等所有的行为中,凸现个人的教养和精神。 

 

四、艺术教育在美育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艺术教育是落实和实现审美素质教育的最基本形式。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艺术作品作为美的教育媒介,往往会激发受教育者对美的特殊感受。当美的客观对象对受教育者产生作用时,就会引发受教育者的美感,产生一种激动愉悦的情感反应,能够产生一股强烈的力量侵入人的心灵深处,升华为一种美化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素质。通常情况下,艺术教育所包含的审美素质有两个层面:第一,心里层面。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受教育者通过对美的特殊感觉对事物的辨别形成一种自由把握的能力,进而运用其创新思维进行客观世界的形式创造;第二,精神层面。艺术教育可以通过艺术作用塑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并运用其富有个性特色的艺术言语来告知受教育者对美丑的辨别,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超越,陶冶受教育者的审美情怀。这两个层面关系到受教育者对审美性情的塑造和审美心灵的构建,在人的审美素质教育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五、艺术教育在劳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在艺术教育中,艺术教育中包含着丰富的劳动精神品质和劳动技能知识。能够激发受教育者的自由创造和自由超越精神,促使受教育者从艺术教育中更好地接收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和劳动经验,为劳动素质的培养提供精神支持,有利于受教育者劳动素质的提高和劳动技能的掌握。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艺术教育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融合了多元化的教育因素,能够涉及每一项教育形式,起着一种支撑和融合的作用,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是其他教育形式所能够替代的。 

 

篇5

关键词:艺术气质;创造力;过程;开放;学科交叉;品德

艺术教育首先应是教育。学校教育带来的好处我们无法否认,目的是要培养出符合现代强调经济效率快节奏发展的社会的要求的人才,社会进步需要大批掌握知识技能,有建设力量的队伍。教育把所有人都引向好的方向。但,我们可不可以在塑造人形的过程中少一点功利色彩呢?亚里士多德说,应当有一种教育,既不立足于实用,也不立足于需要,而是为了自由,高尚的情操。由此艺术教育提出了关于教育更明确的标准――应是营造艺术氛围,增强人们审美需求,提高人的艺术欣赏趣味,创造符合社会需求同时又满足审美要求的生活环境。艺术,也许不能建成一座大厦,不能造出长城上的一块砖,艺术是相比之下更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创造美的力量,宣泄内心欲望与情感的媒介。在哈佛大学艺术节上,任何有哪一方面爱好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感兴趣学习的东西。即使你什么也不会,在哈佛科学中心前草坪上的杂技培训也能找到人教会你玩两手抛球这类杂技表演。这个艺术节体现了哈佛大学教育的特点:强调艺术在人的成长教育中的重要性,鼓励全体师生参与其中并为师生提供浓郁的艺术氛围,通过耳濡目染他们的审美需求,提高对美的鉴赏力。因此我可以说,艺术教育在“学习”与“运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承接作用。

然而面对更抽象化的“艺术”,该怎么教呢?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特点是,种类很多,涉及设计,影视,音乐,歌剧,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等。艺术课程授课类型又可以分为理论教学、欣赏教学、技能训练、创作实践,表演等等。伴随着多元化的社会文化发展,社会需要有自己的艺术个性的人才,那么学校教学也应该要有自己的特色、特长。我们既要有专注艺术创造力的教育体系,也应该有重学生理性思维、重设计功能研究的教育体系,既要有重素质培养的教育方式,也应该有重技能训练的方式。只有多层次多方位的艺术设计教育局面才能适应社会需要。然而目前对于艺术教育,学校采取的教学方法大都相同,特别是按照传统的其他科学学科教学模式培训下的老师们认为粗放型教学――提倡学生要有自己的想法,个性,要有表现自我性格的作品,这样便是最好的最给学生自由发挥空间的学习,再勿须多言。然后长篇大论的讲创作艺术品的意境,独特性,意义,讲大师们的作品是多么令世人惊叹,却忽略了听讲的学生们,正手拿着工具,困惑着下一个动作是要模仿大师,还是随性一挥,又或者是深思熟虑怎样动才算创造性的“动”?创造力每个人都具备,但并不是说光有创造力坐着空想,好作品就能形成。这样光停留在口号的教学,没有用实际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手里掌握着开启学生创造力大门钥匙的老师们要多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施加动力,让学生能真正的能动的参与到创造过程中,而不只是执行老师给的“制造”的命令。在此我斗敢凭自己多年做学生的感受谈谈我对艺术教育的感受。

一、我国普遍存在的艺术教育问题分析

我们的教育大纲是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国上下,所有学校一切都照着教育大纲来。这是否是传统思想中不好的那一点观念在抑制我们的创新精神,在害怕教学改革运动失败会招致社会各界的批评,所以大家都选择安全的中庸教育模式。按大纲规定来教学、评估、考核、考试。各校为了自己的校誉,争创优秀学校,通通都拿成绩说事。成绩是能说明问题,但只靠一个死的数字不能说明一切问题。学生的创造力,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被这种过于功利的教学要求扼杀了。或许自认为表达了情感和想法的作品,那些因为兴趣趋使而实践总结出的成果,不被考核制度承认,会无关于提高教学成绩。潜能无限,精神有限,于是,所有的学生只有无限期的暂时放下好奇心,迎合我们的大纲拿到“优秀”的成绩回馈家庭和社会。我们的传统教育把注意力都放在了“结果”上。

在中国,学习艺术被当成一件很高雅的事。从孔子时代开始,中国就有了根深蒂固的传统,即用艺术作品培养人的审美趣味和精神境界。由于历史的、政治的原因,中国历代领导的都很重视艺术和艺术教育,给予能够创作或鉴赏艺术作品的人以较高的社会地位。社会上有头有脸的名人,达官显贵,若是不懂一点艺术,会被认为是很没有内涵的人。参加艺术活动被认为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动机和善良的情感。现在很多家长在孩子还是几岁开始便要上很多补习班,比例古筝、书法、舞蹈等,从小便培养孩子的艺术气质。当然我认为对于艺术的越多的了解和掌握能直接和间接的开发人的潜力,或者在将来别的学习中有辅助提高的作用。家长们不仅要孩子学,也要考级,要比赛,出的成绩要比别家的孩子更好。本来是很美好的一项接受艺术熏陶的事情,在家长们的压力下,孩子们为了爸爸妈妈的奖励要努力提高,沦为“为了什么”学习。没有单纯的为了艺术而自由学习的学生,只有为了在可知的有限的艺术范围里,与身边同学而相互追逐的学生。有追求有目标固然重要,但艺术教育应注重过程而非结果,艺术应该是为了让人更高雅更有涵养的生活。对于学术上的追求,思想是在探索与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不是短期的集中式的技能培训产生的熟练心得。

二、应鼓励学科交互式学习教学

老师经常强调与我们要多看书,不限于看专业书,政治的、哲学的、娱乐的,任何感兴趣的话题都可以有。我很乐于接受这种观点。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刺激人脑,激发潜能。我认为任何学科之间都有相通性,甚至音乐也可以用数学函数图表诠释。对于艺术,教师更应该用一种开放的姿态来教学。对于艺术的学习,特别是需要想象力的艺术设计来说,创造力是最重要的。广博的学习知识、多学科间的交叉对艺术教育极其重要。从不同领域习汲取营养,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流行音乐中有一支“OKGO”英国乐队,最吸引我的是他们奇思妙想的MTV。用生活中不起眼的东西组成一个复杂连贯的多米诺骨牌式的游戏,或者是在一组健身跑步机上蹦蹦跳跳边唱边跳,或者真人表演模仿名家大师画作,在这些进行的同时还与音乐配合得天衣无缝,他们的表演总经不住让人拍手叫绝。组成这支乐队的成员之前有物理系的大学生,牙医,修理工,作家。也许他们没有受过音乐的专业训练,只是为了同样的爱好走在一起,用音乐表达情感。另一方面来说,或许正因为他们之前从事的工作养成的思维习惯,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理解音乐,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音乐特点。艺术没有限定谁不能靠近。还有我们所熟悉的埃舍尔大师。他从小被去上数学课、物理课,本因做建筑师的他最后还是成为一名伟大的艺术家,一位堪称艺术界里的科学家。埃舍尔的作品独树一帜,他的作品被不同学科的科学家赋予科学的内容。比如我们经常谈论到他的矛盾空间的作品《彭罗斯三杆》《男子和立方体》等,让我们实实在在看到一个不可能的世界。这也得益于一种从小的逻辑思维训练及形成的严谨缜密的思考习惯。与普通的艺术家不同之处在于,埃舍尔的作品不是要表达情感,而是借艺术的手段来表达理念,为这个理念寻找漂亮的形式。这句话也恰到好处的解释了为什么学科交叉学习能带来无法预测的学科上的创新成就。

三、到底怎样才是适合艺术教育的方式?

在国外的有些艺术学院里,一个教授的课件在一个学期里使用后再也不能拿来教下一届学生。这是学校对老师学术境界的要求,也保证了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保证把最好的、最先进的思想传播给学生。因此,艺术教育首先应强调现代意识,思想革新。其次是准确定位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艺术教育要都强调艺术修养中的人文内涵,要强调文化的传承、民间文化的挖掘。先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立足人的“全面素质教育”“人格教育”全面培养和提高以美好的品德修养为目的的艺术教育水平。在中学最常见的情况是,所有的艺术课程都会不同程度被那些升学考试的科目挤掉,整天对付着考试题目,哪有功夫谈艺术。同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艺术教育要时常调整专业方向、专业目标、优化课程体系与专业结构,对于分类复杂的艺术学科,教学计划要合理配置。最后,结合教师自身特色,从实际出发,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教育。

参考文献:

[1]布鲁诺・恩斯特:《魔镜――埃舍尔的不可能世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

[2]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新视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篇6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动漫;审美;艺术价值

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作为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其课程体系的合理构成是保障公共艺术教育有效实施的关键。在高等教育公共艺术课程体系中,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书法等传统艺术门类占据了主流地位,其他属前卫、通俗、流行艺术范畴的艺术门类则因认知缺陷和学科建设的缺失而很少被提及。只有先弄清动漫艺术是否具备成为公共艺术教育教学载体的合理因素,才能为动漫艺术进入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提供充足的论据,并打消教育工作者以及广大家长心中的疑虑。

一、动漫艺术审美品格符合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明确规定,公共艺术课程目标是“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1]那么,动漫艺术教学能否实现以上目标呢?可能许多人对此是持否定态度的。于是,分析动漫艺术审美品格就成为正本清源、化解争议的根本途径。作为青少年群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如果单纯从娱乐性去理解而忽略了其自身的审美价值魅力,这无疑是对动漫艺术最大的不公。

列夫托尔斯泰在其著作《论艺术》中指出:“艺术的创造能够在人的心里唤起一度曾经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以及言辞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2]从列夫托尔斯泰对艺术活动的定位,我们可以看出动漫艺术完全符合作为艺术活动的基本要素,大众对于其娱乐化的浅显认知来源于动漫艺术广泛的群众接受度以及部分动漫作品基于商业利益而展现的低俗格调。然而,这并不妨碍动漫艺术自身的艺术地位以及我们对好的动漫作品的欣赏。动漫艺术被广泛接受并不是因为它的娱乐性,而是其融汇了文学、绘画、音乐、电影的综合技能,创造出了一种符合广大青少年甚至成年人所喜爱的新型艺术表现形式。理查德•舒斯特曼在“实用主义美学”中主张“我不仅批判高级艺术那种疏远的深奥主义和总体性主张,而且尖锐地怀疑任何高级艺术产品和通俗文化产物之间本质的、不可逾越的区分。历史已向我们证实,一种文化的通俗娱乐(如古希腊甚至伊丽莎白时代的戏剧)可以变成随后时代的高级经典。实际上,甚至就在同一个文化时期,一件作品是作为通俗的还是高级的艺术发挥作用,取决于它被公众怎样理解和利用。”[3]同理,动漫艺术是作为通俗的还是高级的艺术发挥作用完全取决于其受众以及社会群体对它的选择和认知。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如果无视动漫艺术被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事实,而选择因动漫作品中的某些低俗存在而全盘否定或有意避讳的态度,那无疑是对动漫艺术的践踏和对学生教育的不负责任。负责任的艺术教育态度应该是去探究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即“动漫艺术具有何种魔力,让广大青少年甚至成年人对其喜爱之极”。针对青少年群体进行动漫审美分析,有助于艺术教育工作者合理利用动漫艺术的积极因素,实现其艺术教育作用。

西方“移情说”美学代表人物利普斯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阐释:“我们都有一种自然倾向或愿望,要把类似的事物放在同一观点下去解释。这个观点总是由我们最接近的东西来决定的。所以我们总是按照在我们自己身上发生的事件的类比,即按照我们切身经验的类比,去看待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事件。”[4]“移情说”为艺术教育工作者探寻青少年的动漫审美乐趣提供了绝佳的视角。动漫《ONEPIECE》(又名《海贼王》)是日本漫画家尾田荣一郎的动漫作品。该作品在日本国内掀起了极大的热潮,受到儿童青少年群体甚至成年人的广泛喜爱。在我国,这部风靡十多年的动漫剧更成为伴随“90后”一代成长的主要作品。根据笔者授课班级的反馈情况,《海贼王》在“90后”学生的心目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他们在讨论这部作品时充满欢快、热情甚至激动。他们更在文中写到这部作品如何教会了他们坚持,如何在他们失败时给了他们再出发的勇气,如何告诉他们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一部虚构的故事,却能够成为青少年学生在人生成长阶段的重要精神食粮,谁又能说它不是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呢?《海贼王》的故事情节虽是虚构的,可它渗透在情节中的勇气、坚持、友谊等品格力量是青少年群体在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学生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移情”至海贼王的故事情节中,在被动漫作品感动的同时满足自己心底的情感需要。“一方面主体通过移情赋予对象以生命;另一方面主体又有从客体中观照自我情感的审美需求。”[5]动漫作品在这里所发挥的作用形象而强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简单的说教要更加真切和充沛。《海贼王》那一个个也许算不上优美的人物形象,展现的却是对青少年来说无比重要的人文关怀,谁又能说《海贼王》对青少年群体人文素养和审美品格的影响会小于伟大的艺术作品《蒙娜丽莎》呢?基于这样的现实状况,艺术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主动将优秀动漫作品作为教学载体,通过对相关作品的解读,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使学生感受到与其日常生活审美经验相对接的审美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动漫艺术应作为公共艺术教育的审美对象

接受美学为将动漫艺术作为艺术教学载体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接受美学的出发点或原则性立场是,读者(接受者)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他在文本含义生成时扮演主动角色,并对作品的历史生命具有决定性影响。”[6]一件艺术作品,如果缺乏了接受者的主动参与,并不被接受者从心底感受和认知,其审美功能毫无疑问会大打折扣。从此角度来看,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无疑是被接受度最高的一位动漫大师,其作品被人们评价为“将动画艺术上升到了人文的高度”[7]。他的作品内容大多涉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平主义及女权运动等宏达的叙事主体,所采取的表达方式是将唯美的二维绘画艺术、天马行空的梦幻世界、离奇的童话故事和温情的人类情感相结合的动画叙事手法。其作品在广大青少年群体以及有着纯净心灵需求的成年人心里产生了巨大的震撼。《风之谷》中人类的暴行对于自然生灵残酷的伤害和最终自食其果的画面,让观者无不为之动容;《龙猫》中那憨态可掬的龙猫形象以及与小姐妹和母亲之间的点点温情更让人重温了童年时光;《千与千寻》中千寻的坚持和自我成长启发了无数少年在成长之路中自我探寻……从1984年创作成名作《风之谷》一路走来,宫崎骏用其动画人的坚守、人文者的思想力和艺术家的表现力,为广大观众创作出了一部部动画经典杰作。正如1922年法国影评家埃利•福尔满含感情所预言的:“终有一天动画片会具有纵深感,造型高超,色彩有层次……会有德拉克洛瓦的心灵、鲁本斯的魅力、戈雅的激情、米开朗基罗的活力。一种视觉交响乐,较之最伟大的音乐家创作的有声交响乐更为令人激动。”宫崎骏在创造一个个票房奇迹的同时,无疑也实现了这一预言。他用他的作品启发了一代代青少年思索人类与自然的命运,体味友情、亲情以及青涩的爱情,理解成长与坚持;他也用其作品精致优美的画风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一个个细节的美感存在和创想创意的魔幻之境。奥尔德里奇说:“将客观事物分成两种:物质对象和审美对象,同一事物能否成为审美对象关键在于这一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事物的这些基本特性决定着知觉的主体采取何种知觉方式(观察的方式还是领悟的方式)。如果事物的基本特性引起主体对它采取领悟的方式,那么该事物就将作为审美对象而存在,反之,观察方式下对应的就是物质存在。”[8]被人们广为传颂、激发了一代代青少年的宫崎骏动画带给了人们太多感悟和赞叹,完全符合审美对象的特质。而且其作品广泛的接受度,为激发学生审美兴趣和深入解读作品的审美情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将动漫艺术作为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载体具有积极的社会学意义

在讨论将动漫作品作为公共艺术教育载体时,我们就不能不触及一个社会关注的话题,即如何消解动漫作品中低俗存在对广大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动漫作品中的低俗存在造成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动漫作品的极度反感,因此,在这样的社会认知下,创作内容低幼化成为中国动漫发展的唯一方向。反过来,中国缺乏适合广大青少年阶层的动漫作品,加剧了青少年对以日本为首的他国动漫作品的热爱,这阻碍了青少年在人生重要成长阶段通过他们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了解和学习中国优秀文化,也滋长了低俗动漫通过非正规渠道的大量传播。可见,中国传统教育中的回避和阻碍并不能真正影响青少年阶层对于动漫的热爱,反而会因缺乏正确引导,使青少年因认知不足而接触到不良动漫作品,进而受到不良动漫作品思想的侵蚀。将动漫艺术纳入公共艺术教育载体,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动漫作品所涉及的文学、美学、心理学、电影学、异国文化等意识形态,让学生透过自己喜爱的动漫作品深入了解和探讨作品背后的人文意义,能帮助他们从浅层次的欣赏上升至高层次的文化艺术体悟。学生只有提升了对动漫作品的审美情趣,才会自动分辨和远离低俗动漫作品,从而形成动漫发展和传播形态的良性循环。由此可见,由于动漫艺术所具备的综合性特征,将动漫艺术作为公共艺术教学载体,实现的将不仅仅是艺术与审美认知的提升和发展,还将通过作品中的艺术性、思想性以及文学性等丰富内涵涵养学生的精神世界。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承认优秀动漫艺术作品作为公共艺术教学载体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优秀动漫作品的深入分析研究,不断完善动漫艺术公共课程教学的课程体系,最终实现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厅〔2006〕3号)[A].2006-03-08.

[2]列夫托尔斯泰.论艺术[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46.

[3]理查德舒斯特曼.实用主义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25.

[4]马奇.西方美学资料选编(下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841.

[5]岳介先.立普斯的移情说美学[J].江淮论坛,1994(4):26.

[6]方维规.文学解释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接受美学原理及其来龙去脉[J].社会科学研究,2012(2):109.

[7]焦素娥,孙晗洁.宫崎骏动画艺术的人文情怀与诗意追求[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139.

篇7

【关键词】素质教育;音乐艺术教育;功用性;措施

音乐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可以开拓学生思维,陶冶身心,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审美观,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素质教育与音乐艺术教育概述

(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

(二)音乐艺术教育音乐艺术教育是指通过音乐艺术对人们的听觉感官进行熏陶,对人们的身心发展产生作用的教育活动。音乐作为艺术的一部分,具有优美的旋律、内容和形式,可以有效培养听赏者的艺术细胞和愉悦身心。同时,其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1]长期的音乐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陶冶情操,还可以培养人们的爱国情怀,丰富个人情感。

(三)二者的关系音乐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手段,美育又是素质教育的教育途径之一。因此,音乐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其依靠独特的音乐艺术、教育特点对人们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达到素质教育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素质教育中的音乐艺术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方式,在中小学及高校教育中应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二、素质教育中音乐艺术教育的功用性

(一)音乐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我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其中,德育占主导地位,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在学校教育活动中,音乐教育是重要的教育手段之一,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古代,许多古人认识到了音乐的教育意义,很多古籍记载了音乐对于人们身心发展的培育作用。关于音乐艺术教育的主要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第一,释放压力,培养健康心性。音乐可以给人带来一种独特的亲切感,舒缓的音乐可以让听赏者感受到身心的愉悦。当学生面临学习的压力时,适当听一些音乐、学习一些音乐艺术知识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优美动听的音符可以感化学生,使学生的心里得到自由的释放,缓解压力,[2]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第二,培养集体意识。音乐艺术作为个人活动,可以陶冶身心,缓解压力;同时,其作为集体活动,像游戏一样,可以帮助学生融入集体当中。音乐可以调动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在集体活动中,个人必须服从集体,以集体利益为先,为集体考虑,顾全大局,控制自己的活动。因此,有效的音乐艺术活动可以帮助学生适应集体生活,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第三,增强学生自信心。许多学生受学习压力的影响,自尊心受损,逐渐变得不自信。但是,音乐给人一种亲切感,可以有效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缓解身心压力,帮助学生释放天性。除此之外,在一些集体活动中,学生通过音乐节目的展示可以获得他人的认可,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在和谐氛围的影响下,从而促进学生信心和自尊心的健康发展。

(二)音乐艺术教育的智育功能总的来说,音乐艺术教育与学生的智育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二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一方面,音乐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智育的发展又可以促进音乐艺术的学习,随着学生大脑的发育和成长、学习知识的丰富,对于音乐艺术的学习也会越来越轻松、高效,从而提升自己的音乐艺术素养。因此,音乐艺术教育在智育方面也有很大的功用,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提高听觉和记忆力。苏联音乐教育家格罗津斯卡娅曾经说过:“……对儿童来说,就像对成年人来说,生活在音乐环境里能大大丰富生活,丰富感性生活和精神生活,因为音乐是人类的智力和思想的表现。”其中就大大肯定了音乐对于人类的重要影响。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其可以刺激大脑细胞,有助于人脑机体的发育,长期的音乐艺术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觉分辨能力以及鉴赏能力,久而久之,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有很大帮助。第二,激发想象力,拓展思维。音乐是一种极其丰富的艺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比如人们的呼吸声、学生的朗读声、下雨声等等,这些音乐都在丰富和拓展着人们的思维。在音乐的影响下,其和谐的旋律可以有效刺激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影响学生情绪的变化、思维的变化,使学生联想到任何人物和事件,拓展学生的思维,[3]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第三,获得音乐技能,提高文化素质。在进行音乐艺术教育的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学习许多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比如认识音符、认识节拍等。同时,还可以学习一些演唱技巧,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升音乐技能。除此之外,音乐中包含很多人文、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拓宽知识面,音乐中的宗教信仰、民族文化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其他民族文化。因此,长期的音乐艺术教育既可以让学生学到音乐方面的知识技能,又可以学到其他文化知识,提升文化素养。第四,促进智力开发。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这句话说明了音乐对于人类智力发展的重要性。相关医学研究表明,人类大脑的创造主要通过右脑来完成,而音乐刺激恰好可以帮助右脑的发育。音乐艺术教育通过刺激学生的听觉感官,进而在大脑中形成一种形象,影响学生的直观性思维的发展。除此之外,音乐艺术教育还可以促进学生大脑左、右半球的协调,从而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音乐艺术教育的娱乐功能音乐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就是娱乐功能,这一功能无论对儿童、青年,还是老人都体现得淋漓尽致。儿童可以通过音乐进行游戏、学习,青年利用音乐活动进行消遣,老年人通过音乐进行保健运动等等,这些都是音乐的娱乐功能的体现。对于学生来说,音乐可以使其获得短暂的放松和舒缓,可以帮助学生在无穷无尽的题海中获得放松,其通过优美的旋律和舒缓的节奏,帮助学生放松身心,愉悦心情。

(四)音乐艺术教育的体育功能台湾学者陈惠龄认为,借助乐器的敲击及肢体运动,可以增进大、小肌肉的发展,可以协调运动神经;同时,音乐的节奏可以训练增进动作的控制力,律动感和节奏感会增强。通过上述活动,最终可以增强人们基本的运动技能。因此,音乐艺术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体育锻炼的作用,[4]恰当的音乐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肌肉运动和发展,提高学生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促进身体发育。

(五)音乐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在音乐艺术教育中,其美育功能是极为突出的。学校通过音乐艺术教育,利用音乐旋律和优美的歌词可以激发学生审美细胞的发展,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对于儿童来说,幼儿园的儿歌可以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感;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观念,合适的音乐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汲取音乐知识,并探索和领悟音乐中的奥妙,从而达到自身的审美愉悦,提高审美能力。

三、加强音乐艺术教育的可行性措施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应充分利用音乐艺术教育,丰富教育活动,主要可以关注以下几点:

(一)坚持全面性音乐艺术教育的全面性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一是学生的全面性。音乐艺术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因材施教,提高整体学生的素质水平。[5]其二是教学内容的全面性,音乐艺术教育内容可以包括民族音乐、传统音乐等等,通过不同音乐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旋律的美感,受到不同音乐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注重整体性音乐艺术教育的整体性是指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五方面作为一个整体开展教育活动,通过音乐这种特殊手段灌输德、智等方面的教育思想,同时又可以通过其他方面加强音乐艺术教育。总之,将教育活动相互补充、相互影响、互相渗透,最终提高教育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强调主体性在音乐艺术教育活动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丰富教育方式,比如成立舞蹈队、演唱队、合唱团,或者举办一些大型的文艺活动,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参与机会,促进音乐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

篇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尤为重要。其中,艺术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教育、认识、审美三大社会功能,能促进大学生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等综合发展。文章从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联出发,分析了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及价值取向。

【关键词】

高校艺术教育;素质教育;价值取向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教育的模式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21世纪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教学内容也从传统知识的传授逐渐转变为职业发展教育、职业操作能力教育等。艺术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综合社会能力提升的重要教学内容。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艺术认识,提升学生素质教育水平。

一、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两者的概念

艺术教育以培养受教者的基本素质或品质为最终目的,促进个人智慧与潜能的激发,是挖掘人的真、善、美的本性教育。从广义上来看,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部分;从狭义上来看,艺术教育是对培养艺术家或相关专业艺术人才而进行的教育。当前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主要包括对人类思想道德素质、个性发展、能力培养、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既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艺术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体系中的主要内容。艺术教育具有教育、认知、审美三大社会教育功能,这三大功能与真、善、美的本性教育是契合一致的,即“真”作用于认知、“善”作用于教育、“美”作用于审美。当前,我国高校对艺术教育的全面认识与全面展开,是实现大学生美化自身、完善人格塑造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正处于知识、思维、价值取向的重要时期,艺术教育能使学生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身心得到和谐,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文化、纪律、道德的全面提高。

二、高校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提升学校德育效果

艺术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能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艺术教育时,通过对学生讲解艺术作品,促进学生审美观念的树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追求,使学生逐步建立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此外,艺术教育中会使用大量的优秀艺术作品作为学生的学习对象,而我国许多优秀艺术作品中饱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诸多题材的艺术作品,为学生提供了众多学习对象,也让学生在艺术作品描绘的场景中及艺术作品的情感中得到情感升华,从而丰富学生自身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相关脑科学研究指出,人体的左脑主要具有记忆、读写、计算、语言等相关机械功能,而右脑主要具备想象、情感、意志等相关非机械功能。学生在审美过程中会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想象和创造,通过强烈的情感体验来促进思维的开发和创造,进而促进学生逐步培养审美思维,提高审美素养。艺术教育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发散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思维形式上:发散性思维主要体现在艺术创作和欣赏方面;形象性思维和直觉思维是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多角度思维、内涵理解、价值判断的基础,也是促进艺术创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支撑力量。同时,提升学生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是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而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又为艺术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在艺术教育中充分体会到自然科学的魅力,进而促进学生不断探索、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提高学生艺术审美

艺术审美是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审美是学生理解艺术活动主题、艺术作品内涵、提升自身人格的基础。艺术是连接人类思想及现实审美的重要途径,通过艺术教育,能促进学生理解艺术的情感表达特征,进而提高学生提高审美情趣,以审美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事物。此外,艺术教育的教学形式与传统教学内容有很大差别,艺术教育主要采取轻松、愉快的教育形式来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心理状态。通过艺术教育,学生能获得更多自我情感表达的机会,从而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

三、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取向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承载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者,高校教育必须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的作用。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具体体现在道德素质、智能素质、身心素质三个方面。

(一)道德素质中的价值取向

艺术教育具有一定的教育功利性,其具有的教育功能可使人们遵守道德底线,具备很强的道德修养辅佐性。鲁迅曾说:“美术可以辅冀道德”,美术的最终目的虽然与道德不是完全符合,但美术可陶冶个体内心世界,使人崇尚美好,让人从生活中发现美好的生活。

(二)智能素质中的价值取向

科学与艺术分别作用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者相辅相成。科学能够促进艺术的发展,而艺术包含着科学的普遍规律。科学难以到达的方面可通过艺术进行反映与掌握,从而把握丰富多彩的感性世界,通过艺术可以发现世界微妙的过程与生活中最普通、最平凡的美。学生通过艺术可让感情更加丰富,内心更加纯真,艺术是个人心中折射世界万物文明的棱镜。艺术教育能启迪学生的智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然事物中隐性的特征,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可让学生受到自然美、人格美、现实美、文化美的陶冶,并从中受到艺术技能的训练。

(三)身心素质的价值取向

艺术教育作为美学的需要,不仅开发学生的个体智力,还会激发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求知欲。人格教育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机水平,形成一个高效能、高层次的调节系统。艺术教育能在美学教育中,逐渐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前,高校艺术教育能够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知美的现象,逐步养成鲜明的个性,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及表现,从而使学生的精神文化世界得到丰富、学生集体更具凝聚力。学生通过欣赏各类艺术作品,可表达个性的美学志向、意识及需要。此外,艺术教育还能促进学生将审美运用到生活中,积极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高校进行艺术教育时,可适当开展一些艺术活动和艺术比赛,提高学生竞争意识,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艺术的意识,提高学生身心素养。

四、提高高校大学生艺术素质的途径

(一)结合课堂与课外艺术教育

艺术课程教学作为艺术素质教育的基础,必须充分发挥其主要作用,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可以侧重于绘画、书法、声乐等艺术门类。此外,还可开展辅助课堂活动,通过学生艺术研讨、艺术观摩等方式,延伸与深化课堂教学的内容。

(二)结合艺术训练与知识传授

以往进行的艺术教育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但技法训练也同等重要,如绘画表现、发声方式的训练等。在单纯的知识教授下,学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且难以在实践中运用课堂的教学知识,使得艺术教育的效果不佳。任何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实践的基础,因此,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亲身体会与实践,才能深刻感受与理解艺术的隐性精神。

(三)结合显性、隐性的艺术教育

课堂、课外教育作为显性教育,对学生的艺术培养固然重要,但也不可忽略隐性教育的方式。校园内的环境同样可以传递艺术信息,可以对学生的素质的发展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四)结合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检验学生艺术教育效果的重要方法,也是提升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手段。高校可以通过开展艺术比赛、画展等活动,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艺术表现方法与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高校大学生艺术素质培养的方法—以华侨大学为例

华侨大学在艺术教育中,采用多种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以下笔者主要从教学模式突破出发,阐述大学生艺术素质培养的方法。华侨大学在艺术教育形式突破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采取多形式、多途径教学形式。传统艺术教学主要采取课堂教学,华侨大学进行教学模式突破后,教学模式逐渐走出校园,转向社会。学校进行艺术教育时,会组织学生进行教育实习及观摩实践。其中,教学实习主要是进行班主任工作实习、课堂上课实习、课外工作实习等,促进学生自我能力的展示,促进学生与他人交流沟通能力、自我表达能力的提升。华侨大学将教育实习安排在学生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如对于音乐专业学生,其实习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基本功、模拟教学、教育调研等。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校外相关教育实习单位,促进学生与中小学生直接接触。在实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也让学生在教授中小学生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第二,在校内加强对话剧社、交响乐团、礼仪团、合唱团、动漫社、摄影协会、文学社等多种社团建设。让学生自主选择社团,激发学生艺术追求兴趣,满足学生的艺术需求,从而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艺术素养。学校在诸多社团成立后,各社团成员互帮互助、互相探讨,并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相关比赛。如2014年,华侨大学音乐协会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项目出台后,积极组织协会内成员排练节目,并在学校相关部门及校团委、学工办等的支持下,在校内各院系中招募了近百名演员,并根据演员的实际状况分为多个小组,排练多个音乐节目,进行团体表演。各小组成员在排练过程中不辞辛苦,积极面对困难,使得学校在最后的全国性表演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获得了高度评价。同时,也使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提升了艺术素质。

结语

综上所述,在艺术教育的内涵中可发现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受教者的基本素质或品质,是促进个人智慧与潜能,挖掘个人的真、善、美的本性教育。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导向具体体现在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三个方面。高校进行艺术教育时需通过课堂艺术及课外艺术教育结合、知识传授与训练结合、显性艺术与隐性艺术结合、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不断提高校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徐磊 单位:华侨大学

参考文献:

[1]李晶.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2]徐振祥.试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基本维度[J].中国电力教育,2012(22).

推荐期刊